第一篇:乙醇教学设计及反思
乙醇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乙醇》是高中化学必修课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在新课标中,学生对于有机物主要是从一些与生活有关的有机物的结构性质进行学习,乙醇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有机物,同时又是典型的衍生物,在本章的学习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本节课主要着重对乙醇结构与性质的学习。
2.学情分析:
经过一个半学期的高中化学学习,学生已初步具备了分析物质结构与性质关系的能力,具备了一定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已认识了甲烷、乙烯、苯的分子组成、结构、主要化学性质及应用,也初步了解了有机基团与性质的关系,因此对于官能团学习有一定基础。"问题引领导学”是我校所提倡的一种教学方式,本设计以递进的问题式教学为主,辅助以实验、幻灯片、讨论、等手段,引领学生发现问题,在合作探究中解决问题,将所得知识进行应用,学生在体验到不断解决问题的成功感的同时,逐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乙醇的物理性质及用途。②掌握乙醇分析结构和化学性质。2.过程与方法:
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引导学生学习研究有机化学的方法,使学生知道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重要影响,建立“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在实验研究中,体验实验探究的乐趣,激发参与化学技能活动的热情。
②学会由事物的表象分析事物的本质、变化,进一步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采用PPT、实验、问题引领导学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由乙醇的用途引出我国的酒文化。2.物理性质由学生预习导学案完成。提问:如何分离乙醇和水?对学生物理性质的知识进行去迁移。
3.分子组成与结构,由分子式C2H6O,结合化学键的知识推测出可能的结构,再由乙醇能与钠发生反应得出分子结构,引出官能团、烃的衍生物的概念。
学生写出乙醇的分子式、结构式以及结构简式。
演示实验:钠与乙醇的反应,观察实验现象,回答以下问题: 提问:(1)比较水分子中氢原子与乙醇分子里羟基氢原子的活泼性?
(2)完成乙醇与钠反应的方程式并找出乙醇的断键位置。
过渡:焊接银器、铜器时,表面会生成黑色的氧化膜,银匠说,可以先把铜、银在火上烧热,马上蘸一下酒精,铜银会光亮如初。这是什么原理呢?
4.化学性质中,燃料过渡到乙醇的氧化,通过分组实验及小组交流来学习这一性质。学生分组实验:乙醇的催化氧化
提问:(1)分析整个反应过程中铜丝变化原因并用相应的方程式作解释。
(2)铜丝在整个反应中起什么作用?
(3)完成乙醇与氧气反应的方程式并找出乙醇的断键位置: 5.学生小结:
练习:把质量为m g的铜丝灼烧变黑,立即放入下列物质中,能使铜丝变红,而且质量仍为m g的是()
A.稀硫酸 B.酒精 C.石灰水 D.一氧化碳
五、教学反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体会到化学是有趣的而且有用,才会主动地学习化学知识,因此讲课时,从学生熟悉的乙醇用途谈起,逐步过渡到化学性质的学习,这样比较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问题是教学活动中的一种常用有效手段,用问题来引领课堂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在本节课中,利用问题引领导学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学生通过预习,能学会的内容不讲,而是设置了一些问题,通过解决这些问题,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
不足之处,课堂上的开放程度不够,可能是由于普通班的缘故,在问题的讨论上,参与度不高,而且在课后调查中发现,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学习效果较好,而基础较差的学生,感到有些茫然,但在适当的铺垫问题引导下,就可以收到应有的收获。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让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进行问题的提出,使学生参与度更好一些。
化学教研组教师
高旺盛
第二篇:《乙醇》教学反思
信息化理念下的化学教学反思
——《乙醇》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基于信息化理念的化学教学,从学生所熟悉的感兴趣的角度出发,运用现代化的网络,通过实验活动的展开,让学生主动地进行知识的建构,同时注意必修内容与选修内容的衔接,较好地把握知识难度和广度,注意知识的生成与延伸。本节课以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乙醇展开教学。乙醇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含氧有机物,广泛地存在于各种酒中。
如何从生活实际出发引发学生的兴趣,但又有清晰的思路便于理解?这是我在教学前思考最多的问题。课堂上我从身边的化学着手,尽可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改变教学内容的顺序,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引领学生关注社会、了解生活中的化学,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总体感觉,本节课重点问题解决得较好,详略得当,该强调的重要知识、该交代的细节、该联系的知识都按教学目的要求处理得较为恰当;通过实验探究、知识对比联系,引导学生去思考、发现问题,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兴趣。整堂课气氛比较活跃。这节课,自我感觉比较得意之处是有关乙醇的化学性质,学生分组实验现象明显,效果很好。
1、通过学生比较熟悉的有关酒的诗词引入课题,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乙醇结构的教授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初步了解乙醇的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再让学生分组比赛组装乙醇分子的球棍模型,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乙醇的结构,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学生分组实验
通过乙醇的催化氧化、乙醇与重铬酸钾溶液和乙醇与钠反应的三个实验,让学生观察讨论实验现象,并且分析现象,学习乙醇的化学性质。联系实际,讨论生活中乙醇性质的应用,达到教学目的。
4、联系生活,学以至用。
通过学生上网查询人喝完酒之后,乙醇在人体内的一系列化学变化以及酒精检测仪的工作原理。让学生明确化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与生活密切相关。对学生开展教育。
5、信息化要素的体现
本节课中有图片的展示,有视频的观看,有网络的运用,有腾讯通软件的讨论。学生活动有学生自主学习,有交流讨论,有合作探究,有动手操作实验、动手组装模型等。
以上教学过程环节齐全,内容紧凑,有讲有练,手段多样,形式活泼,这节课从内容上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精神。但对照新的课程标准,本节课还存在很多不足。
1、在学习乙醇的结构式时,限于学生的基础,未能很好的分析,没有定量的去分析,深度不够。
2、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较多,如何在45分钟时间内处理好每个环节、尽可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本节课时间略显仓促,拓展延伸这一块没真正展开,学生有意犹未尽之感。
除了教师备课方面的努力以外,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培养也十分重要。一定要指导学生课前做好科学预习,做好预习笔记、并完成相关的作业任务,在此基础上讲授新课,课堂上才会更顺畅,教学计划和目标才能顺利实现,课堂教学效率才能大大提高!
第三篇:乙醇教学反思
乙醇 教学反思
在进行乙醇的备课时,我们化学组的教研组长、各位同事都给予了我非常大的帮助,首先要向他们表示感谢!
在准备这节课时组内进行过多次集体研讨,感觉乙醇是我们身边常见的有机物,因此一致认为本节课在教学中应突出生活这条主线,让化学知识从生活中来,再应用于生活。因此教学时以生活中常见的含乙醇物质为主线,展开了对乙醇的教学。
首先通过喷火演示引出乙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然后联系生活实际了解乙醇的性质,如酒精是一种良好的溶剂、乙醇汽油使用的利与弊、乙醇在人体内的转化,进一步谈到测定司机酒后驾车的检测原理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等等,最后根据性质是由结构决定来了解乙醇的结构。
在备课过程中主要注意了以下几点:
首先整节课应找好切入点,即如何引题,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学到了相关的知识,然后是如何挖掘化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尽可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的思维有深度,在教学中让知识内容与思想教育结合紧密,引领学生关注社会、了解生活中的化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其次是把握好本节课知识的深广度,在备课过程中和组内的同事也就此进行了深入的研讨,比如氧化性、还原性是否该提,讲到什么程度;乙醇的分子结构如何讲,如果不讲断键那么乙醇与钠的反应如何学习?如何让学生理解这一反应?
第三是如何将各个知识点有条理的连接起来,让学生感到各个知识点的学习都是顺理成章、顺其自然的。
其实在暑假对新教材的培训时,对新教材就感触颇深,比如以人为本,提高学生素养,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输,还要提高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这一高度;如何变让学生学为学生要学,如何让学生觉得所学的知识有趣更有用,生活素材的选取等等,总的感觉是教师教的活了,学生学的也活了。
当然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也看到了一些问题,比如一些学生实验的动手操作能力不强,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等等不足之处敬请各位专家点评。1
第四篇:乙醇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乙醇的内容在化学必修2第三章第二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和选修5第三章第一节《醇酚》中出现。化学2中介绍典型的一元醇──乙醇的物理性质、主要的化学性质(可燃性、催化氧化、与金属钠的反应);选修5是在此基础上,以乙醇为典型代表物,结合醇的结构特点,介绍了醇的消去反应、取代反应和氧化反应;在一元醇的基础上简单介绍了乙二醇、丙三醇,以及它们的应用;介绍了醇分子间的氢键。可以说必修2中乙醇的内容是选修5中的基础,而选修5是必修2的补充和扩展。
在必修2中,教学内容的功能定位是:一方面为满足公民基本科学素养的要求,提供有机化学中最基本的核心知识,使学生从熟悉的有机化合物入手,了解有机化学研究的对象、目的、内容和方法,认识到有机化学已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和说明一些常见的生活现象和物质用途;另一方面为进一步学习有机化学的学生,打好最基本的知识基础、帮助他们了解有机化学的概况和主要研究方法,激发他们深入学习的欲望。而在选修5中,教学内容的功能定位是:进一步加深认识有机化合物的加成、取代、氧化和消去反应。通过烃、卤代烃及烃的含氧衍生物等有机物间的相互转化,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应用。通过学习有机合成与逆合成分析法巩固烃、卤代烃、烃的含氧衍生物的性质和转化关系,并认识到有机合成在人类生活中的重大意义,体会新化合物的不断合成使有机化学具有特殊的科学魅力。体验烃的含氧衍生物的广泛应用,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必修2中的教学特色是:让学生知道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重要影响,建立“(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强调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在学生的头脑中逐步建立烃基与官能团位置关系等立体结构模型。而在选修5中的教学特色是:能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了解烃的含氧衍生物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讨论烃的含氧衍生物的安全使用,关注烃的含氧衍生物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进一步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及加工信息的能力。
第五篇:乙醇教学反思
《生活中来自常见的有机物——乙醇》
教学反思
化学组
乙醇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个重要的烃的衍生物,该课时在烃和烃的衍生物之间起到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因此在设计本课教学方案时,本人依据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结合化学学科特点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改变了原教材的编排体系。首先从学生熟悉的古代诗文引入,再以演示实验为切入点和主线,引发学生对乙醇性质的思考。鼓励学生去质疑、分析、探究,启发学生对问题的多方面思考。
通过本节课的实施情况,从以下几点总结本节课的得失情况:
一、教学情况:
从课程设计来看,本课的教学目标基本实现,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教学、基本 技能培养及情感教育均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乙醇的催化氧化本节课的重点,而乙醇发生化学反应的断键位置是难点部分。通过动画演示,在演示实验的基础上,学生对转化的条件进行归纳和总结,培养了学生归纳知识的能力并体现了学生在课堂的主导地位。
在课堂结构安排上,直接由学生归纳出乙醇的物理性质。在根据前一节内容以及模型,归纳出分子式、结构简式等。在老师引导及演示实验情况下,归纳总结乙醇的化学性质
二、教学效果:
本节课的引入,是通过常见的古代诗篇,能自然让学生联想到酒,因而自然而然引出了乙醇的物理性质,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可以锻炼学生能力。
通过视频课件,使乙醇与钠的反应更直观,学生记忆理解更加方便,而乙醇的氧化反应是本节课的重点,通过演示实验及动画效果图,使得学生对于催化氧化反应的断键位置理解更加理解更透彻。
三、不足之处
虽然本节的教学上大体完成,但仍有不足需要改进的地方。
老师作为新课程的主导者,应该将课堂时间充分还给学生,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该多给学生表达与总结的机会。在进行总结过程中,学生没有充分理解老师的用意,所以在总结过程中出现了偏差。
以上就是我对《乙醇》一节内容的总结和反思。教学是一项“没用最好,只有更好”的工作。感谢学校给了我们年轻教师一次自我展示的机会,在此次活动中,又使我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在今后教学过程中我会认真听取本组教师的宝贵建议,并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积累经验,使业务素质不断提高。反思自己的成功与失败,从中获取宝贵的经验教训,加快成熟和成长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