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2、桂花雨教学设计》汇总
12、《桂花雨》教学设计
一、教材解读:
《桂花雨》是一篇构思大气、意蕴丰富、语言质朴的回忆性借物抒情散文。台湾作家琦君描写了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字里行间,桂花香气弥漫,故乡如影随形,表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文章四溢浓浓思乡之情。
课文以“桂花雨”为题,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作者以童年时代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纯真的童趣、纯朴的情感,丰富而真挚,这种情感集中体现在摇花乐中。文章的语言质朴淡雅,一如桂花,散发着浓浓的思乡怀旧情韵,读后让人回味绵长。
二、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对课后练习4中重点句的阅读感受。
三、教学重难点
1、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2、体会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达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生对诗。
同学们,现在正值金秋十月,校园里的桂花树满树生香,随风飘逸,弥漫四方,整个校园都沉浸在香甜的气氛里,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享受。因为桂花的花香持久,沁人心脾,历代文人墨客经常用美好的诗词歌颂它。老师请大家回去找有关桂花的诗句,有没有找到?我们现在来对一对诗如何?
2、揭示课题
大家知道关于桂花的诗还真不少,可见我们大家都很喜欢桂花。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也与桂花有关。板书课题。
3、介绍作者。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后组织学生交流初读收获:通过刚才阅读课文,你对课文内容有了哪些了解?
2、引导学生再次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分别写了哪些内容,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并把自己思考的结果与小组的同学交流,听听他们的意见。如果意见不同,小组长组织讨论。
3、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4、练习分段。
第一段(1)“我”喜欢桂花的原因。
第二段(2—4)写童年的“摇花乐”。
第三段(5—6)写母亲爱家乡的金桂,“我”爱童年的“桂花雨”。
5、齐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词
1、自主识记生字字形。
2、练习口头组词。
3、《习字册》上练习描红。
四、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词语。
板书设计:
12桂花雨
我喜欢的是桂花
摇花乐(言、行)怀念、热爱家乡
比不上家乡的桂花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精读课文
二、教学目标:
1.读文章,发挥想象力,描述文中的情景。
2.理解“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一句话的意思。
3.体会作者表达的浓浓思乡之情。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
二、精读感悟
(一)精读第一段
1、桂树在我们江南地区是一种常见的树种,屋前屋后,我们都可以看见它。
2、桂树是什么样子的呢?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读一读。
指名读。
3、这么一种不起眼的树,同学们,你们喜欢它吗?喜欢它什么?
作者跟你们一样的感受,喜欢它迷人的香味。
4、齐读第一段。
(二)精读第二段:体会“我”摇桂花时的心情。
1、引导学生多读几遍课文,再画出有关描写摇花乐的句子。[
2、体会“摇花乐”。
引导学生仔细看图,观察人物的动作、神态,想象人物的内心感受。
根据“铺”、“抱”、“摇”等动词,表演摇桂花的动作,体会“摇花乐”。
抓住“喊”字,指导朗读“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学生有过淋雨的经历,雨丝飘落在头发、脖颈上的感受与课文中“桂花雨”的飘落有相似之处。可让学生由雨及花,想象桂花飘落在身上的情景和感受。
3、指导学生朗读:语速较快,读出兴奋和快乐。
表情朗读,师生互评。
4、收获了香甜的桂花,母亲撮(引导学生立即)一点桂花放在水晶盘中,父亲点上檀香,炉烟袅袅,两种香混合在一起。父亲诗兴大发,口占一绝。(点拨学生即作诗一首)
谁来读读这首诗?
反复吟诵诗,体会诗中的意思。
5、桂花摇落下来后,全家人是怎么做的?
桂花晒干后可以泡茶,也可以做成桂花卤,放着以后用。整个村庄全年都沉浸在桂花香中了。
同学们,你们尝过这些桂花制品吗?你还知道可以用来干什么?
(三)精读第三段:体会母亲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1、自由读课文,想想为什么“以后我从外地回家时,总是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母亲爱桂花)
2、为什么母亲常常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仿照“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的句式,让学生说一句话。(如,外地的环境再好……外地的生活再舒适……)
引导学生体会母亲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3、每到这时候,我就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
从这句话中你又读懂了什么?
学生交流。
4、指导朗读第三段:语速舒缓,读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三、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交流阅读这篇文章的感受。
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到了哪些怀念家乡和童年的诗歌和文章?
四、作业:完成补充习题册本课内容。
课题
15、一路花香
一、教材解读:
《一路花香》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则寓言故事,前两篇是神话故事,苏教版教材的编排特点:本课与前两篇课文,有着很大的不同:一是体裁。本篇文章是寓言;二是主题,前两篇表现的是人追求美好、向往光明的精神,后一篇是告诉人们要正确认识自己的价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文章共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了挑水工有两只水罐,完好的水罐总能把水满满地运到家,而破水罐每次只能运半罐。第二自然段主要写了破水罐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惭愧而道歉,挑水工让它注意路边的花。第三自然段主要写了挑水工让破水罐明白自己的价值。
二、教学要求:
1、读懂故事内容,理解寓意:世上每件东西每个人都有自身存在的价值,我们既不要骄傲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只要恰到好处地利用其本身的特点,就能充分发挥作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重、难点:
理解故事中所蕴含的深刻寓意,体会借事述理的特点。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总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学会本课的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板书课题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柳枝吐出了新绿,花儿绽开了苏醒的笑颜,世间充满了勃勃的生机。有这么一条小路,它的一边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鲜花,让踏上小路的人们满怀欣喜地感受到这扑面而来的一路花香。
板书:一路花香
二、初读课文,归纳内容
请同学们放声朗读课文,想一想在这条芳香四溢的小路上曾发生过一件什么事?
板书:完好的水罐 破损的水罐 挑水工
三、再读课文,体会角色
这篇课文中有三个角色,再读读课文,说说你喜欢谁,为什么?四人小组交流。
1)完好的水罐:总能把水满满地运到主人的家,很完美。
2)挑水工:聪明、善良,在破水罐经过的地方撒下花种,利用破水罐渗出的水浇灌它们。板书:聪明
3)破损的水罐:善良,能为他人着想,不但能装半罐水,还能浇灌出美丽的鲜花。
四、学习第二、三段
1、同学们都看到了这三个角色的闪光点,可是破水罐却对挑水工说:“你尽了自己的全力,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破水罐、完好的水罐觉得自己回报挑水工了吗?挑水工觉得他们回报自己了吗?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二、三段,然后讨论一下。
1)完好的水罐:为自己的成就感到骄傲。
2)破损的水罐:惭愧、道歉、自卑,觉得没有很好地回报挑水工。
3)挑水工:尽了全力。发现破水罐渗水的特点,巧妙利用,把缺点转化成优点,充分发挥了破水罐的作用,创造了一路花香的奇迹,得到了回报。
2、当破水罐明白了自己的价值、自己的作用,会对挑水工说些什么呢?
五、总结
今天破水罐、完好的水罐、挑水工一定给了同学们不少的启发,你能谈一谈自己的感受或是收获吗?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自身存在的价值,只要善于发现,不断改善,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那我们的人生之路必定是一路花香。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续编课文,表演课本剧
二、教学目标:
续编课文,表演课本剧
三、教学过程:
一、交流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2、交流哪些地方可以做改编?
(1)那只破水罐看见太阳正照着路旁美丽的鲜花,这美好的景象使它感到一丝快乐。
可以想象破水罐看到的情景,通过说的话展现鲜花的绚丽多姿。
(2)到了小路的尽头,……它再一次向挑水工道歉。
想象破水罐此时的心情,非常羡慕花儿能给大家带来快乐,而自己却不能。
(3)挑水工的一段话比较长,可以改编成和破水罐的对话。
二、续编故事
1、表演到对话完的时候完了吗?
2、交流:
故事还没有结束,应该继续往下编写:
(1)破水罐听了挑水工的话,会怎样想,怎样说,怎样做?
(感谢挑水工的循循善诱,不再为自己的缺点感到伤心,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以后快乐地洒水。)
(2)完好的水罐又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认识到自己的骄傲自大,向破水罐赔礼道歉,请求原谅,两只水罐重新和好。)
(3)挑水工又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赞扬两只水罐的知错就改。)
三、排演课本剧
1、生自由选择伙伴,分工排演
2、老师巡视指导分工,合作
3、指名小组上台表演
4、评议:(1)是否演出了人物的个性
(2)语言、表情、表情是否有创意
5、再指名小组演,评议
6、评选最佳表演奖
四、作业
整理剧本。
第二篇:12桂花雨教学设计
12桂花雨教学设计
执教 沭阳第一实验小学 张平
一、导入
师:现在正值金秋十月,正是桂子飘香的季节。桂花因为它的芳香馥郁而深得人们的喜爱。著名女作家琦君就深深地爱着这香气迷人的桂花,并写了一篇文章,叫桂花雨,齐读课题。带着桂花留给你的印象读。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完成了导学指南上的前三项内容。知道作者在文中写了一种景物,是(桂花),板书。还写了一件事情,是什么事?(摇桂花)板书。今天就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完成导学指南里的4和5两个问题。作者写桂花,抓住了一个字,这个字在文中多次出现,是哪个字?(香)一个香字写出了桂花最大的特点。下面就让我们来品味一番。
二、品味桂花香
1.说说你找到了哪些描写香的句子。学生汇报。
2.课件出示描写桂花香的8个句子。
这8句话含有同一个字(香),可是写法却各不相同。俗话说读书得会煮书,这个煮就是品味、琢磨的意思。大家会煮书吗?请同学们轻声读读这些句子,细细品味一 下,想象它写出了什么样的桂花香,其中有没有哪个字或是哪个词你觉得很妙呢?每人选择2到3句就可以了。3.学生自读交流.4.交流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品味桂花香的不同感受,并指导学生学会有感情朗读.)预设: 桂花不与繁花斗艳,可是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
老师听到你把迷人两个字读得特别好,说说你是怎么理解它的?引出桂花香的醉人。
桂花开得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你觉得这句中哪个字或者哪个词用的妙?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引出浸或者没有不,感悟桂花香味的浓并且传得远。
如任它开过谢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打下来,那就湿漉漉的,香味差多了。什么比什么差多了?那还香吗?说明什么?从比较中再次感受桂花香。
桂花纷纷飘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母亲洗净双手,撮一点桂花在水晶盘中,父亲点上檀香,炉烟袅袅,两种香混合在一起。
于是父亲诗兴发了,即时口占一绝:“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 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可是母亲常常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你从句子中品味出了什么?带着这种体会再读读这句话。
三、体会摇花乐
1.同学们,刚才你们自己读书,自己品味,自己发现,这就叫煮书,这才是会读书,真了不起。那你们知道,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怎么做吗?(摇)没错,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所以摇桂花对作者而言可是件大事。在作者的笔下,摇桂花其实也是一个字(乐)板书。这乐就如桂花的香味散落在文章的字里行间。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体会作者是怎么乐的。2.学生自读课文。3.交流感受。重点理解:
(1)“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 嘛!”
知道什么是缠吗?(一直问,不停地问,反复地问)创设情境:早晨,妈妈刚起身,你就摇着妈妈的胳膊问(生说“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中午,妈妈正忙着做饭呢,你又扯着妈妈的衣角问(生问),晚上,妈妈好不容易可以休息了,这时你又趴在妈妈的耳边问(生问)昨天,你问(指名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今天,你又问(指名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这样反复地问就叫缠,从这一个缠字中可以看出当时“我”的心情怎么样(非常急切)我们来一起帮他问一问(生读缠句)
(2)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
你从什么地方感受到了作者的快乐呢?(使劲地摇)从这个词语中可以想象当时的作者心情怎么样?(高兴,激动,兴奋、、、、、、)带着这种体会再读读这句话。
(3)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你从什么地方体会到了“我”的乐?(喊,啊、、、、、、)你淋过这样的雨吗?想吗?好,老师就让你们看一看(课件出示桂花雨的图片)想象一下,你就站在这桂花树下,看啊,这星星点点的黄色小花纷纷从树上飘落下来,那么轻,那么美,那么香,它们飘呀飘呀,飘到了你的哪儿?(生说)这桂花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受?心情怎么样?让我们情不自禁地跟着作者喊(手指课件上的句子“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老师听出了你们的快乐,来,让我们再一次享受这种难得的快乐,再读。
(4)于是父亲诗发兴了,即时口占一绝:“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
这份快乐不仅属于我,也属于大家,这一句写出了谁的快乐?(父亲)从哪儿能看出来?(诗兴发了或者口占一绝)谁来读读这首小诗?生读,你从诗中读出了什么?引出梦是甜的。想象一下,他们的梦里会有什么呢?(生说)让我们带着这份快乐和甜蜜再来读读这首小诗。
四、感悟思乡情
1.就在摇花的快乐中琦君度过了她的童年。后来,他们全家离开故乡,搬家到了外地。从此,童年的摇花乐没有了,一家人其乐融融摇桂花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以后,每当作者从外地回家,总要带回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却常常这样说(课件出示可是母亲常常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2.同学们,真的是外地的桂花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吗?(不是)那母亲为什么这样说呢?你能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什么呢? 学生交流。
3.同学们,不是外地的桂花不香,也不是家乡的桂花最香,那是因为这爱花的人心中装着的是故乡,这故乡的花中有他们摇花的快乐,有他们幸福的记忆,有他们对家乡的爱,更有他们对家乡那深深的思念啊!wm 当年,母亲站在自家的旧宅院里,触摸着芳香扑鼻的桂花树说(指读“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当我从外地回家,捧回一大袋桂花,母亲又会感叹地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每年丹桂飘香,身处异乡的母亲又会望着远方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当已经是80多岁高龄的琦君再一次回到故乡,喝着故乡的桂花茶,品着故乡的桂花糕,她仿佛又一次听到母亲在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4.同学们,这就是母亲和琦君对家乡那浓浓的思念啊(板书思乡情)。你们热爱自己的家乡吗?那你能像母亲一样夸夸自己的家乡吗?
出示:外地的()再(),也比不得家乡的()。
学生练说。
5.同学们,这就是对家乡的热爱呀,正是由于这份爱,所以母亲才说(出示“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生读。每当听到母亲的这句话,就会勾起琦君对童年生活的回忆。让我们一起深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出示:每到这时,我就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
6.同学们,课文学到这儿,你觉得这桂花雨仅仅是当年落得我满头满身的桂花吗?这桂花雨里还有什么?(有童年的快乐,有美好的记忆,有一家人的幸福回忆,有对家乡的爱,有对家乡的思念、、、、、、)
是的,因为少小离家,所以琦君的很多作品都跟童年,跟家乡有关,她曾在另一部作品中这样写道:
每回我写到我的父母家人与师友,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我忘不了他们对我的关爱,我也珍惜自己对他们的一份情,像花草树木似的,谁能没有根呢?我常常想,我若能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忘掉故乡,我若能不再哭,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然而,这怎么可能呢?
----琦君《烟愁》后记
教师深情朗读。读完后问生:“你想说什么?”
五、课后练笔
是啊,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在你们童年的记忆里,是不是也有令你难忘的人或者事情呢?课后请你们像琦君一样,带着美好的回忆把它写下来,读给你的好朋友听,好吗?
下课。
第三篇:12《桂花雨》[推荐]
12《桂花雨》课课练
一、看拼音写词语
zǐxìwánzhěnɡfēnfujìshízī tàichénjìn
()()()()()()
二、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下面画“”。
尤(yóuyōu)其笨笨拙(zhuózhuō)拙
拣(liǎnjiǎn)去花雨缤(bīn bīnɡ)纷
三、比一比再组词
拣()尤()吩()宾()捡()扰()纷()缤()
四、填上适当的词
一()台风一()名胜一()山坞一()清香
一()桂花几()邻居整()村庄一()世界
五、读读课文,你能找到合适的语句填一填吗?
1、桂花树不像梅花那么(),()。不开花时,只是();开花季节,也得()。桂花不与繁花(),可是()。
2、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帮着()。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我就喊:“()”母亲(),()一点桂花放在(),父亲(),(),两种香混合在一起。于是父亲(),即时():“()淡淡烟,()庆丰年。儿童解得(),()入梦甜。”
六、填写读书名言。
“我扑在书上,就像()的人扑在()上。”高尔基把书比作(),说明读书可以使我们()。
七、填写歇后语。
茶壶里煮饺子--()。
八仙过海--()
刘姥姥进大观园--()
()(自己写一歇后语。)
第四篇:12桂花雨
12、桂花雨
一、注音
笨拙()
撮()一点
即()时
卤()菜 檀()香
也得()
和()面
一唱一和()和()药
新鲜()
鲜()为人知
都()市
二、组词
谢()
尤()
盼()
拣()射()
犹()
扮()
练()
三、填空
1、写部首:左()
右()尤()帮()
2、课文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表达(“我”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3、母亲说:“外地桂花再香,也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这句话其实表达了(母亲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四、近义词
吩咐()
迷人()
茂密()
使劲()
五、反义词
仔细()
茂密()
完整()
新鲜()
六、解释
1、笨笨茁茁——脑子不聪明,动作不灵巧。课文中指桂花的姿态不美观。
2、吩咐——口头指派或命令。
3、口占一绝——随口吟诵一首绝句。
4、尤其——表示更进一步,格外,更加。
七、造句
1、每到……就会……
2、尤其……
第五篇:12桂花雨
《桂花雨》(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品读桂花“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境,体验“摇花乐”,体会作者对童年和家乡的怀念之情。
2.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课后练习中重点句的阅读感受。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品读桂花“香”中体会摇花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教学难点:
体会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达的感情。【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回顾课文
1.同学们,l老师今天折了一支桂花带进了课堂,让我们闻着桂花香,再次走进琦君的童年,一起感受----桂花雨。(齐读课题)读着这篇散文总有一股桂花的清香扑鼻而来,轻轻地再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从小就喜欢桂花,作者喜欢桂花的什么呢?(学生说,教师板书:香)
二、走进文本,品味语言文字
(一)自学要求:默读课文2、3、4自然段,画出表现桂花香的句子并读一读。交流:
1.生朗读出示:“桂花开得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说体会。
①你从哪里可以感受到桂花的香?“香飘十里”说明香的范围广(读好这个词)还有哪个字突出了它的香?(浸)我们写香一般都用“飘”的,怎么用这个“浸”字啊?我们看这个“浸”字是什么旁?淹在水里就叫“浸”,水看得见吗?摸得着吗?那香呢?(看不见,摸不着)用了一个“浸”字呢——就把香味写得好像看得见、摸得着、感觉得到的东西,把无形的东西写得更真切了,这个字就用得好。
②指导朗读。读这句话的时候,注意要把浸字读得轻一些、软一些。谁愿意读一读?(教师可以适时范读)
师:真好!我们全都浸在了花香之中,除了这个“浸”字传神,文中还个一个“浸”字。
2.出示: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①生读,画出“沉浸”,我们都知道桂花是在秋天开放,但作者说“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难道这个桂花整整开了一年吗?要理解这句要联系第四自然段。
②指名读第四自然段。为什么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了呢?指名说,并出示相关图片
③是啊,桂花不但开花时是香的,就是做成茶,桂花卤和糕饼也是香的,难怪作者会说(齐读)——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那么你从这个“沉浸”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感情呢?(快乐、幸福、浓浓的乡情。)④让我们一起读好这一自然段。
过渡:这香气不仅弥漫了整个村庄,还弥漫在人们的心里。找一找第三自然段还有写到“香”的吗?
3.学生读,出示:“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①读了这句话你除了体会到桂花的香,还有体会到了什么?(板书:乐)过渡:如果说那浓郁的桂花香让作者非常喜欢,那么童年时代摇桂花所带来的乐趣,更让她难以忘怀。
(二)自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你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了作者摇桂花的快乐?用“——”画出。
(出示)“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 ① 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作者什么心情?(急切的盼望着摇桂花)具体说说你从哪些词中体会到的?
②什么叫“缠”?盯着,生活中你缠过你的父母吗? 结合具体事例感受心情的急切。
同学们注意了没有:这句话的结尾用的是什么标点?(!)
对呀!作者是不是用错了?感叹号一般用来抒发比较强烈的感情,作者这里用感叹号是为了?
(说明作者自己非常急切盼望早点摇桂花)④师:让我们一起读出这种急切、迫不及待的心情。
师:你还从哪些语句感受到了摇桂花的快乐呢?
(出示)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1.这句话中,哪里让你感受到了我摇桂花的快乐?
(抓住动作体会)点红“帮着、铺竹席、使劲地摇” 2.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摇摇桂花树。师生一起做动作。
现场采访:”你现在的心情怎样?”小琦君也是跟你们一样的快乐,能不能把这种快乐和这样的景象读出来,试一试(请一人),齐读。
3.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作者现在终于如愿以偿可以——摇桂花了,这几个连续动作就是作者摇花时欢快心情的流露。
(语言)还有哪些地方也反映了作者摇花的欢乐呢?
(出示)桂花纷纷落下,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1.在这句话中,哪个字最能让你体会到作者摇桂花的快乐?点红“喊”
(“喊”:写出作者的快乐。)
2.是怎样的情景让作者情不自禁的喊起来?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那场桂花雨吧!(课件动画)
老师和你们一起都被这桂花雨陶醉了!你能结合这个句式说一说你此时的感受吗? 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落在我的,;落在我的,;落在。先说再写,然后交流。3.此时此刻的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连心里也是满满的快乐。想想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喊出这份快乐呢?能给这儿加个提示语再来喊一喊吗?
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地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表示心情的:快乐 开心 心花怒放 神态的:眉开眼笑 欣喜若狂 动作的:拍着手 手舞足蹈 闭着眼睛)
4.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加上动作,来读好这句话。
从动作到语言无不渗透着小琦君摇桂花时的快乐,让我们再次通过朗读传达出这份快乐。齐读这两部分。
沐浴着这纷纷飘扬的桂花雨,呼吸着那阵阵飘逸的桂子香,感受着这份快乐的难道只是作者一个人吗?还有谁也在关心着桂花雨,也从中感受到了快乐呢?妈妈、爸爸
引读[出示课件] 母亲洗净双手
对呀!摇花给全家人带来了欢乐,不是吗?你瞧!母亲洗净——双手,撮一点桂花放在水晶盘中,父亲则——点上檀香,炉烟袅袅,两种香混合在一起。于是父亲诗兴发了,即时口占一绝——“细细香风淡淡烟,竟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
(1)为什么母亲要洗净双手?摇花给母亲带来了欢乐,她洗净双手去撮桂花,说明她很喜欢桂花,很虔诚。不忍心把桂花弄脏了,而且把它放在漂亮的水晶盘中。享受桂花的芳香。)
(2)此刻的父亲也高兴得诗兴大发。同学们,是什么给了他作诗的灵感呢? 桂花香,此时的父亲也是那么的快乐。
(3)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父亲即兴创作的诗句吧![出示诗句齐读]
父亲的诗你读懂了吗?其实父亲的这首诗就是描写了我们当时摇桂花时的情景以及给全家带来的无限快乐!
(4)摇桂花是童年里最快乐的事情,孩子们做梦都梦到它,连梦都被桂花熏得又香又甜。可想摇桂花在作者的心里留下了多么深的印象。
最后,让我们来甜甜美美地读一读这首诗。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
这里我们不仅感受到桂花丰收给作者一家人带来的——快乐,还能感受到那一家人其乐融融享受着天伦——之乐的情景。
三、体会感情。
1.过渡:作者12岁那年全家离开里家乡浙江,也离开了这桂花树,每次从外地回来的时„(师范读这一段)
2.外地的桂花真的不如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吗?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启发:此时的母亲想到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她就会想到什么呢?“摇桂花时的快乐”“桂花雨”(其实这就是对家乡的思念,这就是乡愁。)所以母亲常常说——齐读:“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3.十多年后,琦君来到了国外定居,她打电话给母亲说:“国外的生活真好呀!”,母亲一定会说:齐读:“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他乡的桂花再香,香不过家乡的桂花。他乡的山再秀,也秀不过家乡的——山,他乡的水再美,也——美不过家乡的水。正如杜甫诗中说的那样月是——故乡明,花是故乡——香。故乡的一草一木都会勾起人们对往事的回忆,对亲人的思念。爱家乡的桂花,其实就是爱——故乡。母亲难忘,作者我也难忘。难怪母亲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4.我们今天所学的课文——《桂花雨》就是作者1962年写的,那年她44岁,此时的她远离家乡,不管她是在台湾写的,还是在美国写的。总之文章流露出作者对家乡桂花的热爱和这种浓浓的思乡之情,以及对家乡亲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恋。
5.所以作者说——(出示)师生齐读:“每到这时,我就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桂花雨。”
四、拓展阅读
1.喜欢读书的同学,可以读读琦君的其他作品
2.喜欢写作的同学,可以学着本文的写法写写令自己难忘的人或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