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钓鱼教学设计
教材与学情分析 《钓鱼》一文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了34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天夜晚,“我”和父亲去钓鱼。“我”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大鲈鱼,父亲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这件事给了“我”终生的启示,让“我”懂得了在各种诱惑面前,要有抵制的勇气和力量。
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学习本文,应抓住学生这一能力,让学生运用已有的阅读能力,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抓住主要内容,同时,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课文蕴含着的深刻的做人道理,从中得到启迪,完成本课的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认读“纵”等6个生字,会写“捕”9个生字;掌握“辉映”等7个词语;积累描写月夜美丽的句子和课文的重点句。
2、过程与方法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过程。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体会父亲为什么要”我”放掉鲈鱼,“我”的心里活动是怎样变化的。教学难点
领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文章中蕴含着深刻的做人道理——严格要求自己,坚定地抵制各种诱惑。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6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辉映”等7个词语。
2、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有喜欢钓鱼的吗?谈谈你钓鱼的感受。
2、有一个小朋友也喜欢钓鱼,还从钓鱼中得到了启示。想不想知道他得到了什么启示?
3、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板书课题)6钓鱼 【设计意图】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导入环节我引导学生交流业余爱好,意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以积极的态度走进课堂。
4、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吗?
5、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归纳(谁钓鱼?钓到鱼了吗?钓到一条什么样的鱼?结果怎样?)【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审题,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思考的读书习惯。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请同学们轻声读文,边读边思考:结合课文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2、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归纳(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这里的“鱼”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三十四年前的那个夜晚给“我”留下了终生的启示?)
【设计意图】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能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考的可能
3、小节:同学们积极动脑,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习惯。如果坚持下去,一定会有助于提高我们的阅读水平。
4、现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自学本课生字新词。(学生自学)
5、检查生字新词
课件出示生字新词检查读音,教师相机强调指导,“纵”是平舌音,韵母是后鼻音。“鳃”是平舌音。“皎”读第三声。
6、交流记字方法
7、指导学生书写生字。(教师范写德、辩)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仍然是四年级教学的一个重点。但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读准字音,记忆字形,书写生字,教师要有重点地指导。
4、师生合作理解词语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分段读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回答师生合作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3、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按课后提示给课文分段。
4、指名回答,理清本文的写作顺序。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条理,为下节课学习打下铺垫。
四、布置作业,积累词语
1、课后,请同学们把本课词语抄写在积累本上。
2、熟读课文,思考本节课提出的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过程。
2、理解父亲坚决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提高抵制各种“鱼”的诱惑的勇气和力量。
一、检查复习,导入新课
1、导出课题,听写词(词语见教参)
2、同桌互相检查、订正
3、回忆上节课我们提出了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既能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又能把学生带入新课的学习中。
二、自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默读课文。读明白的问题在书上圈一圈,画一画,读不明白的作上标记。
2、小组内交流这些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读书,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既培养了学生阅读习惯,又注重了“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的培养,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集体交流,体会情感
1、我钓到了一条怎样的鱼?当时我和父亲心情怎样? 学生交流,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轻轻翕动着。”
2、指导感情朗读,体会我和父亲喜悦的心情。、3、父亲要我放鱼,我的感情发生了怎样变化? 学生交流,课件出示相关句子:(1)、“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2)、“可是不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哭出了声。(3)、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4)、我慢慢地把鱼钩从„„放回湖里 4指导感情朗读,体会我难过的心情。
5、父亲当时的态度如何?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的? 学生交流,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他放回湖里去。’” 指导朗读,体会父亲态度的坚决
6、分角色朗读我和父亲的对话,进一步体会我和父亲的情感变化。
【设计意图】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它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情感,发展语言积累,陶冶情操。《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文中作者情感的变化,主要通过“我”和父亲的对话表现出来的。在教学中充分让学生朗读,通过读来表达自己所体验到的情感
7、父亲这样做对不对?现在我们分成正反两方进行辩论。
【设计意图】通过辩论不仅使学生能明辨是非,受到正确的引导,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8、三十四年前的那个夜晚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启示? 学生交流。课件出示句子
“当我一次次地面临到的抉择的时候,------我就会获得抵制诱惑的勇气和力量。”
9、指名读句子。
10、“道德抉择”什么意思?我都遇到了什么样的道德抉择? 学生交流,课件出示句子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11、这里的“鱼”指什么?(“鱼”指的是形形色色的诱惑,指各种各样的个人利益。)【设计意图】要让其读懂文字背后的东西,使学生经受一次情感的体验。
四、拓展练习,提升情感
1、你们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请认真思考后把下边省略的内容补充完整:(1)父母不在家,电视很精彩,是完成作业还是看电视?你„„(2)期末考试,老师多给了分数,你„„(3)选举班干部,看到有的同学拉票,你„„(4)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给你,你„„(5)回家路上,拣到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你„„(6)学校操场上,没有他人时,捡到5元钱,你......引导学生补充省略的内容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
五、课堂小结,升华主题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随作者一道经历了一次心灵的考验,进行了一场道德的抉择,受到了一次情感的熏陶,获得了一个难忘的启示。此时老师想起了一句名言:
(课件出示: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孟德斯鸠。)此时老师也有一句话要送给大家:
(课件出示句子老师读:今天播下道德的种子,明天收获成功的人生。)愿我们都能向作者那样,从钓鱼中获得思想的启迪,走好人生之路。
【设计意图】结尾用孟德斯鸠的一句名言来导之以行,使学生受到深刻的道德教育,深化了文章的主题,达到了预期目标。
五、布置作业,结束课堂
1、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2、联系生活实际,以《„„的启示》为题,写一篇短文。
【设计意图】摘抄重点语句,牢记于心,进行语文积淀;课后练笔体现学以至于用,以此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体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板书设计
3钓鱼
钓到鱼————放鱼————启示(惊喜)
(委屈)
(坚定)
第二篇:钓鱼教学设计
《钓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过程。
2、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提高抵制各种“鱼”的诱惑的勇气和力量。
一、检查复习,导入新课
1、导出课题,听写词(词语见教参)
2、同桌互相检查、订正
3、回忆上节课我们提出了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既能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又能把学生带入新课的学习中。
二、自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默读课文。读明白的问题在书上圈一圈,画一画,读不明白的作上标记。
2、小组内交流这些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读书,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既培养了学生阅读习惯,又注重了“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的培养,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集体交流,体会情感
1、我钓到了一条怎样的鱼?当时我和父亲心情怎样? 学生交流,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轻轻翕动着。”
2、指导感情朗读,体会我和父亲喜悦的心情。、3、父亲要我放鱼,我的感情发生了怎样变化? 学生交流,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1)、“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
(2)、“可是不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哭出了声。(3)、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4)、我慢慢地把鱼钩从……放回湖里 4指导感情朗读,体会我难过的心情。
5、父亲当时的态度如何?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的? 学生交流,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他放回湖里去。’” 指导朗读,体会父亲态度的坚决
6、分角色朗读我和父亲的对话,进一步体会我和父亲的情感变化。
【设计意图】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它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情感,发展语言积累,陶冶情操。《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文中作者情感的变化,主要通过“我”和父亲的对话表现出来的。在教学中充分让学生朗读,通过读来表达自己所体验到的情感
8、三十四年前的那个夜晚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启示? 学生交流。课件出示句子
“当我一次次地面临到的抉择的时候,------我就会获得抵制诱惑的勇气和力量。”
9、指名读句子。
10、“道德抉择”什么意思?我都遇到了什么样的道德抉择? 学生交流,课件出示句子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11、这里的“鱼”指什么?
【设计意图】要让其读懂文字背后的东西,使学生经受一次情感的体验。
四、拓展练习,提升情感
1、你们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请认真思考后把下边省略的内容补充完整: 在家里:父母不在家,电视很精彩,是完成作业还是看电视?你…… 在学校:考试,老师多给了分数,你…… 选举班干部,看到有的同学找人帮忙,你…… 在公共场所: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给你,你…… 回家路上,你拣到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你……
2、引导学生补充省略的内容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
五、课堂小结,升华主题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随作者一道经历了一次心灵的考验,进行了一场道德的抉择,受到了一次情感的熏陶,获得了一个难忘的启示
六、布置作业,结束课堂
1、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2、联系生活实际,以《……的启示》为题,写一篇短文。
【设计意图】摘抄重点语句,牢记于心,进行语文积淀;课后练笔体现学以至于用,以此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体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第三篇:钓鱼教学设计
【内容简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作者回忆了三十四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我”和父亲去钓鱼,“我”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大鲈鱼,父亲却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我从这件事懂得了在各种诱惑面前,要有抵制的勇气和力量。
【设计理念】
本教学设计重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从阅读中感悟、体会。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7个生字,会写9个字以及由会写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领会文章表达的深刻的做人道理,教育学生要严格要求自己,坚决抵制各种诱惑。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父亲为什么要“我”放掉鲈鱼,“我”的心理活动是怎样变化的,从而理解课文表达的深刻的做人道理。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文录音。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诵读古诗,谈话导入
学生朗读:
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这首诗写了什么事儿?你们钓过鱼吗?如果钓到一条鱼,你们的心情会怎样?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用“△”把生字标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遇到不会读的,请教老师或同学。
2.同桌互读生字,认真听读,互相纠正读音。
3.课件出示生字词,由“小老师”带读,教师正音。(重点指导“纵、鳃、皎”。)
4.开火车检查认读生字。
5.自由读课文,做到不漏字、不错字、读通顺。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范读课文(可借助录音机),用“○”标出点明时间先后的词语,用序号标出自然段序号。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找出不懂的地方,画上“?”。
3.交流、汇报。
(1)说说表示时间的词语、叙述的顺序。
(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好长时间、晚上十点、三十四年过去;按事情发展顺序。)
(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用小标题概述。
(钓鱼——放鱼——启示。)
(3)交流没弄懂的问题。(简单的由学生互相解决,师生共同确定感悟探究的重点。)
如:①为什么父亲一定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去?父亲做得对不对?
②为什么说三十四年前的那个夜晚给我留下了终生的启示?
③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朗读课文,思考提出探究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1.抽读生字词。
2.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说说叙述的顺序。
二、自主学习,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根据上节课提出的问题,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学习。教师作适当点拨。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钓鱼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并质疑。着重理解以下问题:
1.“我”钓到的是一条怎样的鲈鱼?
2.“我”的心情如何?指导朗读,要读出惊喜之情。
3.练习按课文填空:
()湖面上,溅起了()涟漪。
思考:所用的词语在句子中有什么作用?
第二部分(第4—9自然段)放鱼
教师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父子对话,并探究:
1.父亲为什么要看时间?
2.演一演: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想说些什么?(分角色,一个学生演儿子,一个演父亲,注意父亲说话的语气。)
3.辩一辩:为什么父亲一定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去?我的情感如何变化?父亲做得对不对?
4.说一说:你觉得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第三部分(第10—11自然段)启示
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联系上下文讨论以下问题:
1.为什么说三十四年前的那个夜晚给“我”留下了终生的启示?
2.在文中找出能印证父亲当时的决定是对的语句。
3.“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4.巩固练习:填空,并说说填上的词在句子里的作用。
三十四年前的那个()的夜晚,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的回忆和()的启示。
三、练习有感情朗读,注意读出人物感情的变化
1.小组内合作朗读。
2.指名朗读。
3.评读。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小结: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要面对各种诱惑。在诱惑的面前,要有抵制的勇气、力量和坚定的信心。这样,我们的人生才会少走弯路。
2.作业: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进一步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积累优美词句,抄写在“采集本”上。
第四篇:《钓鱼》教学设计
《钓鱼》教学设计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有什么业余爱好?有喜欢钓鱼的吗?谈谈你钓鱼的感受。
2、有一个小朋友也喜欢钓鱼,还从钓鱼中得到了启示。想不想知道他得到了什么启示?
3、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第3课钓鱼。
4、板书课题。故意板书错误为‚钩‛,学生指出,提出此字是本课要求会认会写的字,指导写法,板书‚钓鱼‛,区别‚钓‛字。
二、复习上节内容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钓鱼、放鱼、启示三部分内容。哪位同学可以来概括一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屏幕)
三、学习课文,理解内容,体会情感。
三十四年前的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刚满十一岁的我和父亲前往新汉普斯湖的小岛上钓鱼,等了很长时间,突然,我的鱼竿剧烈的抖动了一下,我知道:鱼上钩了!我熟练的一收一放,小心翼翼的操纵着鱼竿,花费了好大的工夫才将它拉上了岸。这是一条什么样的鱼?钓到鱼时的心情怎样?课文哪一自然段写到了这部分内容?(第4自然段)自由朗读,画住相关语句,体会一下我当时的心情。
交流体会:这是一条怎么样的鱼?(一条从未见过的大鲈鱼,一条漂亮的大鲈鱼)同学们可知道:鲈鱼是世界上最难钓的十类鱼之一,许多垂钓爱好者把能钓到一条大鲈鱼作为一种荣誉看待。而当时刚满十一岁的我却钓到了这样一条漂亮的从未见过的大鲈鱼,心情是怎么样的?(高兴)课件出示:
‚啊,这么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呢,还是条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
带着高兴的心情来读这段句子,哪位同学再来读读?齐读。这段句子里有一个词语最能体现钓到鲈鱼时我和父亲高兴的心情。哪个词?(得意)(板书)我得意,我为什得意?(钓到一条漂亮的大鲈鱼)我喜欢这条大鲈鱼吗?(喜欢)父亲为什么得意?(为儿子能钓到一条大鲈鱼而骄傲,所以得意)父亲喜欢这条大鲈鱼吗?(喜欢)
然而,就在我为自己能钓到这么大一条大鲈鱼而得意的时候,父亲划着一根火柴,看了看手表,现在距离鲈鱼捕捞开放日正式开始还有两个小时,哦!人家规定的可以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没到!
课件出示:‚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学生齐读、再读)‛开玩笑吧!父亲要我放鱼!父亲是在开玩笑吗?(不是)父亲的这句话里,从哪个字可以看出父亲不是在开玩笑?(得)‚得‛可以换成哪个意思相近的字词?(必须)把‚必须‛送进去再来读一读!谁再来读读?每位同学都读一读,体会一下,父亲说这句话时的语气态度是什么样的?(坚决)父亲坚决的要求我放鱼(板书),本来得意的我心情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默读5-12自然段,边读边拿起笔画住相关语句,体会我心情发生了哪些变化。
交流体会:
1、‚‘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不解、吃惊父亲的放鱼决定。
2、‚‘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 鱼了!’我大声争辩着,竟然哭出了声。‛不情愿放鱼,对于父亲坚决让自己放鱼感到委屈、难受。
3、‚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自己很不想放鱼,很希望父亲改变放鱼的决定。
课件出示:我又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任何人的影子,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对父亲说:‚。‛
4、‚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湖里去。‛很不情愿,但是对于父亲坚决的放鱼态度又没有办法,很无奈。(学生带着体会反复品读)
课件出示:
1、‚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坚决地说)
2、‚爸爸,为什么?‛(急切地问)
3、‚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平静地说)
4、‚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大声争辩)分角色朗读我和父亲的对话,进一步体会我和父亲的情感变化。
我从钓到一条大鲈鱼的得意、高兴,到后来的不解、不情愿、无奈、甚至哭泣,全是因为父亲坚决让我放鱼的态度和决定。父亲坚决让我放鱼这种做法对不对?同桌之间讨论讨论,一会找同学交流你的理解和看法。(对,父亲是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育孩子遵守社会规则,做一个正直诚实的人。不对,父亲不体谅孩子的心情,伤害了孩子幼小的心灵。)刚才,同学们发表了不同的见解,其实,同学们所说的,也是三十四年前那个夜晚放鱼后,刚满十一岁的我脑海中一直 在纠缠的问题,对与不对的争执可能一直纠缠我三十四年,直到三十四年后,那个曾经因放鱼而哭闹的我,已经功成名就,成为纽约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此时的我,理解父亲当年那个做法了吗?因为......最后一自然段,齐读。三十四年前的那个夜晚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板书)。什么样的启示?自由朗读课文第10自然段,把它画出来,体会体会。
课件出示:‚当我一次次地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我就会获得抵制诱惑(正确抉择 板书)的勇气和力量。‛(指名读)‚道德抉择‛什么意思?我都遇到了什么样的道德抉择? 课件出示:‚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这里的‚鱼‛指什么?(‚鱼‛指的是形形式式的诱惑,指各种各样的个人利益。)
四、拓展练习,提升情感
1、同学们,你们在日常生活学习过程中,遇到过与那条漂亮的鲈鱼相似、并且充满诱惑的‚鱼‛吗?同桌之间交流交流。
课件出示:(请认真思考后把下边省略的内容补充完整)在家里:父母不在家,电视很精彩,是完成作业还是看电视?你……
在学校:考试,老师多给了分数,你……
在公共场所: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给你,你…… 回家路上,你拣到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你……
五、课堂小结,升华主题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随作者一道经历了一次心灵的考验,进行了一场道德的抉择,受到了一次情感的熏陶,获得了一个 难忘的启示。此时老师想起了一句名言:
课件出示: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孟德斯鸠 此时老师也有一句话要送给大家:
课件出示:(老师读)‚今天播下道德的种子,明天收获成功的人生。‛愿我们都能像作者那样,从钓鱼中获得思想的启迪,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五、布置作业,结束课堂
1、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2、联系生活实际,以《……的启示》为题,写一篇短文。
板书设计:
钓鱼
得意
↓
放鱼
→
→
启示
不解 无奈 不情愿
抵制诱惑 正确抉择
第五篇:钓鱼教学设计
《钓鱼》教学设计
天门市皂市镇李场小学
郭翠兰
教学要求
1、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按事情发展顺序一部分一部分地阅读,抓住主要内容,读懂课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的道理,从而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重难点、关键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教学内容分析:《钓鱼》是s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作者回忆了34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我“和父亲去钓鱼,”我“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大鲈鱼,父亲让”我“把鲈鱼放回到湖里。这件事给了”我“终生的启示,让”我“懂得了在各种诱惑面前,要有抵制的勇气和力量。
学生分析:大部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比较高,朗读能力不是很强,分析能力有待加强。教学过程
一、谈话,复习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钓鱼》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詹姆斯·伦费斯蒂,他是美国纽约一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他为我国的广大读者所了解,并不是因为他的建筑成就,而是因为他写的一篇文章《钓鱼》,今天,让我们再一次的走进这篇课文,去聆听作者心底的声音。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上节课学过的内容。幻灯出示学生要回答的内容。)
(教学 评价:从作者的身份入手,切入对课文的学习,引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二、精读3—9自然段,感受我的情感变化。
1、体会钓鱼时的心情
a、师:文中的我钓到了一条什么样的鱼? b、指名回答。
师:作者钓鱼、放鱼时的心情是不一样的,他钓到了一条大鲈鱼,心情怎样?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把描写作者心情的词语或句子做上记号,多读读,体会体会。幻灯出示第三自然段内容
(教学评价: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并且在书上做记号,这实际上是在无声地引导学生怎样读书,要养成思考的好习惯。)汇报(惊喜、得意 骄傲 自豪等)
出示文中这一句: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呢,还是条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
师:怎样通过你的朗读来表现作者的惊喜或得意呢? 生练读后指名读。
师:那么美的月光,钓到了那么漂亮 的鱼,让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一下。
师生深情地共读“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呢,还是条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这一句。(教学评价:以作者的情感为主线,让学生读中悟,体现新课标以人为本的理念。)
2、感悟放鱼时的心情
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钓到了一条漂亮的大鲈鱼,却要放掉,那此刻我的情感发生了什么变化呢?请同学们自由读4∽9自然段,把描写作者心情的词语或句子做上记号,感受一下。(幻灯出示4、5、6、7自然段)a、汇报(学生汇报时要求说出是从文中哪里体会到的?“急切、难过 依依不舍 失望 愤怒”等)
“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这一句除了读出作者伤心的情感之外,你还读出作者此刻是一种什么情感? 生自读后回答。
(教学评价:新课标提出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对这一句,学生体会到的情感是不一样的,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形象。)
b、指导读好表现我急切、伤心、依依不舍的有关句子。(幻灯出示4—7自然段内容,尤其注意变换颜色的词语及9自然段一个关键的句子,采用师范读、学生练读等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体悟作者当时的情感)
c、分角色读4∽7自然段。
(教学评价:作者放鱼时的心情是复杂的,只有放手让他们多读,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
3、写作技巧的引领(幻灯出示)
师:刚才读的这几段文字,仿佛在写我们自己钓鱼、放鱼时的心情,之所以能达到这种效果,那是因为作者真实的描写了自己的心理活动,真情的在写作,所以心理活动描写是写作中很重要的一环。
(教学评价: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教语文不光要让学生体会情感,还要让学生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师:下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来探究这样一个问题:
4、父亲为什么要我放掉大鲈鱼?(幻灯出示)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后交流汇报。
师小结: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也要遵守规则。
(教学评价:父亲要我放掉大鲈鱼的真正用意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探究是很有价值的,文本的内涵就能挖掘出。)
三、谈启示(也就是父亲要我放掉大鲈鱼这件事对我的影响。)师:少年时代的我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漂亮的大鲈鱼,父亲却坚决地要我放掉,那一刻,让人心碎,随着岁月的流逝,几十年过去了,回过头来看,这件事对我又有什么启示呢?
1、指名说(板书:抵制诱惑)
2、齐读10自然段
3、师:小时候的我不懂事,对父亲当时的做法不满,长大了,觉得父亲做的是对的,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让我们在读第10自然段。
⑴“鱼”指的是什么(学生回答后,幻灯出示)
⑵在日常生活中,你遇到过诱惑吗?当时你是怎么做的?(幻灯出示)
(教学评价:这个拓展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
四、总结(出示第12幅幻灯片)师:同学们,文中的作者后来成为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与小时候父亲坚决地要他放掉大鲈鱼这件事是分不开的!所以同学们从小就要严格的要求自己,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也要遵守规则,这样才能坚定地抵制各种诱惑,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五、作业(出示第13幅幻灯)
仿照《钓鱼》这篇课文描写心理活动的方法写一篇作文。题目:当老师公布考试分数的时候 板书设计:
钓鱼 惊喜
放鱼 急切 伤心 依依不舍
启示 抵制诱惑 教学反思:
这一节课我是作为公开课来执教的。通过本文的设计、教学,我对新课程的理解进一步加深。在教学中,我尽力落实新课程的全新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明确读的目的,以读为本,运用多种形式、手段,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注意读思结合,激发兴趣,以情促读,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提高教学效率。
一、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在引导学生体会“我”的心理活动时,我鼓励学生在有关的句子旁边写上自己的体会,进而在师生的交流、讨论中完善体验。可以看出,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例如对“‘可是再也不能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竟然哭出了声”这句话的理解,学生体会到了不甘心、不服气、委屈、愤怒等情感,这些都是很有见解的体验。
二、抓重点词,感悟情感。
语言文字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凭借,是思想感情的载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文章的重点语句,让学生品读,使学生领会到语言文字的美妙,体会到作者的感受,从而使他们对语言文字产生兴趣,萌发朗读的情感。所以,阅读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对语言文字理解的程度,提出相应的不同层次的朗读要求,不能让读停留在同一层次,也不能提出过高的要求,要由浅及深,逐步提高。例如体会我钓到大鲈鱼时的心情时,抓住“啊、得意”等词体会我此刻惊喜或骄傲的情感。放鱼时抓住文中“急切、争辩、哭、乞求、依依不舍等词语体会我当时那种难以言说的情感。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我将这些词用不同的颜色呈现。
三、教师灵活地构建了和谐、智慧课堂
这篇课文我以读代讲,整个教学过程流畅地推进,在共同探究这个环节中出现了我意想不到的事。我们探究的是“父亲为什么坚决的要我放掉大鲈鱼?”这个问题。学生讨论思考一番后,举手了。
生1:因为距离捕捞鲈鱼开放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所以父亲要我放掉。
生2:从下文来看,父亲是让我要抵制诱惑。
生3:父亲是想让大鲈鱼重生。(这名同学名叫刘奇,成绩不是很好)听了刘奇的回答,我的心为之一震,他的回答不是课文要表达的内涵,怎么办呢?但他说的不无道理,该如何面对?说实话,我没有这样的预设。那篇文章中的美丽场景又呈现在我眼前,我笑着问了一句:“你们认为刘奇说得对吗?“ 于是课堂上出现了这样一幕:
生1:我认为刘奇说得不对,如果到了鲈鱼捕捞的时间,他们还会放掉吗?
生2(文培科):我认为刘奇说得对,因为父亲想让鲈鱼生很多鱼子(卵)。
班上不平静了,甚至出现了嘲笑。显然是认为文培科错得太离谱了。
略作思索,我微笑着说:“天真的文培科给了我们一个天真的答案,老师代表那条大鲈鱼感谢文培科和刘奇,因为他们都有一颗爱动物的心。他们的回答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他们敢于表达自己心中的想法,值得大家学习。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的10—11自然段,认真揣摩一下父亲要我放掉大鲈鱼的真正用意是什么?” 生1:父亲是想让儿子不要太贪图。生2:父亲是要教育孩子诚实。生3:教育儿子从小守规矩。……
待学生回答完毕,教室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这掌声是听课的老师送给我们最珍贵的礼物,我永远也忘不了。
有句名言:伟大的乐谱早已经写好,但演奏者的不同让音乐有天壤之别。我们一些老师上课,问题一抛出去,就希望有学生举手,学生的答案与自己心中的答案不相符就慌了手脚,立刻直接评价学生的回答错误,将学生的思维一棒子“打死”然后向学生灌输所谓的正确答案。所以课堂上举手的学生越来越少,还哪里来的童真、童心、童趣呢?这样的课堂没有生气,与课标的要求相违背。所以,作为新时代的老师要加强学习,更新观念,尊重儿童的独特体验,构建智慧的课堂。
总而言之,这是一节成功的公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