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三年级下《忆江南》教案
湘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忆江南》教学设计
隆回县九龙学校 钱小兰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词,理解《忆江南》的词意。
2、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3、通过词中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听《忆江南》,看江南图。秋天,雨季,天青色等烟雨,你和我,相逢江南。(板书江南)
2、亲爱的同学们,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就是江南。我们脚底下踩的就是江南的沃土,这儿是老师——也是自古以来文人墨客追寻的故乡——江南(齐读)
3、读了这两个字,你一定很自豪。你能用一个词,一句话或一句诗来说说你心中最美的江南吗?
(风景秀丽、山清水秀、花红柳绿)(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就是自古以来被誉为“人间天堂”的——(齐)江南。这就是我们引以为自豪的水乡——(齐)江南。
4、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曾在苏杭为官,江南绮丽的风光给他留下了终身难忘的记忆,江南的一草一木都给他留下的极深的印象,他与江南的人民结下了真挚的友情,回到洛阳十二年后,他创作了一组千古绝唱《忆江南》。(板书:忆)老师想请教大家对“忆江南”三个字的理解?(忆,是回忆,怀念。忆江南,诗人怀念江南的往事。)请大家自由朗读这首词。(生自由读)(请一个学生朗读)
二、初步了解该词
1、忆江南是词牌名,同学们知道词吗?
2、说说这首词和以前学过的诗有什么区别?
(词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宋朝的词很有名,向来以唐诗、宋词并举。词的句式有长有短,因此又叫长短句。词,原是配合音乐而创作的歌词。后来逐渐脱离与音乐的关系,成为一种诗体。)
三、初步了解词意
1、江南好,诗人白居易一开口就用这个通俗的“好”字来赞颂江南,你在怎么样的情况下说好?这个“好”让你体会到什么?(发自内心的喜爱,由衷的,不可抑制的喜爱)
(这个“好”是赞美江南的美景。)
2、这就是诗文用字的精妙。“旧曾谙”是什么意思?(“谙”是熟悉的意思。“旧曾谙”的意思是过去很熟悉。)
3、眼见为实。说明江南之“好”不是诗人道听途说的,而是当年自己亲身感受到的,体验过的,所以诗人才这样怀念。那么江南这么大,诗人抓住什么来写这“好”的呢?(“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A、你是怎样来理解这两句的?诗人写了哪些景物?(初升的旭日,姹紫嫣红的鲜花,一碧千里的春水)
出示花的图片。请同学用语言描绘江南的花。
江畔的花是什么颜色的?(红色)火焰是什么颜色的?(红色)哪个字好有温度,哪个字好有热度?
火是怎样的?(炽热的,光明的,喷薄激qing的)说明那花是怎样的?(充满生命力,绚烂的)
(旭日东升,在阳光的映照下,江畔姹紫嫣红的鲜花的鲜花比火还要红)多么富有生命力,读。
请你读出花的绚烂,读出花开放时的热烈,读出花开时仿佛要燃烧整个江面的激qing!
B、江两岸是生机盎然、色彩艳丽,那江水又是怎样的呢?(春来江水绿如蓝)一江春水是什么颜色?(绿色)蓝草是什么颜色的?(也是绿色)
江水一碧千里,就像是铺上了无边的蓝草一般。多么令人陶醉的美景。(请读)春水荡漾、碧波千里,多么令人神往的江南。(再读)给我一叶扁舟吧,我将……(说话训练,情景体验)给我一杯酒吧,我将…… 朋友啊,我邀请你……旭日东升,花开得如此热烈,男生读——日出江花红胜火。春天碧水悠悠,纯净、优雅、女生读——春来江水绿如蓝。对“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指导朗读,意境体会!你能读出大块色彩铺陈的大气吗?
你能读出江南热情似火与宁静祥和共存的底蕴吗? 你能读出这两句词对江南美景所包容的广度吗?
4、江山如此多娇,江南如此之好——(指大屏幕)能不忆江南?(突出“能不”)诗人的思念仿佛是一池水,这“能不”二字就是闸门,一抽闸门,这思念的水就……(生补充)
读了这句“能不忆江南”,你体会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我感受到了诗人对江南非常地怀念。)(我感受到了诗人对江南的赞美之情。)
5、诗人在哪儿忆江南?(洛阳。)你们知道洛阳在哪儿吗?(在北方。出示地图,感受南北距离)
四、江南、洛阳对比
1、当江南花红胜火、水绿如蓝之时,洛阳的春天是怎么样的?同学们请看白居易写于洛阳的一首《魏王堤》七绝:出示课件:《魏王堤》
花寒懒发鸟慵啼,信马闲行到日西。何处未春先有思,柳条无力魏王堤。能借助注释读懂这首诗吗?(那儿由于天还很冷,花以为春天还没到没有开放,只有魏王堤上的柳丝在无力地摇摆。让人感觉春天还没有来到。)
2、而此时诗人旧谙的江南却已是——(读)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3、体会此时诗人的心情,指导朗读(诗人很伤心。)(面对洛阳这冷清的春天,诗人想象江南这时已经花红水绿,怎能不思念江南?)(体会到了诗人那种极度思念的感情。)(读)能不忆江南?(深情地)(我体会到了诗人对江南美景的怀念!)(读)能不忆江南?(我还体会到了诗人的赞美之情。)
(读)能不忆江南?
五、由景及人,升华情感
1、虽然相隔千里,纵有千山万水,也减不断诗人对江南深深的眷恋。可是诗人眷恋的仅仅是江南美景吗?(板书:景)
(白居易怀念的还有我们江南的才子,江南才子多)(江南真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
2、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白居易在年轻时就喜欢游江南,苏杭是江南名城,风景秀丽,人物风流,给白居易留下了美好的记忆,后来他在杭州,苏州做官几年,在那里为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和苏杭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有一天,白居易生了病,要回到洛阳,苏州人民舍不得他走,都哭着为他送别。他的好朋友刘禹锡曾在诗中描述苏州人民为白居易送别的场面:“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苏州百姓为白居易送行都潸然泪下。师生进行送别情景再现。
3、你就是诗人白居易,带着诗人对江南人民的深深的思念之情,请你读——能不忆江南?(深情地)诗人忆什么?(诗人忘不掉的是江南的人。)带着这样的感情再读这首词。(生读)
六、拓展忆江南两首
1、诗人用妙笔生花写出他“旧曾谙”的江南美景之后,又以“能不忆江南”的眷恋之情结尾。勾起了他对江南的无限怀念之情,于是便又写下了另外两首。出示: 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生自由读,并在老师的带领下寻找这三首词的异同,进一步了解“忆江南”这个词牌。)
2、从这两首词中你又看到诗人还忆江南的什么?
(忆杭州,在灵隐寺,天竺寺中散步寻找从月亮上飘落的桂花的故事。)(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难忘钱塘江大潮的汹涌澎湃。)(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难忘江南美酒、美女。)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3、能不忆江南?何日更重游?早晚复相逢。这是什么?这是一种淡淡的忧伤,是诗人在表面的淡泊下仍然蕴藏的一股激qing。是诗人对江南的情(板书:情)一种江南情结!板书(结)请同学们带着诗人那忘不掉、抹不了的江南情再读《忆江南》。(生齐读)
七、诵词、唱词
1、“古人唱歌兼唱情!”诗歌,感动人心的艺术魅力不独在于声韵悠扬,更在于以声传情;不仅在于写景如画,更在于借景抒情。老师带来了《忆江南》的歌曲,同学们请用心来听。(播放歌曲《忆江南》)
2、你从这声韵悠扬的歌曲中听出了什么?(诗人去过江南,怀念每一个地方。)
(我听到了诗人对江南的爱和深深的怀念。)
(诗人在想,我为什么要生病啊,否则就在江南永久地生活下去,该多好啊。)融入你们的这些感受,请大家诵读这三首词。我读一句,大家重复后三个字。(师生互动读,老师读一句,学生重复后三个字,构成了类似二重唱的朗读效果,余音袅袅。)(音乐响起,师生共同随着旋律唱起来,享受着文字之美,音乐之美,江南之美!)
3、同学们,古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瑰宝,是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腹有诗书气自华”,愿大家在经典诗文的熏陶中,个个“气质如兰”。人生有回忆才显得更加美好,珍惜现在拥有的才能在日后有更精彩的回忆。希望同学们拥有美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板书设计:
情结 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补充材料:
魏王堤
花寒懒发鸟慵啼,信马闲行到日西。
何处未春先有思,柳条无力魏王堤。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第二篇:三年级语文教案下
《语文乐园四》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目标:
2、培养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积累成语,丰富自己的词语库。
1、通过有趣的汉字,让学生体会同一个字,在不同词语中有不同的含义。
3、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讨论,在讨论中乐于表达,提高分析和说话的能力。
4、指导学生写好汉字,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5、在有趣的小故事中明白标点符号的作用,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
6、培养学生说话大方、听话认真的习惯,会使用文明礼貌用语进行口语交际。
7、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
1、进一步了解汉字构成的特点,能够正确的书写汉字。
2、积累成语。
3、正确灵活运用标点符号。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把话说清楚,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2、习作练习。
教学准备:
词语卡片生字卡灯片
教学时数: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经过了一个单元的学习,今天我们来放松一下,跟老师一块儿去语文乐园玩玩吧!
二、有趣的汉字
1、出示词语,开火车认读。
2、你发现了什么?
(都是有“鬼”字的词语;“鬼”字在各个词语中的意思都不相同。)
3、小结:有时候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词里意思不完全一样。
4、小组交流,拓展: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汉字也是这样,在不同的词语里面有不同的意思?举例说一说。
三、词语超市
1、现在我们快乐的小火车开到了词语超市,进来看看吧,超市里都有些什么东西?自由认读词语超市中的词语。
2、你能发现这个超市词语的特点吗?
3、给这个超市命个名吧?说说你你为什么取这个名字?
4、游戏:我当老板开超市
提出规则:
可以选择先确定一个字,并以一个字为首开一个词语超市?
如:“百”:百年树人百花齐放„„
可以选择带有动物名称的成语,开一个词语超市。
如:对牛弹琴画蛇添足
最后词语写得最多的小组被评为“优秀超市”。
四、有趣的标点
1、过渡:大家通过自己开超市又积累了不少词语,为了奖励大家,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师讲述P60中有趣标点的故事,出示小黑板:
契约
无米无面也可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无银钱也可
2、想一想财主和长工各是怎么念的?指名试念。
3、师标注:
财主:“无米无面也可,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无银钱也可。”
长工们:“无米,无面也可;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无银,钱也可。”
4、通过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5、在生活中你还遇到过听过哪些妙用标点的故事吗?说给大家听听。
五、小结
去语文乐园我的收获。
第二课时
一、写字板
1、出示:要写的字,认读。
2、小组学习。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讨论:这几个字怎样写才好看?
3、轮流汇报讨论结果,指名总结。
4、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提醒学生观察,注意间架结构和布局。
5、学生练习描红、仿影,细细体会。
教师巡视,个别辅导,纠正学生不准确的书写姿势。
6、反馈:
展示优秀作业,表扬优秀字例和书写姿势正确的学生。
二、阅读欣赏
1、读题《我给老师当“老师”》你想到了什么?
2、默读短文,想想短文的主要意思。
3、找到不懂的地方和同桌商量商量。
4、理解内容后,指名读短文。
5、小组讨论:这篇文章从写法上,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
a、选材新颖
b、有概括,有事例。
6、小结:阅读短文的方法。
三、推荐阅读
第三课时
一、谈话示范,切入主题。
1、教师讲述最近发生的,大多数同学都知道的一个新闻或新鲜事,引起共鸣。你们有同学也听说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报纸、广播、电视)
2、刚才老师是怎么介绍的?你们听清楚了吗?
3、评一评老师刚才播报的新闻(或新鲜事)。
(引导学生从表达的态度、声音、表情到内容的选择和事情的叙述顺序进行评价。)
4、小结:选材、听、说要注意的问题。
二、实际演练:新闻发布会。
活动安排:
1、热身(初赛):
四人为一小组,进行初赛。每个组员轮流将课前老师要求大家搜集的新闻或新鲜事,讲述给组内成员听。评选出一个代表参加“新闻发布会”。
教师随机参与到小组活动中指导。
2、新闻发布会。
每组初赛所选出的代表轮流做新闻发言人。
其它同学则是小记者,在发言人发言之后,进行提问。
3、活动评奖
优秀“新闻发言人”
根据“发言是否态度大方,有礼貌,信息正确,表达清楚,条理分明,”等为依据进行评选。”
优秀“记者”:
根据“记者”提问“是否态度大方自然,有礼貌,表达清楚有条理,抓住问题关键和观众(读者)兴趣”为依据进行评选。
4、优秀“记者”和优秀“发言人”答“记者”问。
(如:你认为该怎样当“小记者”?你获得优秀“发言人”的经验体会是什么?)
三、活动小结
1、在刚才的新闻发布会上,大家听到了哪些新闻和有趣的新鲜事?
2、指名回答,并说说这件事发生在什么地方,事情的经过是怎样的?其实,把你刚才所说的写下来就是一篇作文了。
四、习作
1、理清思路,列出提纲。
2、根据提纲完成作文,题目自拟。
五、作业
《船》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船的演变,体会人类的智慧和科技的发展。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独立识字。以读为主,逐段阅读,扶放结合,引导自学、感悟。
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船的演变,感悟人类的智慧与社会的发展。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对未来的向往。
重难点、关键:
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船的演变。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学习课文1、2自然段,认识船演变的最初阶段。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如果让你出去旅游,你会选择什么交通工具?为什么?学生发言。
教师小结导入新课。板书课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学生默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读读、记记。分段指名读课文。集体评议,纠错正音。检查自学生字情况。指名强调识字重难点。
(1)字音
棍 喷 稳 舰 扁
(2)字形书写
喷 舰
回到课文,同桌合作练习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找一找:船的演变经历了哪几个变化?
船的演变:树干——筏子——独木舟——有了船桨——帆船——把桨装在船尾的大轮上——蒸气机带动轮桨——原子能发动机
四、学习课文的确1、2自然段,了解船的发展变化。形式具体指导学习第一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想文中介绍了船的哪几种发展形式?各有什么特点?
(3)朗读这段。
小结学法:默读课文——找出船的发展形式——弄清各自特点——认真读文体会。学法导读,放手自学第二自然段。
独木舟:又快又安全,可以放东西。
配船桨:走得更快。
帆船:借助风力跑得快。
五、总结课堂,初步感悟。学生齐读课文1、2自然段。
说说:你从船的这些演变中,体会到了什么?
设问,引导课后自学:接下来,船的发展又经历哪些变化呢?请大家课后继续读文,并查找有关船的其他资料。
结束课堂,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继续学习课文的内容,了解船的演变。体会人类的智慧和社会的发展。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与探索欲望。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各种船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文中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并扩词。指名分段读课文。
导言: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船的几种发展形式,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
二、学法导读,自学课文3——5自然段。回忆上节课的学习方法。
(1)指名介绍学法。
(2)教师强调:默读课文——找出船的发展形式——弄清各自特点——认真读文体会。同桌合作,运用学法自学课文3——5自然段独立填写自学反馈表。
船的发展形式多样
特点
体会
指名反馈:展示、介绍表格中填写的内容,评议。
(1)船尾大轮上装桨:轮子转动就能走
(2)蒸汽机带动轮桨:速度更快。
(3)原子能发动机:大、先进(客轮、货轮、军舰、油轮、潜水艇„„总结感悟。
(1)教师引读板书内容,加强感知船的演变过程是日益先进。
(2)思考、交流:从船的演变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人类的智慧与探索;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创新。
(3)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三、拓展激励,结束课堂。
拓展:说说你知道哪些船?向大家介绍介绍。
激励:正是因为人类的聪明才智、不断探索,才使得船从一根树干演变成为今天豪华的客轮、庞大的货轮,威武的军舰,神奇的潜水艇。人类的智慧是无穷的,相信同学们也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加上勤奋努力,为祖国创造更美好的明天。结束课堂,布置作业。
《祖冲之》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祖冲之对科学的执著与探索精神。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独立识字。
以读为主,抓住重点字词理解,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祖冲之对月食的执著探索和研究。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
重点、难点、关键: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祖冲之对月食的执著探索和研究。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读通课文,学习文中生字、新词。读好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学习课文1~~3自然段,了解祖冲之对月食发生的时间的研究。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月食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认识人物。
板书课题介绍祖冲之。
二读通课文,学习文中生字词。
学生自由轻声读文,并标出段落序号。从文中找出本课生字新词,读读认认。分段指名读课文。集体评议,纠错正音。认读生字词。
(1)字音
资 证 州 置 剩 准
(2)字形
敲 剩同桌互读课文。
三读好课文,了解文章大意。学生正确、流利地齐读课文。
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祖冲之的一件什么事?指名反馈,评议、补充。
学生根据提示,把课文分为两个部分。
(1)祖冲之研究月食发生的时间。
(2)祖冲之用事实向人们证明月食是自然现象。指名分段,评议。
(1)第一部分;1——3自然段。
(2)第二部分:4——6自然段。男女分段比赛读课文。
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体会祖冲之对科学的执著探索。
教师导言:祖冲之是著名的天文学家,在这一篇课文中主要讲他研究什么呢?(研究月食发生的时间)
他为什么想研究月食发生的时间?又是怎么研究的?结果呢?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的2——3自然段,边读边想。交流。
(1)研究的原因:人们的愚昧——发生月食慌作一团,认为月食不吉利。
(2)研究的过程:刻苦认真——翻阅、分析、研究、验证。
(3)研究的结果:清楚月食发生的原因,准确推算月食发生的时间。指导朗读。
五总结课堂,设置导读。
谈谈:读了课文1——3段的内容,你对祖冲之又有哪些新的了解?学生发言。
教师导读:祖冲之经过努力准确地推算出月食发生的时间后,又是如何让人们相信月食是一种自然现象呢,请大家课后继续读文、思考。结束课堂,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继续学习课文,体会祖冲之对科学的热爱与执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与探索欲望。
教具准备
课前观察月亮的变化。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生字卡,学生开火车认读并扩词。
说说:人们刚开始是怎么看待月食的?祖冲之又是如何去研究月食发生的时间的?学生齐读课文1——3自然段。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体会祖冲之对科学的热爱与执著。导读:祖冲之又是如何让人们相信月食是一种自然现象呢?学生自由读4——6自然段。交流。
(1)人们的愚昧,不相信月食是自然现象。
(2)祖冲之对月食的胸有成竹,对科学的坚信与执著。分角色读书4、5自然段。结合朗读,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
“坦然、处置、皓月当空、灯火辉煌”——体会祖冲之的平静,及当时环境与月食现象的反差,感悟科学是不容置疑的。学生读6自然段。
引导想象:众人为什么全呆了?你知道他们当时的心里回想些什么吗?
学生自由发言,体会:愚昧的人们面对真实的科学难以接受又不得不接受的心里。
三总结全文,拓展了解。学生有感情地齐读全文。谈谈:学习这篇课文的收获。拓展延伸,了解月亮的变化。结束课堂,布置作业。《看门人的魔镜》教学设计之一
知识与技能: 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安东尼制作显微镜的认真、执著的精神。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独立识字。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朗读、感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安东尼的认真与执著,勇于实践探索的精神。
体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重难点、关键:
抓住重点词句,感受安东尼的认真与执著。引导学生培养各自的兴趣爱好。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读通课文,学习文中生字新词。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的大意。理清文章段落,学习课文本、1、2自然段。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实物显微镜
教学过程
一观看实物,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显微镜,学生认识。说说:显微镜有什么作用?你知道显微镜是谁发明的吗?介绍安东尼,导入新课。
二读通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教师导读:那安东尼是怎么发明显微镜的呢?大家自读课文。教师出示有关阅读要求。
(1)正确朗读课文,标出段落序号。
(2)画出文中的生字新词,读读记记。
(3)找出你不理解的词语,想想问问。反馈生字学习情况。分段指名读课文。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理解段落。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引导弄清题意。
(1)“看门人”指的是谁?
教学要求
(2)“魔镜”指的又是什么?
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谁的一件什么事?
(主要讲了安东尼由于自己的爱好,用玻璃磨制镜片,经过反复实践研究,制作成了显微镜,看到了各种微生物,因此闻名欧洲。)
学生根据提示把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1)第一部分:
1、2自然段。简介安东尼第一个看到了微生物。
(2)第二部分:3、4、5、自然段。安东尼由于自己的爱好,用玻璃磨制镜片制作成了显微镜。
(3)第三部分:6——12自然段。安东尼用显微镜看到了各种微生物闻名欧洲。
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认识安东尼。学生自由读课文。
说说:读了课文,你对安东尼有了哪些了解?
小结,引导感知安东尼身份的平凡与看见微生物的伟大。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五结束课堂,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继续学习课文,体会安东尼制作显微镜的认真、执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引导学生培养各自的兴趣爱好。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教学过程
一巩固旧知,导入新课。
出示文中生字新词,开火车认读。全班齐读。
说说:第一个看见微生物的安东尼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二、学习课文的第二部分,体会安东尼制作显微镜的认真、执著。学生轻声自读课文3——5自然段。思考:
(1)安东尼有什么爱好?
(2)安东尼是怎样制作显微镜的?交流。
(1)安东尼的爱好是磨制镜片。
(2)安东尼由于自己的爱好,很快学会了用玻璃磨制镜片这门手艺,他心灵手巧,磨制出比芝麻大一点点的镜片,把镜片镶在铜片或银片里,并为此做了个架子,装上两个平行的镜片,就做成了一架精美的显微镜了。
从中你认为安东尼是一个怎样的人?(心灵手巧、勤奋向进)有感情的读3——5自然段。
三学习课文的第三部分,体会显微镜给安东尼带来的影响。提纲导读,合作学习。
(1)认真默读课文6——12自然段。
(2)安东尼通过显微镜发现了什么?这些发现给安东尼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3)说说;从中你认为安东尼是一个怎样的人?交流。
(1)了解显微镜下的发现,体会安东尼制作显微镜的认真、执著。
A 安东尼通过显微镜发现了什么?
B 指名读7、10、11自然段,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认真、执著。)
C 安东尼是通过怎样的观察才成为第一个看到微生物的人呢?学生读6自然段。体会安东尼的认真、执著。
D 抓关键句,体会安东尼的认真、执著。
“他喜欢把自己观察的东西放在显微镜下几个月,仔细看上几十次、几百次。”
(2)感悟显微镜下的发现给安东尼带来的成就。
指名说说这些发现给安东尼带来的成就,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齐读课文第8、9、12自然段。
理解“各国科学家更是从心底感激他,感谢他使人类的眼睛更锐利。”(句中的“他”指谁?为什么说“他使人类的眼睛更锐利”?
有感情的读12自然段。
四总结全文,深刻感悟。学生齐读课文内容。
说说:从安东尼制作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过程中,有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去学习的?(认真执著、勇于实践、不断探索。)
谈谈;读了课文,你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教师小节。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用玻璃制作显微镜
19看门人的魔镜
人类的眼睛更锐利
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
◆ [2006-08-26] 李吉林教学设计——《海底世界》李吉林
[教学要求]
一、引导学生认识海底世界,获得有关海底的知识。
二、激发学生探索大海这一人类秘密仓库的热情。
三、懂得阅读一般的科普读物的方法,注意抓住文章的首尾,明确要说明事物的主要特点,学会按自己的阅读要求,有详有略地阅读说明性应用文,练习概括每一小节的内容,初步懂得通过几个方面说明一个事物的方法。
四、理解“依然”“窃窃私语”“蕴藏”等词语,认识设问句。
[课前准备]:补充材料:《海底的冷灯》、《人类的秘密仓库》;地球仪;大海的图画。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自学《人类的秘密仓库》、《海底的冷灯》、范读《海底世界》、创设问题情境、讲读课文1.2.3节。
第二课时:讲读课文4.5.6节。再综台学习《人类的秘密仓库》。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我们祖国的土地很大,如果把全世界各国的土地合起来,那就大极了,你们可知道,地球上有没有什么地方比全世界陆地更大?
请你们自己读读“补充阅读”上的第40课《人类的秘密仓库》的1.2.3节,要注意速度,读后要能说出这三节告诉我们什么?
二、自学《人类的秘密仓库》1.2.3节,认识海洋大,海洋深。
第一节说什么大?陆地大
第二节说什么大?海洋更大
第三节呢?海洋深极了
(出示地球仪)
你们看这一片蓝色的都是海洋。
启发:你们可以想象一下海的大(学生闭上眼睛,教师轻声一描述),比我们中国大,比全世界的陆地加起来还要大;再想象一下海的深,把珠穆朗玛峰放下去,八千多米的山放下去,山顶都被海水淹没了。
三、学习《海底世界》,认识海底世界。
1.引导学生提问:
海洋这么大,这么深,你们应该思考一个什么问题?(海底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这一课我们就要学习《海底世界》《海底的冷灯》《人类的秘密仓库》一组课文,通过这一组课文的学习,同学们能知道一些海底的知识,而且还会学会怎样来阅读这些知识性的文章。(明确学习目标)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海底世界》这篇课文。
2.范读课文。
3.导抓住课文的开头、结尾,弄清说明事物主要特点的阅读方法。
指导:课文一开始就提出了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用几节来回答,大家扫视一下。
学生扫视课文。
板书;
1.提出? 2.3.4.回答问题56.7.再看最后一节,说海底是怎样的世界?
(板书: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纵向联系:我们还记得《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吗?是怎样开头的?课文第一节告诉我们西沙群岛是个怎样的地方?(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然后下面就具体讲,西沙群岛风景怎么优美,物产怎么丰富。
指导阅读:这类知识性的文章,往往在一开头或者结尾,把事物的最主要的.特点概括起来。那么阅读《海底世界》,看到文章这样结尾,阅读时一就要怎么想?(景色怎么奇异,物产怎么丰富?这样读起来,就更能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了。现在就抓住八个字来读全文。
4。自学全文。
5。创设情境,检查自学情况。(出示“蓝色的大海图画。”
海浪这么大,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波涛汹涌,汹涌澎湃)。
现在老师让你们潜入海底,向老师报告在诲底看到的奇异景
象。看哪些同学把课文读懂了?
描述:海面上波涛澎湃,海底依然很宁静,现在请你们当潜
水员,穿上潜水衣到海底去。(在画面上添上潜水员的剪纸,慢慢往大海的深处移动。)海下一百米比较亮;二百米不那么亮了;三百米开始暗了,四百米更暗了;五百米以下,全黑了。这财你们发现了什么?请报告。(结合进行语言训练。)
(报告:老师,我们在五百米以下的深海发现点点星光。)
启发:那点点光亮,像什么?
这一次潜水发现了海底这一奇异的景象,老师向你们提供资
料《海底的冷灯》。这份资料会使你知道海底的这些星光是
什么?
四、插入自学《海底的冷灯》认识海底的星光。
指导阅读:读书也要有详有略,为了研究一个问题,要去查找资料,不可能把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从头至尾,都很详细地读过去,但也不能浮光掠影,走马看花,对自已想找的资料,就要读得仔细些,其余的可跳过。
刚才你们要解决的是:海底的星光是什么?深水鱼为什么要发光?能力强的同学还可以自己注意一下深水鱼是怎么发光的应该读哪几节?
发光的作用:①诱合物 ②找同伴③防敌人
这篇说明文又是怎么写的呢?
指点;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回答。回答问题时,先写现象,后说原因,这样更吸引人。
五、继续学习《海底世界》。
二.启发:海底是宁静的,但是不是一点声音没有,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知道了。
2.(放录像或画简笔画示之,见右图):电视屏幕上出现水中听音器,海洋工作者正
在倾听海底的动静。
说明:这就是水中听音器。
3.现在请你们也来当海洋工作者,戴上耳机(两手掩耳,模拟情境),投放水中听音器。
老师模拟深水鱼发出的响声(轻轻地):嗡嗡、啾啾、汪汪、呼噜。
发问:听到了吗?
老师为什么不大声点?(结合解“释窃窃私语”)即私下里偷偷地说话。
4.出示板书;进行比较读:
海底的动物常常会发出各种声音,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嗡嗡、啾啾、汪汪、呼噜。(指名读)
和课文上写的比一比。(齐读)
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还有的好像在打鼾。
体会体会哪一种好?
(课文上把海底的动物比作人一样,而且有许多悄悄话要说,写得挺神秘的。)
(用了“„„像„„一样”,又仿佛使我们真的听到了一样,更觉海底世界的奇妙。)
指点:提出问题,作出回答。
5.轮读一、二、三小节。
六、小结:
海大:地球2/3 是海洋。
海深:最深的超过一万米,海底有亮光,是深水鱼发出的,从海底还会听到各种声音。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仿佛看到漆黑的海底星光闪烁,仿佛听到各种奇妙的声音,这种奇异的景象,都是因为海底有许许多多的动物。学到这里,你们又应该思考什么问题?
(海底有哪些动物?除了动物还有哪些有生命的物体?)
二、自学讨论《海底世界))4.5.6节,《人类的秘密仓库》第四节。
二.《海底世界》4.5.6节,每一节写的是什么?④动物⑤植物③矿物
2.再看《人类的秘密仓库》这一节写的是不是一个内容?有几个内容,可以分成几个层次?动物||植物||矿物||小结
3.指点:我们对照起来看,《海底世界》一节一个内容;而《人类的秘密仓库》是把这些内容合在一个小节里写的,写的都是文章的主要内容。那么,我们在阅读这类知识性课文的主体部分的时候,如果是一节一个内容,就要学会编小标题。《西沙群岛》也是一节一个内容。(海面、海底、海滩、岛上)
一节里包含了几个内容的就要分层次,这样我们就能很容易地弄清楚文章的结构层次。知道海底有动物,有植物,还有矿物,确实是个物产丰富的世界,是人类的大仓库。
《人类的秘密仓库》是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物产的多?(无穷无尽)
4.刚才你们阅读这两篇文章的时候,有没有发现有矛盾的地方?(一个说海底有三万种动物;一个说海底有十五万种动物。)
我们平时阅读也会发现这样的问题,两份资料说的同种事物却数据不一样,我们就得琢磨,究竟哪个正确?
例如:珠穆朗玛峰,过去认为是8882米,现在是8842.13米。
启发:老师提供你们一个材料,《海底世界》20多年前李老师就教过,上面就是海底有三万种动物,而《人类的秘密仓库》是后来才写的。
再提醒你们注意《人类的秘密仓库》中的一句话“由于人类对海洋的知识仍然浅薄,还有更多的宝藏„„”
从这方面,我们是不是可以想到两个数字不一样是怎么回事?
指点:过去发现三万种,后发现有十五万种不是矛盾,而是说明人们正在逐渐认识海洋,这个秘密仓库正在被人们一步步打开。
5.海底的动物有十五万种之多,还有那么多植物、矿物,怎么来写,再自学。
指点:写动物,写动物的活动,以”各有各的活动方法“一句引出,列举四种,选最典型的。写植物。又选什么来写?自学,划出中心词。(符号:)
动物①最慢的③最快的③倒退的④靠外力的
结合回答板书:慢 快退 巴(并随即将海参、梭子鱼、乌贼、章鱼、贝壳的剪纸,一一贴在“海洋”的画面上)放录象。植物:①最小的②最大的 矿物:略写,不再列举。《人类的秘密仓库》是不是也选取了典型材料?①最重的②最小的。
指点:写文章不可能把要说明的事物一一列举,包罗万象是行不通的。把最典型的举出来,一般的就可想而知了。这是最经济的最能说明问题的办法。
6.海底世界的景色这么奇异,物产这么丰富,学到这儿,我们真想亲自去一趟,亲眼看一下就好了。巳经有不少探险家,研究海洋的专家,都到过海底了,还把奇异的景象拍了电影、电视,现在大家来看看。
放录象:海底世界奇异景象片断(也可出示一些图片)。
小结:诲底的景象这么光怪陆离,这么千奇百怪,但是文章写得分门别类有条有理。
结合上面的板书,提示
阅读时注意:注意头尾,明确全篇。
分节分层,抓住重点。
搞清数字,掌握全貌。
选出典型,了解一般。
7.朗读课文4.5.6节。
8.学到这儿同学们说说,海底是怎样的一个世界。
出示句式:
(1)海底真是一个()的世界(说一句)。
(2)海底____________________。(说一段)
三、总结:
1.海底是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是一个生气勃勃灼世界;是一个神秘的世界;是一个令人向往的世界。
2.但是对于海底,人类还没有完全认识它,我们还要想办法去打开这个秘密仓库,这就需要科学,需要勇气。你们的想法,《人类的秘密仓库》的最后一节给你们写出来了。
指名读最后一节。
“在弱者的眼里,那波涛汹涌的大海是可怕的。可是快速增长的人口,是多么需要一大批具有才智的勇士,运用科学知识的金钥匙去开启这个令人憧憬而神秘的仓库啊!小朋友立下大志,加紧学习,准备做一个征服大海的勇土吧!”
3.和同学共同总结、检查效果,通过反馈及时纠正我们用两节课学了三篇课文.大家学得很认真,通过三篇课文的学习——
我们知道了海大,浩瀚无边;海深,深不可测;海里的宝藏,无穷无尽;有动物,有植物,也有矿物,是人类的秘密仓库。
我们也知道了读这类知识性的文章,可以从开头、结尾抓主要特征,了解全文;可以有详有略地读,重要的部分读得仔细些,无关紧要的,可以跳读;重要部分,分节、分层弄清主要内容,要抓住典型事例,还要注意数据。
其实从这儿也启发我们,写这类文章。开头或结尾,要把最主要的概括进去;主体部分分节、分层,选典型事例,列举数据。还可以学习运用自问自答的手法。
四、分层次创造性复述。
现在初步知道厂海底是怎样的一个世界,请你们来讲讲,有几种形式,任你选择。(体现因材施教)
二.你从海底考察回来。总说
分说
总说
2。两个人在海底报告海底的一种景象。
3.简要地说明海底是怎样的世界。
指名复述。
〔板书设计)
海底世界
1。提出
?
2慢
3快
4回答问题
动物
退
5巴
海底的冰灯
在海中夜航,要是你注意的话,在一片漆黑的海面上,突然会看到游来一条火龙,或是一座彩碑,有时像一行亮堂堂的火炬。
这些灯火是海中的一些动物点起来的。在深深的大海中这种点灯的动物很多。
有一种灯笼鱼,相貌丑陋,大大的嘴巴,尖尖的牙齿,全身都点着红绿灯笼。有一种提灯,宽宽扁扁的身段,大眼晴生在头顶上,头上长着一根能伸缩的“钓鱼竿”,末端发出很亮的灯光,嘴巴朝天一开一合,腹部有一排排的灯笼。还有满身星光的乌贼和水母。
夜航中所看到的灯火,就是它们在海面活动时发出来的亮光。
在五百米以下的深海里,那儿整年是一片漆黑。这些动物虽有眼睛,但什么也看不见,那末,它们怎能吃东西、找同伴、逃避敌人呢?
它们也很聪明,跟人们一样,在夜里,点起灯笼火把来。小动物看到灯光,就被吸引过来当了它们的点心,它们有了灯光,就能寻找和邀请自己的同伴;凶猛的敌人看见了,就不敢轻易地侵袭它们了。
其实,这些海底动物并不是真正有什么灯笼火把,而是在它们身上具有特别的发光器官罢了。这些发光器官就分布在它们的头上、腹部和眼睛周围,这样,它们活动起来就很方便了。
发光器官是由许多能发光的细胞构成的,这些细胞同吸进来的氧气接触经过变化就发出光来了。
有些动物,例如海虾,没有这样发光的器官,它只得跟一些发光细菌合作,自己慷慨地让出肠子和胃里的一些地方,给发光细菌居住,招待它们吃喝,以便借细菌的光来寻食、找同伴和威吓敌人。发光细菌有地方住,又不被敌人威胁,也乐于给海虾点灯。它们就这样互相依靠。共同生存。
但是,这些灯火,只发光,不发热,所以人们叫它做海底的“冷灯”。现在人们用的那种又亮又便宜又不刺眼睛的灯管,就是根据“冷灯”的发光原理制出来的,它叫“荧光灯”。
人类的秘密仓库
小朋友,如果我说“我们住着的陆地是很广大的”这句话,你们听了不会反对吧:地球上的陆地,的确广大。如果要爬山越岭,经平原,过沙漠,走遍七大洲的每一处地方,那不知要花多少年代才能走得完呢!
不过,小朋友,你们可知道,地球上还有比陆地更辽阔的地区吗?告诉你们:那就是大海洋。陆地虽然这么大,但还占不到地球总面积的三分之一,而海洋呢?却占了三分之二还多一些。
即是说海洋的东面积,相当于陆地面积的两倍以上。
海洋不但非常辽阔,而且深得惊人,最深的地方,就是把世界最高的珠穆朗玛峰整座放下去,它的山尖也会彼海水完全淹-没!
就在这浩瀚无边和深不可测的大海里面,蕴藏着无穷无尽的动物、植物、矿物和其他资源,仅仅是目前已经发现的海洋动物,从身长三十多尺,体重一百二十吨以上的鲸,直到小得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得出的浮游动物,就多达十五万多种。那数不请的鱼、虾、蟹、蚌,都是营养丰富、鲜美可口的食物。藻类等海洋植物在一万多种以上,其中很多含有丰富的脂肪。蛋白质和人体不可缺少的维生素,可作优良食物或制成珍贵的药品。在海底深处,更重要的宝藏,是人们已找到了丰富的石油啊!所有这一切,只不过是这伟大的人类秘密仓库中一部份的财富。由于人类对海洋知识仍然浅薄,还有更多的宝藏,蕴藏在海底深处,等待着人们去开发呢。
在弱者的眼睛里,那波涛汹涌的大海是可怕的。可是快速增长的人口,是多么需要一大批具有才智的勇士,运用科学知识的金钥匙去开启这个令人憧憬而神秘的仓库啊!小朋友立下大志,加紧学习,准备做一个征服大海的勇士吧!
《语文乐园五》教学设计之一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完成“语海拾贝”中的三道练习。
教学重难点:
辨析多音字,积累带有“千、万、百”的成语,了解与气象有关的谚语,书写易错的字。
教具准备:
查找有关于气象的谚语,食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有趣的汉字
1、学生自由认读题中的上下五组词语。
2、比一比每组中的两个词语,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指名反馈。(多音字)
4、开火车读词语,评议正音。
5、动手给带点字标上正确的读音。
6、齐读词语。
7、教师小结:同一个字由于读音不同,表示的意思也不一样。
8、拓展:你还认识哪些多音字,给大家介绍介绍。
二、词语超市
1、积累带有“千、百、万”的成语。
(1)学生自由认读题中的8个词语。
(2)说说:这8个词语有什么特点?
(3)开火车读词,评议正音。
(4)齐读词语。
(5)介绍、交流:你读懂了哪些词语,请选择其中的一个词语说一句话给大家听听。
(6)拓展:你还知道哪些带有“千、百、万”的成语,赶快介绍一下。(千娇百媚、千呼百应、千山万水、千军万马、千门万户)
2、了解与气象有关的谚语。
(1)学生自由读本题中的四则谚语。
(2)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引导感知:这四则谚语都与什么有关?(气象)
(4)齐读谚语,理解各句谚语的内容。
(5)拓展:你还知道哪些和气象有关的谚语?(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南风习习,台风回巢„„)
三、写字板
1、指名认读田字格中都个生字。
2、说说:书写这些生字时要注意什么?
3、教师强调作业中出现的书写错误。
4、学生独立写字。
5、教师巡视检查,进行及时纠错辅导。
四、书写展示,结束课堂。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阅读欣赏:《可爱的鼠狐猴》。
教学重难点:
读懂短文,体会鼠狐猴的可爱。
教具准备:
查找鼠狐猴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认读鼠狐猴
1、教师出示图片,介绍鼠狐猴的生活环境。
2、学生看图,感知鼠狐猴的外形特点。
3、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体会鼠狐猴外形的小巧可爱。
二、阅读欣赏,体会鼠狐猴的可爱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
2、思考:文中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鼠狐猴的?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鼠狐猴的可爱?
3、指名反馈,评议。
(1)文中从鼠狐猴的外形、活动、生长情况、吃食以及生活环境五个方面来介绍鼠狐猴。
(2)找出表现鼠狐猴可爱的语句、朗读、体会。
4、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总结全文,补充句子:我喜欢这的鼠狐猴!
三、积累拓展,感悟写法
1、这篇课文中,作者主要围绕鼠狐猴的什么特点进行介绍的?又是怎样介绍的?
2、你觉得文中哪些地方写得好?哈在哪里?和小组里的同学交流一下。
3、找出文中你喜欢的词句,有感情地读读、记记。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语文生活:介绍“身边的科学”,并练习写作。
教学重难点:
查找资料,介绍身边的科学,并进行写作。
教具准备:
收集、查找有关海洋、宇宙等方面的科学知识、趣闻和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这个单元,我们共学习了几篇课文,这些课文都是围绕哪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介绍、描写的?(科学探索)
2、导入:同学们从课外读物中,从广播电视中一定知道了不少关于海洋、关于宇宙的知识和趣闻,今天我们就以“身边的科学”为话题,介绍各自感兴趣的内容,并将自己的介绍内容写下来。
3、板书:说、写《身边的科学》。
二、介绍身边的科学
1、学生出示各自所收集、查找的资料。
2、按照各自感兴趣的内容,带上有关资料自由组合小组。(海洋知识组、宇宙奥秘组„„)
3、小组交流:展示、介绍自己所了解的相关知识和图片资料。
4、小组根据各人的介绍情况,评选“科学小博士”,参加班级的展示、介绍活动。
5、教师给每个小组分发报纸,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将资料进行整理,出一份小报,题目自拟。
三、写作身边的科学
1、指名读题中的习作提示。
2、明确本次写作内容与要求。
(1)写作内容:自己在“身边的科学”活动中的谈话内容。
(2)写作要求:可以修改说话内容;可以附上收集的图画或自己画的插图,语句通顺,内容连贯。
3、学生根据要求,独立准备。
4、指名反馈:介绍自己的写作思路。
5、集体评议。
6、教师提供写作结构,指导表达。
(1)先说说自己谈话的话题。
(2)具体介绍自己说话的内容。
(3)简单介绍其他组员的表现。
(4)发表你在这次活动中的看法或感受。
7、学生根据提示,独立写作。
8、教师巡视检查,进行个别指导。
四、习作展示,结束课堂。
《手术台就是阵地》教学设计之一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13个生字,理解“仍然”等重点词语,读懂每句话,为段的训练做准备。
2.结合句子练习“陆续”“继续”“连续”,会用“不断”“迅速”造句。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自学能力。继续培养独立识字能力,借助字典,尤其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培养读的能力。练习默读课文,指导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在独立的阅读和思考中培养阅读能力。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说的能力。借助思考议答,使思维与表达能力都得到提高。
(三)德育渗透点
1.学习白求恩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
2.学习白求恩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理解描写危险环境和白求恩大夫在这样的环境中怎样坚持手术台这块阵地,为伤员做手术的语句,体会白求恩大夫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
(二)难点
结合具体内容理解为什么手术台就是阵地。
(三)解决办法
1.重点解决办法。
利用电教手段,创设小庙周围越来越紧张的情境,抓住白求恩做手术时的动作、神态、语言,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难点解决办法。
以思考练习2题为凭借,同时结合上下文,找出有关内容,以小组为单位,读读,议一议,说一说。
三、课时安排
三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一)读课文,画出生字词,用 画出不懂的词句,结合查字典理解部分词语。
(二)结合课后思考题,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讨论交流,理解课文内容。
(三)结合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深入体会白求恩的崇高品质、伟大精神。
五、教具准备
1.写有生字词的卡片。
2.写有课后练习1、2题字幕投影片,课文插图投影片。
3.制作配合课文内容爆炸等场面的录音。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出示课文摄影插图,同时放激烈的炮声录音。教师讲述:这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八路军野战医院紧张抢救伤员的情景。看,这位外国医生不顾个人安危,正在为伤员做手术,他说:“手术台就是医生的阵地”(板书:手术台就是阵地)这个外国医生是谁?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学了这节课,我们就有了答案。
(二)课堂预习
1.提出预习要求,进行预习。
(1)自由读课文,把生字词圈出来,反复读几遍。
(2)再读课文,用 画出不懂的词句。能查字典解决的查字典。
(3)思考:这篇课文写了谁的什么事?用了几个自然段来写的?
(上述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一步步进行,时间不少于10分钟,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
2.检查预习。
(1)指读课文。(检查是否通顺)
(2)出示卡片,检查生字词读音情况,相机提问对部分词语的初步理解。
(3)提问:这篇课文用了几个自然段写了谁的什么事?
3.简介白求恩。
(三)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段讲了什么?(了解战斗发生的时间、地点及战斗形势。)
2.简介齐会战斗。
3.齐读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投影出示课后思考练习1的(1)(2)(3)小题,指读,思考:
这三道小题是根据课文中的哪些自然段提出来的?2—4自然段。(意在培养学生依课后题理解课文的习惯。)
(二)理解第二自然段。
1.投影出示练习1(1):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白求恩是怎样抢救伤员的?
2.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思考。为三、四自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
3.议答。
(1)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说明了什么?(说明小庙离战场非常近,离战场近有利于及时救治伤员,但白求恩工作环境非常危险。)
(2)炮弹落在小庙前是怎样危险的情形?(生答师相机板书:弹落庙前)
(3)在这样危险的环境下,白求恩是怎样工作的?
引导学生抓住“仍然”“镇定”理解。“仍然”是什么意思?结合上文怎样理解?你体会到什么?(白求恩给伤员动手术两天两夜没休息,现在环境更危险了,他还是那样工作。意在教给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哪个词可以说明白求恩在镇定的做手术?(教师相机板书“镇定”“敏捷”)
(4)完整地口答练习1(1)题。
(5)朗读。指导朗读把危险形势的词语读急促些,怎样工作的重点词语读得重一些。教师范读,学生练读,体会白求恩不顾个人安危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
(6)提问:这一自然没有几句话?重点写了哪两方面的意思?(教师提示方法帮助学生概括: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白求恩仍镇定地为伤员做手术。)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继续出示投影练习1(2):炮弹不断地在周围爆炸,白求恩是怎样对待伤员,对待自己的?
2.学生默读,思考。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进一步深入理解。炮弹不停地在小庙周围爆炸说明了什么?(联系上文,形势越来越危险。)而对师长的决定,白求恩“沉思”是什么意思?对待伤员和自己,他做出了怎样的选择?(板书:周围爆炸 继续手术)
4.理解白求恩的四句话。
(1)投影出示,指读。
(2)理解每句话的意思,主要说的是什么。
第一句,感谢师长关心。第二句,理解好比喻句。白求恩把抢救伤员当作打仗,手术台就是打仗的阵地。第三句,战士没有离开阵地,我就不离开手术台。第四句,我是八路军战士不必优待我。(读懂每句话是本册阅读训练重点,为读懂自然段训练做准备。)
(3)讨论:由这四句我们从中体会到什么?(白求恩对同志极端负责,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具有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5.朗读全段,进一步深入体会白求恩的崇高品质、伟大精神。
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引导联系第二段试着自己总结。(方法迁移,学生尝试总结。)
(四)理解第四自然段。
1.接着出示课后练习1(3):火苗向手术台扑过来,白求恩又是怎样工作的?
2.学生默读第四自然段,独立思考问题,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学生依照2、3自然段的方法抓“落下瓦片”“门口布帘烧着,火苗向手术台扑来”“仍然”“争分夺秒”等词语深入理解。(板书:火苗扑来 争分夺秒)
3.依2、3自然段方法,进一步让学生自己说一说主要意思,体会白求恩的崇高品质、伟大精神。
4.感情朗读。
5.结合2-4自然段,谈一谈对“手术台就是阵地”的理解。
个人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对全课重点内容的归纳和总结,要求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口答,以反馈学习信息。)
第三课时
(一)检查提问。
结合课文内容,谈一谈“手术台就是阵地”的理解,并出示上节课板书。
(二)理解第五自然段。
1.指读,思考: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写什么?连续工作了69个小时说明了什么?
2.出示插图投影,联系课文内容说一说白求恩同志在越来越险恶的环境下是怎样连续工作69个小时的?(中上等学生可加上合理的想象,具体地说说白求恩当时抢救伤员的语言、动作、神态等。)
(三)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出示课文插图投影,播放自制的符合2-4自然段内容的炮弹爆炸等越来越紧张的场面的录音,学生同步朗读。(创设情境,激发朗读兴趣,提高朗读效果,促使白求恩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内化。)
(四)完成课后练习3、4题。
1.第三题。
(1)投影出示文中3个句子,说一说各自的意思。
(2)比较为什么不能调换。
(3)进一步体会白求恩的崇高品质,伟大精神。
(4)试着用这三个词做选词填空的练习。
2.第四题。
(1)学生独立分析字形、抄写。教师巡回指导检查。
(2)用“不断”“迅速”造句。
(五)总结扩展。
你学了这课有什么收获?
七、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词。
2.预习22课《我的弟弟小萝卜头》。要求通过查字典,自学本课的生字新词,并把课文中描写“小萝卜头”刻苦学习的句子划下来,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手术台就是阵地》教学设计之五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学习白求恩大夫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及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自己事业的国际主义精神。
2、指导学生学会生字新词。能用“陆续”、“继续”、“连续”各说一句话。
3、引导学生理解,并能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对“手术台就是阵地”这句话的理解。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描写危险环境和白求恩大夫在这样的环境中怎样坚持手术台这块阵地为伤员做手术的语句,深入体会白求恩大夫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
教学难点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对“手术台就是阵地”这句话的理解。
课前准备
学生自己预习课文,收集有关白求恩的资料。
教学课时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思路,清楚课文的重点。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了解课文的重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简介白求恩
1、引导学生解题:(1)什么是“手术台”?什么是“阵地”?(2)“手术台就是阵地”是什么意思?
2、简介:白求恩是加拿大共产党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师。我国的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率领医疗队到中国解放区,1938年3、4月间到达延安,不久转赴晋察冀边区工作。他以精湛的医疗技术为中国的抗日军民服务,并培养了大批医务干部,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后因抢救伤员感染中毒,于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唐县逝世。
二、质疑激趣,初读课文
1、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1)谁把手术台当作阵地?(2)在什么情况下,为病人做手术的地方当作阵地?(3)怎样坚守这块阵地?
2、学生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注意读准生字字音,画出本课的生字词,画出自然段序号。)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指名让学生按小节读课文并纠正读音。
(2)结合前面所提的问题,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A、知人物:本文写的是把手术台当作阵地的白求恩大夫的感人事迹。
B、知情节:抗日战争时期在齐会战斗中,白求恩大夫在形势越来越危险的情况下,把手术台当作阵地,记我地坚持为伤员做手术,连续工作69个小时。
C、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注意多音字的读音,注意区分形近和同音字。
三、理清顺序,找出重点
1、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白求恩为伤员做手术的内容?(2、3、4节)
2、再读第一小节并思考:主要写了哪些内容?(齐会战斗打响了,点明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战斗的形势。)
3、出声自读第5自然段并思考:这一小节讲的是什么?(齐会战斗胜利了,白求恩在手术台连续工作了69个小时。)
4、文章的重点部分是哪几个自然段?(2、3、4)为什么?(因为第1自然段是“战斗打响”、第5自然段是“战斗结束”。而2、3、4自然段内容是具体地介绍了白求恩在环境气氛越来越危险的情况下,始终以手术台为阵地,争分夺秒地抢救伤员的情况。)按“战斗打响”、“激烈进行”、“战斗结束”的顺叙叙述的。这就是事情的发展顺序。
四、课堂练习
1、抄写本文生字词。
2、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抓环境描写,创课堂情境
白求恩是医生,手术台是他为病人做手术的地方。为什么他要把手术台当作阵地呢?让我们带着问题细读课文,走近齐会战斗,看一看当时的环境,白求恩又是怎样工作的。
1、打开课本,默读课文,找出描写战火中,白求恩大夫给伤员做手术的小庙周围的环境气氛的句子,并标画出来。
2、指名读有关句子,想一想这三次环境和气氛的描写有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
(通过比较让学生从中体会,白求恩是在形势越来越危险的情况下,冒着生命危险坚守阵地,不顾疲劳地给伤员做手术。)
二、学习课文第二小节
1、指名读课文,思考:在形势危急的情况下,白求恩怎样给伤员做手术?
2、指名回答后出示句子:白求恩仍然镇定地站在手术台旁。
体会“镇定”的意思,了解“仍然镇定”是在讲什么?从哪些地方看出他仍然镇定地给伤员做手术?
3、小结:“硝烟滚滚,弹片纷飞,小庙被烟雾淹没了。”在这种危险的环境中,白求恩仍然镇定地为伤员做手术,敏捷地从伤员腹腔里取出弹片。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第三小节
口述描写当时环境的句子,创设课堂情境。
1、自读课文并思考:在形势更加危急,卫生部长传达师长让白求恩撤离的决定时,白求恩是怎么?怎么做的?
2、出示句子:白求恩沉思了一会儿,说:“我同意撤走部分伤员。至于我个人,要和战士们在一起,不能离开。”
(1)讨论什么是“沉思”?白求恩此时沉思什么?
(2)白求恩沉思后是怎样决定的?说明了什么?
(3)白求恩为什么“要和战士们在一起,不能离开”?
3、指名读白求恩说的话,出示重点句:
白求恩说:“谢谢师长的关心。可是,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怎么能离开自己的阵地呢?部长同志,请您转告师长,我是一名八路军战士,不是你们的客人。”
(1)讨论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的意思?
共四句话。第1句说感谢师长的关心;第2句肯定地说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第3句说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不能离开自己的阵地;第4句说“我”不是客人,是一名八路军战士,不必优待“我”、照顾“我”。
(2)理解第二句话,判断句子意思:A手术台就是打仗的阵地。B抢救伤员就是打仗。C可以看出白求恩把抢救伤员当作打仗,把手术台比作打仗的阵地。
(3)理解第四句话“我是一名八路军战士,不是你们的客人。”
引导学生弄清楚:白求恩大夫是不是八路军战士?他不是八路军的战士,但为什么说自己是“八路军战士,不是“客人”?(表达了白求恩把自己当作一名中国的八路军战士,把中国人民的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是一名对工作极端热忱的共产主义战士。)
4、小结:敌机不断地在上空吼叫,炮弹不断地在周围爆炸。白求恩不顾部长的恳求,坚决不离开手术台,就像一名八路军战士坚决不离开自己的阵地一样,低下头,继续给伤员做手术。
5、感情朗读,读出白求恩临危不惧的坚定语气,从中体会白求恩同志以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和对工作的极端热忱。
四、学习课文第四小节
1、创设情境,学生自读并思考:这时的白求恩是怎样工作的?个人批画后,分析重点词语。
2、集体讨论:这里的“仍然”一词意思是说明白求恩做手术从未间断。“争分夺秒”一词是说情况越来越危急,白求恩一心只想着加快手术的速度,尽可能地在短时间里抢救更多的伤员。进一步体现了他把伤员看得比自己更重要,突出了白求恩坚守阵地的精神。说明了白求恩对自己的工作极端负责任的优秀品质。
3、小结:挂在门口的布帘烧着了,火苗向手术台扑过来。眼看要危及到白求恩的生命,在这严峻的环境形势下,他仍然争分夺秒地给伤员做手术,丝毫不顾及自己。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学习课文第五小节
1、指名读课文。
2、出示句子,理解句意。
理解“连续”。把“连续”换成“陆续”、“继续”行不行,为什么?
说说你从这句话中明白了什么?
六、结合课文内容,具体说说对“手术台就是阵地”这句话的理解。
(在齐会战斗中,白求恩在离火线不远的小庙里为伤员做手术,在环境越来越危险,气氛越来越紧张,师卫生部长紧急地催促下,白求恩仍然镇静地为伤员做手术,丝毫不顾及个人的安危,他把自己的手术台当作了战士打仗的阵地,一直争分夺秒地抢救伤员,工作了69个小时。三天三夜不下手术台,把手术台当作了阵地。)
七、课后作业:抄写词语,练习用“陆续”“继续”“连续”各说一句话,并让爸爸妈妈听。
板书 手术台就是阵地
形势紧急
小庙被烟雾淹没
仍然镇定、敏捷
敌机吼叫
手术台就是阵地
更加危急
是八路军战士,不
对工作极端负责
炮弹爆炸
是客人、继续
对同志极端热忱
布帘烧着
十分危急
火苗扑来
仍然、争分夺秒
助手扑灭
连续工作69个小时
伤员转移
第三课时
一、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出示课文插图投影,播放自制的符合2-4自然段内容的炮弹爆炸等越来越紧张的场面的录音,学生同步朗读。[创设情境,激发朗读兴趣,提高朗读效果,促使白求恩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内化。]
二、归纳全文,读懂课文
1、出示课后第二题填空,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将句子补充完整。
(1)当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时,________________。
(2)当炮弹不断地周围爆炸时,_________________。
(3)当火苗向手术台扑过来时,_________________。
2、出示插图投影,联系课文内容说一说白求恩同志在越来越险恶的环境下是怎样连续工作69个小时的?(中上等学生可加上合理的想象,具体地说说白求恩当时抢救伤员的语言、动作、神态等。)
3、结合上面2、3题思考:这些有关环境的描写说明了什么?(清楚地告诉我们,白求恩大夫在战火纷飞的危急时刻临危不惧,忠于职守,充分表现出他对工作极端负责和对同志极端热忱。)
4、环境和气氛的三次变化的描写与突出思想品质有什么关系?(意在衬托白求恩大夫思想品质的高尚,使文章内容更加生动感人。)
5、结合课文内容,谈一谈“手术台就是阵地”的理解。
三、造句练习
1、在课文中找出有“陆续”“继续”“连续”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这几个词语的意思。
2、用这几个词语各说一句话,与同桌交流。
四、总结扩展。
你学了这课有什么收获?
《冯婉贞》教学设计之一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故事。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冯婉贞的勇敢机智。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独立识字,体会文中四字词语的妙用。
2、抓住关键语句,体会人物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冯婉贞的勇敢、机智。
2、激发学生对英雄人物的敬意。
教学重、难点:
1、抓住关键语句,体会人物的特点。
2、复述故事。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了解时代背景
1、播放有关英法联军入侵北京的电影片段。
2、教师结合画面进行简单描述,引导学生感知时代背景。
教学要求:
3、教师导言:英法联军入侵北京,老百姓们家毁人亡,过着痛苦的生活,于是,他们团结组织起来,保卫自己的家乡,涌现出了许多英雄人物。今天,我们要来认识其中的一位女英雄。
4、板书课题,学生读题。
二、学习课文,认识冯婉贞
1、教师导读:冯婉贞到底是什么人呢?
2、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3、指名反馈,介绍冯婉贞。
4、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5、理解词语:“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体会英法联军的穷凶极恶。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教师导言:课文主要写了冯婉贞的一件什么事呢?
2、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
3、分段指名读文。
4、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说说:课文主要写了冯婉贞的一件什么事?
(主要写了冯婉贞制定作战计划,组织乡亲们打败敌人的故事。)
5、学生正确、流利地齐读课文。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了解故事发生的原因
1、教师导言:文中几次提到敌人被打败?(两次)第一次是被谁打败的?
2、文中第几自然段写冯三保副食乡亲们打败敌人的?
3、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4、指名介绍:冯三保是怎样组织乡亲们打败敌人的?
5、引导想象:冯三保回村是怎么布置大家迎敌的?
6、理解文中词语“喊声震天、纷纷倒下、连滚带爬、狼狈逃跑”,体会乡亲们的勇猛以及敌人的惨败。
7、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8、教师导言:打了胜仗,好好休息一下,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本课的生字新词。
五、学习本课生字词
1、教师出示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学生认读。
2、从文中抽出生字,读读记记。
3、指名说说:学习这些生字时要注意什么?
4、教师强调识字难点。
5、学生独立书写生字,结束课堂。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生字,学生开火车认读并扩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2自然段。
3、导入新课:冯三保组织乡亲们打败了英国兵,大家都十分高兴,都在庆祝胜利,只有冯婉贞站在一边不做声,她在干什么呢?
二、学习课文3—6自然段,体会冯婉贞的聪明、勇敢
1、指名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2、说说:当别人都在为打了胜仗而高兴时,冯婉贞在干什么?
3、学生有感情地齐读冯婉贞说的话,体会冯婉贞的深谋远虑。
4、教师导言:冯婉贞想出对策了吗?
5、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体会冯婉贞的聪明。
6、教师导言:冯婉贞是如何按照作战计划组织乡亲们又一次打败敌人的?(引入学习课文4—6自然段)
(1)学生大声读课文4—6自然段。
(2)指名说说冯婉贞是怎样组织大家打败前来报仇的敌人的?
(3)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4—6自然段。
(4)引导联想:你现在知道冯婉贞制定的作战计划是什么吗?
(5)启发感悟:从这个故事中,你感觉到冯婉贞是一个怎样的人?请找出文中具体语句来说明。
A、学生自由发言。
B、教师引导体会文中的重点词句,感悟人物的特点。
冯婉贞带着勇士埋伏。
冯婉贞他们一动不动。
冯婉贞大喊一声:“冲啊!”,举刀就砍,拿剑就刺。
冯婉贞看出敌人的花招,大声喊„„
学生反馈、朗读以上句子,体会冯婉贞的聪明、机智、勇敢。
敌人根本没有防备,只得„„
敌人一枪也放不了,有的„„有的„„有的„„
引导读以上描写敌人的句子,体会敌人的惨败,感悟冯婉贞的聪明、机智,制定的作战计划十分周密。
7、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3—6自然段。
三、总结复述,体会用词
1、教师总结,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段落,弄清各段主要内容。
2、指名复述课文内容。(即用自己的话讲文中的故事)集体评议。
3、同桌合作,你说我听。
4、回到文中,找出四字词语。
5、指名读词,讨论:用上这些词语有什么好处?
6、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体会这些词语表达得准确、简练、生动。
7、齐读词语。《我的弟弟“小萝卜头”》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萝卜头”的特点及他是怎样学习的,学习“小萝卜头”具有远大的革命理想,为建设新中国而刻苦学习的精神,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2、指导学生会认本课四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领会“小萝卜头”的特点及在牢房里他是怎样刻苦学习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读懂重点句。真正理解和体会“小萝卜头”在狱中的艰苦生活和极差的学习条件下仍然刻苦学习。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收集有关“小萝卜头”的其它事迹。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要求
1、读懂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指导学生会认本课四个生字,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领会“小萝卜头”的特点及在牢房里他是怎样刻苦学习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读懂重点句。真正理解和体会“小萝卜头”在狱中的艰苦生活和极差的学习条件下仍然刻苦学习。
教学过程
一、审题质疑,导入激趣
1、读题后审课题:从题目看本文是写谁的?
2、看到题目后,你还能想些什么吗?(“小萝卜头”长得什么样?有多大年纪?他有什么特点?是怎样的一个人?)同学们想知道这些吗?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阅读提示,明确本课学习任务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本课要求会认的四个生字及词语。
2、再次读课文,边读边想刚才大家质疑的问题。
四、精读课文,深入感悟
1、说一说,课文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2、自读课文,画出描写“小萝卜头”的句子,了解他的特点。
3、熟读深思:(1)大家为什么叫他“小萝卜头”?(2)弟弟在牢房里是怎样刻苦学习的?他为什么这样做?
4、小组讨论交流
5、集体交流
要求:把你们小组同学的意见综合起来,尽量把书中的语言变成你自己的语言。
五、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通过交流收集的资料,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意识。
2、通过课堂交流,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使学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教学重点
通过交流资料,深入了解作者笔下的“小萝卜头”。
教学难点
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练习按照课文填空,说说有和没有括号里的词语,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1)弟弟穿的是(妈妈改小的)囚衣。
(2)弟弟吃的是(发霉发臭的)牢饭。
(3)每次来到黄伯伯的牢房门前,他(总是)先(轻轻地)敲几下门„„
(4)他(牢牢)记住妈妈的话:将来革命胜利了,还要建设(新)中国。
有括号里的词语,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具体,更深刻。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说说你眼中的“小萝卜头”是什么样的?
二、和同学交流课前你收集的有关“小萝卜头”的其它事迹。
三、我和“小萝卜头”比童年
1、了解了“小萝卜头”,我们来进行一下比较想一想,(1)我的学习条件和“小萝卜头”有什么不同?(2)我打算怎样向“小萝卜头”学习?
2、学生与学习小组的同学讨论
3、集体讨论。
4、总结:“小萝卜头”和同学们的年龄差不多,但他生活在敌人的监狱中,生活条件极其恶劣,学习条件极差,但他能想尽办法刻苦学习。咱们要以“小萝卜头”为榜样,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要为建设四化——刻苦学习!
四、课外拓展
1、课下自己收看电影《红岩》,阅读《我的弟弟“小萝卜头”》一书。
2、小练笔《我和“小萝卜头”比童年》
板书
监狱里长大
面黄肌瘦
爱学习
功课好
学得用心
我的弟弟“小萝卜头”
用俄语
为了建设新中国
不怕苦
不管„„总„„
小石头 写着,算着
《一个马掌钉》教学设计之一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因为一个马掌钉丢了一个国家。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独立识字。
2、抓住人物的语言,分角色朗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文中理查三世因为一个马掌钉而丢了一个国家的前因后果。
教学要求:
2、教育学生对待事物要认真,不要存着侥幸心理,不要疏忽大意,否则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教学重点、难点: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认识马掌与马掌钉,导入新课
1、出示马掌图片,认识马掌。
2、简介给马儿休马掌的作用。
3、出示马掌钉图片,认识马掌钉的用处。
4、导入新课:相传,在很久以前,英格兰的理查三世与亨利伯爵准备决一死战,来争夺英格兰的王位,在战场上,理查三世因为一匹马而战败,丢了自己的国家,丢了王位,究其原因,却是因为少了一个马掌钉,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个马掌钉。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理清段落
1、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
2、标出段落序号。
3、分段开火车读课文,评议正音。
4、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5、指名反馈,评议补充。
6、出示提示,要求按提示把课文分为四个部分。
(1)准备决一死战。
(2)钉马掌,少钉子。
(3)掉马掌,打败仗。
(4)相传,一个马掌钉丢了一个国家。
7、指名反馈分段,评议。
三、学习“钉马掌”,感受马夫与铁匠的马虎
1、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了解故事发生的原因。
(2)理解“决一死战”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学习课文第二部分,了解钉马掌的过程。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指名说说:这个部分主要写什么?
(3)谈谈:从中你觉得马夫与铁匠各是什么样的人?说说你的理由。
(4)教师适时点评,引导感受马夫与铁匠做事马虎,责任心不强。
(5)学生练习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小结设疑
1、因为马夫与铁匠做事马虎,急于完成任务,结果理查的战马上钉了三个马掌,挂了一个马掌,理查骑上这匹战马又是如何作战的,请大家课后继续读课文。
2、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男女生分角色齐读课文1—12自然段。
2、指名说说这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3、导入:理查骑着挂着一个马掌的战马去决战,结果又如何呢?
二、学习课文第三部分,了解掉马掌打败仗
1、指名读课文第13—15自然段。
2、思考:战斗打响了,理查是怎么表现的?当一个马掌掉了之后,情况又发生了什么变化?结果呢?
3、指名逐题反馈,评议。教师适时引导体会。
4、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几自然段,体会掉马掌给理查带来的悲痛与绝望。
三、学习课文第四部分,读懂民谣,明理
1、指名读民谣。齐读。
2、引导体会民谣中用词的准确、精练:少、掉、倒、败、丢。
3、讨论:因为一个马掌丢了一个国家,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4、学生畅所欲言。
5、教师点评,引导学生透过现象、透过表面情况去看本质:因为马夫与铁匠的一个疏忽,少了一个马掌钉,挂了一个马掌才酿成理查的惨败,使他丢了自己的国家。
四、总结全文,得到启示
1、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2、说说:你学习这篇课文后得到什么启示?
3、明理:做事要有责任心,不能马虎,敷衍了事,否则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板书:
24、一个马掌钉
少钉子——挂马掌
掉马掌——毁国家
语文乐园六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
1、语海拾贝:了解同音字在对联中的妙用,积累四字词语及格言警句,书写本单元生字。
2、阅读欣赏:理解短文内容,了解“纸上谈兵”一词由来。
3、语文生活;听、讲、写故事《小铁锤》。
过程与方法:
以练为主,抓住要点,引导巩固。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语文双基训练以及阅读、写作的兴趣。
重难点:
1、积累四字词语,感悟格言警句。
2、听、讲、写故事。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有趣的汉字
1、学生自由读题中短文。
2、教师简介郑板桥。
3、指名说说短文主要写了什么?
4、认读对联,感悟对联的含义。
5、说说:读了这副对联,你有什么感受或体会。
6、引导学生体会汉字在对联中的妙用,以及郑板桥的过人才智。
二、词语超市
1、学生自由读词。
2、开火车读词,评议正音。
3、齐读词语。
4、选择其中你最喜欢的一个词语,说说词义并造句。
5、拓展:你还认识哪些四字词语,给大家介绍一个。
6、小结:说话、写作时可多用些这样的词语,使得表达更准确、更简练、更生动。
三、读读填填
1、逐句指名朗读、口头补充填写。
2、学生独立书面填写完整。
3、指名展示填写情况,集体评议,订正错误。
4、齐读填写好的格言警句。
5、说说你读懂了哪一句?向大家介绍一下这句格言警句的含义。
6、教师适时点评,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各句的含义。
7、再读格言警句,深化体会。
8、拓展:你还知道哪些像这样的格言警句?给大家说说。
四、写字板
1、指名认读田字格中的六个生字。
2、说说:书写这六个生字时要注意什么?
3、教师强调作业中的书写错误。
4、学生独立练习写字。
5、教师巡视检查,个别指导。
6、书写展示。
第二课时
一、简介背景,导入新刘
1、教师简介战国时期七国争雄,军事发达,作战频繁,出了许多兵书、兵法及军事专家。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发生在那个时期的一个典故。
3、板书:纸上谈兵。
二、阅读欣赏,理解“纸上谈兵”
1、出示导读提纲,引导自读理解。
(1)认读短文。
(2)说说赵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找出你的依据。
(3)查词典,并结合短文说说“纸上谈兵”的意思。
(4)谈谈:这篇短文使你得到什么启示?
2、学生同桌合作,读文感悟。
3、指名反馈,评议,交流。
4、教师适时点拨,引导理解体会。
(1)体会赵括是一个很会空谈,而没有实际本领的人。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齐读短文。
(3)理解“纸上谈兵”。查词典,联系短文理解。
(4)启发感情,明理。
三、拓展、交流
1、你还了解哪些历史典故?说出与大家分享一下。
2、总结:多看些历史典故,能丰富我们的知识,启迪我们的智慧。
第三课时
一、听故事
1、教师讲《小铁锤》的故事。
2、学生认真听,边听边想:小铁锤是干什么的?他做了一件什么事?
3、听完后,指名说说:
(1)小铁锤是干什么的?
(2)小铁锤做了一件什么事?
4、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
二、讲故事
1、指名复述故事。
2、集体评议,掌握复述的要点。(内容完整、具体,语句通顺,表达连贯,还可以配上表情,动作。)
3、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学生互相听、讲故事。评一评,谁讲得最好。
三、写故事
1、明确写作要求:写《小铁锤》的故事,加上想象,题目自拟。
2、指名写前介绍写作内容。
3、评议,明白写作的重点。(把小铁锤做事过程写具体)
4、学生独立写作。
5、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四、习作展示
团结的力量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八个独生子的表现,读懂长老的办法。
过程与方法:
读文感情、拓展体会“团结力量大”。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悟“团结就是力量”,懂得要团结互助。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团结的力量”。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教师取出一根竹筷,指名上台折断。
2、教师取出剩下的九根筷子,捆成一捆,指名上台折筷子。
3、学生反馈:折不断。
4、导入:一根筷子孤零零的当然容易折断,而九根筷子捆在一起互相依靠,当然不容易折断,这就是团结的力量。
5、板书课题。
二、读通课文,学习生字词
1、学生自由读课文,碰到生字读读记记。
2、分段指名读课文。
3、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4、出示文中生字新词,指名带读。
5、说说:这些生字在读音和书写上要注意什么?
6、教师强调识字难点,学生齐读词语。
三、再读课文,感知大意
1、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按照提示把课文分为两个部分。
(1)儿子不团结,农夫日夜担忧。
(2)长老想办法教育儿子们要团结。
4、分段反馈,评议。
四、学习第一部分,了解农夫的担忧
1、学生自由读课文1、2自然段。
2、画出这两段中描写农夫心理的语句。
3、指名反馈:
(1)他们的父亲为此很伤脑筋。
(2)老父亲为这事日夜担忧。
4、教师引导理解,体会儿子的不团结,父亲的忧愁。
(1)“父亲为此伤脑筋”中“为此”指的是为了什么?
(2)“父亲为这事日夜担忧”中的“这事”又指什么事?
(3)学生找出文中描写儿子表现的语句,进行朗读。
(4)引导体会句中“总是、有时、仍然,像一盘散沙”,感悟儿子们的极不团结,极端自私,从而意会农夫的忧愁。
5、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2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教师出示生字,学生开火车认读并扩词。
2、说说:故事中的农夫为了什么事面日夜担忧?
3、齐读课文第1、2自然段。
4、导入:看着8个亲兄弟如同8个陌生人,农夫实在没有办法,只好去请教村里最有学问的长老,结果如何呢?
二、学习第二部分,了解长老的办法
1、学生默读课文3—8自然段。
2、说说长老用了一个什么办法教育这些儿子?
3、学生齐读课文4—7自然段,感知长老的办法。
(1)从文中找出描写儿子们折筷子的句子,朗读,比较。
(2)体会一根筷子容易折断,而八根筷子折不断。
4、读课文第8自然段,体会长老的用意。
(1)指名读农夫的话。
(2)练习将话中的感叹句改为陈述句。
(3)结合农夫的话,说说长老的用意。
(4)有感情地齐读农夫的话。
5、导言:大家都明白了长老的用意,那儿子们明白了吗?他们是怎么做的?
6、学习课文第9自然段。
(1)指名反馈提出的问题。
(2)理解“轻声地互相道歉、亲亲热热地搀扶老父亲”,感悟儿子们痛改前非。
(3)想像:独生子们互相道歉时会怎么说?
(4)有感情地齐读课文第九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拓展体会
1、学生齐读全文。
2、说说:你从这篇文章中得到什么启示?
3、拓展:你能举个例子说说团结就是力量吗?
4、交流:展示、介绍有关团结协作的成语或格言。
板书:
25、团结的力量
互不相让
互相道歉
折筷子
只顾自己
亲亲热热
《兔子和狼》教学设计之一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和兔子的不同表现及各自的结局。
过程与方法:
抓住文中重点词句进行理解、朗读、感悟。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兔子的随机应变与自强努力,以及狼的痴心妄想与不作努力。
2、引导学生明白:自强努力可以改变命运。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兔子和狼的不同表现
2、体会兔子随机应变,自强不息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如果一只狼碰见一只兔子,会发生什么事?如果让一保狼和一只兔子天天面对面,但暂时狼又吃不着兔子,你说狼和兔子又会有什么表现?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狼和兔子的故事。
3、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读文,画出生字新词。
2、出示本文生字词,指名认读。
3、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4、讨论、交流:这些生字在读音和书写上要注意什么?
5、齐读词语。
6、分段指名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学习课文1—5自然段,了解兔子和狼的不同表现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同桌合作,完成自学表格,了解狼与兔子的不同表现。
3、指名逐行反馈表格中的内容,评议。
4、结合反馈,指导朗读。
5、引导学生体会:
(1)小兔子的随机应变,积极动脑。(抓住关键句子)
(2)小兔子的自强努力,坚持不懈。(抓关键词句)
6、有感情地朗读这几个自然段。
四、总结
1、说说,这是一只怎样的兔子?
2、总结:兔子时刻做好准备迎接狼的入侵,但结果如何,我们等下节课再来了解。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本文生字,开火车认读并组词。
2、说说:为了迎接狼的入侵,兔子做了哪些准备?
3、学生齐读课文1—5自然段。
4、导言:狼在对面山头上,年头兔子做好准备对付它,狼子野心的心情如何,又是怎样表现的呢?
二、学习课文6—8自然段,了解故事的结果
1、指名读第六自然段。
2、说说:一段时间之后,狼和兔子各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变化?
(1)学生自由发言,评议。
(2)教师引导体会狼的气急败坏却不作别的努力,而兔子却坚持不懈,做好对付狼的准备。
3、学生有感情地齐读第六自然段。
4、狼是多么想到南山吃兔子啊,终于有一天,它实现了这个愿望,但它却再也吃不了兔子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5、学生自由读第七、八自然段。
6、说说:狼是怎么来到南山的?
7、想想:如果狼摔下来没有死,还是好端端的,兔子会怕狼吗?为什么?
体会:兔子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锻炼出强壮的体魄,狼不再是它的对手了,另外,兔子还因为自己粗壮的身体躲过了老鹰的袭击。
三、总结全文,想象感情
1、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2、当兔子看到狼死后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3、感悟: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或启发?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青头为救红头所做出的努力,了解牛的吃食特点。
过程与方法:
以读为主,抓住文中描写青头的词句进行理解、体会。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青头临危不惧,解救红头所表现出来的朋友间真挚的情感。
2、激发学生珍惜友情,团结互助。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青头为救红头所做出的努力。
2、体会青头与红头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质疑,导入新课
1、开门见山,提出本节课学习内容。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3、质疑: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说的?
4、教师梳理问题,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学生自由读课文,并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分段指名读课文。
3、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4、出示文中生字新词,指名认读。
5、教师强调识字难点。
6、学生齐读词语,巩固识记。
7、回到文中,同桌一起读课文。
三、读文解疑,整体感知
1、谁在牛肚子里旅行?
2、红头为什么会到牛肚子里旅行?
(1)学生默读课文1—4自然段。
(2)指名反馈。
(3)引导体会红头的意外遭遇,始料不及。
(4)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4自然段。
3、红头是怎样在牛肚子里旅行的?
(1)学生自由读课文5—17自然段。
(2)从文中画出说明红头所在地点的语句。
(3)引导学生用上“先„„再„„接着„„最后„„”将以上各句连起来,来介绍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过程。
四、总结课堂,了解牛吃食的特点
1、学生正确、流利地齐读课文4—17自然段。
2、说说:从红头的旅行过程,你还发现牛吃东西时有什么特别的表现?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说说:红头是怎样在牛肚子里旅行的?
2、导言:这是多么可怕的一次旅行,红头能顺利回来,离不开谁的帮助和鼓励?
二、再读课文,了解青头对红头的帮助和鼓励
1、学生默读课文5—17自然段。
2、找出描写青头帮助、鼓励红头的语句,进行朗读、体会。
(1)指名反馈找句子。
(2)练习说话:当红头被大黄牛吃到嘴里时,青头„„;当红头被吞进牛肚子里时,青头„„;当红头感到悲哀沮丧时,青头„„;当红头
重新来到牛嘴里,但已经不能动弹时,青头„„;当红头流着泪感谢它时,青头„„
(3)组织谈话:从青头的所作所言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齐读全文。
三、总结想像,拓展延伸
1、总结:在青头的帮助和鼓励下,红头惊险地完成了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这可真是个奇迹啊!
2、引导想象:当红头从牛肚子里出来后,还会对青头说了些什么?
3、拓展:你能试着讲一个有趣的历险故事吗?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和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读懂诗句,体会诗人与友人间的真挚友情。
过程与方法:
结合文中插图,朗读感悟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诗人对友人的真挚情谊,教育学生要珍惜友情,友爱互助。
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诗句,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今天,老师要带大家走进古诗,去感受古代诗人与友人间真挚的情感。
2、板书课题:古诗二首。
3、导入:这节课,先学第一首古诗。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新词
1、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每个字音。
2、分句指名读诗,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3、学习诗中生字新词。
4、强调多音字“舍”。
5、学生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三、细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1、出示导学提纲,引导自读感悟。
(1)联系注解,说说古诗题目的意思。
(2)诗人是在什么季节里送元二使安西的?你从哪些诗句看出来?
(3)找出表示友谊的诗句,读一读,说说这些诗句中你体会到什么?
2、逐项指名反馈,评议。
3、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1)题目的意思:(诗人王维)送朋友元二出使安西。
(2)春天送别的诗句,指名说意思,谈感受。
(3)表示友谊的诗句,看图,体会诗人对友人的留恋与牵挂。
4、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四、背诵古诗,书写生字
1、整体感知古诗内容。
2、学生练习背诵古诗。
3、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读第一首古诗《送元二使安西》,评议。
2、齐背古诗。
3、导入: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另一首描写送别的古诗,去感受另一番的送别情景。
二、初读古诗,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每个字音。
2、指名读古诗。
3、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4、学生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5、了解古诗大意:这首古诗是写谁送别谁?
三、细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1、提纲导读。
(1)高适是在哪个季节送别董大?请找出相关诗句来说明。
(2)找出表示友谊的诗句,读一读,说说从这些诗句中你体会到什么?
(3)想象诗人送别的场景,练习有感情地读读古诗。
2、逐项指名反馈,评议。
3、教师引导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4、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四、总结比较,感悟友情
1、对比读本文中的两首古诗。
2、说说:同样是送别友人,但又有何不同之处?
3、教师小结:留恋也好,安慰也罢,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诗人与友人之间真挚的情感。
4、齐读两首古诗,结束课堂。
《语文乐园七》教学设计之一
知识与技能: 写。
2、阅读欣赏:读懂短文,了解老爷爷的心愿,体会诚实的可贵。
3、语文生活:策划新年联欢会,练习写相关通知。
4、练习书写毛笔字的提与撇折两种笔画。
过程与方法:
以练为主,掌握方法规律,重在巩固、提高。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识字、写字、积累、阅读、写作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积累反义词,策划新年联欢会,练习写通知。
教学课时: 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有趣的汉字
1、学生自由认读三副对联。
2、说说:你从中发现了什么?(对联的内容都是写汉字的构成)
3、逐副指名读对联,体会汉字构成的有趣。
4、齐读对联,感悟对联的精妙。
5、教师总结:日常识字可以根据汉字的构成想像记字。
二、词语超市
1、学生自由认读题中八对词语。
2、说说:你发现了什么?(都是一对反义词)
3、齐读八对反义词。
4、同桌互对,巩固记忆。
5、师生互对,加强识记。
6、自由选择其中的一对反义词说一句话。
教学要求:
1、语海拾贝:从对联中感悟汉字构成的有趣,积累反义词,练习加标点,巩固易错生字的书
三、加标点
1、复习常用标点的用法。
2、学生默读题中内容,明确解题要求。
3、根据标点的用法,结合具体的语境,独立练习加标点。
4、指名反馈,评议。
5、练习有感情地朗读题中句子。
四、写字板
1、指名认读田字格中的生字,评议。
2、齐读生字,教师带读扩词。
3、说说:书写这六个字时要注意什么?
4、教师强调作业中的书写错误。
5、教师巡视检查,及时纠正不足。
第二课时
一、看石导入
1、出示鹅卵石,加以感知认识。
2、教师描述导入:遥远的地方有一座山,叫还童山,山下有条溪流,溪底铺满了鹅卵石,相传,其中有一种七彩的鹅卵石,谁拾到它就能返老还童,我们就来认训这还童石。
3、板书课题。
二、出示提纲,导读感悟
1、提纲导读。
(1)认真读短文。
(2)想想:老爷爷为什么找还童石?是怎样得到还童石?结果呢?
(3)说说:老爷爷的心愿是什么?从中感受到什么?
(4)和同桌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短文。
2、逐题指名反馈、评议。
3、教师引导理解、感悟。
(1)老爷爷找还童石的原因:小时候撒了一次谎,后悔一辈子,想找机会改正,弥补。——体会老爷爷诚实的品质。
(2)老爷爷返老还童后的表现:又惊又喜、飞奔、一口气奔进、心满意足。——感受老爷爷诚实的可爱与可贵。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短文。
三、总结感悟,拓展延伸
1、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受或想法?(引导感悟诚实)
2、如果你得到一块还童石,你会怎么做?
第三课时
一、谈话导入
1、说说你看过什么晚会?晚会上都有哪些节目?其中你最喜欢的是什么节目?
2、导入:新年快到了,让我们自己支手来策划一个“辞旧岁,迎新春”的晚会吧。
3、板书活动主题。
二、策划新年联欢会
1、根据提示,组织分组策划。
(1)学生自由组合,组成四个活动小组。
(2)认读文中提示,明确任务和要求。
(3)小组合作,逐项完成任务。
2、总策划者上台展示、介绍各小组的联欢会策划方案。
3、集体评议,选出最佳活动方案。
三、习作:写通知
1、认识通知的格式。
(1)纸张上方的中间写上“通知”二字,字体稍大些。
(2)通知的正文写清楚联欢会召开的具体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参加人员及要求或注意事项。
(3)右下方写上发出通知的单位名称,名称下方写日期。
2、按照格式,指名口述通知内容。
3、集体评议,纠正不足。
4、学生独立写通知。
5、通知展示,评议、纠正、张贴。
第四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书写“横、竖、撇、捺、点”的运笔过程。
2、说说在这些笔画中,哪些笔画在书写时起笔要先逆再折?(横、竖、撇)
3、导入:今天,我们再学两个笔画,它们在起笔书写时也是先逆再折。
二、学习书写笔画提
1、看书,认识提画。
2、观察提画特点:头方形,尾尖长。
3、了解提画的运笔方法:逆——折——提
4、练习书空提画。
5、观察提画在米字格中的书写位置。
6、教师范写,并讲解书写要点。
7、学生仿写,教师巡视,及时纠正不足。
三、用同样的方法步骤指导学生学习笔画撇折
1、撇折的笔画特点:撇斜向左下,折后提略向右上。
2、撇折的运笔方法:逆——折——折——提。
3、教师范写,强调第二折时笔锋的运转技巧。
4、学生仿写。
5、书写展示,评议。
四、结束课堂,布置作业。
《画龙点睛》教学设计之一五尧 付老师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会写6个字,并能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画龙点睛》这个成语故事,懂得在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的地方加一两句重要的话,会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
4、能用自己的话把《画龙点睛》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画龙点睛》的内容,并在理解的基础上领悟故事的寓意。
教学准备: 课件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会写6个字,并能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重点理解“画龙点睛”、“半信半疑”、“张牙舞爪”、“活灵活现”等词语的意思。
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理解“画龙点睛”、“半信半疑”、“张牙舞爪”、“活灵活现”“研墨挥毫”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老师有个小问题:咱班的小朋友有属龙的吗?(调动学生积极性)这么多同学都属龙呀,那你们见过龙吗?在什么地方见过?你们喜欢龙吗?
2、古时候有位画家也很喜欢龙,他叫张僧繇,他特别擅长画龙,也因为他画龙这件事有了这么一则成语——(板书:画龙点睛)。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掌握生字新词。
1、提出阅读要求,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
要求:
读通课文,动笔圈画出生字新词并想办法解决。
2、小老师上台教生字词,要求用文中的词语,文中的句子。
(生字词只要是学生认为陌生的就可以教,不一定是课后规定的)
3、教师出示生字词,巩固生字新词。
4、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学生质疑生词,共同理解生词。
(随文解决,一自然段一自然段的。)
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画龙点睛”、“半信半疑”、“张牙舞爪”、“活灵活现”。
“画龙点睛”让学生说意思,估计孩子们表面意思都能理解,关键是引申的意思,可让学生查字典,然后造句。
“半信半疑”这个词可从“信”字和“疑”字理解,也让学生造句。
“张牙舞爪”可让学生看龙的图片理解。
“活灵活现”可参照图片理解。
“研墨挥毫”可从字义理解,并让学生做动作。
5、练习写字。
重点指导“疑”和“迹”字。
学生抄写词语。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学生再次朗读课文,并说一说文中主要写了什么故事。
四、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画龙点睛》这个成语故事,懂得在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的地方加一两句重要的话,会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
2、能用自己的话把《画龙点睛》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寓意,懂得在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的地方加一两句重要的话,会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
一、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图片)张僧繇的画画得非常好,所以他画的龙一旦点上眼睛就能飞上天了。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画龙点睛》。
二、品读课文
1、学第1自然段。
指名读课文第1自然段。
提问:从哪些词语看出张僧繇的画画得极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2、学2——6自然段。
都说张僧繇的画好,耳闻不如一见,让我们看看他都画了些什么?为什么能得到大家的称赞?
(1)课文写了哪几件事来说明张僧繇的画画得极好?
学生带问题自由读课文,可同桌交流,然后汇报。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
寺庙墙上画鹰——吓飞小鸟(逼真)
影壁上画龙——铁链锁住(龙才安分)
寺庙画龙——活灵活现(点睛龙飞)
(2)重点学习3、5、6自然段。
A、张僧繇第一次画龙出现了什么样的奇迹呢?
学生找出相关自然段,品读。
指导读出新鲜,神奇,紧张的语气。
(插入雷雨视频帮助理解)
过渡:张僧繇画龙出现奇迹的事情引起了轰动,许多人半信半疑,都想亲眼看看他是怎么画龙的,我们也一起去看看吧!
B、人们从四面八方赶过来观看,张僧繇害怕了吗?他怎么作画的?
学生找出表示张僧繇动作的词语,体会从人物动作体现出人物的胸有成竹。
C、张僧繇的龙为什么没有眼睛?试想没有眼睛的龙是什么样的?你能用语言描述一下吗?(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画家是怎么回答的?(指导学生读出自信的语气)
D、当画家给其中的两条龙点上眼睛时,结果怎么样了?
(学生自由读文,找出答案。)
为什么两条龙会腾空而去呢?(因为点上了眼睛)
E、如果你们就是飞上天的那两条龙,你会想写什么?说些什么?(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点题《画龙点睛》
三、体会寓意。
师:我们知道了画龙点睛的来历,想知道人们用它表示什么意思吗?现在请同学们说一说。
小结:因此画龙点睛常用来形容在说话或写文章的关键处加上一笔,使语言或句子更加生动、具体。
四、拓展延伸。
1、用自己的话把《画龙点睛》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课外找寓言故事读一读,如《伊索寓言》《中国古代寓言选》。
板书设计:
画龙点睛
寺庙墙上画鹰——吓飞小鸟(逼真)
影壁上画龙——铁链锁住(龙才安分)
寺庙画龙——活灵活现(点睛龙飞)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要求:
学习课文中的10个生字。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收集有关日月潭的资料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了解大尖和水社克服重重困难救出了太阳和月亮的动人故事,学习他们不畏强暴,舍己为人的精神。
教学准备:挂图,生字卡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了解日月潭的传说吗?知道的请你谈一谈。
学生交流资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读课文。
这篇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传说?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请简单谈一谈。
三、学习课文生字词。
启发学生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学生字。
小组学习,互帮互学。
种读“zhong”吐读“tu”第三声
“社”是示字旁,不是衣字旁。“示”的意思是“神”。“决”字是两点水;“吞”字是上边是一个天字,第一笔是横,不要写成撇;“兽”字下边是口,不要写成日字。
咔(ka)嚓(cha):象声词。
学生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内容读课文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学习课文中需要想象的部分
第三自然段大尖和水社走啊走,历尽了千辛万苦。他们究竟怎样克服重重困难,历尽那些辛苦地走?
第七自然段大尖和水社来到阿里山,在小鸟和百兽的帮助下,找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课文没有具体写出来;
第八自然段恶龙终于被制服了。恶龙是怎样被金斧头和金镰刀制服的,课文也没具体写出来。
引导学生根据课文所提供的材料,把概括叙述的情节扩充得具体详细些。
三、思考:
1、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想法?你认为尖和水社是什么样的人?、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层次:
大尖和水社为什么要找回太阳和月亮?
他们是怎样找回太阳和月亮的?
找回太阳和月亮后大尖和水社怎样了?、学生按以上层次复述课文。
四、思考交流
可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手段查找资料,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学生本身就喜欢读神话传说,所以我首先尊重学生的喜好,让学生自读课文,然后给他们质疑的空间。通过全班交流把疑问一一揭开。最后启发学生想象练说。如:大尖和水社经历了哪些磨难?他们是怎样找到金斧头和金剪刀的?他们是怎样把恶龙打死的?课文都没有讲,让学生把这些精彩的画面想象出来,在组内交流,他们的兴致颇高。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词语,理解组成的词语,正确书写部分常用词语。
2、体会在句中补充相关内容可以将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清楚。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敬重为民除害的英雄的思想感情。
4、默读课文,能口头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敬重为民除害的英雄的思想感情
教学具准备:卡片若干,录音准备。
主要板书计划
21、日月潭的传说
拿到(发展)
大尖哥
化作青山
砍死
水社姐
(结果)
救出
见到光明
(高潮)
太阳
恶龙
月亮
吞吃(起因)
(漆黑一团)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能给课文分段。
3、学习第一自然段,知道日月潭的位置和它的传说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板书课题
你们知道什么是传说吗?
(指的是民间流传下来的关于某人某事的论述和评价。)
请你举个例子说说,我们都学过或听过哪些传说?
(《鲁班学艺》等)
那这篇课文将的是关于什么的传说呢?(日月潭)
2、绍日月潭
日月潭位于台湾省中部的南投县鱼池乡,是全省最大的天然湖。潭中有个小岛叫珠仔岛,将湖分为两半。北面为日潭,南面为月潭,因为轮廓近似月亮和太阳而得名。周围有大尖山和水社山等环抱,树木葱茏,是台湾省著名的旅游和疗养的胜地。
3、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a)学生自读课文,给生字注上声调。
b)指名分节读课文,及时纠正错误的读音。
拯是后鼻音,潭是前鼻音。
c)再读课文,给课文分段,作上标记。
交流讨论:
一、(1)写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美丽的自然景色。
二、(2-5)写日月潭的传说。
三、(6)写大尖山、水社山和日月潭的名字的由来。
d)学生再读课文,在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和觉得重要的地方作上记号。
4、学习第一段。
a)指名读第一段。
b)读了这一节,你知道了些什么?是从哪一句中知道的?
(知道了日月潭是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泊。)
(知道了日月潭的景色很美)
(知道了日月潭还有一个传说。)
5、指导书写。
商字的里面要和滴字的里面区别。
注意漆的下半部分的书写。
筹字注意要写得紧凑一些。
6、布置作业。
a)抄写坌棵生字词语。
b)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体会在句中补充相关内容可以将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清楚。
2、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敬重为民除害的英雄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1、指名朗读课文第一节。
2、引出下文:
我们知道,日月潭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到底是什么传说呢?请同学们看下面的课文。
二、学习第二段
1、听录音,概括课文内容。
2、指名一生说说故事的梗概。
(将大尖哥和水社姐降服恶龙,救出太阳和月亮,让人民重新见到了光明。他们自己却化作了青山。)
3、故事的起因是什么/哪一节讲到了?
(起因是恶龙把太阳和月亮吃了,第二小节描写了着一个内容。)
4、默读第3节,思考:
①为了降伏恶龙,拯救日月,人们想出了哪些办法?这些办法行不行?为什么?你是怎么体会的?
②在人们一筹莫展的时候,大尖哥和水社姐是怎么做的?
出示句子,比较
A、大尖哥和水社姐要去降伏恶龙。
B、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要去降伏恶龙。
比较哪个句子好,说说为什么?
5、默读思考:这一节讲了什么?按地点不同可分哪两层?每层的内容是什么?
找出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说说他们是怎样和恶龙决战的?(体会冒着生命危险,纵身、激战三天三夜等词语。)
比较句子:
A、他们终于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
B、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
练读这两句话。
三、学习第三段
1、轻生读第3段。
2、说说这一节讲了什么?
3、齐读这一节。
四、再读课文,由零到整的再感知课文。
1、学生再读课文,并复述课文内容。
2、看有关录象。
3、学了这篇课文,你们觉得大尖哥和水社姐是个怎样的人?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复述课文。
2、完成作业。
一、复习课文。
1、齐读课文。
2、生自由剖读课文。
3、复述课文。
二、默写本课生字词语。
三、作业设计。
(一)、补充作业。
1、比一比,再组词
葱()漆()性()摸()
丛()膝()姓()莫()
2、多音字组词
chuan()
jiang()
bo()
传
降
泊
zhuan()
xiang()
po()
3、填空
日月潭是我国____________________最大的一个湖泊。那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们为了纪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年轻英雄,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这个潭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脱身妙计》教学设计之一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印度鸟的脱身妙计。
重点难点:
体会印度鸟的脱身妙计。
体会印度鸟的智慧。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想题,质疑导入。
1、教师开门见山,板书课题。
2、启发对课题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
3、学生自由回答。
4、教师小结,梳理。
二、初读课文,学习文中生字词。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碰到生字读一读记一记。
2、分段开火车读课文。
3、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4、认读文中三个生字新词,理解词义。
5、学生正确、流利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感知大意,理清文章的条理。
1、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2、根据提示:把课文分为两个部分。
印度鸟让商人带口信给同类。
印度鸟装死脱身。
3、指名反馈分段,集体评议。
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了解商人为印度鸟带口信。
1、学生默读课文1到6自然段。
2、说说:你从这几段课文中读懂了什么?
3、学生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1到6自然段。
4、引导理解、体会:
教学要求:
当商人拒绝放走印度鸟时,印度鸟低头想了想,你知道它在想什么吗?印度鸟让商人帮它带口信给谁?口信的内容是什么?当商人找到笼中鸟的同类传了口信之后,发生了什么事?
5、指名逐题反馈、交流、评议。
6、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第一部分。
五、练习句式,设疑导读。
1、从这部分课文中画出一句反问句。
2、学生练习有感情地读句子。
3、练习:将这句反问句改写为陈述句。
4、设置导读:印度鸟为什么叫商人带口信给同伴?它的同伴听到印度鸟被关在笼子里,真的会伤心地死去吗?请大家认真地继续往下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抽读生字卡片,并扩词。
2、说说:印度鸟让商人带口信给亲朋好友,结果呢?
3、齐读课文1到6自然段。
4、导入:印度鸟的同类真得像人类一样这么重感情吗?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了解印度鸟的脱身妙计。
1、出示导读提纲,引导自读感悟。
当印度鸟听说同类难过摔死时,是怎么表现的?看到印度鸟一头栽倒在笼子里,商人又吃惊又心疼,商人吃惊什么?心疼什么?想一想:印度鸟是用什么妙计脱身的?
2、同桌合作,读文讨论。
3、指名反馈,交流,评议。
印度鸟听说同类摔死后,疑是自己的妈妈摔死,也一头栽倒在笼子里,再也不动弹了。
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七自然段。
商人因为印度鸟的脱身妙计与同类间的深重感情而吃惊,商人因为印度鸟的伤心死去而心疼。
学生有感情地读第8自然段。
印度鸟的脱身妙计:印度鸟通过商人还口信,与同类取得配合,再以装死来骗取商人的同情与信任,最后离开鸟笼获得自由。
学生默读课文第9自然段。
讨论:印度鸟为什么叫商人为它带口信?印度鸟的那你同类真的死了呢?印度鸟炒什么嘲笑商人?
学生思考、描述印度鸟脱身妙计。
三、总结全文,拓展体会。
1、学生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全文。
2、谈话感悟:你喜欢印度鸟吗?为什么?
3、拓展教育: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
4、总结。
板书:
脱身妙计
商人带口信,同类装死
印度鸟装死,商人放飞
《龙宫借宝》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孙悟空借宝的过程。
重点难点:
抓住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特点,分角色朗读课文内容。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歌、谈话、导入新课。
1、播放<西游记>主题曲,引发回忆。
2、谈话:你知道<西游记>中的哪些故事,你认识<西游记>中的哪些人物?
3、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西游记>中的一个有趣的故事。
4、板书课题。
二、质疑导读,学习生字。
1、引导学生对课题质疑。
谁到龙宫借宝?为什么到龙宫借宝?怎么借?借到什么宝?
2、导入读文,初步解疑。
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生字,读读记记。
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认读。
说说:迷些生字在读音和书写方面要注意什么?
教师强调识字难点。
“称”“念”
齐读生字新词。
分段指名读课文,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初步解疑。
学习练习正确地读课文。
理清文章脉络。
分为三个部分:
借宝原因――借宝经过――借宝结果
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了解借宝原因。
1、指名读课文第1、2自然段。
2、说说:孙悟空为什么要去龙宫借宝?
3、学生齐读课文第1、2自然段。
4、谈谈:从这部分课文中,你对孙悟空有了哪些了解?
学生自由发言。
5、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结束课堂。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并扩词。
2、听写有关词语。
3、导言:打败了混世魔王,孙悟空真是春风得意,他搬来了傲来国的所有兵器准备教猴子们学习武艺,但他自己同有合适的一件兵器,在一只老猴子的建议下,孙悟空决定去龙宫走一趟。
二、继续学文,了解借宝的过程与结果。
1、学生默读课文3到6自然段。
2、思考:孙悟空在龙宫里试了几样兵器,结果呢?
3、指名反馈。
4、引导了解、感悟。
这些兵器各有多重?
孙悟空是怎么样试用这些兵器的?
5、指名发言。
6、说说你从孙悟空借宝时的动作、语言中对孙悟空有了哪些认识?
7、对于孙悟空来龙宫借宝,龙王又是怎么对待的?
8、小结,引导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瑞气腾腾、伸缩自如、兴冲冲、竟然”,体会金箍棒的神奇与孙悟空对金箍棒的喜爱。
9、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3到6自然段。
10、导言:孙悟空在龙宫里挑来挑去,老龙王看了是又气又怕,最后,在小龙女的引荐下,孙悟空终于如愿以偿地借到了宝贝――如意金箍棒,你说孙悟空高兴不高兴?
11、学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12、理解词语“抓耳挠腮、作了个揖、高高兴兴“,体会孙悟空对所借之宝的喜爱之情。
13、学生有感情地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总结拓展,表演谈话。
1、学生练习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集体评议,把握人物特点。
(孙悟空:神通广大,读出敬佩;率真机智,读出可爱)
(老龙王:又气又怕,读出敬畏)
3、学生分角色表演孙悟空龙宫借宝的故事。
4、组织谈话,进一步认识孙悟空。
板书:
32龙宫借宝
九股叉(拿、耍)――太轻
方天戟(接、比划)――太轻
金箍棒(提、使)――称手
《语文乐园八》教学设计之一教学要求:
2、阅读欣赏:阅读成语故事,理解成语的本义与引申义。
3、语文生活:以推荐一本好书为内容,进行介绍与写作。
重点难点:
积累、写字介绍一本好书。
课时划分:
1、语海拾贝:加偏旁识字,积累四字词语与格言警句,巩固易错生字的书写。
第三篇:三年级下教案及反思语文
三年级下教案及反思语文
案例教学设计的核心是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的匹配和有效性。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了三年级下教案及反思语文,供大家参考。
三年级下教案及反思语文1:雪儿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我对雪儿的感情,体会我的美好心灵和可爱形象。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趣
今天,老师为小朋友们带来一个发生在受伤的孩子和受伤的白鸽之间的故事,题目是:雪儿。
读了课题,你想提什么问题?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⑴自由轻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说一说你知道的我和雪儿之间的故事。
⑵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会读田字格前面的生字。
⑶运用理解六法并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明媚
敷药
喃喃
哀伤
艰难险阻
忠实
盼着
弧线
施展
2、教师检查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帮助后进生自学。
3、检查自学效果。
⑴出示词语:
⑵指名逐个读,指名学生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一字多音等方面区分,读准子音。
⑶指名解词。
明媚:鲜明艳丽。
敷药:涂药、搽药。
喃喃:小声叨唠。
哀伤:非常悲伤。
艰难险阻:繁重的困难和危险的阻挡。
忠实:忠诚可靠。
盼着:迫切地希望。
弧线:圆周的一段,本文比喻白鸽飞行的轨迹。
施展:发挥、显示。
课文中还有一些词语在精读课文时去体会理解。
⑷齐读生字词。
⑸指导书写生字。
三、理清脉络
默读课文,按盼望--渴望--快慰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并想想每部分讲了什么。
学生自学讨论:
四、精读第一部分
1、导读。
从第1自然段看,你能了解我是个什么样的人吗?从第2自然段看,我是怎么对待受伤的白鸽的?
2、讲读。
⑴用○圈出第1自然段中表示情感的词。向往是什么意思?明媚的春光又是什么意思?你知道明媚的春光指哪些?我为什么非常向往明媚的春光?
⑵爸爸捡回一只受伤的白鸽,什么样子?读一读这些语句,说说我当时的心情怎样。
用横线画出第2自然段中我对刚到家的小客人的做法。读一读,谁能概括一下?
为何给它取名雪儿呢?
这一系列的做法说明了什么?
⑶过了几天,雪儿和我的关系怎样?具体表现是什么?
飘飘悠悠可以换成哪个词?蓝天白云跟雪儿有什么关系?跟我又有什么关系?
3、指导朗读。
4、过渡:我的盼望有没有成为现实?请同学们课后预习下面的内容。
五、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
⑴有钢笔描红。
⑵读一读,比一比,再组词。
2、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口述故事的第一部分。
3、我的盼望成为现实了吗?请看地第二部分。
二、精读第二部分
1、导读。
我了解到雪儿有哪些本领?这使我的心情更加怎样?
2、讲读。
用波浪线画出并理解描写信鸽本领的词。
用波浪线画出并理解表示信鸽品格的词。
正因为信鸽有以上高超的本领、忠实的品格,人们称赞它是什么?也正因为如此,我的情感发生了什么变化?更盼着可以换成一个什么词?
3、指导朗读。
4、小结并过渡。
三、精读第三部分
1、导读。
自由放声朗读第三部分,侃侃哪些动作能够的情感。边读边圈出有关词语。
2、讲读。
3、指导朗读,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惊喜--矛盾--快慰的情感变化。
四、总结全文
1、指名学生看看板书,口述全文。
2、讨论:我的腿伤好起来后,会做些什么令父母惊喜一番呢?
3、教师小结:
四、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
2、课后作业。
读《雪儿》真的爱雪儿,也爱“我”的爸爸。“我”的爸爸用受了伤的雪儿与“我”作伴,其用意真的独特,孤独的“我”许久不再孤独,与雪儿同时好起来,飞向蓝天。这也许就是人与大自然的一种融合吧。
读这篇文章,我不知道“我”的年龄,但从文中可以想到“我”年龄不是很大。从“我的腿跌伤了。爸爸、妈妈每天要去上班,家里就只剩下我一个人。冬天过去了,我多么向往外面那明媚的春光啊!”很明显可以读出“我”的爸爸、妈妈真的很忙,以至于无法照顾“我”,从后面的文字可以看出“我”能够照顾雪儿,可以看出“我”虽受伤在家,却还能够在家中照顾自己,这种独立也会给学生一些启发。不过这一点,可让人担心的。因为假如“我”是个未成年人,其爸爸、妈妈的如此做法是一种违法,在西方肯定是不行的,因为未成年人是不能一个人在家的。但“我”的这种经历也是美的,“我”把精力献给了雪儿,其实就是献给自己,这是理解爸爸、妈妈收获到的一种幸福。
看得出,“我”的爸爸、妈妈多么的忙碌;看得出“我”的爸爸、妈妈用心良苦。“我”的爸爸没有直接告诉“我”应该怎样面对跌伤,而是用那只“信鸽”来传达父亲那种特别的叮咛。爸爸给“我”带回一只受伤的白鸽,爸爸和“我”给它洗澡、敷药,爸爸对“我”说信鸽不怕任何艰难险阻,能飞越千山万水。文中写“爸爸”有五个动词——给、带、捡、洗、说,这五个词改变了“我”,让“我”的注意力从此转移了,让“我”懂得了“关注”,让“我”有着美丽的期盼,终于有一天“我”为雪儿欢呼了,这种欢呼其实就是“我”的自我欢呼,这种欢呼,“我”的爸爸、妈妈都能看见,这种欢呼属于这个忙碌而极具爱心的家庭……
也许我们无法让我们的学生理解这一切,但老师从这些方面认识这篇文章,我想在引导学生阅读中,也会自然渗透这种特殊的“爱”,特别第二、三、四、五自然段的阅读,学生如果边读边想,也会在无形之中,把这种“爱”转移至自己的心中。
“理解”文中爸爸的行为,其实就是引导三年级学生初步学会思考,通过“我”对雪儿的所为,思考如何自主面对生活。这个单元三篇文章编者意图就是通过母语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着心理健康教育,即引导学生从三年级开始懂得面对困难、挫折,这是母语给予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之文。这一课,“我”的行动,其实是让自己健康成长的最好的药。用“自己爱的行动医治自己”这是非常美的,因为这里“自我的祝福”。
这篇文章以轻松、快乐的语调来读,真的是一种享受。我在办公室中轻轻地读着,我在课堂上轻轻地读着,轻缓的声音,带着美好的祝福,就能把学生带入到人间天堂。
三年级下教案及反思语文2:李广射虎
教材分析:
课文采用“以文包诗”的形式,介绍唐代诗人卢纶所写的著名诗篇《塞下曲》,大意是:将军夜晚外出巡逻,见树林深处风吹草动,以为是虎,便弯弓猛射,天亮一看,箭竟然射进一块石头中去了,表现了李广将军的力大无穷和武艺高超
学情分析:
“文包诗”是苏教版教材的特色之一。教学时打算通过让他们读好故事,把握好诗的意境,读出诗的感情。相信通过感情朗读,能在学生心中树立李广神勇无比的高大形象,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怀着对李广的敬爱之情朗读《塞下曲》。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学会1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是赞美“飞将军”李广的高超武艺。
教学重难点:学习理解古诗《塞下曲》,丰富学生积累。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1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读过《水浒传》吗?里面有个“小李广”花荣,今天我们要认识另一个李广,人称“飞将军”。板书课题,简介“飞将军”的由来。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要求:(1)读准生字字音,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标出自然段序号,读通每句话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石棱、神勇无比、边境、朦胧、巡逻、疾风、警惕、搜寻、影影绰绰、猎物、惊呆
2.教学效果。
(1)指读课文,卡片正音,强调“塞、搜”都是平舌音,“境、硬、蒙”都是后鼻音,指明“扎”是多音字,并引导比较“扎”的其他读音和意义
飞将(jiang)军
将(jiang)领
平明(ming)
绰(chuo)
出没(mo)
草丛(cong)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重点领会下列词语意思。
石棱、朦胧、疾风、巡逻、警惕、影影绰绰
3.指导书写生字。
1)齐读田字格里的生字。
3)学生练字,教师巡视指导。
4.范读课文。
5.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教师相机指点)
6.各自轻声读课文,思考讨论。
(1)文章的题目是李广射虎,“射虎”的含义是什么?
(2)根据课文的故事内容,说说塞下曲每句诗的意思。
先小组讨论,再全班讨论,对诗意只要初步弄清即可。
(3)范读塞下曲。
(4)指名读、齐读塞下曲。
三、作业
1.练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是赞美“飞将军”李广的高超武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从一年级起,我们就学过许许多多的古诗,你们知道哪些边塞诗?
指名背——和小伙伴背——小组背——集体背
2、唐代有一位大诗人卢纶就写了一首《塞下曲》,出示古诗:塞下曲
诗中的主人公是谁?他就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名将李广,这首诗,就描写了关于李广的一个故事——
(李广射虎)
我们继续学习第八课,齐读课题——李广射虎
(一堂新授课,导语的设计至关重要。所谓“万事开头难”也就是这个道理。富有情趣的导语,就像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沟通心距的桥梁。通过桥梁,师生的心拉近了,正如俗话所说的“良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李广射虎》一课的导入,也可用回忆旧知法导入,即让学生用多种形式比赛背诵边塞诗。情绪一下于被调动起来了。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的课堂基调。)
二、把诗读正确、读流利,初步了解人物
1、“这首《塞下曲》小朋友会读了吗?
我们比一比谁读得最准确最流利”
请三个学生读(指名读,相机正音)——齐读
2、教师评价:看来同学们都会读这首诗了。李广是什么样的人呢?请同学们打开书,读读课文的第二节,看你能用一句话把李广介绍好吗?
学生可能说“李广是西汉时期一位神勇无比的将领”师:“还有人补充吗?”
把他的美称也要说进去——“李广是西汉时期一位神勇无比的‘飞将军’”。
他当时的责任是?
“镇守北方边境”
再连起来说完整
“李广是西汉时期一位神勇无比的‘飞将军’”。
他曾经镇守过北方边境。”
教师评价:真聪明,能把第二自然段的意思概括起来介绍!
3、我们连起来把第三段读读
(1)有一个词语读得非常好,出示:“神勇无比”我们再来读一读。
(2)理解词语“神勇无比”
(初读诗歌,除了扫清文字障碍,还要对课文内容建立“框架结构”的认识,训练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从全局出发了解全貌,把握文章的脉络,体现“挚领一顿,百毛皆顺”的教学思想。)
1.自读古诗,教师检查,2、用一句话来介绍李广?(概括第二自然段的内容)
(留下整体的感知,为今后浏览式阅读的习惯和学会概括的能力的养成打基础。)
三、读懂诗句
1、师:唐代诗人卢纶写的这首《塞下曲》就写到李广神勇无比的一件事,请同学们再来读读,看你都能读懂吗?
(学生读诗)
2、师生交流能不能读懂。
师:二十字的一首小诗确实没有什么难懂的。不过,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意思是说:学习贵在有疑问,有小的疑问就会取得小的进步,有大的疑问就会有大的进步。我想只要大家潜下心去读这首小诗,不见得就都能读懂,有疑问在学习可是非常宝贵的呀!
有没有什么不懂的词和句?
(学生再次读诗)
3、质疑
(教师相机打上问号)
学生可能会问的“林暗”说的是什么意思,我不太明白。
“夜引弓”的“引”是什么意思?
“石棱”的“棱”指的是哪儿?
“平明”
“白羽”
李广射虎(下)
学生交流,解决部分问题
(当前课堂教学的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便是信息量的传输吞吐非常活跃。如果说“讲述”是信息的单向传递,那么“谈话”也不过是信息的双向传输,而“讨论”却是信息多向、立体的传输。教师在确定教学方法后,组织讨论的艺术,起着十分重要的主导作用。因为通过讨论,可让学生在自主的情况下交流诗句哪些词语你不明白,哪些词语懂了。)
(三)讨论、读懂诗句
a)
师: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师:什么样的风叫“疾风”?当你听到这样的风,心里有
什么样的感觉?
3、学生交流。
如果学生回答不出来,师点拨:那是一个月光朦胧的夜晚,就刮着这样的风,如果是你在外面,心里会怎样?你
能把那种感觉读出来?
生读。
读好评价,如果学生读得不好
师:有点感觉了。别忘了,那还不像我们这儿,到处都有村庄和人家,而是在——
生:北方边境。
师:是啊,那里只有草木丛生的高山和夜晚的凄清,再听到这吓人的“疾风”,心里会怎样?谁再来读读看?
生再次读。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把学生带入一个疾风劲吹的月夜,让学生体会静谧的黑夜氛围)
师再次评价:感觉更好了。听说李广带兵巡逻的地方还常有猛虎出没!谁还敢读?
生读。
(三)讨论、读懂诗句
师:你看,读得有几个同学都要藏到桌子底下去了。真的害怕了。李广怕不怕?
生(齐):不怕。
师:他是怎么做的呢?接着读下去,看你能不能找到原因。
4、师:李广在射虎的时候有一系列动作,你们能把这些动作找出来吗?
“拈弓搭箭”,“运足气力”,“拉开硬弓”(教师在“拈弓搭箭”,“运足气力”,“拉开硬弓”变红,相机解释这几个动词的意思)
5、在描写李广射虎的时候,用了一系列的动作,生动准确,大家看,李广射虎时他的形象是多么威武啊!出示李广射虎图
请大家读好李广射虎的动作
指名读(边做动作边读)
教师评价:
学生评价(运足气,弓要拉得满、眼睛要平视……..)
齐读(喜欢做动作的小朋友可以配上动作)
(扮演角色,加深印象。结合我班学生模仿能力强,表演欲望高的特点,紧扣关键字眼,深入发掘,学生表演的形式,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
这就是诗句“将军夜引弓“的意思——齐读“将军夜引弓”
五、学习第四自然段
引读:“…………………呀大家全都惊呆了”
课件:将士们看到李广的白羽箭深深地扎进了石头里,说
学生交流
小卡片出示:可见李广真是一个神勇无比、力大无穷的将领
(图文结合,促进理解。《李广射虎》一文,直观形象的插图助于学生对课文中古诗的理解。感知课文的内容。在教学李广射虎的动作时候,让学生看李广射虎图,让他们体会李广将军的神勇,在这个基础上读好李广射虎的动作。还欣赏了众将士寻箭图,让学生能更好地体会众人的惊讶和李广将军的箭术高超)
课件出示,你能用诗句的话能第四小节的内容吗?
三、指导背诵《塞下曲》。
师:李广将军如此神勇,《塞下曲》如此著名,你有信心把这首诗记到自己的头脑中去吗?
生:(齐说“有!”)
师:自己先试试看!背给你四人小组的同学听一听,还可以大家一起背!
师:谁来背给大家听?
生:(流利地背出来了)
师:你背得真棒!还有谁愿意来试一试?
生:(也非常流利且有感情地背出来了)
师:你背得也很好!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小组的背诵情况展示给大家看一看。
生:(小组背诵)
师:让我们闭上眼睛想象当时的情景一起来背一背。
生:(配乐齐背)
(利用多种形式背诵,很好地巩固了学生对这篇课文和古诗的认识。)
四、课后作业。
师:请同学们课后把《塞下曲》描写的《李广射虎》的故事讲给别人听,让更多的人了解李广这位射虎英雄。
师:此外,同学们还可以搜集李广将军的其他故事,课后,我们一起来讲一讲李广的故事。
三年级下教案及反思语文3:李广射虎
《李广射虎》采用“文包诗”的形式,通过讲述李广将军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拈弓搭箭,把白羽箭深深射进石头中的故事,表现了李广将军的力大无穷与神勇无比。课文创设了古诗所描绘的情境,描述了有关“飞将军”的神奇故事,为学生深入浅出地了解古诗的意思,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我以诗为主,文诗对照,进行教学。先出示古诗,在熟读的基础上,拆字理解。因为之前学过不少古诗,所以学生对拆字理解比较熟悉,在集体交流的基础上,很快就将古诗的简单诗意了解了。然后让学生读后面的段落,从段落中寻找表达古诗意思的句子,通过对照,感受到“文包诗”文体的独特与巧妙。通过这样的结合教学,循文悟诗,诗意就巩固的更快了。
本文朗读又是不可缺少的,比如表现李广力大无穷、神勇无比的词句,就得让学生好好地、反复地品读。在反复读的基础上,我又让学生找出关键的词语,比如描写李广动作、神情的词语,通过边读边品,让李广的形象深入人心。在此过程中,我又让学生穿插了表演,演一演李广的搜寻的动作,演一演李广的射虎的过程,演一演随从们发现李广射中的是一块巨石的过程,等等。通过表演,李广的人物形象就更清晰了,学生对李广的印象就更深刻了。
第四篇:《忆江南》教案
《忆江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体裁。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3.理解词的意思,想象词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词中表达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1.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体会词中表达的情感。2.有感情朗读。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介绍词、词牌名。
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古诗词三首的第三首《忆江南》。(跟老师一起写写题目)上课前,我们先来欣赏一首优美的歌曲。
欣赏了歌曲,可能会有同学问,课前我们预习的《忆江南》是诵读的,这里怎么成了一首歌了?今天,我们就要接触一种新的文学体裁。
(出示全词)《忆江南》是一首词,古人写词就是为了配合曲子唱歌的,相当于我们今天的歌词,所以词也叫“曲子”“曲子词”,我们看它每句的字数一样吗?有长有短,所以它还有一个名字叫“长短句”。(板书:曲子词,长短句)
题目“忆江南”是词牌名,在中国古代,诗人写成了一首词,按一定的旋律来吟唱,这旋律的名称,就叫词牌名。它就是一个乐曲旋律,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什么关系,作词的人只是依照这个旋律来填歌词。一首歌,我们可不可以换不同的歌词来唱?可以,我可以用中文,也可以用英文。所以使用一个词牌名,词人可以创作出很多首词作来。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首白居易的《忆江南》就有三首,其他两首我们课后再欣赏。
二、深入学习,体会情感
关于江南,(圈出“江南”)不同的历史时代有不同的说法。一般所说的“江南”是指长江的南岸,白居易笔下的江南,指的是苏州与杭州一带。说到苏州杭州,我们就情不自禁想起——“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江南的风景非常美,都可以和天堂相比。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曾在苏杭做官,江南的优美风光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回到洛阳多年以后,他对江南依然念念不忘,六十七岁那年,写下了这组词——《忆江南》。
(一)读通词句 感受节奏美
1.下面请大家翻开课本,自己读一读这首词,注意难读的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请一位同学试读,点评。2.古诗词光读通顺还不够,它是有节奏的,句子和句子之间也有停顿,同学们看屏幕(大屏幕呈现整首词的停顿),你能够把这首词的节奏读出来吗?哪位同学试一试?(点评:你读出了诗词的节奏和韵味。)
听同学们都读得那么投入,老师也想来读一读。(音乐)
3.同学们,学古诗词,读通了句子,读出了节奏感,那是远远不够的,想要读出它的美,咱们还得懂它的意思。
(二)品读词句 感受风景美
1.我们先来看看题目,“忆”的意思是回忆,诗人为什么要回忆江南?词中的哪个字点出了诗人忆江南的原因?(好)
读着这个“好”字(板书),同学们来看看江南的美景。你能用一些词语来形容看到的美景吗?(桃红柳绿,莺歌燕舞、草长莺飞、溪边浣洗、小桥流水、茶园风光、鱼米之乡、人杰地灵„„)
2.在这么多江南美景中,让白居易印象最深,觉得最“好”的,究竟是什么呢?引出诗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谁能读一下这两句?师点评。
3.读着读着,你有没有看到些什么?
“我看到了太阳出来了”——怎样的太阳啊?(红红的,大大)来,你读,让人觉得这太阳的确很红很大。太阳升起来之后,江面又有哪些变化?(太阳慢慢升起„„江面上„„)你读!你把太阳的姿态、花的颜色都读出来了。真棒!
“红胜火”——那是一团怎样的火啊?(远远望去,江面上一片橙红,分不清哪是江花,哪是朝霞)——那是何等开阔而壮丽的景色啊!读!
除了如火的江花,你还看到了什么?
“我看到了绿绿的江水”——那是怎样的绿啊?读出来!绿色给人一种安静的感觉,整个画面非常柔和,所以,应该读得很轻,很慢。通过你们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绿绿的江水静静地流淌,流淌。
4.让我们想象一下,这幅画面中有几种色彩啊?红色绿色,是完全相反的两种颜色,放在一幅画面中,有什么效果?(显得红色更红,绿色更绿,如火的红花映衬着碧水更绿)所以作者说江水“绿如蓝”,是像蓝草一样的深绿色。
谁能把这两句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太阳升起来,映照着红花更红,像燃烧的火焰;春天来了,江水在红花的映衬下,像蓝草一样碧绿)
5.多美的一幅江南景色啊!如果你就是站在这江边的诗人,你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请你读出你的感受。指名读,评议(引导学生边想象画面)
评价:你的声音流淌着江南的柔美。这平静的声音中,藏着对江南的深情。好一个豪迈洒脱的赞叹!
轻声细语当中,也藏着白居易对江南深深的情啊!
6.同学们,江南的独特魅力,其实不仅仅来自风景,还来自词句本身的魅力,大家将三四句对照起来看一下,有什么发现吗?结构相同,字数相等。
下面,老师读上边句子的一个词语或短句,你们读跟它相对应的词语或短句。日出—— 春来 江花—— 江水 红胜火—— 绿如蓝 日出江花——春来江水 江花红胜火—— 江水绿如蓝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你看,这个句子真有意思,读起来琅琅上口,非常有节奏。像这样结构相同,字数相等,词义相对的句子我们称它为对偶句。在古诗词中的对偶句,叫对仗。来,女生读上句,男生接下句,看看谁读得更美。
8.这是多美的画面啊!江南如此美丽,怪不得白居易深深叹道——江南好!
9.记忆中的美景,在诗人的脑海里印象是那么的深刻,正如他所写道:风景旧曾谙。(释意:曾经的风景是那么的熟悉)谁来读读前两句?(你读出了白居易深深的回忆。)
10.如此之美景,诗人应该会永远记得,从文中的哪句可以看出?(能不忆江南?)谁来读?
(释意:我怎么能不回忆这江南的美景呢?)这是个什么句式? 如果要变肯定句呢?这两个句子哪个更好?为什么?反问句可以加强语气,加强诗人感情,什么感情?(诗人对江南的无限赞叹与无尽的回忆)这次,谁再来反问一下?还有谁想问一问?我们一起替白居易问一问,起——
是的,江南是如此的值得他眷恋,所以他在开头就长叹“江南好”,起——这次同学们读出了词句的美感。同学们,词读到这儿,老师的脑子里产生了这样一个问题,其实,在我们看来,这江花,这江水,是很平常的江南景物啊,白居易却能把它写得如此美丽?如此难忘?其实如果大家走进白居易,了解了白居易在江南的经历之后,你会对这一点有更深的理解。让我们一起走进白居易。
(三)分析词句 感悟情感美
屏幕出现——资料链接(配乐,教师深情地读屏幕文字)
白居易任刺史满三年,就要离开杭州了。三年来,他带领百姓筑起了一道美丽的湖堤,疏通了六井清澈的泉水;留下了200首杰出的诗篇,结交了许许多多的好友。离别的那一天,杭州人扶老携幼,提着酒壶,洒泪而别,白居易落泪了„„离开杭州之后,白居易又在苏州做过几年官,晚年居于洛阳。公元838年,离开杭州整整13年的大诗人,已经67岁了,他在洛阳香山脚下,深情地遥望江南。他多想重回杭州啊!但因年老体弱,路途遥远,交通不便,终未成行。他只能将一腔思念,托付于《忆江南》。直到去世,他魂牵梦绕的杭州,再也没有能够旧地重游。
——节选自王旭烽《走读西湖》
读到这儿,你们觉得诗人眷恋的仅仅是江南的美景吗?你现在知道“能不忆江南”的原因吗?我们想一想,来试着说一说。
师引问:
能不忆江南?因为那里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用词来回答)
能不忆江南?因为那里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仍用词来回答,语气要有变化。)
能不忆江南?因为那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还用词来回答,学生情感要有进一步的变化)这风景,是一段美丽的江南岁月;因此,白居易深情地回忆着„„ 这风景,是一道芳堤,六井清泉;因此,白居易低低地沉醉着„„ 这风景,还是一帮朋友,一方百姓啊;因此,白居易痴痴地想念着„„
是啊,在这红胜火的江花上,在这绿如蓝的江水中,诗人忆的不仅是美景,更是对江南的人、事、物的深深思念之情啊!同学们,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一起再来吟诵这首词吧!(大屏幕出示全词)
三、默写留驻精彩
这么美丽的词句,这么美丽的风景,应该久久地留在我们每个同学的脑海里。请同学拿出练习本,拿起笔,在音乐声中恭恭敬敬地把这首千古流传的词默写下来。特别注意“旧曾谙”的“谙”字不要写错,还有最后一句的标点符号非常重要。
写好的同学请举手(教师环视)同桌同学相互检查一下,不要把任何一个字写错。因为这首词是任何一个字都换不得、错不得的。
留一个作业给大家,课后去找到《忆江南》的另外两首词,自读自学。学了另两首,我相信对《忆江南》这组词会有更深的理解。
忆江南 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忆江南 忆——好——景 忆——深——情
第五篇:《忆江南》教案
昌平第二实验小学高效课堂有效教学框架
四 年级 语文 学科 教师: 刘林洋
编号:
课题:《
1、忆江南》
一、教材分析:
《忆江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作者以如画之笔描绘出一幅江南春景图,在人们记忆中留下难忘的印象。那如火的江花,碧绿的春水,不仅唤起人们对江南湖光山色的向往,更引起大家对祖国河山和美好事物的无限热爱。诗人白居易是想借回忆如画的江南美景来表达自己对江南的深深怀念之情。同时,“词”这种题材在小学教材中是首次出现,选编这首词,意在使学生对词这种体裁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初步感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开拓学生的视野,感受祖国山河的美好。
二、学情分析
根据四年级的学生的知识结构及课程标准对古诗教学的要求,应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多读,通过读去感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理解词的意思。把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并与同学交流、讨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合作能力。根据诗的描述进行想象,在脑海里浮现画面。在这些环节中,学生可能对古诗的意境感悟需要老师点拨,因为诗人写诗的心境生无法理解,这需要师适当介绍诗人当时的背景,朗读方面可能没真正把诗人的心情溶入情境中,可能交流时有的学困生被冷落,教师重要的是要生通过反复读,想象画面,体会意境,弄懂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情。
三、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样式。
2.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3.理解词意,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4.感悟这首词的魅力所在,具备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5、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四、教学难点:
1.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2.有感情朗读、背诵。
五、教学准备:
1、准备白居易资料。
2、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背诵《独坐敬亭山》和《望洞庭》。
2、前面我们学习的这两首古诗都是描写景色的,大家回忆一下,我们还学过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
3、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词,这首词也是描写春天的。(板书:忆江南)
4、同学们知道什么诗词么?
5、读读这首词,想想词和学过的古诗有什么区别?
二、知作者,解诗题
引导学生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情。
1、介绍作者: 你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吗?以前是我们曾学过他写的诗,你还记得吗?你能为大家介绍一下白居易吗?(让学生自由说,可根据以前知道的或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知道多少就说多少。)
2、简介时代背景:白居易在50岁至55岁期间,曾先后到江南名郡杭州、苏州出任刺史,秀丽的江南景色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他晚年回到洛阳闲居后,还时常回味这段令人愉悦的回忆。这首《忆江南》词就是他在67岁时为追忆十多年前的苏杭生活所作
3、解题: “忆江南”是词牌名,它与音乐曲谱有关,而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什么联系,作词者只是依谱填词。而白居易的这首词,内容恰与词牌相吻合。“忆江南”既是词牌名,又是词的名称。
三、指导朗读
1、老师范读,让学生轻声跟读。
2、配乐示范朗读。
3、指导学习生字“谙”,注意读准字音,根据注释理解意思。
4、学生练读,教师指导。
5、指名读,教师纠正。
6、师生赛读,同桌赛读,男女生赛读,小组赛读
四、自主探究,了解词的意思:
1、自由读,结合注释说说这首词主要讲的是什么?
2、再读这首词,通过查找资料,借助注释,理解词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3、小组内讨论交流自读情况:小组内互相交流:你读懂了什么?你认为这首词的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待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
4、全班汇报交流,各小组之间、同学之间互相补充。重点探究:江南的好风光究竟“好”在哪里? 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仔细体会“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两句,边读边想象画面,然后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让学生欣赏江南美景图片,进一步理解诗句的意思,更形象的体会“江南好”,更好的感受诗人白居易对江南的怀念之情。)
5、有感情地朗读并练习背诵这首词,进一步感受词中所描绘的优美景色,感受作者对江南的深厚感情。
五、情感升华,知识拓展
1、配乐朗诵。
2、欣赏歌曲《忆江南》。
3、知识链接,白居易的另外两首《忆江南》向学生推荐阅读。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背诵《忆江南》
2、想象诗词中描绘的画面,用水彩笔把它画出来。板书设计
忆江南(词牌名)
景 江花(红胜火)江水(绿如蓝)情 能不忆江南?(怀念)
七、教学反思:
一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词的基本特征,初步培养阅读词的能力,感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感情丰富的强烈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