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鸿门宴公开课教案
《鸿门宴》教学设计
中国人崇尚宴请,什么生日宴、升学宴、婚宴、寿宴等等,名目繁多,令人应接不暇,据说,现在人们买一辆车都要大宴宾客,收份子钱。这也太不地道了,你说你都成了有车族了,还要让亲戚朋友出血。不过,一般的宴请,对于赴宴者来说无非损失点钞票,该去还是得去的。但如果是鸿门宴,那就避之唯恐不及了。
鸿门宴,词典的解释是“不怀好意的宴请”,典故出自公元前206年咸阳郊外的一次宴会。那到底是怎样惊心动魄的一场宴会呢?为什么几千年后的人们提起它仍然心有余悸呢?让我们跟随司马迁的笔触走进那一段刀光剑影的历史。
一、疏通文意
1.学生朗读课文,标注拼音。2.多名学生朗读,教师正音。3.教师串讲课文,疏通文意。4.梳理文言知识,练习巩固。
二、教师介绍背景
三、梳理情节
选择文中某一情节进行复述,并用四字短语加以概括。
四、人物分析
《史记》作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除了史学价值,还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它最大的特色就是善于塑造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本文总共塑造了8个人物形象,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1)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下列人物形象,并结合文中语句进行分析。
①
的项羽
②
的刘邦
③
的范增
④的张良
⑤
的项庄
⑥
的樊哙
⑦的项伯
⑧
的曹无伤
【答案】①刚愎自用、自矜功伐②能屈能伸,知人善用,能言善变,狡诈伪饰,见机能断。③深谋远虑、刚烈如火④心思机敏、谋略过人 ⑤有勇无谋 ⑥有勇有谋 ⑦敌我不分、老实憨厚、重情重义 ⑧贪利忘义
(2)文中描写项羽的语句: 1.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话语间透出一股强大的自信,似乎攻灭刘邦如探囊取物,易如反掌。每读至此,都能感受到一股英雄之气扑面而来。
2.于是项伯„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3.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当刘邦在宴会之上问道是谁“污蔑”他时,项羽不加思索的就将曹无伤说了出去,其心直口快简直到了可爱的地步,可见其胸怀坦荡。
4.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5.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
6.项王未有以应,曰:“坐。”
7.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壁,置之坐上。
(3)看不透的项羽
对于项羽这个人,我总想拨开历史的迷雾,看清他的真实面目。可是,翻阅史书,众说纷纭的评论让我更加迷惑。
1.迷惑之一:匹夫之勇与妇人之仁
“项王喑恶yīn wù 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ǒu,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wán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不居关中而都彭城。有背义帝之约,而以亲爱王,诸侯不平。诸侯之见项王迁逐义帝置江南,亦皆归逐其主而自王善地。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彊耳。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故曰其彊易弱。”
——韩信
大意:项王震怒咆哮时,吓得千百人不敢稍动,但不能放手任用有才能的将领,这只不过是匹夫之勇罢了。项王待人恭敬慈爱,言语温和,有生病的人,心疼的流泪,将自己的饮食分给他,等到有的人立下战功,该加封进爵时,把刻好的大印放在手里玩磨的失去了棱角,舍不得给人,这就是所说的妇人的仁慈啊。项王即使是称霸天下,使诸侯臣服,但他放弃了关中的有利地形,而建都彭城。又违背了义帝的约定,将自己的亲信分封为王,诸侯们愤愤不平。诸侯们看到项王把义帝迁移到江南僻远的地方,也都回去驱逐自己的国君,占据了好的地方自立为王。项王军队所经过的地方,没有不横遭摧残毁灭的,天下的人大都怨恨,百姓不愿归附,只不过迫于威势,勉强服从罢了。虽然名义上是霸主,实际上却失去了天下的民心。所以说他的优势很容易转化为劣势。
2.迷惑之二:军事天才与政治白痴
“吾起兵至今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项羽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即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刘邦
灭秦之后,他放弃关中四塞之地而东归四战之地的彭城,这个决定使得项羽日后无论在政治经济还是军事上都陷入了被动和不利的局面。因为关中不仅经济发达,而且易守难攻,东西南北分别有函谷关、大散关、武关和萧关四个天然屏障;而彭城则易攻难守。但他却世俗地认为:“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完全不考虑大局。
3.迷惑之三:柔情似水与粗暴凶残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项羽《垓下歌》
项羽进军河南,以襄城久攻,“已拔,皆坑之”;行军至河南新安时,将20万秦军降卒坑杀;进兵咸阳后,杀秦降王子婴,火烧秦宫室,三月不绝。
(4)人物形象小结
项羽:刚愎自用,乏政治远见;寡谋轻信,失判断能力;自矜功伐,有妇人之仁;沽名钓誉,致轻敌败亡。
刘邦:知人善用,能言善变,狡诈伪饰,能屈能伸。
五、讨论探究
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我脑海里一直有两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
1.鸿门宴上,项羽为何不杀掉刘邦?
2.作为项羽的叔父,项伯为何处处维护刘邦?
3.假如项羽听从范增的计谋除掉刘邦,他能夺取天下吗?
4.有人说,刘邦因为成功,所以是英雄;项羽因为是英雄,所以失败。你是否认同?
六、结束语
《鸿门宴》是《史记》中极其精彩的一篇,史圣司马迁对这位失败的英雄倾注了太多的感情,使其具有久远的人格魅力。可以说巨鹿之战的辉煌胜利使项羽丧失了自己的判断能力,也构成了他对战争一种近乎盲目的崇拜,并进一步铸就了他的悲剧性格。他的精神世界里惟一的支柱或许就是每次战斗的胜利。项羽不屑小计谋是真诚的,他梦想用他所崇尚的武力去解决一切问题,最终英雄末路。项羽用性格的笔写下独特的人生篇章,算是一种对自己的薄奠。无论是独夫的刚愎自用还是英雄的顾盼无奈,无论是扛鼎拔山还是别姬自刎,光照至今的永是夕阳般的辉煌与悲壮。
一代枭雄项羽已化作乌江水流向历史长河,但他的英雄人格与侠骨柔情却令人感慨唏嘘、崇敬神往。一代代文人墨客,把自己的理想、情怀、哀思寄托在他身上,吟咏了无数或深沉或壮美的诗篇。题乌江亭(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乌江亭(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咏项羽(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毛泽东)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最后,让我们在《霸王别姬》的歌曲里再一次感受英雄的悲壮情怀。
第二篇:鸿门宴公开课
【三维目标】
⒈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语法现象,能准确翻译句子,提高文言阅读能力。学习作品中塑造历史人物形象的方法:在矛盾斗争中刻画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对照手法的运用,并能分析人物性格,了解刘邦胜.项羽败的原因。
⒉过程和方法:在诵读的基础上感悟,合作探究。
⒊情感目标:增强学生读史的兴趣,能正确地评价历史人物。
一.【情景导入】
生活中,我们会听到有人说,“某某摆了场鸿门宴”,你们知道“鸿门宴”的典故吗?
明确:是项羽集团设宴打算加害刘邦的一场宴会,但没有成功,刘邦逃走。(板书:项羽、刘邦)虽是宴会,却剑拔弩张、杀机四伏。现指加害人的宴会。我们今天就来看看历史上的鸿门宴究竟是怎样的。《鸿门宴》选自《史记·项羽本记》。二.【背景介绍】
既然说到“鸿门宴”,我们今天就直奔宴会之上,学习课文3、4两段,之前我们了解一下相关背景。(多媒体展示)
• 秦末,刘邦与项羽各自攻打秦王朝的部队,听令于楚怀王。怀王与诸将有约:“先破秦入关者王之。”刘邦先破咸阳,在霸上驻军。项羽大破秦军后,听说刘邦已出咸阳.非常恼火,就攻破函谷关,直抵新丰鸿门。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暗中派人在项羽面前说刘邦打算在关中称王,项羽听后更加愤怒,下令次日发兵攻打刘邦,一场恶战在即。刘邦从项羽的季父项伯口中得知此事后,大吃一惊,刘邦两手恭恭敬敬地给项伯捧上一杯酒,祝项伯身体健康长寿,并约为亲家,刘邦的感情拉拢,说服了项伯,项伯答应为之在项羽面前说情,并让刘邦次日前来向项羽道歉。“鸿门宴”就此拉开帷幕。三.【初步感知】
⒈自由朗读,读准字音、停顿,根据注释了解句子大意。⒉分角色朗读。选六个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其中选两个朗读基础好的学生担任主要角色项羽、刘邦,其他四个学生分别担任范增、项伯、张良、樊哙,由担任项伯的学生读叙述文字。
教师略作指导:本文故事性强,人物形象丰满,朗读应注意突出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及情节发展的张弛有效。四.【合作探究】
㈠师:解读课文前我们先来看一首诗(多媒体展示并播放配乐朗诵)
垓下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师:垓下歌--一首英雄末路的挽歌。大家想象:垓下,残阳如血,娇花凋零的虞姬扶着乌骓马低声哭泣„一旁,还是那昔日的西楚霸王吗?“曾是气吞残虏”那是你无可企及的英勇;曾经破釜沉舟,那是你的果敢和无畏,可是今天„耳旁响起了歌声,那歌声是从四面八方传过来的„宝剑轻轻抽出,血雾喷射而出,染红了夕阳,染红了江花,乌江岸边,是英雄的归宿。项羽的一生是悲剧,但最为可悲的是他至死还认为自己的失败是天意-“时不利兮骓不逝”,我们现在就从鸿门宴上去探寻项羽失败的原因。分组讨论:从鸿门宴上的一些细节看项羽失败的原因,结合原文语句作答,并翻译此句。
明确:⒈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译文:这是你的左司马曹无伤说的,否则,我怎么会这样呢?” 可见项羽的心无成府.寡谋轻信。
⒉鸿门宴上的坐次,按古代礼仪,帝王与臣下相对时,帝王面南,臣下面北;宾主之间相对,则为宾东向,主西向;长幼之间相对,则长者东向,幼者西向。宴席的四面坐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从坐位可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⒊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珏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数,多次。示,给„看。范增多次给项王使眼色,又接连三次举起所佩带的玉珏示意项王杀死沛公,项王默默地没有反应。
可见项羽的刚愎自用,迷信武力,不听取谋臣意见。
师补充:刘邦很忌惮范增,后来用陈平“离间计”,项羽疑其与汉军有私,稍夺其权,增大怒离去,途中病死。
宋代女诗人朱淑真诗云“盖世英雄力拔山,岂知天意主关西。范增可用非能用,徒叹身亡顷刻间。”
⒋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翼,名词作状语,象鸟张开翅膀。
项伯也拔剑舞起来,时时用自己的身子掩护沛公,项庄不能得手。可见项羽集团内部不团结,手下办事不力。⒌樊哙闯帐,怒目而视,将项羽训斥一番,项羽不仅不怒,反而称其为“壮士”,“赐酒”“赐彘肩”,这是因为樊哙曰:“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沛公这么辛苦,功劳这么大,你没有给他封侯奖赏,反而听信小人的谗言,要杀掉有功的人,这不过视继续走秦国灭亡的老路子罢了,鄙意以为大王不应该这么做!
樊哙以“义”字给项羽套上枷锁,视项羽有所顾忌,他欲得天下又贪图虚名,打算推翻怀王之约又害怕世人指责,可见他的自大虚荣,沽名钓誉。师板书:项羽:狂妄自大
胸无城府
刚愎自用
㈡师:再欣赏一首诗:(多媒体展示并播放配乐朗诵)
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师:大风歌——一首成功者的凯歌。它是刘邦得天下后所作,流露的是刘邦衣锦还乡的得意之情和安邦定国的迫切心愿。全诗充满一种王霸之气,成王者可以呼风唤雨,无所不能。胜利似乎已洗净刘邦身上的市侩习气,造就了他的王者气魄。同样,我们也从鸿门宴上看刘邦胜利的原因,在杀机四伏的鸿门宴上他为何总能化险为夷?也请结合原文语句作答。
明确:⒈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 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从,使动用法,使„„跟随,带领。谢,道歉。戮力而攻秦,合力攻秦,而,表修饰。河北,黄河以北,古今异义。意,料想。者,用在时间副词后,凑足音节无实义。郤通隙,隔阂,嫌怨。
译文:第二天,沛公带着一百多人马来拜会项王。到了鸿门,道歉说:“我和将军合力攻秦,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却没有料到自己能先入关破秦,能在这里再次见到您。现在由于小人的谗言,使您我之间产生了隔阂„” 刘邦称项羽为“将军”,自己为“臣”,并言“戮力攻秦”,“不自意”表明自己的力量不如项羽,满足了项羽自高自大的心理,“小人之言”更是把自己欲王关中的野心否认得干干净净,博得项羽的好感。这都体现出刘邦的能言善辩,诡计多端。
⒉宴会上面北而坐,可见他能屈能伸,包羞忍耻。
⒊张良.樊哙为之卖命。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可见刘邦的知人善任。
⒋项伯翼蔽,可见刘邦善于拉拢人心。师板书:项羽 刘邦 狂妄自大—— 能屈能伸 胸无城府—— 诡计多端 刚愎自用—— 知人善任
性格特征对领导人物的成败起决定性的作用。作者是把项羽当作悲剧英雄来写的,他一方面号称“西楚霸王”,另一方面由于自矜功伐而致“乌江自刎”的悲剧。他有英雄的气魄和行为,但更重要的是,他的“自矜功伐”导致了他的悲剧。既有赞叹,又有惋惜。五.【延伸拓展】
刚才我们主要从课文传神的细节描写去解读人物性格,正如一首歌中所唱“离合总关情,盛衰岂无凭”,项羽面对的是一个狡诈而又老谋深算的对手,最后落得个乌江自刎的结局也在情理之中。项羽这位悲剧英雄流星一般一闪而逝,留给后人无限的唏嘘和感叹。(多媒体展示)学生齐读四诗,感受其中蕴涵的思想感情。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认为:男儿应当能屈能伸卷土重来。从“包羞忍耻”“卷土重来”分析入手。
题乌江项王庙诗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弟子今犹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王安石认为:军民离心,败势难回。根据“壮士衰”“势难回”“肯与君王卷土来”等可分析出作者的意图。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认为:项羽气势豪壮,令人敬仰。因为从开始至结束都洋溢着对英雄的赞美和敬仰。
2、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摘自毛泽东1949年4月《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认为项羽在处理和刘邦的关系上犯了沽名钓誉的错误,最终落得自刎乌江的下场。这里毛泽东引用这段历史事实,意在号召中国共产党人和全军指战员利用占领南京以后的解放战争节节胜利的有利形势,将革命进行到底,彻底消灭蒋家王朝。
六、小结
《鸿门宴》是《史记》中极其精彩的一篇,史圣司马迁对这位失败的英雄倾注了太多的感情,使其具有久远的人格魅力。可以说巨鹿之战的辉煌胜利使项羽丧失了自己的判断能力,也构成了他对战争一种近乎盲目的崇拜,并进一步铸就了他的悲剧性格。他的精神世界里惟一的支柱或许就是每次战斗的胜利。项羽不屑小计谋是真诚的,他梦想用他所崇尚的武力去解决一切问题,最终英雄末路。项羽用性格的笔写下独特的人生篇章,算是一种对自己的薄奠。无论是独夫的刚愎自用还是英雄的顾盼无奈,无论是抗鼎拔山的人杰,还是自刎乌江的鬼雄,光照至今的永是夕阳般的辉煌与悲壮。七.【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三、四段
2.结合课文学习,谈谈你对项羽这一英雄人物的看法。写一篇300字左右的随笔。
[例文] 性格的祭奠(节选)
田诺
……
项羽在灭秦战争中彻底表现出来的肆意恣睢、刚愎自用、凶狠残暴的性格为他日后的失败写了伏笔,其实此性格项羽早已有之。从杀宋义始至破秦,他一路在胜利的欢呼声中走了过来,这无疑滋长了他的这种性格,使之恶性发展起来而成为他精神世界的主要方面。他一出现就是个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英雄形象,巨鹿之战的辉煌胜利更使得他完全丧失了自己的判断能力,他开始把自己看作神了。能支撑起他这一精神世界的惟一支柱就是赢得胜利。每一次胜利,固然使他的精神支持更坚强一些,然而,这胜利更大地加重了精神世界的自重。如此,他将一轮轮战斗下去,周而复始,项羽陷入了他为自己制造的一个怪圈,无法自拔,却又不愿自拔。
项羽心底要维系“永不败”神话的欲望,构成了他对战争的一种几乎是本能的崇敬,并进一步铸就了他的性格。由此也就不难回答项羽把那一份份残酷的祭奠献给了什么,他自身的矛盾又来自何方。
在项羽心理怪圈的一来二去之中,中国人口已从战前的一千万骤减至五百万。天下人对项羽心态的无法认同使得时代终于作出了抛弃项羽的选择。
项羽不好计策与外交是真诚的,他梦想用他所崇尚的武力去解决一切问题,可是现实无情地打破了他的梦想,他只有叹息着,用死亡来反抗这现实,为自己性格的篇章写下了最后的一笔,也为自己一生执著的性格献上最后的也是最虔诚的祭奠。
赳赳武夫的内心是多情的,尽管表现这多情的却是无情。性格的祭奠是悲壮的,因为它的代价是生命、执著和无奈。
第三篇:鸿门宴教案
《鸿门宴》
【教学目标】
1.掌握《史记》一书的体例、别名、作者。
2.掌握本课出现的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字、特殊句式等。3.掌握翻译文言句子的一些方法,能准确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4.了解作者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和行动描写的方法刻画人物的特点。【教学重点】
1.学习古汉语的常用词语和特殊句式。
2.正确分析认识项羽、刘邦两个集团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课时安排】 三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互动设计2:
据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记载:公元210年,秦始皇游会稽,项羽和他的叔父项梁一同去看热闹。项羽看到秦始皇被人前呼后拥,威风凛凛的样子,便对项梁说:“彼可取而代之也。”
无独有偶,《史记?高祖本纪》记载:秦始皇南巡,仪仗万千威风凛凛。刘邦道:大丈夫生当如此。结果呢?
一边,星汉寥落,夜色深沉。荒原上老树枯藤,乌啼凄厉。帅帐中倾国佳人翩然起舞。清锋灼灼寒光森森,挥不去数不尽的缠绵与悲怆。纵横天下的霸王苍凉吟唱着《垓下歌》
而另一边,平定黥布叛乱回京时,过沛县,汉天子面对故人沾沾自喜地高唱着《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此为衣锦荣归的慨叹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此为英雄末路的悲歌
提示:这首歌是刘邦打败项羽,统一天下后在平定鲸布叛乱回京(长安)途中,转道故乡沛县时所作。流露出他得天下、归故里得沾沾自喜之情和对今后国防的忧心。第一句指包括刘邦在内的群雄在各地纷纷起义,而最终只有他刘邦威望远扬天下。
历史是何其残忍,让两个英雄生在了同一个乱世。公元前206年,这两个英雄在新丰鸿门(今陕西省)举行了一次特殊的宴会,史称“鸿门宴”。那么“鸿门宴”到底是怎样的一次宴会?项羽和刘邦又在宴会上显示了怎样的英雄本色?
二、作者、背景简介
1、司马迁和《史记》
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字子长,夏阳人。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迁生于龙门,年十岁诵古文,得以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和文献。太初元年(前104年),与唐都、落下闳等进行历法改革,共订太初历。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发愤著书,在公元前91年前后完成《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书8篇,年表10篇,共526500字。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刘向等人都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鲁迅更评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2、背景材料
公元前206年10月,刘邦入关,降秦王子婴,还军霸上;12月项羽破关而入,刘、项在鸿门会面,双方斗争开始。不久,项羽以盟主身份召开戏下(今陕西临潼东)之会,封18人为诸侯王。自封为西楚霸王,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刘邦为汉王,都南郑(今陕西省南境)。
刘邦到南郑后,积极准备反攻。先夺取关中三秦之地作为根据地,然后出兵东向,进攻项羽,曾多次被项羽打败。到公元前203年秋,得到韩信的帮助,才形成足以跟项羽抗衡的力量;项羽乃与刘邦约定:“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定约后,项羽东归,刘邦也准备西归。这时张良、陈平向刘邦提出建议,趁此时机消灭项羽。后在韩信、彭越帮助下,围项羽于垓下(今安徽灵壁南)。项羽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自刎。
三、整体感知
(一)学生朗读,正音 本文异读字有:
破音异读:沛公欲王关中(wàng)道芷欲间行(jiàn)
通假异读:距关,毋内诸侯(同“拒”“纳”)要项伯(通“邀”)令将军与臣有郤(通“隙”)愿项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通“早”)
文中难读字有:
飨(xiǎng)说(shuì)美姬(jī)鲰(zōu)生 卮(zhī)酒 有郤(xì)玉玦(jué)瞋(chēn)目 目眦(zì)跽(jì)曰 参乘(shèng)彘(zhì)肩 不胜(shēng)刀俎(zǔ)
(二)学生讨论概括文章大意
第一部分:(1~5)宴会前,写宴会前刘、项两军驻地、力量对比、事件的起因及双方的幕后活动。共写了以下几件事:曹无伤告密。(导火线)──范增进言分析情况。(激化矛盾)──项伯夜访张良。(形势有所转化)──张良与刘邦商讨对策。──项伯劝项羽勿击刘邦。
第二部分:(6~9)宴会上,写鸿门宴上双方的尖锐斗争,情节的高潮。此部分有三落、三起:
三落:刘邦谢罪(缓和)──项羽不怒樊哙,称之壮士,赐酒肉,赐座。──刘
邦以“如厕”为名逃脱。
三起:“范增数目项王”暗示动手。(紧张)──范增以项庄舞剑为由,刺杀刘邦。(严峻)──樊哙闯入帐(紧张到极点)。
第三部分:(10~12)宴会后,刘邦脱身逃走,张良入谢,刘邦诛杀内奸。
四、细读文章
(一)第一部分:宴前(起因,发展)1.文言知识: 2.译文:
刘邦驻军霸上,还没有能和项羽相见,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对项羽说:“刘邦想要在关中称王,让子婴(ying)做丞相,珍宝全都被刘邦占有。”项羽大怒,说:“明天犒(kao)劳士兵,给我打败刘邦的军队!”这时候,项羽的军队40万,驻扎在新丰鸿门;刘邦的军队10万,驻在霸上。范增劝告项羽说:“沛公在崤山的东边的时候,对钱财货物贪恋,喜爱美女。现在进了关,不掠取财物,不迷恋女色,这说明他的志向不在小处。我叫人观望他那里的气运,都是龙虎的形状,呈现五彩的颜色,这是天子的气运呀!赶快攻打,不要失去机会。”
楚国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一向同留侯张良交好。张良这时正跟随着刘邦。项伯就连夜骑马跑到刘邦的军营,私下会见张良,把事情详细地告诉了他,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说:“不要和(刘邦)他们一起死了。”张良说:“我是韩王派给沛公的人,现在沛公遇到危急的事,逃走是不守信义的,不能不告诉他。
于是张良进去,详细地告诉了刘邦。刘邦大惊,说:“这件事怎么办?”张良说:“是谁给大王出这条计策的?”刘邦说:“一个见识短浅的小子劝我说:‘守住函谷关,不要放诸侯进来,秦国的土地可以全部占领而称王。’所以就听了他的话。”张良说:“估计大王的军队足够用来抵挡项王吗?”刘邦沉默了一会儿,说:“当然不如啊。这又将怎么办呢?”张良说:“请您亲自告诉项伯,说刘邦不敢背叛项王。”刘邦说:“你怎么和项伯有交情?”张良说:“秦朝时,他和我交往,项伯杀了人,我使他活了下来;现在事情危急,幸亏他来告诉我。”刘邦说:“他和你年龄谁大谁小?”张良说:“比我大。”刘邦说:“你替我请他进来,我要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他。”张良出去,邀请项伯。项伯就进去见刘邦。刘邦捧上一杯酒向项伯祝酒,和项伯约定结为儿女亲家,说:“我进入关中,一点东西
都不敢据为己有,登记了官吏、百姓,封闭了仓库,等待将军到来。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我日夜盼望将军到来,怎么敢反叛呢?希望您全部告诉项王我不敢背叛恩德。”项伯答应了,告诉刘邦说:“明天早晨不能不早些亲自来向项王道歉。”刘邦说:“好。”
于是项伯又连夜离去,回到军营里,把刘邦的话报告了项羽,趁机说:“沛公不先攻破关中,你怎么敢进关来呢?现在人家有了大功,却要攻打他,这是不讲信义。不如趁此好好对待他。”项王答应了。3.课文第一段
点拨:曹无伤是沛公的主司马,他的告密当然不同于一般流言蜚语,于是,项羽决定“击破沛公军”。矛盾挑开,故事“开端”。范增是项羽的主要谋士,他对形势的判断十分正确。对刘邦的用心了如指掌。“急击勿失”的主张非常英明。矛盾进一步激化,情节迅速发展。
4.项羽接获曹无伤的密报,当即“大怒”,这一个“怒”字内涵相当丰富。请说说其中包含了些什么?
提示:就矛盾的焦点而言,天下虽大,“王”只有一个,就力量对比而言,项羽占有绝对优势,何况秦军主力是项羽消灭的,又是楚王后裔,一个“市井小人”居然“欲王关中”,项羽岂能容忍?再说个性特征,此时此刻,项羽如若不“怒”,他也就不是历史上的那个项羽了,他本来就是那么一个火爆汉子!5.写了哪几件事?对故事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点拨:第一件事“项伯夜访”。第二件事“张良献策”。
“张良献策”是情节变化的关键,刘邦逐步由被动转为主动,项羽终于“放虎归山”,以致范增之谋难以实施等等,莫不由此而生。这段文字是情节变化的关键。6.讨论:在楚王即将来犯万分危急的形势下,张良既不提议备战,更不主张退军,却只要刘邦“往见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这是为什么?此处行文轻描淡写有什么作用?
提示:“战”必败,“逃”必溃,兵力悬殊,土气不同。张良过人之处在于确信项伯可以利用。他从项伯的通风报信中看出这个人十分重“义”,有恩必报,他也了解项伯与项羽的关系。由项伯必能获得理想的效果,尤其是他看准了项羽的致命弱点,双方矛盾的焦点,深信“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一句话就能解决问题。此
处轻描淡写更显出张良的沉稳机警,处变不惊。(也与刘邦大惊失色束手无策形成对照。)
(二)第二部分:宴中(高潮)1.文言知识 2.译文
刘邦第二天早晨带着一百多人马来见项王,到了鸿门,向项王谢罪说:“我和将军合力攻打秦国,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但是我自己没有料到能先进入关中,灭掉秦朝,能够在这里又见到将军。现在有小人的谣言,使您和我发生误会。”项王说:“这是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说的,如果不是这样,我怎么会这么生气?”项王当天就留下刘邦,和他饮酒。项王、项伯朝东坐,亚父朝南坐。亚父就是范增。刘邦朝北坐,张良朝西陪侍。范增多次向项王使眼色,再三举起他佩戴的玉玦暗示项王,项王沉默着没有反应。范增起身,出去召来项庄,说:“君王为人心地不狠。你进去上前为他敬酒,敬酒完毕,请求舞剑,趁机把沛公杀死在座位上。否则,你们都将被他俘虏!”项庄就进去敬酒。敬完酒,说:“君王和沛公饮酒,军营里没有什么可以用来作为娱乐的,请让我舞剑。”项王说:“好。”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也拔剑起舞,常常张开双臂像鸟儿张开翅膀那样用身体掩护刘邦,项庄无法刺杀。
于是张良到军营门口找樊哙。樊哙问:“今天的事情怎么样?”张良说:“很危急!现在项庄拔剑起舞,他的意图常在沛公身上啊!”樊哙说:“这太危急了,请让我进去,跟他同生死。”于是樊哙拿着剑,持着盾牌,冲入军门。持戟交叉守卫军门的卫士想阻止他进去,樊哙侧着盾牌撞去,卫士跌倒在地上,樊哙就进去了,掀开帷帐朝西站着,瞪着眼睛看着项王,头发直竖起来,眼角都裂开了。项王握着剑挺起身问:“客人是干什么的?”张良说:“是沛公的参乘樊哙。”项王说:“壮士!赏他一杯酒。”左右就递给他一大杯酒,樊哙拜谢后,起身,站着把酒喝了。项王又说:“赏他一条猪的前腿。”左右就给了他一条未煮熟的猪的前腿。樊哙把他的盾牌扣在地上,把猪腿放(在盾)上,拔出剑来切着吃。项王说:“壮士!还能喝酒吗?”樊哙说:“我死都不怕,一杯酒有什么可推辞的?秦王有虎狼一样的心肠,杀人惟恐不能杀尽,惩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所以天下人
都背叛他。怀王曾和诸将约定:‘先打败秦军进入咸阳的人封作王。’现在沛公先打败秦军进了咸阳,一点儿东西都不敢动用,封闭了宫室,军队退回到霸上,等待大王到来。特意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的变故。这样劳苦功高,没有得到封侯的赏赐,反而听信小人的谗言,想杀有功的人,这只是灭亡了的秦朝的继续罢了。我以为大王不应该采取这种做法。”项王没有话回答,说:“坐。”樊哙挨着张良坐下。坐了一会儿,刘邦起身上厕所,趁机把樊哙叫了出来。
3.思考:鸿门宴上发生了那些精彩的情节?请简要归纳。
“刘邦谢罪”,“范增示意”,“项庄舞剑”,“樊哙闯帐”,4.讨论
A:刘邦谢罪是否诚心,何以见得?
提示:并不诚心。迫于形势不得不如此。而且,言辞虽恭,以“将军”称项羽而以“臣”自称,更强调自己“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都出于“不自愿”,侥幸而已,但却绝不认错,更把责任推给“小人”!(这“小人”分明指曹无伤却故意不予道破,装出一副全然无知的样子。)
B:“项庄舞剑”是鸿门宴上最精彩的情节,请思考:这一事件给后人留下了哪一个成语?什么意思?
点拨:成语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意思是人表面上做某事心中却另有所图。“刘邦谢罪”,情节已趋缓和,“舞剑”事件发生,形势再度紧张起来,从而引出了“樊哈闯帐”,故事推向高潮。
C:“樊哙闯帐”是故事的高潮。课文从哪几方面刻画樊哙这一人物?写“樊哙闯帐”的目的是什么?(是不是“喧宾夺主”?)
提示:课文对樊哙这一形象的刻画可谓浓墨重彩,形神兼备
语言描写:“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语句短促急迫,紧张的形势,急迫的心态,忠勇的性格跃然纸上。
行动描写:“带剑拥盾入军门”,“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立而饮之”,“拔剑切而啖之”,无所顾忌,无所畏惧,何等英武。
外貌描写:“瞑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着墨不多,却极为传神。浓墨重彩写樊哙,既衬托了项羽、刘邦,更突出了张良。
文章巧妙地把握人物关系,刘邦信而用之,项羽感其“义”,赞其“勇”,赐酒、赐彘、赐坐,张良则是“导演”兼“舞台调度”,一切全由张良策划,读来绝无喧宾夺主之感。
D:有人认为樊哙在席上的讲话跟刘邦一模一样,“仅是语句上稍有变化而已”,对不对?如有区别,区别在哪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
提示:两人讲话中心大体一样,但侧重点不同。刘邦侧重于辩解,强调的是自己“不敢倍德”,樊哙则是理直气壮责之以“义”,暗中已将项羽推向了审判台。策略上看,二者区别也明显。刘邦之言属于“以屈求伸”,樊哙义责项羽已是“以攻为守”了。
(三)第三部分:宴后(结局、尾声)1.文言知识 2.译文:
刘邦出去后,项王派都尉陈平去叫刘邦。刘邦说:“现在出来,还没有告辞,这该怎么办?”樊哙说:“做大事不必顾及小节,讲大礼不必计较小的谦让。现在人家正好比是菜刀和砧板,我们则好比是鱼和肉,告辞干什么呢?”于是就决定离去。刘邦就让张良留下来道歉。张良问:“大王来时带了什么东西?”刘邦说:“我带了一对玉璧,想献给项王;一双玉斗,想送给亚父。正碰上他们发怒,不敢奉献。你替我把它们献上吧。”张良说:“好。”这时候,项王的军队驻在鸿门,刘邦的军队驻在霸上,相距四十里。刘邦就留下车辆和随从人马,独自骑马脱身,和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四人拿着剑和盾牌徒步逃跑,从郦山脚下,取道芷阳,抄小路走。刘邦对张良说:“从这条路到我们军营,不过二十里罢了,估计我回到军营里,你才进去。”
刘邦离去后,从小路回到军营里。张良进去道歉,说:“刘邦禁受不起酒力,不能当面告辞。让我奉上白璧一双,拜两拜敬献给大王;玉斗一双,拜两拜献给大将军。”项王说:“沛公在哪里?”张良说:“听说大王有意要责备他,脱身独自离开,已经回到军营了。”项王就接受了玉璧,把它放在座位上。亚父接过玉斗,放在地上,拔出剑来敲碎了它,说:“唉!这小子不值得和他共谋大事!夺项王天下的人一定是刘邦。我们都要被他俘虏了!”
刘邦回到军中,立刻杀掉了曹无伤。
3.刘邦脱逃之前作了哪些布署?是几个人一道走的?为什么这样?
点拨:一是留下张良代为辞谢,二是放弃车骑、只身独骑,只带四个亲信随从,三是叮嘱张良,待其至军中再入内辞谢。这样安排,目的在于尽快脱离虎口,担心项羽反悔。(从小路走,目的也在此。)
4.张良献礼,项羽、范增二人态度分别怎样,为何不同?
点拨:项羽:受璧,置之坐上;范增: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 项羽对刘邦借故脱逃仍然麻木不仁,根源在于他迷信自己的武力;范增则深知放虎归山,后患无穷,同时也为自己的意见未被采纳,精心策划的计谋破产而恼怒。5.“巨鹿之战”是项羽暴兴、成为西楚霸王的起点,他勇冠三军,摧毁秦军主力,成为众望所归、天下注目的英雄。“垓下之围”写项羽四面楚歌,慷慨别姬,最后败亡,自知愧对江东父老,不肯渡乌江,自刎而死,凄怆悲壮,撼人心弦。而“鸿门之宴”则是项羽由成功转向失败的关键。是人们公认司马迁《史记》中写得最好的内容,它正确展示了项羽由盛转衰。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了这些转化的趋势?看出了项羽悲剧的预兆? 点拨:
① 项羽在优势下,恃勇骄横,毫无远虑;刘邦在劣势下,忍辱负重,善于保存自己。
② 项羽刚愎自用,又拙于应变;刘邦善于采纳意见,又随机应变。
③ 项羽用人唯亲,致使谋臣不能施其谋,将士不能效其力;刘邦知人善任,谋臣能从容定计,将士能见危授命。
④ 项羽养奸贻患,又自绝敌营内应;刘邦有奸必肃,能争取敌营的人为自己效劳。
6.教师补充两个细节: ① 从座次看人物 项羽、项伯东向坐。
按古代礼仪,帝王与臣下相对时,帝王面南,臣下面北;宾主之间相对,则为宾东向,主西向;长幼之间相对,则长者东向,幼者西向。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从座位可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② 羽亦军广武,与汉相守。数月,楚军食少。项王患之,乃为高祖,置太公其上,告汉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汉王曰:“吾与羽俱北面受命怀王,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幸分我一杯羹!”项王怒,欲杀之。译文:(刘邦率军夺取成皋,接管西楚粮库敖仓,项羽获知后,回师荥阳。)项羽在广武扎营,与汉军对峙。几个月后,西楚军队粮食供给越来越少。项羽很担心,于是做了大茶几,把刘邦的父亲放在上面,派人通知刘邦说:“如果不快点投降,我就烹杀你老爹!”刘邦回应说:“我曾经与你同时接受义帝芈心的命令,我俩约为兄弟,我爹就是你爹;你如果真想烹杀我爹,请分给我一杯羹喝!”项羽大怒,欲下令行刑。(项伯劝阻,项羽才停止行刑。)
评价:刘邦势力不足以战胜项羽,此时的刘邦还在贮备力量,所以对项羽的暴行只能忍气吞声,只不过刘邦的处理方法与众不同。7.归纳:
刘邦:善于用人、善于应变、能言善辩。
项羽:沽名钓誉、轻敌自大、寡谋轻信、不善用人、刚愎自用、优柔寡断的一介武夫。
五、分组讨论人物形象(在冲突矛盾中刻画人物形象)范增:老谋深算、骄横独断
张良:多谋善断、处事不惊、沉稳机智、处事有方 项庄:有勇无谋、拙笨无能
樊哙:勇猛剽悍、机智能言、粗中有细 项伯:周密谋略 曹无伤:鲁莽草率
六、总结
1.鸿门宴上杀刘邦是吹灰之举,但项羽依然选择了不,有人说这是他的君子之度,也有人说是妇人之仁,你怎样看呢?
两种看法都能自圆其说,并且都有道理,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前者将项羽看作一个力拔山气盖世的英雄,以为项羽只不过想完成一个英雄的神话,他的胸无
城府,没有政治敏感都体现了作为英雄的磊落和直率。后者将其看为政治集团的核心领导人,在政治的大事大非前,犹疑不决,优柔寡断,缺乏果敢干练的办事风格,坐失良机,功亏一篑。无论怎样作者正是抓住最激烈的矛盾,再现了生动丰富的人物形象,且为我们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2.项羽自刎乌江时,仰天长叹:“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盖世英雄为什么走上了末路?结合课文,谈谈你的思考。(先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再交流小结。)参考:
(1)领导者的性格特点:在政治舞台上更需要刘邦而不是项羽。清王鸣盛《十七史商榷》“若以沛公居项羽之地,在鸿门必取于杯酒之间,在垓下必渡乌江而王江东矣。”项羽更适合做一个骁勇善战、攻无不克的英雄驰骋疆场,而不是一个老谋深算、精通权术的政客运筹帷幄。
(2)集团成员的合作精神:项氏集团人心涣散。项伯告密,损己利人,翼蔽沛公,杀刘受阻。范增可谓老谋深算,“竖子不足与谋”流露出计不被纳的怨愤和无奈。刘氏集团人心向背。刘邦之言,樊哙之言如出一辙,不可谓非张良之力也。樊哙闯帐,张良冒死留谢,勇者献其力,智者献其谋。刘氏集团一致对外,团结协作的精神可见一斑。
(3)用人策略:鸿门宴上项伯的破绽可谓大矣,但项羽仍未觉察,只因他任人唯亲,深信叔父不疑。范增献策却屡屡受阻,计不得施。而刘邦知人善任,“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第四篇:鸿门宴教案
鸿门宴
执教者:经开一中
申容 第一课时
检查预习学案,疏通课文,师生共同处理文言重点字、词、句,梳理情节。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分析项羽、刘邦的性格特征。2.鉴赏人物塑造中的对比、细节描写手法。3.领会“英雄”一词的内涵。教学重点:
1.正确认识项羽、刘邦的性格特征。2.一、导入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与《史记》中项羽进入“本纪”的矛盾。为什么项羽得到那么多人的夸赞?让我们一起走近项羽。
二、解读项羽
1.第一课时学生用四字短语概括项羽在鸿门宴前后的表现(包括细节)。
2.学生根据项羽的表现,自选一两处,探究项羽的内心世界。(1)无伤告密,项羽大怒:既然楚怀王与诸将有约,“先破秦人咸阳者王之”,刘邦就是“王关中”也并未背约,项羽为什么勃然大怒?从“怒”字,可以见出项羽怎样的性格?
(2)项伯劝说,项羽许诺:既然已经传令“飨士卒“,击沛公,为什么项伯一席话,又让他改变了主意?
(3)刘邦道歉,项羽告白:项羽听了刘邦假惺惺的赔礼道歉后,说“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有人以此赞扬项羽坦荡磊落的胸襟,也有人嘲笑他愚不可及,请谈谈你的看法。(4)项羽留饮,位分尊卑:从鸿门宴的座位安排上,我们可以看出什么?(5)范增示意,项羽默然: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以示之者三”,但项王“默然不应”。这是因为项羽刚愎自用的个性使然,还是他觉得此时还不能杀刘邦,或者还另有原因?(6)樊哙闯帐,项羽嘉许:范哙闯营,可谓无礼,可是项羽不但没有恼怒,反而称之“壮士”,赐酒赐食赐座,听了樊哙的指责,也“默然不应”。项羽当时的心理是怎样的?请想象描述。(7)刘邦送礼,项羽受璧:我们从范增和项羽对刘邦的礼品的处置方式不同上看到了什么?
3.根据探究,学生汇报自己的感受并试着概括其形象特征。
4.教师适时点拨,小结并板书。
三、解读刘邦
1.看看刘邦的两种表情:项伯来访,刘邦大惊,张良追问,沛公默然。这是两种很有意思的表情。试揣摩刘邦的心情。
2.读读刘邦的两次疑问,可以看出其性格有怎样的特点?第一次质疑:君安与项伯有故?第二次问:孰与君少长?
3.听听刘邦的两类称呼:称项伯为“伯”,称项羽为“将军”,称张良为“君”、“公”,在项羽面前称自己为“臣”。这里有什么讲究吗?
4.想想刘邦在两个场合的提问:刘邦在张良告知项羽第二天要来攻打的时候,两次问张良“为之奈何?”在借故离开宴席时问樊哙“为之奈何?”这两次提问获得了怎样的结果?
5.谈谈刘邦的两个决定:一是决定第二天一早向项羽当面致歉,二是决定在剑拔弩张的时刻不辞而别。请从时机把握和准备事项等方面评述刘邦的两个决定。
四、项刘比较(根据进度有所取舍)
1.关于出身和志向:根据链接材料,比较两个人的出身和志向的异同。
2.关于用人和团队:根据课文及下面的材料,说说刘、项两人的用人标准、团队建设与事业成败的关系。
3.项羽的性格与处事:有人说项羽雄武盖世但又缺乏政治远见、为人光明正大但又缺乏城府、讲究规则但又不会机变、仁而爱士但又任人唯亲、爱惜荣誉但又为人不忍、耿直坦率但又优柔寡断、生性暴戾但又儿女情长„„请结合相关材料,有选择地完成下列活动。(1)如果认同上述评价,请你从《鸿门宴》或相关资料中找到例证。(2)你如果要补充上述评价,请按评价的格式概括。(3)你如果对上述评价有质疑,请列举理由。
4.刘邦的性格与处事:有人说刘邦出身无赖流氓,楚汉相争是流氓与贵族的较量;也有人说刘邦具有雄才大略,是政治家,楚汉相争是政治对军事的胜利。你觉得有道理吗?
5.性格与命运:刘项的功业相反,成败各异,固然因素很多,但两人的性格不同,跟他们的人生命运大有关联。诵读《垓下歌》和《大风歌》,联系作诗时的处境,感受两个英雄的不同心境。
五、课堂小结
1.2.3.4.本课塑造人物的手法 怎样认识项羽 英雄的内涵 做人比做事重要
板书根据学生交流用词提炼,因而略。
第五篇:《鸿门宴》教案
考试指南报——课堂网(www.xiexiebang.com)
《鸿门宴》教案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了解“鸿门宴”斗争的起因、经过,认识这一斗争的性质,正确评价有关人物。
学习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物性格特征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掌握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的规律。教学过程:
布置预习:熟读课文。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引导学生了解秦末楚汉相争的历史背景。放录音,范读课文,以求准确认读。熟读课文,理解文意。
[教学步骤]
一、导入
请学生欣赏几首诗(投影)
垓下歌 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学生默读理解。
提示:拔山,形容力大无比,甚至能把高山拔起来。盖世,气势高昂,可以压倒世上的一切。“逝”,奔驰。
这首楚辞体的诗歌大意是:自命不凡的天子不想承认眼前的现实,他认为这种局面是“时不利兮骓不逝”造成的,并非他的过错。而失败的关键是在历次战斗中一往无前的乌骓今天竟不肯率先冲出重围。他认为乌骓暗示着一切;过去的荣耀、现在的困境和未来的毁灭。最后,他走投无路,只有对勇敢跟随在身边的虞姬哭诉:“我可怎么安排你呀?”
大风歌 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学生默读理解。
提示:这首诗歌是刘邦打败项羽、统一天下后,在平定鲸布叛乱回京(长安)途中,转道故乡沛县时所作。流露出他得天下、归故里的沾沾自喜之情和对今后国防的忧心。第一句指包括刘邦在内的群雄在各地纷纷起义,而最终只有他刘邦威望远扬天下。
同为交战双方,为何胜败迥异呢?《鸿门宴》可以让我们窥一斑而知全貌。后人是怎样评价项羽的呢?
乌 江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认为:项羽气势豪壮,令人敬仰。从开始至结束都洋溢着对英雄的赞美和敬仰。
(430000)武汉市前三眼桥85号
电话:027-85787779 027-85788887 027-85789992 1
考试指南报——课堂网(www.xiexiebang.com)
题乌江亭 杜
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杜牧认为:男儿应当能屈能伸卷土重来。从“包羞忍耻”“卷土重来”分析入手。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衰,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王安石认为:军民离心,败势难回。根据“壮衰”“势难回”“肯与君王卷土来”等可分析出作者的意图。
二、作者简介、作品简介(投影)
回忆初中所学《史记》中的篇目,简介司马迁及《史记》,突出有关常识。可参考课后知识卡片“司马迁与《史记》”。
司马迁(约前145-前80或前135-前93)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元封三年任太史令,后因替李陵辩解,得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继续完成所著史籍。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后称《史记》,对后代史学有深远的影响。对许多历史人物的叙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也是优秀的传记文学作品。
《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叙述了上起黄帝,下到汉武帝太初四年约3000年的历史;是我国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是作为正史的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本纪: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世家: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列传: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表: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书: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作者基本上站在同情被压迫者的立场,在一定程度上嘲笑了封建社会的最高权威,鞭挞了贪官酷吏和土豪劣绅,同情并歌颂了农民起义的领袖和当时被社会所贱视的小人物;他写的一些人物传纪,不仅表现了高度的思想性,而且大部分有很动人的艺术力量。人物塑造形象鲜明,文笔简练朴素。其中也有许多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结合的作品。鲁迅赞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意即它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
【知识链接】
二十四史是我国古代二十四部正史的总称。即:《史记》(汉·司马迁)、《汉书》(汉·班固)、《后汉书》(南朝宋·范晔)、《三国志》(晋·陈寿)、《晋书》(唐·房玄龄等)、《宋书》(南朝梁·沈约)、《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梁书》(唐·姚思廉)、《陈书》(唐·姚思廉)、《魏书》(北齐·魏收)、《北齐书》(唐·李百药)、《周书》(唐·令狐德棻等)、《隋书》(唐·魏征等)、《南史》(唐·李延寿)、《北史》(唐·李延寿)、《旧唐书》(后晋·刘昫等)、《新唐书》(宋·欧阳修、宋祁)、《旧五代史》(宋·薛居正等)、《新五代史》(宋·欧阳修)、《宋史》(元·脱脱等)、《辽史》(元·脱脱等)、《金史》(元·脱脱等)、《元史》(明·宋濂等)、《明史》(清·张廷玉等)。
二十四史总共3249卷,约有4000万字。它记叙的时间,从第一部《史记》记叙传说中的黄帝起,到最后一部《明史》记叙到明崇祯17年(公元1644年)止,前后历时4000多年,用统一的本纪、列传的纪传体编写。二十四史的内容非常丰富,记载了历代经济、政治、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等各方面的事迹。
三、背景介绍(投影)
(430000)武汉市前三眼桥85号
电话:027-85787779 027-85788887 027-85789992 2
考试指南报——课堂网(www.xiexiebang.com)
故事发生在陈涉起义之后的第三年(前206)。陈涉起义之后,出身楚国贵族世家的项梁、项羽叔侄和出身农民又当过亭长的刘邦,也先后起兵反秦。陈涉失败后,项梁等拥立楚怀王之孙,仍号楚怀王。项、刘为楚怀王所辖主力军。项羽听说刘邦欲王关中,非常恼火,立即破关直抵新丰鸿门。扬言同刘邦交战。公元前206年12月,在新丰鸿门举行宴会,课文以项羽是否发动进攻、刘邦是否安然逃席为主要矛盾展开。
鸿门宴是项羽在新丰鸿门举行的一个暗藏杀机的宴会。这个宴会是刘项两个政治集团之间的矛盾由潜滋暗长到公开明朗的生动表现,是漫长的“楚汉相争”的序幕。这个宴会上,充分展示了刘项矛盾的不可调和性,以及刘项迥异的性格特点,也预示了斗争双方的必然结局。
四、放录音,使学生准确认读。学生听录音一遍。教师强调一些字的读音。(投影)
本文的异读字有: 破音异读:沛公欲王关中(wàng)道芷欲间行(jiàn)..通假异读:距关,毋内诸侯(同“拒”“纳”)要项伯(通“邀”)令将军与臣有郤(通“隙”)....愿项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通“早”)..
五、鸿门宴组图(投影)
结合刚才的录音看图片,加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无伤告密
亚父定计
项伯夜访(夜访张良)项伯说情(项王许诺)刘邦定策
刘邦谢罪(沛公赴宴)
范增示意(鸿门饮宴)
项装舞剑
樊哙闯帐(张良召哙)
樊哙力斥(义责项羽—项无以应)沛公脱险(沛公逃席)诛杀无伤(刘邦锄奸)
★第二课时
六、课文讲解 第一部分(第1段)项羽大军压境,刘邦处境危急。——故事的开端
第1自然段主要写了几件事? 1.无伤告密 2.亚父定计
第一部分(第2段)刘邦一方的对策,形势由战向和转化
(430000)武汉市前三眼桥85号
电话:027-85787779 027-85788887 027-85789992 3
考试指南报——课堂网(www.xiexiebang.com)
──故事的发展
第2自然段主要写了几件事? 1.项伯夜访 2.刘邦定策 3.项王许诺
第二部分(第3段)
写宴会上的斗争过程──高潮 项羽由主动变被动,刘邦由被动变主动。
第3自然段主要写了几件事? 1.刘邦谢罪— 项羽留饮 2.范增示意— 项羽不应 3.项庄舞剑— 项伯翼蔽 关于鸿门宴上的坐次
按古代礼仪,帝王与臣下相对时,帝王面南,臣下面北;宾主之间相对,则为宾东向,主西向;长幼之间相对,则长者东向,幼者西向。宴席的四面坐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从坐位可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第二部分(第4段)
第4自然段主要写了几件事? 1.张良召哙— 樊哙闯帐 2.义责项羽— 项无以应 第三部分(第5—7段)刘邦的逃走、项羽一方对失败的反映 ──故事的结局
这三段主要写了几件事? 1.沛公脱险 2.诛杀无伤 【思考】
一、问题:
1.鸿门宴前项羽与刘邦两军实力如何? 2.范增劝告项羽攻打刘邦的依据是什么? 3.张良与项伯关系为何如此密切? 4.对于项伯,刘邦有何举措? 5.复述鸿门宴。
6.请画出鸿门宴坐次及方位。
7.樊哙闯帐与樊哙力斥这两个场景可以看出其什么样的性格? 8.沛公逃席这个场景可以看出刘邦怎样的性格? 9.项羽性格特征。
二、分析人物的典型性格
刘邦:圆滑机警,能言善辩,多谋善断。张良:老练多谋。樊哙:忠勇豪爽。
(430000)武汉市前三眼桥85号
电话:027-85787779 027-85788887 027-85789992 4
考试指南报——课堂网(www.xiexiebang.com)
项羽:光明磊落,坦率粗豪,自大轻敌,寡谋轻信,优柔寡断,有勇少谋。范增:老谋深算。
第3课时
文言基础知识归纳
• 通假字 • 古今异义 • 一词多义 • 词类活用 • 特殊句式
一、通 假 字
成五采.(彩)具.(俱)告以事 距.(拒)关,毋内.(纳)诸侯 张良出,要.(邀)项伯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背)德也 旦日不可不蚤.(早)自来谢项王 令将军与臣有郤.(隙)樊哙复.其盾于地(覆)沛公不胜桮.杓(杯)因击沛公于坐.(座)置之坐.(座)上
二、古今异义
沛公居山东..时
古:指崤山以东地区。今:指太行山东边的一个省。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意外的变故。
今:程度副词,很不一般。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1.古:黄河以北地区。
今:黄河北部的一个省。2.古:黄河以南地区。
今:黄河南部的一个省。沛公奉卮酒为寿.
古:敬酒。今:长寿。而听细说..
古:小人的谗言。今:详细地讲述。约为婚姻..
古:儿女亲家。
今:结婚的事或者说因结婚而主生的夫妻亲眷关系。三、一词多义
1.谢
谢罪、道歉: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感谢: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430000)武汉市前三眼桥85号
电话:027-85787779 027-85788887 027-85789992
考试指南报——课堂网(www.xiexiebang.com)
辞谢、告别:乃令张良留谢。2.辞
推辞: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
告别: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3.故 故旧、交情:君安与项伯有故?
因此:故听之。
特意: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4.且
将:且为之奈何?
况且: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5.幸
宠幸、亲近:妇女无所幸。
幸亏、幸而:故幸来告良。6.去
距离:相去四十里。
离去,离开:脱身独去
7.之
到: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代词,这:为之奈何?
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结构助词,的:今者有小人之言。
助词,衬字,无义:珍宝尽有之。
8.于
向,对: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比:长子臣。
在:复得见将军子此。9.因
就此:不如因善遇之。
就、于是: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趁势、趁机:因击沛公于坐,杀之。10.为
任,做:使子婴为相。
替,给: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被: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作为:军中无以为乐。
是: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句末语气词:何辞为?
四、词类活用
(一)名词用作动词
沛公军(驻军,动词)霸上。
沛公左司马使人言(告诉,动词)于项羽曰:…… 沛公欲王(为王、称王,动词)关中。不可不语(告诉,动词)。
吾得兄事(做事、侍奉,动词)之。籍(登记,动词)吏民。
范增数目(使眼色,动词)项王。刑(施加肉刑,动词)人如恐不胜。道(取道,动词)芷阳。
(二)名词用作状语
吾得兄(像对待兄长一样)事之。项伯乃夜(连夜)驰之公军。常以身翼(像翅膀一样)蔽沛公。
(430000)武汉市前三眼桥85号
电话:027-85787779 027-85788887 027-85789992 考试指南报——课堂网(www.xiexiebang.com)
(三)形容词用作动词 素善留侯张良(交好)
拔剑撞而破之(击碎、击破)
(四)使动用法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名词使动用法,使之为王)项伯杀人,臣活之(动词使动用法,使„„活)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动词使动用法,使„„跟从,率领)
五、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亚父者,范增也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此天子气也
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二)被动句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若属今为之虏矣
(三)倒装句 1.动宾倒装 籍何以至此 今日之事何如 客何为者 沛公安在 2.介宾倒装 大王来何操 3介词结构后置
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物 具告以事
(四)省略句 沛公军(于)霸上 沛公居(于)山东时 欲呼张良与(之)俱去 若入前为(之)寿
毋从(省略“之”)俱死也。奉厄酒为(省略“之”)寿。
旦日(省略主语“沛公”)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将军战(省略“于”)河北,臣战(省略“于”)河南。加彘肩(省略“于其”)上。
秦时与臣游、项羽兵四十万、置之坐。
(五)固定句式
奈何:奈,动词。何,疑问代词。译为“如何”、“怎样”。如“为之奈何?”
孰与:与„„相比,谁„„?表示比较。如“孰与君少长?”
所以:“„„的原因”或“„„的方法”。如“所以遣将守关者”“事知所以距子也。”
(430000)武汉市前三眼桥85号
电话:027-85787779 027-85788887 027-85789992
考试指南报——课堂网(www.xiexiebang.com)
为„„所:被„„,表被动。如“若属皆且为所虏”
无以(无„„以„„)没有会么东西拿来„„如“军中无以为乐”
何„„为:表反问。为:用在反问句尾的语气词。如“何辞为”。
小
结
作业:完成本课《能力检测》。
能力检测)
A.因.击沛公于坐/不如因.而善遇之
B.故.遣将守关/君安与项伯有故.
C.范增数目项王./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D.沛公军.霸上/度我至军.
中,公乃入)
①目似瞑,意.(神情)暇甚。
②项王则受璧,置.(摆设)之坐上。
③卮酒安足辞.(推辞)。
④此亡秦之续.(连续)耳。
⑤其意.(目的)常在沛公也。
⑥大礼不辞小让.(谦让)。
⑦沛公起如.(往)厕。
⑧沛公则置.(安置)车骑。
A.①③⑤⑦
B.②⑤⑦⑧
C.②④⑥⑧
D.①②⑤⑧)
①距关,毋内诸侯。
②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③范增数目项王。
④秋毫不敢有所近。
⑤张良出,要项伯。
⑥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⑦拔剑切而啖之。
⑧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A.①②⑤⑥
B.②④⑥⑧
C.①③⑤⑦
D.①④⑤⑧)
A.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B.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D.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①沛公军.霸上。(430000)武汉市前三眼桥85号
电话:027-85787779 027-85788887 027-85789992 1.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下列加点字解释全对的一项是(3.下列各句中都含通假字的一组是(4.加点字词古今同义的一项是(5.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考试指南报——课堂网(www.xiexiebang.com)
②常以身翼蔽沛公。.
③范增数目项王。.
④籍吏民,封府库。.
⑤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⑥项伯杀人,臣活之。.
⑦爽心悦目。.
A.①②⑤/③④/⑥⑦
B.①③④/②⑤/⑥⑦
C.②⑥⑦/③④⑤/①
D.③⑥/⑤⑦/①②④ 6.下列内容,说明项王憨厚的一项是()
①项王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②(项伯)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而善遇之。”项王许诺。
③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
④项王未有以应,曰:“坐。”
⑤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⑤
7.下列有关剑的动作,不属于通过细节刻画人物形象的一项是()
A.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
B.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
C.项庄拔剑起舞。
D.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高祖还归,过沛,留。置酒沛宫,悉招故人之父老子弟纵酒,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高祖击筑,自以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儿皆和习之。高祖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谓沛父兄曰:“游子悲故乡,吾虽都关中,万岁后吾魂魄犹乐思沛。” 8.下列画线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威加海内/遂有天下
B.慷慨伤怀/游子悲故乡
C.高祖还归/犹乐思沛
D.高祖乃起舞/遂有天下
9.下列各句,补充了省略的“于”字,补充有误的一项是()
A.置酒(于)沛宫
B.威加(于)海内
C.吾虽都(于)关中
D.高祖击(于)筑
10.高祖的诗歌三句的意思分别是()
A.风起云涌,荣归故里,渴求猛士
B.天昏地暗,浴血奋战,镇守疆士
C.天下大乱,军威浩荡,四方太平
D.群雄征战,天下归服,居安思危 11.高祖的感情有“伤”,有“悲”,有“乐”,下面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统一天下,胜利返乡,与亲人见面,开怀畅饮,酒后生情,悲从中来。
(430000)武汉市前三眼桥85号
电话:027-85787779 027-85788887 027-85789992
考试指南报——课堂网(www.xiexiebang.com)
B.高祖回乡见到亲人,忆起离别之苦,加上饮酒过多,悲伤过度,黯然泣下。
C.高祖胜利归来,与亲人团聚,对酒放歌,歌后起舞,乐极生悲。
D.高祖荣归故里,与亲人团聚畅饮,且歌且舞,悲喜交集。1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悉.招故人
②皆和.习之
③游子悲.故乡
④吾虽都.关中
【参考答案】
1.A 2.A 3.A 4.C 5.B6.C 7.C 8.C 9.D 10.A 11.D 12.悉,全;和,唱和;悲,伤感,怀念;都,定都。
(430000)武汉市前三眼桥85号
电话:027-85787779 027-85788887 027-85789992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