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尺》教学设计及课后分析(五篇模版)

时间:2019-05-13 01:57: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比例尺》教学设计及课后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比例尺》教学设计及课后分析》。

第一篇:《比例尺》教学设计及课后分析

《比例尺》教学设计及课后分析

 背景分析

1、关于教材。

上这节是在第十周,根据教学进度,第七周就可以上这一知识点,考虑到教研组整体工作的安排,我适当调整了自己的教学内容。将后续阶段的《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比例》等知识点一并提前学习。因此本课设计重在让学生体会比例尺的意义,并紧密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会用比例尺的基础知识解决问题。

2、关于学生。

我和六1班的学生在一起共同学习成长有五年了,三年级期间短暂的分开了一年,很快又融入了这个温暖和谐的大集体中,师生有较好的情感基础,所以设计了只能在同伴互助的前提下才能测量脸宽这一学习情境,让学生乐于同伴互助

 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2、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并能正确地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使学生能应用比例的知识,根据比例尺求实际距离。

能力训练:培养动手测量能力,让学生能根据具体的问题情境主动合作。

德育渗透:爱科学,爱生活。

教学情境:平等、互助、从生活经验中学数学。

二、任务分析:

由于教研组的整体工作安排,上这节课时,学生已经掌握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比例》等知识点,因此,分析本课的教学任务,学生的学习任务,我着重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情境中掌握比例尺的意义,并学会求实际距离。

三、教学过程(一)课前练习:

1、填空:

1千米=()米

1分米=()厘米 1米=()分米

1厘米=()毫米 2.30米=()厘米

300厘米=()分米 15千米=()厘米

40毫米=()厘米

2、解比例:

5:x=1:4

6:x=1:100

9:x=1:2000

x:60=1:20(教学后记:学生掌握比较扎实、参与面较广,个别同学计算有误时,其他同学能及时纠正。)

(二)引入(初探比例尺的意义)

1、谈话:同学们即将高飞,老师会很想念你们,真想一直和你们在一起学习成长,但这是不可能的呵,所以老师决定将自己的身高等缩小一定比例放在照片上送给同学们,希望能给你们留下美好的回忆,出示教师照片,观察并估计:老师实际脸宽是照片脸宽的多少倍?

2、教师给出具体数据,让学生计算照片脸宽与实际脸宽的比。(照片脸宽10毫米,实际脸宽15毫米)(教学后记:出示老师自己的照片,一下子和学生拉近了距离,课后有学生告诉我很喜欢这张照片。)

3、操作:拿出自己的个人写真照片,测量并计算,图上脸宽、实际脸宽各是多少?(当自己不能给自己测量时怎么办?如何合作互助?)(教学后记:出现了操作难题,当一个人无法解决时,个别同学有些退却,不知如何是好,大部分同学在教师指点下想到了同伴互助。但由于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部分学生怕难为情不敢合作。)

4、计算:图上脸宽和实际脸宽的比,并反馈。

5、揭题,了解学生知识起点:今天我们学习《比例尺》,你已经了解比例尺的哪些知识?

教师介绍:(出示地图,平面图等)在绘制地图和平面图的时候,都需要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再画到纸上。有时由于机器等物品零件比较小,需要把实际距离扩大一定的倍数以后,再画到图纸上。不管是哪种情况,都需要确定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

(三)展开

第一层次:再探比例尺的意义。

学校里修建运动场,建筑师要将方案提交给校长,设计图上用25厘米长的线段来表示操场的实际长度150米,算算设计师提交平面图的比例尺。1、2、3、计算。反馈。

归纳: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教师传授:比例尺与一般的尺不同,是一个比,不应带有计量单位;求比例尺时,前后项单位长度一定要化成同级单位;比例尺的前项,一般应化简成1。

4、强化:判断题。

判断下列这段话中,哪些是比例尺,哪些不是?为什么? 把一块长20米,宽10米的长方形地画在图纸上,长画了5厘米,宽画了2.5厘米。

(1)图上长与实际长的比是()(2)图上宽与实际宽的比是1 ∶400()(3)图上面积与实际面积的比是1 ∶160000()(4)实际长与图上长的比是400 ∶1()(教学后记:判断题对学生建构比例尺意义不大)第二层次:应用比例尺。

2004年3月15日下午2时40分,《浙江日报》张记者得知一新闻线索:2时15分,浙江省海宁市黄湾镇五丰村一座土庙发生火灾,已造成40人死亡,另有几人正在送往医院途中,张记者要在第一时间采访并报道这一新闻,立刻拿起比例尺是1:3000000地图,量得杭州到海宁的距离是2厘米,请你帮张记者算算:杭州到海宁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

(教学后记:无痕的渗透让学生更珍惜生活,学生懂得用科学的眼光对待生活。)

1、尝试练习。(有困难再找同桌、组长、老师)

(教学后记:同学们在独立作业时,先独立思考,有困难再找同桌、组长和老师,大多同学选择了找同桌,当我走到学生中间时,很多学生将已经解好的题目拿给我看,询问是否正确。)

2、一生板演、集体讨论(为什么要设杭州到海宁的距离是x厘米?所列比例式的实际意义是什么?解这个比例式依据是什么?最后求出图上距离后,要注意什么?)

3、估计:你认为张记者能在几点赶到事发现场?

(四)巩固

自练书本试一试,并反馈。

(五)拓展。

以广告为例,了解特殊比例尺。描绘自己美好明天,设计自己广告形象的比例尺。;

四、关于本教学设计特点的概括:

1、教师在课堂上创设了具体的操作情境,让学生在同伴互助的学习氛围中初步建立比例尺的概念,课始,我提出了“同学们即将毕业,老师很怀念和大家在一起的快乐时光,想用照片留住美好时光”,然后通过测老师的图上脸宽和实际、脸宽的距离,并算出距离之比,初步建立比例尺模型,紧接着让同学们测自己脸宽,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同学遇到困难,如何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我并没有指出明确方向,只是将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想法解决。

2、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海宁的2、15火灾,希望通过无痕的德育渗透,让学生能爱科学,爱生活。 课后思考与分析:

(一)在有序的操作活动中展开教学。

1、课堂教学,教师应该努力让学生理解他人的想法,只有正确的理解他人的想法,才能主动评价,正确辨别,才能与同学交流,这样的前提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倾听,在课堂教学中,倾听作为一项重要的技能训练要扎实进行。

2、数学知识从生活原形引入,我们要让数学知识更接近生活,用生活化的眼光来看数学。(引入部分:同学们即将高飞,老师会很想念你们,真想一直和你们在一起学习成长,但这是不可能的呵,所以老师决定将自己的身高等缩小一定比例放在照片上送给同学们,希望能给你们留下美好的回忆,出示教师照片,观察并估计:老师实际脸宽是照片脸宽的多少倍?)

(二)让学生学会合作。

1、合作不是一种顺从,而需要有良好的习惯培养。操作活动时:拿出自己的个人写真,测量并计算,图上脸宽、实际脸宽各是多少?(当自己不能给自己测量时怎么办?如何合作互助?)

2、合作要以独立思考为基础。有的内容需要自主探索而不需要合作,不同的学习内容有不同的合作方式与合作时机,只有当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产生不同的意见、研究结果多样时、独立思考困难时、解决策略不同时、需要分工操作时,合作才会更有需求性。

3、合作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创设了一个开放的,具有挑战性的合作情境,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想象和表达的时间和空间。良好的倾听习惯是有效合作的前提。老师让学生先学会听懂同桌的发言开始,一句“你听懂同桌的发言了吗?”让学生训练倾听技能,同时,教师创设了一个合理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能主动合作。

第二篇:《比例尺》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比例尺》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摘 要:利用奥运场馆与本校操场的鲜明对比,创建了设计足球场的问题情境,学生通过绘图,无师自通的用到了按比例缩放,从而发现了学习比例尺的必要性。接着了解了比例尺的意义,学习了比例尺的计算方法,并应用总结的公式解决了常见的比例尺问题,最后对所学知识进行了拓展,介绍了比例尺的不同类别,从而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关键词:设计图;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中图分类号:O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5-00301-02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比例尺;了解比例尺的用途和类型,正确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会计算比例尺。

2、能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中的两个量求第三个量。

3、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计算等活动,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与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渗透事物之间存在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会根据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中的两个量求第三个量。

教学难点:

学生能正确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会根据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中的两个量求第三个量。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图画纸、作图工具、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了奥运会,为了办好这届盛会,我们国家专门建造和改建了许多奥运场馆,我们来一起欣赏一下。(课件出示)

1.漂亮的奥运场馆

2.育才小学后操场。

提问:看完这两组图片,大家有什么感想?

那我现在就向大家透露一个好消息,为了给同学们提供一个更好的锻炼身体的环境,咱们学校很快就要彻底整修我们的操场了,特别是要建造一个漂亮的足球场,你们高兴吗?不过现在还有一个没有解决的问题,那就是设计图还没有做好,校长想请咱们六(8)班的同学帮这个忙,你们愿意吗?

二、小组合作绘图

我们学校要修建一个长60米,宽30米的小足球场。请小组同学先一起商量商量,你们打算怎么画?然后再按照你们的想法画把它画下来。

(板书:长60米 宽 30米)

汇报交流

师:谁来说说你们组是怎么画的?(组内代表发言,不同画法)

板书:

20cm 10cm

12cm 6cm

10cm 5cm

6cm 3cm

…… ……

三、认识比例尺,理解意义

1、引出比例尺

师:我们的设计图画好了,但是施工的师傅能从我们的设计图中知道咱们学校操场要修多大吗?(不能)那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师:同学们的方法是想让工人师傅了解我们设计图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关系,对吗?

其实用比的形式就可以表示两者的关系。

以一幅图为例(课件出示设计图:长30厘米,宽15厘米)

下面我们就用比的形式来表示这幅图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关系。

首先我们一起来算一算这个足球场长度的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

板书:30m :60m

=30cm :6000cm

=1 :200或1/200

提问:1:200表示什么意思?能看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关系吗?

师:1 :200就是这幅图的比例尺。(板书:比例尺)

提问:谁来说说什么是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

师板书:比例尺=

2、计算比例尺

(1)师:刚才我们通过长度的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求出了这幅图的比例尺。那么通过宽度可以求吗?(可以)谁来说说怎么求?学生口答。

(2)计算本组设计图的比例尺

接下来,快来算算你们组设计图的比例尺吧。

师巡视,指导学生把比例尺标在设计图的旁边。

反馈提问:你们组设计图的比例尺是多少?所表示的意思是什么?

四、应用比例尺

1、根据比例尺、实际距离求图上距离

师:现在,我们是不是就可以进行足球比赛了?(缺少球门)

(课件出示)要在足球场左右两侧正中分别放置一个2米宽的球门,球门应该怎样画?

师:小组同学可以先讨论一下。看哪个组最快完成。(如果需要计算,把计算过程写在练习本上。)

反馈(先确定球门在图上的宽度,再画出)

展示学生计算过程。

引导学生归纳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2、根据比例尺及图上距离球实际距离

(1)师:设计图完成了,相信我们很快就能在咱们自己的球场上痛痛快快踢一

场球了。我们知道在足球这项运动中,有罚任意球的说法。

课件演示

(2)引导思考:这个足球离球门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呢?我们有办法知道吗?(指名回答)

(3)学生计算

(4)反馈计算过程

引导学生归纳出: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五、小结

今天我们不仅帮学校的足球场完成了设计图,还认识了比例尺(指课题)那关于比例尺,你都了解了那些知识呢?(学生小结)

六、练习

师:好,下面我们就应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去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课件)

七、生活中的比例尺

1、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比例尺。

2、介绍线段比例尺,说说它表示的意思。今天我们用到的是数字比例尺。

3、师:刚才我们所说的这些比例尺都是把实际距离缩小了,那如果遇到这样的问题呢?工程师要绘制一个很小的机器零件图,他又该怎么办呢?

结语:看来生活中需要的不都是缩小的比例尺,有时也需要放大的比例尺。

课后反思:

“比例尺”是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二单元中的教学内容。这一知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化简比以及图形缩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一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抽象,难以理解,且与实际生活较远,不易让学生直观的理解。因此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仔细分析了教材的设计意图,同时又思考如何将这样一节概念教学恰到好处的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成功的关键是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到数学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激情、智慧与个性的大舞台,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获得多方面发展。

1、在情境中引出课题。通过比较美丽的奥运场馆和学校的后操场,让学生内心既激动,又期盼,不仅引发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体会到继续学习的必要性。这样很自然的过度到设计足球场平面图的环节。

2、在动手操作中得出概念。通过让学生设计制作足球场平面图,亲身体验设计师的感觉,让他们在实践中体会如何确定比例尺的大小,如何计算数据,如何作图等。在汇报交流时,恰当的传授知识。这一环节让学生充分总结出比例尺的定义,认识缩小比例尺,针对学生们得到的很多结论,我将他们的作品一一展示给同学们看,课堂充满了探索的气息。

3、在自学中学到知识。在学生理解了比例尺的概念和作用后,怎样求比例尺和图上距离这一部分知识教简单。因此我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自己思考,自己与其他学生交流,在交流中学到新的知识。

4、多媒体手段的合理运用。通过用实物投影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和以课件为载体贯穿整个课堂,让学生感到生动、直观,乐于接受,易于理解。

值得思考的是:教学数学知识时要从生活生产实际中挖掘教学素材,不能生搬硬套教材。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只有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知识的探索过程中,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老师在整个过程中只是组织者和引导者,用饱满的热情参与到课堂中来,用激情带动感染学生的学习热情。

第三篇:比例尺的教学设计和课后反思

《比例尺》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比例尺》。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2、能把线段比例尺转化成数值比例尺。

3、能够求出一幅图的比例尺。

4、体会比例尺在生活中的应用,能够解决实际问题。重点和难点: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教具准备:中国地图,零件平面图。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大约有960万平方千米。如果我们想把整个中国的地域一眼看尽,有没有可能?

师:对,今天老师就把中国地图搬进了课堂。(出示一幅中国地图)你们知道人们是怎样把960万平方千米的大中国画在这张没有半个黑板大的地图上的吗?(生:)

师:对了,就是把我们的祖国缩小画在地图上的。老师这里还有一幅中国地图,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两幅地图,你有什么发现?(生:)为什么大小变了,而形状没有变呢?(生:)

再出示一副螺丝钉的放大图。问:这幅图是否能很清楚地看到它的螺纹?(生:)

师: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要用到把一些实际的物体缩小或扩大一定的倍数画成平面图。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比例尺的意义。

(1)出示例4(电脑出示),设计一座厂房,在平面图上用10厘米的距离表示地上10米的距离。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

a.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是什么意思?长度单位相同吗?单位不同怎么办?

b.学生试做。

(2)学生边口答,师边板书如下: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10厘米:10米=10:1000=1:100(3)归纳总结:根据例4,说说什么叫比例尺?怎样求比例尺?谁是前项?谁是后项?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4)拿出学生收集到的不同图纸,让学生同桌互相说出它的比例尺。表示什么意思。

师总结:a.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的倍数关系,是一个比,它不带计量单位。

b.求比例尺时图上距离和实际一定要先化成同级单位后再化简。c.为了计算简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是1的比。如例4的比例尺应写成1:100或。注意有时放大的比例尺后项为1。

2、练习。(课件出示)

(1)下面这段话中的各比,哪些是比例尺,哪些不是?为什么?

a.把一块长50米,宽10米的长方形地,画在一幅平面图上,长画25厘米,宽画5厘米。那么图上长和实际长的比是()。

b.图上宽与实际宽的比是()。c.图上周长与实际周长的比是()。d.图上面积与实际面积的比是()。e.实际宽与实际长的比是()。f.实际长与图上长的比是()。

(2)课本第6页的“做一做”练习后讲评。

3、教学例5。(课件出示)

(1)在比例尺是1:6000000的地图上,量得南京到北京的距

离是15厘米。南京到北京的实际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已知什么条件?要求什么问题?怎样得用比例尺的关系式来解答?可用多种方法解答。

学生尝试练习后,对照课本检查。有意识地指名两位学生分别用方程和算术方法板演后,讲解。

(2)练习:课本第7页的“做一做”,练后教师讲评。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后集体订正。

2、判断下列这段话中,哪些是比例尺,哪些不是?为什么?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外作业

回家找找自己或爸爸妈妈今年的全身照片,算一算照片的比例尺。

教后反思:

《比例尺》是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教学内容。这一知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化简比以及比例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一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抽象,难以理解,尽管教材对比例尺这一部分的知识进行了改动,但还是不易让学生直观的理解,与实际生活较远,因此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仔细分析了教材的设计意图,同时又思考如何将这样一节概念教学恰到好处的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在引入阶段,我选取了学生们非常熟悉的典型的感知材料(中国地图和螺丝钉的平面图),让学生观察这些平面图“什么变了,什么没变?”进而抓住比例尺的特性:图形的大小可以随意改变,但形状不能改变。在学生认识了比例尺后,我让学生通过查找地图的比例尺知道生活中还有另外一种比例尺:线段比例尺,提高学生的数学意

识和能力。接着又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抓住1:6000000、1:150000000、60:1…….进一步认识比例尺有放大功能,也有缩小功能,让学生打开思路,不拘一格的从多角度来思考比例尺的意义。结合实际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

本节课在教学时,也有一些处理不够恰当的地方:首先,没有能够充分利用我所设计的导入情景,学生们对越来越小的中国地图的平面图很感兴趣。在这里,我应该组织学生深入讨论,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从而初步引出比例尺的概念。在出示几幅图片后还应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找一些实际的物体缩小或扩大一定的倍数画成平面图的例子,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第二,在让学生总结比例尺的意义时,过于匆忙,应该让学生们通过观察、比较,逐步总结出比例尺的意义,加深对概念的理解。第三,对比例尺的放大讲得不够透彻。第四,学生的参与热情不够高。这主要是比例尺的意义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我也没能很好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情绪。

第四篇:比例尺教学设计

比例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并能正确地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

2.使学生能够应用比例知识,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根据比例尺正确求出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教学难点

设未知数时长度单位的使用.

教学步骤

一、复习准备

(一)填空.

1千米=()米 1分米=()厘米

1米=()分米 1厘米=()毫米

30米=()厘米 300厘米=()分米

15千米=()厘米 40毫米=()厘米

(二)解比例.

10∶50=x∶40 1.3∶x=5.2∶20

45:x=18:26

2.8:4.2=x:9.6

二、新授教学

谈话导入:(出示准备好的地图、平面图)同学们请看,这些分别是祖国地图、本省地图和学校的平面图.在绘制这些地图和平面图的时候,都需要把实际的距离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再画在图纸上;有时由于机器零件比较小,需要把实际距离扩大一定的倍数以后,再画在图纸上.不管是哪种情况,都需要确定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出示课题:《比例尺》

板书课题:比例尺

(一)教学例题1

例.设计一座厂房,在平面图上用10厘米的距离表示地面上10米的距离.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

1.读题后发现信息:

这道题告诉了我们什么?要求什么?

教师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2.思考.

(1)要求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能不能直接用题中给出的两个数列式?为什么?应该怎么办?

(2)是把厘米化成米,还是把米化成厘米?为什么?应该怎样化?

教师板书:10米=1000厘米

3.求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

教师板书:10∶1000=1∶100

答: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是1∶100.

4.揭示比例尺的意义.

教师说明:因为在绘制地图和其他平面图时,经常要用到“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所以就给它起了个新的名字?比例尺.(教师在“图上距离∶实际距离”的后面板书:=比例尺)有时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

板书:

图上距离是比的前项,实际距离是比的后项,比例尺是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得到的最简单的整数比.

教师强调:

(1)比例尺与一般的尺不同,它是一个比,不应带有计量单位.

(2)求比例尺时,前、后项的长度单位一定要化成同级单位.

(3)比例尺的前项,一般应化简成“1”.如果写成分数的形式,分子也应化简成“1”.

5.练习

北京到天津的实际距离是120千米,在一幅地图上量得两地的图上距离是2厘米,求这幅地图的比例尺.

(二)教学例题2

例.在比例尺是1∶6000000的地图上,量得南京到北京的距离是15厘米.南京到北京的实际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

教师提问:题目中告诉了我们什么已知条件?要求什么?

根据比例尺的意义,已知比例尺和图上距离,能不能用解比例的方法求出实际距离呢?怎样求?

(因为,已知图上距离为15厘米,比例尺为,要求的实际距离不知道,可用 表示,所以可列比例式)

1.讨论:这个比例式中的指的是实际距离.题中要求的是南京到北京的实际距离为多少千米,根据本题的已知条件,所设未知数应用什么单位?为什么?

2.订正并追问:

(1)为什么要设南京到北京的实际区高为 厘米?

(2)这个比例式表示的实际意义是什么?

(3)解这个比例式的依据是什么?

(4)在求出 x=90000000后,为什么还要化成900千米?

3.反馈练习.

先说出下图中的比例尺是多少;再用直尺量出图中河西村与汽车站间的距离是多少厘米,并计算出实际的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

(三)教学例3 例.一个长方形操场,长110米,宽90米.把它画在比例尺是1:1000 的图纸上,长和宽各应画多少厘米?

教师提问:题目中告诉了我们什么已知条件?求什么?先求什么?

(1)先求长的图上距离.

解:设长应画x 厘米.

110米=11000厘米 x:11000=1:1000

x=11(2)求宽的图上距离.

教师说明:在这道题中,要分别求出图上距离的长和宽,同一个问题里不同的未知数,要用不同的字母来表示.因为前面图上距离的长用表示了,这里就不能再用它来表示宽的图上距离了.因此,我们设宽应画厘米.

解:设宽应画y 厘米.

90米=9000厘米

y:9000=1:1000

y=9 答:长应画11厘米,宽应画9厘米。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比例尺,知道了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并能根据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应注意的是,在计算中,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必须是相同的.

四、巩固练习

(一)判断下列这段话中,哪些是比例尺,哪些不是?为什么?

把一块长20米,宽10米的长方形地画在图纸上,长画了5厘米,宽画了2.5厘米.

1.图上长与实际长的比是().

2.图上宽与实际宽的比是1∶400().

3.图上面积与实际面积的比是1∶160000().

4.实际长与图上长的比是400∶1().

(二)在比例尺是1∶5000000的中国地图上,量得上海到杭州的距离是3.4厘米,计算一下,上海到杭州的实际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

五、课后作业.

我们学校操场的长是200米,宽是100米。同学们,你们能自己确定比例尺,把操场的平面图画下来吗?请把图画在下面,并标上比例尺。

六、板书设计

比例尺

例1.设计一座厂房,在平面图上用10厘米的距离表示地面上10米的距离.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

10米=1000厘米

10∶1000=1∶100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或

例2.在比例尺是1∶6000000的地图上,量得南京到北京的距离是15厘米.南京到北京的实际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

解:设南京到北京的实际距离为x 厘米

15:x=1:6000000

x=15×6000000

x=90000000

90000000厘米=900千米

答:南京到北京的实际距离大约是900千米.

第五篇:比例尺教学设计

“比例尺”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生理解和掌握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和比例尺三者之间的关系: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掌握求比例尺、实际距离、图上距离的计算方法。

2.让学生学会使用电子地图,包括会使用电子地图上的放大、缩小、漫游、测距等工具,根据需要找到目的点。通过查看电子地图了解所居住地周围的环境,学会使用网上的电子地图解决实际问题。课前准备:

学生熟悉以上两个网站,会运用网站中放大、缩小、漫游、测距、我的天下等工具。

课件、细线、尺子 教学过程:

一、通过实例了解放大、缩小、比例。

看同一张底片洗印出的两张照片,先看小的,再看大的。你发现什么?(两张照片是同一张底片洗印出来的,只是其中一张洗印得较小,另一张洗印得较大。)为什么照片洗印的大小不同,图象的形状却没改变?(照片放大时是按比例放大的。)在日常生活中通常要把实物绘制成图,总要按一定的比例缩小或放大。什么时候需要把物体按比例放大画成图形?(如种表零件图、细胞构造图、分子结构图等)什么时候需要把物体按比例缩小画成图形?(地图、风景照片)特殊地,也可在图上反映实物的实际大小。

我们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整个形状象一只报晓的雄鸡,把它画下来就是这个样子,出示电子地图中的中国地图。告诉学生:在绘制地图和其他平面图的时候,需要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再画下来。

二、上网学习

1.学习什么叫比例尺。

⑴下面将要在地图上查找我们学校,谁能详细、准确地说出学校在我们祖国的什么地方?(中国华南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南头桃园路)我们在地图上查找我们学校的时候就要从大范围到小范围逐一往下查找,请两人小组上网查找,看哪组最先在图行天下网站中找到我们学校。

学生打开电子地图: 图行天下http:// 各组学生在电子地图上查找到我们学校的位置,再各自找到自己家的大概位置。各自用尺子量一量从自己家到学校的图上距离有多远?而实际大概有多远呢?教学生利用“测距”工具测定学校到自己家的实际距离。

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两人小组上网学习并把测量、计算结果在Word中打出来,便于老师检查。

① 利用“测距”工具测定地图上10厘米的实际距离是多少?

② 算一算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是多少,写成前项是“1”的最简单的整数比?这个比表示什么?

⑵.多组学生汇报学习结果,同时老师把学生的回答调到大屏幕上。学生回答的过程中要注意学生计算得是否正确。图上距离是10厘米,而测定的实际距离的单位是米,先要把实际距离化成用米作单位的数,再求比。

引导学生说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师:比例尺与一般的尺不同,这是一个比,不应带计量单位。为了计算简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为1的比。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有如下几种:1∶100、1/100和线段比例尺。

如1∶100的意义是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00厘米。不同的图的比例尺的大小不一样。1.根据比例尺和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

(1)教师打开电子地图:城市通,调出幅深圳地图。让学生学会看线段比例尺:本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表示什么意思?想想在地图中标出比例尺有何作用?(可利用比例尺计算两地间的实际距离)

请学生两人小组操作,打开电子地图:城市通 http://map.chinaquest.com/default.asp?city_id=20

找到所熟悉的地区的地图(如学校附近或自己家附近的地图),调整比例尺。要求: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两人小组上网学习,并把测量、计算结果在Word中打出来,便于老师检查。

①.地图上的比例尺是多少?任意选定你熟悉的两个地方,量出图上距离是几厘米?

②.计算两地间的实际距离。

(2)让学生回答学习结果,同时老师把学生的回答调到大屏幕上。方法一: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可以用解比例的方法求出实际距离。方法二:用图上距离×比例尺的后项求出实际距离。两种方法比较,方法二更简便。2.设计南山地铁路线图。

学生打开电子地图: 图行天下http:// 中的南山地图,算出图中的比例尺。

深圳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已于2001年春节全面开工,从罗湖至侨城东。2004~2008年结合地铁一期建设,将一号线从竹子林向南头检查站方向延伸,以后南山地铁也会很方便。现在请大家设计南山地铁路线,地铁总长15千米,图上距离应是多少?学生动手计算。

根据比例尺和实际距离求图上距离,方法有两种:

方法一: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可以用解比例的方法求出图上距离。

方法二:用实际距离÷比例尺的后项。

设计要求:在电子地图上“我的天下”中标出地铁的起点、终点和途经路线。把2~3名学生设计的地铁路线图调出来让全体学生看看是否合理。

三、学习比例尺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意义?

使我们能看懂地图,通过地图及地图上的比例尺可计算两地的实际和按比例作图等。

下载《比例尺》教学设计及课后分析(五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比例尺》教学设计及课后分析(五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比例尺教学设计

    《比例尺》教学设计 教材依据: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六节《比例尺》第30~32页 设计思路: 指导思想: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个性才能的发展。义务教......

    比例尺教学设计

    比例尺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第十二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组织学生画出的平面图,使学生体会到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知道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就是比例尺,知道比例尺的......

    比例尺教学设计

    《比例尺》教学设计 沛县实验小学 吕美荣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教科书第48页的例6,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十一的第1、2题。教学目标: 1.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

    比例尺教学设计

    《比例尺》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第十二册《比例尺》第48、49页 【学习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的比例尺,了解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

    比例尺教学设计

    在具体的情景中揭示概念教学的真谛 《比例尺》教学设计 长阳实验小学鲁爱民 教学目标 : 1﹑知识目标:理解比例尺的含义,掌握求比例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方法。 2﹑技能目标:通过......

    比例尺教学设计

    【组内研讨课】 《比例尺》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比例尺》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比和比例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是比和比例知识的延伸和应用,比例尺不是一把真正意义上的......

    比例尺教学设计(★)

    《比例尺》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第83页。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比例尺》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比和比例的基础上进行......

    比例尺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二单元第30-31页。 教学目标: 1.让同学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比例尺。 2通过观察、操作与交流,体会比例尺实际意义,了解比例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