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6《不倒翁》教学设计 (仅供参考)(共)
16《不倒翁》教学设计(仅供参考)
不倒翁,状似老人。头大。身短。须长。发秃。耳、目、口、鼻皆全。上轻下重。以手推之,随倒随起。
一、揭题解题
1.同学们,最近,我们学习了不少小古文,你还记得吗?记得哪篇?(指名背,齐背)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小古文,(板书:不倒翁)
“不倒翁”又叫“扳不倒”,原义是个褒义词,“不倒翁”的名字有这样的一段来历。相传春秋时期,楚国的卞和在荆山采得一块玉璞。他两次献玉璞给楚王,匠人皆说是顽石,楚王怒不可遏,便下令剁去了卞和的两只脚,卞和含冤而去。
楚王死后,楚文王继位。卞和见无人识宝,怀抱玉璞哭于荆山之下。楚文王得知后,觉得事出有因,便召来玉匠开凿这块玉璞,果然是块美玉,遂命制成玉璧,命名为“和氏璧”。楚文王见卞和虽削去双足,乃坚持真知灼见,不胜赞叹道:“和氏真是个扳不倒之翁也!”这就是“不倒翁”的由来。
作为玩具的不倒翁则起源于唐朝的“酒胡子”。“酒胡子”不倒翁是用纸糊的,中间空、底下实,将它左右摇摆但不倒像个醉汉,是用来讥讽和劝戒少喝酒的,以免醉成“酒胡子”。
3.这篇小古文是写物的,作者抓住不倒翁的哪些特点来写的呢?又是怎么写的呢?学了课文就会明白。
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对照《小古文自学导航学习单》对这篇古文进行了预习,效果怎么样呢?老师要来检查了。
二、读通古文
1.读准读通《不倒翁》。①指名朗读2——3个。(请生评价:声音响亮,读音准确,语句通顺等)2.读出节奏。
如果能注意停顿,读出节奏会更好!(指导读好“状似老人”)
①学生练读。
②提读。
③齐读。小结:同学们读得真是越来越好!《不倒翁》这篇小古文你们能读懂吗? 三、读懂古文
(一)复习回忆,读懂古文的方法: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想象画面等。
学生试着说说语句的意思。
(二)学生读原文,另一学生说说意思。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皆”的意思。如:你我皆学生。须发皆白。
(三)认识老翁特点及写法。
1.作者介绍了老翁的哪些外貌特点? 学生动笔批注。学生交流。
“状似老人,头大。身短。须长。发秃。耳、目、口、鼻皆全。”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的?(先整体后部分)
3.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头大。身短。须长。发秃。”)你发现了什么?(句式结构一样,字数相同。)4.仔细观察,不倒翁还有哪些外貌特点?试着用上述句式说说看。(如:肚圆。眉开。眼笑。口张。等)
5.你觉得不倒翁可爱吗?有感情朗读。
(四)动手动脑说“不倒” 1.仔细观察一下(不倒翁实物),为什么把它叫“不倒翁”?(不会倒、倒下后会站起来、底是圆的)
2.你来试试看,把它推倒。(师走下讲台,请多个学生试推。)
3.文中哪句话说明了它不会倒的原因?(“上轻下重”)你瞧,因为它上面轻、下面重,不管你花多大的力气,他随便转几个圈,就又能站起来了。所以小古文中说:“上轻下重。以手推之,随倒随起。”(课件出示)
4.这就是为什么叫不倒翁的——原因(板书)。有趣吗?谁来读出有趣的感觉? 5.小古文中说“以手推之”,你们刚刚推的是谁?(不倒翁)
在古文中,“之”有时就是指“它”,在这篇古文中之指什么?(就是指不倒翁。)所以“以手推之”就是用手推——不倒翁。
6.“以”是用,“之”是指“不倒翁”。用手一推不倒翁,它倒下去以后,马上就站起来了。“随倒随起”就是倒下去后马上就又站起来,时间相隔很短。像这样格式的词语还有哪些呢?(随叫随到、随传随到)学生板书。
师相机讲解:我一喊,你就到了,都是指时间相隔很短。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齐读词语)
7.这篇小古文字数很少,但写得非常有趣。它把不倒翁的形状以及不倒的原因写得很生动,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齐读全文)
四、背诵古文
1.复述古文(出示填空)你看,这个不倒翁样子挺可爱,状似()。()大。()短。()长。()秃。()、()、()、()皆全。它不倒的原因是上()下()。以手()(),随()随()。2.这么有趣的故事能背下来吗?先练一练。谁来试试?
五、仿写古文
1.拿出自己喜欢的不倒翁或玩偶,让学生仿照《不倒翁》的写法(先整体再部分,写出外貌特征),写一篇小古文。写在《自学导航学习单》上。2.行间巡视,学生反馈。(欣赏佳作)3.师生点评。
第二篇:探秘不倒翁教学设计
“探 秘 不 倒 翁”教学设计
奎文区金宝双语学校
王希娟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通过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等活动发现不倒翁不倒的秘密。
2.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3.使学生在活动中尝到成功的喜悦,养成良好的探究品质,学习不倒翁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自主探究意识。
三、教学准备
研究材料:各种可拆卸的不倒翁
制作材料:蛋壳、乒乓球、纸杯、橡皮泥、玻璃球、螺丝帽;剪刀、彩纸、彩笔、胶带等。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通过一个能吸引学生的动物不倒翁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抛出本节课的课题——探秘不倒翁。
【设计意图:有趣的动物不倒翁对孩子们来说很具有吸引力,能让学生很快的进入课堂状态,并对老师的教学意图进行猜测。】
(二)提出问题,进行猜想
教师抛出“不到翁为什么不倒?”的问题,让学生猜一猜、说一说,将有价值的猜想板书在黑板上。(如上轻下重、有重物、底面半球等等)
【设计意图:猜想在探究课中是很重要的,这既能考察到学生的已有经验基础,还能引导学生思考,为接下来的实践验证做好铺垫。】
(三)引导探究,实践验证
1.教师引导学生对猜想进行实验验证,并让学生讨论验证的方法,教师对学生选择的方法进行提炼(如拆卸法、对比法等),并对方法优秀的小组进行评价。
2.在提炼出方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动手验证,并提出验证及汇报要求。
(学生需要的材料老师提前发给放到每个小组,小组成员根据老师提供的材料找出影响不倒翁不倒的因素。)3.学生根据各自验证的猜想进行汇报展示,教师引导全体同学为小组展示进行合理评价和及时的质疑。
4.教师小结:通过我们的验证和探讨我们得到了影响不倒翁不倒的因素有:上轻下重、固定重物、底部半球。
5.教师质疑:要做一个不倒翁是不是只满足其中一个因素就可以了呢?引导学生回答,并强调:这三个因素是缺一不可的。
【设计意图:探究环节是这节课的重点环节,教师对学生的验证和汇报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指引,学生在进行验证时才活而不乱,教师的引导和师生评价也使学生的汇报成了本节课的亮点,教师对整合探究活动的总结和质疑为这次探究活动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也为接下来的制作环节打好了理论基础。】
(四)动手制作,体验成功
1.让学生说一说,做一个不倒翁的步骤是怎样的?然后视频播放不倒翁的制作步骤。2.让小组长到台前自选制作材料。
3.教师提出制作和展示要求,各小组开始制作。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选制作材料的目的是想检测一下学生对探究环节的几大影响因素的应用情况,是否会活学活用。】
五、作品展评 拓展延伸
1.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作品展示交流,并引导同学们进行评价。2.评选出创意不倒翁、最美不倒翁等奖项。3.全班进行作品展览,互相分享成果。4.教师展现了不倒翁在生活中的应用图片。
5.创意作业:课下自制一个不倒翁作品,制作时可加入自己想象和创意。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学生的作品展示和交流,让学生的展示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评价能力得到了锻炼,不倒翁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创意作业的设计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三篇:《做不倒翁》教学设计之一-教学教案
1、初步学会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描述不倒××的制作活动。
2、学会写一段连贯的话,会适当地运用连词。
3、初步学会对事物作简单的描述。
设计意图:
教材原本定的内容是“做不倒翁”,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忽视了学生的喜好,同时也影响了学生写作的质量。我的设计扩大了范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做自己喜欢的人,如:不倒妈妈、不倒老师、不倒弟弟等;也可以做自己喜欢的动物,如:不倒猫咪、不倒老虎,甚至不倒流氓兔„„学生因为有了选择,因为自已喜欢,才会乐于动手、乐于介绍、乐于写作,这样写出来的文章也不会千篇一律、而是各具特色、各有童趣了。
过程设计:
1、欣赏玩具,诱发兴趣。
出示玩具不倒翁,猜猜它叫什么名字?为什么叫“不倒翁”?喜欢吗?为什么?
2、教师制作,学生观察。
教师演示制作过程,指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教师板书连接词:先接着再然后最后。
3、扩大范围,学生选择。
同学们不一定非要做不倒翁,可以做你喜欢的人,也可以做你喜欢的动物。想一想,你会给大家什么样的惊喜?当然在制作过程中,也可以用上你喜欢的装饰物。还可以找伙伴分工合作„„
4、人人动手,全班交流。
制作完毕,大家可以互相欣赏评比一番,也可吸收别人的长处,“补已之短”。
5、上台口述,集体评议。
小组派代表上台讲一讲你是如何制作这人不倒××的,集体评议,教师小结。
6、练习写作,互相修改。
把你刚才说的写下来,就是一篇好文章了。◆
第四篇:《做不倒翁》教学设计之二-教学教案[范文]
1、学会写一段意思连贯的话,会适当地运用“先、接着、然后、最后”等表示句子连接的连接词。
2、初步学会观察教师的动作,并能用适当的词语表达出来。
3、初步学会对一个事物做简单的描述。
教学重点:用恰当的连接词,按步骤有顺序地写出来。
教学难点:用恰当的连接词,按步骤有顺序地写出来。
教学准备:
1、制作好的一只不倒翁。
2、蛋壳、泥丸、小块红纸、红色水笔、一只小水桶。
教学步骤:
一、激发兴趣,揭示题目。
教师出示做好的不倒翁。你们喜欢这不倒翁吗?谁想来玩一玩?
揭示题目:这么好玩的不倒翁,你们想不想做呢?不过,今天要先看看老师是怎么做的,看看哪个小朋友观察得最仔细,说得最好,做得也最好。
二、观察老师做不倒翁。
1、明确观察要求:眼睛看,脑子想,嘴巴轻轻说。
2、教师边演示边交代:
(1)第一步:洗净空蛋壳。老师先轻轻地拿起一只空蛋壳,放在脸盆里,小心地将它洗干净。学生看后轻轻说。这里连接词用“先”。
(2)第二步:装入泥丸。接着,老师把几粒小泥丸装进蛋壳顶端的洞里。学生看后自由说。注意这里连接词用“接着”。
(3)用上“先、接着”来说说1、2两个步骤。(同桌互说,四人小组说,指名说,集体评议。)
(4)第三步:把纸帽粘到蛋壳上。然后,老师又把红色的纸帽粘到蛋壳上,看,不倒翁多神气啊!学生自由说说这个步骤。
(4)第四步:画眼睛、鼻子和嘴。最后,老师要用彩笔给不倒翁画上眼、鼻子和嘴。看,一个有趣的不倒翁就做好了。指导学生把这个步骤说一说
(5)用上“然后、最后”把第三、四个步骤说一说。
3、学生练说以上四个步骤。
4、口述教师做不倒翁的过程。
5、老师一边板书一边和学生一起回忆做不倒翁的过程。
6、学生练说。
7、指名说。
8、赛说,评出说得最佳的同学。
9、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通过认真观察,开动脑筋,大家都说得很好,连接词也用得不错,特别是(最佳的)同学,老师就把这个不倒翁奖给你。下节课,希望大家继续努力,把做不倒翁的经过写下来。
附板书:
先
洗净空蛋壳
接着
装入泥丸
然后
把纸帽粘到蛋壳上
最后
画上眼睛、鼻子、嘴◆[2003-12-6]
第五篇:18_不倒翁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把、样、站、起、”4个生字。
2、复习复韵母ɑi、ei、ui及四声,学习拼读音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正确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注意停顿,鼓励熟读成诵。
4、在老师的指导下,能正确描摹“把、样、来”。
5、在朗读的过程中,感受不倒翁是一种有趣的玩具。
2.教学重点/难点
1、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4个生字。
2、在老师的指导下,能正确描摹“把、样、来”,复习复韵母ɑi、ei、ui及四声,学习拼读音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这是什么?
小朋友看,不倒翁摇啊摇,就是,多好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有趣的儿歌,名字叫“不倒翁”。2、揭示课题:、齐读课题。(指导读好“倒”和“翁”:“倒”是第三声,“翁”渗透后鼻音)
二、学习儿歌
1、听课文录音,思考:你觉得不倒翁怎么样?
(不倒翁呆头呆脑的;
不倒翁永远不会倒下的。)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看课文,听清字音。(1)学生自由读,圈出生字。(带拼音的字要读准。)(2)交流。(把 样 站 起)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把 样 站 起
(2)读准字音。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3)用好办法记住字形。
3、交流。
把:做一做“把”的动作,渗透提手旁。教师即兴指导:一把什么?
一把胡子,一把尺;一把刀„„ 样:木加羊,样样样。站:做一做站起来的动作。来:米加一横,来来来。
4、朗读练习,熟读课文。
(1)让生字回到课文中,再读课文。(2)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①想一想:为什么说不倒翁真呆?(胡子一把,样子像小孩。)
②想一想:为什么说不倒翁不呆?(推你倒下,你又站起来。)
(3)指导学生读好停顿,注意不唱读,不顿读。(4)多形式朗读:指名读、分句读、男女生对读、边做动作动作边朗读。(感受不倒翁是一种有趣的玩具。不会倒下。)
课堂小结
三、复习小结。
1、抢读游戏。
2、小结:喜欢不倒翁的小朋友,回家可以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也自己做一个哦。
课后习题
四、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
(2)认读生字:把、起、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