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不倒翁探秘教学设计
活动主 题 9不倒翁探秘
活动目标
1、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通过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等活动发现不倒翁不倒的秘密。
2、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自主探究能力。
3、让学生在玩中发现科学、在实践中学会生活、在自主中学会合作 教师准备:不倒翁(方底);三个矿泉水瓶;课件。
学生准备:各种可拆卸的不倒翁;螺丝刀。
制作材料:蛋壳、乒乓球;橡皮泥、玻璃球;彩纸、丝线;胶水、胶带等。
实践性作业设计:制作不倒翁
教学时 间
活动环节: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感知事物。
看同学这么高兴,老师就请同学们来玩一种玩具,这种玩具可不一般,它身上藏着很多秘密,打开盒子,玩玩吧!
二、提出问题,进行猜想。
1、看得出来,大家玩得很愉快!那在玩不倒翁的过程中,有问题要问吗?
2、引导交流问题并猜想答案:(随机板书)
3、刚才,大家谈到的只是我们的猜测,那么不倒翁到底为什么不倒,3课时
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索这个秘密。(板书课题并贴画)
三、交流方法,实践验证。
1、教师引导:同学们,你们想怎样探索这个秘密呢?就用想到的办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测。比比谁最先发现不倒翁不倒的秘密!
2、学生探究活动。
3、汇报交流:看大家自信的样子,一定探索到不倒翁不倒的秘密了,谁先来!
A、秘密一——上轻下重:
底部有块铁。它们都在不倒翁的什么位置?谁能将这个“重物”准确地贴到黒板上这个不倒翁中。那是不是上轻下重的物体都不容易倒呢?我们来做个实验:
(出示)这儿有3个瓶子,一个装满水,一个装半瓶水,一个是空的。用同样的力量推三个瓶子,你认为哪个瓶子不容易倒?为什么?谁有不同意见?到底谁的观点正确,来试验一下。
其实,生活中也有很多物体也设计成上轻下重的,课件出示:你能判断出来吗?
B、秘密二——底面半球形:
⑴不倒翁不倒的秘密只有上轻下重吗?还有没有?
⑵大家发现不倒翁的底面都是半球形的吗?(板书:底面球形)不是球形的,其它形状不行吗?
⑶演示:看这个瓶子,是上轻下重的,但底部是方形的,它能不能像不倒翁一样倒下又能起来?
⑷小结:看来,这半球形的底面也是不倒翁不倒的秘密。现在我们知道不倒翁不倒的有两个秘密了,还有吗?
C、秘密三——底面半球形固定重物:
(演示)瞧这个不倒翁,里面也有一块铁,上轻下重,底部也是半球形的,玩玩试试,怎么倒了?你是怎么想的?有不同意见吗?我们来看看里面到底怎么了?
小结:看来,要想使不倒翁不倒,底面的重物还需固定好。
归纳:现在大家知道不倒翁不倒的秘密了吗?谁来说,他说得对吗?那这个问题我们就解决了。(擦掉问题)
4、学法指导:
刚才,我们就像科学家一样研究问题,先提出问题、再进行猜测、然后通过动手实践验证猜测,最后得出结论,咱们真了不起!
(四)总结评价,感情升华。
1、大家觉得在这节课中,你们玩的怎么样?(生交流)
2、你觉得在这节课中,谁表现的最好?为什么?(生交流)
3、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生交流)
4、你觉得我们应该向不倒翁学习些什么精神呢?(生交流)师相机补充:老师觉得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上,我们都应该向不倒翁那 样心胸开阔,不怕打击,始终微笑,永远站立!
五、拓展延伸,启发创新。
人们也从不倒翁身上得到了许许多多的启示,(课件出示)下节课我们将要制作不倒翁,你想制作个怎样的不倒翁?你觉得制作不倒翁需
要 哪些材料呢?请同学们课下做好准备,再上课时我们比一比,看谁做的不倒翁能够永远站立,最有创意!
第二课时
一、今天我们动手制作不倒翁。
二、动手制作,体验成功。
1、教师引导:知道了不倒翁不倒的秘密,现在你最想干什么?别急,老师也做了一些不倒翁,你瞧(出示课件)。相信你比老师做得更好!你可以一个人做,也可以小组合作,一会儿我们来比一比谁做得既快又好还很漂亮,你可以从这里的“材料超市”中选择你要用的材料!
2、学生制作,教师指导
3、展示:(实物投影)
4、要做不倒翁,除了老师为你准备的这些材料外,你还可以用什么材料?
三、课外延伸,鼓励创新。
教师引导:不倒翁作为一种玩具,不仅小朋友喜欢,大人也很喜欢?瞧!这些不倒翁各有什么特点?(摇摆不同的,伴有音乐的,形状不一的„„)
演示:老师也把自己最喜欢的一种不倒翁带来了,瞧!熊猫不倒翁,这可不是只简单的熊猫,他呀,会翻跟头!看好了,这是熊猫专用滑梯,(演示)喜欢的同学课后我们可以一起做!
拓展:马上就要下课了,但我希望你们能根据这节课学到的知识去创作更多有趣的不倒翁,要评选有创意的小制作,希望大家把握这次自
我展示的机会,做出有创意的不倒翁来,争取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提出要求。
1、导入
这节课,我们进行“ 不倒翁展示交流”。
2、提出交流注意事项。
(1)汇报的同学:态度自然大方,声音清晰响亮,条理。
(2)听的同学:认真听,找出优缺点和特色,做好记录。
二、交流汇报。
三反思活动过程
1、引导学生互相评价
2、评价总结。
四、拓展延伸
1、引导学生畅谈活动感受。
2、建议学生 制作不倒翁。
第二篇: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制作不倒翁教学设计1
齐动手,做玩具
活动目标:
1、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通过观察、验证等活动发现不倒翁不倒的秘密。
2、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自主探究能力。
3、让学生在玩中发现科学、在实践中学会生活、在自主中学会合作。
教师准备:不倒翁;课件。
学生准备:各种可拆卸的不倒翁;螺丝刀。
制作材料:蛋壳、乒乓球;细沙、刻刀、胶水、胶带、彩纸、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感知事物。
同学们喜欢玩玩具吗?老师就请同学们来玩一种玩具,这种玩具可不一般,它身上藏着很多秘密,打开盒子,玩玩吧!
二、探索不倒翁的秘密。
1、看得出来,大家玩得很愉快!那在玩不倒翁的过程中,有问题要问吗?
2、通过观察、验证等活动发现不倒翁不倒的秘密。A、秘密一——上轻下重 B、秘密二——底面半球形 C、秘密三——底面半球形固定重物
三、动手制作,体验成功。
1、教师引导:知道了不倒翁不倒的秘密,现在你最想干什么?别急,老师也做了一些不倒翁,你瞧(出示课件)。相信你比老师做得更好!你可以一个人做,也可以小组合作,一会儿我们来比一比谁做得既快又好还很漂亮,但你们一定要注意安全,小心刀子!你可以从这里的“材料超市”中选择你要用的材料!
2、学生制作,教师指导。(1)用刻刀修剪蛋壳或乒乓球。(2)从小口处放进细沙。
(3)灌入胶水把沙子粘牢在蛋壳底部。(4)在蛋壳上画图并上色或贴彩纸、彩带。
3、展示:(实物投影)
4、要做不倒翁,除了老师为你准备的这些材料外,你还可以用什么材料?
四、课外延伸,鼓励创新。
教师引导:不倒翁作为一种玩具,不仅小朋友喜欢,大人也很喜欢?瞧!这些不倒翁各有什么特点?(摇摆不同的,伴有音乐的,形状不一的„„)
拓展:马上就要下课了,但我希望你们能根据这节课学到的知识去创作更多有趣的不倒翁,要评选有创意的小制作,希望大家把握这次自我展示的机会,做出有创意的不倒翁来,争取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第三篇: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及活动效果分析-《不倒翁的探秘》
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及活动效果分析
----------------《不倒翁的探秘》
一、主题背景
学生通过前期的活动,了解到鸡蛋壳在生活中有许多用途,并产生制作不倒翁的想法。学生通过上网查找资料、初步了解不倒翁的制作方法,并自主尝试制作不倒翁。本节课通过检查学生制作不倒翁的情况,让学生在互相观察、互相评价中发现制作中存在的问题,对问题进行归类及分析,从而归纳出制作不倒翁的科学方法。本节课紧紧围绕问题 “如何做出最好的不倒翁”,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探究,学生的观察、分析、讨论、、比较、归纳等能力得到强化。
二、活动目标
1、在玩不倒翁过程中,通过观察、发现自身和他人设计与制作中存在的不足,提出问题。
2、能对问题进行归类,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思考问题解决的办法
3、积极与老师、同学探讨改进自身不足之处,感受探究乐趣
4、清晰、简洁地表达个人观点,能认真倾听他人的观点,乐意与他人分享活动成果,养成善纳他人观点习惯。
三、实施对象:五年级
四、活动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师:我相信同学们都见过不倒翁,你能按照你见过的不倒翁样子,自己制作一个吗?
小组分工合作,利用各种材料尝试制作不倒翁。教师展示图片供学生参考。
第二课时 活动过程
一、挑战学生,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请展示一下你们制作的不倒翁。
(学生展示,学生制作的不倒翁并没有达到完美的效果。)
师:不倒翁不倒的秘密看似简单,其实蕴含着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师:现在老师要挑战大家的智慧,请看一张图片,图片介绍: 西安小雁塔始建于公元707年,跨越了唐、宋、元、明、清等朝代,在陕西省乃至全国所存1300年前的完整建筑中名列榜首。公元1487年,陕西发生6级地震,小雁塔被震裂。时隔34年,即公元1521年,陕西再次发生地震,塔的裂缝竟然合拢,复原如初。人们百思不得其解,便把小雁塔的合拢叫“神合”。1555年9月,一位名叫王鹤小京官回乡途中夜宿小雁塔。听了目睹此次“神合”的堪广和尚讲的一段奇事后,惊异万分,把这段史料刻在小雁塔的北门楣上。小雁塔经历了几十次地震,史载大地震曾使其3次开裂又3次复合,尤其是1556年的一次地震将其由56米的完整高度震为43米的现存高度。但是至今其塔身不倾斜,让人惊奇。
师:同学们看到这些说明,你们有话想说吗?(或有问题想了解吗?)(小雁塔为何历经几十次地震不倒呢?)
师:是啊,老师也很好奇,你们猜一下是什么原因?(请1-2名学生猜测)我们听专家怎么说
西安小雁塔保管所所长孔正一说:“小雁塔虽有40多米高,但其塔基之下的夯土层深而广,原来古代工匠根据西安地质情况特地将塔基用夯土筑成一个半圆球体,受震后压力均匀分散,这样小雁塔就像一个“不倒翁”一样,虽历经70
余次地震,仍巍然屹立,塔基如同一个实心锅,使其整体上好似不倒翁一般,虽经千年而无大恙。”正是地下的庞大载体让它具有了如同不倒翁的原理与功能,让其减缓了各种外力、尤其是地震时外力的作用,虽经千年风雨而能保存至今
师:听了专家的话,小雁塔历经几十次地震不倒最大原因是什么吗?(是利用不倒翁原理,上轻下重,底是半球型的,稳定)师:不倒翁原理不仅带给了人们乐趣,并在建筑设计、玩具制造、生活用品、汽车结构设计以及体育健身等方面充分利用不倒翁“上轻下重的物体因重心低而更加稳定”的原理
出示汽车透视图: 图片介绍:
汽车在设计制造时,通过增加底盘占整个车体重量的比例,降低汽车的重心,可以使汽车在紧急刹车或者转弯时,保持平衡状态,避免撞车、翻车等危及生命安全的交通事故的发生,用不倒翁原理提高了汽车的操控性能。
师: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知道不倒翁最大的特点是稳定平衡。
与学生共同归纳不倒翁原理:上轻下重,重量集中在下面,稳定程度高,不容易倾倒。
老师要强调:设计制作活动不是盲目的,随意的,任何设计,除了要有明确的设计目标,还要搞设计原理——即科学道理,依据一定的原理来进行设计与制作。
二、玩中观察 发现问题
1、师:同学们,你们觉得一个好的不倒翁应该是什么样的? ①静止时立得直、受到外力时很快直立,不能歪斜;②外形美观,表面干净。(板书)
师:你们都已做好了不倒翁,现在根据你们的评价标准,在互相玩不倒翁中认真观察自己或同学的作品还存在哪些问题,请组长记录下来(相同的问题不重复)哪个同学的作品做的好也一起记录下来,填在表格上。
存在的问题:
2、学生玩不倒翁,记录问题(5分钟)
3、各小组把问题单贴在黑板上
三、归类整理 分析问题
师:这么多问题看起来很杂乱,有什么办法把这些问题条理化,变得井然有序呢?
(提问1-2名学生)
师:采用归类的方法,可以使问题不重复有条理,如果按问题的内容,可以归类为以下几类?
共同归纳得出以下三类:
一、歪斜、不能直立
二、孔钻得不规矩
三、外表修饰不好看
师:什么原因使不倒翁站不稳呢?
可能出现的答案:
1、重心没有固定:里面的沙跑来跑去,没有固定
2、重量问题: 如学生没有发现上轻下重还要考虑重心低的问题时,教师可以拿出两个站不稳的不倒翁进行比较(请一个同学上台听重心没有固定的,再拿一个重心稳定但没重心低的不倒翁进行比较)
让学生明白重量问题也是影响不倒翁稳定平衡的一个因素。
3、重心位置:重心要低。
四、梳理总结 拓展延伸 同学们,一件优秀作品是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的,我们在玩不倒翁过程中发现了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实验形成了我们制作不倒翁的基本方法,你们真了不起。希望你们能根据这节课学到的知识去创作更多有趣的不倒翁,下阶段我们将举行一个不倒翁展览会,看哪位同学的作品能得到最佳创意奖。
板书设计
学生每组的问题
对策:
1、歪斜、不能直立
1、固定重心
2、孔钻得不规矩
2、重心位置:低
3、外表修饰不好看
3、重量高度不能超过蛋壳三分之一
活动效果分析:
通过“不倒翁的秘密”这个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其实在课前就有一些学生知道了不倒翁不倒的秘密,但知道了原理和实际制作之间还有很大差距,这也是中国学生存在的一个常见问题。
刚开始大部分小组运用气球,里面装入沙子,有个别小组外形制作的也很漂亮,但由于难于固定沙子,不倒翁的中心不稳,成功的很少,虽然有一个小组成功,但由于气球容易跑气,不到一天的时间不倒翁就毁了。于是学生开始寻找较为坚固耐用的底座,一开始最先找到的底座材料有鸡蛋壳和乒乓球,随着活动的不断开展就有的小组用甜筒的盖子、彩笔筒的盖子、勺子头等材料制作底座。学生所使用的材料均为废弃品,与所提倡的废物利用和低碳生活相呼应。底座的问题解决后学生在制作时有的底部的重物固定不牢,有的填充物品过少或过轻,有的上面的装饰物品太大,有的过高,有的过矮,放倒时不容易恢复竖立位置,通过学生动手后,在实践中摸索,这些问题都得到了解决。并从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不但解决了问题同时也收获了快乐,增强了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学生制作不倒翁的过程充分体现了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然后再到实践的一个过程,其实这就是人类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既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第四篇:探秘不倒翁教学设计
“探 秘 不 倒 翁”教学设计
奎文区金宝双语学校
王希娟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通过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等活动发现不倒翁不倒的秘密。
2.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3.使学生在活动中尝到成功的喜悦,养成良好的探究品质,学习不倒翁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自主探究意识。
三、教学准备
研究材料:各种可拆卸的不倒翁
制作材料:蛋壳、乒乓球、纸杯、橡皮泥、玻璃球、螺丝帽;剪刀、彩纸、彩笔、胶带等。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通过一个能吸引学生的动物不倒翁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抛出本节课的课题——探秘不倒翁。
【设计意图:有趣的动物不倒翁对孩子们来说很具有吸引力,能让学生很快的进入课堂状态,并对老师的教学意图进行猜测。】
(二)提出问题,进行猜想
教师抛出“不到翁为什么不倒?”的问题,让学生猜一猜、说一说,将有价值的猜想板书在黑板上。(如上轻下重、有重物、底面半球等等)
【设计意图:猜想在探究课中是很重要的,这既能考察到学生的已有经验基础,还能引导学生思考,为接下来的实践验证做好铺垫。】
(三)引导探究,实践验证
1.教师引导学生对猜想进行实验验证,并让学生讨论验证的方法,教师对学生选择的方法进行提炼(如拆卸法、对比法等),并对方法优秀的小组进行评价。
2.在提炼出方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动手验证,并提出验证及汇报要求。
(学生需要的材料老师提前发给放到每个小组,小组成员根据老师提供的材料找出影响不倒翁不倒的因素。)3.学生根据各自验证的猜想进行汇报展示,教师引导全体同学为小组展示进行合理评价和及时的质疑。
4.教师小结:通过我们的验证和探讨我们得到了影响不倒翁不倒的因素有:上轻下重、固定重物、底部半球。
5.教师质疑:要做一个不倒翁是不是只满足其中一个因素就可以了呢?引导学生回答,并强调:这三个因素是缺一不可的。
【设计意图:探究环节是这节课的重点环节,教师对学生的验证和汇报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指引,学生在进行验证时才活而不乱,教师的引导和师生评价也使学生的汇报成了本节课的亮点,教师对整合探究活动的总结和质疑为这次探究活动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也为接下来的制作环节打好了理论基础。】
(四)动手制作,体验成功
1.让学生说一说,做一个不倒翁的步骤是怎样的?然后视频播放不倒翁的制作步骤。2.让小组长到台前自选制作材料。
3.教师提出制作和展示要求,各小组开始制作。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选制作材料的目的是想检测一下学生对探究环节的几大影响因素的应用情况,是否会活学活用。】
五、作品展评 拓展延伸
1.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作品展示交流,并引导同学们进行评价。2.评选出创意不倒翁、最美不倒翁等奖项。3.全班进行作品展览,互相分享成果。4.教师展现了不倒翁在生活中的应用图片。
5.创意作业:课下自制一个不倒翁作品,制作时可加入自己想象和创意。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学生的作品展示和交流,让学生的展示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评价能力得到了锻炼,不倒翁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创意作业的设计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五篇: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
三年级综合实践《小小面点师》教案
新密市大隗镇王沟希望小学
李光敏
《小小面点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了解一种面粉的营养成分及在人体成长中的作用,会制作一种面点。
通过观看幻灯片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式面点和西式面点。
能力目标:尝试通过观察、作小调查了解市场上各种面点的营养价值,能有选择地食用各种有营养的面点。
情感目标:通过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小组合作精神及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
教学难点:有造型的面点。
教具:幻灯片、视频、发酵面团、剪刀、蒸锅、电磁炉等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新朋友。(出示小刺猬面
点)
你猜猜它是用什么做成的啊?
生:用面。
师:你猜对了,是用面来做成的。
2、在生活中,有哪些用面做成的食物呢?
生:豆包、馒头,花卷……
师:我们把这些用面做成的食物叫做面点(黑板贴上——面点)
(二)了解面点知识
1、根据你们收集的资料,你了解到哪些面点知识?
生1:面点包括主食,小吃和糕点。
生2:面点按形状可划分为包类、饺类、糕类、团类、卷类、饼类、酥
类和条类。
生3:面点外形有几何形态、象形形态和自然形态。象形形态分为仿植
物形和仿动物形。
生4:面点形状要简洁,生动。
师:我们经常吃的馒头,花卷这些面点食物的造型基本很统一,其实
面点可以做出许多美丽的造型,给人以美的享受。
2、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造型美观,新颖的面点作品吧!
师生共同欣赏幻灯片。
3、师:同学们看的时候有如此大的反响,能告诉老师为什么吗?你
有什么想说的?
生:①太美了。②看到后才知道原来可以做出这么多精美的造型来。
4、师:这些面点作品给了你哪些启发呢?
生1:我想这些面点一定也非常的好吃。
生:2:我真想亲手做出这么美丽的面点作品。
生3:我觉得面点可以做出任何一种造型,只要自己喜欢,有特点,有
创意。
师:你们说的真好,那老师领大家一起学做面点,你愿意么?
生:愿意。
(三)制作面点
1、师:我们共同看一段视频,看面点师傅是怎样制作面点的。
2、师:看了视频以后,谁来说说制作面点的一些基本方法。
生:团、压、搓、捏。
3、你想做一组什么样的面点作品呢?一分钟时间与小组同学讨论一下
吧!
生:小组讨论制作的点子。
4、师:同学们有这么多希奇的创意,那么在制作当中需要注意哪些问
题呢?
生1:注意卫生,不要弄脏桌子,地面及自己的衣服
生:2:注意安全,在用工具的时候不要伤到了手。
5、师:同学们说的真好,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创作出造型新
颖,有创意的面点吧!
生:小组合作制作面点。
(四)作品展示
1、师:好了,同学们,就到这里,请同学们把你们的作品给大家展示一下吧!
2、师生评价
现在同学们做了这么多各种各样的小动物面点,那我们就把它们蒸熟!(水开后,入锅蒸15分钟)
(五)分享快乐
(端上蒸好的面点)同学们共同分享一下吧!和你旁边的同学换一下你的面点品尝,告诉他你是怎样做的呢!
(六)总结
今天,同学们用一双巧手创造出各种造型独特,有新意的面点作品,老师
都非常的喜欢,老师相信不久的将来,你们中间一定会出现大师级的面点师。
七、板书设计
小小面点师
制作面点基本操作方法:揉团压搓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