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第七课:探秘“七巧板”》教学设计(本站推荐)
第七课:探秘“七巧板”
教学设计思路:
谈话引入——基本活动:制作“七巧板”——研究七巧板图谱——设计与制作七巧板——拓展与延伸:七巧板拼图比赛——单幅板拼图——组合拼图——交流与分享——创新活动建议:收集民间智力玩具 教学内容:
探秘“七巧板”——书25~28 教学目标:
1、通过制作七巧板,初步学习设计、绘图,和使用三角板、直尺、切刀等工具的能力。
2、通过七巧板的拼摆、竞赛,培养学生观察、想像、记忆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3、通过交流、分享,培养学生的分析鉴赏和口头表达能力。
4、引导学生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学习设计、绘图,和使用三角板、直尺、切刀等工具的能力。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想像、记忆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教学准备:
1、分组。4~5人为一组,以组为单位组织活动、准备材料。
2、材料与工具。吹塑纸或硬纸板若干,小刀、直尺或三角、白纸一张
1、谈话引入:
七巧板是我国流传久远的一种智力游戏,用形状、大小各异的七巧板薄板,就可以并摆出各种图形,千变万化,趣味无穷,不仅引人入胜,而且开发智力。
2、基本活动:制作“七巧板”(1)研究七巧板图谱
七巧板是由正方形的薄板切割而成的。当它传到日本和欧美,人们对它的切割方法做了些改动,便出现了几种七巧板图谱。研究中国、日本、欧洲的图谱(2)设计与制作七巧板
分析过七巧板的图谱,同学们想到怎样才能制作一幅七巧板吗?
学生设计制作
3、拓展与延伸:七巧板拼图比赛
使用自己制作的七巧板进行拼图比赛,内容可以是物品,也可以是人物,还可以是飞禽走兽。(1)单幅板拼图
选择对象,突出特点,用一幅板拼一幅图,看谁的拼图更有创意。(2)组合拼图 以小组为单位,使用多幅七巧板做组合拼图,集体创意,合理分工,共同完成作品。(3)交流与分享
想一想,在摆图七巧板时,是想好再拼摆还是边拼边摆?哪种做法比较容易一些呢?
在拼图时,怎样才能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拼图呢?
4、创新活动建议:收集民间智力玩具
智力玩具,趣味盎然,令人陶醉,其精心设计渗透了科学和艺术的美和巧思。我们制作和拼摆的七巧板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其实,在我国自古以来就流传着许多有趣的智力玩具。如果同学们有兴趣,可在课下做一做收集民间流传的智力玩具工作,如果有可能,再将收集的内容汇聚起来,以班级为单位,搞一次民间智力玩具展示活动,相信同学们会受益匪浅的。
板书设计:
探秘“七巧板” 七巧板图谱
第二篇:综合实践:七巧板教学设计
综合与实践
七巧板(教学设计)
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初中部
张雄
一、学生状况分析
本节是新北师大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的一节综合与实践课程,是以活动课的形式呈现角、边及图形等有关内容的综合应用。旨在通过七巧板的认识、拼、摆和制作等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及掌握与线段、角、平行线、垂线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和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历和体验。学生生活的空间存在着大量的图形,直观的图形是学生认识和理解自然界及社会的绝妙工具。基于此认识,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主要是想通过鼓励学生探索七巧板及其基本图形的性质和制作七巧板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进而培养空间思维能力。在剪拼七巧板等活动中,让学生经历一个探索知识、获得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任务分析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安排,本节课以数学活动为主线,试图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首先,在拼图的过程中发展抽象能力、想像能力、概括能力,并尝试用图形语言表达某种思想感情;其次,在探索七巧板基本图形过程中,学生经历“观察——猜想——验证”通过度量、比对、折叠、论证等方法来加深对等腰直角三角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最后在制作七巧板的过程中体会生活中的数学方法。
根据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经历探索七巧板的制作过程,并体验七巧板的组图功能,提高学生的图形组合 能力及对美的事物的发现。(知识与技能)
2、通过七巧板的制作、拼摆等活动,丰富学生对边、角、平行及垂直等有关内容的认识,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在探索图形的性质、图形的变换活动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过程与方法)
3、通过资料意识到七巧板是我国人民的伟大发明,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而使学生产生创新的欲望。在拼图及其表达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语言才能,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尊重他人的意见。(情感与态度)
三、教学过程与分析
第一环节 情境激趣,适时点题
首先展示出几组七巧板的作品,让学生亲手拼摆,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集 中注意(先玩后学会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后在展示几组七巧板的经典作品。
(说明:这三幅图是递进有层次的。第一副较为简单,学生都会;第二幅图必须要两个同学合作用两幅七巧板拼出;第三副的两个图只是轮廓,有一定的难度。)第二环节
初步感知,建立表象
1、让学生自己动手利用手中的工具来研究七巧板的基本图形,要求说出图形的名称、验证方法及他们之间的特殊关系(边、角之间的关系)
2、请学生用手中的七个基本图形拼出我们几何中的基本图形如:一个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梯形及平行四边形等。(这一环节是在学生熟悉七巧板基本图形之后的又一拼图游戏。作用:
1、继续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2、检测学生学习七巧板基本图形情况;
3、为后边环节做铺垫。)
目的:
让学生学会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学会用观察——猜想——验证的方法解决问题并加深对所学过的线段、角及多种基本图形等有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丰富他们的数学意识,培养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兴趣。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第三环节
动手实践,深化知识
1、介绍七巧板的起源(具体内容教师叙述图片展示),目的在于使学生知道七巧板是我国人民的伟大发明,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让学生感受到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并且再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请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在以上知识的基础上自己设计出七巧板的作法,由小组展示自己的作法,最后教师再利用几何画板演示“找中点法”制作七巧板。活动目的:
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然后再与组内同学间的交流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以及合作的意识。通过解释七巧板的作法,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此环节是本节知识重难点内容突破的载体更能让学生深化知识。第四环节
师生交流,归纳小结:
请学生说说本节课的收获及感受。目的:
师生交流、归纳小结的目的是让学生准确全面的表述自己的观点,培养及时归纳 知识的习惯.第五环节
深化主题,继承发扬
问题:难道七巧板就只能用一个正方形分割而成吗?长方形行吗?如果行,是任 何一个长方形都行吗?还有其它图形吗„„,但老祖先流传的制法为何是只用正方形分 割呢?(说明,在第二环节的第2个任务中可得到启示)
目的:让学生觉得在课后本节课还有回味的地方;再次让学生感受到老祖先的伟大。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1、你能用自己制作的七巧板拼出一个生动而又形象的图案吗?
2、你能以《神奇的七巧板》为题写一篇有关七巧板的文章吗?
第三篇: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不倒翁探秘教学设计
活动主 题 9不倒翁探秘
活动目标
1、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通过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等活动发现不倒翁不倒的秘密。
2、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自主探究能力。
3、让学生在玩中发现科学、在实践中学会生活、在自主中学会合作 教师准备:不倒翁(方底);三个矿泉水瓶;课件。
学生准备:各种可拆卸的不倒翁;螺丝刀。
制作材料:蛋壳、乒乓球;橡皮泥、玻璃球;彩纸、丝线;胶水、胶带等。
实践性作业设计:制作不倒翁
教学时 间
活动环节: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感知事物。
看同学这么高兴,老师就请同学们来玩一种玩具,这种玩具可不一般,它身上藏着很多秘密,打开盒子,玩玩吧!
二、提出问题,进行猜想。
1、看得出来,大家玩得很愉快!那在玩不倒翁的过程中,有问题要问吗?
2、引导交流问题并猜想答案:(随机板书)
3、刚才,大家谈到的只是我们的猜测,那么不倒翁到底为什么不倒,3课时
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索这个秘密。(板书课题并贴画)
三、交流方法,实践验证。
1、教师引导:同学们,你们想怎样探索这个秘密呢?就用想到的办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测。比比谁最先发现不倒翁不倒的秘密!
2、学生探究活动。
3、汇报交流:看大家自信的样子,一定探索到不倒翁不倒的秘密了,谁先来!
A、秘密一——上轻下重:
底部有块铁。它们都在不倒翁的什么位置?谁能将这个“重物”准确地贴到黒板上这个不倒翁中。那是不是上轻下重的物体都不容易倒呢?我们来做个实验:
(出示)这儿有3个瓶子,一个装满水,一个装半瓶水,一个是空的。用同样的力量推三个瓶子,你认为哪个瓶子不容易倒?为什么?谁有不同意见?到底谁的观点正确,来试验一下。
其实,生活中也有很多物体也设计成上轻下重的,课件出示:你能判断出来吗?
B、秘密二——底面半球形:
⑴不倒翁不倒的秘密只有上轻下重吗?还有没有?
⑵大家发现不倒翁的底面都是半球形的吗?(板书:底面球形)不是球形的,其它形状不行吗?
⑶演示:看这个瓶子,是上轻下重的,但底部是方形的,它能不能像不倒翁一样倒下又能起来?
⑷小结:看来,这半球形的底面也是不倒翁不倒的秘密。现在我们知道不倒翁不倒的有两个秘密了,还有吗?
C、秘密三——底面半球形固定重物:
(演示)瞧这个不倒翁,里面也有一块铁,上轻下重,底部也是半球形的,玩玩试试,怎么倒了?你是怎么想的?有不同意见吗?我们来看看里面到底怎么了?
小结:看来,要想使不倒翁不倒,底面的重物还需固定好。
归纳:现在大家知道不倒翁不倒的秘密了吗?谁来说,他说得对吗?那这个问题我们就解决了。(擦掉问题)
4、学法指导:
刚才,我们就像科学家一样研究问题,先提出问题、再进行猜测、然后通过动手实践验证猜测,最后得出结论,咱们真了不起!
(四)总结评价,感情升华。
1、大家觉得在这节课中,你们玩的怎么样?(生交流)
2、你觉得在这节课中,谁表现的最好?为什么?(生交流)
3、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生交流)
4、你觉得我们应该向不倒翁学习些什么精神呢?(生交流)师相机补充:老师觉得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上,我们都应该向不倒翁那 样心胸开阔,不怕打击,始终微笑,永远站立!
五、拓展延伸,启发创新。
人们也从不倒翁身上得到了许许多多的启示,(课件出示)下节课我们将要制作不倒翁,你想制作个怎样的不倒翁?你觉得制作不倒翁需
要 哪些材料呢?请同学们课下做好准备,再上课时我们比一比,看谁做的不倒翁能够永远站立,最有创意!
第二课时
一、今天我们动手制作不倒翁。
二、动手制作,体验成功。
1、教师引导:知道了不倒翁不倒的秘密,现在你最想干什么?别急,老师也做了一些不倒翁,你瞧(出示课件)。相信你比老师做得更好!你可以一个人做,也可以小组合作,一会儿我们来比一比谁做得既快又好还很漂亮,你可以从这里的“材料超市”中选择你要用的材料!
2、学生制作,教师指导
3、展示:(实物投影)
4、要做不倒翁,除了老师为你准备的这些材料外,你还可以用什么材料?
三、课外延伸,鼓励创新。
教师引导:不倒翁作为一种玩具,不仅小朋友喜欢,大人也很喜欢?瞧!这些不倒翁各有什么特点?(摇摆不同的,伴有音乐的,形状不一的„„)
演示:老师也把自己最喜欢的一种不倒翁带来了,瞧!熊猫不倒翁,这可不是只简单的熊猫,他呀,会翻跟头!看好了,这是熊猫专用滑梯,(演示)喜欢的同学课后我们可以一起做!
拓展:马上就要下课了,但我希望你们能根据这节课学到的知识去创作更多有趣的不倒翁,要评选有创意的小制作,希望大家把握这次自
我展示的机会,做出有创意的不倒翁来,争取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提出要求。
1、导入
这节课,我们进行“ 不倒翁展示交流”。
2、提出交流注意事项。
(1)汇报的同学:态度自然大方,声音清晰响亮,条理。
(2)听的同学:认真听,找出优缺点和特色,做好记录。
二、交流汇报。
三反思活动过程
1、引导学生互相评价
2、评价总结。
四、拓展延伸
1、引导学生畅谈活动感受。
2、建议学生 制作不倒翁。
第四篇: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挑战“重心”》教学设计
第一课:挑战“重心”
教学设计思路:
(一)激趣导入——
(二)基本活动——
(三)汇报交流 教学内容:挑战“重心”——书1~4页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和应用科学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遇到事情观察思考的习惯,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亲手制作和调试重心玩具不倒翁的过程中感受物体有重心,体验重心原理的应用,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理解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教学重点:体验重心原理的应用,制作重心玩具不倒翁。教学难点:调试不倒翁的重心。
教学准备:综合实践活动学具、学具:乒乓球、橡皮泥、剪刀、彩纸、彩笔、胶棒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在这节课里,老师将和大家一起“挑战重心”。你有进行挑战的勇气吗?(有!)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要想挑战重心,首先要了解什么是重心,谁来说说你对中心的了解。(生说)
2、教师总结:地球表面上的物体,各部分都受地心的吸引,物体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做物体的重心。一个物体的重心越低,也就越稳定。
(二)基本活动
1、其实我们日常生活中就常常会看到利用重心完成的事情还有利用重心制作的玩具。请看图片:(课件出示)
你想不想也制作一个小玩具呢?
2、出示自制不倒翁,让学生观察,说一说制作这样一个不倒翁都需要什么材料?(乒乓球、橡皮泥、彩纸、彩笔)
教师讲制作过程:第一步:把橡皮泥站在乒乓球的底部,乒乓球底部的橡皮泥越多越集中,不倒翁就越稳,但不要让橡皮泥超过乒乓球的一半;第二步:为不倒翁做装饰,你可以根据你所准备的材料,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完成一个自己的不倒翁作品。
3、在制作之前,先看一些设计精美的不倒翁。(看课件)
4、现在到了你来挑战重心,制作不倒翁的时候了,十分钟之后,老师等着看你的作品。
(三)汇报交流
1、谁愿意把自己制作的不倒翁展示给大家看?(指名展示并介绍自己的作品,其他生评价。)
2、在制作不倒翁的过程中,你遇到了什么问题?你是怎么解决的?
3、教师总结:对物体重心问题的研究,当然不仅限于制作重心玩具,在生活中,有哪些问题已经用重心原理解决了?有哪些还没有解决?请同学们注意观察生活,并把自己的所得与同学们进行交流,让我们在生活中继续挑战重心。板书设计:
挑战“重心”
重心——不倒翁
第五篇: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教学总结
四年级综合实践上册教学工作总结
综合实践是学生的实践,是学生的活动,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突出学生主体,即突出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性、积极性;突出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实施过程的有效指导。一学期来,我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能够处理好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
能够发挥学生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本学期,我能够根据计划,确定好课题。在活动课题提出后,制定活动方案的制定,再到活动的实施,及活动的总结、交流与评价,都能够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活动,教师有效的针对学生的实际,进行适当的指导、引导。
二、加强教师的有效指导。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导师与学生的关系。它要求以学生活动为中心,而教师在学生的活动中始终起着指导作用。综合实践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做”出来的,因而,在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特别注重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我们强调了它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在活动中,我在班级中建立了一个“导师制”。教师的主要作用就是在于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全部过程。这个制度就是要求教师要指导一个或多个小组活动。
三、注重学生的合作。
综合实践活动与我们的学科教学相比,更注重学生的探究、合作。班级里的40多个学生并不是人人都乐意合作,人人都乐意接受其他同学,而且在小组活动的过程中,每一个小组成员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也有大有小。作为教师,我深深地意识到乐意合作、善于合作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因此,这学期我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小组中如何发挥个体的作用,如何与组内其他同学进行合作探究。学生在合作中各尽所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树立了自信,充满了积极向上的朝气。
同学们在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中锻炼了能力,增长了知识,对这门课程兴趣比较浓厚,教师也是以十分的热情影响学生积极进行合作与研究。
总之,综合实践作为一种实践性课程,学生是课程实施的重要主体。综合实践是学生的实践,是学生通过实践来学习的,是通过实践来获得发展的。学生的实践是任何教育者都难以替代的,所以说,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综合实践活动是主体性的活动。
任课教师:张雅辉
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课总结
任课教师:张雅辉
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任课教师:张雅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