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 教学实录(大全5篇)

时间:2019-05-13 01:31: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石榴 教学实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石榴 教学实录》。

第一篇:石榴 教学实录

石榴 教案

一、谜语竞猜,激趣导入

1.出示谜语让学生猜:黄瓷瓶,口儿小,瓶里装着红珠宝;只能吃,不能戴,又酸又甜味道好。猜猜是哪种水果?(石榴)

2.师生一起板书课题:石榴。正音:单独读的时候读第二声liú,在这个词当中要读轻声,咱们一起来读读课题--石榴。

3.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枣庄的石榴园看一看,了解一下课文中是怎样对十六进行描写的。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同学们,课文里有一些生词,你们能读好它吗?

抽枝

仿佛

甚至

肚皮

扒开

急切 喜讯

石榴

枣庄

咧开 张望 甜津津

2、课文里还有一些词语,你能读出词语所表达的画面和感觉吗?有难度,有勇气挑战吗?

火红

嫩绿

郁郁葱葱

(花、叶的色彩)酸溜溜

甜津津

清爽无比

(果的味道、感觉)玛瑙

红白相间

晶莹透亮

(果的色、质感)

教师相机强调“间”的读音:同学们,“间”这个字有两种意思,当它表示中间的时候,它读作(第一声);当它表示事物不连接,被隔开这个意思的时候,读(第四声)。

师:瞧,这就是石榴籽儿

咱们一起来读读这个词--红白相间 生齐读 指一名男生再读。

3、入枣庄,感石榴之“名气”。(1)、找生读第一段

(2)补充资料:据说,枣庄石榴园建于西汉年间,距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了。园区有石榴树530余万株,48个品种,是我国最大的石榴园,被誉为“冠世榴园”。

师:因此啊,它闻名海内外。

读了报纸上这段话,相信第一小节中的 这个词(驰名中外)你一定也读懂了,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的第一小节,老师想听听谁读出了那石榴园名声很大呀。就看着屏幕读,准备好了吗?

4、师:读得太棒了!看来同学们课前已经充分的预习了。

师:既然大家都预习的这么充分,今天老师要来点刺激的!我要提高检查预习的难度了~ 看到石榴树上高处的几个大石榴果了吗?它们的背后藏着课文里几个长句子、难读的句子,石榴果越大、越高,难度就越大。谁先来挑战一下? 出示语句:

春天来了,石榴树抽出了新的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师:看来你是一个平时做事挺稳重的人。

到了夏天,郁郁葱葱的绿叶中,便开出一朵朵火红的石榴花。花越来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

师:虽然是个弱不禁风的女孩子,勇气却了得!--这段话中可有不 少的生字,你有信心读好它吗? 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裂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这些石榴

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朝外张望,向人们报告成熟的喜讯。

有一个生字的读音啊,读得非常的标准!它读第三声,你能带大家读读这个词吗? 生领:咧开 生齐:咧开

5、这几句话分别写了石榴的生长过程,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个过程吗?比 一比,谁能说得最简洁。给点提示,只要你说请,这是在什么季节,石榴怎么样了,就可以了。同座之间赶快讨论讨论,看看谁的速度最快。

生:春天抽枝长叶 她刚刚说抽出了新的枝条,师:看看老师黑板上这样的规律,能说得更简洁? 生:长叶 师:多好呀,看,他就发现了这样的规律。师继续板书--长叶。

生继续说石榴生长过程:然后到了夏天,到了夏天„..另一生:到了夏天,开花。师:最后一个季节

生:最后一个季节是秋天,然后就是成熟了

师:现在,你能连起来说说石榴生长的过程吗? 生:石榴在春天抽枝、长叶,在夏天开花,秋天的时候果实成熟了。

三、自主探究,揣摩语言表达 1.出示探究话题:

就是这样一个简简单单的生长过程,作者却把它写得那么具体、那么生动,他是怎么做到的呢?这可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师:接下来就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 2、3 小节,勾画出你觉得写得特别生动、特别有趣的地方。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写出石榴的可爱与生机的。2.学生根据学习提示自学课文,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3.小组交流。

4.交流第二自然段,观石榴花之“热闹”。(1)石榴花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①第二、三句。

教师点拨:他还关注到花的色彩,火红

“火红”写出了石榴花的颜色,“越开越密,越开越旺”写出石榴花的长势。其实呀,很多古代的诗人在看石榴的时候,都会被这火红 的石榴花所吸引。你们看,你们看,唐代大诗人杜牧看到漫山遍野火红的石榴花不禁吟诵--似火山榴映小山;诗人张弘范看到连蜜蜂都错把石榴花当成了火,写出了这样的诗句--游蜂错认枝头火;诗人皮日休的想象更是夸张了,他觉得那石榴花开得旺,就像熊熊大火都要烧到月亮了,他说--火齐满枝烧夜月。读读诗句,再读读文中句子,你的眼前浮现出什么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就像作者描写的一样那种石榴园,石榴火红火红的,就像一把把大火一样。师:你看到了熊熊燃烧的火焰。

请你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就读划线的句子

生读:到了夏天,郁郁葱葱的绿叶中,便开出一朵朵火红的石榴花。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

生读:到了夏天,郁郁葱葱的绿叶中,便开出一朵朵火红的石榴花。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

放眼望去,漫山遍野一片火红,焕发出无穷的力量。难怪作者会这样想象。谁来读?

师:你们看到了那热闹非凡的景象。瞧,多么活泼的小喇叭呀,作者奇特的想象让文字都变活了。

②第四句。走近看,它们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再吹呢。老师也觉得作者的想象特别的奇特,也被这小--喇--叭 吸引了。你们想不想也走近了去看一看呢? 咱们一起来读。

生读: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师:这小喇叭吹呀,那会是怎样一番热闹的景象呢?让我们再去看看石榴花,自己读读划线的句子。

生自由读句子--到了夏天,郁郁葱葱的绿叶中,便开出一朵朵火红 的石榴花。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师:石榴花留下怎样的印象? 生:这个石榴花是火红的,越开越多,不久,它的枝头就长满了石榴花。

师:花越开越密,这花显得怎么样啊? 生:越开越密,把花写得非常的拥挤。师:她用了这样一个很形象的词语。刚刚老师还听到有同学在下面 说这花显得非常的--生:多

教师点拨:作者把石榴花比作了什么?你觉得像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小喇叭、鼓着劲”写出了它的形状和活力。)(2)体悟情感,指导朗读。

石榴花太可爱了,课文里有一个词表达了作者对石榴花的感觉。(热闹)(音乐响起)瞧,到了夏天,石榴开花了,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放眼望去,漫山遍野一片火红,焕发出无穷的力量。石榴花用自己的小喇叭向游人展示着生命的活力。好一派热闹的景象!谁来读? 5.交流第三自然段,赏石榴果之“可爱”。(1)出示句子:

它的外皮先是青绿色,逐渐变得青中带黄,黄中带红,最后变成一半儿红,一半儿黄。教师点拨:(看图)这几个表示颜色的词能不能换个位置?哪些词语写出了石榴颜色变化的先后顺序?(先是-逐渐-最后)可见作者的观察是多么细致呀!我们在习作前也应该细致地观察。

(2)熟透了的石榴果像一个个可爱的娃娃,我们一起来看一看。①出示句子:

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裂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②教师点拨:

师:石榴娃娃多顽皮呀。因为作者把熟透的石榴想象成了--生接:娃娃

师:让我们去看一看吧,瞧,石榴娃娃也对你们笑哪。

师边指点学生看大屏幕边说:这是笑得--生接:咧开嘴 师继续边指点学生看大屏幕边说:这是--生接:笑破肚皮

师:同样都是笑,可为什么作者在写的时候先写咧开嘴,再去写笑破 肚皮的,生:因为想让石榴笑破肚皮的话要在它非常成熟的时候,所以它必须 先要经过刚成熟时候咧开嘴,成熟时间长才会笑破肚皮。

师:老师觉得你一定是个特别理智的学生。

生:那个小的石榴先经过了,然后再慢慢扩大„„

他是用那一小一大的石榴来告诉我们石榴笑得程度呀是越来越深啊。

师:当你要表示程度加深的时候,就可以用上这个词了。

师:现在你能通过你的朗读来表现这石榴笑的程度有不同吗? 老师看到不少同学也都笑得咧开了嘴,仿佛自己就成了石榴娃娃了。

师:来,把自己想像成石榴娃娃,一边读一边做做动作,瞧,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 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向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

师:多可爱的石榴娃娃呀,迫不及待地想让人们来品尝呢!还有谁想要来读划线的句子。生读: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向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

师:多可爱的石榴娃娃呀,同学们,作者在这里把石榴想象成了--生:娃娃

师:的确非常有趣。接着说,还有哪儿写得特别生动、特别有趣,你还找到哪儿句。

6.交流第四自然段,品石榴果之“酸甜”。

(1)看到这么可爱的石榴果,大家想尝一尝吗?不久前,老师的朋友从枣庄带回几个石榴。今天,我们就来尝一尝。剥开外皮,你看到了什么?(结合理解文中的“玛瑙”、“红白相间”)尝到了什么味道?感觉怎样?(2)朗读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尝到的滋味带进课文里读一读。

四、总结写法,读写结合

1.总结:同学们,一个看似普普通通的水果,一个看似简简单单的生长过程,咱们的小作者怎么就能写得这么生动、这么有趣呢?老师想听听你们的高见。

生:我觉得他是仔细观察了。

生:我觉得他是仔细观察,又动脑想象了。

2.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带来的水果,先看一看、摸一摸,再闻一闻、尝一尝,试着把水果的颜色、形态、味道写具体,记得要仔细观察、动脑想象哦!3.请一两个学生说一说,师生按照写法评议。4.学生写话,教师巡视指导。

五、布置作业,迁移运用

仔细观察手中的橘子,结合同学们的交流,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写一段话

第二篇:郭沫若《石榴》教学实录

郭沫若《石榴》教学实录

一、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见过石榴吗?

生:见过。

师:吃过吗?

生:看来同学们对石榴并不陌生。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去石榴王国看一看,近距离地了解了解石榴,好吗?

和老师一起写下课题。同学们注意“榴”,木字旁,右边是留下的留,留点什么呢?这个点不能丢,留下的是刀和田。

谁来读读课题?(指一生读)榴,单独读二声,当它和石组成词语的时候就要读轻声。一起读。

生:齐读课题。

师:(出示石榴树图片)看,这就是石榴,如果让你来写石榴的话,你认为应该写石榴的什么?

生:写写石榴的叶子。(石榴的花,石榴的枝条)……

师:那我们看看课文

中是怎样描写石榴的。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师:轻轻打开书,自己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看看课文中写了石榴的什么?

(生读书)

师:课文会读了吗? 生:会了。

师:老师来检查检查,敢不敢接受挑战? 生:敢。

师:(课件出示词语)自己读读试试 生:(读词语)

师:谁会读?(指一生读)如果他读对了,我们就跟读。

师:读得不仅正确,声音也响亮,真是一名合格的小老师。接着看下面的句子。会读的举手?

生:读句子。

师:(强调几个多音字)要根据词语的意思和不同的语境选择合适的读音。

课文中写了石榴的什么?

生:枝叶花果实(师随机板书)

师:课文中先写了石榴的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你看作者是按照了石榴的生长顺序来写的。

三、精读感悟,习得言语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我们就按照这个顺序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把石榴写具体,写生动的。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你看这一段写了石榴的什么,把你认为写得好的词句画一画。

生:(读书,圈画好词好句)

师: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谁先说你画出了哪些好词句?好在哪里?

生:“到了夏天,郁郁葱葱的绿叶中,便开出了一朵朵火红的石榴花。”我画出了“郁郁葱葱”,从这个词我感受到叶子很多,很绿,石榴树长得茂盛。

师:说得好,我们来看看怎么样是郁郁葱葱(欣赏图片)这就是“郁郁葱葱”,这样的枝叶就叫————。你还画出了哪些好词?

生:“火红”写出了石榴花的颜色很美。

师:对,这是抓住了石榴花的颜色,看书中的插图,这就是什么样的石榴花?

生:火红的。

师:像火一样红,多美呀。我们再接着交流。

生:“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这句话写出了石榴花很多。

师:你是从哪个字中体会到花多的?

生:密和盛。

师:还有呢?你再说。

生:满

师:一个“密”一个“盛”一个“满”让那个我们感受到了石榴花很多,想象一下那是一个什么情景?

生:花密密麻麻的,满树都是。

师:我们来欣赏一下着越来越多的花。(欣赏图片)美吗?谁来美美地读读?读出石榴花得多。

生: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

师:真美呀,还有哪些?

生:“春天来了,石榴树抽出了新的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

“嫩绿”感受到石榴的叶子的颜色很美,又嫩又绿。

师:这句话中,有一个字用得特别传神,你找出来了吗?

生:抽。长得特别快,似乎我们能看见石榴的枝条在长。

师:(演示)看,这就是石榴的枝条,它是怎样抽出新的枝条的?

我们接着交流。

生:“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从把石榴花比喻成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生:通过“活泼”这个词我感受到石榴花很活泼。

师:真会理解。这是把石榴当成什么来写?

生:人。

师:“仿佛”这是两个生字,这两个字的偏旁有什么特点?能给仿佛换个词吗?

生:仿佛、宛如、犹如、如同、好像

师:看来同学们很善于积累词语,这对于语文学习可是很重要。这些小喇叭正鼓着劲地吹,试着表演一下,怎样就是鼓着劲地吹?一朵朵的石榴花就是一个个的小喇叭,滴滴答答地吹着,石榴花开得真热闹。

师:大家画的交流的这些词句就是把石榴写生动写具体的好词好句,我们把它放回到课文中,自己读读试试。

生:自读第二自然段。

师:老师检查检查记住了吗?试着填填空。(课件展示)

生:(填空)

师:如果我们读的时候把这些好词好句强调着读,想象着读,用心体会着读,就能把书读得生动,读得有滋有味。谁来读读试试?(推荐一名同学做示范),其他同学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画面。

师:大家陶醉了,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见了郁郁葱葱过的叶子。

生:我看见了火红的石榴花。

师:这么美的石榴花,想不想欣赏一下图片?(课件展示)美吗?那就让我们一起美美地读读吧!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读得真美呀,让老师感受到了石榴花开得真热闹。热闹了好一阵的石榴花渐渐地谢了,树上就结出了一个个小石榴。石榴成熟的过程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同学们读读第三自然段,找找相关的句子

生:(读书)

师:石榴成熟的过程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找到了哪些句子?

生:“它的外皮先是青绿色,逐渐变得青中带黄,黄中带红,最后变成一半儿红,一半儿黄。”

师:找的好,谁再补充?

生:“石榴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

师:这两句话中如果让你找找哪个词很关键,你认为是哪些词?

生:“先、逐渐、最后”

师:这三个表示先后顺序的词写出了石榴成熟的变化是有一定顺序的。还有哪些词?

生“青绿色、青中带黄、黄中带红”这是石榴果实的颜色。

师:我们看看石榴果实的成熟过程外皮的颜色有哪些变化?

生:(填空)

师:这是个怎样的变化过程呢?我们看看(课件展示)这是什么颜色的石榴?

生:青绿色。

师:逐渐变得

生:青中带黄,黄中带红。

师:最后是?

生:一半儿红,一半儿黄。

师:由绿到黄再到红(板书),这个顺序可以换换吗?为什么?

生:不可以。因为石榴先是绿的,最后是红的。

师:这是按照一定的顺序,遵循了石榴生长的规律来写的,作者抓住颜色的变化、运用恰当的词语很好地写出石榴的生长特点。小作者观察多仔细呀。让我们一起把这段话读读吧。读完就下课把爱。

[郭沫若

《石榴》教学实录

]相关文章:

第三篇:三年级上语文教学实录与评析-石榴苏教版

一、巧借报纸,激发兴趣

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石榴的王国。抬起手,跟倪老师一起来写写今天要学的课题。(生跟老师写)榴这个字单独读的时候读第二声,在这个词当中要读轻声,咱们一起来读读课题——石榴。

生:(齐)石榴。

师:读得真好。现在呀,正是石榴成熟的季节。瞧,枣庄的人民都把广告登到了报纸上,老师在读报纸的时候看到了这样一段话:枣庄石榴园有石榴树五百三十余万株,建于西汉年间,距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了,是我国最大的石榴园,被誉为——

生:中国第一,世界少有。

师:因此,它闻名海内外。读了报纸上这段话,相信第一小节中的“驰名中外”这个词你一定读懂了,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的第一小节,倪老师想听听谁读出了那石榴园名声很大。

(生齐读课文第一小节)点评:“善使者,功半成。”这节课的导入很值得玩味。第一,倪老师没绕圈子,开门见山,直接揭示了本课的学习内容。第二,利用课题资源,落实识字、写字。第三,引进报纸资料,既激发了学生阅读兴趣,又理解了课文中的新词。

二、检查预习,理清文脉

师:读得太棒了!看来同学们课前已经进行了充分预习,既然大家预习这么充分,今天倪老师可要来点刺激的!我要提高检查预习的难度了。倪老师把这一课中含有生词的句子都藏到了石榴果的背后,石榴果越大,题目的难度也越大!自己选择,来挑战!开始!生:我选果子最小的那一个。(众笑)师:1号题?看来你是一个平时做事挺稳重的人。这句话中只有一个生词,你一定能读好!生:春天来了,石榴树抽出了新的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

师:读得太棒了!请坐。你看台下的老师都情不自禁要为你鼓掌了。同学们,第一位挑战者初战告捷,接着来挑战!生:我想选3号题。

师:虽然是个弱不禁风的女孩子,勇气却了得!这段话中可有不少的生字,你有信心读好它吗? 生:(读)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籽儿。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向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

师:倪老师特别仔细地听了,有一个生字的读音,读得非常标准!它读第三声,你能带大家读读这个词吗? 生:(领)咧开。

生:(齐)咧开。

师:还有一个字音,老师想给你提个醒,这个字只在一些特定的词中才读“露(lòu)”,在这儿应该读“露(lù)”,自己再把这个短句读一读。(生读)师:刚才这个同学不仅读准了生词的读音,有个很长的句子,她也读得很流利。其实,在读长句子的时候,只要我们像她一样注意了句子中的停顿,还有一些在意思上联系紧密的词读得紧凑一些,你,也能跟她读得一样流利,自己试试吧。(生自由读后指名读)师:瞧,掌握了方法,长的句子我们也能读流利。下面,我们接着挑战!还有一题,你能读好吗? 生:(读)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师:也许同学们对他的朗读不满意,但是倪老师要给他 100分,因为他读得特别认真,不过这个儿化音还没读出感觉,跟倪老师一起读读这个词——劲儿。(生读,师带读,生齐读,指名读。)师:真好。同学们,这挑战好玩吗?想不想再来一题呀? 生:想。

师:这是课文的最后一个小节,在这一小节,可出现了不少的二类字,你能把它们都读准吗?别急着举手,自己先去读读红色的词语。(生自由读)师:谁来当当小老师,带大家读这些词? 生:(领)剥开、玛瑙、紧偎、嚼嚼、甜津津。(生跟读)师:小老师带得可太好了。在这段话中,有一个多音字,这个字,表示去掉外面的皮或壳的时候,它就读作本文的读音——bāo,让我们一起再读读这个词——剥开。(生齐读)师:其实,很多的多音字在查字典的时候都可以根据它的意思来选择它的读音,现在谁敢来挑战这一段话? 生:(读)这时,你摘下一个石榴,剥开外皮,只见玛瑙般的籽儿一颗颗紧偎在一起,红白相间,晶莹透亮。取几粒放人口中嚼嚼,酸溜溜、甜津津的,顿时感到清爽无比。

师:读得多用心哪。同学们,在这段话中,还潜伏着一个多音字,就是这个字——间,究竟它应该怎么读呢?别着急,让我们也试着根据它的意思来选择它的读音。

师:倪老师在字典上查到了这个字的两种意思,当它表示中间的时候,它读作——

生:第一声。

师:当它表示事物不连接,被隔开这个意思的时候,它读作——

生:第四声。

师:瞧,这就是石榴籽儿,这是——

生:红的。

师:这是——

生:白的。

师:这红色和红色之间,被白色给隔开了;这白色和白色之间,又被红颜色隔开了。根据这个字在这里的意思,它应该选择读作——

生:间(jiàn)。

师:对,咱们一起来读读这个词——红白相间。(生齐读,指一名男生再读。)点评:通过“检查预习”,指导学生如何把书读正确、读流利,这个环节的教学刺激、扎实、精彩。让学生自己选题检测,带有很大的未知性和挑战性,使学生感到新鲜、刺激;字字入目,句句过心,深挖细找,不留“死角”,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这样的严格训练,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认读品质,扎实、有效;教师引导自然又步步深入,点拨关键能恰到好处,评价准确而又风趣得体,把鲜有亮点的“初读”教学,上得有声有色、情趣盎然。

师:让我们再回到课文的最后一小节。这一小节呀就是在写人们品尝石榴,看看现在这个时间:我想同学们的肚子已经开始咕咕叫了吧。(生点头)师:想不想就在这儿尝尝石榴? 生:想。

师:好!满足你们的愿望。

(生纷纷举手,给学生发石榴。学生品尝。)生:石榴真酸呀。师:你尝出来它是酸溜溜的,可惜因为时间的关系,请允许倪老师下课再让你们慢慢地品尝,好不好? 生:好!师:这滋味独特的石榴,究竟是怎么长成的呢?让我们再去读读课文,听清了,这遍读课文,倪老师要求大家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流利。用自己的速度去读吧。(生自由读课文)师:同学们,通过刚才再次读课文,倪老师相信你们一定都发现了,课文的第二、第三两个小节就是在写石榴的——

生:生长过程。

师: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个过程吗?别着急,这次倪老师还要比一比,看看谁能说得最简洁。给点提示,只要你说清,这是在什么季节,石榴怎么样了,就可以了。同桌之间赶快讨论讨论,看看谁的速度最快。(生讨论)师:谁来说说?请你上来好吗?你一边说呀,倪老师一边配合你,把你的想法写在黑板上。

生:先是春天,石榴抽出了新的枝条。

师:(指导书写“抽”字)她刚刚说抽出了新的枝条,倪老师可以说得更简洁,那就是抽枝。春天,仅仅是抽枝吗?有补充吗? 生:还长出了新的嫩绿的叶子。

师:看看老师黑板上这样的规律,能说得更简洁吗? 生:长出了叶子。

生:长出了嫩叶。

生:长叶。

师:现在,你能连起来说说石榴生长的过程吗? 生:石榴在春天抽枝、长叶,在夏天开花,秋天的时候果实成熟了。

点评:如何教给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这是小学第二学段语文老师需要探讨并在教学中落实的问题。本环节教学,倪老师在这方面给我们做了引领。她就石榴的“生长过程”,引导学生先理清要点,“在什么季节,石榴怎么样了”;再学会概括,提要出春天“抽枝”“长叶”,夏天“开花”,秋天“成熟”。既使学生把握了这段文本的“主要内容”,又使学生理清了文章的思路。

三、精读对话,体会表达 师:看来第二、第三小节的意思,你们已经读懂了。就是这样一个简简单单的生长过程,作者却把它写得那么具体、那么生动,他是怎么做到的呢?这可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当我们需要边读边思考的时候,不妨选用默读。接下来就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二第三小节,勾画出你觉得写得特别生动、特别有趣的地方。拿出笔,开始吧!(生默读课文)生:我觉得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籽儿。这写得很好,因为这用了比喻句,写了石榴咧开,熟透的石榴比作了像人一样。

师:这位作者是把石榴当作了娃娃来写,这种方法倪老师要更正一下,不叫比喻叫——

生:拟人。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这位同学说到的这段话,刚才倪老师在下面看的时候,有不少同学也勾了这段话,这段话中还有哪儿有趣,挑一处,读给大家听听好吗? 生:我觉得“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向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这句话写得非常有趣。

师:石榴娃娃多顽皮呀。老师听出来了,你们觉得这段话有趣,都是因为作者把熟透了的石榴想象成了——

生:娃娃。

师:让我们去看一看吧,瞧,石榴娃娃也对你们笑哪。(出示图片)这是笑得——(生答:咧开嘴。)——师:这是——(生答:笑破肚皮。)师:同样都是笑,可为什么作者在写的时候先写咧开嘴,再写笑破肚皮?老师想听听你们的想法。

生:因为想让石榴笑破肚皮的话要在它非常成熟的时候,所以它必须先要经过刚成熟时候的咧开嘴,成熟时间长才会笑破肚皮。

师:老师觉得你一定是个特别理智的学生,能从植物生长的过程来分析。有没有同学是从笑上来分析的? 生:有一个石榴咧开的口子非常大,就把它比作笑破了肚皮,是夸张。有一个石榴露出了很小的口子就说咧开嘴。

点评:如何精读课文?这也是当前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倪老师从“体会表达”入手,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课文是如何把石榴“简简单单的生长过程”,“写得那么具体、那么生动”的,使学生把读书探究的重点由传统的“写什么”变为“怎样写”,学生不但深刻地感悟到拟人写法的妙处,而且对“咧开嘴”“笑破肚皮”“甚至”等词句的意思有了深刻的理解。

师:现在你能通过你的朗读来表现这石榴笑的程度有不同吗?(生自由读后指名读,师范读,再指名读。)师:来,把自己想象成石榴娃娃,一边读一边做做动作。瞧,这是(师做动作——扒(师指导读)师:接着说,还有哪儿写得特别生动、特别有趣? 生:我认为这句——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用得比较好。因为石榴就像在吹小喇叭一样,所以成了比喻句。

师:看来平时老师特别喜欢告诉你们什么是比喻,什么是拟人,是吗?其实呀,倪老师也觉得作者的想象特别奇特,也被这小——喇——叭吸引了。你们想不想也走近了去看开),这是(师做动作——张望)。(生跟着做动作读)师:这个石榴娃娃,刚才你为什么要急着扒开绿黄色的叶子? 生:我想让人们品尝到我的美味。

师:是啊,你是迫不及待了。

生: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向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一看呢? 生:想。

师:走近了看哪,这石榴花跟小喇叭的确很相似,难怪作者会这样想象。咱们一起来读。

生: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师:这小喇叭一吹呀,那会是怎样一番热闹景象呢?让我们再去看看石榴花,自己读读画线的句子。

生:到了夏天,郁郁葱葱的绿叶中,便开出一朵朵火红的石榴花。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

师:石榴花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生:这个石榴花是火红的,越开越多,不久,它的枝头就长满了石榴花。

师:花越开越密,这花显得怎么样啊? 生:越开越密,把花写得非常拥挤。

师:她用了这样一个很形象的词语。刚刚倪老师还听到有同学在下面说这花显得非常—— 生:多。

师:对,刚刚这位同学还关注到花的色彩,那是——

生:火红。

师:其实,很多古代的诗人在看石榴的时候,都会被这火红的石榴花所吸引。

你们看,唐代大诗人杜牧看到漫山遍野火红的石榴花不禁吟诵——似火山榴映小山;诗人张弘范看到连蜜蜂都错把石榴花当成了火,写出了这样的诗句——游蜂错认枝头火;诗人皮日休的想象更是夸张了,他觉得那石榴花开得旺,就像熊熊大火都要烧到月亮了,他说——火齐满枝烧夜月。

读了诗句,再看画线的句子,特别是读到这个词(火红)的时候,你的眼前浮现出什么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就像作者描写的一样,那石榴园里,石榴花火红火红的,就像一把把大火一样。(生读)师:还有没有同学眼前也浮现了那样的画面? 生:到了夏天,郁郁葱葱的绿叶中,便开出一朵朵火红的石榴花。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

师:你们的朗读把我们也带到了那夏天的石榴园——(音乐响起)师:瞧,到了夏天,石榴开花了,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放眼望去,漫山遍野一片火红,焕发出无穷的力量。难怪作者会这样想象。谁来读? 生: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全班配乐齐读)师:你们看到了那热闹非凡的景象了。瞧,多么活泼的小喇叭呀,作者奇特的想象让文字都变活了。

点评:这个环节的教学,引领学生聚焦于石榴花,通过对关键词句的赏析、诵读,使学生对课文所描绘的画面不但“感于目”,而且“会于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感和审美能力。

四、情感升华,课外延伸

师:跟你们读着、谈着,倪老师也觉得这两段话写得特别生动、特别有趣。不过,有一点,相信你们跟倪老师一样会感到意外,这篇文章的原作者和你们一样,也是个孩子!同学们,一个看似普普通通的水果,一个看似简简单单的生长过程,咱们的小作者怎么就能写得这么生动、这么有趣呢?倪老师想听听你们的高见。

生:我觉得他是仔细观察了。

生:我觉得他是仔细观察,又动脑筋想象了。

师:看来,作者细细观察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的,就像你们说的那样,正是因为小作者能够用眼观察,用脑想象,那火红的石榴花才会在他笔下幻化成了一个个——

生:小喇叭。

师:那熟透了的石榴才能够——

生:笑了。

师:石榴娃娃呀才能写得那样的——

生:顽皮可爱。

师:不过,有一点必不可少,那就是小作者还有一颗装满了爱的心,这爱是你们刚刚体会到的他对石榴的喜爱,更是小作者对家乡的热爱。让我们也带着一颗装满爱的心,再来读读课文的第一小节吧。(生齐读)师:同学们,虽然我们的家乡没有驰名中外的石榴园,但是我们在课后可以将这份爱延续。

回去以后,同学们可以观察一种自己喜爱的水果,记住,要用眼观察,还要用脑想象。

点评:从写法入手,进一步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为什么“能写得这么生动、这么有趣”,既使学生在写法上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又使学生领悟到文字背后的意思,即小作者的习作成功源自“对石榴的喜爱”和“对家乡的热爱”。总评:

听了倪老师的这堂课,我的感觉是扎实而韵味丰富,活泼而厚重深刻。其中最深刻的感受是三点:

第一,突出了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的重点目标。倪老师围绕第二学段的重点目标:“初步学会默读”;“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等,安排了本课的教学内容,鲜明地凸显了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的特点。第二,凸显了板块教学理念。把课堂结构由“线形”变为“块状”,倪老师这节课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究:对课文内容的领悟,一抓“果”,二抓“花”。教学环节安排四个板块,从激发兴趣入手,引导学生正确认读,理清文脉,精读赏析,读写迁移,步步深入地与文本对话。

第三,文道融合,力求读写的最佳结合。诸如探究石榴的“生长过程”,既使学生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又理清了文章的思路;对课文修辞句的赏析,既加深了学生对石榴“花”“果”的认识,又领悟到其表情达意的作用;深化认识,“情感升华”,既使学生升华了对文本主题的认识,又领悟到写好文章的“秘诀”(对要写事物的热爱)。这些读写的长线结合,分别渗透了写作的“构思”、“表达”和“立意”训练。而最后要求学生“观察自己喜爱的一种水果”,“学习课文的最后一小节”的写法,进行课外练笔的“短线结合”,既是一个仿写练习,又是“爱的延续”。

赛课感言:

教学艺术植根于科学思考

一、遵循教学的规律,以学定教

要“以学定教”,就是要了解学生学习的起点,明晰学生学习的难点(盲点)以及学习的可发展点。

本课教学无论是生字词教学还是阅读能力的培养都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剖析,例如“小喇叭”一处的教学设计,就是立足于学生的可发展点。因为学生的认知水平决定了绝大多数孩子只能感受到石榴花和小喇叭的形似,而对于两者间的神似(也就是用小喇叭吹奏起来的热闹感觉来体现石榴花的旺盛)学生难以体会,于是寻找到学生的最佳发展区——火红(因为小学生总是形象思维大于抽象思维),带领着学生步步深人,使其获得愉快而深刻的阅读体验。

二、依据文本的特质,择材而教

阅读教学实施的载体是课文,无论是将课文看作例子还是范文,都需要分析这篇文本的学科价值,也就是教师要具备针对文本特质定位教学目标、精选教学内容的素质。

《石榴》是一篇状物类的文章,和一些文学大家的状物作品相比,这篇文章少了对事物白描的功力,但是小作者丰富的想象却成了这篇文章的亮点所在。

对于学生来说,想象能力的培养又是丰富语言表达、形成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针对文本的特质,本课的教学(精读环节)就抓住了喇叭、石榴这两处想象展开,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到想象的魅力,逐步养成边观察边想象的习惯。

第四篇:《石榴》教学反思

《石榴》教学反思

《石榴》是一篇托物言志的优美散文,既描写了石榴的外在美,又描写了石榴的内在精神美,同时其文章的语言美也值得咀嚼品味。

第二年教授本篇课文,我在课堂导入与品味语言上较以前作了更多的思考。

原本设计时课堂导入用一个谜语引起学生的兴趣的,进而进入文本阅读。谜语本身应该是谜底要思考才能得出这样才有趣味,可是在授课之前已经布置了学生预习,所以课前猜石榴的谜语就失去了它的价值。于是我更改了原初设想,直接告知学习篇目名,用一句话描述石榴的形态,然后出示了谜面,比较是从哪些角度,用什么手法来描述的。这样避免了无价值的猜谜,同时又指导了学生描写事物的方法,启发思考,训练了语言组织的能力。

解读一篇文章把握其主题离不开写作背景的了解。初读《石榴》,我们似乎很容易把握作者对石榴的描述,这是一篇清新明丽的咏物散文。站在学习者的角度上,我并没有在开始介绍作者时把写作背景一并引出,而是根据课堂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学生交流预习成果时提到写作背景了我就顺势予以补充,有一个班级之前没提到,于是我安排在赏析了石榴枝叶、花朵、果实之美之后,借着作者对石榴的感情引发文章主题的思考,此时,学生展示预习时对相关背景的了解或教师出示相关资料,再结合着文中的关键句,探究文章的主题:借石榴颂扬了我们民族美好的情操,表达了正义必胜的坚定信念,讴歌了民族气节和高尚情操,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不为介绍而介绍,根据课堂需求,发挥课件链接优势,自然呈现,满足学生求知需求的提供才是有效的提供。

在品味语言上,学生似乎对直接的赏析不感兴趣,于是我设置了梯度比较阅读,第一组为一段对石榴介绍说明的语言和文章的语言比较,体会了文中描写语言生动形象,运用对比、衬托、比喻、拟人等方法写出石榴蓬勃向上的生命力。第二组则是两段描写语言的对比,这一环节成了课堂最精彩的地方。交流中学生除了讲出了预设的答案内容,更能开拓思路,从语言的凝练和与读者形成对话拉近距离的角度赏鉴,甚至有人提到了这是“名人效应”的因素,趁此我鼓励了学生多读名家名作,提高艺术涵养。矛盾的思辨比直接的传授更能激发学生的思考,智慧的火花碰撞中展现绚烂的光彩。

课堂不是教师一个人的,教师要能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注意设计教学方案,根据课堂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方案。

第五篇:《石榴》教学反思

《石榴》教学反思1

《石榴笑了》讲了王力力看到石榴,想吃石榴,秋天到了,石榴成熟了这样一个充满童趣的故事,向我们介绍了石榴成熟的过程,同时也刻画了一个天真可爱的儿童形象。

教学中,我以读为本,以“品”为主,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我紧扣“笑”字,带着学生逐层深入,将每一段的笑都很清晰地展现出来了。

第一自然段妈妈说:石榴一笑,就可以吃了。对于这个“笑”字,我先让学生自己读读,初步感知,然后联系学生实际,让他们同桌互相笑一笑,把笑字的表面意思呈现在学生面前,然后语锋一转:妈妈说的石榴一笑中的笑,和我们小朋友的笑一样吗?从课堂反馈来看学生都知道不一样,妈妈说的`笑是指石榴成熟的意思,通过读、想、比,石榴一笑的笑就在学生头脑中清晰了,为后文的笑做好了坚实的铺垫。

课文第三自然段“石榴慢慢地裂开嘴,露出牙齿,笑了。”我先让学生在句子中找一找从哪儿可以看出石榴笑了?再结合学生的回答紧扣“慢慢地裂开嘴,露出牙齿”这些关键词语来读、悟、品,感受石榴’笑”的具体过程。当学生对石榴一笑中的笑有了深刻地感悟之后,再次联系王力力的笑,让学生感受到同一个汉字在不同的句子中表示不同的意思,领略语言文字的美妙。

《石榴》教学反思2

《石榴》是一篇托物言志的优美散文,既描写了石榴的外在美,又描写了石榴的内在精神美,同时这篇文章的语言美也值得学习。

设计教案时,我首先想到的是海南学生吃过石榴得多,见过石榴树的少,那就只能从石榴的果实入手,以增加学生的认知兴趣。

原本设计时课堂导入用一个谜语引起学生的兴趣的,进而进入文本阅读。谜语本身应该是谜底要思考才能得出这样才有趣味,可是如果在授课之前布置了学生预习的话,课前猜石榴的谜语就失去了它的价值。于是我想,还是直接告知学习篇目名,用一句话描述石榴的形态,然后再出示谜面,比较是从哪些角度,用什么手法来描述的。这样就可以避免无价值的猜谜,同时又可以指导学生描写事物的方法,启发思考,训练语言组织的能力。

解读一篇文章把握其主题离不开写作背景的了解。初读《石榴》,读者似乎很容易把握作者对石榴的描述,这是一篇清新明丽的咏物散文。站在学习者的角度上,我觉得没有必要在开始介绍作者时就把写作背景一并引出,而是应该根据课堂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在学生交流预习成果时,提到写作背景了再顺势予以补充。如果没提到,就安排在赏析了石榴枝叶、花朵、果实之美之后,借着作者对石榴的感情引发文章主题的思考,此时,展示相关背景,再结合着文中的关键句,探究文章的主题:借石榴颂扬了我们民族美好的情操,表达了正义必胜的坚定信念,讴歌了民族气节和高尚情操,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不为介绍而介绍,根据课堂需求,发挥课件链接优势,自然呈现,满足学生求知需求的`提供。

在品味语言上,学生对直接的赏析不感兴趣,应该设置梯度比较阅读,比方说,第一组为一段对石榴介绍说明的语言和文章的语言比较,体会了文中描写语言生动形象,运用对比、衬托、比喻、拟人等方法写出石榴蓬勃向上的生命力。第二组以两段描写语言的对比,这样的环节应该是较精彩的地方。矛盾的思辨比直接的传授更能激发学生的思考。

课堂不是教师一个人的,教师要能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注意设计教学方案,根据课堂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方案。

《石榴》教学反思3

教学片段:

师:你们怎么知道石榴成熟了呢?

生:石榴先是青绿色的,然后变得青中带黄,黄中带红,最后变成一半儿红,一半儿黄。这样石榴就成熟了。

师:是吗?请你们读读课文里的这句话,想想跟你们表达的句子有什么不同吗?(生自由读句子)

生:课文里不是用“然后”而是用“逐渐”这个词。

师:你们觉得那个词用得比较精确?

生:用“然后”这个词,好像是石榴一下子变得青中带黄,黄中带红的,而“逐渐”就写出了它的渐变过程。

师:你真是一个会读书、会思考的孩子!

师:那能否把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进行交换位置呢?

生:不行。因为石榴先是青绿色的,长呀长呀,就变成青中带黄。过了一段时间,又变成黄中带红。

生:青绿色的石榴不会先变成黄中带红,再变成青中带黄的。它要由青渐渐变成黄,再由黄渐渐变成红,所以不能把这两个词语调换。

师:是啊,你说的对极了。作者通过仔细观察,认真推敲,才把文章写得如此生动,用词如此准确,这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再一起把这句话读一读。(生齐读句子)

教学反思:

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并通过细读来解决问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会了学生学习,更让学生从中领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为了让孩子们体会文章的条理,教师运用了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去思考,其实,也教会了孩子观察要仔细,写文章要有条理的重要性。

《石榴》教学反思4

《石榴又红了》是郑尔康怀念父亲郑振铎的一篇抒情散文。文章通过对故居、以及石榴树和石榴节的回忆,表达了对父亲深切的怀念。文本语言朴实、笔触细腻、情感真挚浓郁。优美抒情的笔调,温馨的画面,生动的细节刻画把一位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关爱孩子,积极乐观,平易童真的可亲、可爱、可敬的长者形象展现在读者眼前,读来感人、引人深思,给人启迪。

在反复研读文本的基础上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

1、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父亲的深切怀念。

2、品读词句,感悟郑振铎先生热爱生活、充满情趣、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真诚、质朴、平易、童真的人品。

3、认识作者通过细节刻画,把人物描写得鲜活饱满的表现手法。

情感真挚浓郁,感人至深是本文的突出特点,所以在教学设计上我力求抓住文章的情感这条线,以情导读,在读中体会,感悟,使学生的情感与文本的情感相融,从而使学生受到熏染.为此在教学中我较好的体现了以下几点:

一、找准切入点,并以之作为教学主线贯穿教学始终。文中“啊,充满着生活的温馨和诗一般情韵的往事啊!”是作者在回忆往事时发自内心的感叹,饱含了作者对美好往事的无限眷恋,对父亲深挚的思念,有幸福有伤感,快乐、惆怅、怀念交织其中,可以说是作者全部情感的凝集,是贯穿本文的情感主线。所以我把这个句子作为理解文本,感悟情感的切入点。第二课时新授伊始就把这个句子从文中摘出来,指导学生读句,理解“温馨”“情韵”二词的意思,意在让学生带着:那是些怎样充满生活的温馨和诗一般情韵的往事的思考,进入文本的学习。起到统领整个教学过程的作用。然后,在学完关于石榴节的回忆、父亲去世两个内容之后再分别呈现此句,以层层加深学生对文本情感的感悟,同时也是教学过程如一首诗歌,而这个句子就是这首诗歌中反复咏叹的中心句。

二、展开空白点,引领学生走入文本,走进人物的生活。文章第二自然段,作者用简练的笔墨写了故居一年四季的景色 “旧居的院子不算大,却栽满了桃、李、杏、梅、……可说是三季有花,四时常青”如一幅写意画,极其概括,给人留下了自由而广阔的想象空间。这一段是郑振铎先生生活环境的描写,对于展示人物的精神风貌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这一段作者虽是略写,但在教学中却不可做简略的处理。所以在这一段的教学设计上我做了充分的铺展,抓住“栽满”“三季有花”“四时常青”,通过生动的语言描述,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领略小院一年四季的美景,把学生带入一个如诗如画的世外桃源,从而感悟主人悠然自得,丰富多彩的生活,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这样就把学生带进了小院主人的生活之中。

三、扣住细节刻画,贴近人物,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文章三、四自然段用细腻的笔墨描绘了人物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正如一幅工笔细描的人物画。语言朴实,生动,具有形象性,展示了人物平易、慈爱、童真的心灵,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所以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上我采用让学生找句子,抓刻画人物的.重点词语,尤其是描写人动作的词语,通过读,把语句化为形象的方法,感受人物的可亲、可爱、可敬,激发学生对人物的热爱之情。从而使下一教学环节—写出孩子们心里想说的话成为水到渠成,收到言由情发的效果。

当然这堂课在较好的体现了我的教学设计意图的前提之下,也存在许多不足:

一、对学生情绪把握不到位,致使不能根据学生的情绪即使调整教学节奏,师生配合不默契。

二、对学生朗读的指导还很欠缺,学生读得不充分,不能因势利导地引导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

三、某些教学环节中的细节把握不准,不能捕捉教学中的积极因素,给予学生及时有效地反馈。

这些教学中的不足暴露了我平时教学中的弱点,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通过加强理论学习,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等措施,在实践中有意识的自我改进,以争取使自己的语文课堂教学水平在现有基础之上有较大提高。

《石榴》教学反思5

转眼间,一学期又结束了。这是我工作的地三年,第五个学期。这学期所教的课文,印象深刻的有《石榴》、《掌声》、《东方之珠》。《石榴》是校内阳光杯赛课时所教的课文,有成功的地方,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现在,我就仅回顾我觉得这节课成功的地方:

一、课堂采用各种手段促进教学。

1、课堂上出示各种石榴的图片:石榴子的图,玛瑙图,石榴园的图,夏天石榴开花的图,秋天石榴果实的图,其中秋天的图片共有3张,一张是“青绿色”的,一张是“青中带黄,黄中带青”的,一张是“一半儿红,一半儿黄”的。其中图片“青绿色”和“一半儿红,一半儿黄”的网上搜不到,于是还请教了别人,用PHOTOSHOP制作了半天,所以,这也是我的重要收获之一。

2、出示了石榴的实物,让孩子们现场品尝。孩子们虽然吃过石榴,但那味道已有所遗忘。在课堂上,让他们品尝,就再次勾起他们对石榴味道的回忆。于是让他们说出石榴的味道就很容易了。也便于教学文章最后一段中的“取几粒放入口中,酸溜溜、甜津津的,顿时感到清爽无比”。同时,这一做法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当时后面有很多老师在听课,孩子们以前几乎没有老师听课的,所以他们在课堂上是非常紧张的。但是,当我让他们品尝石榴时,他们就显得非常积极了。于是课堂气氛就轻而易举的调节的很轻松愉快。

二、教学设计精心。

1、上课之前,钻研教材很长时间,再反复的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寻找教学设计的灵感。同时,也浏览网上很多篇不同的关于 这一课的名师教案,结合本班同学的实际和自己的教学风格,学习每篇教案中的精彩之处。

2、打破一般常规,不是按照课文的顺序教学,文章先教学课文的最后一段,让孩子们观察石榴,再品尝石榴,一下子就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最后一段石榴子的样子和石榴的味道,再教学春天、夏天石榴树的样子。

3、过渡语优美自然。开头的导入是这样的,“上节课,我们到了枣庄驰名中外的石榴园逛了逛,我知道很多小朋友还意犹未尽,那现在我们再次走进石榴园,让大家看个过瘾,赏个尽兴,好吗?那我们出发吧!现在是秋天,正是石榴成熟的季节,老师随手摘了一个石榴,剥开了外皮,你看到了什么?”这样导入语言很动听,一下子就抓住了小学生的心。中间有石榴花到石榴果实的教学,我是这样过渡的,“是啊,美好的东西我们总想把它留住,可美丽的花是为孕育丰收的果实而开的,终于,当秋风吹起的时候,热闹了好一阵的石榴花渐渐的谢了,树上结出了一个个小石榴。”这样的过渡既自然又优美,语言中还蕴涵着一定的哲理。石榴果实的.教学完成之后,要过渡到有感情的朗读全文,我是这样说的,“秋天的石榴园真是一派丰收的景象,赏不够也看不厌,让我们驻足回首,把这丰收的石榴园永远印在脑中,铭记于心。”这样煽情的文字有利于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全文,他是一种前奏,他是一种铺垫。最后,总结课文时,我是这样说的,“今天,我们跨越时间的界限,不仅欣赏了春、夏、秋石榴园的迷人风光,还品尝到了酸甜可口的石榴,真是不枉此行啊!枣庄的石榴园真是“驰名中外”、名副其实呀!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这样的语言是对本堂课最好的总结。同时也呼应了第一堂课的教学,突出了石榴园的驰名中外,使整篇文章两课时的教学连成一个整体,让学生有了一个更理性,更深刻的认识

《石榴》教学反思6

一、朗读中感知:

朗读训练是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和重要手段,我在教学《石榴》这课时,没有用繁琐的串问让学生被动地去回答,而是通过精当的提问,实物的演示等方法引导学生多读书,在有层次、有形式、一遍一遍的朗读过程中感悟文章所描述的事物的特征。首先,我让学生默读全文,设计了几个简短、精当的提问,帮助学生理清课文思路: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了哪几个季节?石榴有什么特点?同时相机板书:春天,叶;夏天:花;秋天:果;接着又设计三个层次的读,第一次是学生的自渎,边读边想石榴叶、花、果的样子,有什么特点,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字读、自悟;第二次是让学生边听同学读,边看插图,视听结合,使学生对石榴的样子有形象、直观的感受;第三次是通过实物的`演示,教师引谈,师生互动的方法,让学生对课文有更深的了解。

二、表达中领悟:

在学生通过多读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表达,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领悟,如课文中写花时有这么一段话“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枝头。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在教学这部分时,老师不急着告诉学生这是一句打比方的句子,而是让学生读中领悟,“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一双双小手如林般树起,有的同学说:“小喇叭”写出了花的形状。有的同学说:“正鼓着劲在吹呢。”讲花开得多,开得旺。这时,我趁热打铁,让同学们边读边表演,同学用手做出了喇叭的形状,涨红了脸,摇摆着头,多么像一朵朵美丽的石榴花,学生对这样形式的表达、领悟非常感兴趣,同时也让老师感受到孩子们在课堂上有一颗灵动的心。

《石榴》教学反思7

《石榴》这篇文章文笔优美,以季节的变化,按照抽枝、长叶、开花和结果的顺序描写了石榴的成熟过程,是学生学习语言和习作的很好范例。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课文内容呢?

首先,我从题目入手,先让学生相互介绍自己所了解的石榴,我再作适当的补充。随后,紧扣“石榴”二字,让学生读全文并思考 :“课文介绍了石榴的哪些方面?”让学生自主学习,在读书的过程中发现答案。学生很快回答:“叶、花、果实、味道。”

石榴的花与果实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学习花这部分,我积极引导学生读懂“抽出”、“长出”、“越来越密”“越来越盛”扽“挂满”等词语,引导学生想象春夏时节,石榴生长的过程和景象。其实,现在想来,如果再教这一段,我会再优美的音乐范读第二节,让学生轻轻地闭上眼睛中边听边想象,描述出自己脑海中的画面。如“我好像置身于花的海洋中”,“好多花在向我招手呢”这时,再引导学生去练读,他们在朗读中会有更深的感悟。还可以让学生猜一猜石榴花会吹些什么样的曲子呢?如“高兴的曲子,因为他们很开心。”……

在教学味道时,我采用“看、尝、品、读”的教学策略。先让学生自由读读,然后出示课前让学生带来的石榴,学生们立刻被吸引住了,兴趣盎然,教室里一下沸腾起来!我剥开一个石榴,给学生展示:籽儿很多、红白相间、晶莹透亮、籽儿像玛瑙一样好看……学生不光描述到位,还特别兴奋,我想他们一定迫不及待想尝一尝,就故作神秘地说:“看到好多同学都喳嘴了,想吃吗?别急,咱们边吃边说一说。”我把事先准备好的石榴分发给每位学生,并让他们说说看到的石榴籽儿。这时学生在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气氛中品味着石榴,他们毫不拘束地谈着自己的感受。尝完后,我再让学生读一读,学生的感受与先前截然不同了,他们读得满面笑容,有滋有味。

这篇课文也是一篇很好的习作例文,描写石榴思路清晰,具体生动,每一个自然段在写作方面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因此,教完这篇课文,我要求学生将全文加以背诵,同时,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写一种水果。仿写前,我让学生好好地品读书上段落是怎么写的?抓住了石榴果的什么来写的?小孩一下回答出来:形状、颜色、味道来写。由于二年级时口语交际课上,我让学生对各种水果的形状、颜色、吃法、味道做过细致的练说指导,当时并要求把练说的.话写下来,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来代替,所以大多数学生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仿写前我稍微提醒了一下(抓住各种水果的形状、颜色、吃法、味道来写),结果大多学生写出来的文章都不错,比课文上第四自然段内容更具体,将水果进行了全面的描写,从它的外形写起,由外到内进行叙述。重点抓住石榴的形状、颜色、味道来写,条理较清楚。看来以前的功夫没白花。

《石榴》教学反思8

进入三年级以来,在课堂上我更注重提高孩子的分析能力,我总喜欢在课前将一个个问题设计好,尽量将问题细化,在课堂上以小组的形式考孩子们。孩子们很喜欢这种形式,只有加分没有扣分的形式刺激了他们,不管对错,孩子们留下的是勇气与激情。教学《石榴》这篇课文,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很大的原因在于这篇课文确实有很多值得思考圈点的地方。

《石榴》作者以季节变化为线索,描写了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结果的情景。可以说,每个自然段都值得好好体味。

一、分析课文

比如第一自然段中的“驰名中外”,我让孩子们先思考意思,再换词。比如第二自然段,我让孩子们边思考边看图,感受春天抽枝长叶的生机,感受夏天开花的旺盛。我们重点分析了花,我问孩子们:第二小节里,什么详写?主要写了花的什么特点?你是从哪些词中看出来的?找出一个打比方的句子,说说把什么比作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等等。在思考的基础上再辅以朗读,使得体会更深刻。第三小节是最“热闹”的一节,可挖掘的东西很多。说说“热闹”是什么意思?石榴花会热闹吗?这儿为什么用“热闹”?在学习石榴外皮时,让孩子们说说外皮颜色的变化。通过观察图,感受熟透了的石榴的形态,感受作者把他当作人来写的真实感。最后一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石榴子儿的样子、颜色与滋味,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我让学生拿出预先准备的石榴,让学生剥开外皮仔细观察石榴果肉的样子,引导他们理解“紧偎”、“晶莹透亮”等词。再通过尝石榴,说出石榴的.味道。

二、分析写法

课后练习5要求仿写第四自然段,我让孩子们带了自己喜欢的水果,然后也按照学习课文的方法,先看一看,然后剥开观察再品尝。孩子们依据这样的顺序,随即就能顺溜地说出来,基本上所有的孩子都过关了。

我们的语文课堂如果充满了互动,充满了智慧火花的撞击,那么这样的课堂才是灵动的,才可以听到拔节的声音。

《石榴》教学反思9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个儿童生活故事,讲的是王力力听了妈妈的话后,盼望石榴快点笑,好早日吃到石榴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小朋友石榴到了秋天才成熟,成熟的标志是外皮裂开,就像是张开嘴巴笑了。

课文配了两幅插图。第一幅图:小朋友王力力在想办法逗石榴笑,显得天真可爱,让人忍俊不禁,极具儿童情趣。第二幅图:秋天到了,石榴笑了,力力也笑了。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事物吸引。学生在以前的学习基础上,能初步感悟到课文意义,并能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共鸣。学生能较准确表达内心所想,并能说一句完整的话。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石榴笑了的意思。

3、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以及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知道石榴笑什么时候笑以及石榴笑了的意思。

教学难点:

让学生明白石榴到了秋天才会成熟,懂得所有植物的生长都有一定的规律。

教学准备:

课件、两张石榴图片、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复习导入。

1.揭课题。

A、师:今天让我们继续学习15课,齐读课题(石榴笑了)。

B、让学生同桌互相笑一笑。

2、读生字。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和课文的生字宝宝交了朋友,它们迫不及待地想我们见面了,你还认识它们吗?(课件出示)

A、做猜字游戏。

B、齐读生字。

二、细读课文,品读感悟。

(一)学习第一段

1、(课件出示石榴图)师:石榴是一种水果,它为什么会笑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里去找答案吧!

2、(出示课文插图1)引导学生说说力力看到了什么?

3、指导朗读句子:

“院子里有棵石榴树,树上挂满了石榴。”(读出石榴又大又多,力力心里高兴。)

4、指导学生用“挂满”造句。

5、让学生说一说:看到这么多的石榴,你心里会想些什么?

6、师:是呀,望着一个个可爱的石榴,力力小朋友可想吃了,石榴什么时候可以吃呢?指导读妈妈的话。

(二)学习第二段

1、力力多么希望石榴早点笑啊,你有什么办法帮助力力吗?

2、力力想了什么办法?

A、自由读第2自然段,找一找力力逗石榴的办法,用“——”划出来。

B、(课件出示 )抽生反馈。 (板书:唱歌、跳舞、讲笑话)

C、结果怎么样?(板书:不笑)

3、此时,力力的心情怎么样?

4、指导朗读,读出力力的可爱与着急之情。

(三)学习第三段

1、(观看动画)师:力力可着急了,谁来帮忙了?(风婆婆)石榴发生了什么变化?(板书:笑了)

2、(出示学习小提示)学生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思考:

A、石榴是怎么笑的?

B、石榴什么时候会笑?

3、指名反馈。

(课件出示:“树上的石榴慢慢地咧开嘴,露出牙齿,笑了。”)

A、理解“慢慢地”,并用其说一句完整话。

B、(观看插图)石榴有牙齿吗?指的是什么?石榴笑了跟小朋友的笑一样吗?石榴笑了指的是什么?(板书:成熟)石榴什么时候会笑?(板书:秋天)

C、讨论:力力逗石榴,石榴不笑,为什么秋风来了,石榴就笑了呢?

D、指导朗读。

4、力力看到笑吟吟的石榴,他的心情会怎样呢?生高兴地读一读这段。

5、站在石榴树下,力力会想什么?生想象说话。

三、再读巩固,鼓励探究。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注意用自己的'表情、语气表现力力的不同心情。

2、植物的生长都有一定的规律,你还知道秋天一到,哪些水果会笑吗?

四、总结全文,深化提升。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师:小朋友们学得可真多!学了这篇课文,使我们懂得了:所有植物的生长都有一定的规律,只要小朋友们平时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好习惯,就一定能发现它们的规律。

五、布置作业。

说一说:你还知道什么水果或庄稼一般情况下在什么季节成熟,成熟后是什么样子的?

板书设计:

15.石榴笑了

唱歌

跳舞 贴图 秋天 贴图

讲笑话 不笑 笑了(熟了)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以“读”为本,以“品”为主,创设教学情景,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课堂上,我紧扣“笑”字,带着学生逐层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明白石榴的生长规律。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观察图画,让学生直观感受不笑的石榴和笑了的石榴是什么样的,再结合学生的回答以及观察动画,紧扣“慢慢地咧开嘴,露出牙齿”这些关键词语来读一读、悟一悟、品一品,感受石榴“笑”的具体过程,明白笑了是什么意思,以及让学生知道石榴是在什么时候笑的。通过让学生讨论:力力逗石榴,石榴不笑,为什么秋风来了,石榴就笑了呢?让学生明白:所有植物的生长都有一定的规律。鼓励学生平时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好习惯。最后给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石榴一笑,力力心里会想些什么呢?以此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激活他们的思维,训练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课堂上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如:整堂课只注重让学生读、理解、感悟,缺少写的训练,对个别学生的关注还不够,学生的倾听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等。

《石榴》教学反思10

《石榴》这篇文章是咏物抒怀作文的很好的范文,它篇幅短小、结构清晰,尤其是描写的表达方式很值得模仿和借鉴。

我在教学的时候就把“描写”作为教学重点。

学生写作最大的也是最普遍的毛病就是言之无物,内容空洞。这固然与生活经历单调、观察不细有关,我觉得关键的原因还是不会描写。

《石榴》2-6段描写石榴的特征,描写得很具体也很生动。我在教学中以《石榴》为范文指导学生掌握描写的方法。

1、描写要多角度。课文对石榴从枝叶、花朵、果实三个方面来描写石榴,其中描写花又从形状、颜色、光泽这些角度来写。学生在写作中往往对事物描写像蜻蜓点水一样,三言两语就没话了。掌握多角度描写的方法,就可以写得具体、全面、丰富、深刻了。

2、描写要有详略。多角度描写不注意详略就容易犯面面俱到,浅尝辄止的毛病。详略的安排是由写作目的、文章主题决定的。石榴的枝叶、花朵、果实三个方面,作者详写了“花朵”。这是因为作者赞美石榴——“夏季的心脏”,石榴花“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避易”,赞美石榴花敢于同骄阳抗争、毫不示弱的精神美。石榴花是最能体现石榴的精神品质的,也是作者写作目的.的直接寄托。因此用3个段落详细描写。

3、描写要生动。生动地语言是描写成功的关键。郭沫若运用了比喻、拟人、反问、对偶等多种修辞和许多准确、生动的词语来描写石榴,极具表现力。(不再举例)

教材课文文质兼美,也是作文教学的极好的范文,我们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从模仿课文开始,逐步提高写作水平。

《石榴》教学反思11

今天我上了《石榴》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读通全文,并能理解第一、二自然段。我觉得自己前面的教学任务基本是完成了,但是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我没能把握好“整体感知”,把课文的词句割裂开来,而使学生丧失了体味美的机会。课文写夏天的石榴园,主要是描绘了石榴花的颜色、形态之美,教学时应该在让学生感受到美的基础上,再去体味词句。而我在教学时先让学生找到词句,再去体会其中蕴涵的美。

由这节课我想到:理解与运用语言的能力,往往是一个潜移默化的积淀过程。我们要把语文课上到学生的心里,不要为了传授知识而传授知识,让学生成为课堂的局外人。语文的教学应以语感的培养为中心,强调老师和课文对学生的熏染、陶冶、感化,讲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课文的涵泳、体验、感悟。我们要树立“语感中心论”。王尚文认为:“语感中心论”是以优秀的言语作品吸引学生,点燃学生的感知、想象、情感、思维,广化、深化、美化、敏化学生的语感,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听说读写实践,走进生活,走进作者。“语感中心论”以人为中心,以人为目的,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主体意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追求学生一听就清、一说就顺、一写就通、一读就懂的境界。 “语感中心论”认为学生与课文之间是一种“对话”的关系,课文的意义不是由老师提取出来教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去发现、去创造。这种发现和创造谁也不能取代,只有靠学生自身的阅读实践。老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阅读的愿望和激情,要洞察学生在同化、顺应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要不断地诱发学生走进课文,与课文畅谈,在课文中涵泳、体验,从而让学生与课文产生共鸣。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加强语感教学,转变语文教学的.重心:由注重语文知识的传授,转变到注重语文能力的培养;由注重对课文的思想内容的理解,转变到对语言材料的感受领悟;由注重篇章结构的详尽剖析,转变到对语言的阅读品味;由单纯重视语文表达,转变到同时重视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应用语文的能力。

《石榴》教学反思12

这篇课文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王力力听了妈妈的话后,盼望石榴快点笑,好早日吃到石榴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小朋友石榴到了秋天才成熟,成熟的标志是外皮裂开,就像是张开嘴巴笑了。

教学这篇课文,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注重识字 识字是一年级的教学重点。教学时,我首先范读课文,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接着,让学生自由读文,边读边圈出文中的生字,并借助拼音拼读生字。然后,让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最后,开火车读生字,全班齐读生字。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巩固生字的读音。学生懂得生字的读音后,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如:熟字加熟字,熟字加一笔等方法,来记住这些生字。

二、注重写字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要让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在指导学生写字时,我先让他们仔细观察田字格里的范字,了解这些字的间架结构,看清它们的摆放位置,以利于学生把字写得端正、美观。然后再让学生描红,最后仿写。学生在写字时,我引导学生养成边写边对照的习惯,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三、注重感悟、理解 本课内容浅显易懂,贴近儿童的心理和生活实际,语言生动风趣。感悟、理解的`重点内容是石榴笑了是怎么回事。为了让学生的感悟水到渠成,学习第1自然段时,我让学生观察实物,说说没笑的石榴是什么样儿的,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闻一闻,感觉一下石榴,引导学生体会满树石榴给人带来的喜悦心情。学习第2自然段,我让学生读一读,演一演,看看石榴笑了没有。学习第3自然段时,我借助挂图,让学生看看石榴笑了没有,是怎样笑的。我还引导学生想象:石榴一笑,力力心里会想些什么?

《石榴》教学反思13

《石榴》这篇课文语言生动形象,记叙条理清楚,是学习语言与写作的范例。设计教学过程时,我把这一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及特点,感悟文章的语言美和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以及如何运用第四自然段的写作方法指导学生写一种水果。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运用图文结合等多种方法,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一、朗读中感知

朗读训练是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和重要手段,我在教学这一课时,通过精当的提问,让学生读读悟悟,引导学生多读书,通过学生自读,指名读等,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感悟文章所描述的石榴的生长过程、特点和作者是怎样具体写石榴子的。

二、抓住关键词语,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教学中,根据教材的特点,我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品读感悟石榴的生长过程及特点,感悟文章的语言美。在教学“石榴果的颜色变化是有顺序的”这部分时,我先是让学生找出表示时间先后顺序的词,然后告诉大家用上 “先、逐渐、最后”这些表示先后顺序的词就能把石榴果的颜色变化写得更有条理,从而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精当。

三、恰当的运用多媒体课件

在教学中我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了石榴果的生长过程和石榴熟透的样子等图片。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感悟总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展现美丽的石榴生长的画面,以景激情,使学生对石榴产生美感,鼓励学生自主学,个体悟,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让学生对石榴有了更清晰、更形象的认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感悟书中的有关语句。

四、通过“看、尝、品、读”教学第四自然段并让学生仿写一种水果

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我采用“看、尝、品、读”的教学策略,先让学生出示课前带来的石榴,让学生把石榴剥开后观察石榴的样子、颜色、再尝尝味道,然后让学生自由读读第四自然段,找出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描写石榴子的样子、颜色、味道的,然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朗读。接着让学生观察自己喜欢的一种水果的样子、颜色、并亲自尝一尝水果的味道,让学生从水果的样子、颜色、味道介绍水果,学生有了这亲身的感受,结果大多学生写出来的话都不错。

但是,这节课留下了很多的遗憾:1、这篇课文,作者用了鲜活、形象、丰富的拟人句写出了石榴形态的可爱,但我没有让学生学说拟人句。2、调控课堂的能力还有待提高,激励性语言不够,一节课下来,课堂气氛不活跃。3、教学过程中,原来设计好的配乐朗读环节给忘了。4、指导学生写话还不够到位。

《石榴》教学反思14

《石榴》是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五单元的课文。本课文笔优美,以季节的变化,按照抽枝、长叶、开花和结果的顺序描写石榴的成熟过程,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本课语言生动形象,记叙条理清楚,是学习语言与写作的范例。本课教学的重点是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及特点,感悟文章的语言美,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难点是运用文章的写作方法指导写作。这一课我主要采用以学生为主,在教学过程中,我只是起引导的作用,在学习中,运用图文结合等多种方法,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一、朗读中感知:

朗读训练是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和重要手段,我在教学《石榴》这课时,没有用繁琐的串问让学生被动地去回答,而是通过精当的提问,学生读读悟悟等方法引导学生多读书,在有层次、有形式、一遍一遍的朗读过程中感悟文章所描述的事物的特征。首先,我让学生默读全文,设计了几个简短、精当的提问,帮助学生理清课文思路: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了哪几个季节?石榴有什么特点?同时相机板书:春天,叶;夏天:花;秋天:果;接着又设计三个层次的读,第一次是学生的自读,边读边想看到了什么;第二次是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读、自悟,想象花和叶有什么特点,;第三次是让学生边听同学读,边看插图,视听结合,使学生对石榴的样子有形象、直观的感受。在这一环节中,我运用朗读、想象等形式,使学生对石榴产生美感,鼓励学生自主学,个体悟,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让学生对石榴有了更清晰、更形象的认识,帮助学生理解感悟书中的有关语句。

二、感知中仿写:

教学中,根据教材的特点,我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品读感悟石榴的生长过程及特点,感悟文章的语言美。在教学“石榴果的颜色变化是有顺序的”这部分时,我先是让学生找出表示颜色的词,相机图片出示相应的颜色,问生能不能把其中的一种颜色换个位置,在学生理解了石榴的生长是有顺序的所以不能换后,提示用上 “先是、逐渐、最后”这些表示先后顺序的'词就能把石榴果的颜色变化写得更有条理,从而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精当。正如叶圣陶说得那样“阅读是‘吸收’的事情,从阅读中咱们可以领受人家的经验,接触人家的心情,写作是‘发表’的事情,从写作咱们可以显示出自己的经验,吐露自己的心情。”而后,我引导学生以读学写,读写结合,读中悟法。在指导读写结合方面,我从以下三方面进行:1、在指导学生表示颜色的词的同时,相机渗透小结了“果实成熟外皮颜色变化有序”的写作方法。2、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让学生说说蜜桔成熟过程中外皮颜色的变化及内部形状、味道。3、让学生按照作者的写作方法说一说,然后仿照第三、四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通过这样的指导,学生能仿照这两段写蜜桔的成熟的整个过程。

但是,这堂课也留下了一些遗憾,这篇课文,作者用了鲜活、形象、丰富的拟人句写出了石榴形态的可爱,如课文第三节。因此,可以作为很好的例句,让学生学会运用拟人句。可由于时间关系,未能来得及指导。

《石榴》教学反思15

作者描写熟透了的石榴的形态,这一段话写得特别精彩,既形象又生动,因为作者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熟透了的石榴看作了一群石榴娃娃,成熟的石榴裂开了皮,写成了石榴娃娃笑得咧开了嘴,笑破了肚皮。让学生带者快乐的心情反复朗读,读出丰收的喜悦,读出石榴娃娃的调皮与欢乐,并让学生结合观察书上的插图,在朗读中了解石榴果实的外形特点,体会作者写法的精彩。

然后引导学生学习第四节,了解石榴子儿的形、色、味的'特点。在理解“玛瑙般的子儿”时,我向学生介绍了玛瑙,对照图片让学生体会石榴子儿的形状特点。在理解“一颗颗紧偎在一起”时,通过观察图片、举例子理解“紧偎”,通过这段学习,理清段落顺序,先写作者看到的形状、颜色,再写品尝到的味道,为课后习题品尝一种水果奠定了写作基础。

教学这一课的时候我就考虑过课的类型,最后决定采用教师主讲,学生听、学的方法为主,考虑三年级语文基础知识比较贫乏,所以教师讲授的内容较多,我过于主导,让学生发挥的机会比较少,一篇课文可以有许多种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一个人的思维有限,一堂课上下来也发现了设计上有一些缺陷,而且学生不太敢回答问题,希望日后能更改善。

下载石榴 教学实录(大全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石榴 教学实录(大全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石榴》教学反思

    《石榴》教学反思 《石榴》是家长开放日所教的课文,有成功的地方,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现在,我就仅回顾我觉得这节课成功的地方: 一、 课堂采用各种手段促进教学。 1、课堂上出......

    《石榴》教学教案设计推荐-精选文档

    《石榴》教学教案设计推荐 石榴先是青绿色的,然后变得青中带黄,黄中带红,最后变成一半儿红,一半儿黄。下面是《石榴》教学教案设计推荐,希望对你有帮助。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

    《石榴》教学设计

    16 石 榴 主备人:贾小芳 执教人:许琦 教学目标: 1. 学习生字,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学写植物特点的方法。 2. 能体会文中优美的语句,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感。 3. 激发学生对石榴的喜爱......

    石榴教学设计(推荐)

    《石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龙街小学 刘晓艳 教学目的: 1、学习生字词,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学习本文作者的观察方法,拟人等描写方法。 2、能体会文中优美的词句,逐步提高学生的语......

    《石榴》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6课《石榴》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生字新词,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学写植物特点的方法。学会把握文......

    《石榴》教学设计

    《石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学写植物特点的方法。 2、能体会文中优美的词句,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感。 3、激发学生对石榴的喜爱,对故乡......

    《石榴》教学反思

    《石榴》教学反思 《石榴》教学反思1 转眼间,一学期又结束了。这是我工作的地三年,第五个学期。这学期所教的课文,印象深刻的有《石榴》、《掌声》、《东方之珠》。《石榴》是......

    《石榴》教学反思

    篇一:《石榴》教学反思《石榴》这篇课文是一篇很好的习作例文,作者以季节变化为线索,描写了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结果的情景。最后一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石榴子儿的样子、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