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五年级上学期语文培优辅潜计划
时光在匆匆中流失,弹指间,我们又迎来了新的学期,为了使学生在新的学期里取得更好的成绩,特制定语文培优辅潜的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分析:
经过上学期的接触了解,全班学生的语文成绩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总体来看,这个班的知识基础处于明显的两级分化,优生太优,但数量较少,处于中间位置的学生较多,有近十名学生基础知识不太乐观,历次语文考试分数较低。基本情况如下:
上课时善于动脑,积极发言,平时又乐于帮助同学,学习成绩优秀的占班级总人数的20%。他们学习态度端正,学习习惯较好,团结同学,不仅能较好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还能和潜能生结对,解决他们在学习上的困难,但自身的学习主动性还有待加强,竞争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激发。
基础较差由不求上进的学生有十几名,他们上课不能积极发言,不能够按时完成作业,缺乏一定的学习方法及学习毅力,不能够严格要求自己。
三、任务目标:
1、认真落实“培优辅潜”工作计划,做好参加对象的辅导工作和思想教育工作,培优和辅潜同步进行。
2、积极组织相关学生参与活动,力争家长的大力配合。
3、通过“培优辅潜”活动,力争使班级所有的学生都能认识到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4、辅潜对象:
四、方法措施:
1、教师了解和正确对待学生中客观存在的个别差异,其实并不是以消灭差异为目的,而是推动有差异的发展。在“吃透两头”的基础上,通过分层教学目标的设计和实施,使优生“吃得饱”,潜能生“吃得了”,快者快学,慢者慢学,先慢后快,全面提升。
2、教师坚持做到每节课“层级化”训练分明,练习由浅入深,体现层次性,既有“双基”知识,也有拓展训练,保证潜能生学有所获,优等生能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
3、平时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努力做到不歧视,多鼓励;不粗暴,多宽容。耐心细致地帮助,上课时多留意,多体贴,下课督促他们及时完成相关作业。必要时适当地降低作业要求。
4、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引导家长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科学育人;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勇敢战胜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做学习和生活的强者;鼓励孩子在爸爸的支持和鼓励下,另行自我发展,找到自己的长处。
5、在日常工作中,教师要对潜能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纪律等方面提出科学而严格的要求。
6、转变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将“重视结果”的教学尽量转变为“重视过程”的教学,注重再现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去探究、去发现。
7、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一起动动手、动动脑、动动嘴,让学生畅所欲言,互相交流,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李菊青 2014年9月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备课
一、教学理念
(一)突出个性发展,尊重学生个性世界,培养学生个性。
(二)语文教育要面向全体,落实到每个学生,并全方位提高每个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语文教师要能够主动开发、广泛利用语文课程资源。
(四)语文教育不能单纯局限于字、词、句、章的学习,必须建立大语文观。语文教学设计要重视探究语文教育与现代社会以及儿童生活世界的诸多关联。
(五)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
(六)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科学探究的精神。
二、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60人。其中男生29人,女生31人。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爱学习,有上进心。从上个学期期末测试结果来看,学生能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合格率100%,66%的学生综合测试达到优秀水平。学生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和语文综合运用能力,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但是有个别学生基础较差,缺乏学习热情,家长又疏于督促,还需老师加强辅导。个别学生学习自觉性差,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还需要老师好好引导教育。
三、教材分析
这是一册从内容到编排面貌焕然一新的教科书。它为学生发展和教师成长提供了很大的空间。
(一)教材结构
本册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分别是:第一组“走进西部”,第二组“永远的童年”,第三组“语言的艺术”,第四组“他
们让我感动”,第五组“中国古典名著之旅”,第六组“走进信息世界”,第七组“作家笔下的人”,第八组“异域风情”。
全册共有课文28篇,精读和略读各14篇。这七组教材,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在每组课文之后设“词语盘点”。其中“读读写写”的词语,是由会写的字组成的,要求能读会写;“读读记记”的词语,只要求认记,不要求书写。一些课文的后面还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共安排了五次“资料袋”,两次“阅读链接”。本册教材还编排了两次综合性学习。第一次是在“语言的艺术”这一组,以课文学习为主,同时安排了一些语文实践活动,我们称之为“小综合”。第二次是在“走进信息世界”第六组,编者突破了以课文为主体的教材结构,改为围绕专题、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形式,我们称之为“大综合”。
全册还编排了8篇选读课文,并附两个生字表。生字表
(一)是要求认识的200个字。至此,完成小学阶段认识3000个常用字的识字任务。生字表
(二)是要求写的150个字,至此累计写字量为2300个。
(二)教材特点
1.加强目标意识,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学习目标。
2.教材内容在丰富人文内涵、拓宽题材体裁方面,继续作出努力;在发挥语文教科书育人功能方面,进一步加强。
3.专题设置更加灵活,编排形式在继承中又有发展。
4.导学和练习系统地设计,更好地发挥导学、导练的功能。
5.顺应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口语交际·习作”的类型发生一定的变化。
6.在“综合性学习”中,指导学生设计和开展语文学习活动,引导探索和研究的过程,提高语文综合运用的能力。
(三)单元重点、难点
第1单元:一是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和搜集资料了解西部,激发热爱西部的情感;二是引导学生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三是引导学生了解文章一些比较简单的、适于他们接受的写作方法,并试着将这些写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第2单元: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童年时光的珍贵,丰富情感体验,更深切地感受正在经历着的童年生活;二是通过对比阅读,领悟文章的一些表达方式;三是丰富语言积累;四是交流和描绘自己的童年生活。
第3单元: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二是通过对不同体裁文章的阅读,了解不同体裁文章表达方式;三是引导学生积累优美的语言。
第4单元:引导学生潜心读书,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体会作者的情感脉络和表达方法,继续培养学生的速读能力。
第5单元:让学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第6单元: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信息世界,感受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体会信息在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作用,学习搜集和处理信息,初步学会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第7单元: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
第8单元:一是要抓住主要内容,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特点,增长见识;二是要揣摩作者是怎样写出景物、风情特点的,学习运用作者的写作方法;三是要注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四是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各自条件,通过多种途径尽可能多地搜集资料,以丰富对异域风情的感受。
四、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以单元为基本结构来设计和组织教学,达到目标。以教学目标为标准进行自我矫正和教学评价。
(一)识字与写字教学
1.继续识字200个,会写150个字,有较强的独立识字的能力。注意防止和纠正错别字。
2.能用钢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
操作建议
1.高年级识字教学要以字义为重点,以字义带动字音和字形,注意读音和书写的难点,注意防止和纠正错别字。
2.抄写以词语为单位,减少机械的单字抄写。
3.通过句子的抄写和默写在语言环境中识记生字,同时练习书写的行款整齐。
4.用好配套的《钢笔字教材》和《毛笔字仿影教材》。
(二)阅读教学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并能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3.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较深的句子的意思。
4.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5.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6.扩展阅读面,拓展课外阅读。
以下是8个专题的读写重点:
一、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优美的语言和含义深刻的句子。
二、体会词句表达的感情,留心观察生活,真实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搜集积累精妙的语言,学习用得体的语言表达。
四、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五、理解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六、学习搜集和处理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七、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
八、抓住主要内容,揣摩状物类文章的写作方法。
(三)口语交际教学
1.激发兴趣,引起学生交流的欲望,体现双向互动。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在稍作准备后能当众作简单的发言。
2.学会通过讨论策划活动、学习介绍自己、交流趣事和学习劝说、讲故事、表演课本剧、聊热门话题等。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四)习作教学
1.进一步明确小学生作文的性质。小学生作文的性质是练笔,是习作,不是创作。培养观察、思维、表达三种能力。
2.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3.学写简单的书信、发言稿、研究报告等应用文。
4.能修改自己的习作,做到语句通顺,书写规范、整洁。
(五)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要提高学生策划、规划自己学习的能力,用多种途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
1.搜集积累精妙的语言,学习运用有艺术性、有魅力的语言。
2.初步学会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写简单的调查报告。
五、教学措施
(一)识字与写字教学
本册识字200个,高年段,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因此教学要更加放手。教材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以外的其他部分,一律不再注音,学生在阅读中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自己查字典解决。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快速浏览,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的意思,以便在手边没有字典、词典的情况下,不妨碍阅读。
本册写字150个,全部安排在精读课文中,随课堂教学完成。指导学生写好写对笔画、笔顺,安排好字的各个部件及间架结构,把字写端正。
(二)阅读教学
1.高年段的朗读要求,不仅要做到正确、流利,而且要做到有感情。进行阅读教学,一定要多读少讲,让学生主要通过自主的入境入情的朗读,读懂课文,有所感悟;要做到读有要求,读有层次,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悟情传情,培养语感。读的指导,应该引导学生进入到文章的情境之中,在读中体味、感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读的指导,要从整体入手,指导学生在把握全文情感基调及其变化的基础上,根据个人的情感体验,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高年级的默读训练既要提高理解水平,又要提高默读速度。教师在教学时,应该为学生留有充裕的默读时间,并提示相应的方法,引导学生按照要求认真思考,在默读之后要检查学习效果。
2.通过课后的思考练习题,引导学生理解内容,领会表达方法。在课文中发现语言表达的特点。在“交流平台”中总结某些规律性的东西。
3.要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设计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过程与方法策略。
(三)口语交际教学
要激发兴趣,引起学生交流的欲望。要创设特定的情境。创设情境要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情境的创设要真实、有意义,体现学生实际交际的需要,让学生了解在不同的场合、针对不同的对象,围绕不同的目的,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二是考虑到儿童的年龄特点,情境的创设还要注意趣味性,要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交际欲望。三是要创设多个情境,在逐渐深入的互动中,体现交际的内容由比较简单、表面,到交际得比较丰富、深入的训练过程。要体现双向互动。
(四)习作教学
1.作文指导从内容入手,作文讲评重在激励。
作文指导,一定要从内容入手,首先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打开思路,使人人都找到想写、要写的内容。开始宜“放”,使学生感到想写的内容很多,教师指导学生从中选择最恰当的内容来写。至于怎么写的问题,在打开思路、选择要写的内容的过程中渗透,在写作中、在交流草稿的过程中指导,指导的内容不外乎习作目的是否明确,内容是否具体,顺序是否清楚,选词用语是否合适,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等几个方面。
习作讲评重在激励。讲评的时候,要概括全班此次作文的优点与成绩,使每个学生通过讲评看到成绩与进步,享受习作成功的快乐,更真切地懂得应当怎样写,激起对下一次习作的渴望。
2.加强平时练笔的指导。
一方面,把练笔辐射到阅读课上,经常写写感受、启示,仿写句、段,续写结尾„„自自然然地体现从读学写,读写结合。另一方面,把练笔延伸到日常生活中。根据生活需要练笔。应帮助孩子认识到习作是学习、生活的需要,是倾诉、表达的需要。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所做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教师要引导、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在服务生活的同时,提高读写能力。
(五)综合性学习
本册综合性学习活动一“信息传递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从古至今信息传递的方式发生的变化,活动可以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充分利用阅读材料中的《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神奇的电脑魔术师》《网上呼救》等文章,了解从古代到现代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和不同;另一方面通过自己搜集资料、调查访问、亲身操作。
综合性学习活动二“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重点在于让学生学会怎样写研究报告,因此活动的开展定位于解决学生在读写中可能(或应该)遇到的问题。教材提出的4项活动建议中,暗含了“怎样写研究报告”的方法:
第一步:确定话题;第二步:获取资料;
第三步:分析材料,形成观点;第四步:依照样本,撰写报告。
第二篇: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第一场雪》教学反思
潮阳区西胪竹岭小学黄丽吟
《 第一场雪》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九册第六单元的精读课文,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雪后景色的美丽及作者的联想,体会作者的喜悦心情。
本着本课的教学重点,我在教学中这样设计:先用一段精美的动画瑞雪图把学生由晴朗的现实引入大雪纷纷、银装素裹的雪境中后,引出本节课要学的《 第一场雪》,并通过学生质疑定标。接着在导学达标环节中,我以学生读为主,先后设计了三次读:一快速读,初步感知雪的特点:雪下得大,雪下得及时,雪后景色很美。二精读、研读,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体会作者日如何表现雪之大,雪景之美,以及为什么说这是一场及时的大雪。三激情朗读,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作者的喜悦之情。在读期间,我制作了一组配乐雪景图,让学生既放松心情,又在观赏中更加对雪的喜爱。最后,我设计了抄、背、画、查、吟的课外拓展训练,使课堂知识进一步巩固,学生的感情进一步升华。
通过课堂展示后学生的表现,我认为这节课是比较成功的。课后慢慢想来,这节课成功主要得益于课堂教学中把新课标中的新理念作为教学的基本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学“答”为主的教学方式和以学“答”为主、学“悟”为主的教学方式,虽只有一字之差,但表现出来的观念不同,课堂效率也不同。以往课堂多体现教师、学生一问一答,学生围着教师转,这种方式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我 1
始终以学“读”为主、学“悟”为主。学生读:粗略读、研读、激情朗读、配乐读;教师读等多种形式的读。然后通过学生自学、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的学“悟”为主的方法,完成了学习任务。
二)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了和谐共进的互动氛围。本节课中,我改变过去自己高高在上,统帅课堂的作风,走下讲台和学生共同学习、交流,成为学生的朋友、伙伴。如在研读的过程中,我俯下身子,走近学生,和他们一块读,一块画,帮助他们,使他们在教师的半扶半放中顺利达标。又如在朗读训练中,我把自己当作孩子们一员,和他们赛读,让课堂成为我们师生共同展示才华的舞台,也让学生真切感受我是他们的学习伙伴。
三)恰当适时地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唤起了学生与作者的共鸣。本节课辅助教学的精彩其一是开始的激情导入。用一段精美的动画,从形、声上一下把学生带入了雪的氛围。其二是学完雪后美景后,设计的一组配乐雪景土,不仅让课堂气氛轻松,学生身心愉快,更让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深深的喜欢雪,想要赞美雪。
四)课堂上尊重学生、赏识学生。俗话说“十个人中,有九个爱听好的”,作为孩子,那就更不例外。本节课中,我注意恰如其分地运用激励性语言。如学生在质疑中提出的问题有价值,我立刻说:“你真是个爱思考的孩子!”学生朗读表现出色,我赞赏她:“读得真好!老师仿佛置身于雪景中心中无比轻松愉悦”。大家齐读得棒,我便说:“老师也被感染了,想美美地读一读”。又如学生朗读表现不好时,我首先肯定优点:“读得不错”,然后提出希望:“若能将‘嗬’读得不仅能表现出惊异,还能表现出赞叹的意思来那就更棒了!”通过这一句句发自发腑的赏识、激励,浒墅关在课堂的表现更自信,并不断地追求成功,学
2得更主动了。
虽然有令人欣喜的成功,但也存在着不尽人意的地方:
一、自控能力较差。课堂中不能恰当地控制浒墅关学习的激情,使学生在好学地方用时太长,导致时控失调,前松后紧。
二、因材施教的原则不明显。主要表现在研读课文时自学提示的难易程度适于中上等学生,对于学困生,学习困难较大。虽然说在研读过程中自己也俯下身子为部分学生点拨,但仍有个别学生学得吃力。针对课堂中存在的问题,今后在教学中首先增强时控掌握能力。教学设计中明确时控,在课堂中,教师精讲、少讲,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去思考,去展示。同时多学习、掌握处理突发事件的技巧,能见好就收,力争使课堂时控恰到好处。其次,多研究每一个学生认识接受能力,并在教学设计时依据不同程度的学生学习能力,设计分层要求、训练,使各类学生都能吃得了、吃得饱。总之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还要进一步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不断完善每堂课的设计,因材施教,分层要求,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高兴。
第三篇:小学五年级语文《早》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作者写梅花的用意。
情感目标: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教育学生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难点:
1、结合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写梅花的用意。
2、通过鲁迅先生的事实,教育学生要时时早,事事早。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大家有没有听说过“鲁迅”这个名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鲁迅的课文。
2、板书课题:13早,生齐读课题。
3、质疑: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为什么用“早”作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带着上述问题自读课文。
要求:标出节次,划出生字词以及认为难读的地方。
2、自学生字新词。
3、提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共同解决。
4、快速阅读课文,回答: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指导分段
1、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按照游览“三味书屋”的先后顺序给课文分段。
3、班级交流。
四、指导朗读
1、提出难读之处。
2、教师指导朗读,学生练读。
3、指名读。
五、指导写字
1、仔细观察字型以及间架结构。
2、提出难写的字。
3、师指导书写。
4、生临写。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练习写生字。
附板书设计: 4.早
品行方正:道德行为正直。
冰清玉洁:像冰那样清澈透明,像玉那样洁白无瑕。比喻人的品德高尚纯洁。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根据文中介绍,了解“三味书屋”的陈设,并能口述。
2、体会作者写梅花的用意,并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访问“三味书屋”。
二、精读指导
1、总体感受。
自由朗读课文,回答:课文为什么用“早”作课题?
2、第一部分
(1)指名读,质疑:从这节中你知道了什么?
(2)齐读本节。
3、第二部分
(1)过渡:“三味书屋”到底是什么样子?它有哪些特别之处?
(2)自读2—4节,想一想:每节都告诉了我们什么?
第2节
①自由朗读,你知道了什么?
②一进门就闻到了一股清香,当时,作者心里是怎样想的?
过渡:是呀,这是哪儿散发的香气,不是桂花,又不是兰花,看来只能是书香了。到底是不是?等我们观赏了“三味书屋”后,答案自见分晓。
第3节
①指名读,其余同学划出描写方位的词语。
②自由读1—6句,根据插图找到正确的方位。集体辨位,教师指导看图,提问:作者是按从哪到哪的顺序写的?
③自由练习介绍“三味书屋”的摆设。
④自由朗读第3节后半部分,思考:寿镜吾老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
第三部分
过渡:腊梅是怎样的一种花?让我们走进后园去看看?
1、读课文,边听边划出描写梅花样子的词语句子。
(1)指导朗读。
(2)是呀,梅花太美了!除了美丽之外,梅花还能带给大家什么?齐读第5节的最后两句,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2、自读6、7节。
(1)指名述说“早”的由来。
(2)分组讨论:从这些事中,可以看出鲁迅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这一个小小的“早”字对他有什么作用?
3、真没想到,这么一个字对他的一生都起到了作用。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想法?
4、让我们把所有的决心都放到最后一句话中吧!齐读最后一节。
三、总结
自由浏览全文,找出给自己印象最深的句子,读一读。
四、布置作业
1、朗读全文。
2、摘抄你喜欢的句子。
附板书设计:早
梅花开得早
以花喻人 鲁迅时时早、事事早。(冰清玉洁)(高风亮节)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理解“梅花”和“鲁迅”之间的关系。
2、继续练习口述“三味书屋”的陈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自由朗读课文,理清层次以及作者得写作顺序。
2、指名回答。
二、体会文章写的作用
1、浏览课文内容,划出文中描写梅花的句子。
2、小组交流。
(1)有感情的朗读这些句子。
(2)小组内说说:文中为什么要写梅花?
3、班级交流。
(1)指名读有关梅花的句子。
(2)梅花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美丽、早、香、冰清玉洁、暖)?相机指导朗读:个别读,结合图片整体读;
(3)交流文人墨客写下的许多关于梅花的诗篇(坚强、冰清玉洁、不畏严寒);
(4)你想对梅花说写什么吗?
4、自由读所划句子,体会它的作用。
(1)人们说鲁迅是一朵梅花,一朵永不凋谢的梅花,你能说
说为什么吗?
学生用笔写话;
(2)、学生小组交流
三、介绍“三味书屋”的陈设
1、自由读第3节前半部分,找出描写的事物与相应的位置。
2、指名回答。
3、根据投影练习介绍。
现在咱们来到了“三味书屋”,就缺少一名介绍员,谁愿意担当此重任?在介绍之前先练习一下,注意自己的语气。
4、指名到台前作介绍。
5、学生评价。
四、布置作业
搜集有关梅花的文章或诗词,摘抄在读写笔记上。
第四篇:白沙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白沙小学2013——2014学第二学期
五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探讨课教案
执教:王罗兰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猴王出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灵通、迸裂、避暑、楷书、造化、顽劣、明明朗朗、喜不自胜、天造地设、伸头缩脑、抓耳挠腮”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石猴出世的经过,体会石猴勇敢顽皮的性格特点。
过程与方法:
用精读、略读、默读、浏览等多种学习方法,结合有关语句,了解石猴的性格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石猴“勇敢顽强、无私无畏”的性格特点。
2、领略经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教学重点:
了解石猴从出世到成王的经历,感受其形象;品味语言,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
课文是古代白话文,有些词语与现代语言有区别,因此,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读通相关句子,进而读懂课文内容是教学的难点。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查找字典、资料自学课文,理解难懂的字词并做出注释,标注出不理解的字词。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1、出示长篇小说《西游记》,这本书你们看过吗?大家对《西游记》故事都不陌生,里面塑造了许许多多不同人物的形象,那么在《西游记》中,你最喜欢谁?能用几句简单的话语来说一说你喜欢的理由吗?
2、很多同学都喜欢神通广大,能力非凡的孙悟空,那他最初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篇课文《猴王出世》。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猴王形象
1、根据文前“阅读提示”,明确问题。
(课件出示:石猴是从哪儿来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
2、课文是一篇古代白话文,有些词语与现代语言有区别,所以有些句子会觉得不好读,不好懂。自由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读不懂的地方画出来。
3、交流学习课文主要内容。
(1)学生用课文中的句子说说石猴是哪里来的。(相机板书:来历——仙石迸裂。)
(2)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石猴是如何成为猴王的?。(板书:成王——跳水寻源。)
(3)留在你脑海里的是一个怎样的猴王?(神奇、活泼、勇敢、无畏、自信„„)
4.小结过渡。仙石迸裂,化出一个石猴,往水帘洞一跳,跳出一个猴王,从这里开始,一个美猴王的形象,走进每一个人的心里。那么,作者吴承恩先生又是用怎样的语言,把一个猴子的形象写得深入人心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石猴的生活,去发现,去感受。
三、品味语言,深入感悟猴王形象。
(一)学习“猴王出世”,感悟语言的“精炼”。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句子,想想为什么喜欢。
2、出示: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1)指名读,你仿佛看到了石猴在干什么?
(2)读这段话,读出猴的快乐和自由。
3.提问:你发现这句话有哪些特点?
预设:引导学生从三方面观察发现,关注语言形式——对联;排比;精炼。
关注语言内容——饮食、交友、起居。
关注语言节奏——三个字(动宾结构),短促有力
4.细细品读这句话中的语言规律,读出活力。
5、你读到了一只怎样的石猴?写在句子旁边,做上批注。
6、小结。作者写的是一只欢快跳跃的猴子,用的语言也非常短促、跳跃、有节奏。或者说,从这样的语言,我们读到了一个活泼可爱、顽皮跳跃的猴子。像这样内容与语言高度统一,这就是经典。课文还有哪些这样经典的句子呢?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感受语言的魅力。
(二)研读“猴子成王”,感受语言的魅力。
1、快速浏览“石猴称王”的内容,请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在旁边写上批注。
2、组织交流,引导品悟语言。
(1)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
A、石猴跳是怎样跳进水帘洞的?体会石猴进洞动作的轻巧。
B、朗读体会。
(2)那些猴有胆大的,都跳进去了;胆小的,一个个伸头缩颈,抓耳挠腮,大声叫喊,缠一会儿,也都进去了。
A、读句子,圈出动词。结合表演理解“伸头缩颈、抓耳挠腮”。
B、指导朗读,体会猴子的“胆小”。
四、总结提升,整体把握猴王形象。
1、我们了解了孙悟空由石猴变成美猴王的经过,相信大家对孙悟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猴子?用四字词语说说。(活泼可爱、机智勇敢,敢作敢为,身手不凡„„)
2、课文记叙的只是孙悟空的出生,是古典小说《西游记》第一回,那你还知道《西游记》中有哪些精彩的故事?(学生讲述《西游记》的故事。)
3、播放《美猴王》主题曲,师:让我们在歌声中再一次感受猴王的风采!
五、拓展延伸,激发学生积累欲望。
1、《西游记》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她的语言非常优美。从19世纪开始,《西游记》被翻译成日、英、法、德、俄等十几种文字流行于世,深受人们喜爱。希望同学们都能读到原著,切身感受古典的文化,感受经典的魅力,2、同学读过《西游记》后,我们要召开一个故事会,每人准备好一个故事,看谁讲的故事最精彩。
板书设计:
21、猴王出世
出世一块仙石迸裂而生敢作敢为
机智勇敢成王探洞活泼可爱
称王„„
第五篇:小学五年级语文上教案
21、圆明园的毁灭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是我国近代屈辱历史的见证,从而唤起学生捍卫祖国神圣尊严的责任感。
2.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并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并结合课文理解词义。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圆明园的建造和毁灭反映祖国的强盛与衰败,唤起学生捍卫祖国神圣尊严的责任感。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语句:“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及与中心思想的关系。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圆明园园景的录像带(或幻灯片)、胶片、投影仪、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课本114页的插图,让学生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曾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现在我们看到的只是残墙断壁。那么圆明园以前是什么样儿,它又是怎样被毁灭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1课《圆明园的毁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把课文读通顺。2.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意思?课文主要讲了几部分内容?(两部分:(1)圆明园以前的辉煌景观;(2)圆明园的毁灭。)
3.检查认读生字词情况(抽读生字词卡片,可采取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比赛读等方式。)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纠正字音。
三、自学课文,小组交流讨论
1.自学生字词,不懂的词语可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来理解。2.默读课文,想想当年的圆明园是什么样子的,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
3.遇到不懂的问题,在小组讨论后,把你们认为有价值的记录下来。
(1)小组讨论:每人提出自己的问题后,小组进行整理,写出几个有代表性的大问题。
(2)出示每组同学提出的问题,并对所有问题进行分类归并,归纳整理出几个大问题。
四、交流自己从课外书中查到的有关资料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说说自己的体会。
3、学会本课14个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难点:
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景观是本文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文章的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而大部分篇幅却是描绘昔日的辉煌,要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是教学的又一难点。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与圆明园有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1课——圆明园的毁灭,读着课题,你一定会有无限感慨,用书中的一句话概括——(指生答后,出示句子: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2、有不可估量的损失,就说明它一定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板书:不可估量)如果用上“„„是„„也是„„”我们可以怎么说?(圆明园的价值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
二、体会圆明园的“不可估量的价值”。
1、师:上节课我们通过读书,了解到了昔日的圆明园是——
(1)预设一: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引读第二自然段)(2)预设二: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引读第四自然段,板书:上自„„下至„„)你们看——(出示:还有上等的紫檀雕花家具、精致的古代碎纹瓷器和珐琅质瓶盏,织金织银的锦缎、毡毯、皮货、镀金纯金的法国大钟,精美的圆明园总图,宝石嵌制的射猎图,风景人物栩栩如生的匾额,以及本国其它各种艺术精制品和欧洲的各种光怪陆离的装饰品„„)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可谓——应有尽有。法国大作家雨果曾说:“即使把我国(法国)巴黎圣母院所有的全部宝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这个规模宏大而富丽堂皇的东方博物馆媲美。”
(3)预设三: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引读第三自然段,板书:„„有„„也有„„ „„有„„也有„„还有„„ „„不仅有„„还有„„)漫步园内,你仿佛——(生想象描述)其实,圆明园中著名的景点又何止这些,还有——(生介绍)下面,我们选20处景观的名称,请大家读读:正大光明、天然图画、上下天光、杏花春馆、坦坦荡荡、长春仙馆、万方安和、武陵春色、山高水长、月地云居、汇芳书院、映水兰香、北远山村、西峰秀色、四宜书屋、平湖秋月、蓬莱瑶台、别有洞天、坐石临流、曲院风荷„„
师:所以雨果称赞:“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
2、假如圆明园没有毁灭,你会用一种怎样的感受去读这三个句子,(出示句子: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能用几个关联词把这三句话连起来说说吗?(指名说)
3、师:面对这人间奇迹,你心中一定升腾起一种情感,正如雨果形容的那样——“虽然是皇家园林,可是岁月创造的一切最终都属于人类的。”所以,此刻在你心中,圆明园拥有的究竟是什么?(生思考讨论)
4、师(板书:文化)是价值不可估量的祖国文化、世界文化!让我们理直气壮地告诉自己和天下所有的人——圆明园的价值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
三、体会圆明园的“不可估量的损失”。
1、师过渡:然而,这不可估量的文化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那是因为——
2、生齐读第五自然段。
3、师:这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他们做了些什么?用书中的词语概括。(生答)统统掠走是怎么掠?能举个例子说说吗?指名说。
4、师:这里有一份真实的资料,请读一读——
(出示资料,指名读:据参与劫掠的英法军官、牧师、记者回忆——军官和士兵,英国人和法国人,为了夺取财宝,从四面八方涌进圆明园。有的搬走景泰兰瓷瓶,有的抢走绣花长袍,有的挑选高级皮大衣,有的去拿镶嵌珠玉的挂钟。有的背负大口袋,装满了各色各样的珍宝。有的往外衣宽大的口袋里装进金条和金叶;有的半身缠着织锦绸缎;有的帽子里放满了红兰宝石、珍珠和水晶石;有的脖子上挂着翡翠项圈。有一处厢房里有堆积如山的高级绸缎,据说足够北京居民半数之用,都被士兵们用大车运走„„)
5、师:读了这些有感受吗?把你们的感受送到这句话中再读读。指名读。
6、师: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是怎样的破坏、毁掉?(生答)我们再来看一份资料——
(再次出示资料,指名读:侵略者除了大肆抢掠之外,被他们糟踏了的东西更不计其数。有几间房子充满绸缎服装,衣服被从箱子拖出来扔了一地,人走进屋里,几乎可遮没膝盖。工兵们带着大斧,把家具统统砸碎,取下上边的宝石。一些人打碎大镜子,另一些人凶狠地向大烛台开枪射击,以此取乐。大部分法国士兵手抡木棍,将不能带走的东西全部捣碎。当10月9日,法国军队暂时撤离圆明园时,这处秀丽园林,已被毁坏得满目疮痍。)
7、师:总之,眼前的一切——惨不忍睹。此时你心中是什么滋味?(生答后朗读)
8、师:不仅如此,他们还用——火烧。让我们亲眼看看——(播放录像)
9、师:(定格熊熊火焰图)在这熊熊大火中,你看到——(生想象描述。)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这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把你此时的感受带到课文中再读读这段。生齐读第五自然段。(配乐)
10、师:至此,圆明园所拥有的一切,都没有了。(师边引读边板书“没”)圆明园中,没有了——,也没有了——,没有了——,也没有了——,不仅没有了——,还没有了——,上自——没有了,下至——没有了。一句话,这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什么都没有了,圆明园彻底地毁灭了,那么,圆明园毁灭的究竟是什么?(板书:?)
生思考回答。(板书:!)
11、师小结:对,圆明园毁灭的是祖国的文化,世界的文化。
12、师:我们来看看作为法国人的作家雨果是怎样看待自己的国家的军队和这种抢杀烧毁的行径的——
(出示资料,指名读: “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吉利”。——雨果)
四、总结升华:
1、师过渡:现在我们明白了圆明园的毁灭,有两个强盗,一个是——法兰西,一个是——英吉利。前面我们用那么长的时间去体会圆明园所拥有的不可估量的价值,也就几天的功夫被这两个强盗给毁灭了,你肯定会明白,课文为什么不直接写没有了什么,也没有了什么,不仅没有了什么,还没有了什么,而偏偏要写有什么,也有什么,有这些,还有那些,而不按课题就这样写毁灭呢?
(生交流想法。)
2、师:总之一句话,只有有,才能体会没有的痛苦。请你大声地告诉天下所有的人——(出示句子,指导再读: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3、师:140年后的今天的我们,记住的是损失,留在心里的,引起我们思考的还应该是些什么呢?请同学们仔细端详书中的两幅插图,拿起你的笔,任选一幅插图,把你想说的话写在旁边。(配乐)
(生写后交流。)
4、师总结:让我们永远记住140多年前的这场噩梦,永远记住写在这残留柱上的耻辱,永远记住一个教训:落后就要挨打;永远记住一句话:勿忘国
教学反思:
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指导学生紧扣语言文字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多种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圆明园被毁灭的经过,激起学生的愤恨和惋惜之情,感情朗读很充分,结合资料的拓展进一步凸显主题,教学效果比较好。、狼牙山五壮士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五壮士的英雄事迹,按照课后提纲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2.懂得根据文章表达的需要,有详有略的写作方法。
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跳崖的部分。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通过理解五壮士英勇歼敌、壮烈跳崖的动作、神态的词句,体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教学难点:学习有详有略的写作方法。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一)谈话引入
在抗日战争年代,为了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越的八年抗战。八年中,中国大地上发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涌现了千千万万民族英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15课《狼牙山五壮士》,就是发生在河北省保定地区狼牙山的一个真实故事。
(二)板书课题
“狼牙山”在哪里?“壮士”指什么人?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一)默读预习要求,联系课前预习,谈谈自己对课文内容的了解。
(二)放录音,听课文,感知课文
1.这五名战士是怎样完成任务的?结果怎样?我们一起听录音。2.说说五壮士的英雄事迹。
3.课题中哪个字最能体现他们的精神?什么精神?
(三)自学课文 1.投影表示自学要求,指名读。2.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对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4.结合课后思考练习题,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练习说段意。5.学生自学课文。
6.分小组学习,讨论重点词语和分段情况,练习说段意。7.交流学习情况。8.指名读准生字的字音。9.理解重点词的意思。
10.画出你认为自己最受感动的句子读一读。11.分段,说段意。(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
(四)指名读课文
1.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哪些段落写得详,哪些段落写得简略。
三、质疑问难
四、作业:朗读课文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四、五两部分,了解狼牙山五壮士顶峰歼敌、英勇跳崖的英雄事迹,学习五壮士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精神。
2、紧扣“壮”字,抓住重点词句,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理解体会五壮士的“壮言”、“壮行”、“壮志”,激发学生对五壮士的无限崇敬之情。
3、尝试背诵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教学重、难点:
理解描写五壮士顶峰歼敌和英勇跳崖的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们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精神。课前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的前三部分,谁来说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
(生自由说,师相机画悬崖图;板书:接受任务、歼敌诱敌、引上绝路;涂红课题中的“壮”字。)
二、引导归纳学习目标:
三、自学讨论,理解课文:
㈠、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播放录像1:五壮士顶峰歼敌的场面),可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也可以谈谈你看了录像有什么感受?
(生自由说师相机板书:顶峰歼敌)
㈡ 课文又是怎么描述的呢?请同学们自学课文的四、五两部分。
(出示自学提示,女同学读:
自学课文四、五两部分:
1.划出最让你感动的语句,说说为什么?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提出你不明白的问题。)
在自学的过程中,能独立完成的,就独立完成,如果有困难,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解决。(学生自学、讨论)
㈢ 检查自学情况:
1、告诉老师,哪些语句让你最受感动?
a.说说看,为什么这些语句让你深受感动?
b.自由品读,体味这些语句该怎样读才能读出感情?
c.同桌对读;师范读后让学生评点;生齐读。
d.师小结:刚才我们抓住重点词句,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理解了课文内容,这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
2、还有你不明白的地方吗?提出来让大家帮你。
a.学生质疑。
b.学生解疑。
c.播放录像2:五壮士英勇跳崖的感人场面,(重点理解词语:坚强不屈、惊天动地、气壮山河;理解五壮士完成任务后选择跳崖的原因。)(师相机板书:英勇跳崖)
3、理解得真棒!五壮士用自己的壮举,向日寇和所有的侵略者证明了:中国人民是--(坚强不屈的),正如课文结尾所说的--(生齐读最后一节)
4、是呀,历史不会忘记英雄,让我们全体起立,向这些可敬的英雄们行一个庄严的队礼!(生行礼)让我们捧起书本,再次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对敌人的仇恨、对英雄的敬佩都融入我们饱含激情的诵读吧!(生齐读第五部分课文,会背诵的可试着背一背。)
四、总结谈话:
狼牙山五壮士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抗日颂歌,人民永远怀念为国献身的英雄们!
五、课堂练笔:
请同学们照例拿出摘抄本,把本课的好词好句积累下来。
六、自由作业:
学了课文,你们回去想做什么?(生自由说)
你们的想法都很好,喜欢哪项就做哪项,下节课我们再来交流。
21、狼牙山五壮士
顶峰歼敌—引上绝路—英诱敌上山—勇接受任务—跳崖 教学反思:
1、以读为本,读中悟情。
本课我设计了以读导情,以议悟情,以情激情的教学方法,让读书贯穿教学活动的始终,并根据不同的训练目的,设计了自由读、试读、品读、指名读、引读、分男女生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读中理解,最终达到感情朗读,使情感升华。2、重视自主学习,激发主体潜能。
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尽可能地让学生自我活动,去读书,去思考,参与议论,参与交流,使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信息和情感交流呈现出双向和多向并存的局面,让学生始终有一种自觉、主动、热情的学习状态,使他们能更充分、更直接、更自如地接触课文,从而更好地去感知课文、理解课文。
3、鼓励大胆质疑,启发合理想象。
⑴让学生在读书中质疑,在读书中解疑,师生交流共同解疑。⑵挖掘教材的创造性教育因素,启发学生合理想象,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如“五壮士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一句,我设计了一个启发想象的训练点:“想想看,五壮士为什么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此时他们心里会想些什么?”从而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23* 难忘的一课
教学要求
1.了解课文所讲的故事,并从中体会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2.知道课文哪些内容围绕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详写。学习这种表达中心思想的写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常用词语。会用“真挚”、“意外”造句。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并学习课文表达中心的写法。
教学难点
课文中三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理解“我”每一次的感受。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引入课文
审题:难忘的一课。设问:谁给作者上的难忘的一课呢?这难忘的一课的内容是什么呢?为什么这么令人难忘呢?这些问题大家想不想知道啊?请大家赶快打开课文。
二、范读课文,初识文意
老师范读,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说一说讲了一件什么事?(一位船员在一所普通的乡村小学上了一节令他终生难忘的语文课。)
三、学生自学生字、词和课文
1.按生字表自学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记清字形。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词语。读课后词语。
2.读通课文,思考:①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
四、检查掌握情况
1.字音:指名拼读,直读生字,注意纠正。2.字形:说说易错的字,易错的地方。
如:“葛”注意笔顺,与“蔼”区别。“崇”与“祟”的区别。3.词义:结合课文理解。
4.读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不理解的提出来,大家讨论。5.指名读课文,回答刚才的问题。
五、朗读课文,说说这个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果
再问:难忘的一课是什么内容?(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那么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请你划出来,并读一读。
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七、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质疑,做标记。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引入本课时 学生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一)谁来说说“难忘的一课”是怎样的一个故事?(注意说明时间、地点。)
那么这节“难忘的一课”是什么内容?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3次)
(二)三次出现在什么地方?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划出来。请同学自己读一读这句话出现的地方?怎样出现的要读出来。
二、读讲第一次出现
1.指名读出这句话出现的地方。
2.问:老师是怎样写的?(一笔一画,认真吃力。)
从这“一笔一画”、“认真吃力”你看出什么?是怎样体会的?说明什么?“我”这时是怎样的感受?
(“光复”不久,老师就把自己刚刚学会的祖国文字教给学生,体现了对祖国的爱。)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5自然段),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
三、读讲第二次出现
1.自己朗读第二次出现的地方。
2.问:他们是怎样朗读的?划出这些词语。
(严肃认真,富有感情,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3.谈谈你的体会,你的理解。
重点理解:“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的真挚的心。” “火热的真挚的心”指的是什么?(强烈的、深厚的爱国之情。)4.“我”这时有什么的感受?(感动)5.进行感情朗读训练。
四、按刚才学法学习第三次出现 1.指名读。
2.思考:“我”是怎样说的?为什么“激动”?
3.“我”这时是怎样的感受?(激动,被这种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所深深感动。)
4.理解最后两句话的含义。
问:“我”这时的全部感情是什么?(浓烈的爱国情意,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民族精神。)
5.朗读训练。
五、朗读全文,总结提高
1.说说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中心思想)
(表达了台湾人民及作者的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2.围绕这个中心,课文哪些内容写得比较详细?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为了突出中心。)
3.朗读三次出现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所在的句子,体会思想感情。
六、总结深化
“一国两制”的政策使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回到祖国怀抱;澳门也将于1999年回归祖国。我想,台湾人民也将在不久的将来回到祖国的怀抱。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
板书设计:
难忘的一课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强烈的民族情 浓浓的爱国意 教学反思:
必要的背景介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思想情感;现实台海的分离,唤醒学生对台湾回归的盼望。浓浓的爱国情意中,学生受到深刻的爱国教育。对于文本的表达方法,也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24* 最后一分钟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三年级学习过《东方之蛛》,对香港有所了解了。谈谈你所了解的香港。
二、交流学生课前收集的资料
学生从“香港回归之后的繁荣”、“香港回归历程”、“香港被割让的历史”等,从而加深对香港的了解。
三、品读课文
1.通读全文,全文写了几节,每节主要写了什么? 2.再读课文,引导学生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1)抓住作者直抒胸臆的诗句体会情感。如,“听所有中国人的心跳和叩问”;“是万众欢腾中刹那的寂静”;“是谁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 / 轻轻呼喊着那个名字 / 香港,香港,我们的心灵”;“然后去奔跑,去拥抱 / 去迎接„„”。
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把那种激动、自豪的感情与热切之情溢于言表。教师适时的进行点拨。(2)联系所收集的资料理解诗句,体会情感。教师播放自鸦片战争以来那一段屈辱的历史。多年的屈辱终于挥之而去,“使大海欢腾”的那种场面。让学生理解“使大海欢腾”的意思
四、指导学生朗读
“三分诗,七分读”。结合诗歌内容引导学生注意朗读时的抑扬顿挫:注意节与节之间以及每一节之内诗词句间的停顿。
板书设计:
最后一分钟
倾听 呼喊
奔跑 拥抱 迎接 教学反思:
教学中采取多种方法引导学生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效果很好:
1、抓住作者直接抒怀的诗句来体会。
2、联系搜集的历史背景资料理解诗句,体会情感。
3、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验诗歌表达的情感。
口语交际·习作七
学习目标
1.通过写读后感,提高阅读和作文能力,增长见识,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2.通过口语交际,培养学生初步的演讲能力,增进学生对近代中国屈辱历史的了解,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与爱国热情,增强历史责任感。
习作
一、阅读提示,了解读后感
1.学生自读习作提示,勾画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语句。2.交流:什么是读后感? 写读后感有什么作用?
小结:读后感的基础是“读”,只有仔细地阅读,认真地思考,深入地感悟,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到文章的思想感情,读出了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才能有感而发写好读后感。
3.点拨:平时阅读文章或书籍时,在文旁圈点批注,随时记下瞬间的思考与感受,遇到相关的资料随时积累下来,有助于写好读后感。
二、赏析范文,学习写法
1.自由阅读范文《愤怒与妥协》,引导学生发现读后感的写法 2.归纳小结读后感的一般写法: 紧扣原文,抓住重点;联系实际,情感真实;叙议结合,以“感”为主。
三、明确要求,开启思路 1.独立选材,尽量做到新颖。2.学生互相说。
3.学生选好材料,独立写作。
四、自改互评,定稿誊抄 1.写完后自己阅读,修改。
2.学生分作文小组互评互改,根据同学指出的不足进行修改。3.选择典型作文,示范如何修改。4.学生再次修改,定稿誊抄。
板书参考:
读熟原文是基础,抓住感觉是关键; 根据文意想开去,结合实际是重点; 表达形式多样化,勿忘真情与实感; 若想写得不一般,感受真实独特点。
口语交际
(课前布置:学生结合自己的习作和搜集的资料,拟定一个简单的提纲。)
一、揭示演讲活动的主题
1.回顾本单元课文,说说印象最深的是什么。2.揭示本次演讲活动的主题: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二、读题,了解题意 1.独立审题,勾画要求。2.交流:说什么?怎么说?
三、指导演讲
1.交流课前拟定的提纲,互相启发,开启思路。2.完善提纲,分组试讲。
3.各组推荐一人在班内进行交流,学生评议。
四、总结评议
回顾·拓展七
学习目标
1.通过交流平台,引导学生进行方法的小结,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2.积累词汇,丰富语言的同时,加深学生对爱国主义思想的感悟。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读题,了解要求。
2.讨论:通过阅读课文和搜集资料,你对旧中国所受的屈辱和新中国取得的成就有哪些了解? 独立准备;分组交流。
3.交流:在资料的搜集和运用方面,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引导学生从搜集、处理、运用等方面进行小结,注意点拨:
⑴资料分类的方法:主题分类法──根据每个单元不同的主题对资料进行分类;项目分类法──本单元“勿忘国耻”可分“列强欺辱”“中华儿女抗争”等。
⑵学会建立自己的资料目录。⑶养成定期整理资料的习惯。⑷从多种渠道获取资料。
二、日积月累
1.自读成语,读准字音,了解这些成语的共同点。2.同桌对读,分组比赛,熟读成诵。3.任选一个成语为同学做讲解。
4.勾画出讲解后仍不懂的成语,查词典解决(家庭作业)。5.拓展:尝试说同类的其他成语。
三、展示台
1.学习本组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畅谈收获,引导归纳出需要展示的项目。
以下活动可结合班队会活动在平时进行:访问老红军、抗日老战士;参观烈士陵园等。
2.根据学生具体的准备情况,课堂上可进行以下活动: 抗战英雄故事会、手抄报评比等。3.评选活动:
评选各项活动的能手;评出最有创意的活动小组;评出最佳作品,如手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