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3 01:57: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林黛玉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林黛玉教学设计)》。

第一篇:林黛玉教学设计)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及其故事情节大意。2.体会本文人物出场的特点和重要人物的性格特征。3.通过文章环境,把握作品的主题。教学重点:

1.训练学生通过揣摩人物语言、动作及细节描写把握人物性格的能力。2.掌握《红楼梦》人物语言含蓄美的特点。教学方法:

1.诵读教学法。品读揭示人物性格的语言,得到一种感性认识。

2.讨论分析法。通过讨论分析强化认识人物的出场反映的人物的身份和地位,了解作者构思的独具匠心。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了解曹雪芹及有关《红楼梦》的有关知识。2.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思路。3.环境描写的作用。教学过程:

一、作者和《红楼梦》

1.作者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他祖先原是汉人,但很早成了正白旗内务府的“包衣”(满语奴隶之意),入了满籍。从他曾祖曹玺开始,三代世龚江宁织造的官职。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的“侍读”,两个女儿都被入选为王妃。康熙皇帝六次巡南就有四次以江宁织造署为行宫。由此可见曹家的显赫以及与皇室的密切关系。曹家是非常显赫的贵族世家。雍正即位后,曹雪芹的父亲因与皇家派别斗争有牵连,以及在江宁织造任期内财款亏空等原因,被罢官,抄家,家道从此衰落。作者的一生恰好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程,由“锦衣纨裤”的贵公子,降为落魄的“寒士”。当他著书时,已过着“蓬牖茅椽,绳床瓦灶”和“举家食粥酒常赊”的贫困生活。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促使他对过去的经历作一番深刻而痛苦的回忆。这就为他能对社会上种种黑暗抱有不满和批判的态度,写出反映封建统治阶级、封建制度没落衰败的《红楼梦》,准备了良好基础。

《红楼梦》是我国18世纪中期出现的一部古典小说。它高度的艺术性,在我国及世界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它产生于清代所谓:“河清海晏”的“乾隆盛世”。当时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的因素也有了增长。这股新的力量与严重束缚它的封建主义体系不可避免地产生冲突。这种冲突反映在上层建筑领域便是处于萌芽状态却蓬勃而有朝气的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与腐朽的趋向最后崩溃的但又居于统治地位的封建宗法思想、传统制度之间的矛盾斗争。在这样的时代,《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曹雪芹写作《红楼梦》的具体年月已无从知晓,我们只能根据第一回中知道他“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据专家考证,《红楼梦》共110回,前80回在曹雪芹去世前10年左右就已经传抄问世,后30回作者已基本上完成,只是由于某种原因未能传抄于世,后来终于失落,这是不可挽回的损失。到了18世纪末,高鹗续写了后40回,补成了现行的120回本。2.着重介绍《红楼梦》前五回的内容和课文内容。

本文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组成部分。标题点出了中心事件,题眼是“贾府”──全书的典型环境。《红楼梦》前五回的内容和在小说中的作用:《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三回构成,分别从各个不同的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

第一回,开篇,用“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作楔子,为塑造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恋爱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

“女娲补天”:作者描写一块“无材补天,幻形入世”的顽石,这便是随宝玉一起降生,又为宝玉随身佩带的“通灵宝玉”,它对贾宝玉的叛逆性格有隐喻的作用:一方面暗示他无“补天”之材,是个不符合封建社会要求的“蠢物”,另一方面暗示他与封建主义相对立的思想性格,具有像从天而降的顽石一样的“顽劣”性,难以为世俗改变。

“木石前盟”交代这块顽石与绛珠仙草的关系。这顽石投胎入世之前,曾变为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了一棵“绛珠仙草”,使其得以久延岁月,脱去草木之态,幻化人形,修成女体。所以顽石下凡,她为报灌溉之恩,也同走一遭,把一生的眼泪还他。这绛珠仙草就是林黛玉的前身。正因为这一段姻缘,他们初见时,林黛玉有“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的感觉,贾宝玉也觉得“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

第二回,交代贾府人物。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简要介绍了贾府中的人物关系。第三回,介绍小说的典型环境──通过林黛玉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课题“林黛玉进贾府”是编者根据节选内容拟的。林黛玉因何进贾府?原来贾府的老祖宗贾母有两个儿子名贾赦、贾政,一个女儿名贾敏。贾敏嫁林如海,只有一个独生女便是林黛玉。林黛玉母亲因病去世,外祖母念及黛玉年幼无人照顾便派人把黛玉接进贾府。作者把此事安排在第三回,也就是全书的序幕部分,显然是借黛玉进贾府来描写小说的典型环境,让贾府中一些重要人物登场亮相,并为主人公林黛玉和贾宝玉第一次见面作了安排。林黛玉进府的行踪,是这一回介绍贾府人物,描写贾府环境的线索。第四回,展现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由薛蟠案件带出宝钗进贾府的情节。

第五回,全书总纲。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隐喻含蓄地将《红楼梦》众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代出来。《红楼梦》只流传下80回,遗失了结尾。因此,对《红楼梦》中人物的命运,基本上是依据这些隐喻揣摩出来的。《红楼梦》的后四十回为清人高鹗所续。研究者一般认为高鹗在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上以悲剧结束,还是遵循曹雪芹原旨的,但写贾府的结局为“兰桂齐芳”,家道复初,却违背了曹雪芹的原意。

二、理清课文的情节:课文以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为线索展开情节,大体可分为三部分:

(一)第一部分(1):故事的开端,林黛玉来到了荣国府。这部分着重描写环境。

(二)第二部分(2~14):故事情节的发展,通过林黛玉初进贵府的所见所闻,介绍贾府的环境和府中的众多人物。其中:

2~4:段写林黛玉拜见贾母与王夫人、邢夫人等。5~6:段写林黛玉见王熙风。(高潮)

7~11:段写材黛玉见贾赦、贾政两位舅父,王夫人介绍贾宝玉。12~14:段写材黛玉初次见到贾宝玉,是第四层。(最高潮)

(三)第三部分(15~16),故事的结尾,为林黛玉安排住处。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课文以一定的事件为中心,沿着一条线索,一步步开展故事情节,条理层次十分清楚。

三、环境描写

(一).速读文本

初步感知

【问题】(1)贾府地处街市繁华人烟阜盛之处,黛玉来到门前看到了什么情况?

【提示】宁、荣二府相隔不远,都是三间兽头大门,两边蹲着两个大石狮子,门上悬有“敕造”的匾额,门前有“华冠丽服”的侍役。这不仅表现了贾府建筑的宠伟气派,也显示出贵族之家的威严和显赫。

【问题】(2)黛玉进入贾府到贾母处,她看到了什么?

【提示】从荣府西角门进去,走“一射之地”,转至垂花门,过穿堂,绕插屏,再经三间过厅,后面方是贾母居住的正房大院。“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这样穿堂过厅一路行来,仆役、婆子、丫环轮番更换,的确给人以侯门深似海的感觉。然而贾母居处还不是正内室。【问题】(3)黛玉去拜见二舅舅时又看到什么?

【提示】往东。“穿过一个东西的穿堂,向南大厅之后,仪门内大院落,上面五间大正房,两边厢房鹿顶耳房钻山,四通八达,轩昂壮丽”。堂屋中迎面“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是‘荣禧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万几宸翰之宝’。”屋内摆设有名贵的家具,珍贵的字画、古玩。“又有一副对联,乃乌木联牌,镶着錾银的字迹,道是:座上珠讥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由堂屋进入东耳房,这里是起居室,另有一番布置,再到东廊三间小正房王夫人的住室,又别有摆设。真所谓“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见《红楼梦》第四回)这宏伟豪华的府第,那皇帝御书大匾,郡王手题对联,以及等级分明的礼仪,的确与别家不同。

【问题】(4)黛玉在府内所见到的人,可分为两大类,他们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提示】一类便是“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的少数主子,他们的荣华富贵依恃那握有“万几宸翰之宝”的皇帝;另一类则是人数众多的为主子服役的小厮、媳妇(此处指女仆)、婆子、嬷嬷以及等级不同的丫鬟,他们是受压迫、被奴役的奴隶。

(二)、深入思考 强化重点

【问题】(1)透过林黛玉的眼睛,作者给我们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怎样的环境?

【提示】透过林黛玉的眼睛,我们看到了贾府那宏伟的外观、讲究的布局,华贵的陈设,那皇帝御书的金匾、乌木錾银的对联,那等级分明的礼仪,豪门贵族的气派,果然与别家不同。从中我们不是也看到了封建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生活和阶级对立、阶级压迫的社会现实吗?可以说贾府这个典型环境就是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

【问题】(2)本文中的环境描写的有什么样的作用?(可在本文范围内和全书的范围内进行两种深度不同的思考)

【提示】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有:

(1)通过环境描写表现贾府的显赫高贵的社会地位和豪门贵族的气派。例如开头写贾府的“兽头大门”,门前的“两个大石狮子”,正门匾上的“敕造荣国府”五个大字,无一不在显示着贾府的与众不同的社会地位和豪华气派。

(2)通过环境描写揭示贾府荣华富贵的来源。如“敕造荣国府”的门匾,皇帝御笔书赐的“荣福堂”的匾额,室内陈设的物品显示着君王的宠幸和主人对君王的忠诚等。

(3)为书中的主要人物提供一个活动的环境,也间接地暗示了宝黛爱情故事悲剧性结局的社会必然性。

【课后思考】林黛玉进贾府,又是内亲,自然见到贾府一批重要人物。尽管课文对他们的介绍有详有略,有虚有实,但毕竟有些主要人物在读者面前第一次亮了相。从课文中写与黛玉接触的人的详略,从贾府内政的权力分配,从对黛玉今后命运的影响,你认为应提出哪些人物来分析更有意义,更符合作者的表现意图?

【附】贾府主要人物关系表

宁国公 贾演——贾代化 贾

珍—— 贾

蓉(秦可卿)

敬 ——

贾惜春

琏(王熙凤)——巧姐

赦(邢夫人)

贾迎春(孙绍祖)

珠(李纨)——贾兰

贾元春

荣国公 贾源——贾代善 —— 贾

政(王夫人)贾宝玉(薛宝钗)

(史太君-贾母)贾探春 【赵姨娘在所生】

贾 环 【赵姨娘在所生】 贾

敏(林如海)林黛玉

(注: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已不在世的人物有:贾演,贾代化,贾敷和贾源,贾代善。括号中的人物是上一个人物的配偶。)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宝黛初会,赏析林黛玉、贾宝玉人物形象。

2.体会宝黛之间纯洁的爱情

3.初步探究宝黛爱情悲剧的根源

教学过程与内容

一、导入

红楼梦是一部读不尽的大书,每次读红楼,我们都会有不同的体悟,有人写下这样的感受“曹公:笔如椽,十年血泪化成巨著红楼梦;黛玉心似锦,两世姻缘演出悲情木石盟”林黛玉,这个绣口锦心的女性,是曹雪芹精心描绘给读者的人物形象。

二、回眸一顾

速浏览课文,看看林黛玉进贾府,分别到了哪些地方?在各处又分别见到了哪些人? 贾母正房 :贾母

邢夫人

王夫人

三春(迎探惜)李纨

王熙凤 贾赦院

:(贾赦)

贾政院(荣禧堂):(贾政)贾母正房(晚饭):贾宝玉

三、拉开序幕(千呼万唤)

在这些人中间,我们读者,最期待他见到的人是谁?------贾宝玉。

那么今天,我们就走近贾宝玉和林黛玉的世界。贾宝玉第一次见到了他日后的人生知己,从此揭开了二人爱情故事的序幕。

王蒙先生这样说:“《红楼梦》中的爱情是文化,是历史,更是人的性格与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历史属性的综合体现。”

下面我们就走进爱情故事的缘起----宝黛初会,去探求其中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四、宝黛初会

(一)“心有灵犀”

浏览课文,看看描写宝黛初会的集中在哪几个自然段?-----(13、14)再请同学们把目光聚焦到13、14自然段。

宝玉黛玉初次相会的时候,目光有一个交会,黛玉刚刚见到宝玉,有一个神情,宝玉见到黛玉的瞬间,又是什么反应?

-----黛玉一见便大吃一惊,心下想到:“好生奇怪,倒像在哪里见过一般”

宝玉看罢,因笑到:“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两人萍水相逢,却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我们用李商隐的一句诗来概括就是“心有灵犀一点通”这种感觉多么细腻,多么微妙,又多么美好啊!

相同的感觉却有不同的神情,分别有两个字写出了他们不同的神情,是哪两个字? 明确: 宝玉——笑:我曾见过

黛玉――惊:眼熟如此

这倾心的对视,这一惊一笑,正如电光火石,震撼了双方的灵魂,黛玉也由进贾府,而进到了宝玉的心里。对视之后,双方的目光并没有移开,在宝玉的眼里和心中,黛玉是什么样子的?

(二)宝玉眼中的黛玉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段文字所描写的黛玉传达出了她怎样的神韵呢?

提示:娇柔,病态之美(西施)

多愁善感

淡雅

脉脉含情

楚楚动人

别有风韵

飘逸

超尘脱俗

有灵气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绛珠仙子)。

这样美的一个女子,曹雪芹为什么此时才泼墨描写她的外貌?林黛玉进贾府这么半天了,见过了那么多人,难道大家都对他没有印象吗?有,哪里有? 众人眼中的黛玉:不俗

怯弱

风流 王熙凤眼中的黛玉:标致

(王熙凤评价林黛玉的目的是什么?-----讨好贾母,并不是真心赞美。)

作者前面有两次提到黛玉的外貌,一次是众人眼中的黛玉,主要是从亲友长辈的角度关心她得身体,而王熙凤的评价只是为了讨好贾母。而最后这段肖像描写是谁眼中的黛玉啊?------宝玉。

这样安排有什么特别的用意吗?

提示:作者有意让黛玉的美在宝玉的眼中尽情的绽放,也就是说,只有宝玉能够注意到黛玉身上这些内在的神韵和气质。黛玉这株世外仙葩,也只有在宝玉眼中才识得。

(三)黛玉眼中的宝玉

在黛玉的眼中,宝玉又是什么样子?文中有两次关于宝玉的肖像描写,在什么地方,把它找出来,看看这段肖像描写表现了宝玉的什么性格特点。

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若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

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般情思,悉堆眼角。明确:反映出宝玉的英俊、多情、眉清目秀——黛玉一眼就看出了宝玉的多情。其实黛玉在见他之前,对他印象好不好?不好,为什么?这种印象是怎样造成的? 王夫人口中宝玉:混世魔王

孽根祸胎 黛玉母亲口中:

顽劣异常

极恶读书 作者引用当时的人评点宝玉的《西江月》二词: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

此宝玉非彼宝玉也,同是宝玉,为什么在黛玉眼中,和在众人眼中有如此大的不同?----黛玉更多的是凭直感来评价宝玉,她看到的是宝玉人性中美好的一面,那么众人评价宝玉是一个什么标准,在当时的人眼中,什么样的人才是有能力的,有出息的人?

----用功读书,读四书五经,写八股文,科举及第,考取功名,光宗耀祖,这一类的人。而在宝玉心中,对追求功名利禄这一类的人,是最为不屑一顾的。当时他身边也有许多人,劝他多做一些仕途经济的学问,唯有林黛玉从不劝他这一点,在摒弃功名利禄,这一点上,宝玉黛玉达成了高度的共鸣。只有黛玉能够理解宝玉,欣赏宝玉。所以,世俗眼中不肖子,却是黛玉心里纯情郎

(四)摔玉

从这一点中我们再次感到宝黛情感的契合和品位的相投。不过我们也深深地为他们担忧,他们这种纯情世界,能够挣脱外部功利世俗的现实世界的束缚吗?

就在二人笑语盈盈之时,宝玉就果真做了一件让众人看来疯疯傻傻的事,什么事?-----把玉给摔了。

请同学们看一段视频,思考一下,宝玉为什么摔玉? 明确:

1、为黛玉而摔-----可见情之真切。

神仙似的妹妹都没有,觉得不通灵,不是好东西,所以摔了。也就是说是为林妹妹而摔,可见贾宝玉对林黛玉有一种无条件的认同感,也看出了贾宝玉对黛玉的一片痴情。

2、为天命而摔------可见性之叛逆

我们看到宝玉摔玉的时候,贾母是不是很紧张啊?怎么说的?----你打人骂人都可以,何苦摔那命根子。在贾母眼中,这块玉是什么的象征?

------跟宝玉一起诞生,是天命的象征。宝玉摔玉,意味着他敢于违抗天命。可见他性情的叛逆。

3、为世俗而摔------可见心之率真

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从这里可以看出他的什么思想呢?-----他有平等的思想,而且是男女平等的思想。对女性的尊重。

而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是男尊女卑,这也足以说明宝玉叛逆的性格,敢于反抗封建礼教。在众人眼中这种身份、财富、地位象征的玉,在宝玉眼里却是不值一提的“劳什子”,我们再一次感到了两种世界观的冲撞。

著名红学家余英时在《红楼梦的两个世界》中说:

红楼梦一方面全力塑造了一个理想的世界,在主观企求上,他是要这个世界永驻人间。另一方面,他又无情的写出了一个与此相对比的现实世界。而现实世界的一切力量则不断地摧残着这个理想的世界,直到他毁灭为止。摔玉的结果如何,玉摔碎了吗?

----没有,在贾母的一番劝导之后,宝玉又戴上了这块玉,我们说宝玉是为了维护与黛玉之间的情感,为了抵制外部的世界而摔玉,很显然,在两种世界观的冲撞下,显然宝玉是失败了。

这节课,我们分析了黛玉和宝玉的形象,领略了他们纯美的感情,但同时,我们也处处感受到了与此相对的一个世俗的功利现实世界,这个世界不断地摧残着束缚着宝黛那个纯洁的理想世界。在美好的初会之时,这两个世界的冲突还是隐性的,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宝黛感情的成熟,这种矛盾愈发剑拔弩张,难怪林黛玉会说:“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因此,宝黛的爱情悲剧注定无法避免。在此,我们不由得和作者一起喟叹,这爱情是幽微灵秀之地,却又是无可奈何之天,谁能否认这爱情的悲剧不是人生的悲剧,社会的悲剧,历史的悲剧呢。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分析王熙凤及次要人物形象

一、王熙凤

王熙凤是一个精明能干,惯于玩弄权术的人。为人刁钻狡黠,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由于对上善于阿谀奉承,因此博得贾母欢心,从而独揽了贾府的大权,成为贾府的实际掌权者。课文从四个方面展示她的性格特征:出场,肖像,会见黛玉,回王夫人。

1、间接描写——不同人物对她的评价

朗读描写王熙凤的两段文字,找出不同人物对王熙凤的评价。

——①“放诞无礼”。②“凤辣子”。2直接描写 之一

服饰描写:

衣着无声,却道出了王熙凤内心深处的隐秘,刻画了她的性格。

“朝阳五凤挂珠钗”。凤是女性追求的最高层次。

“赤金盘螭璎珞圈”“双衡比目玫瑰佩”。金玉相配,异色相衬,足见高贵。

“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翡翠撒花洋绉裙”。尽显富贵气(来自宫中,皇上所赐)。

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地位特殊。

珠光宝气,十分耀眼:爱表现、对金银珠宝的追求,对权势的渴望。

归纳:贵气和俗气。(凡事过犹不及。女子自然高雅才是大美。所谓“大妆无痕”。)

之二

语言描写:

(1)“我来迟了!”表面自谦,其实得意逞能。

(2)连续问黛玉:是关心的表示更是走过场。(王蒙“是关心的表示也是走过场”不十分准确。问题是不需要黛玉回答的)

(3)回答王夫人:精明强干的管家。(关键词:“先”、“已”)

(4)夸林黛玉:正捧林黛玉(“真”和“才”将赞美提高到惊叹的程度,表达自然得体);暗拍贾母、侧拍众姑娘(“竟是个嫡亲的孙女”)

总结:心理学家说:千万不要在一个女孩面前夸另一个女孩漂亮(尤其是男生)。但王熙凤这样做了,不仅没有得罪其他人,反而博得更多的欢心。只一句话,就把在场的主要人物一一拍遍。可见王熙凤的八面玲珑,不愧阿谀逢迎的高手,堪称“红楼第一拍”,这个马屁堪称极品马屁:一言三拍。

相关链接——王熙凤的拍马艺术:

并不是任何场合、任何情景之下都是适宜于拍马屁的。拍得乖巧,拍得让人喜欢而不反感,是极不容易的事。且看第三十八回,写贾母带着一大家子人在水池上的藕香榭欣赏风景,心里高兴,就说起小时候在枕霞阁玩儿,不小心失脚掉进了水里,几乎没淹死,救起来头上却碰破了一块,现今鬓角上还有指头顶儿大的一个窝。在这种情景之下,你说:“老祖宗,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这太平淡;你说:“老祖宗,有窝儿这叫残缺美。”对于老太太来说,美已经是过去时了,更何况是残缺美。可见这个拍马的难度系数是9.8,非一般功力所能为也。那么王熙凤说的是什么呢?她说:“那时要活不得,如今这么大福可叫谁享呢?可知老祖宗从小儿的福寿就不小,神差鬼使碰出那个窝儿来,好盛福寿的。寿星老儿头上原是个窝儿,因为万福万寿盛满了,所以倒凸出些来了。”王熙凤专从福、寿两方面发挥,贾母听了怎么会不高兴?几句话就活脱脱地画出了凤姐的世故聪明,所谓“大拍无形”啊!

之三

行为(动作)描写:

(1)故意来迟:一群媳妇丫环围拥着;不愿与贾母抢镜头,又不愿被弱化,打时间差。

(2)两个“携”:“携1”是与黛玉套近乎,从而讨好贾母;“携2”是变被动为主动,巧妙掩饰“转悲为喜”之尴尬。“携2”还在向黛玉传递“热情”信息的同时,截住了“该打”之手。王熙凤爱演戏也善演戏。虚伪和善于察言观色、见风使舵。

(3)声音先到;高声大气;敛声屏气:她在贾府地位的特殊,她对自己地位的得意。

(4)王熙凤的“哭”:假哭(哭——用帕拭泪——转悲为喜——变化太快),“哭”的表象,显现她的机智逢迎。若说我没哭,没看见我用帕拭泪了吗?若说我哭而无泪,没看见我用帕拭过了吗?(典型细节刻画人物)

之四

肖像描写:

(1)“一双丹凤眼、两弯柳叶眉、粉面、丹唇” ——美丽,(2)“三角眼、吊梢眉、威不露、笑先闻”——狠毒、刁钻、虚伪。

(3)中国古代文学的肖像描写一向崇尚简练传神,《诗经》写美女: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曹雪芹对此一定十分清楚。他描写王熙凤为什么浓墨重彩?

——既要表现王熙凤外在的特点,又要表现她内在的性格。

人物形象小结:王熙凤是贾府里地位特殊的人物,她精明能干、善于逢迎、圆滑刁钻。

二、分析次要的人物形象

(一)贾母:贾母在贾府占有什么样的地位?课文表现了她对黛玉、宝玉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贾母史太君是荣国府活着的老祖宗,处于最高地位。她的话在荣国府内便是“圣旨”,她的喜怒哀乐影响着周围上上下下的人。她见了黛玉虽是“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但所痛者主要是自己的独女贾敏过早地亡故。刚刚“大哭”以后,就先是“笑”着戏谑地介绍王熙凤,后又“笑”着责怪、阻止王熙凤说黛玉命苦,正透露了这个老祖宗因为痛失女儿怜及外孙女。她溺爱宝玉,当宝玉听说黛玉没玉,发作起痴狂病,摘下“通灵宝玉”狠命摔去,她急的搂了宝玉道:“孽障!你生气,要打骂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在贾母心中宝玉便是她的命根子,也是贾家的命根子,指望他能高中金榜,振兴祖业,光耀门庭。贾母对黛玉是怜多于爱;对宝玉是爱多于恼。由于她年事已高,早将家政交由儿媳王夫人掌管,但她的存在本身仍对荣国府内部事务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二)王夫人:王夫人在贾府处于什么样的地位?能谈谈她的思想吗?

明确:王夫人虽然不露锋芒,却是荣国府在位的当家主妇。从她的居处,从她查问王熙凤“月钱放过了不曾”?从她交代黛玉“这是你凤姐姐的屋子,回来你好往这里找他来,少什么东西,你只管和他说就是了”,都可以看出她在贾府的地位和在家务上具有决定权。她是贾政的正室,宝玉的生母,但她对宝玉的行止很不以为然,说儿子是“孽根祸胎”,“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她选择了王熙凤这个年轻机巧泼辣的娘家侄女、婆家侄儿媳妇来帮她操持家务,以便支撑门户,维系这个潜伏着危机的封建大家族。她在贾府的女眷中可算正统的代表人物。探讨写法

【问题】本文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又哪些手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提示】(1)个性鲜明的外貌描写(肖像、衣着)。(2)先声夺人的出场描写艺术。(3)生动细腻的细节描写。

(4)个性化的语言、情态、行为动作描写。(5)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第二篇: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

《林黛玉进贾府》是一篇经典课文,教学中一般从人物和环境两个角度切入,从中又派生出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出场比较、环境描写的艺术、环境与人物的关系等多种教学目标。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参考!

【教学目标】

1.了解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及其故事情节大意。

2.体会本文人物出场的特点和重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3.认识封建大家族的腐朽没落,理解贾宝玉追求个性自由反封建的精神。

【教学重点】

1.训练学生通过揣摩人物语言、动作及细节描写把握人物性格的能力。

2.掌握《红楼梦》人物语言含蓄美的特点。

【教学方法】

1.诵读教学法,品读揭示人物性格的语言,得到一种感性认识。

2.情境教学法与比较教学法。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语设计:今天,我们书接上回,继续学习《林黛玉进贾府》。读过很多遍红楼梦,最感动我的内容到底是什么?闲暇之余,我写了一首小诗,也许可以回答这个问题。请看大屏幕:(配曲)

一座大观园,凋零了一段未了的凄美情缘:

枉自凝眉,一个是花容渐瘦岂堪怜;

徒劳牵挂,一个是少年多情却成空。

潇湘馆内,竹泪点点,芙蓉的余香已成为痴情人的梦魇;

怡红院里,寂寞声声,无从的相思早化为难言的情衷。

红尘的羁绊无奈束缚着前尘的因果;

心灵的默契只能轮回成永世的风流。

于是一部红楼梦,成就了一个不朽的千古传奇:

三生石畔,一曲爱情悲歌,演绎几许缠绵,几多追企;

金陵曲中,十二红颜风姿,描画千红聚散,万艳无依。

焚香月下,无数风冷霜逼,见证几番珠沉,几番玉碎;

悼红轩中,十载血泪酸辛,创造多少绝妙,多少神奇。

如今,红楼梦虽断,金陵曲犹存:

万代繁华镜里,木石前盟已相忘成怀金悼玉的往事;

古今同一梦中,世间儿女却沉醉成旷世奇缘的情痴。

教师:是的,《红楼梦》中,最动人心魄的还是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故事,中国文学史,还没有一部作品能把爱情的悲剧写得像《红》那样富有激动人心的力量,也没有一部作品能象它那样把爱情悲剧的社会根源提示得那样全面,深刻。不仅如此,曹雪芹还以他高超的艺术手法,将这段生死爱情描写得生动诱人,耐人寻味。今天,就让我们跟随林黛玉,步入贾府,相会宝玉,在宝黛的情感世界中去感受《红楼梦》的艺术魅力吧。

二、阅读鉴赏人物形象

师:请同学们把书打开,找到宝黛初会的部分,速读课文,然后依据课文内容回答老师的问题。

师:在林黛玉进贾府前,他们是否见过面?她了解到的贾宝玉是什么形象?黛玉最初认为宝玉是怎样一个人?听了王夫人的话,黛玉又是怎样想的?(可摘取书上词语回答)

明确:未面见,只耳闻。王夫人称——混世魔王贾敏称——顽劣异常等

教师在此处追问:王夫人为什么这么说自己的儿子?

宝玉:从侧面写出宝玉与世俗不合。

师:在王夫人和林黛玉母亲的眼里,贾宝玉的一切行为都与封建正统思想格格不相容的,他是封建阶级的一个叛逆,更是一个受到贬斥的人物。但由于他受到贾母的宠爱,在贾府居于无人敢管的地位,所以成了一个特殊人物。(学生从课文中找材料并回答。)

学生发言:最初的黛玉认为他表哥性情极好,此所谓不写黛玉眼中之宝玉,却先写黛玉心中早有一宝玉矣!可以看出黛玉对宝玉的关注。

听了王夫人的话,黛玉有了这样的心理活动“这个宝玉不知是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看出林黛玉也是一个好奇之人。这就为她看好她的表哥打下了情感的基础。(注:教师发问“懵懂”一词为何意,不明事理,难道这么大了,还不懂事,暗点宝玉之不合世俗。)

师:林黛玉与贾宝玉见面以后,她的心理有何变化,她对贾宝玉的印象是什么?

提示:1.这时的林黛玉有一个心理由原来的疑惑变为惊讶“何等眼熟到如此!”

2.真是见过吗?没有见过而说见过,似曾相识,自然徒增亲切之感!

3.黛玉眼中的宝玉到底是什么样子?找出课文中描写贾宝玉相貌的语句,并朗读。(概括贾宝玉的外貌特点:眉清目秀,英俊多情。)

4.林黛玉是怎样评价贾宝玉的相貌的?最是极好

师:(追问)面对如此一个英俊多情的翩翩佳公子,揣度一下黛玉的心态。

“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这几个字,正是十分准确地写出了林黛玉心中对贾宝玉的默默情怀。

师:贾宝玉与林黛玉见面以后,他对林黛玉的印象如何?在黛玉面前是怎么表现的?

先请几名同学给录像分角色配音朗读,再现一下贾宝玉初见林黛玉的情景。

1.宝玉眼中的黛玉又是什么样呢?(朗读外貌描写,归纳特点美貌聪慧,多情多病)

(可浅析:文章中,贾宝玉用病如西子来评价林,可见是情人眼里出西施。)

2.贾宝玉用一个词语给了自己眼中的黛玉一个总的评价,这个词是:与众各别。充分看出他对黛玉的欣赏。

(突出点明了黛玉的眉尖若蹙,四个字预伏下了黛的结局,长愁何能却病,怯弱安得永年。)

3.贾宝玉在黛玉面前又是如何表现的?能看出他的什么心理?

明确:这是文中最为精彩的一段文字。语言描写和行动描写上,贾宝玉为了向林黛玉表示友好,他极尽表演之能事。他强调“见过、面善”,问书送字,分明看出他对黛玉的亲近和关切。

他问玉甚至还摔玉,摔玉一场是构成这一回的高潮。下面我们来看看“宝玉摔玉”。

师:宝玉摔玉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摔玉一回能表现出什么?

提示:由于黛玉的“与众各别”的美引起的。

明确:在宝玉看来,这“通灵宝玉”连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自然要摔。摔玉写出黛玉的美。

但为了这样一个貌如天仙的妹妹,贾宝玉甚至摔了他所谓的命根子,可见对林黛玉喜之深,爱之切,情感已有了进一步发展,又写出了宝玉的痴。

“玉”是天命的象征,摔玉表现他对天命的反抗,对世俗的反抗,对世俗的鄙弃,对礼教的蔑视。写出了宝玉的叛逆。

根据幻灯明确:由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宝黛相会的必然结果是心有灵犀,一见如故。

教师追问:结合以上的分析谈谈,宝黛初会中,能表现二人的一些什么样的性格?(可以结合一惊、一笑;摔玉、肖像描写等来分析)

明确:

黛玉:谨慎多虑听得多,说得少,想得细;

超凡拔俗外貌具有脉脉之情,袅娜之态,欲说还休的柔媚,娇羞,聪明灵慧的谈吐,都体现出其才情女子的超尘拔俗的空灵感,她的美,不仅美在外貌,更在精神气质书卷气、灵秀气、孤傲气。

宝玉:叛逆不羁摔玉一场突出表现;率真免俗娇纵惯了,顽劣异常,直言不讳,即使贾母说他“又是胡说”,他毫不在乎,仍然说下去。

在看黛玉时,只看到黛玉的灵性之美,看不到衣裙装饰。

教师小结:在宝黛初会中,作者借助宝黛二人彼此看彼此来写对方,又借彼此看彼此的心态来写各自,完成了对宝黛二人性格的塑造,又顺利完成了情感初会这一主题材。这正是宝黛初会一场第一个高妙所在:作者在构思时将叙述人和叙述视角不断转换,手法独特,叙述巧妙。实际上,在节选的这一回中描写人物,都用了这个手法。前文,作者叙述人和叙述视角在黛玉与众人之间频繁地转移:写黛玉,叙述视角散见于众人;写众人,叙述视角又集中于黛玉。概括地说,就是:一人看众人,写出了众人,也写出了一个;众人看一人,写出了一人,也写出了众人。相互交叉,两两对立,构成了一种叙述的立体网状结构,写得有声有色,精妙绝伦。

师:当然,作者写宝黛初会的高妙之处绝不只这一处,下面我们来讨论两个小问题,看看同学们能不能品味出宝黛初会中更多的魅力所在。请看大屏幕。

讨论:

1.为什么要写宝黛初见时那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2.从两个人性情的角度分析,他们的爱情能取得成功吗?

提示:

(1)在选文中还有一个细节,就是宝黛初见时那种似曾相识之感。为什么要这样写?

——感情上为默契,为后来两人爱情的发展张本。

——照应木石前盟,增添神秘的浪漫主义色彩。

——心有灵犀的心灵感应,只追求一种精神的契合,为宝黛爱情创造一个纯真的艺术境界。

(2)从上文中,至少有三方面可以看出两个青春少年的两颗跳动的心就要碰到一起了,一是形象上,一个美貌多情,一个英俊多怀,他们彼此是相容的;

二是情感上,心有灵犀,一见如入,他们是彼此是相容的;

三是见解上,不受封建传统束缚,不合世俗,他们是相容的。

总之他们有着发自内心的真情,这是他们两情相悦的基础。

但是这种真情,在他们之间能不能走到一起呢?有没有可能遇到更大的波折呢?

从他们二人的性格上可以看出他们的情感不可能是完全心心相应的。

教师引导:

林黛玉听得多,听得细。想得多,想得细。行动小心,谨慎。过于多虑,自尊心太强。(对他人不会太关心)

在初会时,宝黛虽然感情相通,想法相似,但表现却不一样,黛玉见宝玉是一“惊”,而宝玉见黛玉是一“笑”,一存于中,一发于外。这不同的表现来源于他们不同的地位所产生的不同心理。黛玉是听惯了别人对宝玉的评论:惫懒、懵懂、顽劣……可是今日一见并非如此,自然“便吃一大惊”;再说黛玉初到贾府步步都要留心,所以虽然一“惊”,但只是“心下想”,不敢轻易说出口来。而宝玉则不同,在贾府中他是娇纵惯了的,所以直言不讳,即使贾母说他“又是胡说”,他毫不在乎,仍然说下去。

贾宝玉过于顽劣,独立不羁。(对他人也不会太真心)(当然还有其他原因社会原因。)

所以他们的爱情一定会遇到更大的波折。

正是由于二人之间欲合而又分,欲分而又合,分与合之间,这种若即若离的情感描写,加了小说的无穷魅力。而这一点也是《红楼梦》的成功之处。

教师小结:

1.手法高超:

2.视角独特,叙述巧妙;

3.境界唯美:作者在描写两人的爱情时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唯美的境界;

4.心灵感应,神秘浪漫;(照应前缘,心灵感应,神秘而又浪漫)

5.若即若离,曲折诱人;(二人之间,欲合而又分,欲分而又合,分分合合,若即若离,这种情感描写,增加了小说无穷的魅力。)

6.精神契合,情感纯真。(两人的感情不受封建传统和世俗观念的束缚,单纯追求一种精神的契合,使这段感情不带尘滓,纯真脱俗,让人深为之感动和触动)

(后四点可由学生总结)

结束语:这就是红楼梦,它博大而精深,仅仅宝黛初会一场,就让我们感受到如此多的艺术魅力,却意犹未尽。有人曾说,说到曹雪芹,谁都知其人,但谁也不知其为何人?

说到《红楼梦》,谁都说它好,但谁也说不清它有何好!

……

《红楼梦》充满未知,充满发现的空间,充满阅读的魅力!

今天我们走出了《林黛玉进贾府》,课下我期望更多的同学,能够走近红楼,触摸红楼,品味红楼,让这部传世巨著能永远散发它的光辉吧!

第三篇:《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1

【目的意图

《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根本作用在于,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第一次向读者展现小说中众多人物所活动的典型环境──贾府。这对学生了解《红楼梦》全书有着非凡的意义。那么,教学本文的重点自然是对贾府这一环境的分析。本设计拟着重从贾府的“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来分析,充分认识“与别家不同”的贾府的特点。

【总体思路

教案由三部分组成,即:

1、“硬件”;

2、“软件”;

3、解题。

这三部分均围绕同一个教学目标。

【实施步骤

一、贾府的“硬件”

提问:课文交代,未进府之前,“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这“不同”就是通过林黛玉的一双慧眼一层层铺陈开来。首先请大家想想,这贾府的硬件措施是怎样的?

(学生读书讨论。)

明确: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宏伟的外观。处于繁华街市、阜盛人烟之中的贾府建筑,在黛玉的眼中,仅就外观,就突出地感觉到它“大”:门前蹲着两个大狮子;门是三间兽头大门;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书写着五个大字。三个“大”字不但表现了贾府建筑的宏伟外观,而且也暗示了贾府显豁高贵的社会地位。

2、讲究的布局。比如贾母的正房大院,就设置了一个垂花门、两边抄手游廊和一个安放着大理石插屏的穿堂做掩映,既庄严肃穆,又表现出豪门贵族气派。就贾赦住处,虽不似贾母的正房那样,却也有仪门和厢庑游廊。至于“荣禧堂”的五间大正房,被仪门、耳房、穿堂、甬道簇拥着,更是轩昂壮丽。

3、华贵的陈设。就“荣禧堂”而言,先以特写镜头详细介绍了堂屋中的匾额,无论是匾的质地花纹,匾上大字的规格,还是匾上的题字与印玺,都显示着主人的社会地位;室内陈设的大紫檀雕螭案、青绿古铜鼎、待漏随朝墨龙大画、楠木交椅、玻璃盒等,都说明了主人的富贵豪华。就是耳房内的陈设和器物也颇为华贵:靠背、引枕、条褥,都饰以龙蟒;小几、香盒、酒槲、茗碗乃至痰盒都各具特色。

(说明:此问重在训练学生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贾府硬件的信息,课文中都有直接表现的文字,学生只要认真读书,不难筛选出的。通过此问的探讨,学生能够从“硬件”设施上,一下子从感性上把握到贾府的环境特点。)

板书:

1、宏伟的外观。

2、讲究的布局。

3、华贵的陈设。

二、贾府的“软件”

提问:贾府庭院的的气势之宏、布局之妙、陈设之精,充分显示了高门大第的威严、显豁,社会地位的尊崇、高贵。但,这只是“硬件”。林黛玉进贾府,她所感的,还有贾府里处处透露着的一种逼人的神魄,可谓“软件”。请说说贾府“软件”的特点。

(学生思考讨论。)

明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非凡的服饰。如王熙凤的衣饰打扮“彩绣辉煌”,贾宝玉、王夫人等乃至仆妇下人,“包装”都是很“精良”。

2、骄矜的气质。贾母、邢夫人、王夫人、李纨、三春等人,身上都有一种骄矜之气。

3、更重要的,贾府有着一套繁文缛节。如用饭时,“李氏捧饭,熙凤安箸,王夫人进羹”,十分讲位次;丫鬟旁边执着拂尘,李纨、熙凤二人立于案旁“布让”,“寂然”吃饭,吃过了漱口洗手,之后吃茶。一套仪节,均不得乱来。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贾府的富贵尊荣,不仅是物质的,还有礼教的;不仅写出了富贵尊荣,也写出了封建社会的等级森严。

(说明:此问重在训练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一般说来,认识一个环境,往往只把握“硬件”上的特点,而忽视“软件”上的观察和研究。本问的目的就是,要求学生体味出贾府的精神内涵实质。)

板书:

1、非凡的服饰。

2、骄矜的气质。

3、烦琐的仪节。

三、解题

提问:至此,我们已经认识了贾府这一环境。我们接下来看看课文的题目。注解中指出,题目是编者所加。现在我想将这个题目改成“贾府迎黛玉”或“林黛玉住姥姥家”,你们看可以吗?

(学生讨论。)

明确:不可以。“贾府迎黛玉”这个题目显得过于隆重,抬高了黛玉在小说中的地位,不像原来题目那样充分显示贾府的威严。“林黛玉住姥姥家”这个题目虽说通俗,贴近生活,给人一种亲切感;但是,贾府不是一般的姥姥家,而是一个声势赫赫的豪门贵族。因此这个题目将一个“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环境温暖化了,不好。

(说明:此问意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的特点。)

总结:《林黛玉进贾府》向我们第一次展现了贾府。贾府的环境,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透过院落建筑的“硬件”和服饰仪节的“软件”,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了贾府的特点。像贾母在贾府至高无上一样,贾府透示给黛玉的是骨子里的至尊至贵。它是封建大家庭的一个样板,是封建上层统治者的生活写照。最后,我们要感谢“导游小姐”林黛玉,她让我们得以领略这种无从亲临参观的“历史风景”。当然,最终功劳还是曹雪琴的,是他一手“策划”了我们这次穿越“时间隧道”的“故国神游”。

【整体板书

宏伟的外观

硬件讲究的布局

贾府华贵的陈设富贵尊荣

非凡的服饰威严袭人

软件骄矜的气质

烦琐的仪节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2

一、教学设想

中国古代小说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浓郁学生文化气质的丰富资源。高中语文教材第四册第二单元是古代小说专题,我结合本单元的学习重点鉴赏古代小说的人物形象和语言的教学要求,从品味鉴赏语言入手,尝试着对教材进行大胆处理,将点评式读书法引进课堂并带领学生走进文字,欣赏形象,从而获得审美享受。

二、过程描述

以学生熟悉的歌曲《枉凝眉》和《红楼梦》有关名句引入新课。接着表明对于《红楼梦》这部巨著,本堂课只是从文学的角度,用点评式读书法,就节选部分的两个主要人物林黛玉、王熙凤,来鉴赏曹雪芹运用语言塑造人物的高超技艺,从而获得艺术审美享受。

课堂的主体部分是先介绍点评式读书法,包括点评的形式、内容等,使学生对点评式读书法有大致的了解。再以林黛玉为例,教师做示范点评,并在适当的时候指导欣赏的方法,提醒学生从那些角度去欣赏人物,平时阅读要注意些什么。这一部分共有四个例子:

例1: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从外貌描写方面)

点评:气质超凡脱俗,容颜美貌多情、体弱多病。

欣赏方法提示一:要认真揣摩语言,要细细咀嚼品味,提高语言的欣赏能力。

在教师示范点评后,采取小组学习讨论的形式,要求学生就王熙凤这一形象进行点评。各小组活动积极,纷纷在书本上圈圈点点,写出自己的点评。几分钟后,各组代表上台踊跃发言,利用实物投影展示自己的点评内容。以下是其中一位的点评:

生:我们主要点评王熙凤的出场。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从黛玉的心理活动中,可以得知王熙凤非常大胆、不拘一格,也略显出一些掌权者的气派。因为凤姐主要是料理和主管贾府一些日常事务的,手中掌握着财权,因此,可以说是实际当家人。再从她的衣着来看,头上戴着金丝八宝珠丝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裙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充分表现了当权者那种华丽富贵的气势。另外,贾母笑道这里,南省俗谓作辣子辣子之称,便足以让人感受到她骨子里的泼辣之气。还有第42面,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说明她非常精明能干。总之,王熙凤是非常精明能干,胆大心细又透出几分泼辣的人。

上台的几位学生从多种角度展示了对王熙凤这一形象的鉴赏,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性高。为了弥补点评的深度不够,也为了使学生的鉴赏上一个台阶,我在学生点评之后,又有针对性的展示了名家的点评,举两例如下:

1、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脂砚斋评:第一笔,阿凤三魂六魄已被作者拘定了,后文焉得不活跳纸上?此等文字非仙助即神助,从何得此机括耶?

2、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罥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脂砚斋评:非如此眼,非如此眉,不得为熙凤。脂砚斋评:问诸公:从来小说中可有写形追像至此者?

一堂课下来,学生在逐步深入的鉴赏中不断获得审美享受,直至下课,仍陶醉在未绝的余音中。

三、教学反思

1、引进读书方法,让学生跟语言文字亲密接触:

在传统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喜欢用电视剧《红楼梦》中的人物剧照或电视剧片段来吸引学生注意力、活跃调节课堂气氛。这样做容易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片中人物的外在形象上,而忽略了对名著语言的品味鉴赏,这与语文教学的宗旨是相悖的。语文课就是要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觉,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在上这节课时,上课前没有组织观看剧电视剧《红楼梦》,也没有向学生展示与《红楼梦》有关的图片资料,而是充分利用语言文字的间接性,通过点评式读书法的介绍和运用,再加上对欣赏方法的适当点拨,引导学生尽可能地贴近文字,走进文字,与语言文字亲密接触,从而领略文字所蕴涵的丰富内容,从文字中感受形象,感受文学大师运用文字的高超技艺,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

比如: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这堂课,在教师示范部分,我就提示学生特别注意愁病等词来体会她的体弱多病,注意含情目一词来体会她的多情,并在原文加上一些点评符号如着重号等以提醒学生注意。接着对这一段文字点评到:气质超凡脱俗,容颜美貌多情、体弱多病。这样,不仅使学生通过对一些关键词的理解一步步地走进文字,更深入地理解所写人物的性格特点,还提示学生要培养良好的欣赏习惯。认真揣摩语言,细细咀嚼品味。这样一来,其实就是让学生将那些朦胧肤浅的感觉用文字进行加工、提升从而表达出来的过程。换言之,也就是引导学生读文学作品从看热闹的层次提升到审美鉴赏的层面。

这样的教学处理,既避免了学生浅尝辄止的.不良思维习惯,又使学生能更明确更有深度地理解文字、解读名著,提高鉴赏力。

欣赏品味语言,让学生在审美中获得精神愉悦。

语文课通过文字的间接性,引导学生想象品味其中的韵味,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使学生在鉴赏的过程中获得精神愉悦,审美享受。如:很多同学在点评王熙凤的外貌神态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时,只点评出她的漂亮或美丽而完全没有看出她的凶狠来。我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在名家点评欣赏时,重点引导学生被他们忽略的三角眼吊梢眉以及春和威几个词,并在这些词上加了着重号或圈符,使之格外醒目。引导学生体会曹雪芹描写人物不仅写人物外在的形貌,还通过极精练的语言写出了人物的神韵的高超技艺。在这个基础上,我再展示出名家对其外貌部分的点评:

脂砚斋评:非如此眼,非如此眉,不得为熙凤脂砚斋评:问诸公:从来小说中可有写形追像至此者?至此,学生对王熙凤的认识已从外表深入到了灵魂,对大师看似简单的文字却蕴含独特的匠心的高妙技巧不得不由衷地佩服。

2、提供舞台空间,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

本堂课,引入了小组学习讨论的形式,力求体现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从课堂情况来看,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大大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展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有利于形成课堂教学民主化的氛围。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的能力,而且落实了本课的重点点评式读书法的运用。从学生的点评情况来看,学生经过小组成员的合作,能够从多方面展开对王熙凤这个人物形象的鉴赏。离开了老师的讲解,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对文学作品的鉴赏水平都大大超出了老师们的预料,教师完全没有必要担心学生不会欣赏或欣赏不到位的问题。因为在让学生自由发挥各自的认知水平去鉴赏作品的同时,学生的思维是自由的、是个性化的,而这样的一种氛围以及学生们积极热情的参与过程,已经使自主学习的特点表现了出来。学生间思维的火花互相碰撞,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3、需要改进之处:

⑴可以将读书方法的介绍和学生对鉴赏方法的感悟结合起来。

虽然本课着力给学生提供实践点评式读书法的舞台,但这种舞台只集中体现在课堂的后半部分,前半部分则体现得不够。前半部分大多是教师在唱独角戏,课堂上的双边活动,特别是学生这一方的活动不够热烈。究其原因,是教师过于拘泥于课前的教学设计,认为在教师示范部分,就要完全由教师来完成,其实可以在教师示范完一个例子后,引导学生完成以下的各项内容。比如,四种鉴赏方法的点拨,教师可以在点拨完一个后,引导学生感知、品味具体的语言材料,让他们自行探究、进而总结归纳其它的几种鉴赏方法,这样学生的自主活动会体现得更充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会更明显地体现出来。

⑵对语言的朗读品味应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语文课离不开对语言的涵咏品味。好的语言大多意味隽永,可多意会,少言传。虽然小说的篇幅较长,不像诗歌散文那样便于诵读吟咏,但还是可以挑选出一些精彩的片断,让学生体会,品味。可采用单个地读,分角色地读,对读的情况进行评价等方式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品味,发掘其中的妙处。本课的前半部分有两次齐读,后来因为时间关系就没有对文本进行朗读,使得鉴赏点评有些游离文本。如果在不同的阶段,穿插对精彩段落的品读,如王熙凤出场时的语言,夸赞林黛玉的语言等,会使学生在品读文本中不断加深理解感悟,留下深刻的印象和长久的回味。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林黛玉进贾府》的教案

2.林黛玉进贾府原文

3.《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4.《林黛玉进贾府》的教学设计

5.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

6.《林黛玉进贾府》的教学反思

7.林黛玉进贾府精品教案

8.林黛玉进贾府歇后语

9.《林黛玉进贾府》的课堂教学与反思

第四篇:《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1.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运用。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人物形象。

2、体会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等描写的作用,学习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学习通过语言、外貌、动作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读中理解,品读品悟。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红楼梦》的信息,注意搜集有关贾母、王熙凤的资料。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的生词。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了解背景

1、同学们,你们喜欢读书吗?有谁知道我国古典四大名著及四大名著之首是什么?(生回答)曹雪芹用他那生花妙笔,为我们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红楼梦》中的一个片段。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交流课前搜集的信息。(关于曹雪芹和《红楼梦》)

3、教师补充:

《红楼梦》写的是一个大家族。这个家族的祖先曾随皇帝出过兵,兄弟二人都受封国公爵位。哥哥贾演封宁国公,弟弟贾源封荣国公,两家府第相连,就叫了宁国府和荣国府。到《红楼梦》开篇时,第一代人贾演、贾源,第二代人贾代化、贾代善都已过世,只有贾代善的妻子贾母还在。如今虽年事已高,把家政交给二儿媳王夫人和孙媳妇王熙凤主持,自己只带着孙儿辈寻开心,享清福,但在宁荣二府中仍握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贾府的老祖宗贾母有两个儿子名贾赦、贾政,一个女儿名贾敏。贾敏嫁林如海,只有一个独生女林黛玉。林黛玉母亲因病去世,外祖母想到黛玉年纪小没有人照顾,就派人把黛玉接进贾府。本文介绍的就是林黛玉初进贾府,王熙凤与其见面的情景。二.通读课文 整体感知

1.这篇课文的生字较多,同学们读书时一定要细心,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相信同学们一定能读准字音。遇到不理解的生词可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2.检查学生读书情况,师生随机纠错。(重点指导读好王熙凤衣着外貌的部分)3.概括这课文的主要内容。思考课文写了谁,写了她的什么事?

三.深入读文 探究性格

导语:王熙凤,是贾母大儿子贾赦的儿子贾琏的妻子,贾母二儿子贾政妻子王夫人的内侄女。长着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她精明强干,深得贾母和王夫人的信任,成为贾府的实际大管家。那么,王熙凤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呢?请同学们,再认真读课文,画出描写语言、外貌、动作的句子,仔细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1.外貌描写──美丽:

找出描写王熙凤外貌一段,再看图,观察王熙凤。为什么要描写王熙凤的外貌?(指导学生在描写人物外貌时要抓住特征写。)

指导学生朗读。

2.语言描写──放纵,逢迎:

在《红楼梦》中,王熙凤有“语言学家”之称,下面我们就来领略一下她的说话艺术。

⑴ 出示王熙凤进场语——“我来迟了,没得迎接远客!”

出示“这些人个个……放诞无礼?”“敛声屏气”什么意思?“个个敛声屏气”说明当时的气氛怎样?(生思考,回答)这样的气氛下,王熙凤竟说说笑笑地进场,可以看出王熙凤这个人什么特点?(引导生回答)贾母怎么称她?出示:

贾母笑道:“你不认得……叫他‘凤辣子’就是了。”

⑵ “天下真有这样标致人儿……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呢!” 从“才”字你体会到了什么?

你能明白“凤辣子”说“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嫡亲的孙女儿似的,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嘴里心里放不下。”这句话的意思吗?(她讲话时,周围人物除了林黛玉,还有和林黛玉同辈的迎春、探春、惜春众姐妹,还有众姐妹的母亲邢、王二夫人。如果她竭力赞美林黛玉,把黛玉捧上了天,那岂不冷落了贾府众人?而她这样表达,既高度赞美了林黛玉,又把三春摆在恰当的位置上,而不至于扬此失彼。看来她还是个心理学家,人际关系专家!她深谙如何掌握住人际关系的平衡。她的良苦心机,她的八面玲珑,由此可见一斑。)

最后“凤辣子”为什么又要转喜为悲?说“只可怜我这妹妹这么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呢!”(因为这个王熙凤知道,姑妈去世不久,贾母痛失爱女,心里必定悲痛万分。她估计几句高兴的见面话之后,贾母该开始悲伤了,自己可不能只顾高兴,于是就抢在前头,转喜为悲。)

⑶ “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该打,该打!”

过渡:“凤辣子”因为“来迟了“,并不知道在此之前贾母已一次“大哭”,因而贾母听了此话,不是“哭道”,而是“笑道”:“我才好了,倒来招我。”还要她“快再休提前话”。可她并不慌张,并没有露出马脚,而是“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真是一个天才的表演家!

“凤辣子”是真的忘了老祖宗了吗?引导学生联系贾母的地位想想。(当然不是,恰恰相反,她一心都在老祖宗身上,唯老祖宗是从呢。其虚伪和机变逢迎的性格暴露得淋漓尽致。)

⑷ “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也只管告诉我。” 如果你是林黛玉,听了这话,你觉得王熙凤是个怎样的人物?(一是热情,在贾母面前向林黛玉大献殷勤;二是炫耀身份,炫耀她在贾府的地位。)

练习朗读王熙凤的所有语言,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3.动作描写──圆滑:

让学生找出有关王熙凤的动作描写。从这些动作的描写中,王熙凤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把这些动作加进刚才的对话中再读一读。四.总结写法 拓展阅读

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王熙凤这个人物的特点。(生回答)我们学到了人物的描写方法——外貌,语言,动作以及正面与侧面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特点。下面,我们运用刚才学到的方法来分析这个片段,看看这个人物有什么特点。

出示片段: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桔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桔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桔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桔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教师指导分析。五.迁移运用读写结合

运用我们刚才学到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写一写,可以是你熟悉的人,也可以是一个陌生人,注意要通过你的描写表现出她(他)的某一方面的特点。[教学反思]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是人物描写一组这篇课文里的第三个片段,着重描写了人物的衣着和语言,文字不多却活灵活现。这个片段是节选自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语言和现在有所不同,描写王熙凤的穿戴,今天十分陌生,不要说读懂,就是读顺也不十分容易。我在讲课之前我布置学生阅读有关《红楼梦》的一些资料,让大家有个初步的了解。

在教学中让学生阅读各个片段,感受各个人物形象,同时引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在将三个片段合起来进行阅读比较,看看有哪些相同之处,哪些不同之处。上课时用激趣导入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全书以男女主角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塑造众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通过贾家荣宁两府的兴衰败落,表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被喻为中国十七世纪的百科全书。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文章,就是节选自这本古典文学名著。上课前补充资料:《红楼梦》写的是一个大家族。贾氏兄弟二人都受封国公爵位,两家府第相连,就叫了宁国府和荣国府。贾母还在。贾府的老祖宗贾母有两个儿子名贾赦、贾政,一个女儿名贾敏。贾敏嫁林如海,只有一个独生女林黛玉。林黛玉母亲因病去世,外祖母想到黛玉年纪小没有人照顾,就派人把黛玉接进贾府。王熙凤,是贾母的大儿子贾赦的儿子贾琏的妻子,贾母二儿子贾政的妻子王夫人的内侄女。本文介绍的就是林黛玉初进贾府,王熙凤与其见面的情景。

学习课文时,我带领学生饶有兴趣地分析人物形象,学生认真读课文,画出描写语言、外貌、动作的句子,仔细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以上教学分三块,分别从语言、外貌、动作三方面去分析人物形象,整体感知,读文思考课文写了谁,写了她的什么事?培养学生概括的能力。由于课文与现在有很大的区别,所以我重点指导读好王熙凤衣着外貌的部分,老师指出的办法给易读错的字正音,让学生读好文中的一些词语,接下来老师领读,以解决拗口难读,不会断句的问题。只整体整体感知文字。感受王熙凤衣着的华丽,讲究,甚至奢侈。本篇课文的另一个重点是让学生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主要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因此,我让学生读文,划句,想象,批注,说说王熙凤给自己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突出重点。最后,让学生用几句话描写你周围的人,让学生学习写作方法。

第五篇: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研讨课教案

授课人: 王堂平授课班级:14级2班 授课时间:2014年9月16日上午第一节 课 题: 《林黛玉进贾府》

【教学目标】

1.了解文中主要人物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的性格特点 2.了解小说刻画这些人物所运用的外貌、语言描写等主要方法。3.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事件运用多种方法介绍人物的写法。【教学重点】

1.了解文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刻画这些人物所运用的主要描写方法。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事件运用多种方法介绍人物的写法。【教学难点】

理解《西江月》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课 型 】

讲读课 【教学方法】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可以从人物出场描写入手,研究描写人物的方法。同时结合运用鉴赏分析法。【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枉凝眉》。

导语:《枉凝眉》。是大家熟悉的曲子。歌中唱道:“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结果呢?一个是整天为他哭泣(林),一个是整天为她牵挂(贾)。“水中月”、“镜中花”这两个形象的比喻对造成爱情悲剧的现实提出了质问。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的《林黛玉进贾府》,走进贾府这个封建大家庭,走近黛玉,走近宝玉,走近贾府中的其他人物。

二、分析人物,体会刻画人物的描写手法

(一)关于林黛玉的形象分析

1.学生朗读相关课文,找出描写林黛玉外貌的句子,并简要分析。提示:把众人眼里的黛玉、王熙凤眼里的黛玉、宝玉眼里的黛玉,三处描写放在一起,加以比较。

参考:①众人眼里的黛玉:“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便知他有不足之症。” 讲解:这只是作初步勾画。众人关心的是黛玉的身体,注意点是体质的病弱和不足。

参考:②王熙凤眼里的黛玉:“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讲解:描写进了一层,突出黛玉容貌的标致和气派的不凡。凤姐见多识广,见过世面,“„真有这样标致人物‟,出自凤口,黛玉丰姿可知,宜作史笔看”(脂砚斋批语)。王熙凤的话说得那么中听,得体,不仅投合贾母的心意,说得老太太十分受用,而且点明了黛玉的风流态度和言谈举止的不俗。

参考:③宝玉眼里的黛玉:“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与众各别……病如西子胜三分。”

讲解:经过两处铺垫,第三处借宝玉之眼浓墨重彩地描写黛玉。五个对偶句抓住林黛玉弱不禁风、多愁善感的性格特点,工笔细描,细致地表现了黛玉无与伦比的姿容、神韵和风采,绘出了一幅精美的风流俊逸的病美人图。这一形象只有宝玉的眼睛能看出来,其他任何人都是无法发现的。

小结:作者用不同人物的眼光,很有层次地刻画林黛玉的音容笑貌、神态风度,使林黛玉的形象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写意和工笔两种手法交替使用,既有朦胧的美感,又有清晰的美感。

2.思考回答:黛玉进贾府,为什么要“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 提示:找出黛玉进贾府后语言动作的描写,并适当点评。

参考:①贾母一见黛玉,疼爱得了不得,“一把搂入怀中大哭”,并不计较礼节,可是待众人慢慢解劝住了,黛玉还是补行了拜见的礼节。见了迎春姐妹三个,也“忙起身迎上来见礼”。

②听到后院有笑声,听到“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心里觉得那人“放诞无礼”,只是不说,见了面还是“连忙起身接见”,称呼上也非常小心。外祖母说:“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她知道外祖母可以开玩笑,自己可随便不得,待明白过来,“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

③贾赦没出来见面,只是让人回话,因为回的是大舅舅的话,黛玉忙站起来,一一听了,恭肃如此。大舅母苦留她吃饭,黛玉笑着推辞:“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望舅母容谅。”作者给黛玉安排的辞令,丝丝人扣,不正面否定长辈的话,而是先表感激之情,再说原因,让长辈自行取消前议。

④连一个位子,黛玉也处处小心,无论在王夫人处,还是在贾母后院吃饭,黛玉都十分推让。

⑤“黛玉见了这里许多事情不合家中之式,不得不随的,少不得一一改过来”,饭后漱口,跟着漱口,吃茶,跟着吃茶。

⑥黛玉回答贾母:“只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当宝玉问她可曾读书时,黛玉只说:“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可见黛玉已经意识到先前实话实说有不谦之嫌,马上留意改口。黛玉的言谈举止,表明其教养非同一般。

讲解:对黛玉语言和动作的描写,处处表现她“步步留心,时时在意”,谨小慎微的态度,表现她“寄人篱下”的心境。黛玉“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只好依傍外祖母。她有很强的自尊心,也有很强的自卑感。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

3.学生归纳黛玉形象

(二)关于贾宝玉的形象分析 朗读相关课文并讨论回答: 1.在人物出场之前,作者是怎样从侧面描写贾宝玉的?这些描写表现了贾宝玉怎样的性格特点?

分析:人物出场之前,作者是从两个方面对贾宝玉作侧面描写的。一是王夫人在嘱咐林黛玉时,说贾宝玉是孽胎祸根,并说贾宝玉喜怒无常。二是林黛玉原先在自己家时曾听母亲说,贾宝玉“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端厮混”。贾府内外这些人贬斥贾宝玉的话,充分表现了他反封建的叛逆性格。人们的说法,是因为他的所作所为不符合封建正统人物的要求,违背了封建正统的世俗常情。由此可见,贾宝玉是封建阶级的叛逆形象。

2.人物出场之后,作者是怎样从正面描写贾宝玉的?这些描写表现了贾宝玉怎样的性格特点?

分析:贾宝玉出场之后,作者从三个方面对他作了正面描写,一是外貌描写,二是用两首《西江月》词来揭示人物性格,三是通过摔玉的情节进一步刻画人物。

①外貌描写。宝玉出场后,作者首先从黛玉眼中所见来着力描写他的外貌,先写衣着打扮,后写神态表情。在黛玉看来,宝玉是一个眉目清秀、英俊多情的年轻公子,并一见如故,产生亲切感。

②《西江月》词。作者用“后人”的两首《西江月》来表现贾宝玉的性格。这两首词模拟封建正统派人物的口吻,运用了明贬暗褒的写法,表面上看好像是嘲讽、批判,实际上是在歌颂,既揭示了贾宝玉的叛逆性格,也表达了作者曹雪芹愤世嫉俗的思想感情。

第一首词着重在概括贾宝玉的性格特点。第二首词着重在从批评告诫的角度,正文反作,进一步歌颂贾宝玉的叛逆性格。反映了贾宝玉对封建正统思想的不满和反抗精神。

③摔玉的情节。这是贾宝玉对封建思想不满和反抗的一种形式。这一情节也表现了贾宝玉的叛逆性格。

3.小结。贾宝玉是封建贵族的叛逆者,具有反抗封建束缚,要求自由平等的思想。他蔑视世俗,卓然独立的种种表现,反映了他对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的反抗。

(三)关于王熙凤的形象分析

阅读“一语未了,只所后院中有人笑声……„让他们去歇歇”‟一段文字,思考以下问题:

1. “未写其形,先使闻声”的出场描写有何作用?

明确:她一出场,立即引起黛玉的特殊感觉,再用他人的恭肃严整加以反衬,张张狂狂的形象显得格外鲜明突出,也显出在老祖宗面前的特殊地位。

2.为什么那样细致地描写王熙风的服饰衣着? 明确:从头饰、裙饰和服装三方面,极力铺陈集珠宝于一身的妆扮,显示她的华贵、得势,也暗示她的贪婪、俗气和占有财富的欲望。

3.“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这样的容貌描写透露出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明确:苗条的身量,“风骚”的体格,不露的威风,使人感觉这位贵族少奶奶貌似可喜实则可畏。这一肖像描写不仅表现了王熙凤的外在特征──年轻、貌美,而且表现了她的内在性格──刁钻、狡诈。敏感的黛玉已觉察到她虽春风满面,讨人喜欢,可隐含着可怕的威势,极有心机,极善做作。

4.她见林黛玉时的言行如何?说明了什么?

明确:在贾母面前夸黛玉,乃传神之笔。“天下真有这样标志的人物”,“嫡亲的孙女”,“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该打,该打”等等。她说话新鲜、得体、动人,字字句句都讨贾母欢心。问这问那,关怀备至,显示出她在府上的权势。凤姐一出场,一切都忖度着贾母的心思行事,一切为了讨得贾母的欢心。她善解人意、巧于逢迎、乖巧机灵的性格和在贾府的实权地位都表现出来了。

小结:王熙凤是一个精明能干、惯于玩弄权术的人。其为人刁钻狡黠,善于阿谀奉承,见风驶舵,笑里藏刀。

三、课堂小结

中国古代小说和戏剧都十分重视人物第一次登场亮相,通过外貌描写初步显示人物性格特点,给人初次但却不易忘怀的印象。课文中三个主要人物登场亮相效果极佳,这是因为作者选择了适当的场合,把握住人物的地位、身份、性格特点,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四、随堂练习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后面问题 ①王夫人道:“……我不放心的最是一件: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你只以后不要睬他,你这些姊妹都不敢沾惹他的。”

②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

③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这三段文字都是描写宝玉的。①是 描写,用的是 的手法;②是 描写,突出宝玉的 ;③是模拟 的口吻写的,突出宝玉的 性格,用的是 的手法。

五、课下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二、三 【附】板书设计:

林黛玉进贾府

曹雪芹

王熙凤

写出场:先声夺人,性格泼辣 外

画肖像:美丽的外表,刁钻的本性 表 表 主 见黛玉:察言观色,见风使舵 现 语 要 贾宝玉 人 言 人 出场前的侧面描写:叛逆者 物 行 物 出场后的肖像描写:眉清目秀 性 动

两首《西江月》:正文反作法 格 心

林黛玉 态

态度与心境:寄人篱下,处处谨慎

外貌、神情、风韵:美丽多情,体弱多病

下载林黛玉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林黛玉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教学设计(推荐)

    【教学目标】 1.读准课文中难读的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品读人物的外貌、言行,通过读、思、议等策略,感受并表现王熙凤的人物形象,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 3.激发阅读《红......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教学设计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是义务教育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七组的“人物描写”中的一个片断。“凤辣子”就是王熙......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

    《林黛玉进贾府》学教案 摘要:中有一句话说“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今天我们也只撷取了其中两朵美丽的浪花,就是分析林黛玉和王熙凤的人物形象,谁能说说她们的性格特点? 一、导......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

    林黛玉进贾府之宝黛初会 教学目标 1、 2、 3、 教学重难点 重点:宝黛形象性格分析 难点:人物刻画方法归纳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讲析法、探究法、诵读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 世外仙姝 阆苑奇葩——林黛玉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中学 钱正军 【教学指导思想】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体验,注重感受,品味语言......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当前,职中生普遍缺乏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针对此问题,我的语文教学遵循激发学生潜在学习兴趣的原则。因此我根据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培......

    林黛玉进贾府 教学设计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文中主要人物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的性格特点以及小说刻画这些人物所运用的外貌、语言描写等主要方法。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事件......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教学设计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1、借助课文注音读通课文,运用各种方法理解词语,感知王熙凤的人物描写。2、品词赏句,感受王熙凤的人物形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