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班语言教案:我想长大
中班语言教案:我想长大
活动目标:
1、了解人是慢慢长大的。
2、感受长大的变化,看到自己的进步,萌发自信心。
物质准备:
1、收集幼儿使用过的物品,衣服、鞋、袜均可;小时候的照片和最近的照片各带一张来园。
2、挂图第14号,故事磁带。
经验准备:
事先收集小时候的照片和最近的照片,了解自己是慢慢长大的。
活动重难点:
感受长大的变化,看到自己的进步。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1、出示故事中的小动物角色小老鼠、小猴子和小青蛙的图片,请幼儿一一辨认,并模仿小动物的样子。
2、讲述故事第一句,“小老鼠、小猴子和小青蛙天天盼着自己长大”,他们想出了什么好办法呢?听了故事你们就明白了。
3、出示图片,教师完整讲述故事。提问:
(1)小老鼠想了什么办法让自己马上长大?小猴子和小青蛙呢?(小老鼠拼命吃东西,小猴子穿爸爸的衣服、裤子、鞋子,小青蛙每天练跳高)(2)结果它们长大了吗?
二、谈话
1、展示幼儿用过的物品,(如小鞋子、小帽子、小衣服等)和小时候的照片、长大后的照片。
2、你们现在已经长大了吗?你们想长大吗?你有什么办法让自己长得快一点?
3、长大了可以干些什么?
第二篇:小班语言教案:我想长大
小班语言教案:我想长大
活动目标: 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
一、引入
1.讲述绘本第一页,引出第二个引导幼儿看图说话。
师:每天早上鳄鱼妈妈都给小鳄鱼奇奇拿来很多好吃的香蕉当早餐。每天早上,鳄鱼妈妈都会感叹说:我的孩子,你长大了,你多漂亮啊!你的牙齿长的多好啊!
2.出生图二
提问:孩子们,这张图片了你看到了什么?
[图片信息:故事的时间是一天早上,很多香蕉树,鳄鱼可以在河里游泳,小村庄的房子里住着人,奇奇的表情不愿意吃香蕉]
师:但是有一天早上,奇奇不肯吃香蕉了。妈妈非常担心,她不停的问:“这香蕉多好啊,多有营养啊!你不吃吗?你真的不吃吗?”“不,谢谢妈妈!”奇奇今天有了一个不一样的想法,回答说:“今天我想吃一个小孩”。[根据幼儿反应,给予解答]
3.教师继续讲述故事
奇奇准备去河边洗个澡,正好发现了一个粗心大意的小女孩一个人在河边,奇奇想:我的运气真好,真的可以吃一个小孩了。奇奇走了过去,小女孩却说:一只小鳄鱼真是太小了,好可爱,一定吃的很少,不然怎么会那么小。小女孩一把抓起奇奇的尾巴,把奇奇“啪”的一下,扔进了小河里。还好还好,奇奇会游泳,它赶紧跑回家,还一边大喊:爸爸,妈妈,我要吃香蕉,我要长大,我要变强壮!
二、我想长大 1.讨论
师:你们长大了吗? 2.观看自己的成长相册。
师:你现在能做什么,是以前不会的? 师:你想长的更大吗? 师:怎么样才能长大?
三、教师总结 1.观看最后一张图片 师:你们瞧小鳄鱼已经在做什么了,那么你们愿不愿意去尝试一下自己本来不爱吃的东西。
师:我们通过补充能量,让自己长大,能做更多的事情,但我们都是慢慢长大的,所以孩子们,慢慢去吃一些你不爱的但是能给你健康能量的食物吧!
第三篇:中班语言教案我长大了[推荐]
中班语言教案我长大了
活动目标:
1、观察图片,学习问答式能用比较连贯的语言讲述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2.通过想象、猜测、讲述,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3、鼓励幼儿用完整的语句讲述自己长大后的心愿,体验成长的快乐。
活动准备:白板课件
活动过程:
(一)谈话交流,引发兴趣。
小朋友们,你们长大后想做什么呢?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关于梦想的故事,我们一起去看看,故事里的朋友长大以后做什么.(二)结合白板教学,分段理解故事内容
【关注点:教师以听、看、猜等多种方式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讲述主要角色长大后的梦想。】
1、倾听、猜测,理解故事第一情节。
(1)他们看见了谁?如果你是蒲公英,你长大以后想做什么?
(2)那是一只怎样的狮子?(学习词语:“威武、善良”),学说问答式对话。
(3)蒲公英的梦想会实现吗?我们一起听听男孩女孩是怎么说的?
2、猜测、讲述,理解故事第二个情节。
(1)男孩女孩会对小鱼说什么?谁来学一学?
(2)猜一猜小鱼的梦想是什么?幼儿学说问答式对话
(3)如果你是男孩女孩,听到小鱼的梦想,你会说些什么?
师小结:原野和小河都太小了,蒲公英和小鱼的梦想都没能实现,但最终它们的梦想能不能实现呢,我们接着往下看.3、想象、讲述,理解故事第三情节。
(1)他们又看见了谁?会怎么问?蜡笔又会怎样回答呢?(引导幼儿与同伴互动讲述。)
(2)蜡笔为什么想长成一棵蜡笔树?
(3)绿蜡笔可以涂出什么?为什么要涂出一片绿色的草原,它想送给谁?
(4)蓝蜡笔可以涂出什么?为什么?
教师小结:蜡笔想长成一棵蜡笔树,原来是想帮助好朋友实现长大后的梦想.4、游戏互动,回忆故事。
连线游戏,引导幼儿巩固故事中的问答式对话。
5、完整倾听故事,感受故事奇特的构思。
(三)迁移内容,结束活动。
【关注点:幼儿能用完整的语句讲述自己的梦想。】
1、引导幼儿根据对故事的理解,说出男孩、女孩的梦想。
2、鼓励幼儿大胆地讲述自己长大后的愿望。
师:小朋友们,你是不是也有许多奇妙的梦想呀?那就大声的、勇敢的告诉大家吧!
第四篇:《我想长大》教案
《我想长大》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了解人是慢慢长大的。
2、感受长大的变化,看到自己的进步,萌发自信心。
3、将自己的关于“长大”的想法写出来
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动物图片吸引小朋友注意力,引出故事。
1、师:“今天老师带了几个好朋友,你们想认识他们吗?(想)好,我们赶紧把他们请出来吧!”
2、师:“认识它吗?”(教师展示出小老鼠的图片)
“看看还有谁也来了?”(教师出示小猴子和小青蛙图片)
二、听故事,懂道理。
1、教师开始讲故事
——师:“小老鼠,小猴子和小青蛙天天盼着自己长大,它们想:“要是能长得像大象、河马、犀牛那么大,那么有力气,该有多好啊!于是,他们想出了许多办法来。小老鼠拼命吃东西,啊呜啊啊呜,每天把自己的肚子撑的鼓鼓的。他 大象跟前一比,可是还比不上大象的脚趾头(出示大象图片)。小猴子穿上爸爸的衣服,戴上妈妈的眼镜,嘿嘿—长大了!他去和大河马比,可是,还够不到大河马的膝盖呀!”
2、猜测小青蛙会想什么办法让自己快点长大
——师:“我们来猜猜看,小青蛙会想出什么办法让自己快点长大呢?”
3、继续讲故事直至故事结束,验证猜测的结果
——师:“小青蛙每天都练跳高,跳得头也晕了,可和大犀牛一比,还没它的眼珠子大呢!„„.他们还是那么小,不过,他们还是天天盼着快点长大。”
4、教师提问,帮助理解
——师:“看看(指着图),小老鼠是想了什么办法让自己马上长大的?(拼命地吃东西)小猴子、小青蛙呢?(小猴子穿爸爸的衣服、戴妈妈的眼镜,小青蛙每天练习跳高)
——师:“它们真的一下子就长大了吗?”(没有,他们还是那么小)
三、谈话
1、教师提问:“那宝宝们是一下子就长那么大的吗?”(不是的,是慢慢长大的)
2、教师展示小朋友们小时候不同时期的照片,还有使用过的鞋子、衣服等,通过比较知道自己是慢慢长大,并同时能感受到长大的变化。“看看这个是什么啊,原来是宝宝们小时候穿过的鞋子,衣服啊”“现在宝宝们还穿不穿这小衣服小鞋子了啊?”(不穿了,穿不下了)
3、“现在的你们长大了吗?你们想长大了吗?你有什么好办法让自己长大呢?”
4、“长大了你想干点什么?””小朋友们回去告诉爸爸妈妈你们长大了想干什么好不好啊?”(好)。
四、引导写作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题,向积极的方向写作。
五、展示例文
第五篇:中班语言《我想》
中班语言课《我想》
厚德一班
候立格
活动目标:
1、观察动物的明显特征,理解诗歌内容。
2、感受诗歌中的稚拙美。
3、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
活动重点:
理解、掌握诗歌的内容。
活动准备:
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创设森林情景,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初步感知诗歌的内容。
1、活动导入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大森林里玩,你们想去吗?
幼:想。
师:好,坐上我们的大巴车出发吧!(出示大巴车图片,点击喇叭,绕教室一圈,坐下,音乐停)
2、出示小动物,感知诗歌内容。
(出示大巴车停在森林图片)
师:大森林到啦!森林里的景色真美啊!森林是谁的家啊?
幼:小动物的家。
师:小动物们都藏在哪儿呢?我们一起找找看。是谁躲在这里呢?(出示幻灯片,单击显示小象)
幼:小象。
师:小象有一个长鼻子,小朋友来跟小象握握手。让我们来看看小象的长鼻子有什么作用。
出示PPT(小朋友边看图边回答)
师:小朋友说的都很棒。哦!原来啊!小象的鼻子还有这么多的用处呢!
师:小朋友想不想做一只能干的小象啊?
幼:想。
师:让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小象的长鼻子。我们现在都是小象了,可以两只小象用鼻子和鼻子握握手。(出示两只小象握手图片)(请幼儿跟老师边说边做“看见小象,我想有个长鼻子,和小象用鼻子握握手”的动作。
(出示PPT)
师:好,我们已经跟小象握握手了,做了好朋友了,我们不打扰小象了,跟小象说再见吧!
幼:小象,再见。
3、继续找小动物,感知诗歌的内容
师:森林里还藏着什么小动物呢?(出示PPT)
幼:小猴
师:小朋友们喜欢小猴吗?你喜欢小猴什么?
幼:……
师:小猴的尾巴可以干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出示PPT)看这两只小猴又在干什么呢?
幼:……
师:小朋友们真棒!
师:原来这两只小猴在拉勾啊!
师:我们来学学长尾巴的小猴和其他的小猴来拉拉勾,可以两只小猴用尾巴和尾巴拉拉勾。请幼儿跟老师边说边做“看见小猴,我想有条长尾巴,和小猴用尾巴拉拉勾”的动作)
师:好,我们跟小猴已经拉拉勾了,做了好朋友了,我们跟小猴说再见吧!
幼:小猴,再见。
4、继续出示小动物,感知诗歌的内容。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哪个动物朝我们看过来啦?(出示PPT。)
幼:长颈鹿!
师:小朋友们,长颈鹿长得好高呀,脖子一伸可以吃到很高的树上的树叶(出示PPT)
师:如果你们有这样的长脖子,你们会做什么?
幼:……。
师:小朋友们回答的真好!
师:(出示最后一幅PPT)小朋友看这两只长颈鹿它们在用劲的干嘛啊(做拔河的动作)
幼:……。
师:小朋友想不想和长颈鹿拔拔河呀?
幼:想。
师:那就请小朋友跟老师说一遍“看见长颈鹿,我想有个长脖子,和长颈鹿用脖子拔拔河”。(请幼儿跟老师边说边做拔拔河的动作)
师:好,我们跟好朋友长颈鹿说再见吧!
幼:长颈鹿,再见。
二、欣赏、理解诗歌,并表演诗歌。
1、师:刚才我们小朋友在大森林里面遇见了3只小动物,还记得是哪3只吗?(幼儿说)有一首诗歌,写的就是刚刚我们在大森林里发生的事情,名字叫《我想》。
2、教师示范朗诵一遍。(出示PPT)
3、师幼一起朗诵2-3遍,边朗诵边做“握握手”“拉拉勾”“拔拔河”的动作。
三、创编诗歌
师:(出示袋鼠的图片)看到袋鼠,你想到什么呢? 幼:我想有个大袋袋。师:要大袋袋干什么? 幼:坐进去。幼:和袋鼠捉迷藏。
师:(依次出示蚂蚁、松鼠等动物的图片)看到XX,你会想到什么呢?你想干什么? 幼:看到蚂蚁,我想有对长触角,和蚂蚁用长触角说说话。幼:看到松鼠,我想有个大尾巴,和松鼠用尾巴比跳伞。
四、活动结束部分。
师:今天小朋友们和小动物们玩的开心吗?
幼:开心!
师:小动物们也很开心!现在你们与小动物们成了好朋友了,可要保护它们啊!不要让它们受到伤害!好不好?
幼:好!
师:小朋友们,让我们高高兴兴地回家吧!
老师带小朋友们走出活动室。
(播放音乐)附我想
看见小象,我想有个长鼻子,和小象用鼻子“握握手”。
看见小猴,我想有条长尾巴,和小猴用尾巴“拉拉勾” 课后反思:
《我想》是中班的一节语言课,这首儿歌的篇幅不长,内容也比较简单易懂,孩子们非常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能让他们感兴趣就显得极其重要。我通过播放PPT图片,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引起了孩子的兴趣,同时我又充分运用肢体语言,采用边朗诵儿歌边用身体动作把内容表现出来。然后,我请幼儿用肢体语言来帮助幼儿学习诗歌。
在活动过程中,我制作的小动物图片突出特征,并有诗歌中的动作,孩子们在表演的过程中,也得到了预期的效果。当我加上语气、加上身体动作,把整首儿歌念完时,孩子们都觉得很有意思,他们一边学念儿歌一边学做动作,积极性特别高。带着动作学习儿歌,孩子们不仅积极性高涨,而且学习的速度也有了明显的提高。由此我觉得,身体语言在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适时、恰当地运用身体语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及时发现、捕捉幼儿的闪光点并给予及时的鼓励也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在活动中也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授课时语速一定要慢,但是一紧张就什么都忘记了,还是说的太快了。有的东西甚至还没有说到。还有三只小动物的出现,太罗嗦了,三只动物的时间应依次递减,重点要放在诗歌上面。和幼儿一起念诗歌的时间太短了。可以把诗歌中“握握手、拉拉勾、拔拔河”这几个字写在黑板上,让幼儿结合动作,对这几个字能有一定的印象。幼儿学念诗歌时,可以我说字,幼儿念出图片。在叫幼儿看PPT念诗歌时,可以个别和分组相结合,使每个幼儿都能够掌握诗歌内容。还有结束的时候也可以像开头那样让幼儿坐着大巴车,放着音乐离开。
我相信:只要自己不断的积累,一定会在教育教学中有所突破与长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