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锦瑟》教学设计
《李商隐诗两首 锦瑟》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了解李商隐的生平、创作特色和这两首诗的时代背景。
2、引导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3、了解诗中所用的典故,赏析并积累一些名句。
【重点难点】
1、训练诵诗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特点。【学法指导】
读诗歌,和其他文学作品一样,首先应该了解的是诗歌的主旨感情,不管是字词的锤炼,还是意境的创造,都不能离开诗歌主旨而单独回答,因此我们读懂诗歌的第一步就是要分析诗歌的主旨。分析诗歌主旨感情可以通过:
(1)利用标题、注释、作者生平经历的介绍等。
通常标题能揭示诗的内容和感情,能揭示诗的背景。
(2)利用诗的诗眼、意象、意境把握诗情。
①从作品本身出发,抓“诗眼”。一首诗,总有一两句表现诗歌主旨的词句,这些诗句一般或议论或抒情。
②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诗歌常常是借景抒情或者托物言志,意象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感情意念的载体。只有在领悟意象的过程中,才能把握诗歌的内容,领会诗歌的主旨,进入诗歌的意境,感知诗人的感情。
第一部分
自主学习
一、常识导读
1、解析题目: 《锦瑟》
本诗选自《李商隐诗歌集解》。“锦瑟”是指绘有花纹的瑟,这里是对瑟的美称,诗题“锦瑟”是用了起句的头两个字。
《马嵬》
本诗以“马嵬”命题,重点写唐玄宗在马嵬驿被“六军”所逼,亲赐爱妃杨玉环死一事。马嵬驿是一个地名,在今陕西兴平县以西的地方。诗人咏叹这一历史事件的诗有两首,都是讽刺唐玄宗的,本篇是第二首。马嵬(wéi),地名,杨贵妃缢死的地方。
2、作者简介:
李商隐(813—约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晚唐诗人,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在词采华艳这一点上,与温庭筠接近,后世又称“温李”。李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绚的推荐,得中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他的诗歌创作中,写成了大量的抒情感怀的诗篇,尤以晚年的无题诗和咏史诗成就最大,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和《樊南文集》。
3、探寻背景: 《锦瑟》:这首诗大约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公元858年)。这年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诗的内容是回忆往事,情调低沉,诵读时要放慢速度,给人迷惘的感觉。这首《锦瑟》,题目依《诗经》旧例取自首二字,实际上也可视作“无题”诗;虽然旨意朦胧、笔调含蓄,但显然有所寄托。清黄叔灿《唐诗笺注》说:“此义山年登五十,追溯平生而作也。”可予认同。
天宝十五年(756年)6月,安史之乱爆发玄宗逃往四川,至马嵬(陕西兴坪),随行将士不前,杀了杨国忠,并坚决要求处死杨贵妃。不得已令其自缢而死。史称“马嵬之变”。《马嵬(其二)》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是一首政治讽刺诗。诗作以李隆基(唐玄宗)、杨玉环(贵妃)故事为抒情对象,锋芒指向了李唐前朝皇帝唐玄宗。
4、李商隐名句集锦: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通话万里关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二、字词梳理 见《同步导学案》
三、整体感知
1、朗读体悟《锦瑟》,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情感基调来读这首诗呢?那个词能体现诗人的情感?
【参考】伤感哀婉;“惘然”
2、《马嵬》是一首什么题材的诗歌?写了什么?表达什么情感? 【参考】咏史诗,(诗歌中那句话可以看出这一历史事件?)此日六军同驻马。借马嵬兵变的历史事件来批判讽刺唐玄宗。
第二部分
合作探究
一、《锦瑟》表现手法及情感探究:
1.提问: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什么?这其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参考】.想到年已半百的自己,进而由“锦瑟”想到自己美好的青春时期.2.比兴手法(以瑟起兴,造成一种迷惘的意境)2.中间两联用哪些典故?这些典故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情调?留下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参考】
①
典故
情怀
明确:A.庄周梦蝶-----包含着美好的情境,却又虚渺的梦境
B.望帝啼鹃-----曾害过相思,有过殷切的思念
C.泣珠鲛人-----梦想和思想都破灭后所得的是满眼眼泪
D.玉暖生烟-----梦想和爱情破灭的迷惘
②.意境:朦胧,凄怨,迷离
③.感情:惆怅,伤感
(多读)3.《锦瑟》是李商隐诗歌中最为难解的一篇,其主旨历来众说纷纭,有悼亡说、恋情说、自伤身世说等等。这首诗内容隐晦,意境凄美,语言华美,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可以说每一联都代表了一种情境,一种心绪,你能试着说说吗?
【参考】经过追忆往事,使人的情结,凝结在哪个词语上(惘然),作者为什么惘然(为此情)此情到底是什么情?请同学们就此探究诗歌主旨(参考课后练习一)
一般人认为此诗是一首写恋情的诗,是一个垂暮老人回首锦瑟年华所唱出的一曲哀怨凄美的歌。
二、《马嵬》表现手法及情感探究
《马嵬》一诗,前人评论说“讽意至深,用笔至细”,结合全文,说说从哪里可以看出“讽”意来?又是运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讽刺的?(学习从关键字入手,结合表现手法赏析诗句)
首联: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徒闻”具有讽刺意味(为什么徒闻?)明确:所谓徒闻一是对神仙怪诞、生命轮回说的否定;二是“他生未卜此生休”,此生都没有保障,何谈未来,岂不“徒闻”?
颔联: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空闻”具有讽刺意味(明明听到,为什么说“空闻”?)
明确:明明听到,但是已经不再是往日宫廷鸡人报晓筹的声音,也就不再有往日的安然安逸所以“徒闻”,此外”虎旅鸣宵柝“本意说的是巡逻的警卫,可是”空闻“二字就将此否定,“虎旅鸣宵柝”显然不是为了保护皇帝,而是要发动兵变了。此为“空闻”的第二层意思。
颈联: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此日和当时的对比具有讽刺意味,尤其是一个“笑“字?(对比的作用?)
明确:颈联继续从对比的角度来写李、杨爱情悲剧的。玄宗以自己和杨妃的朝夕相处讥笑牛郎织女的一年一次的七夕相会,实则写出了玄宗迷恋情色,荒废朝政,致使战祸发生。“此日”指杨妃的死日,“当时”与“此日”对照、补充,不仅其意自明,而且笔致跳脱,蕴含丰富,这是倒转笔法,借牛朗织女相会反衬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政事。没有“当时”的荒淫,哪有“此日”的离散?而玄宗沉溺声色之“当时”,又何曾虑及“赐死”宠妃之“此日“!
尾联: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尾联的“如何”以及对比巨头讽刺意味(尾联“如何”和“为何”置换有和不同,对比和反问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为何主要是疑问的角度,如何则有质问的意味。所以“如何”和“为何”置换,就缺少质问反思讽刺批判的意味。
另外尾联以对比手法和反诘语气作结,寄托感慨,点明题旨,把批判的锋芒直接指向唐玄宗。作者在这里向世人发出冷峻的诘问:为什么当了四十多年的皇帝唐玄宗反不如普通百姓能保住自己的妻子呢?这一反问虽然含蓄却很有力,包含强烈的对比,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一方面是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保不住宠妃,另一方面是作为普通百姓的卢家能保住既“织绮”、又能“采桑”的妻子莫愁。前六句诗,其批判的锋芒都是指向唐玄宗的。这里更丰富了批判的内容。
小结:本诗主要手法是借历史事件来讽刺当政者,采用大量的对比、结尾的设问、以及开头的倒叙和“空闻”“徒闻”“如何”等委婉但是“讽意至深”的词语来增强表现力。
第三部分
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①—③题。
赠
柳
李商隐
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注解】古时有临别赠柳的习俗,其中一个原因是“柳”字谐音“ ”字。① 这首诗描写的对象是?。
②怎样理解“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所表达的形象?
③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意旨?
【参考】 ①留、柳
②.柳花怒放,象雪一样在空中飞舞,扑动着青楼的酒旗。
③.答:作者借柳树轻盈多姿、缠绵多情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柳树的热爱。也反映了作者重情惜别的情怀。
第四部分
总结评价
李商隐的诗,以其缠绵婉丽、意味深长的风格,卓立于晚唐诗坛,颇受后人喜爱。可以说,晚唐诗以李商隐为代表,在盛唐诗、中唐诗之后,开创了唐诗的第三重境界。从中可以看出,第一、随着时代的变化,诗人的心理由宏放开朗转为沉潜细腻,诗歌情感由清晰转为隐晦,气势由张扬专为内敛。第二、随着诗歌技巧的发展,语言由通俗平易变得越加雕琢遂密。第三、随着文人士大夫生活面缩小和对现实的失望,诗的内容由主要向外部世界摄取转为更多向内心体验搜寻。
第二篇:《锦瑟》教学设计(范文)
《 锦 瑟 》教 学 设 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李商隐生平,创作风格,写作背景,进而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意义。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进而理
解李商隐诗歌的主旨。
3、情感目标:让学生体验诗人淡然伤感的情怀;培养学生探究合作精神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
1、理解《锦瑟》主旨;
2、了解当中所用的典故;
3、分析诗歌独特的艺术特点;
4、理解所学诗歌中的重点语句,进而感受诗人的情感,领略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
5、巩固鉴赏唐诗的基本方法;
6、在反复吟诵的基础上背诵诗歌。
三、教学难点:
鉴赏《锦瑟》凄迷的意境和华美的语言;体验其中淡然伤感的情怀。
四、教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具准备:媒体课件:利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的教学课件。
六、教学设计:
(一)导入
在上一篇课文《琵琶行》中,我们了解到琵琶女是如何通过琵琶声来讲述自己的悲惨身世,由此引起白居易强烈的共鸣,音乐总是能影响人的情绪,而今天我们要学习另外一首诗,同样也是谈到了一件乐器(瑟),它又引起诗人怎样的感慨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锦瑟》。
(二)关于“瑟”的介绍
★资料链接1——“瑟”的相关知识
(设计说明:出示相关知识和图片,为的是让学生对“瑟”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尤其是它的文化涵义需要了解,因为“瑟”在该诗中是一样不可或缺的乐器,它与诗的内容有关联。)
(三)作者简介
学生就自己搜集的关于李商隐的资料进行交流。教师对学生交流结果予以梳理,指导学生学会搜集信息、筛选信息、整理信息。
★资料链接2——走近李商隐
(设计说明:学生通过自主搜集信息、筛选信息、整理信息,再与屏幕上的资料进行参照,从而培养自己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也了解李商隐是一个什么样的诗人,为学习和理解该诗做铺垫。)
(四)题目解说
★资料链接3——题目“锦瑟”是一种乐器,一种说法认为本诗是一种无题诗,是取句首两字;另一种说法认为“锦瑟”与内容有关。这是一首广为传诵的诗。
(设计说明:给学生提供两种相反的观点,让学生选择哪种说法更恰当,并陈述理由,教师再总结,该诗不同于一般的咏物诗,并不是单纯地截取首二字与字面无关的无题诗,所写的内容确与“瑟”有关。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思考和分析问题。)
(五)写作背景
★资料链接4——作此诗时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
李商隐的诗语言清丽,感情哀怨,境界朦胧,解读极为不易。古来解此诗者有几十家,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设计说明:让学生结合写作背景更好地理解该诗的思想内容、意境和情感。)
(六)方法:学诗三步走
★资料链接5——读:倾情诵读,整体感知。
悟:感受形象,体味意境。
品:咀嚼涵泳,品味语言。
(设计说明:通过回忆学诗的步骤来巩固鉴赏诗歌基本方法,以便更好地鉴赏该诗。)
(七)整体感知
●活动一:诵读诗歌,初步感知。
★资料链接6——朗读录音。
1、学生听读,在听读中把握诵读节奏,感受诗的韵律,体味诗的意境。
2、指定一名学生结合刚才听范读的感受,说出诗的的情感基调,让所有的学生把握其情感基调:哀怨、感伤。
3、以小组比赛的方式各选一名学生诵读诗歌,老师及其他同学指出其诵读的不足或错误。
4、学生齐读,一起感受诗的情感和意境。
★资料链接7——每句诗的含义
5、学生结合注释齐读诗歌,了解诗歌内容,理解诗歌主旨。
(设计说明:通过多次朗读,让学生初步感知诗的语言美、意境美和情感美。)
(八)研读赏析
●活动二:感悟诗意,理解主旨。
引导:在读的过程中一定有所感悟,所以请学生来谈谈自己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从诗中捕捉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可就全诗内容谈,也可就其中一字一句的感受来谈。
1、学生交流阅读感悟,教师予以引导点评。
【参考】“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看到眼前锦瑟上的一弦一柱,就仿佛看到自己曾经有过的灿烂岁月、花样年华,这些可都是真情的付出,热血的凝铸。可恨可叹的是这些辉煌已成为过去,并且是如此短暂──单单是“五十弦”,为什么单单是“五十弦”呢?难道就没有别的什么可以选择了吗?诗人以“锦瑟”喻美好的“华年”,以“思”引发“无端”之问,一上来就开门见山,点出自己对人生价值的深深思考。
【参考】“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对人生终极价值的思考不唯我独有:有着“鲲展翅九万里”远大志向的庄子,在梦中也不忘记对这个问题的探索,以致于梦生蝶翅,己蝶难辩;贵为人主的望帝死后仍化作嗓子出血也要叫个不停的杜鹃鸟,来诉说自己心中的疑惑。“蝴蝶梦迷”着“晓”字指明,使原本自迷自恋或徘徊彷徨之意转为富于幻想之境,是盼望旭日东升照亮自己的人生之路;“杜鹃心托”依“春”字点破,使旧有的怨恨怅惘之情化出勃勃生机之感,是希望春光永驻激励自己向前搏击奋斗。
【参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沧海中的珍珠只有在明月之夜,才能流下晶莹的泪花;蓝田下的美玉只有在日暖之时,才能升腾飘逸的烟霞。物犹如此,人当如是。“沧海月明”与“蓝田日暖”优美意境的创设,不仅仅是诗人精妙绝伦艺术素养的表现和挥洒,更是诗人回答人生价值的标准和尺度。诗人以物推人,拓展深化了诗作的主题,整篇的闪光点在此,魂亦在此。
【参考】“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追忆过去,尽管自己以一颗浸满血泪的真诚之心,付出巨大的努力,去追求美好的人生理想,可“五十弦”如玉的岁月、如珠的年华,值得珍惜之时却等闲而过;面对现实:恋人生离、爱妻死别、盛年已逝、抱负难展、功业未建„„,幡醒悟之日已风光不再。如泣如诉的悲剧式结问,又让诗人重新回到对“人生价值到底是什么?到底该怎样实现?”深深的思考和迷惑之中,大大增强了诗作的震撼力。
(设计说明:由于诗中的典故较难理解,故在讲解时侧重详细分析,以便学生较好地理解诗的意境和情感。)
2、小结诗歌内容:
锦瑟牵情,回首往事
往事如梦,感伤深沉
对月而泣,美梦如烟
追忆此情,当时惘然。
(设计说明:通过对该诗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对该诗的思想内容和情感能够准确地理解。)
●活动三:品味语言,赏析技巧。
引导:这首诗除了具有凄迷的意境外,还有哪些艺术特色?请同学们从它的语言特点,感情基调等方面再作分析、讨论、交流。
学生结合具体的诗句谈谈诗的语言特点,感情基调等方面的艺术特色。
小结诗歌艺术特色:哀怨的基调
大量的用典
华美的语言
生动的比喻
凄迷的意境
(设计说明:学生通过对该诗艺术特点的归纳,可以看出该诗的艺术特色,另外可以 借鉴到今后的写作当中。)
(九)探究主旨。
引导:经过追忆往事,诗人的情感凝结在哪个词语上?(惘然)
引导:作者为什么而“惘然”?(为“此情”。)
引导:“此情”到底是什么情?请同学们就此探讨诗歌的主旨。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全班交流,教师引导点评。
(悼亡说、恋情说、自伤身世说„„)
● 活动四:再读诗歌,感受诗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
(设计说明: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讨论的方式,去多角度地分析该诗的主旨,只要能在诗中找到相应的依据或借助课外搜集的资料,能够自圆其说,教师要给予鼓励。其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能力。)
(十)练习
★资料链接8——名诗对接。
①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②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③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设计说明:通过问答,在学习本诗的基础上让学生巩固过去的知识,积累李商隐其它相关的名句,为今后的写作提供素材)
(十一)小结
这节课,我们走进了李商隐的情感世界,共同学习了他的《锦瑟》,尽管这是李诗中最晦涩的一首,但我们还是触摸到了这位才华横溢、命运多舛的晚唐才子的情感脉搏,这足以说明,只要用心体会,心灵总会相通。
背诵诗歌,再次感受诗韵诗意美。
(设计说明:在前面多次诵读的基础上,加深对该诗的理解,从而达到背诵的目的。)
(十二)作业
课下写一篇关于《锦瑟》的读后感,感受要深刻,立意和角度要有新意,题目自拟,可以是议论文或散文,字数不少于800字。
(设计说明:在理解该诗的基础上写一篇读后感,作为本课知识的巩固和延伸。角度可以多样,由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提高其写作水平。)
第三篇:《锦瑟》教学设计doc
《锦瑟》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人论世,了解李商隐凄美的一生。2.了解李商隐创作《锦瑟》的背景。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诵读诗歌,把握《锦瑟》的情感。
2.通过与“花儿”比较阅读,理解作者在诗歌中表现的思想情感。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理解《锦瑟》是首朦胧诗,诗歌表达的感情(悼亡、恋情、自伤身世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教学重点
把握诗歌的情感和意境。教学难点
《锦瑟》主旨的把握。教学方法
诵读、点拨、与“花儿”比较阅读、合作探究。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诗词导入
师生共同回忆李商隐诗词名句,导入新课。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2.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3.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二、知人论世及解题(多媒体)。
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应进士考,终得中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潦倒终身。
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诗,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 1 集》。
这首七律为李商隐(享年47岁,可惜才高命薄)离世前不久之作,凝缩着诗人匆匆一生跌宕流离的命运,失落沮丧的际遇,讳莫如深的情感,梦幻绮丽的爱恋„„,这一切,又如同他名姓中的那个“隐”字一样,影影绰绰,朦朦胧胧,依稀仿佛,似有似无,感觉得到,捉摸不住,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那美学境界吸引着千百年的中国读者。凡读过此诗,并稍稍了解李商隐生平者,无一不在煞费心思,绞尽脑汁,希望能从这首诗中更多地发现诗人,更深地理解诗人。于是,这首《锦瑟》便成为中国诗歌史上“斯芬克斯之谜”。
三、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教师范读、学生个别读、学生集体读(感情基调:伤感哀怨)。
四、诗歌赏析 1.首联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老师提问:这首诗题为锦瑟,写的是不是锦瑟呢?写的是什么?
学生探究:听琴兴感,都是触发联想,诱发文思。真正要说的不是“锦瑟”,而是“思华。“思华年”是主眼。这也是古诗常用的手法——托物起兴。
教师讲解:诗人以“锦瑟”喻美好的“华年”,以“思”引发“无端”之问,点出自己因回首青春往事而引发的一声感慨。点出自己对人生价值的深深思考。2.颔联、颈联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1)学生合作探究交流“庄周梦蝶”、“杜鹃啼血”、“鲛人泣泪”、“暖玉生烟”的典故。每组选一个代表上台发言。
教师点拨:诗中共有多少个意象?(锦瑟、华年、庄生、晓梦、蝴蝶、望帝、春心、杜鹃、沧海、明月、珠泪、蓝田、暖日、玉烟)由此可以看出,诗人的“情”是如此的刻骨铭心,大痛无言,无法言说,只能借意象来传递,在一首七律中能用如此多的意象实不多见。
(2)教师小结
爱像蝴蝶梦一样朦胧而又浪漫,令人神往迷恋;一片思慕春心付与悲啼的 杜鹃,绵绵不绝。既能表现作者痴情与忠贞,又蒙着一层悲剧色彩。那月下沧海的鲛人分明是作者的化身,爱情不为礼教认可,孤寂伤感,夜夜流泪成沧海。蓝 2 田美玉也能预表纯洁,有才华,埋于山中不外现。两句表达了高洁的感情,是爱慕、执着,又是不敢亵渎,哀思叹婉的。
“庄生梦蝶”写出自己怀才不遇,理想破灭。借用典故,说自己也曾如此沉迷于美好的梦境中。
“杜鹃啼血”用望帝魂化啼血杜鹃的典故,表达哀怨悲痛的情绪。
运用象征。曾如庄子一般有过美好的梦想(蝴蝶象征),也如望帝魂化杜鹃那样执著的唱出自己的悲哀(杜鹃象征)。
沧海月明下鲛人的眼泪变成了珍珠,蓝田美玉在暖日里仿佛会生起朦胧的烟。
3.教师演唱一首“花儿”(五屯令)与几个典故表达的情感进行比较。清茶(哈)熬成个牛血了,茶叶儿滚成个纸了; 想你着眼睛里出血了,见你是化成个水了。4.尾联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1)学生探究“此情”有那些“情”?
“此情”指:庄生梦蝶 杜鹃啼血 沧海珠泪 良玉生烟
(2)问:尾联中哪个词最能体现出作者开头时的“思年华”呢?——惘然
五、师生共同总结诗歌内容(内容之眼:思华年)(首联)锦瑟牵情,回首往事。(颔联)往事如梦,感伤深沉。(颈联)对月而泣,美梦如烟。(尾联)追忆此情,当时惘然。
诗的情感(诗眼:惘然)
追忆华年的迷惘与感伤。
六、学生合作探究
1.诗歌的主旨是什么? 为“思年华”而悲。
2.诗歌表达的感情有:悼亡说、恋情说、自伤身世说等几种说法。3.与“花儿”比较阅读:
(1)自伤身世说(教师用“河州三令”演唱): 白布的汗衫穿旧了,洗给了两水是破了; 花开花败是年年有,人老是老依旧了。
3(2)恋情说(教师用“水红花令”演唱): 冰冻岐山的六月天,姜子牙显给的灵验; 白天想你着不见面,只盼着晚夕里梦见。
七、课堂小结
1.构思新奇
这首诗开头写锦瑟诉说“一弦一柱思华年”思之殷切,思之缠绵。声声诉述思念之切。结尾句“当时惘然”、“追忆此情”,使悲欢离合之情更令人断肠。可见作者构思之精巧。
2.朦胧美
诗人用“庄生”梦中的浪漫神奇想象,把人人带入美好的梦幻景象,令人神往;又用“望帝”把心托给“杜鹃”仿佛置身于“杜鹃啼血”的氛围中,更感受到离别后的思念之深。梦中的朦胧美如一幅画,雾也朦胧,水也朦胧,美人鱼落泪,蓝田美玉在阳光下闪光,仿佛燃烧出缕缕轻烟,冉冉飘拂。
八、作业设计
1.背诵默写《锦瑟》。
2.课后搜集李商隐诗词及相关资料。
九、板书设计
锦 瑟
(首联)锦瑟牵情,回首往事。
(颔联)往事如梦,感伤深沉。
(颈联)对月而泣,美梦如烟。
(尾联)追忆此情,当时惘然。
十、课后反思
用三首临夏“花儿”进行比较阅读,对学生理解《锦瑟》的主旨有一定帮助。
教 师:魏登贤 单 位:甘肃省临夏州永靖中学 电 话:*** 邮 箱:908674095@qq.com 4
第四篇:《锦瑟》教学设计
《锦瑟》教学设计
《锦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人论世,了解李商隐凄美的一生。
2、有感情地朗诵本诗,提高思索诗歌意旨,体味诗歌意境。
3、诵读鉴赏中感悟诗人的那一份“深情”与“痴情” 教学重点:
透过鉴赏感悟诗人的“深情”与“痴情”。教学难点:
透过鉴赏感悟诗人的“深情”与“痴情”。一课时
一、导入
(大屏幕打出)“笔头仙语复鬼语,只有温李无他人”这是大诗人元好问的一句诗,请同学们猜一猜,这里面提到的是哪两个人?(温庭筠、李商隐)由元好问的这句评价大家可以读出李商隐诗歌什么样的特点?(朦胧、幽渺、内涵多重、)经得住时间考验的作品才能成为永恒,李商隐的那一首首诗便穿越了唐风宋雨、明雪清霜,与我们会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他压卷之作——《锦瑟》。(板书)
二、教学过程
1、倾情诵读
古人强调“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诗歌阅读尤其这样, 反复诵读可帮助大家在有意无意之中感受诗歌的声韵美, 思索诗歌意旨, 体味诗歌意境, 把握诗人情感。可以说, 诵读是读诗的基础。下面我们就来朗诵这首诗,初步感受李商隐的情怀。
学生自由朗读、分组朗读(比一比哪组读出了感情、读出了韵味)、指名朗读、齐读
互相评析读的优缺点
读后请同学们谈谈你从诗中读出了什么样的情调和氛围。
提示:从“思”“梦”“泪”“惘然”等词可感知到,全诗笼罩着迷惘、凄美、哀伤的情调氛围。
2、鉴赏诗歌(1)解题
★诗的题目是《锦瑟》,但也有人认为这是一首无题诗,你同意哪种观点?请说说理由。
(《诗经》《古诗十九首》题目的形式;全诗共八句,有两句写锦瑟,足可见锦瑟的重要性;听或看到锦瑟而触景生情)
★据史书记载 “太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悲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锦瑟之音即凄婉之音,“诗言志”李商隐借凄婉的锦瑟之音来表达内心的凄苦。
★我们也知道,李商隐的《无题》诗是最多的,大约有17首,哪位同学能背诵一下你所熟悉的无题诗吗?
★那李商隐为什么要写哪此多的无题诗呢?是真的不擅长命题吗?当然不是,那什么时候不起题目呢?(政治上陷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生活中痛失爱 1 《锦瑟》教学设计
妻,一连串的不幸对诗人的打击是巨大的,大痛则无言,大悲则无泪,无题诗所创设的朦胧的意境是需要读者细细地品味阅读的。)
(2)自由鉴赏
★请同学们再次齐读这首诗,思考:全诗的总纲是哪一联?(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律诗的尾联是诗人感情宣泄的闸口,这首诗最后写到:“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此情为何?
同《红楼梦》一样,自从《锦瑟》问世后就一直没有中断后人对它的研究,它迷离的氛围,跌宕的风致引得索解者乐此不疲,也许还没有哪一首诗歌能像《锦瑟》这样受到那么多的关注。元好问曾写诗云:“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清代诗人、学者王士祯也发出“一篇《锦瑟》解人难”的慨叹;但难解并不等于无解,“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即便是无主题的乐章,我们也可以由“韵”而解“味”,感悟作者的那一份“深情”与“痴情”。
★请大家选出自己最有体一联或一句或一个意象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提示:诗中共有多少个意象?(锦瑟、华年、庄生、晓梦、蝴蝶、望帝、春心、杜鹃、沧海、明月、珠泪、蓝田、暖日、玉烟)由此可以看出,诗人的“情”是如此的刻骨铭心,大痛无言,无法言说,只能借意象来传递,在一首七律中能用如此多的意象实不多见。(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另提示:对情的理解。“情”不单单指爱情,由于人生阅历的不同,有时爱情时也可被解读成对事业,对万物的那一份执著、一分坚守、一份痴情。比如大家所熟知的柳永的《蝶恋花》中那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就被王国维借来形容“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中的“第二种境界”。首联:
“未成曲调先有情”,首联即情感触发。
“无端”犹言“没来由地”,此诗人痴语,所设五十弦,正为“制造气氛”,以见往事之千重,情肠之九曲。
“一弦一柱思华年”,与白居易《琵琶行》中“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意蘊相近。
“思华年”之“华”,花也,如花一般的时光,正是生命中的无限春光呀!看到眼前锦瑟上的一弦一柱,就仿佛看到自己曾经有过的灿烂岁月、花样年华,终有一天,当我们用苍颜面对夕阳之时,是否也会发出这样的年华之思!颔联:
有着“鲲鹏展翅九万里”的远大志向的庄子,在梦中也不忘记对人生终极价值这个问题进行探索,以致于梦生蝶翅,己蝶难辨。在这里诗人缀上“晓”“迷”二字,增添了梦之短促,醒后恍惚的情感暗示,说明即使是洞达人事者亦难摆脱美好事物消逝给人带来的迷惘。
锦瑟繁弦,哀音怨曲,引起诗人无限的悲感,难言的冤愤,如闻杜鹃之凄音,送春归去。
“望帝春心托杜鹃”一句,所展示的正是一幅笼罩着哀怨凄迷气氛的图画,象征着化为望帝冤魂的杜鹃,在泣血般的悲鸣中寄托着不泯的冤恨。传说西言有一种荆棘鸟,投身荆棘,用棘刺扎入血肉,以发出一种美丽的鸣叫,这种痛过之后的美丽给人的感受是惊心动魂的。《锦瑟》教学设计
诗人的“春心”“春恨”(美好的愿望和伤时忧国、感伤身世之情)都寄托于杜鹃啼血般的凄苦哀怨之声。本句的句眼是“托”字,不但写出杜宇之托春心于杜鹃,也写出了诗人托“春恨”于悲鸣,暗示了寄托“春心”者的性质,真乃妙笔寄情。
可以说,这两句是义山用一生凝结而成的。颈联:
沧海遗珠喻指被埋没的人才。
古人认为海中蚌珠的圆缺与月亮的盈亏相应,月满则珠圆,月亏则珠缺,故有“沧海月明”之说。在这句诗中,月、珠、泪,已然形成一个难以分辨的妙境,一笔而有如此丰富的内涵、奇丽的联想的,舍义山则实不多见。
“日暖玉生烟”化用了戴叔伦的话:“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诗人借此来象征自己平生所向往、追求的境界,正像“蓝田日暖玉生烟”一样,可望而不可即。它给我们以凄凉之感、悲痛之情。我们不禁想起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寸相思一寸灰”等名句,萦回在义山诗中那种热烈的绝望就会涌上心头。
这一联用“沧海珠”“蓝田玉”以自喻,写出了自己才华绝世,希冀用世,却不为世所用的悲剧一生。尾联: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此情为何?除了惘然还是惘然,除了伤感还是伤感。
追忆过去,尽管自己以一颗浸满血泪的真诚之心,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去追求美好的人生理想,可如玉的岁月,如珠的年华,值得珍惜之时却等闲而过;面对现实:恋人生离、爱妻死别、盛年已逝、抱负难展、功业未建。这如泣如诉的悲剧式的结问,又让诗人重新回到对“人生价值是什么”是深深的思考和迷惑中,大大增强了诗歌的震撼力。
三、结课
最后我想用梁启超的一段话来结束今天的研读:坦率地说:“义山的《锦瑟》等诗,讲的是什么
第五篇:锦瑟教学设计
《锦瑟》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锦瑟》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册第二单元,是唐代诗人李商隐传世名篇,具有极大审美价值。
二、学情分析
本文的授课对象是高二的学生,经过初中和高一的学习,他们已基本掌握唐诗的形式特点,了解杜甫及其诗歌的风格。但要进入诗歌情境,感受诗歌的思想情感和审美艺术,还需要引导点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2、教学难点:
五、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
八、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多媒体课件展示)
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的推荐,得中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2、解题:标题“锦瑟”是什么意思?
“瑟”是一种弦乐器,“锦瑟”是装饰华美的瑟。
3、诵读诗歌
1)第一次读:推选一位同学朗读,教师提点字音。2)第二次读:欣赏配乐诗朗诵,把握诗歌节奏。
3)第三次读:全班齐读。
(三)赏析诗歌
1、全诗以“锦瑟”开头,是何用意?诗人借“锦瑟”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明确:以“锦瑟”起兴,感伤年华,追忆往事。此处无端发问“瑟为什么无缘无故有五十根弦呢?”用意是抒发自己无尽的感慨,感叹自己一晃年已半百,那每一根琴弦,每一根琴柱都如自己已逝去的美好年华,让作者思绪万千。
2、本诗用典奇特,结合注释找出全诗借用了哪些典故?诗人借这些典故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典故一:庄周梦蝶。诗人借此典的虚缈的梦境隐喻年轻时沉迷的美好的情境愿望。典故二:望帝啼鹃。诗人借此以冤禽托写恨怀,亦表达殷切的思念。
典故三:南海鲛人。诗人借此把月珠泪合而为一,表达一种复杂的怅惘情怀,既有对其高旷浩净的爱赏,又有凄寒孤寂、梦想破灭的感伤。
典故四:玉暖生烟。诗人借此具有极高美学意味的理想景色,抒发一种对于高洁情感无法亲近的怅恨,表示美好愿望终如蓝田之烟云,可望而不可即。
四个典故的运用表达了诗人怅惘、悲伤的内心情感,营造了一种扑朔迷离的意境。
3、尾联是全诗的主旨句,“此情”指代了全诗的主旨,有人认为此“情”是思念而不能相聚的痛苦,也有说是对亡妻的深情悼念,还有说是诗人的自伤,你认为此“情”指的是什么?
4、总结诗歌的艺术特色
象征手法的运用。这首诗主要运用了象征的手法来表达情感。象征手法的运用,使诗歌表现出意蕴深厚的朦胧美。
用典雅致精工。李商隐的用典,不露斧凿之痕,达到了浑然天成的地步,不碍于他诗句的流利,情感的婉转。
基调哀怨悲愁。意境迷离凄婉。语言清丽隽永。
(四)拓展延伸:
秋是一个丰富的季节,秋是一个多愁的季节,秋也是一个充满想象的季节,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写下了许许多多伤秋、感秋或赞秋的诗文,谈谈你最喜欢的古今写秋的诗句,并说说为什么?
(五)作业布置:背诵《锦瑟》。
九、板书设计
十、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