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春》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时间:2019-05-13 01:48: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春》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春》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第一篇: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春》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七年级语文《春》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七年级(上)教材的前两单元是以人生为话题,写对人生的感悟,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春》所在的这个单元是以大自然为主题,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感受多姿多彩的大自然,陶治学生爱美的心灵,锻炼学生发现美的能力,所以它在教学中应重视美和感悟对好的词的积累和运用,好的句子的欣赏与游。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简介;

2、诵美课文、读中理解、读中欣赏、读中品味。

2、感受作者对春的赞美之情。

3、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2、了解排比、比喻、拟人等语句的表达作用;

3、记叙文章的情感美、语言美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体会作者的语言美 课前安排:

1、解决本文的生字词;

2、读通读懂本文;

3、收集有关春的诗句;

4、收集作者简介。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一提到春,我们眼前仿佛展现出阳光明媚、东风浩荡、绿满天下的美景;一提到春,我们就会感到有无限生机,有无穷力量。古往今来,有无数诗人就曾经用彩笔描绘春天美景,请学生展示收集的资料……现在请我们一起去朱自清的《春》看看作者又是怎样写春的?

二、读中理解

1、教师配乐背诵,学生对照课文边听边默读;

2、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语气,并把生字词横线画出。

3、合作、交流教师引导,明确本文的生字词。

4、齐读,整体感知课文。

5、思考《春》描绘了几幅美丽的图?用三个字概括?若学生对第一个问题不能回答,就把问题缩小。请学生找出描绘春景的句子,然后再引导用3个字归纳: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6、请学生朗读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引导学生归纳盼春—绘春—赞春。

三、读中品味

请同学样找出像喜欢的句子或段落来读,并说明理由(估计学生会找出一些修辞句式,教师见机点拨,完成教学重点)让学生找出不同的语段来分析。

四、说中升华

1、齐读课文,结合课文说说这课你学到了什么(可能学生会说描写的作用、修辞的运用等)。

2、请同学们用本文所用的修辞选一至二样说一句话或一段话,如以春天像……,像……,像……等句式;不用这句式,只要能用上相应的修辞

手法进行。

五、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对春的描绘,使我们为那美丽的春光所陶醉,为那洋溢的诗情所感染,让我们更加热爱大自然的绚丽风光,同时,我们还学会了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到了优美的语言。

六、布置作业

1、摘抄好词好句。

2、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3、仿写《春》的写作方法,为《秋日的校园》写上一两片断。

七、板书设计

七年级语文上册《春》教学反思

我的教学设计与其他老师有点不相同,力求体现个人的语文教学思想和特色。

我坚信: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这节课,是对语感教学的一次有益尝试,在指导学生感受语言、领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们也喜欢这节课,我甚感欣慰。

但是,我对语感教学只是初窥门径,理论上掌握得不多,教学实践更少,上这节课的时候遇到了一些问题。课堂驾驭能力不强,由于师生对话多,秩序有点混乱。教学过程中的四大步骤平均用力,造成用时紧张,虎头蛇尾。今后要注意删繁就简。部分学生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品味语言的能力较低,课堂练笔差,记忆能力也低。今后必须更多地把目光投向后进生,关注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全面发展。

第二篇: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春》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七年级语文《春》的教学设计

来安县施官职中 程光仁

教材分析:

新版七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课文多出自名家之手,声情并茂。《春》以大自然描画美景为主题,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感受多姿多彩的春之美,陶治学生爱美的心灵,锻炼学生发现美的能力,所以它在教学中应重视美和感悟对好的词的积累和运用,好的句子的欣赏与感悟。

教学目标:

1、作者简介;

2、诵美课文、读中理解、读中欣赏、读中品味。

2、感受作者对春的赞美之情。

3、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2、了解排比、比喻、拟人等语句的表达作用;

3、记叙文章的意境美、情感美、语言美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体会作者的语言美 课前安排:

1、解决本文的生字词;

2、读通读懂本文;

3、收集有关春的诗句;

4、收集作者简介。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春,阳光明媚、万紫千红;生机盎然,活力四射。古往今来,有无数诗人就曾经用彩笔描绘春天美景,请学生分组展示收集的资料„„现在请我们一起去现代著名散文家朱自清的《春》看看作者又是怎样写春的?

二、读中理解

1、播放配乐朗读课文,学生对照课文边听边默读;

2、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语气,并把生字词横线画出。

3、合作、交流教师引导,明确本文的生字词。

4、齐读,整体感知课文。

5、思考《春》描绘了几幅美丽的图?用三个字概括?若学生对第一个问题不能回答,就把问题缩小。请学生找出描绘春景的句子,然后再引导用3个字归纳: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6、请学生朗读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引导学生归纳盼春—绘春—赞春。

三、读中品味

1、分析第一段 问题设计:

第一自然段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出作者怎样的心情?

2、第二至第七自然段

①本段在文章结构中起什么作用?它与三至七段有何关系?

②指名学生分读三至七段 春草图 问题设计

第三段写出了小草的哪些特点?那些词语用得好?为什么还写了孩子们的活动?

春花图

这一段写出了春花的哪些特点?你能看出此段的写景层次吗?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句与写春花有什么关系?

四、小组交流,课堂展示

五、教师点拨,启示拓展

1、你从这两段的写景中得到了哪些启示?你觉得要把景物描写得生动逼真,我们要做到什么?

2、请同学们用本文所用的修辞选一至二样说一句话或一段话,如以春天像„„,像„„,像„„等句式;不用这句式,只要能用上相应的修辞手法进行。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朱自清先生对春草春花的描绘,使我们为那美丽的春光所陶醉,为那洋溢的诗情所感染,让我们更加热爱大自然的绚丽风光,同时,我们还学会了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到了优美的语言。

六、布置作业

1、摘抄生字词。

2、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3、依据本节课的分析方法,课后研习其余三幅画面,看看作者在写景方面有什么变化。

七、板书设计

七年级语文上册《春》教学反思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并非没有可借鉴之处,比如说帮助学生理清作者写景的层次,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教师可以讲解细致些,以此作为范例,教会学生分析语段的技巧,这对七年级新生来说尤其重要。

我觉得编者应该把这篇课文安排在下学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切身感受春之气息,学习借鉴作者的写景方法和技巧,让语文教学与

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既能让学生发现美,感受美,提高审美情趣,又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另外,为了节省课堂教学时间,教师还要注意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分解学习任务,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篇:七年级《春》教学反思

朱自清《春》的教学反思

《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朱自清先生用充满“诗意”的语言,对春天作了全面、精细的阐述,抓住了春的特点,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的思想感情。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及难点旨在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揣摩、口味语言,把握作者的感情。同时,学习和借鉴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运用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写景物的方法。

为了突破重难点,教学设计的主要环节如下:

一、引导学生欣赏“春草图”:

师问1:在文中第三段,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草图”,你最喜欢哪一句话?

生答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师问2: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话,这写出了小草的哪些特点?通过哪个字或哪个词来体现的?

生答2:“钻”字体现小草生命力顽强的特点;“嫩嫩的,绿绿的”体现了小草嫩绿的特点。

教师指导学生对“钻”与“冒”两个字进行分析,体会朱自清先生用字之妙。同时,对该句的形式进行恰当的分析,明确作者将叠词“嫩嫩的,绿绿的”放置句末,是为了强调小草嫩绿的特点,句式生动活泼,富有生气。

师问3: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这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情感?

生答3: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草在不经意间悄然而出的情景,表达出作者的惊喜之情。

教师对这一句话的朗读给予指导,请同学起来范读,在读中品味语言之美,并进行点评。

最后,由对“春草图”的赏析,引发对如何写景的思考,注:平时多观察,抓住事物特征;字斟句酌;适当地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二、要求学生学以致用、融会贯通,根据赏析“春草图”的方法,赏析“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

三、教学反思:

本课重在感受、领悟朱自清《春》的语言美,从语言的角度切入课文,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走近课文,并且淡化了朱自清和写作背景,只留下《春》,突显《春》的语言。

学生古诗吟诵《春》这一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兴致颇高,在课堂一开始就体会到了被欣赏的喜悦,展示了自己的才华。而朗读擂台赛这一环节让学生真正做了一回主人,在不断地更新擂主和攻擂者的过程中,课堂掌声不断,激情飞扬,气氛推向了高潮,学生在竞争中学习了竞争并学着做人。

课堂在读上下足了功夫,学生读得充满激情,但课堂发言方面,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就比较薄弱。课堂一开始的用自己的语言咏春,画好春图后的描绘春,学生大多不敢说,小声说,没有底气说,说得无条理,不完整,更少流畅的,口头表达是该用心加强的。

课堂设置了培养学生想象力的训练,但遗憾的是学生拘泥于书本,想象毫无生气,更无新意,思维始终没有被打开,创新只是美好的愿望。

最大的不足是对学生发言后的点评不够精到,鼓励多但针对性不强,更没有对学生提出较有发展性的建议,课堂前后环节的衔接略显生硬,课堂语言不够艺术,不够美。

整节课充分还学生以课堂,感到困惑的是,调动了积极性,让学生跃跃欲试,热热闹闹新课改之后,课堂又有些难以掌控,难以把握平衡点,也不清楚学生收获如何。还存在两极分化的问题,有的学生的手总举着,有的学生一次也来不及举,在面向全体学生,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的问题上有于深思。

四、改进方法

1、旨在有条不紊地把握一堂课,合理地安排时间,使得在教师的穿针引线之下,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2、教师首先自身要熟悉教材、吃透教材,才能灵活自如地运用教材。

3、教师不断提高在课堂上随机应变的能力,有针对性地作出合理的评价、有利的引导。

4、关注班级存在差异的各个群体,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5、语文,重在语言的品读,而诵读是关键,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第四篇:《春》教学设计与反思

《春》教学设计

创新整合点:

白板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是本节课的“主旋律”。交互式电子白板整合了现代多媒体教学优势,被广泛地运用于课堂教学,成为了教学活动多媒体化发展的趋势。在新课改的背景下,电子白板对于推进语文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方面意义重大。在教学《春》的过程中,恰当地运用电子白板辅助教学,以逼真、生动的画面来创造教学的丰富情境,再配以鲜艳的色彩、动听的声音以及唯美的画面,大大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培养他们积极思考,发散思维能力;同时为学生创设了和谐、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教学内容上,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多方位的展示春天的魅力,引发学生的积极参与,更好地促进生生、师生之间的互动协作,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材分析:

《春》是满贮诗意的一个名篇,这篇散文以诗的笔调,描绘了花卉争荣、生机勃勃的春天的图画,赞美、抒唱春的创造力和带给人们以无限希望,从而激励人们在大好春光里辛勤劳作、奋然向前。这篇作品可以说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是一曲春的赞歌。

《春》在艺术表现上具有鲜明的特色:一是诗情与画意的结合,和谐的创造情景交融的境界。作者对春天深沉赞美的感情,不是直抒胸臆的“直说”,而是通过含情的画笔,描绘春天的各种风景画来抒写的,赋予各种景物以鲜明的感情色彩。二是结构严谨,层次井然中见跌宕变化。作者根据揭示主题和抒情的需要,一共制作了五幅画面。画面之间连接自然、紧凑,并以前四幅画面作为第五幅画面的铺垫、烘托,从而开拓意境,揭示题旨。在解题后,最后奇峰突起。文章层次清楚、脉络分明,而又有变化。三是语言朴实、隽永。这篇文章的语言既有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口语,又运用奇妙的多种修辞方法,增强语言的情味。

学情分析:

初一的孩子是心理健康成长的关键时刻,已经具有一定的动手动脑的能力。而且大部分学生平衡能力和动手能力较强,绝大多数学生已经学会多种运动基本技能,并且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兴趣爱好,有所专长,他们模仿能力强、好奇心强、依赖性强,但是自我约束能力差,绝大多数同学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在集体活动中和他人团结合作,完成活动任务。在知识方面,大多数孩子能在基础部分掌握比较牢固,但在对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方面,很多孩子只能运用工具书去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的能力没有形成。在阅读方面,仅限于只是读熟文章,对于句子中所渗透的情感无从下手,更不用说读懂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思想情感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1)反复诵读,品味文章清新优美的语言,感受春天的“新、美、力”。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征多角度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反复朗读,感知内容,体会美

②学习从景物描写中抒发感情。

③联系实际,广泛阅读,开阔视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欣赏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抓住现在,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1、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作者的感情。

2、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表现景物的特征及细致观察景物,抓住特点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在景物描写中抒情。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 ” 教学设想:

1、通过反复诵读,引导学生品味作者描绘自然风景时那诗一般的抒情笔调,优美的语言,从中得到美的熏陶。指导学生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感知作者情感,诵读中注重个性化朗读。

2、小组讨论理清文章的脉络,学习细致观察景物,领会写景的各种方法。

3、课堂延伸:查阅资料,找出有关描写春的诗句或片断描写,在课堂上讨论、分析。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准备:

1、反复诵读课文,体会作者的语言特色。

2、查阅资料,找出有关描写春的诗句或片断描写,摘抄并准备在课堂上讨论、分析。

3、把自己认为最美、最精彩的句子画出来,体会美在哪里,精彩在哪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语:同学们,虽然严冬将至,但我们总能在严寒中寻觅到春天的信息,因为“冬天过去了,春天的脚步还会远吗”于是我们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你听„„(针对当时的季节,引导同学们对春天的向往。)

2、展示关于春天的图片,并播放《春天在哪里》的歌曲,和同学们一起欣赏。思考:沉醉在这优美的旋律中,你有哪些感受?你的眼前是否浮现出了这样的画面?请你用一个词语来形容。

同学们各抒己见,后老师小结:真是优美的春天啊,想不想再次领略春天的魅力,那让我们跟随朱自清先生走进春天吧。

3、出示学习目标。(大屏幕展示)

二、教学新课。

(一)自主学习。

1、春天即将来临时,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

(方法指导:a、勾画具体的句子,用合适的词语表达。

b、学生齐声朗读第一段,要读出情感。)参考:春天即将来临时,作者的心情是急切、盼望的。

师小结:春天真的来了,你看:山朗润起来了,水 涨起来,太阳的脸红起来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

2、作者抓住了哪些景物来描绘江南的春天?共描绘了几幅图画,你能给它们起个名字吗?(方法指导:a、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师展示大屏幕,学生填图。b、小组合作给每一幅图画起名。

c、小组展示,师生共同交流。)

参考:春天的草;春天的花;春天的风;春天的雨;春天中的人们。

五幅图画: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二)、合作探究。(请同学们仔细的朗读文章,边读边勾画,进一步品味江南春天的景致)

1、作者向我们描画了几幅美丽的图画,你认为哪一幅最美?问什么?(友情提示:赏析文章可从修辞方法、用词、写作手法等方面进行)

方法指导:a、师赏析,明确赏析步骤:朗读— 赏析— 诗句— 板书

例如:老师认为“山水映照图”最美,因为“山朗润起来了”,“朗润”一词写出了积雪消融、春光明媚、嫩草新绿,显得格外清爽和滋润。“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将太阳拟人化,既表现了春天太阳的温暖,抓住了春阳的特征,更表现了春天太阳的内在神韵。由此我想到了“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b、小组合作探究,师生一起交流。

c、师展示每一幅图的图片,学生针对图片板演最能展现景物特点的词语。

参考:

春天的草 “偷偷的”,“钻”——写出小草破土而出的挤劲,顽强的生命力,写出不经意间,春草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这样使无意识的、无情感的小草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修辞:拟人)。“嫩嫩的,绿绿的”——写出了春草嫩绿的特点。小草长势喜人,面积大。除了写这些,还写了在草地上玩耍的人们,为什么要写呢?写人是为了衬托草,因为春天的草太可爱了,软绵绵的,所以有许多人想亲近它。(间接描写)春天的花 “写春天的草作者用了拟人,写春天的花作者又用了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依次写树上的桃花、杏花、梨花,地上的小野花。作者的视线是从上往下的。写树上的花,先写树上的花竞相开放。再写花的颜色多种多样(从视觉)。接着写花的香(从嗅觉、味觉)。写春草用了实写与虚写相结合的方法,写花用想象中秋天果实的丰收,和现实中花下成千上百的蜜蜂、蝴蝶的多来衬托花多、花艳、花香。

春天的风 春天的风柔和(触觉)作者除了用到了触觉,还从嗅觉、听觉写春天的风?嗅觉、听觉。

春天的雨 春雨像牛毛(密)、像花针(亮)、像细丝(细)、薄烟(轻)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方法。作者还写了雨中的树、草、灯、人的活动。从静写到了动,从近写到了远。写春天的雨,作者一方面从正面写春雨的特点,另一方面用雨中的景物和人的活动从侧面来衬托春雨的可爱。

春天的人们 在这美好的春天里,人们欢天喜地的出来迎春,感受春的美丽。从“风筝”,引到了孩子,扩展到“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人们精神抖擞——春天给人们带来了希望,写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2、这篇文章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这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抓住春景的特点,描绘了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激励人们抓紧春光努力工作,奋发向上(三)、拓展延伸。

1、画配诗:根据展示的春天的图画,你能想到哪些描绘春天的诗句?(学生直接在画面上板演)

2、赏析文段:画出你认为最美的句子,并赏析。(学生板演)

三、布置作业:

从“春的畅想”“夏雨”“秋风” “冬雪”中选取你感兴趣的写一段150字左右的文字

教学反思:

《春》一文,感触很深。我先结合当时的季节----冬季引题,并配合《春天在哪里》的音乐进行课堂激趣,让学生说出听歌后的感受,使学生热血沸腾,跃跃欲试,在这种激情高昂的时刻,让学生用朗朗的书声敲开了春天的大门,随之带领学生走进春天,去赏析本文的结构美——盼春,绘春,赞春;赏析本文的语言美——文中的比喻、拟人佳句;去和作者沟通心灵,领悟体验作者如何与自然,与生活对话,让学生在心灵互换中进行阅读和写作实践,收到了预想不到的效果。

我在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行文的结构时,充分运用了多媒体教学,尤其是白板技术的应用,学生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纷纷在出示图片后,争着到白板上板演,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速度,又极大的体现了他们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从而为下一个环节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赏析春天的环节,内容较多,我充分的发挥了“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先是自己赏析了“山水映照图”分别按照“朗读-----赏析------诗句------板书”的模式教给学生赏析的步骤;赏析时又从修辞方法的角度、感觉的角度进行,使学生找到赏析的角度。于是学生在讨论后积极发言:有的说我喜欢写春雨的一段,有的说我喜欢写春风的一段,有的说我喜欢写春草的一段,在此教师要求学生有感情的读,并说出你为什么喜欢?有的说当天空下着细雨时,漫步在雨中多么浪漫,有的说我以前观察不细,看到春天不知怎么写,我今天看到作者写小草,说他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多么形象,多么 充满生机,简直把小草写活了。于是教室里气氛达到了高潮,学生仿佛闻到了花的香,感受到了春雨的滋润,那大自然的神韵,人的灵性,天籁人籁,汇成了一曲人与自然和谐的交响曲,真是妙不可言。

在引导学生欣赏了最喜欢的段后,我恰到好处的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让学生的思维真正融入其中,于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的诗句倾泻而出。你一言我一语,教室可热闹了,学生在联想及再造情绪的过程之中,感悟理解作家在作品中流露的感情思想,加深了对作品深层含义的理解,从而辨析作品表现的美与丑、善与恶,做到具体者能概括之,抽象者能阐述之,深奥者能浅显之,含蓄者能说明之,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意识。

第五篇:《春》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设计]

创意说明:《春》这篇写景抒情散文内容浅显,适合学生自主学习。教学过程宜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为主。又因该篇节奏感强,具有音乐的美感,故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诵读上,以读带赏,读赏结合,便于学生更好地领会文章,初步奠定初一学生的鉴赏基础,通过对《春》示范性的阅读教学带动其他篇的学习。

教学目标:

1、感受作者笔下春天的形象,体会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赏析本文优美的语言,体会准确、生动的词语和运用比喻、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

3、学习“写景状物,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并用这一方法指导自己写作。教学重点:

1、赏析本文优美的语言。

2、生成写景状物的写作方法并指导自己写作。教学难点:

生成“写景状物,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教学方法:

“三读法”。初读,整体感知形象,理清作者思路;再读,局部探究如何写景状物且情景交融;三读,接受美的熏陶,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奋发向上的情感。教学时间:两课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1.由一曲《春天在哪里》,创造意境,使学生在美妙的歌声中自然地进入对课文的学习(亦可用多媒体、实物投影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春的音乐、图片、flash欣赏等。)

同学们,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你看,那峰峦雄伟的高山,那波澜壮阔的大海,那喷薄而出的红日,那姿态万千的彩云„„真是美不胜收,令人心旷神怡。而绿满天下,花开遍地,生机勃勃的春天,更是大自然的杰作。你们都已经历过十多个春天了,能否用一句饱含情感的语言说说你对春天的深刻感受? 说春: 设题:你们都已经历过十多个春天了,能否用一句饱含情感的语言说说你对春天的深刻感受? 学生回答可能有:

①春天是最有情感的,高兴的时候就风和日暖,生气的时候就雨打雷轰。②春天是最富诗意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③春天是一位高超的化妆师,把花草树木、峰峦田野,都装点得生机盎然,蓬蓬勃勃。等 小结:感受真够深刻。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对“春”又有什么独特的感受呢?请速读课文后说说。(板书题目及作者)

二、教学新课

(一)、明确教学目标及重点(略)赏春:

(二)、整体感知

教师范读一遍课文(放伴奏音乐,力求生动)。

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三)师生共同研习课文

(以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为主,教师只点拨要点即可)

1、现代著名作家末自清先生对“春”又有什么独特的感受呢? 明确:春天是新生的娃娃。春天是美丽的小姑娘。春天是健壮的小伙子。

2、春天是娃娃,是小姑娘,是小伙子,你最喜欢的是什么?请说出理由。(让学生抓住关键的字、词、句,着重突出你的感受和领悟,说说喜欢的原因。)明确:(1)喜欢娃娃。因为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

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哪个同学能具体说说“新”在哪里? ①刚睡醒张开眼是新,山朗润、水涨起、太阳红都是新。②刚从土里钻出来的小草,树上的、草丛里的花儿是新的。③泥土的气息、青草的味儿,甚至空气、鸟鸣、牧曲满是新的。③春天的一切,整个春天都是新的。④朱自清把春天比喻成刚落地的娃娃,目的既是让人们为娃娃的成长辛勤劳动。又是为了让人们从娃娃身上,看到未来,看到希望。

(2)喜欢春姑娘。喜欢春姑娘的美:

春姑娘确实很美,花枝招展的(美),能否通过阅读,发挥想象,在叙述她的美中渗透进自己的感受?即美在哪里

①园子里、田野里满是嫩嫩的、绿绿的、软绵绵的小草,给人一种轻盈、舒适的美。

②树上的桃红像火,杏粉像霞,梨白像雪,遍地的野花散在草丛中像眼睛、像星星,层次分明,参差错落,是一种匀称、和谐的美。

③花丛中嗡嗡的蜜蜂和飞来飞去的蜂蝶,絮花嫩叶中的鸟儿和牛背上的牧童,都欢欢乐乐,舒舒畅畅,给全种愉悦的美。

④细雨、薄烟笼罩下的村庄朦朦胧胧,隐隐约约,诗情画意般的很美很美。⑤蓝天上放飞的风筝,悠悠扬扬的,激发人们无尽的深思和遐想,更是美。

引导:同学们的感受很深,想象力也很强,真佩服你们。读书啊,写作啊,都要这样,敢于思考,敢于想象,敢于发别人之未发。春姑娘这么美,能不引发你们去——(生:去追逐)能否说得更准确些?(生:去追求)对!人生,就是要大胆追求,不懈追求,只要敢于追求,人生的春天就一定是属于你们的。

师:朱自清把春天比喻成娃娃,比喻成小姑娘,还比喻成——健壮的青年(3)喜欢健壮的青年。

请抓住关键的字、词、句,着重突出你的感受和领悟,说说喜欢的原因。①一个“张”字,不仅仅指苏醒,“朗润”“涨”“红”等字词,也不仅仅指春天的山、水和太阳的变化,更是指在春风的吹拂下,春天的一切都充满了活力。②一个“钻”字,更是春天充满活力的高度体现。因为这个“钻”字,田园绿了,诱得人们在上面尽情地玩耍,诱得人们也充满了活力。③一个“让”,一个“闹”,一个“眨”,花儿竟相开放,蜂蝶竞相追逐,热热闹闹的景象令人惊讶不已。花、草、生物都人性化了,这就是春天,这就是充满活力的春天!④一个“抚摸”,便产生了尽情的“酝酿”“卖弄”和“应和”,便使人生发了万般感觉,万般想象,万般喜说。

引导:说得太好了。这感觉、这想象、这喜悦,全出自于“抚摸”,“抚摸”传递着柔和、芳香和喜悦,这是多么的惬意和舒畅啊,令人情不自禁地对生活、对未来充满美好、强烈的畅想。

唐代的杜甫写下了《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韩愈在《初春小雨》中说“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雨在春天是最寻常的,雨在作者的眼中不但是美的,而且具有这么一股永恒的魅力!

3、请细读六、七段,再深刻体味、联想和想象。即魅力体现在哪里? 学生朗读讨论后明确:

即使是在薄烟般的细雨笼罩下,树叶仍绿得发亮,小草仍青得逼眼,勃勃的生命力真教你无法抵御。即使是在上灯的傍晚,那点点黄晕的灯光,也闪射出无法抵御的光芒。春天,就是具有这么一股永恒的魅力!因而,朦朦细雨之中撑伞的、披蓑的、戴笠的,仍在行走、仍在劳作,这种执著、这种精神,让人感受到春天不可抵御的巨大力量。于是,家家户户,男女老少,都涌出户外,拥抱春天,放飞希望。于是,舒活筋骨,抖擞精神,“一年之计在于春”,所有的工夫为的都是所有的希望。于是,人们簇拥着春天,挽着春天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去憧憬美好的生活。去实现美好的希望。去建设美好的未来。去奋斗、去追求、去创造。

[结束语]:

奋斗、追求、创造,是春天赋予人们的神圣使命,因此,生活才有收获,希望才更美好,未来才更辉煌。所以,我们要珍惜自然的春天,更要珍惜人生的春天,振奋精神,鼓足干劲,为人生、为理想而不懈奋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1.第一段:迎春

(1)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

“盼望着,盼望着”。为什么要连用两个呢?这样叠用,更能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近”用得十分准确,告诉我们春天还未来到。

(2)轻声读第1节,体会四个词尾的作用。两个“着”,两个“了”,给我们以非常柔和、亲切的感觉。

2.第二段:绘春。

春终于盼来了,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作者满怀喜悦的心情,先用一句话对春回大地作了概括形象的描绘,然后再分别作细致的描绘。

(1)齐读总写的一句话“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一切”说明什么?没有一个例外。

“然”,是词尾,表示状态,样子的意思。

(2)朗读第2节。总写春回大地后,先分别描绘了哪些景物?怎样描绘的?

山、水、太阳的脸。

“朗润”“涨”“红”,非常准确地描绘了春天的山、水、太阳。

背诵第2节。

(3)第3节写小草,写得很细。师问1:在文中第三段,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草图”,你最喜欢哪一句话?

生答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师问2: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话,这写出了小草的哪些特点?通过哪个字或哪个词来体现的?

生答2:“钻”字体现小草生命力顽强的特点;“嫩嫩的,绿绿的”体现了小草嫩绿的特点。教师指导学生对“钻”与“冒”两个字进行分析,体会朱自清先生用字之妙。同时,对该句的形式进行恰当的分析,明确作者将叠词“嫩嫩的,绿绿的”放置句末,是为了强调小草嫩绿的特点,句式生动活泼,富有生气。师问3: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这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情感?

生答3: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草在不经意间悄然而出的情景,表达出作者的惊喜之情。

教师对这一句话的朗读给予指导,请同学起来范读,在读中品味语言之美,并进行点评。最后,由对“春草图”的赏析,引发对如何写景的思考,注:平时多观察,抓住事物特征;字斟句酌;适当地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4)第4节写什么呢?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再写什么?一派怎样的景象?

树,花,蜜蜂,蝴蝶,野花。

赶趟儿:争先奔赴目的地的意思。

写花的争春,花的色彩,花的甜味,结的果实。

花下是怎样的情景呢?有一个词用得特别好,哪个词?“闹”“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

为什么野花会像眼睛,像星星,眨呀眨的?没有明写风,但风寓在其中;没有明写太阳,但太阳寓在其中。比喻用得形象生动。

细笔描绘了一幅繁花似锦,昆虫喧闹,春意盎然的美景,色彩鲜艳,层次分明。

朗读背诵。

(5)第5节写风,写鸟,写牧童的短篇。怎么写的呢?

背诵僧人志南的诗句:“古木阴中系短蓬,杖黎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写风的“抚摸”,风的芬芳醒郁,鸟的呼朋引伴呼叫朋友,引伙伴,短笛的嘹亮。

鸟的清脆的声音,轻风流水的声音,牧童短笛嘹亮的声音应和着,构成了一首非常动听的春天交响乐,和谐优美,此起彼落。

朗读。

(6)雨中的景色描绘得同样十分动人,先写雨的形态,再写雨中景色。找两个词把雨的形态讲出来。

“细”和“密”。二个比喻形象生动。

接着写雨中屋、雨中树、雨中草、雨中人,怎么写的呢?

朗读第6节,开展想象。

“绿得发亮”“青得逼你的眼”,把树木、小草经春雨淋浴后的鲜艳色彩描绘得十分逼真。“逼”什么意思呢?可以在王安石的《书湖明先生壁》诗中找一句话来形容。“两山排阈送青来”,两座山好像把门推开,把青送到眼前。灯光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雨中景是静的,但静中又有动,笔笔紧扣春天。

(7)第2到6节着重写景,第7节着重写人。寥寥几笔。天上地下,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都写到了。一年之计在于春:“计”,计划。一年中要做的事,一年的计划,在春天要好好地打算打算。

工夫:时间。

朗读第7节,体会:寥寥几笔,有景有人,勾出了春光无限好的美景。(8)小结:

这一部分绘春是全文的重点。细笔描绘,绘声绘色绘态,绘动绘静,语言非常生动。比如说,写草的生命力,用“钻”;写热烈的气氛,用“闹”:写小草的青,用“逼”。细致的描绘来源于什么?细致的观察。观察以后还要怎样呢?表达出来。要仔细读书,积累词语,描绘起来就会形象生动了。3.第三段:颂春。

(1)朗读8、9、10节。

(2)在绘春以后,作者满怀喜悦的心情来颂春,用了什么手法呢?

用比喻手法。三个比喻有联系有区别,使春意越来越浓。先喻为娃娃,再喻为小姑娘,最后喻为健壮的青年,从不同角度写写春的成长,把春天的生意盎然、千姿百态、青春活力描绘得十分动人。

板书:

思路:盼——绘——赞

春景图: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写法:修辞、动静结合、调动感官、虚实结合„„

感情:喜爱春天、赞美春天、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朱自清《春》的教学反思

《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朱自清先生用充满“诗意”的语言,对春天作了全面、精细的阐述,抓住了春的特点,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的思想感情。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及难点旨在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揣摩、口味语言,把握作者的感情。同时,学习和借鉴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运用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写景物的方法。

为了突破重难点,教学设计的主要环节如下:

一、引导学生欣赏“春草图”:

师问1:在文中第三段,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草图”,你最喜欢哪一句话?

生答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师问2: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话,这写出了小草的哪些特点?通过哪个字或哪个词来体现的?

生答2:“钻”字体现小草生命力顽强的特点;“嫩嫩的,绿绿的”体现了小草嫩绿的特点。教师指导学生对“钻”与“冒”两个字进行分析,体会朱自清先生用字之妙。同时,对该句的形式进行恰当的分析,明确作者将叠词“嫩嫩的,绿绿的”放置句末,是为了强调小草嫩绿的特点,句式生动活泼,富有生气。

师问3: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这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情感?

生答3: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草在不经意间悄然而出的情景,表达出作者的惊喜之情。

教师对这一句话的朗读给予指导,请同学起来范读,在读中品味语言之美,并进行点评。最后,由对“春草图”的赏析,引发对如何写景的思考,注:平时多观察,抓住事物特征;字斟句酌;适当地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二、要求学生学以致用、融会贯通,根据赏析“春草图”的方法,赏析“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

存在的问题:

①提出问题后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动脑筋思考,影响课堂的学习效果。②对学生的点评不到位,偏于形式化,如“很好”、“不错”。③关注的学生群体集中在优等生上,对中等生以及差等生相对忽视,不能做到让每个人都有所得。

④在学生自主赏析“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的时候,缺乏强有力的归纳与总结,思绪有些混乱,使得板书也不是很清晰明了。

⑤在以情带读,品味语言这一环节中,时间安排过于仓促。

解决的办法:

①旨在有条不紊地把握一堂课,合理地安排时间,使得在教师的穿针引线之下,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②教师首先自身要熟悉教材、吃透教材,才能灵活自如地运用教材。

③教师不断提高在课堂上随机应变的能力,有针对性地作出合理的评价、有利的引导。④关注班级存在差异的各个群体,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⑤语文,重在语言的品读,而诵读是关键,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下载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春》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春》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春》教学设计与反思

    《春》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思路: 先练后讲、先学后教,先试后导这是尝试教学法的核心。我在讲授《春》一课时,以这一思想为指导,从学生的口头训练入手,分层设置思考题,引导学生体......

    七年级语文下册 《狼》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狼》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新课标版 一、教学目标 :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准确翻译,积累文言词汇。 3、把握主旨,背诵精彩段落。 二、教学重难点:......

    七年级语文上册 春教学设计 语文版

    《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 感受形象,体会感情 二 欣赏优美语言 教学设计 一 导入 让学生谈谈春天给人的感受,列出词语,并一一写上黑板 二 检查预习工作. 包括字词的注音,......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春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多彩四季 课标要求与教材分析:本单元所选的课文都是描写大自然的。色彩斑斓的大自然,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愉悦。这些作品不但描绘了迷人的景色,而且......

    春语文教学反思

    讲授《春》一文,感触很深。我先通过课堂激趣,让学生说有关春的名句,使学生热血沸腾,跃跃欲试,在这种激情高昂的时刻,让学生用朗朗的书声敲开了春天的大门,随之带领学生走进春天,去赏......

    语文《春》教学反思

    给学生创设“心灵的自由”下午第三节,学校二楼电教室里听课的老师济济一堂。这是学校公开教学周的一堂研讨课——《春》的第一课时,这是一堂品读课,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要目......

    七年级上册《春》教学反思-精选文档

    七年级上册《春》教学反思 七年级上册《春》教学反思1 《春》作为经典散文,一直为人们所赞颂,而我也已教了这篇课文第四次了。但本学期上《春》之前,先去听了谢以方老师上这课......

    七年级上册《春》教学反思

    《春》教学反思 ——姜雄 首先,这是我作为一名资教生第一次碰到写景的散文课,同学们很信任我,可是这样的好文章我该怎么讲呢?传统模式?不,绝不。我想过,要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