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雀说课5篇

时间:2019-05-13 01:05: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灰雀说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灰雀说课》。

第一篇:灰雀说课

《灰雀》说课稿

说课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二组第五课,课文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受到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以及男孩的诚实和天真。我的说课将分五部分。一说教材;二说教学方法;三说学法;四说教学程序;五说板书设计。一.说教材

三年级上册阅读的学习目标开始学习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在阅读教学中注意加强词、句训练: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阅读教学的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阅读、感情的过程。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本单元的实际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知识与能力目标:A、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B、有感情地朗读课文。C、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和小男孩城实的品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学定教,引导学生读懂课文.鼓励学生运用结合语境,联系生活实际或查工具书等方法理解新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观察能力和评价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诚实的可贵,使学生受到思想上的净化,爱鸟类,热爱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教育。

教学重点:列宁发现灰雀消失之后,通过耐心、得体的交谈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透过他们的言语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二.教学方法

本课时的主要内容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这一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教学知识与学生感悟的结合。三年级学生刚接触新教材,对教材有很大的好奇心,同时在他们这一年龄阶段,好动,形象思维占优势。基于这些,我主要选用“合作探究”和“读中感悟”式的教学方式,采用创设情境法、情感朗读理解法和直观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和展开想象。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三.说学法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主要向学生渗透“读中自学”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读书。向学生传授“学法”,是让学生“会学”,这是教学这节课的真正目的。通过学生的读读、想想、写写、议议等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到“会学”的智慧。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时间为两课时。第一课时的教学任务是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体讲了一件什么事,引导自学生字,并且学习第一自然段。第二课时的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读懂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课文内容,通过联系上下文读懂重点词句,感悟列宁那含而不露的拳拳爱心。五.说板书设计

灰 雀

列宁

男 孩

通过以上简单明了的板书,揭示出本课的审美主旨——爱的教育,突破本课的难点。

第二篇:灰雀说课设计)

5《灰雀》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灰雀》。

一、说教材

《灰雀》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一篇课文,讲述了列宁、灰雀和男孩之间的故事。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小男孩,经过交谈,受到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以及男孩的诚实和天真。通过语言和行动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事件的发展进程,是本篇课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男孩的语言和行为已经告诉列宁,灰雀的消失与他有关;如何使孩子认识到将灰雀捉走是错误的从而自愿将小鸟放回来,需要循循善诱。列宁没有问孩子是否将灰雀捉走,也未进行任何说教,而是借助一句“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的感叹,使孩子内心受到震动,从而认识和改正自己的错误。在整个事件中,处处可以发现列宁善于观察对方的言语、行动,既不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又能使对方认识到错误的巧妙的教育方法,同时,也可以体会到列宁对儿童人格的尊重和爱护。这个故事将“爱”这一情感线索贯穿全文,“爱”正是这篇老课文永不褪色的原因。如何将老课文上出新意?教学中,我就抓住“爱”这一字眼,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等方面对这篇课文作一个初步的教学构想。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本单元的实际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知识与能力目标:A、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B、有感情地朗读课文。C、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和小男孩城实的品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学定教,引导学生读懂课文。鼓励学生运用结合语境,联系生活实际或查工具书等方法理解新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观察能力和评价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诚实的可贵,使学生受到思想上的净化,爱鸟类,热爱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教育。

三、重点难点

(一)重点

基于本课教学目标的确定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设定为了解灰雀可爱,品析人物对话。

(二)难点

教学难点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小男孩优秀品质。

(三)解决办法

1、重点解决办法

读为主线,分角色朗读等形式了解灰雀的可爱。以及由此引发的情感。

2、难点解决办法

通过联系上下文,诵读、点拨,体会小男孩所具有的优秀品质。

四、【教法】 本课时的主要内容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这一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关,我主要选用“合作探究”和“读中感悟”式的教学方式,采用创设情境法、情感朗读理解法和直观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和展开想象。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说学法】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主要向学生渗透“读中自学”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读书。向学生传授“学法”,是让学生“会学”,这是教学这节课的真正目的。通过学生的读读、想想、写写、议议等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到“会学”的智慧。

五、【说教学过程】

本篇课文是以爱为主题,我就抓住“爱”这一字眼,从

一、情景引题、激发兴趣:

二、精读课文,感悟真“爱”

三、烘托高潮,深入体会

四、创设情境,课堂拓展这四个方面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情境、朗读、练笔中,感悟文本,感悟真爱。在课堂中奏响“爱”的乐章。下面我来重点谈谈本课教学设计意图。

一、情景引题、激发兴趣:

上课开始,我用寥寥数笔勾画出一棵高大的白桦树,再贴出在枝头欢蹦乱跳的三只灰雀,一边描述:看,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歌唱,多么惹人喜爱。生动、直观的图片形象立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灰雀让人喜爱之处,接着从课文中找出描写灰雀的语句,感受灰雀的“惹人喜爱”。这样设计让学生首先自己喜欢上灰雀,就能与书中列宁和男孩对灰雀的喜爱产生共鸣。接着我取下那只胸脯深红色的灰雀,创设问题情境:“那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到哪儿去了呢?”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创设情境其实不仅仅是为了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更主要的是要让学生在情境中不知不觉地展开自主学习。这个环节旨在充分调动起学生的视觉,希望通过画面使学生入情入境。同时又使学生在情境中自主地发散思维,想象练说。这样也为下文的自主探索学习奠定了一定情感和知识基础。】

二、精读课文,感悟真“爱”(这一环节设计了六个小问题)

1、深红的灰雀到底去哪儿了?请学生默读课文,画出小男孩的语言。(1)男孩说:“没看见,我没看见。”

(2)男孩看着列宁,说:“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3)“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一定会飞回来的。

2、灰雀又是怎么回来的,你从哪些句子看出?

①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 ②“一定会飞回来!”男孩坚定的说。板:“一定会飞回来”

3、男孩为什么把灰雀放回来?(引出列宁自言自语的话。)出示句子:

①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②列宁说:“多好的灰雀呀,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问:哪个句子写得更好?(引导学生说出第一句更能充分体现列宁非常喜爱灰雀。更能写出列宁发现那只灰雀不见了,觉得很惋惜)

4、导读激情,深入体会。列宁爱鸟的真情对孩子起了什么作用让我们一起来边读边体会。(多媒体字幕:3-10自然段内容。)

(师导读,生接读。重点引导下面几句对话)

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学生接读(着急而又和蔼地)问:“、、、、、、” 男孩学生接读(紧张、吞吞吐吐地)说:“、、、、、、” 列宁学生接读(惋惜、担心地)说:“、、、、、、”

男孩看到列宁,学生接读(下定决心,鼓起勇气)说:“、、、、、、” 列宁学生接读(半信半疑又惊喜地)问:“、、、、、、”

设计意图【对话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了事件的发展过程。抓好对话朗读,最好的着眼点就是对话提示语,因此,学习这部分教师着重引导帮助学生揣摩人物心理,同桌讨论、交流,添加了下文括号中的提示语。学生根据添加的提示语,各自练读,再分角色朗读。在有声有色地朗读中,学生认识到列宁的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爱护,懂得了男孩是个明辨是非、诚实守信的孩子。】

5、课中质疑,体会列宁育人过程。

(1)列宁听到小男孩的话,肯定知道灰雀被小男孩带走。如你是列宁,这时你会对小男孩说什么呢?(2)文中列宁是怎么说的?画出列宁的话。分组讨论,通过读列宁的话,读懂了什么?(3)创设情境,进行对话。老师为列宁,学生为小男孩进行对话。老师用责问的语气与学生对话。

6、指导学生再读书上列宁的话,体会列宁育人的过程。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是一种人文的教学。要让学生把深奥的道理弄明白,教师生灌硬套是不可取的。此片段旨在使学生于宽松的氛围中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又提供学生一个很好的练说机会。】

三、烘托高潮,深入体会

1、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多媒体投影显示:列宁和小男孩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

2、出示思考题。

(1)小男孩为什么低着头?(2)列宁为什么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然后微笑?(3)列宁为什么不问爱说话的男孩,而问不说话的灰雀?(4)列宁为什么不问那个男孩,就知道他是诚实的?(因为男孩能认识错误,用实际行动改正错误。)

3、分组读11-13自然段,讨论思考题。

4、小组代表发言。

5、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例如:列宁为什么微笑?鸟儿不会讲人话,列宁为什么要问它?鸟儿会回答吗)

是啊,老师也弄不明白,列宁为什么不问会说话的男孩,却问不会说话的灰雀呢讨论讨论吧。

6、列宁爱孩子,幽默的话里含着多么深的爱,读——(生齐读12自然段,字幕中“微笑”一词闪动。)

7、列宁为什么而微笑?

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大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放鸟归园而高兴吧!拿起书来,高高兴兴地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语文是一种人文的教学。在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学中我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设计了教学的各个方面。前面畅所欲言的讨论辩驳使学生更自主地深入到课本的情境中去体会文人物的真情实感。而这里全员参与的读书感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不致于游离于书本之外。这是还本以本。这样就在兴趣引路的前提下交给学生学习的自主权。】

四、创设情境,课堂拓展

1、文章写了第1天、第2天、那么第3天、第4天„„以后围绕列宁、小男孩、灰雀,还会发生什么有意思的事呢?请学生小组讨论。

2、请学生评价文中人物。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说话、写话训练

你想对列宁、灰雀、小男孩说出什么?写下来。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动脑,动口,当然也需要动动手。丰富的想象力不但需说出来,也要写下来。知识的巩固固来重要,道理的内化也十分必要。让学生尽情地说,尽情地写吧!所以我主张还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 【说板书】

灰 雀 一定会回来!爱 爱

列 宁 男 孩

板书是微型教案,集中体现了教学目的、重点、难点及教学过程。好的板书还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缩影。

通过以上简单明了的板书,揭示出本课的审美主旨——爱的教育,突破本课的难点。

第三篇:5灰雀说课提纲

5《灰雀》说课稿

各位专家、评委:你们好!我是X号说课教师。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 灰雀 》。我准备从“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程序”等几个方面来说:(板书:灰雀)

一、说教材:《灰雀》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课。课文讲述了列宁、灰雀和男孩之间的故事。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小男孩,经过交谈,受到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以及男孩的诚实和天真。通过语言和行动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事件的发展进程,是本篇课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这个故事将“爱”这一情感线索贯穿全文,“爱”正是这篇老课文永不褪色的原因。

二、说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单元教材内容训练的重点和学生实际,教学本课,我制定的教学目标有三个方面:

1、知识与能力目标:A、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B、有感情地朗读课文。C、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和小男孩城实的品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学定教,引导学生读懂课文。鼓励学生运用结合语境,联系生活实际或查工具书等方法理解新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观察能力和评价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诚实的可贵,使学生受到思想上的净化,爱鸟类,热爱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教育。三,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一)重点

基于本课教学目标的确定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设定为了解灰雀可爱,品析人物对话。

(二)难点

教学难点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小男孩优秀品质。

四.“以学定教”说教法

1.读中感悟,以悟促读。杨再隋先生说:“要充分有效的读书,让学生把书读出意、读出形、读出味、读出神”。本课的教学设计读贯穿始终,“初读”“默读”“品读”“研读”“拓读”,读的层次势如剥笋。读的形式灵活多样,范读、分角色读、创设情境读„„。

2.引导发现,质疑启思。“小疑小进,大疑大进”。本课教学充分预设学生读文本后的问题,引导质疑,寻疑导教,使得教学的重难点得以突破。

五、说教学过程设计:

基于以上的种种分析,《灰雀》的课堂教学设计成若干板块,体现“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的基本理念。

一、名人为引子,导入

一是回顾列宁。从《蜜蜂引路》入手,出示列宁头像,简单介绍列宁。初步了解列宁的伟人成就,为下面的学习故事做铺垫。

二是板书课题。教师边说边写,“雀”,上面是一个变形的小,下面是一个“隹”,“隹”就是短尾巴的鸟,渗透中国汉字的文化,提示雀的写法。

三是认识灰雀。(课件演示三只灰雀),简介灰雀。请同学们跟它们亲切地打招呼,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二、感知为基础,初读

有了对故事两个角色的初步认识,学生的阅读期待进一步调动起来,教师用课件出示自读要求,“

一、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标上自然段的序号。

三、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按要求读故事。

有要求便有检查,按照自读要求,先出示课文的词语,检查认读情况。并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字理、辨析等方法,初步理解生词。词语教学为主,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现了学段的过渡。

第三个要求,初步概括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引导学生“这篇课文有好几个自然段的开头,都是表示时间的词语,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圈一圈”;然后依据时间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启发学生思考:在每一个时间里,发生了什么事;最后,尝试把三部分的意思连起来,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词句为关键,品读

聚焦“列宁喜欢灰雀”,从两个方面引导学生体会、感悟。

首先是灰雀“惹人喜爱”。

学生找出相关的语句后,以贴近儿童的问题“你喜欢灰雀的什么呢”,具体交流灰雀的颜色“深红”“粉红”,动态“来回跳动”,声音“婉转地歌唱”。“来回跳动”。“这三只灰雀,一会儿从这边的树枝跳到那边的树枝,一会儿从——(生接答),这边——(那边),那边——(这边),这就是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采用入情入境法感受,“抑扬顿挫、变换着调子,一会儿高,一会儿——(低),一会儿短,一会儿——(长),像唱歌一样。这样引导学生“化话为画”,历经“读进去”、“想起来”的过程。而后,指导学生朗读,达成“读出来”的目的。

其次是列宁的言语和行动表现了对灰雀的喜爱。他欣赏灰雀的歌唱,给它们带来食物。有了前一个环节“抓关键词”理解的基础,此处采用学生自读自悟,相互交流的方式,抓住“每次”“都要”“经常”这几个关键词语,体现了列宁对灰雀喜爱的程度。指导学生在朗读时,要将这种感情读出来。

四、对话为重点,研读

聚焦“列宁对男孩的呵护”,抓住对话,质疑启思,读中感悟,以悟促读。

1.引导发现,质疑

在学生知道这是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列宁非常喜欢它们的基础上,创设情境,抓关键段,引导质疑。“一天,列宁走到白桦树下,发现什么了?”结合课件,学生明白深红胸脯的灰雀不见了。请女同学齐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第二天,列宁来到白桦树下,又发现什么了?”学生明白深红胸脯的灰雀回来了,男同学齐读课文的第十一自然段。教师追问:读到这,(指板书)你有什么问题吗?估计学生提出的问题是:灰雀哪去了?灰雀怎么又回来了?

2.再读对话,启思

有了疑问,如何解决?教师再次创设情境,“就让我们跟随着列宁和男孩,走进公园,来到白桦树下,配乐范读3-10自然段”,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入境思考。

为更深入地思考,学生带着“灰雀哪去了呢?你从小男孩的什么话中知道的?”的问题自读,思考、交流。顺势启发“男孩为什么把灰雀放回来了呢?”学生初步明白受了列宁的启发后,进入下一环节的教学。

3.设境研读,深思

第一步,学生默读课文的第3-10自然段,想一想,到底是列宁的什么话打动了男孩呢?用波浪线划下来。培养学生“读”“思”“划”的语文学习能力。

第二步,重点交流列宁的两句话:“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让学生懂得列宁明明知道灰雀是被男孩捉走的,可他对小男孩,没有批评,没有指责,只有感染,只有启发。

第三步,入情入境指导朗读。通过分组读体会列宁对男孩的尊重,男孩的心理变化;师生分角色读,加深理解。

五、疑问为核心,练笔

重点抓住“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一句,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列宁为什么不问男孩却问灰雀呢?”先四人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深化体会。进而,抓住课文空白点“如果灰雀会回答,它会怎么说呢?”练笔写一写。

六、板书为参照,升华

阅读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解读过程,在感悟理解的基础上,再次让学生说说读到这,又明白了什么,是对课文整体把握的提升。至此,学生已能感受到列宁、灰雀、男孩,这是一幅多么和谐、美好的图画!这样的图画得益于列宁对小生命的关爱,对下一代的呵护。

七、读物为活水,拓读

课文只是一个例子,从例子出发,激发阅读兴趣,拓展阅读量,增加学生的积累,质关重要。补充阅读列宁小时候的故事《斗鹅》,引导学生收集、阅读列宁其他的故事以及其他名人的故事。

总之,七个板块,环节简约,方法简便,训练务实,力求学生在经历“简实活效”的听说读写中,读平凡故事,悟名人品质。

六、说板书设计

灰雀

列宁

爱 男孩

本课板书简单明了,主题突出,学生能直观的感受到灰雀、列宁、小男孩之间的爱。

第四篇:灰雀评课稿

《灰雀》评课稿

邓丽琴

《灰雀》是人教版课标教材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主要讲了伟大的列宁对灰雀的爱,对小男孩的爱,使小男孩受到感动,主动送回灰雀,做诚实孩子的故事。林老师执教《灰雀》,发挥自己娴熟的调控技巧和灵活自如的驾驭课堂的能力,为我校的语文老师献上一堂精彩的阅读教学课。教者自然的教态,课堂融洽的师生关系以及和谐的氛围,都给听者一种美的享受。听了林老师的课,我有这样四点感受:

首先,这是一节实在、有效的常态课。崔峦老师提出要“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真实、朴实、扎实”是新课程所提倡的语文教学精神,也是教学的最高境界。林老师这堂课有着“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真实感,教师课堂语言尤显自然平实,决没有精雕细刻的“艺术加工”。

其次,林老师教态自然,善于使用激励性语言。在这堂课上,教师自然而又充满真情的导学导读流程,充分调动了学生求知的主动性,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教学中体现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思维才能表现得最活跃。无论是课前师生互动交流还是课堂教学的推进过程中,老师的脸上始终带着微笑,微笑中流露鼓励,或用和蔼可亲的表情肯定学生的读,或用委婉的语气引导学生自纠互纠出现的错,“没关系,再试试”、“噢,读得真棒”,类似这样的课堂评价,再辅以老师赞赏、鼓励、期待的眼神以及恰如其分的体态语言,拉近了学生与学生、老师与学生的距离,学生不会因为怕出错而产生畏缩,影响今后课堂上的表现了,他们有了兴趣,有了信心,自然也就有了勇气,变得想说,敢说、愿说。想读,敢读,愿读。

再次,林老师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课堂上随时帮助学生积累词语,丰富学生的词汇。比如在开始的复习环节,从这组词语中找出描写颜色的词:深红、粉红。然后让学生说说还有哪些表示红色的词,最后让学生读一读这些表示红色的词。这样,学生以后看到各种红色的东西就能用准确的词语去形容它。再如,在教学“仰望”这个词后,让学生再说出一些表示看的词语:见、盯、瞧、瞄、注视、打量等等。为学生以后运用语言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另外,林老师善于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填补文本的空白。如课中,她出示: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地问:“……”,列宁()地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男孩()地说:“没……我没看见。”这几个地方,林老师都先要学生补充提示语,然后用补充的语气读出来。这样的设计既培养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又能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感悟出男孩的心情和感受,体会出男孩对灰雀的爱。

最后,林老师很注重培养学生一些良好的习惯。如写字时经常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注意指导学生说完整的话,注重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读书习惯。

第五篇:灰雀评课稿

《灰雀》评课稿

《灰雀》是人教版课标教材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主要讲了伟大的列宁对灰雀的爱,对小男孩的爱和宽容,使小男孩受到感动,主动送回灰雀,做诚实孩子的故事。赵老师执教《灰雀》,发挥自己娴熟的调控技巧和灵活自如的驾驭课堂的能力,是一堂精彩的阅读教学课。自然的教态,课堂融洽的师生关系以及和谐的氛围,都给听者一种美的享受。听了课,我有这样四点感受:

一、真实自然,常态的课

“真实、朴实、扎实”是新课程所提倡的语文教学精神,也是教学的最高境界。赵老师这堂课很真实,教师课堂语言尤显自然平实,师生关系民主平等,学习氛围和谐、融洽,真的是像崔峦老师说的“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

二、以读为本,扎实的课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成为语文课堂上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读是最基本的方法,读通课文是阅读教学的底线,做到不错,不漏,不添,不掉,不破。读课文是赵老师教学本文的重点,体会列宁对灰雀的爱,对小男孩的爱,是教学的难点,赵老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教学过程,也正是他这堂课教学的亮点之一。文中列宁与男孩的四组对话,体现出列宁焦急、担心、惋惜的心情,男孩矛盾、愧疚、知错就改的复杂心情。赵老师以对话为重点研读。聚焦“列宁对男孩的呵护”,抓住对话,质疑启思,读中感悟,以悟促读,充分体现“以读为本”的理念。

1、引导发现,质疑

在学生知道这是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列宁非常喜欢它们的基础上,创设情境,抓关键段,引导质疑。“一天,列宁走到白桦树下,发现什么了?”结合课件,学生明白深红胸脯的灰雀不见了。请女同学齐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第二天,列宁来到白桦树下,又发现什么了?”学生明白深红胸脯的灰雀回来了,男同学齐读课文的第十一自然段。教师追问:读到这,(指板书)你有什么问题吗?估计学生提出的问题是:灰雀哪去了?灰雀怎么又回来了?

2、再读对话,启思

有了疑问,如何解决?教师再次创设情境,“就让我们跟随着列宁和男孩,走进公园,来到白桦树下,配乐范读3-10自然段”,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入境思考。

为更深入地思考,学生带着“灰雀哪去了呢?你从小男孩的什么话中知道的?”的问题自读,思考、交流。顺势启发“男孩为什么把灰雀放回来了呢?”学生初步明白受了列宁的启发后,进入下一环节的教学。

3、设境研读,深思

这部分是理解、感悟的难点,刚入三年级的学生,对含“话中话”的语言,还不能自主入境地体会。所以,化繁为简,深入浅出,情境朗读是突破难点的关键。

第一步,学生默读课文的第3-10自然段,想一想,到底是列宁的什么话打动了男孩呢?用波浪线划下来。培养学生“读”“思”“划”的语文学习能力。

第二步,重点交流列宁的两句话:“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考虑到学生对列宁的心理不能深入走进,所以虽然交流的落点在列宁,但切入点是男孩的感受,用“这句话怎么打动男孩了呢?”来体会列宁的心情。“自言自语”一句用简明、易懂的句子比较,适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让学生懂得列宁明明知道灰雀是被男孩捉走的,可他对小男孩,没有批评,没有指责,只有感染,只有启发。第三步,入情入境指导朗读。通过分组读体会列宁对男孩的尊重,男孩的心理变化;师生分角色读,加深理解;去提示语,同桌分角色读,深入感受;全班情境朗读,升华感悟。通过不同形式、层次分明的读,把心里所想表达出来

三、以学定教,务实的课

赵老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表明,在他的课堂上,教师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阅读探究的组织者,引领者。他不是在教教材,而是引导学生走进教材;不是停留在语言文字的表层意思,而是引导学生置身于列宁和男孩所处的环境,跟作者对话,跟文中人物对话,共同再现列宁寻找灰雀的情景,挖掘列宁和男孩的内心世界。

下载灰雀说课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灰雀说课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灰雀》评课稿[最终版]

    《灰雀》评课稿《灰雀》这是一个很有趣也很感人的故事。列宁怀着深深的爱鸟之情去寻找丢失的鸟。这爱鸟情感动了捉走鸟的小男孩,小男孩自觉改正了错误。课文以生动具体的语言......

    灰雀评课稿(5篇模版)

    《灰雀》评课稿《灰雀》这是一个很有趣也很感人的故事。列宁怀着深深的爱鸟之情去寻找丢失的鸟。这爱鸟情感动了捉走鸟的小男孩,小男孩自觉改正了错误。课文以生动具体的语言......

    《灰雀》学案

    沙田镇第二小学 语文科学案 2015-2016第一学期 课题:5 灰雀(第一课时) 主备: 复备: 审查: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读......

    灰雀说课稿

    灰雀说课稿15篇 灰雀说课稿1 一、说教材《灰雀》是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列宁在公园里寻找......

    《灰雀》听后感

    听《灰雀》有感 韦州中心小学 马燕春 《灰雀》是人教版课标教材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主要讲了伟大的列宁对灰雀的爱,对小男孩的爱,使小男孩受到感动,主动送回灰雀,做诚......

    《灰雀》说课稿

    《灰雀》第一课时 说课稿 说课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二组第五课《灰雀》,课文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三只惹人喜爱......

    5灰雀(本站推荐)

    5 灰 雀 教学目标: 1.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

    5 灰雀(本站推荐)

    5 灰雀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2. 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