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育教学中渗透法制知识的教案

时间:2019-05-13 01:33: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历史教育教学中渗透法制知识的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历史教育教学中渗透法制知识的教案》。

第一篇:历史教育教学中渗透法制知识的教案

历史教育教学中渗透法制知识的教案

授课教师:蒋国础

课题: 鸦片战争 [课标内容]

(1)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

(2)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可渗透的法制知识:《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

第五十九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一)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

(二)非法持有毒品的 ‥‥‥

(六)强迫、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

(七)向他人提供毒品的.第六十二条 吸食、注射毒品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指导学生解答鸦片输入对中国的危害,增强学生的概括与归纳能力。

(2)通过学习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使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判断问题的能力,以及透过历史现象揭示历史本质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感知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危害,林则徐为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以及英国以此为借口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的经过和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使学生积累有关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结合时代背景学习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逐步学会分析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方法;分析鸦片战争的原因、经过、结果和影响,指导学生掌握系统有序的历史知识链,逐步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是一种罪恶的掠夺手段,表明资本主义侵略的贪婪性和侵略性。

(2)学习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认识林则徐是伟大的民族英雄。

(3)鸦片战争中,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表现了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坚强意志和爱国主义的崇高精神;清政府的动摇不定、妥协求和,暴露了清政府统治者的腐朽本质。

(4)吸取鸦片战争“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重点和难点]

重点:林则徐虎门销烟和中英《南京条约》。

难点: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和鸦片战争的影响。[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课前引导: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七年级所学历史知识,然后让学生阅读教材第一目。

导入新课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

1、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

2、鸦片输入对中国的危害

借此机会,渗透法制知识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

第五十九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一)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

(二)非法持有毒品的 ‥‥‥

(六)强迫、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

(七)向他人提供毒品的.第六十二条 吸食、注射毒品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3、林则徐虎门销烟

二、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1、鸦片战争的爆发和经过

2、中国军民的英勇斗争

三、中英《南京条约》

1、中英《南京条约》签订

2、《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主要内容

3、鸦片战争的影响 [小结]

回顾鸦片战争的过程,点明本课的重点,要求学生掌握。[作业]

指导学生独立完成课内习题。

2011年9月

第二篇:历史教学中渗透法制的实效性

历史教学中渗透法制的实效性

商水县汤庄二中 惠春荣

当今社会,各国之间的竞争已由对受教育者数量的比较转向了对受教育者质量的要求,其核心问题是如何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问题。高素质人才除了具有较高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外,还必须有良好的人格结构,必须融合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有关专家也指出,在知识经济时代,高素质主要不在于其专业知识,而在于其人格、其道德,这是建立于学习化社会的教育目标。

加强中学生道德规范教育和法制教育,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科教兴国”战略实施的根本问题。常言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忽视或不注意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不可取的。据一份调查资料显示,青少年犯罪有近50%的人是因为在其童年时代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由此可见,德育工作和法制教育的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使其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人民。因此,德育工作应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法制教育与之相辅相成是新时代教育工作的需要。

青少年的思想政治观念和法制意识,不是先天就有的,也不是自然产生的,而是在社会的影响下,特别是在学校教育的影响下,在集体和个人的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目前,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期,社会上各种道德准则、价值观的冲突,使学校的德育工作受到一定的冲击。另外,学校周边网吧、游戏厅大量存在。而如今的中学生,思想活跃,兴趣广泛,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比较强,社会上各种不良现象也必然对中学生产生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对中学生的德育教育和法制意识的培养。德育教育和法制教育同外在的不良影响仿佛在赛跑,谁跑得快,谁就在学生头脑中占有主要位置。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非常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明确规定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新课程要求课堂不仅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地方,也是塑造学生思想品质的阵地。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已是当务之急。

一个人用什么样的眼光去看世界、看社会,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人生、对待社会,怎样去准确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认清时代潮流和趋势,需要具备系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这“三观“的培养又必须依赖于历史教育,通过历史教育系统地学习思考才能获得。古往今来,历史一向被作为道德教育的手段加以利用,正像杜威所说“历史是永恒的建设性的道德遗产”。历史学科也是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最好教材。历史教育是要学生在研究历史问题的过程中,了解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轨迹及中国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增强学生对民族命运的关注和历史责任感;继承和发扬本民族的文化精华,理解其他民族和国家的文化传统和优秀遗产,尊重其他民族和国家所创造的文明成果,正确看待国际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初步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从人类历史发展的曲折历程中理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逐步形成真诚善良、积极进取的品格和健全的人格,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历史学科属于人文学科,在培养人的人文素质进行德育与法制教育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历史与社会是一门以历史史实为基础的学科,它有其本身的知识结构,也含有其德育的结构。历代君王能成就霸业,铁的法律是前提。以史育德,既体现历史教学上的史论统一,又实现了历史在全面发展教育上的德育与法制的统一。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各种途径方式和手段让学生了解熟悉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感受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淳厚民风和崇高气节,学习体现时代精神的先进典型,将民族法制内化为青少年的思想素质和精神品格。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首先作为历史教师必须要重视。但是目前历史教学中由于我们历史教师主观上重视程度不够、研究探讨不深;客观上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片面追求教学成绩、课时的限制等因素,德育教育存在一些问题:随意性、零碎性、局部性、表层性、说教性等,从而大大影响了德育教育的实效。唐代文学家韩愈曾对教师的责任作了深刻的解释,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将“传道”放在首位,告诉我们作为教师他的首要责任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的教育,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深刻认识到做人对个人、对社会、对国家的重要性。古人也曾说过“修身、治国、平天下。“古人尚且如此,作为今天素质教育下的历史教师更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将德育教育放在首位。并在教学中给学生渗透法制观念。

其次在日常的备课中要精心挖掘设计教材中的德育目标,并根据培养目标结合中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及学生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制订出科学的恰当的又行之有效的德育教育计划。忌空,空不能在学生心灵深处留下印记;忌高,太高,悬在空中,使人感到不真实亲切。目标要实,从小处着眼,以小聚大。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挖掘出德育教育的素材,找到实施的切入口,把历史教学中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思想认识目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再选择恰当方法,其渗透才不会落空。

第三、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优秀历史人物和他们的事迹对学生进行法制和道德教育。如陈胜、吴广不畏强暴揭竿而起、于谦一心保卫国家“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邓世昌“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谭嗣同喋血街市、唤醒民众;共产党员吉鸿昌“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等等。通过对历史上无数先烈、英模感人事迹的了解,让学生悟出做人的道理。另外,可以通过学习古今名人的名言警句使学生体味其中丰富的做人道理,培养学生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如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霍去病的“匈奴未灭何以为家“;司马迁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品质;“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毛泽东的“身无分文,以忧天下”;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利用这些中华民族几千年沉淀下来的伦理道德和优秀品质,培养青少年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第四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要有真挚的情感。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言“感人心者,莫先于情”。历史是人创造的,对真、善、美的赞扬,对假、丑、恶的鞭挞,无不浸透人的情感。历史教师无论对历史人物,还是对历史事件,都必须公正客观、爱憎分明。这份真挚感情,溶入教学之中,就会与学生产生感情的共鸣,以至“观史如身在其中"。只有在感情上接受,才可能在思想上认同。情感比思想领域更广阔,而思想比情感内容更深刻。教师用良好的品质和真挚的感情来感染学生,其德育渗透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第五、我们也可以结合历史教育教学内容,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内外活动,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举行国情知识竞赛,组织课外阅读、讨论,观看电影、开展影视评论,编辑历史小报,举行历史报告会、故事会,组织观看影视录相,举行法制教育会等等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课外教育活动,可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到德育教育,通过实践激发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树立报效祖国、建设美好未来的远大志向,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第六、结合历史课堂对学生进行法制渗透。在现代史的教育中,中国工农红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是红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法宝,解放军铁的纪律也是战胜日寇和国民党八百万军队的保证。在教学中让学生懂得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完善的法律作保证,那么才会有和平发展的繁荣局面。

除了在校内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在校外通过家庭和社会教育途径进行法制教育外,还要结合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生动、直观的法制教育,使学校法制教育寓于各项活动之中,如:举办历史名人的爱国事迹征文,组织中学生观看历史教育影视片,让学生感受其中的教育意义;通过在教学中渗透德育与法制教育,强化中学生的道德意识和责任感,升华其人生理想。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春风吹拂下,我们中学历史教学一定要抓住这一良好的发展契机。更好的定位中学历史教育,努力加强中学历史教学德育与法制教育的实效,注重德育与法制的渗透,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使中学生努力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三篇:八年级历史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案

八年级历史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第一单元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第1课

鸦片战争

[课标内容](1)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

(2)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指导学生解答鸦片输入对中国的危害,增强学生的概括与归纳能力。

(2)通过学习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使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判断问题的能力,以及透过历史现象揭示历史本质的能力。

(3)让学生了解毒品的危害和禁毒法的知识。

(4)让学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的有关规定。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感知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危害,林则徐为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以及英国以此为借口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的经过和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使学生积累有关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结合时代背景学习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逐步学会分析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方法;分析鸦片战争的原因、经过、结果和影响,指导学生掌握系统有序的历史知识链,逐步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是一种罪恶的掠夺手段,表明资本主义侵略的贪婪性和侵略性。

(2)学习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认识林则徐是伟大的民族英雄。

(3)鸦片战争中,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表现了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坚强意志和爱国主义的崇高精神;清政府的动摇不定、妥协求和,暴露了清政府统治者的腐朽本质。

(4)吸取鸦片战争“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重点和难点] 重点:林则徐虎门销烟和中英《南京条约》。

难点: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和鸦片战争的影响。

[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课前引导: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七年级所学历史知识,然后让学生阅读教材第一目。

导入新课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

1、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

2、鸦片输入对中国的危害

举例:2009年12月中国处死英国国籍毒枭阿克毛。同时,通过指导学生查阅有关毒品的图片,毒品危害的表现等资料,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毒品危害的认识。

3、林则徐虎门销烟

让学生初步知道法律关于毒品犯罪、违法的有关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

第五十九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一)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

(二)非法持有毒品的;

(三)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的

(四)非法买卖、运输、携带、持有未经灭活的毒品原植物种子或者幼苗的;

(五)非法传授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或者易制毒化学品制造方法的;

(六)强迫、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

(七)向他人提供毒品的。

第六十二条

吸食、注射毒品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吸毒人员主动到公安机关登记或者到有资质的医疗机构接受戒毒治疗的,不予处罚。

二、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1、鸦片战争的爆发和经过

2、中国军民的英勇斗争

三、中英《南京条约》

1、中英《南京条约》签订

2、《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主要内容

3、让学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的有关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

第五十三条

准许进出口的货物、进出境物品,由海关依法征收关税。

4、鸦片战争的影响

[小结] 回顾鸦片战争的过程,点明本课的重点,要求学生掌握。

[作业] 指导学生独立完成课内习题。

第四篇:七年级历史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案

七年级历史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第8课:秦的统一

德江民族中学:杨慧

一、课标内容:

1.知道公元前221年秦兼并六国,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2.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3、让学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有关法律条文。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秦王扫六合和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2.难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概念与作用

三、教学设计:(导入新课)

师:战国时期,战国七雄割据混战,不断兼并,给人民带来极大的痛苦和灾难。渴望结束割据战争,实现国家的统一,已成为当时各族人民的强烈愿望。由诸侯割据向统一的封建国家发展,成为历史的必然趋势。那么,在七国中,哪一个诸侯国最终实现国家的统一呢?(生答: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秦是怎样统一中国的。(新知教学)

一、秦王扫六合 1.秦统一的历史条件

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相关内容,分组讨论秦统一的历史条件。生:各组推出代表回答问题。

师:综合学生回答的要点作出点评归纳总结。2.秦统一的经过

师:秦王嬴政亲政后,开始周密部署统一六国的战争,一方面用贿买、离间等手段,分化瓦解六国,另一方面实行了远交近攻的正确策略,各个击破。(多媒体展示战国形势图和秦灭六国的经过,重点要求学生记住三个要点:(1)人物:嬴政;(2)时间:公元前221年;(3)都城:咸阳。)

师:公元前221年,秦尽灭六国,实现了统一,偏处西方一隅的秦国历史结束了,统一的秦朝的历史开始了。这是旷古未有的伟大创举,对我国历史发展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3.秦统一的意义

师:同学们请回答秦统一有什么历史意义? 生:各组学生积极回答,相互补充,共同完善。

师:归纳总结,安排学生讨论:你能否描绘一下课本上嬴政的画像?秦统一是嬴政一个人的功劳吗?

生答师补充:联系秦统一的历史条件,指出,秦王嬴政的功劳只是实现统一的因素之一,秦统一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作为封建时代的政治家,秦王嬴政顺应历史潮流,在完成统一中所起的作用,应给予充分肯定。

师:以上我们探讨了秦统一中国的历史条件、经过和意义,那么,下面我们来探讨秦始皇统一中国与我们今天解决台湾问题有什么联系?(教师指导学生从统一对一个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影响以及今天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方式方法等角度来探讨这一问题。)

师过渡:秦王嬴政在历史上的功绩不仅仅是灭了六国,完成了国家的统一,而且还在于他在完成了统一之后,为巩固统一制订和推行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重 大措施。下面,分别请四个组的同学对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进行归纳总结。

二、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第一组学生探究讨论)

师:指导第一组学生阅读课文,和学生探讨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概念,并向学生依次提出下列问题。

1.秦朝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包括哪些内容? 生:看书归纳出皇帝制、三公制、郡县制。2.嬴政为何自称皇帝?为何被称为秦始皇? 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

3.“三公”是指什么?各自的职权范围是什么? 生:根据课本“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示意图”回答。4.郡县制与分封制有何不同?

生:联系以前学过的西周分封制的知识与郡县制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5.这套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有什么作用和影响?其中,哪项措施一直沿用到了今天?

生:从这套制度对当时以及以后的封建王朝产生的作用和影响角度来讨论回答,并说明今天我国的县级地方行政机构是对秦朝郡县制的沿用。6.这套制度的建立属于哪个方面的措施? 生:回答政治方面。

师过渡: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是从政治上巩固了统一。但战国以来,各国文字、货币、度量衡各不相同,相当混乱,这不仅对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造成极大不便,还影响到国家政治上统一的巩固。

三、书同文,车同轨(第二组学生探究讨论)1.书同文,车同轨”这一个主题讲述的内容是秦始皇为巩固统一在什么方面采取的措施? 生:文化经济方面。

2.秦始皇为巩固统一在文化方面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生:统一文字。

3、为了巩固语言文字的统一,国家已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有关法律条文如下:

第四条 公民有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权利。国家为公民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供条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推广普通话和推行规范汉字。

第五条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应当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4.秦始皇是怎样统一文字的?多媒体展示各国文字的不同及秦统一文字的过程。

生归纳:秦朝把小篆作为全国通用的标准字体,还允许通用隶书。5.中国的汉字从出现到秦朝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 生答师补充: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

6.秦始皇为巩固统一在经济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多媒体展示资料。生互相补充: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修筑驰道统一车轨等。7.为什么秦朝将货币统一为圆形方孔钱? 生讨论回答教师补充说明。

8.假如秦始皇没有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秦朝会是怎样一种社会状况? 生:畅所欲言,思想活跃。9.这些经济文化方面的措施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生归纳: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

师过渡:秦始皇完成统一后不久,出现了两起重大的历史事件,就是“焚书”和“坑儒”。

四、焚书坑儒(第三组学生探究讨论)

1.“焚书坑儒”是秦始皇为巩固统一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在什么方面采取的措施? 生:思想方面。

2.什么是“焚书坑儒”?谁来讲一讲这个故事? 生:阅读课文讲述故事。3.秦始皇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生:加强思想控制。

4.“焚书坑儒”造成的后果怎样?

生答师补充:秦始皇采用的是极其粗暴野蛮的手段来维护他至高无上的权威,其结果是摧残了文化,钳制了人们的思想,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极大损失。许多儒生被杀,严重地影响了春秋战国以来学术思想领域里“百家争鸣”的风气。师过渡:万里长城是世界奇迹之一,也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工程成就之一。

五、修筑万里长城(第四组学生探究讨论)

师:多媒体展示秦长城示意图,说明秦长城与我们今天看到的长城不同,今天看到的长城主要是明朝修筑的。

1.这一主题讲述的是秦始皇为巩固统一在哪个方面所采取的措施?有什么要点?

生归纳:民族关系方面。“北击匈奴修长城,南征越族凿灵渠”。2.识读《秦朝疆域图》指出秦长城的起止点在哪里? 生:西起临洮,东到辽东。3.秦朝为什么要修筑长城?

生:介绍匈奴族的历史,指出修筑长城是为了抵御匈奴。

4.万里长城是一项伟大的工程,也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象征,但修筑它需要大量劳力夜以继日超负荷的劳动,劳工不堪苦累,无数人惨死在长城脚下,也为我们留下孟姜女哭长城的千古绝唱。哪个同学给大家讲述这个故事?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秦始皇修长城的什么看法?你的见解如何?

生:畅所欲言,归纳长城所起到的作用以及秦始皇的暴政。5.桂林兴安境内有一个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是什么? 生:灵渠。

(课堂活动)评价秦始皇

教师介绍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客观、全面、一分为二。学生讨论秦始皇的功与过,并在课后写成小论文。【作业】 【反思】

第五篇:法制渗透教育教案-国旗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法制渗透教育教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

课题 数一数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数数活动,了解数物体个数的基本方法掌握有序数数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在活动中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建立数感,渗透符号化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爱学校的情感。渗透法制教育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的相关内容。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讲述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一个美丽的地方——我们的校园,高兴吗?

2、出示课件,进一步激发起数数的兴趣,初步探索。嗬!我们的校园到了,你们看,校园里可热闹啦,让我们快快向前去,小朋友,睁大眼睛,你看看图上有些什么?

二、自己探索

看图了解画图的内容,图上有些什么?分别在哪里? 这是我国国旗的图片。这我们的身边哪里能看到国旗? 向学生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的相关内容。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五星红旗。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每个公民和组织,都应当尊重和爱护国旗。

第十三条 升挂国旗时,可以举行升旗仪式。举行升旗仪式时,在国旗升起的过程中,参加者应当面向国旗肃立致敬,并可以奏国歌或者唱国歌。全日制中学小学,除假期外,每周举行一次升旗仪式。私人住宅地方不得升挂国旗。

第十九条 在公共场合故意以焚烧、毁损、涂划、玷污、践踏等方式侮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情节较轻的,参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处罚规定,由公安机关处以十五日以下拘留。

国旗是国家的标志和象征,要热爱、尊重国旗。1.结合画面下的10幅小图观察,这10幅小图都是从场景里提取的,让学生一件一件地观察场景中的主要物体,并分别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

2.用圆点表示物体的个数。(圆点与物体有一一对应关系,渗透着对应的思想。)

3.第七、八、九、十幅小图中有圆点无物体,放手让学生根据圆点个数,到情景图中找相应的物体。

三、实物操作

分4人小组,由任意一个小朋友说出物体的个数,让其他3个小朋友用圆点摆出表示的数。

四、拓展运用

讲述:小朋友,已经学会了数一数,即1—10的物体的个数。你能用1-10这10个数字中的其中一个数来说句话吗?在小组内说说。

如:我有10个手指,我们小组有4人,等等。五 小结

小朋友爱动脑,又爱动手,真不错,说说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六、巩固深化 游戏:火车钻山洞

讲述:刚才小朋友数数数得可真棒,现在我们一起去儿童乐园玩玩。

游戏方法:我们分小组进行,两个小朋友手拉手抬起来,围成山洞,请小组后面的几位同学当司机,前面报几,后面接着往下报,如1、2、3,如果说对了,就发出呜呜声,说错了,就“咔嚓”暂停,说对了再通过。

下载历史教育教学中渗透法制知识的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历史教育教学中渗透法制知识的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历史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

    谈中学历史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 环境保护,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教育,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指出:“要根据......

    小学英语教学中法制渗透教育

    小学英语教学中法制渗透教育心得体会 英语课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语言知识课。语言是人们表达自己思想情感和需要、传播文化科学知识的重要工具,教师在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的同......

    法制渗透教案

    10.3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 平坝县乐平中学:王应阳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过程,从中体会节水的重要性. 2、通过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让学生体会用数......

    长恨歌教学法制渗透教案

    《长恨歌》教学法制渗透教案 卢 郊 教学目的与要求: 1、通过自读,使学生整体感知诗歌的基本内容。 2、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文学鉴赏中“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 3、通......

    法制渗透教学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法制教育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21世纪,学校教育已论文联盟http://wWW.LWLm.cOM不再满足于对知识的获取和积累,学生也不能仅仅具备读写计算能力,必须要求他......

    数学教学中渗透法制 论文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单位:xxxx 姓名:xxx 通讯地址:xxx 邮编:xxx 联系电话:xxxx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Xxxxx 江泽民同志指出:“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必须同时从两个方......

    初中英语法制渗透教育教学设计

    Unit7 what’s the highest mountain in the world? Section B 1a ---1d教学设计 一、教材依据 本课时选择的是《人教新目标》八年级下Unit7,主要围绕本单元中心任务“compar......

    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教学案例 引言:历史学科是一个教育功能很强的学科,新课程标准就针对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