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我的母亲》优教教案3(精选5篇)

时间:2019-05-13 01:13: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回忆我的母亲》优教教案3》,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回忆我的母亲》优教教案3》。

第一篇:《回忆我的母亲》优教教案3

《回忆我的母亲》优教教案

教材分析:

本文是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至爱亲情第十一课的内容。本文是一篇回忆录,通过作者记录母亲的生前的几件小事,表达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思念之情。刻画了一个勤劳,质朴但又深明大义的农村妇女行为。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让学生了解回忆录的写法,理解母子之间的亲情。学情分析:

八年的学生理解能力进一步加强,情感需求增强,因此学习这篇课文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亲情的理解。同时在学习这篇文章应加强学生朗读能力的指导,教会如何自主阅读课文,还要加强师友合作,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并掌握课文新字和词语。

2.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结构,理解每一部分的大意。

3.领会以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方法,学习运用具体事例写人的手法。教学重、难点

1.识记生字词,了解作者及背景。

2.领会以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方法,学习运用具体事例写人的手法。预习任务

(1)课前反复阅读全文,用圈划法把重点字词圈注出来。利用工具书完成字词的注音和解释。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作者朱德的基本情况,以及写作背景。

(3)根据学法指导,找出叙事主线,并沿着叙事主线理清文章的脉络层次。(4)掌握阅读法,阅读课文把自己的疑问和想法标注出来,课堂上解决。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引用孟郊诗词《游子吟》导入本课。

游子吟

孟郊

/ 7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一个人的一生可以遇见许许多多值得亲近的人,最亲近的人莫过于家人,父母的爱是最温暖的、最无私的。母亲十月怀胎,辛辛苦苦的哺育子女、培养子女。每一瞬间的关注都是一份浓浓的爱意,每一个动作都是一个故事。现在,请同学们分享一下你和母亲的故事。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课文也是有关于母亲的故事,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进朱德和他母亲的世界。

二、整体感知

(一)作者简介:

朱德(1886~1976),中国人民伟大的革命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他曾参加了辛亥革命,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参加了南昌起义。抗日战争后,任八路军总司令,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朱德同志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朱德的一生,是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一生。他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受到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爱戴。

(二)写作背景:

朱德的母亲钟太夫人钟厚仁慈、坚韧顽强、爱憎分明、始终如一地支持儿子投身于革命事业。她勤劳一生,在世上活了86个春秋,于1944年逝世。朱德得知母亲逝世的消息后,怀着悲痛的心情,写了这篇叙事散文《回忆我的母亲》。让我们怀着崇敬之心一起走进朱德的内心世界,回忆母亲的一生。

《回忆我的母亲》有关资料: 朱德同志的母亲钟太夫人,是1944年逝世的,享年86岁。1944年3月25日《解放日报》上,曾刊载过这位英雄的母亲的传略。朱德同志《回忆我的母亲》一文,原载1944年4月5日延安出版的《解放日报》。

(三)检查预习

师友互相检查基础知识掌握情况。1.给下列红色字注音。

/ 7

(1)佃农(2)祖籍

(3)妯娌(4)勉强(5)迁徙(6)慰勉(7)溺死(8)衙门(9)私塾(10)调料(11)血溅(12)不辍劳作 2.解释下列词语。①不辍劳作: ②任劳任怨: ③宽厚仁慈: ④为富不仁: ⑤节衣缩食: ⑥支撑门户 : ⑦东挪西借: ⑧聊叙:

(四)文体知识

问题:阅读全文,思考本文的题材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本文是一篇回忆录。回忆录主要属记叙文体裁,它把作者对被回忆者的几件能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一个主题的材料组织起来,又加以适当的抒情和评论。

特点:

A、主要用叙述、描写的表达方式,追记本人或 他人过 去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

B、篇幅有长有短,带有文献性质。C、要求写真人真事,语言简明平实。

(五)方法指导

讨论:如何读写人的回忆录?

参考答案:

1、抓住叙写的主线就等于掌握了理解全文的钥匙。

(因为回忆录是依第一人称叙写人物的,在阅读时应沿着叙写的主线,如

/ 7

作者描述了哪些具体的事件,进而把握所写人物的思想性格、品德、气质。)

2、从记叙的字里行间和作者的议论中,弄清作者对人物的褒贬态度。

(回忆录的作者常常是带着感情来记叙的,不时还插入议论。)教师活动:导入课题,确定问题答案。

学生活动:师友互相交流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速读全文,并概括文章的主要内

容。

批注:师友都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请教其他师友。

三、研读课文

(一)师友讨论交流:快速阅读全文。文章的结构是什么?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并概括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本文是总---分---总结构。

第一部分:(1)总说。痛悼母亲逝世,引出对母亲的回忆。

第二部分:(2-15)叙述家庭情况,着重写母亲一生中的主要事迹,歌颂母亲的美德,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

第三部分:(16-17)写对母亲的沉痛悼念,并表达了作者以尽忠于党和人民来报答母亲深恩的崇高的思想感情。

(二)师友共同品读本文主体部分:

1.反复品读课文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思考问题:第一部分在全文中有哪些作用? 参考答案:

①“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 ——交待写文章的缘由。②“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定下了文章的感情基调。

③“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明确全文叙事线索,引起下文。

2.集体朗读第一自然段这一段写了几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第一自然段总共两句话。第一句交代了写作缘由。第二句“我爱我母亲”,定下了全文的感情基调;由母亲的逝世而忆及许多往事,这些往事都反映了母亲“勤劳一生”,母亲“勤劳一生”便成了全文叙事的线索,同时

/ 7

也才“值得我永远回忆”,从而点明了题旨。这一部分是全文的总起,以“勤劳”二字总领全文。作者热爱和悲痛之情,都是由值得回忆和歌颂的母亲勤劳一生而起。

(三)研读课文第二部分,理清这部分层次。1.文章第二本分可以分为几层,归纳每层大意。参考答案:

第一层,(2-8)叙述家庭情况,着重写母亲的勤劳俭朴、宽厚仁慈的高贵品质和坚强不屈的性格。

(其中“退佃搬家”表现坚强不屈的性格。)

第二层:(9-13)母亲理解儿子。鼓励支持他投身革命。

第三层(14-15)从三个方面概述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深刻的影响。2.本文按时间顺序,记叙母亲一生的经历,表现母亲的优秀品质,重点突出,层次清晰,脉络分明,请师友仔细研读第二部分:

跳读课文2~8自然段。请在跳读2-8段中试着找出中心句,并用笔先标注出来。

参考答案:

第2段:我家是佃农。

第3段:母亲一共生了十三个儿女。第4段:母亲是个好劳动。第5段:母亲这样整日忙碌着。

第6段:佃户家庭的生活自然是艰苦的,可是由于母亲的聪明能干,也勉强过得下去。

第7段: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第8段:母亲没有灰心,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

3.小组讨论:为什么作者回忆母亲,选材都是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小事? 参考答案:

①母亲是劳动妇女,是家庭主妇,选材范围只能是这些日常琐事;

/ 7

②选材虽从小处着眼,但能于细微处见真情,写得真实、亲切、感人。4.思考问题:通过对这些琐事的回忆,表现了母亲身上具有怎样的美德? 参考答案: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韧顽强、爱憎分明等美德。

5.探究合作:作者记叙这方面的事情不仅歌颂了母亲的美德,而且还采用了议论和抒情的手法或表明这些美德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或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请将这样的语句找出来,仔细体味,并说明其作用。

参考答案:

第7段中“她自己是很节省的„„留有深刻的印象”,是议论; 第3段中“这在母亲心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是抒情。

这种在记叙基础上的议论和抒情,对记叙的内容有进一步深化的作用,能更好地揭示所写事情的内在含义,抒发作者感情,歌颂母亲的崇高品质。教师活动:教师总结本文主要内容,使学生明确本文所述典型事例及其顺序,并体会本文语言特点。

学生活动:师友讨论共品;班内交流。

四、课堂小结

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用一系列生活琐事来表现母亲的伟大,感情真挚。本节课是这篇文章的第一课时,主要任务是解决本课中的 重难点字词夯实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在理清文章脉络,了解文章结构的基础上,对母亲的经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感受母亲高贵的品质。从而对文章有个整体上了解,为第二课时的学习奠定基础。

五、板书设计

回忆我的母亲

一、爱母亲 “寄其哀”

二、“述其德”:

勤俭简朴 宽厚仁慈 坚强不屈

十二、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本篇文章的第一课时。主要任务是在了解,作者、作品之余,疏通解决课本中的重难点字词,夯实基础知识。把握文章脉络,理清文章结构。在研

/ 7

读文章的环节,有快速阅读、反复研读、跳读等方法,强调了阅读重要性的同时讲授了阅读方法。由于本课的写作背景学生对带有时代色彩的文章理解起来难度较大,因此在授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文章背景入手理解人物的品质。

/ 7

第二篇:《回忆我的母亲》优教教案1(2课时)

《回忆我的母亲》优教教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回忆录的特点:写真人真事,记叙中可穿插抒情、议论。2.学习本文以时间为顺序,以人物活动为线索选材组材的方法。(重点)3.了解母亲的形象特征。知道人物具有的优秀品质和作者通过哪些事例来突出人物的优秀品质。(重点、难点)【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这堂课我们学习新课《回忆我的母亲》,这是一篇写真人真事的回忆录。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同志的母亲钟太夫人是一位普通的劳动妇女。她一生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忍顽强,并始终如一地支持儿子投身革命事业,是一位令人尊敬的伟大母亲。钟太夫人以85岁高龄于1944年去世,朱德同志极为悲痛。当年就写了这篇朴素感人的文章。文章真实而细致入微地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追述了母亲对他的深刻影响,表达了他对母亲的思念、敬爱与感激之情。

二、自主学习1.走近作者。

朱德(1886—1976),字玉阶,四川仪陇人。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其主要著作收入《朱德选集》。

2.朗读课文,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佃农(diàn)

祖籍(jí)

溺死(nì)...私塾(shú)衙门(yá)劳碌(lù)...妯娌(zhïu)和睦(mù)差役(chāi yì)....横蛮(hâng mán)不辍劳作(chuî)...3.理解词义。好劳动:劳动好手。

任劳任怨:做事不辞辛劳,不怕别人埋怨。周济:对穷困的人给予物质上的帮助。

/ 8

为富不仁:贪财好利,没有好心肠。不仁,不同情别人。节衣缩食:省吃省穿,泛指节俭。支撑门户:勉强维持家庭。

东挪西借:这里借一借,那里借一借,表示千方百计地维持家庭生计。聊叙:姑且谈谈。聊,略微。不辍劳作:劳动做活的事从不停止。慰勉:安慰勉励。4.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1)什么是回忆录?回忆录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回忆录,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一般运用记叙和描写的方法,追述本人或所熟悉的人物过去的生活经历或社会活动。回忆录在写法上的特点是内容真实可靠,不虚构。一般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可以写一件事的全过程,也可以记录某些生活片段。以记叙为主,可兼有描写、抒情和议论。语言表达上追求朴素自然,不求过于华丽。

(2)文章可分几个部分?用准确简洁的语言概括各部分大意。明确:第一部分(第1段),痛悼母亲逝世,引出对母亲的回忆。

第二部分(第2—15段),叙述家庭情况,着重写母亲一生中的主要事迹,歌颂母亲的美德,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

这部分又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第2—8段),概述家庭情况,着重写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的高贵品质和坚强不屈的性格。

第二层(第9—13段),母亲理解儿子,鼓励支持他投身革命。

第三层(第14—15段),概述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深刻的影响(这两段也可归入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第16—17段),写对母亲的沉痛悼念,并表达了作者以尽忠于党和人民来报答母亲深恩的崇高的思想感情。

三、合作探究(一)整体感知

(1)文章饱含了作者对母亲的哪些丰富感情?哪一种感情是全文的基调?

/ 8

明确: 有“爱”“敬”“哀”“思念”“怀念”“歌颂”“感谢”等。其中,“爱”是基本感情,是贯穿全文的感情。作者怀着对母亲深深的爱,而哀思母亲,敬重母亲,歌颂母亲,感谢母亲,唱出一支对母亲的深情赞歌。

(2)这篇课文记叙了母亲的哪些事件?

明确:记叙了母亲煮饭,种田,喂猪,养蚕,纺棉花,挑水,和气待人,周济亲戚等小事。记叙了母亲同情革命,支持革命的事情。

(3)结合这些事件的具体内容,分析和概括朱德的母亲具有哪些优秀品质。明确:优秀品质:①勤劳(第4、5、13段);②俭朴能干(第6、12段);③宽厚仁慈(第7段);④坚强(第8段);⑤有远见(第10段);⑥同情革命、支持革命(第12段)。

(二)深层探究

母亲一生值得回忆的事情很多,作者为什么选择这些事件来写呢?这些事件又是如何串联起来的?

明确:作者精选的这些事件最能表现普通劳动妇女的本质特征:勤劳俭朴的习惯、宽厚仁慈的态度、坚强不屈的性格。在文章中这些事件又不是零碎的、孤立的,文章围绕母亲“勤劳一生”这一线索,标明事件的时间并按顺序安排记叙的内容。如课文第二部分中,记叙了庚子年(1900)受灾农民“吃大户”,乙末年(1895)除夕被迫分家,光绪三十一年(1905)母亲送子读书等,甚至引用侄儿、外甥的来信,也标明时间。这样,虽然文章所记的内容时间跨度大,事件多,但脉络清晰,有条不紊。

四、板书设计

回忆我的母亲

具体示例:煮饭,种田,喂猪,养蚕,纺棉花,挑水,和气待人,周济亲戚,同情革命,支持革命

优秀品质:勤劳俭朴的习惯 宽厚仁慈的态度 坚强不屈的性格 感

情:怀念 赞扬 崇敬 悲痛

五、课外拓展

朱德的母亲去世后,延安各界举行公祭,挽联甚多。请列举一副。示例:党中央的挽联是:八路公助,大孝为国;一生劳动,吾党之光

/ 8

毛泽东同志的挽联是:为母当学民族英雄贤母;斯人不愧劳动阶级完人 周恩来、刘少奇、陈云等同志的挽联是:教人成民族英雄,举世共饮贤母范;毕生为劳动妇女。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体会本文质朴的语言,理解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敬意。(重点、难点)2.了解夹叙夹议、叙议结合的手法对突出文章主题的作用。(重点)3.体会老一辈革命家由爱母亲升华到爱中国普通劳动人民的思想境界。【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回忆了朱德母亲一生的主要事迹及优秀品质,掌握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情和文章的感情基调。这节课,我们一起在本课学习的基础上,初步了解回忆录这种体裁的特点,欣赏本文的语言特色,提高阅读水平。

二、自主学习

(1)作者由衷地感谢母亲对自己的养育之恩,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 明确:从两个方面来写:一是感谢母亲“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二是“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并“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母亲留给儿子的这些,确实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产,而作者也深深懂得其价值,写了自己的深切感受,从而对母亲发出由衷的感谢之情。

(2)如何理解“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的含义?

明确:再次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离我而去”的万分悲痛之情和无限热爱的真挚的感情。

(3)作者是怎样把对母亲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对革命事业的忠诚结合起来的?谈谈你在这方面的体会。

明确:朱德是领袖,是革命家,他心里不仅装着人民,还装着党和国家。作者深知母亲逝世的哀痛是“无法补救的”,因此就要寻找补救之法,以报答母恩于万一。于是,从母亲的平凡,想到劳动人民的平凡,想到“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再进一步想到“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 8

再通过一个设问句,使报答母亲深恩的感情上升为更博大的感情:“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文章倒数第二自然段表达了作者宽广的胸怀、崇高的精神。作者把爱母亲的感情与爱党、爱人民、爱民族的感情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大大地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三、合作探究(一)品析语言

(1)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明确:用词准确,语言朴实但深藏着朱德因母亲去世的悲痛,和对母亲无限的怀念。

(2)母亲知道我所做的事业,她期望着中华民族解放的成功。她知道我们党的困难,依然在家里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

明确:语言朴实无华,表现了母亲识大体、吃苦耐劳的高贵品德和儿子对母亲的敬佩、感激之情。

(3)但我献身于民族抗战事业,竟未能报答母亲的希望。

明确:一个“竟”字,含义非常深刻,既寄托了对母亲的无限哀思、深情怀念与终生遗憾,又寄寓了作者把民族、人民、党的事业放在首位的崇高品质。

(4)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明确:以“强健的身体”“勤劳的习惯”等来表达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真切、真实、真挚。在实实在在的叙述中,充满对母亲的深深敬爱和怀念之情。

(5)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明确:生活中,人们表达对亲人的感情都是无须多加修饰的,同时又是最生动的。此段平白如话的语言,把一个儿子在失去母亲以后的悲痛表达得十分深切。

(二)写法探究

(1)这篇课文是回忆录,主要记叙母亲的生平事迹,但有的地方有议论。请找出来,看看这些议论有什么作用,议论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明确:课文第14至17段都是议论。这些在记叙基础上的议论把事件蕴涵的意义揭示得更透彻,把作者悼念、赞颂母亲的感情抒发得更加深切。这些议论的 5 / 8

语言以记叙为基础,饱含感情。

(2)本文在记叙中适当穿插一些议论、抒情有什么作用?

明确:以记叙为主,适当穿插一些对人物、事件的议论,抒发作者的感情,这是传记体文章在表达方式运用上的特点。这些议论可以突出人物的品质,揭示事件的意义,起到画龙点睛、深化主题的作用。本文第14、15段正是这样,这两段承前文所叙,以抒情的笔调,写出母亲所给的宝贵财富,在自己几十年的革命历程中所产生的巨大作用和深远影响,感情真挚深沉,并点明了母亲“值得我永远回忆”的原因。

(三)体验与反思

文如其人。朱总司令朴实、谦逊、忠厚诚恳,写出的文章也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激情澎湃的语言,没有运用很多的修辞手法。有的同学因此认为本文不是一篇好文章,请结合具体语句说说你的看法。

明确:本文的内容是表达母亲去世后儿子对母亲的怀念,而母亲又是一位勤劳朴实的农民,所以在写法上语言质朴,没有运用什么修辞手法,也没有激情澎湃、慷慨激昂的语言,更没有抒情性很强的句子,但这并不影响作者抒发对母亲的感情。如果运用华丽的语言,反而不得体。作者写这篇文章,只是为了把自己心头对母亲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抒发出来,把对母亲深深的敬爱和怀念之情渗透在对母亲的回忆之中,自然成文,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真挚深沉的爱,无心于语言的考究,真情实感更加动人,质朴自然。

四、板书设计

回忆我的母亲

写作特色:记叙、议论、抒情自然结合 语言质朴而深沉

五、课外拓展

“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这是本文的开篇,采用倒叙式的开头方式。假如要你以“美好的回忆”为题写一篇叙事散文,请你模仿这种方式写一个开头。

示例:每当我闲暇之余翻开相册,第一张映入眼帘的就是我们舞蹈队跳《喜鹊窝》的照片,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集体呀!它让我怀念起我们八月份的北京之

/ 8

行。

/ 8

/ 8

第三篇:回忆我的母亲3

《回忆我的母亲》教学案3 一.阅读课文8—13段,并回答问题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内容

2.选文写了哪5件事?体现母亲什么品质?

3.说说这部分内容,“我“从母亲身上得到哪些教益?

4.“母亲年老了,但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蕴含什么情感?

5.“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一句有什么作用?

6.“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有什么作用?

7.选文采用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二.阅读14---17段,回答问题 1.概括选文内容。

2.选文采用那些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3.概括选文母亲对我的教育和影响?

4.“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有什么作用? 5.选文14.15段在选文中有什么作用?

6.选文16.17段表达作者什么感情?

7.“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这句话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对文章的主题有什么作用?

8.“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中“创造了”和“创造着”能不能调换?为什么?

9.“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能不能合并一句?

10.本文采用什么写作手法?

第四篇:《回忆我的母亲》精品教学案

6《回忆我的母亲》教学案

◆ 学习目标

1.通过熟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说出行文思路。2.研读典型事例,全面概括母亲的形象。3.探寻写作方法,领会以小见大的手法。◆ 学习重点

研读典型事例,全面概括母亲的形象。◆ 学习难点

探寻写作方法,领会以小见大的手法。◆ 建议课时 2课时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3遍,标段序、圈点、勾画重要词语、句子、段落。2.读准加点词的字音。佃农(diàn)祖籍(jí)仪陇(lǒng)溺死(nì)

劳碌(lù)私塾(shú).........................................衙门(yá)

横蛮(hâng 不辍(chuî)差役(chāi yì)妯娌(zhïuli)和睦(mù).............)...................................【导读提示】(展示PPT)

朱德(1886-1976),中国人民伟大的革命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及党和国家卓越的领导人之一。他曾参加辛亥革命,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参加了南昌起义。抗日战争后,任八路军总司令,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朱德同志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他之所以有这么高的成就与他的母亲是分不开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文章《回忆我的母亲》

第一课时

一、整体感知

概括内容

1.初读课文,请用我读出了一位

__的母亲,表现在 句式回答。

实施步骤

(1)独立概括。

(2)组内交流整理。

(3)展示交流,老师点拨。

2、本文可分为几部分,请归纳概括?

第一部分(第1段),沉痛悼念母亲逝世,引出回忆的内容。

第二部分(第2-15段)回忆母亲一生主要事迹,歌颂她的美德,感谢她的养育之恩。

第三部分(第16-17段)抒发对母亲的思念之情,表达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

点拨预设

(1)给出段落,降低难度,重在训练概括能力。

(2)请同学概括完以后再次有感情的朗读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体会作者的情感。

二、精读课文

深入理解

3、请问第一部分有什么作用?

明确:(1)交代写作缘由,(2)引出下文对母亲的怀念,(3)奠定全文母爱和思念的基调 实施步骤

(1)独立概括。

(2)组内交流整理。

(3)展示交流,老师点拨。点拨预设

如果学生答不到感情基调,就提示在文段开头,段落可能会有埋下伏笔或者奠定感情基调的作用。

第二课时

三、研读课文第二部分,概说母亲形象

1.速读2—8段,找出文章中心句,概说母亲有那些平凡的品质。每段中心句见PPT 小结:母亲是一位 劳动能手,她聪明能干,宽厚仁慈,爱憎分明。

实施步骤:

(1)独立概括。

(2)组内交流整理。

(3)展示交流,老师点拨。

(4)小结:母亲具有哪些品质呢?

2、课文分析了作者回忆母亲在日 常生活中的许多琐 事,为什么选材尽选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琐碎小事? 明确:①母亲是劳动妇女,是家庭主妇,选材范围只能是这些日常琐事;

②选材虽从小处着眼,但能于细微处见真情,写得真实、亲切、感人。这正是本文在选材方面的高明之处。

3、表现了母亲作为劳动妇女方面的优秀品质,作为母亲,她对儿子的事业又是怎样理解支持的呢?

研读第9段

提问:(1)这段主要写什么?

(2)为何节衣缩食也要送子读书?

4、研讨第10—13段,思考归纳各段大意。第10段,理解并支持儿子革命。第11段,热恋故土,热爱劳动。

第12段,独立支持家庭生活,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第13段,到老不曾脱离劳动,热爱生产。

小结:综上所述,母亲还具有深明大义、一生热爱劳动和支持理解儿子革命的品质。

点拨预设

在同学概括的时候,要求同学抓住关键词语进行概括。

5、第三部分 :朗读最后两段,归纳文章的结尾表达了哪几层意思? 明确:①痛悼母亲的离去

②对母亲的高度评价 ③决心尽忠革命事业

小结:请同学找一个词语来概括母亲——伟大

四、拓展研讨,写作点拨

6、学习了本文和《藤野先生》以后,你觉得该怎样描写我们身边的平凡人物? 明确:

1、从小事写起,以小见大,体现品质;

2、从多方面描写人物,展现性格;

3、运用多种人物描写手法,立体感人。

五、课堂小结,知识巩固

文章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赞颂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的优秀品质,叙述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抒发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比崇敬的感情,表达了自己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的决心。

第五篇:回忆我的母亲 教案

回忆我的母亲

教学目的 : 1.学习回忆录的特点。

2.学习按时间顺序有重点地选取典型材料来表现人物优秀品质的写法和运用朴素、简洁、平实的语言来进行描述的方法。

3.学习朱德同志的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韧顽强的美德,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思念、敬爱之情。教学设想: 1.使学生了解,朱德同志所具备的崇高品质和革命精神,与他的母亲对他的教育、影响和熏陶是分不开的。这是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2.学习运用质朴平实的语言,选择精当的材料来歌颂母亲的“勤劳一生”,表达作者深切真挚的感情的写法。深入理解文章最后四段的内容和作用。这些应作为重点讲清楚。

3.文中记叙的多是平凡琐事,涉及历史上的一些社会现象,学生不熟悉。按时间顺序来组织材料,“时间”概念一定要弄明确,不能模糊。这些难点一定要帮学生理解。

主要教法:设疑、点拨、讲析、讨论、总结。可适当运用电教手段。如文章按时间顺序记叙母亲的经历,表现母亲的优秀品质,可列一个表,绘制在软片上,运用投影机,采用边讲析边打出相关的内容项目的方法,将思路逐步向学生理解,使学生对全文的主要内容能较好地掌握。

五、教学时数:两课时。

回忆我的母亲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朱德同志有哪些崇高品质和革命精神?(学生答:艰苦朴素、坚韧不拔、以身作则、平易近人、关怀战士、与战士同甘共苦、忠诚于革命事业,等等)朱德同志的这些崇高的品质和革命精神的养成,固然与他接受马列主义,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从事革命实践分不开,但也同他母亲钟太夫人的教育、影响和熏陶分不开。钟厚仁慈、坚韧顽强、爱憎分明、始终如一地支持儿子投身于革命事业。她勤劳一生,在世上活了86个春秋,于1944年去世。朱德同志为了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思念与敬爱之情,于1944年母亲逝世后写下了这篇朴素感人的叙事散文。

板书课题、作者及写作年月。

二、指导预习

快速阅读全文,做到:

1.在阅读时,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弄清字词的音、形、义,为理解课文内容扫清障碍。有侧重地指导学生做好下列字、词练习。(1)给下列加黑字注音。

佃农(diàn)祖籍(jí)妯娌(zhïulǐ)勉强(qiǎng)迁徙(xǐ)慰勉(wâimiǎn)溺死(nì)衙门(yá)私塾(sīshú)调料(tiáo)血溅(jiàn)瞒着(mánzhe)

(2)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加黑的字注音。①不辍劳作(chuî):不停地劳动(耕作)。

②任劳任怨(rânyuàn):一切劳苦和怨言都能经受。任,担当、承受。

③宽厚仁慈(rãncí):待人宽大厚道,仁爱慈善。

④为富不仁(wãifù):有钱而心狠,残酷剥削穷人,压迫穷人。⑤节衣缩食(suōshí):尽量节省。节,减省;缩,缩减。⑥支撑门户(zhīchēng):勉强维持家庭。⑦东挪西借(nuï):文中指到处向人家借钱。

⑧聊叙(liáoxù):叙谈叙谈。聊,姑且、略;叙,谈。(姑且谈谈)

三、研习课文

1.什么叫回忆录?

明确:回忆录主要属记叙文体裁,它把作者对被回忆者的几件能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一个主题的材料组织起来,又加以适当的抒情和评论。

2.文章饱含了作者对母亲的哪些丰富感情?

学生议论:有“爱”、“敬”、“哀”、“思念”、“怀念”、“歌颂”、“赞扬”、“感谢”等等。

教师肯定同学们的这些看法,进一步提出:哪一种感情是全文的基调?

学生议论,教师总结:“爱”是基本感情,是贯穿全文的感情。作者怀着对母亲深深的爱,而哀思母亲,敬重母亲,歌颂母亲,感谢母亲,唱出一支对母亲的深情赞歌。

3.文章可分几个部分?全文共有17段,从哪一段开始回忆往事,到哪一段结束?用准确简洁的语言概括各部分大意。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全文可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抒发悲痛感情,引出对母亲勤劳一生的回忆。第二部分。从第2段开始回忆往事,至第15结束。详略得当地记叙了母亲勤劳一生中的主要事迹,歌颂母亲的美德,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

第三部分(第16、17段)写作者对母亲的沉痛悼念和表达自己的决心。

(有些同学对这样的划分可能有异议,主要在14、15段上。暂时搁下,待深入分析到具体段落层次时再研究讨论解决。)

4.研习课文第一部分。

请学生朗读或齐读这一部分。提问、思考、讨论:这一段写了几 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样写在全文起了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归纳:写了两句。第一句交代了写作缘由。第二句“我爱我母亲”,定下了全文的感情基调;由母亲的逝世而忆及许多往事,这些往事都反映了母亲“勤劳一生”,母亲“勤劳一生”便成了全文叙事的线索,同时也才“值得我永远回忆”,从而点明了题旨。这一部分是全文的总起,以“勤劳”二字总领全文。作者热爱和悲痛之情,都是由值得回忆和歌颂的母亲勤劳一生而起。(联系前面回忆录的定义)

板书:痛悼母亲逝世,引出对母亲勤劳一生的回忆。5.研习课文第二部分。

要求学生阅读这一部分,思考回答:(1)作者回忆了母亲哪几方面的事?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归纳:回忆了母亲两方面的事:一是母亲勤劳俭朴的习惯和宽厚仁慈的态度(2—7段);一是母亲坚强不屈的性格,对压迫者的反抗以及对作者参加革命的支持和慰勉(8—13段)。第14、15段,是在记叙的基础上进行议论,概述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

(2)第一方面的事,可划作第二部分的第一大层次。这里记叙了母亲的哪些事?歌颂了母亲怎样的美德?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归纳:第2、3段先记叙了“家境贫穷”的情况,母亲的“时间大半被家务和耕种占去了”。第4、5段写“母亲是个好劳动”,样样能干,“整日劳碌”。第6段写母亲“聪明能干”,勤俭持家。第7段写母亲“任劳任怨”,与家里人和睦相处以及同情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指导学生充分运用课文语言材料,抓住文中的关键字、词、句来回答问题。)

作者通过这样平凡普通的事歌颂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的美德。(3)作者记叙这方面的事情不仅歌颂了母亲的美德,而且还采用了议论和抒情的手法或表明这些美德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或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请将这样的语句找出来,仔细体味,并说明其作用。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归纳:如第7段中“她自己是很节省的……留 有深刻的印象”,是议论;第3段中“这在母亲心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是抒情。这种在记叙基础上的议论和抒情,对记叙的内容有进一步深化的作用,能更好地揭示所写事情的内在含义,抒发作者感情,歌颂母亲的崇高品质。

板书第一层意思(2—7段):写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的高贵品质。(4)第二方面的事,可划作第二部分的第二大层次。主要是写母亲具有朴素的阶级意识、反抗精神和对革命的同情和支持。作者是通过哪些事来说明的?

教师提示:主要写了四件事。请同学课后预习第8到第15段,考虑这个问题。

四、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理解·分析”一和“揣摩·运用”

四、五。2.熟读课文的后四段。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检查复习;研习课文第8—17段,归纳中心和写作特点。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检查作业完成情况。

二、继续研习课文第二部分。

1.8—13段,按时间先后依次写了哪四件事?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要点:第一件事,乙未年(1895年)地主逼着退佃,又加天灾,家庭受到“最悲惨的一次遭遇”,在灾难面前,母亲没有退却,不但“没有灰心”,反而还增强了“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并“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第二件事,庚子年(1900年)前后四川饥民吃“大户”,农民的自发抗争,遭到了黑暗社会“官兵”的血腥镇压,“我家也遭受更多的困难”。(这两件事放在第8段中写,没有分开,时间先后顺序有颠倒,同学们要注意。)第三件事,1905年是“支撑门户”,节衣缩食,送子读书。第四件事是1908年对儿子宣传科学和民主思想,献身于革命事业,不但不反对,还给他许多“慰勉”。(这两件事是分别在第9、10段中写的)

通过上述四件事的记叙,充分说明了母亲坚强不屈的性格,朴素的阶级意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压迫者的反抗精神以及对儿子所从事的革命事业的支持。

2.写了上述四件事后,作者又进一步回忆了自己离开母亲、投身革命、加入共产党后母亲的一些事。请同学们阅读第11、12段。思考:还写了些什么事?表现了母亲的什么精神品质?寄寓了作者什么感情?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第11段写作者1919年将母亲接出来,可因为她“劳动惯了,离开土地就不舒服”,“回家继续劳动”。歌颂了母亲热爱劳动的崇高品质。第12段写母亲积极支持儿子所从事的革命事业。当1927年大革命受到挫折和困难时,为了支持儿子革命,她“独立支持一家人的生活”;当她知道我们党的困难时,她“在家里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持儿子革命,鼓舞儿子的革命斗志,“期望着中华民族解放的成功”。这充分体现了母亲支持革命以革命利益为重的崇高品质。对此,作者是深怀敬意,永不忘记的。两个“永远想念”,母子之情感人肺腑。当听到母亲想见作者一面,未能如愿时,作者再也忍不住内心的巨大悲痛,深情地写道:“但我献身于民族抗战事业,竟未能报答母亲的希望。”一个“竟”字,含义深刻,既寄寓了作者把党、革命、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的崇高品质,又寄托了对母亲的无限哀思与怀念之情。

3.请学生朗读第13段。思考这一段追叙强调什么?说明什么?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强调“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直到晚年(1944年)“仍不辍劳作,尤喜纺棉”。真可谓“勤劳一生”。母亲身上的这种勤苦耐劳的美德,正是中华民族广大劳动妇女的美德的集中体现。因此,作者对母亲的歌颂,也就是对中国千百万劳动妇女的歌颂。这样写的作用,既照应了前文,又深化了文章的主题,突出了文章的中心。请细读这一部分,体会作者朴素、简洁、平实的语言。

板书第二层次意思(8—13段):写母亲坚强不屈的性格和反抗压迫、支持革命的精神。

4.这一层次记叙事例的时间跨度很大(从1895—1944年近半个世纪),可内容并不松散。以时间为顺序,紧紧围绕着母亲勤劳的品德及对作者的影响这一主线和中心,有重点地选取典型材料,有条理地组织材料,做到详略得当、中心明确。同学们可以根据上面的研析,细心体会这种记叙方法和写作技巧。

5.学生个别朗读或大家齐读第14、15段(即第二部分第三层次)。思考:作者由衷地感谢母亲对自己的养育之恩,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在段落结构的形式上具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从两个方面来写:一是感谢母亲“教给我与困难斗争的经验”,“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二是“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并“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母亲留给儿子的这些,确实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而作者也深深懂得其价值,写了自己的深切感受,从而对母亲发出由衷的感谢之情。对此要引导学生仔细体味感谢母亲的深刻理由。结构形式上的特点是运用了排比段。

板书第三层次意思(14、15段):由衷地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6.有的同学对14、15段这种划分归类认为不妥,多数同学同意。让同学们讨论,分别说说各自的理由。(提示:可从内容和写作方法上考虑)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补充:从内容上看这两段感谢母亲的内容,正是对第2到第13段所叙述内容的概括。从文章结构上看,这两段对文章第二部分有总括收束作用,而与第一部分照应并不紧凑。但第16、17段(第三部分)则与第1段(第一部分)前后照应,联系紧密,气脉相承。若把这两段归在第三部分,就会使结构上显得松散,气脉不畅。从写法上看,这两段的议论和抒情正是在前面记叙的基础上进行的,如果与前面记叙的事例内容割裂,记和议的相辅相成作用就会削弱,影响文章内容的准确表达。板书第二部分的意思(2—15段):记叙母亲一生中的主要事迹,歌颂母亲的崇高美德,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

三、研习课文的第三部分。

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思考:(1)如何理解“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含义?(2)如何理解“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创造着中国的历史”这句话的含义?(3)作者是怎样把对母亲的爱与对人民的爱、对革命事业的忠诚有机地结合起来写的?这给我们哪些深刻的启示?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总结:(1)再次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离我而去”的万分悲痛之情和无限热爱的真挚的感情。

(2)说“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母亲是千千万万劳动者中普通的一员。而正是像母亲这样具有崇高美德的千百万普通劳动者创造了(已经过去)和创造着(今天和未来)人类历史的物质财富和精神文明。母亲是伟大的,劳动人民是伟大的。作者把对母亲的热爱之情,升华到热爱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诚的高度;作者把对母亲的歌颂之情升华到与歌颂劳动人民的感情完全融合在一起的崇高境界,从而进一步深化了文章的主题。这是一个转折关系的复句,以此对上述这方面的意义进行强调。

(3)作者以设问句“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发人深思,将对母亲的爱引向对人民、对革命事业的热爱与忠诚,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爱母亲,就要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的事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只有这样,才能报答母亲的深恩,才算爱母亲。为此,作者下定决心“能做到”,坚定信念“一定能做到”。这一段给我们的深刻启示是:我们要认真学习、继承和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解放天下劳动人民为己任的崇高思想,艰苦朴素的精神,宽广无私的胸怀,坚定的革命意志,为实现祖国的“四化”大业而奋斗。学生有感情地齐读第三部分。

板书第三部分意思(16、17段):对母亲的沉痛悼念,并表达了作者以尽忠于党和人民来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

四、回顾全文。

1.指导学生根据段落层次的意思,归纳整理写出本文的中心思想。2.进一步体会本文选材精当,安排得体和语言朴素,感情真挚的特点。

五、布置作业。1.背诵最后两段。

2.做“揣摩·运用”题六中的部分题目。

2.了解全文主要写了些什么,概括出母亲一生美德的几个方面;体会作者对母亲深切怀念的丰富感情。3.了解文章的记叙顺序和段落层次的划分。

下载《回忆我的母亲》优教教案3(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回忆我的母亲》优教教案3(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回忆我的母亲教案

    《回忆我的母亲》导学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识记生字词,了解作者及背景。 2.学习按时间顺序有重点地选取典型材料来表现人物优秀品质的写法(重点、难点) 一、【预习导学......

    《回忆我的母亲》教案

    回忆我的母亲教案 船寮镇初级中学徐阳 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理清本文讲述了母亲的那些事迹。 2.学会分析典型事例,感受人物形象。 3.学习母亲勤劳俭朴,艰苦奋斗等优良品格。......

    回忆我的母亲 教案

    教学目标: 回忆我的母亲 1.整体感知,领会以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方法,学习运用具体事例写人的手法。 2.抓住文章思想内容的要点,感受母亲的高尚品德,使学生了解作者对母亲深沉的爱......

    《回忆我的母亲》教案

    《回忆我的母亲》 课题:《回忆我的母亲》 课型:新授课 学情分析:应加强学生朗读能力的指导;加强合作。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并掌握课文新字和词语。 2.整体感知,领会以时间顺序组......

    回忆我的母亲(教案)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 回忆我的母亲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习本文按照一定顺序选择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法。 2.体会议论这种表达方式在记叙文中......

    回忆我的母亲教案

    《回忆我的母亲》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回忆录的特点。 2、学习按时间顺序有重点地选取典型材料来表现人物优秀品质的写法。 3、学习运用朴素、简洁、平实的语言来进行......

    《回忆我的母亲》教学案设计

    《回忆我的母亲》教学案设计 学习目标 一、了解朱德母亲的品质。她是一位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韧顽强、爱憎分明的平凡而伟大的母亲。领会作者由热爱母亲推而广之热爱中......

    《回忆我的母亲》名师教案

    《回忆我的母亲》名师教案 (一)教学建议(500字左右) 1.在学习之前指导学生阅读有关朱德生平及朱德母亲的事迹,把课堂教学与学生的课外阅读结合起来。 2.本文写的是“回忆我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