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欧姆定律的创新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3 01:10: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欧姆定律的创新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欧姆定律的创新教学设计》。

第一篇:关于欧姆定律的创新教学设计

关于《欧姆定律》一节的几点创新教学设计

——参加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全国课堂教学大赛感悟

前不久,我参加了由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主办,四川省陶行知研究会承办的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全国课堂教学大赛,并有幸获得了全国一等奖。

下面就参赛课题《欧姆定律》(科教版)我的设计思想、过程与感悟,与大家交流和分享(《欧姆定律》ppt课件附后)。同时也借此机会,向给予我鼎力相助、倾心付出的师长和同事们表示由衷的感谢!

一、火灾引入,激发兴趣,吸引注意力

将小灯泡、滑动变阻器、电流表和一段绕成螺线管状的电阻丝(直径为0.3mm的镍铬丝)串联入电路中(如图1),切米粒状大小的白磷装入螺线管(如图2)。开课时让学生观察通电后小灯泡在小电流时的亮度如何,然后调节滑动变阻器逐渐增大电路中的电流,让学生观察到小灯泡的亮度随电流的增大而变得更亮了(如图3)。接着不断增大电流,观察亮度,并提问:电路中的电流可以一直增大下去吗?此时,在学生热烈讨论时,电阻丝发热大幅度提升,引起白磷突然燃烧(如图4),学生被这突如其来的火灾震惊,精神高度集中。此时,老师抓住时机,引入探究主题:看来,电流是把双刃剑,它在给我们带来福祉的同时,弄不好,也可能引起灾难!那么,同学们想过没有——电流的大小到底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二、高效课堂,突出重点,大胆取舍

按照初中物理科教版的编排体系:欧姆定律的实验探究和定律应用在一节内完成,这样,教学任务就相当繁重。因此,要想完成,教师就要精心构思,大胆取舍,突出重点,应将教学重点放在欧姆定律探究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处理上,实施高效的课堂教学。很显然,电路的连接已经不是本堂课的训练重点了,此前学生就已经掌握了较为熟练的电学实验基本技能,这里不应该在它上面花费太多时间。如果条件允许的话,为了节约课堂时间,还可以事先请实验老师将实物电路连好摆在桌上备用。另外,欧姆定律的应用也非本堂课的重点,它的进一步应用可以留在下堂课上深入剖析。

三、数据分析,总结定律,充分听取学生的观点表述,相信学生,回归学生本位

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教学是师生思想双向交流的活动。本节的重点就是通过学生亲手实验,获取最真实的数据,从而自己总结得出欧姆定律。因此,在学生实验完成后,让学生充分讨论,并给予其足够的时间相互交流,阐述自己的观点,就尤为重要了。教师要相信学生,不要害怕他们说不对,说不全。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说不对,我们可以修正;说不全,其他小组可以补充。学生所说的,就是他们最真实的想法,他们容易犯错的地方就是我们教学要突破的难点,就是我们苦苦寻觅的易错点,更是我们教学中的财富啊。

四、图像分析用透明胶片重叠,同图多线找规律找原因,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随着现代课堂教学手段的普及,实物投影仪已经普遍进入教室。老师们也经常利用投影仪来辅助教学,展示学生作品、作业,方便直观。就本节而言,多数老师会想到用它来投影学生收集的数据和绘制的I-U、I-R图像。但据我所知,他们都是让学生在白纸上完成以上工作,然后一个个投影展示。我们认为,如果将学生使用的白纸换成透明胶片,在胶片上事先打印上坐标系,并让学生用较粗的记号笔在其上描点、连线,绘制图像(如图5)。在交流总结环节,老师就可以将若干张同底的图像进行重叠,由于胶片是透明的,那么几个图像就可以同时展现在一个坐标系中,在此基础上总结普遍规律,更加直观、可信。另外,由于不同小组的学生实验时所使用的定值电阻不尽相同,因此所得到图像的斜率、曲率也 2 会不同,教师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还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出现此现象的原因,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五、表格、游戏推公式,逻辑严密,快速高效,学生从中体验成就 在此版教材的编排体系中,通过实验总结出欧姆定律后,直接就抬出了公式I=U/R。这不免让人感觉这公式出来得有些唐突。如果我们能够稍加改进,充分利用刚刚得出的欧姆定律,设计一个表格(如图6)循序渐进地将公式推导出来,那效果就大不相同了。“物理学中,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为1伏,通过导体的电流为1安时,该电阻的阻值规定为1欧。那么请同学们比一比,看谁算得快!一个1欧的电阻,其两端电压升高至伏2时,通过它的电流将是多少安呢?电阻1欧,电压3伏呢?然后,电阻1欧,电压U伏呢?”这样,利用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的正比关系,就可以顺利的让学生推出此时电流为U安。接下来,我们利用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的规律,继续让学生做比一比的游戏:“我们保持电压继续为U伏,电阻增大到2欧,电流将变为多少安呢?电压仍为U伏,电

阻增至3欧,电流应为多少安呢?最后,电压为U伏,电阻为R欧呢?”如此两次游戏下来,耗时不到两分钟,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推导,得出了著名的欧姆定律公式,成就感油然而生,让学生感到物理并不神秘,他和我们其实一直就很亲近。

六、知识树总结,美观亲切,系统性强

一堂完整的课,课堂总结是必不可少的。它可以让学生及时回顾当堂所学,加深印象,帮助对重点的把握和难点的理解。可是,实际教学中,我们的老师往往忽略了这个方面,可谓教学过程异彩纷呈,刚一下课就忘得一干二净。岂不悲乎!本课的教学,我们可以采用知识树的方式(如图7),将本堂课的收获进行展示。“一颗大树上结满了果实:知识果——电流大小的决定因素、欧姆定律的内容、公式;体验果——欧姆定律探究实验的全程;方法果——控制变量法、图像分析法;精神果——欧姆持之以恒的科学精神。”如此总结,美观亲切,系统性强,学生印象深刻。

七、科学精神渗透,欧姆是最好的素材;合作意识培养,本课是绝好的机会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的美来自于它的真实,是一种实事求是的美。古往今来,无数的科学家身上体现出来的科学精神,一直为后人所敬仰,欧姆就是其中一位。他在当时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改进旧设备,发明新仪器,克服种种困难,花费整整十年时间,经历无数次的失败得出欧姆定律,这种持之以恒的精神,恰恰是当代中学生最缺少的。因此,教师抓住机会,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的教育就再恰当不过了。另外,本堂课有大量的时间是在进行分小组 4 的学生实验,为高效的完成实验任务,在小组中进行分工合作是必须的。教师要教育学生,形成集体意识,互帮互助,通力合作,才能形成强大战斗力。这为学生今后融入集体,融入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八、怎样备好一堂课:搭骨架、添血肉、通经络、注灵魂

参加一次赛课,相当于增加五年教龄。这句话,说明参加赛课对于青年教师积累教学经验、提升教学水平的重要意义,同时,这也说明打造一堂优质课是一件多么辛劳的工作:大到整体的框架结构,小到每一句关键的点拨、每一个过渡词语,都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工作量可想而知。那么,怎样才能备好一堂课呢?首先要搭骨架。弄清一堂课的重点在哪里?难点是什么?整个这堂课大的版块分为哪几个?每个版块又由哪些部分组成?让这堂课的基本结构在授课者的脑海里清晰的呈现出来。就像人体的骨架一样,它支撑着我们这个鲜活的生命体。其次是添血肉。在骨架搭好后,就该为这个生命体添加血肉了。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教材,将一个个重要的知识点准确地添入各大版块当中去,让每个部分都更加充实饱满不遗漏。这是一堂课的主体部分,教师要深入挖掘教学资源,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备出一堂有内容的好课。再次是通经络。经络是连接身体各个有机部分的桥梁,医学中讲“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教学亦然。一方面,教师要仔细打磨课堂各个版块过渡衔接的用语,让它们逻辑严密、环环相扣,构水到渠成之势。另一方面,教师还要清晰该堂课的任督二脉何在——难点在哪儿?巧妙构思、精心设计,打通经脉,突破难点。一堂课是否成功,往往也就看这儿了。最后是注灵魂。教学,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同样的教学设计,不同的教师来上,往往呈现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师的个人素质和临场发挥就是一堂课的魂(如图8)。既然授课者——教师是魂,那么从跨上讲台的第一秒钟起,教师就要精神抖擞、神采奕奕,用自己教学智慧和人格魅力,引领全体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让课堂生动活泼,充分体现探究与发现的乐趣,让一堂课富有生命,让我们的课堂真正的“活起来”!

紧张的比赛已经过去,留给我的是永远无法磨灭深深的记忆。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秉承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想,从做中学,在学中做,在今后的教育生涯中,我会更加留心每个细节,发挥物理学特有的优势,教学相长,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艺术,上好每一堂课。让物理学走进生活,走近学生,让我的课堂更加生动活泼,更加务实高效,让我的学生爱上物理,爱上我——这是我的目标!

第二篇:欧姆定律教学设计

欧姆定律教学设计

欧姆定律是在学生前面认识电压、电流、电阻的基础上,来研究这三者关系的课题,是电学中的基本定律,是进一步学习电学知识和分析电路的基础。本节内容体现了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注意学科渗透等课程理念,能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为此,在本节课中采用了探究式教学。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说出欧姆定律的内容、公式及其涉及的单位;

理解欧姆定律,能进行欧姆定律公式的变形,理解应用公式时要注意“同体性”和“同时性”,会在新的问题情境中,应用欧姆定律进行解释、推断和计算。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的实验研究过程,从而能较熟练地运用图像处理实验数据,了解电流与电压、电阻间的正比、反比关系。

(2)初步学会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交流讨论,互相合作。

(3)学习用数学公式来表达物理规律的方法,体会这样做的优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欧姆当年研究电流、电压和电阻三者关系的简史,培养学生刻苦钻研、大胆探索的科学精神,同时让学生在自我实现中增强成功体会。

二、教学重点:

欧姆定律所揭示的物理意义及其数学表达式;

三、教学难点:

欧姆定律的实验设计及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归纳以及结论的得出。

四、教学器材:

调光灯、小灯泡、电池组、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阻值分别为5Ω、10Ω、15Ω的电阻各一个、导线数根等。

五、教学过程

(一)设置物理情境进行讨论,提出问题。

如图的电路,你有哪些方法可以改变小灯泡的亮度?小组内讨论,然后进行交流。学生的方法:①改变电源的电压,②改变定值电阻的阻值③串联一个滑动变阻器等。实验验证,学生观察灯的亮度的变化 师:灯时亮时暗说明什么? 生:电路中的电流有大有小。

师:电路中电流的大小由哪些因素决定? 二)大胆猜想,激活思维

鼓励学生大胆猜测:你猜电流的大小究竟由哪些因素决定呢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适当提示。学生联系已学内容以及刚才的实验现象,猜想:电流与电压的大小有关,因为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有关,因为电阻对电流有阻碍作用-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最后,根据猜想师生共同得出结论: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压、电阻两者有关:

过渡: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呢?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猜想”这两步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急切盼望问题的解决,产生主动探索的动机,三)设计实验

1、课件出示思考题

(1)根据研究电阻大小影响因素的方法,这个问题应采用什么方法研究?

(2)选择使用哪些器材?

(3)该实验应分几步,具体步骤怎样?

2、学生激烈讨论,明确本问题的研究方法:必须设法控制其中一个量不变,才能研究另外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即控制变量法。

学生讨论,提出本实验必须分两步来完成:第一步,保持R不变(确定应该用定值电阻而不用灯泡),研究I与U的关系;第二步,保持U不变,研究I与R的关系。对于第一步,改变U(用电压表测),观察I(用电流表测量),且电压的调节可通过:改变电池节数来实现(阻值为R的电阻直接接在电源两端),或者通过电阻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移动变阻器滑片来实现。

师生共同讨论:通过改变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比通过改变电池节数方案要好

3、设计实验电路,画出电路图:学生个人设计,然后选取了有代表性的几个用实物投影进行展示,分析方案的好处和不足。

4、学生进一步讨论:对于第二步,要研究I与R的关系,首先要改变图中R的值,可用5Ω、10Ω、15Ω的电阻。要保持U不变,可调节滑片P的位置,使电压表示数不变。

5、师生共同讨论:要完成以上实验,还必须测量相关数据,需要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四)分组合作,深入探究

在此环节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像科学家那样兴趣盎然地开始按拟定的方案实验,边做边想边记。教师巡视,注意他们的设计是否合理,仪器使用是否得当,数据记录是否正确,作个别辅导。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觉、主动地和教师、教材、同学、教具相互作用,进行信息交流,自我调节,形成了一种和谐亲密、积极参与的教学气氛和一个思维活跃、鼓励创新的环境。学生的思维在开放、发散中涨落,在求异、探索中又趋于有序,这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

五)综合分析,归纳总结

1、学生汇报:实验完毕后,分别推出代表汇报实验的数据.下面是两组学生的实验记录和结论(出示投影);

从表一知:电阻一定时,电流跟电压成正比; 从表二知:电压一定时,电流跟电阻成反比.师:同学们总结得很好我们用了几十分钟研究得出了这个电学规律;然而这一规律是德国物理学家欧姆在1827年用实验方法研究得出的,为此欧姆花费了10年心血:为了纪念他的伟大发现.这一规律被命名为欧姆定律:今天.当我们一起学习这一规律时,每名同学都能从他身上学到一点精神——坚持不懈地从事科学研究

3、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图象,从数学的角度来认识正比、反比。

4、实验过程中细节的讨论:

在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的两次实验时,滑动变阻器各起什么作用? 讨论交流

六)巩固练习,强化理解

1、在一段导体的两端加6V的电压时,通过它的电流0.2A,1)这段导体的电阻是多大? 2)如果在该导体两端加10V的电压时,通过它的电流又是多大?导体的电阻是多大? 3)如果导体两端不加电压时,它的电阻又是多大,通过电流多大? 着重进行对欧姆定律的理解,使学生明确:同一导体,电R增加几倍,电流也增加几倍,它们的比值不变;R与I、U无关,导体的电阻等于导体两端电压与通过导体的电流的比值。

2、家庭中使用的是交流电,当人体通过交流电的电流达到50mA 时,就会导致人体呼吸麻痹、心室颤动。假定某人身体的电阻为2kΩ,算一算,当通过50mA 电流时的电压是多大?

初次应用欧姆定律进行计算的计算题,规范解题的要求。

(七)课堂教学小结与延展:

(1)让学生回顾本课的探究过程:发现问题----进行猜想----探索研究----得出结论----指导实践,指明这是研究物理的基本思路;物理教学中应注意渗透科学研究方法,同时也进行学法指导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2)鼓励学生课后总结:“我们现在学到的物理有哪些地方也用到了这种探究方法?你能找出多少处?”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自己寻找,让课虽完而学未完。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学生掌握了控制变量法这一物理研究方法。探究过程中,通过自行设计、自己动手操作,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分别概括出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以及两条结论的融合,提高了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增强了主体参与意识。

第三篇:欧姆定律教学设计

科学探究:欧姆定律教学设计

龙海五中

杨玉琴

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内容:实验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欧姆定律的内容和公式。

前面学习了电学中的三个基本物理量:电流、电压、电阻,本节通过科学探究,建立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定量关系,得出电学中重要的基本规律——欧姆定律。

本教材更加重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学生已经学过电流、电压和电阻,但是并不明白它们之间的关系。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电学现象出发,引导学生思考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先提出自己的猜想,再来设计实验,通过实验收集数据,最后归纳得出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定量关系。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欧姆定律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和兴趣,让学生真正学会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探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之间的定量关系;

2.通过实验探究,进一步熟悉科学探究中被广泛采用的一种方法:控制法变量

3.通过实验探究,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的方法 4.尝试用图像法来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二、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尊重事实、探究真理的科学态度;

2.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和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

3.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1.让学生经历和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培养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难点:

1.用图像法分析实验数据和对实验结果的评估 学情与教材分析: 由于先前的科学探究活动多数只涉及部分要素,而本节需完成探究实验的全过程,对学生来说是一个较高的要求。如实验电路设计、实验器材的选择、用图像法分析实验数据、对实验结果的评估等都是本节的难点。这需要教师的点拨、引导,也需要同学间的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复习:电流是怎么形成的?电压对电流的形成起了什么作用?什么是电阻?(导体两端的电压使导体中的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2.既然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那么升高电压,电流会不会随着升高呢? 电阻对电流有阻碍作用,如果增大电阻,导体中电流会不会随着减小呢? 教师演示增减电池对电灯亮暗的影响,和移动滑动变器对电灯的影响。(器材:二个干电池、小灯泡、开关、滑动变阻器各一个,导线若干)实验一:同一个小灯泡分别接在一节和两节干电池上,观察小灯泡的发光情况。实验二:将小灯泡与滑动变阻器串联接入两节干电池上,移动滑片,观察电阻增大或减小时,小灯泡的亮度变化情况。从这两个小实验中发现:电流随电压的增大而增大,随电阻的增大而减小

二、进行新课

(一)提出问题 教师直接提出:电流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二)猜想与假设 学生根据前面的实验很容易猜想到与电压、电阻有关 请同学们再大胆地猜想一下,电流与电压、电阻可能有什么样的定量关系?(提示学生:这种数量关系可用数学的函数关系来表达)将同学们的猜想写出来 猜想与假设的对不对,必须用实验来验证 这节课将请同学们利用给出的器材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三)制定实验计划与设计实验

1.讨论研究实验的方法 如果一个物理量受多个因素影响,可用什么样的方法可以把一个多因素的问题转变成一个单因素的问题来研究,从而为我们研究问题带来许多的方便?(控制变量法)请学生讨论出实验研究方案,与同学交流、比较(将导体接入电路,采用控制变量法分别研究:①当导体电阻不变时,改变导体两端电压,研究导体电流与电压的关系;②当导体电压一定时,改变导体电阻,研究导体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2.讨论如何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让学生经历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是探究过程的重要环节。为了锻炼学生的能力,教师不可包办,可作一些必要的点拨引导。此过程中要把握好指导的尺度,创设一些问题情境,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逐步完善电路设计](1)引导学生讨论如何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发动学生讨论实验需解决的问题,逐步完善设计的电路 ①本实验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测量通过导体的电流和导体两端的电压)用什么器材测量?(电流表、电压表)②电流表和电压表如何接入电路?(学生回答后,画出电路如图1)③复习回顾电路的连接方法和注意事项 请学生回顾电流表和电压表使用方法后,教师对连接电路再进行点拨指导: 在连接同时有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电路时,一般先连接电压表以外的串联电路,最后再将电压表并联在电路中。连接时注意两电表的正负接线柱和量程,电流表和电压表的量程应选择合适,在不能估计被测数值的情况下,可用试触法确定电表的量程。④要完成本实验,必须怎么操作?(保持导体电阻不变,改变导体两端电压,观察通过导体的电流有什么变化?)⑤小组讨论改变导体两端电压的方法,并将讨论结果与同学们交流 [学生提出的方案可能有几种:a.通过改变串联电池组的电池个数来直接改变导体两端电压,b.用电压可调的学生电源改变导体两端电压,c.发动学生对提出的方案进行具体分析,兼顾考虑实验是否精确,操作是否方便及现有条件等因素,经讨论比较后选用如图2电路。教师重点强调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并引导学生回顾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⑥选择器材要注意什么问题? 本实验给出了若干个定值电阻、双量程电表等供选用。教师点拨:从实验器材的安全性、减少实验误差、方便操作等方面来考虑器材的规格。注意选择合适的电源,电表的量程要选择恰当,一方面要使被测值不超出量程,另一方面要考虑测量值的准确,能用小量程时要用小量程测量。(2)讨论如何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引导学生讨论该实验要解决哪几个问题?解决的方法是什么?根据现有条件和操作方便性,选择哪种方法好? ①该实验必须保持什么不变,改变什么?(保持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改变导体电阻的大小)②请各小组讨论a.怎样改变导体电阻R的大小? b.怎样保持导体两端的电压U不变呢?

讨论后各小组拿出方案与大家交流(可更换定值电阻来改变导体电阻R的大小;通过调节变阻器使导体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实验电路如图3所示 ③教师建议:导体电阻最好选用成整数倍的定值电阻,以方便对数据的分析。

(四)指导学生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选择桌面上给出的器材进行实验。要求: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明确,严格执行仪器的使用规则,探究过程中首先设计好实验电路,计划好实验步骤(可参考教材);正确读取、如实填写实验数据;对自己的实验数据进行认真的分析、论证,并要求画出①电阻不变时,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图像;②电压不变时,电流随电阻变化的图像;归纳出实验结论。(同学们操作,教师巡视指导)[探究结论是在测量多组数据的基础上,才能得出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考虑到时间问题,同时也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每个实验只测三次,分析论证时可以与其他组交流共享数据;分析数据时,其中一部分小组只作I—U图像,另一部分小组只作I—R图像。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来探讨实验记录中有关物理量间是否存在严格的数量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五)分析与论证 选择3—4组同学利用投影机展示自己的实验数据及I—U图像和I—R图像,并逐一表述自己的分析论证过程和结论。[分析与论证是实验的重要环节,让学生经历从物理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过程,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过程。本实验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借助图像来描述数据间的的相互关系特征,能更直观地反映物理量间的关系,有助于归纳出科学规律。同时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和描述探究结果,能培养学生大胆表述自己观点的意识和正确表达的能力;通过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更强的探究兴趣。] 综合各小组的论证结果,得出结论:

1.保持电阻不变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2.保持电压不变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六)评估与交流 请各实验小组进行自我评估,客观评估自己的实验过程及结果,并与其他小组的实验进行交流。同时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实验中的失误,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研究实验改进的措施。将自己的评估和大家进行交流,教师再加以点评。教师对评估活动的引导与提示: 1.在探究过程中,应该保持不变的物理量是否在操作中真正做到了保持不变? 2.实验小组的测量数据是否严格符合我们总结的规律?不符合的原因是什么? 3.比较本小组得出的实验与其他小组的实验结论有什么差别? 4.反思实验结论与开始的假设有什么差异? 5.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探讨减小误差的方法 6.该实验中还有没有什么影响因素没考虑到? 7.你的实验过程有没有不够完美之处?可以改进吗?研究改进实验方案的措施 [评估与交流是对探究的反思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从评估中感受自己的失败与错误,通过纠正错误,逐步走向正确,真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评估与交流也是一种后续的学习,从评估中吸取经验教训,扬长克短,增长知识提高技能,也有助于学生物理素养的形成。] 教学反思: 本节探究型课是通过实验探究电流跟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实验指导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启发讨论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用 “控制变量法”将探究的问题通过两个实验来进行。通过实验一、二创设问题情景,启动思维,引导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想与假设,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活动。在教师的不断引导和学生的积极思考、讨论下,解决怎样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和电流、实验器材的选择等问题,逐步突破实验设计这一难点。探究活动采用分小组活动方式进行,给学生提供多维互动的交流空间,便于学生在交流合作中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共享智慧,解决用图像法分析数据和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估的难点,使学生体验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通过评估与交流,让学生交流做法、共享数据、相互交流,更增强了团队合作的意识,同时也培养了严谨的科学态度。通过本次探究全过程的体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

第四篇:欧姆定律教学设计

欧姆定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欧姆定律及其表达式.2.能初步运用欧姆定律计算有关问题.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

介绍欧姆的故事,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品格教育.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的课型属于习题课,以计算为主.习题训练是欧姆定律的延续和具体化.它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欧姆定律的物理意义,并使学生初步明确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 教法建议

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明确题设条件,正确地选择物理公式,按照要求规范地解题,注意突破从算术法向公式法的过渡这个教学 中的难点.特别需强调欧姆定律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同一性,即同一 导体,同一时刻的I、U、R之间的数量关系.得出欧姆定律的公式后,要变形出另外两个变换式,学生应该是运用自如的,需要注意的 是,对另外两个公式的物理含义要特别注意向学生解释清楚,尤其 是欧姆定律公式.教学设计方案

引入新课

1.找学生回答第一节实验得到的两个结论.在导体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 跟加在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在加在导体两端电压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 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有一个电阻,在它两端加上4V电压时,通过电阻的电流为2A,如果将电压变为10V,通过电阻的电流变为多少?为什么?

要求学生答出,通过电阻的电流为5A,因为电阻一定时通过电阻的电流与加在电阻两 端的电压成正比.

3.在一个10 的电阻两端加上某一电压U时,通过它的电流为2A,如果把这个电压加在20 的电阻两端,电流应为多大?为什么?

要求学生答出,通过20 电阻的电流为1A,因为在电压一定时,通过电阻的电流与

电阻大小成反比,我们已经知道了导体中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关系,导体中电流跟这段导体电阻的关系,这两个关系能否用一句话来概括呢?

启发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复述,指出这个结论就叫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1.此定律正是第一节两个实验结果的综合,电流、电压、电阻的这种关系首先由德国 物理学家欧姆得出,所以叫做欧姆定律,它是电学中的一个基本定律. 2.介绍《欧姆坚持不懈的精神》一文.

3.欧姆定律中的电流是通过导体的电流,电压是指加在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电 阻是指这段导体所具有的电阻值.

如果用字母U表示导体两端的电压,用字母R表示导体的电阻,字母I表示导体中的电流,那么欧姆定律能否用一个式子表示呢?

(二)欧姆定律公式 教师强调

(l)公式中的I、U、R必须针对同一段电路.

(2)单位要统一I的单位是安(A)U的单位是伏(V)R的单位是欧()

教师明确本节教学目标

1.理解欧姆定律内容及其表达式

2.能初步运用欧姆定律计算有关电学问题.

3.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习欧姆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三)运用欧姆定律计算有关问题 【例1】 一盏白炽电灯,其电阻为807,接在220V的电源上,求通过这盏电灯的电流.

教师启发指导

(1)要求学生读题.

(2)让学生根据题意画出简明电路图,并在图上标明已知量的符号及数值和未知量的 符号.

(3)找学生在黑板上板书电路图.

(4)大家讨论补充,最后的简明电路图如下图

(5)找学生回答根据的公式. 已知 V,求 I

解 根据 得

(板书)

巩固练习

练习1 有一种指示灯,其电阻为6.3,通过的电流为0.45A时才能正常发光,要使这种指示灯正常发光,应加多大的电压?

练习2 用电压表测导体两端的电压是7.2V,用电流表测通过导体的电流为0.4A,求这段导体的电阻,通过练习2引导学生总结出测电阻的方法.由于用电流表测电流,用电压表测电压,利用欧姆定律就可以求出电阻大小.所以欧姆定律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则定电阻的方法这种 方法,叫伏安法.

【例2】 并联在电源上的红、绿两盏电灯,它们两端的电压都是220V,电阻分别为 1210、484 .

求 通过各灯的电流.

教师启发引导

(1)学生读题后根据题意画出电路图.

(2)I、U、R必须对应同一段电路,电路中有两个电阻时,要给“同一段电路”的I、U、R加上“同一脚标”,如本题中的红灯用 来表示,绿灯用 来表示.(3)找一位学生在黑板上画出简明电路图.

(4)大家讨论补充,最后的简明电路图如下

学生答出根据的公式 引导学生答出

通过红灯的电流为

通过绿灯的电流为

解题步骤

已知 求.解 根据 得

通过红灯的电流为

通过绿灯的电流为

答 通过红灯和绿灯的电流分别为0.18A和0.45A.板书设计

2.欧姆定律

一、欧姆定律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二、欧姆定律表达式

三、欧姆定律计算

1.已知 V,求 I

解 根据 得

答 通过这盏电灯的电流是0.27A

2.已知 求.解 根据 得

通过 的电流为

通过 的电流为

答 通过红灯的电流是0.18A,通过绿灯的电流是0.45A 探究活动

【课题】欧姆定律的发现过程 【组织形式】个人和学习小组 【活动方式】

1.制定子课题.2.图书馆、互联网查找资料

3.小组讨论总结

第五篇:欧姆定律教学设计

欧姆定律教学设计

印江二中:聂长芬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使用电表,会用滑动变阻器,掌握欧姆定律的内容和公式,知道各个物理量的单位。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熟悉控制变量法,学会科学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总结物理规律的研究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验探究过程中的快乐,感受欧姆得出欧姆定律的不易,学习科学家为科学艰苦奋斗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实验方法,理解欧姆定律。

2.难点:设计实验过程,实验数据的分析,对欧姆定律的理解。

三、实验器材

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干电池组、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10Ω 1A)、定值电阻(5Ω、10Ω、15Ω)、开关、导线、小灯泡与灯座。

教师演示器材:家用调光台灯、实物投影仪、干电池组、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小灯泡与灯座。

四、教学设计

(一)复习设疑,启发探究欲望。

复习:

1、电流是怎样形成的?是什么原因使电荷作定向移动的?

2、导体的电阻对流有什么作用? 猜想:

1、既然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那么导线中的电流与两端的电压有何关系呢?

2、既然电阻对电流起阻碍作用,那么导体中的电流与它本身的电阻有何关系呢?

设疑:学生对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猜想,那么这三个量究竟有什样的数量关系呢?点出本节课题“欧姆定律”。这样通过简单回顾、分析,使学生很快回忆起三个量的有关概念,通过猜想使学生对这三个量关系的研究产生了兴趣,激发了求知欲望,并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指向本节课。

(二)展开探究活动,深入研究实践

1、预备知识:向学生介绍“控制变量法”,即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是通过保持其中一个量不变,看电流与另一个量之间的关系,在研究电流与电压关系时,保持电阻不变,通过改变电压,观察电流是如何变化的。在研究电流与电阻关系时,保持电压不变,通过改变电阻,观察电流是如何变化的。

2、同桌同学讨论:根据研究的目的和方法,利用我们学过的仪器,设计一个实验。通过讨论使学生对实验方法有了进一步理解,而且,使学生了解科学实验的设计过程: ①明确研究目的。②确定研究的方法。③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

在对学生讨论作简单的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教师投影实验电路图,介绍有关仪器,特别强调滑动变阻器在实验中的作用。

3、实验:教材是通过演示实验,来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从而得出欧姆定律。虽然,这样安排教师的主导作用能发挥得比较好,但演示实验可见度不大,学生动手参与率不高,学生主体作用不能很好发挥。另一方面,学生已初步学会了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使用,具备做此实验的基本技能。因此,本节课我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使学生在实验中进一步体验“控制变量法”,同时也使学生通过实验,对欧姆定律有了感性认识。在实验过程中,让学困生亲自动手,让优生作指导,这样使学困生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4、各小组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交流探究成果,及时矫正这一环节的操作要点,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主。其目的是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反馈,对学生参与实验态度和效果进行反馈,这一阶段学生的认识将在教师的引导下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学生的情感将在教师对学生参与分组实验,小组讨论和各小组在班级中汇报情况中得到升华。具体做法是:

1、各小组在教师指导下,对实验数据进行数学处理,理解数学上“成正比关系”、“成反比关系”的意思。

2、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最后分析得到二个结论:在电阻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3、进一步引导得到欧姆定律及其表达式。

4、说明:在欧姆定律中的两处用到“这段导体”,这两个这段导体却是指同一导体而言,即电流、电压、电阻对应同一导体,而且具有同时性。

这样做能真正把学生推到学习的主体地位上,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提高了学生实验能力和运用数学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巩固和反馈,知识迁移训练

1、例题:一个电灯泡工作时的灯丝电阻是484Ω,如果电灯两端的电压是220V,求灯丝中通过的电流大小。

分析:本题已知的两个量,电阻、电压都是针对同一导体电灯灯丝而言的,可直接应用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计算,但在解题时,一定要注意解题的规范性,强调电流、电压、电阻“同一段导体”,“同时性”等。

2、小结:突出欧姆定律的内容,强调“同一导体”

四、作业设计

1、课后练习

编制两类练习题目:一类是直接应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达到巩固欧姆定律内容和表达式;另一类是了解在研究欧姆定律实验中滑动变阻器作用,进一步体验“控制变量法”。

2、作业

(1)、作业本作业巩固性练习。

(2)、讨论题:怎样用学过的知识和仪器,来测定一未知的电阻值,

下载关于欧姆定律的创新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欧姆定律的创新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欧姆定律教学设计

    欧姆定律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掌握欧姆定律及其表达式,能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参......

    欧姆定律 教学设计

    欧姆定律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内容涉及两个问题。一是欧姆定律,二是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关于欧姆定律,课本中先用演示实验探究了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并通过U-I......

    欧姆定律教学设计

    欧姆定律教学设计1 一、教学任务分析拓展型课程中的“电源”和“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是基础型课程中部分电路的延伸,是“电路”一章中的核心知识。内容不仅涉及到电流、电阻......

    欧姆定律教学设计(汇总15篇)

    篇1:《欧姆定律》的教学设计《欧姆定律》的教学设计引入新课活动一 改变小灯泡的亮度给你一个小灯泡(额定电压3.8V),三个阻值不同的电阻,干电池3节,开关一个,导线若干,怎样让小灯泡......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电动势的定义,知道电源的电动势等于电源没有接入电路时两极间的电压。 2.知道电源的电动势等于内、外电路上电势降落之和。 3.理解闭合电......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教学设计

    第7节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够推导出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及其公式,知道电源的电动势等于内、外电路上电势降落之和。 2、理解路端电压与负载的关系,知道......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教学设计

    《欧姆定律》教学设计 编写人:袁森炎 时间:20170312 【学习目标】 1. 了解内电路、外电路,知道电动势等于内、外电路电势降落之和; 2. 掌握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内容,理解各物理......

    人教版欧姆定律教学设计

    篇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7.2《欧姆定律》教案二、欧姆定律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2、过程和方法 通过运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