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微课教案

时间:2019-05-13 01:18: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将进酒》微课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将进酒》微课教案》。

第一篇:《将进酒》微课教案

《将进酒》李白 微型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清诗歌情感变化线索,理解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用世的复杂情感。

(2)背诵全诗。

教学难点:体味诗人感情的跌宕起伏。

教学方法:师生讨论法 讲授法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李白在创作这首诗歌时的写作背景,了解了诗歌的基本内容并体会过李白淋漓畅快的浪漫主义诗风,这节课,我们来一起体味诗人作诗的感情的跌宕起伏。

一、整体感知

同学们先集体朗诵诗歌,注意作者的感情变化。

二、鉴赏线索

这首诗中,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极快,可分四个层次:

1开头四句写感伤之情。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这里的“高堂明镜”并非指母亲,而是悬于高堂之上的镜子。

诗人一落笔就写黄河景象。诗人写黄河,颇能显示它的宏伟气魄和浩大声势,如“黄河如丝天际来”“洪波奔流射东海”(没有,诗人深知“白发如丝悲何益”(《前有樽酒行》),因而立即转悲为欢。

所以“人生”以下六句转而写欢。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尽管诗人在政治上并不“得意”,但在他看来,朋友间的聚会也同样是人生中的快事,大家何不高高兴兴地痛饮一场呢!想到这,他顿生豪情,相信自己将来必能作出一番事业,对区区金钱也毫不在意。于是连呼“烹羊宰牛”(此处用典:“烹羊宰牛且为乐”语本曹植《箜篌引》),准备像东汉大学者郑玄那样“一饮三百杯”。“且为乐”就是姑且作乐,也就是把不愉快的事情丢开不想。(提问:诗人的这种欢乐是真实的吗?仅仅为了一醉方休吗?)诗人这种欢乐感情是真实的,也是高尚的,不同于凡夫俗子的只图一醉方休,因为他说出了“尽欢”的正当理由。

“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钟鼓馔玉”在这里是富贵利禄的代称。

待到酒宴开始,诗人举杯劝饮,他的感情突然由欢乐转为愤激,这是因为他要借此把长期郁积在胸的不平之气一齐宣泄出来。他鄙弃那结党营私、排斥贤能的豪门贵族集团,因而

语出曹植《名都赋》:“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

到这里,诗人的胸中豪情仍未停止,“主人”句至结尾写狂放之情。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五花马:在这里指名贵的马。

这一层写诗人要将一切价值昂贵之物都拿来“换美酒”,而且是“径须沽取”,要毫不犹豫的去买,这就反客为主了,真是狂放到了极点。这是可信的,因为上文说过“千金散尽还复来”。这种狂放,(提问:这种狂放是平白无故而起的嘛?)从实质上看,是诗人的悲之重、欢之浓和愤激之深的集中表现。至此,再用“同销万古愁”来结束全诗,自有水到渠成之效。

三、总结概括

全诗的感情脉络为悲、欢、愤激最后转为豪放,让同学们体会清晰的感情脉络,并试着背诵全诗。

四、板书设计

将进酒

李白

---不复回、悲白发、朝、暮 欢

---尽欢、必有用

愤激---不足贵、不复醒、古来圣贤 狂放---径须沽取、万古愁

第二篇:将进酒诵读课

《将进酒》教学设计

学生齐读“豪放飘逸的李白诗”专题导语(在群星璀璨的盛唐诗坛上,李白无疑是最为耀眼的一颗巨星。他壮游天下,平揖王侯,生性狂傲,磊落不群;他的诗境界壮阔,想落天外,既有奇异瑰丽的浪漫笔调,又有真挚质朴的人情味。杜甫赞美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他自己却爱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朴素的明快与崇高的伟大就这样完美地统一在李白身上。)

师:对于李白,大家已经比较熟悉了。今天我们一起来品读他的巅峰之作《将进酒》,跨越千年,感受一个淋漓尽致的李白。

先看一下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请一位同学大声朗读。

生:朗读教学目标(1、把握文本内容,理清作者情感变化的脉络。

2、学习作者“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高度自信,理解作者怀才不遇的深沉愤慨。

3、背诵全文。)

检测一下大家的预习成果。读准蓝色字字音,给划线词释义。

生:将进酒 钟鼓馔玉不足贵

径须沽取对君酌 烹羊宰牛且为乐

斗酒十千恣欢谑 会须一饮三百杯

呼儿将出换美酒 陈王昔时宴平乐

师:点评。强调“将”有三个读音。一个是将,jiang,将来;一个是将,jiang,大将;第三个是将,qiang,请、愿的意思。下面大家齐读基础知识。生:齐读。

师:诗歌是朗诵的艺术。只有通过朗读才能感悟诗歌的魅力所在。在朗读的过程中大家思考一个问题:诗人情感变化的脉络是什么?请从文中找出相关词句概括并简要分析。

老师示范朗读然后大家自由朗读。

师:配乐朗诵诗歌。

师:下面请大家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朗读并思考问题一。作者情感变化的脉络是什么呢?文本中哪些词句有所体现呢?

生:自由朗读。

师:作者情感变化的脉络是什么呢?文本中哪些词句有所体现呢?

生:悲——乐——愤——狂。(板书)

师: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注意对情感的把握。

生:朗读课文。

师:作者情感跌宕起伏,由悲转乐转愤激转狂放。刚才的同学是否读出了这种复杂变化的情感呢?请同学点评。哪些词句读得好,哪些地方应该注意,哪些地方应该重读,语调应该如何变化。为什么?你能否朗读一下?点评。下面我们齐读诗歌。读出李白情感的变化起伏。

生:齐诵。师:读完了有没有一种畅快淋漓的感觉?为什么李白的诗读来如此痛快酣畅?是因为诗中有一些词句背后有撼动人心的力量。“诗眼”往往是一首诗歌的主旨句。抓住“诗眼”是欣赏诗歌的一种途径。你认为本文的诗眼是哪一句呢?说说你的理由。下面请同学们起立,同桌之间指导朗读,结合文本完成自主学习2 生:

1、“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诗歌从酒入题,对酒当歌,反映作者一种人生得意之时应当及时行乐。和友人对酒当歌,痛快畅饮,暂且作乐,不醉不罢休,忘却不开心的事情。

2、“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虽然是饮酒作乐,但李白仍渴望建功立业,渴望有所作为。这是一个官场不得志的李白对自己的满腔的自信,像是李白的人生宣言。像《行路难》中所说的那样“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正是这种自信,让李白的诗豪气冲天。

3、“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李白怀用世之才,立国安邦济苍生之志,却因不愿与窃居高位的碌碌之辈同流,终因馋毁而被“赐金放还”。说“富贵不足贵”绝非李白的由衷之言,而是他失望之极忧愤之极的反语。就像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愤怒的呼喊那样“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两句是李白对封建权贵的蔑视和决裂,更像是一声怒吼,就把那些官场的污浊激荡开来。因其人生目标不能实现而纵饮而愤怒,借酒销愁,宣不平之气,读来力能肛顶。

4、“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的愁不是林黛玉的绵绵情愁缠缠家世的感伤,而是万古悲愁。具有撼动人心的力量。李白悲叹人生易逝,悲愤自己功业无成,即使行酒作乐也难解胸中积愤已久的块垒。只好纵酒狂歌,来释放自我,解千古悲愁。师:吟哦讽诵而后得知。通过朗读,我们对作者的情感有了更深层次的把握,下面小组同学之间相互朗读课文。探究这样一个题目。“明人徐增在《而庵说唐诗》中评价《将进酒》道:“太白此歌,最为豪放,才气千古无双。”你读懂了《将进酒》这首诗歌之后,是否同意这种看法?请说说你的理由。”

生:回答。

师:点拨。我同意本诗是豪放的。诗歌中大量运用夸张手法。一开始营造了一种排山倒海的气势。诗人用黄河的伟大与永恒,突出了生命的渺小与脆弱,但出以如此豪放而有气势的语言就让人不感到纤弱和伤感,这种巨人式的感伤撼人心魄。即使不得志,但作者仍能“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短暂的沉郁怎能掩盖李白这颗珍珠的光芒。““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等等都有一种气势洋溢。诗人是自信的,是豪情万丈的,在他眼里有的只是乐观好强的人生。骨子里的狂傲豪放溢于言表。

本诗初读几遍,会觉得它豪气十足,但反复吟诵,就会感受到诗人愤激之情占据了情感的主要地位。“赐金放还”虽已大八年之久,但诗人从未放弃过对功业的追求对人生价值的求索。面对现实,诗人愤怒的喊出“钟鼓馔玉不足贵”,这是一种对黑暗势力的反抗,一种愤激之情。诗人说“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更暗含着作者的愤激之情。说圣贤寂寞实说自己寂寞,说曹植不得志,实说自己不得志,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确切的说,豪放是它的外壳,愤激才是它的内核。

师:小结。面对从天而降一去不回的黄河水,朝如青丝暮成雪的白发,诗人悲叹生命渺小人生易老;面对故交亲友,酒酣耳热,酒逢知己千杯少,一醉方休;尽数身世悲凉,自信之后难掩愤怒的真实自我;笔酣墨饱,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乐、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现在请大家想一想你所需要的东西,你的自信、你的不平、你的愤懑、你无所逃避的痛苦,或者把自己等同成那个伟大不屈的灵魂,再现一次一千三百年前的那场欢宴。让我们在诵读中完成这一心理旅程!

师生:齐诵。

第三篇:《将进酒》评课

看《将进酒》课堂实录的几点感想

宁波行知中等职业学校

洪珂

今天看了一堂《将进酒》课堂实录,内心澎湃不已。一是让我坚定立场。

我们职高语文到底何去何从?以何种“面目”问世是最恰当的?一直解读是我心头的一个疑?前些天的的培训,任富强教师提出抛弃大语文的观点,同时他认为教师自身的对文本的深刻解读以此引领学生进行的思维火花的碰撞是课堂的本质,无需过多关注提问技巧、情景创设等课堂技巧。就如人本质漂亮不需要修饰,教师对文本有自己独到而深刻的解读便是本质的美。那时我便觉有醍醐灌顶之感,真是说得极是。我们确实常存在,没认真研究文本就急着先想课堂技巧,想着哪里可以创新,以何吸引学生的眼球,而忽视了对最本质的东西――文本的解读。我以为这是一种浮躁的思想行为。可是我们有又这样的一说:水壶煮饺子。最主要的是职高的主流是求新求异,热热闹闹,理由是学生基础太差,我们的深刻解读学生无法领会。正如一同行在培训中提出“现在的职高语文一律成了女主播女导演”,话虽说得有些偏激,却也一语切中我们存在的弊端。如果说任老师的话让我醒悟可我还处在纠结状态,那么今天的这《将进酒》堂实录是让我坚定地站在任老师的立场上。

二是让我的眼睛得以证实。早时就听老一辈评一堂课无需有太多的条条框框,说一教授一堂课中就只把《雷雨》诵读的一遍,而学生沉浸其中,学生有收获有感触这便是一堂好课。我们教师用你的语言魅力感染学生足矣,就如演讲赛中听到令人振奋、激动的演讲,无需非要互动啊,用你的能力感染学生并为学生树立一个高标,足矣。可是十多年的教师生涯中还没接触一堂就围绕诵读的课。《将进酒》证实了这一点。这堂课就是在反复的诵读中进行,可以说少有互动、少有课堂技巧,但是让我们感动不已的就是授课教师自身的诵读水平!

除了为自己的想法找到依据的激动同时,对本堂课也一些自己的想法。教师在诵读课堂中除了自身语文魅力外在诵读指导中愚见指导透上有所遗憾。例如在七字句节奏的划分,以及轻重缓急的处理、虚实音处理处理的依据、何种情感以何种方式抒发的点拨。以致于本堂课偏于让学生收获了强烈的听觉审美和情感熏陶,学生感悟了美,而对学生向教师靠近提升自身的诵读水平只停留在感受上缺少实际操作技能提升。

第四篇:《将进酒》教案

《将进酒》教案

执教:高二李敏

第 十 周 星期 四 第 七 节(共 1 节)

课 题

《将进酒》

课 型

新授

教学目标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 反复诵读,赏析诗句,理解诗人形象。

思维发展与提升 在诵读中感悟诗句间蕴含的诗人跌宕起伏的感情变化审美鉴赏与创造 理解诗人复杂的情感,体会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 正确认识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感受诗人虽人生失意却依然潇洒自信的胸怀

教学重点

在诵读中感悟诗人跌宕起伏的感情变化,从而了解诗人复杂的感情及自我形象。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融入诗境,吟咏诗韵,认识到李白在劝酒放歌中,吐胸中块垒,抒发多种人生感慨。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诗——酒。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多少诗人因酒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请大家打开自己的知识库,一起来回顾一下我们学过这些与酒有关的诗句,我们一起把这些诗句齐读一下。

PPT出示:(齐声诵读)

1.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3.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4.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罗隐《自谴》

5.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

6.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7.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提到酒,提到诗,有个人我们是无法回避的,他因诗写得独绝千古而获得“诗仙”的称号,且因酒而留下了“酒仙”的美名,他就是使酒和诗有了最完美结合的伟大诗人李白。

那么,李白是如何使他的酒和他的诗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又有怎样的情感倾注于其中呢?今天将一起学习他的一首酒与诗的绝唱——《将进酒》。

二、解题

首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将进酒》这个题目。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名。将,读qiāng,“请”“愿”的意思。关于“将”字的这一含义,《诗经·卫风·氓》中间有“将子无怒,秋以为期”的先例。进酒,饮酒。“将进酒”请喝酒,这是一首“劝酒歌”。李白的这首诗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三、创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三年(744),诗人被排挤出长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将进酒》这首诗则是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即安史之乱前四五年光景,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当时唐玄宗耽于女色,先后将政事交给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官场一片黑暗,豪门贵族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社会腐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诗人对此极为不满。一天,他跟友人岑勋应邀到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里做客。他与友人岑勋、元丹丘饮酒,借酒兴诗情写下这首《将进酒》,借题发挥,尽吐郁积在胸的不平之气,也流露了施展抱负的愿望。

四、诵读通韵

明代徐增曾经评价李白的诗,他说:“太白此歌,最为豪放,才气千古无双”。

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由诵读课文,疏通文意。

PPT出示:品读本诗,感受诗歌的豪放气势。(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2.学生朗读展示,师生评议。

请同学个别诵读,其他同学仔细听,注意字音和节奏。

将(qiāng)朝(zhāo)樽(zūn)还(huán)岑(cén)烹(pēng)

馔(zhuàn)恣欢谑(zì)(xuè)径(jìng)径须沽取(gū)裘(qiú)

点评要点:声音、字音、节奏、韵律、情感的倾注。

3.教师范读。

听的过程中注意体会诗歌中的节奏变化,韵律变化以及情感变化。并在课本上作适当的标记。

PPT出示全诗《将进酒》

吟诵提示:注意节奏、语速、语调、重音,红色字体部分重读。

4.全班有感情地齐读齐读(教师诵读指导)

五、品读感人

(一)自由诵读

李白是古代诗人中性格最多样化的一位,尤其是理想遭遇挫折后的他,内心世界更为丰富。接下来,让我们深入文本,看你读到了一位什么样的李白。

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自由朗读并思考。

(3)PPT出示:探究内容:透过(具体诗句),我读到了一位 的李白。(请结合具体诗句从意象、关键词、内容、手法、情感等方面进行品读、分析、概括。)

要求:自由朗读时注意:节奏、语速、语调、重音。

(二)学生交流,个别分享自己的探究成果。

预设: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PPT展示)

生:悲伤的李白/忧愁的李白。

问题1:本文题为“将进酒”,为什么全诗要从奔涌不息的黄河写起?写黄河之水意在表明什么?这两句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同学回忆起与水有关的诗句?

明确:以江水的流逝暗示时间的流逝。

手法:起兴——颍阳去黄河不远,登高纵目,借以起兴,诗人借黄河水“奔流到海不复回”引发“时光易逝”的感慨。这种“先言他物,而引出所咏之物”的手法在诗歌中叫“比兴”。

反衬——以黄河水的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

比喻——以黄河之水一去不复返比喻人生易逝。(人生和江水一样,“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江水的流逝正像一个人生命在时间的轨迹上慢慢流逝一样,一去不返。)

夸张——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空间:写了黄河之水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如此壮阔景象,定非肉眼所极,作者想落天外,“自道所得”,语带夸张。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时间:把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是朝暮间事,把本来短暂的说得更短暂。

总结;高堂明镜悲白发,这是李白感情的第一个发展阶段。从这两句中最能体现作者情感语言的是哪个字?

生:“悲”。

师:悲的是时光易逝、人生短暂。

(2)“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李白

问题2:诗人正伤感,却为何突而转悲为欢?

师:他想到①既然人生短暂,何不及时行乐呢?

生:②悲又何益?既然此处失意,就应另外去寻找寄托。朋友相聚,正好开怀畅饮,及时行乐。

那么,诗人此时的情感是怎样的?我们用原诗中的话来回答:“欢”。

师:作者真的既“欢”且“乐”吗?

生:作者这种“欢”与“乐”并不是发自内心的,正如李白说的“人生得意须尽欢”一样,李白现在得意吗?李白并不“得意”,可见这种“欢”并不发自内心,而是对心中“愁”的发泄而已,一种自我安慰的方式。

(3)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生:充满自信、孤高自傲的李白/忧愁的李白

在这里,诗人用乐观好强的口吻肯定人生,肯定自我:“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有用”而“必”,何等自信,简直是人的价值宣言,而这个人——“我”——须是大写的。从貌似消极的现象中露出了深藏其内的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的本质内容来,正是长风破浪会有时,为什么不为这样的未来痛饮高歌呢!

(4)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生:能喝酒的李白。

整头整头的“烹羊宰牛”,不喝上“三百杯”绝不甘休。有的人一年也难喝三百杯,极言喝酒之多,这里用了夸的手法张。

师:说到喜欢喝酒,还有哪里可以体现?

生:“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喝酒快。“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喝得喝得豪爽。我们还能看到怎样的李白?

(5)“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生:狂放的李白。

师:你是怎么读出他的狂放的?思考以下问题:1、李白究竟劝谁喝酒?李白这次到哪家宴酒?谁是主谁是客?李白是去嵩山做客,他去元丹丘家做客,却指使主人买酒,他成了主人了,反客为主了,你去买酒,把所有的钱都拿来买酒,买来酒我们一起狅喝痛饮。

师:李白劝人怎样喝酒?

生:“会须一饮三百杯”,“将进酒,杯莫停”,“呼儿将出换美酒”

师:用名马、皮裘换酒,喝酒喝得这么专注,这么任性,这就是李白。是什么让世俗的礼法在李白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诗人的狂放不羁,所以这表达了诗人的狂放之情。(板书:狂放)

(6)“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生1:淡泊名利(蔑视权贵)的李白。

师:李白看重钟鼓馔玉吗?钟鼓馔玉指什么?

生:“钟鼓馔玉”采用借代手法,代指豪门贵族的奢华生活,在封建时代,只有衣食无忧的达官贵人才有闲情逸致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享受山珍海味之美。不羡慕达官贵人的生活,实际是对豪门权贵的蔑视、否定。表现了诗人对权贵的鄙弃和蔑视。

师:联系李白经历,“但愿长醉不愿醒”是李白的真心话吗?

生:不是。正是因为他得不到重用,无处施展他的才华,所以才不愿醒来。他想通过“长醉不愿醒”来忘却怀才不遇的痛苦。

师:李白他有着他具有“济苍生”、“安黎元”的进步理想,毕生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然而,写作这首诗时,他却已经被唐玄宗赐金放还,他发出了“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呼喊,李白觉得以自己的能力,原本能够做成一番事业,现在却只能借古人酒杯,浇自己胸中块垒,他说“但愿长醉不愿醒”,这分明是得不到重用的一种——愤慨。是是仕途失意,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愤慨之词。

(7)“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生:寂寞失意的李白。

师:圣贤指的是哪些人呢?孔子、孟子、屈原、贾谊之流。孔子、孟子,奔走列国宣扬自己的学说,施行仁政,却一直得不到任何一个国君的任用;屈原、贾谊,理想、抱负一直不为人所理解。他们为什么寂寞,被世人冷落,被君王冷落,有才能却得不到重用,所以我们称之为寂寞。

师:“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是真的在羡慕饮者还是另有所指?

明确:另有所指。这是李白由自身的境遇,联想古今,对荒唐社会的愤怒嘲讽和痛彻总结。

(8)“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生:怀才不遇的李白。

师:在中国历史上寂寞的圣贤不可胜数,作者为什么就提到陈王呢?(知识迁移:曹植和他的《七步诗》)

师:曹植的经历跟李白的经历像不像?

生:陈王就是三国时候的曹植,他才华横溢,志向远大,但由于“任性而行、饮酒不节”最终没有得到父亲曹操的重用。“曹子建七步成诗”是著名的文学典故,他的七步诗家喻户晓生齐读:“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与曹植一样,李白也有一段不堪回首的身世:他初入长安,报济世之志,却为小人排挤,最后落个“赐金返乡”的下场。他对曹植情有独钟,也许是同病相怜的缘故吧。

六、总结悟情

总结:《将进酒》这首诗里面包含了非常多面的李白。《将进酒》就像一杯美酒一样,承载了李白非常丰富、复杂的情感,刚才同学们自己总结出来的,我们可以看到《将进酒》里面诗人情感的一个变化:全诗围绕一个“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伤一欢乐一愤激一狂放,而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于一个“愁”字,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易逝,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态,表现了种怀才不遇又渴望入世的矛盾复杂的情感。

作者为何称这个愁为万古愁呢?小组讨论。

生回答后明确做结:这是古往今来许多有理想、不麻木的人共同的愁绪。因此,李白笔下的愁,不再是发泄个人情感,而是站在历史的高度,替从古至今众多怀有梦想的追梦者抒发的共同的愁绪,这的的确确是“万古愁”。但是李白在面对这种愁苦的时候,他意志低沉吗?不是,它发出了“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一种豪言壮语,其实不止他,王勃在《滕王阁序》中也发出了“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呐喊,还有谁,还有我们的毛主席,他说“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所以我们看,这些人一边面对着愁苦,一边坚强着,所以我们在面对愁苦的时候,我们也应该学习古人这种乐观、自信,还有这种洒脱,当我们面对挫折坎坷时,除了要积极应对外,我们更应该学习李白那种“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与乐观,唯有此,唯有此,我们才能乘长风,破万里浪,最终达到理想的彼岸。

最后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送给大家,祝愿同学们以自信豁达的人生姿态尽情的谱写出你独具特色的青春之歌!

七、拓展显能

思考:试将主旨句“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作一比较,说说二者在思想内容与表达形式上有什么异同。

内容上:相同的是,都表现了诗人对权贵的鄙弃和蔑视的态度;

不同的是,前者所谓“开心颜”包含着个人对精神自由的追求,而后者所谓“长醉不愿醒”显得消极一些。总的来说,前者于愤激中略见昂扬,后者于愤激中略见低沉。

表达形式不同:前者是直白,锋芒直指“权贵”;后者是曲达,以“钟鼓馔玉”借代权贵。

之所以有上述不同,可能跟诗人创作时的心境和所选用的题材有关。

《梦游天姥吟留别》写于初离长安之时,诗人余恨未消,又以游仙为题材,而“安能”二句有卒章显志的作用,不能不直截了当地说出诗人心中的意愿;而《将进酒》作于此后约七年光景,又值朋友欢聚饮酒,尽吐胸中块垒,也要跟饮酒合在一起说,因而只能采用曲达。

八、板书设计

“"

教学反思

李白的诗确实是激动人心的,尤其是他的这种抒情诗,诗歌教学究竟该如何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我从自己上的《将进酒》中得到了一点启示。

第一个诵读通韵环节,我采取多样化的诵读方式,结合学生自由诵读、个别朗诵、教师范读、学生齐读等多种诵读形式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感受李白诗歌的豪放气势,带动学生情感的融入,在个别诵读完成之后,师生共同评议,鼓励学生、引导学生融入全情投入,适当给予学生技巧性的指导,指导学生在吟诵技巧上做一点技术的处理,比如说哪一个字我要重读,再就是节奏,有的地方要排得密一点,像机关枪一样打出来,有的地方要读得慢一点,要舒缓一点,有的时候要高亢,有的时候要低沉,使整个吟诵富于感情的起伏变化,并自己以身示范,朗诵《将进酒》一诗,激发了学生继续探寻这首诗内涵的热情,学生在听完我的朗诵后再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老师的诵读齐读课文,效果良好,基本上能从整体上把握这首诗歌的节奏、韵律和情感。

接下来的品读感人环节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活动是学生带着问题独立思考,坚持问题导向,用问题引导深入研读文本,第二个活动是学生交流,在此基础上个别分享自己的探究成果,主要旨在提升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充分发挥双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读、思、问、议、评。我设计了一个探究性的问题:探究内容:透过(具体诗句),我读到了一位 的李白。(请结合具体诗句从意象、关键词、内容、手法、情感等方面进行品读、分析、概括。)这一个问题看似只是在探寻李白的自我形象,但实际上在学生开放式的分享过程中,诗人情感的变化:悲伤一欢乐一愤激一狂放就自然呈现在了我们面前,而这样的情感变化又不是我强行灌输给学生的,是学生在自己对诗句的体悟与分析中自然得出的,教师只需要在学生分享出现争议和遇到疑难点的时候加以点拨就可以了,比喻在分析“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时学生不能分辨李白的“长醉不复醒”是不是真心话,我就用李白曾两次入京,又两次见弃的经历启发学生,他们终于品味出了其中包含的激愤之情。在分析“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两句时,学生们产生了争议,有的认为这一句符合李白豪迈积极的性格,有的这是李白内心悲伤凄凉的体现,体现出了李白苦中作乐的真实情感。我趁势引导学生,不论读得悲切也好,激昂也好,李白的人生观都是积极的,虽然他的诗句中暗藏着愁情但我们不能把“人生得意须尽欢”两句误以为是李白的沉沦,“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亮出的才是李白的人生价值宣言。

整堂课,我没有过多地介绍李白,也没有完全停留在诗句解析上,我从朗读切入,辅之以问题引导、合作探究的形式来支撑课堂,学生的热情空前高涨。我想这不是我个人的功劳,这是古典诗歌是古典诗歌的绝美韵律把他们带入了真实而又动情的诗歌情境中。

当然,对于教学环节时间的合理分配存在不足之处,中加学生分享环节占了比较长的时间,以至于后面的总结环节没有做得很到位,原本设计的师生合作演读环节也没有时间进行,这就启发我应该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要加强对课堂整体的把控。

说明:1、教学过程应体现新课导入、教师教的活动、学生学的活动、课堂小结、作业设计、板书设计等内容。

2、教案本中应有教学计划,每节教案应标明周次、时间、节次等基本信息,要写好

教学反思。

3、实验课(包括学生实验、演示实验)、习题讲评课、复习归纳课均需有教案。

第五篇:《将进酒》教案

《将进酒》教案

将进酒

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

3、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教学重、难点:

领悟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许多诗人因酒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李白好饮,也善饮,这有杜甫诗为证:“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他是“诗仙”,又自称是“酒中仙”,时人也号之曰“酒圣”。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且沿用至今。他一生写下 了许多咏酒的诗篇。他的《将进酒》就是酒与愁经过心理反应后留下的结晶。

《将进酒》是一支劝酒歌,是汉乐府曲名,大约作于李白以梁园(开封)为中心的十载漫流期间。诗中记李白与岑勋、元丹丘相聚饮酒之事。岑勋,李白称他为“相 门子”。元丹丘是当时著名的隐士,主要隐居地在嵩阳。

二、教师范读(注意读音、节奏)

诵读指导:

这首诗,诗人感情的大起大落是一个显著的特点,这就是豪放的表现。诵读时 应适应着诗人感情的变化来选择不同的声调,要注意诗中节奏的变化。①起兴:开头用“君不见”领出,要读得从容、亲切。“黄河”一联用了比兴手法,“天 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不复回”隐含韶光易逝之意,均须重读。“高堂”一联说及人 生,“悲白发”叹意极浓,“悲”字应重读。这两联把天地人生都说到了,境界极其阔大,应读得很有声势,有慷慨生悲的韵味。

②入题:节奏要逐渐加快。“人生”一联,“尽欢”和“空对月”须重读。“天生”一联显 示诗人对未来的信心,应读得掷地有声。“会须”句要用升调读,读得豪气十足。

③举杯劝酒:应读得亲切,节奏逐渐加快。

④劝酒辞:须读得酣畅淋漓,再现诗人狂放不羁的个性。“钟鼓”二句是劝酒歌的主题,也 是全诗的主旨,应读得从容。“不足贵”“不复醒”用极强音读。“古来”两句以抒情方式 说明“不复醒”的理由,上句宜轻读,下句宜重读。“陈王”两句援引古人饮酒情形,用叙 述语调读,重音落在“恣欢谑”上。“主人”两句,前句宜轻读,后句诗人反客为主,直命 沽酒,宜重读。“五花马”三句当快读,“与尔同销”可两字一顿并放慢速度,“万古愁”三字要用夸张语调读。

三、学生自由朗读,诵读感悟。

此诗气势豪壮,又情感起伏较大,可先指导个别同学朗读,再采用齐读的方式。教师可根据学生朗读情况及时指导诱发,营造高昂活跃的课堂氛围。然后了解学生对诗歌的初步感悟程度。并结合注释了解大意。学生练习朗读。

四、整体把握:

1、一个惊心动魄的开端:“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一从空间夸张,一从时间夸张。真是“巨人式的感伤”。

2、两处用典:(1)烹羊宰牛且为乐(语本曹植《箜篌引》)(2)陈王昔时宴平乐。(语出曹植《名都赋》。)

3、三种主要情感:(1)显示了诗人对未来充满无限的信心。(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2)流露出人生苦短,及时行乐之意。(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3)表达诗人蔑视权贵,尽吐郁积在胸的不平之气。(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4、感情脉络的四个层次:(1)感伤之情:如“君不见”两句。(2)欢乐之情:如“人生得意须尽欢——会须一饮三百杯。”(3)愤激之情:如“钟鼓馔玉不足贵——斗酒十千自欢谑。”(4)狂放之情:如“主人何为言少钱——与尔同销万古愁。”

五、赏析

1、名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赏析:“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不是李白的独创,早在春秋时代问世的《论语》就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记载;汉乐府《长歌行》有诗云:“百川东入海,何日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独伤悲。”告戒世人:光阴易逝难回头,莫让年华付水流。宋代豪放派词人苏东坡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以及《三国演义》中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都是我国古代“流水文化”的扩展和延续。《将进酒》一开篇,就把作者的视线引到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既描写了大河奔腾的壮观景象,又抒发作者“逝者如斯”的伤感。至于“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如青丝暮成雪。”与作者的《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则有异曲同工之妙。诗歌开头这两句,不仅为下面的“万古愁”埋下了伏笔,也为李白的“开怀畅饮”提供了充足的借口。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进还复来。

赏析:“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进还复来。”这是后世多少仕途失意者的自慰之辞。那时“千金”尚未“散尽”虽有怀才不遇的失落感,但“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幻想还依稀可辨。八年之后,即公元752年,李白写《将进酒》时,当年“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梦想已化为泡影,所谓“天生我材必有用”实际上并未受到重用,所谓“千金散进还复来”实际上并不见来,仕途上的失意,生活上的困苦,“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宋代词人李清照语)由此可见,“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进还复来。”表面豪爽,暗藏忧愁。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赏析:“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这两句诗反映了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钟鼓”本是一种乐器,在这里是击鼓作乐之意,“馔玉”是指精美的食品。在封建时代,只有衣食无忧的达官贵人才有闲情逸致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享受山珍海味之美。李白不羡慕达官贵人的生活,实际是对权贵们的一种蔑视,这是封建社会的读书人最可宝贵的性格。这种不随波逐流的叛逆性格在作者的另一首诗《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也有所表现:“„„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动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当然,有骨气,不等于没有忧愁。李白在蔑视权贵的同时,一种难言的惆怅也在心中涌动,他想通过“长醉不复醒”来忘却怀才不遇的痛苦,但醉酒真能解愁吗?李白在《宣州谢眺楼芡饯别校书叔云》一诗中作出了明确的回答:“„„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浇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得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我们可以想象,一个满腹惆怅的人,当他一心解愁却又无法解愁的时候,内心是怎样的愁苦啊!表面上开怀畅饮,实际上愁箭穿心,这就是《将进酒》中的李白!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赏析:在《将进酒》中,李白像一个大哲学家,对生活中的许多问题进行了哲学化的概括。“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就是作者在“饮”与“名”的问题上作出的结论。李白仿佛站在历史的最高点上,指点古代圣贤的功过是非。我们暂且不论他那“唯有饮者留其名”的高见带有多少历史依据,只说他与“陈王”的“深情厚意”。在中国历史上,寂寞的圣贤不可胜数,作者为什么就提到“陈王”呢?我们从陈王的生平可以略知一二。陈王就是三国时候的曹植,他才华横溢,志向远大,但由于“任性而行,饮酒不节”最终没有得到父亲曹操的重用。“曹子建七步成诗”是著名的文学典故,他的《七步诗》家喻户晓:“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与曹植一样,李白也有一段不堪回首的身世:他初入长安,抱济世之志,却为小人排挤,最后落个“赐金还山”的下场。他对曹植情有独衷,大加赞赏,也许是同病相怜的缘故吧。

2、艺术手法 :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

(1)这首诗的基调是愤激,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极快。①开头四句写悲。李白和朋友开怀畅饮的颍阳离黄河不远,因此作者以黄河起兴。黄河自 西而来,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直奔东海。上句写大河之来,上句写大河之去,形成咏叹 味。接着四句向人们喻示时光流逝迅疾,一去不返,人生由青春至衰老不过“朝”“暮”间 事。两个长句,既用比喻——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用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 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更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夸张。这个开端可谓悲感已极。

②“人生”以下六句写欢。“人生”两句由“悲”而翻作“欢”“乐”。诗人渐趋狂放。朋友间的聚会是人生中快事,“金樽”“对月”将饮酒诗化了,“莫使”“空”的双重否定 句式代替直陈,语气更为强烈。“天生我材必有用”是令人击节赞叹的句子,相信自己一定 能作出一番事业,对区区金钱也毫不在意。作者写了盛宴,“一饮三百杯”。③“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酒宴开始,诗人的感情由欢乐转为愤激,借以渲泄心中 的不平。“钟鼓馔玉”“不足贵”是出于愤慨。“古来”两句亦属愤语。说到“惟有饮者留 其名”,便举出“陈王”曹植作代表,因为曹植是他景仰的人。他为曹植的怀才不遇抱恨终 生而叹惋,兼以自况。

④“主人”句至结尾写狂放之情。(2)夸张的写法。这首诗具有震撼古今的气势和力量,与夸张手法的运用不无关系。诗中 有些夸张是凭数字表现的,有些属于感觉的夸大。“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作者似乎一下子就把读者指引到波涛汹涌的黄河岸边,观赏水从天来,东流入海的壮观景象,读者在领略诗句内含的同时,也感受到其中的艺术魅力。

下载《将进酒》微课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将进酒》微课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将进酒》教案

    15《将进酒》教案 教学目标 1.把握本文的情感基调,通过朗读体会作品豪迈奔放的特点。 2.引导学生通过对诗句的鉴赏来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激发学生学习李白诗歌的兴趣。 教学......

    《将进酒》教案

    将进酒教案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 第五册 第五单元 《将进酒 》李白 本课为指导鉴赏课,安排二课时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

    将进酒教案

    将进酒 李白 教学目的: 1.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 2.理解李白豪放飘逸的诗人气质 教学重点难点:(同上)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杜甫有一首诗为《饮中八仙歌》,内容如下:李......

    《将进酒》教案

    将进酒 教学目标 背诵诗歌,理解诗人情感 教学重点 讲读诗句,理解情感线索 教学难点 掌握诗歌艺术手法 教学方法 讲述为主、师生互动 学法指导 讨论、记录 教具(资料) 多媒体电......

    将进酒教案

    《将进酒》教案 学习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和分析,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理解李白情感的复杂变化;2、通过反复诵读讨论,体会李白蔑视权贵、狂放不羁的性格。 重点与难点 重点:把握诗......

    将进酒教案

    《将进酒》 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 3、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 课时安排:1课时。 一. 导入......

    将进酒教案

    《将进酒》教学设计 课堂类型 欣赏课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把握诗歌的感......

    将进酒教案(本站推荐)

    《将进酒》优质课教案 教学目标: 1、理清诗歌的情感变化线索,认识李白淡于富贵,傲视圣贤的思想,了解其怀才不遇的苦闷和豪放不羁的情怀。 2体味诗歌颇具特色的起兴和夸张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