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五册《滥竽充数》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五册《滥竽充数》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地理解《滥竽充数》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五册《滥竽充数》教学设计1。
2.学生懂得《滥竽充数》的寓意,使学生明白:没有真才实学,靠假冒过日子是长不了的。
3.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寓言故事,懂得道理,学会做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寓言二则》中的第二则寓言。
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完后用简单的话来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2、学生反馈
师:这个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寓言《滥竽充数》。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成语。(板书:滥竽充数)
3、师: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大家预习,不懂的字查字典,结合刚才我们读的课文,说说你理解了这个成语中的哪几个字?哪些字难理解?
竽:簧管乐器。充数:凑数。
师:“滥”字有难点,哪位同学知道它的意思。(滥:与真实不符,引申为蒙混。)
师:谁能连起来说说整个词语的意思吗?
二.围绕问题,自学课文。(边思边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师:接下来,就让我们回到课本中,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思考老师所给出的三个问题.南郭先生为什么能滥竽充数?
南郭先生是怎样滥竽充数?
南郭先生为什么只好偷偷地逃走?
2、讨论问题,理解课文。(在讨论中逐步理解课文,体会南郭先生不会装会的样子,揭露南郭先生滥竽充数的丑恶嘴脸。)
⑴分组讨论,理解课文,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五册《滥竽充数》教学设计1》
⑵大组交流,切透课文。
⑶板书小结,深化课文。
爱讲排场有机可乘,滥竽充数装腔作势,不会装会只好逃走无机可乘
三、阅读填表,理解寓意。
1、师:同学们都知道每一则短小的寓言故事背后都蕴藏着深刻的道理,《滥竽充数》这则寓言也不例外。今天,老师邀请在座的同学当一回研究员,自己来寻找寓言背后隐藏的深刻的道理。大家有没有兴趣?
师:看来,大家信心十足啊!这一次的活动我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一张表格,大家要通过研究讨论共同完成这张表。好,我们先来看看发下来的表格。听竽者喜欢南郭先生的做法南郭先生的结果
师:我们在填表时,要多读读课文,多思考,综合大家的意见,划找出文中的有关句子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填入表中。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四人为单位自学课文展开讨论。
2、学生讨论填表
3、学生反馈,教师适机指导朗读。
4、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读课文。读完之后请你说说这则寓言给你的启示。(读课文,反馈)
师:我们还能从齐宣王身上得到什么启示?
板书:真才实学严格把关
师:这就是同学们通过自己对这则寓言的学习所揭示出来的道理,这是所有研究员踏踏实实学习研究的成果。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读课文。
四、联系实际,深化寓意
师:只要同学们留心观察,你不难发现在我们身边有许多“滥竽充数”之类的事情,也有象南郭先生一样的人。你找到过吗。——说说我们身边的南郭先生
五、课后延伸。
1、师:这会我可为南郭先生担心起来了,你想啊,他再也不能滥竽充数拉,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是失业了,下岗了,下岗后南郭先生该干些什么呢,同学们就让我们大家一起帮他出出主意吧。
题目:南郭先生下岗后
2、请将这则寓言复述给你的家人听。
3、你还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告诉大家。本资
第二篇:《滥竽充数》教学设计1
《寓言二则》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自作聪明是愚蠢的。
2、了解寓言这种文体,知道它是通过一个浅显的小故事来说明生活中的一个道理。
3、许多寓言已演变成为成语,在生活中可以运用这些词语,使自己的语言更生动,更准确。学习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自作聪明是愚蠢的。学习难点:
了解寓言这种文体,知道它是通过一个浅显的小故事来说明生活中的一个道理。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1.在预习的基础上说说“掩耳盗铃”四个字各是什么意思? 2.将四个字的解释连起来说说“掩耳盗铃”的意思。
3.那个人为什么要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那个铃铛呢?结果怎样? 4.读课文时,看全文有几个自然段,标出序号。第l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合作探究】 探究一:段落
1.默读第2自然段,读后标出这段有几句话? 2.再次默读第2自然段,思考每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3.读第一句,说说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探索二:句子 1.读第一句
a 他明明知道,用手一碰,那个铃铛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就会被人发觉。
b他知道,用手一碰,那个铃铛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就会被人发觉。
讨论:
1.看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2.“明明知道”什么意思? 3.他明明知道什么? 4.铃铛为什么会丁零丁零响起来?用手碰铃铛会发生什么现象? 5.“碰”和“响’’之间什么关系?
6.为什么会被发觉?体会“响”与“碰”之间的关系。
2.第二句
a 如果把耳朵掩住,不就听不见响声了吗? b 如果把耳朵掩住就听不见响声。
3.他是怎样做的?默读第3句画出表示动作的词。4.从刚才有想法到现在他真的这样去做了,结果怎样呢? 5.大声读第2自然段,体会前后的感情变化。探索三:句子
“如果把耳朵掩住,不就听不见响声了吗?” ①他的这个想法是聪明的,还是愚蠢的,为什么? ②他把耳朵掩住,为什么还被人发觉呢? ③他偷铃铛之前,知道不知道有这样的结果从哪儿看出? ④明知道有这样的后果,还要这样做,欺骗的是谁? 【总结延伸】
1.读全文,体会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生活中还有这样的人吗? 课后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寓言二则》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滥竽充数的意思。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有真才实学才行。学习重点:
学习本课生字,理解滥竽充数的意思。学习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有真才实学才行。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1、说说“掩耳盗铃”的意思。
2、说说我们是怎样学习这则寓言的。【合作探究】 探究一:词语
1、小组学习
2、重点词语:
战国
待遇
吹竽
鼓腮帮
捂着
装腔作势
齐缗王
继承
溜走
南郭先生 探究二:句子
1.朗读课文
2.说说大意 3.你觉得南郭先生是如何想的?他的想法对吗?为什么? 【拓展练习】
在两个大王面前,南郭先生是怎样想的?从故事中你还能发现什么?
自渎古文《滥竽充数》。老师适当翻译。3.练习写字:
掩
盗
零
滥
竽
装
腔
势 4.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板书设计:
滥竽充数
一起吹
一个一个吹
充数
溜走
做人要有真才实学才行 课后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篇:小学数学三年级第五册北师大1
小学数学三年级第五册北师大版
数学好玩
第二课时:搭配中的学问
教师:华静
一、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搭配中的学问》是北师大版第五册第七单元“数学好玩”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接触了一点排列与组合知识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验证等活动,找出事物的组合数和排列数。本节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能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二、教材分析
“搭配服装”是一节实践活动课,这个主题实践活动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训练学生有序思考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本课位于全书第七单元数学好玩实践课。本节课根据三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时,意在让学生通过借助摆学具、画“搭配图”等方式,逐步抽象出有序搭配的方法,使学生的思维逐步由具体过渡到抽象。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此之前还没有真正接触过类似的知识,缺乏相关的知识储备。故孩子在接触到问题时虽不会陌生,但绝不熟悉。孩子在明确配衣服其中的要示后,怎样能做到有序,不重复,是关键。活动课本身意在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来寻求解决问题的手段。
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掌握搭配的方法。
2、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训练学生的有序思考能力和全面思考问题的习惯。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能够进行有序的思考,掌握搭配的方法。教学难点:
学会分析有序思考的方法,使思维更加富有条理性。
五、教法与学法 教具:教师准备:帽子、裤子等图片。多媒体课件。学具:彩笔。
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动手操作。
六、媒体选择
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握手引入
师:华老师第一次和你们一起学习,感到非常高兴,很想认识每一位同学。请问你叫什么名字?很高兴认识你(伸手,握手的姿式),咦!我要和这个小组的每一个同学握手需要握几次? 生:和我们这个小组的同学握手,一共需要握四次。
师:马戏团的小丑他也想和在座的每位同学握一次手。同学们想一想,一共需要握多少次?
生:和我们全班的同学握手一共需要握20次。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马戏团的小丑。他第一次和大家见面,想表演个节目给你们看,可在穿衣服的时候遇到了一个难题,想让你们帮帮他,你愿意吗?(出示衣服,两顶帽子,三件裤子。)
(反思:上课伊始,和学生亲切的谈话的形式,自然而然的提出问题,“老师和一个小组的同学握手需要握几次?”以及“小丑和全班的同学握手又需要握几次?”其实,在简单的握手中,就隐藏着搭配的学问,通过学生的已有经验,学生能够理解“一配几”的搭配方法。)
二、探索学习情境一:搭配服装 1.感知生活中的搭配
师:小丑从衣柜里拿出两顶帽子、三件下装,要配成一套,你们帮帮他,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师:“一套”是指什么?
生1:一顶帽子和一条裤子就配成了一套。师:也就是说一顶帽子和一件下装就是一套。
师:按照这样一套一套的去搭配你们猜一猜,可以搭配出多少种不同的穿法? 生1:6种 生2:5种 „„
师:那么请你们拿出学具卡片,摆一摆,小组长选好记录员,记录员把你们这组搭配的结果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记录在记录卡上,其他的同学赶快动手配一配吧!
(学生活动,孩子们拿出漂亮的衣服卡片兴趣盎然的动手搭配着„„)
师:很多小组已经搭配完了,谁愿意把你们搭配的结果汇报一下。生1:我们这组搭配了5种穿法。用一顶蓝色的帽子配格子裤,用一顶条纹帽子配绿色的裤子……
生2:我们这组搭配了6种穿法。用一顶蓝色的帽子配格子裤,用一顶条纹帽子配绿色的裤子、用一定蓝色的帽子配粉红色的裤子…….师:那要配成一套衣服,你们觉得应该配出几种不同的配法呢? 同意6种配法的请举手。(全班同学几乎都伸出了小手)
师:看样子,同学们都认为一共可以搭配出6种不同的配法。师:可是这组排了5种,他们出现了什么问题?问题在哪? 生:这组同学肯定是在排的时候排掉了,没有排全。
师:也就是说出现了“遗漏”的现象,所以我们在搭配的时候要注意不遗漏。
(板书:不遗漏)
师:这几个小组的排全了,比一比,哪种搭配的方法比较好,那么看看,怎样配,更能做到不遗漏?哪种搭配方法最不容易遗漏呢? 生:我认为第一小组的搭配的比较好。师:好在哪里呢?
生1:他们这组,在搭配的时候,先用蓝色的帽子去配下面的三种下装,又用条纹的帽子去配下面的三种下装。
生2:第一小组,按照一定的顺序搭配了,所以搭配的很全。师:说的很好,你们真会观察,搭配的时候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才不会遗漏呢!(板书:有序)
2.利用图形各种符号表示搭配方法
师:笑笑这样表示各种搭配方法,你能看懂吗?(出示笑笑图形代表搭配图)
师:三角形代表的是什么?正方形呢? 生1:我发现三角形有两个代表的应该是帽子。生2:正方形有三个代表的是裤子。
师:你们说的太棒了,那你们能不能用字母来表示帽子和裤子来连一连?
(生独立完成,师巡视,必要时加以辅导)师:你们连好了吗?一共有几套呢? 生:6套。
师:你是怎么得到的呢? 生1:我是一个一个数得到的。生2:老师我是3+3=6(种)生3:老师我用了2×3=6(种)„„
师:这个同学的想法很特别,我不明白了这里的2和3分别表示什么呢? 生:2表示两顶帽子,3表示三条裤子。一顶帽子可以与裤子搭配出3种,两件上衣就是两个3了,所以一共是6种。
师:看来同学们,很了不起,能够用很多不同的策略来解决我们搭配中的学问。感谢你们帮助小丑解决了这样的难题。
师:通过给小丑搭配服装,让我们明白了生活中有很多搭配的问题,其实搭配它是一门学问,只要找到了正确的搭配方法,很多问题都可以解决了。
(板书课题:搭配中的学问)情境二:营养配餐
师:中午放学了同学来到学校食堂吃中午饭,食堂里里的午餐可真丰富,都有些什么呢?
(课件出示:两种主食、四种炒菜)
师:又有搭配的问题了,如果一套午餐含一种主食和一种炒菜,又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怎样配的?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小组交流)
师:谁来说说怎样配的?有几种不同的配法?
生:8种。用米饭和下面的四种炒菜搭配,用馒头和下面的四种炒菜搭配.(生说师连)
师:如果用图形和字母表示,你会连吗?(生自己连,全班交流反馈)
师:如果我在炒菜里加一个冬瓜,会有几种搭配方法呢? 生:10种。
师:怎么这么快发现了10种? 生:2×5=10
师:如果3种主食4个炒菜呢? 生:12种,3×4=30
师:看来,同学们只要仔细观察,积极的思考会发现很多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反思:由“二配三”过渡到“三配四”甚至“四配四”由例举法过渡到连线法,有余利的学生在心里甚至能用算式表达,是对前一个环节的巩固、延伸,进一步开阔学生的思维,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情境三:动物园路线搭配
师:吃完了午餐,同学们决定去动物园玩。师:瞧!这是去动物园的路线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能看懂这幅图吗?从学校到动物园,有几种不同的走法?可以用手指指。(孩子们仔细的观察着动物园的路线图,并用小手指伸出来一条一条的指着)师:谁来说说。
生:A-C
A-D
A-E
B-C
B-D
B-E
师:你们要去游乐园,你打算走哪条路呢?
生:走A-D和B-D。因为我观察路线图这两条路比较近。
(教学反思:由具体的服装搭配、午餐搭配过渡到路线搭配,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进一步训练学生有序的思考问题。通过情境一和情境二的教学,学生已经有了独立完成的基础,在此处完全放手让学生独立解答,老师只是在必要时给予指导,并有意识的通过鼓励的手段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三、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搭配中的学问,你想用我们所学的知识解决搭配中的其他问题吗?其实,搭配中还隐藏着很多更深奥的学问等着我们去发现、去研究…
第四篇: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五册教学计划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五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仍采用主题单元的形式,全册共12个主题单元,其中第七单元《集市和超市》为开放单元。这些主题有表现自然世界风貌的,如“色彩”“声音”“塞北江南”“鸟儿”和“奇妙的海底世界”;有反映儿童成长过程的,如“我们和我”“成长的经历”和“幻想和想像”;也有折射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及人类文化的,如“心中有祖国”“集市和超市”“通讯”和“过年”。每个单元包括三篇主体课文和一个“语文天地”。全册共27篇主体课文(其中一篇为《寓言二则》),所选课文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表现了大自然的瑰丽神奇,描绘了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赞美了人类美好健康的情感,内容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与学生身心发展同步,可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可激发学生追求理想,崇尚科学,为了实现理想而努力。
二、教学目标
1、通过一系列与主体课文紧密配合的字、词、句、篇的练习,激发学生对祖国语文的喜爱,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加强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使用,促使学生逐步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2.通过自读课文的学习,扩展学生的知识面,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3.通过“畅所欲言”创设各种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引导学生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同时学会倾听。
4.通过“笔下生花”习作栏目的学习,促进学生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又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素养。
5.通过“初显身手”的学习,引导学生结合语文学习有意识地观察周围生活,有目的地收集资料;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的问题,并在活动中学会合作。
三、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15人,男生8人,女生7人。大部分学生天真聪颖,接受能力也较强,但小部分同学纪律散漫,行为习惯不好,学习没有自觉性,所以存在着学习上的“贫富悬殊”。对于这小部分学生有待于今后教学中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其学习积极性,逐渐养成遵守纪律,爱学习,求上进的良好习惯。使整个班级形成一种要学的氛围,使大家有所提高
四、教学措施
1、要继续重视写字的指导。除了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识字和写字的联系外,还要指导学生在经常不断的练习中提高写字技能,做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学习词语,无论是谁都有一个从认识到理解、从理解到会运用的过程。人们对一个新词的认识,开始总是朦胧的,不确定的,随着语言活动的进行,认识逐步达到清晰明确。因此不能把解词、背注释作为教学重点,要尽可能地在语境中检验学生掌握词语的情况。
3、要继续指导学生学会默读,不仅要求学会只用眼,不动嘴,不出声,不用手指;而且要学会一边读,一边想,理解重点词句,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进而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要鼓励学生边读边动笔圈点,划出重点,标出疑问;要表扬那些能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进行默读思考的学生。
4、注意语文的实践性,精心设计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学习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的问题。
五、教学目的要求 ㈠、思想方面
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受到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了解革命战争的艰苦,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学习革命前辈的远大志向和献身精神,从小立志为祖国刻苦学习的思想;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受到尊敬师长、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等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培养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陶冶爱美的情趣。㈡、语文知识方面
1、识字和写字
①对学习汉字有浓厚兴趣,能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学会240个生字,会认85个生字。
②会使用字典、词典,具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③能使用硬笔正确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不断提高写字质量。
2、阅读
①加强朗读指导,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②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③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学过的词语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中运用。
④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动脑筋,多读多想,把课文读通,初步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问号、感叹号的一般用法。⑥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⑦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鼓励学生摘抄好词佳句,加强语言的积累。⑧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⑨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4、习作
①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②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③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他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④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⑤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
5、口语交际
①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②能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讲笑话、办画展,评一评,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③会接待客人,动脑筋解决问题等。
6、综合性学习
①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②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③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如“举办童话故事会、编童话集”、“动手制作新年礼物、写上祝福语“等,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④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的问题,做个社会学生。
六、教学措施
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㈡.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按课时提出教学目的要求,突出重难点,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课堂上学生多读多讲,教师尽量少讲精讲。
㈢.培养学生高尚的首先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
㈣.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情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㈤.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㈥.加强导优辅差工作,特别是对差生的辅导,努力使他们迎头赶上。
经过二学年的学习,本班学生已都能较熟练地掌握汉语拼音,能正确拼读音节,能借助拼音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能按汉字的笔画、笔顺、偏旁和结构分析识记字形,初步学会结合词语理解词义,已掌握常用汉字680个左右,能运用学过的词语造句说话,能听懂内容浅显的一段话,能复述一件简单的事主要内容,初步学会听懂对儿童的广播,初步学会做客、待客、祝贺、道歉等应对用语和礼貌用语,初步学会在看图或观察事物之后,说一段意思连贯的话,初步养成了良好的听说习惯。能正确朗读课文,但距离感情朗读还有一段差距,能认识自然段,认识句号、逗号、问号、叹号等标点符号,已学会写铅笔字,写字姿势基本正确,但还有一部分学生执笔方法不够正确。
七、教学进度安排
小学第五册音乐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新课标新课改的精神,培养学生一定的音乐技能,尤其注重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认谱、识谱能力,以审美为核心,切实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有12课,后面还有选唱选听的歌曲共四首。每一课都有一个主题,每课都包含“演唱”、“听赏”“活动”等内容。发声训练部分:
1、学会连音唱法,逐步做到声音自然而连贯、圆润而流畅。
2、运用非连音及断音唱法时,声音要有弹性。
3、初步运用气息控制,做力度变化的练习。
4、在韵母变换时,逐步做到声音位置不变,注意咬字、吐字的正确。
5、二声部发声逐渐做到声部和谐。欣赏部分:
结合音乐作品的欣赏,了解一些旋律的初步知识(如旋律进行的方式、特点和一般的表现意义),以进一步加强情感体验的能力,加深对音乐形象的感受,进入比较深入的欣赏。教学分析: 三。教学目标: 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音乐活动。通过欣赏优秀的儿童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和鉴赏能力。3 培养学生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歌唱,学习演唱、演奏的基本技能。4 培养学生在音乐听觉感知基础上识读乐谱,在活动中运用乐谱。5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及艺术想像和创造力。6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及友爱精神。
四.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
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5、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积极研究学科整合。响应新课标要求。
6、多看多听其他学校的课程,在本校多实施,使学生开阔眼界。教师从中总结经验。在本册中,歌曲内容健康生动活泼,体现了儿童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指导学生有表情自信地演唱基础上进行有关爱国主义的教育以及体验各种生活的乐趣,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音乐知识有:节奏的把握、人声的分类、各音符的掌握、四分休止符的学习和音乐家聂耳的故事等等。活动和音乐童话剧是教材的特色之一,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兴趣,更好的掌握音乐基础 知识,并达到多种技能的综合运用;通过表演童话音乐剧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过程中得到乐趣和教益,以音乐为主线的综合艺术实践,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音乐。整册教材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的兴趣为动力,充分体现玩中学、学中玩。五.学生分析: 学生人数多,不太易于管理,要有适当的方法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2 小学生好动,还有一部分学生顽皮,但已经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3 现在的小学生智力水平相对高,动手能力也较强。4 思维活跃,富有创造性,应加强对学生的正确引导。5 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虽然已经是小学阶段的第三年了,但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上课习惯还是非常重要(正确的演唱姿势、上音乐课的习惯、游戏的规则等等)。六.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 1 唱歌:
(1)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发声、演唱方法,防止喊歌;让学生学习正确的唱歌姿势、清晰的咬字吐字方法和气息方法。
(2)教学中抓住重难点,演唱时要注意音准、节奏和正确的情绪。2 演奏:
能初步学习竖笛的基本演奏方法。3听赏:
(1)了解人声分类和演唱形式,根据歌曲介绍中外音乐家。(2)进一步加强情感体验的能力,加深对音乐形象的感受。4识谱:
掌握各种基本音符、休止符及简单节奏,并能在活动中灵活运用。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课 老师你好 3课时 第二课 折纸船 3课时 第三课 山野童趣 3课时 第四课 音乐家聂耳 3课时 第五课 在祖国怀抱里 3课时 第六课 新疆好 3课时 第七课 火红的队旗 3课时 第八课 小猫钓鱼 3课时 第九课 欢乐的山寨 3课时 第十课 多年以前 3课时 第十一课 小放牛 3课时 第十二课 夜 3课时
第五篇: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五册教学计划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五册教学计划
洽湾镇西坪小学刘国友
一教材简析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五册教材仍采用主题单元的形式,全册共12个主题单元,其中第七单元《集市和超市》为开放单元。这些主题有表现自然世界风貌的,如“色彩”“声音”“塞北江南”“鸟儿”和“奇妙的海底世界”;有反映儿童成长过程的,如“我们和我”“成长的经历”和“幻想和想像”;也有折射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及人类文化的,如“心中有祖国”“集市和超市”“通讯”和“过年”。每个单元包括三篇主体课文和一个“语文天地”。全册共33篇主体课文(其中一篇为《寓言二则》),所选课文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表现了大自然的瑰丽神奇,描绘了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赞美了人类美好健康的情感,内容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与学生身心发展同步,可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可激发学生追求理想,崇尚科学,为了实现理想而努力。
二教学目标
1、通过一系列与主体课文紧密配合的字、词、句、篇的练习,激发学生对祖国语文的喜爱,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加强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使用,促使学生逐步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2.通过自读课文的学习,扩展学生的知识面,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3.通过“畅所欲言”创设各种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引导学生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同时学会倾听。
4.通过“笔下生花”习作栏目的学习,促进学生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又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素养。
5.通过“初显身手”的学习,引导学生结合语文学习有意识地观察周围生活,有目的地收集资料;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的问题,并在活动中学会合作。
三、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25人,男生13人,女生12人。大部分学生天真聪颖,接受能力也较强,但小部分同学纪律散漫,行为习惯不好,学习没有自觉性,所以存在着学习上的“贫富悬殊”。对于这小部分学生有待于今后教学中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其学习积极性,逐渐养成遵守纪律,爱学习,求上进的良好习惯。使整个班级形成一种要学的氛围,使大家有所提高
四、教学措施
1、要继续重视写字的指导。除了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识字和写字的联系外,还要指导学生在经常不断的练习中提高写字技能,做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学习词语,无论是谁都有一个从认识到理解、从理解到会运用的过程。人们对一个新词的认识,开始总是朦胧的,不确定的,随着语言活动的进行,认识逐步达到清晰明确。因此不能把解词、背注释作为教学重点,要尽可能地在语境中检验学生掌握词语的情况。
3、要继续指导学生学会默读,不仅要求学会只用眼,不动嘴,不出声,不用手指;而且要学会一边读,一边想,理解重点词句,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进而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要鼓励学生边读边动笔圈点,划出重点,标出疑问;要表扬那些能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进行默读思考的学生。
4、注意语文的实践性,精心设计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学习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