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教学 教案(大全五篇)

时间:2019-05-13 01:42: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语教学 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语教学 教案》。

第一篇:论语教学 教案

国学经典

《论语》教案

执教教师:孙照桂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教学目标

1、发挥传统蒙学的作用,让小学生们了解中国灿烂的古文明,沐浴在传统文化中。

2、培养学生诵读能力,锻炼学生的记忆力。

3.从孔子思想中汲取精髓,了解有关学习方法,求知态度,以及如何做人。教学重点 准确理解选言含义。

教学难点 既能整体感知又能细致思考言论中的思想。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充分诵读

1.教师范读。教师读一句,学生复读一句,强调字音,强调句读,传达文言语感。2.学生放声读。教师要求学生争取做到,放声读书,读出自己的风格。

3.学生个别朗读。一名男同学和一名女同学分别朗读课文,学生个人展示锻炼。4.师生齐读。

二、讲解句意 孔子说:“学习知识以后,时常去复习那些知识,不也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恼怒,不也是一位道德修养高的人吗?”

三、小故事

东晋时期的王羲之是我国著名的书法家,他年轻的时候就写得一手好字了。由于受到很多人的赞赏,王羲之有些飘飘然起来。

有一天,王羲之到一家水饺店吃水饺。他发现店内有四口大锅,并排设在一道屏风下边。包好的饺子,一个接一个地飞过屏风,十分准确地落在各个滚烫的锅内。王羲之十分好奇,绕到墙后一看,见一位老婆婆正坐在案板前包饺子。她包好饺子后,便将饺子扔到屏风下的铁锅里,动作十分熟练。王羲之忙走上前,施礼问道:“老人家,您练就一门这样厉害的手艺,有什么诀窍呢?”老婆婆呵呵一笑,说,:“只是熟练罢了。”王羲之听了,想到自己在习字上小有所成就自满起来,感到很惭愧。

从那以后,王羲之严格要求自己,反复练字,终于成为了一代书法大家,被人们称为“书圣”。

四、学生相互交流背诵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教学目标

1、发挥传统蒙学的作用,让小学生们了解中国灿烂的古文明,沐浴在传统文化中。

2、培养学生诵读能力,锻炼学生的记忆力。

3.从孔子思想中汲取精髓,了解有关学习方法,求知态度,以及如何做人。教学重点 准确理解选言含义。

教学难点 既能整体感知又能细致思考言论中的思想。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充分诵读

1.教师范读。教师读一句,学生复读一句,强调字音,强调句读,传达文言语感。2.学生放声读。教师要求学生争取做到,放声读书,读出自己的风格。

3.学生个别朗读。一名男同学和一名女同学分别朗读课文,学生个人展示锻炼。4.师生齐读。

二、讲解句意 孔子说:“生下来就知道的,是上等;经过学习才知道的,是次一等;遇到困难才知道要学的,又次一等;遇到困难还不学习的,这样的人就是最下等了。”

三、小故事

元朝有一个叫王恂的人,在他三岁那年,她的父母在书房里整理图书,顺手拿了一本书给他,让他去旁边翻着玩。

小王恂拿着这本书在一旁翻来翻去,忽然指着书上的两个字说:“这两个字我认识,一个念风,一个念丁。”母亲觉得很惊讶,过去一看,王恂所指的两个字正是“风”和“丁”。

事情传出去后,王恂便被称为神童。其实,王恂识字并不是“无师自通”,而是受到父亲的影响。

王恂的父亲王良是个大学问家,精通天文地理,诗、书、礼、易无所不通。每当父亲读书的时候,王恂都在旁边,学着父亲的样子,摇头晃脑,又读又吟。父亲总以为他是在念着玩,没想到时间一久,王恂便认识了不少字。

父亲见王恂天资过人,很早就送他去上学了。王恂学习非常刻苦,往往课间休息的时候仍在看书。

老师觉得奇怪,王恂却说:“圣贤讲的这些话太有哲理了,我读他们的书,就想和他们交谈一样,还有什么比这更有趣的呢?”

就这样,经过刻苦学习,王恂成为了有名的数学家、天文学家。

四、学生相互交流背诵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 教学目标

1、发挥传统蒙学的作用,让小学生们了解中国灿烂的古文明,沐浴在传统文化中。

2、培养学生诵读能力,锻炼学生的记忆力。

3.从孔子思想中汲取精髓,了解有关学习方法,求知态度,以及如何做人。教学重点 准确理解选言含义。

教学难点 既能整体感知又能细致思考言论中的思想。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充分诵读

1.教师范读。教师读一句,学生复读一句,强调字音,强调句读,传达文言语感。2.学生放声读。教师要求学生争取做到,放声读书,读出自己的风格。3.学生个别朗读。一名男同学和一名女同学分别朗读课文,学生个人展示锻炼。4.师生齐读。

二、讲解句意 孔子说:“一天到晚吃饱了饭,什么事情也不做,这种人难有作为啊!不是有下棋的游戏吗?下棋比什么也不干要好些。”

三、小故事

王充是我国东汉时期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在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因为家里穷,他不得不离开学堂。可是他很喜欢读书,于是一边干活一边读书。书读完了,他就到市集上的书摊上看书。随着知识越来越丰富,他心中的疑问也就越来越多。王充想:我要到哪里去求得解答呢? 后来,王充听说大学者班彪在洛阳的太学院教书,自己说不定可以向他请教那些问题。于是他来到洛阳。他几次想进太学听班彪讲学,可都被看门的人拦住了。王充只好每天在太学院门口等着。

一天,班彪正好要出门办事,王充见了,便不顾一切冲了上去,大声说:“先生,请收下我吧!” 班彪奇怪地问:“你为什么会找到我呢?” 王充说:“我读了一些书,但是心中的谜团反而越来越多。听说先生学问高,特地来此,希望先生收下我,为我答疑解惑。”

班彪见王充快要急出眼泪了,就破例让他进门听学。通过谈话,班彪发现他比许多太学生都要用功,就批准他进太学读书。

四、学生相互交流背诵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教学目标

1、发挥传统蒙学的作用,让小学生们了解中国灿烂的古文明,沐浴在传统文化中。

2、培养学生诵读能力,锻炼学生的记忆力。

3.从孔子思想中汲取精髓,了解有关学习方法,求知态度,以及如何做人。教学重点 准确理解选言含义。

教学难点 既能整体感知又能细致思考言论中的思想。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充分诵读

1.教师范读。教师读一句,学生复读一句,强调字音,强调句读,传达文言语感。2.学生放声读。教师要求学生争取做到,放声读书,读出自己的风格。

3.学生个别朗读。一名男同学和一名女同学分别朗读课文,学生个人展示锻炼。4.师生齐读。

二、了解句意 孔子在河边上说:“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啊!它日夜不停息地向前流去。”

二、小故事

汉宣帝刚刚即位时下了一道诏书,要为汉武帝立庙宇。大臣们都表示赞同,夏侯胜却反对,说:“汉武帝虽然抵御四方强敌,开辟大量国土,但是这也使得国力大伤,士兵死伤无数,老百姓流离失所。所以不应该给他立功。”

但是,黄霸并没有因此怨恨夏侯胜,也没有自暴自弃。他知道夏侯胜是研究《尚书》的专家,就想:我现在被关在牢里没有别的事情做,碰巧与一位研究《尚书》的专家关在一起,正是学习的大好时机。于是他对夏侯胜说:“你能跟我讲讲《尚书》吗?”

夏侯胜听了他的话,感到很惊讶,说:“我们都是犯罪坐牢的人,说不定明天就被拉出去砍头,还学《尚书》做什么?” 黄霸说道:“古人说‘逝者如斯夫’,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如果能抓紧时间多学一点东西,死的时候就会少点遗憾了。” 夏侯胜认为这话很有道理,便答应了他的请求。于是两个人在监狱里日复一日地研究《尚书》,日子过得还算充实。三年后,两人被释放出狱。狱中的三年时间他们没有虚度,反而使学问大有长进。

四、学生相互交流背诵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教学目标

1、发挥传统蒙学的作用,让小学生们了解中国灿烂的古文明,沐浴在传统文化中。

2、培养学生诵读能力,锻炼学生的记忆力。

3.从孔子思想中汲取精髓,了解有关学习方法,求知态度,以及如何做人。教学重点 准确理解选言含义。

教学难点 既能整体感知又能细致思考言论中的思想。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充分诵读

1.教师范读。教师读一句,学生复读一句,强调字音,强调句读,传达文言语感。2.学生放声读。教师要求学生争取做到,放声读书,读出自己的风格。

3.学生个别朗读。一名男同学和一名女同学分别朗读课文,学生个人展示锻炼。4.师生齐读。

二、讲解句意 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能从中悟出新的见解,这样就可以去做别人的老师了。

三、小故事

万斯同是我国清朝初晴的著名学者。在父亲的影响下,万斯同耳儒(ru)目染,小小年纪便会背不少诗句。六七岁时,他已经熟读《诗经》,《论语》,而且唐宋以来的诗词,他大多都能背诵出来。

大家都夸万斯同是个小神童。时间一长,他就自满起来,不爱学习了,天天和小伙伴们一起四处捣乱。

从此以后,万斯同重新迷上读书。他每天手不释卷,即使父亲不再禁止他外出,他也把他自己“锁”在书房里,专心啃书。

万斯同经过长期的勤学苦读,终于积累了丰富的知识,成为史学界的代表人物。

四、学生相互交流背诵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教学目标

1、发挥传统蒙学的作用,让小学生们了解中国灿烂的古文明,沐浴在传统文化中。

2、培养学生诵读能力,锻炼学生的记忆力。

3.从孔子思想中汲取精髓,了解有关学习方法,求知态度,以及如何做人。

教学重点 准确理解选言含义。

教学难点 既能整体感知又能细致思考言论中的思想。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充分诵读

1.教师范读。教师读一句,学生复读一句,强调字音,强调句读,传达文言语感。2.学生放声读。教师要求学生争取做到,放声读书,读出自己的风格。

3.学生个别朗读。一名男同学和一名女同学分别朗读课文,学生个人展示锻炼。4.师生齐读。

二、了解句意 孔子说:“只是读书,而不思考问题,就会惘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是冥思苦想而不认真读书,就会越来越疑惑。”

三、小故事

沈括是宋代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

当沈括还小的时候,有一次,他读到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诗句时,眉头一皱,心想:为什么我们这里花都凋谢了,山上的桃花才开始盛开呢?是白居易写错了吗?

为了弄清事实的真相,沈括约了几个小伙伴上山进行实地考察。当时,正是四月暮春,山下的桃花纷纷凋谢,然而当沈括和小伙伴们爬上城郊的山峰时,那漫山遍野的桃花却开得正艳,好似一片红霞。

沈括不禁看呆了。四月的山上,凉风袭来,冻得人瑟瑟发抖。沈括裹紧了衣服,脑子里突然冒出了一个念头:山上的桃花开得比较晚,还不会与气温有关呢?山上的温度比下山低的很多,山上的春季来得比山下要晚。山下是四月气候,而山上还是阳春三月的气候吞,因此山上的桃花才开得比较迟。谜团终于解开了,沈括高兴得叫了出来:“白居易没写错!” 后来,凭借着这种善于思考、用于探索的精神,沈括写出了科学巨著《梦溪笔谈》

四、学生相互交流背诵

第七课时

教学内容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教学目标

1、发挥传统蒙学的作用,让小学生们了解中国灿烂的古文明,沐浴在传统文化中。

2、培养学生诵读能力,锻炼学生的记忆力。

3.从孔子思想中汲取精髓,了解有关学习方法,求知态度,以及如何做人。教学重点 准确理解选言含义。

教学难点 既能整体感知又能细致思考言论中的思想。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充分诵读

1.教师范读。教师读一句,学生复读一句,强调字音,强调句读,传达文言语感。2.学生放声读。教师要求学生争取做到,放声读书,读出自己的风格。

3.学生个别朗读。一名男同学和一名女同学分别朗读课文,学生个人展示锻炼。4.师生齐读。

二、了解句意。孔子说:“仲由,我交给你的只是,你都明白了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知啊!”

三、小故事

一次,孔子坐车周游到列国。在路上,他看到有两个小孩为了一个问题争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

孔子下车,饶有兴趣的问:“你们在讨论什么问题啊,争得如此激烈?” 那小孩眨了眨眼睛,说:“因为那个时候太阳大得像伞,可是到了中午,太阳离我们远了,就变得只有盘子那么小了。这不是和任何东西一样,远了看着小,进了看着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不对,不对!我认为太阳刚刚出来的时候,离我们远一些,因为那个时候天气很凉快;到了中午,太阳了我们近一些,天气会变得很热,让人喘不过气来。这不正像火炉一样,离得越近越觉得热,离得越远越觉得凉吗?” 两人争得没有结果,就对孔子说:“你是当今的大圣人,什么事情都能通晓,你来给我们评评理,看看究竟谁说得对!”孔子皱着眉头,思索了半天,仍然没有想出到底是谁对,只好面红耳赤地回答说:“这事我也不知道。”说完,便低着头上车走了。回到车上孔子感慨地对众弟子说:“在这世界上,我们不知道的事情多着呢,我们要勇于承认自己的无知。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有智慧的人啊!”

四、学生相互交流背诵

第八课时

教学内容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教学目标

1、发挥传统蒙学的作用,让小学生们了解中国灿烂的古文明,沐浴在传统文化中。

2、培养学生诵读能力,锻炼学生的记忆力。

3.从孔子思想中汲取精髓,了解有关学习方法,求知态度,以及如何做人。教学重点 准确理解选言含义。

教学难点 既能整体感知又能细致思考言论中的思想。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充分诵读

1.教师范读。教师读一句,学生复读一句,强调字音,强调句读,传达文言语感。2.学生放声读。教师要求学生争取做到,放声读书,读出自己的风格。

3.学生个别朗读。一名男同学和一名女同学分别朗读课文,学生个人展示锻炼。4.师生齐读。

二、了解句意。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发现他们的缺点自己身上也有时,就注意改正。”

三、小故事

孔子带着几位学生前往楚国。他们路过一片树林的时候,看到一个驼背老人手里拿着一根长长的竹竿正在粘知了。老人的技术非常娴(xian)熟,只要是他想粘的知了,没有一个能逃脱的。孔子看得入迷了,走过去问老人:“您的技术这么高超,有什么诀窍呢?”老人说:“没有什么特别的方法,就是要练手腕(wan)。举起竹竿时,如果能够顶上两个球而不掉下来,这时去粘知了,就能粘下六七个来;如果能顶上三个球不掉下来,就能粘下八九个来;如果顶五个球不掉下来,粘知了就像用手从地上捡起东西那么容易了。” 老人又接着说:“你看我站在这里,就如木桩一样一动也不动,我的眼睛里只有知了的翅膀。外界的任何东西都不能分散我的注意力,怎么会粘不到知了呢?” 孔子听完老人的话,佩服地点点头,回过头对学生们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值得我学习的人。大家都要发现别人的长处加以学习。一个人只要意志坚定,精力集中,干什么都能成功。这就是面前这位老师告诉我们的道理啊!”

四、学生相互交流背诵

第九课时

教学内容 子曰:“吾有知呼哉?无知也。有鄙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教学目标

1、发挥传统蒙学的作用,让小学生们了解中国灿烂的古文明,沐浴在传统文化中。

2、培养学生诵读能力,锻炼学生的记忆力。

3.从孔子思想中汲取精髓,了解有关学习方法,求知态度,以及如何做人。教学重点 准确理解选言含义。

教学难点 既能整体感知又能细致思考言论中的思想。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充分诵读

1.教师范读。教师读一句,学生复读一句,强调字音,强调句读,传达文言语感。2.学生放声读。教师要求学生争取做到,放声读书,读出自己的风格。

3.学生个别朗读。一名男同学和一名女同学分别朗读课文,学生个人展示锻炼。4.师生齐读。

二、了解句意。孔子说:“我有知识吗?没有。有位农夫向我提问,我对那问题一无所知。我就从他所提问题的始末、正反问他,一步步问到底,最后就有了答案。”

二、小故事

一天,孔子带领学生们来到朐(qu)阳山顶,他向东一看,只见海水连天,一望无际,不禁感叹:“好大的海啊!”这时,天忽然下起了大雨。一个老渔民刚好路过,把他们带到一个山洞避雨。

孔子在洞口观看雨中的海景,不由得吟了一句:“风吹海水千层浪,雨打沙滩万点坑。”

老渔民听了连说错了:“难道海水只有千层波浪?而沙滩也是正好万点吗?我认为是‘风吹海水层层浪,雨打沙滩点点坑。’浪层层,坑点点,数也数不清,这才合乎情理。”

孔子一听,心服口服,正想赞叹几句,不料子路说道:“你眼前的是孔圣人,你怎么能乱改他作的诗呢?” 老渔民说:“圣人也不见得对每件事的看法都比别人高明啊!” 子路还想辩解,孔子阻止道:“子路,这位老人说得有道理,圣人也不是每件事都懂的!”如果我们不虚心请教,是不知道答案的啊!”

四、学生相互交流背诵

第十课时

教学内容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教学目标

1、发挥传统蒙学的作用,让小学生们了解中国灿烂的古文明,沐浴在传统文化中。

2、培养学生诵读能力,锻炼学生的记忆力。

3.从孔子思想中汲取精髓,了解有关学习方法,求知态度,以及如何做人。教学重点 准确理解选言含义。

教学难点 既能整体感知又能细致思考言论中的思想。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充分诵读

1.教师范读。教师读一句,学生复读一句,强调字音,强调句读,传达文言语感。2.学生放声读。教师要求学生争取做到,放声读书,读出自己的风格。

3.学生个别朗读。一名男同学和一名女同学分别朗读课文,学生个人展示锻炼。4.师生齐读。

二、了解句意。子贡问:“为什么给孔文子一个‘文’的谥号呢?”孔子说:“他聪敏勤勉又好学,不以向地位比他低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给他‘文’的谥号。”

三、小故事

孔子是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教育家,他有三千弟子,大家都向他请教学问,人们还尊称他为“圣人”。一次,孔子去鲁国国君的祖庙参加祭祖典礼,看到新奇的地方就不断向别人询问。因此,有人就嘲笑他说:“你这么有学问,为什么还要向别人求教呢?”孔子笑了笑说:“对于不懂的事,问个明白,这是学有所成最直接的办法,有什么不好?”那人佩服地点了点头。

那时,卫国有个大夫叫孔圉,他虚心好学,为人正直。在他死后,卫国国君特别赐给他一个‘文公’的称号。孔子的弟子子贡问孔子:“孔圉的学问虽然很高,但比他杰出的人不少,为什么赐给他‘文公’的称号?” 孔子回答说:“他既聪敏又勤奋学习,而且有任何不懂的问题,他都会大方而谦虚地向别人请教,从不把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看作是羞耻,因此称他为‘文’。” 子贡听了,心想:“老师也常常这样做呀!”

四、学生相互交流背诵

第十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教学目标

1、发挥传统蒙学的作用,让小学生们了解中国灿烂的古文明,沐浴在传统文化中。

2、培养学生诵读能力,锻炼学生的记忆力。

3.从孔子思想中汲取精髓,了解有关学习方法,求知态度,以及如何做人。教学重点 准确理解选言含义。

教学难点 既能整体感知又能细致思考言论中的思想。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充分诵读

1.教师范读。教师读一句,学生复读一句,强调字音,强调句读,传达文言语感。2.学生放声读。教师要求学生争取做到,放声读书,读出自己的风格。

3.学生个别朗读。一名男同学和一名女同学分别朗读课文,学生个人展示锻炼。4.师生齐读。

二、了解句意。子夏说:“每天都学习一些自己所不知道的新知识,每月不忘记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这样就可以算是好学了。”

三、小故事

顾炎武是明末清初的爱国主义思想家、著名的学者。他自幼好学勤学,读了不少的书。

有一天,顾炎武来到祖父的书房,看到了《资治通鉴》。见顾炎武对这本书很感兴趣,祖父告诉他,这本书内容十分丰富,很多专家学者都曾下决心把它通读一遍,但都没有成功。

顾炎武轻轻地摇了摇头,对祖父说:“再厚的书,只要想读,没有读不完的;那些人没把书读完,只是因为他们没有毅力罢了。” 祖父听了,赞许道:“好孩子,有志气,那你就把它拿去读吧。” 顾炎武接过书,暗自下决心:我要三年的时间把它读完。

回到书房后,顾炎武认真制定了一个看书计划,规定自己每天必须读多少页,背诵多少页,并要在当天把所读过的内容都抄写下来。每过一段时间,祖父就会过来辅导他一次,帮他解决难认的字和弄不明白的语句,这大大加深了顾炎武对所读内容的理解。

三年过去了,顾炎武按计划读完了这部书。而且他不仅读懂了这部书,还一字不漏地把全书都抄录下来,同时还写了上百万字的读后感。祖父看着那本珍贵的手抄本,高兴地说:“你真是一个有志气、有毅力的孩子啊!你这样做,可是把一部书变成了两部书啊!”

四、学生相互交流背诵

第十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教学目标

1、发挥传统蒙学的作用,让小学生们了解中国灿烂的古文明,沐浴在传统文化中。

2、培养学生诵读能力,锻炼学生的记忆力。

3.从孔子思想中汲取精髓,了解有关学习方法,求知态度,以及如何做人。教学重点 准确理解选言含义。

教学难点 既能整体感知又能细致思考言论中的思想。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充分诵读

1.教师范读。教师读一句,学生复读一句,强调字音,强调句读,传达文言语感。2.学生放声读。教师要求学生争取做到,放声读书,读出自己的风格。

3.学生个别朗读。一名男同学和一名女同学分别朗读课文,学生个人展示锻炼。4.师生齐读。

二、了解句意。孔子说:“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喜爱古代的文化,勤奋敏捷地追求知识的人。”

三、小故事

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见过书写工具,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作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有人指定事物叫他写诗,他能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作客,有人用钱财和礼物求仲永写诗。他的父亲认为那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王安石听说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他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叫他写诗,已经不能与从前听说的相称了。再过了七年,王安石从扬州回来,又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舅舅说:“他的才能完全消失,跟普通人一样了。”这则故事是要告诉我们,要踏踏实实的好好学习,否则将来就将一事无成。

四、学生相互交流背诵

第十三课时

教学内容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教学目标

1、发挥传统蒙学的作用,让小学生们了解中国灿烂的古文明,沐浴在传统文化中。

2、培养学生诵读能力,锻炼学生的记忆力。

3.从孔子思想中汲取精髓,了解有关学习方法,求知态度,以及如何做人。教学重点 准确理解选言含义。

教学难点 既能整体感知又能细致思考言论中的思想。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充分诵读

1.教师范读。教师读一句,学生复读一句,强调字音,强调句读,传达文言语感。2.学生放声读。教师要求学生争取做到,放声读书,读出自己的风格。

3.学生个别朗读。一名男同学和一名女同学分别朗读课文,学生个人展示锻炼。4.师生齐读。

二、了解句意。孔子说:“学生如果不经过思考并有所体会,想说却说不出来时,就不去开导他;如果不是经过冥思苦想而又想不通时。就不去启发他。如果给学生举出一方面的例子他却不能回答出另外的三个方面的问题,就不要再吃反复举例了。”

三、小故事 相传清代名将年羹尧,是汉军镶黄旗子弟,幼时非常顽劣,他父亲前后为他请了好几个老师,都被他打跑了。后来没有人敢去应聘教他,最后有一个老师推荐了一位隐士顾亭林。顾亭林虽然一生不做清朝的官,从事反清的地下活动,但为了同胞的福祉,还是被叫出来做些事情,自愿任教。年羹尧的父亲说明自己儿子的顽劣,老先生说没关系,唯一的条件是一个较大的花园,不要设门,而且围墙要加高。就这样开始教了,年羹尧最初想将这位老师打跑,不料老先生武功很高,打又打他不着,却什么也不教他,到了晚上,老先生运用他高强的轻功,一跃出了围墙,在外逍遥半天,又飘然跳了回来,年羹尧对这位老师一点办法都没有。老先生有时候吹笛子,吹笛是可以养气的,年羹尧听了要求学吹,于是利用吹笛来使他养气,这才开始慢慢教他。后来老先生因为有自己的私事,一定要离开,临走时说,很可惜,这孩子的品质还没有完全变过来。虽然如此,年羹尧已经够得上是文武双全了,所以后来成了平藏的名将。而他以后对自己孩子的老师,非常尊敬,同时选择老师也很严格,有一副对联:“不敬师尊,天诛地灭;误人子弟,男盗女娼。”就是他写了贴在家里的。这个故事,可说明孔子所说教学的原则,必先刺激他的思想,使他发愤,非要有坚强的求知心,才能启发出他本有的智慧来。

四、学生相互交流背诵

第十四课时

教学内容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为学也已。”

教学目标

1、发挥传统蒙学的作用,让小学生们了解中国灿烂的古文明,沐浴在传统文化中。

2、培养学生诵读能力,锻炼学生的记忆力。

3.从孔子思想中汲取精髓,了解有关学习方法,求知态度,以及如何做人。教学重点 准确理解选言含义。

教学难点 既能整体感知又能细致思考言论中的思想。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充分诵读

1.教师范读。教师读一句,学生复读一句,强调字音,强调句读,传达文言语感。2.学生放声读。教师要求学生争取做到,放声读书,读出自己的风格。

3.学生个别朗读。一名男同学和一名女同学分别朗读课文,学生个人展示锻炼。4.师生齐读。

二、了解句意。孔子说:“君子吃饭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享受安乐,做事勤快敏捷,说话小心谨慎,向有道德的人看齐,时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是一个好学的人。

三、小故事

顾恺之小时候长得虎头虎脑,非常可爱,大人们就给他起了个名字叫“小虎子”。不幸的是,他刚出生,母亲就去世了。他就跟着父亲、祖母一块儿过日子。当他四五岁的时候,就问父亲,母亲长得什么样,父亲不知该怎样回答他,就把母亲的样子详详细细地告诉了他。

从这儿以后,小虎子再也不出去玩了,整天呆在屋里头。一天,父亲来到小虎子的房门前,往里一看,小虎子正在画画儿呢。“小虎子,画什么呢?”“我正在画母亲呀!”小虎子拿着一张画好的画儿去给父亲看。“父亲,您看看,像母亲吗?”“不像,一点儿都不像。”父亲说。小虎子听了,不伤心也不生气,还是接着画。转眼间,又是半年过去了,他又拿着画儿来问父亲。“父亲,您看这回像了吗?”父亲看了看说:“就是脚有点像,别处都不像。” 小虎子一听,问道:“您再说说母亲的眼睛长得什么样吧!”父亲又给他说了母亲的眼睛。小虎子就又回到屋子里去了,从早到晚就专画眼睛。就这样,一下子又过了半年多,小虎子又拿着画儿去给父亲看,这回父亲一看,吓了一跳,说:“呀,太像了。尤其是这双眼睛,这就是你母亲呀!”

小虎子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画了一张母亲的画儿,凭借着这种精神和耐心,他成为东晋时期一位有名的画家。

四、学生相互交流背诵

第十五课时

教学内容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教学目标

1、发挥传统蒙学的作用,让小学生们了解中国灿烂的古文明,沐浴在传统文化中。

2、培养学生诵读能力,锻炼学生的记忆力。

3.从孔子思想中汲取精髓,了解有关学习方法,求知态度,以及如何做人。教学重点 准确理解选言含义。

教学难点 既能整体感知又能细致思考言论中的思想。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充分诵读

1.教师范读。教师读一句,学生复读一句,强调字音,强调句读,传达文言语感。2.学生放声读。教师要求学生争取做到,放声读书,读出自己的风格。

3.学生个别朗读。一名男同学和一名女同学分别朗读课文,学生个人展示锻炼。4.师生齐读。

二、了解句意。孔子说:“熟读了《诗经》三百篇,让他处理政务,却不能处理好;派他出使其他国家,却不能随机应变、独立行事。这样的人,书读得再多,又有什么用呢?”

三、小故事

赵括是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他从小熟读兵书,谈起用兵之道来滔滔不绝,连他父亲都不如他。

有一年,秦国对赵国大举进攻,赵国派了年龄很大的将军廉颇率军迎敌。

廉颇采用了修筑壁垒坚守的方法。秦军屡攻不下,于是想到了用离间计。他们派人悄悄潜入赵国散布流言说:“秦军谁都不怕,就怕赵括担任大将。” 赵王一听,便马上召回廉颇,改派赵括为大将来统帅军队。

赵括一去到前线,便开始胡乱指挥起来。最后,赵军被秦军围困四十多天,粮食也都吃光了,一时间军心大乱。

赵括一筹莫展,满肚子的兵法也不知如何施展。眼看守下去也是活活饿死,便率军仓皇突围。可是秦军四面掩杀,哪里逃得出去。结果赵括被乱箭射死,四十万赵军也全军覆没了。

从此以后,赵国一蹶不振。

四、学生相互交流背诵

第十六课时

教学内容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教学目标

1、发挥传统蒙学的作用,让小学生们了解中国灿烂的古文明,沐浴在传统文化中。

2、培养学生诵读能力,锻炼学生的记忆力。

3.从孔子思想中汲取精髓,了解有关学习方法,求知态度,以及如何做人。教学重点 准确理解选言含义。

教学难点 既能整体感知又能细致思考言论中的思想。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充分诵读

1.教师范读。教师读一句,学生复读一句,强调字音,强调句读,传达文言语感。2.学生放声读。教师要求学生争取做到,放声读书,读出自己的风格。

3.学生个别朗读。一名男同学和一名女同学分别朗读课文,学生个人展示锻炼。4.师生齐读。

二、了解句意。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把全部时间把用来思考,但是什么好处都没有,还不如去学习呢!”

三、小故事

明代有个叫唐汝询的诗人,他一生写了一千多首诗,可是许多人都不知道他是个双目失明的盲人。

五岁时,小汝询得力一场大病,病好以后,他的双眼看不见东西了,他难过得整日把自己关在房子里。

伤心了好几天后,小汝询平静下来,心中暗想:灾难已经降临在我身上了,我再伤心又有什么用呢?眼睛瞎了,我就什么都干不成吗?不,我的眼睛虽然看不见了,但还有耳朵能听,、心能记,只要刻苦学习,照样能够成才。

从那以后,小汝询每天都摸到书房去,一边认真地听哥哥读书吟诗,一边记在脑子里。可是光听哥哥说一两篇怎么记得住啊?

小汝询想到古人结绳记事的方法,于是找来几根粗细不一样的绳子,然后打上各种各样的结,以此来“记录”诗文。有时候,他还用刀子刻在木板和竹竿上刻出各种各样的刀痕,作为记录符号。

没人在场念书的时候,小汝询就摸着绳结和刀痕,不断地朗读。通过多年努力,他读了许多诗篇和文章,并开始学写诗。

小汝询的刻苦和勇气让他没有被不幸所淹没。凭借着自己的勤奋,他后来成了天下闻名的大诗人。

四、学生相互交流背诵

第二篇:《论语》十则 教案-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读字词;

2.理解各则语录;

3.整理、积累语言材料。

4.学习和继承中国古代先进的学习方法和态度,初步了解中国古代优秀的传统文化和辉煌成就。

二、教学思路

板块式教学思路,全课的教学主要分为三个板块。

三、教学重点

1.诵读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习惯用语,以养成语感。

四、教学难点

1.读懂《论语》,掌握其中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入感受《论语》精髓。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宋臣赵普曾经告诉宋太宗说:“臣有论语一部,以半部佐太祖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的确,我国两千年来,不论立身处世以及政治社会,皆以儒家思想为中心,而论语便是最精粹最可靠的儒书,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便是这个意思。宋代大儒朱熹,把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子书,并分別为大学、中庸做章句;为论语、孟子做集注。朱注四书,后来历代朝廷都定为官书,是科举考试的标准本,所以流传极广,影响也最大。我们课本上的就是朱熹的集注(第45页)

(2)、认读课文(15分钟左右)

1.同学们自读课文的“阅读提示”。

2.各自大声地朗读课文。

3.听读课文,注意校正读音,体会语调。

4.分“则”朗读课文,每读一则,都要求对应着“点读”课文注释。

5.分学习小组,读课文,说注释,说译文。

第三篇:《论语》二章-教学教案

《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一篇包括若干章,一章记一件 事或几句话。《论语》的内容涉及哲学、政治、教育、文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 理,是研究儒家学派的重要著作。从记录的称呼和口气上看,《论语》大概是孔 门弟子和再传弟子根据自己的记忆或耳闻的传说写下来的。课文选的两章是《论 语》中最为著名的篇章,各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政治态度。两篇 均为对话体议论文。

课文简析

《季氏将伐颛臾》一章,记载的是孔子与弟子冉有和季路的一段对话,而主 要是孔子与冉有的对话。对话中,冉有的观点表达得比较委婉,孔子的观点却颇 为鲜明,情绪上也显得慷慨激昂。开头举出理由,说明季氏不应该伐颛臾;接着 引用古语,运用比喻,有力地批驳了冉有的托辞;最后进一步讲明利害,申述理 由,表明自己反对“动干戈于邦内”的错误行为。全文层次会明,有说服力。这 篇文章中的有些警句,至今还被广泛引用。

《荷丈人》一章记载了子路追随孔子周游天下时见到荷丈人的一段地话,写得非常生动、传神。

荷丈人是乱世中的隐者,他对孔子周游列国,不从事生产表示不满,并提出 尖锐的批评:“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子路则为孔子辩护,认为孔 子从事政治活动是对人君应尽的责任。尽管知道这种政治主张不能实现,却也不 肯洁身自好而放弃责任。孔子这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态度,比起隐士来是 积极的。

特点提示

1.孔子从三个方面分析季氏攻打颛臾是错误的:一是颛臾是先王封国,不 可攻打;二是颛臾是在鲁国境内,不必攻打;三是季氏为鲁国臣子,没资格攻打。因此,孔子认为,作为季氏家臣的冉有和季路,应拼死进谏。如果季氏实在不能 采纳他们的意见,那就应该辞去职务,不应该继续做官领取俸禄,以致同流合污。

2.文章结尾一句“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表现了 孔子高度的政治敏感和政治见地,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季氏发兵讨伐颛臾是“醉翁 之意不在酒”,是一种试探性的武力示威,其真正目的是要削弱鲁君的实力,最 终达到篡夺鲁国的政治。孙子以他丰富的政治经验和深刻的政治眼光一语破了季 氏的阴谋,同时也有力地批驳了冉有的论点。

3.《荷丈人》一章中,子路曰:“人仕无义„„”这一段话是子路回来后 所发的一通君臣大义的议论,实际上反映的是孔子的政治态度。孔子认为连长幼 之间的礼节都不可废除,君臣之间的大义怎么可以废除呢?而荷丈人为了在乱世 之中保持自己的洁白之身,却忘记了君臣间的大伦,是错误的。所以,孔子这种 “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态度,比起隐士来是积极的。

问题思考

1.在《季氏将伐颛臾》中,孔子抱着怎样的观点?

2.荷丈人对子路所说的“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应如何认识?

第四篇:论语教案

《论语》十则

学习目标:

①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②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③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学习重点:

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论语》就是其中的一部辉煌的巨著,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的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即使在今天,它依旧光芒四射,熠熠生辉。现在就让我们怀着一种自豪的心情来研读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则》。

交流探究

交流有关孔子、《论语》的知识

①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②班上交流:每个知识点由一个同学介绍,其他同学作必要的修正、补充。

③师生交流: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论语》是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本文内容主要包括哪三个方面。

学生交流后,教师概述:本文主要包括学习态度、个人修养以及儒家核心思想三个方面的内容,前五则着重谈学习,后五则着重谈修养做人。8、10两则主要阐述了儒家思想体系的核心内容。合作探究 课文前五则

①初读课文,扫除语言障碍

a.多媒体展示下列词句,先让同学读,其他同学评价,最后教师再打出正确读音。

人不知而不愠(yùn)

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不亦说(yuè邑)乎

三省(xǐng)吾身

传(chuán)不习乎

诲女(rǔ)知之乎

不知为(wéi)不知

是知(zhì)也

b.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小结朗读文言文要注意的问题,并用多媒体展示:

◆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读准字音。

◆处理好停顿和语速、语调。

c.质疑交流:根据对课文字词句的理解,学习小组互相质疑,提问组有权指定某组或某同学回答。

对个别词句的理解,教师要加以点拨,并加以提炼、补充。《论语》十则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①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②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③积累成语、格言、警句,能对照反省自己。

二、教学重点

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三、课前准备

① 搜集资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概况;了解《论语》的主要内容;搜集最能表现松柏品性的诗句。

② 借助工具书,通读全文,把握内容梗概。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①介绍孔子及其《论语》。

②朗读、背诵课文。

③研读前五段内容。

教学设计

一、激起兴趣,导入学习

1、导入: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如《论语》、《老子》、《孟子》、《庄子》、《荀子》等。特别是《论语》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探究学习《〈论语〉十则》。板书课题。

2、介绍孔子及其《论语》: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二、诵读感知 ①范读:教师朗读示范。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②自读:学生自读课文,③感知:本文内容主要包括哪两个方面?

学生交流后,教师概述:本文主要包括学习和个人修养两方面的内容,前五则着重谈学习,后五则着重谈修养做人。(有的地方内容上有交叉,教师应该在分析中给学生讲明。)

三、合作探究学习课文前五则

1、学生放声自由朗读前五则。

2、齐读。

教师小结朗读文言文要注意的问题。(提示:a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读准字音。b处理好停顿和语速、语调。)

3、小组合作解决语句并翻译。

4、质疑交流:就课文字词的理解,学习小组间互相质疑,对个别词句的理解,教师要加以点拨,并加以提炼、补充。

5、精读课文,探究课文思想内涵。(学生自主阅读)学生思考:课文在学习态度上强调什么? 学习方法上又强调什么?

学生交流后,教师概述:学习态度强调要谦虚,学习方法上强调独立思考和复习。学生再思考:哪些语句强调谦虚,哪些语句强调独立思考与复习,并分别说明理由。

谦虚: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独立思考、复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传不习乎?

四、拓展体验:

1、在本文论述的教育思想中,你认为最有价值的是哪一点?为什么?

2、在学习生活中,你在哪一方面做得最不够,今后有何打算?

五、课外延伸

1、(必做题)从问中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成语、格言和警句,并说出理由。

2、(选做题)搜集整理《论语》其他篇章中出现的成语、格言、警句2—3个,要求注明出处、含义,并制作读书卡在班上交流展览。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①研读有关修身做人的内容。

②理解全文的思想意义。

③概括成语、格言,积累语言。教学设计

一、课文导入

儒家学说是为己之学,追求道德的自我完善。下面我们来研读文中修身做人的内容。

二、合作探究学习后五则

1、诵读:全班朗读课文,教师正音。

2、感知:自主研读,疏通文意,理解主要内容。

3、交流:班上交流,重点研读以下几句:

①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②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③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④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4、合作探究 [探究第一句]

请同学们讲这句话的字面意思。交流写松柏的诗句,学生小组内交流。

学生讨论交流:松柏有什么样的品性?这句话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摘要:学习松柏高洁傲岸的品性,要经得起时间和环境的考验。要求学生找一个与这句话意思相近的成语、俗语。

[探究第二、三句]

请同学翻译这两句话,其他同学评价、修正、补充。对重点词句教师要讲解。

联系生活实际,学习小组内讨论交流,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由学习小组推举同学到班上交流,观点摘要:

a.这样的处世之道可取,因为人本来就不应该把自己都不喜欢的东西强加于人;

b.这样的处世之道不可取,社会这个大家庭是由若干成员组成的,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喜好,有些东西也许我们都不喜欢,但又不得不要,比如监狱、死刑等。如果什么东西都要去考虑个人的喜好,这个社会的秩序就没法维持。

c.这样的处世之道既有可取之处,又有不可取之处,看你用这种处世态度来对待什么人、什么事。

5、归纳成语、格言

提示: 温故知新 任重道远 死而后已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三人行,必有我师 见贤思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体验反思

1、学了这篇课文,你认为哪些内容使你收获最大?谈谈感想。

2、与课文自相对照,谈谈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在哪些方面还有欠缺?应怎样改进?

3、“温故而知新”对于指导我们的学习有什么重要意义?

4、透过表面文字,理解“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深刻含义。试着模仿这种写法,也写几句。

四、教师小结

《论语》的思想内容博大精深,我国古代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我们学的这一部分主要谈的是求知和修养问题。大家不仅要懂得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联系实际,指导自己的言行。今后我们要多接触一点文言文,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继承祖国的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

五、积累拓展

1、完成“研讨与练习”。

2、搜集《论语》中有关做人道理的简短的语录四条,读一读,背一背,想一想

3、背诵课文赞同

第五篇:《论语》教案

考试指南报——课堂网(www.xiexiebang.com)

《论语》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运用《论语》中关于学习、从政和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进一步培养文言阅读能力。

2.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

3.联系自身学习实际,体会课文丰富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1.结合孔子的经历,分析《论语》一书的主要思想内涵。

2.重点欣赏书中关于学习和为人处世等方面的片段,并且尽可能背诵。

教学难点:

深层理解《论语》内蕴;引导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教学方法:

1.诵读法。本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去欣赏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论语》,而该经典主要是谈学习态度、方法和思想修养的,语言简练,用意深远。教师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营造背诵课文的气氛,在读中理解、领会其内涵,力争当堂熟读成诵。

2.讨论评点法。教读本文采用评点式,就内容、写法及现实意义评点。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探究、质疑,调动学习积极性。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1998年1月全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集会巴黎时的宣言

作为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论语》,在我国历史上影响很大,为儒家的重要经典。相传,宋朝名相赵普死后,人们在他的书籍里发现只有半部《论语》,所以世有“半部《论语》冶天下”之说。而在国外,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全美第7所孔子学院、新英格兰地区第一所孔子学院,已在美国麻州大学正式揭牌成立。

今天,让我们走近孔子,走进《论语》,去聆听先哲的教诲。

二、背景介绍 孔子其人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年鲁国陬邑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生有异质,学无常师。尝问礼于老子,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生于周灵王二十一年(公元前551),卒于敬王四十一年(公元前479),年七十三。

孔子年五十摄鲁国相事,其后不用,遂周游列国,年六十八返鲁。一生的主要活动是聚众讲学,由此建立了中国古代第一个私家学派——儒家。

孔子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430000)武汉市前三眼桥85号

电话:027-85787779 027-85788887 027-85789992

考试指南报——课堂网(www.xiexiebang.com)

他是一个志在报国、无人重用的闲人,又是一个周游列国、苦寻门路的忙人,更是一个到处碰壁、从不回头的强人。百代馨香,德配天地 万世师表,道贯古今

(教师讲述孔子二三逸事,鼓励学生及时点评)1.孔子带着弟子去齐国。路上听见有哭声。孔子对弟子说,这人的哭声不像是家里死人。上前问哭者。哭者说,我从小就好学,游遍列国后返回家乡,可双亲已经过世。往而不来着,年也;不可再见者,亲也。说罢哭者就跳河自杀了。孔子对弟子们说,小子们记住此事,要引以为戒。从那以后,孔子的弟子告辞归家的人数达到30%。

2.孔子带弟子去郑国推销自己的政治观点,但是与弟子失散了。孔子独自一人站在东门外。有人对子贡说,东门外有一人焉,其长九尺有六寸,河目隆颡,其头似尧,其颈似皋陶,其肩似子产。可是腰以下,比禹短三寸。如丧家犬一样失意不得志。子贡将这些话告诉孔子。孔子显出高兴的样子,又叹了口气说,他表述的形状未必准确,可我的神色确实是像丧家犬啊。然乎哉!然乎哉!

3.孔子东游路上,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论。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在早晨离我们近,中午离我们远。因为,太阳在早晨像车子的顶篷那样大,而中午则像盘子那样小。另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在早晨离我们远,中午离我们近。因为,早晨凉快,而中午热。孔子也不能判断谁说得对。两个小孩说:“谁说你知识渊博?”

4.孔子被围困在陈国与蔡国之间,整整10天没有饭吃。有时连野菜汤也吃不上,真是饿极了。学生子路偷来了一只煮熟的小猪,孔子不问肉的来路,拿起来就吃;子路又抢了别人的衣服来换了酒,孔子也不问酒的来路,端起来就喝。可是,等到鲁哀公迎接他时,孔子却显出正人君子的风度,席子摆不正不坐,肉类割不正不吃。子路便问:“先生为啥现在与在陈、蔡受困时不一样了呀?”孔子答道:“以前我那样做是为了偷生,今天我这样做是为了讲义呀。”

5.鲁国以前有条政策,是说如果鲁国人到其他国家去,发现有鲁国的奴隶的话,那就帮他赎身,然后回鲁国找国家报销。一天,子路帮个鲁国奴隶赎身后,就说不要国家报销。然后人们都称赞他品格高尚。但是孔子却把子路找来骂了一顿,说他应该找国家报销。子路不解,说那样就不是高尚品格的表现了。孔子说:你这样做的确能显示你的品德高尚。但是你有没想到,如果以后再有人帮奴隶赎身,就会有顾忌:若不找国家报销,就能显示品格高尚,但是自己的钱没了还是很心痛。如果找国家报销,那就显得自己品德不高尚了。那在进退两难时候会则么做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看到奴隶就不帮他赎身,当做没看见,就不会有进退两难的困难了。但是奴隶就不会被拯救,更多的奴隶会继续处于苦难当中。所以你应该去报销。

6.孔子在十七岁上,死了母亲。依照当时的习俗,母亲是应该和父亲合葬的。可是孔子不知道父亲葬在哪儿,他于是把母亲的棺材暂且停在一条叫“五父之衢”的街上。五父是五个老人的意思,衢就是街,如果是现在的北京街名,大概就叫什么“五老胡同”了吧。孔子这时还是一个少不更事的青年,虽然小心谨慎,但人事经验是不多的。他单纯地想到有机会就该出一出头,同时他也觉得自己已经有一些本领了。有一次,鲁国的贵族季氏欢宴名流,这位十七岁的居丧的孔子便穿着孝服跑去了。季氏的家臣阳虎向他喝道:“我们请的是有地位的人,并不招待叫花子。你走吧!”孔子便只好退了下来。经过这一番挫折,孔子更发愤了。过了三四年,他的道德修养和各种才能,一天比一天进步,虽然年轻,却已出了名。由于刻苦学习,孔子逐渐成了博学多能的人。在他住宅的附近有一条街叫达巷,达巷里的一个老百姓就这样说过:“孔子这么渊博,他会的玩意儿我们简直叫不上名堂来。”孔子听见了,(430000)武汉市前三眼桥85号

电话:027-85787779 027-85788887 027-85789992

考试指南报——课堂网(www.xiexiebang.com)

便谦虚地说:“我会什么呀?我会赶车罢了。”原来在这时有六种本领是一个全才的人必须具备的,这就是:礼节,音乐,射箭,赶车,识字,计算。在这六种本领里头,赶车是被认为最低下的,所以谦虚的孔子只承认了这一桩。

(学生根据上述故事,谈谈自己的感受,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孔子的美德,如:积极进取,谦虚好学,不肯向命运低头等等。)

孔子的历史贡献 1.编修书籍 删《诗经》《尚书》 定《礼记》《乐记》 赞《易经》 修《春秋》 以传先王之道 2.兴办私学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史记·孔子世家》

删诗书,定礼乐,创儒学,传经艺,师表万世; 赞周礼,写春秋,立杏坛,育才德,桃李三千。

孔子及儒学的命运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评价孔子的言行和观点?从古至今人们对孔子有哪些评价?)

孔子门人及其后学均推尊孔子。

亚圣孟子认为,孔子所行的“圣人之道”,是遍及自然界和社会的至高准则。1.先秦诸子对孔子毁誉不一

道家以自然无为为宗旨,蔑视礼法,对于儒家的礼仪道德持否定态度。墨家对于儒家学说非议颇多,批评孔子的“述而不作”,主张“述而且作”,批评孔子和儒家的繁琐礼仪。

法家学说思想上与儒家对立,商鞅认为,孔子学说与法家农战思想对立,致使国家“必贫而削”。韩非对孔子个人颇为尊重,但他认为孔子学说不合时宜。

民间当时看法:孔子是博学成名的大学者。2.天不生仲尼,万古长于夜 意思是:

如果没有孔子,中国的历史会比黑夜还长。

汉平帝时封孔子为“褒成宣尼公” 唐代开始加封为“文宣王”

元代又加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 明代以后封为“大成至圣先师” 3.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通,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董仲舒

(教师总结)

(430000)武汉市前三眼桥85号

电话:027-85787779 027-85788887 027-85789992

考试指南报——课堂网(www.xiexiebang.com)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孔子尽管有的观点我们不能完全认同,尽管他的“唯女子和小人难养也”让很多女性不高兴,但是就像乌云无法挡住太阳的光辉一样,孔子的魅力是无法抵挡的。当然,由于时代在变化,社会在进步,我们也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提高自己。

应该说,孔子提倡以天、地、君、亲、师来规范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又以仁、礼、义、智、信来规范道德标准与行为准则,是有助恢复社会稳定,符合历史发展需要的治国理念。不仅如此,孔子提倡的“不患寡而患不均”,“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有教无类”,“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以及其他无数的教诲,充满了人道主义精神和人文主义色彩,成为两千多年来从帝王到平民立德立行,治国治学的座右铭,人类文化思想宝库中的精品。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这种说法未免言过其实。但孔子的思想与学说,确实是两千多年来照亮中国历史与中国人思想的一盏明灯。《华盛顿邮报》曾经写道:“虽然孔子活在两千多年前,但他的教诲对今天世界的生活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孔子属于历史也属于现代,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在批判与否定“凡是派”错误思想的30年之后,人们难道还要受这种过时思想的束缚,依然拘泥于“孔学名高实秕糠”之说,而不给那位等待了两千年之久的古代圣贤实行“正名”吗?

三、梳理探究 论语其书

《论语》是早期语录体散文,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纂录而成。

《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

(教师简单讲解《论语》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事先印成纸质材料,每两人一份)1.学而第一 学而第一,儒雅的君子风度 孝悌是实行仁道的根本 花言巧语的人没有仁德 一日数次的反省功夫 做人第一,学问第二 衡量学习与否的标准 人不庄重就没有威严 孝道可使民风淳朴 温良恭俭让的风范 继承父亲的遗志 和与礼的辩证法 怎样才算是好学? 贫而乐,富而好礼的境界 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 2.为政第二

道德与政治 诗与政治 德治与法治 人生的历程和滋味 养生送死,孝不违礼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孝心是孝道的根本 态度不是小问题 大智若愚的颜回 观察人的方法 温故而知新 做一个通才 不要吹牛皮 要团结不要分裂 书呆子与空想家 异端的问题 不要不懂装懂 做官的学问

提拔正直的干部 执政者要以身作则 不做官也可以参与政治 人不能不讲信用 看过去知未来 3.八佾第三

不要铺张浪费 温文尔雅的君子之争 文献的重要性 要有一颗虔诚的心 问者不相亏 凡事不必苛求 理解的困难 以心换心的领导艺术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既往不咎的宽恕精神 尽善尽美的追求 领导者要有宽容的肚量

(430000)武汉市前三眼桥85号

电话:027-85787779 027-85788887 027-85789992

考试指南报——课堂网(www.xiexiebang.com)

是可忍,孰不可忍? 仁德是礼乐的前提 4.里仁第四

选一个好的小区居住 仁心是安身立命的基础 有仁德才能够正确对待他人 追求仁德,摈弃邪恶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人的天职在勇于探索真理 天下事无可无不可 君子与小人的不同心怀 唯利是图必然招来怨恨 关键在于练好内功 一以贯之的忠恕之道 义与利的选择

用坏人做你的镜子 怎样对待父母的过错? 父母在世,不要远游 记住父母的年纪 为言过其行而感到羞耻 严于律己总不会错 有道德的人不会孤立 保持一定的距离 从人的过错中识别人 读书人不以吃穿为追求 5.公冶长第五

孔子怎样选女婿? 处世的艺术 不要耍嘴皮子 人贵有自知之明 闻一知十的过人才智 朽木不可雕也

无欲则刚 “恕”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政治家的君子之道 久而敬之的交友艺术 正确对待上台与下台 三思而行想得太多了 愚不可及的大智慧 不念旧恶少怨恨 伪君子的丑恶嘴脸 豪侠、仁者与圣人之志 自我批评的难得 圣人与我们有什么不同? 6.雍也第六

不迁怒,不贰过 与其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该得的不要推辞 不要搞“血统论” 贵在坚持 安贫乐道的典范 切勿画地为牢,裹足不前 不开后门,不拉关系 不自夸,不居功 口才可以免祸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正直是立身之本 知之、好之、与乐之 因材施教,不要对牛谈琴 有耕耘才有收获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君子可折不可陷,可欺不可罔 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圣与仁的不同境界 7.述而第七

述尔不作,信而好古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圣人的忧虑

旷达的个人生活 举一反三的教学法 不要在丧事中大吃大喝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富可求吗? 孔子是不是“发烧友”? 富贵如浮云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不是天才,敏以求之 三人行必有我师 不要冒充内行 闻过则喜 节俭总比奢侈好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8.泰伯第八

弃天下如敝屣 一切以礼为标准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锋芒毕露就是祸 是不是愚民政策? 德行更比才能重 读书不为稻粱谋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人才难得,也不在多 9.子罕第九

君子不言利 博与专的问题 宝剑锋从磨砺出 循循善诱的艺术 待贾而沽,不藏于椟 逝者如斯夫!女色的魅力有多大? 进退成败都在自己 自强不息的楷模 半途而废者大有人在 后生可畏 正确听取他人言语 匹夫不可夺志 岁寒才知松柏后彫 不同层次的人际关系

(430000)武汉市前三眼桥85号

电话:027-85787779 027-85788887 027-85789992

考试指南报——课堂网(www.xiexiebang.com)

10.乡党第十

到哪个坡唱哪个歌 圣人未能免俗 圣人穿不穿时装? 吃饭睡觉不说话 11.先进第十一

修身宜早不宜迟 人各有所长 鬼神生死之间 嶢嶢者易缺

不言则已,言必有中 谁能升堂入室? 过犹不及 文人心态的不平对症下药 不要盲从上级 儒者的“清明上河图” 12.颜渊第十二

克己复礼,为仁由己 仁的外用 说话谨慎就是仁? 君子不忧不惧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什么叫“明”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文与质的辩论 税收问题

爱恨生死的糊涂帐 君臣父子,各就各位 片言折狱的是与非 政府公务员守则 政府公务员守则 君子成人之美 上梁不正下梁歪 贪欲起盗心 风吹草动的统治术 闻人与达人 先事后得及其它 仁者爱人,智者知人 交朋友不要自取其辱 君子以文会友 13.子路第十三

以身作则,吃苦耐劳 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名正言顺 谁来种田地? 学以致用 表率的作用

实行富民政策 一言兴邦,一言丧邦近者悦,远者来 欲速则不达 “直”也有讲究 士的标准

狂者与狷者 恒心的重要性 “和”与“同”的根本区别 好恶不等于是非 君子易事而难悦 泰而不骄 刚毅木讷,近于仁德 14.宪问第十四

读书人不要怀恋温柔之乡 治世和乱世的言行 有言者不必有德 不要溺爱,不要愚忠 贫富都作等闲看 什么是完人? 恰到好处 看人看大节 用人之妙 大言不惭,为之也难 为谁而学? 思不出其位 胸襟宽广而明察 人才的品质更重要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不怨天,不尤人 历史车轮不可阻挡 知其不可而为之 15.卫灵公第十五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忠信笃敬走遍天下 有道则仕,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言与不言的利和弊 杀身以成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多批评自己,少责怪别人 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 不要卖弄小聪明 “名”的情结 君子求自己,小人求别人 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不以言举人,不因人废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小不忍则乱大谋 众恶必察,众好必察 有错不改,错上加错 与其空想,不如学习君子谋道不谋食 得之容易守成难 小知与大受 民之于仁,甚于水火 当仁不让 贞而不谅 工作在前,享受在后 有教无类 道不同不相为谋 辞达而己 16.季氏第十六

且看侵略者的逻辑 礼乐征伐自谁出? 朋友有益还是有害? 快乐有益还是有害? 把握好说话的时机 人生三戒 该不该有所畏? 天才、勤奋者与懒汉 君子的九种思虑 独善真身与用行舍藏 富贵如浮云,美名传千世 诗礼传家 17.阳货第十七

(430000)武汉市前三眼桥85号

电话:027-85787779 027-85788887 027-85789992

考试指南报——课堂网(www.xiexiebang.com)

圣人的虚与委蛇 人性的问题 唯上智与下愚不移 割鸡可不可以用牛刀? 仁的五条行为准则 磨而不磷,涅而不缁 六言六蔽 诗的伟大作用 不学诗如面壁而立 礼乐到底是什么? 色厉内荏,穿窬之盗 好好先生是偷道德的贼 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患得患失,无所不至 古今人物毛病谈 天何言哉? 不屑之教 丧期要不要改革?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君子尚义不尚勇 君子憎恶什么? 女人是不是难处难缠? 人过四十万事休 穷达行藏各有志 周公用人的经验谈 18.微子第十八

时代的病态 孔子为什么要出国?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谁来指点迷津? 到底该不该做官? 穷达行藏各有志 19.子张第十九 见危致命,见得思义 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君子不屑于雕虫小技 日日月月有进步 博学笃志,切问近思 百工居肆,君子求学 小人文过饰非 君子有三变 信任是前提 大德不逾,小节不拘 读书与做官的问题 法外有情 墙倒众人推 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 圣人无常师 浅者见浅,深者见深 圣人不可毁 其生也荣,其死也哀 20.尧曰第二十 祖述尧舜,宪章文武 立身处世的三个支点 尊五美,屏四恶(请学生结合自己的初中学习和课外知识,向其他同学推荐《论语》中自己比较喜欢的一些名句并作简要说明)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1.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12.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特点 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炼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在编排上,《论语》没有严格的编纂体例,每一条就是一章,集章为篇,篇、章之间并无紧密联系,只是大致归类,并有重复章节出现。

《论语》体式

格言体 答问体 对话体 议事体

(430000)武汉市前三眼桥85号

电话:027-85787779 027-85788887 027-85789992

考试指南报——课堂网(www.xiexiebang.com)

论语的影响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之作,它对很多文化名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毛泽东很喜欢《论语》,曾经借用《论语》中“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这句话给他的女儿们取名为李敏、李讷,希望她们成为少说空话,多做实事的人。

1.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 罗大经《鹤林玉露》载:

赵普再相,人言普山东人,所读者止《论语》„„太宗尝以此语问普,普略不隐,对曰:“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2.于丹《论语》心得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三十而立就是建立心灵的自信。物质的东西越多人就越容易迷惑。

知天命就是内心有一种定力去对抗外界。耳顺就是悲天悯人理解与包容。

只有建立内心的价值系统,才能把压力变成生命的张力。3.万名网民大调查

超过44%网民常看《论语》

您上学的时候对《论语》感兴趣吗?

很喜欢,现在还经常看 44.21% 5620人 一般,反正都是必修课 43.08% 5477人 很枯燥,当时就不喜欢 7.04% 895人 不记得是否学过 5.67% 721人

四、延伸拓展 思考练习1.填空

孔子,名__,字___,__家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__,政治上主张___,鼓励人们___,即“出来做事”。开___讲学的风气,传说有弟子___人,身通六艺者____人。孔子本人也被历代统治者尊奉为至圣先师。

《论语》是一部___体散文集,是孔子的___和____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宋儒把《论语》和《___》《___》《___》合称为“四书”。

2.谈一谈你对此观点的看法 张颐武观点:

“一个姚明,一个章子怡,比一万本孔子都有效果。《大长今》就是韩国把低端和高端的文化打通的一个好例子。”

“要像重视孔子一样重视章子怡,中国文化才会有未来。” 3.请为孔子写一个颁奖词 中华文化的先驱:孔子

他用最锐利的智慧开启了那一道道尘封的门,阳光从那错开的门缝间挤出来,于是门外面铺满黄金;他用最朴实的教诲铸造了一把坚韧的利斧,劈成了一道道深深的印痕,它留下的不是疼痛,而是刻骨铭心!于是,子子孙孙有了一条光明的大道。

4.认真背诵《论语》中的精彩片段

(430000)武汉市前三眼桥85号

电话:027-85787779 027-85788887 027-85789992

下载论语教学 教案(大全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语教学 教案(大全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语》教案

    10.《论语》十则教案 《论语》十则教学目标: 1、积累、理解“温故知新、见贤思齐、任重道远、三人行必有我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成语。 2、能准确流畅地朗读并熟练背诵......

    论语教案

    《论语》十则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①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②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③积累成语、格言、警句,能对照反省自己。......

    论语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归纳学习文言文知 识,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含义,能熟练背诵、默写全文。 2、理解、运用其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培养学......

    论语教案

    论友情——《论语》教学设计 一、孔子及《论语》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他开创了儒家学派。 (板书繁体“圣”字)这是个什么字?观察这个字的特点:“耳......

    论语教案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①熟练背诵并正确翻译这篇课文。②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对照反省自己。③积累文言词汇。 ○教学重点 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课前准备 ①搜集孔......

    论语教案

    论语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孔子的伦理、哲学、政治、教育思想及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影响作用 2. 读准字音 3. 掌握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以及词性活用的几个句子 【教学重......

    论语教案

    《论语》教案 三年级 张海娇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并走入《论语》,有韵味地诵读文言经典,积累名句,激发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 2.通过教师讲解、学生自悟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论语》教案

    《论语》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运用《论语》中关于学习、从政和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进一步培养文言阅读能力。 2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 3联系自身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