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设计参赛心得交流
教师职业大赛教学设计参赛心得交流
工程机械机电一体化教研室
张明军
一、明确几个问题 1.竞赛理念
学生中心、能力本位、工学结合(行动导向教学)2.大赛类别
机械类、电工电子类、交通类、信息类、服务类、财经商贸类、工业综合与农业类、文化艺术与综合类、公共类
3.大赛内容
教学方案设计:选取相对独立、完整的人文素质/职业学习活动或来自一体化课程学习任务的某一具体具有典型性的内容,以文本及教学视频形式提交(有参考模板)
说课与答辩:以教学设计方案文本为基础,结合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进行现场说课与答辩,其中说课10分钟,答辩3分钟。
大赛准备流程:选题→准备素材→教学设计→评审(反复)→做授课PPT→试讲(修改教学设计及PPT)→制作视频录制脚本→模拟→录制→制作视频→写说课稿(2000~2200字才会显得比较从容,字数少一些会更好)→评审→修改说课稿→配说课PPT→试说并修改→强化训练(反复)
4.大赛要求
全面倡导技工教育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理念,突出学生中心、能力本位,着力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与职业能力,执行相关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标准》及《一体化课程规范》。
执行第三批一体化课程改革教学试点专业的一体化课程方案、一体化教材(工作页)、学习任务设计方案。
二、厘清相关概念及内涵 1.教学设计和教案
(1)教案:教案也称课时计划,即教师经过备课,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具体教学实施方案。教案是上课的重要依据,通常包括:班级、学科、课题、上课时间、课的类型、教学方法、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课的进程和时间分配等。
教案只关注教师教的过程,而忽视学生学的过程,并且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仅局限于一堂课,特别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指导思想下,教学设计更能体现教学的系统性。
(2)教学(系统)设计:
1)教学设计是一门学科,它被称为是“桥梁学科”,起到沟通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作用。
2)教学设计以获得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及传播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评价方案的过程。
3)教学设计围绕为什么学?学什么?如何学?学到什么程度?学的效果如何评价这些主题开展教学设计。教师需要解决3个问题——“教什么”“如何教”“教得怎么样”
教什么——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设计; 如何教——教学策略(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辅助手段); 教得怎么样——教学评价
4)因此,教学设计包括四个基本要素:分析教学对象、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策略、开展教学评价,其中,目标是核心,学生是主体,教学策略是重点,教学评价是调控。
2.理论实一体化与工学一体化教学(全国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
积极创新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逐步建立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一体化教学课程体系,实现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人社部发[2010]57号文件:关于大力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发展的意见)
所以,全国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的指导思想就是“学生中心,能力本位,工学结合”(行动导向教学)。
3.行动导向教学(模式)
行动导向一词源于德文“Handlungsorientierung”,德国职教专家特拉姆对行动导向的界定是:行动导向是一种指导思想,是培养学习者具备自我判断能力、懂行和负责任的行动。(刘小春,张蕾《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PLC课程改革中的实践》)
行动导向教学的原则:以学生为中心,将课堂还给学生;以改变学生的行为为目标(培养内行的职业行为,形成实际的工作能力);以完整的工作任务为载体;(行为导向教学(法)在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电子技术》为例)
国内专家和学者也对行动导向教学进行了大量研究,大家最熟悉的是姜大源,赵志群等学者。姜大源教授于2003年的时候在《职教通讯》上发表过一篇文章《行动、活动与行动辨——“行动导向”教学管见》,文中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通过“获取信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的六步教学法,让学生独立获取信息,独立设计,独立实施计划,独立检查评价,以便宜在亲自动手实践中,使学生掌握专业技能,获取专业知识,从而构建自己的经验、知识和能力体系。
赵志群在《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第4页中提到: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需要采用适合学生特点、具有职教特色的教学方式、方法和组织形式——行动导向教学,即让学生以个体或小组合作的方式围绕明确的学习目标,通过完成一系列的综合性学习任务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提高综合职业能力。行动导向的基本特征体现在“行动过程完整”(获取信息、制定计划、实施计划与评价反馈)和“手脑并用”(理论实践一体化学习)两个方面,它并不完全排斥传统的教学方法。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是以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为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引入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教学形式。(2011年青岛大学李学伟的学位论文《行动导向教学在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行动导向教学是一种教学的指导思想,是一种教学理论,而不是一种固化的,具体的教学方法。
4.行动导向教学的常用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讲授、谈话、讨论、读书指导法、演示法、参观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法等
(1)四阶段教学法:准备、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练习总结(2)项目教学法(3)任务驱动法
(4)头脑风暴法(小组讨论法)(5)思维导图法
(6)模拟教学法(情境模拟法)
(7)引导文教学法:以引导文为教学文件,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引导文教学法的要素有三个,分别是指示目标、引导问题和提供信息。(赵志群2003年在《职教通讯》发表的《职业学习理论的最新发展》
(8)案例教学法(9)角色扮演法
(10)现代工作岗位培训法
5.常用教学基本原理(教育学、心理学知识)
(1)迁移: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横向迁移与纵向迁移;正迁移与负迁移;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2)最近发展区(前苏联著名教育家维果茨基)(3)行为目标的表述:ABCD理论;(普遍性目标、行为性目标、生成性目标、表现性目标四种目标取向)
(4)学习动机:(动机:引发并维持活动的倾向)所谓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
(5)多元智能理论:(加德纳)言语、音乐、逻辑、视觉、身体、自知、交往、自然观察
三、教学设计内容及设计标准(评分标准)
1.选题价值:选取相对独立、完整的人文素质/职业学习活动或来自一体化课程学习任务的某一具体内容,具有典型性。
课题来源(专业课:一体化课程体系的语境);学习任务价值(重要、典型)
2.学情分析:学习目标确定、重难点确定及教学方法选择等的前提。
3.学习目标:能够反映学生职业素养与综合职业能力的要求,并能结合学生实际,明确、具体且可操作性强。
目标来源;目标表述形式;目标表述取向(ABCD理论)。4.学习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及工作的各项要素要求,与人文素质养成或企业生产过程紧密相关。
学习内容的来源;学习任务描述(学习情境);具体内容(企业的工作要素);重难点(突出和突破方法、要有深度)
5.学习资源:学习资源设计能体现学生在问题引导下的学习,学习环境设计与社会生活或工作环境要求尽可能相一致。学习页/学生工作页;一体化学习工作站/学习情境创建(硬件资源、软件资源);企业资源
6.教学流程:体现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六步教学法(有一定完全照搬,要有创新,最好加上各环节的时间分配)
7.板书设计:(选做)如果有要进行精心设计;彰显特色; 8.教学实施过程:(重中之重)
学生投入:学习氛围良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对学习感兴趣,能积极有效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1)教学环节:以六步法为基础,增加创新内容;(2)学生活动:描述要细致(谁,做什么,怎么做)(3)教师活动:描述要细致,与学生活动一一对应
(4)教学手段:有效支持学习活动的开展,利用多种教学媒体以及信息化手段和数字化资源,选择与组合好,新颖、富有创意。
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兼备
(5)教学方法:体现以学生为中心、行动导向的教学理念,采用混合式学习,重视学生的适应与接纳,形式灵活,方法有效。
传统教学方法和符合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线上线下、多种教学方法组合使用)
9.教学视频:尽量多地体现学生学习的场景,以体现“学生中心”的指导思想。
10.学业评价:评价方式方法合理,易于操作,能有效解决实际教学问题,促进学生思维提升和素养与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评价内容的确定;传统评价类型;过程性评价(体现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评价的结果分析
11.教学反思(教学效果):优点(要有特色,不要大众化)+缺点(不能蜻蜓点水,要有深度)(只有优点)
12.学生工作页:体现六步教学法(问题导向,属于试点专业的要使用已出版的教材——工作页)
教学方案文本:所提交的教学设计文本及教学视频,体例规范,内容全面,文字通顺,图表符合技术规范要求,表述清晰。
交流完毕,谢谢!
第二篇:教学设计 参赛稿
《出师表》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概述
《出师表》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中的一篇经典文言文,也是《语文课程标准》中的重点篇目之一。本文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对朝廷内政提出的建议。文章总结了“亲贤臣,远小人”才能使蜀汉兴盛的历史经验,表示作者“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表现了诸葛亮心忧国事、鞠躬尽瘁的忠诚。本文寓情于议,寓情于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仅主张明确,析理透辟,而且殷切期望之情溢于言表。通过学习本文,意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诸葛亮的“忠”及诸葛亮的时代意义。通过课堂教学双边活动,逐步提高学生的诵读、理解能力,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独立探究的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能力:
1.了解“表”的特点,了解诸葛亮的治国主张。
2.朗读课文,疏通文句,积累词语,丰富文言词汇。3.学习本文融情于议论、叙述,以情动人的写作方法。4.培养学生学会获取学习资源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媒体,阅读体悟,自主、合作、探究,激起学生诵读的兴趣。
2、充分利用教学课件,将介绍背景和疏通文义结合起来,突破重点词句,然后通过反复诵读使学生领会内容大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深切感受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做社会的有用之才。
三、学情分析
1、九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文言文知识积累和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对文言文的分析理解也有一定的能力。
2、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有待提高。
3、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交流、合作学习的能力还需加强培养。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新课标指出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思考”。
1、为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本课我加强了课文的朗读环节,以语气作为切入点,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方法,带动学生学习本文以议论为主兼用抒情和记叙的写法以及语言质朴、感情真挚的特点。
2、在本课教学中,我始终贯穿朗读感悟、自学探究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学习是我的目的,其中惯用圈点批注法和讨论法,通过共同讨论,解决出现的问题,培养合作学习能力。从而真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3、语文学习要与时俱进,注重引导学生充分正确地利用手中资料,培养学生查资料的能力和习惯。
五、教学工具
制作相关课件,运用多媒体。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语:
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顾茅庐”、“火烧赤璧”“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为后人所钦仰。陆游说“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今天,我们就来结识这位三高英雄,学习这篇杰作。
2、了解文体及作品背景:(出示课件)
(
1、)表,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李斯《谏逐客书》。到了汉代,这类文字分成章、奏、表、议四小类。“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文心雕龙》)此外,还有一种专议朝政的文章,又统称“表”。“表”的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向刘禅(刘后主)的言事呈文。
(2、)写作背景:实现国家统一是刘备的遗志,诸葛亮为了实现先帝遗志,在战略后方日益巩固的情况下决定出师伐魏。但刘后主却昏庸无能,听信奸佞,成了北伐的后顾之忧。诸葛亮在出师前写下这篇文章,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
(二)初读课文,触摸文本(出示课件)
1、多媒体播放课文录音,听配乐朗读,注意听准字音,把握停顿: ①字音:给加粗字注音。(学生自主完成,不会的可借助新华词典)
崩殂()
恢弘()忠谏()
菲薄()()裨补()猥()自枉屈 夙()夜忧叹 以遗()陛下
咨诹()()庶()竭驽()钝 陟()罚 臧否()()②停顿:用“/”划分下列句子的停顿节奏。
A然/侍卫之臣/不屑于内 B盖/追先帝之殊遇 C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D使/内外异法也
2、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句,翻译课文。(以小组为单位,就难词难句讨论交流,力求通畅地翻译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三)齐读课文,理清结构 第一部分(1—5段),从当前形势出,劝说后主继承先帝遗志,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条建议。
第二部分(6、7段),追述刘备的知遇之恩,表达“报先帝而忠陛下”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第三部分(8段),明确归纳各方面的责任。第四部分(9段),表文的结束语。
(四)细读课文,解读文本
1、朗读课文1——5自然段
2、讨论:
①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了哪些建议?是从哪几个方面提出建议的?,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本文陈述的重点是什么? ②就国内政事的安排,诸葛亮提出了三条建议,这三条建议中哪一条是最主要的?为什么? ③文章第5段为什么插入对往事的回忆,去掉这一段文字,好吗?
3、齐读课文6-7自然段,讨论交流疑难,思考:
①课文第6段叙写自己的生平(21年的经历),对此你怎么看?
②作者夙夜忧叹的原因是什么?“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的原因是什么? ③作者认为,可以出师北伐的条件是什么? “出师“的战略是什么?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各组选代表进行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五)研读主旨,感悟文本
学生再读课文,教师设计相关问题,诱生深思。
提问:全文以议论为主,辅之以叙事、议论,叙事中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谈谈你对此的认识。(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自由发言。)
(六)链接生活,直面忠诚
让学生就“如何看待诸葛亮的忠”这个问题展开激烈的争论。教师组织学生辩论,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七)小结本课:
1、学生小结
2、教师总结:
《出师表》以“形势”使对方震动,以“情感”使对方感动,以“措施”教导对方,以“事业”激励对方,肝胆相照,情深意厚,一直为世人所称道。封建统治者推崇诸葛亮,或由于他助刘兴汉是正统,或由于他受了知遇,一生尽忠,是忠臣的典型;今天人们肯定诸葛亮,主要是因为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对于“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则被赋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新意。作为新世纪的热血青年,我们应该胸怀祖国,心系人民,做时代的骄子,做人民的公仆。
(八)布置作业:
结合课后练习三,谈谈你对诸葛亮的认识,以《千秋诸葛我评说》为题写一篇小作文。
第三篇:参赛心得
赛后感想
2014年4月16日是个难忘的日子,2012级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参加全区中职组的建筑CAD比赛。
来到银川能源学院已经四个年头,这是第一次指导学生参加全区的技能大赛,我倍感压力。
带着这样的心情,我和3个学生一起在建筑工程学院的实训室度过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从学生对CAD软件的一无所知到熟练掌握常用命令的快捷键;从对建筑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的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一开始浮躁的学习气氛到最后关机房门时的依依不舍。
而现在,我正站在机房的门口,焦急的等待着他们,三个小时过去了,我终于看到了我的学生,看到他们的那一刻,我仿佛已经知道了比赛的结果。其实这样的结果是我预料之中的。
参赛的十一个学校当中,唯有我们学校是短期急训,这么短的时间内既要夯实基础,又要训练应试技巧,谈何容易。然而当我看到比赛成绩单,我的学生(袁昌蕾)仅仅一分之差,没能拿到名次时,惋惜之余,新增了些感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器
在等待学生的时候我和其他学校的指导教师做了短暂的交流,有些单位为了参加这次比赛,提起一年就做着准备。选择好的参赛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培训。
师傅领进门,修心在个人
在培训的过程中,指导教师讲解的内容掌握了,换个包装,又感觉很陌生,其实是学生并没有真正掌握基础知识。并没有做到举一反三。
指定严格的培训计划,按时完成
每次上课都要精心准备培训的内容,并让学生领会到实质。只有这样才能一步一个脚印的往前走。
正确引导,适当鼓励
在指导学习识图的过程中,我发现作为老师要学会换位思考,多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思考问题,这样有利于引导他们,发现知识漏洞,及时查漏补缺。
作为教师,还需要适当的鼓励学生,学生经过自己的思考,克服困难,老师需要鼓励,但是不是盲目的鼓励,这样会使学生有种飘飘然的感觉。
树立自信心
90后是新生的一代,他们有朝气,富有活力,然而也缺乏韧性和独立性,有点困难,受到点打击,就产生了挫败感。平时练习的过程中,有老师引导,觉得还可以,当上考场了后发现,试题和自己预想的有差距的时候,一下就接受不了这样的现实,连考试的勇气都失去了。在平时的时候要培养孩子们的自信心。
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有感
建筑工程学院
万治清
我有幸参加了建筑工程学院组织的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赛后有些许感想。首先,比赛使我认识到了加强教学基本功的重要性。要想全面提高教学水平,教师是关键,而教师的基本功又是搞好教学工作的前提条件,只有教师的基本功扎实,才会有质量高的教学。通过这次比赛,我发现了同事的优势,又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对于参加比赛的我来说,最大的收获则是在认真准备、积极参与本次大赛的过程中,自己的教学基本功及综合素质得到了检验和提高。
其次,比赛过程中我目睹了其他青年教师的教学风采。这次大赛要求建筑工程学院的青年教师都来参加,以前没有机会观摩同事们的讲课,而今天各个精神饱满、信心百倍,让我感受到了每个人不同的讲课特色。在短短15分钟的教学演示过程中,我看到很多,也学了很多。我“听懂了”他们上课时的教学方法和与学生沟通的方式,这些都是十分难得的经验。同时,我也看到了和担任相同教学任务的同行们之前的差距,相同的知识点,不同的讲解思路,不一样的表达方式,效果竟如此不同。我希望能够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取长补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再次,通过这次大赛,我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一些不足。譬如,在比赛过程中绷得很紧,甚至字都不知道该怎么写,说话时,脑子也有点短路,开始时,语速还快。对此,我暗示自己,要克制,至少看起来不那么明显。另外,尽管我的教案也用心写,但是和优秀的同行们比较起来,就显得粗略了。只有教学内容而没有时间安排,教学目的和要求不够具体,重难点问题提的不够突出。平时教学过程中不太注重教学时间设定,认为教学只要熟悉教学内容,把课程给学生讲懂就行。然而,通过这次比赛,我明白了教学中的每个环节都不容忽视。因此,只有充分设计教学过程中每一个教学环节,才能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把握好教学进程,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建筑工程学院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随着最后一张照片的拍摄落下了帷幕,但对于我来说却是新的开始。今后我会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多动脑筋、多实践、多反思。最后,感谢学院给我们年轻教师提供这样的机会,相互观摩、学习和切磋。
建筑工程学院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感想
1.功在平时,专业知识很娴熟,语言组织能力要强,表达要流畅。2.教案的组织要图文并茂,重难点突出
3.PPT是教学的辅助工具,不仅仅是文字及图片的反应形式,应该具有动画的功能。
第四篇:参赛心得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加首届教师课堂教学大赛活动心得
三汇中学
王
志
学校突然安排到我去参加首届新教师课堂教学大赛活动,说实话,我想过退却,因为我一向对公开课都有种本能的恐惧,尽管我在原学校一直担任理科教研组长,我实在不想去“献宝”,但是我最终还是选择了面对,虽然恐惧并未消失,因为这次活动毕竟给了我成长和锻炼的机会,我相信这次挑战和学习的过程一定会成为我人生中一次难忘的记忆,我坚信 “梅花香自苦寒来”的道理,我告诉自己:如果你是一朵花,就努力地去绽放,哪怕等待你的是枯萎,只要曾经美丽过也就足够了„„
为了准备,我认真领会教学大纲,潜心钻研教材,反复研读各种教学参考资料,并通过以往的教学实践,结合所教学科的教学实际,寻找本学科的内在联系,努力做到吃透教材,然后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精心设计适合本班学生具体情况的教案,努力做到科学合理,目标明确,难易适度,内容具体可行,同时利用浅薄的电脑知识日以继夜地学习制作课件„„在这一过程中才发现自己要学的真是太多了,恨不得把自己分成两半用。参加比赛之前,我已经觉得自己在忙碌着,快乐着,成长着,收获着。
尽管大赛已经结束,但其中许多情景至今想起来还沥沥在目,大赛给我留下了许多值得学习和思考的东西。我在一线工作了多年,深切地感到:教师的成长是经过无数次的历练而成长的,当我们努力追求成功的时候,付出的代价是沉重的。但我会以此活动为契机,不断学习,总结经验,在今后的工作中积极主动地投身到教改和课改的洪流中,身体力行,率先垂范,用完美的人格,深挚的爱心,优良的教法,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学习和健康成长;不断更新教育教学方法,力求改革和创新,探索和开拓新领域,不断提高工作的实效,努力学习业务,潜心教研教改,不断提高自身各方面素质,一如既往地谱写教育教学的新篇章。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五篇:参赛心得
参赛心得:创业成功需要有备而来
[2007-12-20 13:35:15]
用团队力量打开创业之门
柳斌:这次创业计划大赛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团队的合作创造的集体智慧,远远超过了我们每个人的总和。一个能够配合的成功团队,每个人会从不同的着眼点切入主题,每个可行的方案都会被团队反复论证、修缮,最后得以施行。整个过程中,个人的想法被汇总、讨论,同时又有新想法的产生。原本困难重重的问题经过这样的团队合作变得逐渐明朗,最终得以解决。
“零维度”的命名,是在第二次小组会议中决定的。工业材料从大工业时代的三维材料(石材、铁块)到当代的二维材料(膜材料)、一维材料(纤维)到零维材料(纳米材料),是一个维度不断降低、性能不断优化的过程,取名“零维度”寓意我们要秉承这一发展历史。
“零维度”并不像外人看起来那样一帆风顺,例如资金的使用,作为项目的研发者,当然希望能够花费更多的资金用于工艺的优化和设备的采购,然而这些往往会超出项目的财政预算,所以大家时而争执,而后微笑地坐下,绞尽脑汁地对预算进行微调。
最后的答辩并不是我们整个参赛过程中最困难的阶段。尽管站在台上的时候我们手心微微出汗,心跳逐渐加快,但经过这一年来策划书从构思到成文的过程,我们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请教了不少的专家,好多时候,只有孤灯为伴,度过长夜,终于形成了今天的“零维度”。成功的钥匙已经握在我们手上了,我们还会畏惧去打开这扇门吗?
懂得了“信仰“的含义
夏济婷:信仰,在我看来是一个高尚的词语,一直都不太懂其真正的含义,直到迎接“挑战杯”的挑战。团队成立之初,我们积极找遍了整个学院的老师、教授,终于在和几位教授聊过之后,找到了陈红兵教授,他最近研发出一种生长钨酸镉晶体的新工艺。陈教授说我们来得刚刚好,早一两年也没有这个工艺,他最近刚申请了国家专利,获此消息大家欣喜若狂。
回顾参赛过程,我要感谢团队里的每一个人。他们让我感受到团队团结的力量,让我有强大的动
力奋斗下去。要参加答辩,刘冬宁练习发言到嗓子沙哑,每天都要吃很多金嗓子含片,每晚练到很晚才去休息。樊蓉,听其他组员说吃饭都在看创业计划书,并与老师积极联系,从老师那了解到更多有关技术的问题,很好地回答了专家的提问,离我们挑战的目标更进了一步。唐泽平,直接联系学院的财务老师,不放过一个小数点,努力改进我们的财务报告。
大家那么拼,我相信是因为每个人心里都有个信仰。我们要坚持下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作出成绩。最终我们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我们将不断完善我们的项目,我们是一支不断进步的团队,精益求精是我们的追求,我们将一如既往地迎接挑战,自强不息,开拓未来。
学习变得如饥似渴
邹妩琼:在刚开始的时候,面对一大堆零散的资料,我是拿着教科书一个一个地对照寻找有关概念的,那一刻才深刻体会到书到用时方恨少。在参赛的日子里,身边的很多东西几乎都成了我们思路的源泉,尤其在上课的时候,老师提到的很多知识都成了我们项目的重点和亮点,如老师讲的品牌战略、公司的辐射发展模式等知识,平时在我们看来只有考试才用得上的概念,如今都一一派上了用场。这段时间完全可以用如饥似渴来形容。
现在,创业大赛对我来说已经不仅仅是一场比赛了,而是一份事业,一份能让我为之兴奋的事业。我很荣幸地成为了这个阳光创业联盟的一员,很庆幸我们的团队走到了最后,笑到了最后,在这7个月里收获了第一桶金。
磨炼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朱墨:这是我第三次参加创业大赛了。第一次参加学院团委组办的创业大赛,我了解了创业的程序,但这些了解仅仅是理论层面的;第二次参加宁波市的创业大赛,我体验了整个公司的具体运作,纠正了很多理想的东西,理论的认识也从模糊发展到了清晰;第三次,我们赢得了投资商的关注。现在,我们第三次参赛项目---无线传感技术受到了有关企业的关注,正通过科技园区和我们接触,准备合作实施这项创业计划。
参加创业大赛,从理想走入现实,从天真走向成熟,参赛给我的人生规划带来了很多启迪,磨炼是成长成功的必经之路。原本准备大学毕业就创业,但是现在我决定毕业几年后再开始创业,因为那
时我的各项储备会更加丰富。
此外,经过几次创业计划大赛,我们拥有了一个很好的团队,团队在课余开展了一些为大学生提供代理服务的项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营业额最大的一个月可以达到12万元,尽管目前还没有注册成为公司,但是这个项目我们将会很好地传承下去。
创业教育实现了创业梦想
林俭:我们在学院读书时期有《媒介管理学》这么一门课,课程中指导老师就让他们采用公司的模式进行课程学习、项目演练,因此在校期间,就已经磨合了团队,对公司有了认识,这为我们后来的创业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在《媒介管理学》的课堂上,全班由学生自愿、自主分为若干家公司(每家公司一般有5至10人),上课点名、作业布置、课堂演讲都以公司为单位,学期末对公司有个大致的排名,也评选同学心目中最受欢迎的公司。学生公司的日常表现记入平时成绩,期末考试由学生自己来划重点、模拟考题。现在回想起来,公司化教学模式直接触发了我们创业的想法。
朱鑫元:杀入了决赛,却没有最后赢得满意的奖项,希望此次的经验能对下次参加比赛的同学有所帮助。首先,创业计划应该强调创新,比赛中获得一等奖的作品都有着很强的创新点。而我们也正是因为产品创新性不够而不能吸引评委。其次,对于风险投资与风险资本的退出是评委较为关注的一块,大学生创业是创业构思的初步实践,想赢得风险投资,投资金额不宜过大,并应该有很好的风险对策。此外,最好有产品实物。有产品实物的创业团队确实比较有优势,实物最能说服评委与观众,评委会对你的计划书更感兴趣。还有一点就是,陈述的方式可以创新。这次宁波工商职业学校的陈述方式给人耳目一新。他们的创业计划为户外运动网,所以陈述以轻松活跃为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所以各团队可以结合自己的创业内容,多点自己的特色进行陈述,这样可以给评委和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