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朱自清散文精选人物介绍(最终版)
朱自清
原名自华、号秋实,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其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炼、文笔清丽、极富有真情实感。主要作品有《背影》《欧游杂记》等。
“父亲”
即朱自清的父亲,曾在外做官,后来赋闲在家,儿子要到北京念书时,不顾繁忙,坚持要送儿子,为了给儿子买橘子,穿过铁道,爬上对面月台,给儿子留下终生难忘的背影,儿子感受到父亲的深情,写下脍炙人口的名篇《背影》。
阿河
一位十八岁的农家少女,被迫嫁给了一个三十多岁的流浪汉,不务正业的丈夫气得她离家出走去朱自清的亲戚家做了一名女佣,朱自清因此得以认识她,后来又被男人抢回去,逼她爹拿钱换人,她爹只得以八十块钱的价格把她卖给一个有钱的老板。
“相亲先生”
方面大耳,布袍布马褂,年纪在三四旬左右,在少年朱自清的一次相亲经历中,受女方所托,来做“相亲先生”;很慈祥的样子,在茶馆里见到朱自清后,不住地打量他,也问了些念什么书一类的话。
房东太太
即歇士卜太太,是朱自清在英国留学时候的房东,为人古板却不失善良,在丈夫和儿子死后,把全部精力和心思都放在了女儿身上,因为房客日渐稀少,不得已把房子抵押了出去,最后和女儿一起沦落为人家的管家老妈。
“雷稀饭”
蒙自大街上一家卖糖粥铺子的掌柜。四川人,姓雷,白发苍苍,脸上常挂着微笑,但不是巴结顾客的样子,爱点古玩什么的,高兴的时候会拿自己珍藏的“精品”请顾客赏玩,人缘很好,生意常常受联大师生的照顾。
第二篇:朱自清散文介绍
朱自清散文集
朱自清的早期散文,可分为写实议论和叙事抒情两大类。前者如《生命的价格-七毛钱》、《航船中的文明》、《白种人-上帝的骄子》、《阿河》、《哀韦杰三君》、《旅行杂记》,直接从现实生活取材,是以夹叙夹议手法抨击黑暗社会的名篇;后者如《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绿》、《荷塘月色》、《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白水漈》,更是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而脍炙人口的佳作,代表了他的散文艺术的最高成就。
散文特点
朱自清的散文创作,从清秀隽永到质朴腴厚再到激进深邃,打上鲜明的时代印记,显示出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旨趣。郁达夫在,新文学大系·现代散文导论》中说:“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够贮满那一种诗意。”应该说,这是对朱自清散文艺术的一个很精到的评价。本书是含概了朱自清的经典散文包括了《憎》、《匆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航船中的文明》、《正义》、《春晖的一月》、《说梦》、《绿》等。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成就是很高的,特别是《绿》、《荷塘月色》。
散文核心
从思想内容说,他散文的核心是一个“真”字。用真挚的感情,写真实的见闻和感受,记写真实的景物,发表真实的议论。朱自清的散文,从题材上说是比较狭窄的,不过是亲友的交往,家庭的琐事,即使后期那些议论的文字,也很少发空论。但就是这样,因为时时追求真切的内容,却能感动读者。正如当年作家赵景深说的:朱自清的文章,“不大谈哲理,只是谈一点家常琐事,虽是像淡香疏影似的不过几笔,却常能把那真诚的灵魂捧出来给读者看”。就是因为这样,朱自清散文才取得了感人的力量。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里大都是身边的凡人琐事,但是在这些事情中传达着他对生活的思索和感悟。先生的语言清丽凝练,没有华丽的词藻,却在平淡中传递着真挚的感情:《背影》、《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匆匆》等都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名篇,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也让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因树立了“白话美文的模范”而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本书收录了朱自清先生的25篇散文名篇,如《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匆匆》、《背影》、《春》、《绿》等。这些散文思想内涵极为丰富,有的包含着作者对社会时事的思索,有的反映了他对于生活的独特理解。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主要作品有《寻朝》、《踪迹》、《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精读指导举隅》、《略读指导举隅》、《伦郭杂志》、《国文教学》、《经典常谈》、《诗言志辨》、《新诗杂话》、《标准与尺度》、《语文拾零》、《论雅俗共赏》。作为一位散文大家,朱自清以他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为建立中国现代散文全新的审美特征,创造了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
散文举例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温州的踪迹》
《春晖的一月》
《航船中的文明》
《旅行杂记》
《女人》
《飘零》
《背影》
《阿河》
《执政府大屠杀记》
《哀韦杰三君》
《海行杂坊》
《白采》
《荷塘月色》
《一封信》
《怀魏握青君》
《儿女》
《白马湖》
《扬州的夏日》
《看花》
《我所见的叶圣陶》
《给亡妇》
《哀互生》
《春》
《冬天》
《择偶记》
《说扬州》
《买书》
《初到清华记》
《蒙自杂记》
《北平沦陷那一天》
《论诚意》
《沉默》
《生命的价格——七毛钱》
《正义》
第三篇:朱自清散文
朱自清散文片段精选
昨晚中西音乐歌舞大会里“中西丝竹和唱”的三曲清歌,真令我神迷心醉了。
仿佛一个暮春的早晨,霏霏的毛雨默然洒在我脸上,引起润泽,轻松的感觉。新鲜的微风吹动我的衣袂,像爱人的鼻息吹着我的手一样。我立的一条白矾石的甬道上,经了那细雨,正如涂了一层薄薄的乳油;踏着只觉越发滑腻可爱了。
这是在花园里。群花都还做她们的清梦。那微雨偷偷洗去她们的尘垢,她们的甜软的光泽便自焕发了。在那被洗去的浮艳下,我能看到她们在有日光时所深藏着的恬静的红,冷落的紫,和苦笑的白与绿。以前锦绣般在我眼前的,现有都带了黯淡的颜色。——是愁着芳春的销歇么?是感着芳春的困倦么?
大约也因那蒙蒙的雨,园里没了秾郁的香气。涓涓的东风只吹来一缕缕饿了似的花香;夹带着些潮湿的草丛的气息和泥土的滋味。园外田亩和沼泽里,又时时送过些新插的秧,少壮的麦,和成荫的柳树的清新的蒸气。这些虽非甜美,却能强烈地刺激我的鼻观,使我有愉快的倦怠之感。(选自《歌声》)
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选自《绿》)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选自《春》)
一个五岁的“女孩子”卖七毛钱,也许不能算是最贱;但请您细看:将一条生命的自由和七枚小银元各放在天平的一个盘里,您将发现,正如九头牛与一根牛毛一样,两个盘儿的重量相差实在太远了!(选自《生命的价格——七毛钱》)
那一个夏天他病的时候多,你成天儿忙着,汤呀,药呀,冷呀,暖呀,连觉也没有好好儿睡过。那里有一分一毫想着你自己。瞧着他硬朗点儿你就乐,干枯的笑容在黄蜡般的脸上,我只有暗中叹气而已。从来想不到做母亲的要像你这样。(选自《给亡妇》)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选自《匆匆》)
那晚月儿已瘦削了两三分。她晚妆才罢,盈盈的上了柳梢头。天是蓝得可爱,仿佛一汪水似的;月儿便更出落得精神了。岸上原有三株两株的垂杨树,淡淡的影子,在水里摇曳着。它们那柔细的枝条浴着月光,就象一支支美人的臂膊,交互的缠着,挽着;又象是月儿披着的发。而月儿偶尔也从它们的交叉处偷偷窥看我们,大有小姑娘怕羞的样子。(选自《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第四篇:朱自清散文精选
《朱自清散文精选》读后感
泗阳实小五(4)姜泽宇
在寒假中,我读了《朱自清散文精选》,透过这本书,我看到了一个更广阔的视窗。我沉醉于其中,朱自清用他唯美的笔调描绘出了一个完美的意境,不论是美景还是一切生灵,在他笔下,都显得格外生动。我特别喜欢的一篇文章就是《匆匆》。“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就是《匆匆》中所提到的,朱自清用对比的方式来突出了岁月流逝之快,不错,世间万物虽有毁灭的一天,但总会有重生的时候,而我们人,在这世上的时间是有限的,生命不能重来,岁月又何尝可以倒流呢?上天赐给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但在指尖流过的岁月,谁又会在意呢?所以,当一个人的生命走到尽头时,就会加倍地珍惜仅剩的时间,因为,他知道,他已经浪费了太多的时间了。“时间就是生命”,这是一句真理名言,在朱自清的笔下,就更衬托出了它的价值。朱自清的文字不仅包含深刻的道理,而且还十分优美,他对景物的描写可谓是淋漓尽致,仿佛可以活生生地展现在你的眼前了。
第五篇:人物专题1——朱自清
人物专题一:
一.朱自清:
1.生平经历: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在北大时因跳班考本科,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从祖父一代起就常年在外为官,后来就定居在扬州了。朱自清的青少年时期是在扬州度过的,因之自称“我是扬州人”。1916年,朱自清毕业于扬州的江苏省立八中;1920年5月毕业于北大哲学系。回到南方,在江、浙几所中学任国文教员。五年中换了几所学校,深以辗转为苦。1925年8月,北京清华学校设立大学部,经推荐朱自清为国文系教授。自此,一生服务于清华大学,并长期担任中文系主任,直至1948年8月,因胃病开刀不治逝世。
2.主要成就:
朱自清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和散文家,又是一位著名的教授和学者。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其作品的题材可分为三个系列:一是以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要内容的一组散文,代表作品有《生命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和《执政府大屠杀记》。二是以《背影》、《儿女》、《悼亡妇》和《春》为代表的一组散文,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间的人伦之情,具有浓厚的人情味。第三,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小品《绿》、《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是其代表佳作,伴随一代又一代人喜怒哀乐。后两类散文,是朱自清写得最出色的,其中《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朱自清散文感情的真挚更是有口皆碑。他的《背影》、《悼亡妇》等,被称为“天地间第一等至情文学”。作为学者,他在诗歌理论、古典文学、新文学史和语文教育诸方面研究上都有实绩。论著有《新诗杂话》、《诗言志辨》、《经典常谈》、《国文教学》(与叶圣陶合著)等。著述收入《朱自清全集》。
3.他人评价:
毛泽东评价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引》: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满贮着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外,文章之美,要算他了。叶圣陶《朱自清先生》:谈到文体的完美,文字的会写语,朱先生该是首先被提及的。每回重读佩弦兄的散文,我就回想起倾听他的闲谈的乐趣,古今中外,海阔天空,不故作高深而情趣盎然。我常常想,他这样的经验,他这样的想头,不是我也有过的吗?在我只不过一闪而逝,他却紧紧抓住了。他还能表达得恰如其分,或淡或浓,味道极正而且醇厚。”朱德熙《漫谈朱自清的散文》:朱自清的散文是很讲究语言的,哪怕是一个字两个字的问题也绝不放松。可是他的注重语言,绝不是堆砌词藻。朱德熙评价朱自清散文时曾说朱自清散文“于平淡中见神奇”。这句话道出了朱自清散文感人的真实原因!
4.自我感受:
自从小学时,接触了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荷塘月色》之后,我便被他那清新优雅的文字所吸引,深深得敬佩他那注重修身,不为金钱、名位、利禄的诱惑,而崇尚气节的人格。“于平淡中见神奇”是对先生文章最好的概括。朱自清先生的文章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虚伪的奉承,也没有愤世嫉俗俗的语言,有的只是平淡的真情。写亲情的散文,是朱自清散文中的翘楚。《背影》一篇,用白描的文字,记写了那个特定场景的父亲的背影,文章抒发了对父亲的怀念。《荷塘月色》往往被认作是写景的文字,开头一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引的不少人去探求其真意。但换个角度,或许不难读出这其中满含了思乡之情,写景为抒情,朱自清先生抒发的是对亲人的深深怀念之情。
朱自清先生是一个真诚的爱国者,一个崇尚气节的智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是拥有了怎样高尚的情操与气节才能做到的事啊!朱自清先生是一个正直而纯真的人,他永远讲最老实的话。亦如他的散文一般总是追求内容的真和形式上的美。他文如其人,风华是从朴素出来,幽默是从忠厚出来,腴厚是从平淡出来。或许,正是朱先生的性情造就了他散文的风格。这一真、一美正是朱自清先生散文的成功之处,也成就了朱自清先生一生近趋完美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