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努力在推动全区新农村建设工作中贡献力量---古城区农业局交流材料
强化选派工作
切实当好后盾
努力在推动全区新农村建设工作中贡献力量
丽江市古城区农业局
自2007年全省新农村建设指导员选派工作开展以来,按照区委的统一安排和部署,我局始终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的选派和帮扶工作,截至目前,连续选派了6名农业科技骨干人员担任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各指导员在单位的关心支持下,安心驻村,扎实工作,热情服务,在加快所驻村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受到了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
一、全面落实选派精神,认真遴选优秀干部驻村开展工作 按照区委选派指导员的总体要求,我局召开专题会议,及时传达学习各级领导关于下派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的重要讲话及相关文件精神,不断深化了干部职工对下派指导员工作重大意义的认识,增强了做好指导员选派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在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的基础上,根据“硬抽人、抽硬人”的原则,认真选派了思想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的科技骨干人员担任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并明确由党总支书记主抓指导员工作。选派人员确定后,局领导和指导员工作责任人及时与指导员进行交流谈话,鼓励指导员到农村基层建功立业,并对指导员提出了“加强学习,树好“谦”的形象;求真务实,树好“实”的形象;公道正派,树好“公”的形象;遵纪守法,树好“廉“的形象;扎实工作,树好“勤”的形象”等要求。同时,尽最大努力帮助指导员解决
2965人,印发农业产业科技资料、技术手册共1,800份(册)。组织技术人员对所驻村1,000亩小春作物进行病虫害预测预报和防治,发放资料600份,现场指导10次。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8,000亩。
(三)尽心尽力为驻村办实事。每年力所能及地投入一定的帮扶资金,帮助指导员为所驻村购买了电脑、打印机、照相机等办公用品,切实改善了所驻村的办公条件,提高了工作效率。特别是2011年,指导员通过民情走访,得知所驻村有一条村道需要硬化后,专门起草了专题报告,请求局里给予支持解决。对此,我局从紧张的业务经费中挤出10万元,帮助所驻村硬化了村道,帮助村民解决了出行难的问题,切实改善了所驻村的基础设施条件。
第二篇:在新农村建设驻村工作中的一些思考—新农村建设的探讨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概括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可以说,新农村建设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诸多领域,内容丰富,涵义深刻,是新时期“三农”工作的行动纲领。作为一名驻村干部,围绕新农村建设中心为村民实实在在地办一些实事、好事,是驻村一年工作的责任和任务。
一、作好村民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性工作
驻村四个月,农村工作和在机关工作针对的人群是不同,在农村工作日常面对的是村民,服务对象也是村民。村民的眼睛是雪亮的,只有广大村民才最清楚谁在为自己谋利益,最清楚自己的利益是什么,我们在农村开展的工作好不好村民最有发言权。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和发展的根本动力。我们党是在人民群众中孕育和成长起来的,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党只有始终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才有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执政地位才有牢固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因此,始终保持同人民的血肉联系,忠实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核心,也是关系到在农村中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败。
在农村中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只有紧紧地依靠村民,密切地联系村民,随时听取村民的呼声,了解村民的情绪,代表村民的利益,才能凝聚起强大的力量,顺利地完成各项任务。坚持教育村民与服务村民相统一。教育村民的基础是服务村民,关心村民、代表村民的利益,绝不是空洞的口号,必须十分具体地落实到解决村民生产和生活的实际问题上,使村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并坚决纠正损害村民利益的行为。只有时刻把村民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才能增强村民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和对党组织的信任,这是做好教育村民工作的前提。群众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做人的工作首先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解决思想问题要耐(本文权属xiexiebang.com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心细致地说服教育。由于村民的文化素质参差不齐,就必须善于与村民平等交流,在交流中把道理讲清、讲透、讲深、讲实,寓灌输于交流之中。在这样的交流中,可以听到村民的各种意见,对正确意见要虚心接受,对不同意见要认真考虑,对错误意见要进行教育和引导,要努力使自己的感情与群众的感情融洽起来。要创造良好的氛围,使有怨气、有情绪的村民心平气和地听取解释。同时,用村民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教育、启发村民,使村民感到亲切、可信,从而产生很大的鼓舞、激励作用。
二、要用诚恳的态度用心地解决实际问题
村民中各种思想问题往往与实际问题联系在一起,不解决实际问题,思想问题也难以有效解决。解决实际问题,一要以村民关心的热点和难点为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往往是影响改革发展的症结所在,也是工作的薄弱环节。抓住这些问题迎难而上,集中力量加以解决,对稳定群众情绪,保持社会的和谐稳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驻村工作一开始中,首先对村情民情进行了解。调查发现,影响范围广、村民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大岗头区域水浸问题。为此,我借助区领导朱桂芳常委挂点****村、以及大岗头、基围头两个村小组创建“省卫生村”的契机,向区政府、区爱卫办分别打请示报告,把水浸情况图片资料和建造可行性方案向市、区有关部门反映,并在宣传媒体上进(本文权属xiexiebang.com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行多方面报道,引起市、区二级领导的重视。在市、区领导的关心帮助下,工程资金很快筹集足,并作为区的民心工程在3月22日进行了动工启动,工程计划在四月底五月初雨季来临前完工,到时该地域的水浸问题有望解决。二要树立村民利益无小事的观点。凡是涉及村民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有些问题看起来细小琐碎,但小问题不解决,有可能演变成大问题。三要特别关心困难村民,为他们排忧解难。能不能热情而有成效地帮助困难群众,是衡量一个地方党组织群众路线贯彻得好不好、群众工作本领强不强、工作实不实的试金石。应该看到,困难村民虽然在人数上不占多数,但他们的困难与多数村民特别是先富群体生活水平的提高形成明显对比,政治影响大,社会关注度高。不解决好这部分人的困难,就会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我们要有正确的态度和对群众的深厚感情,用真情对待群众,把困难群众的疾苦当作自己的疾苦,把困难群众的呼声当作工作的第一信号。区总工会、团区委、区妇联三家挂点单位在资金不足、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分别筹集了一万元,为****村两户低保户进行房屋维修,使他们住的舒服、安心。
三、根据实际制订经济发展措施
在2005年,****村组两级经济总收入1236.4万元,比上年增加35.6万元,增幅3%,集体人均分配2925元,比上年人均下降830元,下降22%,形成了农村集体经济增幅微,集体分配下降大的被动局面,造成以上原因有以下几种:
1、资源少——可供利用土地资源少,可供投入资金少;
2、村组集体经济收入单一,95%收入来自物业出租收入;
3、费用成本大——一是物业管理、税收成本增加,二是行政支出大,特别是选举费用和农村规范管理。
根据****村经济情况,我提出以下两点建议:
一、物业管理:
1、加强对现有物业的管理,特别是经营环境、安全等;
2、加大投入,对现有临街较旺的物业进行更新改造,提高效益;
3、对已到期的出租物业,根据当前市场租金价格水平,在原租金基础上提高5-10%,增加收入;
4、切实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保持大局稳定。
二、着眼长远:利用市政府放权三榕开发区给****区政府的机遇,主动推动市、区、镇加快对龟山区的开发,争取对西调洪湖及周边土地1000多亩开发权和集中未开发100多亩自用地,通过置换的手段使之连成一片,利用土地资源,以房地产为主进行招商引资,推动龟山区基础设施建设。相信用三至五年时间,改变目前单一出租的经营方式,学习民航、华西村经验,以多种投资经营形式,壮大集体经济,提高村民收入,为城中村改造,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资金保证。
通过发展经济,不断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这既是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也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内在要求。只要我们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我们党才会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才会不断发展壮大,取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
第三篇:在新农村建设驻村工作中的一些思考
在新农村建设驻村工作中的一些思考
————****镇****村新农村建设的探讨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概括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可以说,新农村建设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
诸多领域,内容丰富,涵义深刻,是新时期“三农”工作的行动纲领。作为一名驻村干部,围绕新农村建设中心为村民实实在在地办一些实事、好事,是驻村一年工作的责任和任务。
一、作好村民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性工作
驻村四个月,农村工作和在机关工作针对的人群是不同,在农村工作日常面对的是村民,服务对象也是村民。村民的眼睛是雪亮的,只有广大村民才最清楚谁在为自己谋利益,最清楚自己的利益是什么,我们在农村开展的工作好不好村民最有发言权。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和发展的根本动力。我们党是在人民群众中孕育和成长起来的,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党只有始终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才有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执政地位才有牢固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因此,始终保持同人民的血肉联系,忠实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核心,也是关系到在农村中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败。
在农村中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只有紧紧地依靠村民,密切地联系村民,随时听取村民的呼声,了解村民的情绪,代表村民的利益,才能凝聚起强大的力量,顺利地完成各项任务。坚持教育村民与服务村民相统一。教育村民的基础是服务村民,关心村民、代表村民的利益,绝不是空洞的口号,必须十分具体地落实到解决村民生产和生活的实际问题上,使村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并坚决纠正损害村民利益的行为。只有时刻把村民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才能增强村民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和对党组织的信任,这是做好教育村民工作的前提。群众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做人的工作首先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解决思想问题要耐心细致地说服教育。由于村民的文化素质参差不齐,就必须善于与村民平等交流,在交流中把道理讲清、讲透、讲深、讲实,寓灌输于交流之中。在这样的交流中,可以听到村民的各种意见,对正确意见要虚心接受,对不同意见要认真考虑,对错误意见要进行教育和引导,要努力使自己的感情与群众的感情融洽起来。要创造良好的氛围,使有怨气、有情绪的村民心平气和地听取解释。同时,用村民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教育、启发村民,使村民感到亲切、可信,从而产生很大的鼓舞、激励作用。
二、要用诚恳的态度用心地解决实际问题
村民中各种思想问题往往与实际问题联系在一起,不解决实际问题,思想问题也难以有效解决。解决实际问题,一要以村民关心的热点和难点为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往往是影响改革发展的症结所在,也是工作的薄弱环节。抓住这些问题迎难而上,集中力量加以解决,对稳定群众情绪,保持社会的和谐稳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驻村工作一开始中,首先对村情民情进行了解。调查发现,影响范围广、村民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大岗头区域水浸问题。为此,我借助区领导朱桂芳常委挂点****村、以及大岗头、基围头两个村小组创建“省卫生村”的契机,向区政府、区爱卫办分别打请示报告,把水浸情况图片资料和建造可行性方案向市、区有关部门反映,并在宣传媒体上进行多方面报道,引起市、区二级领导的重视。在市、区领导的关心帮助下,工程资金很快筹集足,并作为区的民心工程在3月22日进行了动工启动,工程计划在四月底五月初雨季来临前完工,到时该地域的水浸问题有望解决。二要树立村民利益无小事的观点。凡是涉及村民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有些问题看起来细小琐碎,但小问题不解决,有可能演变成大问题。三要特别关心困难村民,为他们排忧解难。能不能热情而有成效地帮助困难群众,是衡量一个地方党组织群众路线贯彻得好不好、群众工作本领强不强、工作实不实的试金石。应该看到,困难村民虽然在人数上不占多数,但他们的困难与多数村民特别是先富群体生活水平的提高形成明显对比,政治影响大,社会关注度高。不解决好这部分人的困难,就会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我们要有正确的态度和对群众的深厚感情,用真情对待群众,把困难群众的疾苦当作自己的疾苦,把困难群众的呼声当作工作的第一信号。区总工会、团区委、区妇联三家挂点单位在资金不足、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分别筹集了一万元,为****村两户低保户进行房屋维修,使他们住的舒服、安心。
三、根据实际制订经济发展措施
在2005年,****村组两级经济总收入1236.4万元,比上年增加35.6万元,增幅3,集体人均分配2925元,比上年人均下降830元,下降22,形成了农村集体经济增幅微,集体分配下降大的被动局面,造成以上原因有以下几种:
1、资源少——可供利用土地资源少,可供投入资金少;
2、村组集体经济收入单一,95收入来自物业出租收入;
3、费用成本大——一是物业管理、税收成本增加,二是行政支出大,特别是选举费用和农村规范管理。
根据****村经济
情况,我提出以下两点建议:
一、物业管理:
1、加强对现有物业的管理,特别是经营环境、安全等;
2、加大投入,对现有临街较旺的物业进行更新改造,提高效益;
3、对已到期的出租物业,根据当前市场租金价格水平,在原租金基础上提高5-10,增加收入;
4、切实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保持大局稳定。
二、着眼长远:利用市政府放权三榕开发区给****区政府的机遇,主动推动市、区、镇加快对龟山区的开发,争取对西调洪湖及周边土地1000多亩开发权和集中未开发100多亩自用地,通过置换的手段使之连成一片,利用土地资源,以房地产为主进行招商引资,推动龟山区基础设施建设。相信用三至五年时间,改变目前单一出租的经营方式,学习民航、华西村经验,以多种投资经营形式,壮大集体经济,提高村民收入,为城中村改造,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资金保证。
通过发展经济,不断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这既是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也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内在要求。只要我们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我们党才会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才会不断发展壮大,取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
驻****村干部****
2006年4月11日
第四篇:在加强农村党建工作中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在加强农村党建工作中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障。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没有农
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的积累与支持,就不可能有国家的自立和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今后的农村勾画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蓝图。
一、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健全和完善新农村建设民主管理新机制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把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既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组织保障,又使农村基层党组织有明确的工作目标和方向。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成果,以“学党章、知荣辱、树新风”和“三重三抓一监督”教育活动为抓手,深入开展以创建“五个好”村党支部(好班子、好队伍、好路子、好体制、好制度)、“五个好”乡镇党委(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小康建设业绩好、农民群众反映好)为内容的“三级联创”和“双培双带”工程,真正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带领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坚强领导核心。大力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在健全村民自治组织、强化村民自我管理服务上取得新进展。坚持以法律法规制度为依据,处理好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的关系,通过建立联系会议制度,加强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在重大问题上的互相沟通,齐心协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推进村民自治组织建设,建立健全“三公开”、“四民主”机制,实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政务公开,落实村民的民主选举权、民主决策权、民主管理权和民主监督权,集思广益搞好农村各项建设。充分发挥共青团、妇女组织、民兵组织应有作用,扎实开展农村民主法制、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努力培养“四有”新型农民。不断改进农村工作方式方法,在转变干部工作作风上有新进展。要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对镇村干部的培训,着力提高他们的政策理论水平、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本领和处理农村事务的能力。着力解决村级组织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做到以真挚的感情认识群众、以开拓的思维组织群众、以扎实的作风联系群众、以良好的形象影响群众,使农村基层干部牢固树立开明开放的形象、求真务实的形象、廉洁奉公的形象,不断增强凝聚力,把广大农民群众团结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事业上来。
二、着力提高农村党员整体素质,使之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中坚力量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党员的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质量。目前,农村党员整体素质不高的问题已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瓶颈问题。为此,就要不断提高农村党员整体素质,使之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领头雁。
首先,要加强对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问题是一个根本问题,它关系到党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趋向。因此,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载体,结合“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等活动,教育广大农村党员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立足实际,努力进取。要通过学习党的先进理论来武装头脑,采取组织党员开展宗旨教育、引导广大农村党员增强党性观念,通过学科学、用科学,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武装自己,在勤劳致富、农业结构调整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党员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要结合典型示范和周边丰富的人文景观,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及艰苦创业精神的教育,倡导广大农村党员学党章、知荣辱、树新风。要从素质教育入手,并结合“八荣八耻”教育活动,突出解决党员干部中的思想问题和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根本问题,使农村党员真正成为党的政策的拥护者,科技致富的带头者,先进思想的传播者。
其次,要引导党员按照市场规律和价值规律办事。紧紧把握市场经济脉搏,引导农民群众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是农村党员在带领群众共同发展致富道路上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长期以来,农民群众对市场经济不了解,跟风思想严重,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因此,要教育党员认清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要靠信誉、靠质量求生存,以科技、效率求发展。要通过专家讲座、走出去、请进来、示范带动等办法,不断提高党员把握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能力和带领群众抗风险的能力。***镇***沟村党支部书记***,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典型代表,他善取他人之长补已之短,并以自己良好的市场预测力,带领群众从事生产发展。九十年代后期,由于果树品种老化,果树收入一年不如一年,善于研究市场的他马上根据周边城市绿化的需求,砍去自家老化的果树,培育起了前景看
好的绿化苗木,在他的示范带动下,仅冯家沟四组,就有三分之一的家户把培育苗木当成了自己的致富之路。为了避免群众一涌而上,盲目跟风,相互压价的现象,他采取苗木销售企业化运作,注册成立了“***市**花木公司”,使全村育苗业实现规模化、产业化,有效避免了市场风险,全村育苗面积达到****亩,年出圃销售各类苗木***万余棵,年销售额达到***多
万元。
第三,要不断壮大和纯洁农村党员队伍。党章中明确规定:共产党员要带头参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动群众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艰苦奋斗,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因此,要弘扬主旋律,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大力宣传党员的优秀分子,使他们起到领头雁的作用,要采取“一帮一,一对红”活动,使党员掀起比学赶帮的良好局面;要结合正在开展的“双培双带”工作,注意对那些通过诚实劳动富裕起来后,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共同致富的农民先进分子,主动关心,热情帮助,吸收他们加入党组织,使这些致富能手在党组织中更好地发挥其模范带头作用。要结合《党内监督条例》和《纪律处分条例》,加强对党员的监督管理,对那些不履行党员义务、不发挥模范作用的党员,要采取戒勉谈话、帮助教育等形式,使他们积极跟进,迎头赶上,对那些劝阻无效,累教不改的,要及时处理,以达到不断壮大和纯洁农村党员队伍的效果。
三、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先进性,带领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充分发挥农村党支部和党员队伍的作用。这个作用,在政治上表现为先锋模范作用,在发展经济上表现为带领和带头作用。当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部分农村党员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发生了深刻变化,如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体现农村党员的先进性就成为一个重要而紧迫的问题。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发挥农村党员的先进性,根据“三个代表”的内涵和现实要求,结合农村工作的实际,按照市委提出的“两个率先”和“两品一游”农业发展思路,郊区工委提出了“党干科经貌”的重点工作和“五个一”党员的培养目标,***镇也提出了“项目带动、多业并举、工业富农”的发展思路,为了保证新农村建设的顺利实施,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搞好生产经营,努力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当前,农民群众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就是脱贫致富,实现小康目标。广大农村党员作为农民中的先进分子,就要敢为天下先,通过了解市场,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发展有前景的特色农业、林果及畜牧养殖业,或外出务工经商,搞好生产经营,努力成为农民致富的典范,真正使党员成为农民群众致富的一面旗帜。
其次,心系人民群众,努力成为农民共同致富的“领头雁”。农村党员是广大农民群众中的先进分子,必须注意发挥自身的表率作用。党员通过诚实劳动富裕起来后,还要注意充分发挥服务作用,通过传授致富好经验、好做法、好技术、好门路,热心帮助农民在市场经济中学会经营,积极主动地带领农民群众共同致富。***镇已经有了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这些组织的带头人大部分都是农村党员干部,他们利用自己的优势,积极发挥帮、扶、带作用,带领大批农民走向了富裕,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农村党员干部,尤其是村党支部书记,要因地制宜,积极寻找致富门路,为广大农民致富提供宽松的环境和广阔的空间。普通党员可采取“发挥特长、分工联系、突出帮带”的办法,使他们根据自己的特长,分别在参政议政、农业生产、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等领域发挥自己的作用,帮助和带领群众奔小康。
第三,崇尚科学文明,努力成为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指导员”。农村20多年的改革发展,使农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乃至思想观念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总的来看,广大农民逐步树立起崇尚科学,破除旧传统、旧礼教,树立讲民主、讲法制的新观念。但是,一些封建迷信和社会陋习在农村还存在残余,加之“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出现和蔓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因此,在精神文化生活中,要教育引导党员,使他们成为倡导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的表率;在一些利益问题上,更要求党员处处想着群众,时时为了群众,不与群众争利益,争实惠,始终为农民群众的利益着想。这就要求广大农村党员干部要始终以代表先进文化为己任,积极倡导文明向上的生活方式,并身体力行,真正成为农民致富的带头人、执行政策的明白人、社会稳定的责任人、文明新风的倡导人、村容村貌的看护人,在农民群众中起到榜样示范作用。
第五篇:涪城区以“五在农家”为突破口 推动新农村建设
涪城区以“五在农家”为突破口 推动新农村建设
1998年,涪城区委、区政府针对全区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匮泛,农民文明素养、思想道德状况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状况,在全区农村开展了“学、富、乐、美”文明在农家活动,用以承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2004年,区委、区政府进一步总结经验,针对农民追求健康文明的生活愿望更加迫切的实际,提出丰富文明在农家活动的内容,把“德”在农家活动列入其中,形成现在的“学、富、乐、美、德”文明在农家活动,推动全区新农村建设。
一、做到三个坚持,文明在农家活动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驱动力
——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涪城区把统筹城乡文明进步作为工作的基本指导思想,并在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区委一班人认为,建设新农村,农民是主体,提高农民的素质是根本。区委、区政府三管齐下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即,重视义务教育,全区6万适龄学生中,普及率达到100%,同时,区上还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每年为上不了高中或大学的适龄青少年补助2000元学费,鼓励其到职业技术学院学一门专业实用技能。发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的作用,把城中村失地农民的培训纳入工作范围。
涪城区还注意激发农民的内在活力,重点培养“领头雁”的致富本领。区委、区政府与西南科技大学、四川农大等高校联合办学,加强对村社干部和种养大户的培训,全区村支书和村主任全部达到大专以上学历。石洞乡戴家林村党支书把所学习知识转化为农民增收的潜力,把一个典型的纯农业村变成树木成林,瓜果飘香的经济村,收到了“学”长智慧的效果。团区委在青年农民中开展培养致富能手活动,大大激发了农村青年的创业热情,关帝镇青年农民企业家林登富把关帝土鸡做成了名牌,一大批青年加入了土鸡产业化生产行业。
——坚持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相融互动,把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放到“五在农家”之首。近年来,先后涌现了无公害蔬菜、奶牛、土鸡,戈家桃林、回龙山观光旅游等农业产业化集群。绵阳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龙门镇小桥村,以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让农民增收致富,农民人均增收1万元以上。2005年,全区农民收入达到4300多元,较1997年增长2倍。收到了“富”增收入,生活宽裕的效果。
衣食足而礼仪兴。涪城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既有政府的引导和推动,又有农民的自发行为。文明在农家活动的发源地塘汛镇,便是农民自费开展农村文化活动点燃全区燎原之势的星星之火,而且农民还“送文化进城”。当前,区委、区政府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做到了有班子、有专人、有经费,区财政投入到精神文明建设中的费用达300多万元,在城乡社会规划发展,环境建设等方面精神文明都有一席之地。
——坚持从环境卫生入手,改变生活陋习,提升农民文明素养。在新农村建设中,最艰难的是农民文明素养和道德水准的提高。涪城区委、区政府先后提出了乡风文明建设《实施意见》,下发了在全区农村开展清洁大行动的《通知》,并以文明在农家活动为载体,开展了文明新风进农家活动,把全区“一池三改”与引导农民改变生活陋习、培养文明素质结合,全区到处吹起了文明风。金峰镇开展“干净厨房,清洁厕所,整洁院落,清理家畜禽圈舍”等活动,在公路沿线的穿心店村、大廓庙村、项家庙村的农户中实行垃圾袋装,统一清运,集中填埋,已经成为农民的自学行动,收到了“美”展新貌,村容整洁的效果。
二、搞好三个结合,文明在农家活动促进农村工作实现三个转变
——做好三个结合,文明在农家活动在农村唱起了大戏。涪城区委认为,针对农民的思想政治工作不能空洞说教,而是要探讨适合农村新形势的方法。因此,区委首先把“文明在农家”活动同加强和改进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克服了过去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枯燥无味的做法。在农民中传达党的方针政策,由开坝坝会改为唱坝坝戏,寓教于乐。乡镇还利用调频广播每天分三个时段开广播会,宣讲党的政策。二是“文明在农家”活动同转变政府职能,党的建设,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相结合。指标、任务层层分解到各部门,各部门在工作中的对象、责任具体明确,促使他们“沉下深水”解决问题,工作做到有的放矢,干部作风得到转变。三是文明在农家活动与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克服了过去经济工作与精神文明建设两张皮的弊端。把“学、富、乐、美、德”的创评内容细化为定性和定量的指标、层层分解到各部门,在农村工作的目标任务,具体明确,农村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有效融合,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达到内在的有机统一。同时,在农村普遍开展的创评“五星户”的过程,就是党和政府引导和带领广大农民求学、求富、求乐、求美、求德的过程。
——文明在农家活动,促进部门工作实现三个方面的转变。一是各涉农部门由相对各自为政、高耗低效向共同参与、分工合作、协调有序、低耗高效转变,农村经济文化事业由相对独立发展向协调有序发展转变。涪城区文明在农家活动、新农村建设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凡事都由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分工合作,形成了一盘棋的运作模式。区委农办、区水利局、区农能办等单位以“一池三改”为突破口,改变农民的卫生习惯,省级文明村——城郊乡戈家庙村,实施改水、改厨、改厕的三改工程,使村容整洁,农房与自然山水相辉映,成为绵阳最具特色的农家乐旅游景点。二是思想政治工作由重思想引导向重行为引导的转变,传统的单纯说教方式取而代之以服务引导,三个文明建设由分离向有效融合、有机统一转变。区委宣传部、区妇联以开展“巧媳妇文明之家”活动为载体,以创建富裕文明新生活为目标,直接对农民的生活方式进行引导和服务,教育农民从个人洗澡,修胡须、起床要整理被子等个人卫生做起。为培养农民的公共服务意识,区文明办、爱卫办等单位,从抓农民家庭卫生做起,开展卫生达标活动,金峰镇评估农户卫生实行月检查,月评分,并公布上墙。这些做法超越了单纯思想引导的局限,容易捕捉到农民的兴奋点,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渗透性,农民更容易接受,收到了农村文明建设一箭三雕的功效。三是从道德品质上引导农民由低素质向高素质方面转变。区文明办、区教文体局以“学、富、乐、美、德”文明在农家活动为载体,把传统的孝道文化、诚信文化等与现代文明生活融合。开展了“学之星”、“乐之星”五星级农户评选和争当“孝敬之星”等学教活动。为推动平安涪城的创建,在全区开展了以处理好“三大关系”(婆媳关系、弟兄娌妯关系、邻里关系)为核心的“德在农家”活动。塘汛镇实施“川妹子”培训工程,把职业道德教育纳入保姆培训班,将传统美德教育、守法教育贯穿到培训班不同类型的班次中,使这个镇由过去丢包诈骗、游手好闲、偷盗小摸、操黑社会的现象大为减少。如今,这个镇已成为人们羡慕的美丽富绕之地。当年的“黑老大”,如今已改造成为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涪城区不仅坚持送文化下乡,更注重乡土文化的培养,先后出现了金峰雄狮、塘汛腰鼓等一批乡村特色的文化队伍。杨家镇高山寺村党支书带领村川剧团的“编剧班子”,将农村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改编成现代川剧到本镇各村演出。石塘镇范家村自编自演了《四大妈学法》、《党的恩情》、《好政策》等节目。收到了“乐”爽精神,“德”兴风尚,农民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效果。
三、实现四个突破,涪城新农村建设万象更新
涪城区开展“文明在农家”活动,为新农村建设找到突破口,使全区新农村建设实现了四个突破。
一是探索产业互动模式取得突破。涪城区在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乡镇工业的同时,积极探索一三产业互动模式。戈家庙村在新农村建设中对土地流转、集体资产管理、农民培训与转移等方面作出了探索与尝试,小桥村农民土地股份化方面的探索,找到了一二三产业互动的模式。
二是探索转变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取得突破。按照生产发展、生产宽裕的要求,发展农业,大量转移农村富裕劳动力,使农民收入得到较快增长。按照把涪城建成半小时经济圈(行程)要求,公路实现村村通,70%的行政村通达公共汽车,为村容整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按照川西民居风格,完善内部功能,美化前厅后院三位一体的要求实施农房改造,根据产业发展需要,满足了农民美化家园、改善生活的需求,农民的思想观念、文明习惯逐步和城市文明接轨,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有了根本的变化。
三是新农村建设投入渠道取得突破。坚持党委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农民投入为主的思路,引导农民转变观念,激发农民自主建设家园的积极性,去年,全区农民各项事业投入近1.5亿元。戈家桃林建设,农民个人出资近500万元。远郊农房改造,区上一户补助2000元,农民个人出资在2—3倍以上。对乡村道路建设,区上每公里补助3—5万元。教育、卫生、农民用水等公益事业捆绑投入,新的投资方式带来突破性变化。
四是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取得突破。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重点围绕解决困难群众“五难”问题,初步建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在全市率先建立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867名农村“五保”人员全部纳入财政供养。完成60户、209人扶贫攻坚任务。区上每年拿出100万元实施农村“安身工程”,免费培训失地无业农民,免费为全区农民群众体检,贫困农民就医和子女入学得到充分保障。2006在新农村建设中以乡风文明、村容整洁为代表的石洞乡爱民村、河边镇项家庙村,涌现出了以生产发展、管理民主为代表的龙门镇小桥村。在去年四月份的全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场会上,省文明办领导又给予了高度评价。
(胡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