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走基层】掀开拘留所的神秘面纱
【走基层】掀开拘留所的神秘面纱
近日,为积极响全国新闻战线关于“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号召,记者深入基层,走进了长沙县拘留所,实地采访了县局副局长常天健、县拘留所所长王劲松、教导员周清等领导,亦与被拘人员进行了交流对话,通过为期一天的采访,实地感受了长沙县拘留所的环境、队伍、教育等情况,为广大群众揭开拘留所的神秘面纱,感受现代监所的崭新面貌。
一、拘留所概况
长沙县拘留所全貌
积极践行“人要精神,物要整洁,说话要和气,办事要公道”,将整个监所布置得整洁、清新,洋溢着积极向上、奋发活力的气息。
长沙县拘留所位于黄花镇湘峰村,2007年3月建成并投入使用,占地面积32亩,总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遵循“和谐、规范、整洁”的宗旨,设有办公区、拘留区、生活区。被拘人员人均居住面积达到3平方米以上。
打造 “敬业、专业、公正、廉洁”的正规化监管民警队伍
主管监所工作的县局副局长常天健介绍说,县拘留所服务公安工作大局,服务和谐社会建设,自96年建所至今已保持15年安全无事故,自06年以来,连续五年被公安部评为二级拘留所。
县拘留所所长王劲松强调说:“我们秉持的理念是现代的,着力营造一个有利于教育转化的氛围”。王劲松还笑着表示,现代的监所绝不是群众想象的那样散发阴森恐怖气息,而是一走进监所,就能感受到阳光、积极的气息。
(二)各级领导高度关怀县拘留所创新管理工作
省厅监管总队长吴逊伟(左二)在县局副局长常天建(左一)等陪同下调研县拘留所一级所创建工作
省厅监管总队副总队长张赠中为县局拘留所一级所创建作指示
市局副局长单大勇(右)在县局局长曾卫国(左)的陪同下督导检查拘留所工作
县局领导指导拘留所工作
王劲松表示,省、市、县领导对监所规范化、人性化管理工作给予了高度关怀,对该所不断创新给予了鼓励与支持,使得拘留所全体民警职工热情满怀,干劲十足,不懈追求,为拘留所工作全方位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石。
(三)对被拘人员的教育管理有实效
县局副局长常天健表示,近年来,县拘留所坚持执法管理工作的规范性、教育性和人文性,把“教育人、感化人、矫治人、挽救人”摆在管理执法的突出位置,通过制度的系列规范,创新教育模式,确保了管理秩序,该所在教育管理感化被拘人员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规范执法
各种制度上墙规范
据了解,在完善《拘留所管理制度》、《一日生活管理制度》等已有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制定了《会见、送物制度》、《对社会开放暂行规定》等,将值班、收拘、教育、会见、安全检查、巡视打卡等管理工作进行了规范,并纳入精细化考评考核,使各项工作进一步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精细化。
加大技防
吴逊伟总队长试用应急警报装置,对县局拘留所现代化安全管理系统建设成绩表示肯定
(资料照片)
监控系统值班的民警
应急报告装置直接民警值班室(资料照片)
拘留所投建了现代化安全管理系统,更新了高标准的监控系统,安装了被拘留人员报告装置、应急报警装置、民警对讲设备等,被拘留人员可以随时报告,遇到紧急情况,民警可以在第一时间集结、快速处置,保证了监所的安全。
全程教育
据县拘留所教导员周清介绍,该所改变了以往的民警分段管理模式,创新为从收拘入所到解拘出所全程跟踪负责的“一条龙”管理新模式。这种新的模式使得民警与被拘人员建立了对应的管理教育关系,不仅将有效的警力资源发挥到了最大的效能,而且民警对被拘人员情况有了更深的了解及更好的教育方式方法。
多元教育
县拘留所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在采访中,该所所长王劲松表示,“被拘人员基本上是可以教育好、发展好的群众,帮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是能极大地为社会增加和谐因素的。”
王劲松强调,县拘留所认真贯彻“教育、感化、挽救”的监管工作方针,创新教育模式,实行多元教育,即坚持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坚持所内教育与所外帮教相结合、坚持感化教育与权益教育相结合。
个别谈话(资料照片)
据了解,拘留所设置有专门的教育基地,形成了每周一次大课教育,每月一次说法帮教的集体教育机制;在个别教育上,坚持每名被拘人员不少于2次谈话教育,因人施教,促使其知错、认错、改错。
长沙县拘留所在做好所内教育的基础上,积极拓宽渠道,实行帮扶教育“引进来”的新模式,同时,带动了社会和家庭共同参与的教育格局。
家属会见(资料照片)
群众参观(资料照片)
据王劲松所长介绍,近年来,县拘留所在争取县委政法委的支持和重视,将该所作为长沙县法制教育基地,邀请了县司法局、610办、县公安局法制、治安、交警等部门领导为被拘人员进行专题法制教育。
以警营开放为契机,邀请社会团体、组织部分被拘人员家属实地参观、交流,亲眼目睹拘所的吃、住、娱及学习教育等管理工作,消除对拘留所的恐惧误解,同时,了解到“以人为本”在监所的贯彻落实,以及被拘人员在监所教育转化实效。
据了解,县拘留所十分重视对被拘人员的感化教育,在今年6月,县拘留所曾用感化教育成功挽救了一名企图跳高压电塔轻生的年轻女子,利用其丈夫和年幼儿子的亲情感化,周某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重拾生活信心。
被拘人员:“没想到有一个这么好的书屋”
用先进文化熏陶被拘人员。2011年11月,监所书屋正式落成。
记者在采访被拘人员时,不少被拘人员略显羞涩地表示自己已经很久没有看书了,没有想到在拘留所里面有一个这样好的书屋,也有被拘人员表示,书屋的内容十分丰富,大家都能在这里找到合适自己阅读的书籍。记者注意到,书屋的确内容丰富,有红色经典小说,传统文化书籍,健康积极的小说,体育运动指导资料,甚至还有农田种植、畜牧养殖、机电维修等方面的书籍。
文娱活动(资料照片)
户外劳动(资料照片)
此外,拘留所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制定并完善了各类多元化、规范性课件,利用多媒体进行教育引导;适当劳动的同时,组织收看电视新闻、阅读健康文化书籍,开展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象棋等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发展其团结、积极的心态,减少被拘人员之间的矛盾摩擦,用真善美陶冶被拘人员的情操。
争取相关部门支持与动员社会帮教转化
相关部门领导与被拘人员一起观看红色电影(资料照片)
县电影公司每月给县拘留所送一场红色经典电影,红色电影形成长效机制。
在县局党委及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的关心支持下,建成了“长沙县监所书屋”
据了解,县拘留所采取周界严密封闭,内部相对开放的管理模式。对外实行开放政策,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和资源开展帮教转化工作;对内加强规范管理,注重心理咨询干预、风险等级评估等科学谋划,不断激发着服务于人性化管理和教育模式。
目前,长沙县正积极创建全国一级拘留所,在省、市、县有关部门的重视支持下,在县局的指导下,这座环境优雅、规模和功能都达到了全国县级拘留所一级标准的和谐监所更从容、更自信地呼之即出。
记者手记:在走进拘留所的这一天里,在为县拘留所民警职工的干劲所激励、为被拘人员的转变实效受感动的同时,也对拘留所的印象有了全方位的改观:整个拘留所显得井井有条,房屋、路面整齐,路旁花木葱郁,生机勃勃,各类规章制度上墙公布,有章有条可循;教育、阅览等各类功能室和室外活动场所齐全,被拘人员在一个积极阳光的氛围里接受教育;学习教育、队列训练、文体活动和适当劳动等,保证被拘人员教育实效……
第二篇:掀开“优秀学校”的面纱
掀开“优秀学校”的面纱
怎样的学校才能算是“优秀学校”?教学设施好?校园环境优美?奖牌奖状多?升学率高?家长选择的热门学校?校长经常在媒体上曝光?老师经常外出作课、交流?领导的几句“肯定”、专家的一纸“鉴定”?纸质媒体的“专题报道”、平面媒体的“鲜活画面”?雾里看花,眼睛被迷惑、耳朵被遮蔽,有时往往判断失误。了解一所学校的真相,最好的办法是工作其间,如果多经历几所学校,结论往往更客观。可大多老师难以做到。那么,旁观者如何掀开“优秀学校”的神秘面纱呢?
一是看“优秀学校”有没有守住法律法规底线,即依法办学、依法执教。如果一所学校“法治”意识不强,连最起码的底线都要突破,很难说这就是“优秀学校”。有的学校严重违反“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延长教学时间和在校时间,在“提高教育质量”的名义下加重学生课业负担;违反规定换个名目进行多次考试,并公布分数;违反规定进行统考,不但公布名次还和评比挂钩。剥夺教师的休息权,以各种名义包括“家长”“自愿”“社会需求”等名义组织教师整班补课;制订违反上位法的校纪校规,如女教师在规定的时间里婚育……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是传承人类文明的场所,理应成为遵纪守法的所在,校长、教师理应成为遵纪守法的模范,只有如此,才是对学生最生动的遵纪守法教育。
依法办学、依法执教,社会在监督、学生在看。是否依法招生、收费,是否按照规定执行课程标准,是否开足开齐课程、有没有保证规定时间的体育锻炼;有没有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是否在免于恐惧的环境里读书、活动!除了依法办学、依法执教,还得依法处理。不难看到,一旦学校出现违法办学的事,往往大事化小事、小事化了,“影响”不要扩大;一旦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出现违法执教的事,往往采用“内部”处理的办法。这样执法不严,甚至违法不纠,纵容了违法办学现象滋生、管理者和教师违法执教现象不见好转,更为严重的是,有的教育部门、学校和教师居然大胆违法,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认为,你违法我违法,大家都在违法,于是违法倒显得正常了,不违法反而吃不开了。当“违法”渗透到学校的很多环节里时,这样的学校奖牌再多、声名再“好”、建筑再美,也不能说是优秀。
二是看有没有人文情怀。学校、老师、学生、教育……总是和文明、尊重、知识、道德、真理等联系在一起的。然后不少学校,尤其是以“严格管理”著称的“名校”过多地“用制度说话”,甚至出现了“只见制度不见人”。制度是刚性的,用刚性的制度来约束、管理师生有时会适得其反,产生对制度的逆反。比如,用封闭式或半军事化等制度来管理学生,会获得表面上的整齐划
一、太平无事,但这种缺乏人文精神的“严格管理”收获的不是精神的侏儒便是逆反的爆发。有的学校搞“末位淘汰制”或其他类似的制度,不仅让教师“斯文扫地”,更把教师的压力推到了极致,教师成了精神焦虑和心理障碍十分严重的群体。有的学校批评教师不分场合、不留情面,且反复批评、点名批评。有位老教师和学生一起做操,几个动作不到位,被校长当着几千名学生的面批评;有所“名校”,在年终考核中未能得一等奖,每次开会都会批评有关处室和教师。魏书生老师的“批评”是帮助学校和老师找自己的优点,这样的“批评”其实更有力量。
不少“名校”喜欢用数字说话,体现在名目繁多的考核上,特别是“教育质量”和“师德”的考核,所谓的“精细化”也用数字来体现。不少“名校”虽然“素质教育至上”,但在分数排名上一点也不含糊,更为较真,真做到了分分计较的程度。有的学校,狠抓“质量管理”,每次单元测试成绩都分析上报、进入考核系统,每次期末统考成绩,在教师大会上通报,考得不好的领导谈话,不考虑班级基础、不重过程只看结果,深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却忘了“没有教不好的老师,只有不会管的校长”。那些数字,往往和老师的奖金挂钩,和职称、“先进”等挂钩,使得老师不得不奔数字而去,忘记了我们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不是所有的教育元素都可以用数字来衡量的,比如师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比如习惯、心理是否健康、视野、心胸是否开阔,比如法制意识、文明程度、同情心等,更多的时候,无法量化的比可以量化的更为重要、更为迫切,那些才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做真人。
人文情怀,就是要真正做到“以生为本”。从小事做起,如给学生烧煮真正的可口的营养午餐,让学生吃好、睡足、活动好;和学生好好谈心,耐心教育;学校建筑要充分考虑学生需求,而不只考虑美观……一句话,就是把学生当学生。人文情怀,就是要真正做到“以师为本”,比如如何切实减轻教师的负担和压力,还教师以尊严;真正让教师有主人翁的感觉,有“校荣我荣”的体验;尊重教师的人格,赋予教师教学的自主权……一句话,保障一名教师的基本权利。
三看教师有没有自己的思想。教师没有自己的思想,就只能跪着教书:跪在教材脚下、跪在教辅用书脚下、跪在应试教学脚下。教师跪着,学生只能趴着了。教师之所以没有思想原因很多,其中之一是被校长的思想代替了,全校只有一个思想――统一到校长的思想上。虽然,苏霍姆林斯基说,校长的引领主要是思想的引领,但引领不等于“统一思想”。有的校长习惯一言堂,自以为正确无比,下属和老师只要照着他的“思想”去做就行了,如果执行的不力,说明“思想”还没有“统一”,利用大会小会反反复复继续“统一思想”。确实,有的“名校”校长认为教师就是要“心无旁骛”教书育人,不要“胡思乱想”。在那些校长的眼里爱读书有思想的教师难管理。
“聪明”的校长为了把自己一个人的“思想”贯彻下去,措施之一,是让教师没有时间思想,他把你的时间安排得妥妥帖帖,几乎没有自己支配的时间,没有时间上网,没有时间翻翻杂志看看书,没有时间讨论……差不多一切都在校长的掌控中,营造一个思想封闭的环境,紧扣一个声音去做。措施之二,是不断重复,错误的重复很多遍也变成正确的了。措施之三,是通过考核等手段把贯彻自己的思想和教师的切身利益挂钩,即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
如此“名校”、如此“优秀校长”只不过是想打造一个“家天下”:“以校为家”、我的“家”我做主。在这个“大家庭”里,“家长”说了算,没有商量、无须征求意见,不欢迎不同看法、打压“噪音”,“一致”反对有两个以上思想、排挤童话里那个说真话的“孩子”。其“名言”是:只要是决定,错了也要执行。苦心“经营”若干年、十几年,终于打造成“名校”――封闭的“名校”,不但管理是封闭式,连思想也封闭。在这样封闭的学校里走出来的教师,女教师唯唯诺诺、男教师唯唯否否,心里没有阳光,处于担惊受怕的恐惧之中。
真正有思想的校长,是让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思想,阳光地做人、快乐地教书,自己幸福的同时和学生一起幸福。首先需要校长有博大的胸襟。这有点难,因为应试教育本身已经不再是理念之争而是利益之争。要校长有博大的胸怀,就是要淡泊名利,做真教育,在急功近利的应试教育夹缝中求生存:想方设法安安静静搞教育,还教育以本来面目。
真正有思想的校长懂得尊重:尊重学生、尊重教师、敬畏法律法规、敬畏教育规律,在高尚的道德和无尽的知识面前保持谦卑;知道自己的无知,知道自己在真理面前只是一个孩子。视野开阔,不是一只井底之蛙;不固步自封,善于反思。用于捍卫师生的权益,尤其重要的是捍卫师生发表不同意见的权力。在人格上,光明磊落,不玩权术,不搞小圈子,不抓辫子,得饶人处且饶人,有理也不声高。
真正有思想的校长有平民情怀,努力建设民主学校。平民情怀,不但把自己看作是教职员工中的普通一员,对待学生一视同仁,不问出身、不管家境如何;和教职员工平等相处,不问出身、不管家境如何。不但关心师生的专业成长、学业进步,还关心师生的精神成长和心理健康状况。在建设民主学校过程中,即使做不到“教师治校”,也要充分发挥教师主人翁的作用,让教师真切感觉,学校是大家的学校,“校荣我荣”;让每位师生都觉得校史是大家写下的,今天的作为要对得起后人。出台的制度、规定、条例等,要让教师有认同感,其基本要素是:合法合规、合情合理。
走进一所学校,如果师生的脸上洋溢着“自由”和快乐的笑容、如果他们的一言一行处于“安全”之中、如果他们是文明和阳光的,一般来说,这样的学校才是“优秀”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黄桥实验小学)
第三篇:新精英生涯:职业规划帮你掀开国企神秘的面纱
新精英生涯:职业规划帮你掀开国企神秘的面纱
文/张波 新精英生涯规划师
很多北京的大学生毕业求职时会削尖了脑袋往国企(央企)里面挤,原因不外乎两个:一是收入稳定福利好,甚至能解决北京户口;二是舒适清闲能养老,不至于流放到市场经济的汪洋中惨烈厮杀。可是在职业规划中,只有自身特质和企业需求一致时,才能双方都满意,个人才可以享受到职业幸福感。所以,关于向国企求职需要考虑的问题你都了解吗?在中国人民大学听到三个已经进入大型国企的同学回来分享工作感受,他们分别来自中国五矿集团、中粮集团和中化化肥。下面从生涯规划的角度做个解读,权当是给高不可攀的国企卸个妆。
卸妆看形势
国企矗立在国家政治和经济的大背景下,同学们求职国企需要有点宏观的视野,了解国企的招聘需求、政策变化、求职竞争以及各型国企的特点。
国企虽然负有解决就业问题的社会责任,但其自身的消化能力依然受经济形势的影响。2008年的经济危机使当年的毕业生寻求安稳,更多考虑国企央企,导致整体就业率较上年同期下降了两个百分点,但在中央实施经济刺激计划后,国企有能力容纳更多人(你赶上了吗?),就业率上升一直持续到去年。但就业滞后于经济形势——虽然去年第二季度经济形势下行,2012届毕业生并未受太大影响,而是推迟到了2013年,所以看清形势很重要!“最难就业季”来了,如果还想求职国企,是不是需要把自己锻炼得更出类拔萃?
国企招聘有严格的政策指标,你能不能拿到还是个大问题。据康姓师兄介绍,国企招聘的30%要求是北京生源,而且今年国企的户口指标真的减少很多。如果你非要户口,那么就要考虑在这条狭窄的通道中,你的胜算有多大?
外围市场波动,大批的留学生回国就业。《中国海归发展报告》国际人才蓝皮书显示:海归的竞争力很强,就业成功率为86%,国内人才的压力更大了。在这样内忧外患的形势下,如果你非国企不嫁,真的需要强大的实力。
虽说通称“国企”,但国企们也不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各有各的特点。基本上可以分为四种类型:资源垄断型的比如三桶油和国家电网,他们公开招聘的路子基本是堵死的;规模优势型的比如五矿,严格制度化,创新的可能不太大;现代治理型的比如中化、中粮,如果对个人成长的要求比较高,可以试试;还有就是业务困境型的国企——求职前总要查查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行业走势吧?
卸妆看本色
企业文化是一群人共同的价值观。据三位师兄师姐说:国企的企业文化共有的特点是:规范是壳,人治是核;激励缺位,惩罚规避;用人以情,知人以专。如果认为制度高高在上,不接受“人治”的内核,那基本上咱就跟国企不是一路人。
国企的薪酬组成比较丰富,有很多个加号。基本上是:工资+补贴+福利+年终奖+各种奖励——反正不是死工资,惊喜比较多。同时,你也要接受别人比你拿得多,虽然你会认为并不合理。
在国企中发展有三条路径:秘书服务、事务管理、专家业务,虽说各条线有各自的注意点,但“重级别不重职别,重年资不重绩效,重事务不重专才”是共识,总结成一个字,就是“熬”:交代给你的事就踏踏实实做好,总有出头之日。所以,能熬你就来。
国企内的发展节奏跟其他类型的企业相比有以下三个不等式:
²论成长性:公务员>金融机构>国企
²论舒适度:国企>公务员>金融机构
²论待遇:金融机构>国企>公务员
康姓师兄这样描述他的工作状态:累起于杂,躁因于闲,怨源于学,气散于养。脑补吧,很容易想到这些画面。
卸妆看需求
众所周知国企的面试环节很严格,甚至不亚于公务员选拔。你知道他们都考察什么吗?考察你的硬条件和软条件。硬条件就是指你的学校、性别、户籍、形象、学院、党籍——国企的刻板化印象是深入骨髓的;软条件是指你的思维成熟度、表达能力、知识结构(知道课本重要了吧?)、文字能力、应变能力。
笔试要考察财经宏观类知识、业务证书类知识、行测申论类知识和英语,每一项都要认真准备。但国企就是国企,虽然要求这么多,但笔试的成绩并不能左右最终的结果,其重要性甚至不如简历,因为上面列举了你所有的“硬条件”,形式上别太花哨,体制内的企业不喜欢创新,你要懂。
群面并不是国企特有的,它是一种有效考察个人软实力的方式。国企毕竟不是养老院,需要个人创造价值,所以一样很看重求职者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有了这种思维能力,无论你是团队中的哪种角色,都能体现出应有的价值。
国企在单独面试的环节有三个要求:态度要求、能力要求、思维要求。具体要求和私企一比就非常明了。国企重视态度上的价值表达(咱是一类人)、能力具备基础条件即可、思维上要求思虑成熟。私企重视的是能力呈现、卓越素质和意识敏感。
看到这里,你对国企还有兴趣吗?价值观是否相符?如果国企就是你想要的那种工作环境,那么你的能力够吗?
实习是个好方式,争取到进到国企里面实习的机会,你可以更好地理解行业、弄清待遇
甚至尝试留用,在职业规划理论中,这叫“角色涉入”——涉入得越深,越能发现职业和自我特质的契合度。刘姓师兄就是在中粮实习的过程中培养出了兴趣,他发现自己喜欢这个,然后跟着内心走,所以现在很幸福。
我们常常以为知识储备最重要,但有调查显示,企业最看重的是员工的工作态度,不管是国企还是外企、民企。投入地准备面试,投入地工作,在哪里都会受欢迎,个人的幸福感往往是因为自己的努力改善了环境。
第四篇:揭开企业文化神秘的面纱
揭开企业文化神秘的面纱
近十多年来,我国的海尔、联想、格兰仕、远大空调等一大批优秀企业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取得了非凡的经营业绩,企业文化因此受到国内企业的重视。目前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和集团公司都已经设立了专门的企业文化部门,没有设立企业文化部的公司也将企业文化建设的相关工作并入到企业人力资源部、企划部、公关部或是工会等相关部门。尽管如此,目前国内仍有不少企业的管理者对企业文化的意义和概念仍然缺乏正确而清晰的认识,更不懂得如何去建设企业文化,他们总认为企业文化是一种虚无飘渺,捉摸不定的东西。事实上,企业文化并不象他们想象的那样神秘,在我们的身边,一些与企业文化有关的事每时每刻都在发生,下面我们试举几例。
娶老婆,当然漂亮第一
周末和同事小聚,瞎聊天。开始时是谈论深圳的单身贵族现象,后来便扯到了娶老婆的标准。甲说:“娶老婆,当然漂亮第一!”乙当即反驳说:“漂亮有什么用?年龄一大,人老朱黄,看你怎么办?我娶老婆,首先人要贤慧,能够体贴人,照顾人,这就很好。”丙的回答更是语惊四座:“你们都错了,有本事,就娶个富婆,我是非富不娶。”
这是一场没有结果的争论。因为每个人的价值观不同,人们所追求的目标和行为方式自然也就不同。组织行为学家史布兰格认为,人的价值观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六种:一是理性的价值观,以知识和真理为中心;二是美的价值观,以外形协调和匀称为中心;三是政治性的价值观,以权力、地位为中心;四是社会性的价值观,以群体和他人为中心;五是经济性的价值观,以有效和实惠为中心;六是宗教性的价值观,以信仰为中心。如果以此为标准,粗略地分析一下我们讨论时的观点,那么,甲的价值观是美的价值观,乙倾向于权利与政治,丙则表现为经济性价值观。显然,在价值观迥异的情况下,所谓的讨论永远都不可能形成共
1识。因为人总是按照自己的价值观作出各种选择的,是不会轻易听取别人的意见的。理念决定行为,而行为决定了结果,这是企业文化存在的理论基础和意义之所在。企业作为一个社会组织,组成企业的第一要素就是“人”,企业的每一项经营活动也都必须由“人”去完成,因此一个企业要实现自己的目标,首先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经营理念来统领企业员工的思想。理念正确了,员工的行为也就正确了,企业的目标也就容易实现。企业理念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就在于要将一套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作风等一系列经营理念提炼出来,并使之渗透到每一个员工的思想当中去,从而使员工自觉地按照这些理念的要求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这种统一的价值观念和企业精神一旦形成,将起到一种类似于宗教的神奇作用,促进企业快速发展,从而实现企业目标。
非加油者不准入厕
入厕难是很多现代城市的典型问题,深圳尤其突出。记得有一次,我和朋友开车外出,在上海宾馆附近告急,突然想起临近的一家加油站有一洗手间,于是欣然而至。但万万没料到是,我们遭到了拒绝,理由是:“非加油者不得入厕!”气愤而又无奈之余,我满足了对方条件,才得以“解决问题”。令人感到滑稽的是,离开加油站时,我回过头去,无意看到加油站门口赫然写着“顾客至上,以客为尊”八个大字……
当然,作为一个内部设施,加油站有权合理使用和支配自己的洗手间,也没有义务免费对外开放。尤其是在城市配套设施不够完善的情况下,如果我们将“非加油者不得入厕!”理解为“本洗手间只供内部员工和顾客使用”似乎也合情合理。但问题在于,这家加油站如何界定自己的现有顾客、过去顾客和潜在顾客呢?或者说“过去的顾客”和“潜在的顾客”算不算 “顾客”?换句话说,加油站到底以一种什么样的企业理念来界定谁是“非加油者”?事实上,我曾经多次光顾这家加油
站,难道我不是他的顾客?如果加油站认为我是他的顾客或是潜在的顾客,那他们还会拒绝我的要求,因此,这一简单事例的背后,实际上还隐藏了“谁是顾客”这一命题,而这一命题也正是广泛意义上企业理念所需要厘清的。以这家加油站为例,正是由于其界定顾客的理念不正确,或者说是含糊不清,造成了这家加油站漫待甚至得罪了我这一顾客。虽然加油站没有开放洗手间的义务,但我始终认为这家加油站缺乏一种起码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性化”思想。
从表面上看,这家加油站也是将“顾客至上”作为经营理念的,它甚至将“顾客至上,以客为尊”的服务口号张贴在加油站显眼的位置,这等于是向社会作出了公开承诺,同时提醒员工做好顾客服务工作。但遗憾的是,在具体的服务过程中,这家企业的行为给人的感觉却是低俗和唯利是图。
优秀的企业文化,必须能够保证企业理念与企业行为高度一致性。作为企业文化核心的企业理念决不是挂在墙上给人看的,也不是喊在嘴边给人听的。一个企业所信奉的那种深层次的企业价值观往往会通过企业的各种行为和细节表现出来,是很难伪装的。如果企业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一套,这样的企业理念永远只能是一种毫无价值的口号,这样的企业文化永远只能是一座虚幻的空中楼阁!员工饮用纯净水罚款50元!
某公司的办公楼人气很旺,呈现出业务繁忙而又井然有序的景象。写字楼装修高档豪华,员工的着装也十分得体,员工们一个个西装革履,笑容可掬。公司的接待大厅里放有饮水机,可在饮水机的上方却贴着一张字条:“纯净水仅供客人饮用,员工饮用纯净水罚款50元!”据了解,由于这家公司的员工较多,为了节约成本,公司规定,员工的饮用水必须到开水房去打,开水房的开水是将自来水加热,费用当然很低,而纯净水是专门从纯净水公司购买的,每桶8元,费用当然就高。
控制成本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从单纯控制成本的角度来说,这家公司的做法无可厚非。但是,如果我们从企业文化的角度对这件事做一些深层次的分析,我们就会发现很多问题。首先,企业的价值观也有主次之分,企业的价值观有时也发生冲突和矛盾,就这家公司而言,他可能认为“服务员工”和“节约用水”都是“有价值”的。但通过这个字条,我们就可以判断这家公司的成本理念是优先于服务理念的。如果这种判断正确,接下来的问题就是这种价值观的排序是否科学,是否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如果一个公司将成本看得过重,甚至比服务员工还更重要,我们起码可以推断这家公司的福利不会太好,如果员工的福利待遇不太好,员工满意度肯定不高,凝聚力也就不会太强。其次,这张字条同时也反映了这家公司习惯于以惩罚作为约束手段,动辄罚款是它的一贯做法。最后,这张纸条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家公司的企业文化尚未形成,因为如果这家公司的“成本理念”能够为所有员工接受和认同,节约成本自然会成为员工的一种习惯,只要把道理讲清楚,他们就会自觉到开水房打水,而不会饮用为客户准备的纯净水。而这张字条贴在接待大厅里只能证明这家公司没有一点人情味。
制度约束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但比制度约束更高明的,是企业与员工形成一种心理契约(企业文化)。制度约束对于员工而言是“要我做”,而形成心理契约对于员工而言却是“我要做”。没有文化基础的制度约束,其结果往往是员工“钻制度的空子”,甚至“以身试法”;而通过企业文化建设,企业与员工一旦形成心理契约,员工就能够自觉遵守企业制度,即使制度对某些行为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员工的行为也不会偏离正确的方向,而且会主动帮助企业完善制度。如果您不吸烟,空气会更清新
众所周知,吸烟有害健康。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类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公共场所纷纷打出了“禁止吸烟”、“无烟商场”的标牌。但一直以来,无论何种禁烟的图标和文字,从来都没有真正触动过我。直到有一天,我在深圳的一家公司里,看到了一块标牌,上面写的是“如果您不吸烟,空气会更清新”。就是这样一
句话,让我立刻有了一种从未有过的舒爽感觉,如同清晨的花香从我的面前拂过,经久难忘。
同样是一块提醒人们不要在公共场所吸烟的标牌,但是这块标牌与一般 “禁止吸烟”标牌所产生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它不仅向人们传递了“公共场所不能吸烟”信息,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块别致的标牌,人们能够深深地感受到这家企业浓厚的人情味和以人为本的管理风格。就是否因为这块标牌,就是因为这句简短的提示语,这家公司从此便在我的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良好印象。
很多管理者对企业文化感到难以理解,更不懂得如何将企业理念渗透到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当中去。其实,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管理中最人性化的东西。而这种人性化的东西,通过企业的管理方式、经营作风、规章制度、文体活动、广告宣传甚至是企业的每一个行为,都能体现出来。企业的人性化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首先,企业必须树立 “以人为本”的企业理念,只有树立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企业的人性化管理才会“为有源头活水来”;其次,这种人性化的东西更重要的是要体现于企业的管理制度之中,如果一个公司开口闭口都是以人为本,但是在企业制度中却看不到一点踪影,不但没有良好的员工培训制度、晋升制度和福利制度,反而尽是一些处罚款性的条款,这样的企业是不可能“以人为本”的,最后,这种人性化的东西还要通过企业宣传、企业行为等各种细节表现出来,就象这家公司所做的那样,甚至将一种人本管理的思想通过一块禁止吸烟的标牌表现得淋漓尽致,让您感受到企业文化的魅力。
没有文化支撑的公司会议
在为深圳一家公司提供企业文化咨询服务的过程中,我参加了这家公司的一次工作会议。这家公司的会议室有好几排座位,会议开始前,员工们陆陆续续前来参加会议,有趣的一幕出现了,来得早的员工专挑后排不起眼位置座,直到公司老总要求他们到前排就座。整个会议完全是总经理一个人在唱独角戏,除了几
位副经理偶尔有只言片语外,其他人没有一个发言。后来有人向我透露,不是员工不想发言,而是因为这家公司从来不喜欢听反对意见,员工说了也是白说…… 员工不愿意接近领导,更不愿意发表个人意见,这就是这家公司的工作气氛,通过这种现象我们可以看出,这家公司缺乏亲和力和向心力,更缺少自由沟通的氛围。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还是这家公司的企业文化出了问题:员工不愿意接近领导,是因为公司的等级观念严重;而员工不愿意发表意见,则说明公司实行的是家长式的集权管理,管理方式不民主。
企业气氛是企业文化的集中表现。如果你觉得企业文化的概念难以理解,你不妨将企业文化直接理解为企业气氛。例如开会,有些公司的会议总是“一言堂”,从来不给员工发表意见的机会,或者员工压根儿没有发言的愿望,会议气氛显得沉闷、压抑,毫无生机。而有些公司的会议则气氛勇活跃,不管是对是错员工都可以自由发表各自不同的看法和意见。广义的企业文化包括的范围很广,理念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形象文化等都是企业文化的内容。因此公司气氛的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在不同企业文化的影响下,不同企业所表现出来的企业精神、工作作风、道德水准、服务意识、学习氛围、行为规范,实际上都属于广义的企业气氛。如果你不懂得如何建设企业文化,那你就去创造一种良好的企业气氛吧!
什么是企业文化?综合上述内容,我们不妨这样理解:企业文化是一种综合性的人性化管理气氛,它是企业全体员工在长期的工作中精心培育而成,是企业全体员工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及行为规范的总和。企业文化的意义在于统一企业员工的价值观,从而在企业与员工之间形成一种心理契约关系。而企业文化的形成需要保持企业行为(规范)、企业管理(制度)与企业价值观念的高度一致。
第五篇: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教案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教案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的知识: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即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的知识:
○物物交换的困难与货币产生的必然性。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商品流通及其公式。
○商品流通与物物交换的区别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的问题:
○联系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货币的看法,从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来说明应当如何正确看待金钱。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从一个具体材料入手,通过简要概括商品交换的长期发展过程中货币出现的必然性,以及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培养学生在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出对货币含义的理性认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逐步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既要认识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又不盲目崇拜金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
二、教学重点:
、商品的含义
2、货币的两种基本职能
三、教学难点:
货币的本质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买东西要用钱这是三岁小孩都知道的常识,日常生活中所讲的钱,在经济学中我们称之为货币。商品和货币有着密切的关系,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体会得到,要想得到商品就必须付出货币,二者似乎是一对孪生兄弟。那么,历史上货币和商品是同时出现的吗?货币及其本质又是什么呢?要弄清这些问题,我们就必来“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新课教学]
一、货币的本质、什么是商品
[讲解]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P2楷体练习加以巩固)
2、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P3楷体插图与练习)
3、货币的含义与本质
[讲解]货币是指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二、货币的基本职能
、价值尺度
含义:货币作为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价格的含义:通过一定的数量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特点: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提问]教材P4“这里含有单位的数量表现的是什么?”
[解答]表现的是各种商品的价格。
[提问]同学们看P4的插图,思考一下,这里的货币发挥了什么作用?仍是价值尺度职能吗?
2、流通手段
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商品流通及其公式
含义: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公式:w--G--w
[提问]同学们看P5的材料,回答:为什么说这个跳跃不成功,摔坏的就一定是商品所有者?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能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特点:只能用现实的货币,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
[简单介绍货币的另外三种职能,让学生看教材P5—6的相关链接](货币除了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之外,还具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
[课堂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商品的含义、货币的含义及本质、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重点要掌握商品的含义,货币的本质和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
六、课堂练习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组有
①商品和货币是一对孪生兄弟
②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③货币是一个历史范畴,商品是一个永恒概念④先有商品,然后才有货币
⑤货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
A①③⑤
B①②③
c②④⑤
D①②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