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生“村官”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调查与思考
大学生“村官”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调查与思考
相对偏低的人口素质、落后的思想观念、单向的青壮年劳动力转移,使农业农村现代化面临人力资本的低水平陷阱。选聘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是国家针对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工业反哺农业提出的又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一、选聘大学生“村官”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义
(一)优化干部队伍结构。选聘优秀大学生到农村担任村官,打破了人才的城乡壁垒,有效地推动了人才资源向农村的流动和倾斜,弥补了一些村干部年龄偏大、文化较低、观念陈旧的缺陷,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有效改善了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奠定了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二)促进农村和谐稳定。农村发生矛盾纠纷后,当事人对当地村干部普遍存在一种戒备心理,担心他们顾及乡里乡亲情面,调解时有个亲疏之分,易处事不公。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法律知识多、见识广、群众比较信任的优势,采取流动式课堂,广泛宣传法律知识,积极参与矛盾调处,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和谐稳定,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三)助推农业经济发展。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后,充分利用自身优势,通过远程教育、会议宣传等形式,积极普及科学知识,大力推广农业实用技术,主动为群众提供致富信息和市场信息,强化农
民的市场意识,把先进的知识和技术带到了农村。在如何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选择经济发展模式等问题上,积极开展走访活动,为农民出点子、找路子,加快了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步伐。
二、大学生“村官”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工作深入难。据统计,80%以上的大学生“村官”认为自己很难与当地村民和其他干部交流,难以深入开展工作,其中感到专业不对口的占30.7%、村里矛盾很复杂的占15%、村里人缺乏认同感的占23.3%、工作无从下手的占21%。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农村人际关系、利益纠葛纷繁复杂,农村工作琐碎、敏感、环环相扣,作为新来者,大学生“村官”很难在短期内被农村社会一下子接受;二是大学生“村官”自身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大多数村官经历单纯,有的甚至根本没有农村生活的经历,对农村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不够了解,甚至对农民的一些生活习惯感到厌恶。
(二)能力提高难。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人才是关键。但大学生“村官”知识结构和社会阅历欠缺,阻碍着他们优势的发挥,加之有些大学生“村官”不明白自己下村任职的目的、意义是什么,找不准奋斗目标,把握不好工作的重点、难点,工作中不积极主动的要任务、挑担子、扛大梁,缺乏克服困难和做好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缺乏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人际沟通能力较弱,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和业绩;三是社会管理经验缺乏,从目前大学生“村官”构成来看,大部分刚刚离开学校,没有或
极少拥有相关社会工作经验。
(三)项目带动难。大学生“村官”下村的首要任务就是推动当地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但是,在调查中多数大学生“村官”反映,在农村想有所作为难,想更好地推动农村发展更难。主要体现在“二不”:一是实施项目不易。政策牵引力还不够,资金的筹集还有一定难度,贷款申报程序比较复杂,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农民的积极性难以调动,许多技术性问题也难以解决,缺少专业人员指导大学生“村官”创业。二是人员借用不少。据了解,大多数大学生“村官”都是在镇级部门工作,这就大大减少了他们调研村级发展问题、谋划村上发展思路、与村民和村干部沟通的时间,削减了他们推动农村发展的力量。
三、大学生“村官”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对策建议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加大多方宣传,营造舆论氛围。一是早宣传,增强在校大学生到村任职的意识。在高校大学生中广泛宣传到村任职的重要意义,为他们提供智力和信息支持,使大学生“村官”提前做好应对各种艰苦环境的准备。二是重宣传,增强舆论氛围。新闻媒体应对大学生“村官”给予更多、更加广泛的关注,通过大力宣传典型,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引导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到基层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更要让已经在村任职的大学生“村官”安心、舒心。
(二)创新培训方式,确保培训效果。创新培训方式,丰富培训内容,增强培训的针对性、时效性。一是开展特色培训。根据大学生
“村官”到村任职后发展养殖种植业的要求,设臵养殖、种植特色示范基地,经常组织大学生“村官”到科技示范基地、示范户现场观摩,接受技术指导;为培养任职大学生的经济素质和实践能力,组织大学生“村官”到企业参观学习,使他们更多地了解和熟悉企业的运作。二是走出去学。组织大学生“村官”到周边有发展特色的乡镇、县及市参观学习他们的工作经验和典型事迹,启发干事创业思路。三是开展农村实用知识培训。结合农村阶段性工作重点,组织农、林、牧等相关部门业务骨干和农村实用人才以及各类农村致富带头人,开展专题讲座、经验交流等活动,加大农村实用知识的培训力度,确保大学生“村官”成为农村工作的行家里手,成为群众致富的带头人。
(三)搭建创业平台,激发工作热情。健全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体系。一是成立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协调服务机构,研究扶持项目和政策,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协调多部门做好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的有关组织和服务工作;二是根据大学生“村官”任职村的产业特点,确定发展项目和计划,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方案和培养计划,为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提供场地、水、电等基础设施和资金方面的支持,增强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决心。
(四)提供政策倾斜,解除后顾之忧。大学生“村官”思想上、工作上的不扎根和不深入,原因不外是对未来前途的不踏实和不确定。今后,应进一步探索建立大学生“村官”流转机制,完善相关配套政策,为大学生“村官”提供稳健政策保障,解除后顾之忧,让大学生“村官”感到有奔头,有盼头,安心扎根、服务基层。
第二篇:加强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 服务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加强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 服务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一、当前大学生“村官”的现状。
临海从2006年开始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至今已选聘526名大学生。据统计,在目前离岗的临海244名大学生“村官”中,有128人通过考录成为公务员,79人进入事业单位工作,还有37人被企业招录或选择了自主择业创业。目前在岗的282名大学生“村官”中,有7人通过竞争性选拔进入镇(局)级领导岗位,有67人在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中进入村“两委”班子,其中7人当选村支书、社区主任、副主任等(摘自2013年1月16日新华网)。
到农村担任“村官”,是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就业压力和国家优惠政策引力下作出的选择。一方面,很多人通过这条道路,顺利考入公务员队伍,走上从政生涯,没有扑下身子的精神状态和工作全力。另一方面,大学生“村官”正处在婚嫁年龄,可大多数“村官”没有找到对象,工作不稳定成了关键的原因;而且受两期聘任满后解聘政策的影响,大学生“村官”扎根农村再度受到动摇,引起“前途恐惧症”,人人危机四起,焦虑不安,是去是留,大部分人没有信心走下去。农村工作千头万绪,复杂多变,大学生“村官”工资待遇不高,生活单调,缺少朋友感到孤独。部分地方出行不方便,他们长时间待在农村,服务于村民,很少关注社会上的其他事务,与社会脱节,任期满后,又要重新回到社会就业,一时之间可能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
二、大学生“村官”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当前大学生“村官”的主要工作一般包括两类:一是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的经济型工作;二是完成党建、精神文明建设、维稳等各项考核任务和宜传教育、办公办会等行政文秘型工作。其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在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户致富方面的贡献都较为有限。很多地方对“村官”的考核评价领导、“村官”乃至村民都认为,“村官”只有给本村带来经济实惠、拉来项目才算有能力。《中国大学生“村官”调研报告》显示,有86.5%的村民希望大学生“村官”能为广大农民的致富做出贡献。然而实际情况只有13.1%的“村官”认为起到较大作用,而有40%的人认为自己未起到多大作用、甚至完全没有作用。
(二)岗位职能设计和本身知识结构不合理,没有发挥出真正的作用。大学生“村官”是具有较高知识水平、素质高的新农村建设者,是新时期发展的后备力量,也是响应国家号召到基层平台锻炼自身能力的特殊群体。他们给农村带来新思想、新理论,成为农村与外界接触和互动的桥梁。在实际工作中,大学生“村官”在意识到自身缺乏基层工作经验的同时,也深深感到大学生“村官”定位的尴尬,虽然多为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或主任助理,但是实际上没有固定的工作岗位和范围,很少能真正参与村务的决策。
(三)思想上难“扎根”。农村生活环境相对艰苦,人际关系复杂,工作开展难,理想与现实落差很大。大学生选择到农村担任“村官”的动机多样化,有相当一部分是出于就业、工作压力小或者借时间备考公务员等而考虑,对农村怀有感情、想成就一番事业的仅占少数。同时随着六年聘期满必须解聘的文件出台,让他们愁上心头,即使目前大学生“村官”的待遇大幅提高也难留住人才,流动性大。
三、大学生村官如何更好地为“三农服务”。
(一)融入农村,加强学习,走实群众路线。
1.走村串户全面了解村情,深入田间学习提升能力。
大学生“村官”基层工作经验不足,到村任职后要做的就是多走访,多请教,多学习。融入农村,深入田边地角话家常、访民情、解民忧。农村工作对于大学生“村官”是个新课题,也是个难题。必须正确认识,永不自满,在不断更新的知识和快速发展的形势面前甘当“小学生”,兢兢业业学业务踏踏实实学经验。
2.关注民生尽显人文关怀,热情服务展现人格魅力。
农村的工作繁琐而复杂,但民生仍是农村工作的核心,大学生“村官”应立足改善民生,在教育、社会保障、临时救助等方面下大功夫,关注弱势群体和特殊群体,尤其是要带头发起“关爱女孩、孤寡老人、孤儿、留守儿童”等活动,倾之以爱,传之以情,授之以暖。大力推行“一本、一茶、一微笑”服务,即一个笔记本,一杯热茶,一个微笑。热情耐心地接待群众,详细记录来访登记,并对办理事件做好回访,确保群众满意,以亲和力赢得群众欢迎,筑牢群众基础。
(二)心系农村,创业致富,谋实群众利益。
大学生“村官”要树立扎根基层,奉献农村的信念,立志在农村创一番事业的恒心。近年来,众多惠民政策向农村倾斜,这对广大基层组织来说是千载难逢的好机遇,大学生“村官”作为农村学历最高的群体代表,要发挥宣传、教育、引领作用。更要通过作先进事例报告、党员干部远程教育、谈心谈话等形式将“创业富民”的思想根植于民心,进而推动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向前发展,为群众谋取更多利益,在农村的广阔天地有所作为。
(三)积极主动,有勇有谋,助推农村发展。
笔者常感慨:转过身,你会发现大学生“村官”的舞台很广阔很自由,尽情发挥、淋漓尽致,空空地来满满地回忆;否则,错过既是永远的遗憾,虚度就是对自己最大的不负责任。要有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的精神,而且要有严谨细致、滴水不漏、善于负责的工作态度,更要有自我加压、负重前进、争创一流的强烈意识。因此,除了做好组织安排的本职工作外,更要积极参与到村级事务管理中,积极出谋划策,与村干部共谋本村发展大计。
四、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建议。
(一)在深化制度建设上。
一是加强大学生“村官”工作的领导。要把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当作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长期战略来抓。在乡镇街道成立领导机构,配备专门人员,对口联系大学生“村官”,从政治上、工作上、思想上对大学生“村官”进行支持和帮助,及时了解大学生“村官”遇到的各种困难,经常指导他们更好地开展工作。二是建立和完善一个对大学生“村 官”进行全面考核和监督机制,建立“村官”工作手册,档案制度,实行年终考核与平时考核、聘期考核相结合,实行评优推荐制。三是逐步落实省里相关文件,切实解决好大学生“村官”工作和生活上的实际困难。四是设计好大学生“村官”分类定岗培养和任期届满后的分流机制。五是鼓励企业、金融机构、科研院所及高等院校支援新农村建设,为大学生“村官”设立创业基金并提供科技、管理、法律、投资等相关信息服务。
(二)在搭建项目平台上。
一是搭建学习培训平台。上岗前,对他们进行农业农村知识的培训,特别是农业实用技术、农村政策等方面,期间,要经常性地在经济、管理、法律、农村工作方法等各方面给予专业培训,切实提高大学生“村官”直接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能力,二是要搭建活动交流平台。通过举办美丽乡村建设论坛等手段提供交流、学习和展示平台,全方位搭建大学生“村官”展现风采、成长成才的舞台,推动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实践中创造业绩。定期召开联谊会、座谈会,让大学生“村官”谈经验、谈感受,加强村官之间的经验交流,共同提高工作能力。三是要搭建创业富民平台。鼓励大学生“村官”发挥自身优势进行创业,通过项目引进、种养殖特色产业,成立果蔬合作社等自主创业,做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领路者;通过开展农民创业培训、提供技术服务等服务创业,做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护航者;通过开展项目引进、项目合作等招商创业,做促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协调者。
第三篇: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思考
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思考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如何在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继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如何在农业生产“双重挤压”下创新农业支持保护政策、提高农业竞争力,如何在资源环境硬约束下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如何在城镇化深入发展背景下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实现城乡共同繁荣,是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和重大考验。必须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抓改革促提升,抓创新促转型,抓创业促增收,抓法治促和谐,加快推进云州农业农村现代化。
一、近年来云州“三农”发展成效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市坚持以统筹城乡发展为龙头,扎实做好“三农”工作,农业农村发展成就显著,总体上走在全省全国前列。但对照经济发展新常态要求,我市“三农”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农业农村发展水平与先进地区相比、与人民群众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一)农业农村体制机制活力不断释放,但全面深化农村改革面临新的重大考验。近年来,我市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统筹,完善“三农”发展配套政策,扎实推进城乡一体化系列改革,农业农村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2014年全市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到95%,今年有望实现全面小康。但相对于八、九十年代时期,云州干部群众奋勇争先意识、改革创新精神反而有所减退,一些人自我感觉良好,“小富即安”、“小进则满”意识有所抬头。在新常态背景下,制约我市农业农村发展的许多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如农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制改革后股份流转和退出问题,农村宅基地入市流转问题,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设问题,农村金融服务创新问题,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特别是征地补偿、海域补偿、环境补偿问题等等,都需要我们运用改革办法进行破解,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任务十分艰巨。此外,农村产权制度、土地制度一些长期积累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如“小产权房”问题、“外来种田户”入社待遇问题等,并引发了不少信访问题。
(二)现代农业建设扎实推进,但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生态化水平有待提高。“十二五”以来,云州以农业“两区”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新型业态农业、循环农业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基本构建,但农业现代化整体水平仍然不高,农业规模化经营、集约化发展、生态化建设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农业土地规模经营水平较高,但土地集约化利用率不高。2014年,我市土地流转率达到64.9%,规模经营率达到66.3%。虽然跟苏南地区相比有较大差距,如苏州市目前90%以上承包耕地实现规模经营、90%以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实现流转。但是以云州这样的地形特征,能够达到这样的规模经营相当不错,提高空间也不大了。近年来我市“家庭农场”发展较快,总数达到3297家,但平均经营面积只有158亩,资源整合利用能力不足;散户经营还是主要形式,户均经营面积仅3.1亩,土地利用效率较低。二是农业龙头企业规模不大,影响力带动力有限。2014年,市级农业龙头企业达到286家,但企业规模普遍不大,年产值(销售额)上亿元的95家,在全国有重要影响力和区域带动力的龙头企业不多,在全国有一定知名度的农业品牌也不多。三是农业生态环境堪忧,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较大。从云州农业生产条件来看,部分区域水源污染、排放超标问题依旧存在,污染农业灌溉用水;大气二氧化硫及有害颗粒物等浓度依旧较高,近年来酸雨率一直在90%以上,而且绝大部分为ph值在4.5以下的重酸雨;近岸海域环境污染比较严重,部分海域水质已不适合海水养殖。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难度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诚信体系、监测体系、风险预警和评估机制尚不健全,监管队伍尚待加强。
(三)城乡统筹发展全面提升,但新农村建设推进难度增大。“十二五”以来,云州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明显改善,建立了城乡一体的居民养老、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市化率达到70%,统筹城乡发展综合评价得分达到92分。但由于多种原因,新农村建设推进过程中出现了不少新情况新问题。一是农村公共设施建设资金不足,新村建设融资难度增大。长期以来,村镇建设实行以乡镇为主、县市统筹的管理体制,地方财政实力较强的乡镇,能够提供配套资金,可以争取到项目;而经济实力较弱的乡镇,无力资金配套就无法补助,出现了“好的更好,差的更差”的情况。“百千工程”实施过程中,示范村可以得到许多财政资金支持,而未列入示范村的则很难得到资金投入,那些真正需要支持的农村缺少长效资金投入保障,农房“两改”举步维艰。二是城乡生态治理协调机制尚未理顺,农村环境整治难度增大。目前,全市行政村污水治理覆盖率达到55%,乡村人居环境局部改善。但农村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尚未根本扭转,农业水源污染还比较严重,城乡建设管理重叠与生态环境保护缺位的现象并存,城镇污水处理厂和“大管网”建设滞后于农村“小管网”建设,农村生产生活污水治理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到2016年实现行政村污水治理覆盖率90%这一目标难度很大。
(四)农民收入持续高速增长,但快速增收势头难以为继。2014年云州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283元,连续十一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如何在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促进农民持续高速增收,是今后几年“三农”工作面临的重大考验。这主要是三个原因:一是政策资金扶持难以持续。新常态下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有收缩之势,包括企业税收和土地财政收缩,这必将影响政策性农业农村投资,影响农民收入。二是非农就业增收难以持续。新常态下城镇就业率可能下滑,农民非农就业机会减少;同时,新常态下“机器换人”步伐加快,并将成为企业技术升级的主要模式,企业普通用工将进一步减少,农民工资性增收渠道有收窄之势。三是农民创业增收难以持续。由于农村劳动力年龄偏大,科技文化素质偏低,难以适应现代经营管理,新型职业农民培养还有一个过程,农民创业增收难度较大。
(五)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但现代乡村治理法治化机制尚需探索。近些年来,我市探索开展了“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村级组织“小微权力”36条等经验做法,农村基层法治建设基础较好。但是按照现代乡村治理法治化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农村基层法治建设仍然任重道远。一是村级组织权力运行尚待规范。主要是村党支部、村委会、村经济合作社、村监会的职责权限还不够明晰,相互之间权力制衡机制还需强化。另外,有部分村党支部、村委会组织涣散,村合作社经济薄弱,民间组织空缺比较普遍,社团组织难以发挥应有作用。二是农村基层治理法规制度尚待完善。今后农村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而相对滞后的法规难以为改革保驾护航,如农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制改革后如何进行换届选举,合并、破产、清算、注销等法规制度还需及时跟进。三是农民法治意识尚待提高。从目前农村社会矛盾、农民非法上访、农村群体性事件等现象来看,主要原因还是农民法治意识不够强,部分干部依法办事能力还有待提高。
二、新常态下加快云州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重点与对策措施
今后一个时期特别是“十三五”时期,新常态将影响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四个全面”布局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创新驱动和生态优先等政策机遇,都将给农业农村发展带来新动力新挑战。根据新常态下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特征,我们认为,“十三五”时期云州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总的目标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改革引领、创新驱动,坚持“四化”同步、协调推进,坚持城乡统筹、一体建设,坚持生态优先、持续发展,全面推进农村改革、现代农业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农民创业就业、农村法治建设,加快实现城乡一体化、农业现代化、体制市场化、环境生态化、生活宽裕化、治理法治化,继续保持云州农业农村发展走在全国前列,争取达到长三角地区领先水平,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一)战略重点
1、抓改革促提升。坚持改革引领,全面深化农村各项改革,重点抓好农业经营制度改革、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进一步激发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农村美丽和谐、城乡深度融合,全面提升云州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
2、抓创新促转型。坚持创新驱动,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经营模式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创新力度,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同融合发展。特别是要加强对农业关键领域的科研攻关,加快科技成果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和应用,大力发展“智慧农业”、“精准农业”,推进农业“机器换人”,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3、抓创业促增收。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完善农民创业培训和服务机制,大力培育职业农民,鼓励和支持农民自力更生、自主创业,发展乡村生态农业、休闲农业、体验农业等现代农业新业态,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4、抓法治促和谐。坚持依法治农、依法治村,加强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深入开展农村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法治观念,探索符合农村实际的村民自治有效实现形式,提升农村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
(二)对策措施
1、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激发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一是突破股份合作制改革。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全面推进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制改革。对完全融入城镇的股份经济合作社,加快推进市场化改革,实施股份公司化改造或清算终止,建立混合所有制的现代企业制度。对未能融入城镇的股份经济合作社,坚持以公有制为主导,健全现代治理结构,探索集体所有制主导的混合所有制企业。二是加快推进农村产权登记。结合国家建立和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除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等不动产产权的确权登记颁证外,将农房等集体建设用地上的建筑物纳入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范围,建立统一调查、统一确权登记、统一发证的不动产登记体系。对农村宅基地上的违章建筑,要本着尊重历史、尊重传统,区分情况、分类处置的原则,依法有序稳妥地开展确权登记工作,不能简单地不予登记或予以拆除。三是健全农村产权交易体系。建立健全市本级、县(市)区、乡镇三级联动,覆盖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与农村其他资产所有权的全方位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体系。同时,建立产权交易中介服务体系和征信体系,推进跨县(市)区的网上农村产权交易。
2、推动农业经营制度创新,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效率。一是提高规模经营水平。在土地经营规模方面,鼓励和支持“家庭农场”扩大土地经营规模,在经济林种植、水稻种植、水果种植、蔬菜种植等领域,形成一批上千亩规模的现代化家庭农场。在企业经营规模方面,引导有实力的农业企业突破现有生产规模,扩大投资,加强垂直整合和兼并,争取向大型化、集团化、全产业链发展,做大做强一批有规模、有影响力的农业龙头企业。二是突破单一经营模式。鼓励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业企业突破主业限制,向相关行业拓展,延伸产业链、提高价值链。畅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与乡村旅游度假、健身养老、网络销售等合作渠道,推动农业生产与金融服务、港口物流、批发市场的互联互通,将农业生产融入中高端服务业之中。三是转化兼业经营模式。加快农用地确权登记进度,并通过政府补贴方式鼓励普通农户流转农用地,促进农业从分散向集中经营转变,农民从兼业向职业化转变,破解传统农业中农民与土地的纽带关系。同时,推动村经济合作社向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发展,大力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促进合作社向现代企业转型。
3、突破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探索新农村建设新模式。一是突破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根据中央相关政策,结合我市多年来探索的实践经验,制定相关实施细则,明确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的具体操作方式,包括跨乡镇(街道)置换、跨乡镇(街道)入股等操作方式,建立起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二是突破农村宅基地流转制度。与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同步,抓紧制定云州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实施细则。还可以通过行政村合并、建立镇村联合股份合作社等方式,扩大村集体的传统地域范围,使农村宅基地能够在更大范围内,以更合理的价格有偿退出或转让,保障农民权益。三是突破新村建设传统模式。在经济新常态下,以土地出让、楼房出售等资金平衡模式难以持续。为此,在新一轮新村建设中,要坚持农民主体地位,结合农村宅基地改革,将农村住房改建的重点放在城镇规划建成区之内;其他地区的新村建设则以规划先导,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农民自建房为主体,积极稳妥加以推进。
4、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建设生态高效现代农业。一是发展信息化农业。加大现代信息科技在农业领域的推广应用,推进“互联网+农业”模式建设,推进云州特色农产品和农资的电商化销售,建立云州公共农业生产信息采集和数据分析信息系统,建立农产品安全信息回溯系统。二是发展科研型农业。转变传统的农业生产与科研分离模式,推进种业强市建设,建立以市场为导向、农业生产与科研紧密结合的科研型农业,争取在种子产业、智能农业、节水灌溉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促进科研成果的快速转化。三是发展循环型农业。结合“五水共治”,利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畜禽粪便治理,采用农业节水新技术、新手段,打造秸秆综合利用等农业循环利用产业链,推动云州农业向生态、高效、低碳方向发展。
5、坚持政府引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健全农村多元化投融资机制。一是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探索农村农业项目建设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营造有利于各类投资者平等准入的市场环境,吸引民间资本、境外资本(如世界银行的低息贷款或无偿赠款)参与项目建设。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带动作用,加大贷款财政贴息力度,扩大农业保险补贴范围,鼓励社会资本通过参控股、并购重组、BT、BOT、PPP等方式参与农村农业项目建设。二是创新农业农村金融产品。扩大“多权一房”抵押融资范围,建立健全涉农贷款担保财产的评估、管理、处置机制,促进更多农业农村资源、资产转化为资本。建立健全农村信贷体系,复制推广“村民集团授信”、“道德银行”等农户小额信贷模式,在农村推广债券、基金、黄金、人民币理财业务。三是发展壮大农村金融机构。支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发展壮大小额信贷公司和农村资金(保险)互助社,鼓励国内外商业银行在农村设点建网,发展农村电子银行业务,促进“微银行”在农村的全覆盖。
6、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引领带动农民创业增收。一是建立职业农民标准。参考台湾、上海等地农民职业化的经验,分类制订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农业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农业社会服务人员等本地农民的职业化标准,包括技能标准、经营规模、学历、资历等。职业化农民经营土地、海域及相应农业企业,政府应给予金融、税收、财政等优惠政策,使之成为农民创业增收的主渠道。
二是加强职业农民培养。对从事农业为主的中青年兼业农民,通过农业技能、新技术推广应用、网络销售等培训,引导他们成为职业化农民。加大高素质职业农民培育力度,鼓励和支持现有普通高校、高职院校、中职学校开设涉农专业,采取全日制教育和在职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具有较高职业素质的新生代职业农民、农业科技人才和农业经营管理人才。三是建立职业农民协会。参照工会建制,依托供销社网络,建立市、县(市)区、乡镇三级职业农民协会。职业农民协会运作模式可以为企业化运作的中介机构,主要功能是为职业农民提供交流平台,为职业农民提供技术咨询、产品销售、物资供应和金融服务。
7、加强农村基层法治建设,提高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一是规范和理顺镇村关系。从制度层面厘清乡镇(街道)党政机构、管理服务机构与村级各组织的相互关系,厘清乡镇(街道)党政领导、联村干部、村干部基本职责和考核标准,做到既能保证上级政令畅通,又能保障村级组织自治功能和村民自治权利。二是规范村级组织运行。根据形势发展和农村实际,对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进行一次修订,进一步明确村党组织、村委会、经济合作社、村监委的职责和权限,健全村级组织决策、执行、监督相制衡的现代治理制度。以推广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为契机,规范村级组织权力运行流程,从根本上遏制农村基层权力寻租现象。加强村妇委会、共青团、和谐促进会、慈善基金会、老年协会等群团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各类组织的功能作用。三是创新农村基层法治建设的载体和形式。根据新形势的要求,改进“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的内容、标准和方式,并积极探索新的法治建设载体,提升创建实效。创新农村普法形式和载体,增强法制宣传教育的感染力和穿透力。
第四篇:大学生“村官”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大学生电脑主页】—— dxsdianano.com友情提供,欢迎您的访问!
大学生“村官”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崔 杰
实现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迫切需要一大批密切联系群众、带领农民致富、推动农村发展的基层干部,迫切需要一大批有现代知识、现代思维、现代眼光的优秀青年才俊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学生村官”就是二者的最佳结合。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有利于改善村干部队伍结构、促进农村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形成面向基层就业的良好氛围,有利于让大学生在农村基层丰富阅历、磨炼意志、提高能力、全面发展。为此,各级组织部门应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认真搭建平台,推动此项计划有成效地深入开展;“大学生村官”应立足基层,开拓思路,发挥才能,为新农村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笔者以丰都县为例,在调查了解该县农村发展和“大学生村官”现状的基础上,找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个人的几点肤浅建议,仅供决策参考。
一、“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发展历程
(一)自发探索阶段。1995年,为解决“三农”问题,江苏省率先开始招聘大学生担任农村基层干部。1999年,海南省推出“大学生村官”计划,同年,浙江省宁波市采用公开招考方式,成为全国首个推行“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地区。2000年3月,广州市天河区公开招聘52名“大学生村官”,全国各地3000多名大学生前往求职。到2004年底,全国启动这一计划的省市区发展到10个,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地区。
(二)规模试验阶段。2005年7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2006年2月,中央组织部、人事部、教育部等八部委下发通知,联合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此后,大学生村官工作进入大范围试验阶段。从2005年起,北京、重庆、四川、青海、辽宁、陕西、山西、上海、吉林、湖南、内蒙古、云南等省市区先后启动“大学生村官”计划。截至2008年2月底,全国共有28个省市启动了“大学生村官”计划,其中包括重庆在内的17个省市区启动了“一村一大”计划。
(三)全面推广阶段。2008年3月,中央组织部会同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召开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座谈会,部署了从2008年开始,用五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大学生村官”工作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重庆率先尝试面向全国招录优秀大学生到村任职,并享受公务员相关待遇。
二、“大学生村官”对促进新农村建设的作用
一是优化农村干部队伍。选拔优秀大学生到农村担任村官,打破了人才的城乡壁垒,有效地推动了人才资源向农村的流动和倾斜,弥补了一些村干部年龄偏大、文化较低、观念陈旧的缺陷,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增添了新鲜血液,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促进了农村人才的合理配置和流动,有效改善了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提升了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二是倡导农村文明风尚。大学生村官观念新,文化高,才艺多。他们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主动开展各项文体活动,破除陋习,弘扬正气,大力倡导文明村风,把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带到了农村。他们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和广播,坚持每天播放新闻和农村节目,组织群众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提高了农民的政治觉悟和文化修养。
三是促进农村和谐稳定。农村发生矛盾纠纷后,当事人对当地村干部普遍存在一种戒备心理,担心他们顾及乡里乡亲情面,调解时有个亲疏之分,一碗水端不平,处事不公。我们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法律知识多、见识广、群众比较信任的优势,让他们发挥专长,采取法律讲座、以案说法、黑板报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与村民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积极参与调解各类矛盾纠纷,积极化解、灵活处理农村的各类矛盾和问题,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的和谐稳定。四是助推农村经济发展。“大学生村官”入村任职后,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发挥农村远程教育网络作用,大学电脑主页 —— dxsdianano.com —— 大学生的百事通 【大学生电脑主页】—— dxsdianano.com友情提供,欢迎您的访问!
通过互联网、会议宣传、专题讲座、举办夜校等形式,积极普及科学知识,大力推广农业实用技术,主动为群众提供致富信息和市场信息,强化农民的市场意识,把先进的知识和技术带到了农村。他们在如何实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选择经济发展模式等问题上,积极开展调研活动,为村上发展出谋划策,为农民出点子,想办法,寻求致富门路,有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丰都县“大学生村官”在基层的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
最近,就丰都县第一批58名“大学生村官”半年多来的工作、生活情况,通过向农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发放调查问卷、面对面听取意见、网络对话等形式进行了调研,基本了解了“大学生村官”在基层的现状。据调查统计,只有11.2%的“大学生村官”每周3天以上在村上,大部分的“大学生村官”从事的是乡镇工作,且是村级或乡镇的事务性工作,如打印材料、整理档案、收发资料、接听电话等,创新性开展工作的没有;86%的大学生村官对新农村建设有好的想法和建议,对农村怀有感情、想成就一番事业,但是认为想象与现实差距很大,一些好的想法实施起来很困难,阻力很大;有23%的大学生村官认为村干部对其工作不支持。主要表现为“三难”:
(一)工作深入难
“大学生村官”进入农村,与村民密切联系,是他们发挥优势、有效开展工作的基本前提。调查发现,少数村村民和村干部本位思想和排外心理严重,对新来的“大学生村官”不熟悉、不认识、不了解,或是认为大学生村官在村上呆两年就走了,是一个过渡,干不干事都一样,对他们不抱任何希望。
据统计,80%以上的“大学生村官”认为自己很难与当地村民和其他干部交流,难以深入开展工作,其中感到专业不对口的占30.7%、村里矛盾很复杂的占15%、村里人缺乏认同感的占23.3%、工作无从下手的占21%。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农村人际关系、利益纠葛纷繁复杂,农村工作琐碎、敏感、环环相扣,作为新来者,“大学生村官”很难在短期内被农村社会一下子接纳;二是“大学生村官”自身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大多数村官经历单纯,有的甚至根本没有农村生活的经历,对农村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不够了解,甚至对农民的一些生活习惯感到厌恶。
(二)能力提高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人才是关键。但“大学生村官”知识结构和社会阅历欠缺,阻碍着他们优势的发挥,加之有的“大学生村官”不明白自己下村任职的目的、意义是什么,找不准奋斗目标,把握不好工作的重点、难点,下村后由于种种原因便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工作中不能积极主动的要任务、挑担子、扛大梁,缺乏克服困难和做好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问题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缺乏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人际沟通能力较弱,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和业绩;三是组织管理经验缺乏,从目前“大学生村官”构成来看,大部分刚刚离开学校,没有或极少拥有相关社会工作经验;四是自我激励能力有待提高,农村环境复杂,工作繁琐,面对困难和挫折,更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
(三)推动发展难
“大学生村官”下村的首要任务就是推动当地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但是,在调查中多数“大学生村官”反映,在农村想有所作为难,想更好地推动农村发展更难。主要体现在“三不”:一是实施项目不易。尽管我县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大学生村官创业,发展养牛、大棚蔬菜、兴办工厂等项目,但是政策牵引力还不够,资金的筹集还有一定难度,贷款申报程序比较复杂,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农民的积极性难以调动,许多技术性问题也难以解决,缺少专业人员指导“大学生村官”创业。二是领导重视不够。个别村把“大学生村官”仍视为“座上宾”,长时间不分配具体工作,有时仅安排一些临时性任务或只交给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对于“大学生村官”提出的建议和意见不予理睬,不能更多地为大学生村官创造多途径的实践锻炼机会,不能更快地使大学生村官进入角色,不能更好地让大学生村官发挥作用,从而导致大学生村官在农村有劲使不出、有才显不出、有话吐不出。三是人员借用不少。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大学生村官”都是在镇级部门工作,这就大大减少了他们调研村级发展问题、谋划村上发展思路、与村民和村干部沟通的时间,削减了他们推动农村发展的力量,也违背了我市考录“大学生村官”旨在进一步充实基层农村干部队伍、改善农村干部和年龄结构、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意图,使计划的初衷得不到实现。
四、“大学生村官”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对策建议
大学电脑主页 —— dxsdianano.com —— 大学生的百事通 【大学生电脑主页】—— dxsdianano.com友情提供,欢迎您的访问!
(一)组织部门需增添措施,创新推行“四制”
建议该县“大学生村官”工作领导小组应加大宣传力度、培训力度、指导力度、督促力度。一方面,向大学生村官们宣传和展示全县长远的经济、社会、农村等事业发展战略规划,使大学生村官们静下心、站稳脚、放开胆、创佳绩;另一方面,向基层各级宣传灌输中、市、县有关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的目的、意义、要求等,让各级领导真正认识到其必要性和重要性,全面意识到其有效性和操作性,转变思想观念,切实共同解决“大学生村官”下村后面临的诸多问题和困难,为“大学生村官”服务新农村建设、推进农村发展扫除一切障碍。笔者认为,组织部门在认真贯彻落实现有各种措施、各项制度、各类政策的基础上,建议创新推行“四制”。
第一,创新培养方式,突出重点,推行“交流制”。
组织部门应有效地为“大学生村官”提供多种发展渠道和学习深造机会,对特别优秀的、各方面能力较强的、潜力较大的、已有2年基层工作经验的“大学生村官”进行重点系统培养,确保2年后培养出一批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人才进入公务员队伍,甚至走上领导岗位,增强丰都县的人才力量。
一是实行定职定责。在明确他们担任副书记或主任助理的基础上,结合他们的专业特长,安排工作岗位,明确工作职责和分工,有意识地让“大学生村官”挑担子,直接参与到村级事务决策、管理和处理繁杂工作中去,增强他们分析解决问题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
二是实行挂职学习。在“大学生村官”中可以试点实行交叉任职和异地挂职。即“大学生村官”在原分配村干满半年后,工作成绩、个人表现突出的,可以与相对落后村的“大学生村官”进行交叉任职3-6个月,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如条件允许,还可以到其他区县新农村建设搞得好的村挂职学习锻炼3-6个月,学习先进村的发展理念,借鉴先进村的发展模式,汲取先进村的发展经验,来推动丰都县的新农村建设。
三是实行顶岗锻炼。针对“大学生村官”缺少农村工作经验、缺乏农业相关知识的实际,建议选拔一些“大学生村官”到县级农委系统相关部门科室顶岗锻炼,目的有二:一是通过顶岗锻炼、专题教育,加深他们对农业农村理论知识、文件精神、政策法规的理解,尽快实现角色转换,提升综合素质与农村工作能力;二是“大学生村官”可以更好地与农委系统人员进行沟通、交流、联系,尽量得到他们的支持、信任和帮助,便于了解发展农业项目的具体操作程序和要求,积极争取项目,发展农村产业。
四是列席重大会议。采取多种渠道跟踪培养,把“大学生村官”当作子女关爱、当作人才使用、当作后备干部培养,建议让他们列席县委全委(扩大)会议、县(镇)人代会、县农业农村工作会等重大会议,让他们了解全县的发展思路,聆听县委政府对农村工作的战略部署,并邀请县委领导定期不定期地与他们进行面对面交流,增强他们服务我县新农村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第二,落实有关措施,强化责任,推行“导师制”。
一是明确导师助成长。针对大学生对农村工作不了解、缺乏基层工作经验的实际情况,可以实行“导师制”,为每位大学生村官指定一名镇级领导、镇级干部、村社干部专门负责指导。不能将此项工作只停留在文件上、口头上,要落实到行动中去,要制定配套的考核办法和监督机制。建议:“大学生村官”每月要向导师提交上月工作小结和本月工作计划,并说明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导师要对工作小结进行点评,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并安排相关工作任务、提出工作要求,且半年为“大学生村官”布置一篇调研课题,真正起到“传帮带”的作用。通过采取“传帮带”等多种措施,帮助“大学生村官”了解镇情和村情,培养“大学生村官”处理复杂问题和完成急、难、险、重任务的实际能力。同时,要有意识地引导大学生村官从小事做起,在一点一滴中培养与群众的感情,在工作中尊重农村、尊重干部、尊重群众,在与干部群众融洽相处的基础上发展自我。
二是聘请导师建社团。整合所有“大学生村官”资源,发挥“大学生村官”年纪轻、有文化、见识广的优势,着力组建“大学生村官”社团组织,充分调动“大学生村官”的积极性,变“一个人服务一个村”为“一个团队服务一个村”,努力形成人才共用、资源共享、新农村共建的局面。建议由县委组织部、县人事局、团县委等单位牵头,聘请县级相关部门专业人员为指导老师,根据“大学生村官”的专业特长、兴趣爱好,分别成立义务家教辅导队(主要是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家教服务,由当地的村官了解情况、收集信息后,报辅导队,再由辅导队统筹安排队员利用周末时间在指定地点或学生家中对一些课程进行大学电脑主页 —— dxsdianano.com —— 大学生的百事通 【大学生电脑主页】—— dxsdianano.com友情提供,欢迎您的访问!
义务辅导。)、政策文化宣传队(主要是将一些政策等内容彩排成喜闻乐见、积极向上的文艺节目,由大学生村官深入农村进行文艺表演,这样既能够宣传政策,又能够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农忙助耕服务队(在农忙季节,帮助无劳动力的农户突击搞好播种和收割,使农民不误农时,确保生产正常发展;组织生产大户和科技示范户,帮助生产方式落后、农业经济效益差的群众转变生产观念,调整产业结构,引导科技生产,提高科技能力和经济效益,实现生产发展的目标。)、爱心援助帮扶队(建立生活困难群众与“大学生村官”一帮一结对子的救济机制,一是组织和发动“大学生村官”在重大灾难、春荒和春节等重要时节进行及时的生活资料上的救助,确保困难群众度过暂时困难;二是加强科技知识、文明知识、卫生知识的教育和培训,变“输血式”帮扶为“造血式”帮扶,通过科技救助、产业帮扶,文明引导、环境整治等方式提高困难群众的生产能力、文明程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逐步实现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目标。)等四支队伍,积极开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活动。第三,注重考核奖惩,创新载体,推行“评比制”。
一是建立动态考评机制。改变年终综合考评“一锤定音”的现象,实行动态考评制度,定期和不定期组织村干部、村民代表和乡镇干部对“大学生村官”进行民主测评,并把考评结果记入本人档案作为任用、选拔、评先的重要依据。同时,对个别表现不好、工作松懈、骄傲自满的“大学生村官”进行提醒教育,对群众意见较大、工作不胜任、考核不合格的,解除合同,确保出口畅通。
二是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广泛开展以“比学习、比能力、比创新、比业绩,争做优秀大学生村官”为主要内容的“四比一争”活动和以“开展一次专题调研、联系一个企业或农户、提出一条合理建议、传授一条致富信息、帮扶一名留守儿童”为主要内容的“五个一”主题实践活动,激发“大学生村官”的活力,让“大学生村官”融入农村、喜欢农村、发展农村。
三是宣传推介优秀人物。建议每年组织开展一次县级“优秀大学生村官”评选活动,采取基层推荐、县委确定、群众评选、结果公示、表彰奖励的程序,将在基层农村作出突出贡献的、为人民群众默默奉献的、推动农村发展有所作为的“大学生村官”的先进事迹利用各大媒体进行大势宣传,特别典型的,要向中央、市委推荐,全面掀起全社会支持、关心、尊重“大学生村官”,树立我县“大学生村官”的光辉形象,并推荐优秀“大学生村官”参加各条战线先进人物评比活动,增强我县“大学生村官”的工作激情和昂扬斗志,为更好地推动“大学生村官”计划营造良好的氛围。第四,激发创业热情,加强引导,推行“创业制”。
为推进农村又好又快发展,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鼓励大学生村官发挥所长,提高参与发展的主动性,县委组织部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引导大学生村官创业。目前来看,效果并不佳,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村官”并不多。笔者认为,组织部门应树立起“宽容失败者、褒扬试验者、鼓励干事者,反对不动者”的思想,营造需创业、想创业、敢创业、能创业的氛围,加大宣传引导力度,要求每一位“大学生村官”两年内必须要发展一个项目,或引进、兴办一家企业,或领办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其一规模不限,可以投资几万元至几十万元不等,县上要落实专人具体负责“大学生村官”创业的服务工作;其二内容不限,可以发展养殖业、种植业、加工业、民营企业等,重点发展我县主导产业,重点围绕土地流转和林权改革两篇文章下功夫;其三体制不限,可以采取民间资本股份制、个人独资、农民土地入股等方式,只要能够为农民提供增收渠道和就业岗位就行,从而切实做到以产业促进农村发展,以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二)“大学生村官”应主动作为,力争当好“五员”
“大学生村官”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新生力量,应找准坐标,立足实际,主动作为,为农村带来新思想、新观念、新思路、新举措,认真分析农村内外形势,着力借鉴先进地区农村发展经验,大力推广适应农村发展的新技术和新产品,围绕转变农民封闭思想,提高农民自身素质,带领农民增收致富,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四大目标,尽力当好“五员”。第一,充分发挥优势,当好“宣传员”。
一是做好政策内宣。大学生村官下村的首要任务是大张旗鼓地宣传党的各项惠农政策、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方针政策和总体目标任务,达到入户、入院、入人心,激发广大农民群众建设新家园的劳动热情,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努力在全村掀起新农村建设的新高潮。二是搞好对外宣传。大学生应该借助大学电脑主页 —— dxsdianano.com —— 大学生的百事通 【大学生电脑主页】—— dxsdianano.com友情提供,欢迎您的访问!
报刊、网络等现代多元媒介,宣传村上的基本概况、人文历史、自然风光、特色产业、发展优势、发展思路、招商引资项目简介等,为村上搭建一个宣传推介的平台。三是培育新型农民。大学生村官应以县上组建的社团组织、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系统和互联网为载体,以村级公共服务中心为阵地,充分利用现代资源、发挥人才优势,在忙闲、周末、节假日、晚上等空余时间,开办新型农民培训班。在深入调查民意的基础上,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口头讲解、观看教育片等形式,实行课程预安排制度,定时公布课程安排,定期组织收看、学习,为农民传授农业科学技术、市场经营管理、预防自然灾害、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实用知识,让更多的人逐渐认识、了解和接受“大学生村官”,自觉地参加学习和培训,不断扩大培训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为培养新型农民奠定基础。第二,立足当地实际,当好“参谋员”。
村级决策关系到一个村今后一段时间甚至长期发展的方向。限于农村干部整体文化素质偏低,对外界了解不多,村级决策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大学生村官”进村后,应把外面的新鲜事物和专业文化知识带进村里,深入到各家各户,通过座谈、聊天等方式,全面系统地掌握所在村情况,摸清所在村的家底,对所在村的人员结构、土地面积、现有资源、可开发利用资源、劳动力状况等基本情况做到了如指掌,并完成一篇关于所在村基本情况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的调研报告,为村级的经济发展出谋划策,帮助村上制定切合实际的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第三,加强村务管理,当好“勤务员”。
村级“两委”作为我国行政机构的最基层组织,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中央的一切战略决策都需要基层农村贯彻落实,尤其是在新一轮农村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和起步阶段,更需要农村干部顺应形势、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大学生村官”理应如此,努力协助村干部搞好村务、党务、廉政建设、重点工作等,积极推行村务信息化管理,高质量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热心为广大农民提供各类信息,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严格按照村民事务代办制、限时办结承诺制、“三会一评”制度、廉洁自律制度开展工作,增进与农民的感情,提高自己的威信。
第四,深入了解民意,当好“调研员”。
“大学生村官”身在基层,面对基层,直接与农民打交道,了解农民的想法,倾听农民的心声,能够方便快捷地收集到“三农”的第一手资料,围绕农村改革发展开展调查研究,摸清经济发展的底数,找准经济薄弱的症结,并将收集到的情况和问题加以整理、归类、分析、思考、研究,提出个人的一些观点和群众的期望,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如实反映、建言献策,打通信息不畅的“瓶颈”,为市、县、镇三级制定政策提供参考性建议。
第五,围绕农村发展,当好“导航员”。
“大学生村官”应充分发挥自己知识新、观念新的优势,把发展农村经济作为工作的重点,在学习、服务、参与经济工作中展示才华。一是积极引导返乡农民工创业。当前,受金融危机的影响,部分外出务工农民工纷纷返乡,其中有许多农民工是有资金、有技术的,他们很想到家乡来干一番事业,就是不知道干什么?怎么干? “大学生村官”应多走访返乡农民工,了解他们的想法、创业意图,帮助他们制定《项目可行性报告》,为他们办执照、建厂房、引人才、找市场给予大力支持,做到创办一个,成功一个,带动一片,壮大一村。二是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学生村官”应向农民宣传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意义,澄清一些模糊认识,鼓励懂经营、善管理的能人和村干部创建农民专业合作社,或者“大学生村官”自己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挥农村发展“领头雁”的作用,并勤奋学习相关知识,加强与县供销社的沟通联系,争取他们派专人支持,具体解决在实际创办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指导合作社内部的运行机制和内部管理,使之达到规范、科学的要求。通过专业合作社,农民可以联合起来,扩大生产规模,促进农业的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生产经营;可以联合起来从事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可以联合起来从事农用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业机械的租赁、农产品的贮藏和销售,以及农业技术信息服务等,促进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
大学生村官力量有限,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农村的发展需要各级政府的不懈努力,需要全社会的大力支持,需要农村干部和农民的参与配合,更需要“大学生村官”的积极有为。笔者相信,只要“大学生村官”在农村一线历练意志,在农村舞台上磨砺成才,把理想付诸于行动,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大胆实大学电脑主页 —— dxsdianano.com —— 大学生的百事通 【大学生电脑主页】—— dxsdianano.com友情提供,欢迎您的访问!
践,发挥才干,必将成长为新农村建设的实践者和推动者,必能为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推波助澜。(作者单位:丰都县兴义镇杨柳村党支部)
大学电脑主页 —— dxsdianano.com —— 大学生的百事通
第五篇:大学生村官服务农村
浅谈当代大学生村官服务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考
内蒙古阿荣旗大学生村官
【摘要】从自治区选聘第一批大学生村官至今,已有三年时间,现在大学生村官群体已被社会熟知,已不再是三年前的那个新兴社会群体。三年中,社会人群对大学生村官也有广泛关注,大学生村官怎样才能更好地服务农村经济发展?本文作者结合自身实际,通过三年的村官工作经验,分析总结了当代大学生村官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大学生村官如何更好的服务农村,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几点意见。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大学生村官到村工作后,我们不得不思考的是,在当前这个时期,大学生村官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能力水平来或者说是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来推动农村经济向前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在新时期的重要发展目标。近年来,农村有较高文化素质的劳动力大量流向城市,留在农村的很少,致使农村平均受教育文化程度较低,人才稀缺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瓶颈”。同时,由于就业分配方式的转变及行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自1998年高等学校扩招后,大学毕业生人数大幅度增加,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凸显。
村干部就是农村的“领头雁”,如果他们的“领头”能力不强,就无法带领群众“高飞”。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农村发展最根本还是得靠人才。农村天广地阔,需要知识型人才去建功立业。大学生到农村当“村官”,是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是提高大学生工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事实雄辩地证明,大学生当村官,为建设新农村提供了强有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他们是新农村建设的开拓者、实践者、带头者,是新农村建设的希望。
大学生村官是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建设新农村是开天劈地的新事物,没有知识分子的参与,没有先进的知识做支撑,新农村建设不可能五彩缤纷、生机勃勃。大学生当村官,为农村增加了新鲜血液,带去了缕缕春风。他们将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农村描绘出最新最美的蓝图,书写出最新最美的篇章。
大学生村官是人民群众想发展、盼发展的迫切要求。时下最缺人才的地方是农村,由于历史的原因,农村还非常落后,农民朋友们的生活还相当困苦,极需大学生村官去改造它、建设它,去帮助农民同胞们走出困境,过上幸福美好的小康生活;极需大学生到农村去轰轰烈烈地大有作为,贡献自己的青春与力量。到农村当村官,为大学生成长提供舞台,他们的聪明才智将在新农村建设的大舞台得到尽有的发挥。我们看到了当代大学生颗颗火热的心,看到了新农村建设的希望。
大学生村官是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现实选择。大学生缺少的是风雨洗礼和苦难磨练。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跟着群众的脚步。花盆里长不出参天大树、院子里练不出千里马!让大学生到农村去任职,既是一条新路,同时又是一条优路。他们到农村去摸爬滚打,和老百姓打成一片,深入了解农村的实情,利于自身的成长。
大学生村官服务农村经济发展,首先要掌握必要的农业知识和技能。只有充分掌握和学习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才能更好的指导农民利用科学知识开展农业生产。这就要求大学生村官来到了农村基层,首先要充分了解当地的农业构架,了解当地现有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如当地的主导产业、主要生产方式、农产品的主要销售渠道等等。只要充分了解了经济发展方式,才能因地制宜的开展工作,对不懂的,务必要做到“且行且学”,集体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使自己尽快掌握必备的农业知识和技能,进而按照农民生产需求,利用举办短期培训班、专题讲座、现场示范等形式,对农民开展致富实用技术、市场信息等方面的教育培训,使农民全面掌握现代农业的生产方式,并及时掌握农业科学发展的信息,指导生产实践,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其次,要充分带动农业经济的创新。大学生服务农村经济发展仅仅按照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来发展还是远远不够的,要勇于打破思想,发挥大学生现代思想、现代眼光优势,结合农业发展实际和市场需求,勇于带领农民寻找新项目,发展特色产业,找出一条适合当地产业发展的新路子。同时,市场是检验农业经济发展的“试金石”,大学生村官服务农村经济发展工作,还要充分发挥好这个“试金石”的作用,近年来,一些农民对市场需求的作用越来越重视,但仍因缺乏知识和技术,不能很好的了解市场需求,导致与市场脱节,心有余而力不足,制约了农业生产工作。作为大学生村官,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信息、资源、知识优势,整合各方面有利因素,与农民实现“互补”,帮助农民与市场挂钩,与现代农业科技挂钩,更好的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一边是“农村天地广阔、大有作为”的豪情激励,一边是日后需要克服的种种艰苦条件和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阻力磨难,我的心情是矛盾的。如何不辜负党和农民群众的期望,如何恰如其分地利用自己所学发挥最大的“光”和“热”,在三年的“过渡岗位”中为农民、为
农村留下点什么,担任村官这一年来我一直在思考这些问题。在一年的磕绊磨练中,我对如何当好大学生村官、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了一些体会和感悟:
一、要当好大学生村官,首先应找好定位、为走进农村做好准备
大学生村官采用合同制,签约三年,客观上让这一职位成为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再次就业之间的一个过渡岗位。大学生村官要认识到,走进农村是为了以后能够离开农村,服务农民是为了农村城市化后“减少”农民;既要为农村发展出力,也要为自身成长而工作;既要把先进的思想带进农村,又要从农村工作中、从农民身上学到东西„„通过三年的农村生活,争取达到“双赢”的结果。相信有了这点认识,大学生村官对走进农村应该有了一定的心态准备。
二、要当好大学生村官,应该了解农村、农民的特点,学会与农民相处
都说农民思想陈旧、落后,责任到底在农民自身还是社会,这里面也许既有长期历史遗留问题,也有地理环境因素影响。农村的家庭观念很强,祖祖辈辈的“养老”靠的都是子女,在农民自治过程中就将面临由此引起的各种“情”与“法”的矛盾,造成管理困难。我就曾听邻村的村官同事提起过一位老太太因为将地产留给长期赡养自己的侄子,老人的亲生儿子则允诺把地分给自己就赡养老人,老人动了心想反悔把地留给儿子而引发了官司,法院最终裁定地归侄子,经这一官司老人的侄子与亲生儿子都不愿赡养老人,老人因此多次上访,但现在的法制社会不讲“情”只讲“法”,老太太无法理解、痛苦不堪,她的多次上访也造成了有关部门的困扰。可见,农村问题琐碎、复杂,不是可以用简单的工作方法就能处理解决的。大学生村官不能空有豪言壮语、满腔热情,还需要跳进农村的框框里去看待农村的问题,经常思考为什么会这样?
农民总体的特点是淳朴热情,宽宏大量。在中国的抗日战争、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农民一直都是主力军,在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初期国家以发展工业、城市经济为主,农业及农村发展相对缓慢,但农民毫无怨言,宽宏大量地承受住了改革开放的一次次冲击。而对于每个农民个体来说,是有一点“小心眼”的,如果自己的一点小利益受到侵犯,则绝不饶人。但只要尊重农民,跟他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他心里想明白后就会痛快,也不会在乎利益问题。另外,自古面子是农民的命根子、精神支柱,在工作中千万不能伤了农民的面子,避免工作遭遇阻力。
要做好农村工作,对农村、农民的特点进行了解后,就要学会与农民打交道。要改造农民首先得走近农民,跟农民做朋友,适应农民的生活方式,他们怎么生活,我们也怎么生活,只有深刻体会了农村的生活才能对农村城市化、农业现代化有迫切要求。要始终保持学习的心态,多问问题,同时给出适合村官身份的意见和建议,让农民接受你、看得起你的学问,不能强拗着改造农民,而是要让农民自己改变自己。在融入农村、融入农民的过程中,大学生村官不能失去学生特有的文化气质,不能放弃“学习”这一给自己充电的行为,因为农民没有学问却喜欢有学问的人。
三、要当好大学生村官,先做好基础的本职工作
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助理,应该以一名“管理人员”的身份而非只是执行上级命令的“技术人员”的身份开展工作。管理的内容包括农村各项基础工作资料的建档(如:人口、健康、土地承包情况等);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村级事务的决策过程,在这些决策过程中监督程序是否完备,虽无决策权但有建议权,对整个过程进行记录、归档;采用适合农民的方式对中央政策、科普知识、计算机、法律基础知识、新技术等进行宣传、推广;协助村两委做好日常的村政事务管理工作等。以上这些看似平凡、繁琐的工作,正是大学生村官应该做好的最本职的工作。正因为平凡,所以要用心去做,要善于从中发现可“创新”的点,寻求灵活的工作方式,不断锻炼和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记得今年春节后的一天,上级组织部门急需各村党员的电子照片资料建档,要求全体党员不管年龄、性别都要穿黑西装、白衬衫。村支书急匆匆把人召齐后,发现绝大部分党员都没有西装,白衬衫就更少了,平时下地干活也穿不着。有西装的几位党员都体格较瘦,穿衣臃肿的老党员们或体格稍胖的党员想借穿也不可行。党员们全都挤在未生暖气的党员活动室里,因为着装的问题迟迟未决,一些身体虚弱的老党员开始冷得支持不住,陪同的家属抱怨纷纷,村支书一筹莫展,急得不行。我突然灵机一动,建议书记广播询问一下哪户村民家有特大号的黑西装和白衬衫,这样不论什么体型、不论衣服穿得多臃肿的党员都能穿得上,天气冷,只需要把外套一脱,往身上罩上白衬衫和黑西装就可以了,反正相片只需要领口往上部位,即使整体看上去很臃肿也无所谓啦。书记沉吟一会儿,想起家中老父有一套废弃的特大号的西装、衬衫,立即拿来,先给老党员们披上,拍完即可回家。这样简单的换装程序,让我们这个党员大村也只是花了一两个小时就完成了拍摄任务。这只是一件工作中小得不能
再小的平凡事件,只是因为一个简单的灵活处理方式使本来抱怨纷纷的党员们极大地减少了挨冻的时间,且能够积极地配合让你高效率地完成工作,却一直激励着我在日后的工作中更加用心,尽量让自己的服务工作令农民朋友们满意。
四、要当好大学生村官,应该积极寻找自己专业与工作的契合点,促进农村产业发展
我认为一个大学生村官不管自己所学的专业是什么,只要想做,总能找到自己专业与工作的契合点,为村里做点什么、留下点什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要在农村完善硬件基础设施体系(包括交通、绿化、农业设施设备等)、完善基层社会服务体系(包括学校、医疗、社会保障体系等)、加强基层民主法制体系建设、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为了给农村、农民建设新农村提供智力支持,国家随即又推行了“大学生村官”政策,国家把你这个大学生放到农村,哪怕你学的是英语、戏剧之类似乎与农村产业、经济发展无直接关系的专业,只要愿意,在新农村建设的任何一个小的方面完全可以做出或大或小的贡献来。即使确实无法用到自己的专业,你在大学学习的其它技能,如计算机网络使用技术、组织策划活动的能力等等,也能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添块砖、加片瓦。
由于我所学的是中药材专业,通过了解得知目前我村的中药材种植产业还不是重点发展产业,只是在非典时期村民们响应国家号召种植了一部分黄芩、柴胡等。村民们对中药材种植技术不在行,黄芩、柴胡等的种植密度过大,药材的药用部位“根”的有效成分含量达不到药用要求,存在销售困难,于是我积极联系母校的师资资源,多次邀请母校的栽培专家来到村里,下到田间地头实地为中药种植户讲解中药材种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技巧,受到村民们的热烈欢迎。
为了村里中药材种植产业的发展,老师们还积极地出谋划策,提出了在村里种植天麻的建议。天麻喜凉爽、湿润环境,沙质土生长为宜,且由于无根、无绿叶,不进行光合作用,以块茎潜居土中,无需单独占用田地,可以利用林下的间隙、院子里的空地等一切零碎空间挖坑种植,这对位处深山区、耕地稀有的我村来说是一大优势。我村以林果业为主,板栗、核桃居多,春冬修剪下的大量枝条可以作为培养天麻共生菌--蜜环菌的基质,而不会像从前那样被浪费掉。目前,我正在积极与村书记、主任和老师们沟通,将对村里的土壤、气候、天麻种植的成本与利润、村民的接受程度开展深入全面的调查,撰写可行性报告,如果可行,得到上级批准,可先小范围试种,再行推广。
此外,为了丰富科技支农方式,我母校的师生还为村里的“益民书屋”捐献了700余册图书,其中不少是中药栽培技术方面的书籍。我们希望通过不同的途径和方式,为村子中药材种植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我个人认为,如果做到了以上四点,通过三年的农村生活,一个合格而优秀的大学生村官总能为农村、为农民留下点什么,比如说留下一定的工作基础,使后来人更容易上手;留下一个经过思考的村庄产业发展蓝图;留下你长期的牵挂和关注„„同时,我相信,这三年也将给大学生村官自己留下永远的农民情怀,留下宝贵的工作经验和能力;我相信,三年时光必将成为大学生村官人生中不悔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