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石化档案管理办法
中国石化档案管理办法(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2010 月29日中国石化办〔2010〕449 号文发布)第一章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中国石化档案工作,推进档案工作创新提升,更好地为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能源化工公司服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 档案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档案是指中国石化各单位决策部署、生产经营、企业管理、工程建设、技术开发等工作中形成的,对公司具有保存价值的,不同形式、不同载体的历史记录。第三条 各单位的档案是中国石化有形与无形资产及生产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有效载体,受国家法律保护,各单位依法享有 管理、使用和处置的权利,并负有保护义务。第四条 档案工作是公司生产经营、改革发展和企业管理的重要基础,是维护公司权益,传承公司历史文化的一项重要事业。各单位要加强档案工作领导,明确分管领导,及时研究解决档案工作的重大问题;要建立健全档案管理机构,明确管理职责和要求;要将档案工作纳入企业发展规划、计划及经济责任考核; 要以现代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和先进技术手段不断提升档案管理水平,适应公司生产经营、改革发展和管理的需要。第五条 中国石化档案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各单位不同类别、不同形式、不同载体的档案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以确保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促进档案的开发与利用。第六条 中国石化档案工作总体目标:紧紧围绕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能源化工公司的目标,做好核心档案、驻外机构档案管理,努力推进档案 信息化建设及开发利用工作,为公司生产经营、改革发展、管理和传承历史提供支撑。第七条 中国石化档案工作基本要求:(一)提升创新能力。积极探索档案管理的新思路、新方法,由传统管理方式向开放、主动、服务管理方式提升。(二)提升科学规范水平。做到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推进档案管理文本化、制度化、标准化建设。(三)提升服务能力。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在不断加强档案资源建设的同时,努力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为公司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四)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积极推进档案信息化及电子文件管理,努力实现档案服务的数字化、网络化。(五)提升综合管理能力,进一步加强员工档案、驻外机构档案、声像档案、专门档案的管理。(六)提升开发能力。由日常提供利用向深度开发、专题编研转变。(七)提升专业化管理水平。努力实现档案人员学历、年龄、专业的合理配备。第八条 档案开发与利用是档案工作的主题,是档案工作发展的动力源泉,是创新提升的重中之重。档案开发与利用要注重加强核心档案资源的保护能力,服务企业决策的信息提供能力,企业重要权益的保障能力,生产经营、工程建设、技术改造和重大活动的支持能力,改革发展历程的反映能力,先进企业文化 的传承能力,企业员工正当权益的保护能力等方面的建设。第九条 档案信息化是公司信息化的组成部分,是公司电子文件(信息资源)有效管理的保障,是档案科学管理、提升服务水平的重要基础。档案信息化建设 要纳入公司信息化建设规划,建立与公司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档案信息管理平台,实现档案信息资源采集自动化、存储数字化、管理网络化、服务人性化的专业 管理模式,建立和完善档案信息管理标准规范,努力提高档案信息管理与服务水平。第二章 档案机构及其职责 第十条 各单位应设立与本单位管理要求相适应的档案机构,大型油田和具备条件的大型炼化企业应设立综合档案馆,其他油田、炼化、销售企业和科研、设计施工、专业公司、事业单位应设综合档案室,加强档案集中统一管理与档案工作指导的监督能力;新建单位、驻外机构(项目部)等暂不具备设立综合档案室 的应设专职档案管理岗位。档案人员、档案管理设施设备要适应档案库藏管理与开发利用的需要。要建立健全档案管理体制和管理网络,确保档案管理与公司 生产经营管理同步。第十一条 各单位档案部门要适应公司管理体制,统一管理上市、非上市及合资、合作、驻外机构形成的档案,并采取全宗分类管理。第十二条 中国石化档案工作在国家档案局、国资委的监督和指导下,由办公厅负责宏观协调、指导和监督管理。第十三条 各单位档案部门的主要职责:(一)贯彻执行上级档案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二)适应公司发展要求,建立健全档案工作规章制度,完善档案工作流程,制定岗位职责及考核管理措施。(三)指导业务部门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和整理归档工作,研究制定具有本单位特点,覆盖全面、分类准确、指向清晰、操作性强的归档范围,落实归档 要求,推进核心档案资源建设。(四)统一管理本单位的档案和有关重要资料,积极开展档案统计、库房管理、安全检查、查询服务等工作。(五)围绕中心开展档案开发利用工作,积极为企业历史研究、生产经营支持和决策管理、企业文化提供档案编研成果。(六)组织实施档案信息化建设,管理本单位档案管理系统,并不断完善系统功能,负责电子文件的收集与管理工作。(七)指导、监督专项工作(重大活动、工程、科研等)及合资合作、驻外机构(项目)的档案工作,组织开展专项工作档案验收。(八)组织档案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档案人员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质。第十四条 档案人员应忠于职守,遵纪守法,具备较高的政治水平和专业知识。各单位应选拔政治素质高、事业心强、大局意识强的优秀人才到档案领导 岗位,保持档案队伍年龄、专业化的合理结构,适当配备信息技术和主营业务专业技术人员从事档案工作,以适应公司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所学专业为非档 案专业的人员上岗前须获得档案专业培训上岗资格,档案人员享受专业技术人员同等待遇。第三章 档案管理 第十五条 凡是反映本单位法律权证、重大决策部署、规划、计划、生产经营管理、员工管理、技术研发、油气勘探与工程建设、设备与产品管理、销售 与市场管理等活动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材料(指不同形式、不同载体的记录),均按照归档要求向本单位档案部门移交,实行集中管理。任何部门和个人不 得私自保存、擅自销毁或据为已有。重点加强文书、专有技术、合同协议、权证、财务、工程建设、勘探开发等核心档案的收集管理。第十六条 实行“谁形成,谁归档”的归档整理制度。各业务部门(项目部、临时机构)要把文件材料归档整理工作列入工作计划,将文件材料形成、积累和整 理工作纳入管理范围和岗位职责。归档文件材料应为工作留存的原件。需归档的文件材料形成时应做到字迹工整、图样清晰,使用签字笔或蓝黑、碳素墨水、墨汁等耐久性好的书写材料。第十七条 各类档案的整理及质量要求,执行《归档文件整理规则》(DA/T 22-2000)、《科学技术档案案卷构成的一般要求》(GB/T 11822-2008)、《科学 技术研究课题档案管理规范》(DA/T 2-1992)、《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财会字〔1998〕32 号)、《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声像档案管理规定》、《中国石化集团 企业档案分类规则(试行)》、《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归档规定》、《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地质资料管理办法》、《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合同管理规定》 等国家和中国石化颁发的有关标准、规范。第十八条 工程、科研、信息化项目档案的形成、归档等要求,分别执行《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文件归档要求与档案整理规范》(DA/T 28-2002)、《石油化 工工程建设项目交工技术文件规范》(SH/T3503-2007)、《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专利管理办法》、《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专有技术管理办法(试行)》和《中 国石化信息技术项目验收管理办法》等规范、标准。由几个单位共同完成的工程、科研、信息化项目,由建设(主办)单位保存全套档案,设计、施工、监理、协作等单位保存本单位承担任务的档案正本。第十九条 产品(科研)成果鉴定、建设项目竣工验收、设备开箱等活动严格执行国家及中国石化有关规定,档案部门负责相关档案的收集管理工作,按照《重 大建设项目档案验收办法》(档发〔2006〕2 号)、《国有企业文件材料归档办法》(档发〔2004〕4 号)、《石油化工建设工程项目竣工验收规定》(SH/T3904-2005)和《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学技术成果鉴定管理办法》、《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建设项目档案验收办法》,认真做好公司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资料的验 收工作。档案资料不完整、不准确、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不得以行政命令强行签字验收;申报科研成果、工程项目、产品创优评奖,须由档案部门对归档材料审核 后方可申报。第二十条 驻外办事处、工程项目部等境外机构形成的各类档案按照《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驻外机构档案管理规定(试行)》执行。第二十一条 贯彻落实电子文件归档管理的有关政策法规,研究解决本单位各类电子文件归档管理措施办法,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落实电子文件归档管 理责任,确保公司各类电子文件管理真实可靠、齐全完整。具有法律凭证性的电子文件,归档时须保存一套与其对应的纸质文件,做好重要电子档案的异地备份,确保电子文件安全。第二十二条 因机构撤并或企业重组改制、承包、租赁、兼并、破产等产权关系变化时,对原有档案和处理产权关系形成的档案必须妥善保管。档案归属 问题,按照国家档案局《国有企业资产与产权变动档案处置办法》和集团公司《关于加强改制分流中档案处置工作的意见》等规定办理。第二十三条 档案库房应符合《档案馆建设标准》(国家档案局编制,2008 月建设部、发改委发布)的要求,配置必要的保管设施及现代化管理设备,采用先进技术及方法,建立档案安全应急预案,确保档案安全。第二十四条 涉及国家秘密和中国石化商业秘密的档案密级划定、变更和解密,严格按照中国石化商业秘密保护相关规定办理。第四章 档案开发利用 第二十五条 提供利用档案应严格执行档案借阅制度,遵守国家《保密法》和中国石化商业秘密、知识产权保护的管理规定。第二十六条 提供利用档案应以电子档案或复制件代替原件,档案复制件载有档案部门负责人签名或档案部门印章标记的,具有与档案原件同等的效力。第二十七条 采用先进技术手段,为档案查询利用提供便捷的检索阅览服务,积极推进档案数字化进程,努力提升档案高效快捷的服务能力。第二十八条 增强服务意识。树立全局思维、战略思维、前瞻思维的服务意识,掌握了解公司发展大局及生产经营管理情况,超前预测、超前谋划,积极 为中心工作、重点工作做好档案服务;树立创新服务意识,积极探索档案服务的新思路、新方法。第二十九条 加强开发利用。要结合专项工作、重点工作编制便捷的专题档案目录;深入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积极编制企业资质、宣传、成就、史志等实 用价值高的编研成果,为公司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第三十条 重大决策部署、地质勘探、研发技术、人事、纪检监察等档案资料的利用,要严格遵守保密管理规定,设定利用权限,严格审查登记制度。第三十一条 对中国石化利益、稳定和国家安全有影响的档案(含复制件),其利用和对外公布要按照中国石化有关规定办理。第五章 奖励与处罚 第三十二条 有下列事迹之一的,由有关部门和所在单位给予表彰和奖励:(一)认真执行档案工作法规、政策,在监督指导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或同违反档案法律、法规行为作斗争表现突出的。(二)在档案收集、整理、保管、统计、鉴定、开发利用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或在档案面临危险时抢救档案有功的。(三)在征集档案方面成绩显著或将个人收藏的重要、珍贵的档案捐赠给本单位的。(四)在档案保护、档案现代化管理及档案学术研究上做出重要贡献的。(五)长期从事档案工作成绩显著的。第三十三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视情节轻重,由本单位或上级单位参照国家、中国石化有关规定给予通报、处分、经济处罚;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不按规定建立档案工作和档案管理制度,或档案保管条件不当危及档案安全造成档案损失的。(二)发现档案破损、变质、丢失、泄密等情况,未及时采取措施造成档案损失的。(三)不按规定将应归档文件材料向本单位档案部门移交或据为已有的。(四)涂改、伪造、盗窃、抢劫档案或擅自提供、抄录、公布和损毁本单位档案的。(五)出卖本单位档案或非法携运禁止出境档案及档案复制件的。第六章 第三十四条本办法适用于集团公司各企事业单位、股份公司各分(子)公司,中国石化控股企业参照本办法执行。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由办公厅负责解释。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原《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档案管理办法(试行)》(中国石化厅〔2001〕54 号)同时废止。
第二篇:中国石化设备监造管理办法
关于印发《重要设备材料监造管理办法》的通知 新文件 石化股份物[2006]509号 网站统计
参阅:
(2006年12月30日 石化股份物[2006]509号)
股份公司各分(子)公司:
现将《重要设备材料监造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原《中国石化设备监造管理办法》(石化股份物设[2004]5号)同时废止。
二○○六年十二月三十日
重要设备材料监造管理办法
为加强重要设备材料加工制造过程中对质量和进度的监督控制,确保生产建设所需重要设备材 料的质量和交货工期,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 中国石化设备监造管理中心(以下简称监造管理中心)是监造工作的归口管理机构,设在股份公司物资装备部,负责重要设备材料监造的监督和组织协调。各企业负责本单位所采购设 备材料监造合同的签订及具体实施,并接受总部委托,负责签订部分总部直接集中采购设备材料的 监造合同并组织落实。
第二条 中国石化生产建设所需重要设备(见附件1)及批量采购的高温高压钢管(以下简称 重要设备材料),必须实施第三方监造管理。其中,国内重要设备必须采取驻厂监造方式,国外重要设备可以委托专业机构采取关键点访问监造方式。
第三条 中国石化实行重要设备材料监造单位资格预审制。经监造管理中心预审合格并签订“监造承诺书”的监造单位,方可承担中国石化重要设备材料特许监造任务。特许监造单位名单及监造 专业范围由监造管理中心负责发布。
第四条 对于需实施监造的设备材料,物资供应部门在签订采购合同时,必须明确实施监造 的内容、要求制造厂予以配合监造的具体条款。第五条 重要设备材料实施监造前,物资供应部门应填报《特许监造申报表》(附件2)报监 造管理中心审批。物资供应部门要依据特许监造专业范围、近3 年承担同类设备材料监造业绩及业 主评价情况、拟派驻监造人员专业技术水平情况、所制定的监造技术方案情况和对发生质量问题的应急处理能力等,择优选择监造单位。
第六条 委托监造合同中必须明确规定需监造设备材料的明细(范围)、监造地点、监造内容 及方式、监造人员名单等。委托监造合同签订后,物资供应部门必须报监造管理中心1 份备案。
第七条 物资供应部门要落实监造管理岗位,及时向监造单位提供监造所需的技术协议、图纸资料等文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监造检验实施细则进行审核确认,接受、处理监造周报等信息,协调解决制造过程中的质量和进度问题,按规定及时支付监造费用。
第八条 在实施监造过程中如发现(生)重大质量问题,物资供应部门必须立即向监造管理 中心报告(附件3)。
第九条 监造任务完成后,物资供应部门应在15 日内向监造管理中心提交《特许监造评价意见 表》(附件4)。
第十条 本办法适用于集团公司各企业。第十一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第十二条 本办法由股份公司物资装备部负责解释。
附件
附件1:重要监造设备目录
1.催化装置的三
(四)机组、增压机组、富气压缩机组、反应器、再生器、外取热器;
2.加氢装置的加氢反应器、高压换热器、高压容器、新氢/循环氢压缩机组、加氢进料泵、高压 空冷器;
3.重整装置的重整反应器、再生器、立式换热器、新氢/循环氢压缩机组;制氢转化炉炉管;
4.焦化装置的富气压缩机组、焦碳塔、高压水泵、辐射进料泵; 5.乙烯装置的三大压缩机组、裂解炉炉管、冷箱、废热锅炉及重要低温设备;聚丙烯装置的反应器;
6.PTA 装置的干燥机、过滤机、主要换热设备、空气压缩机组;聚酯装置的反应器;丙烯晴装 置反应器、主要换热设备;
7.化肥装置的压缩机组、大型高压设备;气化炉、变换炉; 8.空分装置的大型压缩机组、冷箱; 9.氯碱装置的聚合釜、压缩机;
10.电站锅炉、汽轮发电机组;
11.钻机、修井机、大型压裂设备、井控设备;
12.单台(套)购置费为200 万元以上的其它国产化设备。
第三篇:中国石化煤炭采购管理办法
中国石化煤炭采购管理办法煤炭采购管理总体要求
1.1 规范内容的界定
煤炭采购分为总部直接集中采购、总部组织集中采购和企业自采三中采购模式。动力煤及化工煤纳入总部直接集中采购和总部组织集中采购,生产机零星生活用煤纳入企业自采。
1.2 煤炭采购管理原则
坚持集团化采购,发挥中国石化整体优势,归口管理、统一计划、统一订货、联合谈判,加强战略采购要大矿合作,依托煤炭物流基地,构建中国石化煤炭保供体系,实现煤炭采购安全供应、及时供应、经济供应。
1.3 煤炭采购管控方式
1.3.1 实行总部和企业间上下一体,分工协作的运作模式。
1.3.2 实施专业化分工和流程化操作,实现主要业务环节相互分离、相互监督制
衡的管理模式。组织机构与职责
2.1 物资装备部是煤炭采购的沟口管理部门,负责煤炭采购的管理、监督、检查、考核,负责煤炭集中采购的组织、实施工作,负责煤炭物流基地的建设及日常管理。
2.2 企业物资供应部门是煤炭集中采购的配合部门,负责自采工作的组织实施。
2.3 企业生产、技术、质量、使用部门负责煤炭数量、质量的验收以及堆场管理,企业物资供应部门参与数量、质量验收。工作程序和要求
3.1 煤炭采购管理主要包括计划管理、供应商管理、市场分析、价格管理、签订框架协议(合同)、进度控制、计量与检验、货款支付与结算、库存管理等环节。
3.2 计划管理
3.2.1 企业生产、计划等管理部门根据下一企业处生产经营计划,确定下年
度需求计划,及时提交物资供应部门。物资供应部门制定企业煤炭采购计划预案,经企业主管供应领导审批后,全口径上报物资装备部。
3.2.2 物资装备部研究制定下煤炭订货思路,形成采购方案,组织企业、供
应商进行对接,制定采购计划并下发执行。
3.2.3 企业生产、计划等管理部门组织用煤单位按月及时向物资供应部门下达月
度煤炭需求计划。
3.2.4 企业物资供应部门根据月度需求计划制定采购计划。属总部直接集中采购的及时上报物资装备部,属总部组织集中采购的由企业自行实施。
3.3 供应商管理
3.3.1 供应商准入前要进行资格预审和现场考察,具体参照《中国石化供应商准
入与现场考察平的标准》(煤炭专业)执行。
3.3.2 严格执行中国石化煤炭采购计划所确定的供应商范围,严禁向计划外
供应商采购。
3.3.3 动态量化考核工作要严格执行供应商动态量化考核标准,同时要考虑采购
计划兑现率、应及时器保供能力等。
3.4 市场分析
3.4.1 密切关注煤炭市场变化,积极开展煤炭市场形势分析,顺应市场变化及时
调整采购策略。
3.4.2 加强区域煤炭市场分析,发挥区域联合优势,共同应对市场变化。
3.4.3 物资装备部每季度分析煤炭市场走势,编发物资管理简报,指导企业制定
采购策略。
3.5 价格管理
3.5.1 物资装备部每月发布煤炭参考价格,指导企业煤炭采购价格。
3.5.2 总部直接集中采购价格的确定及调整,由物资装备部组织相关企业与供应
商联合谈判确定。
3.5.3 总部组织集中采购及企业自采价格的确定及调整,由企业根据市场变化,参照采购参考价格确定。
3.6 签订框架协议(合同)
3.6.1 物资装备部每年组织企业与重点煤炭企业、主力供应商进行联合谈判,签
订框架协议(合同)。
3.6.2 框架协议(合同)中需明确煤炭品种、质量指标、数量、质量和数量验收
标准、合同履行及违约责任、交接货地点和方式、结算方式等主要条款。
3.6.3 煤炭框架采购协议原则上应采取集中会审的方式确定。
3.6.4 遇交货方式、价格、质量、数量、验收标准以及奖惩标准等主要条款变更
时,应及时签订补充协议,按程序进行审批。
3.7 进度控制
3.7.1 物资装备部牵头组织企业对直接集中采购煤炭进行催交催运,企业做好衔
接、验收和结算工作。
3.7.2 企业负责组织集中采购、自采煤炭的催发催运工作。根据需要,物资装备
部牵头组织多家企业联合进行催发催运。
3.7.3 企业根据月度煤炭采购计划,结合生产机煤炭库存情况,合理协调煤炭发
运进度。
3.8 计量与检验
3.8.1 企业应设置计量与“采制化”岗位,安排正式职工持证上岗,对岗位人员
定期进行考核与轮岗。
3.8.2 企业应针对“采制化”工作,建立严格的在岗监督运行机制,相互监督制
约。
3.8.3 企业需配备“车号自动识别系统”、计量数据实行计算机管理,计量及检
验设备须定期进行校验,证书齐全。
3.8.4 年耗煤30万吨以上的企业,须配备使用入场煤、入炉煤机械自动采样装
置。
3.8.5 企业的重点“采制化”工区必须安装电子监控设备;煤炭制样、化验过程
中须采取加密措施。
3.8.6 企业必须建立刘洋复检工作制度和操作流程,不定期抽取一定数量的刘洋
送国家相关授权单位进行化验比对,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8.7 企业计量和检验部门要建立详细的工作流程和台账,加强对计量和检验工
作的监督,定期组织联合检查和考核。
3.9 资金结算与支付
3.9.1 为锁定资源,取得优惠价格,可向战略供应商或主力供应商提供一定数额的预付款;严格控制向流通供应商支付预付款。
3.9.2 总部直接集中采购的业务,企业按合同约定进行验收,每月根据到货验收
情况及时将相关单据向物资装备部反馈,由物资装备部与供应商进行结算和支付货款。
3.9.3 总部组织集中采购和企业自采的业务,企业物资供应部门按照煤炭买卖合同的约定,与供应商直接进行结算和支付货款。
3.10 库存管理
全和煤质稳定,减少场损。
3.10.2 企业需建立库存盘点的相关规章制度,按照要求定期对库存进行盘点,及
时与崔武部门进行账实核对,查找差异。
3.10.3 企业要动态跟踪煤炭的进耗存状态,库存量原则上动力煤保持在15天以
上,化工煤保持在30天以上。库存量低于8天的企业须制定应急保供预案并及时上报物资装备部。3.10.1 企业应加强储煤场地管理,采取科学的堆放和取煤方法,保证储煤场地安
3.10.4 企业须每周(应急保供时期每日)向物资装备部报告煤炭的采购、消耗、库存和在途情况。监督、检查与考核
4.1 物资装备部组织建立煤炭采购管理考核评价体系,设置重点煤炭供应商直供
率、供应商平均供货份额、维持安全库存天数、采购价格、“采制化”设备配置及投用率等考核指标。定期统计分析并进行考核通报,促进企业煤炭采购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
4.2 各企业应按照办法要求做好各项工作,并定期组织自查。
4.3 物资装备部负责对本办法的实施情况进行不定期检查,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进
行严肃处理。
第四篇:中国石化经济责任审计管理办法
中国石化经济责任审计管理办法 经济责任审计的基本要求
1.1 有关概念的界定。
1.1.1 各单位负责人是指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化)及各企事业单位、股份公司各分(子)公司(以下统称各单位),及其所属二级单位的董事长和总经理等主要行政负责人、重要业务部门的主要负责人。
1.1.2 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审计部门依据本办法规定,对以董事长为代表的公司决策层和以总经理为代表的公司高级管理层,以及重要业务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履行经济责任情况所开展的审计监督和评价活动。
1.2 根据被审计对象及其任职情况的不同,各单位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可分为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任期(中)经济责任审计和专项经济责任审计。
1.2.1 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各单位负责人,应组织开展离任经济责任审计:
1.2.1.1 拟提拔或调任的。
1.2.1.2 被免职、解聘或辞职的。
1.2.1.3 拟办理退二线或退休手续的。
1.2.1.4 拟整合重组且主要负责人需要调整的。
1.2.2 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各单位负责人,可不组织开展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但为核实企业的资产、负债和损益情况,分清继任者的经济责任,应组织开展财务收支审计:
1.2.2.1 因病故离任的。
1.2.2.2 因违法乱纪被纪检监察或司法机关立案调查的。
1.2.2.3 不宜或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无意义的其他情形。
1.2.3 各单位负责人任期已满或任职超过3年的,原则上应组织开展任期(中)经济责任审计。
1.2.4 企业发生重大经济异常情况,如发生财务危机、长期经营亏损、资产质量较差,以及改制、关闭、破产、注(撤)销等重大经济事件的,应组织开展专项经济责任审计。
1.3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应坚持“依法审计、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要查明原因、落实责任,客观公正地提出审计评价意见。
1.4 按照中国石化领导干部管理权限,各单位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实行“统一标准、分级负责”的管控方式。
1.5 在经济责任审计中,被审计人享有下列权利:
1.5.1 依照相关规定,要求与审计事项有利害关系的审计人员回避。
1.5.2 对审计组的审计报告提出意见。
1.5.3 对审计结果有异议的,按规定向总部审计部门申请复议。
1.5.4 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规定的其他权利。各级审计部门职责
2.1 审计局负责中国石化党组管理的各单位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履行管理、指导职责。
2.2 各单位审计部门负责本单位管理的二级单位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完成上级审计部门安排的经济责任审计任务,接受上级审计部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经济责任审计的程序、内容和方法
3.1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程序主要有:提出经济责任审计计划、组织实施经济责任审计、责任认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提出审计评价意见、出具审计报告。
3.2 实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应按照中国石化有关规定,选派符合任职资格条件的人员担任审计项目组长和主审,并严格执行审计工作流程。
3.3 实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应遵循“以风险为导向,以内控为主线、抓重点”的审计方法,在审计现场进行公示并公布举报电话。
3.4 实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应充分利用财务收支审计、管理效益审计、专项审计、纪检监察和外部审计工作成果,努力避免重复审计,提高审计效率。
3.5 中国石化及各单位应建立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及时交流通报经济责任审计情况,研究解决经济责任审计中出现的问题,不断改进、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形成监管合力。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与规则
4.1 提出经济责任审计计划。
4.1.1 各单位负责人离任和任期(中)经济责任审计,应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各级人事部门于每年底前商同级审计部门提出拟审计名单,报经本单位主要领导批准后,以书面形式委托审计部门纳入审计工作计划。
4.1.2 专项经济责任审计由审计部门于每年底商有关部门提出审计项目计划,连同其他审计项目计划一并报经单位办公会或主要领导批准后组织实施。
4.1.3 因特殊情况,需要临时追加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的,按上述规定程序报经单位主要负责人批准后,办理审计项目计划追加手续。
4.2 组织实施经济责任审计
4.2.1 开展各单位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应根据审计类型和审计对象的不同,科学确定审计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4.2.2 对以董事长为代表的董事会决策层实施经济责任审计,应重点围绕法律法规、公司章程规定的董事长及董事会的职责履行情况及其结果进行审计。主要审计下列内容:
4.2.2.1 经董事会审定的单位经营计划和财务预算、资产保值增值目标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执行结果的真实性、合规性。
4.2.2.2 应由董事会和董事长决策的各项重大经济事项决策程序的合规性,落实决策事项措施的有效性,以及决策事项执行结果的效益性。
4.2.2.3 单位安全环保和节能减排目标制定的科学性及重大责任措施的监督落实情况,包括教育培训、检查监督、隐患治理、监测分析、事故信息、应急处理、落实问责、建立保险等。
4.2.2.4 单位发展战略研究制定的科学性、有效性,以及相关措施的监督落实情况。
4.2.2.5 单位构建和完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和加强风险防范情况,以及治理的实际效果。
4.2.2.6 单位对高级管理人员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建设及执行情况。
4.2.2.7 单位正确处理国家、股东、企业、职工和社会等多元利益关系,履行社会责任情况。
4.2.2.8 董事长个人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遵纪守法和廉洁从业等情况。具体审计时,审计组还应关注董事长对决策事项的个人表决意见。
4.2.3 对以总经理为代表的高级管理层实施经济责任审计,应重点围绕总经理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及其结果进行审计。主要审计下列内容:
4.2.3.1 单位经营业绩和经营成果的真实性,包括审计投资计划、生产经营计划、财务预算指标完成情况,以及会计信息反映和资产保值增值目标完成情况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4.2.3.2 单位财务收支核算及管理的合规性,包括资产、负债、收入、成本、税费和损益的核算,以及资产、资金等管理的合规性。
4.2.3.3 单位重大经营决策和经营活动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包括重大筹融资活动、重大对外投资、重大资金支付和对外担保、重大资本运作和资产处置、重大购销合同签订与履行等业务活动的合规性和有效性。
4.2.3.4 单位安全环保管理制度和措施的健全性、有效性,以及加强隐患治理、节能减排等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对重大安全、环保事故的预防控制情况。
4.2.3.5 单位内部控制和管理的健全性、有效性,特别是各项主要经济业务、高风险业务的内部控制与监管的到位情况。
4.2.3.6 单位资产质量变动及持续发展情况,包括资产质量的改善、财务结构的优化、资产运营效率的提高,以及生产经营和发展能力的提升情况。
4.2.3.7 单位正确处理国家、股东、债权人、职工及社会等多元利益关系,履行社会责任等情况。
4.2.3.8 总经理个人及班子其他成员遵纪守法和廉洁从业情况等。没有设立董事会和董事长的单位,其总经理的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应包括董事长的审计内容。
4.2.4 对部门主要负责人实施经济责任审计,应重点围绕部门职责履行情况及其结果的合规性、真实性、有效性,以及个人遵纪守法、廉洁从业情况等进行审计。
4.2.5 对单位发生重大财务异常情况实施专项经济责任审计,应区分不同审计事项和目标,审计以下内容:
4.2.5.1 对财务危机、长期经营亏损、资产质量较差等异常情况或事项实施专项审计,应重点审查被审计事项的真实情况,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落实相关责任。
4.2.5.2 对改制、关闭、破产等特殊经济事件实施的专项经济责任审计,应重点审计企业资产、负债、损益和净资产的真实性、合规性以及资产评估和审计结果的合法性、恰当性,同时评价、界定各类资产的价值或变现能力。
4.2.6 对以董事长为代表的决策层和以总经理为代表的管理层实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应按照重要性原则将企业机关及其重要子公司(单位)纳入审计范围,审计单位户数不得低于企业总户数的50%,审计资产量不得低于被审企业资产总额的70%。
4.2.7 对各单位负责人任职期较长的,审计工作的重点放在近3年。但若发现重大情况和问题,应追溯或延伸,直至查清为止。
4.2.8 审计部门组织开展经济责任审计,被审计单位应按规定向审计组提供相关资料,并对所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同时作出书面承诺。被审计人应向审计组作任期述职报告,并积极配合审计组的工作。
4.2.8.1 各单位负责人述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4.2.8.1.1 各单位负责人任职期限和职责范围。
4.2.8.1.2 任期内各项目标任务及其完成情况。
4.2.8.1.3 任期内重大经济事项及其决策过程和效果情况。
4.2.8.1.4 任期内重要规章制度和内部控制的制定完善情况。
4.2.8.1.5 任期内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和政策及总部规定的遵守、执行情况。
4.2.8.1.6 任期内处理历史遗留问题的情况。
4.2.8.1.7 任期内个人及班子成员执行廉洁从业规定的情况。
4.2.8.1.8 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和改进、加强企业经营管理的建议等。
4.2.8.2 对财务危机、长期经营亏损、资产质量较差等异常情况或事项实施专项经济责任审计,被审计单位报告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单位基本情况,审计期间内的财务状况、经营状况、资产质量状况,形成该状况的主要原因,存在的主要问题,单位为改变该状况所做的主要工作及其效果,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或问题等。对因改制、关闭、破产等特殊经济事件实施专项审计,被审计单位报告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单位基本情况,改制等事项的依据、决策过程和审批情况,相关资产的评估和审计情况以及相关法律程序履行情况,单位的财务状况及损益情况、资产价值或变现能力情况,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或问题等。
4.3 责任认定。审计部门对审计发现的重大问题,根据各单位负责人对问题产生所起的作用,按照直接责任、主管责任和领导责任实事求是地予以划分和认定。
4.3.1 直接责任是指各单位负责人在履行职责过程中,直接作出违纪违规的决定或指使授意下属单位(部门)、人员违反规定所应承担的责任。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均应承担或认定为直接责任:
4.3.1.1 直接违反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和政策,违反中国石化经营管理规定的。
4.3.1.2 授意、指使、强令、纵容、包庇下属单位(部门)或人员违反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和中国石化规定的。
4.3.1.3 滥用职权、徇私舞弊、弄虚作假或玩忽职守的。
4.3.1.4 未经民主决策、相关会议讨论而直接决定、批准、组织实施重大事项,造成重大资产损失、效益流失的。
4.3.1.5 主持相关会议讨论或者以其他方式研究,但是在多数人不同意的情况下直接决定、批准、组织实施重大事项,由于决策不当或者决策失误造成重大资产损失、效益流失的。
4.3.2 主管责任是指各单位负责人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对所分管的工作未履行或未正确履行管理职责,导致重大违纪违规问题产生所应承担的责任。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均应承担或认定为负有主管责任:
4.3.2.1 对分管工作领导、指挥不力,致使经营管理活动未能达到预期目标,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产生重大不良影响的。
4.3.2.2 由于分管工作制度缺失、监管措施不到位,致使相关经营管理活动失去控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产生重大不良影响的。
4.3.2.3 对分管工作存在其他失职渎职或不作为行为,致使相关经营管理活动面临重大风险或产生重大经济损失的。
4.3.2.4 主持相关会议讨论或者以其他方式研究,且在多数人同意的情况下决定、批准、组织实施重大经济事项,由于决策不当或者决策失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产生重大不良影响的。
4.3.3 领导责任是指各单位负责人在履行职责过程中,未履行或未正确履行所承担的职务岗位责任;对任期内单位(部门)存在的重大问题,除负有直接责任、主管责任的问题外,对其他问题均负有领导责任。
4.4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审计部门在对审计查出的重大违纪违规问题逐项明确和认定责任的基础上,应对各单位负责人履行经济责任情况作出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并提出恰当的审计处理意见。
4.4.1 审计部门评价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应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以政策法规为准绳,坚持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
4.4.2 经济责任评价内容。
4.4.2.1 对以董事长为代表的董事会决策层进行审计评价,应主要评价以下内容:
(1)经营计划、财务预算和资产保值增值目标的科学性及执行结果的真实性情况(计分系数0.15)。
(2)重大事项依法依规决策及效果情况(计分系数0.15)。
(3)安全环保和节能减排责任落实及效果情况(计分系数0.12)。
(4)企业发展战略制定及落实情况(计分系数0.12)。
(5)企业体制机制构建、内控制度建设和风险防范情况(计分系数0.15)。
(6)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激励约束机制建设及执行情况(计分系数0.08)。
(7)企业处理各方利益及履行社会责任情况(计分系数0.08)。
(8)董事长个人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遵纪守法和廉洁从业情况等(计分系数0.15)。
4.4.2.2 在对董事会决策层审计评价的基础上,依据董事长在各项工作中发挥的作用及其在审计查出问题中所承担的责任,对董事长个人作出恰当的审计评价。
4.4.2.3 对以总经理为代表的高级管理层进行审计评价,应主要评价以下内容:
(1)单位经营业绩和经营成果真实性情况(计分系数0.15)。
(2)单位财务收支核算及管理合规性情况(计分系数0.10)。
(3)重大事项规范决策及执行效果情况(计分系数0.10)。
(4)安全环保责任措施落实及效果情况(计分系数0.15)。
(5)内部监管制度建立健全及执行情况(计分系数0.10)。
(6)企业资产质量变动及持续发展情况(计分系数0.15)。
(7)处理各方利益关系及履行社会责任情况(计分系数0.10)。
(8)总经理个人及其他班子成员遵纪守法和廉洁从业情况等(计分系数0.15)。
4.4.2.4 在对高级管理层审计评价的基础上,依据总经理在各项工作中发挥的作用及其在审计查出问题中所承担的责任,对总经理个人作出恰当的审计评价。
4.4.2.5 对部门主要负责人进行审计评价,应主要评价以下内容:
(1)经济业务活动执行决策及完成目标情况(计分系数0.30)。
(2)经济业务活动执行有关法规政策和总部规定情况(计分系数0.20)。
(3)部门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及执行情况(计分系数0.20)。
(4)个人及部门其他管理人员遵纪守法、廉洁从业情况等(计分系数0.30)。
4.4.3 审计部门评价上述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先以每项100分为基准逐项评估打分,再按照相应的计分系数计算并汇总得分。审计部门评价各单位负责人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评价标准划分为“很好履行”、“较好履行”、“基本履行”、“未履行”4个档次。
4.4.3.1 汇总得分在90分(含90分)以上,单项评估得分不低于75分,且个人不存在违反廉洁从业规定的,给予“很好履行”经济责任的综合评价。
4.4.3.2 汇总得分在75(含75)-90分之间,且个人不存在严重违反廉洁从业规定的,给予“较好履行”经济责任的综合评价。
4.4.3.3 汇总得分在60(含60)-75分之间,且个人不存在严重违反廉洁从业规定的,给予“基本履行”经济责任的综合评价。
4.4.3.4 汇总得分在60分以下、存在应承担直接责任或主管责任特别是有严重的违纪违规行为的,给予“未履行”经济责任的综合评价。
4.5 提出审计评价意见。审计部门应结合实际审慎提出评价意见,并遵循以下原则:
4.5.1 对与被审计对象无关的经济责任不评价。
4.5.2 对与审计事项不相关的事项不评价。
4.5.3 对审计证据不充分的事项不评价。
4.5.4 对一般性的问题原则上不评价。
4.6 出具审计报告。经济责任审计现场工作结束后,审计组应按照规定向派出机构出具审计报告。审计报告应充分征求被审计单位和被审计人的意见。
4.6.1 审计报告分类。各单位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可分为主报告和副报告。主报告主要反映被审计人任职期间发生的重大问题,副报告主要反映与被审计人履职无关。但现任领导或上级有关部门应引起重视或予以纠正的问题。
4.6.2 审计报告主报告的主要内容应包括:
4.6.2.1 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
4.6.2.2 各单位负责人任职期间相关考核指标的完成情况。
4.6.2.3 各单位负责人任期内所做的主要工作和业绩。
4.6.2.4 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4.6.2.5 审计的总体评价意见。
4.6.2.6 审计问题的处理意见及建议。
4.6.3 审计报告副报告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审计发现的与被审计人无关的问题及审计处理意见和建议。
4.6.4 审计派出机构应按规定对审计报告进行审理和审议。审理、审议时若重大问题定性发生了较大变化,审计派出机构应进一步征求被审计人和被审计单位的意见,并在确认审计报告无误后,连同审计决定一并报领导签发。
4.6.5 审计报告主送委托审计的组织人事部门和被审计单位,同时抄报本单位有关领导,抄送纪检监察等相关部门。审计决定抄送被审计单位,同时抄送本单位有关管理部门。监督与考核
5.1 经济责任审计报告是对各单位负责人在任期内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和经营业绩的最终认定,是组织人事部门考核、评价和任用干部,以及有关部门奖惩、处理(处罚)干部的依据。
5.2 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各单位负责人负有经济责任问题的,应区分问题的性质和严重程度,移交有关部门予以处理。
5.2.1 对一般经济责任问题,应移交相关管理部门予以处理。
5.2.2 对违反党纪政纪问题,应移交纪检监察和组织人事部门予以处理。
5.2.3 对触犯国家法律法规问题,应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5.3 各级审计部门应严格按照《中国石化审计项目审理办法》对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进行审理,确保审计质量,并根据项目质量评分情况进行考核,纳入综合考评结果。
二O一一年四月一日
第五篇:中国石化物资采购招标管理办法
中国石化物资采购招标管理办法
1基本要求
1.1总则本办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中国石化相关制度制定。1.2范围
1.2.1本办法适用于集团公司各企事业单位、股份公司各分(子)公司(含合资、控股企业,以下统称“各单位)生产建设所需的国内外物资采购招标。
1.2.2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必须进行招标:
1.2.2.1国家发展改革委《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中规定的工程建设项目所需设备材料,单项合同估算价在1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
1.2.2.2商务部《机电产品国际招标投标实施办法》规定招标的机电产品。
1.2.2.3具备招标条件的框架协议采购物资。
1.2.2.4其他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中国石化相关制度规定需要招标采购的物资。
1.2.3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不进行招标:
1.2.3.1需要采用不可替代的特定专利或专有技术的产品。1.2.3.2需要向原中标人采购,否则将影响施工或者功能配套要求的。1.2.3.3产品特殊且能满足采购要求的供应商不足3家的。1.2.3.4涉及国家安全、国家秘密或抢险救灾物资,不适宜招标的。1.2.3.5采购人依法能够自行生产的。1.2.3.6其他法律法规规定可不招标的。
1.2.4必须招标的物资因特殊情况不进行招标的,要经各单位分管物资供应的领导审批。如需履行其他审批程序的,按照相关规定办理。1.3招标管理原则
1.3.1公开、公平、公正、诚实信用。1.3.2依法合规、过程受控、全程在案。1.3.3安全供应、及时供应、经济供应。1.3.4统一管理、分层操作、网上运行。1.4招标方式
1.4.1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必须招标的,原则上应公开招标。1.4.2有下列情形的,可以邀请招标:
1.4.2.1招标物资技术复杂或有特殊要求,或者受自然地域环境限制,只有少量潜在投标人可供选择。
1.4.2.2采用公开招标方式的费用占项目合同金额比例过大。1.5招标实现方式
1.5.1国内招标采购通过中国石化物资采购电子商务网实施。1.5.2国际招标采购通过中国国际招标网实施。2组织机构与职责 2.1总部物资装备部职责
2.1.1负责中国石化物资采购招标的管理、指导、协调和监督。2.1.2负责中国石化物资采购招标管理制度体系建设。
2.1.3负责制定统一的招标流程,建立统一的电子招标平台;推进招标文件、评标办法的标准化建设。2.1.4负责培训招标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
2.1.5负责监督和考核中国石化物资采购招标评标专家库(以下简称评标专家库)的组建及使用情况。
2.1.6各单位委托中国石化以外的招标代理机构进行招标时,须经总部物资装备部批准。
2.2中国石化国际事业有限公司职责
2.2.1中国石化国际事业有限公司具有国家级招标代理资质,下设招标中心。主要承担集团化物资采购招标,并为各单位提供物资采购招标的代理服务。
2.2.2负责招标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2.2.3负责组建和管理评标专家库。2.2.4负责协助各单位开展招标工作。2.3各单位职责
2.3.1负责贯彻实施中国石化物资采购招标管理规章制度,制定本单位物资采购招标实施细则。
2.3.2负责评标专家库中本单位评标专家的管理和信息维护工作。2.3.3负责组织本单位自行采购物资及部分集团化采购物资的招标工作。
2.3.4负责将估算金额在1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自采物资,提报总部物资装备部委托招标。3管理内容与方法 3.1招标准备工作
3.1.1总部物资装备部每年统一在公开的媒体上发布资格预审公告。经审查合格的潜在投标人,吸收为中国石化供应商网络成员。3.1.2招标人应按规定办理招标委托,并完成项目审批手续,落实资金来源,提出物资技术要求。招标项目的委托时间比预计开标时间至少提前25日。
3.1.3需要技术交流的必须在开标前进行;需签订技术协议的,应签订技术协议。
3.1.4招标人或招标代理机构按规定的要求依法组建评标委员会。3.1.5开标前,招标人、投标人须签订书面承诺书。3.2招标文件编制及发布
3.2.1招标人或招标代理机构根据招标项目的特点和需要,按照标准模板编制招标文件,经审核后发布。
3.2.2招标文件应当包括招标项目的技术要求、对投标人资格审查的标准、投标报价要求、评标办法以及拟签订合同的主要条款等实质性要求和条件。评标办法须从评标办法库中选取。
3.2.3国内招标在中国石化物资采购电子商务网发售招标文件,国际招标现场发售招标文件。3.3投标
3.3.1投标人应当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编制投标文件,投标文件应当对招标文件提出的所有实质性要求和条件作出响应。
3.3.2投标人应当在招标文件确定的投标截止时间前,将投标文件按照招标文件的密封或加密要求送达招标文件指定地点或电子招标投标交易平台。
3.3.3未通过资格预审的申请人提交的投标文件,以及逾期送达或者不按照招标文件要求密封的投标文件,应当拒收。3.4评标委员会
3.4.1评标委员会由5人以上单数组成。国际招标评标委员会成员三分之二以上从商务部专家库中抽取,国内招标评标委员会成员三分之二以上从评标专家库中抽取。
3.4.2对于技术复杂、专业性强的招标项目,采取随机抽取方式确定专家难以保证胜任的,可以由招标人直接确定。3.4.3评标委员会成员名单在中标结果确定前必须保密。
3.4.4法律法规规定不得担任评标委员会成员的,不得进入评标委员会。
3.4.5评标委员会成员须在评标前签订保证公平公正评标的书面承诺书。3.5开标
3.5.1参加开标的人员包括招标人代表、投标人代表、招标代理机构人员及有关工作人员。
3.5.2开标应当按照招标文件确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3.6评标 3.6.1评标原则及方法
3.6.1.1评标委员会应当根据招标文件规定的评标标准和方法对投标文件进行评审和比较。
3.6.1.2评标方法包括综合评标法和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3.6.1.3采用综合评标法时,原则上应先评技术标,再评商务标。如评标复杂,可技术标、商务标同时评审,但需保证技术、商务评审人员的有效隔离。
3.6.1.4在评标过程中执行业绩引导订货机制,由评标委员会对投标人业绩进行评分。
3.6.1.5评标委员会在评标过程中对投标技术文件和商务文件有疑义的,可以要求投标人作必要的澄清。澄清必须以书面方式进行。3.6.2未对招标文件作出实质性响应的投标文件及其他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情形,评标委员会应否决其投标。
3.6.3评标委员会完成评标后,应当提出书面评标报告并推荐合格的中标候选人。
3.7定标和中标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招标代理机构或招标人应当自收到评标报告之日起3日内公示中标候选人,公示期不得少于3日。公示期满无异议后发出中标通知书。3.8合同签订
3.8.1招标人和中标人应当在投标有效期内以及中标通知书发出之日起30日内签订合同;不得再行订立背离合同实质性内容的其他协议。3.8.2招标文件要求中标人交纳合同履约保证金的,中标人必须在合同签订前交纳。
3.8.3中标人不得向他人转让中标合同。3.9异常管理
3.9.1招标人或招标代理机构应建立异常管理台账,对招标工作中出现的异常事项制定应对措施并实行跟踪管理。
3.9.2招标人或招标代理机构对招标异常实行报告制度,出现重大异常应在24小时内报告总部物资装备部。3.10招标资料管理
3.10.1招标过程必须书面记录,存档备查。3.10.2招标资料必须按规范进行管理,注意保密。
4监督检查与考核总部物资装备部负责对各单位招标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考核结果纳入物资供应绩效考核。
中国石化物资采购招标评标方法管理规定 范围及定义
1.1 本规定适用于集团公司各企事业单位、股份公司各分(子)公司(含合资、控股企业,以下统称“各单位”)生产建设所需的国内外物资采购招标。
1.2 本规定所指评标办法是指在评标方法的指引下制定的具体操作办法及标准。
1.3 本规定所指评标方法包括综合评标法和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1.3.1 综合评标法适用于技术复杂、性能标准要求高、制造难度大及无法精确拟定技术规格的物资。
1.3.2 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适用于技术通用、性能标准或者招标人对其技术、性能没有特殊要求的物资。
1.4 中国石化建立评标办法库,由总部直接集中采购、总部组织集中采购物资评标办法和企业自采物资评标办法两部分组成,在中国石化企业内共享。2 职责
2.1 总部物资装备部负责组建统一的评标办法库,组织制定总部直接集中采购、总部组织集中采购评标办法,指导各单位制定企业自采物资评标办法,监督检查评标办法的使用及执行情况。2.2 各单位负责制定企业自采物资评标办法。
2.3 评标办法制定单位应对其科学性、合理性、严密性、系统性负责。管理内容与方法
3.1 评标办法按照物资编码类型分类。3.2 评标办法的内容
3.2.1 评标办法的主要内容包括评标标准、分值分配等。3.2.2 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评标标准
3.2.2.1 投标文件能够满足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求。
3.2.2.2 根据招标文件中规定的评标价格调整方法,对所有投标人的投标价以及投标文件的商务偏离进行必要的价格调整,作为评标价。3.2.2.3 投标价应不低于成本,且不高于最高限价(如有),以评标价从低到高的顺序作为确定中标候选人排序的依据。3.2.3 综合评标法的评标标准
3.2.3.1 评标标准包括技术部分和商务部分。
3.2.3.2 技术部分评标标准需设定实际评审内容,并对相应内容进行量化计分,商务部分得分要明确计算方法。
3.2.3.3 需明确技术部分和商务部分权重比例,原则上技术部分权重不高于60%。
3.2.3.4 评标标准原则上由投标文件情况、投标人资信、技术响应、业绩质量服务等方面评价标准及商务分计算标准等部分构成。3.2.3.5 投标文件情况应包括投标文件是否整洁、规范、标识页码、分册等内容的评价标准。
3.2.3.6 投标人资信情况应包括相关资格证书及适用于本次招标物资的相关资质证书等内容的评价标准。如对证书的发证机构、证书等级、有效期等内容有要求的,应在招标文件中注明。
3.2.2.7 技术响应情况应包括外购件清单、装备能力、偏离表、技术方案等内容的评价标准,招标文件中未注明的,不应作为评标依据。3.2.2.8 业绩质量服务情况应包括中国石化内部及外部业绩、质量、售后服务措施等内容的评价标准。
3.2.2.9 商务分计算方法原则上指最低价得分法和基准价得分法两种。对于确因招标物资技术、成本构成复杂的,可由各单位或总部物资装备部专业管理处将认为合适的商务分计算方法提交审核通过后启用。3.3 评标办法的编制与审批 3.3.1 建立评标办法基本模板
3.3.1.1 总部物资装备部组织编制评标办法基本模板,作为评标办法编制的统一格式。
3.3.1.2 模板中规定特定物资评标办法的选用以及选用条件;规定评标标准的的主要指标及内容、各分项指标及分值设置等基本要求。3.3.1.3 模板由固化部分和非固化部分组成,固化内容不得更改。3.3.2 总部直接集中采购、总部组织集中采购物资评标办法 3.3.2.1 总部物资装备部或各单位根据招标工作需要,按照基本模板的格式组织编制总部直接集中采购、总部组织集中采购物资评标办法。
3.3.2.2 总部物资装备部专业管理处对各单位提报的评标办法的科学性、合理性、严密性、系统性进行审核;招标处对所有总部直接集中采购、总部组织集中采购物资评标办法进行合规性审核。3.3.3 企业自采物资评标办法
3.3.3.1 各单位根据招标工作需要,组织编制企业自采物资评标办法。
3.3.3.2 各单位相关部门按要求对评标办法进行审核。
3.3.3.3 对委托国际事业公司招标的企业自采物资评标办法,需经总部物资装备部招标处进行合规性审核。3.4 评标办法的使用和管理
3.4.1 凡采用综合评标法评标的,评标办法原则上从评标办法库中选取。
3.4.2 特殊情况如需对评标办法的评标标准非固化部分进行修改补充,必须在提报招标委托前办理审批手续。总部直接集中采购、总部组织集中采购物资评标办法须报总部物资装备部各专业管理处、招标处审批。
3.4.3 评标办法一经确定,不得进行任何改动。
3.4.4 编制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提出对在用评标办法的调整和完善建议。
3.5 总部物资装备部定期统一组织对评标办法库进行修订、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