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黑龙江三支一扶考试内容-公基:公文中通知、通报和通告三者之间的区别

时间:2019-05-13 10:10: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8黑龙江三支一扶考试内容-公基:公文中通知、通报和通告三者之间的区别》,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8黑龙江三支一扶考试内容-公基:公文中通知、通报和通告三者之间的区别》。

第一篇:2018黑龙江三支一扶考试内容-公基:公文中通知、通报和通告三者之间的区别

2018黑龙江三支一扶考试内容-公基:公文中通知、通报和通告三者之间的区别

在公文中,通用法定公文一般分为15种,在这15种公文中,通知、通报和通告这三种公文的名称很相似,但这三者之间的区别是很大的,能够熟练区分三者之间的差异,对于考试做题将会很有帮助。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区分一下这三种公文,比较一下三者之间的不同点。

首先按照内容范围来划分,通知往往用于发布、传达要求下级机关执行和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批转、转发公文;通报往往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和告知重要情况;通告则是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其次从告知的作用角度来看,通知所要告知的主要内容是工作情况和共同遵守执行的事项,以及上级机关所要传达的文件;通报常常用于告知正反面典型,树立正面榜样、批评反面事例,或者传达有关的重要精神或情况;通告则是将知晓的情况、事情、规定以及要求发布出去,一定范围内的人们周知即可。

再次从行文目的要求来看,通知的目的性很强,告知事项、布置工作、部署行动等等,需要下级机关或者有关单位严格约束、严格要求,按照所发通知的内容来执行部署工作;通报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交流、了解情况,通过典型事例教育人们,宣传先进思想和事迹,主要是起到一个教育宣传的作用;通告则是宣布有关规定和遵守的事项,公布某些单位或者个人周知或办理的一般性事宜,通告的约束力不强,具有一定的普发作用。

除此以外按照表现方法,通知以叙述为主,表现手法比较单一,语言平实具体;通报也以叙述为主,但同时也会运用说明、分析和议论等表现手法,表现手法较为多样,有较强的感情色彩,突显教育意义;通告的表现手法与通知相类似,以叙述为主,语言平实具体,内容简明扼要,清楚明白。

最后从行文时间和受文单位来看,通知往往是事前行文,有具体的受文单位;通报常常是事后行文,也有受文对象;通告一般在事前行文,受文对象模糊,没有强制性的受文对象,只需要在一定范围内传达即可。

中公教育

第二篇:2018云南保山三支一扶考试内容-公基:公文中通知、通报和通告三者之间的区别

baoshan.offcn.com

2018云南保山三支一扶考试内容-公基:公文中通知、通报和通告三者之间的区别

【导语】三支一扶考试中,公基是多省必考内容,其中公文类知识大家都比较生疏,使大家的复习备考存在一定困难,中公三支一扶考试网特意为考生们提供了公共基础知识备考之公文写作知识,供大家参考学习,助力考生备考三支一扶考试。

在公文中,通用法定公文一般分为15种,在这15种公文中,通知、通报和通告这三种公文的名称很相似,但这三者之间的区别是很大的,能够熟练区分三者之间的差异,对于考试做题将会很有帮助。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区分一下这三种公文,比较一下三者之间的不同点。

首先按照内容范围来划分,通知往往用于发布、传达要求下级机关执行和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批转、转发公文;通报往往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和告知重要情况;通告则是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其次从告知的作用角度来看,通知所要告知的主要内容是工作情况和共同遵守执行的事项,以及上级机关所要传达的文件;通报常常用于告知正反面典型,树立正面榜样、批评反面事例,或者传达有关的重要精神或情况;通告则是将知晓的情况、事情、规定以及要求发布出去,一定范围内的人们周知即可。

再次从行文目的要求来看,通知的目的性很强,告知事项、布置工作、部署行动等等,需要下级机关或者有关单位严格约束、严格要求,按照所发通知的内容来执行部署工作;通报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交流、了解情况,通过典型事例教育人们,宣传先进思想和事迹,主要是起到一个教育宣传的作用;通告则是宣布有关规定和遵守的事项,公布某些单位或者个人周知或办理的一般性事宜,通告的约束力不强,具有一定的普发作用。

除此以外按照表现方法,通知以叙述为主,表现手法比较单一,语言平实具体;通报也以叙述为主,但同时也会运用说明、分析和议论等表现手法,表现手法较为多样,有较强的感情色彩,突显教育意义;通告的表现手法与通知相类似,以叙述为主,语言平实具体,内容简明扼要,清楚明白。

最后从行文时间和受文单位来看,通知往往是事前行文,有具体的受文单位;通报常常是事后行文,也有受文对象;通告一般在事前行文,受文对象模糊,没有强制性的受文对象,只需要在一定范围内传达即可。

第三篇:2018云南大理三支一扶考试公基:公文中通知、通报和通告三者之间的区别

dali.offcn.com

2018云南大理三支一扶考试公基:公文中通知、通报和通告三

者之间的区别

【导语】三支一扶考试中,公基是多省必考内容,其中公文类知识大家都比较生疏,使大家的复习备考存在一定困难,中公三支一扶考试网特意为考生们提供了公共基础知识备考之公文写作知识,供大家参考学习,助力考生备考三支一扶考试。

在公文中,通用法定公文一般分为15种,在这15种公文中,通知、通报和通告这三种公文的名称很相似,但这三者之间的区别是很大的,能够熟练区分三者之间的差异,对于考试做题将会很有帮助。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区分一下这三种公文,比较一下三者之间的不同点。

首先按照内容范围来划分,通知往往用于发布、传达要求下级机关执行和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批转、转发公文;通报往往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和告知重要情况;通告则是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其次从告知的作用角度来看,通知所要告知的主要内容是工作情况和共同遵守执行的事项,以及上级机关所要传达的文件;通报常常用于告知正反面典型,树立正面榜样、批评反面事例,或者传达有关的重要精神或情况;通告则是将知晓的情况、事情、规定以及要求发布出去,一定范围内的人们周知即可。

再次从行文目的要求来看,通知的目的性很强,告知事项、布置工作、部署行动等等,需要下级机关或者有关单位严格约束、严格要求,按照所发通知的内容来执行部署工作;通报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交流、了解情况,通过典型事例教育人们,宣传先进思想和事迹,主要是起到一个教育宣传的作用;通告则是宣布有关规定和遵守的事项,公布某些单位或者个人周知或办理的一般性事宜,通告的约束力不强,具有一定的普发作用。

除此以外按照表现方法,通知以叙述为主,表现手法比较单一,语言平实具体;通报也以叙述为主,但同时也会运用说明、分析和议论等表现手法,表现手法较为多样,有较强的感情色彩,突显教育意义;通告的表现手法与通知相类似,以叙述为主,语言平实具体,内容简明扼要,清楚明白。

最后从行文时间和受文单位来看,通知往往是事前行文,有具体的受文单位;通报常常是事后行文,也有受文对象;通告一般在事前行文,受文对象模糊,没有强制性的受文对象,只需要在一定范围内传达即可。

更多三支一扶信息关注大理中公教育信息网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第四篇:2018三支一扶考试内容-公基:西汉

2018三支一扶考试内容-公基:西汉

一、西汉时期主要史实

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西汉初年国库空虚,财政困难,为恢复生产,汉高祖刘邦在政治上推行黄老“无为而治”,在经济上采取“休养生息”政策。

(一)文景之治

经过文帝和景帝近40年的整治,统治者“躬修俭节,思安百姓”形成一个“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的社会环境,史称“文景之治”。(二)西汉的政治制度 1.察举制

西汉主要实行的选官制度。就是由州,郡等地方官,在自己管辖区内进行考察,发现统治阶级需要的人才,以“孝廉”“茂才异等”“贤良方正”等名目,推荐给中央政府,经过一定的考核,任以相应的官职。

2.刺史制度

刺史制度是汉代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所实行的一种较为完备、系统的监察制度。(三)汉武盛世

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刘彻即位。在经济繁荣、府库充溢的基础上,汉武帝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力图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以适应统一国家的需要。

1.推恩令

政治上,汉武帝施行推恩令,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使得诸侯王的势力不再能够对中央构成威胁,中央集权大大加强。

中公教育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文化上,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思想统一。在长安兴办太学,用儒学培养贵族子弟,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并在以后逐渐成为中国历经二千年的主流思想。

3.北击匈奴

军事上,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三击匈奴”,解除了来自北方的威胁,使中国成为亚洲第一霸主,世界第一大帝国。

二、西汉史实相关真题(一)练一练

1.文景之治出现在________朝。A.周 B.汉 C.唐 D.宋

【答案】B。解析:西汉朝时文帝、景帝时期,政治清明,轻徭薄赋,被称为“文景之治”。故本题答案选B。2.(判断题)东汉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我国古代的丝绸之路。【答案】B。解析:张骞出使西域是在西汉。故本题判断错误。

中公教育

第五篇:2018江苏三支一扶考试内容-公基:丝绸之路

2018江苏三支一扶考试内容-公基:丝绸之路

习近平同志指出,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一带一路”建设赓续丝路精神,其互利共赢的理念、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开放包容的特征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丝绸之路”的前世。

题目考察方式:

1.“丝绸之路”是中外联系的纽带,沟通中西的桥梁,被称为流动的“文化运河”。以下不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中国的冶铁技术传到西方 B.朝鲜的音乐传入中国 C.中国的丝绸织品转运欧洲 D.西域的葡萄传入中国

2.把中国称为“丝国”的是()。

A.古代印度人B.古代日本人C.古代非洲人D.古代罗马人

3.丝绸之路开通后,一个人为给他母亲过生日,有可能买到的商品是()。①汗血宝马②胡萝卜③胡桃④棉衣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4.如果我们沿着张骞出使西域的路线重走丝绸之路,我们应该从哪个城市出发()。A.西安 B.兰州 C.北京 D.洛阳

5.下列物产中,从西域传到中原地区的有()。①葡萄②石榴③苜蓿④核桃⑤水稻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②③ 参考答案:BDAAB 丝绸之路相关知识点汇总:

西汉以前,中国丝绸经西北各民族,少量滴辗转贩运到中亚、印度半岛等。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大量丝帛锦绣沿着通道不断西运;西域各国的奇珍异物也陆续输入中国。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著称于后世的“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

汉武帝以后,开开辟了与南海诸国以及印度半岛等地的水上交通线从事经常性的贸易往来,这就是“海上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产生的实质:

丝绸之路是西汉政府为了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使汉朝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增多,汉朝的丝、丝织品大量运到西域后再转运到西亚和欧洲的情况下出现的。它在更大程度上是一种政府行为之后的民间行为所导致的后果。

开通丝绸之路的影响和历史作用:

“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沿着这条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毛皮、汗血马、石榴、葡萄等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丝绸之路是西汉与西域交往和交流的历史见证。丝绸之路也是西汉时期及以后,中国与西亚、欧洲各国的联系之路。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也密切了汉族与沿途的其他少数民族的关系,促进了我国西北地区的开发。

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是从长安出发往西,经甘肃的河西走廊及当今的新疆地区,远达中亚,南亚,西亚,以至地中海东岸各国和南欧、北非等地。

下载2018黑龙江三支一扶考试内容-公基:公文中通知、通报和通告三者之间的区别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8黑龙江三支一扶考试内容-公基:公文中通知、通报和通告三者之间的区别.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