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野钟乡野钟村小康示范村建设典型材料
野钟乡野钟村小康示范村建设
典型材料
野钟乡锌铅村位于水城县南部75公里处,现与野钟乡野钟村合并为野钟村,是水城县贫困村之一,全村有耕地4291亩,总人口1497户,5427口人,村党支部有党员108人。
在开展“三级联创”活动中,野钟村党支部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指导下,紧紧围绕“五个好”创建标准,以推进小康社会建设为重点,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切实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使野钟村成为了一个初具规模的文明、富裕、和谐的小康新村。2014年,野钟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4000元。
一、抓班子、带队伍
为建设小康新村作保障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支部”,这句话很形象地说出了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关键。野钟村全体党员干部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围绕小康村建设中心目标,民主决策,分工负责,上下同心,团结协作,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积极发挥带头和表率作用,使村党支部真正成了带领广大村民发家致富奔小康的坚强战斗堡垒。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在基层的执政地位,需要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和各项素质。野钟村党支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制度,努力在提高党员干部素质和领导水平上下功夫。我们充分利用全区农村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的大好时机,积极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党的理论、政策,教育党员干部不断加深对群众的感情,逐步培养起了党员干部奋发向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理念和作风。我们还经常召开党员干部大会,共同总结办事经验,在工作实践中锻炼了党员干部。为了加强党员队伍管理,进一步坚定党员的理想信念,野钟村党支部在教育引导,落实制度等方面下了真功夫,在全村党员中开展了“比、查、看”活动,即“党员与群众比,查经济发展,看谁更富裕;党员与党员比,查党性观念,看谁更先进”。通过这项活动,让党员从自身上看到不足,让党员们悟出“共产党员”不是荣誉称号、而是一面旗帜的道理,让党员懂得自己的形象就是支部的形象,从而促使党员有效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因此,挂在墙上的制度不再是一种装饰,支部学习制度、村民代表大会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三会一课”制度等都在具体工作中得到了贯彻落实,做到了财务公开及时、村务秉公办理、干部作风民主;党员也各尽其责,包路、包户、包产业,主动为群众提供服务,工作热情十分高涨。
在党员中,从事养殖业的1人,从事种植业的12人,他们成了村里发家致富的带头人。在烤烟种植技术及推广方面,党员更是发挥了带头作用。坚强的领导班子,良好的党员队伍,为野钟村的小康新村建设提供了基本保障。
二、调结构,促发展,带领村民群众共同致富
全面建设小康新村,是我们村两委班子的奋斗目标。为了更快更好的实现这个目标,早日让群众有一个舒适、和谐的生产生活环境,我们很早就在抓集体经济收入、增加群众收入、抓主导产业上下功夫,一点一滴地为建设小康村做准备。野钟村是发展烤烟和刺梨的专业村。为了继续扩大种植规模,把烤烟和刺梨种植发展成为野钟村的主导产业,我们因势利导,积极动员、引导更多的群众从事烤烟和刺梨生产,使全村烤烟和刺梨种植面积高达8400多亩,种植户达半数以上,目前已经形成了本村特色产品。烤烟收购时,村民群众在这方面得到了丰厚的收入。全村仅烤烟种植业就可创收260万元。为了解决烤烟生产的技术问题,我们两委班子成员在镇农技站的指导下,多次到其他地区取经,终于在2014年初通过考察,将刺梨与烤烟共同种植,争取在三年后让烤烟慢慢退出,将刺梨种植取代其他农村低效益种植。目前,刺梨面积已经发展到6000多亩,猕猴桃种植面积达到1000余亩。
在形成了刺梨种植主导产业的同时,我们又抓住全区大力发展畜牧业的大好时机,积极组织动员群众搞黑山羊养殖。目前,全村已有黑山羊养殖户43户,有黑山羊2150余只,黑山羊业年收入为60万元。黑山羊业已经成为增加群众收入的又一个支柱。另外,还有部分村民发展起了养鸡业,目前形成规模的有2家,养鸡5000只多只,年收入5万元左右。
三、改善人居环境,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为了进一步加大小康新村建设力度,彻底改变村容村貌,美化群众生活环境,村两委班子根据集体经济实力,初步制定了小康村建设“三步走”发展蓝图:第一步,借野钟村“四在农家”建设之机,先硬化通村路、村内路;第二步,翻建村部,建文化娱乐广场,增设自来水工程,绿化村内部分道路;第三步,统一群众每家每户的院墙,做到整齐划一,建标准化厕所,并争取上级开发资金,使所有村民全部用上自来水。这个规划得到了乡党委的支持,也得到了所有党员、群众的认可。2014年,第一步规划得到了实施,村内部分道路已经硬化;2015年,在乡党委、政府以及上级相关部门的支持下,顺利完成了道路绿化、美化及自来水工程、休闲娱乐广场建设,改建了村部。截止到目前,通组公路已硬化两条,覆盖4个村民组,动用土石方15000立方米,总计投入130余万元。环境的改善,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特别是道路硬化,给村民出行、烤烟运输带来了极大方便,村内无积水、无杂物、无乱堆乱放现象,人们真正享受到了小康村建设带来的成果。现在的野钟村,路、树、沟、墙基本达到了“三有四化五配套”的标准,办公室宽敞明亮,广场平坦宽阔,街道绿树成荫,危房改造和四在农家两项政策惠及农户达70%以上,人均住房面积40余平方米,手机入户率达95%,村内有高大的标志性雕塑,村内通电、通车,有活动室、卫生室,走进野钟村,就能给人舒适、亲切、豁然开朗的感觉。目前,野钟村小康村建设“三步走”发展蓝图在两年内已经完成了70%,今冬明村,所有的耕地将全部种上刺梨。我们相信,有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有两委班子、全体党员和群众的共同努力,野钟村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第二篇:##村小康示范村建设典型材料
##村小康示范村建设典型材料
##村小康示范村建设典型材料2007-12-27 18:23:54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村小康示范村建设典型材料##村小康示范村建设典型材料(2)绘就发展蓝图共建小康新村—清河镇东姜村小康示范村建设典型材料东姜村位于通辽市区东南5公里处,是通辽地区有名的茄子生产专业村。全村有耕地4291亩,总人口328户、1160口人,村党支部有党员23人。在开展“三级联创”活动中,东姜村党支部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指导下,紧紧围绕“五个好”创建标准,以推进小康社会建设为重点,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切实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使东姜村成为了一个初具规模的文明、富裕、和谐的小康新村。2004年,东姜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4000
元。
一、抓班子、带队伍,为建设小康新村作保障“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支部”,这句话很形象地说出了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关键。东姜村全体党员干部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围绕小康村建设中心目标,民主决策,分工负责,上下同心,团结协作,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积极发挥带头和表率作用,使村党支部真正成了带领广大村民发家致富奔小康的坚强战斗堡垒。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在基层的执政地位,需要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和各项素质。东姜村党支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制度,努力在提高党员干部素质和领导水平上下功夫。我们充分利用全区农村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的大好时机,积极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党的理论、政策,教育党员干部不断加深对群众的感情,逐步培养起了党员干部奋发向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理念和作风。我们还经常召开党员干部大会,共同总结办事经验,在工作
实践中锻炼了党员干部。为了加强党员队伍管理,进一步坚定党员的理想信念,东姜村党支部在教育引导、落实制度等方面下了真功夫,在全村党员中开展了“比、查、看”活动,即“党员与群众比,查经济发展,看谁更富裕;党员与党员比,查党性观念,看谁更先进”。通过这项活动,让党员从自身上看到不足,让党员们悟出“共产党员”不是荣誉称号、而是一面旗帜的道理,让党员懂得自己的形象就是支部的形象,从而促使党员有效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因此,挂在墙上的制度不再是一种装饰,支部学习制度、村民代表大会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三会一课”制度等都在具体工作中得到了贯彻落实,做到了财务公开及时、村务秉公办理、干部作风民主;党员也各尽其责,包路、包户、包产业,主动为群众提供服务,工作热情十分高涨。在党员中,从事养殖业的1人,从事种植业的12人,他们成了村里发家致富的带头人。在茄子嫁接技术试验及推广方
面,党员更是发挥了带头作用。坚强的领导班子,良好的党员队伍,为东姜村的小康新村建设提供了基本保障。
二、调结构,促发展,带领村民群众共同致富全面建设小康新村,是我们村两委班子的奋斗目标。为了更快更好的实现这个目标,早日让群众有一个舒适、和谐的生产生活环境,我们很早就在抓集体经济收入、增加群众收入、抓主导产业上下功夫,一点一滴地为建设小康村做准备。东姜村是发展茄子生产的专业村。为了继续扩大种植规模,把茄子种植发展成为东姜村的主导产业,我们因势利导,积极动员、引导更多的群众从事茄子生产,使全村茄子种植面积高达2400多亩,种植户达半数以上,目前已经形成了本村特色产品。茄子上市时,达到了左右白音太来市场茄子价格的程度,村民群众在这方面得到了丰厚的收入。全村仅茄子种植业就可创收960万元。为了解决茄子生产不能重茬的技术问题,我们两委班子成员在镇农科站的指
导下,多次前往辽宁等地取经,终于在2002—2003试验野茄子稼接技术取得了成功,使每亩地的产值比普通茄子高出3000—5000元。目前,茄子嫁接面积已经发展到100多亩。这个科技项目在2004年获得了全市科技成果奖。在形成了茄子种植主导产业的同时,我们又抓住全区大力发展畜牧业的大好时机,积极组织动员群众搞奶牛养殖。目前,全村已有奶牛养殖户53户,有奶牛150余头,奶牛业年收入为60万元,并建立了标准化奶站一座。奶牛业已经成为增加群众收入的又一个支柱。另外,还有部分村民发展起了养鸡业,目前形成规模的有3家,养鸡35000只,年收入10万元左右;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也超过了3万元。
三、改善人居环境,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为了进一步加大小康新村建设力度,彻底改变村容村貌,美化群众生活环境,村两委班子根据集体经济实力,初步制定了小康村建设“三步走”发展蓝图:第一步,借东姜村至前曹村公路修
建之机,先硬化通村路、村内路;第二步,翻建村部,建文化娱乐广场,增设自来水工程,绿化村内所有道路;第三步,统一群众每家每户的院墙,做到整齐划一,建标准化厕所,并争取上级开发资金,使所有耕地全部用上管灌节水工程。这个规划得到了镇党委的支持,也得到了所有党员、群众的认可。2004年,第一步规划得到了实施,村内所有街道全部硬化;2005年,在镇党委、政府以及上级相关部门的支持下,顺利完成了道路绿化、美化及自来水工程、休闲娱乐广场建设,改建了村部,并新增机电井20眼
##村小康示范村建设典型材料
第三篇:村小康示范村建设典型材料
绘就发展蓝图 共建小康新村
--清河镇东姜村小康示范村建设典型材料
东姜村位于通辽市区东南5公里处,是通辽地区有名的茄子生产专业村。全村有耕地4291亩,总人口328户、1160口人,村党支部有党员23人。在开展“三级联创”活动中,东姜村党支部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指导下,紧紧围绕“五个好”创建标准,以推进小康社会建设为重点,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切实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使东姜村成为了一个初具规模的文明、富裕、和谐的小康新村。2004年,东姜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4000元。
一、抓班子、带队伍,为建设小康新村作保障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支部”,这句话很形象地说出了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关键。东姜村全体党员干部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围绕小康村建设中心目标,民主决策,分工负责,上下同心,团结协作,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积极发挥带头和表率作用,使村党支部真正成了带领广大村民发家致富奔小康的坚强战斗堡垒。
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在基层的执政地位,需要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和各项素质。东姜村党支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制度,努力在提高党员干部素质和领导水平上下功夫。我们充分利用全区农村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的大好时机,积极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党的理论、政策,教育党员干部不断加深对群众的感情,逐步培养起了党员干部奋发向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理念和作风。我们还经常召开党员干部大会,共同总结办事经
本村特色产品。茄子上市时,达到了左右白音太来市场茄子价格的程度,村民群众在这方面得到了丰厚的收入。全村仅茄子种植业就可创收960万元。为了解决茄子生产不能重茬的技术问题,我们两委班子成员在镇农科站的指导下,多次前往辽宁等地取经,终于在2002—2003试验野茄子稼接技术取得了成功,使每亩地的产值比普通茄子高出3000—5000元。目前,茄子嫁接面积已经发展到100多亩。这个科技项目在2004年获得了全市科技成果奖。
在形成了茄子种植主导产业的同时,我们又抓住全区大力发展畜牧业的大好时机,积极组织动员群众搞奶牛养殖。目前,全村已有奶牛养殖户53户,有奶牛150余头,奶牛业年收入为60万元,并建立了标准化奶站一座。奶牛业已经成为增加群众收入的又一个支柱。另外,还有部分村民发展起了养鸡业,目前形成规模的有3家,养鸡35000只,年收入10万元左右;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也超过了3万元。
三、改善人居环境,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为了进一步加大小康新村建设力度,彻底改变村容村貌,美化群众生活环境,村两委班子根据集体经济实力,初步制定了小康村建设“三步走”发展蓝图:第一步,借东姜村至前曹村公路修建之机,先硬化通村路、村内路;第二步,翻建村部,建文化娱乐广场,增设自来水工程,绿化村内所有道路;第三步,统一群众每家每户的院墙,做到整齐划一,建标准化厕所,并争取上级开发资金,使所有耕地全部用上管灌节水工程。这个规划得到了镇党委的支持,也得到了所有党员、群众的认可。2004年,第一步规划得到了实施,村内所有街道全部硬化;2005年,在镇党委、政府以及上级相关部门的支持下,顺利完成了道路绿化、美化及自来水
第四篇:**镇**村小康示范村建设典型材料
绘就发展蓝图
共建小康新村
--**镇**村小康示范村建设典型材料
**镇**村位于**县西部,峒河河畔,319国道穿村而过,交通方便,全村辖4个村民小组,目前总人口420户,1820人,其中贫困户131户,653人。行政区域面积10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8737亩,水田面积835亩、旱地总面积1482亩,山地面积6420亩。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该村紧紧围绕“五个好”创建标准,以推进小康社会建设为重点,充分联系实际,对照要求、全面动员、大力投入,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切实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在全面建成小康建设示范村创建活动中,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使**村成为了一个初具规模的文明、富裕、和谐的小康新村。
一、抓班子、带队伍,为建设小康新村做保障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支部”,这句话很形象地说出了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关键。**村全体党员干部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围绕小康村建设中心目标,民主决策,分工负责,上下同心,团结协作,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积极发挥带头和表率作用,使村党支部真正成了带领广大村民发家致富奔小康的坚强战斗堡垒。
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在基层的执政地位,需要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和各项素质。**村党支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制度,努力在提高党员干部素质和领导水平上下功夫。积极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党的理论、政策,教育党员干部不断加深对群众的感情,逐步培养起了党员干部奋发向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理念和作风。我们还经常召开党员干部大会,共同总结办事经验,在工作实践中锻炼了党员干部。
为了加强党员队伍管理,进一步坚定党员的理想信念,**村党支部在教育引导、落实制度等方面下了真功夫,在全村党员中开展了“比、查、看”活动,即“党员与群众比,查经济发展,看谁更富裕;党员与党员比,查党性观念,看谁更先进”。通过这项活动,让党员从自身上看到不足,让党员们悟出“共产党员”不是荣誉称号、而是一面旗帜的道理,让党员懂得自己的形象就是支部的形象,从而促使党员有效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因此,挂在墙上的制度不再是一种装饰,支部学习制度、村民代表大会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三会一课”制度等都在具体工作中得到了贯彻落实,做到了财务公开及时、村务秉公办理、干部作风民主;党员也各尽其责,主动为群众提供服务,工作热情十分高涨。
二、调结构、促发展,带领村民群众共同致富
全面建设小康新村,是**村两委班子的奋斗目标。为了更快更好的实现这个目标,早日让群众有一个舒适、和谐的生产生活环境,**村很早就在抓集体经济收入、增加群众收入、抓产业发展上下功夫,一点一滴地为建设小康村做准备。发力发展农业种养殖产业,截止目前,培管椪柑800亩,发展油菜400亩,完成20亩草莓采摘示范园建设,种植辣椒300亩,开发烤烟种植80亩,黄牛养殖200头,鸡鸭养殖4000羽。同时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特色产业项目,新建特色蔬菜大棚4个,维修蔬菜大棚7个。通过各项产业的增收增效,2019年全村村民年人均收入提高1200元以上。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
为了进一步加大小康新村建设力度,彻底改变村容村貌,美化群众生活环境,村两委班子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构建以党员带头,群众、党小组带动工作组的“双带”美丽乡村建设格局。充分发挥党员、党小组的先锋带头作用,就美丽乡村如何规划、如何打造、如何建设的问题,多次召开党员、村民代表座谈会,集思广益,以党员个体引导村民群体积极参与到美丽乡村的建设之中。以“五化”建设为引领,通过实施环境整治、文化公共设施建设,新开公路9公里,硬化4公里;新建水渠2300米、硬化通组公路500米;安装路灯48盏,完成环村公路12000米,屋前屋后水沟硬化8000㎡,桔园道路硬化6000米,排污沟硬化1800m,建立村民文化活动室1处、村民文化活动广场1处、村文化宣传长栏200米。在319国道及村主干道两旁修建了花台及数百米文化墙,实现了319国道旁的美化亮化全覆盖。全面实施了农村电网改造工程改造覆盖率达到100%。在通往主寨的路上建设了两座移民新村门牌。新建了村级综合平台服务中心和拥有80个车位的两个大型旅游停车场,新建了旅游公共厕所。通过今年来的不断建设,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得以进一步完善,环境的改善,村庄道路的硬化,给村民出行、果蔬运输带来了极大方便,村内无积水、无杂物、无乱堆乱放现象,人们真正享受到了小康村建设带来的成果。现在的**村,村部楼办公室宽敞明亮,广场平坦宽阔,砖瓦房达98%,人均住房面积30余平方米,手机入户率达100%,村内通邮、通电、通车,有活动室、卫生室、村民培训会议室,走进**村,就能给人舒适、亲切、豁然开朗的感觉。
四、加大综合治理力度,构建平安和谐社会
在创建工作中,镇党委、政府和村支两委始终把保障社会和谐稳定作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来抓。一是抽调工作力量专门负责信访维稳工作,定期开展巡回执法检查,进一步拓宽群众信访渠道,方便群众诉求表达,实现了全年无赴省进京信访案件。二是深化警民共建治安联防活动,加强网格化建设,强化级综治管理队伍建设,实现依法自治,全年该村无刑事犯罪,交通事故率、火灾事故死亡率、工伤事故率为零。三是开展民族团结活动。组织开展了“放歌最美乡村**”文娱表演。成立了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舞蹈队,并在今年9月份全县最美乡村擂台大比武的活动中,取得了第5名的好成绩,增强了各族群众的凝聚力,促进了乡邻团结和睦。创新活动载体,提升群众素质,修建了村级文化健身广场,丰富了群众的文体活动,连续四年举办了“油菜花艺术摄影节”活动,每年吸引成千上万的游客到村里观赏油菜花,有力的促进了乡村旅游事业的发展。
四、落实保障民生,加快社会事业发展
全力构建和谐美丽乡村,更加关注民生民情,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规范化运行镇民政工作,开展扶贫济危工作,认真开展城乡居民阳光低保工作,切实做到最低生活保障应保尽保;100%抓好危房改造、无房屋新建工作;深入开展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大力推进九年义务教育巩固工作,确保入学率达到了100%;巩固提高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建有标准化功能齐全的村卫生室一所,切实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2019年全村农村合作医疗报销
万元,受益人口达
人次;大力推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解决农民老有所养问题,2019年全村实现农村参保
人,参保总额达
万元,发放养老金
万元;
目前,**村全面小康建设正在不断的发展建设中,我们将以这次创建小康示范乡村为契机,认真领会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开拓创新,奋力拼搏,为全面把**镇**村建成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富裕的文明、和谐、幸福的小康新村而努力奋斗。
第五篇:XX村小康示范村建设典型材料(范文模版)
绘就发展蓝图共建小康新村—清河镇东姜村小康示范村建设典型材料东姜村位于通辽市区东南5公里处,是通辽地区有名的茄子生产专业村。全村有耕地4291亩,总人口328户、1160口人,村党支部有党员23人。在开展“三级联创”活动中,东姜村党支部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指导下,紧紧围绕“五个好”创建标准,以推进小康社会建设为重点,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切实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使东姜村成为了一个初具规模的文明、富裕、和谐的小康新村。20xx年,东姜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4000元。
一、抓班子、带队伍,为建设小康新村作保障“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支部”,这句话很形象地说出了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关键。东姜村全体党员干部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围绕小康村建设中心目标,民主决策,分工负责,上下同心,团结协作,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积极发挥带头和表率作用,使村党支部真正成了带领广大村民发家致富奔小康的坚强战斗堡垒。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在基层的执政地位,需要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和各项素质。东姜村党支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制度,努力在提高党员干部素质和领导水平上下功夫。我们充分利用全区农村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的大好时机,积极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党的理论、政策,教育党员干部不断加深对群众的感情,逐步培养起了党员干部奋发向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理念和作风。我们还经常召开党员干部大会,共同总结办事经验,在工作实践中锻炼了党员干部。为了加强党员队伍管理,进一步坚定党员的理想信念,东姜村党支部在教育引导、落实制度等方面下了真功夫,在全村党员中开展了“比、查、看”活动,即“党员与群众比,查经济发展,看谁更富裕;党员与党员比,查党性观念,看谁更先进”。通过这项活动,让党员从自身上看到不足,让党员们悟出“共产党员”不是荣誉称号、而是一面旗帜的道理,让党员懂得自己的形象就是支部的形象,从而促使党员有效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因此,挂在墙上的制度不再是一种装饰,支部学习制度、村民代表大会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三会一课”制度等都在具体工作中得到了贯彻落实,做到了财务公开及时、村务秉公办理、干部作风民主;党员也各尽其责,包路、包户、包产业,主动为群众提供服务,工作热情十分高涨。在党员中,从事养殖业的1人,从事种植业的12人,他们成了村里发家致富的带头人。在茄子嫁接技术试验及推广方面,党员更是发挥了带头作用。坚强的领导班子,良好的党员队伍,为东姜村的小康新村建设提供了基本保障。
二、调结构,促发展,带领村民群众共同致富全面建设小康新村,是我们村两委班子的奋斗目标。为了更快更好的实现这个目标,早日让群众有一个舒适、和谐的生产生活环境,我们很早就在抓集体经济收入、增加群众收入、抓主导产业上下功夫,一点一滴地为建设小康村做准备。东姜村是发展茄子生产的专业村。为了继续扩大种植规模,把茄子种植发展成为东姜村的主导产业,我们因势利导,积极动员、引导更多的群众从事茄子生产,使全村茄子种植面积高达2400多亩,种植户达半数以上,目前已经形成了本村特色产品。茄子上市时,达到了左右白音太来市场茄子价格的程度,村民群众在这方面得到了丰厚的收入。全村仅茄子种植业就可创收960万元。为了解决茄子生产不能重茬的技术问题,我们两委班子成员在镇农科站的指导下,多次前往辽宁等地取经,终于在20xx—20xx试验野茄子稼接技术取得了成功,使每亩地的产值比普通茄子高出3000—5000元。目前,茄子嫁接面积已经发展到100多亩。这个科技项目在20xx年获得了全市科技成果奖。在形成了茄子种植主导产业的同时,我们又抓住全区大力发展畜牧业的大好时机,积极组织动员群众搞奶牛养殖。目前,全村已有奶牛养殖户53户,有奶牛150余头,奶牛业年收入为60万元,并建立了标准化奶站一座。奶牛业已经成为增加群众收入的又一个支柱。另外,还有部分村民发展起了养鸡业,目前形成规模的有3家,养鸡35000只,年收入10万元左右;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也超过了3万元。
三、改善人居环境,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为了进一步加大小康新村建设力度,彻底改变村容村貌,美化群众生活环境,村两委班子根据集体经济实力,初步制定了小康村建设“三步走”发展蓝图:第一步,借东姜村至前曹村公路修建之机,先硬化通村路、村内路;第二步,翻建村部,建文化娱乐广场,增设自来水工程,绿化村内所有道路;第三步,统一群众每家每户的院墙,做到整齐划一,建标准化厕所,并争取上级开发资金,使所有耕地全部用上管灌节水工程。这个规划得到了镇党委的支持,也得到了所有党员、群众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