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渡头村建设全面小康示范村发展规划纲要
渡头全面小康示范村建设
发 展 规 划 纲 要
(征 求 意 见 稿)浏 阳 市 柏 加 镇 渡 头 村
二OO四年四月
渡头全面小康示范村建设
发展规划纲要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强调要统筹城乡发展。我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统筹发展的方针,提出从抓全面小康示范村建设入手,推动我省农村全面小康建设。坚持高标准、高起点、有特色、符合社会发展的方向,把示范村建设成为真正能起示范作用的全面小康村。从而推动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切实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与水平。
依据湘农办[2004]7号文件和长办发[2004]14号文件精神,长沙市农业局工作组迅速进驻梅克保书记的联系点——浏阳市柏加镇渡头村,统一认识,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有关文件精神,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渡头全面小康示范村建设发展规划纲要》。
一、渡头村全面小康建设的指导思想
遵照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根据市委、市政府的战略布署,遵循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统筹发展的方针,围绕渡头村全面现代化建设小康生活的需求,以湘农办[2004]7号文件和长办发[2004]14号文件精神为依据,坚持科学规划、统筹安排、综合治理、协调发展、自主创业、适当扶持的原则,以科学技术开发利用为核心,政府制订的各项政策为保障,大力促进渡头村的经济发 展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率行实现全面小康,充分发挥示范作用,推动我市农村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二、渡头村全面小康建设的基本原则
1、因地制宜,科学规划。
根据渡头村的独特地理优势,要因地制宜,立足长远、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坚持人与环境的和谐,贯穿生态理念,体现文化内涵,反映区域特色,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农田保护规划、城镇体系规划以及交通、水利等规划相衔接。村庄规划的生活、生产布局合理,体现乡村特点,做到实用性与前瞻性相统一,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的三统一。
2、综合治理、协调发展。
利用渡头村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围绕以人为本的发展思路,重视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实行山、水、田、林、路、住房、供水、排污等的综合治理,建设生态村居。同时坚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坚持生产与生活条件同步改善,建设与管理同步推进,完善村务管理制度等村规民约,整体提高农民的民主法制意识、科技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健康水平,并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自主创业,适当扶持。
充分发挥渡头村农民作为建设者和受益者的主体作用,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农民投入为主体,后盾单位适当支持,社会力量多方 参与的投资和建设模式,形成良性发展。
三、渡头村全面小康建设的战略目标
1、总体目标
渡头村未来五年全面小康示范村建设的总体目标是:逐步实现农业生产技术高科技化,农业设施标准化,生产手段机械化,农民生活现代化。至2008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和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翻一番,分别达到7200万元和16000元,实现生产条件改善,物质生活优裕,精神生活丰富,生态环境优美,健康水平提高,公益事业发展,社会治安秩序良好的要求,加强和推进渡头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建设与发展。
2、重点专项
(1)编制《渡头全面小康示范村建设发展规划》(2)渡头村民服务中心的建设(3)渡头村道路网络设施建设
(4)浏阳渡头花卉苗木股份有限公司的建设(5)渡头花卉苗木展示交易中心的建设(6)渡头信息化教育体系的建设(7)渡头旅游生态度假村的建设(8)渡头商贸中心的建设(9)渡头新集镇的建设
(10)渡头生态环保系统工程的建设
四、渡头村全面小康建设的战略步骤 渡头村全面小康示范村建设分为五个步骤:
第一步骤:2004年3月至2004年12月底。主要完成以下任务:
1、完成编制《渡头全面小康示范村建设发展规划》。
2、完成“渡头村民服务中心的建设”工程,使之能迅速发挥功能,为渡头经济、文化、生活的发展提供服务。
3、启动“渡头村道路网络设施建设”工程,预计2004年实现“家家通小车”的目标。
4、启动“渡头旅游生态度假村的建设”工程。
5、启动“渡头花卉苗木展示交易中心的建设”工程。
6、筹建“浏阳渡头花卉苗木股份有限公司”。
第二步骤:2005年1月至2005年12月底止。主要完成以下任务:
1、完成“渡头花卉苗木展示交易中心的建设”工程。
2、完成“浏阳渡头花卉苗木股份有限公司”组建。
3、继续“渡头村道路网络设施建设”工程。
4、继续“渡头旅游生态度假村的建设”工程。
5、启动“渡头信息化教育体系的建设”工程。
6、启动“渡头新集镇的建设”工程。
第三步骤:2006年1月至2006年12月底止。主要完成以下任务:
1、完成“渡头村道路网络设施建设”工程。
2、继续“渡头旅游生态度假村的建设”工程。
3、继续“渡头信息化教育体系的建设”工程。
4、继续“渡头新集镇的建设”工程。
5、启动“渡头商贸中心的建设”工程。
第四步骤:2007年1月至2007年12月底止。主要完成以下任务:
1、完成“渡头信息化教育体系的建设”工程。
2、完成“渡头新集镇的建设”工程。
3、完成“渡头商贸中心的建设”工程。
4、继续“渡头旅游生态度假村的建设”工程。
5、启动“渡头生态环保系统的建设”工程。
第五步骤: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底止。主要完成以下任务:
1、完成“渡头旅游生态度假村的建设”工程。
2、完成“渡头生态环保系统的建设”工程。
3、完成“渡头全面小康示范村”的验收工作。
五、渡头村实现全面小康示范建设的主要指标
全面建设小康示范村,应该坚持三个标准,首先是物质文明,农村经济要高度发展;第二是政治文明,广大农民群众真正参与村务政务,发挥当家作主的作用;第三是精神文明,要不断提高农民素质。离开这三条标准是不全面的,三条标准是统一的,需要全面把握,缺一不可。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组织建设方面:
村党组织坚强有力,成为“全面小康示范工程”先进党组织;村民自治制度完善,村级组织统一协调,村务管理民主规范,各项工作运作有序。
2、经济发展方面:
主导产业突出,集体经济实力强,富余劳动力得到有效安置,农民有稳定的经济来源,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标准。
3、生活水平方面:
家家有美观舒适的住房,基本实现电器化,有线电视网家庭接通率达到100%,固定电话普及率100%,移动电话普及率80%以上,计算机网络终端入户率达到80%,文化服务消费支出比例大于15%,小汽车拥有量超过200辆,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到80岁,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和社会保障体系,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0年。
4、精神文明方面:
弘扬尊老爱幼、五讲四美的精神美德,大力改善教育环境,改造软硬件设施,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组建文艺团体,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使全村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精神风貌。努力提高思想境界,塑造社会主义新农民的形象,既是致富能手,又是精神文明的楷模,更要做到先进帮后进,带动一方致富。社区文化生活丰富,社会风尚良好,达到市级以上文明单位的标准。
5、环境整治方面:(1)布局优化。村庄建设规划要科学处理生产、生活、生态文化之间的关系,布局合理,建筑有个性特色、美观大方,建筑间相互协调;建筑布局能充分结合自然地形,借山用水,错落有致;农户住宅实用、美观。
(2)道路硬化。村内路网布局合理,主次分明,村内主、次干道硬化;主干公路达到三级以上标准。
(3)村庄绿化。绿化覆盖率,达到70%以上。村庄中有休闲健身绿地,主要道路和河道两边实现绿化,住宅之间有绿化带,农户庭院绿化。
(4)路灯亮化。村内主干道和公共场所路灯安装率达到100%。(5)卫生洁化。给水、排水系统完善,管网布局规范合理,清洁自来水普遍入户;村庄内有专用公共厕所,农户卫生厕所改造率达到100%;农户普遍使用清洁能源;保洁制度健全,垃圾等废弃物集中处理,生产和生活污水净化处理,达标排放,基本消除垃圾及废水污染。
(6)河道净化。保护好村域内现有的水面,河道清洁,水体流动,水质达到功能区划的要求;河道堤防和排涝工程建设符合国家规定标准。
六、渡头村全面小康建设的保障机制
1、深化农村改革:
(1)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农民收入的提高是全面小康建设的物质保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大力发展特色经济,使 农民收入呈跨越式增长,为顺利实现全面小康示范建设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2)深化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完善渡头村村民社会保障体系,切实提高村民生活质量。
(3)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在渡头村力争逐步将农村的公益事业、基础设施、生态建设等列入公共财政支出的范围。
(4)加快农村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
(5)加快农村教育体制改革,融合现代化信息化教育,全面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质。
2、科学编制规划:
全面小康示范村既不同于城市居住区,也不同于以往意义上的乡村,而是在新的条件下,集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原则的环境空间。全面小康示范村的建设要以科学规划为先导,根据自身的区位优势和经济条件,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着力体现区域特点和地方特色,积极探索适合自身特点的建设路子。同时要分阶段、有重点地逐步推进。
基于此,在对渡头村的环境基础、产业特色、经济发展水平等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调查、分析和研究的的基础上,着眼长远,围绕基础设施、经济发展、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等内容,坚持因地制宜,制定出具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的渡头村全面发展规划。立足高起点、高水平,坚持历史性与前瞻性相协调,充分体现地方特点、文化特点和时代特征,融园林风光、人文景观和现代文明于一体。树立经营村庄的新理念,把发展特色农业、特色观光休闲业与建设特色小康示范村结合起来,力争把渡头的特色农村经济、绿色产业发展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体现规划的全面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3、拓宽投入渠道:
实施渡头全面小康示范村的建设,资金投入是保障。拟走政府投入为引导,农民和集体投入为主体,社会力量多方支持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投资途径。
4、健全工作机制:
实施渡头全面小康示范村建设,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工作难度大,要进一步加强领导,统筹兼顾,协调一致,整合力量,形成齐抓共管的整体实力。要进一步健全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紧密结合联系点,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切实做好组织和协调工作。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总结经验,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第二篇: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实施方案
石淙镇银子桥村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
实 施 方 案
抓好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是实现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举措,也是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八八”战略的重要内容。为了认真组织实施好市、区、镇政府关于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的任务,现根据浙江省“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实施办法和考评标准,结合本村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布局优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河道净化、环境美化、服务强化”“八个化”的要求,达到“规划科学、环境整洁、设施配套、服务健全、安居乐业、生活舒适、邻里和睦、管理民主”的标准,实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坚持“村美户富,班子强”的建设发展要求,注重科学规划,突出建设重点,把握全面发展,实现稳步推进。通过全村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把银子桥村建设成为充满现代化生活气息和活力,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农村新社区。
二、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示范村”创建工作的领导和指导,镇政府成立以卫良镇长为组长,杨少华为副组长,沈明强、吴爱莲、施树荣、史阿玉、宋根华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任由李卫龙担任,俞贵安、高根荣、陆建民、陈斌、何国华、卢百民、盛水法、张振华、杨水法为办公室成员。主要任务是加强对创建工作的领导、指导、监督与协
1650平方米;规划建设村农贸市场1个;规范整治好现有商业市场;整治好3个自然村村庄环境。
(4)建设美化好景观带。银子桥景观带范围是从建新桥至银鑫轧钢铸造有限公司,全长约1.2公里。铺设平侧石1500米,种植绿化6000平方米,安装路灯40盏,设置塑钢护栏2000米。
(5)规划设置好银子桥村标及规划图,安装宣传广告50幅,整治管理好进村三岔口一带的环境。
2、整村整治提升。
(1)道路建设。进村道路宽度为5.5米以上,村内主要道路3.5米以上,进户道路1.5米以上,主干道配备路灯;
(2)每个自然村建设好休闲、健身为一体的绿地;(3)新增一座垃圾收集房,制作一批固定垃圾箱。
(二)、村庄环境整治:
1、拆除中心村所有违章和临时搭建的棚屋;
2、全面清理房前屋后做到无各类杂物堆放;
3、清理和整治好农户住宅区旁边的污水池塘和坑沟;
4、消灭露天粪坑,家庭卫生间或封闭式清洁厕所普及率100%,工业污水做到达标排放,生活污水得到无害化处理;
5、生产和生活垃圾得到收集处理,无害化处理率中心村达到100%;
6、全面完成各自然村河道的淤泥工作,村内其他河道河面杂草杂物同时进行清理;
7、村内无危房,老、旧墙面统一粉刷,“三电”线路架设规范、整齐,有明显的统一标志;
3、绿化工程组。组长杨水法,宋根华、陈斌、郑信江、陈斌、姚桂娜配合。主要任务是:①负责绿化工程规划设计的落实;②负责落实施工单位的协调;③负责按计划施工。
各项基础工程及绿化工程的招投标工作由史阿玉负责,李卫龙、高根荣、陈斌配合。
4、“三线”整治组:组长:盛水法,朱梅芳、黄新荣、陆建强配合,主要任务是负责村内的线网改造、“三电”线路的改造整治,包括路灯安装,标准是村内各种线路安装有序、整洁。
5、村庄环境卫生整治组。
一组:组长郑信江,陆建强、高根荣,花店坝、高家桥、染店桥自然村队长配合。负责3个自然村的村庄环境整治。工作任务按照考评办法中“村庄环境整治”部分要求和本方案中“村庄环境整治”部分要求执行。
二组:组长张振华,叶美、何国华、姚桂娜、三墩桥、东兜、王三圩、刘家兜自然村各队队长配合。主要任务是5个自然村的环境整治,整治标准按考评办法和本方案中“村庄环境整治”部分要求执行。
三组:组长杨水法,宋根华、周家坝、银桥坝自然村队长配合。主要任务是2个自然村的村庄环境整治,整治标准按考评办法和本方案中“村庄环境整治”部分要求执行。
6、资金筹集组。组长史阿玉,张振华、叶美配合。主要任务是:①向上级各个部门争取资金;②向各企业和个体经营户筹集捐助资金;③统筹调配和安排支出资金。
7、宣传资料组。组长张振华,沈明强、陆建强、陈斌、何国华配合。
7月份任务
1、违章搭建物全部拆除;
2、联户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全面完成;
3、“三线”改造结合各项基础工程基本;
4、联户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全面完成;
3、休闲绿地、文化娱乐活动设施全面完成。
8月份任务:
1、墙面唰白工作全面完成;
2、制定各类制度和长效管理办法并开始实施;
3、各项工程扫尾;
5、对照创建示范村考评验收标准全面开展自查自评工作。
9月份任务:
1、各项建设与整治工作全面完成;
2、做好各类资料的汇集、整理、装订工作;
3、做好各项查漏补缺工作;
4、做好总结汇报工作。
10月份任务:
1、做好验收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2、迎接上级检查验收。
七、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严密组织。创建“全面小康示范村”是一项时间紧、内容多、要求高、困难重的系统建设工程。因此,思想要高度重视,认识要高度一致,领导要切实加强,组织要认真严密。
(二)、广泛宣传,层层动员。要充分利用广播、板报、橱窗、横幅、标语等宣传工具广泛地进行宣传。要通过召开各类会议,宣传政策和创建示范村的目的意义,把思想统一起来,把干部群众的参与热情鼓动起来。
(三)、改进作风,真抓实干。创建工作件件都是实事,因此必须努力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干事办事效率。要用不完成任务不罢休,不达到标准不罢休的精神和勇气,通过脚踏实地的苦干,去完成创建目标和任务。
第三篇:村小康建设发展规划
陈家坝乡老场村小康建设发展规划
(2013-2020年)按照县委、县府关于开展“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主题教育及《关于印发北川羌族自治县2013年促进农民增收工作方案的通知》(北委办发〔2013〕30号)、《关于结合开展“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主题教育,做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北委办〔2013〕92号)等文件精神和乡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农民增收、小康建设发展规划等行动部署,结合老场村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老场村现状
(一)基本情况
老场村位于105省道,东接龙湾边界,南接西河村,西接樱桃沟村,北接龙湾村,105省道贯穿其中。全村幅员面积6平方公里,辖4个社,现有总户数289户,906人,其中农业人口599人,非农人口307人,全村女性442人,男性474人。16-60岁的626人,现有劳动力506人,其中常年务工304人,务农160人。
目前全村现有耕地270多亩,林地5000余亩,其中退耕还林700余亩。全村道路共计4公里,其中通村路2公里,通社路2公里,入户路2.5公里。山坪塘4口,防洪设施6处,人饮管网2公里,自来水覆盖289户,覆盖率达100%。
“5.12”特大地震中,老场村作为当时的沿河村,损失惨重。全村房屋全部倒塌,遇难42人,地震致残8人,其中重残1人。基础设施全部受损,土地损毁严重,全村因灾失地农户28户,102人,通过土地复垦,土地还是达不到到震前水平。老场村目前受地质灾害和洪水威胁严重,樱桃沟二号坝泥石流,大河河床增高,威胁集中安置点150多户群众的生命及财产安全,二号坝今年7月14号经武警水电官兵清理泥石流,目前战时安全。震后,在党中央和全国人民的无私援助下,老场村已全部完成农房重建,家家户户已搬进新居。老场村支两委将会带领全村群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二)产业发展的基础
全村群众居住相对集中,交通方便,地理位置好,环境卫生达标,已被省列入环境卫生五十百千示范村,适合旅游开发。协助富森木业扩大规模,让更多的村民能进厂务工。
(三)面临的问题
土地面积少生产资源缺乏,在地震中老场村群众遭受损失惨重,震后农房重建投入资金大,大部分群众都身负债务,致使发展产业的资金严重不足;目前老场村290亩核桃已全部种植,3至5年将全部挂果,可能存在核桃销路困难和核桃附加值低,希望能引进部分龙头企业带动群众发展产业;四是观念落后,群众传统的一家一户种植模式多年,现代化种植的观念落后。目前老场村正在积极引导群众转变思想,引进企业带头发展农户+公司的模式,引导群众建立家庭农场的产业经营模式。
二、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行动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联村联户、重点帮扶、整村推进为抓手,抢抓机遇,充分发挥行业优势,整合相关部门政策、项目、资金、技术、信息等资源,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社会公益事业,扶持培育特色主导产业,优化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发展条件,完善公共设施,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夯实发展基础,着力增强自主发展能力,推动全村率先脱贫致富奔小康。
三、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经过5至8年的努力,使老场村基本达到“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生活安康,环境整洁优美,思想道德良好,公共服务配套,人与自然和谐”的目标,缩小农民收入差距,建设和谐农村,实现生产条件有大改变,生活条件有大改善,社会事业有大发展,社会保障水平有大提高,生态环境有大改观“五个重大突破”,到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1000 元,减少贫困人口33人,森林覆盖率70%,符合政策生育率达到95%。奋力脱贫致富、改善生态、控制人口,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发展之路,形成山上植树造林戴帽子、山腰坡改梯配经果林拴带子、坡地种绿肥盖地膜铺毯子、山下多种经营抓票子、基本林地集中经营收核桃的立体生态农业致富农家。确保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8000元,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二)分步实施目标
近期目标:到2013年底,力争实现户均输出1个劳动力,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900元,村民养老、新农合实现全覆盖。
中期目标:到2016年底,农业发展初具规模,管理规范,初见效益,通过三年时间,使该村种植业、畜牧业、林果业,旅游业同步发展,转移劳动力200人以上,劳务收入达4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000元,居住条件显著改善,无危旧房。有线电视入户率、自来水入户率、电话拥有率均达到100%,基本实现小康社会建设目标。
远期目标:到2020年底,农村“水、电、路、气、房”等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助农增收的特色优势产业扩量提质增效,基层基础更加牢固,群众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社会和谐稳定,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8000元以上,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四、规划任务
(一)大力培育发展农村主导产业
1、养殖业:计划扶持发展大型年出栏200头以上养猪场3家,须帮扶资金60万元。
2、种养配套:大力发展3百余亩核桃基地,配套林下养鸡,须帮扶资金30万元。
(二)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1.老场村一社,二社,四社原址重建户100余还没有完善基础设施,希望有待完善下水道,院落道路硬化建设,道路建设2公里。
2、完善水利设施。需在老场二社大地处修建100立方饮水池一口,解决老场,樱桃沟,通宝等1400人的饮水困难。
3、防洪堤建设。需在雷家沟尾部修建河堤500米,保护大河坝安置点118户人的生命及财产安全。
4、环境治理。结合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实行垃圾归集处理,需配备垃圾清运车1辆,雇佣清洁工人2个。
(三)大力改善生态人居环境
1、天然气管道建设。加快天然气管道的建设,做到家家通气,改善烧材的现状,进一步保护森林资源。
2、“四旁”植树。引导农户在屋前、路旁地边栽植绿化林,到2020年“四旁”植树基本达到全覆盖。
3、荒山绿化。2014年,荒山荒沟绿化400亩,2015年荒山绿化比例达到百分之百。
(四)大力保障民计民生项目建设
1、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在现有的设施下继续丰富羌族文化的推广,适时举办羌文化活动、群众文化娱乐活动,需修建村级文化舞台1座,配套音响设备1套。
2、全村现有60岁以上老年人132多人,村内老年人没有集中的活动场地,活动形式基本局限于散步、打扑克、下象棋等。为解决村内老年人无处活动、活动质量不高的问题,配套各类文体娱乐设施。
3、为加强群众身体素质,不定期开展各类体育活动,需在村文化活动广场建篮球场,兵兵球台各一处。
4、完成村级卫生院、村图书室、便民商店的标准化改造,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五)大力提高村民整体素质
1、强化专业技术培训。健全完善村群众文化活动室、群众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设立农村专业技术培训中心(室),邀请专业人员,宣讲实用致富技术,做好外出务工人员就业指导服务,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每年至少开展6期各类专业技术培训,力争使每个劳动力掌握一门专业致富技术或致富信息。
2、加强文化素质教育。依托村委会、学校,组织群众学习科学文化和法律法规知识,宣传普及国家强农富民政策,传播科学、文明、进步的思想道德观念,大力倡导现代、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积极开展“中国梦”活动,创建“和谐五星”和幸福家庭,支持发展民间文化事业,增强农民创业致富和自我发展能力,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着力培育高素质的新型农业生产者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者。
3、推进生殖健康服务。充分发挥人口计生部门行业优势,依托市县乡三级计划生育服务站所,广泛宣传计划生育、生殖保健政策知识,全面开展“生殖健康服务进家庭”行动,确保当年已婚育龄妇女、流动人口、老年人口健康教育、咨询、检查、诊治比例达到90%以上,扎实做好育龄妇女“两癌”筛查工作,不断提高群众生殖健康水平和身体素质,防止因病致贫。
4、实施优生促进工程。大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加强宣传引导,积极实施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全面开展免费婚前体检、优生监测工作,使计划怀孕夫妇孕前检查比例达到100%,全力落实以“宣传倡导、健康促进、优生咨询、高危人群指导、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和补充营养素”为重点的出生缺陷一级预防措施,叶酸免费投服率达到100%,有效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五、主要措施
(一)科学规划引导,大力改善村容村貌。
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标准和县上《方案》要求充分论证规划,通过规划引导村庄建设向新型、节能、可持续方向发展。采取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等措施,广泛开展植树造林,突出抓好村庄、面山和道路沿线绿化,积极发展庭院经济,村前屋后栽植杂果。加快农村清洁能源建设,大力发展“一池三改”沼气生态农户。集中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农村污水垃圾处理,扎实做好“三清五改”村庄整治改造工作,对生活垃圾定点堆放,集中掩埋。到2013年使联系帮扶的贫困户全部完成改厕,达到村容村貌美化,四旁绿化,生活环境整洁温馨。
(二)积极争取项目,努力拓宽致富门路。
认真落实《北川羌族自治县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坚持政策统筹,机制创新和资源整合,加强与扶贫、交通、卫生、教育、水利、林业、农牧等部门的沟通衔接,确保列入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分建设并投入使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从解决农民最关心的具体问题入手,调动农民积极性,因地制宜,因户帮扶,帮助农户引进推广实用技术,多渠道增加收入。
(三)抢抓发展机遇,扎实推进扶贫开发。
抓住秦巴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开发机遇,科学区分扶贫对象和低保对象,着力推进扶贫开发政策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两项制度”有效衔接,逐步形成“生存靠低保、发展靠扶贫”的工作机制和分工布局,分类施策解决贫困问题。加大对贫困残疾人口和计划生育贫困户帮扶力度。全面落实国家普惠政策,加强普惠政策与行业优惠政策的对接,各项优惠政策叠加,扶持产业发展的措施优先安排到贫困家庭。特别要找准国家扶贫、惠民政策与人口计生工作的切入点和结合点,积极实施“成才、致富、健康、保障”四位一体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惠民工程,充分利用各种项目、政策资源,集中向计生“两户”倾斜叠加。
(四)完善工作机制,切实加强社会帮扶。
在认真落实县乡党委、政府领导和县直部门帮扶责任制的同时,进一步健全完善帮扶机制,加大对口帮扶、行业帮扶、干部结对帮扶、一对一帮扶和社会帮扶力度,逐步形成“政府主导、领导带头、部门联村、干部联户、社会联动、全民参与”的扶贫格局。
(五)发展公共事业,着力改善民计民生。
落实好农村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困难家庭寄宿生生活费补助等各项政策,积极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加快村级标准化卫生室和计生服务室建设。严格落实计划生育国策,控制政策外生育。加快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扶持发展农村特色文化产业,支持引导群众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统筹抓好城乡医疗救助、五保供养、合作医疗、农村低保、新农保等政策落实,确保贫困家庭全部纳入低保范围,2013年底在全村实现新农保全覆盖。
(六)培养技术人才,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以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经营能力为核心,大规模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广泛开展普及性培训,组织农业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宣传普及先进农业实用技术。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对“两后生”免费提供农业科技培训。加快培养农民植保员、防疫员、水利水保员、信息员、沼气工等农村技能型服务人才,种养大户、农机大户、经纪人等农村生产经营型人才。大力推广旱作高效农业、肉牛改良、设施蔬菜生产、节水灌溉、测土配方施肥、“三沼”综合利用、减灾防灾等节本增效技术和精良播种、化肥深施、保护性耕作等现代农业技术。积极推广先进适用、节能环保的农业机械,鼓励扶持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购置农机具,最大限度拓展农机作业领域,着力提高农机服务水平。严格落实农民种粮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农机具补贴和良种补贴等优惠政策,稳定种粮面积,提高单产,增加总产。
(七)坚持强基提质,全面推进基层组织建设。
指导村级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完善工作制度,大力推进基层村党支部工作创新,坚持抓产业首先抓班子,抓班子首先抓干部的发展意识,选产业型干部,配产业型班子,鼓励引导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工作,落实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等计划,加强村社干部的教育培训,努力把村党支部建设成为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和谐稳定的坚强领导核心。
陈家坝乡老场村民委员
2013年8月27日
第四篇:##村小康示范村建设典型材料
##村小康示范村建设典型材料
##村小康示范村建设典型材料2007-12-27 18:23:54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村小康示范村建设典型材料##村小康示范村建设典型材料(2)绘就发展蓝图共建小康新村—清河镇东姜村小康示范村建设典型材料东姜村位于通辽市区东南5公里处,是通辽地区有名的茄子生产专业村。全村有耕地4291亩,总人口328户、1160口人,村党支部有党员23人。在开展“三级联创”活动中,东姜村党支部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指导下,紧紧围绕“五个好”创建标准,以推进小康社会建设为重点,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切实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使东姜村成为了一个初具规模的文明、富裕、和谐的小康新村。2004年,东姜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4000
元。
一、抓班子、带队伍,为建设小康新村作保障“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支部”,这句话很形象地说出了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关键。东姜村全体党员干部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围绕小康村建设中心目标,民主决策,分工负责,上下同心,团结协作,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积极发挥带头和表率作用,使村党支部真正成了带领广大村民发家致富奔小康的坚强战斗堡垒。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在基层的执政地位,需要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和各项素质。东姜村党支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制度,努力在提高党员干部素质和领导水平上下功夫。我们充分利用全区农村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的大好时机,积极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党的理论、政策,教育党员干部不断加深对群众的感情,逐步培养起了党员干部奋发向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理念和作风。我们还经常召开党员干部大会,共同总结办事经验,在工作
实践中锻炼了党员干部。为了加强党员队伍管理,进一步坚定党员的理想信念,东姜村党支部在教育引导、落实制度等方面下了真功夫,在全村党员中开展了“比、查、看”活动,即“党员与群众比,查经济发展,看谁更富裕;党员与党员比,查党性观念,看谁更先进”。通过这项活动,让党员从自身上看到不足,让党员们悟出“共产党员”不是荣誉称号、而是一面旗帜的道理,让党员懂得自己的形象就是支部的形象,从而促使党员有效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因此,挂在墙上的制度不再是一种装饰,支部学习制度、村民代表大会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三会一课”制度等都在具体工作中得到了贯彻落实,做到了财务公开及时、村务秉公办理、干部作风民主;党员也各尽其责,包路、包户、包产业,主动为群众提供服务,工作热情十分高涨。在党员中,从事养殖业的1人,从事种植业的12人,他们成了村里发家致富的带头人。在茄子嫁接技术试验及推广方
面,党员更是发挥了带头作用。坚强的领导班子,良好的党员队伍,为东姜村的小康新村建设提供了基本保障。
二、调结构,促发展,带领村民群众共同致富全面建设小康新村,是我们村两委班子的奋斗目标。为了更快更好的实现这个目标,早日让群众有一个舒适、和谐的生产生活环境,我们很早就在抓集体经济收入、增加群众收入、抓主导产业上下功夫,一点一滴地为建设小康村做准备。东姜村是发展茄子生产的专业村。为了继续扩大种植规模,把茄子种植发展成为东姜村的主导产业,我们因势利导,积极动员、引导更多的群众从事茄子生产,使全村茄子种植面积高达2400多亩,种植户达半数以上,目前已经形成了本村特色产品。茄子上市时,达到了左右白音太来市场茄子价格的程度,村民群众在这方面得到了丰厚的收入。全村仅茄子种植业就可创收960万元。为了解决茄子生产不能重茬的技术问题,我们两委班子成员在镇农科站的指
导下,多次前往辽宁等地取经,终于在2002—2003试验野茄子稼接技术取得了成功,使每亩地的产值比普通茄子高出3000—5000元。目前,茄子嫁接面积已经发展到100多亩。这个科技项目在2004年获得了全市科技成果奖。在形成了茄子种植主导产业的同时,我们又抓住全区大力发展畜牧业的大好时机,积极组织动员群众搞奶牛养殖。目前,全村已有奶牛养殖户53户,有奶牛150余头,奶牛业年收入为60万元,并建立了标准化奶站一座。奶牛业已经成为增加群众收入的又一个支柱。另外,还有部分村民发展起了养鸡业,目前形成规模的有3家,养鸡35000只,年收入10万元左右;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也超过了3万元。
三、改善人居环境,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为了进一步加大小康新村建设力度,彻底改变村容村貌,美化群众生活环境,村两委班子根据集体经济实力,初步制定了小康村建设“三步走”发展蓝图:第一步,借东姜村至前曹村公路修
建之机,先硬化通村路、村内路;第二步,翻建村部,建文化娱乐广场,增设自来水工程,绿化村内所有道路;第三步,统一群众每家每户的院墙,做到整齐划一,建标准化厕所,并争取上级开发资金,使所有耕地全部用上管灌节水工程。这个规划得到了镇党委的支持,也得到了所有党员、群众的认可。2004年,第一步规划得到了实施,村内所有街道全部硬化;2005年,在镇党委、政府以及上级相关部门的支持下,顺利完成了道路绿化、美化及自来水工程、休闲娱乐广场建设,改建了村部,并新增机电井20眼
##村小康示范村建设典型材料
第五篇:村小康示范村建设典型材料
绘就发展蓝图 共建小康新村
--清河镇东姜村小康示范村建设典型材料
东姜村位于通辽市区东南5公里处,是通辽地区有名的茄子生产专业村。全村有耕地4291亩,总人口328户、1160口人,村党支部有党员23人。在开展“三级联创”活动中,东姜村党支部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指导下,紧紧围绕“五个好”创建标准,以推进小康社会建设为重点,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切实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使东姜村成为了一个初具规模的文明、富裕、和谐的小康新村。2004年,东姜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4000元。
一、抓班子、带队伍,为建设小康新村作保障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支部”,这句话很形象地说出了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关键。东姜村全体党员干部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围绕小康村建设中心目标,民主决策,分工负责,上下同心,团结协作,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积极发挥带头和表率作用,使村党支部真正成了带领广大村民发家致富奔小康的坚强战斗堡垒。
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在基层的执政地位,需要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和各项素质。东姜村党支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制度,努力在提高党员干部素质和领导水平上下功夫。我们充分利用全区农村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的大好时机,积极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党的理论、政策,教育党员干部不断加深对群众的感情,逐步培养起了党员干部奋发向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理念和作风。我们还经常召开党员干部大会,共同总结办事经
本村特色产品。茄子上市时,达到了左右白音太来市场茄子价格的程度,村民群众在这方面得到了丰厚的收入。全村仅茄子种植业就可创收960万元。为了解决茄子生产不能重茬的技术问题,我们两委班子成员在镇农科站的指导下,多次前往辽宁等地取经,终于在2002—2003试验野茄子稼接技术取得了成功,使每亩地的产值比普通茄子高出3000—5000元。目前,茄子嫁接面积已经发展到100多亩。这个科技项目在2004年获得了全市科技成果奖。
在形成了茄子种植主导产业的同时,我们又抓住全区大力发展畜牧业的大好时机,积极组织动员群众搞奶牛养殖。目前,全村已有奶牛养殖户53户,有奶牛150余头,奶牛业年收入为60万元,并建立了标准化奶站一座。奶牛业已经成为增加群众收入的又一个支柱。另外,还有部分村民发展起了养鸡业,目前形成规模的有3家,养鸡35000只,年收入10万元左右;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也超过了3万元。
三、改善人居环境,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为了进一步加大小康新村建设力度,彻底改变村容村貌,美化群众生活环境,村两委班子根据集体经济实力,初步制定了小康村建设“三步走”发展蓝图:第一步,借东姜村至前曹村公路修建之机,先硬化通村路、村内路;第二步,翻建村部,建文化娱乐广场,增设自来水工程,绿化村内所有道路;第三步,统一群众每家每户的院墙,做到整齐划一,建标准化厕所,并争取上级开发资金,使所有耕地全部用上管灌节水工程。这个规划得到了镇党委的支持,也得到了所有党员、群众的认可。2004年,第一步规划得到了实施,村内所有街道全部硬化;2005年,在镇党委、政府以及上级相关部门的支持下,顺利完成了道路绿化、美化及自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