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35讲 古代中国文学与书画戏曲艺术
第35讲 古代中国文学与书画戏曲艺术
【课标要求】
1.概括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2.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3.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备考指要】
1.了解我国古代辉煌灿烂的文学和书画艺术,理解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尚,时代风貌和作者心声是中华民族奉献给世界文化宝库的瑰宝。2.要正确认识文学艺术与政治、经济的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因此一定时期的文化成就就是该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经济的发展为科技文化的进步提供了物质基础;由经济决定的政治状况又为科技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相应的社会环境。
3.绘画艺术和当时社会的关系:一定时期的文化是由当时政治经济条件决定的。例如宋朝时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增加,文化需求扩大,风俗画开始流行;元朝实行民族歧视政策,画家们多画残山剩水寄托抑郁心情。
4.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是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瑰宝,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在不同的时代中,各领风骚。要充分认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自主学习】
考点1 辉煌灿烂的文学
1.从《诗经》道唐诗(1)《诗经》
①出现时间:_________。
②内容:收录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三百多首诗歌,分为____、____、____三部分。③特点:以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语言丰富,内容朴实,________强。
④地位:第一部________,奠定了中国古代文学________的基础,被后世奉为_______。
(2)楚辞
①出现时间:________。
②代表作:屈原的抒情长诗《______》。
③特点: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具有________风格。
(3)汉赋
①特点:以楚辞为基础,创造出________的综合文体;辞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②代表:西汉司马相如的《_______》、《________》,东汉______的《二京赋》。
(4)唐诗
①繁荣原因:唐朝开放与繁荣的_______,科举考试以______为主,促进了诗歌的繁荣。②代表:初唐诗人有_____、______等;盛唐诗人有边塞诗人______和_____,山水诗人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是唐诗发展繁荣的丰碑;李白以__________的创作,1 赢得“诗仙”的美誉。杜甫以________的“诗史”被誉为“诗圣”;中唐的白居易创作了大量平实浅近、针砭时弊的_______。
2.宋词和元曲(1)宋词
①原因:随着________,城市的繁荣,______数量的不断增加,能够歌唱的词更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
②特点:句子长短不齐,更便于抒发感情。
③代表:著名的词作家有婉约派的____、______,豪放派的______、______等。
(2)元曲
①兴起:宋代,民间兴起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即_______。题材广泛,可雅可俗抒情叙事兼长,更为生动活泼。
②元代,散曲与______一起,合称为元曲。
③特点:大多通俗生动,豪放飘逸。
④代表:元曲以______、_______等人的创作成就最高。
3.明清小说
(1)小说的发展:
①魏晋南北朝,出现《搜神记》等_________,②唐朝曲折离奇的短篇小说传奇。③宋朝出现供人说话用的______。
(2)明清小说
①原因:一方面______________进入强化阶段;另一方面经济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现象,手工业、商业繁荣,____________出现,市民阶层扩大,为小说繁荣提供了丰富素材。
②特点:数量繁多,体裁多样,表现手法丰富,在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人物性格的塑造、细节的描绘、语言的运用等各个方面,都大大超过了前代。③代表: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部长篇小说最为著名。文言短篇小说集《_______》和讽刺小说《_______》也是脍炙人口的名作。
考点2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1.汉字与书法艺术
(1)汉字
①起源:六千多年前,中国的原始文字被称为“_________”;后来符号化,形成汉字;至商朝,汉子已形成完整体系。
②演变脉络:汉字按照_____、大篆、小篆、_______、______的脉络演变发展。③演变趋势:_________。
(2)书法艺术(魏晋以前基本上是_______阶段,魏晋时期开始进入______阶段)。①楷书:特点──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具有_____价值;代表──魏晋时期有钟繇和________;唐代有欧阳询、________和柳公权。
②草书:特点──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的______价值。代表—— 2 东晋的______、王献之,唐朝的______、怀素等。
③行书:特点——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既有_____价值,又具有_____价值,雅俗共赏。代表——东晋______、唐朝_______、北宋苏轼、元朝_______、明朝文徵明等。
2.笔墨丹青中国画
(1)远古时代:彩陶画《______》是其中的杰作。(2)战国:帛画《__________》《人物驭龙图》等,表明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3)秦汉:绘画门类丰富。
(4)魏晋:士大夫画家总结出许多精辟的绘画理论,有力的推动了绘画艺术的发展。东晋画家________不仅留下了《________》《洛神赋图》等传世佳作,而且提出“_______”的绘画理论。
(5)隋唐:_____、阎立本、吴道子等画家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创作出《______》、《步辇图》、《_________》等许多优秀作品。__________的壁画,更是盛极一时。
(6)两宋:_______进入最为活跃的阶段,画学兴起。________是当时画坛的自大亮点,代表作有北宋画家________的《___________》。(7)元明清: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它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________。最能反映文人画风貌的是_______,元代王冕的《_______》、明代徐渭的《________》、清代郑板桥的《________》,都是精品。
3.京剧的出现
(1)中国戏曲出现
①中国戏曲从________发展而来。
②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以乐舞戏谑为业的艺人,称为______。③________把中国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
④明朝时候,戏曲演出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生活内容。江苏昆山一带形成的______,流传很广。
(2)京剧的形成
①乾隆末年,安徽的_______进京演出,风行一时。
②道光年间,又有湖北_____艺人进京,形成“________”的局面。
③经过广大徽汉艺人的表演实践,徽剧与汉剧互相融合,兼收其他民间曲调的长处,形成新剧种,就是后来的京剧。
④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涌现出______、_______等号称“同光十三绝”的著名艺人。
(3)京剧的传播
①由北京走向各地,成为全国广为流行的剧种。
②________,又逐步走向世界。
(4)其他剧种:清朝还出现了名目繁多的戏曲剧种,如_____、______、川剧、粤剧和______等。【重难突破】
一、文学艺术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关系
文学是特定时代政治、经济及文化本身的特色产物:
1.唐朝诗歌的繁荣,是建立在唐朝开放的社会与繁荣的经济基础之上的,科举考试以诗赋为主,也促进了诗歌繁荣;
2.词的出现,是随着商业的发展,城市经济文化的繁荣,市民数量扩大而出现;
3.明清时期,一方面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强化,另一方面商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扩大,为小说的繁荣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迁移应用】
1.明清时期,我国小说戏剧繁荣兴盛,其所具有的特征是()①小说创作繁荣,戏曲丰富多彩 ②揭露封建制度,要求个性解放 ③反映了商品经济的繁荣景象
④宣传了民主思想,反对封建专制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二、中国绘画的发展特点
1.从演变背景看,中国画的演变深刻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如隋唐时期绘画艺术的发展,是隋唐盛世的缩影;宋代的绘画艺术则明显地反映了商业发达、城市繁荣的时代特征。
2.从画家角度看,文人画增多,画家的素养越来越高。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
3.从绘画的风格看,由于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绘画不断融入晚来风格,如隋唐五代的绘画艺术就吸收了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
4.从绘画的功能看。绘画逐渐由纯粹的艺术向商品发展。到宋代,为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民间的需要,绘画成为商品。
【迁移应用】 2.在敦煌艺术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大多宣传佛教悲惨牺牲的善行和现实的悲苦无奈;隋唐壁画则更多的宣传享受和娱乐,表现幸福与祥和;宋朝壁画中,世俗场景大量渗入佛界。这种变化说明了中学历史()
A.佛教文化的中国化 B.中美文化的交融性 C.艺术形式的多样化 D.艺术内容的时代性
3.郑燮的《墨竹图》,修竹数竿,顾盼有情,疏爽飞动,浓淡相映,虚实相照,傲气风骨,让人感慨。这种借物抒情、表现自我、追求神韵意趣的绘画特点,属于()
A.原始岩画 B.中国文人画 C.汉代帛画 D.民间绘画
三、关于京剧的认识和理解
1.艺术成就:
(1)是融文学、音乐、美术、舞蹈等多种艺术因素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被誉为中国的“国粹”;
4(2)继承了中国古代戏曲发展的优秀成果,成为民族文化中的优秀遗产而代代相传;(3)形成了一大批题材和表现形式多样的优秀剧目,其中相当多的一部分举目表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美好品质。
2.特色:
(1)形成之初吸纳了众多的地方剧种的优点,民间地方色彩较弱;
(2)在文学、表演、音乐、唱腔、锣鼓、化妆、脸谱等各个方面,通过无数艺人的长期舞台实践,构成了一套互相制约、相得益彰的格式化和规范化的程式。
3.启示:
(1)艺术要大胆创新,吸收借鉴,博采众长,才能有生命力,不能固守传统,因循守旧。(2)开放不仅适用于发展经济,也同样用于艺术的发展和创新。
(3)民族艺术的创新还要结合实际,扎根于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
4.应对现代文化挑战的对策:
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应当加以珍惜和保护。京剧更应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更好的反映当前的现实生活,并符合现代人的欣赏口味,才能保持持久不衰的生命力。
【迁移应用】
4.陈凯歌执导的《梅兰芳》是目前第59届柏林电影节唯一一部入围的中国影片。它真情演绎了国剧大师、绝世名伶梅兰芳的传奇人生。下面有关京剧说法正确的是()A.由元杂剧发展而来的
B.以北京的地方戏为主形成的C.南方一些剧种传入北京后融合而成 D.标志着中国古代戏剧的成熟 5.从元杂剧、昆曲、京剧的兴衰中我们可以得出的认识不包括()A.艺术不能脱离群众
B.艺术应随时代的变化推陈出新
C.艺术门类之间应互相学习、兼收并蓄
D.艺术形式应保持原有的风貌,不要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四、古代文学鲜明的时代特色
1.奴隶社会时期的《诗经》,其中一些诗表达了奴隶反抗压迫的强烈要求。2.战国时期屈原的《离骚》,抒发了作者希望楚国改革富强和对遭受排斥的强烈不满。他创造“楚辞”,也成为一种新的诗歌体裁。
3.汉赋,是一种新型诗歌体裁,辞藻虽然华丽,但缺乏充实的生活内容。
4.魏晋南北朝时,士族统治腐朽,陶渊明厌恶官场腐败创作了田园诗,北方的民歌则刚劲质朴。
5.唐朝前期强盛,经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社会**,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分别是这种情况的反映,唐宋散文气势雄伟,与魏晋以来的“靡靡之风”截然不同。
6.由于城市经济的繁荣,作为短篇小说前身的传奇文学出现。两宋民族关系复杂,陆游的诗,李清照、辛弃疾的词与这种背景密切相关。
7.明清时期封建社会衰落,很多著名的小说揭露了封建制度的腐朽败落,鞭挞封建礼教的虚伪、科举制度的腐败,歌颂人民的反抗精神。
【迁移应用】
6.唐代传奇、北宋风俗画、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出现的社会条件相同的是()A.长安、东京、大都、北京的繁荣 B.春秋战国以来的文化底蕴 C.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D.城市工商业的发展,满足市民阶层的精神需求
7.中国古代某小说对封建科举制度进行揭露和批判,是讽刺小说的名作。这部小说是()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儒林外史》 D.《聊斋志异》
【典例剖析】
1.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这反映了()A.自然经济缓慢解体 B.城市经济逐渐繁荣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儒家地位逐步提高
【剖析】本题考查综合分析和理解能力。自然经济的缓慢解体开始于鸦片战争后;西汉时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在文化教育方面主要体现在考试内容的限定上。因此A、C、D均不正确。从整体上看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的变化主要是为了适应市民生活的需要,而市民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由取决于城市经济的繁荣和商业的发展。故答案为B。
2.“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杜甫的这句诗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这位书法家是()
A.王羲之 B.张旭
C.颜真卿 D.柳公权
【剖析】A项王羲之是魏晋时期的,而杜甫是唐朝人。C项和D项中颜真卿、柳公权是楷书,比较严谨。而诗句中的书法家潇洒不羁,作品酣畅淋漓,“如云烟”,应该选B项书写草书的张旭。
3.下列关于古代文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殷商时代的甲骨上已有关于日食的文字记录
B.殷商青铜器有屈原向上苍发出“天问”的图像
C.隋代烧制的陶器上有李白的“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的诗句 D.宋代的诗文扇上有郑板桥所题“难得糊涂”之语
【剖析】中国最早的日食纪录时出现在殷商甲骨文上,故A正确。屈原生活在殷商之后的战国时期,李白生活的唐代是在隋朝之后,郑板桥是清代人,故B、C、D三项说法错误。
4.汉藏之间自古就建立了血浓于水的紧密联系。《步辇图》(见下图)以贞观年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历史事件为题材,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派来迎接文成公主的使臣禄东赞的情景。关于《步辇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作品是唐代风俗画
②作者是阎立本
③作品画风奔放、水墨淋漓
④作品中的人物刻画细致、形象传神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剖析】《步辇图》是唐代画家阎立本的代表作,属于人物故事画,故排除①。③施明清时期水墨画的特点。
5.“诗仙”李白的诗作风格豪迈、浪漫,语言明快生动,而“诗圣”杜甫的诗作则充满着沉郁、真实而深刻的感情,这是因为()
A.李白性格豪放、杜甫性格沉郁
B.李白出生于大地主家庭,而杜甫出生于农民家庭 C.李白生活于盛唐时期,而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时期 D.杜甫的艺术技巧不如李白
【剖析】文学艺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一定时期的文学艺术受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
【巩固演练】
1.一位古董商要出售以下文物:有铭文的青铜器、楷书书写的《道德经》、行书书写的《窦娥冤》、隶书刻写的竹简。他最可能是何时何地的商人()A.东汉的洛阳
B.唐末的长安
C.北宋的开封
D.明初的南京 2.《红楼梦》中贾府四位小姐的名字分别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其谐音为“原应叹息”;第五回中有茶名为“千红一窟”、有酒名为“万艳同杯”,其谐音为“千红一哭”“万艳同悲”。这种创作风格反映了该作品属于()
A.爱国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3.郭沫若先生为某一名人纪念祠题写的楹联“铁板铜琵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此楹联所透出的历史信息是()①楹联评述的历史名人是辛弃疾
②楹联评述的历史名人是李清照
③高度评价了他(她)是南宋著名婉约派词人的代表及其高超的艺术成就 ④楹联高度赞扬了他(她)收复中原,渴望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精神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4.下列有关隋唐时期绘画方面的表述,错误的是()A.顾恺之潜心研究绘画理论,提出“以形写神”
B.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
C.展子虔的《游春图》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山水画
D.敦煌莫高窟的壁画盛极一时
5.下列关于楷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与其它书体相比实用价值很高
B.魏晋的钟繇、王羲之对楷书定型贡献最大 C.王羲之的《兰亭序》是天下第一楷书,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排第二
D.唐代步人盛世,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是其中代表 6.《清明上河图》是我国古代书画艺术上的巅峰之作,千百年来一直是帝王将相、王公贵族竞相争夺的至宝,普通百姓根本就无缘一睹真容,现藏于故宫。该画(部分)见下图,说法正确的是()
A.吸收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
B.以文人画为特色,讲究借物抒情,追求意趣 C.以风俗画为亮点,描绘北宋京城的繁华 D.题材广泛,场面宏大反映了唐朝时的盛景
7.中国传统艺术如绘画、雕塑、诗词、书法等都讲求“意境”,意境既是艺术家个人情感的流露,也是外在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反映和再现。以下“意境”的表述正确的是()A.明朝的五彩瓷,图案内容丰富,“画必有意,意必吉祥” B.宋代风俗画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C.中国书画注重表现精神面貌,力求传神,以形写神
D.白居易的诗针砭时弊,韵味绵长
8.东坡在玉堂,有幕士(相当于谋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永)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好十八九女孩子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外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历代词话》卷五《宋二》)苏轼赞成幕士的说法,是因为他()
A.善于恭维 B.准确理解了两人词的不同风格
C.扬苏贬柳 D.知道两人的词都流传民间
9.某卷烟厂设计了集诗书画于一体的古代诗人烟标,下列各项与该烟标所体现的史实不相符的是()
A.其诗歌充满大胆的夸张和奇特的想象 B.代表作有《蜀道难》《早发白帝城》等 C.杜甫赞诗仙“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D.这位诗人的诗歌以关注百姓疾苦为世人所称颂
10.近代大学者王国维说过:“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有()
①离骚、汉赋、唐诗、宋词、元曲都只是在某一朝代兴盛,后来就都消亡了
②元曲“托体稍卑”可以理解为元曲源于民间通俗文学,开始时文学地位比较低下
③元曲在明清两朝没有得到正史和学者的承认和重视
④王国维认为,元曲和唐诗、宋词一样,都是一个时代文学成就的代表,赋予了元曲很高的文学地位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东京)街南桑家瓦子,„„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
材料二 梨园演戏,„„两淮盐务中尤为绝出。例蓄花、雅两部、以备演唱,雅部即昆腔,花部为京腔、秦腔、戈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统谓之乱弹班。
──(清)钱泳《履园丛话》卷十二 材料三 金阊(今苏州城西南)商贾云集,宴会无时,戏馆数十处,每日演剧。
──(清)顾公燮《消夏闲记摘抄》卷上 材料四
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上之言词事实,以为资料,与文人学子引证格言、历史无异。
──高劳《东方杂志·农村之娱乐》卷十四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瓦子”又名“瓦肆”,它指的是什么?
(2)依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戏曲发展的主要原因。
(3)材料二中的“花、雅两部”不断融合兼收,最终导致哪一剧种的形成?依据材料三、四概括戏曲的主要社会功能。
(4)在新史学理念的影响下,商人、戏曲及民间生活进入史学家的视野,这表明史学研究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12.宋史专家邓广铭先生说:“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东京梦华录》载:“市井经济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南宋《梦梁录》载:“遇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有铺席买卖。“陆游在《杂赋》中提到: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材料二 2007年12月,宋代古沉船“南海一号”被打捞出水。考古专家认为,“南海一号”沉船本身就是一个见证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文物。据考证,我国近海有2000—3000艘沉船,以宋、元朝年代居多。
材料三 北宋之所以选汴京作为都城,主要原因就是依靠汴水运输南方的粮食,当时每年大概要从南方运输粮食600万石左右。南宋时,苏、湖、常、秀(秀水,今浙江嘉兴)有“天下粮仓”之美称,还产生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材料四 君臣父子,定位不易,事之常也;君令臣行,父传子继,道之经也“,夫天下之 事,莫不有理。为君臣有君臣之理,为父子者有父子之理,为夫妇、为兄弟。为朋友,以至于出入起居,应事接物之际,亦莫不各有理焉。
──朱熹《朱子大全》卷十四(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宋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2)材料三反映了怎样的经济现象。
(3)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熹的核心思想主张及实质。
(4)文化艺术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应。请用宋代的史实加以说明。(举两例)
【高考真题】
1.(2010·安徽卷)西晋杜育的《荈赋》是我国第一篇以茶为主题的文学作品。某班兴趣小组以此为题材对茶的起源问题进行探究后,形成了以下四种意见,其中最合理的是()A.文学作品不具有史料价值,不能以此确定茶的起源
B.文学作品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仍不能据此确定茶起源于晋代
C.唐代《茶经》是中国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应据此确定茶起源于唐代
D.传说神农氏发现了茶,可据此确定茶起源于神农氏时期
2.(2010·重庆卷)宋人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郎按执红牙拍,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与“学士词”词风一致的代表人物是()
A.李煜 B.李清照 C.陆游 D.辛弃疾
3.(2010·福建卷)表2中的日文写法主要仿自中国某种书法字体。唐代擅长这一书体的书法家是()
A.王羲之 B.颜真卿 C.柳公权 D.怀素
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 考点1 1.春秋末年 风 雅 颂 现实感强 诗歌总集 现实主义 儒家经典 战国时期 离骚 浪漫主义 半诗半文 子虚赋 上林赋 张衡 社会环境 诗赋 王勃 陈子昂
高适 岑参 孟浩然 王维 李白 杜甫 白居易 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 讽喻诗
2.商业 市民 柳永 李清照 苏轼 辛弃疾 散曲 元杂剧 关汉卿 马致远 3.志怪小说 话本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资本主义萌芽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聊斋志异 儒林外史 考点2
1.图画文字 甲骨文 隶书 楷书 由繁到简 自发 自觉 实用 王羲之 颜真卿 审美 王羲之 张旭 审美 实用 王羲之 颜真卿 赵孟頫
2.鹳鱼石斧图 人物龙凤图 顾恺之 女史箴图 以形写神 展子虔 游春图 送子天王图 敦煌莫高窟 宫廷画院 风俗画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 神韵意趣 写意画 墨梅图 牡丹蕉石图 墨兰图
3.原始歌舞 优伶 元杂剧 昆曲 徽剧戏班 汉剧 徽汉合流 程长庚 谭鑫培 民国以来 秦腔 越剧
【迁移应用】
1.D 2.D 3.B 4.C 5.D 6.D 7.C
【巩固演练】
1.D 2.C 3.C 4.A 5.C 6.C 7.C 8.B.9.A 10.D 11.(1)娱乐演艺场所。
(2)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的扩大。(3)京剧;休闲娱乐功能,社会教化功能。(4)史学研究领域的拓宽。
12.(1)突破坊、市的界限;打破时间限制;“草市”有比较完善的饮食服务设施;海外贸易兴盛。
(2)海上贸易的兴盛
(3)核心思想是“理”,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实质是儒家思想的道德伦理规范。(4)宋词(风俗画)的出现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的兴起;文人山水画兴起反映了文人阶层壮大,理学兴起;理学的兴起,反映了宋代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强化。(举出其中的两例)
【高考真题】
1.【解析】B 文学作品不能作为信史,但能反映当时社会生活,具有一定史料价值,排除A,《荈赋》是以茶为主题的作品,出现在西晋,所以排除C,传说不可以作为史实,排除D。2.【解析】D 学士指苏东坡,苏东坡是豪放派代表人物,四个选项中辛弃疾是豪放派词人。3.【解析】D 此题考查古代书法艺术和书法名家。解法一:日本文字主要由吉备真备利用汉字创造的片假名和学问僧空海采用汉字草书创造的平假名构成,材料中点出平假名,故受草书影响,怀素是狂草名家,选D;解法二:根据材料中的平假名字体判断是模仿草书,这是本题考查的主要意图;解法三:排除法,王羲之非唐朝,颜真卿和刘公权擅长楷体,故选D。
第二篇: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测试卷 第34节 古代中国文学与书画戏曲艺术
2013届新课标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34节 古代中国文学与书画戏曲艺术(单元卷)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诗云:“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与“风骚”一词来源无关的是() A.诗经
C.楚辞
B.离骚 D.汉赋
解析:《诗经》中的《国风》与楚辞《离骚》
对后世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人们将其并称为“风骚”,故选D。答案:D 2.(2012·长春模拟)汉武帝时代的赋以气势恢弘、辞藻华美为特征,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就是其中杰出代表。它们反映出的本质内容是()A.社会**和经济凋敝
C.国力的强盛
B.豪迈奋进的时代精神 D.宏阔广大的文人精神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汉赋辞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本质上体现出西汉武帝时代国力的强盛,选C。
答案:C 3.宋朝时期,反映市民阶层生活的话本和词兴起。北宋中期以后,文人画、风俗画同时兴起。上述现象说明宋代的文学艺术()A.出现了平民化的趋势 B.个性化倾向十分突出 C.平民化与个性化的趋势并存 D.形成了平等自由的学风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话本、词和风俗画的出现反映了文学艺术平民化的特点;文人画的出现,反映了士大夫的个性化追求,故选C。
答案:C[.Com] 4.(2012·秦皇岛模拟)元代堪称中国戏曲的黄金时代,后代常将元曲与唐诗、宋词并称,评价元曲“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由此可见其艺术风格是()A.以自然本色为主流
C.民主思想闪现其间
B.浪漫主义色彩浓厚 D.豪迈奔放、婉丽飘逸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说明元曲的自然本色,体现了市民阶层的特点。
用心 爱心 专心
答案:A 5.明清时期,以大量记叙日常生活琐事和平民百姓见闻为主的章回小说蓬勃兴起并长足发展。这主要是因为()A.白话文已开始流行
C.市民阶层逐渐扩大
B.文学素材日益丰富 D.思想控制空前严密
解析: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逐渐扩大,他们需要新的文学形式和题材来满足自己的文化生活的需要,章回小说也就蓬勃兴起并长足发展。所以正确答案为C。
答案:C 6.随着中国古代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适应市民阶层文化生活需要的文艺作品不断涌现。下列作品中与之相符的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宋代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适应市民阶层需要的文学艺术表现形式如戏曲、小说等出现了,故选D项,A、B、C均出现在宋代之前。
答案:D 7.余秋雨说:“中华文明的长寿秘密是汉字。”下列关于中国汉字与书法艺术的表述,正确的是()A.汉字起源于甲骨文
B.汉字在秦汉时期形成完整体系 C.汉字的演变趋势是由简到繁 D.书法艺术分为自发、自觉两个阶段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甲骨文已经是比较成熟的文字,在商朝时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故A、B两项错误;结合汉字的发展历程,可以得出其演变趋势是由繁到简,故C项错误,D项符合题意。
答案:D 8.(2012·福州模拟)中国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绵延了三千多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楷书变化最为丰富,最能表现书法写意性 B.东晋王羲之擅长草书、行书,被称为“书圣” C.唐代颜真卿、柳公权推陈出新,分别创立了颜体和柳体 D.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是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字体
解析:楷书特点是字形方正,规矩严整。草书把中国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变化丰
用心 爱心 专心
富,奔放跃动,最能表现和抒发书法家的感情。故A错误。
答案:A 9.《清明上河图》是我国古代书画艺术的巅峰之作,现藏于故宫。下列关于该画的说法正确的是()A.吸收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
B.以文人画为特色,讲究借物抒情,追求意趣 C.以风俗画为亮点,描绘北宋京城的繁华 D.题材广泛,场面宏大,反映了唐朝时的盛景
解析:根据古代绘画的知识可知,《清明上河图》是北宋张择端的绘画代表作品,属于风俗画。A项是隋唐时期绘画的特点;B项是元明清时期文人画的特点;D项中的时间“唐朝”错误,据此可排除A、B、D三项,故答案为C。
答案:C 10.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下列绘画作品中反映这一风格的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题干描述的是文人画的特点,C作品通过梅来抒情,表达个人追求,符合题意,A作品为风俗画,B作品为彩陶画,D作品为写实人物画。
答案:C 11.京剧是融文学、音乐、美术、舞蹈等多种艺术因素于一体的综合艺术,被誉为中国的“国粹”。下列对其艺术特色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内容以历史故事为主
B.表演艺术以说、学、逗、唱为手段 C.乐器以管弦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 D.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京剧是以唱(歌唱)、念(念白)、做(表演)、打(武打)、舞(舞蹈)为表演手段的。而B项指的是相声。
答案:B
用心 爱心 专心 3
12.中国文学艺术异彩纷呈。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图1是东晋顾恺之的作品,反映了“以形写神”的特征 B.图2是唐朝吴道子的作品,反映了吸收外来文明的特征 C.图3作品的作者是关汉卿,反映了元曲通俗易懂的特征 D.图4剧种在清朝同治年间产生,反映了“徽汉合流”的特征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图4京剧产生于道光年间,在同治、光绪年间走向成熟,A、B、C三项表述均符合史实,故选D。
答案:D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2012·台州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自古以来,我国就有许多关于文字起源的学说。古人常说:“上古结绳而治。”古书上说:“古者无文字。其有约誓之事,大其绳;事小,小其绳。”
材料2:下图为新石器时代刻在石崖和陶器上的符号,这些符号极为罕见。
材料3: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百工以乂,万品以察,盖取诸《夬》。
——许慎《说文解字叙》
材料4:1899年,国子监祭酒王懿荣将药店所存“龙骨”如数购归,经过研究后确认是商朝文物。甲骨文始为人知。迄今考古发掘所见单字已达四千五百多个,已经辨认的也有一千两百多个。其内容与《史记·殷本纪》所载世系大体一致。
(1)材料1中对中国文字起源的看法有无道理?为什么?(6分)(2)史学家没有把材料2中的符号作为中国最早的文字,你认为原因是什么?(6分)(3)材料3、4都涉及汉字的起源问题,你认为哪则材料比较可信?为什么?(8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调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要结合教材中的汉字起源分析有无道理,并分析原因。第(2)问要依据自己的认识去回答。第(3)问首先要对比两则材料,从中获取信息来组织答案。
用心 爱心 专心
答案:(1)无道理。因为结绳仅是一种记事方法,中国的汉字起源于原始的刻画符号。(2)原因:发现符号数量很少,至今还无法破解,所以不能把它确定为中国最早的文字。(3)材料4比较可信。理由:它既有《史记》的相关记载,又有大量出土文物作为物证,其中的大量文字已经破译。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明代以后士风颓靡,诸多士大夫狂荡不羁、沉溺声色,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迷恋于戏曲。明人陈琬《旷园杂记》说,嘉靖四年(1525年)有一位解元周诗,当乡试发榜
时,别人都争去省门看榜,他却在戏园里演戏,“门外呼周解元声百沸,周若弗闻,歌竟,下场始归”。
材料2:戏曲通过参与祭祀社火等民俗活动,成为一种与民众的宗教仪式、年节庆典、春祈秋报、红白喜事浑融一体的民俗艺术,成为民间文化娱乐方式的主要承载物。清人焦循说:“郭外各村,于二八月间,递相演唱,农樵渔夫,聚以为欢,由来久矣”,是对当时平民戏曲生活的生动写照。
材料3:乾隆五十五年,三庆徽班进京,逐渐吸收了京、秦二腔独擅梨园,因此京剧的前身即为徽剧。道光年间汉调进京,于是形成徽、汉合流,促成湖北的汉调与安徽的徽调融合,京剧逐渐形成。京剧艺术在文学、表演、音乐、唱腔、化妆、脸谱等各个方面,经过几辈优秀人才的长期舞台实践,执著探索,最终成为代表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材料4:京剧被称为“国剧”“国粹”,逐渐走向世界,被世界所认可。但有人认为,京剧发展到今天,已不适应现代人的欣赏口味,任其衰亡就是了;另一种观点认为,京剧是原汁原味的国粹,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应该原封不动地加以保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2,归纳明清时期戏曲艺术繁荣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3,归纳京剧形成并迅速发展的原因。(6分)(3)结合材料4,你认为应该怎样看待当前的京剧艺术?为什么?(8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阅读理解及归纳概括能力。第(1)问要依据两则材料从中归纳概括。第(2)问从材料中的“逐渐吸收”“徽汉合流”“几辈优秀人的长期舞台实践,执著探索”等分析归纳。第(3)问为开放性问题,要结合自己的认识进行回答。
答案:(1)士大夫的推动;戏曲的平民化。(2)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几代艺术家的不懈努力。
(3)这两种观点都是不合适的。作为人类文化的宝贵遗产,国家应当对京剧珍惜和保护;京剧应当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更好地适应时代的潮流。
用心 爱心 专心 5
第三篇:2013届一卷冲关复习题■第34节 古代中国文学与书画戏曲
2013届新课标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34节 古代中国文学与书画戏曲艺术(单元卷)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诗云:“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与“风骚”一词来源无关的是() A.诗经
C.楚辞
B.离骚 D.汉赋
解析:《诗经》中的《国风》与楚辞《离骚》
对后世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人们将其并称为“风骚”,故选D。答案:D 2.(2012·长春模拟)汉武帝时代的赋以气势恢弘、辞藻华美为特征,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就是其中杰出代表。它们反映出的本质内容是()[来源:Zxxk.Com] A.社会**和经济凋敝
C.国力的强盛
B.豪迈奋进的时代精神[来源:学科网] D.宏阔广大的文人精神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汉赋辞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本质上体现出西汉武帝时代国力的强盛,选C。
答案:C 3.宋朝时期,反映市民阶层生活的话本和词兴起。北宋中期以后,文人画、风俗画同时兴起。上述现象说明宋代的文学艺术()A.出现了平民化的趋势 B.个性化倾向十分突出 C.平民化与个性化的趋势并存 D.形成了平等自由的学风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话本、词和风俗画的出现反映了文学艺术平民化的特点;文人画的出现,反映了士大夫的个性化追求,故选C。
答案:C[来源:Zxxk.Com] 4.(2012·秦皇岛模拟)元代堪称中国戏曲的黄金时代,后代常将元曲与唐诗、宋词并称,评价元曲“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由此可见其艺术风格是()A.以自然本色为主流
C.民主思想闪现其间
B.浪漫主义色彩浓厚 D.豪迈奔放、婉丽飘逸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说明元曲的自然本色,体现了市民阶层的特点。答案:A 5.明清时期,以大量记叙日常生活琐事和平民百姓见闻为主的章回小说蓬勃兴起并长足发展。这主要是因为()A.白话文已开始流行
C.市民阶层逐渐扩大
B.文学素材日益丰富 D.思想控制空前严密
解析: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逐渐扩大,他们需要新的文学形式和题材来满足自己的文化生活的需要,章回小说也就蓬勃兴起并长足发展。所以正确答案为C。
答案:C[来源:学科网][来源:学#科#网] 6.随着中国古代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适应市民阶层文化生活需要的文艺作品不断涌现。下列作品中与之相符的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宋代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适应市民阶层需要的文学艺术表现形式如戏曲、小说等出现了,故选D项,A、B、C均出现在宋代之前。
答案:D 7.余秋雨说:“中华文明的长寿秘密是汉字。”下列关于中国汉字与书法艺术的表述,正确的是()A.汉字起源于甲骨文
B.汉字在秦汉时期形成完整体系 C.汉字的演变趋势是由简到繁 D.书法艺术分为自发、自觉两个阶段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甲骨文已经是比较成熟的文字,在商朝时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故A、B两项错误;结合汉字的发展历程,可以得出其演变趋势是由繁到简,故C项错误,D项符合题意。
答案:D[来源:学科网] 8.(2012·福州模拟)中国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绵延了三千多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来源:学科网] A.楷书变化最为丰富,最能表现书法写意性 B.东晋王羲之擅长草书、行书,被称为“书圣”
C.唐代颜真卿、柳公权推陈出新,分别创立了颜体和柳体 D.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是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字体
解析:楷书特点是字形方正,规矩严整。草书把中国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变化丰富,奔放跃动,最能表现和抒发书法家的感情。故A错误。答案:A 9.《清明上河图》是我国古代书画艺术的巅峰之作,现藏于故宫。下列关于该画的说法正确的是()A.吸收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
B.以文人画为特色,讲究借物抒情,追求意趣 C.以风俗画为亮点,描绘北宋京城的繁华 D.题材广泛,场面宏大,反映了唐朝时的盛景
解析:根据古代绘画的知识可知,《清明上河图》是北宋张择端的绘画代表作品,属于风俗画。A项是隋唐时期绘画的特点;B项是元明清时期文人画的特点;D项中的时间“唐朝”错误,据此可排除A、B、D三项,故答案为C。
答案:C[来源:学&科&网] 10.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下列绘画作品中反映这一风格的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题干描述的是文人画的特点,C作品通过梅来抒情,表达个人追求,符合题意,A作品为风俗画,B作品为彩陶画,D作品为写实人物画。
答案:C[来源:学,科,网Z,X,X,K] 11.京剧是融文学、音乐、美术、舞蹈等多种艺术因素于一体的综合艺术,被誉为中国的“国粹”。下列对其艺术特色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内容以历史故事为主
B.表演艺术以说、学、逗、唱为手段 C.乐器以管弦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
D.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来源:Zxxk.Com][来源:Z.xx.k.Com]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京剧是以唱(歌唱)、念(念白)、做(表演)、打(武打)、舞(舞蹈)为表演手段的。而B项指的是相声。
答案:B[来源:Z+xx+k.Com] 12.中国文学艺术异彩纷呈。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来源:学科网]
A.图1是东晋顾恺之的作品,反映了“以形写神”的特征 B.图2是唐朝吴道子的作品,反映了吸收外来文明的特征 C.图3作品的作者是关汉卿,反映了元曲通俗易懂的特征 D.图4剧种在清朝同治年间产生,反映了“徽汉合流”的特征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图4京剧产生于道光年间,在同治、光绪年间走向成熟,A、B、C三项表述均符合史实,故选D。
答案:D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2012·台州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自古以来,我国就有许多关于文字起源的学说。古人常说:“上古结绳而治。”古书上说:“古者无文字。其有约誓之事,大其绳;事小,小其绳。”[来源:学科网]
材料2:下图为新石器时代刻在石崖和陶器上的符号,这些符号极为罕见。
材料3: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百工以乂,万品以察,盖取诸《夬》。
——许慎《说文解字叙》
材料4:1899年,国子监祭酒王懿荣将药店所存“龙骨”如数购归,经过研究后确认是商朝文物。甲骨文始为人知。迄今考古发掘所见单字已达四千五百多个,已经辨认的也有一千两百多个。其内容与《史记·殷本纪》所载世系大体一致。
(1)材料1中对中国文字起源的看法有无道理?为什么?(6分)(2)史学家没有把材料2中的符号作为中国最早的文字,你认为原因是什么?(6分)(3)材料3、4都涉及汉字的起源问题,你认为哪则材料比较可信?为什么?(8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调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要结合教材中的汉字起源分析有无道理,并分析原因。第(2)问要依据自己的认识去回答。第(3)问首先要对比两则材料,从中获取信息来组织答案。
答案:(1)无道理。因为结绳仅是一种记事方法,中国的汉字起源于原始的刻画符号。(2)原因:发现符号数量很少,至今还无法破解,所以不能把它确定为中国最早的文字。(3)材料4比较可信。理由:它既有《史记》的相关记载,又有大量出土文物作为物证,其中的大量文字已经破译。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明代以后士风颓靡,诸多士大夫狂荡不羁、沉溺声色,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迷恋于戏曲。明人陈琬《旷园杂记》说,嘉靖四年(1525年)有一位解元周诗,当乡试发榜
时,别人都争去省门看榜,他却在戏园里演戏,“门外呼周解元声百沸,周若弗闻,歌竟,下场始归”。
材料2:戏曲通过参与祭祀社火等民俗活动,成为一种与民众的宗教仪式、年节庆典、春祈秋报、红白喜事浑融一体的民俗艺术,成为民间文化娱乐方式的主要承载物。清人焦循说:“郭外各村,于二八月间,递相演唱,农樵渔夫,聚以为欢,由来久矣”,是对当时平民戏曲生活的生动写照。
材料3:乾隆五十五年,三庆徽班进京,逐渐吸收了京、秦二腔独擅梨园,因此京剧的前身即为徽剧。道光年间汉调进京,于是形成徽、汉合流,促成湖北的汉调与安徽的徽调融合,京剧逐渐形成。京剧艺术在文学、表演、音乐、唱腔、化妆、脸谱等各个方面,经过几辈优秀人才的长期舞台实践,执著探索,最终成为代表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材料4:京剧被称为“国剧”“国粹”,逐渐走向世界,被世界所认可。但有人认为,京剧发展到今天,已不适应现代人的欣赏口味,任其衰亡就是了;另一种观点认为,京剧是原汁原味的国粹,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应该原封不动地加以保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2,归纳明清时期戏曲艺术繁荣的原因。(6分)[来源:学科网](2)根据材料3,归纳京剧形成并迅速发展的原因。(6分)(3)结合材料4,你认为应该怎样看待当前的京剧艺术?为什么?(8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阅读理解及归纳概括能力。第(1)问要依据两则材料从中归纳概括。第(2)问从材料中的“逐渐吸收”“徽汉合流”“几辈优秀人的长期舞台实践,执著探索”等分析归纳。第(3)问为开放性问题,要结合自己的认识进行回答。
答案:(1)士大夫的推动;戏曲的平民化。
(2)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几代艺术家的不懈努力。
(3)这两种观点都是不合适的。作为人类文化的宝贵遗产,国家应当对京剧珍惜和保护;京剧应当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更好地适应时代的潮流。
第四篇:2013届新课标高考历史总复习第34节 古代中国文学与书画戏曲艺术(单元卷)
2013届新课标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34节 古代中国文学与书画戏曲艺术(单元卷)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诗云:“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与“风骚”一词来源无关的是() A.诗经
C.楚辞
B.离骚 D.汉赋
解析:《诗经》中的《国风》与楚辞《离骚》
对后世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人们将其并称为“风骚”,故选D。答案:D 2.(2012·长春模拟)汉武帝时代的赋以气势恢弘、辞藻华美为特征,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就是其中杰出代表。它们反映出的本质内容是()[来源:Zxxk.Com] A.社会**和经济凋敝
C.国力的强盛
B.豪迈奋进的时代精神[来源:学科网] D.宏阔广大的文人精神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汉赋辞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本质上体现出西汉武帝时代国力的强盛,选C。
答案:C 3.宋朝时期,反映市民阶层生活的话本和词兴起。北宋中期以后,文人画、风俗画同时兴起。上述现象说明宋代的文学艺术()A.出现了平民化的趋势 B.个性化倾向十分突出 C.平民化与个性化的趋势并存 D.形成了平等自由的学风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话本、词和风俗画的出现反映了文学艺术平民化的特点;文人画的出现,反映了士大夫的个性化追求,故选C。
答案:C[来源:Zxxk.Com] 4.(2012·秦皇岛模拟)元代堪称中国戏曲的黄金时代,后代常将元曲与唐诗、宋词并称,评价元曲“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由此可见其艺术风格是()A.以自然本色为主流
C.民主思想闪现其间
B.浪漫主义色彩浓厚 D.豪迈奔放、婉丽飘逸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说明元曲的自然本色,体现了市民阶层的特点。答案:A 5.明清时期,以大量记叙日常生活琐事和平民百姓见闻为主的章回小说蓬勃兴起并长足发展。这主要是因为()A.白话文已开始流行
C.市民阶层逐渐扩大
B.文学素材日益丰富 D.思想控制空前严密
解析: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逐渐扩大,他们需要新的文学形式和题材来满足自己的文化生活的需要,章回小说也就蓬勃兴起并长足发展。所以正确答案为C。
答案:C[来源:学科网][来源:学#科#网] 6.随着中国古代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适应市民阶层文化生活需要的文艺作品不断涌现。下列作品中与之相符的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宋代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适应市民阶层需要的文学艺术表现形式如戏曲、小说等出现了,故选D项,A、B、C均出现在宋代之前。
答案:D 7.余秋雨说:“中华文明的长寿秘密是汉字。”下列关于中国汉字与书法艺术的表述,正确的是()A.汉字起源于甲骨文
B.汉字在秦汉时期形成完整体系 C.汉字的演变趋势是由简到繁 D.书法艺术分为自发、自觉两个阶段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甲骨文已经是比较成熟的文字,在商朝时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故A、B两项错误;结合汉字的发展历程,可以得出其演变趋势是由繁到简,故C项错误,D项符合题意。
答案:D[来源:学科网] 8.(2012·福州模拟)中国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绵延了三千多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来源:学科网] A.楷书变化最为丰富,最能表现书法写意性
B.东晋王羲之擅长草书、行书,被称为“书圣”[来源:学科网ZXXK] C.唐代颜真卿、柳公权推陈出新,分别创立了颜体和柳体 D.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是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字体
解析:楷书特点是字形方正,规矩严整。草书把中国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变化丰富,奔放跃动,最能表现和抒发书法家的感情。故A错误。
答案:A 9.《清明上河图》是我国古代书画艺术的巅峰之作,现藏于故宫。下列关于该画的说法正确的是()A.吸收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
B.以文人画为特色,讲究借物抒情,追求意趣 C.以风俗画为亮点,描绘北宋京城的繁华 D.题材广泛,场面宏大,反映了唐朝时的盛景
解析:根据古代绘画的知识可知,《清明上河图》是北宋张择端的绘画代表作品,属于风俗画。A项是隋唐时期绘画的特点;B项是元明清时期文人画的特点;D项中的时间“唐朝”错误,据此可排除A、B、D三项,故答案为C。
答案:C[来源:学&科&网] 10.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下列绘画作品中反映这一风格的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题干描述的是文人画的特点,C作品通过梅来抒情,表达个人追求,符合题意,A作品为风俗画,B作品为彩陶画,D作品为写实人物画。
答案:C[来源:学,科,网Z,X,X,K] 11.京剧是融文学、音乐、美术、舞蹈等多种艺术因素于一体的综合艺术,被誉为中国的“国粹”。下列对其艺术特色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内容以历史故事为主
B.表演艺术以说、学、逗、唱为手段[来源:Z.xx.k.Com] C.乐器以管弦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
D.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来源:Zxxk.Com][来源:Z.xx.k.Com]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京剧是以唱(歌唱)、念(念白)、做(表演)、打(武打)、舞(舞蹈)为表演手段的。而B项指的是相声。
答案:B[来源:Z+xx+k.Com] 12.中国文学艺术异彩纷呈。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来源:学科网]
A.图1是东晋顾恺之的作品,反映了“以形写神”的特征
B.图2是唐朝吴道子的作品,反映了吸收外来文明的特征[来源:Zxxk.Com] C.图3作品的作者是关汉卿,反映了元曲通俗易懂的特征[来源:Zxxk.Com] D.图4剧种在清朝同治年间产生,反映了“徽汉合流”的特征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图4京剧产生于道光年间,在同治、光绪年间走向成熟,A、B、C三项表述均符合史实,故选D。
答案:D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2012·台州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来源:Zxxk.Com] 材料1:自古以来,我国就有许多关于文字起源的学说。古人常说:“上古结绳而治。”古书上说:“古者无文字。其有约誓之事,大其绳;事小,小其绳。”[来源:学科网]
材料2:下图为新石器时代刻在石崖和陶器上的符号,这些符号极为罕见。
材料3: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百工以乂,万品以察,盖取诸《夬》。
——许慎《说文解字叙》
材料4:1899年,国子监祭酒王懿荣将药店所存“龙骨”如数购归,经过研究后确认是商朝文物。甲骨文始为人知。迄今考古发掘所见单字已达四千五百多个,已经辨认的也有一千两百多个。其内容与《史记·殷本纪》所载世系大体一致。
(1)材料1中对中国文字起源的看法有无道理?为什么?(6分)(2)史学家没有把材料2中的符号作为中国最早的文字,你认为原因是什么?(6分)(3)材料3、4都涉及汉字的起源问题,你认为哪则材料比较可信?为什么?(8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调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要结合教材中的汉字起源分析有无道理,并分析原因。第(2)问要依据自己的认识去回答。第(3)问首先要对比两则材料,从中获取信息来组织答案。
答案:(1)无道理。因为结绳仅是一种记事方法,中国的汉字起源于原始的刻画符号。(2)原因:发现符号数量很少,至今还无法破解,所以不能把它确定为中国最早的文字。(3)材料4比较可信。理由:它既有《史记》的相关记载,又有大量出土文物作为物证,其中的大量文字已经破译。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明代以后士风颓靡,诸多士大夫狂荡不羁、沉溺声色,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迷恋于戏曲。明人陈琬《旷园杂记》说,嘉靖四年(1525年)有一位解元周诗,当乡试发榜
时,别人都争去省门看榜,他却在戏园里演戏,“门外呼周解元声百沸,周若弗闻,歌竟,下场始归”。
材料2:戏曲通过参与祭祀社火等民俗活动,成为一种与民众的宗教仪式、年节庆典、春祈秋报、红白喜事浑融一体的民俗艺术,成为民间文化娱乐方式的主要承载物。清人焦循说:“郭外各村,于二八月间,递相演唱,农樵渔夫,聚以为欢,由来久矣”,是对当时平民戏曲生活的生动写照。
材料3:乾隆五十五年,三庆徽班进京,逐渐吸收了京、秦二腔独擅梨园,因此京剧的前身即为徽剧。道光年间汉调进京,于是形成徽、汉合流,促成湖北的汉调与安徽的徽调融合,京剧逐渐形成。京剧艺术在文学、表演、音乐、唱腔、化妆、脸谱等各个方面,经过几辈优秀人才的长期舞台实践,执著探索,最终成为代表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材料4:京剧被称为“国剧”“国粹”,逐渐走向世界,被世界所认可。但有人认为,京剧发展到今天,已不适应现代人的欣赏口味,任其衰亡就是了;另一种观点认为,京剧是原汁原味的国粹,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应该原封不动地加以保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2,归纳明清时期戏曲艺术繁荣的原因。(6分)[来源:学科网](2)根据材料3,归纳京剧形成并迅速发展的原因。(6分)(3)结合材料4,你认为应该怎样看待当前的京剧艺术?为什么?(8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阅读理解及归纳概括能力。第(1)问要依据两则材料从中归纳概括。第(2)问从材料中的“逐渐吸收”“徽汉合流”“几辈优秀人的长期舞台实践,执著探索”等分析归纳。第(3)问为开放性问题,要结合自己的认识进行回答。
答案:(1)士大夫的推动;戏曲的平民化。(2)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几代艺术家的不懈努力。
(3)这两种观点都是不合适的。作为人类文化的宝贵遗产,国家应当对京剧珍惜和保护;京剧应当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更好地适应时代的潮流。
第五篇:第4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教案
第4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教
案
第4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教案
课标要求
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
了解中国汉字、书画的发展演变脉络
2.理解京剧形成发展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碑帖、历史比较、欣赏图片、欣赏戏剧等方法,了解中国书画和戏剧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艺术魅力;珍惜和弘扬古代优秀文化。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京剧产生和发展的历程、京剧艺术的特色和成就
难点:理解中国书画和戏曲艺术的基本特征
教学过程
导入:
[展示XX年北京奥运会会徽图案]
教师提问:北京奥运会为什么采取这样的设计图案?学生讨论。
教师指出:这是奥运会徽史上第一次汉字字形的引入。汉字是表意文字,是象征性的符号体系。汉字中的一笔一划,充满者对生活气氛的烘托和对生命意义的隐喻。由此引入新课。
一、汉字与书法艺术
、汉字的起源
汉字源远流长。它既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早在六千多年前,原始社会晚期,汉民族先民在各种器物上刻画的符号,渐渐演变成为汉字。汉字起源于图画,原始文字大多是象形字,是可读出来的图画,称为“文字图画”。象形字越来越符号化,逐渐脱离图画,形成汉字。
2、汉字演变的基本脉络
汉字在长期演变的过程中,经历了由商周的甲骨文发展到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的脉络演变发展。教师可以一边介绍,一边借助展示汉字的演变过程。通过图片欣赏对比的方法给学生以直观印象。
3、书法艺术发展的两个阶段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它伴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而发展。书法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中国艺术的基本特征。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主要分为两个阶段: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从此,书法的审美功能超过实用功能,自觉地创造书法美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
4、书法艺术
(1)、楷书
特点:笔画详备,结构严整,是规范化、标准化、楷模化的字体。
发展:①始于东汉。②魏晋楷书有定鼎之功。③唐代步入盛世,名家群起。初唐的欧阳询、盛唐的颜真卿、晚唐的柳公权是这一时期的代表。结合展示楷书名家的代表作。
(2)、草书
特点:笔画简约,钩连不断;线条流畅,任情纵性。虽难于辨识,实用性不大,却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发展:起源于汉初,成熟于东晋。魏晋以来盛行不衰,名家辈出。
代表人物: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盛唐的张旭、怀素等。
(3)、行书
特点: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是一种最活跃的字体。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实用价值。
发展:经过东汉至西晋约两个多世纪的演变,书体完全成熟。
代表作:王羲之等。
二、笔墨丹青中国画
三、中国画的起源、演变及特点
教师:什么是中国画?特点?
中国古代绘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其绘画形式、艺术风格、表现技法都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
、远古的绘画艺术
起源:早在六七千年以前,黄河流域的祖先就在陶器上绘制图案。
代表作:彩陶画《鹳鱼石斧图》。
2、战国时期的绘画艺术
特点:以人物肖像为主,画在墙壁上、丝帛上。
代表作:战国楚国帛画《人物龙凤图》和《人物御龙图》。以线条勾画物象,构图简洁而有序,平面感和装饰性极强,生动的气韵,简洁的笔墨,流畅的线条,表达出完美的意境,反映出画家高度的艺术概括力。它们虽然不能叫卷轴画,但可以窥见当时的绘画水平,这时确立了中国绘画艺术以线条造型的民族风格形式。
战国时期是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
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艺术
特点: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画出现了。这一时期士族兴起,士大夫画家活跃于画坛。他们文化修养很高,总结出许多精辟的绘画理论,有力地推动绘画艺术的提高。此时人物肖像画是主要的创作主题。顾恺之“传神写照”理论提出,要求绘画作品应重表现人物的风貌、气质。这和后来的绘画理论家谢赫“六法”中的“气韵生动”对当时绘画风格有很大的影响,也为中国画重气韵的特点的形成打下了基础。发展到晋、南北朝,中国画逐渐演变成单幅的卷轴画,成为独立的艺术欣赏品,题材亦日益扩大。除人物,宗教题材外,初期山水画也随之出现。同时,书画理论著述的问世,指导了艺术创作的方向。
代表作: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和杨子华的《北齐校书图》。
4、隋唐五代时期的绘画艺术
特点:中国绘画的一个高峰。在继承魏晋以来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产生出许多画家和优秀作品。中国的绘画发展是与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紧密联系的。从唐朝开始,由于是经济文化的空前繁荣,再加上唐诗的伟大成就和影响,绘画重情趣求意境,追求一种“画中有诗”的意境,希望通过绘画来表达一种心境。文人士大夫追求的抒情性成为当时绘画的主流,文人画从此兴起。唐朝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鼎盛时期,开创了新纪元。唐代在隋代承前启后过渡的基础上,获得了全面的发展。
代表作:隋朝展子虔的《游春图》,是现存中国最早的山水画。初唐阎立本的《步辇图》。盛唐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此外,隋唐时期,敦煌莫高窟壁画盛极一时。
5、两宋时期的绘画艺术
特点:宫廷画院进入最为活跃的阶段,画学兴起;适应民间需要,绘画成为商品。这些因素,使绘画艺术得以全面发展。各画种全面发展,题材愈加广泛,画派并出,空前繁荣,盛极一时,其光辉璀璨,照耀百代。中期出现了以水墨写意为主体的文人画,讲求诗书画统一,注重笔墨情趣,是富有生命力的画派新支。体备众法,流派纷呈,名家辈出是这一时期绘画艺术的特点。风俗画是当时画坛的最大亮点。
代表作: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长卷。它描绘了北宋汴河沿岸风光和繁华的景象,作品充分展示了画家的写实功力,河流、物舍、舟船、城关、人群、虹桥、楼观、店铺、市街、驼队,等等,一切物象都刻画得入微传神。
6、元明清时期的绘画艺术
特点: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这一时期文人画开始占据画坛的主导地位。所以适合于表现文人画家意识的山水画和枯木竹石、梅、兰以及墨笔花鸟大量涌现,人物故事画的相对减少。随着文人画的繁荣,绘画作品中诗、书、画进一步密切结合而且成为普遍的风尚。这加强了中国画的文学趣味,更好地体现了中国画的民族特色。同时,绘画理论和创作实践中,特别强调了笔墨技巧的运用,讲究绘画作品要具书法韵味,将书法融入画法之中,在笔墨技巧上起了新的变化,使水墨写意画在传统的基础上有所突破。要求绘画体现书法性用笔,反对刻意求工、求似,主张神似,逸为上。追求作品的古意和“士气”,重视画家主观意兴和思想感情抒发。中国画在明代产生了许多流派,各派又在创作和理论上自成体系。清代的绘画艺术,继续着元明以来的趋势,文人画日益占据画坛主流,山水画的创作以及水墨写意画盛行。更多的画家在文人画创作思想影响下,追求笔墨情趣,很多画家钟爱梅、兰、竹、菊等题材和泼墨大写意手法,他们的艺术对近现代花鸟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代表作:元代王冕的《墨梅》、明代徐渭的《黄甲图》、清代郑板桥的《墨竹图》。
三、京剧的出现
、京剧的形成
清代开始,地方戏曲日趋繁盛,一批大型地方戏曲趋于定型和成熟。这些地方戏曲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强烈的地方色彩和深厚的群众基础,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点和风格。
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在安徽一带很有名气的“三庆”徽戏班,来到北京演出。徽戏在北京经常和其他剧种同台演出,注意吸收和借鉴他们的长处。尤其是与以唱二黄调和西皮调为主的汉戏的合演,逐渐形成了二黄与西皮的合流,形成了“徽汉合流”的局面,后来徽剧又吸收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逐渐形成以“皮黄”为主要声腔的京剧。到1840年左右,京剧的唱腔、念白、剧本和表演已经成熟,尤其是出现了以演“京戏”为主的一批演员,他们不再以徽戏、汉戏为名,而以演“京戏”自居。从此,诞生了一个独立的剧种──京剧。
2、京剧的发展
早期的京剧以迷人的唱腔、丰富的剧目、精彩的表演和京腔京味吸引了观众,使京城出现了京剧热。同治、光绪年间,京剧已经被京城市民承认,成为人们最喜爱的舞台艺术。并涌现出著名的“同光十三绝”。
3、京剧走向世界
京剧于地方戏,有着南北方许多剧种的优点,所以很容易地被各地观众所接受。从清朝末年到民国初年,京剧迎来了它的繁荣期。京剧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风靡全国,被誉为“国剧”。20世纪以来,京剧在不断革新的基础上,迅速发展,流派纷呈,新剧迭出,走向世界,达到了艺术上的顶峰时期,创造了中国戏曲史上令人振奋的辉煌。
4、京剧表演特色
①京胡、二胡、笛子、唢呐等管弦乐器和鼓、板、大锣等打击乐器伴奏;②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化妆都有一定的谱式;③唱、念、做、打有机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艺术体系;④表演有程式性和虚拟性,虚实结合,形神兼备。
小结:运用知识网络概括本课基础知识
拓展:
中国文人画的精髓在于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宋代画院考试中曾出现过以下题目:踏花归去马蹄香、竹锁桥边卖酒家、嫩绿枝头红一点。结合文人画追求意境的特点,请你来构思,什么样的画面设计在当时会获得考试的好名次?
戏曲欣赏
在介绍完相关知识点后,教师可选取中国各地著名的戏曲剧种进行播放,指导学生进行欣赏,展现艺术本身的魅力,从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