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段金莲事迹
永德二中2007届毕业生段金莲央视播放事迹
圆梦行动启动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尤其节目播出后,很多热心观众都打来电话要求资助节目中的主人公,我代表活动主办单位以及受资助的学生和他们的家庭向您表示感谢,不过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我们报道的主人公只是贫困家庭学生的代表,圆梦行动的主旨是让所有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都能顺利走进大学的校门,所以希望大家不仅关注我们节目报道过的孩子,对那些没有被报道的孩子也同样给与您的爱心,您可以通过屏幕下方的捐款电话进行捐助,也可以通过邮局汇款到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或各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另外,还可以通过圆梦行动活动网站直接结对资助,网址是汉语拼音“上大学啦”。感谢您的爱心和对圆梦行动的支持。
下面继续我们今天的节目,今天圆梦行动记者寻访团将带您到云南,认识一个叫段金莲的姑娘。这个姑娘名叫段金莲,这天一早,她就和父亲从20多里外的村上来到镇子里赶集。可以看得出来,段金莲卖的荔枝没有旁边的荔枝好,人家卖两块多一斤,他们只卖一块多,可是,买主还是很少。眼看别人的荔枝都一筐筐地卖了,他们还没有卖出去几斤。
段金莲家在云南省临沧市永德县,这里已经到了我国的西南边境地区,距离昆明将近800公里,而距离中缅边境线的直线距离只有40多公里。
段金莲家所在的永康镇是一个坝子,与山地相比,这里更适合种植粮食、蔬菜、水果等农产品,所以,永康镇也成为了全县的经济中心。在这里可以看到成片的甘蔗、芒果和荔枝。
段金莲家没有种粮食,这一亩半农田都种了甘蔗,家里百分之九十的收入都靠这个。
段金莲家除了甘蔗外,还有十二亩山地,种的是玉米、芒果和荔枝,芒果现在还没有结果,荔枝呢,在节目开始,您也看到了,他家的荔枝品相不好,卖的也不好,她家里共种了5亩荔枝,她父亲说,有的人家5亩荔枝能收入上万元,可是,他们家卖不到一千块钱,相差这么大,这是为什么呢?
段父:再过几年,荔枝也可以了,现在就是栽得晚了。
记者:为什么以前不早一点种呢?
段父:以前有人种荔枝,人家卖两块八一棵,自己也买不起。
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永康开始大量种植荔枝,当时种一亩地荔枝买树苗大概需要150块钱,就是这150块钱,当时段金莲家也买不起,几年前,家里才终于凑钱种上了荔枝,荔枝的生长期比较长,现在他家的荔枝虽然已经开始挂果,但是由于树龄短,再加上没钱施肥、打药,所以荔枝结得很少,品相也不好。
放假在家,段金莲每天都要花半天的时间赶猪,这些猪大大小小有15头,数量可以说不少,可是,由于没钱买良种猪崽,这些都是自己家里老母猪下的,属于老品种,这种猪生长缓慢,再加上家里又喂不起饲料,猪长得就更慢了。
记者:家里面是一点饲料都没有吗?
段金莲:小猪小的时候,也喂一点,但是只是一点,因为猪喂的也多。
记者:大了以后,完全就靠打猪草了?
段金莲:嗯。
记者:这样猪长得就很慢。你是你们村子里面唯一一家这样放养的吗?
段金莲:不是,也有几家,但是已经不多了。
在我们看来,一个19岁的女孩子每天在山上这样赶猪肯定很无聊,但是段金莲确并不觉得什么,她不但跟这些猪有了感情,还自己寻找乐趣。
段金莲:每个猪都会给它取名字的。
记者:取什么样的名字?
段金莲:也就看着它的体型外貌来取。小花,小红什么的,也就那样的。
在和段金莲的接触中,我们感到她似乎和我们以往见到的很多山区里勤勉好学的孩子不一样,从那些孩子身上,我们很容易感受到那种坚忍不拔、勤奋向上的精神,还有那种一定要走出贫困山区、改变自身命运的强烈愿望,但是眼前的这个姑娘给人的感觉似乎对什么都很淡然,接下来的接触,更加深了我们的这种印象。
记者:你把那个考试看得很重吗?
段金莲:也不是,有时候也就考一考也就算了。
记者:你对自己有提过要求吗,必须在班里考第一?
段金莲 :没有提过,都是,都那种,都是顺其自然吧,一切都是。
记者:对于贫困这两个字,你理解它的含义是什么?
段金莲 :贫困应该是,别人眼中说的贫困都是生活很苛刻,很艰难这样的,但是我感觉贫困也并不是那么可怕。
这个姑娘说话这么不经意的态度确实让人有些奇怪,我们曾经看过很多和她的家境相似的孩子,这些孩子都是学习很好,改变命运的愿望非常强烈,同时这样的孩子也往往比较倔强,存在很大的心理压力,心事比较重,那么,这个名叫段金莲的姑娘到底是怎么想的呢?为什么她能拥有这样一份平和的心态呢?
和很多家庭一样,段金莲家的墙上也贴满了奖状,从上学起,她就几乎总是班里的第一名,去年,她还被评为了云南省优秀学生干部。
段金莲从小就很乖巧听话,那时候父母说的一句话她始终记在心里:只有学习才能够过上幸
福的生活将来。
记者:学习是和将来的幸福生活联系在一起的?
段金莲:是呀,只有学习好好的,家里人才会感觉充实,养着自己的孩子他们才会快乐感觉,爸爸妈妈对自己的期望真的很大。
段金莲的父亲段世昌幼年丧父,母亲一个人把他们兄弟三个拉扯大,他只上了一年就离开了学校。
段父: 我因为没有文化,没有知识,这种生活我已经折磨透了 00:10:45 糖厂开出一个单子,人家扣多少钱,你也不知道。
记者:就是甘蔗卖给糖厂以后,人家给你多少,算了多少,就是多少?
父亲:嗯。因为我没有念书过,我就后悔一辈子,后悔也没法了,我的小孩我不管怎么说,我都要让他念,再差,再怎么,我就让他去念书。
在段金莲父亲眼里,读了书就不会受人欺负,而且读了书才更知道怎么做人。
其实,虽然段金莲的父亲总是说自己没文化,说话做事都不得体,但是,正是他教给了段金莲很多朴素的做人的道理。也许正是父母亲的这种影响,段金莲才形成了现在这种性格。
段金莲所在的永德县第二中学共有两千多名学生,其中大概有四分之一学生家庭都比较困难。面对这么多的贫困学生,学校也想了多种方法,从学习、经济、心理等多方面对他们进行帮助。像段金莲上高中期间,学校不仅免除了她全部的学费,还资助了她部分生活费。
记者:这个是你们的什么?李在强:这个是我们二中团委资助的学生档案资料。
为了更好的帮助这些学生,学校的53名党员开展了和贫困学生结对子活动。
校党支部书记赵顺民:在经济上我们党员力所能及,做他该做的事情,每个月生活费,他遇到困难我们就给予资助。
记者:这个资助大概能有多少钱呢?一个人。
书记:资助最低不亚于50块钱。
这是永德二中的废品室,学校号召师生平时把废品收集起来,集中卖掉,这样既美化了校园,同时,这笔资金还可以帮助贫困的学生。
现在正是荔枝成熟的季节,这天,段金莲和几个同学一起去帮别人采摘荔枝,这几个同学今年的高考成绩也都很好,其中一个还是全县的理科状元,但是他们和段金莲一样,家里的条件都不太好。
一般来说,云南海拔比较高,夏季也不会太热,但是永康是在一个地势较低的坝子里,所以天气潮湿蒙热,干起活来非常辛苦。段金莲他们这样帮工一天可以拿到15块钱。
早想到女儿肯定会考上大学,今年春天,甘蔗卖了之后,段金莲的父母就把这笔钱全都攒了
下来。
记者:两个月前卖了甘蔗之后,这个钱就给她已经放下了?
段父:已经自己心里有个数,大人不用,小孩就用。
就在段金莲的父母在想方设法给女儿筹集上大学的费用时,远在昆明的一个老人也正在寻找那些今年上大学需要帮助的孩子。
这位老人名叫孙本吉,今年已经67岁了,当年在一家国有企业上班,现在已经退休。去年,听说了圆梦行动后,他就主动找到云南省青基会,资助了几个贫困的孩子,提供了他们上学的路费。今年,他表示,还要再资助几个孩子。
听说我们去永德县拍摄了一个贫困家庭的孩子,孙老先生提出想看一看。
看完采访录像后,孙老先生当即记下了段金莲的家庭情况。记者:她在永德县二中,她是今年的文科的第三名。考的是584分。
老人:我会尽力帮她,圆了她的大学梦。
在孙老先生家里,我们看到陈设也很简单,并不富有,但是,在过去的十多年里,孙先生一直在帮助那些贫困地区的孩子,帮他们修校舍,买电脑,上大学。
记者:您为什么要这么多年的去帮助他们呢?
老人:因为我总觉得吧,这么多年以来,我因为也是生在一个贫困家庭,因为我原来学历也不高,本身那个年代也愿意多读点知识,但是因为各种原因,我没有上得了大学,我这一辈上不了大学,但是我子女当时贫穷是也没有上得了大学,那么既然我现在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所以呢,我从很多年以来,以前,我没去圆我这些梦,对于这些贫困山区的孩子也好,我能够了了这个心愿,也是我的乐趣,我总觉得资助了别人,快乐了自己。
记者:您让我们感觉到,其实您不是完全在资助他们钱,而是真的给他们一份爱心,对他们有一种感情在里面。
老人:对对。所以这种人和人之间的感情,我觉得作为我们社会,实际都是互相依赖的,我们今天有这个条件,我们支持一些没条件的人,我觉得是,应该是在情理当中,我还愿意呼吁整个社会有识之士,献出一份爱心,伸出双手,来帮助我们这些贫困,来能够达到他们所能够达到的意愿。
记者:你的生活其实很不容易,你不觉得这是一种艰辛吗?
段金莲 :不艰辛啊,因为用那种平常的心去看待自己的命运。
记者:你能够很坦然的去接受这样一种生活?
段金莲 :是的。
记者:那你为什么还那么想要去改变这样一种生活呢?
段金莲 :因为人活着不光活的那么平凡,也不是要活的什么轰轰烈烈的,但是也要努力过,经历自己一番努力,也能使自己的生活更有意义,为社会,也为家人,为自己,为大家。
第二篇:梁金莲事迹
踏实管理 勤恳育人
——记怀集县永固镇中心小学梁金莲老师先进事迹
从踏上教育工作岗位以来,她一直在学校担任着班主任工作。三年的班主任工作,她用教师真诚的爱,赢得了学生纯真的爱;用一颗诚挚的心,赢得了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同时她也深深体会到工作的艰辛与重要,所以她不断地学习心理学、教育学和德育思想理论,在实践中摸索行之有效的班主任工作方法。
一、精耕细作,精细管理
班级管理工作是一门育人科学,更是一门育人艺术。它需要班主任多花心思,多了解,多观察,多动脑。她认为管理班级,引导学生得用“心”,把爱心、操心、耐心献给学生,把热心送给家长。在班主任管理中,她总是一丝不苟,要求自己做到面面俱到。俗话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每接到一个班级,她都会花较大精力抓学生的行为规范。她充分利用校园文明餐桌和三项竞赛评比,对学生进行讲文明礼仪、讲卫生、守纪律等思想方面的教育。她还动足脑筋,充分发挥教室内板报的教育作用,采用“成长树”、“快乐之星”、“我努力他快乐”“争章园地”等栏目进一步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她注意培养学生挑战意识,如选班干部,组织学生毛遂自荐,鼓励学生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树立良好的自信心,各项活动跃跃欲试,因此发现了不少孩子的闪光点。孩子们为了争取优秀,都暗暗较劲,处处以高标准来要求自己,看到同学们的点点进步,她的喜悦不言而喻。
二、以爱为桥,倾心教育
谁不爱学生,谁就教育不好孩子。作为一个班主任,接触学生的时间最长,生活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倾心谈话,深知学生需要教师的关怀与爱护。而喜欢得到这种师爱的并非是一个或几个孩子,而是所教的全部学生。她在平时喜欢与学生拉家常,如“你在家最喜欢做什么?天气冷了,你多穿衣服了吗?最近进步很大,请继续努力!与学生交谈沟通,让学生感受到他发自内心朋友式的友情,姐姐般的关爱,搭起了她与学生之间的感情桥梁。遇到问题,学生乐于接受她的教育、引导。
每个班主任在工作中都会遇到学困生,学困生虽然只是少数,但他们往往集许多缺点于一身,给班主任工作带来很多麻烦,他们不仅容易犯错,而且改过来之后极容易再犯。针对这样的情况,她总是用她的宽容去温暖学生的心灵,让学生知道错误是可以原谅的,并引导他们把自己的缺点找出来,然后逐步改正。他们班里有这样一个学生,常因懒惰而忘了做作业,找他谈话他会答应老师今天一定完成,但到第二天检查却拿不出作业来。老师无论是“哄”是“吓”,他都以不变应万变。怎么办?不断的失败使她不得不重新考虑转化他的方法。之后,当她发现他完成了某一项作业时,她就及时表扬他,并奖励他一个“笑脸”,几天下来,他也能和另外的同学一样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现在,他基本能完成其中的一两个作业了。
三、从常规训练入手,使文明具体。
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规范教育后,要让学生真正掌握“规范”的内
容,运用规范待人接物,她还对学生的行为进行了严格的训练。(1)、班级集合排队,进教室秩序训练。每节课让体委组织学生站排,进入教室,同时严格要求规范他们的一举一动。(2)做操动作规范,整齐化的训练。课间操亲自督导学生做操,学生做操的动作到位,队列步伐整齐(3)、站、立、行的标准化的训练。(4)每天进校时敬礼,问好姿势的训练。(5)、队礼、队歌、国歌、升旗仪式规范性的训练。
四、开展活动,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
1、在实践活动中得到教育。
为了弘扬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她组织学生开展以读敬老书、做敬老事、写敬老文章为主要内容的“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如每年的端午节、重阳节等重大节日,他都组织班级学生为身边的老人送上鸡蛋、粽子、水果等物品,帮助老人打扫卫生等。在这样的活动中,老人们得到了亲人般的温暖,同学们则受到了极大的教育。
2、在班会活动中受到启迪。
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班会始终是一个主渠道。无论学习怎样紧张,她都不会占用学生每周的时间。如组织的以“我是合格小公民”、“我们是一家人”等主题班会,培养了学生“先人后已”、“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与人为善”的处事态度。他们班的孩子的特点也很明显。他们很活跃、喜欢表现自己,自信心强、上进心强。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骄傲、娇气、以自我为中心,喜欢表扬,听不了批评,不够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等。针对这些问题以及孩子的年龄、心理特点,她让学生用硬纸壳制作评价卡,题目是“我进步了”。每
周一卡,项目是学习、纪律、卫生、活动,把学生在校的情况每周一评,小组、班级、老师评价三个合一,综合评价,评语有“优”、“进步”、“加油”等鼓励性的语言,通过评价让学生增强自信心,不断进取,克服不足,不断完善自己。在评价中努力进取,只要努力就能有收获,培养他们的耐心和恒心,胜不骄,败不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评价卡学生拿回家后,家长签字返回装入成长记录袋中,这样与家长的互相沟通有利于孩子与家校结合,对学生良好的品质与形成,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3.抓礼仪教育,创文明班风
她一贯重视引导学生学习“规范”,学会做人,教育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上做个好少年。平时,能根据学校要求,深入开展文明礼貌教育活动,从而达到以人为本,在班级中评比“文明小标兵”,制定评比标准,使用文明语言,做文明事。在学校遵守纪律,学习勤奋认真,诚实言行一致,团结同学,热爱集体,爱劳动,做好事,勤俭朴素。在家里,孝敬父母、长辈,主动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在生活中,爱护花草树木,不惹是生非。制定标准后,在学生中公布,先让学生申报并说明理由,然后与家长联系互相监督,查看。几星期后,再认定发奖章和证书,与此同时,让学生和家长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教育,教育不改者,收回奖章和证书,以此鼓励、强化文明行为,良好习惯的形成。这样大大激励学生争做文明小标兵的积极性,努力成为文明的小天使。正因为她个人平时重视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因而,班级班风良好。所教班级在学校组织的各项
活动中均多次获得优胜班级,也多次被学校评为文明班。
五、让家长与老师同行,促进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班集体是由一个个学生组成的,在每一个学生的身后都站着一个个望子成龙的家长,又组成了一个引导、教育学生成长的强大的集体。让家长与老师同行,就是借助家长的力量使教育取得和谐、一致。尤其是对于本班来说,这一点更为重要。班中家长大多文化水平不高,有的连字都不会写,也不会管孩子,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就是对孩子尽到责任了。为了唤起家长教育孩子的意识,2010年10月份,她通过校讯通平台,就家长管理孩子的情况作了一份问卷调查:
1、您了解孩子在班级各方面的表现吗?
2、您对孩子有哪些期望吗?
3、您在家是怎样配合老师教育孩子的?
4、您对班主任有哪些要求吗?您能协助班主任教育孩子吗?您打算怎样协助?,大部分家长们认真地给予了答复,有的反思了自己教育孩子的失职,加强了自己管理孩子的责任意识。以后,她常利用校讯通的平台,与家长共同总结班级现况,明确班级的进步与不足,共同商讨班级下一步的发展。第一学期期末她让学生与家长坐在一起召开了“我的进步在哪里”的表彰总结会,这种形式很新颖,同学们都想在家长面前夸夸自己,认真地自我总结了半学期来的变化,她给每个同学进行了评点,家长谈了对孩子的期望,给同学们很大的信心和鼓舞。一学年的学习任务完成了,班级变化很大,在第二个学期末,她又召开了“比一比,谁的贡献大”的总结会,让同学们把一年来为班级做的贡献制成卡片,家长、老师、学生共同欣赏、评定,评选出最出色的同学,使大家认识到自己在集
体中的价值,感受到集体的荣誉感、自豪感。本学期她还召开了“分层次家长会”“教子有方的家长经验交流会”、“孩子,我想对你说的交流会”及“优秀家长会”评选会,评选出对班级和老师支持最好的家长,来强化家长的责任意识。一年来,她架起家校沟通的桥梁,借助家长这个强大的集体力量,使学生逐步的完善自己。
六、让她的爱延伸每一个学生向上的路
作为教师,从早到晚她一直生活在学生中间,她的手牵着他们的手,她的眼睛注视着他们的眼睛,她随着他们流泪而流泪,她随着他们微笑而微笑。一年来,不知道多少次累的自己发烧,嗓子化脓,发不出声来时,仍然站立在讲台上,舍不得请一天假;不知道自己多少次走在空荡荡的教学大楼里,已是华灯初上,饭菜飘香的时候,而此时,疲倦像潮水一样向全身席卷而来。她用一件件小事,一点一滴的行动去诠释一名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她用自己的言行把人格的丰碑铸进学生的心灵,她爱学生,所以她把更多的时间和爱留给了她爱的和爱她的学生们,把“小爱”变为“大爱”,因为在她的“大爱”中承载着每一个家庭的希望,承载着每一个孩子的未来,她会踏踏实实地走在这条路上,为着她的每一个学生,她的每一个学生的明天。
一路艰辛一路歌。她所带的班级多次被评为校优秀班级。所辅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均获较好的成绩,她还多次被评为镇优秀班主任和优秀教师,她参加的教师演讲中获得了镇第一名,在2010年参加的青年教师作文优质课大赛中获得县三等奖。
近观眼前满目春,放眼远处春更浓,她深知:要想在学生管理、学生教育方面做出更大的成绩,让学生飞得更高更远,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她相信:只要俯下身子,一心为了学生,一心为了教育事业,不断学习,科学管理,不断创新,就一定能取得更大的成绩。
第三篇:孟金莲优秀事迹
智慧融入教学 爱心铸造师魂
————榆次区锦纶路小学孟金莲老师
孟金莲老师是榆次区锦纶路小学的一名青年教师,承担一年级两个班的《数学》教学任务,并担任一年级一班的班主任。在两年的工作中,她秉承着“要做就做最好”的理念,以“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将数学教学与生活接轨,与社会相融,真正地将新的课程标准中“回归生活”的理念落到实处,体现出教育民主与高质的和谐统一。
一、努力钻研,智慧教学
作为教育者,要想让孩子爱学习,必须自己先做读书人。孟老师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在繁忙的教学中,挤时间刻苦学习与钻研,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丰富自己的文化内涵。她深知教师的角色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更应该是知识的研究者,在她的不懈努力下,摸索出了独特的教学方法。教学中,她注重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无论在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上,还是在过程与方法的选择上,她都表现出极大的智慧。学生刘鸿义同学,由于孩子父母工作忙,无暇顾及他的学习,导致学习成绩落后,对这位各科教师都认为老大难的学生,她并没有放弃,而是耐心地教育他。上课,每当提出一个问题时,感觉是他能力范围内的,就让他回答,帮助他树立自信心。如果小鸿义觉得有难度,孟老师会慢慢地引导他,帮助他 成功的过程,让他意识到学习应做一个有心人。孟老师考虑到他家中没有良好的学习氛围,她常常课下义务给小鸿义辅
导作业。后来每周五下午,用两个多小时和他一起复习功课。家长听说这些事之后,表示感激,并连连陈赞。期末考试,他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脸上绽放出了灿烂的笑容。
孟老师的教学方法与时俱进,在现代教育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她也积极研究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功夫不负有心人,孟老师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娴熟自如,极大地提升了教学水平,在上学期的期末考试中,数学成绩在太行片区取得了第三名的优异成绩,受到家长和学校的一致肯定。自然,她也就成了学校多媒体技术运用的标兵。本学期,她还为全校教师做过一次PPT专题讲座,赢得了学校同行的一致好评。
二、培养学生,爱心感化
学生在孟老师的培育下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孟老师清晰地知道:教育的目的是教会学生生活、教会学生生存。所以,她尤其侧重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
11岁的刘鸿义,是她班里一个较为“特殊”的孩子,因他父亲长年做厨师,他母亲也为了生计忙于奔波,晚上回家已疲惫不堪,所以小鸿义在生活、学习上得不到应有的照顾与陪伴。长期以来,孩子在情感上更渴望得到别人关注,为此,他经常在课堂上做一些古怪的表情与动作,以此引起老师与同学的注意。课下要么是把花池搞得尘土飞扬,要么是毁坏校园里的花草树木。随意任性的他又能找到各种理由推卸责任。
鉴于这种情况,孟金莲老师首先对孩子表示出友爱,让学生信任
自己、亲近自己、接纳自己。她及时发现孩子优点给予肯定,重塑孩子自信心,进而培养他的责任意识。在班级物事承包责任人的选定中,孟老师又给他委以重任,让他担任窗台管理员,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体尝到别人的尊重。尔后,自我约束力,自我管理力也得到了提高。古话说“长善救失”,孟金莲老师就是用这样处理问题的方式,肯定学生的优点,树立学生的自信,然后指出学生的不足,让学生易于接受并欣然向善,在工作中表现出极大的爱心与智慧。
刘梓君是她班里的一名女孩,是家里的独生女。本应有着快乐的童年,但孩子的父母为照顾她生病的舅舅,无暇过多顾及孩子的学习生活,甚至连按时接送孩子上下学都难以实现。孟金莲老师了解情况后,日日陪孩子在校门口等候,后来干脆坚持把孩子送回家。一日,梓君没来上学,又没履行请假手续,恰巧她家长把手机丢了,无法与孟老师取得联系。孟老师着急万分,亲自找梓君的街坊邻居了解情况。经过两天的联系,家长主动来了学校并说明情况,孟老师才松了一口气。孟老师的爱心举动让学生家长看在眼里,服在心里。在培养学生过程中付出了她全部情感与爱心。
三、为人师表,责任至上
孟金莲老师作为一名普通的一线小学教师,她深知,小学生的教育与培养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奠基性工程,而她正是承担着这沉沉责任的普通一员。责任,不是空洞的口号,更不是简单的应付,而是落实在日日夜夜的坚守中,落实在不计名利的付出中。
对于班级管理,班级活动,没有一项她不亲力亲为,她始终陪伴
在学生身边,与孩子们一起经受严寒与酷暑,一起享受收获与成长,一起共度困难与考验,负责任的孟老师给学生树立了极好的榜样,也给学生的成长提供了无形的动力!孟老师的班级管理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她的班级在朗诵比赛中脱颖而出,在团体操比赛中荣获第一,在期末考试中名列前茅。
和风细雨,润物无声,孟老师教学与育人紧密结合,爱心与智慧同修共进,她以平凡的事迹述说着一个普通的为人师者的良心与责任!正是有千千万万像一样的教师,在平凡的工作中成就着不平凡的事业,正是她们——新时代最有爱心的人民教师,在支撑着地方教育的大厦,我们向这样的人民教师致以崇高的敬意!
第四篇:学习金莲事迹的心得体会600字
学习金莲事迹的心得体会
时光飞逝,岁月匆匆,我在教师岗位上已经工作了三十年,经过了许多个日日夜夜,也经历了很多的酸甜苦辣。但是,为了孩子的一切,我和我的同事们仍在不断的努力,争先创优,把最好的自己献给教育事业!我们学校组织了共产党员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我认为结合我们人民教师的特点,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深深地懂得,教
师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才能去精心地培养学生,只有爱得深,才能更认真、更耐心、更细心地对学生进行教育。“爱”源于高尚的师德,“爱”意味着无私的奉献。每天清晨听着一声声“老师,您早”,那真诚的问候,给我带来了一天的快乐和生机;每天晚上随着一声声“老师,再见”,给我留下了明天的希望之光。孩子们纯洁的心、圣洁的情、深厚的意,净化了我的心灵,激起了我对教育事业深深的爱,我真正地体会到了一个教师所拥有的幸福和快乐。为此,我从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不断地充实自己,我要将我全部的爱和所知的知识,传递给我的学生,因为我要对得起那些渴求知识的眼睛,对得起那些对我如此信任的心灵!每天早晨迎着朝阳,我和我的同事,行色匆匆,从四面汇集到学校,站在教室门口,迎接孩子们的一张张笑脸。为了让自己做得更好,我们学校的教师每天都在坚持“三个一”工程:每天上好一节课,每天找一个学生谈话,每天全批全改一次作业。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风和学校的校风,教师的形象直接关系着学生素质的培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们用自身的榜样作用和人格魅力,让学生佩服,从而仿效。“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我们的奉献虽然不是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但是,却用平凡与崇高的师德之光,照亮了一片清纯的天地!“让这些需要特殊帮助的孩子能同正常孩子一样健康成长,让他们自信、自立、自强,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这是黄金莲同志的人生格言。在她的学校,她要求老师要能做到“三心二意”,有爱心、有信心、有耐心,其次要有愿意和诚意。她曾经这样说过,老师对这样的孩子除了有爱心,也要有信心,你培养的这些残疾孩子能够和正常的孩子一起走向社会,在社会上公平竞争,耐心不是一句话就说出来的,因为他们都是残疾的孩子,和其他的孩子都不一样,他们比较孤僻,自尊心又很强,你要很耐心的去辅导,这样才能成功。在她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中,她始终如一地对学生倾注爱心,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等都十分关心,可谓事无巨细。她刻苦钻研,创新教学方式方法,让特教生有一技之长。学生顽皮走失,天涯海角黄校长也要把他们找回来。黄金莲同志用实际行动兑现了她对特殊教育的承诺。我无不为黄金莲同志的先进事迹所感动,黄金莲同志为特殊教育的发展而百折不饶的精神值得所有人学习!
第五篇:段磊事迹
3月23日上午,由省委创先争优领导小组、青海武警总队联合举办的段磊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省会议中心千人厅举行。省委常委、组织部长齐玉、副省长张光荣、武警青海总队总队长谢才书、武警青海总队副政委龚松华、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祁建青等领导出席报告会。报告会上,武警青海总队西宁支队后勤部部长杨联刚,武警青海总队西宁支队卫生队医生马越,玉树州职业技术学校教师忠尕拉毛,段磊同志的妹妹段艳娜,西海都市报记者李锦分别从不同角度,饱含深情地讲述了段磊同志的成长经历和在玉树抗震救灾、格尔木抗洪抢险中顽强拼搏、忘我奋战的感人事迹。
段磊同志生前是武警青海总队西宁支队后勤部卫生队卫生员。玉树发生地震后,他主动请缨参加抗震救灾,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在感冒高烧的情况下,坚持战斗50余天,诱发肾炎。病情好转后,段磊再次申请到海拔4200多米的格尔木温泉水库抗洪抢险,连续奋战20余天,终因劳累过度,导致肾功能衰竭致尿毒症晚期,病倒在抗洪一线。段磊同志去世后,省委争先创优活动领导小组作出向段磊同志学习的通知。
“在海拔4200多米的温泉水库,他扛沙搬石、打桩筑堤、转移财产、安置群众,连续奋战20余天,3次累倒在抗洪一线。”、“段磊是普通一兵,但他用精神的火炬,照亮了我们情感的天空。”、“今天,本是回家陪爸爸做胆结石手术的日子,可是,玉树地震了!作为一名军人,在人民遭受灾难的时候,全力抢救生命才是最大的事。”……每一次讲述,都强烈地吸引和感染着现场每一个人,报告会现场不时发出一阵阵响彻礼堂的热烈掌声,来自灵魂深处的震撼令现场许多听众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他始终把理论武装作为成长的力量源泉。段磊是80后的战士,是在党的创新理论哺育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士兵。入伍时,正值全部队兴起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热潮,在这种浓厚氛围的感染和熏陶下,他对党的创新理论有了更深的感悟。他经常说:“党的创新理论是引领航向的‘罗盘’。如果放松了理论武装,政治信念就会动摇,人生追求就会偏移。”2009年8月,段磊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他在入党申请书中写到:困难不足畏,成败不足惧,得失不足计,生命只为一个信仰,我要用理想之火点燃青春。
他始终把苦练本领作为履职的有效支撑。新兵入伍的职责使命教育,使段磊很快明白了练就过硬军事素质的价值和意义。在新兵连期间,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做个强者,当个好兵。训练场上,他一招一式反复体会动作,一次,两次,动作不过关决不罢休。新训结束时,他以全优的成绩受到了支队嘉奖。由于他勤学苦练、聪明能干,下队后不到一个月就被推荐参
加了总队卫生员培训,培训结束后,被选调到支队卫生队,很快就当了班长。他经常告诫自己:作为一名卫生员,最起码的标准,就是要有足够的能力承担本职工作。当上卫生员时,为尽快适应工作,他自费订阅了《武警医学》、《医学临床知识》、《护理常识》、《针灸技术》等书籍,对医学知识广泛涉猎、深钻细研。工作中,他虚心向医师和老卫生员请教,业余时间,当战友们下棋、打扑克娱乐时,他却把自己关在屋子里苦读,有时到凌晨一两点。他始终坚持一条:要提高业务水平,就是要多练,他经常用自己的胳膊练扎针,每天坚持用双手在装满沙子的麻袋上练习拍、打、揉、捏、推等方法,有时手肿得连筷子都拿不住,终于练就了一手过硬的技艺。基层战士远离亲人,很容易因孤独产生心理问题,他提出“倾听就是服务,聊天也是工作”的理念,他把心理工作作为提高技能的突破口,没有学习时间,就从休息时间中挤;没有老师,就跑到医院请教。时间长了,来卫生队看病的战士有什么苦恼和心里话都愿对他倾诉。辛勤的付出,使他很快成了卫生队的骨干。2007年,在总队组织卫勤专业大比武中,段磊以过硬的技能,取得了战地救护第二名的好成绩,他是唯一一个获得名次的义务兵。
他始终把献身使命作为人生的崇高追求。国徽戴在头顶,血液里流淌着对党、对人民的无限忠诚。段磊服满现役时,朋友来信,让他回家共同经营果园发家致富,但段磊在电话里对朋友说:“部队是我成长进步的大学校,青海是哺育我的第二故乡,我舍不得这身军装。”他递交了选改士官的申请,献身使命,已经融入了他的血液和灵魂中。段磊当兵5年,先后3次参加重大行动,每次,他都是第一个递交请战书,次次都圆满完成了任务。2008年3月,在泽库县维稳的20天时间内,为了宣传群众、争取群众,他没日没夜,走村串户,既当救死扶伤的卫生员,又当民族政策的宣传员,为维护当地的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2010年4月14日,玉树发生地震后,段磊主动请缨参与抗震救灾,每天超负荷工作十多个小时,他在感冒高烧39度的情况下,不顾病情,抢治伤员、搬运物资、防疫消毒、清理废墟„„因严重感冒,加之过度劳累,诱发肾炎,住进了医院。7月5日,部队接到赴格尔木温泉水库抗洪抢险的命令后,病情刚有所好转的段磊再次请缨,强烈要求参加抗洪抢险。医生都劝他:你现在是病人,必须待在医院继续治疗。段磊落泪了:“接到命令以前,我是病人。可现在我已经不是了,我是一名必须要到灾区履行使命的战士!请满足我的要求吧!”在海拔4200多米的温泉水库,他扛沙搬石、打桩筑堤、转移财产、安置群众,连续奋战20余天,3次累倒在抗洪一线。一次次挑战极限,一次次超越自我。段磊在献身使命战场上的生命突
击,诠释着一名80后普通战士的人生价值与追求。他是一名普通的卫生员,履历如此简单平凡,然而,3次重大任务,5年的警营生活,映射着他非凡的生命为使命燃烧的人生价值。
他始终把服务人民作为军人的精神底色。段磊自从上学后,就对民族大家庭的温暖有一种深刻的认识。入伍后,部队地处多民族地区,使他切身感受到:群众利益无小事,民族团结大于天。他帮助过的群众不仅有汉族,更多的是回族、藏族、撒拉族等少数民族,他帮助最多的是生活困难的群众。每年逢“古尔邦节”、藏历新年等节日时,他都要到生活困难的少数民族同胞家中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