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稿件写作的基本知识与技巧

时间:2019-05-13 10:32: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闻稿件写作的基本知识与技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闻稿件写作的基本知识与技巧》。

第一篇:新闻稿件写作的基本知识与技巧

新闻稿件写作的基本知识与技巧 新闻稿件写作的基本知识与技巧

来源:吕梁消防政工网

发布时间:2014-5-6

我们经常通过电视、报纸、杂志以及广播来了解新闻,现在又出现了互联网,对新闻都有一些感性上的认识。但是,随着信息膨胀,现在社会上的各种新闻层出不穷,所以现在有了一种说法,那就是:在报纸时代,昨天是新闻;在广播时代,今天是新闻;在电视时

代,现在是新闻;那么在网络时代呢,同步是新闻。在这个处处有新闻,人人都读新闻的时代,可以说,新闻对我们每个人都非常重

要,那么,到底什么是新闻?

一、新闻的定义

所谓的新闻,有各种不同的定义,我们现在普遍采用的是陆定一给新闻下的一个定义,就是:新闻指的是新近发生或正在发

生的事实报道。它包括三层意思:

第一、是新近发生的,不是过去发生的;

第二、必须是事实,不能凭空捏造;

第三、具有传播性,既然是报道,就要对外宣传。从新闻的定义上我们可以看出新闻所具有的特点,可以归纳为:准确、鲜明、生动。换句话说,可以概括为五个字:真、新、短、活、深。

二、构成新闻的关键词(15个关键词)

(一)构成要素的关键词

作为一篇完整的新闻,大家都知道,它由五个“W”组成,可以说在构成新闻的要素有五个关键词:

1、何时:事实发生时间,也可以说是发稿时间;

2、何地:新闻事实的发生地;

3、何事:用叙述性的文字介绍主体事实;

4、何因:事件发生的背景;

5、何果:事件造成什么影响,加以解释点评。

如何把握这五个基本要素在这里就不做详细的说明了,只要大家能够在写完一篇新闻报道后,能够将五个要素对号入座,也

就是一篇完整意义上的新闻了。

(二)新闻结构的关键词

新闻结构关键词也有五个,分别是:

1、标题:文章的“眼睛”;

2、电头:本报讯;

3、导语:文章开头;

4、背景:对主体的解释;

5、主体事实:文章主干。

——为什么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呢?我们知道大家看文章的时候一般先看的是它的标题,一个标题的好坏从某种意义上说影

响着人的阅读兴趣。一个好标题能够一下子抓住读者的眼球,能够吸引人继续读下去。标题分主标题和副标题,一般情况下,主副标

题采取虚实结合的方法来拟制,二者相辅相成。

——电头是什么,有些人可能不理解,其实我们平时看报纸的时候,都会发现一篇文章前面有一些如“本报讯”、“本报北京X

日X日电”、“本报讯XX记者报道”等等,这些就是电头。

——在写消息性的新闻时,导语很重要,它开篇给人们 一个最直接的信息,告诉人们自己想说的是什么事。

——背景,对新闻主体事件的解释,阐述事情发生的条件等。

——主体,文章的核心部分,体现作者思想的“闪光点”就在这里。相关内容结合具体事例进行讲解。

(三)衡量新闻价值的关键词(含金量)也有五个,分别是:真、新、短、活、深

1、真。一要善于用具体、完整、关键的新闻事实,不要用材料;二要善于用有权威的典型事实;三要选用有情趣的新闻细

节说话;四要善于用点面结合,正反对比的新闻事实;五要学会用叙述事实发表意见。

2、新。主要体现在新闻时效性上。一是体现在时间性上;二是体现在时新性上:(1)主题思想是否新;

(2)与广大官兵想知道的东西是否有结合;(3)表现手法、表达方法上是否新;(4)语言是否新:准确、生动、真实。

3、短。提倡写短新闻。

4、活。语言生动活泼,具有可读性。

5、深。由小见大,主题深刻。

三、消息和通讯的写作

(一)消息

消息分五种,一是动态性消息,二是经验性消息,三是综合性消息,四是评述性消息,五是特写。

1、动态性消息就是具有时效性的消息,讲究的是“一事一报”,比如说在消防执法、执勤中发生的事情,部队当日、当时

发生的事件等都可归为动态性消息之类。

2、经验性消息指时效性不强,源于材料,高于材料一类的文章。它的突出特点是概写成绩,总结经验。在写此类新闻稿件 的时候,有一点需要切记,千万不要象写材料那样高唱“一、二、三、四”歌,而是要从材料中挖掘亮点,总结归纳,突出特色,这

样才有被采用的可能性。

3、综合性消息,讲究一个点面结合,从小入口切入,反映大问题。比如说想反映基层干部现身消防,甘于奉献,我们就可 以从某个干部写起,以点带面,从一个人引出一群人,继而上升文章高度,反映出这个单位干部的精神面貌。

4、评述性消息。局限

于业务领域,这类消息的专业性极强,作为基层的宣传报道员,写此类稿子的机会很少,就不叙述。

5、特写,一般指的是现场短新闻,是对某一事件片段的取裁,也是对事件发生现场的真实再现。特写中多用于部队突发性

事件和案件,在写作过程中多出现具体数字、象声词、场景描写等。因为这一类文章我们写作的机会较少,就不详述。

注意一点,写消息时的导语一定要简洁,可采取提问式、概要式、对比式的写法,杜绝开篇出现“为了„„”、“在„„ 的指导下”等类似的句子。

(二)通讯

通讯主要体现作者对长篇文章的驾驭能力、思维能力以及构局谋篇的能力。写好一篇通讯很难,难在选材和构思上。一篇通讯稿 少则上千字,多则二、三千字,这就要求作者在文章的主题提炼上、文笔的运用上、细节的刻划上、思维脉络上有一个清晰的映象,对于理性和感受性上的认识必须深刻到位。一方面是写通讯稿的时候一定要找准切入点,作为基层大、中队,写通讯稿时不能“大而

全”,而应“少而精”;不要在大书特书先进事迹,而要从个别人、个别事写起,以点带面,以小见大,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跌荡

起伏、柳暗花明。

四、重点方面

在宣传报道工作上,要紧紧围绕这个中心,把与其相关的新闻素材挖掘好、总结好、宣传好。突出以下几个环节:

(一)突出基层官兵执法执勤工作这个重点环节。基层部队生活是新闻素材的源泉。只有深入官兵,依靠官兵,了解官兵,才能写

出好的作品。根据实际,宣传报道工作重点放在突出官兵在消防执法执勤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以及表现出的 新形象、新风

尚上,对工作思路上是否有创新、在消防执法上是否有突破、在部队管理中是否有新手段、新途径要进行深入宣传。

(二)突出阶段性工作和中心工作有机结合这个关键环节。根据阶段性工作和年终考核等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有计划、分步骤地

作好与之相关的宣传报道工作。

(三)突出重大节日、重大活动这个有效环节,唱好“四季歌”。尤其每逢“

五、一”、“

十、一”、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和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消防官兵仍然奋战在消防保卫第一线,其本身所具有的新闻价值和影响力都是非常大的,加以宣传必将起到很好

效果。

第二篇:新闻写作基本知识

第一篇 新闻写作基本知识

第一节 新闻概述

一、新闻定义

什么是新闻?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意识形态,就有不同的回答。

在美国,麦尔文·曼切尔著的《新闻报道与写作》一书,引述了过去和现在新闻学家对新闻 的一些解释。例如:

达纳在1869年至1897年主管过《纽约太阳报》,他说,新闻是“社会上大多数人感 兴趣,而且在此以前从未对它注意过的那些事情。”

达纳的一个编辑提出了一个经典性的新闻概念:“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注:这是达纳1882年办《纽约太阳报》时,他属下的采访主任约翰·B·博加特对一个青年记者说的。)

另外一个新闻的典型概念是斯坦利·瓦利克尔提出来的。他是本世纪三十年代初期《纽约先 驱论坛报》的采编主任。他说,新闻是建立在三个“W”的基础上:“妇女(Women)、金 钱(Wampun)和坏事(Wrongdoing)。”

其实,以上表述并非科学意义的下定义,但他们的观点却集中地代表了西方新闻学的基本立场,即一切反常的、有刺激性的、人们好奇的事才是新闻。这种观点当然有其深厚的人文背 景及经济基础,虽然他们对新闻定义的认识已侧重在“读者兴趣”上,但其实质仍不能脱离 “利润”的操纵。

在中国,“新闻”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新唐书》。《新唐书》记载:初唐神龙年间(公元705年前后),有一个叫孙处玄的文人曾说过:“恨天下无书以广新闻”。孙处玄曾投书当 时执政的大臣恒彦范,评论时政得失,未被采纳,他就挂冠而去,可见他是个很关心时事政 治的人。这样的人对没有书刊传播新闻(当时印刷术尚未应用于书籍)表

地、物等愈出名,价值愈高;(三)接近性:事实与读者在空间、关系等方面愈接近便愈能引起兴趣;(四)新奇性:冲突、异常、冒险、变动等能满足读者的猎奇心理 ;(五)重要性:能引起震动,影响很多人的事件;(六)人情味:悲欢离合、幽默、悬念等带 有人情味的生活事件。在这诸多的因素中,“读者兴趣”是衡量新闻价值的唯一标准。我们 在借鉴其合理性的一面时,也不能忽视这种“新闻价值观”导致的负面影响。

社会主义新闻学认为,新闻价值就是选择和衡量事实是否报道及如何报道的标准。它包含两 层意思:一是事实本身所具有的价值,即事实本身的重要性、影响力和新鲜程度等;二是读 者接受新闻后的受益程度,即新闻所引起的社会效果。前者是先决条件,但没有后者前者也 失去了意义。概括起来社会主义新闻学认为判定事实所具有的新闻价值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 个方面:(一)指导性与思想性: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二)重要性与显著性:内容重要,社会影响大;(三)普遍性与迫切性:反映群众呼声,关注社会热点;(四)知识性与趣味性:传播高尚的、健康的、大众的知识与情趣;(五)时效性与真实性:坚持新闻的“真”,突出新闻的“新”。

三、写作原则

(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自觉执行党的宣传纪律;

(二)实事求是,用事实说话;

(三)迅速及时,讲求时效;

(四)在写作技巧上遵守以下10条写作规则:

1、在你没有理解事件本身之前,不要动笔去写。

2、在你不知道你要说些什么之前不要动笔去写。

3、要表现,不要陈述。

4、把精彩的引语放在消息的前头。

5、把精彩的实例或轶事放在消息的前头。

6、运用具体名词和富于动作色彩的动词。

7、尽量少用形容词,不要在动词上再加用副词。

单一,文字更加精简,常常一事一讯,几行文字。

(二)综合消息:也称综合新闻,指的是综合反映带有全局性情况、动向、成就和问题的消息 报道。

(三)典型消息:也称典型新闻,这是对某一部门或某一单位的典型经验或成功做法的集中报道,用以带动全局,指导一般。

(四)述评消息:也称新闻述评,它除具有动态消息的一般特征外,还往往在叙述新闻事实的同时,由作者直接发出一些必要的议论,简明地表示作者的观点。记者述评、时事述评就是 其中的两种。

以上四类消息,以动态消息较易写作,可以经常练习写一些,从实践中提高新闻写作能力。

二、消息写作

写作消息要设想并回答读者问的问题,这些问题就构成了新闻五要素,即: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有的新闻学上补充了一个要素:HOW(如 何)。在五个W和一个H中,最主要的是What(何事)、Who(何人)。写作时要认真写好这几个方面的内容。

当我们弄清了“我要说些什么”,接下来就是“怎么说这些内容”,显然这涉及到了如何安排消息的结构。只要我们用心分析一下报刊发表的消息,就会发现,消息的结构比较固定、简单,大多数消息的结构都是“倒金字塔”式的,即:最重要的材料放在开头,次要材料放在后面。消息的结构具体表现为:标题、导语、主体、结尾,并在文中穿插背景材料。

(一)标题

标题是消息的眼睛,拟写得好,可以吸引读者;拟写得差,一篇好消息也会被埋没。可见标 题有着向读者推荐的作用。如:《两位市长直接关怀 大港“油郎”喜结良缘》(新华社1990 年1月6日电讯稿)、《地球三分钟 净增五百人》(新华社1996年7月13日电讯稿)、《杭城新事见新风 拎书拜年书压岁》(1991年2月19日《解放日报》)。

消息的标题必须简明、准确地概括消息内容,帮助读者理解报道的事实。 消息标题有主题(正题)、引题(眉题)、副题(次题)三种。

4、结论式。把结论写在开头,提示报道某一事物的意义或目的或总结。

5、号召式。提出号召,给读者指出方向和奋斗目标。

另外还有摘要式、评论式、综合式、解释式等等。

(三)主体

这是消息的主干部分。它紧接导语之后,对导语作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 突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所概括的内容,表现全篇消息的主题思想。应按“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写作,但仍然要先写主要的,再写次要的。

(四)背景

1、什么是背景?新闻背景,指事件的历史背景、周围环境及与其它方面的联系等。写新闻 有时要交代背景,目的在于帮助读者深刻理解新闻的内容和价值,起到衬托、深化主题的作 用,也就是回答五个“W”中的Why(为什么)。

西方新闻学认为背景就是对新闻事件作出的解释。美国新闻学家赖斯特说得很清楚:“我看不出新闻背景与解释有什么区别。”“解释,在我看来,就是新闻报道的深入化。就是把单 一的新闻事件放到一系列的事件中去写”,“就是提供新闻的背景知识,从而使读者能够对 新闻事件作出客观的判断。”

但是“解释”不是议论,解释本身就是事实,也就是说用事实去解释。所以新闻背景又称之为“事实背景”。

2、背景有哪些作用?

第一个作用,是说明新闻事件的起因。

第二个作用,显示或帮助读者理解新闻事件的重要性。

第三个作用,突出新闻稿件的新闻价值。

第四个作用,表明记者的观点。记者是不准在新闻中发表议论的,但是,谁也无法禁止记者 通过自己来写的新闻表达自己的立场和看法。纯客观的报道是不存在的。

3、背景的类型有几种?常见的有三种:对比性的,说明性的,注释性的。有的新闻学则将 背景分为四种:人物背景、地理背景、通讯须相对完整、具体地报道人物或事物的过程。消息侧重写事,叙述简明扼要,一般不展开情节。通讯可写人物也可写事件,其材料比消息丰富、全面,其容量比消息厚实、充足。它要求详尽、具体地报告事件的经过、演绎人物的命运,充分展开情节,甚至描写细节和场面。这些既是生动性的表现,同时也是内容完整性、具体化的要求。

3、评论性。

通讯须运用夹叙夹议的方法对人或事作出直接的评论。消息是 以事实说话,除述评消息一般不允许作者直接发表议论。通讯则要求在报道人物或事件的同时,表露记者的 感情与倾向。然而通讯的评论不同于议论性文体的论证,它须时时紧扣人物或事件,依傍事 实作适时的、恰到好处评价点拨。因此这是一种通过描写、叙述、抒情等表达手段进行的议论,它的特点是以情感人,理在情中。

二、通讯种类

1、人物通讯

是以人物的思想、言行、事迹和命运为报道内容的通讯。人物通讯并非仅仅是“名人通讯”,报道对象的选择取决于其蕴含的新闻价值,一般来说人物必须具有先进性或典型性。在取材上可写“全人全貌”,也可截取片断着重写人物的某个侧面或阶段。此两 类一般以人物的“行”为主,而“人物专访”则以写人物的“言”为主。通过记者的专访,记述人物的谈话,从而揭示其精神世界。

2、事件通讯

是以具典型意义的事件为报道对象的通讯。事件通讯时效性较强,它围绕中 心事件选材,虽不着力刻划人物,但往往通过典型事件表现一群人或一个集体。所以它通过较为详尽地展示事件的完整过程,挖掘其意义,揭示其本质,进而反映社会风尚,弘扬时代精神。

除人物通讯与事件通讯外,另有:“工作通讯”,这是介绍某单位先进事迹,传播其典型经验和做法,以指导一般的通讯;“概貌通讯”,这是记述某地区、部门、行业、工程的新面貌、新气象的通讯。报刊上常见的“见闻”、“纪行”、“巡礼”、“散记”均属此类。此外,还有以写一段片断、一个场景、一场冲突为对象的“新闻故事”、“小通讯”

事件原貌 将其完整地、动态地、立体地呈现给读者。而为实现这一目标,就须选择典型的细节。一篇优秀的事件通讯,必然有几个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充分展示主线,使作品丰满而具现场感。第二,时间为经、时间为纬。通讯须有一定的时间要领因为事件、故事总在于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纺织好时空画面既是一个结构总是也是一个表达方法问题。篇幅不长而情节不太复杂的事件通讯可多运用插叙、补叙、分叙等手段,充分展开矛盾和利用背景材料,使文章有变化起伏。容量大而情节复杂的事件通讯则常常运用时空交叉方式,以时间推进、空间变换等手段来切割事件,构成若干侧面。经过作者精心的组合剪辑将事件完整而利落地报告于世。

显然选材与提炼主题是各类通讯写作中必须面对的,而写人与叙事则因通讯品种不同而有所侧重。但是通讯的写作模式也必然带来约束,因而通讯的散文化写法亦开始为人注目。所谓 的散文化倾向有以下几个特点:(一)生活面更趋广阔,(二)结构不拘一格,(三)技法更多样 化,(四)报道呈系列化。

第四节 新闻特写

新闻特写这种体裁是广播、电视出现以后发展起来的报道形式。广播、电视以其快速传播的优势,夺取了报刊宣传的许多阵地,在快速这一点了,报纸无法和广播、电视竞争,而读者,不仅需要了解世界上发生了什么事,还要了解事件的原因、了解事件的形象、了解事件的过程,这样报纸新闻就逐步向纵深发展,更加注意新闻道的深度与广度,于是解释性报道主和特写式报道就发展起来了。美国新闻学家丹尼尔·威廉说:“特写文章是报纸同电子宣传手段进行竞争的一个重要手段,它是报纸奉献给读者的一种独特形式的信息。”

一、新闻特写的特点

新闻特写注重于解释性和深度报道。因此,具有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自身的特点:

一是新闻性。新闻特写也是新闻,是特写式的消息。其时效性比

三、新闻特写的写法

特写要求准确、真实、迅速及时,但仅此还不够,特写的优势在于“特”,是针对真实、新鲜的人和事的特别写照。怎样写好新闻特写呢,我们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对准焦点。摄影要调准焦距,才能够清晰地显示图像。新闻特定也是个对焦点的问题。新闻特写的焦点是什么呢?是引人注目的典型形象,典型场面,是人物个性化的行动,是事件的高潮,抑或是社会上人们普遍关注的某种现象及背景。那么如何对准焦点呢?一是指采访时要善于抓取宜于特写的题材,例如,香港回归的瞬间,就是宜于用特写的形式来表现;二是表达时,要集中笔墨。比如在体育比赛时,要善于抓住瞬间动作或一系列有特点的动作,作为特写的焦点。

2.显示内涵。特写的真正力量,在于形象的内涵,在于人物的内在精神,在于事件的内含意义。因此,无论写人、写事,还是写社会问题,都不能满足于表面形象的再现,而必须显示其内涵。那么怎样显示内涵呢?一是事实说话,既抓住那些能体现内涵的外部表象,如言谈、举止、场面、氛围等等,着力表现。二是议论解释,就是通过采访,解释事件发生的原因、发展、经过、结局,通过写事来表达特写所要表达的情感。

3.写出特写的情趣。特写“特”的地方还有情趣问题。西方新闻记者很喜欢在特写中加点佐料,即幽默与趣味。趣味,不能成为特写的主旨,但是幽默与趣味,可以增加报道的特色,可以提高作品的可读性,可以增强形象的感染力。这些都是我们在新闻特写创作时应该吸收的东西。

第五节 现场短新闻

现场短新闻,就是作者亲临新闻现场再现新闻及现场的短小报道。有人认为一般地讲“再现”是不够的,必须强调亲临新闻现场的目击式再现报道。强调亲临新闻现场的意义的必要性在于:

一是鼓励作者到新闻现场抓“活鱼”,这是深化新闻改革、提倡

3碎品”,在今天是新闻,在明天就是“旧闻”了。现场短新闻重要的是新鲜,也只有新鲜才能体现新闻的现场感,所以我们在报道现场短新闻时,要是新近发生的或现在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二、现场短新闻的写法

现场短新闻在采写时,总的要求是再现新闻及现场,具体说再现内容包括到下几个方面:一是再现现场的事;二再现现场的人;三是绘好现场的景;四是传好现场的情。那么,怎样才能再现的好呢?

1.深入新闻现场。采写现场短新闻时,我们必须第一个出现在新闻现场,运用多种感官全方位地感受现场的事件、人物、环境,感受现场的动态、色彩、声音、情感、气味等,深入认识新闻事件的原因、结果、意义,才能写出优秀的现场短新闻。

2.捕捉新闻动态。再现现场的事和人,要着力再现事和人的动态,因为动态,最具传神写照作用。所以,捕捉再现现场动态,对写好现场短新闻至关重要。因此,我们要善于用眼睛采访,用视觉写新闻,追随新闻动态,写出有独具特色的现场短新闻来。

3.抓住新闻细节。一般的消息,为了求得生动,有时也要勾勒一二细节。通讯、特写、现场短新闻等再现式报道,就更要注意抓住典型细节,以新闻意义,以传神写照。典型化细节,对于再现现场形象往往能起到“一滴水现太阳”的作用。

第六节 专 访

专访是就特写的采访对象进行专门访问的纪实性报道。所谓纪实,指的是如实地纪录访谈经过、内容、环境等。

一、专访的特点

1.纪实性。专访的主要篇幅是记载被访者的谈话内容,有如答记者问。这是它与消息、通讯主要不同的地方。消息、通讯中虽然也有记言,但主要篇幅是记者的直接叙写。

2.访谈性。所谓访谈性,是说记者可以围绕访问内容和被访者交谈,形式比较灵活,不象答记者问那样,一问一答显得严肃有余,5本事实,历史的现实的都写;后者的取材则较详尽,且都是现实题材。

三、专访的写法

1.专访要“专”。专访的最大特色就是在于“专”。写人、写事、写问题,都要专一,不能散。倘若是“本报专访”,其内容还要适合本报读者的口味,例如农业类的专访,多写与农民有关的人、事、问题、知识;体育专访则报道体育明星和体育界权威人士对体育问题的评价等等。

2.专访要“访”。访,是专访的又一特色,记者问,被访对象答,问答交谈,记录成文,构成专访的主要篇章。报刊上有些冠以“专访”的报道,只在开篇处交待记者就什么问题访问某某人,然后就通篇记录被访人的谈话,有如答记者问,虽然简洁,但形式呆板。这类作品叫做谈知记录更为确切。专访,就得有访的特色。

从叙述人称看,专访写作一、二、三人称均可采用。采用单纯记录式,则通篇是第三人称。如作者出场,采用问答交谈形式,则一、二、三人称都得运用。用第一、二人称比第三人称更为亲切,更有现场感。

3.记言准确。专访,主要是记录被访者的谈话。记言要准确,这是最要紧的。不仅要准确表达概念、意义,还应当准确地体现被访者的性格、身份。就是说,要抓住被访者个性化语言和表达风格,再现于专访作品。被访者的话可以直接引用,也可以转述,即间接引用。直接引用,显得更真实,有现场谈话感;间接引用,便于概括集中。具体写作应根据表达需要两种手法结合运用。

4.再现场景。这里的场景,是指访问现场。再现场景于作品,一是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强作品的表现力;一是以景写人,用场景衬托人物身份、性格、情趣和精神风貌。

5.新鲜活泼。新鲜是指内容而言,活泼就是形式而论。

内容新鲜,一是要及时捕捉生活中出现的新问题,新人新事;一是要选择好新闻的由头。另外,专访的结论结构应灵活、自然。写人物,可以按几个片段组织材料;写事件可以按几个侧面安排层次;无论写人、写事、写问题,都可以按访问谈话的自然次序写来。可以直

7氛也不可“合理想象”;后者认为特写不必拘泥于完全真实,“基本真实”就行了。于是提出了种种掺假的主张,诸如:“略有虚构论”、“填补、稀释、扩大论”、安装“假肢论”,还有人提出“非真人真事论”等等。这显然是文学的真实论。

(2)关于特写的起源问题,有“新闻起源论”与“文学起源论”和二者“杂交论”之争。“新闻起源论”认为它是新闻文体横向增殖与文学联姻而产生的一株鲜花;“文学起源论”认为它是“文学树上长出的异种”;“杂交论”则认为,它是新闻与文学杂交而产生的,既是新闻体裁,又是文学体裁。

(3)关于特写的发展趋势,有“文学趋势论”、“新闻趋势论”以及“完美统一论”的分歧。“文学趋势论”认为:“当前文学性日益增强,新闻性逐渐减弱,发展趋势是价值正在取代新闻价值,特写正逐渐由新闻领域进入文学艺术王国”;“新闻趋势论”相反,认为特写是新闻传播的舆论宣传形式。“核心是新闻信息,文学只是手段”,认为“新闻性日益增强,文学性相对减弱,发展趋势,正由文学园地进入新闻领域”;“完美结合论”认为:特写的新闻性与文学性都在日益增强,两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协调发展的关系,两者缺其一就不是特写了。

2、特写的本质特征是新闻性与文学性的统一

(1)特写的新闻性包括以下一些含义:

第一,题材的新闻性。特写是新闻报道的一种形式,所以当然不能是陈年旧事,这就决定它必须反映具有新闻价值的新鲜事物;第二,主题思想必须具有新闻性。特写的主题要有鲜明的针对性和浓厚的政策感,能够有针对性地及时回答当前群众关注的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第三,新闻的真实性。既然是新闻,特写就必须完全遵循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就必须符合事物本来面目的真实,是辩证唯物论的真实;第四,新闻的表现手法。特写的表现手法,总的来说,也是新闻性的,那就是用新闻事实说话,所不同的是特写必须将新闻事实形象化,用形象化的新闻事实说话;第五,新闻的时效性。特写必须及时传播新近变动的重要新闻,这是特写区别与纪传文学、纪实散文的重要特点

专访对象的选择,对采写成败具有决定性意义。专访所要选择的对象应为重要新闻事件中的新闻人物、非新闻人物却具有新闻因素(根据)的知情人,以及与问题有关的专家、学者、领导、权威人士。这些特定的采访对象都具有富有吸引力的“新闻由头”。

所谓“由头”也就是采访的时机问题。很多情况下,时机错过,报道也就失去了价值;即使是著名人物,时机不对,没有好的“由头”,报道也不会成功。多年前,匈牙利的鲁华克发明的魔方风靡世界。中国也有一个中学教师发明了中国的魔方“伤脑筋十二块”。在这个时候去采访这位发明者,读者就很感兴趣;而在魔方热消退之后去访问他,影响就不会大。这就是时机问题。

另外,有许多事情,可以说时过事过境未迁。当事人与有关的人置身于特定的环境,可以因境而忆事,触景而生情。记者在这种场合,可以更好地观察、感受,培养和激发感情。在球场上访问运动员,在书房访问作家,在机床旁访问工人,都会取得好的效果。

2、写好现场和人物。

谈话要有好的气氛。名记者斯诺的前夫人海伦·福斯特·斯诺在谈到采访艺术时,介绍过“斯诺法”:新闻记者在采访中的聪明睿智,就是表现在特定的环境里,选择合适的话题,造成一种生动活泼的气氛,同采访对象一见面就像老朋友似地谈起来,无拘无束„„。这种气氛也应该反映到作品中,使作品更有感染力。

记者要善于带领读者进入现场,进入事件发生发展变化的典型环境。专访的记者,是受广大读者的委托的调查人员、代言人,也是新闻事件中的见证人。记者要把访问的环境烘托出来,在一定的环境之中活动。当记者用“我”的眼睛、耳朵、鼻子等等把读者带进人物活动的特定环境之中时,读者顿生一种亲切感,并便于把谈话和环境联系起来思考和理解,增加了作品的可信性和可读性。

3、注重谈话纪实,突出被访者有真知灼见的见解,有个性特色的语言

专访,主要写访问的情况与谈话的过程,写现场活动,其中心是一个“访”字。不要注重写事迹,也不要注重写历史背景。访问的主

1之乌合”。可见立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文章的优劣,所谓“意在笔先”即此道理。

例如曾轰动全国新闻界,受到读者好评的《人民日报》通讯《九妹三回娘家》(1992.1),就是因为立意新颖,而被评为全国好新闻一等奖的。此文通过记叙上海下放知青九妹三次回娘家的故事,充分反映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发生的从物质到精神的可喜变化。九妹张惠芳,1970年到安徽农村插队落户,在那里她与憨厚能干的小伙子唐世和结成伉俪,建立了小家庭。小俩口虽勤扒苦作,但经济上总是困窘不堪。1971年九妹七凑八借,总算凑够了回沪探亲的路费,到家后兄姐们看到九妹身上穿的衣裳仍是下放时购买的,心里十分难受。九妹离沪回家时,兄姐们为其买了车票,还送了几十斤大米、挂面等一些本来应从农村往城里运的东西。回归途中,九妹发誓:穷日子没个头,就再也不回家了。”1978年后,安徽农村试行了包产到户责任制,九妹在家种田,丈夫在外开拖拉机跑运输,小俩口内耕外挣,家境发生了变化。1980年春节,九妹带上7只大母鸡、20斤绿豆、20斤黄豆,穿上新样式的衣服,“喜滋滋地回到上海娘家”,家里人见九妹“衣服鲜亮脸上笑,个个欢喜”。1981年,由于政策的稳定,加之风调雨顺,安徽农业空前大丰收,九妹家的日子也越活越红火。这年,俩口子一合计,便双双把家还,还玩遍了大都市,晚上,姊妹们拉家常,将家里的收入一比试,还都输给了九妹,于是九妹便成了娘家第一个“冒尖户”。从《九妹三回娘家》,我们不难看到作者在通讯的立意上是含意隽永的,它通过三个变化,窥视到农村的全貌。三中全会政策深得人心,给农民带来的是生活改善,家境富裕。道出了农村这场伟大变革的必要性,立意鲜明、突出而深刻。

新闻通讯的立意法一般可分为三种:一种是化旧为新。即指过去的事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引起作者的回味,从旧事中创立新意。二种是直抒胸臆。即指对事物通过分析、比较后,得出明确的思想、态度,然后进行褒贬。三种是触景生情。即指触及景物而荡起思绪。如《九妹三回娘家》就是触景生情之作。

3从这篇通讯中,我们不难看出,蕴藏法意味着主题深远,“言有尽而意无穷。”目的在于给读者留下思索的快慰之感。但是,运用蕴藏法首先必须把新闻事件叙述清楚,使读者读了新闻后,稍加回味。思索就能领悟出作者隐蔽的是什么倾向、思想。同时,对新闻事件,人物不能作任何评价,更不能发议论,不能抒发情感等,否则,就不是隐蔽法。

三、继续法

在新闻通讯的布局上有一种方法叫一线穿珠。即将人和事顺着一条线索叙述下去,而至中间或断或续,表面上似乎中断,实际上暗中相连相接,或语不接而意接。这种布局方法就是继续法。明断暗续,妙在“断”字。天空乌云翻滚,看上去虽然山峰被断开消失,实则仍在密云中矗立。例如《人民日报》通讯《开封品瓜》就是这种继续法的典型例子。

此文以明断暗连的方法布局,记者将中途的瓜地品瓜后,驱车来到目的地——开封,然后到了开封并未品瓜,而是中断了品瓜的线索,只是描写了开封的瓜市,按说作者在这满街满市的西瓜中,又应写品瓜,但作者又将笔锋一转,插入市农委一位同志对全国三大西瓜栽培基地和西瓜的优良品种的知识性介绍。然后再与前面相连继续写开封的瓜市和瓜农的内心忧虑。通讯中时断时续,出现了许多不同的横断面,但这些不同的横断面看起来各自为政,而实际上给人的感觉却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贯穿于全文中心的意旨是:农村责任制的进一步完善、深化、极大地调动了瓜农的生产积极性。

四、曲直法 古人云:“文如看山不喜平”。新闻通讯的写作,如何做到高低起伏,回环跌宕,有曲有直,曲中有直,直中有曲,是需要我们认真探讨的问题。

曲直笔法,说的就是有曲有直、回环跌宕的布局方法。例如曾被评为河南省好新闻的通讯《买化肥》(原载1983年9月12日《河南日报》),就是运用这一方法的代表作品之一。《买化肥》写的是一位农民五次进城购化肥令人不堪忍受的遭遇。第一天进县化肥厂,买化

5的东西在脑子里呈现出来,这个本质的东西就是:战士们具有伟大深厚的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的思想感情。这也就是战士们为什么不怕死,为什么那样英勇的根本原因。这样,《谁是最可爱的人》的主题便充分地提炼出来了,并起到了笼罩全文,“统帅”全篇的作用。

六、矛盾法

矛盾法,又叫冲突法。毛泽东同志说:“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矛盾论》)。新闻是新近发生或变动的客观事物,不变,不动的事物就不能成为新闻。因此,作为报道现实生活的新闻,没有矛盾冲突,也就没有事件的发生。在新闻通讯,尤其是人物通讯的写作中,如何把人物置于矛盾冲突的漩涡之中去刻画,在矛盾冲突中多层次地展示其精神风彩,这是最主要的一种笔法。例如,著名的长篇通讯《共产主义战士欧阳海》(1964.2.7《人民日报》)就是把主人公放在极其白热化的矛盾斗争场面中来刻画的。文章一开头就紧紧抓住了一个尖锐的矛盾:“1963年11月18日早晨,白雾茫茫,细雨蒙蒙。在湖南省湘江东岸枫叶红艳艳的群山之间,满载旅客的282次列车由衡阳北上,风驰电掣地向前飞奔。列车鸣着长长的汽笛进入了两山峡谷中的一个急转弯。一队炮兵战士拉着驮炮的战马,正沿着铁路东侧迎面走来。万万没有想到,一匹高大的驮着炮架的黑骡被震耳的汽笛声惊怒,闯上轨道中间„„。

一场灾难眼看无法避免了!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从部队的行列中猛然冲出一个战士,他奋不顾身地跃上铁路,抢在机车的前面,用尽全身的力气把黑骡推出轨道之外,无法避免的车祸避免了,旅客和列车得救了!但是,这个伟大的战士却被迎头撞倒在火车轮下!„„湘江水滚滚北流,巍峨的衡山高耸入云。江水歌唱英雄的战士,高山赞佩英雄的战士!一个战士倒下了,几千人的生命得救了!一个年轻的共产党员牺牲了,一个光辉的名字——欧阳海铭刻在人民的心上!”

又如著名的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也是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来展示模范人物的精神风彩的。全篇围绕着三个方面的矛盾斗争来刻画主人公的形象:一是同严重的自然灾害作斗争;二是同干部在困难面前灰心丧气的错误思想作斗争;三是同自己的病痛

7褒贬法指的是对新闻中的正、反面人物进行赞扬、夸奖、指责、揭露,使之形成鲜明对比,达到反面人物显得更加可卑、丑恶,正面人物更加可歌可赞的目的。因此,晋朝杜预在《春秋左氏经传集解序》中称这种笔法为:“惩恶而劝善”。运用这种笔法可以直率地叙述观点,赞扬好的,鞭挞坏的,可使人们从中受到明显的启迪和教育,增强文章感召力。例如,曾被评为全国好新闻的小通讯《活着的安珂》(原载1983年4月12日《人民日报》)。在这篇通讯中作者运用褒贬笔法讴歌了武汉电台记者杨威敢于向坏人进行斗争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鞭挞了康连科等人的懦夫行为。广州的安珂在与歹徒作斗争中英勇地牺牲了,在关于安珂的报道中记者尖锐地点出了他是个孤胆英雄,围观的见死不救。武汉的杨威是个活着的英雄,但仍然是个孤胆英雄。当他大声疾呼:“共产党员,革命同志帮我抓坏蛋”的时候,在场的工作人员和就餐的顾客没有一个敢挺身而出。这是其一。其二是:当杨威抓住扒窃歹徒向被盗人康连科说:“同志,你的钱包被盗了”的时候,康连科在歹徒面前竟吓破了胆,矢口否认。招致歹徒的反扑,使杨威全身多处受伤。公安人员赶到现场时,康连科的良心发现,于是又向杨威屈膝道歉。作者运用褒贬笔法,把康连科等人的懦夫行为作为衬托,使杨威的英雄行为显得更高大,而康连科的懦夫丑态显得更渺小。

运用褒贬笔法时应注意的是:必须做到真实无误,不能含有丝毫的虚夸,甚至连每个细节,每个词汇,每句话都要做到无懈可击。同时,要严格掌握分寸,对表扬、赞颂者不能过头,对指责、批评者要恰如其分。

九、正反法 所谓正反法,即指说正映反的笔法,也就是在叙述事件过程中,说反面的话,却从正面谈起。采用正反笔法,能使新闻报道更准确,更全面、更完善。比如,我们在对先进人物的报道时往往存在着片面性,一说某人好,就一好带百好,这其实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群众看了也不会服气。如果在报道其成绩、优点的同时也指出其不足,那就不仅符合客观实际,同时也能促进先进人物的进步、向上。

9形象动人。如曾被评为1982年全国好新闻通讯的《广州街头寻“美军”》(原载1982年5月5日《羊城晚报》),就是采用叙议笔法,对香港一家报纸编造“神话”,肆意对广州青年进行贬黜,而展开彻底驳斥。全文围绕着编造的两个“神话”,一边叙述事实,一边进行议论。请看,港报叫喊什么“广州许多男青年都是一件美国陆军部队的上衣,穿得服贴整齐,堂而皇之”。这些青年“是否有一股盲目的崇拜狂?除了当美军,便是做香港人”。于是记者在广州街头到处寻找也没有发现一个穿美军服的青年。叙述了以上事实后,接着写了一段议论:“原来所谓许多男青年都有一件什么‘美国军衣’的说法,倒是披着一种忧国忧民外衣的地道的冒牌货哩!至少是这个作者先生凭着主观上的幻影,或是在闭目养神中臆造出来的一篇‘羊城神话’”。有了事实,再这么一议论,便使香港那位冒牌忧国忧民的记者哑口无言。

1更不是新闻,人云亦云也写不出好新闻。“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深人生活,深入群众是写好新闻的基础。涉浅水者得鱼虾,涉深水者得歧龙。只有来自生活的报道才鲜活可读,富有生命力。

那么如何进行采访,这里确实有个技巧问题。这里我只谈一点,就是我们在采访中要讲究方法。采访重点和方式,应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不能一成不变、一个模式。采访中,往往有这种情况,我们预先想到的主题,但在采访中,却意外地发现了更有意义和价值的东西,这时候,我们就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采访重点。这是我要说的方法灵活的一方面。另一方面是针对不同的采访对象采取不同的采访办法。我认为,我们面对的采访对象大体可分为这样几种情况:一种人,善于谈,会谈,也愿意谈,思维敏捷,条理清楚,对这种人我们的采访就要容易得多,只要选好问题,把握住重点,做好笔记。完后稍加归纳整理就能用。采访这一类人,一般来说比较顺手,采访上不需要费太多的心思。

第二类人是善讲、愿讲,但总也讲不到点子上,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牛头不对马尾,东拉西扯。比如有些企业或行政领导,或是为了显示自己的才华,或是不想只讲一些小细节,尽管侃侃而谈,有声有色,但却都是我们所不需要的。所以采访者一定要把握主动权,启发、诱导、甚至牵制被采访者回到主题上,不能因为不好意思,而由对方漫无边际东拉西扯,那样我们只能竹篮打水一场空。

第三类人是会讲,不愿讲。对采访者或怀有戒心,或有顾虑。对此,我们首先要搞清不愿接受采访的原因,打消他的顾虑,或采取迂回战术,谈他的家庭或者他感兴趣的东西,先与他沟通感情,然后再慢慢回到主题。

第四类人是既不会讲也不愿讲。那我们就要从他的外围下功夫,采访他的亲友、邻里、同事、对他进行观察、了解。只要肯下功夫,也一定能写出有价值的东西。孔繁森、焦裕禄这些人的先进事迹都是在他们牺牲后采写的,不是同样生动感人吗!

采访是一门很深的学问,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探索。

三、呕心沥血写好新闻

3型材料与通讯最重要的一点区别就是语言的表达方式不同,通讯要求生动形象,而材料则要求概括简练。比如写一个人,材料可写成这个人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一心扑在工作上。而通讯则不能这样写,必须用事实说话,用典型事例或形象语言来说明。所以在写新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写得形象生动,以事动人,以情感人。

3、反复推敲修改 稿子写出后,不要急于投递,要反复推敲修改,修改一遍就有一遍的收获。

我来到报社后,写的第一篇较有影响的人物通讯,题目是《辛辛苦苦文化人》。刚开始写出的第一稿和发表后的文章相比,几乎面目全非。就说开头吧。一开始我采用惯常用的从肖像描写的手法人笔,用了二、三百字对这个人进行描写。结果,让编辑看时,被毫不犹豫地删得一字不剩。后来,我又三易其稿,终于写出较为满意的开头。这篇文章的开头是这样的:

去年11月14日,洪洞县文化局副局长兼文化稽查队长贺伟,从收发室拿回一叠报纸坐在他的办公室翻看着。忽然,他眼睛一亮,11月7日的《中国文化报》第2版上有“全国文化市场管理先进集体”的光荣榜,“洪洞县文化稽查队”榜上有名。他揉了揉眼睛重新审视,千真万确。“啊”!他激动地站了起来,又坐了下去„„

先进集体全国30家,山西只一家,不容易啊!“啪!”一滴热泪掉在了报纸上,一滴又一滴„„

这篇文章开头很短,却把一个忍辱负重,辛辛苦苦,惯于压抑忍耐的形象跃然纸上。

要写出一篇好的新闻稿件,尤其篇幅较大的稿件,仅凭短短

一、两个小时的采访或坐谈远远不够,不仅把握不住,也难以生动鲜活。所以,在写作之前要广泛占有材料,善于联想,善于积累。

写新闻难,写出好新闻更难,但只要用心去写,新闻写作也并非高不可攀。既然喜欢或从事了这一行,就应不怕吃苦,不怕失败,反复锤炼出好的新闻稿件。

5可以说是一种直觉或者灵感,是一种独特的创造性思维。“长期积累,偶然得之”。这种“偶然”其实就是一种“必然”。作为记者,日常的工作就是采访。面对五彩缤纷纷繁复杂的大量情况和信息应如何处置?就要消化和储存。只有储存才有财富。当这些情况和信息在我们的思想中经过一定的沉淀、过滤处理后,便会留下许许多多“新闻敏感点”,如果某一点忽然触及到一种相关的情况和信息,便会有灵感火花的迸发,然后产生联想。全省电视好新闻《山乡响起“拍卖声”——沂水县万亩荒山进市场》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产生的。当时我到一位朋友家里串门闲谈,听朋友讲家里有人买了几亩荒山地,准备栽种果树。“拍卖”、“市场”、“荒山进市场了”?这件事立即就让我的眼睛为之一亮:其一,在当时,“拍卖”一词绝对“时髦”,在大城市里“时髦”,在沂蒙山区这山旮旯里可说“时髦加时髦了”;其二,近年来的农村,特别是山区农村连年会战治山不止,可结果还不是“连年植树不见树,头年开发二年荒”吗?既然如此,将荒山拍卖给个人,个人开发治理应是治山的好思路。但事实究竟如何?拍卖方式怎样?群众有何反映?第二天,我便深入事实发生地进行了广泛详细的采访,消息发出后在全县引起强烈反响,并很快被省电视台采用。由此我想,对于一名记者,学习、积累直至联想的过程是有内在逻辑关系的。捕捉“线索”

新闻敏感,说到底就是如何捕捉新闻线索。线索是一种信号,是一种征兆,线索能够触发记者的新闻敏感。那么怎样获得新闻线索呢?线索来自人们的社会实践,无处不有,例如各级领导机关、亲戚朋友、各类文件、谈话、报告、会议发言、简报等等,所谓“处处留心皆新闻”。我曾经有过这样一次采访教训,那是我刚到电视新闻部不久,单独去开一个夏季就业洽谈会。按说我完全可以抛开会议写一个新闻特写,深入采访一对洽谈成功的用人单位和求职者,然而我回来之后只写了一个简单的会议日程式的消息,把县领导的讲话进行了大篇幅的采写。老记者们的提示和指教,使我受到很大的震动。虽然当时勉强交差,可多年来我一直未能忘记这次不成功的采访。自此,我时刻都在提醒着自己处处留心,事事留意。

7在这则消息中,记者没有具体交待展出照片的所有具体内容,没有说明拍的是哪栋建筑物,哪座江桥,城市在哪一个具体时间的变化,但读者不会因此而觉得这则新闻有不清晰的语义。新闻事实即是如此,这种模糊语言的运用恰好符合了新闻语言“客观性”的要求。

其二,由于事件发展的随机性,其发生的规模与产生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对新闻事件一时难以作出十分精确的判断,因此记者只有采用模糊语言对报道对象进行概括性的表述。比如在一些解释性、预测性报道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一些句子:“取得可喜的进展”、“目前正在进一步调查中”、“影响尚难估计”、“可望获得转机”等,这些语言对报道的事件进行模糊识别分析、评价预测。这种模糊表述看上去不准确,但由于对事件的发生发展作留有余地的动态报道,以反映事物发展的随机性,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要比准确性的表述更客观。

其三,记者掌握了新闻事件的精确细节,但由于某种需要(如受法律保护的人和事等),则要该模糊时就模糊。我们应掌握这样一个原则:与新闻主体关系不大、可有可无的时间地点(尤其是比较具体的地址)、电话号码和具体数字,最好模糊处理。

新闻写作中模糊语言的表达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使用不定指代词,如表示时间或地点的一些词或词组,如“近年来”、“一些地区”等。二是使用模糊称谓,如“该局如何”、“这个公司”等具有泛指意义的词或词组;三是借助文学手法,对形象信息进行模糊组合,把新闻写得具有文采。举一个例子,如穆青和周原1982年11月18日写的通讯《抢财神》中的一段,说的是农民争抢技术员刘凤理的事儿:

农民抢不到人就抢他的被子,说我把你的铺盖抢走,看你上哪去睡觉!于是在队与队之间发生了被子的争夺战。从抢被子发展到抢“财神婆”——抢他的老婆。农民说,有了“财神婆”,就不愁“财神”不过来„„

“抢被子”、“抢财神婆”、“抢财神”,记者没有直白写出事件的具体时间、地点和行为主体,事件交代较为模糊,但记者是在有意识地用形象化的手法将采访得到的信息进行组合,烘托出农民渴求科技

第三篇 人大新闻写作三议

人大新闻好稿件的基本要求

安康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主任

我认为,好的人大新闻稿件应达到如下基本要求:一要导向正确。稿件宣传的主题和内容要符合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不能出现政治性错误,不能体现落后、腐朽的观点和思想。稿件宣传的主题和内容要能振奋人们的精神,鼓舞人们积极向上,引导人们追求真理,追求公平、正义,追求社会文明和进步。从事人大新闻创作的同志一定要自觉遵守新闻纪律,不该宣传的绝对不能宣传,不宜宣传的不要随意宣传。二要真实准确。忠于事实是新闻稿件的生命。人大新闻稿件政治性、法律性比其它新闻稿件更强。因工作大意、疏忽造成事实不准确,甚至杜撰、歪曲事实,都是人大新闻创作的大忌,都会对人大制度建设和人大工作带来负面的甚至是恶劣的政治影响。从事人大新闻创作的同志一定要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切不可为了猎奇、吸引受众弄虚作假。三要主题鲜明。新闻主题就是新闻事实所体现的基本观点和中心思想,是新闻稿件内容的核心。稿件要围绕主题去写,不能含糊不清。主题不清楚的文章使人看了不知道作者要表达什么观点、思想或者新闻事实,这样的文章没有用处。四要时效性强。迅速及时是新闻的重要要求。当然,某些新闻还要注意把握报道时机。五要内容充实。事实是新闻的根本。新闻要用事实说话,缺乏事实的“新闻”人们看了会觉得空洞、乏味。越是好新闻,越善于在内容上贯彻作者的意见,在形式上隐蔽自己的观点。即使是言论类文章,也要言之有物,用丰富的内容来阐述主题思想,而不是简单的肯定或否定。比如,要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就不宜用单纯的说教,而要用大量的新闻事实来反映和体现。六要表述准确。表述准确就是作品语言要符合作者表达的意思和观点。表述不准确,就容易产生歧意,使他人

1时自己写的东西,自己看不出问题,别人一眼就能看出来,经人一指点,你就会有“顿悟”的感觉。因为高手对你文稿的改动之处,往往是你思维受限、容易忽视的问题,或者是你语言、文字运用容易出问题的地方。

(二)激情出动力。

从事人大新闻写作,一定要有写作激情。没有写作激情,就很难写出好的新闻稿件。人大工作政治性、法律性、程序性都很强,容易使人产生新闻线索少,难找新闻亮点的感觉。但是,如果你热爱人大工作,有强烈的写作激情和新闻意识,同样可以发现新闻亮点,创作出好的新闻作品。从事人大宣传工作的同志,要把从事人大新闻写作做为实现自身人生价值和人生追求的重要方式和过程,自觉培养人大新闻写作的兴趣和激情,这样才能产生人大新闻写作的冲动,潜心钻研和思考人大新闻写作方面的问题,创作出好的新闻作品。不要被动地把人大新闻写作单纯作为工作任务来完成,要从中体味创作乐趣,这样,将更有利于你产生浓厚的写作激情,激发新闻敏感,一旦发现新闻线索和新闻亮点,就能产生创作冲动,欲罢不能地创作完成你的人大新闻作品。

(三)勤思找亮点 初学人大新闻写作的同志,最大的困惑是发现新闻事实后却找不到灵感,选不好角度,抓不住主题,虽有创作冲动,但往往像老虎吃天无处下手,提起笔又不知所云。解决这个问题,还是要勤思考,努力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对人们司空见惯、见怪不怪的事物,为什么有的人却能得出独到的见解,提出令人信服的观点和看法?这里面就有一个观察事物的角度和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问题。要掌握辨证思维方法,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要横向多角度、纵向多层次地观察事物,不断调整、丰富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这样才能开阔思维,激发灵感。从事人大新闻创作,一定要培养新闻敏锐力,培养锻炼对事物的观察力,善于发现新闻线索,捕捉新闻亮点。更进一步,就要培养锻炼对事物的洞察力,就是要通过事物的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能以小见大,揭示出本质性、规律性的东西。如果你对人大制度建设

3及其常委会的重要会议,不仅要确保会议程序报道准确无误,而且要发掘会议议程中真正为读者所关注的新闻和热点话题,紧扣会议作出及时的解读和重点报道。同时,还要注意采编反映人大及其常委会会议审议过程,反映各项决议决定形成过程,体现民主议事的方式方法等方面的报道,这样才有利于深化对会议主要精神的宣传。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做出决议、决定后,不仅要公布决议、决定,而且要在后续报道中重点反映该项决定、决议对动员和组织全社会力量进行政治建设或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对推动民主法制建设或推动当地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所产生的重要作用和成效。对人大常委会开展视察、执法检查等重要工作和人大代表建议、意见办理工作,不仅要通过程序性报道反映这些工作,而且要通过后续报道着力反映人大常委会开展这些工作,对促进人民群众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对推动“一府两院”改进工作产生了哪些影响和作用。同时,“一府两院”及其相关部门落实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和常委会审议意见情况,民众对此的评价和反映,也要有选择地予以报道。这样,才能有效反映人大常委会的工作成效,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加关心支持人大工作。报道人大代表的先进事迹,要着重反映人大代表履行职务职责方面的情况,注意反映人大代表联系选民、了解民意、集中民智,形成议案、建议意见的过程,从而客观地体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运行基础工作的民主性、科学性。

二、要讲求新闻报道的方式方法,切实增强人大新闻报道的感染力

人大新闻报道最常见的问题就是新闻报道程式化。程式化就是把新闻报道的格式固定化了。程式化报道让读者看了很乏味。新闻报道当然要讲格式,但是不能千篇一律。比如,对会议的报道,通常的作法是把会议的时间、地点、会议议程,参加会议的领导和与会人员范围一交代,再把领导讲话重要部分一摘录,就形成了会议的新闻稿。这样做不是不行,而是不宜千篇一律。对于部署重要工作的会议,会议的主要精神就集中体现在领导的讲话中,适当摘录领导的讲话是必要的。但有的会议则可以改变报道的角度,不报道会议本身,而是抓

5点、新的信息在报道中脱颖而出。作者不仅对新闻事件要有敏锐感,而且要有独特的新闻视角,善于从人们习以为常、见怪不怪的事件中思考、发现问题,使新闻报道能够切中时弊、引发人们的关注,或使受众受到启示、引发人们的深入思考。作者要努力锻炼积累新闻素材整合和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这样才能“妙手著文章”。要使新闻报道打动、感染受众,首先要制作一个精彩的标题。其次,要选好报道的切入点。一段生动、别致的开头语,往往能产生引人入胜的效果,让受众欲罢不能。第三,报道的主体部分一定要内容丰富充实,生动鲜活,要用充分、确切、具体、有说服力的新闻事实来突出报道主题。要富有情节、反映时代气息。反映矛盾冲突和注重细节描写是增强作品感染力的重要方法,都需要作者恰如其分地运用。第四,要恰当运用新闻报道的结尾方式。结尾部分要能加深受众对报道内容的理解,给人更多的启发、感悟或鼓励,为该篇报道增光添彩。第五,新闻报道要恰当运用写作技巧,要表述准确、文从字顺,不要出现败笔和“硬伤”。

三、正视工作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充分发挥舆论的宣传、教育、引导和监督作用

随着民主政治和法制建设进程的推进,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完善,人大工作也不断在加强和改进。但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人大工作也还存在某些薄弱的环节和问题。笔者认为,正视工作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发挥好舆论的宣传、教育、引导和监督作用,将更有利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更有利于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

坚持正面宣传为主,这是舆论宣传必须把握的原则,但这并不意味着在新闻报道中,要刻意地回避矛盾,掩盖问题。新闻报道必须遵循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能文过饰非。对干部群众中存在的法制意识淡薄、缺乏人大意识等思想认识问题,应当通过宣传、教育的方式启发、引导其端正思想、提高认识。但是,对法律贯彻实施中存在的有法不依、违法不究、执法不严的问题,对于因为领导干部和经办人员由于人大意识淡薄,而对人大及其常委会提出的监督意见或人

748-

第三篇:新闻稿件写作

新闻稿件写作范文

下面这篇新闻稿件内容翔实,继续生动,能很好的吸引读者阅读兴趣,是一篇优秀的新闻稿件。

26岁男子挥刀自宫经治疗后跳楼身亡

2012年02月14日05:22

昨天上午,一名26岁男子在清华大学西区小集贸市场附近的水果店内挥刀阉割。此后,该男子跑向清华大学校医院,医生为其进行了简单治疗。在等待急救车之时,该男子溜出医院,从附近一宾馆的三层坠下,终因抢救无效死亡。

清华大学校方表示,该男子并非该校学生,此事与学校无关。目前,海淀警方已排除刑事案件可能。

校园水果店内挥刀自残

事发水果店位于清华大学西区小集贸市场东侧,市场西侧是清华大学的口腔门诊。

据口腔门诊的李大夫介绍,昨天中午11点40分,一名戴着眼镜、身高1米7左右的男子推开屋门,双手捂住下体,喃喃地说,“请问有麻醉药吗?”询问得知,男子下体疼痛不已,欲使用麻醉药止痛。“我告诉他这里的麻醉药是牙科专用的,不对症”,男子思索片刻后,转身离开。李大夫说,交谈中,她看到男子的裤裆处被血迹浸透。离开口腔门诊后,男子跑向小集贸市场东侧的一家水果店。

“那人用桌上的水果刀直接割了,太狠了”,据水果店老板华女士回忆,男子进店后称买水果,却在店内反复踱步。华女士发现对方下身有血,袖口里还藏着把锉刀。男子突然拿起桌上的水果刀,并将牛仔裤解下。华女士见状非常害怕,急忙跑到店外求救。华女士说,1分钟后,男子双手拎着牛仔裤夺门而出,再次向口腔门诊方向跑去。其间,男子将一块血肉模糊的东西扔在街头。她返回店内,发现地上血迹斑斑,男子携带的锉刀和水果刀扔在地上,“我当时差点吐出来,赶紧打电话报警”。

接受治疗后从三层坠下

据清华大学口腔门诊的李大夫说,大约10分钟后,男子再次推门而入,牛仔裤被血迹染红,“我当时也看傻了,告诉他这里治不了”,建议其去校医院查看。随后,男子强忍疼痛,向清华大学校医院方向跑去。

据校医院外科急诊医生介绍,那名男子将自己的生殖器割掉,伤势严重,在为其伤口进行简单包扎的同时,拨打急救电话,准备叫救护车送该男子到大医院,进行手术。然而,该男子却趁医生换药时逃离医院,不知去向。

正当医生们四处寻找时,突然得知隔壁的近春园宾馆有人跳楼。“我们赶到时,他已经跳下来了。”经判断,跳楼男子与阉割自己的男子为同一人。宾馆前台工作人员回忆,男子进门时通过楼梯步行至三楼,从尽头的阳台外跳下。监控视频显示,男子跳楼前未与其他人交流。事发后,999急救人员赶到,将其送往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抢救。急救人员说,男子跳楼后意识模糊,无法言语,询问阉割原因未果。

昨天中午,数十人在市场附近围观,警方将男子阉割下的生殖器拾起,并由校医院工作人员送往北医三院。记者赶到时,现场仅留下一条黑色皮带。

附近多位目击者证实此事,但大家均称从没见过该男子。有目击者称,男子曾出现在附近一食堂内,就餐后躲进一栋宿舍楼,出来后便发现其下体有血,加之其手中持有锉刀,“很可能是躲在楼里用刀伤了自己”。另有人猜测,男子身材瘦小,着装偏女性,疑其阉割是为变性。但这些猜测均未得到官方证实。

事发原因警方仍在调查

昨天下午2点半,男子仍在北医三院急诊室进行抢救。据了解,男子姓朱,今年26岁,外地人。

下午3点,急诊医生表示,男子跳楼时头部和肺部受到严重撞击,身上多处骨折,加之割下生殖器后导致流血过多,终因抢救无效死亡,目前暂无法证明其生前患有精神疾病。

现场民警称,男子除有效证件外,仅有一张留有电话的纸条,目前已与死者家人取得联系,相关事宜不便透露。

多名在急诊室走廊内候诊的患者说,伤者送医后不久,警方曾带领一名男子前来辨认。男子在与警方交谈时透露,死者不久前刚毕业,此前未发现他精神异常,具体自杀原因也不详。随后,该男子被警方带走调查。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外宣表示,经初步调查,男子并非该校学生,该事件与清华大学无关。

昨晚,海淀警方通称,死者系一名外地来京人员,自残后坠楼,后送往医院不治身亡,目前已排除刑事案件可能,具体案情仍在进一步调查中。来源:京华时报

第四篇:新闻写作基本知识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 分,共15 分)1.新闻结构 2.动态消息 3.综合消息 4.速写 5.观察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 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 分,共30 分)1.新闻的功用是()A.报道和运用事实 B.报道和评价事实 C.宣传和评述政策 D.分析和判断事实 2.报道健康的有益于社会进步的内容,属于记者的()A.职业道德修养 B.知识修养 C.作风修养 D.业务修养

3.中国最早的中文近代报纸是()A.《亚细亚报》 B.《中外新报》 C.《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D.《中外纪闻》 4.判断某个事实能否引起读者兴趣的能力属于记者的()A.新闻敏感 B.新闻判断力 C.新闻概括力 D.新闻分析能力

5.新闻的宣传价值为()A.时效性,典型性,针对性,一致性 B.真实性,时宜性,针对性,一致性

C.灵活性,典型性,针对性,一致性 D.一致性,针对性,典型性,时宜性

6.记者进行采访,主要表现为四个阶段:()A.接近,融洽,沟通,激发 B.接近,和谐,沟

通,交流

C.接近,沟通,谈话,记录 D.接近,沟通,交友,激发

7.对被采访对象实施“心理控制”,属于下列采访方法:()

A.少听多讲,广采博纳 B.求同存异,心理共鸣 C.沟通思想,见机行事 D.因人而异,灵活对待 8.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说明观察的特点之一:()

A.观察的综合性 B.观察的客观性 C.观察的直接性 D.观察的敏感性

9.记者或化装或易名,以探亲的形式去采访一个名人或要人,这种采访形式属于()

A.易地采访 B.交叉采访 C.巡回采访 D.隐性采访

10.捕捉变动着的事件细节是记者用心捕捉()A.瞬间印象 B.新闻事实 C.独特感受 D.背景材料

11.调节采访者与被采访者的微妙心理情绪变化,这在新闻采访中叫作()

A.现场协调律 B.情绪调节律 C.情景协和律 D.心理感应律

12.新闻写作的第一要领是()A.真实 B.灵活 C.鲜明 D.迅速 13.消息写作中多采用第三人称是为了()A.增加亲切感 B.提高客观性 C.避免主观说教 D.增加真实感

14.突出新闻中富有特征的局部是()的写法。A.动态消息 B.新闻特写 C.事件通迅 D.速写 15.早期出现的人物通讯与古代的哪一种文体有直接的渊源关系?()A.散文 B.小说 C.游记 D.传记 16.1881 年12 月()的有线电报创始。

A.上海到北京 B.上海到广州 C.天津到上海 D.上海到武汉 17.调查报告属于()A.法律应用文 B.新闻边缘体 C.实用应用文 D.财经应用文

18.一篇新闻作品能否成功的第一位因素是()A.事实新鲜 B.结构严密 C.语言简明 D.角度新颖

19.把最新鲜、最重要、最吸引人的事实材料放在前面是()A.动态消息的结构 B.简明消息的结构 C.综合消息的结构 D.经验性消息的结构 20.抓住典型的场景显示美感,是指新闻文采中()A.叙事要突出动感 B.状物要突出形象 C.描绘要注意美感 D.修辞要注意实感 21.把传统行文方式中句与句、段与段之间表示过渡、衔接的文字省去是()A.跳跃式行文 B.“蒙太奇”式行文 C.简略式行文 D.散文式行文

22.所谓消息写作中客观手法的运用,是把观点隐蔽在对事实的客观报道中,即变()为无形意见。

A.主观意图 B.理论内涵 C.国家政策 D.事实真相

23.记者写作消息最见功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写好()

A.主体 B.结尾 C.导语 D.标题

24.被西方新闻著作捧为第一代导语楷模的导语是()写的。

A.莫尔斯 B.杰克·海敦 C.麦尔文·曼切尔 D.约翰·唐宁

25.“徐悲鸿先生在国画、油画、素描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尤以画奔马、雄狮和晨鸡著 名。”这一背景材料是()

A.知识背景 B.人物背景 C.社会背景 D.事物背景

26.观光记或参观记又叫()A.速写 B.侧记 C.巡礼 D.散记

27.在通讯中写人用“人随事出”的手法是()的常用手法。

A.人物通讯 B.事件通讯 C.工作通讯 D.风貌通讯

28.只抓住人物活动的某一刹那,某一镜头,人物性格的某一特点是()的写法。

A.人物特写 B.人物通讯 C.新闻特写 D.事件特写

29.日本朝日新闻社的辰浓和男提倡记者要()新闻。

A.用灵敏的政治嗅觉去找 B.用自己的脚去找 C.用强烈的责任感去找 D.以上三者都错 30.中国古代最早的报纸是()A.京报 B.小报 C.邸报 D.手抄报

三、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 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 分,共10 分)1.新闻文采须从()几方面着手。

A.叙事突出动感 B.状物突出形象 C.修辞强调实感

D.描绘富有美感 E.语言强调活泼 2.述评性消息分为:()A.事态述评 B.形势述评 C.工作述评 D.思想述评 E.政策述评 3.综合性新闻常用的手法是:()A.点面结合 B.夹叙夹议 C.概括叙述 D.对比衬托 E.正反结合

4.救活有意义的迟到新闻可以采用的方法有:()A.抓新闻背景 B.以旧带新 C.抓住被披露的事实变动

D.由近及远 E.抓遗漏的事实

5.新闻主体写作中按逻辑顺序来写是指:()A.依据事实的主次关系组织事实材料 B.依据事实的空间关系组织事实材料

C.依据事实的因果关系组织事实材料 D.依据事实的对比关系组织事实材料 E.依据事实的并列关系组织事实材料 6.通讯的写作方法与技巧有:()A.议论和抒情 B.情节和细节 C.叙述和描写 D.角度与矛盾 E.结构与层次

7.在风貌通讯中,借景抒情的手法通常有:()A.触景生情,寓情于景 B.情景交融,水乳难分 C.因事抒情,寓情于事

D.融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 E.因物抒情,寄情于物

8.调查报告可以分为:()A.经验型 B.揭露型 C.研讨型

D.总结型 E.基本社情型 9.通讯的表现形式,主要有:()A.访问记 B.巡礼 C.速写 D.采访札记 E.小故事 10.记者的修养包括:()

A.知识修养 B.作风修养 C.理论修养 D.职业道德修养 E.政治修养

四、简答题(每小题5 分,共15 分)

1.为什么新闻须具有文采?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2.通讯中的议论和抒情有什么特点?它们的运用为什么需经营位置和控制数量?

3.简述新闻线索的特点及发现新闻线索的途径。

五、论述题(10 分)

谈谈新闻的四大写作要求:新、短、快、活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 分,共15 分)1.所谓新闻的结构,指的是新闻的内容与构造,也就是新闻作品的谋篇布局问题。

2.动态消息,也称“纯新闻”,是最常见的消息类型。动态消息迅速及时的报道国内外 正在发生或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是反映新事物、新情况、新动向的主要的消息体裁。3.综合消息是围绕一个主题思想,从不同侧面概括反映某个事件、问题的全局性情况,或综 合报道不同地区、单位具有同类性质又各有特点的多件新闻事实的一种新闻体载。

4.速写是通讯的表现形式之一,它的写作特点与绘画的速写一样,重在快速捕捉事实的

基础上,对事件经过、轮廓、主要特征或人物事迹的粗线条表现。手法简练,反应迅速,不 展开事件,只对其中有个性有特点的部分采用简笔勾勒的方法表现出对象的总体特征。5.观察作为一种新闻采访方式,就是新闻记者对客观事实进行由表及里的察看与思考活 动,借以印证与搜集新闻素材与线索。观察中有访问,访问中有观察,通常二者结合。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 分,共30 分)1.B 2.A 3.C 4.A 5.D 6.A 7.B 8.C 9.D 10.A 11.D 12.A 13.D 14.B 15.D 16.C 17.B 18.D 19.A 20.C 21.B 22.A 23.C 24.D 25.B 26.C 27.B 28.A 29.B 30.C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 分,共10 分。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ACD 2.BCD 3.ABD 4.BCD 5.ACDE 6.BDE 7.ACD 8.ABCE 9.BCDE 10.AB

四、简答题(每小题5 分,共15 分)1.新闻也须有文采,因为,新闻写作讲究文采,适应受众的审美要求,可以使新闻的传 播收到更为理想的效果。新闻文采总的特点是:缘事而发,淡中有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 方面:A:叙事突出动感,动作能使叙述增添色彩,又有引人入胜之效。所以,新闻的写作 要有文采,就要善于多用充满活力的动词。B:描述富有美感,现实生活本身多姿多彩,反 映现实生活的新闻,在写作上也要采取真实而富有美感的描述手法,C:修辞强调实感,新

闻作品传播的是新闻事实,任何事实都有它的发生、发展、变化和结局,有前因后果、来龙 去脉,形成一个完整的过程。

2.(1)通讯中的议论和抒情,要求触景生情,有感而发,即从事实出发,同事实的报道水 乳交融。抒情和议论的作用,从内容上说,是为了表现记者的倾向和褒贬,发表记者对事物 的看法和主张。从这个意义上说,通讯的倾向性常常明显于消息报道。(2)通讯中抒情和议 论的运用,有一个位置经营和数量控制的问题。位置经营即在报道结构中的地位安排。从内 容来看,抒情和议论的位置应在高潮之处;从布局来看,则放在大的段落结束时居多。这样,才能有效显示抒情和议论在通讯中的力量,因为新闻写作毕竟以叙述描写为主,与抒情散文 和议论文章不同。通讯的抒情和议论文字应当精炼。

3.第一:新闻线索也称采访线索、报道线索,它是新闻事实发生的一种信号,是反映事 实的简略轮廓或一鳞半爪。新闻线索具有以下特点:

1、比较简单,完整性差。新闻线索只 是一种片断的情况,只是反映事实的简略轮廓或者一些零碎的材料。

2、时间短暂,稳定性 低。由于新闻事实的发生和存在,有很多是短暂的,时间一过就会失去价值,新闻线索的出 现也常常是短暂的。

3、只是信号,有待证实。新闻线索这种信号、征兆,只是表示“发生 了什么事”。

4、反应现象,变动性大。线索是记者看到、听到或触到的某个事物的表面现象,这种现象经过实地了解以后,可能会出现多种变化。第二:发现新闻线索的途径有两条:一 是直接途径,即到实际中去,到群众中去。二是间接途径,主要有:

1、上级来源。

2、书面 渠道,这是从书面材料中发现线索。

3、社交渠道,这是靠“新闻信息网”提供线索。

4、会 议渠道,这是记者从各种会议中了解线索。

5、新闻写作的快,是指它的急就性,就是要脑子快、笔头快,所谓“倚马可待”。广播、电视的现场报道更要出口成章。新闻写作讲究兵贵神速,时间上不能拖延。

新闻特性决定写作上要快。因为事实之成为新闻,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即内容条件和时 传播渠道,这是从新闻媒介的公开报道中引 出线索。

五、论述题(10 分)凡是新闻文体,不论消息报道,还是通讯、特写,在写作上都应当力求新、快、短、活。消息的写作,对此要求尤为严格。

1.新:新闻,新闻,新的见闻,所以常说新闻姓“新”。这个“新”的界定含义,当然 是指事新,即报道的事实要有新的内容和新的意义,而“事新”必须以“时新”为前提,过 时的旧闻不成新闻。新闻的写作,要从新近发生或变动的事实着眼,尽可能取材于新事,写 出富有新意的内容,着力反映我们时代的新情况、新事物、新经验和新风貌。一般情况下,事情过时已久,即使为人们所未知,也不要冒充新闻来加以报道。新闻写作中对于事例的选 择,同样应当喜新厌旧,求近舍远。当然,有些事虽已过去多时,内容仍有新意,这还是可 以报道的。新闻要“新”,就要突出新意,而不要使新意被事实的叙述所淹没。

2.快:新闻的“新”和“快”,两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果说真实是新闻的第一生 命,那么,快,讲究时效,则是新闻的第二生命。

间性条件。所谓时间性,是指事实的新近发生和及时传播。现代社会,各方面的节奏在加快,新闻更是首当其冲。

新闻的快节奏,涉及采、写、编、播诸多环节。就写作来讲,包括结构形式、表现艺术 和语言的使用等等,既保证新闻质量,又能快写快发。

3.短:新闻的新与快相连,快又与短分不开,写得短才能写得快,而且短又是新闻的一 种优势。短新闻多,还能加大广播、电视节目和报纸上的信息量,而且容易使受众入耳入目,便于人们收看、收听或阅读。怎样才能把新闻写短?

(1)直截了当,这就是要提倡简洁、明快的新闻文风,不要转弯抹角或拖泥带水。

(2)空话少说,这就是要用事实说话,在写作上坚持“意尽”即“言止”。

(3)一事一报,这就是一条新闻通常只报道一件实事,不要贪大求全、面面俱到。

(4)锤炼语言,这就是要本着经济的原则遣词用字,力求准确而洗练,并符合规范化 标准。

(5)舍得割“爱”,这就是要有自我删稿的勇气,尽量挤掉稿件中的水分。4.活:新闻写作要求新、快、短。同时还应该求活。写作上的活,是指对事实的反映要 生动、活泼,并灵活采取适当的表现形式。新闻写得活,就要注意措词修辞,不可仅是陈词滥调。更重要的是,要写出事物的特点、个性,避免模式化,一般化,这是新闻能不能写活的关键。新闻要写活,生动、鲜活的事实 固然是根本,同时还须讲究谋篇布局和语言的使用。新闻的结构,既有一定规律,又忌千篇 一律。讲究“高潮在前,精彩为首,”“行文避沉闷,宜取跳跃式”。

第五篇:新闻写作的基本知识[推荐]

新闻写作的基本知识

(一)新闻稿件的基本分类

1、消息

2、通讯

3、评论

第一,消息的主要特点及写作要点

消息,以简洁的文字迅速传播新近变动的事实,包括新近发生的事实、某些将要变动的事实。它是目前最广泛、最经常应用的一种报道形式。

1.消息的特点

(1)采写发稿迅速、及时,叙事直截了当,语言简洁明快,篇幅短小。(2)一般地说,消息具备“六要素”,即: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怎么样(亦称“五个W,一个H”)。

(3)在结构上,消息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尾五个部分组成,有“倒金字塔结构”与“非倒金字塔结构”两大类。第二,通讯的主要特点及写作要点

通讯是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详细深入而又生动形象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新闻体裁。通讯包括故事、特写、工作综述、专访、侧记、札记、巡礼、速写、集纳、散记等。

(一)通讯的主要特点

1、现实性。通讯要求报道新近发生的有意义的事实,新时代涌现出来的新人、新事、新经验,紧密配合当前形势,为现实中心工作服务。新闻的共性。

2、形象性。通讯常采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手法,要求对人对事进行较为具体形象的描写,人物要具有音容笑貌,事情要有始末情节,以此来感染读者。通讯的个性。

(二)通讯的分类

1、人物通讯。

2、事件通讯。

3、工作通讯。

4、概貌通讯。

(三)通讯的写作要点

1、选好典型,确立主题。

2、写好细节。

3、安排好结构。

通讯的结构形态较多,很难像消息那样找出一些有既成的模式。但是有通讯结构中三个要件却是值得重视的:标题、开头、结尾。首尾圆合,文情畅达。就是说文章首尾要呼应,中间的主体部分不得无故残缺,线索脉络的设置精当,主次详略的搭配完美,文气畅通,浑然一体。

四)新闻写作方法

1、写作:

从根基上说,最宝贵的语言因素就是简短、有力。

1、了解受众是谁。

2、使用强有力的名词和动词,减少修饰词的使用,多用短句。

3、避开陈词滥调。

4、要具体。

5、当心被动语态的隐晦含糊。主动语态则是负责任。

6、别的办法都不灵的时候,要勤奋写作。

减少修饰词的使用,目的是为了文字简洁,避免多余字词。方法是用一个词代替一系列无用的形容词和副词;尽量避免使用生僻词;要多用短句子,把复句变成并列的两个句子。要准确 ;要具体,避开一般笼统;避免夸大、一般化、想当然、信口雌黄。避免玩弄行话,要将专业术语转换为读者很快理解的文字。

入门——熟练——提升——再提升„„任何一个记者在写作中都会遇到一个不断提升的阶段。有时候,他会发现,达到一个阶段后,再一次的提升异常困难,时间漫长,甚至有倒退的危险。这时候,除了保持大量优秀范文阅读外,惟一的办法就是勤奋写作。

2、结构:

每个记者、通讯员都应该掌握它。

一千万人死亡只是一个统计数字;一个人怎样死去却可以写成悲剧。

1、倒金字塔模式。

2、非倒金字塔模式。

倒金字塔模式之所以没有被淘汰,是因为它特别适合消息的写作。它的优势在于读者可以随时放下报纸。

倒金字塔模式:导语-导语的补充和展开-按重要性排列下来的素材。这种结构的缺陷是 :枯燥 ;不利于记者创造性的发挥。

非倒金字塔模式有许多种,它适用于动态新闻、背景性报道、调查性报道、人物报道。非倒金字塔模式是目前通讯写作的普遍方式。其中《华尔街日报》的方式是描绘整体中的一个部分,即 :独特面-过渡到主题-报道主题-回到起点。

3、导语

好的开头造成好的结尾;坏的开头造成坏的结尾。要与读者一见面就交上朋友,可是件了不起的事情。

一、通常导语越简短就越有力。

二、导语总是用某种方式为读者开启下文。

三、花一半的时间写导语是值得的。

四、避开枯燥无味和一般化的导语。

五、尽量少地以问题开头。

六、要保证导语有意义。

导语通常指稿子的第一段,作为概念导语的开头,也可以是稿子的前三四段。有一种说法,作者的责任就是精心写作导语。

通常导语越简短越有力,但也有长导语有力的例子。导语要根据采访内容来写作,但提倡短导语。

花多时间写导语的目的是,你可以花少时间走弯路,顺利写完正文。

导语中要注意调节好报道的节奏,该紧张的时候,导语不能过于舒缓 ;该平和的时候,导语不能过于紧张。

4、采访:

采访是撰写报道成败的关键。

1、准备。

2、怎样提问。

3、如果可能,要进行回访。

4、怎样建立长期关系。

5、怎样保证报道的准确性 •

准备要充分。

提问要有特点,不要问众人皆知的问题,可以旁敲侧击,可以委婉。•

用自己报道的客观公正征服你的采访对象。•

多方获取消息来源,注意观察,学会追问。

一、如何发现新闻。没有的写是我们及一些通讯员,甚至记者常遇到的头疼问题。所以善于用新闻的眼光去发现新闻,是写出通讯报道的关键。

(一)“变废为宝”选角度。联保贷款推行多年了,再写就无新意了,成为新闻写作的废物。但如何变

(二)“吹糠见米”。举齐鲁晚报例子。

(三)“大海捞针”挖新闻

二、消息的写作技巧。在这里,主要介绍一下消息的写作,这是目前适用最广泛的一种新闻写作方式。对我们农村信用社的新闻报道来说,也是最常用的文体。因为通讯较消息篇幅长、覆盖面大,象我们这样的单位,一般很难被新闻单位采用。

(一)消息的构成:标题、导语、主题。(通常还可分为背景、结尾,这里所说的,已经包含在主题内)。

1、标题。也就是新闻的题目,象人的脸面一样重要。标题制作贵在醒目、得体、生动形象,能够吸引读者,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一篇报道,读者拿起来之后要先看标题,然后再决定看还是不看。新闻标题的结构方式、写法很多。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在标题撰写上必须下功夫。新闻界有“三分之一时间写标题、三分之一时间写导语、三分之一时间写主题”这一说法。

2、导语。

一、概括性导语。

导语往往是新闻事件的高度概括,使读者看过导语后,不用看下文,就能了解消息的主要内容,这种结构形式的特点避免了消息写作中把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淹没在大量一般性事件各,突出了“新”字。

陈述性导语。按事实发生的时间顺序来写,又叫“编年史式”,这种形式使消息情节步步推进,事件的高潮在后面出现,有引人入胜的效果。

三、描写型导语。

四、就是对消息中某一有意义的特殊场面作简洁而有特点的描写。

五、评论型导语。就是在叙述事实的同时,立即对事情作出评价,提示其事物的现实意义。如写我们支持贫困学子上大学时,可以这样写:浮来农信社在做好当前支农工作的同时,筹措资金设立“专项贷款”重点扶持“金榜题名”的贫困农家学生顺利入学。(这是事实,然后再加以评论)此举,让浮来山镇考取大中专院校的考生及其家长们吃了“定心丸”。

六、设问式导语。设问式导语就是在消息开头即提出一个尖锐的问题,然后加经解答,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思想。如我们在推得联保贷款,解决了农民贷款难的问题。导语可以这样写:贷款像存款一样方便?对莒县农民来说,原来似乎不可能,如今已梦想成真。

七、引语型导语。就是将消息中主要人物有新意、有特色、个性化的语言放在导语中,给人以强烈印象。如“凡是农民的正当需求,我们必须满足供应。”莒县农信社主任马德勤说的这句话,代表了农信社对全县百万农民的庄严承诺。

下载新闻稿件写作的基本知识与技巧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闻稿件写作的基本知识与技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闻稿件朗读技巧

    新闻稿件,涵盖了新闻消息、新闻评论以及新闻故事。考试中出现样式最多的是新闻消息以及新闻故事,新闻评论一般都会结合即兴评述考察,应该说不会出现新闻评论的播报。下面就新闻......

    新闻稿件写作规范

    新闻稿件写作规范 1、学院网站新闻稿件主要采用消息写作,人物报道可采用通讯方式。写作新闻稿件,首先应使新闻的基本要素正确、完整:时间、地点、人物、什么事、为什么、怎么样......

    新闻稿件写作指导

    新闻稿件写作指导 ——-新闻部通讯撰稿组组长张燕 首先从一篇新闻的结构上给大家说一下 一、 题目篇: 1、新闻题目中决不能有错别字,不能华而不实; 2、新闻题目务必简洁、明了......

    新闻稿件写作要求

    通讯员消息写作注意事项 消息导语写作 基本要求 1、 突出最主要、受众最关心的事实,并进行提炼和概括事实。 2、 导语应有实质性内容。 3、 开门见山,简洁明了。最好用单句,即......

    新闻消息稿件写作

    我校2010年校企合作高峰论坛在国教多功能厅举行 本站讯 10月23日下午,在恰逢开封大学建校三十周年庆典之际,开封大学2010年校企合作高峰论坛于我校国际教育学院五楼的多功能报......

    新闻写作培训,新闻写作培训与技巧。

    新闻写作培训 培训老师:艾老师 新闻写作是一门学科,只有深度了解、具体实践了,才能更加深刻的体会到其丰富、深远的内涵。 图片、标题(字大、位置最高)的内容即是本报纸最显眼的......

    信息稿件写作规范与技巧

    新闻稿件写作规范与技巧一、新闻的概念 广义上说,新闻泛指各种媒体上刊发或播放的消息、通讯、特写、调查报告、评论等文字或图片、声像。 狭义上说,新闻是指“消息”这种文体......

    信息稿件写作规范与技巧

    信息稿件写作规范与技巧 新闻稿件写作规范与技巧 一、新闻的概念 广义上说,新闻泛指各种媒体上刊发或播放的消息、通讯、特写、调查报告、评论等文字或图片、声像。 狭义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