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兰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及对策修改稿

时间:2019-05-13 10:24: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东兰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及对策修改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东兰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及对策修改稿》。

第一篇:东兰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及对策修改稿

东兰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及对策

华彬—东兰县农业局

(导语: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2006年,东兰县按照市委、市政府召开的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的部署和要求,启动实施新农村试点建设,并在具体的实施中大胆探索、大胆结合、大胆创新,取得了初步成效,为扎实推进东兰老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加快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新农村工作开展情况

(一)板栗、水产养殖、劳务输出为支柱,以畜牧养殖及多种经济作物为补充的农业产业协调发展格局,截至2010年9月底,21个试点屯共有板栗面积1645亩、桑蚕1068.6亩、中草药110亩、林果1907亩、优质稻1600亩、糖蔗1482.5亩、养鱼110亩,输出劳务1480人。试点村屯经济出现加快发展的势头。在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的带动下,全县初步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和产业特色的“一村一品”专业村42个,其中无公害蔬菜类专业村10个,桑蚕专业村2个,糖农村产业经济不断发展,促进了农业增产增收。没有产业支撑,新农村就是“乌企业,围绕板栗、桑蚕、中药材、糖蔗、水产品、三乌鸡、劳务输出等符合县情的产业做文章,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逐步形成了以粮食为基础,以桑蚕、蔗类专业村3个,中草药材类专业村1个,板栗专业村12个,水产养殖类专业村1个,畜禽养殖类专业村1个,油茶类专业村2个。2010年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达 15.4亿元,与2006年同比增长60.2 %;农林牧渔总产值63780万元,与2006年同比增长21.1%;财政收入13026 万元,与2006年同比增长35.9%;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940元,与2006年同比增长63.3%。

(二)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繁杂的系统性工程,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要历经相当长的过程,必须有全社会的广泛支持和参与。况且,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没有现成的路子可走,农民群众十分需要政府加强指导,共谋共建新农村。为此,2007年来我县充分利用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队,强化这支队伍建设,增强驻村指导员服务意识,较好地发挥了指导员队伍的模范作用。

对口帮扶指导,调动农民参与积极性。我县整合资源,集中部门人力、物力、财力,重点对21个县级试点村屯进行指导建设,并落实88个县直机关、企事业单位与试点村屯对口援建,明确牵头单位及责任人工作职责,工作队长期驻点开展工作,为农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办难事。2006年以来县里从有限的财政经费中,给每个试点村屯划拨5万元作为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启动经费,外引项目资金180多万元,让试点屯农民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好处,亲身感受到新农村建托邦”。我县切实把农村产业发展摆在新农村建设的首位,从试点工作一开始,我县就在试点屯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按照“一村一品”或“一村多品”的发展思路,依托县内花神丝绸、味森活食品、河丰药业和巴马丰浩糖业等龙头加工设带来的巨大变化。

坚持“五到位”,驻村指导员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2007年以来我县每年从县直和乡镇机关选派240多名综合素质高、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干部,进驻全县147个行政村开展工作,使每个行政村有一名以上指导员驻村。为发挥这支队伍作用,我县创新工作管理机制,推行指导员工作“五到位”,即领导重视到位、制度管理到位、教育培训到位、督促检查到位、榜样宣传到位。在政治上关心,工作上照顾,明确驻村指导员的工作任务、工作措施及目标要求,注重指导员学习培训和工作汇报,定期或不定期对指导员到村开展工作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发掘指导员的工作亮点和经验及先进事迹,及时进行宣传报道,激励指导员安心扎根农村,积极服务新农村建设。

抓好“五结合”,新农村建设有效推进。我县积极创新指导员工作方式,强化服务效果,抓好“五个结合”。与新农村建设“三清六改二建”项目建设相结合,引导驻村指导员抓试点村屯的农业发展、村庄建设规划,指导村民建立新农村建设理事会,组织群众开展政策宣传和各种文娱活动,参与村民项目建设。与库区基础设施建设抓农村社会稳定相结合,推行“千 名干部下库区解难题”实践活动,主动参与解决库区移民水、电、路、医、学“五难”问题,引导移民调整产业结构,积极落实各项优惠政策,不断改善库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与特大自然灾害中抓抢险救灾重建工作相结合,各工作队组建指导员抗灾救灾突击队,落实灾后重建工作责任制,建立突击抢险救灾激励机制,切实保障群众利益。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抓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活动相结合,指导村级党组织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农村党员教育培训。与后援工作相结合,把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业绩纳入后援单位目标管理,明确后援单位的工作任务,增强后援单位对指导员日常管理,实现部门和驻村指导员“双向”联动。

(三)农业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为切实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近年来,东兰县以新农村建设为统领,积极整合农业、林业、畜牧、扶贫等部门资金、技术、人力资源,结合广大农民和农村发展需要,开展一系列活动,形成了推动全县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强大合力。水利部门深入调研,积极做好水利渠道、水库、山塘、水柜等水利基础设施的规划,积极向上申报,争取项目资金,力争从根本上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用水问题;农业部门组织技术队伍,指导群众改种改良,调整产业结构,夯实增收基础;林业部门认真贯彻温总理“山青水秀生态美”的指示精神,开展“植树造林保生态”大行动,进一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农机部门开展“千台农机闹春耕”行动,扶贫部门先后投资81.6万元完成8795亩的板栗品种改良项目;投资98.6万元完成5789亩的油茶种植;投资180.3万元完成5265亩的核桃种植;投资60万元完成5300亩的桑蚕扩种种植。、大大减轻了农民劳动强度,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畜牧、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也发挥优势,纷纷组织开展劳动技能培训、动植物防控防疫等方面的便民惠民服务,受到群众的欢迎和好评。据统计,2011年全县用于农村各项事业建设资金达15443.4万元,其中投入 3753.1万元兴建农村集中供水工 程258处、家庭水柜3273座;投入2641.2万元修建村屯道路68条201.5公里;投入1149.6万元修建水利渠道71条116.6公里,防护堤、水库等15座(处),投入540万元兴建沼气池515座。同时,农村教育卫生项目资金投入2966万元,农业扶贫开发项目资金投入420.5万元,农村房屋扶持改造资金投入300万元,易地安臵项目资金投入473万元,支农资金投入3200万元。为民办实事好事1692件。

(四)农村环境不断改善。我县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使农村环境得到了大力改善,坚持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入手,以“村容整治”为突破口,大力实施“三清六改二建”项目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试点村屯村容村貌等人居环境大为改观。同时,县新农村办从建设、农业、土管、渔牧等有关部门抽调精干力量,组建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和民房设计巡回服务队,进村入屯进行宣传和服务,免费为群众提供民房设计图纸,帮助群众做好村庄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加快了新农村试点建设。

(五)扎实开展教育培训,大力塑造新型农民。近两年来,加大了对培训项目及资金的争取力度,争取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村级后备干部培训、劳务技能培训等培训项目。依托乡村党校、党员中心户、农家课堂、产业示范基地、现代远程教育站点等培训阵地,组织举办新农村建设知识、农村实用技术和技能培训,培育了一批新农村建设“领头雁”和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能致富的新型农民,为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撑。截止目前,全县共组织新农村建设指导员1316人次深入147个行政村,举办各 种宣讲会522场(次),发放资料1.85万份,听讲群众达4.93万人次,开设各种实用技能培训班343期,培训党员群众2.37万人次。通过培训,农民基本能撑握一到两门的实用技术,拓宽农村农民就业的渠道,使试点村屯农民人均收入同比增长21%。

(六)民主政治稳步推进,基层组织得到加强。我县全面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加强了农村村委会的新建和扩建工程、改善办公条件,推进依法治村和民主管理的制度建设,推进政务、村务、财务的有效公开,从制度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实施;推进村级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保证农民群众在村级事务上当家作主。把落实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作为融洽党群干群切入点,健全完善村民自治机制,实行村财镇管,定期公布,使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等到有效加强。

(七)农村社会事业不断繁荣。各试点村屯结合实际,建立和完善了《新农村建设村规民约》、《新农村建设卫生公约》、《卫生评比办法》、《“六好”评比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和评比办法,开展 “六好”(好夫妻、好兄弟、好婆媳、好儿女、好邻居、好妯娌)、卫生评比活动,为建设农村先进文化、塑造文明新风拓展了活动载体、注入了新鲜内容、增强了农村活力;建起文化宣传长廊,图文并茂宣传科技、文化、卫生、计生、法律知识;兴建公共活动场所,供村民休闲、娱乐、健身,有力推动试点屯农村形成了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破除陋习、移风易俗、和谐共处的良好风气,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风貌焕然一新。

(八)创建新机制,激发群众主体活力。积极探索,大力推行“群众自主申报,实行动态管理”、“民主管理”、“群众互评”三项机制。一是推行“群众自主申报,实行动态管理” 机制。哪里群众积极性高就在那里搞试点,让农民群众真正成为投入主体、管理主体、建设主体。不下硬性指标,不搞人为指定,由群众自己拿主意,但实施效果与新农村试点资格动态管理挂钩,试点建设所碰到的问题一律由村屯新农村建设理事会组织村民协商解决。无自治能力的村屯不能列为试点对象,同时实行定期调度考核,对依赖性强、群众积极性不高、工作难以推动的,责令限期整改,直至取消试点资格。二是推行民主管理机制。民主选人,全县21个试点屯全部民主选举产生新农村建设理事会,由农民自我组织、自我管理新农村建设的具体事务。民主理事,把民主管理贯穿于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和活动的始终。新农村建设试点申报与否由村民自主决策,理事会称职与否由村民来评,资金使用合理与否由村民来审,项目是否实施由村民来议。突出发挥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投入、管理、建设主体作用。民主管财,制定和完善各种财务管理制度,严格资金收支的程序和手续,确保新农村建设资金用在刀口上。三是推行“互评”机制。组织各试点理事会会长对新农村建设“三清六改二建”工作进行互评,让试点屯之间交流做法和经验,让群众自己给自己打分,自己查找存在的不足,自己拿出整改方案。通过推行三项运行机制,有力调动了广大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扎实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由于东兰县农村基础设施比较薄弱,新农村建设的任务仍非常艰巨,工作中一些问题和困难仍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

一是资金投入不足。县财政困难,群众生活不够宽裕,县直帮扶部门实力薄弱,使新农村建设资金投入陷入“三有限”困境,即县财政投入资金有限,县直帮扶单位支持资金有限,群众自筹资金有限,影响了新农村试点建设的进度。

二是试点建设进度不平衡。新农村建设试点启动实施两年来,多数试点、多数项目的建设任务已经基本完成,但个别试 点建设进度较慢,一些乡镇和部门对新农村建设投入的精力不多,农民群众“等、靠、要”的依赖思想还比较严重,试点发展不够平衡。

三是农民增收的渠道还不够宽。农民就业门路不多,种养业收入仍然是构成农民收入的主体,增收的渠道仍比较狭窄。农业受灾严重,农资价格上涨,制约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因素增多,农民增收更加困难。

四是产业支撑功能不够强。有的试点产业规划不科学,优势不够突出,规模小,带动群众增收致富能力不强。

四、下一步的打算

一、加强组织领导,狠抓落实

在县委、县政府新农村建设领导组领导下,乡村两级也要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充分发挥乡镇党委和村党支部、村委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建立健全考核、考评制度和激励机制,加强督促检查,确保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各乡镇和各有关部门一定要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把建设新农村作为一件大事,真正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在领导精力、工作部署、财力安排和政策措施上向农村倾斜。各有关单位包乡镇经常深入农村调查研究,加强领导,搞好服务,帮助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扎实有效地推进东兰新农村建设。

二、严格搞好规划,分步实施

推进新农村建设,应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以发展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为主,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以农村养老保险、救助、低保和卫生为保障,结合当地实际,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1、科学确立试点村,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推进新农村建设,要从试点起步,要先确立新农村建设试点乡、村。通过搞好试点,树立典型,积累经验,完善政策,达到以点带面、扎实推进的目的。在试点选择上,可以在不同区域的先进村或选择不同经济类型的先进村,要充分注意代表性和今后在面上的推广性和可操作性。并且有利于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有利于聚集人口、资金,有利于实现城乡一体化。

2、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县委、县政府着力建设以县城为中心,以二级路沿线所在地为重点,以其余10个乡所在地为基点的的城乡网络,一是要在2011年做好各项规划,尤其是乡(镇)村建设规划,既要规划农业产业布局和农民建房模式,又要规划水电路、通讯和科教卫生服务事业等公共设施的合理布局,还要考虑人防、环境保护等因素。建设规划要充分尊重民意,突出特色,坚持人与自然和谐,主要是利用土地,保护耕地,建设规划要把“村兴、民富、路畅、山绿”放在突出位臵。建设规划要经过农民充分讨论、专业机构指导、相关部门审定。二是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新农村建设的前提,是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因此,在加快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发展、壮大具有地方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和集体经济;大力发展、培育各类市场,畅通城乡之间物流通道;引导、鼓励各类实体,兴办农副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特别是让效益好的企业包扶农村,实现工业反哺农业,推动农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促进农民稳定持续增收。到2015年,全县75%农村的农民收入实现可持续增长,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年人均收入比2008年在翻一番达到约3000元,而且村容村茂整洁美观,环境又好。三是基本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目标。即到2020年,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全县农村整体上基本建成具有东兰特色的新农村。农业实现产业化,农村实现城镇化,农民富裕化。

3、共同参与,增加投入。各部门要明确在新农村建设中 的职责和任务,特别是宏观管理、基础产业和公共服务部门,在制定发展规划、安排建设投资和事业经费时,要充分考虑县委、县政府在新农村建设规划中的要求,有目标地合理安排,形成全社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激励机制,鼓励各种社会力量投身新农村建设,引导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知名人士、志愿者对农村结对帮扶,采取“企业+村庄”、“机关事业单位+村庄”等多种形式,加强推进东兰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主题是农民,必须培育和造就新型农民,要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这就需要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发展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搞好再就业培训,提升农民文化素质;通过劳动力培训工程,特别是符合农民实际的流动性培训,提升农民科技素质;通过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优秀党员户、文明户、文明信用户)来提升农民的文明素质。

4、加快经济发展,开辟增收新途径。农村经济的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前提,只有生产发展了,农民才能经济增收、粮食增产、生活富裕。从我县现状来看,要想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必须改变单一的农业产业结构,靠二、三产业带动、走产业化、特色化经营道路,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农村经济发展了,才能真正推动新农村建设。一是根据我县不同的地域条件和优势,有针对性地采取发展龙头企业的措施。重点培育具有发展后劲的龙头企业,如花神集团、河丰药业等等。以城镇化为支撑,靠近县城、公路沿线上项目,以农业现代化为基础,培育部分主导产业。积极引导和扶持农村种养能手、经销大户、经纪人等能人,抓准适宜发展的产业或行业,首先实现致富,然后在辐射带动农户参与发展,推动产业上规模、上水平、出效益,最终形成各具特色的经济区域。二是搞好规划,按要求组织实施。主导产业确立后,要搞好区域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一体化管理,不要小打小闹乱搞,这样形不成规模,上不了档次。以传统产业为基础的乡镇或企业,要 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条,实行深度加工,增加效益;以新兴产业为基础的专业乡镇,要尽快膨胀产业、产品规模、增加辐射能力,无论是传统还是新兴产业,都要以创立名牌为目标,或者是挖掘已有的名牌产品的潜力,以高产、优质、高效为前提,推动农业产业化上档次、上水平,进而带动特色专业乡镇的发展。三是搞好“以工哺农”,吸收劳动力。龙头企业形成后,能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大量的就业空间。又可整合农村土地、人力等资源,实现共同发展。也可以作为增加农民收入,实现“以工哺农”、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之一。

5、发挥科技,搞好创新。科学是第一生产力,在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应充分重视农业科技,并充分发挥它的作用。一是依靠科技,推进现代化农业建设。经过多年的实践,农民也已经认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例如依靠科技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大棚蔬菜,大面积地膜覆盖,等等。积极引导、组织为农民调换籽种,鼓励农民搞农业服务业。二是大力提高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深化科研体制改革,在机构设臵、人员聘任和投资建设等方面实行新的运行机制。把科研投入尤其是农业科研投入放在公共财政支持的优先位臵,提高农业科技在科技投入中的比重。采取积极措施鼓励科技人员到基层,出成果,提高科研水平。继续安排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和先进农业技术引进资金。改善技术创新的投资环境,发展科技创新风险投资。加快技术推广的社会化服务机制。鼓励农技推广服务。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三是普及科技知识,提高农民的农业科技素质。通过农业科技入户、村官引导、科技下乡等,让农民掌握新技术,了解新信息,增强致富发展的本领,同时为农村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技术人才。

6、调整产业结构,培育主导可产业。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遵循广开思路、广辟取到、多种经营、突出特色、搞活 经济、提高效益的原则,按照调高、调优、调出质量和效益的方向,充分利用资源和市场,通过区域布局调整,优化资源配臵,发挥资源优势,尽快形成优势产区和产业带。

7、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多渠道转移,推动农村城市化进程。一是应加快城镇化进程,以县城和具有发展潜力的镇为重点,健全小城镇的居住服务、公共服务和社区服务功能,增强小城镇吸纳劳动力就业能力,正确引导乡镇企业向城镇集聚、农村劳动力向城镇有序流动和到城镇就业,注重发挥小城镇带动经济发展的功能。二是以农产品加工、储藏、运输等农村服务业为重点,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实现农民就地转移。可以考虑以下模式:村企合一型、市场带动型、招商引资型、高效农业型、旧村改造型、专业加工型、合作经济组织拉动型、资源开发型。三是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基地,增加培训农村人力资源,加大资本投资,加大对劳动力的技能培训,抓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培训输出,有力促进劳动就业率的提高,从而实现农村人口由村到城镇、由农到工的有序转移。同时,还要加强对劳动者的法制教育培训,使之成为一批执法懂法,会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新型农民。

8、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首先要大力加强农田水里基本建设,重点搞好土地开发,加快荒山、荒坡的综合治理,积极开展中、低产田改造,切实解决大部分农村人畜饮水和农业灌溉问题。其次要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加强城乡交流。第三要搞好农村电网改造,提高电视覆盖率和电话普及率。第四要加强村容村貌建设,彻底改变农村脏、乱、差现象,努力创建文明村。按照“特色鲜明、内涵全面、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的要求,实行因地制宜,适度超前,做到人与自然和谐,使村庄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

9、逐步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健全疾病预防体系,重点加强乡镇卫生院和行政村卫生所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尽快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有条件的乡村可建立和实施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努力搞好敬老院福利事业。

总之,我们要正视农村现状,面对市场挑战,欣喜机遇到来。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创新发展理念,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实行稳步扎实推进的工作措施,变压力为动力,苦干实干加巧干,在不远的将来,一个朝气蓬勃,充满活力,民和气正,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富县殷的新东兰一定能展示在世人面前,

第二篇: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关于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及对策的调研

一 活动内容

寒假期间,着重对新农村建设中的住宅建设问题进行了走访。通过走访亲友,尤其近期翻盖新房的朋友,了解其在建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入住后发现的新问题,以及其本身对新农村建设的一些思考体会。

走览了所调研村庄的主要地区,观察房屋样式、道路建设状况。了解了该地区的地形状况,村庄风貌。

由于所调研村庄是我的家乡,根据以往的经验感悟,总结了该村庄的一些情况和自己对新农村建设的一些思考。

过年走访外地亲友期间,调查走访了周边村庄的村容风貌。通过对比分析,总结了一些问题。

二 调查资料

此次调研的村庄是我的家乡河北省武安市的康二城镇QH村,略带该村周边村庄的一些情况。

QH村位于邯武北路武安段路旁,2000余人,是康二城镇的十七个行政村之

一。村庄东北约五公里处是邯郸紫金山,西十公里处为武安市区,东约三十公里处为邯郸市区。位临南洺河畔,地下水较为丰富,土壤也相对肥沃,诸多土地归为基本农田保护区。北临邯武北路309国道,交通相对便利,比周边村庄相对富裕一些。有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全村主街道路面全部实现硬化,同时修建有1200余米的下水道。幼儿园、小学、初中教育机构齐全,驻有武安三中队,河北省农村信用社,兽医站等分支机构。

三 调查结果

通过走访村民,游览村居、耕地及其所处地形、参与农村换届选举等方式比较深入地了解了一些情况,同时又结合自己多年的生活经历把农村建设现状的调查结果罗列如下:

(一)住宅内部建设状况

1、村居为典型的平房四合院结构,一些新住宅为北屋二层楼的四合院结构。

2、村民自建住宅,由于物价人工上涨,除去宅基地费用,仅建筑成本在十五万元以上。

3、多用煤球做饭,兼用此改造水套火提供热水。罐装煤气、电磁炉比较普及。使用的主次问题因家庭情况而异。

4、厕所多为旱厕,且多兼做仓库放置杂物,卫生条件比较差,尤其是夏天。

部分家庭采用水冲厕所,但数量较少。

6、有安装太阳能热水器的家庭,但由于价格较贵,不太普及。

7、住房设计存在较多不合理之处,住房利用率低,存在盲目跟风现象。

8、新技术,新产品,新理念,新设计得不到有效推广,甚至很多村民根本就没有接触过新的东西,沿用旧的思想与习惯。

(二)村庄基础设施建设

1、居住用地紧张,停止审批宅基地,有较大面积的老区,大都为六七十年代旧居,无人居住,但各种原因,没有拆迁重置。

2、主干道路全面实现硬化,村民门口胡同道路一般有由村民自筹资金硬化,去年地下水道进行修挖,覆盖较大区域。

3、村内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修建住宅规划比较整齐。

4、使用地下水,每周供水一次,家家户户修建地下水窖。

5、有固定垃圾倾倒处,专人负责清理。

6、无集体供暖,冬季采用煤球供暖。

四 经验体会

(一)住宅内部建设的经验体会

1询问多家,建房费用少至15万,多至四十万,而且宅基地费用越来越贵,有些达到了7万元的价格。村里多数家庭仅男子外出工作,妇女在家,一般家庭收入约二到三万。相对村民收入来说,是个相当巨大的开支。很多村民约到40多岁才能建得起一座院子。现实情况是很多家庭一般等到子女到结婚年龄时才有能力翻盖新房。而且由于盲目跟风,房屋住宅面积过大,空间利用率低。很多屋子建成后都是空置,造成巨大的浪费。去年曾参与家庭自建房建设。耗费了半年多时间和精力,直至现在,尚未装修。其他家庭情况亦如此,要完全建成装修好,至少要一年多时间。建房之前未能合理规划设计,由于非专业建房人员,诸多问题考虑不到。在建房过程中发现问题后才想法去解决。效率十分低下,颇有盲目修建之风,到最后建成房屋使用后才发现种种不足,然而为时已晚。

3无集体供暖,家庭多用煤球水套暖气,一个炉芯儿平均每天用煤球3块,一般两个炉芯的水套暖气炉供热两个房间面积约四十平方米。煤球费用每天约为5元。也有家庭采用电热供暖,但是费用很高,基本每小时耗电一度,费用0.5元,仅作为辅助供热。煤球供暖虽然经济划算,但费时费力,且供热温度达不到。同时,房屋面积过大,门窗面积也由于赶新潮而过大,房屋保温效果低。一到冬天,感觉寒冷非常,基本的取暖问题得不到合理解决,一些老年人身体不好抵抗力差的只能整天围在火炉或暖气片旁,罔论温暖舒适了。而且燃烧后的废煤球也成了倾倒的主要垃圾。冬季住宅取暖也是村民支出中比较大的一项。

4虽然比较适合安装太阳能热水器,但是安装的家庭比较少。询问过店方,整套设备至少需3000元,是个比较大的开支。所以村民安装的积极性不高,而且冬天使用效果不好。到了冬季,一方面屋子温度低,一方面热水供应不到位,洗澡是个很大的难题。

5做饭使用的能源因家庭而异,很多家庭为了供应热水方便,采用煤球水套火,既可以做饭,又可以提供热水。但是缺点也比较明显,产生的废煤球成了家庭倾倒的主要垃圾,时常要看火换煤球,费时费力。而且做饭的时候火力大小不能自主控制。相比较而言,使用电磁炉和灌装煤气做饭更清洁,火力可以自由控制,也免去了看火换煤球的烦恼。但是由于不能提供热水,这两种在绝大多数家庭厨房中属于辅助的做饭工具。

6住宅建设中很多新的产品普及不了,而且村民的创新意识薄弱,少有建设节能住宅的理念。盲目跟风,沿用旧的方法,接触的建房新产品少,也无心于接受新事物。

(二)关于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的体会

1村里虽然通了下水管道,但是其承载能力远远不能让每户家庭都使用水冲厕所,而且,使用水量也是个巨大问题。依旧沿袭的旱厕虽然不使用水,但是卫生环境比较差,而且夏天的时候气味更加难闻。曾听说厕所卫生展现一个家庭的生活水平,确实如此。村里一般家庭装修关注的先是客厅然后是卧室厨房,之后很少有精力和资金去装修厕所,同时,厕所也体现了一个家庭的卫生要求。但是村里现在的普遍现状是厕所还作为一个仓库来放置农具以及其他杂物。从而使厕所环境更加恶劣。同时,厕所卫生不仅事关个人和家庭的生活环境而且关系到农民的健康生活,农村的很多疾病也是由粪便污染造成的。

2路面硬化状况相较于周围其他村庄比较完善,逢年过节,庙堂集会的时候不会出现堵塞现象。周边某村由于地处低洼地带,道路曲折,过年集会时就会拥堵不堪。还有的村庄地面过于平坦且没有修建下水道,生活用水基本都是排放到路面或是泥土地面等待下渗,路面泥泞不堪,臭气熏天。

3村庄设有专门地方倾倒垃圾。隔一定时间有垃圾车运走,但是垃圾处理都是掩埋,垃圾得不得合理处理,污染环境。家庭产生的垃圾以废煤球居多,然后是厨房垃圾,其他是一些包装物垃圾,村民的环保意识很薄弱。

五 理性思考

思考的前提是,该村庄没有集体企业,没有资金去大规模的进行新农村建设。只有依靠村民自己的力量,村委会加以引导沟通,来建设新农村提高村民生活质量。

1新农村建设,尤其是住宅建设,可以通过降低农民建房支出,间接地促进其他方面的消费支出,提供巨大商机。

住房消费不仅是大多数城市家庭最大的一项支出,同样也是农村家庭的最大支出。建房是一个农村家庭最大的经济负担,但是考虑到子女的结婚问题,又是一个不能够回避拖拉的问题。很多村民要在子女结婚之前翻盖新房,很多家庭都耗去多年的积蓄甚至借钱建房。不同于城市购房,农村住宅大都是自建房,不

仅要支付庞大的材料采购,建筑工人工资等开支,还要花费大量的精力时间。对建筑流程的不了解,缺乏相应的建筑知识,以及对建房之前的规划设计不重视,让建房效率很低,工期过长,同时不合理的设计也增加了建造成本。而且住房利用率很低,花费大量金钱精力建造的房屋很多都空置着,造成了巨大浪费。而且农村房屋的使用年限非常低,仅有二十年的时间。即使现在盖好的房子,随着时间的流逝也会因出现新的建筑样式而过时,又被拆掉重建,造成浪费。

过大的面积同时又增加了取暖费用,且不论村庄得不到集体供暖,即使有条件集体供暖,暖气费用又是一大家庭支出。村民没有科学的节能意识,盲目地跟风,认为窗户面积大了屋子就亮,殊不知,这样造成了更大了热量流失,不合理的设计,盲目地求美,不考虑实际利用,没有节能意识,让村民建房不仅花费了巨大资金,而且在使用时也发生诸多不便。

所以,搞好新农村住宅建设意义重大!关注农民最大的建房开支,通过合理的方法降低其成本,直接减少农民建房支出,省下的资金可以使农民自由支配,提高生活质量!

另一方面,我国农村住宅建设量巨大,平均每年新建住宅6-7亿平方米,由于农村城镇化水平和农民居住水平提高以及居住质量改善等因素的影响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村镇住宅建设每年将会有巨大的社会需求。加强农户住宅建设在缩小城乡差距的同时还可以拉动内需。正因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住宅建设存在不足,所以才有着广大的市场增长空间。总的说,农村住宅消费市场十分广阔,充满着巨大的商机。新农村建设,可以促进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

马克思认为,人首先要吃穿住行,然后才能从事文学、艺术、宗教等领域的活动。当农民住房需要得不到满足并存在惶恐时,无论如何也不能激发他们对新农村文化、政治建设的热情。从这个意义上说,舒适、宜居、节能、环保的新民居建设已经不仅仅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且也直接影响到新农村建设的深度和广度。

从厕所卫生问题这个角度切入,貌似这是个小细节的问题,但是切不可忽略,同样要加以重视。这同样可以涉及到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上来。可喜的是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对厕所卫生的认识也逐步加强。厕所卫生不仅关系到住宅舒适与否,更体现了村民的文明卫生素质。同时,厕所卫生不好,不仅影响家居环境,而且也会造成疾病传播。农村改厕项目是医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之一。寻找一个适合农村厕所改造的方式,以此带动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减少农村疾病的发生,于新农村住宅建设于农村精神文明水平都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更深入的讲,加强农村住宅建设会极大地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根本改善农村环境和生活方式,从而潜移默化地提高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国家需适当地宏观调控缩小城乡差距。

城乡差距是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其直接表现在家庭的可支配收入上。很多节能绿色的新产品在农村得不到推广,不能仅认为是村民接受新事物的意识淡薄。相对村民来说较高的支出是阻碍产品普及的重要原因。以电磁炉为例,它的优点显而易见,它通过磁场内线圈涡流加热,无明火,使用安全卫生,热效率高节能,使用十分方便,随用随开,免去了诸多麻烦。还有太阳能热水器,两者相互结合,可以解决使用电磁炉无法供应热水的问题。这样的产品不仅方便节能,使用成本也很低,农村没有条件通燃气灶,这两种家电反而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让村民在厨房卫生间享受不亚于城市的方便,但是没有在农村普及,是因为其较高的售价让诸多村民望而却步。在这个问题上,政府也应该发挥其调节作用。对农村的消费有适当的政策扶持。

4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和农村住宅建设一样,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难点,需要政府的力量来主导。农村道路和污水排放通道,是最直接关系农民生活的基础设施。新农村建设,不仅要使村民家中舒适也要使其屋外美观适用。同时,电讯、电视网络等基础设施也要积极推进。在此特别强调的是,网络费用的费用对村民来讲也是一个很大的支出。安装网线的家庭,每年要为此支付至少七百元的费用。而网络的建设,对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扩大农民视野丰富娱乐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意义十分巨大。同时,还要加强农村道路的卫生清扫工作,加强农村环境治理。

六 问题和建议针对农村住宅建设设计不足的问题,设计一个合理科学的建造方案,推广应用。

该村庄及其周围的诸多村庄都是以四合院构造为主,而且规划较好的地区地基大小都是一样的。根据这一情况,可以让从事专门建筑设计行业的人员对该种建筑结构进行升级设计,保留原有设计中的好的地方。对其中的缺点进行解决。同时,也要设计好建房流程和计算好建房费用,引入新的节能设计方案。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来改变当前农村住宅建筑总体建设水平较低、功能不全、外观单调呆板、基础设施不配套、居住环境“脏、乱、差”等问题。

让房屋功能布局更加合理,方案要考虑方便及满足农民生活与生产要求,做到功能齐全、布局合理。

重中之重,在设计房屋的同时,通过合理设计,在不影响住宅质量的情况下,降低房屋建筑成本,如通过减少建筑面积,就地取材,合理使用新型建材,规模化建设等方式。使房屋建造成本控制在村民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这样,通过设计一座房屋,利用村民的跟风效应,再加以宣传推广,以比较小的设计成本带动广大村民建设新的住宅。

通过合理科学的设计,可以解决村民住房建设中的诸多问题,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可以提升生活质量。所以必须把新住宅设计放到一个重要的位置。

在设计过程中要注意结合村民的意愿。针对村庄无土地建房,老区又无人居住、环境脏乱差的问题,结合村庄实际资金情况,可以通过引导疏通村民之间进行宅基地的交换买卖,解决一部分宅基地问题。新建宅基地要有个合理的面积,不可过大,提高建设用地的效率和集约化水平。若村委会有能力或者有较强资金实力的村民,可以对老区进行大面积的改造,对新建房进行规模化建造,从而降低建造成本。同时可以减少村民在建房中花费的时间和精力。针对电磁炉,太阳能热水器等可以切实改善村民生活质量但是又由于价格问题得不到推广的问题。政府要发挥其主导作用。把适合农村居民使用,可以提高村民生活质量、降低生活成本的产品,列入家电下乡活动中。加大科研力量,研制适合农村地区使用的产品以及建筑用材。投入资金,改善农村基础设计建设,保障电力平稳,推进农村网络建设。

第三篇: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及措施

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及措施

内容摘要

党在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政府报告中,温总理再次强调了这项任务。那么,怎样才能更好更快地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呢?笔者认为,一是找问题——找出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二是查“病因”——为何存在这些问题;最后才是“开药方”——因地制宜地制定出建设新农村的具体规划。

[内容提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必须充分认识其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各地涌现出各具特色的新农村发展模式,梳理,研究和思考这些模式的发展,必须对正在开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有益的借鉴。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其他目标的物质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好比修建一幢大厦,经济就是这幢大厦的基础。如果基础不牢固,大厦就无从建起。如果经济不发展,再美好的蓝图也无法变成现实。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也是衡量我们工作的基本尺度。只有农民收入上去了,衣食住行改善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新农村建设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乡风文明,是农民素质的反映,体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只有农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不断提高,崇尚文明、崇尚科学,形成家庭和睦、民风淳朴、互助合作、稳定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新农村建设才是全面的、完整的。村容整洁,是展现农村新貌的窗口,是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应该是脏乱差状况从根本上得到治理、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民安居乐业的景象。这是新农村建设最直观的体现。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显示了对农民群众政治权利的尊重和维护。只有进一步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真正让农民群众当家做主,才能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真正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新农村建设背景 当前,国家与农民之间的分配关系以及农业经营体制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农业结构调整的内涵和农业的增长方式也在相应改变,“三农”问题的解决面临新的形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必须充分认识其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各地涌现出各具特色的新农村发展模式,梳理,研究和思考这些模式的发展,必须对正在开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产生有益的借鉴。

二、目前我国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近七成。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农村建设已取得了历史性的发展,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呈现出一系列明显而积极的趋势。但是,在总体上看,农业农村发展仍然面临很多挑战,仍处在艰难的爬坡过坎阶段, 存在许多问题。

(一)投入严重不足,资金远远跟不上当前农业农村发展的形式

200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88607亿元,比上年增长25.7%。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75096亿元,增长27.2%;农村增长18%,与城镇投资相比,差距明显。(1)投资的不足,一是严重影响农村水利设施的维修和建设。二是影响农业投资。当前我国农业生产机械化应用程度较低,农业装备技术水平不高,生产方式落后,大多地方仍旧是以“锄头加扁担”和家庭单干为主的传统方式。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农业投资太少,特别是农业研究和推广缺乏足够的投入保障。(2)影响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我国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一直落后于城市,尽管近年来,这个问题已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对农村社会事业的投资一直呈上升趋势,但是,与城市相比,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仍显滞后。(3)城市与农村在教育资源配制上也存在巨大差异。如河南省2003年全省生均教育事业费城市初中平均值为601元、小学为768元,而农村则分别为539元和728元。河南农村小学的生均教育经费支出不足城镇的三分之一。(4)我国农村很多家庭因为无力承担子女受教育的费用,导致大量农村学生失学辍学。据统计,在我国的中西部地区,已有5%到10%的适龄儿童没机会入小学,更有15%到30%的小孩未能上初中。(5)高辍学率在农村的初中阶段已经很明显,有的地方甚至高达20%—30%.(二)人才流失严重

目前,我国农村面临着这样一种困境:一方面是农村富余劳动力 2 不断增加,需要国家采取各种方式转移这些剩余劳动力,另一方面是能够带领农村发展的有学历、有专长、高素质的人才极度缺乏,人才流失相当严重。这种人才的流失可以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农业优势劳动力外流,使农业从业人员素质普遍下降。二是农村原有教师的调离和农技人员的改行。三是通过高考,使农村特别优秀的人才跳出了农门,而国家又没有相应的政策,使这部分人返回农村。

(三)农民平等权利得不到保障

从总体上来说,我国农民的平等权利得不到保障。首先,由于财政投资的不足,农村的社会发展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农民不能与城市居民同等地享有社会保障、教育、文化生活等公共资源,农村广泛存在“看病难、读书难”的现象。其次,农民工的权益也屡屡受到侵犯。这几年来,由于党和政府的重视,农民工的处境较以前有了很大改善。但是,侵犯农民工利益的事件仍然不断发生,特别是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权利得不到保证。三是改革过程中农民被侵权事件也不断发生。随着城市建设的扩大,农村土地被征用的现象越来越多,在征地过程中也存在很多侵犯农民权益的问题,如征地中对农民的补偿标准过低、失地农民缺乏生活保障、地方部门和企业征地过程违规操作等现象。

(四)人口增加,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

目前,在我国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着经济发展与人口、环境、资源不协调的严重问题。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1号)文件公布的数字,我国人口同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共增加了13215万人,增长11.66%,平均每年增加1279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1.07%。具 体到农村的话,每年增长近750多万人。同时,在农村建设的过程中,片面强调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忽视农村生态环境和资源的保护,导致我国农村生态急剧恶化、环境污染严重,农村能源短缺。

三、我国农村发展中存在一系列问题的原因

(一)体制上的原因 我国在发展过程中,从体制上形成了重城市、轻农村的现象。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改革的重心转移到城市,党在政策上对城市实行倾斜,主要表现在:第一,财政政策的倾斜。第二,设置严格的户籍制度。户籍制度的设置将数以千万计的农业剩余劳动力禁锢在农村的土地上,农民不得随意迁往城市。这种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在城乡之间筑起了一道道资金、市场、技术、劳动力等壁垒,阻碍了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的交流,农民收入的增加受到严重影响,使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与消费水平的差距不断拉大。还带来了农村居民受教育、就业、投保等机会的不平等,从而引起收入不平等,并形成一种恶性循环。第三,用人机制的不健全。农村干部中大量存在不重视、不尊重知识和人才的现象,敢于坚持真理、说真话、办实事、讲实效的人才得不到提拔和重用,甚至受到打压排挤。

(二)改革的负面影响 第一,造成了农技人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实行企事业单位改制分流后,农村地区的农技站几乎成为一个空壳,主要原因是工资得不到保障。第二,造成了农村教师队伍不稳定。由于资金、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城市比农村发展要快,东部地区比西部地区发展 要快,城乡之间、东部和西部地区之间在工资待遇上存在很大差异,农村教师待遇普遍低于城镇或城市教师,部分农村教师生活比较困难,许多青年教师都想方设法离开农村,或“攀高枝”调离农村,或以升学的方式脱离农村教育事业,造成骨干教师的严重流失。

(三)基层党组织领导不力,作用发挥不够 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不力是农村建设滞后的一个关键因素。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存在众多问题,影响了党组织作用的发挥。第一,农村党员年龄偏大,青年党员新增人数不多,因此,一些支部班子缺乏独立工作的能力,解决新的矛盾的能力不强。第二,农村基层党组织党内生活不健全,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不力,凝聚力不强。第三,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较弱,威信不高。第四,一些基层党组织的干部队伍存在严重的知识贫困,不能摆正经济建设与党的建设二者之间的关系,把主要精力用于自己致富和迎来送往上,对村党建工作不是一抓到底,而是时紧时松,工作也只是停留在开会和一般号召、发文件上,缺乏具体措施和督促检查。

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思路

(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其领导核心作用 建设新农村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是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关键。针对目前基层党组织所存在的众多问题,我们必须把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作为重点。首先,必须充实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力量,一是加大吸收优秀青年农民入党的力度,优化年龄结构。二是加大对一把手的培养力度,挑选好带头人,可以采取党员选举与上级组织举荐相结合的方 式。其次,必须健全基层党组织的民主生活,加强对农村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增强党员的群众观点和政策观念。第三,基层党组织成员必须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掌握市场经济规律和农业科技知识,才能有针对性地带领群众致富,更好更快地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二)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保护农民权益,增加农民收入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必须把农民的利益作为建设新农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不断满足农民的多方面的需求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当前,农民增收困难,农民工生存和生活条件恶劣,是农民所面临的一个最重大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广泛开辟农民增收渠道,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来抓。必须关注农民工进城务工的生存问题,切实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对已制定的各种保护性的政策法规,要贯彻落实,已经落实的则要不断完善。同时要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就业技能,增强就业优势。对新农村建设的方式方法的选择,要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尊重农民、依靠农民、激发农民的创造性。

(三)改革农村人才机制,充分发挥农村现有人才资源的作用 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农村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充分利用。一要不断培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所需要的人才。要达到这个目标,不仅需要加大发展农村基础教育事业的力度,确保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农村的总体科学文化素质,而且还要不断发展针对农民所设置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培养大量有知识、懂技术的新 型农民。二是要充分利用农村现有的人才资源。针对农村原有人才流失严重的情况,笔者认为,党和政府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农村人才能够充分发挥作用。

第四篇:衡阳市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

衡阳市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衡阳市珠晖区酃湖乡为例

姓名:王志柯

学号:11390219 单位:衡阳师范学院

系别:外语系

班级:1102班 摘要: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是我国实现全面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农村建设中的软力量,为社会主义的新农村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然而在广大农村,农村文化建设与快速发展的经济和日益提高的物质生活水平相比严重滞后。农村文化落后已成为制约农村发展,影响新农村建设一个主要因素。本文立足于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高度,以衡阳市珠晖区酃湖乡为例,探讨如何处理新农村文化建设与农村各项事业发展之间关系,指出一些农村地区今后的发展方向,为衡阳市广大农村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提供参考。关键词:新农村文化建设,乡村文明,发展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力量,更需要强大的文化和道德力量。文化对一个国家发展进程影响,比经济和政治的影响更深刻久远。没有先进的文化发展,没有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现代化。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农村居民的素质,丰富农村居民文娱生活;有利于社会主义大发展大繁荣。

1.酃湖乡概况及新农村文化建设现状

1.1 酃湖乡基本概况

酃湖乡位于湖南省衡阳市珠晖区东部,耒河下游,辖11个村、132个村民小组、2个农场,总面积32.78平方公里,酃湖乡2.12万人,境内水陆交通发达,区位优势明显。近年来,该地区大力实施“一区三线三园”工程,推进酃湖城镇化建设,促进了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农村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工业经济不断增长,第三产业也迅猛发展,使当地的经济迅猛发展,酃湖乡变成了衡阳市的璀璨明珠。

1.2 酃湖乡新农村建设

酃湖乡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求实创新,突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农业产业结构走上了基础化、规模化的发展路子;同时,酃湖乡工业发展良好,良好的生态环境促使大量公司来此投资兴业;第三产业也发展迅猛,服务业、绿色农村休闲行业发展,为酃湖乡失地农民再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动力,有效的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发展,人均收入有了显著的提高,在衡阳市乡镇中位居前列,新农村建设卓有成效。1.3 酃湖乡新农村文化建设现状

酃湖乡居民人均收入逐年增加,但文化工作却长期处于“弱势”,几乎所有的文化消费都在一台电视机上,或者三五成群地邀约在一起打麻将。据调查显示,当地只有52﹪的人对于当前的文化生活基本满意,而接近一半的人数不满意于当前的文化生活。农民不满意的愿意是多数活动对他们来说既无能力也无兴趣,那些为他们提供的文化活动常常是一厢情愿,缺乏专门的文化设计,根本满足不了农村的文化需求。

另一调查显示,25﹪的村民反映在文化建设中政府应该发挥主导作用,而24﹪的人认为政府应该努力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大力进行文化建设。像酃湖这样的乡镇并不缺钱,缺少的是领导机构对农村文化的认识。当地的文化建设已经不能满足当前人们的文化需求,当地的文化建设还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2.酃湖乡新农村文化建设中暴露出的问题

2.1 农村的文化活动形式单一,数量少

人民的文化生活是否丰富与文化基础建设和文化组织活动多少息息相关。据调查,在当地的文化娱乐活动中,35﹪的居民以电视为主要的文化活动,25%的居民因为娱乐设施少,活动开展少,则开展的活动仅仅是棋牌活动,10%的人们是看报纸,看电影、上网和听广播的分别占了8﹪,有6﹪的是会去参加卡拉OK,仅有2﹪的村民是进行健身活动。就此显示出少有的文化基础建设和文化组织活动使当地居民的文化活动参与性少,经常性差,户外集体活动的严重缺乏,而且参加的比例也不均衡,缺少有影响力的娱乐活动。2.2居民参加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农村文化发展程度,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农村居民参与率的高低。而在酃湖乡,很多居民外出务工,留守在家的基本是老人与孩子,由于文化素质的不高,严重影响人们参与活动的形式和积极性。年轻人缺乏,致使农村失去了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大多数的老年人和孩子,参加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不高。有43﹪的人更加依赖于政府组织文化活动,仅32﹪的人愿意自己参加文化活动,但是由于文化活动的缺少,致使他们心有余而力不足,只有23﹪的居民参与自编自演吹拉弹唱的文化活动。

2.3当地政府对文化活动重视不够

酃湖乡政府致力于招商引资方面,发展地方经济,而对当地文化活动不够重视,酃湖乡文化基础建设远落后于经济发展,文化活动较少,致使于当地居民参与率低,新农村文化发展速度较慢。

3.酃湖乡新农村文化建设滞后的原因

3.1政府对于文化基础建设不够重视,资源配置不合理

发展才是硬道理,而很多地区却误以为发展只是仅仅发展经济,忽视了文化发展的作用。实际上,农村文化的丰富,可以架起沟通心灵的桥梁,粘合各种心理裂痕,给弱势群体带去人文关怀和感情抚慰,从而化解矛盾,增进融会,缓解一些农民产生的失落感和边缘感。在酃湖乡,当地政府对文化重视不够,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导致文化发展滞后。3.2当地常驻人口年龄比较不协调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发展远高于农村地区,工作和发展机会也远大于农村。导致当地大多青壮年劳动力外地务工,留守在家老人与小孩居多,老人则基本上是忙着农事,就照顾家庭,没有太多时间进行文化活动,加之他们文化素质不高,对文化活动没有强烈的需要欲望:而小孩则大多数时间在学校或者在家,也没有很多兴趣去参加那些传统或新兴的文化活动。

4.针对酃湖乡在新农村文化建设方面存在问题的优化对策

4.1政府方面

4.1.1当地政府应该着力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当地政府应该把文化基础建设放在与农村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大力扶持农村文化建设,积极建设文化基础设施,设立专门的文化建设机构进行管理和引导发展,同时积极组织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丰富文化活动形式和内容,带动基层农民,共同建设农村文化;

4.1.2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发展农村的文化建设,需要海纳百川的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法保障农村文化建设资金。加大政府财政对文化的资金投入,同时可以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到农村文化事业。

4.1.3政府应重视文化基层队伍建设,扩大文化宣传力度

以干部带群众,扩大文化宣传思想力度,重视文化基础队伍的建设。同时,积极的挖掘当地有文艺的能人和才人,建设文化活动团体和文化活动协会,积极组织开展健康向上的活动;并努力推动文化创新,创新文化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不断的融入新的元素,推动文化活动向更高更远的方向发展。

4.2个人方面

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积极参加文化活动

人民群众是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如果文化都靠上面下发、提供、尽管层次较高,但只能满足一时,并不能解决长期的文化需求。当地居民应当积极参加思想教育,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踊跃参与文化活动,为当地的文化建设做贡献。

4.3加强法制建设,确保农村文化建设有法可依。

只要把农村文化建设纳入到法治化的轨道上,才能确保文化建设健康、有序、长期的发展。在农村教育中,要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使他们自觉的运用法律武器来保障自身的文化权益。

结语

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对新农村建设有重要意义,能积极促进新农村建设与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的文化素养,并对当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起到深远持久的影响。而文化建设并非一朝一夕可以解决,需要全社会,政府,人民的协力合作,共同建设。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健康、有序、长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顾伯冲.发挥新农村文化的“软实力” [2] 《信心与希望:温家宝总理访谈实录》光明日报[N] 新华出版社[N]

第五篇:新农村建设现状及对策社会调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践服务活动

社会实践是学校教育向课堂外的一种延伸,是作为一位知识青年的至关重要的人生历程。进入新世纪以来,党和国家号召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系列的可喜成绩。然儿事物的发展都具有两面性,我们要对其进行全面的认识就对其进行全面的实践调查。因此进行社会实践调查对我们当代大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新农村建设对我家乡的变化起了很大的作用。国家出台的“三农”政策让人民的生活变的更加舒适,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要做的就是根据社会的需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为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尽自己应尽的力量。

我是一名在农村长大的大学生,虽说我学的专业可能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不是很大,但我却不能不去关心新农村建设,因为那是抚育我长大的地方。当国人在沐浴着社会新风尚的阳光,那么建设怎么样的新农村、怎么样建设好新农村是我们大家必须思考的问题。十分高兴,我能够在寒假进行相关的实践调查。然儿经过我的一番调查之后却发现了一些问题,我不禁产生了这样一个问题;这样一种已有的村庄发展模式是否正确?是否真是中国

新农村未来建设的整体框架?中国的新农村建设是否有走形式主义的危险?

我的有关新农村与我家乡的变化调查主要体现在下面的方面:

目前,农民增收困难伴随着一系列负面影响,尤其是医疗保障方面显得更加突出,一些地方又出现了农民看病难,看不起病,甚至因病而陷入绝境的现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改革方案之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筹集标准为每人每年55元,主要由农民个人自愿缴纳、地方财政补助、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三部分组成。

建国后,中国政府十分重视农村卫生工作,农村逐步建立了三级(县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室)卫生服务网络,基本解决了农村“缺医少药”的问题。另外,从50年代中期开始,部分农村开展了合作医疗。合作医疗指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个人共同筹资,为农村居民提供疾病治疗和预防的一种社区型医疗保障制度。合作医疗和三级卫生服务网络相互配合,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条件下,基本上解决了农民看不上病,看不起病的问题。中国人口的预期寿命由建国前的35岁迅速上升到1996年的71岁,①这一巨大成就的取得,为占总人口80%的农村居民提供健康保障的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功不可没。

然而,从80年代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农村医疗保障发生了严重的衰退。随着集体经济的削弱,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发生了大幅度的滑坡,到1996年,全国农村参加合作医疗的人口由1976年的90%锐减到5%左右。②绝大部分农民失去了医疗保障,退回到家庭保障。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村级卫生所、室或不复存在,或者转化为私人诊所。

合作医疗的衰退和农村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消亡或市场化,导致农民医疗费用的急速攀升,大大越出了农民的承受能力。从1990年至199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由686.31增至2210.34,增长了3.2倍;而同期每人次均门诊费用和住院费用分别增长了6.2倍、5.1倍,③医疗费用的增长大大超过农民收入的增长。在农村最贫困的农户(占4%)中,有一半属于因病致贫或因病返贫。

政府投入不足。1998年政府投入的卫生费用为587.2元,其中用于农村的92.5亿元。仅占政府投入的15.9%。④政府投入不足不仅导致农村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的市场化和服务提供不足,由此增加了农民的医疗费用负担,而且也限制了公共预防保健机构的能力。因为投入不足,使卫生防疫站、保健站等机构把主要精力用于门诊,住院等有偿服务的开展,预防保健服务有所削弱。一些传染病(如肝炎)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一些地方病(血吸虫病,碘缺乏等)又死灰复燃。

新世纪,政府应该通过加大投入,合理规划,提供帮助等多方面措施,切切实实把医疗卫生的重点重新放回到农村。(1)真正增加政府对农村的卫生投入,加强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医疗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卫生服务质量。(2)加强农村公共预防保健工作。公共预防保健具有投入低、效益高的优点。必须改变目前基层政府忽视预防保健的现状,要明确公共预防保健是政府的职能,政府应该加强这方面的财力、人力投入。尤其是在一些传染病,慢性非传染病、地方病等方面,预防保健尤其重要。(3)继续发展和完善合作医疗(4)、积极探索其他形式的农村医疗保障形式。

还有就是新农村建设的乡村公路硬化情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特点,为解决“三农”问题而做出的重大决策。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通过综合建设,最终目标是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决策为“十一五”时期的农村公路建设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

农村公路是公路网的基础,是农村地区最主要甚至是一些地区惟一的运输方式,是关系到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农村公路建设规划是很重要的。农村公路发展了,可以改善农村运输条件和投资环境,促进农村“生产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民就业,促进农民“生活宽裕”;可以加快农村信息传播和对外交流,改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激发农民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进取精神,促进“乡风文明”;可以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改善村容村貌,促进“村容整洁”。当我还在读高一的时候,听家人说会修水泥路,那时候可让我高兴坏了!终于可以摆脱泥巴路了,天晴时漫天尘土,下雨时泥泞不堪,而且经常是坑坑洼洼的,真不爽啊!当我踏在新铺的水泥路上时,我的心情是多么激动啊!虽然铺的不是很好看,但路面还是蛮平整的!有条水泥路就是好啊!进进出出方便多了,我也不时可以飙下车了!修路的钱有一部分需要农民出钱,但却没有一户没交的,这足以说明农民对修公路的渴望!我们不是天天说在嘴上吗?要致富先修路吗!农村公路建设繁荣了农村经济、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是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维护农民根本利益的大好事。

农村教育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科学技术是先进的生产力,有了先进的生产力农民就更容易致富。但是,至少在我们村,我好象没看见过什么发展农业生产的相关书籍,也没有看见过村里请过哪位技术人员来我们村指导农业生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怎么能没有教育呢?没有书籍就会缺少知识,农民的素质的提高就会受到阻碍,有了现代化的新农村怎么能没有具有素质较高的现代化村民呢?在农村也没有什么文化活动,最多是舞一下龙。但我隐约记得上一次舞龙还是六、七年前的事。舞龙是一件好活动,在这一个星期里,全村人的积极性都调动了。年轻的由几个中年的师傅带着,到了晚上整个村都沉静在春节的喜庆中。爆竹声几乎就没断过,都在忙着接龙。我们的这条龙有十五节,前面两个打灯笼的和一个打锣的,接下来有四个人轮流举龙头,后面还有两个打锣的,四个打鼓的,反正总共有三十二个成员。在这个星期里,舞龙的大概内容是穿屋、贺寿、贺新房子等节目。

新农村的建设还存在这样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青少年太少,他们都跑到外面去打工,所以村里平时是以老年人和留守儿童为主。这也是为什么隔这么多年才舞一次龙的原因。在外面打工的一般都是不等过完春节就要出去工作,所以找不到这么多人来舞龙。由于缺少青壮年,所以有不少土地被荒废了,不少田都只种一季晚稻,大大降低了土地的利用率。当然,我的意思也不是说年轻人就得在家种田,在外面然够找到好的谋生之路自然是好事,毕竟在外面的机会多点。但钱是世上的,生不带来死不带走,多留一点时间和家人呆在一起还是比较好的,因为有一个美好的家庭也是判定是否是合格新农村的一个方面。所以,在外的人儿记得多给家里打个电话,有机会就回家看看。同时如何使这些主力军回乡是政府所要努力的方向,毕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落在年轻人的肩上。

通过调查,给了我不少启发:社会实践调查对我们当代知识青年必须掌握的本领,任何事情在没有经过调查之后请不要轻易下定论。这就好比那些从未到过中国却天天在大谈特谈中国的军事、政治、经济等问题的外国专家们。,仅凭看到的几篇文章或听到的新闻。不搞社会实践调查,就不能更好的了解我们周围的世界,就不能发现我们平常看不到的问题,就不能解决问题,就不能找到正确的方向。我相信我们的祖国一定会建设的更加美好!!!

解读“十二五”规划建议中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在人们的期盼中,《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公布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十二五”规划建议,对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有重要意义。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我国“十二五”时期经济建设的重要任务。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十二五”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我们要科学把握发展规律,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与前两次规划相比,“十二五”规划建议中关于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重要性没发生改变,但所要努力的内容发生了一些变化。

一个坚持。“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必须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强调“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这反映了我国是农村人口大国的基本国情。我国是在一个农村人口大国中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同时,必须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没有农民全面小康就没有我国全面小康,没有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我国现代化。

三个推进。首先,“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了“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市场竞争力。与“十一五”规划相比,“十二五”规划建议不仅提出了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还提出了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我国这几年自然灾害频发,农产品价格剧烈波动,影响了农民收入水平提高。农业具有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所以必须提高农业抗自然和市场风险能力。其次,“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了“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农民增收难,主要在外出就业难、务农效益低,必须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鼓励农民优化种养结构、提高效益,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和价格形成机制”,而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充分挖掘

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扩大养殖、园艺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和绿色食品的生产,努力开拓农产品市场。”从开拓农产品市场到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和价格形成机制,体现了农产品市场化的方向,体现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

第三,“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了“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与“十一五”相比,“十一五”规划仅是提出了新农村建设的任务和目标,而“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按照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要求,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加快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这体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规划先行,而且指出了要按照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要求进行,既在城乡统一规划中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

两个亮点。在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部分中,有两个亮点。第一,关于农村土地改革。“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了“现有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在依法自愿有偿和加强服务基础上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并且指出“完善城乡平等的要素交换关系,促进土地增值收益和农村存款主要用于农业农村。”土地是农村最主要的生产要素。在市场经济中,生产要素必须是流动的。农村土地必须流动起来,而且城市和农村要建立平等的要素交换关系,这些标示着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十二五”规划建议中还指出“按照节约用地、保障农民权益的要求推进征地制度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完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和宅基地管理机制。”在征地、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中更加重视农民的利益。

第二,关于农村金融改革。“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提出“农村信用社改革,鼓励有条件的地区以县为单位建立社区银行,发展农村小型金融组织和小额信贷,健全农业保险制度,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凡是资产规模较小、主要为经营区域内中小企业和居民家庭服务的地方性小型商业银行都可称为社区银行。2007年在我国开始村镇银行的试点。“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提出以县为单位建立社区银行。这说明我国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更好地为农户和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

除一个坚持,三个推进,两个亮点外,“十二五”规划建议还提出了“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建立多层级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破解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重要对策。

2010年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外汇和财政收入位居世界前例。我国更有能力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十二五”规划建议指出“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同时,农业和农村也发生了变化。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农村经济持续发展,但是,尽管国家实施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还在不断拉大,2009年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农民纯收入比值达到3.33:1。在外部环境和自身条件发生变化的前提下,农业和农村必须借助农村体制机制完善实现新的发展,这对于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下载东兰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及对策修改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东兰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及对策修改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张家港市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张家港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紧紧围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这个中心任务,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现代农业,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

    泉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及探索

    泉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及探索2009-08-27 16:23:42来源: 泉州统计信息网2009年02月11日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我国人......

    东兰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收实效

    东兰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收实效 帮扶资金3100多万元近10万人受益2010年8月28日东兰讯 今年以来,东兰县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全力以赴奋战在基层一线,扎实开展新农村建设指导工作......

    社会实践报告(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和国家在新世纪提出的重大发展战略,是党中央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部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新......

    2010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区城建局2010年新农村建设工作有关情况汇报 在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区城建局积极参与配合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关工作,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1、城乡......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涉及亿万农民切身利益的伟大事业,为的是农民,靠的也是农民,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真正主力军。只有维护好农民的主体地位,遵循“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题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05年10月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中,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很关键的新的政策。 新农村建设的内容是 “生产发展、生......

    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定稿]

    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摘要】: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实现的必然要求,是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必然结果,是一个宏大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