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城西区兴海路小学关爱留守流动儿童工作事迹材料
关爱留守流动儿童 构建和谐温馨校园
——城西区兴海路小学关爱留守流动儿童工作材料
西宁市城西区兴海路小学建校于1951年,坐落于古城西宁湟水河畔。学校占地面积9547.7m2,建筑面积5464.98m2,现有学生1011人,其中流动儿童375人、留守儿童17人,占学校总人数的39%。近年来,学校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按照省、市、区关爱留守流动儿童工作的要求和部署,努力构建具有鲜明关爱留守流动儿童的工作体系,使“关爱留守流动儿童、构建和谐温馨校园”的工作主题深入人心。
一、仔细摸清情况,确立工作重心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学校特殊的地理位臵,学校留守、流动儿童逐年增多。学校每年对留守流动儿童在开学初都进行仔细统计,建立留守流动儿童台账,重点分析留守流动儿童了典型的个性特征和行为缺陷,情感缺失,家教缺位,心理失衡,安全失保等问题成了困扰留守、流动儿童成长最突出的问题。集中表现为:任性、冷漠、自卑、郁闷、失望、敏感、孤独、不安、胆怯等。而他们由于正处于长身体、长思想的关键时期,亲情的缺失、关爱的不足,给他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较差、性格缺陷、心理障碍、行为偏极、人生观价值观扭曲、安全隐患严重。为了
关心留守流动儿童”的普查活动,摸清了留守流动儿童的底数,为留守流动儿童建立了专门档案,形成了长效管理机制。通过档案的建立,加强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学校公开教师电话并开“通家校通短信平台”,让外出务工家长随时与老师取得联系,希望家长多多关心留守在家的子女,安排有经验的老师及时帮助留守流动儿童解决心理上的困惑,铺架留守流动儿童与父母情感沟通的桥梁,让孩子们感受父母艰辛,消除情感隔阂,增强自立自强意识。
四、践行真情关爱,保障“三个优先”
“留守流动儿童”是学习上、生活上的弱势群体,为此,学校为留守流动儿童实行“三个优先”。一是学习上优先辅导。学校从学习方面对留守流动关爱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二是生活上优先照顾。要求教师对留守儿童做到“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留守儿童患病时,及时送医院诊治,悉心照料。三是活动上优先安排。学校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在活动上优先照顾留守流动儿童。定期举行主题班会、班队活动,举办手抄小报、才艺展示、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让他们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
第二篇:城西区兴海路小学关爱留守流动儿童工作事迹材料
关爱留守流动儿童构建和谐温馨校园
——城西区兴海路小学关爱留守流动儿童工作材料
西宁市城西区兴海路小学建校于1951年,坐落于古城西宁湟水河畔。学校占地面积9547.7m2,建筑面积5464.98m2,现有学生1011人,其中流动儿童375人、留守儿童17人,占学校总人数的39%。近年来,学校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按照省、市、区关爱留守流动儿童工作的要求和部署,努力构建具有鲜明关爱留守流动儿童的工作体系,使“关爱留守流动儿童、构建和谐温馨校园”的工作主题深入人心。
一、仔细摸清情况,确立工作重心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学校特殊的地理位臵,学校留守、流动儿童逐年增多。学校每年对留守流动儿童在开学初都进行仔细统计,建立留守流动儿童台账,重点分析留守流动儿童了典型的个性特征和行为缺陷,情感缺失,家教缺位,心理失衡,安全失保等问题成了困扰留守、流动儿童成长最突出的问题。集中表现为:任性、冷漠、自卑、郁闷、失望、敏感、孤独、不安、胆怯等。而他们由于正处于长身体、长思想的关键时期,亲情的缺失、关爱的不足,给他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较差、性格缺陷、心理障碍、行为偏极、人生观价值观扭曲、安全隐患严重。为了-1-
不让一个孩子成为问题孩子,学校把对留守儿童的教育视为
“爱心活动,阳光工程”。健全的机制,定期的活动,心里的疏导,细致入微的关爱,犹如涓涓暖流,滋润着这些特殊
孩子的心田。留守、流动儿童同别的孩子一样在阳光下茁壮
成长,学校关爱留守、流动儿童工作也一步步走向规范化。
二、成立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分工
学校成立了关爱留守流动儿童工作领导小组,校长苏琳
瑛担任组长,为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第一责任人,党支部书记
周录、副校长张涛任副组长,大队辅导员、德育主任及各班
班主任和帮扶教师为成员。建立了至上而下、纵向到底、横
向到边的工作网,加强了对留守流动儿童工作的领导和管
理,保证了各项工作全面认真落实到位。学校校长室、少先
大队部、教务处、团委等部门结合各自工作职能,加强上下
联系和沟通,做到了相互配合和协作,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形成了全校关注、关心、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局面。
为切实做好留守流动儿童关爱工作,我校把留守流动儿
童教育工作定位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做好
学会学习、人际交往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心理健康
常识;以预防为主,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建立必要时求助的意
识,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自我完善和健康发展。
三、建立工作档案,搭建亲情桥梁
经过认真调查研究,学校组织开展了“关注弱势群体、关心留守流动儿童”的普查活动,摸清了留守流动儿童的底
数,为留守流动儿童建立了专门档案,形成了长效管理机制。
通过档案的建立,加强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
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学校公开教师电话并开“通家校通短信平台”,让外出
务工家长随时与老师取得联系,希望家长多多关心留守在家的子女,安排有经验的老师及时帮助留守流动儿童解决心理
上的困惑,铺架留守流动儿童与父母情感沟通的桥梁,让孩
子们感受父母艰辛,消除情感隔阂,增强自立自强意识。
四、践行真情关爱,保障“三个优先”
“留守流动儿童”是学习上、生活上的弱势群体,为此,学校为留守流动儿童实行“三个优先”。一是学习上优先辅
导。学校从学习方面对留守流动关爱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
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
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二是生活上优先照顾。要求教
师对留守儿童做到“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
学生开心、家长放心。留守儿童患病时,及时送医院诊治,悉心照料。三是活动上优先安排。学校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
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在活动上优先照顾留守流动儿童。
定期举行主题班会、班队活动,举办手抄小报、才艺展示、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让他们通过
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
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学校
在玉树地震后接受玉树灾区的流动孩子,开设心理健康辅
导、捐赠生活、学习用具、担任大型活动主要角色,耐心辅
导功课;少数民族节日期间,组织全校师生为少数民族教职
工和学生送上温馨的节日祝福等;
五、构建教育网络,形成关爱合力
关爱留守儿童仅仅依靠学校老师的力量是不够的。我校
还积极联系所在街道、社区,动员班主任老师发动全校学生
和各位家长一起参与到此项关爱行动中来。学校少先大队部
通过“我的童年,感谢有你”、“共享蓝天,健康成长”等主
题活动,倡议全校学生、家长朋友以及社会各界一起来关爱
这个特殊的群体。同时学校配合相关部门集中整治了周边环
境,加大了对校园周边环境的监督、管理和查处力度。通过
多种途径,引导留守儿童远离不良嗜好、不法场所、不轨人
群,使其人格上做到自尊,生活中学会自立,独处时能够自
律,成长中力求自强,自觉防范不良行为,快乐健康成长。
关爱留守、流动儿童工作是一项爱的工程。这爱,需要
老师,需要家长,需要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共同参与;这爱,需要宽容,需要引导,需要援助……我们坚信有了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全体“兴小人”将在关爱留守流动儿童工作
中不断探索、创新、发展,不断促进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
第三篇:城西区兴海路小学教学管理汇报材料
在机遇与挑战中改革 在实践与探索中发展
——城西区兴海路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汇报材料
近年来,学校以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在“求真,务实,提高”工作方针的指引下,扎实有效地开展教学常规管理和各科教学研究活动,不断解决教学中的新问题,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学校从制度建设、课堂教学、校本研修、校本课程、学生发展等多方面努力实践着课程改革的理念,科学开展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收获着,喜悦着,思考着。
学校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在重实践、求实效、出成果上下功夫,努力做到了工作细管理、有特色、亮点多。
亮点一:校本课程建设富有成效。学校继续完善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春天的图画》、《金色的小船》、《草叶上的歌》等个性教材和以国学经典为基础的《弟子规》共性教材,针对教学方式、活动开展、课程评价提出进一步的授课要求。精心编撰高中低三个学段《民族团结》校本教材,受到省市区领导的好评,已在区统战部的支持下统一校对、印刷并使用。
亮点二:作文教学再获佳绩。在教学中,学校坚持将经典阅读和作文教学相结合,通过突出培训、强化教研、落实课堂,形成了学习、探究、改革作文教学的浓厚氛围,多次开展区级作文研讨课,2012年获得“全国写作教学示范学校”。
亮点三:写字特色让墨香飘满校园。学校注重营造浓厚的写字氛围,坚持“方方正正写字、端端正正做人”特色活动的开展,并以此作为经典阅读和写作教学的有益补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的情感和坚毅、专注、细致的心理品质。
亮点四:阳光体育活动有声有色。学校按照“阳光六十分,健康一小时”的要求,将阳光大课间活动和小型体育竞赛活动相结合,篮球体育活动、乒乓球比赛、“三跳”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今年在城西区体育特色展示活动中获得一等奖。
亮点五:“五型”活动体现职业幸福。学校紧密结合师德师风教育月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了做“安康型”教师排球、爬山、摄影、体检等文体活动;做“学习型”教师读书交流、书画比赛活动;做“和谐型”教师教学思想辩论、创城、城建省级文明单位活动;做“学者型”教师教学经验交流、教学研讨活动;做“幸福型”教师观影、献花、表彰活动,使广大教师感受职业幸福。
现将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自评如下,不足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把握宏观管理,规范办学行为
一是学校积极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办开心乐园、书香校园、创新学园、温馨家园、成长花园“五园”学校为目标,在工作中紧紧围绕教育教学这一中心,以实施生本教育、有效教学为抓手,努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二是积极采取措施做好“控辍保学”工作,确保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重视“两基”档案工作的管理、实施、检查、评价,严格转学、病休学生的审批手续及有关资料工作,及时正确做好学额统计上报工作,确保了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普及率,小学毕业率均达100%。做到各种资料填写规范,保管到位,内容齐全。三是全面贯彻落实新课程计划,开齐、开足每一门课程,每一学科能按教学计划落实;全面实施课表上课制、侯课制,关注学生身心健康,严格执行作息时间,保证学生在校时间不超过6小时,每天体育锻炼时间不少于一小时。
四是重师德建设,树立良好教师形象。积极倡导“关爱、奉献、提高”的教风,在教师中开展了“树师德 强师能”主题活动。认真执行师德承诺制度,建立师德考核机制,通过开展师生问卷调查活动,及时了解学校师德状况,并强化整改,努力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学校教师的师德良好率达到了100%。五是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和评价机制。制定了《兴海路小学学生素质综合评价表》,通过学生自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三种途径,从学生“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合作”、“运动健康”与“审美”六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六是按照教育局工作要求和学校工作实际科学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做好周工作安排,并确保计划的落实与实施。
二、健全管理机制,科学推进教学管理
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必须要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做保障。为此,我们从改革教师评价入手,制定了《兴海路小学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教师评价制度》,从备课上课,到课后反思、作业批改等,进行教学全程跟踪管理。为调动教师参与课改的积极性,学校还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措施,先后修订并完善了《优秀教研组评选条件》、《教科研工作奖惩制度》等,对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的成绩,适时地给予鼓励,提高教师参与教改,积极进取的工作热情。为保证各项教学常规管理工作的有序、有效开展,学校先后修订并完善了《兴海路小学教研组活动制度》、《外出学习制度》、《监考阅卷制度》、《师徒结对要求》、《教科研工作管理制度》等,并将其纳入每学期绩效考核。从实施情况来看,规范了教学管理,也促进了教育教学工作的科学开展。
三、落实微观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1.实施备课改革,倡导课堂研究。从备课的实效性入手,积极
进行备课改革。开展备课管理三落实活动:教研组长每月检查1次,教导处每学期检查3次,每学期展评一次。加强集体研究,建立集体备课制度,对有效课堂做针对性研究。每学期要求教师结合教学实践撰写案例反思 10篇以上。
2.构建高效课堂,践行有效教学。学校将课堂管理制度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制定了《课堂教学评价细则》,引导教师落实先进的教育理念,选择有效的教育策略,注重知识的架构,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通过多角度的教学常规活动努力打造高效课堂。一是多纬度的常态课管理。通过抓实行政组听课制、教研组听课制、跟踪式听课制、抽签课听课制等四个层面的听课,督促教师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切实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并鼓励教师进行跨学科听课,要求教师听课记录详细,有较全面的评议,杜绝弄虚作假。二是多层面的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比赛课、研讨课、示范课、课题研究课等,都为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进课堂教学模式,促自我发展提供了平台。三是多形式的课堂教学研讨模式。为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我校注重研训一体,创新多种教学研讨模式。如“同课异构”、“一课多轮”等课堂教学活动,发挥了集体备课的作用,在授课教师和组内教师反复备课和实践的过程中不断优化课堂教学,形成了以“实践—反馈—调整—再实践”为形式的“有效课堂”专项活动,促使每一位教师在实施有效课堂的理念和方法上有所收获,也解决了一些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3.规范作业要求,促进目标达成。今年,学校修订了《兴海路小学作业布置和批改要求》,要求教师精选内容、设计分层作业、放缓坡度,注重形式的多样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作业批改时,要采取多
重批改方式,及时反馈与矫正,多采用激励性评语,并对学生书写进行了严格的要求。建立语文、数学、英语学科错题档案,将典型错例进行归纳,及时进行反馈和补救措施。严格落实“减负”要求,制定减负制度,通过问卷调查、作业抽查等形式引导教师科学布置作业。继续完善跟踪学困生措施和意见,切实做好跟踪学困生帮教转化工作,定期抽查每位学困生跟踪档案卡,推动每一位教师积极探索转化学困生的途径。
4.优化质量监测,提高教学质量。一是学校管理人员经常深入教学第一线,了解学清,掌握教情,指导教学工作。通过每学期的教学专题调研活动,学生、家长问卷,及时了解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管理。二是按要求开展语文、数学、英语阶段性检测,并进行全校、年级、班级三个层面的质量分析活动,帮助教师找出问题,理清思路。提倡教师自主命题,提高教师的命题能力,并建立学校学科题库。
四、优化校本研修,搭建教师成长平台。
积极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修,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一)做朴实的校本教研
1.服务课堂,落实常规教研活动。常规教研保证时间内容落实,学校固定每周开展一次组内研究,教研内容以集体备课为主,行政人员深入教研组参与活动,认真做好督促检查工作,努力实现校本教研常规化。
2.尊重需求,开展教研专题沙龙活动。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遵照教师需求原则,在教师中征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教研活动,以需定训。不仅大大提高了教研的实效,也促
进了教师教研能力的提高。
3.着眼实际,做实小问题研究。以学科问题卡交流、教研组活动当日反馈等形式解决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4.课堂观察,做精细化教研。学校开展了以课堂观察为主的专项研究,引导教师依据自己的观课点观课、议课,使教师的评课议课由泛泛而谈转化到有的放矢,加强了听、评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了教师的专业能力。
5.博客交流,做网络互动式教研。把网络教研作为落实校本教研的重要途径之一。学校开辟了QQ教育论坛,教师参与度高,积极在平台上发表读书论文和教学论文,形成了和谐有力的教研氛围,让学校教研工作插上了网络的翅膀,有了别样的精彩。
6.自我反思,与自己的教学对话。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成长的重要手段,实现了教师由被动到主动发现问题的转变。现在我校教师能做到“每节课及时反思,一思一得;单元章节做阶段性反思,梳理问题,集中突破”。学校定期将优秀的教学反思、教学故事汇编装订成册,互相传阅学习。努力将一个教师的思考认识变成大家的共识,有效地提高了教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做厚实的校本科研
学校一直树立“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科研兴师”的理念,以此作为提升学校教育质量和构建学校特色的重要载体,把教科研与学校发展结合起来,与教师专业成长结合起来,引领全体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工作。抓好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落实研究计划,搜集整理课题实验有关的过程性资料,并做好课题实验工作的阶段总结。注重对课题研究成果的总结和积累,形成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题研究成果
资料,为课题继续深入推进奠定了基础。今年7月,市级课题《数学开放题教学的实验研究》顺利结题,并获得好评。
继续深入推进《大量读写,双轨运行》的校本课程阅读课,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的读写兴趣。结合生本教育课题实验,阅读内容由课内逐渐向课外拓展。语文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把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水平作为重点,做到持之以恒地引导、检查和督促。英语学科继续营造英语氛围,通过加强师生课堂常用英语、日常会话英语的训练,使学生敢说、会说英语。
作为城西区市级课题《提高小学生学习能力实践与研究》实验校,我们积极探索,取得了初步的研究成果。今年先后两次承担区级、市级的观摩课及主题教研活动,获得了上级领导和兄弟学校的好评,学校获得城西区课题研究先进集体。
五、丰富学科活动,稳步推进素质教育
1.学科竞赛彰显学生个性发展。今年,学生在区级以上学科竞赛活动中有近百人次获奖。在第十七届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中,我校56名学生分获一、二、三等奖,学校获集体二等奖;在西宁市“小荷”作文竞赛中,有28人获奖,学校获得优秀组织奖。同时,学校也积极组织了学生开展学科竞赛活动,现场作文、数学计算、英语展演等竞赛活动都为学生提供了展示的舞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孩子们在活动中成长,在展示中自信,个性得到发展。
2.实践活动促学生素质提升。学校重视学生实践活动,扎实开展每周一次的“城市少年宫”活动。设立机器人、手风琴、剪纸、篮球等兴趣小组二十余个,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了能力,提高了综合素质。
六、规范资源管理,助力教学改革
一是重视图书室、实验室、校园网络建设,配齐教育教学相关器材、设备,健全各室管理及使用制度;二是保证教学资源的有效使用,满足教学需要,实验课开课率达到100%;三是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和校园信息化建设,逐步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充分发挥班班通的作用, 注重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提高使用率。开展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研究工作,改进多媒体辅助教学。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学校资源库建设,上传优秀教案、教学课件等,达到共享、交流的目的。四是做好过程性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做到档案分类明晰,资料齐全。
七、存在问题
1.教师评价侧重奖惩性,共性内容多,对个性内容关注较少。今后将注重发展性评价研究,使评价更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2.校本教研工作还要在针对性、细节化上下工夫,以提高教师科研水平。
3.教师专业化发展还需加快步伐,以适应教育教学发展之需。
收得桑榆归物外,种成桃李满人间。我们深信,只要有孜孜以求的精神和持之以恒的行动,并不断创新,一定能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进一步提升,让孩子们成长在兴小,快乐在兴小。
城西区兴海路小学
2013年11月
第四篇:城西区兴海路小学2012年学雷锋精神
城西区兴海路小学2012年学雷锋精神
考评制度
以雷锋精神为榜样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也是兴海路小学一直追求的一种精神价值。一个良好职业道德的教师是是一个拥有雷锋精神的教师,一支没有良好雷锋精神的的教师队伍是一支没有灵魂的队伍,一个不不已雷锋精神为教师追求建设的学校不是一所好学校。为提高我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对教师职业道德进行客观评价。
一、遵纪守法,依法执教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 2.积极参加政治学习以雷锋为榜样,自觉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
3.宣传普及科学知识,自觉抵制封建迷信。
二、尊重学生,热爱学生
1.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积极转变差生; 2.教书育人,管教管学,关心学生全面发展和能力培养; 3.保护学生合法权益,注重学生安全,无任何体罚和变相体罚学 生现象;
4.增强学生主体意识。
三、忠于职守,爱岗敬业
1.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校,职业信念不动摇; 2.认真履行教师职责,积极主动承担教学任务,认真落实教学各 个环节;
3.按时作息,守时守岗,自觉遵守劳动纪律。
四、治学严谨,求真务实
1.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知识,积极参加新课程培训; 2.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争做学者型、创新型教师; 3.治学严谨,精益求精,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4.善于总结教学经验,积极参加教改实验并有教研成果。
五、关心集体,团结协作
1.团结同志,乐于助人,谦虚谨慎,敢于批评与自我批评,师生 关系融治,同事关系良好;
2.自觉维护集体利益和荣誉,积极参加各种公益活动,不做损公 利己之事;
3.服从领导,勇挑重担。
六、廉洁从教,乐于奉献
1.坚持高尚情操,发挥奉献精神,不向家长索要钱物; 2.不乱办班、乱补班、乱发复习资料; 3.不从事第二职业或校外兼课。
七、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1.遵守社会公德,语言规范,举止文明,穿着大方; 2.严于律己,作风朴实正派,以身作则;
3.遵守教学纪律,课前不饮酒,上课不做与教学无关的事;
4.自觉遵守各种考试纪律,认真履行监考教师职责,不徇私舞弊。
八、诚实守信,尊重家长
1.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积极宣传科学的教育思想,教给家长科 学的教育方法;
2.尊重学生家长,虚心听取学生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不训斥、不 指责、不刁难学生家长,不推卸应承担的教育责任;
3.了解社区特点,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形成区校合力、共同 教育学生。
城西区兴海路小学 2012年3月10日
第五篇:城西区兴海路小学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汇报材料(2013.12.11)
促进民族团结 延伸工作触角 唱响和谐兴小
西宁市城西区兴海路小学
城西区兴海路小学建于1951年,地处我市城西民族聚集地区。现有学生1024人,回、藏、土、蒙、撒拉等少数民族学生242人,占学校总人数的24%。近年来,我校按照省、市、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要求和部署,在区委、区政府大力支持下,努力探索民族团结教育的有效途径,将民族团结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有机结合,使“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工作主题深入人心,构建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工作体系,使之成为学校的品牌。
一、自编民族教材,普及民族知识
学校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纳入常规管理,利用多形式、多渠道,组织骨干教师收集资料,精心编写《民族之花》、《团结之花》、《和谐之花》高、中、低三个学段的民族团结校本教材,在城西区委统战部审核修订及资金支持下,现已印制1200套,做到师生人手一册,利用每周二早自习进行校本研究,引导学生全面了解祖国各地民族的特点和风俗习惯,使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多彩。
二、唱响民族童谣,巧记民族特点
学校充分发挥优秀童谣愉悦身心、净化心灵、启迪心智的作用,以“童谣创作挖掘教育资源、童谣传唱编织民族情怀、童谣小报展示民族知识、童谣绘画描绘民族风情、童谣-1-
表演展示建设成果”作为学校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又一特色。一是组织好童谣创作大赛,鼓励孩子们充分收集、挖掘身边的民族团结教育资源,在创作中了解民族风俗等知识。二是筛选好的童谣作品,通过耳熟能详的童谣传唱活动让师生与童谣为伴。三是开展好童谣手抄报活动,一幅幅精美的民族知识手抄报作品展示着教育成果。四是举办好儿童画、粉笔画、国画等形式的童谣绘画大赛,让孩子们在描绘民族风情中受到教育。五是利用儿童节、国庆节等纪念日组织童谣汇演,展示好学校在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中取得的成果。
三、以课堂为载体,渗透民族团结
学校坚持将民族团结教育融入德育工作之中,紧紧围绕“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培养学生民族情怀”这个中心,不断尝试将民族团结教育和课堂教学相结合,在学科教学中有机渗透民族团结教育,抓住课堂的每一个环节传播民族团结教育。社会课,孩子们会从各种渠道将收集到的民族信息丰富到课堂中;美术、手工、劳动课已成为孩子们亲自动手,表达自己民族情怀的实践阵地;楼道内孩子们具有民族特色的作品装点着校园文化。通过努力,学校处处成为师生学习民族知识,了解民族礼仪、风俗和文化的乐园。
四、开展实践活动,营造和谐氛围
学校充分利用板报、墙报、宣传栏、LED显示屏、校园网络、校园电视台等宣传平台,切实加强党的民族政策宣传教育,将每年9月定为民族知识宣传月,利用国旗下的讲话、民族团结教育主题中队会、班队会开展尊重民族习俗、了解
民族文化系列活动,有效传播民族团结知识。一方面在教师中开展学习民族宗教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民族知识沙龙研讨、民族知识讲座、民族团结校本教材讲课比赛等活动;另一方面在学生中开展主题班会、民族服饰展示、编写民族知识小报、学唱民族歌曲、跳民族舞蹈、讲民族故事等活动。
五、搭建教育平台,构建家校网络
学校将民族团结工作与家庭教育工作紧密结合,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网络。通过家长学校和家长会,结合家长实际,聘请教育专家进行民族文化、家庭教育以及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培训,同时宣传民族政策法规,宣传党的富民政策,请家长走进学校,了解新理念、感受新变化等。
六、关爱民族同胞,体现温暖情怀
学校特定的社区环境,决定了少数民族贫困子女多、流动人口子女多等特点,学校就刻意把更多的关爱给予他们。在玉树地震接收灾区学生后,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辅导、捐赠生活、学习用具,担任大型活动主要角色,耐心辅导功课等,给予他们的关怀和帮助。少数民族节日期间,组织全校师生为他们送上温馨的节日祝福等。学生大队委、中队委、小组长少数民族学生均占一定比例。
七、科学谋划未来,打造特色校园
对于今后的工作,我们根据省、市、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建设的相关安排,按照根据西宁市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工作提出的“两年强基础、四年见成效、六年创先进”
总体要求,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进校园活动。
一是在城西区委统战部的关心支持下,投资300余万元建设占地837㎡的“民族团结教育园”,将于本月底竣工。学校打算明年根据低、中、高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分别在教育园和民族团结长廊中开展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育活动,让他们足不出户就能感受到中国五千年的民族文化。
二是在“民族团结教育园”竣工后,学校打算充分利用教学用房建设“民族团结展室”,展室分民族知识、民族服饰、民族体育、民族饮食、民族节日等板块,通过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形式进行展示,以此作为教育园的有效补充。
三是学校明年将着手编撰适合学生传唱的《唱支歌儿给党听——民族团结歌曲集》,适合学生阅读的《永远跟党走——民族团结故事集》、学生自己编写的《中国好娃娃——民族团结童谣集》,使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贴近学生。
在今后的工作中,学校将以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工作为重点,在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中不断探索、创新、发展,让教育成为孩子一生的幸福,让民族团结之花在兴小盛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