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型新型记录材料 文档[本站推荐]
河南工程学院实习论文
河南工程学院实习设计(论文)
前景看好的智能包装
学生姓名
何
震
系(部)材料与化学工程系 专业
印刷技术
指导老师
楚高丽
李瑞娟
2010年12月9日
第 1 页
河南工程学院实习论文
前景看好的智能包装
何震 印刷0931
摘要
主要想论述以下几个问题:什么是智能包装,智能包装应如何分类,分为那些类型,以及智能包装的法杖前景如何,我将在这篇论文中为大家作具体的论述。
关键词: 智能包装 前景
Abstract Summary of main would like to discuss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what is a smart packaging, smart packaging should be how to classify, divided into those types, and intelligent packaging of staff potential, I will in this essay for members of specific expositions.Keywords:
Intelligence packing
Future 1.什么是智能包装
随着智能材料不断发展,它的应用范围拓展到了包装,于是出现了智能包装的概念所谓智能包装,是指利用新型的包装材料结构与形式对商品的质量和流通安全性进行积极干预与保障;利用信息收集管理控制与处理技术完成对运输包装系统的优化管理等。
智能包装对环境因素具有“控制”、“识别”和“判断”功能。它可以以控制识别和指示包装空间的温度湿度压力,以及密封的程度时间等一些重要参数。智能包装可以控制食品质量,提供食品品质信息,有效延长食品的货架寿命和新鲜食品的新鲜品质,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持食品的质量和营养价值。
智能包装是一个多元学科交叉的应用领域,支撑智能包装的学科主要有材料科学微电子学现代控制理论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等等几种领域的技术进步与发展对智能包装的开发与应用又起了推动作用他们是相辅相承的关系。
2.智能包装的分类
如果按工作原理来分类,可将智能包装分为:
功能材料型智能包装功能结构型智能包装及信息型智能包装它具体体现为:利用新型的包装材料 结构与形式对商品的质量和流通安全性进行积极干预与保障;利用信息收集管理控制与处理技术完成对运输包装系统的优化管理等。
1)功能材料型智能包装
功能材料型智能包装是指通过应用新型智能包装材料,改善和增加包装的功能,以达到和完成特定包装的目的目前,研制的材料型智能包装,通常采用光电温敏湿敏气敏等功能材料,对环境因素具有识别和判断功能的包装包装材料复合制成,它可以识别和显示包装微空间的温度湿度压力以及密封的程度时间等一些重要参数这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功能包装,对于需长期贮存的包装产品尤为重要。
这种材料智能型的包装用途十分广泛,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出现了许多技术成熟的产
第 2 页
河南工程学院实习论文
品。美国开发了很多实用的功能材料型智能包装新成果,如光学涂料试验中心和技术公司研制出一种在外力作用下会变色的塑料薄膜,膜上涂有不同波长的反向干涉涂层,在正常情况下涂层呈明亮色彩,一旦被动用,涂层便开始剥落,薄膜变成灰色,剥落部分还会产生花纹,从而提供了此包装曾启封过的警示信号。这种材料很适合作包装封记。
美国国际造纸公司采用以色列能量纸公司(Power Paper)开发出来的一种超薄柔软电池,用于 一些消费产品的包装,这种新型电池可像油墨一样被印刷在产品的包装上,使之增加灯光声音,以及其他一些特殊效果,可让制造商更有效地通过产品包装来吸引消费者。此外,美国在功能结构型智能包装方面也有比较大的发展。
2)功能结构型智能包装
功能结构型智能包装是指通过增加或改进部分包装结构,而使包装具有某些特殊功能和智能型特点功能结构的改进往往从包装的安全性可靠性和部分自动功能入手进行,这种结构上的变化使包装的商品使用更加安全和方便简洁。
这种功能结构型智能包装最有代表性的是自动加热和自动冷却包装。这两种包装都是增加了包装的部分结构,而使包装具有部分自动功能。自动加无缝的容器,以注塑成形方热型包装是一种多层法制成,容器内层分成多个间隔,容许产品自我加热。它的加热原理是:当使用者拿下容器上的箔,并按压容器底部时,容器内的水及石灰石便会产生化学反应,发放热能,进而令产品加热自动冷却型包装内置一个冷凝器一个蒸发格及一包以盐做成的干燥剂,冷却时由催化作用所产生的蒸气及液体会贮藏于包装的底部这技术也可应用于普通容器,它能在几分钟内将容器内物品的温度降低至这两种智能自动型包装适野外作业人士使用,例如探险单车钓鱼爱好者等。
最具代表性的是智能啤酒密封罐技术当这种智能啤酒罐拧开后,可使啤酒在 分钟内自动冷却至,从而让人们喝到爽口的冰镇啤酒该啤酒罐之所以能达到这样的效果,是由于啤酒罐采用了独特的智能包装技术。这种啤酒罐有上下两部分,上部分装啤酒,啤酒外层用含水凝胶包裹;下部分由真空层干燥剂和热吸收剂层组成。在拧开啤酒罐时,罐内压力下降,引起罐内水分蒸发,使啤酒温度下降。蒸发的水被干燥剂吸收,同时热吸收剂吸收热量这样的啤酒罐既可以保鲜又可以冰镇。
3)信息型智能包装
信息型智能包装技术主要是信息型智能包装技术主要是指以反映包装内容物及其内在品质以及运输销售过程信息为主的新型。技术这项技术包括两方面:其一,商品在仓储运输销售期间,周围环境对其内在质量影响的信息记录与表现;其二,商品生产信息和销售分布信息的记录记录和反映这些信息的技术涉及化学微生物学动力学和电子技术信息型智能包装技术是最有发展活力和前景的包装技术之一当前,在物流领域,信息型智能包装中前景最好的当属 RFID技术。RFID 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RFID 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世界范围内,沃尔玛麦德龙等大型仓储式零售商的主要工厂产品都将配备RFID 标识,以满足未来智能化包装的巨大需求。
3.智能包装的应用
智能包装在内容物保护服务及信息提供等方面的强大功能使其在药品食品日用化学品物 流等领域的运用越来越广泛除了要延长食品饮料药品和其他产品的保质期以外,这些智能包装还承担着提高产品可追溯性的重任。1)食品智能包装
我们往往认为:只要包装的食品在保质期内,就应该是安全的事实上有时并非如此为
第 3 页
河南工程学院实习论文
了保证食品安全,使消费者不误食变质食品,科学家研究出能指示食品是否变质以及能延长食品保鲜期的包装技术。
① 指示食品是否变质
在食品包装中,一些智能包装能够指示食品的新鲜程度,同时还能人性化地显示产品的生产期和
保质期法国的不二价超市联锁店正在许多新鲜食品上使用一种被称为时间温度指示的包装技术,简称实际上它是一个标签,可以显示食品在某一温度下保存了多长时间这种标签像射击用的靶子,有许多圈套圈的透明圆环,中心的环含有一种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会随时间和温度不同而产生聚合作用,并由透明变成黑色如果包装的食品保持在低温状态,该化学物质的聚合反应就很缓慢,一旦温度增加,聚合反应就会加速,化学物质就会由透明变成黑色由于食品上的细菌随温度和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化学物质变黑的程度会越来越严重当内圈变黑时,就意味着食品不再新鲜消费者可以通过这种标签颜色的变化判断食品是否在高温状态下保存了很长时间使用这种标签包装食品,便于消费者有针对性地选择,不易
误选变质的食品,同时还可以避免因食品变质用户要求退货而造成的纠纷。
研究人员研究的另一种食品安全指示包装技术是采用一种掺杂染料的塑料圆片,通过与包装袋食品释放的气体发生作用,显示肉类和蔬菜是否质这种塑料片放入食品包装袋后,如果包装袋的食品腐烂,就会释放出气体,使塑料片改变颜色消费者根据塑料片的颜色就能知道食品是否变质。
② 延长保鲜时间
智能包装技术是通过调节包装材料与包装体内部的气体及食品之间的相互作用,有效地延长食品 的货架寿命和新鲜食品的新鲜品质,最大限度地保持食品的质量和营养价值的一种包装技术目前在西方发达国家,该技术已较普遍地应用于新鲜食品和加工食品包装领域。
包装内的氧气会加速许多食品的氧化,促进大多数细菌的繁殖,降低货架寿命采用脱氧包装技术,可使包装内氧气浓度降至 0.01%日本的Mit-subishi Gas Chemicals Yoshihisa Sakakibara)公司已经推出了二价铁盐内贴式去氧剂产品,将该产品贴于包装内侧或固定在内置标置标签上即可有效地去除包装内氧气成分。美国新泽西州的一家密封气体公司正在生产一种本身可以清除氧气的包装袋材料这种材料有一个可氧化的聚合物内层,它能像铁粉一样捕获并消耗包装袋内的氧气。
C02有抑制食品表面细菌生长的作用,并能降低鲜活果蔬的呼吸速率。因此,在一些食品包装内
部保持较高浓度的CO2 对保持食品的品质非常有利,如鲜肉禽肉鱼肉奶酪草莓等,因为高CO2能抑制许多微生物的生长国外有一种称为保险锁囊的产品,兼具除氧及除CO2功能,它已被用于听装和箔袋装咖啡并获得很大成功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门洛帕克市的一家公司正在研究一种名为 的包装膜这种膜在温度发生变化时,会改变其透气性,以使不同的食品保持在最佳的氧和二氧化碳浓度比例之下。
乙烯气体能加速水果和蔬菜的成熟与衰老,因此包装内产生的乙烯必须清除含有高锰酸钾的硅胶可
以氧化乙烯,这种技术已经在许多水果储藏体系中得到成功的应用,该硅胶放在一个具有乙烯高渗性的小包装袋中,与脱氧剂一起存在于食品包装袋中。
食品在流通过程中,有时会造成营养物质流出并溶于水中,从而降低货架寿命采用硅胶石灰氧化钙等干燥剂可降低湿气含量,可以通过控制干燥剂用量及利用干燥剂小包装袋的透湿性等,控制包装空间的湿度这种包装可使鱼类的货架寿命延长3-4天。
第 4 页
河南工程学院实习论文
抗菌包装能杀死或抑制食品在加工储运和处理过程中表面的微生物,延长食品的货架期和增加安全性荷兰Moeimura Bros(Europe)公司首次在欧洲展示的来自日本的抗菌材料”Zeomic”是一种由离子工艺开发的无气味白色无机粉。此方法可用于饼干奶酪半干鱼类等食品的保藏,特别适合鱼类的保藏。
2)要物质能包装
智能包装的应用可以大幅度提高患者服用药品的准确性和方便性,如今,智能包装在欧美一些发
达国家已经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各种先进的药品智能包装研究在欧美各国都已经开始普及,但在国内仍处于起步阶段,未来发展空间相当可观。
① 保证药品质量
由于药品本身关乎人类健康,加之制剂加工技术深化生物药的不稳定性新剂型应用扩大等原因,药品对包装的智能化要求越来越高例如,由于药品本身的不稳定性,很多药品在药瓶开启之后与氧气或湿气接触会发生变质,因此,如果药品包装本身带有对氧气和水分的吸收作用的智能化吸附剂,将会大大的延长药品的寿命。
②提高服药的准确性和方便性
如今,此类包装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比如,有的泡罩包装,每一粒药品被移走都会被记录下来,标记出患者取药时间并将信息通过广播信号传递给医生甚至有丹麦公司推出了能够帮助患者准时吃药的新包装,这种包装外形酷似电话,不仅能够存储药片,还能够发送信息到患者的电脑和手机上,提醒患者准时吃药。
各种先进的药品智能包装研究在欧美各国都已经开始普及,但在国内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发展空间相当可观。
3)日化用品智能包装
尽管目前智能包装市场主要集中在食品和药品行业,日化用品所占市场份额不大,但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和消费结构的改变,日化和护理用品中智能包装的使用会越来越多特别是提高日化产品的健康性和安全性,是未来包装行业发展的一大突破口日化用品包装属于高附加值包装,与其他产品的包装相比,具有更大的利润空间,智能包装将在这一领域大显身手现在已有化妆品品牌将智能包装运用到产品当中,其防晒护肤产品的包装盒可以测试紫外线的强度,根据紫外线强度,指示消费者选用防晒程度不同的护肤品,有效减少紫外线对消费者肌肤的伤害程度。
4.智能包装市场前景广阔
近年来,材料科学现代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与人工智的飞速的发展美国弗里多尼亚集团最新的调查报能等相关技术的进步,带动了智能包装告显示,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日益关注以及对减少易腐烂食品和药品损失的强烈需求,将刺激市场对智能包装的需求。
据国外调查分析,预计到 2011 年,全球智能包装产值将增长至 48亿美元,2013年将增长至 141亿美元其中,美国在智能包装方面发展迅速,智能包装市场每年的增长率为 13%,估计到 2011 年产值将达到11 亿美元。
虽然我国智能包装落后于发达国家,但发展潜力巨大,前景良好随着中国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国民收入的提高以及全球品牌的进入,一个相当大的零售和消费市场正在中国形成,并且快速增长市场的快速形成与成长,势必导致智能包装的迅猛发展。
有些专家预计,在未来几年,每个独立包装的产品上都会贴上智能标签,2015 年,RFID 标签的年需求量将达到 10000亿枚,其中大多数将是用在智能包装上仅仅从RFID 的需求就可以看到智能包装的巨大的市场及其潜在的机遇。
智能包装技术可以方便消费者选择安全放心的食品,可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有利于
第 5 页
河南工程学院实习论文
食品的保存和运输,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特别是在市场监管机制还不健全假冒伪劣产品还很猖獗的情况下,消费者选购商品尤其是食品更加需要智能包装技术的帮助研究人员预测,在不久的将来,用智能包装技术生产的包装袋的数量,将占食品包装袋总数量的20%~40%。
参考文献
[1] 张忠典,李严等.人工神经元网络法估测点焊接头力学性能[J],焊接学报,1997(1); [2] 崔朝宏,李午申.人工神经网络在焊接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焊接技术,2000年2月; [3](美)[A.S.潘迪]Abhijit s.Pandya,(美)[R.B.梅西]Robert B.Macy.神经网络模式识别及其实现; [4] 龚敛,朱亮.Matlab 5.x入门与提高[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3月版;
[5] 楼顺天,施阳.基于Matlab的系统分析与设计[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8年9月版; [6] 从爽.面向MATLAB工具箱的人工神经网络理论与应用[M],中国科大出版社,1998年11月版; [7] 刘志俭等.MATLAB应用程序接口用户指南[M],科学出版社,000年8月;
[8] 周明等.MATLAB图形技术、绘图及图形用户接口[M],西工大出版社,1999年11月;
[9] 陈怀琛等.MATLAB及其在理工课程中的应用指南[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 [10] 徐昕,李涛,伯晓晨.MATLAB工具箱应用指南[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年5月; [11] 李强,赵伟.MATLAB数据处理与应用[M],国防工业出版社,2001年1月; [12] 张智星.MATLAB程序设计与应用[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
[13] 虞和济,陈长征,张省,周建男.基于神经网络的智能诊断[M],冶金工业出版社,2000年5月版;
[14] 李志远,钱乙余,张九海.现代先进连接方法[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6月版; [15] 俞卞章,李志钧,金明录.数字信号处理[M],西工大出版社,1998年8月版; 年1月。
第 6 页
第二篇:新型城镇化)
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意见
(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促进经济强省、和谐河北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大意义
中共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完善城市化布局和形态,加强城镇化管理。河北省地处环京津、沿渤海的独特区位,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首都经济圈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冀中南地区被列为重点开发区域,加快城镇化进程将成为河北乃至京津冀区域发展的重要动力。根据城镇化统计监测,我省城镇化率将在“十二五”期间跨越50%的历史关口,这是向经济强省、和谐河北迈进的重要标志,必将伴随着经济社会结构和生产生活方式的一系列深刻变化。在结构性转变的关键时期,既要把握住城镇化蕴含的发展机遇,又要清醒地认识到城镇化快速发展可能带来的各种挑战。
2003年以来,我省积极实施城镇化战略,特别是开展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和城镇建设三年上水平工作,城市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综合承载能力明显提升,现代城市魅力初步显现,居民生活环境大为改善,2010年全省城镇化率达到44.5%。但从总体上看,我省城镇化水平不高,仍然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城镇化发展滞后于工业化,对农业现代化带动力不足,城镇体系结构和生产力布局不完善,人口实质性转移相对滞后,城镇外规模延扩张过快,农村居民点建设分散,城镇功能不完善、特色不突出,聚集优质要素的能力不强,资源和环境压力不断加大,大城市交通拥堵、公共服务短缺等“城市病”凸显。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是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决策。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推进新型城镇化作为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手段,作为促进城乡统筹的必由之路,切实摆上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位置。要深刻把握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和基本要求,注重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注重提高城镇化质量,完善配套设施、提升城市功能、聚集优质要素、强化精细管理,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河北特点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二、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的奋斗目标,坚持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以产业和人口聚集为核心,以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为重点,构建环首都城市群、冀中南城市群和沿海城市带的空间新格局,着力完善配套设施、提升城市功能、聚集优质产业、强化精细管理,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城乡互促共进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创新引领、转型发展。加快转变城镇建设方式,推进城市精明增长和有机更新,努力建设绿色低碳、生态宜居的新型城市。加快户籍制度配套改革,促进符合落户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转为城镇居民,切实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2、以城带乡、统筹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以城市繁荣带动农村发展。完善城乡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推进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设施向农村覆盖。
3、产城互动、聚集发展。坚持用新型工业化带动新型城镇化,加快优质产业、先进生产要素和优秀人才聚集。把城市布局调整与产业结构优化有机结合起来,统筹兼顾劳动密集、基本密集、技术密集产业的协调发展与合理布局。
4、突出重点、梯次发展。坚定不移地做大做强中心城市,扶持壮大中等城市,加快县城扩容升级步伐,建设高标准的中等城市和小城市,有重点的培育特色重点镇,打造沿海城镇发展增长极。
5、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围绕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全面加强城乡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向社区延伸。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提高城镇精细化管理水平,积极推进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智慧城市建设。
(三)发展目标。到2015年,全省城镇化率接近或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初步构建起较为完善的城镇体系,全面实现城镇建设上水平目标任务。
1、城镇化率快速提高。全省城镇化率达到51.5%,年均增长1.4个百分点。
2、城镇规模结构趋于合理。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人以上的城市达到2个(石家庄、唐山),200万人以上的城市达到2个(邯郸、保定),100万人以上的城市达到4个(廊坊、张家口、秦皇岛、沧州),50万人以上的城市达到6个(邢台、承德、衡水、任丘、迁安、定州),武安、遵化、辛集、霸州等城市人口达到30万人以上。
3、城镇环境质量全面提升。设区城市好于二级标准的天数达到310天以上,中心城区人均公园绿地达到6平方米以上,县城以上城镇污水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设区市全部达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所有县级市和60%的县城进入省级园林县城行列。
4、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日趋完善。建成配套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其中设区市公交出行分担率达到30%以上。社区服务设施综合覆盖率达到90%,基本建成综合性、多功能的社区服务设施网络。
5、城乡居民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127.6万套,住房保障覆盖率达到20%以上。完成40万户的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全省城镇新增就业335万人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5%。
到2020年,全省城镇化水平达到56%左右,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中小城市规模和实力明显壮大,小城镇发展质量明显提高,城乡结构和城镇空间结构调整迈出重大步伐。
三、构筑区域协调的空间格局
(四)把城市群作为城镇化发展的主体形态。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构建环首都城市群、冀中南城市群、沿海城市带“两群一带”空间新格局。
培育以承德、张家口、廊坊、保定市为支撑,以京津、京唐、京石、京张、京承、京沧等高速公路为区域轴线的环首都城市群。在规划、政策、功能、产业和设施等方面与京津实施对接。把环京津地区打造成为经济发达、城市繁荣、生态良好的高地。积极整合环首都地区城镇资源,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以培育和打造新区、县城扩容升级为重点,推进首都新机场临空产业区以及京东、京南、京北新区和白沟新城建设,形成一批各具特色、设施完备、宜居宜业的中小城市群。培育以石家庄、邯郸、邢台、衡水市为支撑,以京
九、京广、石黄、邯黄等交通复合轴为区域发展轴线的冀中南城市群。强力推进石家庄正定新区、临空港产业园区、东部新城,以及邯郸冀南新区、衡水滨湖新区、邢台新区,将冀中南地区发展成国家重要的新能源、装备制造、服务外包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成区域性物流、旅游、商贸流通、科教文化和金融服务中心。培育以唐山、秦皇岛、沧州市为支撑,以曹妃甸新区、渤海新区、北戴河新区为龙头,以京秦、石黄、秦沧等交通复合轴为区域发展轴线的沿海城市带。提升唐山、秦皇岛、沧州城市功能,统筹推进沿海新区新城建设,大幅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推动航运与铁路、公路、机场协调配套发展,形成港口、产业、港城互动发展的新格局。举全省之力打造曹妃甸新区和渤海新区两大经济增长极,加速优化港口布局,拓展港口功能和腹地纵深,推动港口、产业和城市互动发展,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型工业化基地和现代新型城市。
(五)继续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强化石家庄、唐山两大省域中心城市的龙头地位,在全省城镇化发展中起领跑作用。石家庄市加快正定新区和鹿泉、藁城、栾城组团一体化建设,向现代化、国际化迈进。唐山市整合中心城区与丰润、丰南、古冶、开平等资源,打造东北亚地区的合作窗口和环渤海地区重要的国际港口城市。承德市统筹滦平县、承德县、滦平县和隆化县发展,建设国际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张家口市整合宣化区、下花园区、万全县城、宣化县及周边建制镇资源,建设京冀晋蒙交界区域现代化中心城市。秦皇岛市整合昌黎县、抚宁县资源,着力打造北戴河生态示范新区,建设国际知名的现代化滨海旅游宜居城市。廊坊市整合固安县、永清县资源,统筹推进首都新机场临空产业区建设,打造京津冀电子信息走廊、环渤海休闲商务中心城市。保定市构建“一城三星一淀”的大都市发展格局。沧州市整合青县、沧县资源,建设环渤海地区重要工业城市。衡水市整合中心城区和冀州资源,建设生态宜居的北方湖城。邢台市整合沙河、南和、任县、内丘、邢台县资源,成为冀中南地区重要增长点。邯郸市整合峰峰矿区、磁县、永年县、邯郸县、成安县、肥乡县资源,着力打造冀南新区,建设冀晋鲁豫四省接壤地区的区域中心城市。
(六)扶持壮大中等城市。把发展中等城市和培育新兴区域中心城市作为完善城镇体系的切入点,优先培育基础条件较好、发展潜力大、区位条件优越、产业带动能力强的县级市和县城,以活力宜居为导向,建设一批高标准的中等城市。迁安、三河、霸州、涿州—高碑店、任丘、黄骅、定州、辛集、武安等县级市要坚持扩容与提质并重,尽快发展成为区域中心城市。怀来、平泉、遵化、涞源、新乐、宁晋、清河、涉县、魏县等县(市)要发展成为各具特色的中等城市。
(七)加快县城扩容升级。其他县城要按照高标准小城市进行规划,以城镇改造建设为抓手,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水平,促进产业和人口聚集。发挥县城的组织管理职能,着力构建农业现代化服务体系,培育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优势产业,成为辐射和带动农村发展的纽带。
四、增强产业聚集的发展动力
(八)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充分发挥环京津沿渤海优势,加快推进环首都绿色经济圈、沿海经济隆起带、冀中南经济区建设。各级城镇要坚持“错位发展”,结合自身的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和产业基础,依托产业特色确定城市主体功能。坚持产城互动、融合发展,把产业聚集区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促进产业向园区聚集、园区向城镇集中。中心城市要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发展壮大优势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要利用土地、劳动力等成本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
(九)调整城镇产业结构。把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首要任务,以新型工业化带动新型城镇化,实施工业立市、强省战略。加快城市用地布局调整,中心城市要加快“退二进三”步伐,引导中心城区发展金融保险、商业商务、总部经济、科技研发、文化旅游等服务业,将资源性产业、加工产业向城郊和小城镇转移。依托城市集群培育和发展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以大城市为依托、中小城市为支点,在全省尽快形成特色鲜明、错位发展、相互协调的区域产业格局。
(十)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把发展县域经济作为建设经济强省的基础,实施县域经济“腾飞计划”,突出抓好“三十强”和“三十弱”,实施分类指导,激发内在活力。引导各地统筹推进一二三产业发展,重点发展与农业生产相衔接的加工业、面向农村和农民的生产性服务业、带动就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各县(市)要积极承接城市产业转移,加强产业聚集区建设,培育壮大特色主导产业,形成一批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集群。
五、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十一)完善综合交通网络体系。加快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城际轨道交通、机场、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动唐山港、黄骅港、秦皇岛港向大型化专业化现代化港群方向发展,着力打造沿海快速交通走廊。构建以石家庄为中心,唐山、北戴河、邯郸等为支点的干线、支线相结合的航空网络。以北京、石家庄为核心,打造京津冀快速城际交通圈。按照方便、快捷、高效的原则,合理布置主干道和快速路,增加支路网密度,建设智能交通控制系统。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形成快速、大运量的公共交通系统。
(十二)搞好市政设施配套建设。完善设施建设标准,建立适应人口和产业聚集的城市基础设施体系。推进基础设施扩容、升级和改造,重点做好架空线路入地、集中供热、管道燃气等配套设施建设,对街道路面及附属设施进行达标改造。按照区域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原则,完善城市供水、排水、电力、燃气、污水、垃圾处理、公园绿地和信息网络等市政公用设施,保护城市水源地,加强城市节水和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
(十三)加快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健全政府主导的投入机制,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要求,完善城镇公共设施服务网络。科学规划建设图书馆、博物馆、群艺馆、影剧院等文化设施,建设功能完备、风格多样、布局合理的群众健身设施。按标准配套建设中小学和幼儿园,有条件的设区城市重点建设综合性高教区。大中城市要建成国内一流水平的医疗服务、预防保健和卫生监督体系。加快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合理配置社区服务设施,提升社区服务设施综合覆盖率,加快各类专项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
(十四)提高城市综合防灾能力。加大供水、排水、供电、供气等老旧城市管网改造力度,消除安全隐患。加强城乡建设档案收集、管理和利用,建立健全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系统。建立防洪安保体系,完善城镇防洪预警机制,加快雨水管道和机排设施建设,提高城市防洪标准。加强城市消防、人防等公共安全设施建设,建立社会公共应急管理机制。建立多层次的预警和救援体系,制定应对极端事件的紧急预案。
六、建设生态宜居城镇
(十五)加强城镇生态环境建设。加大二氧化硫、机动车尾气和烟尘、粉尘、扬尘等防治力度,在中心城市实施PM2.5环境监测。加快城市中心区重污染企业搬迁改造步伐,对污染严重的违法排污企业实行关停并转。抓好园林城市创建,大幅度增加城市绿量,实施主城区绿化、城市周边绿化和交通干线沿线绿化工程,县城以上城市中心区都要建设综合性公园。在城市组团之间以及城市之间建设生态绿地、区域性森林生态廊道、河流生态廊道、交通绿色通道等多样化复合型生态系统。重视水资源开发利用,加强城市河道环境整治,结合雨水和再生水利用,规划建设城中湖、滨水公园等城市水系工程。
(十六)推广应用绿色低碳新技术。推进建筑、交通运输领域节能,实行供热计量改革,加快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新建建筑严格按照节能标准设计和建设。全面推广绿色建筑,深入开展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鼓励发展太阳能、地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推广普及先进适用的节水器具。严格执行节能减排的政策措施,淘汰落后产能,禁止新建违规项目。积极采用环保型公交设备,建立智能化的调度指挥系统,提高公交管理水平。倡导绿色交通出行,建设城市慢行交通系统。
(十七)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实施文物保护抢救工程,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古树名木和风景名胜保护。严格制定和实施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修缮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抢修濒危历史建筑,整治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环境,改造完善基础设施。开展古树名木普查鉴定、登记挂牌工作,对古树名木进行分级保护。开展风景名胜区综合整治,对于违规建设的建筑物、构筑物和企业,要限期拆除搬迁,恢复山体植被和原生态的景区环境。
(十八)塑造城镇风貌特色。开展城镇风貌特色规划,构建风貌特色空间总体框架,明确重要景观区域、景观轴线、景观节点的风貌控制要求,对重要建筑、公园绿地、环境艺术设施等景观要素进行系统改造。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加强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和优秀传统建筑保护,实施旧城有机更新,逐步恢复城镇历史风貌。抓好城市标志、风貌建筑、城市雕塑等有形文化建设,丰富文化内涵。整治提升河湖水系,搞好生态护砌和沿岸绿化,打造环境宜人的都市风光带。
七、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十九)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抓好以水利为重点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乡垃圾处理一体化,推广“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市)集中处理”的农村垃圾处理模式。完成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完善城乡一体客运网络,促进农村通信全面升级。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健全新农保、新农合和农村低保制度,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衡发展。(二十)大力实施“幸福乡村计划”。着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按照尊重群众意愿、因地制宜、规范运作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新民居示范村建设,继续抓好农村危旧房改造。大力开展村庄容貌环境整治,加强村庄道路、供水、排水、路灯、绿地等设施建设,加快农村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编制和完善中心村规划,有序推进周边村庄向中心村集中。加强农村基层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二十一)培育特色重点镇。把特色重点镇建设作为推动城乡一体发展的突破口,加大对重点镇的扶持力度,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培育一批工业型、旅游型、商贸型、交通型、历史文化型小城镇。
八、健全新型城镇化保障机制
(二十二)加强城乡规划指导和空间管制。按照新型城镇化的要求修编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完善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加强城乡空间管制,划定“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适宜建设区”,加强对重要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区域的保护。划定“蓝线、绿线、紫线、黄线”,加强对城市水系、公共绿地、基本农田、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合理确定城市增长边界,防止无序蔓延。按照城市多核发展、紧凑空间形态和土地混合用途的原则,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城市综合体建设,疏解中心城区职能。(二十三)推行精细化城市管理。实行建管并重、综合治理,以人性化、标准化、精细化管理为核心,加快建立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开展“治脏、治乱、治堵”活动,整治影响市容市貌的重点因素和重点环节。整合市政公用、交通管理、园林环卫、环境保护等部门行政资源,推行相对集中的综合管理模式。落实城市管理重心下移政策措施,赋予区、街更多管理权限,并确保费随事转、人随事走。加强数字规划、数字城管和数字住房等系统的融合对接,积极探索智慧城市的管理模式。
(二十四)建立城乡统筹的管理体制。有步骤地推进行政区划调整,解决市县同城、区县同城问题,适当扩大中心镇的管理范围,在设市城市、县政府驻地镇实行镇改街和村改居。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全面实行居住证制度,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由户籍人口向常住人口全覆盖,促进流动人口与当地居民和谐相处,逐步使大多数流动人口在城市和农村各得其所。建立城乡一体的工程建设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农村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二十五)拓宽城镇建设投融资渠道。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多元化投融资体制,采取市政债券、企业债券、增资扩股、上市融资、信托计划等形式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规范和完善城市建设投融资公司管理机制,强化资本注入和资产整合,努力做大做强融资平台。深化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完善特许经营制度,健全管理和服务标准体系,强化政府监管。加快建立有利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市政公用事业稳步发展的价格机制,足额征收污水和垃圾处理费,新建建筑全面推行按供热量计量收费,建立规范的居住区物业管理收费制度。(二十六)加强新型城镇化工作组织领导。省政府成立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各市、县(市)要明确专门机构,给予必要的人员编制和经费保障。各级住房城乡建设、发展改革、国土资源、环境保护、交通运输等部门要加强配合、形成合力。建立科学、全面的新型城镇化评价体系,纳入各地各部门目标考核,作为考核各级领导干部实绩的重要内容。适时举办多层次新型城镇化培训班,开展新型城镇化统计监测工作,每年出版《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报告》。各地各部门要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区本部门实施意见和政策措施。
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将出(图)2010-05-21 02:14:00 来源: 山东商报 跟贴 0 条 手机看新闻
5月19日,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官员向记者透露,目前《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已经上报国务院,有望今年出台。
《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是国家“十一五”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的区域规划,区域发展规划按照“8+2”的模式制订:包括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和河北省的石家庄、秦皇岛、唐山、廊坊、保定、沧州、张家口、承德8地市。
国家发改委于2004年11月正式启动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编制,历经7年之久,但一直迟迟没有推出。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官员认为,历经五年时间调研、编制,京津冀都市圈目前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区域经济规划蓝图,有望成为中国经济的“第三极”。
无论是从产业部门或是工业行业的区位上分析,京津冀都市圈具有优势的部门与行业的覆盖面与涉及的领域都是非常全面的。其体系完整的程度是其他区域无法相比的。
与此同时,伴随沿海地区的空间推移和新经济增长极的出现,京津冀区域发展空间结构也得以完善。
其一,滨海地区加大开发力度,逐步成为京津冀都市圈经济发展日益隆起的地带;其二,唐山、石家庄、廊坊3市市域经济的发展成就突出,张家口、秦皇岛、保定等中心城市的经济实力也有显著增强,这些经济中心为京津冀都市圈经济的相对均衡发展发挥了一定作用。“河北拖累区域经济的忧虑也有所缓解。”上述官员表示。
尽管如此,京津冀都市圈总体的产业尤其是工业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该官员指出:一,京津冀都市圈经济发展总体水平落后,人均GDP较长三角和珠三角都有较大差距;二,在工业化为主导的发展阶段,京津冀都市圈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也远远落后于另两个三角洲都市圈地区。
此外,由于缺乏一个稳定的利益协调机制,京津冀经济圈内的“同构化”竞争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如京津冀经济圈内,北京的汽车产业实际上已经和天津汽车业出现同类竞争。
据透露,在该《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中,京津冀三地各有明确的产业发展定位。
北京重点发展第三产业以交通运输及邮电通信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和批发零售及餐饮业为主。同时,北京发挥大学、科研机构、人才密集的优势,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大型企业相结合,积极发展高新产业,以发展高端服务业为主,逐步转移低端制造业。
而天津在现有加工制造业优势与港口优势基础上,定位为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汽车、生物技术与现代医药、装备制造、新能源及环保设备等先进制造业;发展现代物流、现代商贸、金融保险、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适当发展大运量的临港重化工业。
河北8市定位在原材料重化工基地、现代化农业基地和重要的旅游休闲度假区域,也是京津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研发转化及加工配套基地。在第一产业中着重发展农业和牧业,为京津的“米袋子”和“菜篮子”。
京津冀区域一体化远非纸面上来的容易。参与规划编制的专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高明告诉记者:“北京市三地之间的经济、产业政策、发展规划存在诸多的问题。”
第三篇:新型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镇、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加快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现实意义:
一、新型城镇化道路是我国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时代背景是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出发点。应结合我国实际,借鉴他国城镇化的成功经验,以新的发展理念和合理的价值导向规划我国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第一,我国应走科学发展的城镇化之路,这不仅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也能为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第二,我国是人口大国,只能走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第三,现代国际竞争要求我国必须“又好又快”地完成城镇化,以更好地适应时代要求。第四,我国的国家性质不允许国家的城镇化以牺牲农业和农村为代价,形成了大量的贫困人口,造成严重的两极分化。所以,城乡一体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二、我国新型城镇化道路的现实可能性
中国特色城镇化战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中国的城镇化和现代化之路的基本思想。在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今天,新型城镇化道路具有现实可行性。
发展到今天的中国具备相当的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的物质基础。我国科技发展的水平、教育扩大的规模以及城镇建设和管理方面的经验,也都达到了相当的水平。只要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加大科技投入和技术改造,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经济增长之路,实现城镇社会的文明进步、人与城镇的和谐发展以及城乡统筹发展,都是完全有可能的。
主要举措:
一是着力打造特色城镇集群。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中心城镇意识,大力实施中心城镇带动战略,自然地理环境、资源禀赋和城镇发展条件,切实抓好县城、小城镇建设,组成较为完善的镇域城镇体系。要加大区域中心城镇建设力度,坚持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城镇化促进工业化的互动战略,按照“规划先行、适度超前”的思路,突出优势,彰显特色,充分发挥区域优势,进一步提升城镇承载力和辐射力,同时推动一体化深入发展。要进一步加快县城与小城镇建设,推进城乡统筹和一体化发展,根据发展基础和环境容量通过扩容提质,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围绕重要交通干道和产业园区,进一步优化城镇体系结构,切实打造吸纳农村人口就近转移的重要载体。要加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投入。
二是扎实开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关键和切入点,要努力将其打造成为统筹我镇城乡发展战略的节点和平台,推动农村人口向集镇和新型社区、示范村集中。要按照“规划引领,群众自愿、就业为本”的原则,通过科学规划、集聚发展,逐步建成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新型农村社区。要积极引导条件成熟的集镇适时启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并积极探索企业带动、城郊改造、小城镇依托等多种建设模式。
三是不断提升产业支撑能力。产业支撑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基础和保障,要按照“大体系构筑、大城镇带动、大园区承载、新农村示范”为战略,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要坚持产城互动,把促进产业集聚发展与加快城镇化进程紧密结合起来,加快建立布局合理、各具特色、节能环保、竞争力强的产业体系,实现产城融合发展。
四是研究制定统筹发展政策机制。在户籍管理、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土地管理等方面进行充分探索,不断推进城乡发展规划、城乡产业布局、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公共服务、城乡劳动就业和城乡社会管理的一体化工作。要研究制订土地供给、税收、人才引进、生产用电同城同价等方面的具体政策,鼓励、引导企业入驻产业集聚区。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步伐,实行城乡统一的户口管理制度,鼓励农民进城落户,不断放宽科技人才的户口迁移条件。要创新土地使用机制,研究制定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政策,用足用好土地增减挂钩政策,积极探索增减挂钩的多种形式,腾出更多的用地指标,用于产业发展和城镇化建设。
第四篇:新型墙体材料
新型墙体材料讨论
摘要:本文从新型墙体材料的概念、特点开篇,通过介绍新型墙体材料国内外的发展现状,与新型墙体材料应用中所体现出的问题,进而对新型墙体材料的发展前景做出预测。
关键词: 新型墙体材料发展现状发展前景特点
引言:
在社会上出现的新型墙体材料有活性炭墙体、加气混凝土砌块、陶粒砌块、小型混凝土空心砌块、纤维石膏板、石膏砌块、新型隔墙板等。新型建筑材料是区别于传统的砖瓦、灰砂石等建材的建筑材料新品种,包括的品种和门类很多。从功能上分,有墙体材料、装饰材料、门窗材料、保温材料、防水材料、隔音材料、粘结和密封材料,以及与其配套的各种五金件、塑料件及各种辅助材料等。从材质上分,不但有天然材料,还有化学材料、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等。通常这些新型墙体材料以粉煤灰、煤矸石、石粉、炉渣、竹炭等为主要原料。
新型墙体材料的优点:
新型墙体材料主要优点有:(1)生产成本低,经济效益可观利用废渣生产空心(砖)砌块,主要原料废渣基本上不收费。砌块生产的劳动效率高,生产成本较低,经济效益显著;(2)节约能源。由于砌块不用焙烧,因而节约能源。比如,生产粘土砖平均综合耗煤为92.44 kg/m3,而生产粉煤灰空心砌块不需要焙烧,原料中的水泥和其它耗能折合在一起,折合耗煤为34.3 kg/m3,比粘土砖低65%,可见,砌块是一种理想的节能材料;(3)建筑功能良好,能促进建筑技术进步。砌块具有良好的物理力学性能,可以满足工业与民用建筑承重与非承重墙体的需要,由于砌块尺寸比较大,体积为390mm×190 mm×190 mm的标准砌块,按体积计算,一块砌块砖相当于9.6块标准粘土砖,按墙体面积计算,一块砌块砖相当于10.16块粘土砖,砌块墙体为12.5块/m2,而粘土砖用128块/m2,因 此.砌块的施工效率可以比粘土砖提高40%,由于尺寸大,灰缝少,砂浆用量比粘土砖节省50%以上;(4)不污染环境,由于砌块不需要焙烧,因而不会产生废气、废渣等污染环境的物质;(5)节土、利废。由于砌块材料不使用粘土,而/
5是利用工业废料或混凝土来制成,因而避免了浪费土地资源,并利用了工业废料;
(6)生产效率高。以废渣、混凝土等为原料的砌块,可以利用生产线,进行批量生产。
新型墙体材料的发展现状:
国外发展现状:
混凝土砌块:由于具有原材料来源广泛、生产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价格低廉的特点,在世界各国的应用比较广泛。美国目前年消费量约在5000万m3。占本国墙体材料总量的34%。品种达2000余种。有各种颜色和不同规格的承重和非承重的空心墙体砌块、装饰砌块,有各种花色的铺地砌块、、城市建筑用的护坡砌块、挡土用砌块、草地砌块等。混凝土砌块起源于美国,经过100年的生产和应用,这一产品已为人们熟悉,产品标准、设计规格、施工规范、建筑法则等也很完善。日本也是混凝土砌块应用大国,其产量约占本国墙体材料总量的33%,与美国不相上下。在欧洲,混凝土砌块的用量占墙体材料的比例约在10%~30%之间。
石膏板:石膏板是美国人沙卡特于1890年发明的,1902年开始工、l匕化生产。目前美国年产量约20亿m2,人均年消费量为8.1 m2,是世界上生产和应用量最大的国家。新建居民住宅中,几乎所有的内隔墙和顶棚都采用纸面石膏板。这种板生产能耗低,生产效率高。并具有板面平整、装饰效果好轻质、强度高、防火、隔声、隔热,对室内湿度能起调、节作用,干法作业、施工速度快等优点。日本自60年代开始大规模生产石膏板。目前的年产量为6亿平方米。其它石膏板生产量较大的国家有加拿大、法国、德国、俄罗斯等。在石膏原料方面,各国都在积极开发和利用工业副产品磷石膏、氟石膏、硼石膏和排烟脱硫石膏等。近年来,用工业废石膏生产的石膏板和石膏砌块的产量正在迅速上升。
灰砂砖:国外的灰砂砖目前正朝着空心化和大型化方向发展。产品种类很多,从小型砖到中型砌砖规格多达十几种。有素色和彩色之分,能适合各种建筑的不同需要。灰砂砌块均为凹槽连接,具有很好的结构和稳定性。除用于外墙和内墙承重和非承重的灰砂砖和砌块外,还有灰砂地面砖、屋面砖、饰面砖和各种异型
砖,如U形砖、圆形砖、承口砖和气孔砖,还有轻质灰砂砖和灰砂板等。德国是灰砂砖应用最早、使用量较大的国家。目前有灰砂砖厂161家,年产量55亿块左右。灰砂砖占墙体材料总量比例仅次于粘土砖(41%)达32%。产量较大的国家还有俄罗斯、波兰和其它东欧国家。
国内发展现状:
通过对目前市场上的调查,各地均有不同的新型墙体材料生产和销售。按其承重情况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类:
(1)非承重型墙体材料 对于非承重型墙体材料,由于无承重要求,对材料强度要求相应降低。同时这种材料主要应用于内墙,因此,对这一类墙体材料性能指标的要求主要集中在容重、隔音、保温、防火、防潮、可加工性等方面。这类产品种类较多,目前以石膏制品应用较为广泛包括各种石膏砌块、纸面石膏板、石膏条板等,此外还有混凝土加气砌块、空心砖、粉煤灰砖等。
(2)承重型墙体材料作为承重型墙体材料,既可应用于内隔墙,又可应用于外墙。对这类墙体材料的各项性能指标,例如,抗压、抗弯、冻融性等各方面均要求能达到或超过粘土实心砖,同时价格也要有一定优势,从而可以作为粘土实心砖的替代产品,因此,这类产品种类相对较少,主要有页岩砖、煤矸石砖、混凝土砖等。
新型墙体材料存在的问题:
从市场情况来看,实心粘土砖仍占据我国墙体材料的主体地位,虽然有国家政策支持,但各种新型墙体材料仍然难以在大范围内得到推广和应用。相对而言,多数新型墙体材料比起实心粘土砖,仍缺乏市场竞争力,存在一定不足,主要有以下几点。(1)原料方面 生产粘土实心砖的主要原料是土,原料来源极为广泛,各地均可生产,而代替土为原料的新型墙体材料,在不同的地方,原料差异很大,从而限制了新型墙体材料的推广。(2)生产方面 建一个小型砖窑,投资很少,且生产工艺简单,易于掌握,这也决定了小型砖窑在各地广泛存在。对于生产新型墙体材料而言,首先,环保上必须达到要求,同时产品成本、质量均要有一定竞争力,这就对其投资、生产工艺提出了较高要求。以生产煤矸石砖为例,由于煤矸石均含有一定量的硫,烧制煤矸石砖的过程中,这部分硫转变为二
氧化硫释放到大气中,对环境形成了二次污染,为防止污染,含硫较高的煤矸石在制砖过程中必须增加脱硫装置,这必然使生产工艺更复杂,项目投资增加,产品成本提高。在实际生产中发现。多数煤矸石砖生产厂没上脱硫装置,有的即使有脱硫装置,也处于闲置状态。(3)成本方面从以上可知,由于粘土实心砖投资少,工艺简单自然价格较低,而作为其替代产品的新型墙材首先要有成本优势,否则很难成为替代品。虽然很多城市规定如果使用粘土实心砖作为墙体材料,每平方米应交纳一定数量的罚款,但实际过程中,许多建筑单位宁可交纳罚款也要使用粘土实心砖。(4)使用方面 秦砖汉瓦作为我国使用多年的建筑材料,早已 为人们所熟悉和接受。而要转变人们的使用习惯,去认可其它的新型墙体材料,并不是短时间内可以作到的,仍需要一个过程。(5)销售方面 对于多数墙体材料,由于容重较大,附加值低,使其销售范围较窄,不能长距离运输。使多数墙体材 料以当地生产,当地使用为主。各地应根据实际情况生产新型墙体材料,这也使新型墙体材料在大范围内推广受到影响。
新型墙体材料的发展前景:
节能、节地、利费、保温、隔热的新型墙体材料及其形成的砌体结构是很有发展前途的,并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为其推广应用我国各级政府都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对其研究也投入了一定的人力物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有些问题尚未开始研究,即使开展一些研究还不够深入,现有结论还有待于进一步检验。进一步开展研究的课题主要有新型墙体材料砌块承重墙体的抗震抗疲劳性能,砌块砌体的的弹塑性行为,砌块砌体的结构的可靠度,火灾后砌体的力学行为,砌体砌块的施工方法等等。随着科研工作步步深入,设计规范的建立完善,新型墙体材料伴随着砌体结构在我国建设中会成为主导建筑材料之一,将应用与高层中高层住宅体系,将为我国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新型建材跨世纪发展与应用.新型建筑材料专业委员会.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7.
[2]叶耀先,顾孟潮,米祥友.世界建设科技发展水平与趋势(城市建筑高技术).北
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国建筑技术政策(1996-2010)[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8
[4]王墨耕.混凝土空心小砌块在美国的应用[J].特种结构,1997(1):29-31
[5] 陈福广,沈荣熹.新型墙体材料手册[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1.
[6]张向朴.建筑节能设计探讨[J].中田高新技术企业,2010.
[7]张壤原.外墙保温技术的研兜现状与发展趋势[J].建筑节能,2010.
[8]王耀伟.保温复合墙体热致烈缝分析[D].大庆石油学院,2009.
[9] 鲍国芳.新型墙体与节能保温建材[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1.
[10] 于红芳.常用建筑节能材料的特性及使用[J].山西建筑,2008,34(20):158.159.
[11]易南福.浅论新型建筑墙体材料的开发应用[J].建筑科学. 2007,14:91.
[12]龚志起.建筑材料生命周期中物化环境状况的定量评价研究[D],清华大学.2004.
[13]王松庆.严寒地区居住建筑能耗的生命周期评价[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
[14]杨玉兰.居住建筑节能评价与建筑能效标识研究[D].重庆大学.2009.
[15]魏小清.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大型公共建筑能耗分析与评价[D].湖南大学.2010.
第五篇:新型混凝土材料
新型混凝土材料
班级:08土木(2)班
学号:0804060255
姓名:朱华忠
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摘要: 对高性能混凝土、活性微粉混凝土、钢纤维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智能混凝土等的性能进行总结,并对其推广应用与发展作简要的介绍与分析。
关键词: 新型材料,混凝土,土木工程
一、引言
混凝土(三合土)作为一种传统的建筑材料具有悠久的历史。普通的混凝土材料系由胶结材料(石灰、水泥)、细骨料(砂子)、粗骨料(石子)和水所组成。在性能及其应用与发展的普通混凝土基础上,根据添加材料和施工工艺的不同,派生出名目繁多、性能特异、用途不一的新型混凝土,本文介绍几种新型混凝土及其在土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
二、新型混凝土材料
(一)高性能混凝土
2O世纪8O年代以来,一些发达国家相继研制成功高性能混凝土(以下称HPC),使混凝土进入了高科技时代。
HPC的优点体现在:1.由于HPC的高强(60Mpa-100MPa)和超高强(≥IOOMPa)特性,可使混凝土结构尺寸大大减少,从而减轻结构自重和对地基的荷载,并减少材料用量,增加使用空间,大幅度的降低工程造价;2.由于HPC具有高工作性,可以减轻施工劳动强度,节约施工能耗;3.HPC的高耐久性可增加对恶劣环境的抵御能力,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减少维修费用及对环境带来的影响,具有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由于HPC的优良性能,因此近十几年来在国内外得到了迅速广泛的应用。法国若尼大桥(1989年)、加拿大拉罗汉蒂那大厦(1984年)、挪威北海石油钻井平台等均采用了aPE;我国上海南浦大桥154m主塔、杨浦大桥208m主塔采用泵送一级HPC,还将高流态混凝土泵至350m高的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进行施工,北京西客站、京津唐高速公路及其它高层建筑均采用了HPC,其使用前景相当广阔。(二)活性微粉混凝土(Reactive Powder Concrete)
活性微粉混凝土(简称RPC)是一种超高强的混凝土,其立方体抗压强度可达200MPa-8OOMPa,抗拉强度可达25MPa-150MPa,断裂能可达30kJ/m,单位体积质量为2.5t-3.0t/m。在普通混凝土基础上制成RPC的主要措施有:1.减小颗粒的最大尺寸,改善混凝土的均匀性;2.使用微粉及极微粉材料,达到最优堆积密度(packing density);3.减少混凝土用水量,使用非水化水泥颗粒作为填料,以增大堆积密度;4.增放钢纤维以改善其延性;5.在硬化过程中加压及加温,使其达到很高的强度。
普通混凝土的级配曲线是连续的,而RPC的级配曲线是不连续的台阶形曲线,其骨料粒径很小,接近于水泥颗粒的尺寸。RPC的水灰比可低到O.15,需加入大量的超塑化剂,以改善其工作度。RPC的价格比常用混凝土稍高,但大大低于钢材,可将其设计成细长或薄壁的结构,以扩大建筑使用的自由度。目前,加拿大Sherbrook已设计建造了一座跨度为60m、高3.47m的B200级RPC的人行摩托车用预应力桁架桥。
(三)纤维增强混凝土
为了克服混凝土的抗拉性能差、延性差等缺点,在混凝土中掺加纤维以改善混凝土性能的研究,发展得相当迅速。目前研究较多的有钢纤维、耐碱玻璃纤维、碳纤维、芳纶纤维、聚丙烯纤维或尼龙合成纤维混凝土等。
在承重结构中,发展较快、应用较广的是钢纤维混凝土(SFRC),可分为主要用于土木建筑工程的碳素钢纤维和用于耐火材料工业中的不锈钢纤维。当纤维长度及长径比在常用范围,纤维掺量在l%到2%(体积分数,本文中的掺量均指体积分数)的范围内,与基体混凝土相比,钢纤维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可提高40%-80%,抗弯强度提高60%-120%,抗剪强度提高5O%-100%,抗压强度提高,在0-25%之间。弹性阶段的变形与基体混凝土性能相比没有显著差别,但可大幅度提高衡量钢纤维混凝土塑性变形性能的韧性。
钢纤维混凝土采用常规的施工技术,其钢纤维掺量一般为O.6%-2.O%。再高的掺量,将容易使钢纤维在施工搅拌过程中结团成球,影响钢纤维混凝土的质量。但是国内外正在研究一种钢纤维掺量达5%-27%的简称为S~CON的砂浆渗浇钢纤维混凝土,它与普通钢纤维混凝土相比,其特点是抗压、抗拉、抗弯、抗剪强度以及延性、韧性等有更大的提高。虽然SIFCON力学性能优良,但由于其钢纤维用量大、一次性投资高、施工工艺特殊,因此它只是在必要时用于某些特殊的结构或构件的局部,如火箭发射台和高速公路的抢修等。
在砂浆中铺设钢丝网及网与网之间的骨架钢筋(简称钢丝网水泥)所做成的薄壁结构,具有良好的抗裂能力和变形能力,在国内外造船、水利、建筑工程中应用较为广泛。近年来,在钢丝网水泥中又掺入钢纤维来建造公路路面、渔船、农船等,取得了更好的增韧、增强效果
(四)自密实混凝土
自密实混凝土不需机械振捣,而是依靠自重使混凝土密实。该种混凝土的流动度虽然高,但仍可以防止离析。配制这种混凝土的方法有:(1)粗骨料的体积为固体混凝土体积的50%;(2)细骨料的体积为砂浆体积的40%;(3)水灰比为0.9-1.0;(4)进行流动性试验,确定超塑化剂用量及最终的水灰比,使材料获得最优的组成。
这种混凝土的优点有:现场施工无振动噪音,可进行夜间施工,不扰民;对工人健康无害;混凝土质量均匀、耐久;钢筋布置较密或构件体型复杂时也易于浇筑;施工速度快,现场劳动量小。
(五)智能混凝土
智能混凝土利用混凝土组成的改变,可克服混凝土的某些不利性质。例如;高强混凝土水泥用量多,水灰比低,加入硅灰之类的活性材料,硬化后的混凝土密实度好。但高强混凝土在硬化早期阶段,具有明显的自生收缩和孔隙率较高,易于开裂等缺点。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方法是,用掺量为25%的预湿轻骨料来替换骨料,从而在混凝土内部形成一个“蓄水器”,使混凝土得到持续的潮湿养护。这种加入“预湿骨料”的方法,可使混凝土的自生收缩大为降低,减少了微细裂缝的数量。
高强混凝土的另一问题是良好的密实性所引起的防火能力降低。这是因为在高温(火灾)时,砂浆中的自由水和化学结合水转变为水气,但却不能从密实的混凝土中逸出,从而形成气压,导致柱子保护层剥落,严重降低了柱的承载力。解决这个问题的一种方法是在每方混凝土中加2kg聚丙烯纤维,在高温(火灾)时,纤维熔化,形成了能使水气从边界区逸出的通道,减小了气压,从而防止了柱子的保护层剥落(六)碾压混凝土
碾压混凝土[5]近年发展较快,可用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如水工大坝、大型基础)、工业厂房地面、公路路面及机场道面等。
个人观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各种建筑设施的要求越来越高,比如为了节约土地,需要高层建筑,改善道路交通网,需要大跨度的桥梁等。在现有的施工方法下,提高其最基本的材料是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新型混凝土较传统混凝土性能上有很大的提升,大大提高了建筑结构的刚度,稳定性,减轻结构的自重,对于桥梁结构尤为重要。新型混凝土也有效的缩减了施工工期,土木工程施工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所以对简化施工程序,提高施工质量有显著作用。
参考文献: 《混凝土性能及新型混凝土技术》
《新型泵送混凝土技术及施工》
《土木工程新型混凝土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