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内社区网格化管理研究综述
国内社区网格化管理研究综述
2013年10月28日 21:4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康静宁 字号
打印 纠错 分享 推荐 浏览量 109
一、产生背景与概念释义
网格(Grid)一词最早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信息技术领域。网格化被引进管理领域后,由北京市东城区首创,于2004年开始在城市管理中进行实践。城市网格化管理,是建立在数字技术基础之上,以单元网格管理为特征的一整套城市管理思路、手段、组织、流程的总称。[1]后来,网格化被运用于社区治理,在北京、上海、武汉、深圳和成都等多个城市(区)试点。
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实质是管理者将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作为具体的任务,建立统一的调度管理机制,借助跨部门的管理规则和业务流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构筑资源共享与工作协同的运作模式,使管理者突破传统方式和手段的局限,实现流程顺畅,提高综合管理和服务的效能。[2]推行网格化管理,其目的在于打破以往行政部门条块分割、各自为政、推诿扯皮、责权利不明的种种弊端,而是将资源重新整合,进一步下放事权,构建一个新的社会管理体系。在这一意义上,网格化的核心并非仅仅是增加一级更小的基层管理单元,而是改写了基层社会管理的体制构造。[3]从网格化的定义中可以看出,实现社区自治是网格化管理的核心理念,“网格划分”是其外在表现形式,信息技术是其技术支持,行政权力下放是其内在要求,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是其目标。
二、现有理论研究
(一)政府职能定位的视角
有学者认为政府职能应该包括整合社区内各种资源,建立网格化管理的信息共享网络;完善社区网格内基本医疗服务设施;协调物业公司完善社区网格内基本的文化娱乐设施;引导网格内自发性群众组织等等,而不是直接告诉居民该怎么做、要怎么做。政府要给社区提供服务,尊重社区的行动选择,把社区自[4]新公共管理从企业家精神和市场竞争的角度出发,治作为网格化管理的目的。认为政府的职能应该是“掌舵”而不是“划桨”。新公共服务则进一步提出以公民为导向,政府职能应该是“服务”而不是“掌舵”。[5]由于网格化建设的目标是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因而在网格化管理的过程中,政府职能的定位应集中在引导上,给予社区自治更多的资源帮助,减少干预。
(二)多元行动体的视角
网格空间中存在着不同性质的“多元行动主体”,主要包括:以区街公务员为主体的“政府行政力量”、以社区工作者为主体的社区自治力量以及社区党员和一般志愿者。应该承认,上述各种力量交互作用于网格空间,对城市社会管理的总体格局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网格内虽然存在着多元行动主体,但其在网格内的地位和作用却不是均等的。其中,由于政府部门拥有较丰富的公共资源和较大的公共权力,在网格中居于主导地位,社区社会工作者则是网格中的主体力量,而其他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则扮演着辅助者的角色。[3][4]
社区网格化的“多元行动主体”与治理理念中提倡的“合作、协商、伙伴关系”有共通之处。二者都强调发挥政府、社会、公民等多方力量,为社会发展和社区建设出谋划策,多方协作将为社区治理的长效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三)社区自治的视角
学者田毅鹏和薛文龙认为,较之以往政府公共服务形式,社区服务着眼于社区需求,在服务资源、服务形式、服务对象上具有灵活高效、覆盖面广等优点。社区服务不仅是在社区治理中应对人际疏离和社会原子化的主要手段,也是社区自身通过共同行动和共同参与重现社区友爱互助关系、实现居民自强自立自主的主要内容。同时,他们提出要提升网格化管理水平,关键在于增强网格化的“自治力”,使之与行政力相互融通匹配,找到来自政府行政力量和“自下而上”社区自治力量的“联结点”。[6]
无论是政府职能视角,还是多元行动体、社区自治的视角,都是就网格化建设讨论公共组织与社区的关系。这就涉及到以政府为主的公共部门如何处理与社区的关系、社区内部如何管理以及如何提高自治能力,具体表现为政府“自上而下”的权力下放和街道社区“自下而上”的利益诉求,这实际上就是对公共部门与社区“合作、协商、伙伴关系”的思考和实践。陈志强和张红结合上海网格化管理实践,认为从微观上看,社区网格化管理从内容上必须涵盖社区党建、社区管理、社区服务、社区教育、社区卫生、社区经济、社区文化、社区环境保护等。社区内的权力载体有居民委员会、社区党支部、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社区居民理事会,涉及到的关系包括社区与地方政府、驻地企业、国家之间的关系等。社区内外关系如图1所示。[7]
图1 社区内外关系图
三、实践探索
借鉴网格化在城市管理中取得的成就,在政府等有关部门的主导下,上海、山西、河南、浙江、福建、深圳、长株潭城市群结合地方特点,积极开展社区网格化试点工作。
(一)基本做法
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基本做法是划分网格,即根据实际情况和管理便利的原则,将所辖区域划分为若干“网格”,每个网格配备一定数量的工作人员,负责网格内事务的处理。如深圳市南山区蛇口街道办事处,以“便于问责、单元完整、适度规模”为原则,综合考虑居住人口状况、出租屋套数、社区管理工作的难易程度等因素,将街道12个社区共划分成80个网格。在网格管理责任分配上,每个网格配备3 名工作人员,即网格协管员、网格管理员和网格督导员,分别由社区综合协管员、社区工作站专职人员和街道办事处挂点社区干部担任。网格协管员为网格直接责任人,主要负责网格内不和谐因素的排查和上报工作;网格管理员为网格第一责任人,主要负责对网格协管员采集、排查的信息进行核实确认,并做好调处矛盾纠纷和整治问题工作;网格督导员主要负责对网格工作的检查、指导和督促。[1]
(二)信息管理平台
依托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社区信息管理平台综合了辖区内人口、房屋、社会保障、计划生育、经济发展等信息。通过数据共享、资源整合和信息共用,建立社区综合服务网站平台,社区工作人员可以在平台上查询网格内住户的基本情况,实现办公自动化;居民则可以办理社会保障等事务,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以长株潭城市群社区网格化管理为例,其信息管理平台24小时运行,社区居民、工作人员可以随时登录平台进行相应的商务、办公等管理服务处理。社区居民可以通过社区综合服务系统开通在线答疑、社区论坛、生活资讯、呼叫服务中心等在线式的服务。当出现需要救助的情况时,居民可以在网上发布救助信息,同时可以通过电话向呼叫服务中心求助,一旦救助信息发布,管理平台通过计算、分析、网格化定位,可以立即查明救助信息发出点并在整个社区网格公布显示,让救援者立即赶赴现场,也提示救助信息发出点附近居民进行救助,让社区工作人员。社区居民都参与到社区服务工作中来,从而提高社区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2]
社区综合服务网站平台的有效运行必须依靠健全的后台支持系统,即实体服务网络,其中,街道办事处及其各个职能分中心是这个网络中不可或缺的成员。社区服务信息系统与街道办事处及其各职能分中心的关系如图2所示:[8]
图2 网站平台与街道各职能中心的协同工作
(三)经典案例
上海市探索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实践主要围绕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为特征的城市管理体制新模式而展开,成为社区网格化的经典案例。其中,卢湾区在开展网格化管理试点工作中,围绕社区服务和保障、社区综合管理、社区协同和公众参与、社区工作体制和机制等方面建立起一个大的多方有效连接的新型社区;而长宁区主要推进思路是构建区域性大党建格局,突显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区域性党建格局中的主导作用,通过不断深化拓展“凝聚力工程,”强化信息连同、资源配置、快速处置、便民服务、社区保障、民主自治等六大功能。
上海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的探索实践之所以成为经典案例,不仅在于上海市走在了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前沿,创造了“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市管理体制新模式,还在于社区治理过程中存在的显著难题,即如何解决条块矛盾,实现资源信息有效整合和共享:一是区级权力和资源继续下沉到街道、社区的问题;二是条块之间关系如何有效整合、协调处理问题。这也是当前社区建设中服务不到位、覆盖不全面、管理不落实、责任不明晰的重要原因,由此导致了一些职能部门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相互扯皮、行政效能低下、资源浪费严重等现象。[7]
(四)管理特征
社区网格化实践的特点表现为“精细化管理、信息化建设、人性化服务”。首先,通过社区内部的网格划分、配备专员,将所有社区居民纳入服务范围,当出现邻里纠纷、突发事件时,分管的有关工作人员可以及时到位,控制事态发展;同时通过志愿服务等方式给予老人、儿童、残障人士生活上的关怀,营造和谐互助的社区氛围。其次,由于“网格”起源于信息技术领域,在引入社区建设后,信息技术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建立电子数据库,记录社区居民的家庭情况、人员类别和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等。另外,依托于现代网络技术提供在线服务平台,实现办公自动化。最后,社区网格化不仅在登记办证、劳动就业、医疗保险、优抚救济、居家养老等方面提供便民服务,而且开通社区服务热线,整合社区物业公司和商业网点,为辖区居民提供上门服务。
(五)存在问题
第一,网格化的泛化。一方面,就网格化的功能而言,已经被泛化到可以解决任何问题的地步;另一方面,网格化的范围也被大大泛化,几乎每一个部门、每一个方面的工作都进行了网格化操作,制定了网格化工作流程图,安排了网格管理员。[9]由于网格化范围的泛化导致的管理人员增加,进一步增加了人力运行成本、机构数量和设备资金的投入。[4]
第二,社区“自治力”发挥不足。社区的互动性在个人与集体之间起着调节作用并且使得个人与集体保持一致,社区网格化管理过于强调问题及时收集、反馈,而忽略了群众参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与积极性。[10]现阶段社区网格化仍以“单向交流”为主,“双向沟通反馈”较为缺乏,居民参与性不高,不利于社区文化和和谐社区关系的形成。
第三,网格化的长效发展。网格化管理是一项长效的管理机制,而不是一项临时性的专项整治活动。在当前社区管理工作中,许多整治工作本应纳入长效管理机制,但上级时常以临时性的、专项性的突击整治代替长效管理,导致网格化管理难以建立长效机制。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大都是重复性、专业性的,若都是以突击性的方式进行应对,所产生的管理成本将大大提高,对所开展的工作将无法进行长效性的总结。另一方面,长效管理机制有利于及时有效解决社区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而这一优势是临时性的、专项性的突击整治所不具备的。[10]
四、简评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信息化在政府体制改革中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政府的组织形态和管理结构会发生革命性变革,信息技术在政府公共事务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大,它将成为当代政府公共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手段。[11]网格化在转变政府职能、解决政府职能的缺位和越位上具有重要的意义。社区网格化建设借鉴了新公共服务、多中心治理等现代管理思想,通过“定格、定人、定责”和引入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城市文明、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实现基层长治久安、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现阶段的理论研究集中于对公共部门与社区“合作、协商、伙伴关系”的思考,在实践中表现为网格划分和职责分配,缺少对网格间联系的实践和探索。微观层面上要处理好网格内部的事务,但是,网格内部秩序良好不代表社区整体的长效发展。因而,探讨中观层面上网格间联系与互动、宏观层面上的城市共建是很有必要的。同时,结合多中心治理、拓宽治理领域,引入非政府组织的力量,对解决网格泛化和社区自治力不足将起到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韩江.街道、社区网格化综合治理模式的实践[J].特区实践与理论,2011,(1):70、71.[2]张楚文.论长株潭城市群社区服务网格化管理模式[J].湖南社会科学,2011,(3):101-103.[3]田毅鹏.城市社会管理网格化模式的定位及其未来[J].学习与探索,2012,(2):30、31.[4]赵语慧.网格化管理与政府职能定位[J].人民论坛,2013,(1):66、67.[5]珍妮特·V·登哈特,罗伯特·B·登哈特【美】.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第一版).[6]田毅鹏,薛文龙.城市管理“网格化”模式与社区自治关系刍议[J].学海,2012,(3):25-30.[7]陈志强,张红.构建和谐社会的社区视角——以上海社区网格化管理为例[J].湖北社会科学,2007,(1):
51、52.[8]张楚文.社区网格化综合服务集成平台开发[J].图书馆情报工作,2011,55(11):57.[9]陈家刚.社区治理网格化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思考——以上海市杨浦区殷行街道为例[J].兰州学报,2010,(11):
37、38.[10]许广琦.社区网格化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11,(3):56.[11]陈平.网格化——城市管理新模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第一版),330.
第二篇:##社区网格化管理材料
##社区网格化管理材料
##社区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下,进一步创新社会化管理,以“问情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为服务理念,以关爱于民,服务至上为服务宗旨,以居民自治为管理模式,以创新社会管理为工作目标,大力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
一、“两化”措施实现社区管理网格化
(一)管理区域网格化。
按照“任务相当,方便管理,界定清晰”的要求,考虑居民的认同度和社区工作人员的状况,依据片区人口和管辖面积,##社区划分成四个网格和十个责任区。网格设内置有“一长四员四组织”,“一长”即为网格组长,“四员”则为网格管理服务员、网格居民自管员、网格单位协作员、网格管理监督员,“四组织”分别是党员先锋组、管理服务组、居民自管组、单位协作组。每个网格里设有责任区,每个责任区的责任人是社区管片工作人员,要求一岗多责,一职多能,并在网格管理中建一档一册一网实现动态管理。社区管片工作人员是每个责任区的责任人,同时责任区内设网格管理中心户,也就是原来的单元组长,他们既是社区的信息员又是为民服务的督导员,他们能够及时的向上反馈信息,更好的协助社区社区把为民服务的工作落实到户、到人。为实现人到户、户到格、格到网的“一网到底”的管理模式奠定
基础。
(二)管理人员责任化。
办事处下派四名工作人员到##社区,对社区工作进行指导和协助,使工作中遇到的急、难、险、重问题都能及时的解决。同时在网格化管理中,社区工作人员,作为网格责任人,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一份“责任田”,工作内容涵盖了所有条线,对社区工作人员的要求更全、更高、更细了,他们成为发现、受理、处理、协调、报告的第一人,因此需要网格责任人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工作中做到脑勤、腿勤、手勤、嘴勤、笔勤,对于网格内出现的任何问题,都由责任人第一时间接受处理,对于能够现场解决的问题立即解决,不能现场解决的问题要与相关责任人、相关部门协调尽快解决,做到“去有目的,来有问题,后有反馈”。
在居民中根据社区所涉及的服务项目设立九大员,即:助残爱心员、助老服务员、就业预警员、社会保障协查员、计生监督员、文体员、安全防范员、环境考核员、民情调解员。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实现自主服务,精细化服务,真正实现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二、特色项目实现社区服务人性化
(一)居民参与有热情。在社区内组建“七星联动”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即:义务巡逻队、义务护绿队、义务保洁队、义务民调队、义务帮扶队、企业协作组、唱响艺术团。通
过居民自治组织的组建,真正实现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目标。这些居民自治组织不计报酬、不计得失的奉献,使社区真正达到了“公众参与协调有序、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局面。同时引导居民代表制定了《社区居民文明公约》号召居民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使小区真正成为自已的家。此外,社区还协助业主成立业主委员会,提升居民参与小区管理的热情。
(二)民意表达有渠道。在小区居民楼侧悬挂网格责任区公示板。明示了网格组长、责任人的姓名职务、电话、以及责任区的平面图和便民电话,使社区居民更直观的了解网格管理。同时在每个单元内悬挂了“有事您说话”便民公示板。使百姓的呼声能直接找到对接的出口,解决了居民有事不知找谁的问题。
(三)民生项目有落实。围绕居民关心的各种问题,社区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工作。针对居民关心的健康问题,社区与医大四院,北塔社区医院、爱尔眼科医院等建立联系,为居民进行义诊和免费的体检活动,同时建立健康档案、开展健康知识讲座。社区志愿者和医生还自发的组成了“爱心团”为居民提供更贴心更专业的医疗服务,使预防保健进社区、进家庭。针对居民关心的就业问题,社区与辽宁省档案馆的工作人员建立帮扶机制,由他们派工作人员为社区的失业人员进行计算机基础及编程的授课,使失业人员增强了就
业的技能,提高了就业的成功率。
(四)网格管理有步骤。在网格管理中要求工作人员做到“六步”即一步尊重、二步掌握、三步服务、四步落实、五步勤动、六步到户。把“创新社会化管理”与“星级社区创建”活动紧密结合,通过社区网格化建设,加强党组织核心作用,建立科学的分工协作机制,实现社区管理的全方位、精细化、信息化,做到情况掌握在网格、问题解决在网格、矛盾化解在网格、工作推动在网格、感情融洽在网格。
网格化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社区管理模式,也是一项服务居民的实践探索,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加快脚步、加大力度、加强领导,不断开创管理与服务相容的城市社区工作新路子,为打造和谐社区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三篇:社区网格化管理
1、什么是社区网格化管理?
社区网格化管理是建立在数字信息技术基础之上的,以单元网格管理为特征,以实现社区公共管理和服务的全员化、信息化和精细化为目标的一种新型的城市基层社会管理模式,是创新社区工作机制的一种尝试。
2、实行社区网格化管理的意义?
全面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有利于改进社区工作作风,切实做到矛盾化解更及时,治安防线更牢固,信访秩序更规范,服务居民更便捷。有利于整合社区资源,提高工作效能,提升服务水准。有利于实现社区管理的全员化、信息化、精细化,社区服务的全覆盖、全天候、零距离。有利于完善社区管理体制,加强城市基层社会管理,建设文明和谐幸福的新型社区。
3、社区网格化管理仅仅是一种城市管理模式的创新吗?
社区网格化管理不是单纯的城市管理模式,它是城市社区履行社会管理综合职能的重要方法和手段,还包含了党建、综治、维稳、民政、社保、计生等社区工作的全部内容。
第四篇:社区网格化管理
开展社区网格化管理,提升社区综合管理水平
---友好社区开展网格化管理,创新社区管理新模式
根据县镇党委政府有关要求,友好社区以换届选举为契机,以解决社区管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为突破口,以提升社区综合管理水平和社区综合服务功能为目的,开展了社区网格化管理试点工作。此次试点工作,是在实行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服务中心“三位一体”的社区管理模式,形成“一站式”、“一条龙”的服务机制的基础上,为实现社会管理社区化、社区管理社会化,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建设覆盖全体社区居民的社会服务网络,构建迅速快捷的社区服务圈而实行的社区管理新模式。
一、友好社区基本情况
友好社区社区居委会成立于2003年7月,地处县城中心区域,交通便利,东至青园北路,西至如泰河与掘苴河的交汇,南至如泰河,北至掘苴河,占地面积约1.4平方公里。社区现有工作人员6名,其中选聘到社区工作的大学毕业生1名。共有三个商业居住小区:华荣上海城、文峰财富广场、和盛世华城小区,现有居民4101户。总人口10071人,居民小组6个,社区党总支部下设2个党支部,共有党员98名。辖区单位150个,其中机关单位2个,学校2个,私营企业146个,个体工商户391个。社区近几年先后荣获“省地震安全示范社区”、“省节水型社区”、“省充分就业社区”、“南通市文明
社区”、“南通市卫生社区”、“南通市全民健身先进单位”及“如东县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二、制定网格管理实施方案,落实相关措施
首先,制定网格管理实施方案。明确指导思想、总体目标、指导原则、组织机构、工作步骤以及网格管理员职责、工作程序和考核办法等。
其次合理划分网格。按照城市社区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的总要求,在城区推行网格化管理,把办事处作为一级网格,把社区作为二级网格。在社区内划分若干基础网格,将社区内的市场、学校、医院等驻区单位以及楼栋、院落等归入基础网格,按照“任务相当、方便管理、界定清晰”的要求,考虑居民的认同度、社区工作人员状况等因素,参照自管小区、物管小区、单位小区等分类,依据户籍人口、流动人口和管辖面积等实际情况,将友好社区划分为12个网格。其三,配齐配强网格管理员。一是精心选配网格管理员。每个网格配备1名管理员,共计配备网格管理员12名,网格管理员年龄均在70岁以下,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其政策水平、社会组织管理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均较强。二是搞好网格管理员培训。组织网格管理员学习了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及网格管理的工作程序、考核办法以及南通市在社区开展网格化管理的典型经验等。参训人员明确了网格管理各项工作职责及有关程序,提高了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
其四,落实网格管理员待遇。制作并张贴网格化图谱,并向每个住户发放公开信和网格管理员服务联系卡,累计发放1万余份。网格管理员待遇参照公益性岗位人员待遇,并享受社区工作人员同等福利待遇。经费由社区多渠道筹集,不足部分由镇财政预算。
其五、完善网格管理运行机制。一是明确网格管理员职责,以群众实际需要为着眼点,为网格内的群众提供切实的服务。即掌握网格内实有人口基本情况,倾听群众意见,排查各类不和谐因素,力争将矛盾纠纷化解在网格内;收集网格内综治、信访、出租屋、计生、民政、城管、就业、安全生产及党建等社会事务各类基础信息,及时上报;掌握出租屋和流动人口的动态情况,对重点人口、监管对象和有轻微违法人员的开展监督管理和帮教工作。二是规范网格管理员工作程序。一般性工作由网格管理员现场处理,登记备案。需要协调处理的工作由网格管理员现场受理,带回社区受理中心商处,处理结果报办事处相关部门,并及时反馈服务管理对象。如遇突发性工作,网格管理员应立即上报,社区及办事处相关部门紧急处理,网格管理员现场跟踪。三是全面整合社区资源。依托办事处和基层社区,全面整合社区原有的劳动保障、计划生育和流动人口协管员、治安巡防员、城管协管员等力量,组成社区综合服务管理队伍,与党建、卫生、治安、城管、信访流动人口及出租屋管理等基层工作一并纳入服务平台,网格责任人全面承担各项工作任务,实现网格社会服务管理力量配置的优化整合。四是落实激励保障制度。办事处与社区居委会、社区居委会与所辖各单位层层签订管理责任书,办事处及社区组织考核专班,对网格管理实行定人、定岗、定责、定奖惩,严格落实网格责任,将网格责任具体化。同时对网格管理员实行月百分制考核,网格管理员每月拿出工资的20%作为考核工资,对网格管理员的“德、能、勤、绩”等履职情况进行考核,考核分在90分以上的,考核工资全额发放;考核分在80-90分的,考核工资发90%;考核分在70-80分的,考核工资发80%;考核分70分以下的,考核工资扣发。
综上所述,通过实行社区网格化管理,社区综合服务协调能力显著提升,工作效率明显提高,社区环境得到改善,治安明显好转。网格管理员及时了解居民的需求,及时解决一些矛盾和问题,缩短了社区机关与居民的距离,为广大党员和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心灵沟通的桥梁,这是各级领导和社区广大居民有目共睹的。
三、网格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是网格管理员待遇和标准问题如何解决。
三是网格管理经费严重不足,政府需增加投入,以保障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友好社区居委会
第五篇:社区加强社区网格化管理
社区加强网格化管理要“四注”
一要注重机制,强化网格化管理。要根据社区管辖的范围内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数等具体情况,科学合理地划分社区网络。成立网格化管理小组,每个网格指定具体的工作人员,明确职责、落实到人。同时,要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机制,实行上门走访、日常巡查、情况收集、工作例会、定期考评等制度。定期召开网格小组负责人工作例会,通报网格工作的开展情况及遇到的问题,集中力量解决居民的实际困难。网格工作人员要切实沉到各个网格中,着眼于群众多样化的需求,从抓好群众最关心、最急迫的事情入手,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做好事,努力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的目标,达到“联系无缝隙、管理无盲点、服务无遗漏、安全无隐患、和谐有保障”的要求。
二要注重实效,强化信息化建设。要创新工作思路,将信息技术引入社区管理和服务之中,建设和完善社区信息化管理及服务体系。采集社区人口、保障、就业、民政、教育、计生、党建等基本信息,建立社区基础数据库,为各级管理部门提供更加科学的数据统计和汇总分析,使社区工作者从大量繁杂的统计、台帐、报表和资料整理等工作中解脱出来,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帮助解决居民的实际需求和困难上来,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水平。同时,充分发挥社区便民服务宣传作用,为社区居民和企业提供与他们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信息,宣传动员广大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共同建设温馨和谐的家园。
三要注重创新,强化特色品牌建设。要充分挖掘和利用社区自身的资源和优势,针对社区网格化管理和信息化建设工作提出新思路、创出新做法,形成社区服务的特色品牌。不断创新社区服务特色品牌项目,深化社区服务,寻求社区建设突破点。深入开展“为老服务”、“救助帮扶”、“文化教育”、“志愿互助”、“环境服务”、“外来人口服务”、“青少年服务”和“廉政文化建设”,挖掘亮点,创出社区的特色品牌。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社区专报、板报,宣传栏、网络等载体,广泛宣传社区工作的新措施、新成效,进一步提高广大居民对社区工作的知晓率和支持率。
四要注重实践,强化干部队伍建设。要注重社区干部的培养,提高社区干部的知识和业务能力。注重有机会多外出学习交流经验,社区定期召开现场经验交流会,总结经验、交流情况,社区还加强每周社区干部政治学习力度,引领他们学习向优秀党员和优秀社区工作者前进事迹,不断提升社区工作的整体水平。实行社区工作人员统一管理机制,为社区工作者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启发社区干部的积极性,更好地服务社区居民,努力构建和谐温馨的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