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面振兴钢都 文化助力创城
全面振兴钢都 文化助力创城
鞍山市文广局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全面振兴钢都部署,开展文化领域质量提升行动,实施2017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五大工程”,将健康向上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送到广大群众身边,不断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助力鞍山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
一、实施公共文化设施升级工程
1.拓展公共文化设施功能。以公共文化设施为依托,市图书馆、市博物馆、市群众艺术馆、市少儿图书馆、市朝鲜族文化艺术馆利用馆内学雷锋志愿服务站,搭建学雷锋志愿服务平台,建立常态化学雷锋志愿服务站,强化学雷锋志愿服务基地作用,实现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规范化和制度化。截止8月底,在公共文化设施内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71次,参与学雷锋志愿者127人次。
2.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对市群众艺术馆内外进行重新粉刷、修补,使市群众艺术馆焕然一新;对市朝鲜族文化艺术馆内部设施进行改造,一改往日陈旧面貌,以崭新的姿态面向群众;市图书馆(少儿馆)内部设施改造工程有序进行,不断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档次和水平。
二、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1.推进文化志愿者进基层。积极为文化志愿者搭建平台,继续开展送戏下乡、流动文化服务、戏曲进校园、“文化惠民走基层公益电影百场展映”活动和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等活动,让文化志愿者有更多的机会走进基层、走近群众,引导基层群众创造文化、参与文化、享受文化,逐步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推动全民文化素质的明显提升。截止8月底,组织开展流动文化服务活动96场次,开展送戏下乡活动89场、“戏曲进校园”系列活动5场、“文化惠民走基层公益电影百场展映”活动36场、农村公益电影放映8464场。
2.全面建设书香鞍山。进一步巩固“书香鞍山”建设成果和我市全民阅读活动品牌,努力推动全民阅读在全市普及和深入,推进全民阅读活动常态化、制度化开展,在全社会培育和引领读书风尚。第六届全民读书节期间,共开展图书“七进” “六大平台”阅读推广等4个部分7大板块系列活动317次,在广播、电视、电台、报纸以及网络等媒体宣传报导鞍山市全民阅读活动100余篇,评选出各类“书香”典型22个,参与人数达90余万人次。
3.持续巩固文化品牌。举办“美丽的钢都”“希望的田野”“钢城之春”秧歌赛会、“童声学堂”等品牌活动,巩固文化惠民品牌成果,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参与感、幸福感与获得感。截止8月底,举办各类文化品牌活动23场,参与人数累计达2万余人。
三、实施文艺精品创作工程
1.编写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俗读物。组织创作人员,深入城乡基层体验生活,运用讲坛论坛、座谈交流、通俗读物等,开展核心价值观宣讲解读,创作一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道德、有筋骨、有温度,具有时代特征、钢都特色的通俗读物。今年1月份,整理并出版了《儿童剧作品集》。
2.创作传播核心价值观文艺作品。运用多种文艺形式和民族民间文化样式传播核心价值观,创作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艺作品。《时代楷模—李超》参加“中国话剧协会·东北大区优秀剧目邀请展”,荣获“优秀剧目奖”,并在全市范围内巡演5场;组织创作话剧《大雪》、海城喇叭戏《孝顺媳妇》,参加辽宁省第十届艺术节;召开复排海城喇叭戏主题研讨会,组织复排海城喇叭戏《墙头记》、《小放牛》各项工作;创作《平安是福》《四女拜寿》《如此相亲》《老同学》等小品,并成功将《如此相亲》搬上央视三套《我爱满堂彩》节目的舞台;创作排演了《玻璃窗后的豆豆》、《我们的爱情》、《丢丢做了三个梦》、《白雪公主》、《卖火柴的小女孩》、《牙刷骑士糖豆洛》等6部精品儿童剧,开展惠民演出30场。
四、实施文化遗产保护工程
1.推进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对贾台商周遗址及遗址周围情况、牛庄镇现存的历史文化遗产做了全面考古调查,形成了考古调查报告;严格按照“修旧如旧、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推进千山文物古建筑群二期维修工程和鞍山驿堡维修工程,保护好历史根脉。
2.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6月3日上午,在千山脚下举办“弘扬文化遗产 全面振兴钢都”辽宁省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宣传展示展演活动,共组织包括海城高跷秧歌等37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参加展示展演,给市民和游客提供一次“游秀美千山、品钢都非遗美食、赏钢都非遗展演”全新的钢都文化旅游体验。积极打造“中国梦 非遗行”非遗展示展演活动品牌,先后组织近千人,选调海城高跷等十余个非遗项目,举办活动共40余场(次),让25000余名钢城百姓切实享受到了非遗带来的文化实惠。
五、实施文化市场安全工程
1.强化网吧管理监督。召开网吧业主大会,与全体网吧业主签订守法经营承诺书,对网吧业主及从业人员进行教育培训,组织学习相关法律法规、《鞍山市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规范经营十条标准》;统一制作2000余份“未成年人禁止入内”、“禁止吸烟”警示标识以及社会主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在城区159家网吧显著位置张贴;对城区内网吧证照上墙标准,作出统一规范;成立由138网吧督查员组成网吧督查队,对城区159家网吧实施定点包保。名截止8月底,在全市范围内对网吧开展巡查1万人次。
2.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建立校园及其周边文化环境的巡查制度,加大对出版物市场巡查和集中检查力度,抽调骨干力量,定期组织执法人员对校园周边出版物市场进行市场巡查,截止8月底,对校园周边出版物市场巡查1000人次、处理6家违规经营业主;为了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及校园周边正常经营秩序,积极开展“清源”“护苗”等专项整治行动,持续净化校园周边出版物市场,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和文化氛围。截止8月底,开展专项整治行动7次,参与人数累计290人次。
2017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五大工程”已初见成效,市文广局全局将上下齐心,撸起袖子加油干,不断巩固文化领域创城工作新成果,不断开创文化领域创城工作新局面,以扎实的工作成效和优异的工作成绩助力创城。
第二篇:59整治“五小”助力创城
第59期
太原市晋源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办公室 2018年9月6日
整治“五小”门店助力创城
按照区委、区政府安排、认真贯彻落实《晋源区创城工作推进会》会议精神,全力配合做好我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我局对辖区内的食品销售、餐饮经营单位开展了“五小”门店整治回头看行动及发放张贴“禁止吸烟”、“文明餐桌”等创城文明标识的工作。
我局于9月3号至6号对古城大街和龙山大街的餐饮单位开展回头看行动,检查厨房食物原料及存储方式,仔细查看肉类检验合格证和进货台账等。同时逐条逐项查看之前的整改落实情况,对未落实需完善的事项明确整改期限,确保整改工作不留死角、不留盲区。
此次检查总体情况比上次有所改善,但仍然存在一些细节上的共性问题:1.索票索证制度尚不规范。2.购货票据留存尚不完善。
在检查“五小”经营门店中的小餐饮和小流通单位的同时,也在店内发放张贴“创城”文明标识。此举获得了广大商户经营者的一致好评,有效的提高了政府的良好形象,增强了政府的公信力,提高了“创建文明城市”的参与率和支持率,营造了浓厚的“创城”宣传氛围。
编辑:胡峻玮
第三篇:创城促振兴 创建惠民生
创城促振兴 创建惠民生
□沈轩言
集结号吹响,沈阳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瑰丽画卷由此掀开。
全国文明城市,是当今含金量最高、综合性最强、影响力最大的城市品牌,是对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水平的最高评价。
一座城市,带着理想,纲举目张,群策群力,事竟成。
这样的语境,铭记下沈阳的信心刻度。三年时间,摘取文明城市这颗“皇冠上的明珠”。这是市委、市政府对市情科学研判、对发展科学辨析后,深入思考、通盘研究,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基础上形成的全市共同意志。
这样的语境,折射出沈阳的时代方位。地理的横轴上,放眼全国,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大潮里百舸争流,50多个城市已进入文明城市行列,沈阳必须奋勇争先;历史的纵轴上,历经荣辱磨难的“共和国长子”工业文明的标签,需要镌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齐头并进的新属性。
这样的语境,标注着沈阳的不懈追求。现在的沈阳,已经发展到了全面提升文明的新阶段——既要注重形象建设,又要注重内涵建设;既要增强经济实力,又要增强人文底蕴。一次“创城”,将使沈阳以良好的外在形象和内在素质,吸引要素聚集,赢得发展先机。
文明是一座城市良好形象的凝练表达,是一座城市深厚底蕴的生动写照。沈阳“创城”的史诗,由此落墨;一座城市气势磅礴的思想乐章,也因此记录。
“创城”这份情怀,彰显当下的沈阳,对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求贤若渴。
810万沈阳人向文明致敬,触摸中国文明根系的一幅幅生动且雅致的人文镜像——这,是沈阳一次特别的旅行。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沈阳科学发展、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创城”,针对各项工作都有具体量化的考核指标,是对一座城市科学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沈阳紧扣“创城”驾驭全局、做统筹文章——犹如乐队演奏,纵横捭阖中把握好、协调好的是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等重大关系;又好似制作木桶,找准短板中抓主要矛盾,突出重点、提升水平,走出一条符合沈阳实际的发展路子;更像龙舟竞赛,上下同心中把握节奏、形成合力,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共筑蒸蒸日上之局。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与沈阳实现全面振兴的取向完全一致。“创城”,形成的是软环境,发挥的是硬作用;更能以国家定期测评的倒逼机制,督促沈阳各方面扬长补短,将全面振兴的根基打得更牢。沈阳可借此激发凝神聚气的创业热情,形成赶超晋位的强大动力。强烈的“创城”意识,蕴含着不懈动力、不竭活力、进取合力,昭示着沈阳全面振兴的新希望,更能推动完成“五大任务”、实现“三大目标”,加快建设“实力沈阳、活力沈阳、宜居沈阳、文明沈阳、和谐沈阳”。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为了满足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包含9大测评项目,共36项测评指标和4项特色指标,369项测评标准的《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是“创城”的砝码——其间,从推动经济发展到加强环境整治,从净化社会环境到增加公益设施,从完善社会保障到强化公共安全,无不与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这不仅是在提高城市的文明指数,更是在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谋百姓的福祉。沈阳“创城”,惠民是第一任务,群众的难心事就是“创城”的心头事!沈阳“创城”,安民 是第一责任,平安从哪里来?从和谐稳定的基层中来,从良好的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的基础工作中来!说到底,“创城”就是以发展的实绩和惠民安民的政绩,让沈城百姓生活得更幸福、更有尊严。
“创城”这份信心,彰显当下的沈阳,对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运筹帷幄。
早在2005年,沈阳就获得了“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先进市”称号;2008年继续保持这一称号,同时获得“全国首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称号。
当沈阳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上,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实力沈阳、活力沈阳、宜居沈阳、文明沈阳、和谐沈阳”和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等奋斗目标;当2013年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在沈阳举办……沈阳“创城”,迎来水到渠成的机遇。
有些时候,对一座城市具有历史性意味的转折时刻,即便许多身处其中者,也未必洞悉其承前启后的深远意义。真正掂出沈阳这些年的分量,需要跳出时空局限,透过历史的纵深、站到全局的高度来打量。
有一种坚守使沈阳厚重。这就是10年间的沈阳,紧紧围绕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着力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经济保持健康快速增长。
有一种呵护使沈阳崇高。这就是坚持不懈的民生工作取得实效——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这些年的沈阳,人民群众安全感达到历史新高: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医疗保障全覆盖,打击刑事犯罪继续保持“全省第一、全国领先”。
有一种守望使沈阳坚强。这就是环境建设不断优化——全国环境建设样板城创建工作,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列为全国惟一的 生态示范项目。拥有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多项桂冠的沈阳,始终不曾放弃对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追求和奋斗。
有一种奉献使沈阳向善。这就是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开展——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开展“文明出行”、“文明排队大雁行动”、“微笑沈阳”等主题活动,市民文明素质明显提升。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这是对“创城”凝聚着“沈阳力量”的最好注解。
在这里,沈阳人写下敢打硬仗、善克难关的胆略和智慧。坚信“没有趟不过的河,没有翻不过的山”,凭着这份执著信念,我们攻下了改革发展中的一道道难关、赶走了前进道路上的一个个“拦路虎”、啃下了别人认为啃不下的一块块“硬骨头”。
在这里,沈阳人写下坚忍不拔、永不放弃的恒心和意志。面对振兴路上的艰辛,我们没有长吁短叹,而是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劲头锲而不舍、百折不回。历经磨难而信念愈坚,饱尝艰辛而斗志更强,靠着这份品格,一项项战略目标从蓝图变成了现实。
正如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所说:“伟大的事业是根源于坚韧不断的工作,以全副的精神去从事,不避艰苦。”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三年里,我们必然栉风沐雨,必然夙兴夜寐——“创城”的目标,承载了沈阳多少梦想、多少憧憬、多少奋斗。如今,这一壮丽的事业正大步推进,指日可待。马克思曾经说过,最先朝气蓬勃投入新生活的人们,他们的命运是令人羡慕的。历史选择了我们这一代人,我们就要无愧于时代。
第四篇:丰富农村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政协会议发言材料)
丰富农村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政协会议发言材料)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要振兴,文化必先行。
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需要全党高度重视的一个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
在乡村振兴中,文化振兴不可或缺,作用无可替代。我们必须建设先进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普及科学知识,推进移风易俗,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力早日实现乡村振兴。
把小阵地建成大舞台。农村文化阵地非常短缺。曾几何时,人们用“农村文化穷得只剩电视和手机”这样描述农村文化短缺的窘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尽快扭转这种局面。作为文化主管部门,要结合编制“十四五”规划,加快编制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方案和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计划,纳入村级行政单位建设规划,分级分类制定实施建设标准,明确建设项目、标准、规模等,推进已建成的乡镇农合文化服务中心优化升级,逐步达到全覆盖。
同时,推动建设一批农民文化乐园,让广大农民群众学文化有去处、用文化有舞台,真正把农村的文化小阵地建设成为种文化、育文化的大舞台。
让小活动聚集大群体。农村文化缺少的是活动,缺少的是带着新鲜泥土气息、带着“露水珠”的文化活动。作为文化主管部门,要组织专班,深入研究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广大农民群众对文化需求的所想、所思、所愿、所盼,采取农民群众“点菜”、文化主管部门“配菜”的办法,组织人员创作一批积极向上、脍炙人口、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作品,把“好饭好菜”送到群众家门后、送到群众心坎上。
要创新方式方法,组织开展好“大家创”“大家唱”“大家演”“大家拍”“大家评”等系列活动,请农民群众参与,让农民朋友发声,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文化振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限度地把广大农民群众凝聚到一起,形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先进文化的强大合力和磅礴伟力。
用小引擎催生大推力。目前的农村文化,给点阳光就灿烂。作为文化主管部门要灵巧借力用好小引擎,将文化惠民工程列入重要民生实事,积极打造文艺表演、农村电影公益放映、全民阅读、非遗技艺展示等活动品牌,多形式开展好戏曲、读书、摄影、剪纸、广场舞、乡土技艺、民歌等文化艺术活动,让公益展演、文化进乡村等小引擎撬动农村文化大市场,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达到以文化人的强劲作用。
使小队伍拢成大部队。文化人才是农村文化振兴的最直接动力源,正是农村文化人才普遍匮乏,使得当前农村文化步履维艰。作为文化主管部门,要广发“英雄帖”,利用本土挖掘、外地引进两种政策模式,齐头并进地对农村文艺骨干、乡土文化能人、民间艺人等进行扶植和培养,广泛吸纳各区域内文化户、企事业退休人员、返乡大中专毕业生等,逐步打造一支留得住、用得好、会创新、能打硬仗的农村文化振兴大部队,用乡村文化搭建年轻人创业平台,用乡村文化吸引文化名人入村创作,用乡村文化打造农村优质投资环境,实现人才培育对农村文化振兴的反哺。
以小项目塑造大产业。农村文化旅游资源普遍丰富,农村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大有可为。作为文化旅游主管部门,要深入研讨统筹乡村文旅资源,积极发展富有乡村文化内涵、生态文化特征、旅游文化融合创意的乡村文旅项目,塑造包含系列旅游精品、交融历史文化和民俗民族、激发乡村多元新业态的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切实把小项目培育成大产业。
乡村振兴时不我待,乡村文化振兴恰逢其时。在推进乡村振兴的各环节,我们一定要积极打造文化引擎,做到规划引领建起来、典型示范带起来、创新服务活起来、文化惠民火起来,让乡村文化助力乡村振兴,让全面振兴的乡村更加有想头、有盼头、有玩头、有看头、有说头。
第五篇:走进社区义务劳动,助力“三城联创”
7月29日上午,市委政法委机关党员干部一行18人,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书记张向军同志的带领下,走进凌河区龙江街道龙南东社区,开展义务劳动,助力“三城联创”。
龙江街道龙南东社区是一处老旧小区,楼栋间、拐角处常年堆放着建筑垃圾、大件杂物,并存在违规搭建,不但占地占道、影响市容,还会招引鼠患、滋生蚊虫,严重影响居民生活。政法委机关党员干部来到社区,与社区常颖书记对接后,明确了劳动任务,要将社区内垃圾杂物清理完毕,还居民一个干净、整洁的社区环境。
当日正值中伏天气,无风、闷热,人置身户外即汗流浃背。政法委机关干部和社区干部并不惧毒辣烈日,风风火火地干了起来。堆积在楼栋间的顽固垃圾多为砖石、沙土,分拣全靠手工,极其费力。干部们分工有序,有的用大锤将大块凿碎;有的搬拣砖石;有的用铁锹撮拢碎末;有的挑拣完整地砖铺垫坑洼;有的推小车运送。齐心协力,有条不紊。每个人的汗水都湿透了衣衫,顺着头发、眼镜滴落下来,每清理完一处都会留下一滩滩汗迹,然而并没有人叫苦。年轻的干部积极主动,爬上雨达、跳进栅栏内清拣垃圾,年长的干部更是不遗余力,凭借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劳动技巧将各种脏乱死角处理妥当。大家全身心投入到劳动中,热情并不因逼人的暑气而削减。社区居民们也十分配合,主动帮助挪车、递水,并纷纷投来赞许:干部们真是为社区做了件大好事!
经过半天的辛勤劳动,顽固垃圾全部清除,破损设施也进行了修缮,社区整洁一新,也宽敞了许多。政法委党员干部们在享受自己劳动成果的同时,也体会到了基层社区干部的艰辛。通过本次义务劳动,政法委党员干部们为社区居民贡献了实实在在的服务,也是为锦州市“三城联创”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