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宝顺创先争优学沈浩

时间:2019-05-13 10:27: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张宝顺创先争优学沈浩》,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张宝顺创先争优学沈浩》。

第一篇:张宝顺创先争优学沈浩

中共安徽省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文件

皖创先组发„2010‟4号

关于印发《省委书记张宝顺在小岗村 调研时就弘扬沈浩精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讲话(摘要)》的通知

各市委,县(市、区)委,省直机关工委、省委教育工委、省国资委党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

现将省委书记张宝顺《在小岗村调研时就弘扬沈浩精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讲话(摘要)》印发给你们,请及时传达至所属各级党组织,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省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 2010年6月12日

在小岗村调研时就弘扬沈浩精神 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讲话(摘要)

(2010年6月10日)

张宝顺

沈浩同志生前战斗在小岗。6年时间,沈浩同志以他的奋斗、以他的奉献,直到劳累过度倒在工作岗位上,用年轻的生命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党的无限忠诚,对小岗人民的深厚感情。他不愧是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是基层干部的杰出楷模。沈浩同志逝世后,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先后作出重要批示,对沈浩同志表示沉痛悼念,对学习沈浩同志先进事迹提出明确要求。沈浩同志是在小岗、在滁州、在安徽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全国学沈浩,安徽要先行。我们要紧密结合正在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切实把弘扬沈浩精神贯穿活动始终,教育引导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学沈浩、创先进、争优秀,掀起创先争优高潮。

在创先争优活动中,中央明确提出了“五个好五带头”的要求。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都要按照这一要求,以沈浩同志为榜样,加强作风建设,增强宗

旨意识、党性原则和群众观念,真正建成“五个好”的党组织。

一要学习沈浩同志对党忠诚、一心为民的精神。沈浩同志顾不上年迈的老母亲、年幼的女儿和独自担负家庭重担的妻子,一心扑在工作上,始终与小岗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直至献出宝贵的生命。他以真挚的情感,真心的付出,以模范行动践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广大共产党员要像沈浩同志那样,一心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全心全意践行党的宗旨,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摆在高于一切的位臵,尽心尽力为人民谋福祉。

二要学习沈浩同志立足基层、甘于奉献的精神。基层是干部成长成才的摇篮,沈浩同志能够成就一番事业,离不开小岗这方热土。“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基层的条件虽然艰苦,但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青年干部,要像沈浩同志那样,深入群众,扎根基层,埋头苦干,在广阔天地中锻炼成长,在艰苦磨练中增长才干。大学生村官能够在基层这样的环境里锻炼成长,这是难得的经历,要虚心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不断成长进步。

三要学习沈浩同志改革创新、勇于开拓的精神。小岗村是“大包干”的发源地,沈浩同志以实际行动弘扬

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在大包干的基础上推进“二次改革”,使小岗村迸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刚才我们看到的GLG农产品深加工高科产业园,就凝结着沈浩同志的心血,也充分体现了沈浩同志锐意进取带领群众致富的创新精神。全省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要像沈浩同志那样,敢于担当,勇于争先,坚持以解放思想创新发展路子,用改革办法破解发展难题,不断开创安徽跨越发展、快速崛起、争先进位的新局面。

第二篇:沈浩[推荐]

沈浩,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党支部原第一书记。在小岗村任职近6年来,沈浩始终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干事创业,勤奋务实,勇于创新,无私奉献,以实际行动践行科学发展观,忠实履行共产党员的神圣职责,在广大干部群众心中竖起了一座巍峨的丰碑。

人物简介

沈浩,男,生于1964年5月,安徽宿州市萧县人,毕业于安徽省铜陵学

沈浩

院。198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在省财政厅参加工作。2004年2月,作为优秀年轻党员干部,他积极响应省委号召,作为全省第二批选派到农村任职干部来到凤阳县小岗村,任小溪河镇党委副书记,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村委会主任等职务。在小岗村任职近6年来,沈浩始终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干事创业,勤奋务实,勇于创新,无私奉献,以实际行动践行科学发展观,忠实履行共产党员的神圣职责,在广大干部群众心中竖起了一座巍峨的丰碑。1964年出生于安徽省萧县圣泉乡孙秦庄行政村,2009年11月6日去世。铜陵学院(原铜陵财专)1986届会计专业毕业,为安徽省财政厅派驻小岗村的选派干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在小岗村村民中享有很高的声誉。2004年到小岗村工作以来一直为小岗村的发展兢兢业业,先后为村里修了公路、为散居的二十六户村民集中盖了住宅楼并在村里成立了大包干纪念馆。

沈浩

沈浩在小岗村住下来了,一住就是几年。处处为村里谋规划、办实事,大年三十还泡在村里,几年来一直租住在村民家中。

2006年底,沈浩在小岗村任职三年届满,村民强烈要求把沈浩留下来,二十多年前集体按下手印的故事再次在小岗村发生。村民派了十个代表,按下手印到安徽省组织部、财政厅要求沈浩留在小岗村,再带领他们干三年。

办工业、兴商贸、科学种田,以市场经济的头脑发展种植、养殖和高效农业„„六年来,沈浩为带领着小岗村做了太多的事。农家乐生态游促进小岗村振兴发展,“大包干”纪念馆每年接待各地游客万余人次„„

小岗村新带头人、村党委第一书记沈浩

2006年,小岗村跻身2005“全国十大名村”,2007年初,小岗村被授予“安徽省乡村旅游示范点”称号,一个美丽、和谐、富裕、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小岗重新向世人展示着它独有的魅力。

2009年11月6日,江河含悲、小岗村动容。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沈浩在小岗村临时租住的房子内去世,年仅46岁。

2009年11月6日凌晨,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沈浩去世,胡锦涛在批示中对沈浩的去世表示沉痛悼念,对沈浩的亲属和小岗村村民表示亲切慰问。

2009年11月8日,安徽省委书记王金山、省长王三运等看望沈浩同志亲属,并转达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批示和亲切慰问。主要政绩

2004年,沈浩依托已建成的80亩葡萄示范园,通过党员的带头示范作用,培育壮大葡萄特色产业,办起葡萄文化旅游节。现在,小岗村优质葡萄发展到600多亩,亩均纯收入3000多元,葡萄已成为小岗村村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人均增收2000元。2006年年初,沈浩从安徽科技学院首批引进3名大学生到小岗村创业,发展双孢菇生产,先后成立蘑菇、葡萄等产销合作社,不仅给村民们带去先进理念,推广种养技术,也解决了销售难题。同年,沈浩在村民大会上提出了酝酿已久的发展思路:把土地集中起来,以“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发展合作社”为龙头,整合资源搞适度规模经营。全村1800亩耕地,扣除前些年办的400亩葡萄园,村民以土地持股的形式成立合作社。

2007年,沈浩争取来资金,全村每户发两万元加盖2层楼房,修复自来水和广播电视等设施,兴建党员活动室、卫生服务中心和档案室。当年,3个居民小区200多户村民入住新居。2008年6月,小岗村快速通道正式通车。因病辞世

2009年11月6日,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村委会主任沈浩内去世,年仅45岁。应小岗村村民强烈请求,沈浩同志亲属同意将沈浩同志骨灰安葬在小岗村公墓。

2009年11月8日,安徽省委书记王金山、省长王三运等看望沈浩同志亲属,并转达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批示和亲切慰问。胡锦涛总书记在批示中说,沉痛悼念沈浩同志。请转达对沈浩同志亲属和小岗村村民的亲切慰问。所获荣誉

沈浩在小岗村工作期间,先后荣获全国农村基层干部“十大新闻人物”特别奖、安徽省第二批选派干部标兵、安徽省改革开放“三十人三十事”先进个人、“全国百名优秀村官”等荣誉称号。

第三篇:学习沈浩专题文档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北京1月13日电 今天下午,沈浩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各主办单位的负责同志、中央和国家机关干部,北京、河北基层党员干部代表和学生村官代表700多人共同聆听了这场报告会。在报告会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发表讲话。他在讲话中说,“沈浩同志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涌现出来的生动典型。他为我们党员干部立了一面镜子,所有的党员、干部都应该和他对照,想一想应该怎样对待群众、怎样对待组织、怎样对待责任、怎样对待人生。”

以下为讲话全文:

做一个人民群众离不开的好干部 ——在沈浩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上的讲话

(2010年1月13日)

李源潮

刚才,我们共同听了沈浩同志先进事迹报告。我和大家一样,思想受到了教育,心灵受到了净化,精神得到了洗礼。我们为小岗村有这样的好书记,我们党有这样的好干部而感到骄傲。

沈浩同志的最大特点是对人民群众有感情。小岗村的男女老少无不称他是“好人”。他从省财政厅到小岗村担任书记,6年的道路很不平坦。他刚到小岗村的时候,说风凉话的、挑毛病的、出难题拆台的,天天都有。但是,沈浩全心全意、任劳任怨、没日没夜、无私无畏地为老百姓干好事、干实事,用真情实意感动群众,终于把小岗村团结起来,使小岗村的发展走上了20年没有走上的快车道。小岗村的村民两次集体按手印不让他离开;在他因积劳成疾、猝然倒下之后,村民们又第3次按手印请求上级把他永远留在小岗。我去小岗村调研沈浩同志事迹时,听到村民讲得最多的就是“我们离不开沈书记”。能让人民群众感到离不开,这是一个党组织书记能达到的最高境界,也是一个基层干部取得的最大政绩。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对沈浩说的,这是群众对党的干部的最大褒奖。

沈浩同志是一个在学生时代就入党的共产党员。当他所在的机关因机构改革分流干部的时候,他主动报名去参加学习。当省级机关组织万名干部下农村的时候,他主动报名去当村官。他明知道小岗村条件艰苦、矛盾复杂,但他义无反顾地住进了小岗村,与小岗村的群众同劳动、同生活、同命运。他犯过难、生过病、挨过打,但他都忍了,因为他把这看作组织交给他的任务。他把自己定位为一个不仅要呕心沥血、而且要忍辱负重的人民公仆。沈浩同志上有90岁的老母,是出名的孝子,下有稚女爱妻,平日感情很深。但当组织上根据小岗村民要求希望他再任3年村书记的时候,他无怨无悔地接受了组织的安排,离别老母、妻女,留在了小岗村。他是一个真正的以党和人民利益为重的共产党员。

沈浩同志是一个最基层的农村干部。他官不大,责任却很大,几千号人的吃穿住行都要看他的能耐。他把这种责任化成一种动力,解放思想、坚持原则、解决矛盾、干事创业,带领小岗村民进行二次改革,改变了“一夜越过温饱线,二十年年过不了富裕坎”的困境,给小岗村民带来了希望和盼头。他是在为人民负责的信念支撑下,为群众办事,为群众造福,为人民群众鞠躬尽瘁的。他是一个真正向人民负责的基层干部。

沈浩同志是一个在省级部门当中名不见经传的机关干部。但是他把到农村基层工作当作“干事创业的机会”,把到小岗村当书记看成是“组织的信任和赐予,是花钱买不到的责任和荣誉”。他扑下身子和小岗村人民一道吃苦,“为小岗把心都操碎了”。他的一片真心,换来小岗村民的一片真情。他的艰苦奋斗,使他荣获全国农村基层干部“十大新闻人物”、“全国百名优秀村官”等光荣称号。从他的日记当中我们看出,他在奋斗和付出中感受到了人生之乐,体会到了人生的价值。知情的人都说“沈浩改变了小岗,小岗也造就了沈浩。”沈浩在小岗的成长奋斗史,为广大机关干部展示出一条到基层锻炼成长的人生之路。

沈浩的成长与社会的鼓励是分不开的,沈浩的身后站着许多“好人”。他的母亲临别时叮咛他要:“听党的话,完成好组织交办的事”;他10岁的女儿在他临去小岗村时给他寄语:“爸爸我爱你,别做贪官”;他所在单位领导在他最难的时候到小岗看望他,帮他解决发展中的难题;他的派出机关在他农村任职期间提升了他的职级„„。这些都是沈浩在小岗村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动力。可以说,沈浩是我们这个社会和时代造就的英雄模范。

沈浩同志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涌现出来的生动典型。他为我们党员干部立了一面镜子,所有的党员、干部都应该和他对照,想一想应该怎样对待群众、怎样对待组织、怎样对待责任、怎样对待人生。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农村基层干部,要以沈浩同志为榜样,牢记宗旨、一心为民,开拓进取、踏实干事,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努力做一个让人民群众离不开的好干部。

沈浩介绍:沈浩生于1964年5月,安徽萧县人,198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在安徽省财政厅参加工作。2004年2月,他积极响应省委号召,作为第二批选派干部来到凤阳县小岗村。在小岗村任职近6年来,沈浩始终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在广大干部群众心中竖起了一座巍峨的丰碑。报告团成员:安徽省凤阳县县委书记马占文同志、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党委副书记赵家龙同志、沈浩同志哥哥、安徽省萧县杨楼镇人大主席沈明儒同志、安徽省财政厅办公室主任朱长才同志、《农民日报》驻安徽记者站站长夏树同志等。

马占文:他带领小岗人走上了致富路

报告团成员,安徽省凤阳县县委书记马占文同志。

2004年2月,沈浩作为安徽省直机关优秀年轻干部,被选派到我县小岗村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那一年他在日记里写到:“只要小岗能繁荣,村民们能得到实惠,就是献出生命也无怨无悔” 一朝越过温饱线,二十年没跨进富裕门,这是当年沈浩来到小岗村时听到最多的一句话。20多年过去了,为什么当年改革的先行者迟迟没能走进发展先进者的行列?小岗村的崛起之路到底在哪里?刚刚上任的他彻夜难眠。他走进每个农户的家门,细心倾听乡亲们的心里话。他紧紧抓住村党组织建设这个关键,迅速调整充实了村两委班子。他还带领“大包干”带头人、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先后到大寨、华西、南街等名村考察,解放思想。

视野开阔了,思路也就打开了。要继续改革,再闯新路逐渐成为小岗人的共识。筑巢引凤、发展现代农业、红色旅游和特色工业是小岗崛起的希望之路。2006年初,中共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发表后,沈浩便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向县里提出要引进大学生到小岗村创业,希望得到县里的支持,不久县里专门出台了一个鼓励大学生到小岗村创业的政策文件,可是那时的小岗村交通很不方便,生产生活条件都比较差,还是让大学生们下不了决心。沈浩连续四次到学校去动员,介绍中央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部署和重大政策机遇,描绘小岗村发展的美好前景,还结合自己到小岗工作的切身体会和他们一起谈论人生的价值,请大学生们到小岗去参观。他对生活的热情、对人的诚恳、对待工作的认真态度和果断的做事风格给大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年就有三名大学生来到小岗创业,带动八户村民建起了35个大棚。第二年又发展到35户179棚。引进大学生到小岗创业,激发了小岗人创业致富的热情,小岗村现代农业终于迈出了新的步伐。

作为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小岗村历来是媒体和社会关注的焦点,这也是小岗干部的特殊压力。为了加快小岗农业产业化步伐,2006年,沈浩引进了一家养殖公司到小岗发展规模养殖,需要流转一部分土地,并鼓励农户以土地入股,可是刚刚开始丈量土地,就有媒体报道说小岗村要重走集体化道路,一时间外界议论纷纷,各方高度关注,调查组走进小岗、媒体跟踪报道、专家学者前来求证,可谓山雨欲来风满楼,仿佛他的改革是在否定大包干。那时候他的思想压力特别大,我去小岗看他时,他的嘴上都起了泡,嗓音也有些沙哑,他问他怎么看待这些议论?他说:“大包干以来,党中央一直关注小岗村的发展,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只有坚持工业化和城镇化才是富裕小岗村的出路”。他说:“当年的大包干是改革,现在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也是改革,改革总是要承担风险的,当年搞大包干难道没有风险吗?只要能使小岗村富裕起来,别说这点儿误解和委屈,就是献出生命我也愿意。”那次他握手的力量特别大,我知道那是他继续改革的信心和决心。

土地流转为发展小岗现代农业奠定了基础,也为发展工业创造了条件,沈浩有了更大的设想,他要进一步探索城乡统筹发展的新路。要把小岗村发展成一个中等规模的城镇,要建设小岗工业园区,将来小岗品牌要资本化,甚至上市,用小岗拉动整个凤阳东部经济发展。他说:“小岗这个金字招牌擦一擦就能放光”。功夫不负有心人,就在这一年,小岗以无形资产合作的第一个工业企业——小岗面业正式落户。2007年11月,新的小岗村总体规划通过了省级评审,小岗村城镇化步伐迈出了第一步。

2008年9月30日,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小岗村,当总书记得知沈浩是在圆满完成三年选派任务后被村民自发按手印挽留下来连任的,高兴地勉励他说:“群众拥护你,这是对你最大的褒奖”。后来沈浩激动地告诉我:“那一瞬间,我什么辛酸和委屈全都没有了,我感到浑身充满了力量。”

沈浩在日记中写道:总书记到小岗来对我们既是荣誉又是动力,小岗村是农村改革的发源地要不断创新。不久,他和大家共同研究制定了建设四型小岗村的发展目标,提出要利用五年时间把小岗村建设成为现代农业的示范村,城乡统筹的先行村,制度创新的试验村,文明和谐的新农村。作为村党委主要负责人,沈浩一直紧紧抓住村党组的建设这个关键。在学习实践活动中,他根据村民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制定整改方案,提出了小岗村重点工作责任分工和完成实现制度,大大提高了村两委班子的工作效益,赢得了村民的一致好评。

为了引进好的项目,沈浩东奔西走,千方百计宣传推介小岗,今年元月5日,美国GLG集团董事局主席专门来到小岗村,沈浩早早跑到村口不停张望。张博士说,当我握着他冰冷的手,看到他热切的目光时,我的心被他深深打动了,后来总投资1.5亿元落户到了小岗村,这是小岗村发展最快的6年,6年来小岗村家家住上了新房,这是小岗村村容村貌变化最大的6年。更重要的小岗村的村民信心更足了,如今小岗村已经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小岗葡萄供不应求,小岗牌民用甜菊糖等项目一天天竣工。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沈浩却累了,倒在了他住了6年的小屋里,倒在了他无限热爱的那片土地上,离开了他无法割舍的小岗村父老乡亲,作为农村基层组织的带头人,他忠诚履行了一心为民的宗旨,他发扬了艰苦奋斗,扎根基层的实干作风,他弘扬了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他具有团结农民,带领百姓的群众工作本领。他是当代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是农村基层干部的杰出楷模,是机关干部下基层为群众服务的先进榜样,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中涌现出的生动典型。在他倒下的地方,必定会有更多的人继续坚定地走下去,在广袤的田野上,必将会有千万个沈浩带领群众奔向富裕安康的明天。(发言者为安徽省凤阳县县委书记)

赵家龙:群众心中的好书记 报告团成员,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党委副书记赵家龙同

志。

作为沈浩的助手,我和他朝夕相处,几年来,一同走过的风风雨雨让我俩结下了兄弟般的情谊。2009年11月6号早晨6点50分,是一个让我永生难忘的时刻,快来人,快来人呀,沈书记不行了。突然听到村民撕心裂肺的哭喊,我不顾一切跑到床前“老沈、老沈,你怎么了?”可无论怎么呼喊他再也没有醒来。医生说是心源性猝死的症状。我突然想起8月21号,我和沈浩从江南大学办事返回的途中,他对我说,最近老感到胸口闷得慌,我劝他到医院看看,他说等忙过这阵子再看吧。我也就没有再催他去看病。就是这么一个疏忽,让我深感愧疚,沈浩我的好兄弟,为了小岗村你累坏了身子,操碎了心,你这一走我怎么向你的家人交代?临走时,你的手还紧压住胸口,案头还摆放着11项工作的完成时限表。我知道你是舍不下小岗。

6年前,沈浩刚来到小岗村工作那会儿,有村民议论,省城来的干部是来镀金的吧,可沈浩却笑呵呵地走访农户去了。时不时碰到冷眼他也从不生气,特困户关友林一家,家属和两个孩子有精神病,没人操持家务,家里苍蝇飞来飞去,一般人都不愿意去他家。沈浩知道后,特地去他家看看,快中午时沈浩说“就在你家吃饭,你们吃什么我就吃什么。”一盘烧青菜,一碗米饭,一顿最简单的午饭,拉近了沈浩和村民心中的距离。他跑田头走农户,渴了喝口凉水,走访群众,为特困户办了低保,修建了住房。渐渐地村民们和他拉起了家常,有村民说“集体资产长期被少数人占用,很多人有怨气”,沈浩问清了原委,他知道这是小岗村在看他敢不敢碰硬,能不能实干。对此他直面矛盾,不回避,三番五次作工作,甚至通过法律途径最终收回了集体资产。为了推进工作,为了坚持原则,沈浩还承受了很多的委屈,小岗人慢慢地接纳和信任了这位新来的书记。

在小岗工作生活了6年,沈浩的房门从不上锁,他睡觉了也不插门,村民只要找他,不论白天黑夜随时可以走进他的房间。2008年3月,新合并的小岗村面积和人口都扩大了10倍,来找沈浩办事的人更多,他一天睡不了几个小时的觉,我们看他太累了,心疼他,就背着他一合计,在他住处的楼梯口焊了一道铁门,就是想让他睡个安稳觉,没想到他说“装这个干吗,乡亲们来找我肯定有事,安上铁门不就和村民隔开了吗。”我感到了老百姓在沈浩心中的分量有多重。

这扇铁门自打装上从来也没有锁过,就一直敞开着。6年里,他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回家的时间总共不到100天,一心扑在小岗村的发展上。他给困难户送粮送油,陪五保户过年,他和群众谈心,坐在一条板凳上。去年2月底,在落实引进企业GLG农产品深加工项目时,用地范围内有204座坟墓需要迁出。在农村,迁坟是一个家族的大事,更是基层工作的难事。为了稳妥做好这项工作,沈浩带着我们逐户去做思想工作,并且还栽上松树。有一个延续两百多年的家族墓地,这家人认为这是块风水宝地,不愿迁移,沈浩就带着我们一家一家做工作,老人们想不通就做年轻人的工作,再由年轻人劝说家里的老人,又请有威望的长辈劝说,群众的思想工作终于做通了。他们说沈书记处处为我们着想,小岗搞好了还不是我们得实惠吗,沈书记我们听你的。

很快,村里的男女老少扛着铁锹上了墓地,田野里这里一团那里一组,都是忙着迁坟的乡亲们。看到乡亲们跪在坟前跪拜,沈浩双手抱拳“谢谢你们,谢谢你们,我给你们鞠躬了。”沈浩深深地弯下了腰,他的眼泪和乡亲们的眼泪流在了一起,此情此景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一个农村基层干部在群众中赢得高度信任的强大力量。我们仅用了三天时间,204座祖坟就全部迁移完毕。GLG项目按时入住。6年来沈浩带领全体村民和干部埋头苦干,硬是把纸上的一幅幅蓝图变成了现实。18公里的小岗通道通往县城,大包干纪念馆迎来了八方宾客,路灯亮了,新的居民小区入住了,小岗村一天天在变化。可带领我们拼搏奋斗,为小岗村呕心沥血的好书记却永远离开了,把无尽的哀思留给了深深爱着他的乡亲们。

2009年11月12号是沈浩去世的第七天,也是农村讲的“头七”,我们原打算一大早就去墓地纪念他,可当天我们连续接待了好几批前来学习沈浩事迹的各地干部群众,一直忙到天黑才抽出身来,冒着雨来到他的墓地,在微弱的手电筒光下,我看到他的墓前早已摆满了水果、鲜花和烧了一地的纸钱。我默默地为他点上一支烟,对他说“好兄弟,你都看见了,大伙儿心里丢不下你呀,我们想念你。今年过年,我们再也不催你回家了,我们准备把嫂子和孩子接过来,在村里一起陪你过年”。沈浩,请相信我们,我们会像你一样,心里揣着群众,扑下身子干事,把你描绘的蓝图实现,小岗村一定会越来越富,越来越好。(发言者为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党委副书记)

沈明儒:我见五弟流过三次泪

报告团成员,沈浩同志哥哥、安徽省萧县杨楼镇人大主

席沈明儒同志。

我是沈浩的四哥,沈浩是我的五弟,五弟去世已经两个多月了,可我一直没有回过神来,时时都在思念五弟。五弟从1984年考上铜陵财专,到毕业工作至今,离开老家已经26年了。这26年间,我们兄弟俩每年也只见几次面,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到小岗工作期间我见到的三次流泪。

第一次见五弟流泪是在2004年“五一”。那时,五弟刚到小岗村任职不久。五一节前,他给我来了个电话,和我商量说:“四哥,我在小岗,工作千头万绪,担子很重,今后恐怕

一、两个月都难回家一趟,你弟妹工作又忙,平常老娘一个人在家里,我真是放心不下,我想把老娘送回老家,托付给你们照顾。”我说那好啊,老娘从96年以来就一直在你家生活,我们早该尽尽孝了。五一节,我夫妻俩到合肥接老娘。五弟依依不舍。在装好东西临上车的时候,五弟说:“老娘,儿子到小岗去工作了,一时不能好好照顾您,请您到我哥那过一段时间,等我任职回来再去接您。”说完,他扑通一声跪倒在老娘面前,给老娘磕了个响头。等抬起头时,泪水在眼眶里直打转。接着,他又走到我家属面前,深深的鞠了一躬,说:“四嫂,老娘就拜托你和四哥了。”车子开动了,五弟招着手,喊着:“老娘,老娘,保重啊”。呜呜地哭了。

五弟是出了名的孝子,对老娘点滴的事都很注意。参加工作以后,每年春节回家,五弟总会换上一些5块、10块的零钱,塞在老娘枕头底下。晚辈们来给老娘拜年,老娘就顺手抽出一张,送给晚辈当压岁钱。这个时候,老娘最开心,五弟在旁边看着,也是眉开眼笑。老娘回萧县后,五弟每次来看她,不是帮老娘梳梳头,就是帮老娘洗洗脚,晚上,就睡在老娘床边的沙发上,陪老娘说说话。我能看得出,五弟真是舍不得离开老娘呀。去年春节,五弟用手机给老娘照相。我问做啥用,他说要把老娘的照片设置成手机墙纸,想老娘的时候,就看看。在整理五弟遗物时,我们一家人看到这部手机上老娘的照片,都忍不住地哭了。

第二次见五弟流泪是在2008年春节。五弟一家回老家过年。除夕晚上,我们兄弟几家在一起吃团圆饭。饭桌上,我三哥的儿子问五弟:“小叔,听说明年你们小岗要上不少大项目,能不能介绍点工程给我做做,总比我在外面给别人打工强。”五弟听了,把筷子一放,严肃地说:“这可不行。组织上派我到小岗任职,是让我把小岗经济发展上去,带领小岗人民尽管富裕起来,而不是给自己家人谋取私利的。这个忙我不能帮!”当时叔侄俩争得面红耳赤,饭桌上的气氛很尴尬,我三哥、三嫂也很生气。吃完年夜饭,一家人便不欢而散。在守年夜时,五弟说:“四哥啊,不是我不想帮家里,是我不能帮啊!这个口一开,小岗的干部、群众会怎么看我,以后的工作还怎么做?小岗这几年的发展不容易啊,都是我们拼出来、累出来的呀。你看,虽然你比我大5岁,可你的头发还很黑,我的头发基本全白了。”看我纳闷,五弟说:“四哥啊,我现在的头发,那是染黑的呀!”说着,他用手扒开头发,“看,头发根都白了吧?”我瞧着,鼻子一酸,心疼的不得了。便劝五弟,你不但头发白了,人也瘦多了。如果太累,等干完这一任就回厅里吧。五弟沉默了一会,说:“小岗的发展已迈上了快车道,干完这一任,如果组织上要我留下,我决心再干个三、五年,带领小岗人把农村改革第一村建设成全国的经济强村和人民富村。如果组织上决定让我回去,我也要当一个小岗的名誉村主任或是顾问。小岗人按手印留我,这个名村的发展需要我,我真的舍不得离开小岗啊!可是我对家庭亏欠得太多了,四哥啊,我真正理解了‘不能两全’的含意啊!我对不起这个家!”说到这里,五弟的眼里流出了泪水。

第三次见五弟流泪是在2009年3月7号。两年前,五弟夫妻俩因工作太忙,把女儿送回萧县老家读高中。小侄女从省城来到偏僻的县城,特别想家,想爸爸、想妈妈。3月7号这天是她的生日,听说爸爸今天要来学校陪她过生日,特别高兴。放学铃一响,便跑到学校门口张望。可左等右盼,到了中午12点,还没见到五弟的身影。小侄女很不高兴,小嘴撅得老高。她问我:“四伯,爸爸会不会又不来了呀。”就在这时,五弟给我打来电话,说,原计划今天能早点赶到萧县,但上午又接待了两批客商,可能要晚到了,让我和小侄女再耐心等会。快1点的时候,五弟终于赶到了。我们简单地吃完饭,便来到学校操场的草坪上,切生日蛋糕。小侄女显然还在生气,撅着嘴一句话都不说。五弟为了哄女儿开心,做了一个我们意想不到的举动。他说:“乖女儿,快别生气了,看爸爸给你露一手。”说完,五弟竟然在草坪上翻起了跟斗。毕竟是40多岁的人了,几个跟斗翻下来,累得坐在地上直喘气。小侄女看着,再也忍不住了,跑到五弟面前,叫了一声:“爸,爸,我想你呀,就是想你!”便抱着五弟哭了起来。五弟的眼睛也潮湿了,他搂着女儿,一边给女儿擦眼泪,一边嘱咐着女儿„„上课铃响了,父女难舍地分了手。五弟看着女儿抹着眼泪跑回教室,转过身来时,也是泪流满面了。他带着哭声跟我说“四哥,晚上我还有会,我回小岗了。”

儿女是父母的心头肉,父母是儿女的大靠山。在五弟的遗体告别仪式上,小侄女泣不成声地说:“以前爸爸再忙,每年还能见上几次,以后我再也见不到你了,我的好爸爸!”

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我却看到了五弟的三次流泪。我明白,五弟的泪水中饱含着对慈母的眷恋和孝敬,饱含着对妻女的柔情和疼爱,饱含着对农村、农民的热爱和牵挂。五弟,你放心的去吧,老娘那里我们替你尽孝,女儿那里我们替你弥补父爱,至于你未竟的事业,一定会有许多像你一样的好党员、好干部来完成,一定会把小岗建设得更加美好!(发言者为沈浩同志哥哥、安徽省萧县杨楼镇人大主席)

沈浩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发言摘编

夏树:立在农民心中的丰碑

报告团成员,《农民日报》驻安徽记者站站长夏树同志。

6年跟踪采访沈浩,已经记不清多少次去凤阳、去小岗,去寻觅鲜活的新闻素材。可万万没有想到,这一次,是去送沈浩最后一程。

淮水含悲,古城动容。从灵堂到殡仪馆,从殡仪馆到小岗村公墓,成千上万闻讯赶来的群众,神情凝重,泪眼模糊。

“沈书记一路走好”、“沈书记永远和小岗在一起”„„一幅幅白底黑字的挽幛,寄托了凤阳人,寄托了小岗人,寄托了农民兄弟,对这位村书记的崇敬与哀思。

78岁的大包干带头人严立昆身患重病,在家人的搀扶下,颤颤巍巍地来到县城殡仪馆,要看沈浩最后一眼:“他是为我们小岗累死的,就是爬我也要来送送他!”“孩子啊,我来接你回家!”

年近7旬的杜永兰大妈,老伴住院急需一笔医药费,沈浩答应私人借给他。6号早晨6点多钟,大妈急着找沈浩拿钱,却发现这个日夜为小岗村操劳的书记,再也没有醒来。大妈在灵堂里哭哑了嗓子:“老天啊,怎么死的是沈浩,不能拿我换他吗?”

为了把这震撼人心的场面定格成永恒,我流着泪水穿行在送行的人群中,用颤抖的手一次次按下快门。作为一个新闻记者,我内心也在不停的追问:沈浩,一个从省城来的选派干部,为什么能赢得老百姓如此的爱戴?

记得有一次,沈浩在小岗给我打电话,托我给他女儿买一些学习资料。他说话时声音低沉,我问他怎么了?他说刚刚接了女儿的电话,女儿告诉他,学校开家长会,同学问她,你是不是没有爸爸?

沈浩,去小岗村的那一年,上小学5年级的女儿找出一张自己的照片,在背面写道:“我爱你爸爸。祝你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还有别做贪官呵!”女儿对爸爸说:“到了乡下,想我的时候,你就看看这照片。”就这样,沈浩怀揣着女儿的照片去了小岗,一干就是六年。

沈浩,他把对女儿的深深父爱,献给了小岗村的孩子们。改造村小学、建幼儿园,沈浩不知费了多少心血,对困难户的孩子们更是格外牵挂。一次在小岗村采访,村民跟我说了这样一件事:2005年7月的一天,下着瓢泼大雨,沈浩一手打着雨伞,一手提着奶粉,来到村民韩需要的家里,屋里嘀哒嘀哒地漏着雨水。出世才几个月的孩子韩星晨没有奶水吃,在床上哇哇直哭,孩子的奶奶急得团团转。沈浩说:“快拿开水来,冲奶粉给孩子喝!”孩子喝奶时小手紧紧地抓着碗边,沈浩见了,心头一热,伸手摸摸孩子的小脸蛋,用他的家乡话说:“我的孩啊!以后你的奶粉我包了!”

沈浩去世后,小星晨的奶奶把一张沈浩的彩色照片,揣在自己的怀里,没事就拿出来看看。一边看一边流泪。我在采访大娘时,她说:“等到我孙子长大了,我要跟他讲,是村上的书记买奶粉,给你喂大的,我们一家人到什么时候,都不能忘掉他的恩情!”

2005年12月中旬,我去小岗。走进村西头那间十多个平米的房间里,一张桌子、一盏台灯、一个书柜、一张床,洗过的、没有洗过的衣服都堆在椅子上。

沈浩在合肥有一个温暖的家,爱人在银行工作,家里四室一厅的房子。可沈浩,竟然在这墙皮都已经脱落的小屋里,住了一年又一年,有时夜里停电,回来连口热水都喝不上,一身泥一身汗,想洗个热水澡都难啊!可沈浩把这艰苦看成是对自己的磨练。他在日记中写道:“这几年在小岗,虽然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累,但作为丰富人生的一个平台,使自己得到锻炼,这是花钱都买不到的!”

2006年,是沈浩到小岗村的第三年,按照省里的规定,到年底他就可以回省城机关工作了。国庆节前我去凤阳,和他有过一次长谈,他第一次在我面前流泪,说到动情处,甚至哭出声来。

他说,女儿眼看就要中考了,我不能在跟前辅导她。我从小就没了父亲,是老母亲把我拉扯大,现在老人家快90岁了,这一老一小都需要我照顾。可眼下小岗村新一轮改革刚刚开始,小岗村的快速发展刚刚起步,老百姓盼着我们这些干部,带着他们往前走啊!

一个多月后的11月5号,安徽省委欢送第三批选派干部,沈浩又站在了队伍里。出征的中巴车就要启动时,我从车窗外跟他打招呼,他望望我,一声不吭,把脸转了过去。

沈浩,在亲人与小岗村百姓的天平上,又做出了一次新的选择。沈浩,你这一去,又是一个三年啊!

2008年初,“中国农村基层干部十大新闻人物”评选揭晓,沈浩荣获唯一的特别奖。我在采访时了解到,最让评委们感动的是:沈浩带领乡亲们,在穿村而过的京沪铁路上架桥。

我知道,由于京沪铁路隔开了307省道与小岗村的联系,从凤阳县城去小岗,要绕道20多公里,还要过一个铁路下穿桥,装集装箱的卡车无法通行,小岗村要招商引资,发展工业,这无疑是最大的瓶颈!

可是,要想在川流不息的京沪铁路线上架桥,谈何容易。沈浩却说:“如果没有困难,还要我们这些干部干什么?”他迎难而上,四处奔波,终于把上海铁路局的总工程师请到了小岗。铁路部门的领导说:“我们被沈浩同志那股子韧劲感动了!”

在小岗村铁路高架桥合龙的时候,京沪铁路蚌埠至南京段,整整停运了40分钟!一“桥”飞架,小岗村快速通道打通了,乡亲们奔走相告。

大包干带头人关友江说:“要不是上头给我们小岗,派来了沈浩这样的好干部,这座桥,还不知道要等到哪一年呢!”

是啊!安徽省委从2001年开始,分三批选派了1.2万名机关干部到村任职,目前又在选派第四批。每次到乡村采访,我都深深地感到,这项工作,为年轻干部成长,搭建了重要平台,为改变农村面貌发挥了重要作用。沈浩,就是这一万两千名选派干部群体中的优秀代表!

六年的拚搏,沈浩把全部的心血献给了小岗;沈浩的猝然离去,更让小岗村民肝肠寸断。

2009年11月17日,农历十月初一,这是小岗祭奠先人的日子。这一天清晨6点多钟,风雪交加,58岁的村民殷广勇,特意穿上沈浩生前送给他的衣服,背上驮着一个5岁、手里牵着一个7岁的孩子,走了一个多钟头,才赶到离他家七里多路的小岗村公墓。

爷仨跪在沈浩墓前,殷广勇一边烧纸一边哭:“沈书记,你不嫌我家穷,逢年过节都是你去看我,今天我们爷仨来看你!我们一家人离不开你啊„„”他嘱咐两个孩子:“你们以后每年都要来给沈叔叔上坟,他是我们家的恩人啊!”

沈浩,就这样,永远留在了小岗村,就这样,永远留在了小岗老百姓的心中!(发言者为《农民日报》驻安徽记者站站长)

第四篇:学沈浩专题党课

争做沈浩式的好党员好干部 在华塑发展壮大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学沈浩专题党课课件

近期,省委组织部、集团公司党委工作部在组织系统内开展了“学习沈浩精神,争做模范部门”的主题教育,并要求组织部长或政工部长每人要上一堂专题党课。沈浩同志,大家都比较熟悉,前段时间,公司组织观看了《第一书记》,中层管理人员都写了观后感。为了组织这堂党课,我又查阅了沈浩同志日记、沈浩同志同事朋友妻子写的一些纪念文章等有关资料,可以说是带着泪水学习的,对沈浩同志有了更深的了解。2012年和前段时间,我先后两次到小岗村参观学习,对沈浩同志为小岗村的所作出的贡献有了更真实的感受,今天,就把我的体会和感受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我交流的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向沈浩同志学习什么?

二、怎样向沈浩同志学习?

三、如何把学习沈浩同建设华塑结合起来?

一、向沈浩同志学习什么?

沈浩,男,1964年5月生,安徽萧县人,198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工作,先后担任安徽省财政厅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副调研员。2004年,他积极响应省委号召,作为全省第二批选派到农村任职干部来到凤阳县小岗村,任小溪河镇党委副书记,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村委会主任等职务。在小岗村工作期间,他紧紧团结带领村“两委”一班人,坚持解放思想,锐意进取,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好事,在改变村容村貌、改善村民生活、加快小岗发展上作了大量工作,树立了基层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赢得了组织的肯定和群众的拥护。

2007年,沈浩被评为全省优秀选派干部标兵,2008年,先后被评为“全国百名优秀村官”、安徽省改革开放“三十人三十事”先进个人,2010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荣誉称号。

沈浩从2004年到2009年在小岗村不过6年时间,但小岗人竟然3次为他摁下红手印,这在全国是十分罕见的,小岗人以他特有的方式给沈浩以最高的礼赞。

那么,我们究竟向沈浩学习什么,或者说沈浩究竟体现了那些精神,是我们探讨的第一个话题。省委书记张宝顺同志在2010年“大力弘扬沈浩精神,深入推进创先争优”讲话中对沈浩精神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一要学习沈浩同志坚定信念、忠诚于党的精神品质。沈浩对党无限忠诚,对人民无比热爱,对事业无私奉献,不计个人名利得失,舍小家为大家,把生命都献给了小岗。沈浩在校期间,就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曾先后获得“省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毕业前又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到省财政厅工作后,沈浩很快成为机关业务骨干。

2003年底,按照省委的部署,财政厅要选派一名优秀干部到凤阳县小岗村任职,厅党组立刻想到了沈浩,找他谈话时,他爽快答应了。其实,同事们都担心,沈浩上有80多岁的老母亲,下有正在上小学的女儿,妻子在银行工作又很忙,如果他长时间到基层去,家里怎么办?可沈浩什么困难也没提,匆匆安顿好家里,义无反顾去了小岗。

沈浩6年在小岗,长期顾不到家,妻子又忙不过来,夫妻俩只好把女儿送回老家萧县去读书。沈浩是个孝子,1996年以来,老母亲一直和他生活在一起。到小岗任职不久,他只好又把母亲送回萧县老家,托付给哥哥照料。6年来,每逢大年三十,他都坚持先陪五保户、孤寡老人过年,然后再赶回合肥或萧县和家人团聚。

2006年底,安徽省第二批选派干部到村任职工作即将结束,小岗村98户农民像当年搞“大包干”那样,按下鲜红的手印,找到省选派干部到村任职工作领导组办公室和省财政厅,要求沈浩继续留在小岗村工作,带领大家再干三年。28年前,小岗人按“手印”,是为了吃饱饭而“要地”;这次小岗人按“手印”,是为了致富而“留人”。面对小岗人庄重而珍贵的红手印,组织上征求沈浩意见。沈浩面对98颗鲜红的手印,面对组织的殷切期望,特别是小岗村刚步入加快发展的轨道,便毅然决定留在小岗。时光匆匆,到2009年底,沈浩第二个任期又要结束了。这个时间越临近,小岗人心情越矛盾,为了小岗的发展和未来,大家想继续挽留他,但考虑到他离家6年,做出太多牺牲,又觉得于心不忍。村干部和村民们反复合计,再三商议,于今年9月24日又一次按下了深情挽留他的红手印——整整186颗鲜红的手印……

就在沈浩去世的前几天,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还对他说:“沈书记,三年又要到期了,我们又按了红手印,还想留你再干三年。”沈浩笑着说:“我不走了,永远在小岗干了。”但是,小岗人万万没有想到,仅仅两个多有后,沈浩就这样永远留在了小岗!

二要学习沈浩同志迎难而上、致力发展的精神品质。2004年2月,沈浩怀着一种重任在肩的使命感,带着一种昂扬向上的精气神,来到了小岗村。

“一朝跃过温饱线,二十年跨不进富裕门”是当时小岗村的真实写照。沈浩的前几任也一直在探索小岗发展的路子,但限于自然条件等方面的原因,村民仍不富裕,发展压力很大。有的村民对沈浩并不太信任:“这个省城的年轻人,是镀金来的吧? ”这些,都没有影响他为小岗谋发展的热情和信心。他坚信,小岗是“中国改革第一村”,这个品牌全国独有,只要发展路子对头,干部群众拧成一股绳,小岗的未来不是梦!

沈浩走进小岗,一头就扎在群众中间。不到一个月,他把全村100多户跑了个遍,和村民拉家常,与村“两委”成员、“大包干”带头人促膝谈心,共商发展大计。一次次走访,他读懂了小岗的村情民心;一番番深思,他摸准了小岗的发展方向:一要转变党员、群众思想观念,增强加快发展的信心;二要尽快制定发展规划,找准发展路子;三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到小岗村不久,沈浩就组织村干部、“大包干”带头人等到华西、大寨等名村参观学习,回村后认真开展了“小岗怎样快发展”的大讨论,解放思想找差距,转变观念求创新,引导村干部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心和紧迫感。“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常说,以前的小岗人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睡大觉,捧着“第一村”的金招牌富不起来,是沈浩带着我们开阔了眼界,转变了观念,找准了路子。

思路一变天地宽,小岗人的发展热情激活了。沈浩和村“两委”班子带领群众认真研究制定发展规划,确立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加快设施建设,发展旅游业;跳出小岗求发展,着力办好工业园”的经济发展思路,并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措施和发展目标。

2004年,村里依托已有的80亩葡萄示范园,成立“优质葡萄种植协会”,聘请农技专家传授栽培技术,通过党员示范带动,壮大了葡萄产业。现在,小岗村有90%的农户种植葡萄,面积达600多亩,人均增收2000元。2005年,村里又引进粮油食品发展有限公司,公司采取订单方式,与村民签订小麦种植、收购协议,并积极吸收村民到企业务工,村集体每年也可增收10万元。几年来,凤阳、滁州、合肥等地的一批企业相继落户小岗,促进了小岗村快速发展。

作为“全国十大名村”之一,每年到小岗村参观考察的游客络绎不绝。沈浩抓住这一机会,带领村干部在旅游开发上做文章,努力增加村民收入,依托“大包干纪念馆”、农家茅草屋和村民文化广场等旅游休闲景点,拓展旅游项目,开发旅游产品,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村民吴广德在沈浩的帮助下率先卖起了花生、黑豆、麦粒脆饼等旅游小食品,每天净收入100元以上,群众看到了前景,自发地做起小买卖,还办起了“农家乐”旅游,为游客提供娱乐、食宿服务。现在,小岗村的旅游开发已初见成效。

为提高小岗人的生活质量,沈浩多方筹措资金,完善基础设施:修通了村级水泥路,对村庄进行绿化、亮化;修复了自来水和广播电视等设施;兴建了党员活动室、卫生服务中心和档案室;全村家家都改善了住房,3个居民小区200多户村民入住新居……

物质生活上去了,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新追求。为鼓励村民做好下一代的教育培养,在沈浩提议下,村里专门设立“教育基金”,哪家孩子考上大学,专科奖励3000元,本科奖励5000元。村里组织开展了“好婆婆、好媳妇、文明示范户”评选活动,组建了腰鼓、花鼓表演队,兴建了图书阅览室、文娱活动室,每周还用党员现代远程教育设备在村民文化广场放映露天电影。去年夏天,当村民围坐在广场观看北京奥运会开幕盛况时,都说:“还是沈书记想得周全,还是这样聚在一起看热闹!”

人们都说,这6年是小岗村发展最快的6年,也是小岗村民得实惠最多的6年。2008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600元,是2003年的2.87倍。小岗村党委副书记李梦元说:“他心里装着小岗,一门心思让村民富起来。”

三要大力弘扬沈浩同志锐意改革、勇于创新的精神品质。6年来,沈浩肩负“中国改革第一村”领头人的历史重任,弘扬“敢想敢干、敢为人先”的小岗精神,积极推进土地流转,深化农村各项改革,使小岗村的发展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从2006年开始,在沈浩的带领下,小岗就开始探索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实行规模经营。有媒体报道说,“小岗村要重走集体道路”,仿佛沈浩的改革是在否定“大包干”。当时,顶着巨大压力的沈浩对凤阳县委书记马占文说:“只要小岗人真正得实惠,我什么困难都不怕!”他坚信:“过去分田搞'大包干'是改革,现在搞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提高土地产出水平,也是改革,都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

沈浩引导农民以每亩500元的价格把土地租了出去,并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心。全村3000多亩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仅大大提高了土地收益,而且进一步优化了资源配臵。“大包干”带头人关友江介绍,正是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步伐,保证了招商引资企业的顺利进驻,让小岗村的土地焕发出新的活力。

小岗村先后引进美国GLG集团到村发展甜菊糖生产加工,建设2000亩甜叶菊育种基地等十多个项目;引进广州从玉菜业集团到村兴建1万亩现代蔬菜生产基地;引进深圳普朗特集团到村创办生态农业园;引进“天下一碗”米线食品企业到村投资设厂;引进凤阳瑶海集团与凤阳国家粮食储备库到村联合投资发展物流仓储和粮油加工。

一个个企业的落户,都凝聚着沈浩的心血和汗水。为了投资15亿的GLG项目及时落地,沈浩带领村“两委”一班人,克服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他们20多天就完成1000亩土地丈量、补偿金发放及地面附着物清除任务。为了项目及时落地,村里204座坟墓要在三天内完成搬迁。事前,沈浩和村干部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村民们给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看着群众迁坟的现场,沈浩十分感动,他双手抱拳动情地对大家说:“谢谢你们了,我给你们的先人鞠躬了!”在场的村干部和企业代表也都流下了热泪。

小岗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沈浩在实践中创新思路,以优惠政策创造性地从安徽科技学院引进三名大学生,到村里种植双孢菇。第一批到小岗村的大学生苗娟如今已是村党委副书记。创业大学生不仅带动村民建起了179个蘑菇大棚,还与种植户共同成立了“小岗村利民食用菌合作社”,联合农民共同应对市场,大大增加了种植收益。食用菌合作社让大伙尝到了甜头。沈浩又引导村民成立了资金互助合作社、养鸡协会、养猪协会等,使农民共享资金、技术,共同承担风险,“抱团”闯市场。

2008年9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小岗,带来了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温暖,对小岗村的改革发展提出了殷切希望。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号角。为认真落实总书记的嘱咐,全面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在市、县、乡各级党委指导和帮助下,小岗村确立了建设“现代农业的示范村、制度创新的实验村、城乡统筹的先行村、文明和谐的新农村”的战略目标。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沈浩团结带领小岗人踏上了新的发展征程。

6年来,小岗村引进项目13个,到位资金2.3亿元,这是小岗村快马加鞭飞速发展的6年;6年来,没有一个小岗村民上访,这是小岗人凝心聚力和谐共进的6年。“大包干”带头人严宏昌说:“沈浩来小岗村后,小岗的变化很大,要是基层干部都像沈浩这样,群众就省心了。”曾担任村支书的“大包干”带头人严俊昌对这个年轻人赞不绝口:“他有闯劲、有本事,这样的领头人,我们打心眼拥护!”

四要大力弘扬沈浩同志心系群众、造福百姓的精神品质。6年来,沈浩始终与小岗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把赤诚的心捧给群众,把无限的爱献给百姓。他时刻想着百姓冷暖,谁家有难事、急事,他都放心不下。

2005年夏天的一个夜晚,雨下得特别大,沈浩想起徐庆山一家还住在三间危房里,翻身从床上爬起来,摸把雨伞就往外冲。天黑路滑,沈浩在泥泞的路上深一脚浅一脚,一口气跑到徐庆山家,忙了大半夜,把徐庆山一家安顿好后才放心地回去休息。打这以后,沈浩下决心要改善群众住房条件,并四处筹钱,终于在年底前建好了第一批住宅新区。2006年春节前,包括徐庆山在内的26户农民都高兴地住进了160平方米的两层楼房。

65岁的五保户韩庆江患有严重的心脏病、哮喘病,有一次突然发作,沈浩掏出身上所有的钱,立即把他送去抢救。老韩在医院住了38天,病治好后,沈浩又安排他在小岗钢构厂当门卫,一个月能挣500多元。老韩经常感叹:“我能有今天,多亏了沈书记!”“大包干”带头人关廷珠的遗孀、86岁的邱世兰老大娘说:“我这拐棍是沈浩从合肥买的,那次他碰到我,发现我原来那根拐棍要断了,生怕我摔着了,就说哪天我给您老人家买根新的,当时我以为他是随便一说,没想到他真给我送来了!”

在小岗村,村民们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有困难,找沈浩”。困难户韩德国的孙子刚出世,母乳不够,家里又买不起奶粉,沈浩知道后,从口袋里掏了1000元钱送去。关友林全家6口人,有4人身体残疾,生活十分困难,沈浩对他家特别照顾,逢年过节都要送去慰问金和年货,还经常给他家送衣送被。“大包干”带头人关友章的遗孀毛凤英老大娘病得较重,沈浩得知,及时把她送到医院,对院长说:“老人家不容易,你尽管给她治疗,账我来结。”

2007年大年三十早上,沈浩一开门,看见邱世兰老大娘坐在门口,忙问大娘有什么事。老人说:“没什么事,就想请你到我家吃个年饭。”沈浩悬着的心落下了,但不想给大娘添麻烦,连忙说:“大娘,您的心意我领了,饭就不吃了。”大娘不由分说地拉着他:“我可是头一回请村干部吃饭,你不去那可不行。”面对大娘的一片真心,沈浩吃了这顿难忘的年饭。那天晚上9点多,沈浩才赶回合肥,家里人一直在等着他吃年饭。

在小岗,村民们都知道,沈浩的房门从不上锁,乡亲们只要有事找他,随时都可以直接走进他的房间。2008年3月,全县进行行政区划调整,小岗村扩大了十倍,村里事务更加繁忙,每天来找他的人更多了。其他村干部看他整日太辛苦,就趁他外出给他住处安了一扇铁门,想让他少受打扰。他看到后很不高兴地说:“乡亲们找我的事再小也是大事,我们干再多的事也是份内的事。”从此,这扇铁门就再也没有锁过。村干部赵家龙说:“他重情重义,把一颗心捧给别人,没一点个人计较。”“大包干”带头人严立华这样评价:“他事事想着群众,群众没想到的他都能想到,他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五要大力弘扬沈浩同志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的精神品质。沈浩刚到小岗村时,村里友谊大道东边1公里多的泥巴路,“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大伙都巴望着改成水泥路。一开始,村里打算从外面请工程队,最少也得四五十万元。沈浩把大家找在一起商量,决定由村里租机械、村民出工自己修。修路的那些日子,他天天泡在工地上,扛水泥、拌砂浆……严金昌回忆说:“路修好了,大伙儿一算账,整整省了20万元。他既为村里节约了开支,又让村里人挣了工钱,大家心里头都乐滋滋的,打心眼里佩服这个省城来的年轻人。”

以前,小岗村对外交通很不方便,到县城要绕过镇里走上40多公里路,十几年前修的路坑坑洼洼。为解决“出行难”的问题,村里打算修一条小岗村直通省道307线的快速通道。当时,许多人都认为根本不可能——因为要跨过京沪铁路修一座高架桥,为一个村修公路让火车停下来,岂不是天方夜谭?然而沈浩没有放弃,他不辞辛苦,不怕碰壁,一次次奔波于铁路、交通等部门,终于用诚心赢得了有关部门的支持。在高架桥合龙的时候,这一段铁路破例停运了40分钟。2008年6月底,小岗村快速通道正式通车,村民出行路程比原先缩短20多公里。

小岗的路修好了,村民的房子建好了,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而沈浩的生活依然简朴,他始终住在村里一间20平方米的简陋平房内。“他连一张像样的桌子都没有,衣服都放在床上和椅子上。他每月交600元钱在村民马家献家搭伙”。关友江好几次实在看不下去,喊沈浩去他家食宿,都被婉言谢绝:“我一个人,怎么都好凑合,不能打扰你们一大家子!”他不讲究吃喝穿戴,一件羊毛衫穿得很旧,都还舍不得扔掉。妻子到小岗村看他,难过得直掉泪。

小岗村党委书记金乔深情地回忆说:“沈浩书记特别能吃苦,有时在村民组工作来不及回住处,走到哪都能将就吃一点,即使遇到剩菜剩饭也不在乎,端起来就吃,村民都很感动,都把他看成自己家里人。”致富能手严德友也说:“沈浩在我们小岗从没有把自己当外人,他和我们一起吃住,一起干活,就和我们一个样。”沈浩的妻子王晓勤在纪念沈浩的文章里回忆到,沈浩刚到农村的那个夏天,有天晚上特别闷热,他点上蚊香也无法入睡,就打电话给我,操着一口淮北家乡话说:我的娘!这里的蚊子都有寸把长呐!

2008年9月30日,那是一个难忘的时刻,胡锦涛总书记亲临小岗视察,对小岗的发展变化给予充分肯定。当得知沈浩是由村民自发按手印留下来连任已干了5年时,胡锦涛总书记连声说好,并勉励他:“群众的认可,是对你最大的褒奖!”面对总书记的肯定和鼓励,沈浩激动得难以自禁,更坚定了扎根小岗的决心。

沈浩不幸逝世后,凤阳县城成千上万的干部群众自发前来送行,人们胸佩白花,臂挽黑纱,泪如雨下。“沈书记一路走好”、“沈浩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沈浩永远和小岗人民在一起”……一幅幅挽联的条幅寄托着人们对沈浩的无限崇敬与哀思。

“两任村官呕心沥血带领一方求发展,六载离家鞠躬尽瘁引导万民奔小康”。小岗人饱蘸泪水写就的这副挽联,不仅是对沈浩无尽哀思的真情寄托,更是对他六载倾情小岗的真实写照。《沈浩日记》摘抄:

沈浩同志的所作所为绝不是偶然,他是有深刻的思想作为支撑的,从2010年出版的《沈浩日记》中,我们可以看出沈浩同志的思想高度。

 搏!一生青春有几何?青春又有几回搏?去搏!搏使青春光彩夺目,搏使生命充满光和热。

 小岗村与其他邻近村比,基层条件还是好的。但是村容村貌太差,尤其是卫生状况,即便是学校也不好。我看工作就先从抓卫生开始。同村干部一起商量一下,定些制度,坚持下去,养成习惯,会好起来的。 小岗村发展面临的矛盾和困难肯定是很大,但存在的机遇也很多。我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小岗一定会发生很大变化,否则就是自己的无能和失败。

 作为一个人活在世上,官是当不到头的,钱也是难以挣尽的。那么,考虑的应该是怎样活得有价值。

 小岗村是个“名”村,较为敏感,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言行举止都要自觉约束,大到工作接待,小的生活小事,特别是要慎独,稍有不慎就会劳苦白费。但也不能做老好人,绝不可回避矛盾。总之,要积极、宽容、正派、廉洁。

二、怎样向沈浩同志学习?

(一)向沈浩同志学习,首先要查找我们的差距在哪里? 通过今年的副主管以上人员履职考核,我们发现公司管技人员作风比以往有了明显好转,战斗力明显提升,但实事求是地说,与公司的企业规模相比,和沈浩同志相比,我们还有不少差距。

1、在忠诚企业、以厂为家上有差距。主要表现在:

(1)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对一些事情,看到了,只是发发牢骚,而不愿真正去过问,比如看到一些浪费现象,也不上前制止;平时说的多,做的少。

(2)严以待人,宽以待己

比较容易看到别人的缺点,喜欢以己之长比人之短,总认为自己比别人强,认识不到自己的不足,总是自我感觉良好。(3)不敢担当,推诿扯皮

当前,在公司机关,包括基层都存在推诿扯皮现象,遇到事情喜欢说“这个事情你找谁谁”“这个事情不归我管”“这个事情得领导拍板,我做不了主”“这个事情是你们自己的事”,经常说这些话的同志,可能要考虑一下,自己是否有这个问题。一方面,可能因为是新企业,确实有一些职责不清的地方,另一方面,因为公司活多人少,所以大家都不想多揽活,另外确实有一些同志,在敢于担当方面有一些不足,职工群众有一些反映,希望大家注意。越是在界限模糊的地方,越是要主动一些,别人找到你,就说明和你有些关系。特别是机关部门,要坚持首问负责制,首问负责制并不是什么问题只要反映给你就都要由你解决,而是指属于你的你当然责无责无旁贷,不属你的,你要负责联系协调一下相关部门“你看人家反映的这个问题,应该属于你这个部门的范围,看能否帮助人家解决”,而不是说“这不是我们的事,你去找谁谁”。

(4)老好人现象

在管理上避轻就重,也是一种老好人现象,遇到事情总想大事化了、小事化了,一团和气。老好人其实也是以厂为家不够的一种体现,最后自己为了人,而受损的是公司。

2、在深入群众、以人为本上有差距。主要表现在:(1)深入基层不够

一些同志,喜欢待办公室,不愿意下现场。或者满足于我安排过了。或者到了现场,也是走马观花,发现不了问题。

(2)到基层调研不够

这种现象主要体现在机关,制定政策跟着感觉走,凭老经验、老办法办事。听取员工意见建议不耐心,老是觉得员工找借口,总想用简单的方法解决问题。有时还坚持己见,“公司就是这样定的,搞的不好就是你执行不到位”,而对事实了解还不那么透彻。

(3)和员工交流不够

其实员工很可爱,很多工作员工有意见,其实是我们工作做的不够。在管理上有一本书叫《都是我的错》,指的是企业存在的所有问题,都是管理者的错,哪怕员工有问题也是管理者的错,因为员工是你招的,是你培养教育管理的。我们有时缺少和员工之间的换位思考,总觉得自己高明。毛泽东有一句话“人民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往往是幼稚可笑的”,指的就是有时管理和实际脱节,没有真正做到问计于民,没有虚心向员工学习和请教。现场的很多问题,员工是非常清楚的,有时他不给你说,一方面需要你有真本事,另一方面,你要虚心向员工请教。

3、在锐意改革、勇于创新上有差距(1)管理观念方式与时代有差距

华塑公司是一个股份制企业,但骨子里还是非常传统的国有企业观念。如在人员管理上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的思想还是比较重的;如重视运用经济处罚手段,不重视运用合同管理、契约管理;比如执行力,到底是把人管好,还是挑选有执行力的人,这些都很重要。(2)“文人”相轻,固步自封

一些技术人员,囿于固有的思维、理念,对新技术、新方法抵触情绪浓厚,别人一说,总觉得“那有啥”,“谁不知道”,“我们以前都是这么做的”等等,听不得别人有不同的想法。互相探讨、取长补短的气氛不浓。在华塑应当建立这样一种氛围,就是积极探讨的氛围,公司在协同平台开辟管理论坛与技术论坛,就是希望大家针对管理问题或技术问题进行探讨,大家在探讨中取得共识,提高认识,解决问题。实际情况看,无论是在论坛上还是实际工作中,大家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气氛还是不够的。

4、在艰苦奋斗、吃苦耐劳上有差距。

在此次主管层以上人员履职考核中,有一种观点对我刺激很大,就是认为国有企业的人员作风比不过私有企业人员的作风。那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私企不讲理,管得严,方式活,效率高”,那就说明我们在吃苦耐劳上还是有差距的,看看机关,晚上有几盏灯亮,就知道有多少人在加班。少数人员浑浑浑噩噩,不知道干啥。公司马上就要开始管技人员劳动量测定工作,8小时跟着你,你到哪他到哪,进行工作写实。你一天工作多少小时,就一清二楚了。

5、在勤奋好学、素质提升上有差距。

华塑公司是一个大型联合性化工企业,一下子招那么多成熟人才是不可能的。虽然我们的管技人员整体素质离岗位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但只要我们愿意学,很快就会成为独挡一面的业务骨干。华塑公司经过近几年的持续引进,已经汇集了一批专家,如氯碱、电石、热电等厂的生产管理人员已经在业界摸爬滚打多年,像技术中心的几名专家,也都技术过硬,从近几年的外出调研看,他们很多同事也都在国内大型化工企业担任要职。我们的年轻人员,应该抓住企业发展初期,生产不是很稳定,事情较多,也往往是学习的最佳时期,如饥似渴地学习。而从实际看,一些同志学习气氛不浓,满足于完成任务,满足于岗位业务知识。甚至还有一些同志怕“艺多压身”,怕学得多干得多。学习是一个同志最宝贵的品质,组织十分重视一个人的学习力,可以说“一个人的学习力有多强,决定了这个同志能走多远”。

(二)学习沈浩同志要从小、细、实学起

沈浩同志的事迹是鲜活的、具体的,我们看到沈浩同志的事迹很多都是小事,如他到小岗一个月把108户每家每户都跑个遍,他的每双鞋都沾满了泥土,为老人买手杖,铁门不上锁等等,通过这些小事,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沈浩。学习沈浩同志就是从日常工作的细节入手,从小处入手,从实实在在的事情做起。我们不需要高调的承诺,不需要华丽的语言,不需要惊天动地的举措,需要的就是把自己的工作做扎实,做细,做出成效。把小事做好就是伟大,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

三、如何把学习沈浩同建设华塑结合起来? 一要始终保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当前华塑正处于扭亏为盈的历史的转折点,从宏观上来看,华塑已经实现了生产经营的反转。如果说在经历了2014年“严冬”的煎熬、今年一季度“春天在哪里”的疑问之后,从5月份开始,我们将真正“走进春天”。华塑人应该坚持“技术自信、道路自信与发展自信”,这种自信不因企业处于逆境时而妄自菲薄,也不因企业处于顺境时而盲目自大,这种自信源自一种昂扬的革命斗志,源自一种永不服输的革命气概,源自一种发自内心的精气神。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尤其是管理人员更要树立这样一种信心。比如说“打造中华第一塑”这是我们的企业愿景,我们知道这是一个很长的过程,但我们应该有这样的雄心壮志,有这样的信念。谁能相信,中国共产党会打败800万国民党军队,谁又能相信短短30多年,中国从一个经济处于崩溃边缘的国家上升到经济总量排名第二的有重要影响力的世界大国。

二是要把发展作为当前的第一要务。

今年一季度,公司确实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效益下滑、人心浮动,但如何解决这种局面,只有靠发展,只有靠扭亏为盈。邓小平说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对华塑公司来说,也是一样。只有发展了,产量上去了,扭亏为盈了,才能提振精气神,才能增加员工收入,才能扭转公司不利局面和不利影响。而且一旦公司完全盈得了扭亏为盈的主动权,将极大增强股东、各级政府上马二期工程的信心和决心。一旦二期上马,公司将迈进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公司人员将迎来发展的春天。很多的问题将不再是问题,很多问题将迎刃而解。反之,公司将进入亏损、收入降低、士气低落、人员流失的恶性循环之中。

三是把安全摆到头等大事。

生产系统稳定以后,安全就是最大的事情。以后,可能给公司带来致命性影响的就是安全。近几年,公司安全如履薄冰,险象环生,5月7日1#电石接收料仓除尘器事故又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给“大战红五月,实现新突破”带来很大影响。此次事件体现了两个问题,一个是设备变更管理,一个是工艺安全管理。除尘器滤蕊变更属于设备的变更管理,有没有走变更管理程序。除尘器压力升高以后,有没有最高限值,高到多少要停车。去年乙炔发生器压力超限以后,操作人员把报警器关掉,继续生产,这和井下工人把瓦斯报警仪用湿毛巾一盖如出一辙。体现我们在工艺管理上还非常薄弱。安全是最大的效益,安全是为了更好的生产的理念还没有牢固树立起来。

四是始终坚持解决问题为第一导向。

从公司去年以来着力解决电石破碎问题、修复石灰窑浇铸料脱落问题、解决VCM泄露问题等几个问题来看,只有着力解决影响生产的瓶颈问题,才能最终实现化工生产的安稳长满优。一旦问题解决了,产量自然上去了。当前公司还存在很多问题,如电石厂净化系统问题、循环水管理问题,PVC离心干燥及汽提问题,设备维护保养问题等等,只要把这些问题逐个击破,我们离实现46万吨的计划目标将越来越近,我们的生产将越来越稳。当前公司上下应形成这样一种氛围,那就是勇于暴露问题,宽容已经存在的问题,善于集中精力解决问题。杜邦文化之所以强大,就在于“任何人不得谎报隐瞒事故”,甚至在8小时以外的事故事件都要上报,正是因为所有的事故事件都要上报、分析、研究、解决,才使得问题逐步减少。

五是掀起群众性技术创新的热潮。

华塑公司要实现中华第一塑,必须实现全民性创新热潮。去年在丘总的带领下,我有幸去了一趟陕西北元,北元的创新能力让我非常吃惊,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北元已经实现了或者说初步实现了全员创新,北元将成为氯碱行业一颗璀灿的明珠。最近,公司已经在技改方面尝到了甜头,取得了重大成果。如乙炔净化改造,每天的废酸量由80多吨减少到20吨,每年节约硫酸成本800万元,更为重要的是彻底解决了废硫酸处理问题,环保问题得到了根本解决,解决了一个制约公司发展的重大瓶颈。还有乙炔发生器的发生注水改造,降低了发生喷水高度,使气相电石渣粉末夹带大为减少,发生器由每两周清洗一次延长到每两个月清洗一次。现在发生器每小时投料7-8吨以上,发生器压力4-7个千帕,以前投料4-5吨,压力16-17个,还“咬牙坚持”,冒着极大的的安全风险。现在1#、5#、6#已经实现了气相洗涤水闭路循环,加上发生注水的改造,使电石渣浆浓缩池电石渣含固量减少三分之二,甚至都不要压滤了,而且减少了乙炔溶解挥发损失。公司技术革新的空间很大,从公司电石发气量化验数据看,从热样到进发生器,电石发气量损失10-13个点,以公司40万吨电石计算,每少损失一个发气量,每年节约的资金将在400万元。如何提高发气量,如何降低发气量过程损失有着极大的经济意义。前段时间,董事长安排技术中心每年至少申报发明专利20项,并要求立即着手筹备公司第二届人才与科技大会,修订公司人才与科技激励政策。可以说,科技创新的春天也越来越近。

六要是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一是要正视我们存在的差距,作为一个新企业,我们在管理上存在的差距是客观的、现实的,广大员工,包括我们自己也常有怨言。但牢骚报怨解决不了问题,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虚心学习。在学习上我们要摒弃好高骛远,这山望着那山高,狗熊掰玉米,掰一个扔一个。其实公司园区内,就有很多管理很成功的单位,如水泥厂海螺托管组期间的海螺管理模式,如热电厂几个外委单位的管理,如我们引进的杜邦安全管理文化。往往眼前的东西最容易被忽视。管理无定势,武功无好坏之分,简单的招式练到极致就是绝招。海螺现在已经实现了文化复制,制度、模式已经成型,拿来就用。通过学习,我们就可以少走弯路,而不是“在黑暗中摸索”,尽快实现管理上的跨越。

七是要充分发挥党支部、党员的战斗堡垒和模范作用。今天来的不少同志是党员,在昨天的征求意见座谈会中,反映了两个问题,一是我们的年轻同志入党意愿高,但名额太少,一年只能发展几名党员,什么时候能轮上;二是党的凝聚力不像过去那么强了,有弱化的倾向。第一个问题从两个方面看,一是确实现在国家加强了党员的入口关,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没有解决党员的出口关问题。今年,公司将开展“党员评议”活动,对那些不符合党员条件的同志实行退出机制。我想,这应该比职务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的压力还要小一些,你不愿意当一名党员,或者说不像一名党员,那么就把这个名额让出来,让那些真正忠诚于党的员工加入进来。另一方面,各级党组织要切实加强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真正把员工装在心中,把大事扛在肩上,把队伍带在身边,提升党组织的向心力与凝聚力。

八是大力加强全员的素质提升。

长远来看,最终决定企业发展高度的取决于员工队伍素质的高度。要大力加强员工队伍素质提升工作,从当前来看,员工自主学习的气氛不浓,如近两年的管技人员招聘,很多岗位“流标”,而且参加应聘的都是本科、大专的本专业人员。当然从公司层面,要解决好学习与薪酬、职务晋升的结合问题,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此,也呼吁大家,公司致力于“人岗相宜、能力素质匹配”的方向坚定不移,当前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的序幕已经拉开,就不会再停滞,会不断改进,不断完善,每一个致力于“我和华塑一同成长”的员工,从现在开始,就要储备能量,时刻准备着,机会的大门总是向有准备的人敞开。

九是大力加强管技人员的作风建设。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管技人员的作风决定公司整体作风。公司将坚持“职务能高能低、薪酬能升能降、人员能进能出”的方针不动摇,扎实推进管技人员作风建设,要在全公司树立一种“当干部必须作风过硬,作风不过硬就不能当干部”的氛围。当前有些管技人不拘小节,在上班打卡、请销假、值班等问题上经常跑偏,认为无所谓,不伤大雅,这些都是不正确的观念。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西点军校不仅培养了许多军事家,也培养了许多政治家、企业家,正是因为西点军校近乎苛板的22条军规塑造了优秀的执行文化和职业操守。

十是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员工是企业的主人,华塑的发展离不开广大员工的真情付出和辛勤劳作。每一名员工都都值得尊敬,每一名员工都是华塑创造者,我们必须紧紧地依靠员工、保护员工、发展员工,让企业发展成果与员工共享。我们应该不断改善员工的生产生活环境,让员工吃的放心,睡得安心。不断地改善现场作业环境,加强员工职业健康保护,让员工更加健康舒适的工作。真心地问计于员工、问需于员工,凝聚起华塑发展的强大合力。我们相信,华塑的发展的道路会越来越宽广,华塑的明天将更加美好。“中华第一塑”的华塑梦一定会实现!

张 朗 2015/5/7

第五篇:沈浩事迹(定稿)

一评“沈浩精神”:基层是年轻干部成长的沃土

2010年1月4日来源:新华网

安徽省财政厅干部沈浩被选派到小岗村担任党组织书记后,始终怀着一种重任在肩的使命感,始终保持一种昂扬向上的精气神,把基层作为锻炼的平台、奉献的舞台,踏踏实实为群众办实事、谋利益,被小岗村群众视作“顶梁柱”。

实践锻炼是年轻干部成才的大熔炉、大课堂和大舞台。在小岗村艰苦的环境中,沈浩一干就是6年。他带领群众转变观念,推动土地流转,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旅游业;他组织村里修路通水,修建学校、医院和敬老院,改善群众居住条件,让112户群众住进规划齐整的楼房新居„„正是深入到群众之中,感知群众疾苦,倾听群众之声,切实解民之忧,沈浩才赢得了群众的信赖,谱写出精彩的人生。向沈浩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他这种扎根基层、无私奉献的精神。

“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近年来,一些年轻干部由于缺乏基层工作经验,在把握大局、化解矛盾、处理复杂问题方面经验和能力有所不足;有的长期高高在上,与群众接触较少,缺乏对基层的了解和对群众的感情。

实际上,基层有人民群众因地制宜的创新实践,也有各种各样的复杂矛盾和问题。年轻干部有了基层锻炼的经验,了解基层的实际情况和群众最真实的需要和困难,才能真切体会到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对人民群众产生深厚感情,才能真正“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并在工作中做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向群众学习、向基层学习、向实践学习是年轻干部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

党的十七大强调,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鼓励年轻干部到基层和艰苦地区锻炼成长,提高年轻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政治素养。当前,农村发展急需沈浩这样的优秀干部带领群众发家致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人们期盼,有更多的年轻干部能像沈浩一样,到基层磨炼意志,增长才干,成为老百姓离不开的好干部。

下载张宝顺创先争优学沈浩word格式文档
下载张宝顺创先争优学沈浩.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沈浩演讲稿

    沈浩,我们的精神,我们的榜样 沈浩,安徽萧县人,毕业于铜陵学院。198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在省财政厅参加工作。2004年2月,作为优秀年轻党员干部,他积极响应省委号召,作为全省第......

    沈浩观后感

    正气永长存 风范人间颂 ——写在《第一书记》观后 怀柔镇村官助理 刘昌翠 8月13日,我和其他村官和村委会成员代表一起走进怀柔电影院,观看了《第一书记》。这是村官岗前培训......

    学沈浩心得体会[本站推荐]

    学沈浩心得体会 连日来,沈浩,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名字,却响彻了中华大地。他用奔波辛劳真情倾洒,成就了小岗村的小康梦想,催开了那里的的富民之花。他在改革发展的历程中写下......

    沈浩思想汇报

    第一书记观后感(1): 《第一书记》观后感 很早就听说过了沈浩同志的事迹,所以当我听说电影《第一书记》上映时,早早地就赶到影院观后这部触动每一个心灵的片子。 《第一书记》的原......

    学习沈浩

    ‚60后‛的沈浩,‚80后‛的我 广顺街道柳坝村主任助理 周浩 沈浩离开小岗村的时候只有46岁,我来柳坝村的时候才26岁;他比我大20岁,因为他是‚60后‛,我是‚80后‛;我们都是普普通......

    沈浩事迹

    农 村 基 层 干 部 的 楷 模 ——记凤阳县小岗村原党委第一书记、村委会主任沈浩同志 2009年11月6日晨,安徽省财政厅选派到村任职干部、凤阳县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村委会......

    第一书记——沈浩

    第一书记——沈浩 剧情简介 向党89岁生日献礼影片《第一书记》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首映礼。“第一书记”沈浩的妻子王晓勤、电影《第一书记》主创人员等一起观赏了这部影片。......

    沈浩心得

    学习《沈浩》心得体会 孟建民 上周我校组织学习了沈浩同志先进事迹,当时心里就有种莫名的激动。沈浩,很简单、很平凡的一个村党组织书记,但是为什么他的逝世引起上下这么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