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自治区民族团结典型材料
抓好汉语教学
促进民族团结
——记喀什地区麦盖提县六乡一村小学教师艾力〃买买提明
艾力〃买买提明,男,维吾尔族,生于1983年6月,200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02年7月毕业于喀什师范学校汉语班,通过补充教师考试,2003年家住二乡的他被分配到了离家60多公里的六乡一村小学任教,他一边工作一边参加自学考试,通过努力先后拿到了汉语大专、本科毕业证。现为小学一级教师。
自艾力〃买买提明参加工作以来,他结合民族团结教育,为提高当地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满足更多民族学生学习汉语、上区内初中班的愿望,他废寝忘食,潜心研究汉语,积极探索汉语教法,为提高民族教育质量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重视德育,做到教书育人
作为一名汉语教师,艾力〃买买提明一贯严格要求自己,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狠抓学生思想工作,把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起来,他深深懂得只有抓好政治思想教育才能抓住根本,才能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首先自己带头严格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他在村小工作时一直担任班主任,在抓学生的思想教育上,他注重在“管理”与“疏导”上下功夫,并发挥自身的优势,特别是“7〃5”事件发生以来,他及时与学生签订维稳工作责任书,认真组织学生收听收看有关“7〃5”、“7〃6”事件的直播节目和新闻发布会实况,帮助学生认清区分“6〃26” 和“7〃5”这两起事件的性质,并组织本班学生向 “7〃5”事件中受害的无辜群众进行了爱心捐款。暑假期间,他《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把印发到学生家长手中,要求学生家长加强对子女的教育,讲明事件的真相,揭露境内外“三股势力”的分裂图谋,坚决做到不信谣、不传谣、不受挑拨煽动、不上当受骗、不参与任何违法活动。同时,利用暑假,经常深入学生家里进行家访,做好宣传教育、排查摸底等工作,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帮助学生及时纠正思想上存在的偏差。新学期开学时,艾力〃买买提明充分利用开学初的第一周,组织学生认真开展“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兄弟姐妹”大讨论活动,利用班会课、队会,上好“民族团结教育第一课”,并通过主题班(队)会等形式,在学生中广泛开展了以做民族团结的好少年、做合格的社会小公民、做遵纪守法的小标兵、做文明上网和发送信息的好学生等为主题,教育引导学生提高民族团结意识,增强遵纪守法观念,不传播各种有害信息。他严格按照《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通过民族团结教育课程,坚持不懈地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五观”教育,坚决抵制宗教对教育的渗透,逐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良好的思想品德,为人师表,用自己的思想、言行去影响感染激励学生。
从我做起,乐为团结作奉献
汉语教师艾力〃买买提明是个献身教育不计报酬得失的热心人,也是个深明大义、见义勇为,能慷慨解囊,雪中送炭的活雷锋。2003年,学校与承包菜地的张师傅发生了点矛盾。张师傅来 自甘肃,家大人口多,又语言不通。他们新来咋到,挣不上钱,还要给孩子看病。看到这些,汉语教师艾力〃买买提明就主动去与他们沟通,为他们排忧解难,在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还给资助了500元,并使这场干戈很快得以平复。2004年7月,炎夏如煮,艾力〃买买提明进县城购物,一位来新疆打工的汉族妇女脸色苍白,双手捂住肚子在大街上翻滚。她的男人手头没钱,不知道到哪儿想办法去了。看到这样残痛的场景,艾力〃买买提明动了古道热肠。他先就叫几个过路人搀扶起垂危病人,并护送她做体检住院,还从在医院工作的亲戚那里预支了几百元给病人作押金,然后回家取钱为素不相识的汉族妇女治病。
住院前后三、四天,花费一千多元。过了一年有余,这位老乡还是把住院费送来了,还给艾力〃买买提明的学校送去了感谢信。即使是几个蹬三轮车的维吾尔小伙子在大街上围攻一个汉族旅客,当时,有好多人围观却视而不见,艾力〃买买提明却敢管,敢劝。有人问他:“他是你的什么人?”他毫不迟疑地说:“是我的亲戚”。
是的,在新疆,民族汉族是一家,全国56个民族都是血浓于水,情同手足的兄弟姐妹。没有各民族人民大团结,没有坚实的政治基础和思想精神文化认同,我们的和谐社会是不可能顺利建成的。民族之间可以有矛盾,有认识问题,但是不能有仇恨,结疙瘩,更不能人为地去扩大或制造矛盾。因为共产主义是个大同世界,社会主义也要求同存异。只有不断地提高全社会人的文化素养,加强经济建设力度,我们的社会才能稳定发展,我们繁荣 昌盛的“四个现代化”才能得以实现。
潜心研究汉语,探索教学方法
2003年,当艾力〃买买提明踌躇满志地来到麦盖提县最边远的一所学校——六乡一村小学工作时,学校安排他担任三年级(1)班的班主任,并且是包班,既教语文、数学课,又要教汉语、思品课等。对于一个刚刚参加工作的他来说,又是一个师范毕业生,教小学的语文、数学、思品课等都不是什么大问题,但面对的都是没有半点汉语基础的农村民族学生,要教好汉语课,他的心里的确没有底。在汉语教学非常难的条件下,为引导这些农村学生学好汉语,让更多的学生考上区内初中班,使更多的农民子女享受到国家对边疆地区的惠民政策,他不断探索,潜心研究。为了推动“双语”教学艾力〃买买提明结合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带领学生与相邻的农场小学展开了 “一帮一”、“结对子”联谊活动,与汉族学校师生一起交流学习心得体会。同时,为了把这项活动开展得扎实效,作为汉语教师的艾力〃买买提明就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大量的路要跑。然而,世上无难事,只要肯动脑筋。只要是对工作有利,只要是能促进教学和民族团结,学校离农场小学并不太远,关键在于要缩短横亘在思想上的这段“路”。尤其是近年来有增无减的“双语”热和报考内地高中班、区内初中班热潮的兴起,使这项本来抽象的东西变得具体了,原来视线比较模糊的东西变得清晰实际而且更容易操作了。他认为,要想让学生学好汉语、爱上汉语,首先得提高自己汉语文化知识水平。为此,他勤学苦练汉语,刻苦钻研教学方法,尤其是在汉语课堂教学中,他针对学 生们存在汉语听力差、识别汉字困难、学的理论知识用不上、实际生活中说不出一句流利汉语、写不出一个标准汉字等问题,他进行了大胆探索和研究。
针对学生听不懂汉语这个问题,他一是利用课堂上开展简单的汉语对话,加强口语训练,自费买来汉语听力磁带,通过在课堂上反复播放汉语磁带、自己领读等方法,让学生模仿练习来激发学生说汉语的兴趣,逐步提高学生听、读、说汉语的能力。二是加强学生学好汉语的重要意义的教育,让学生认识到汉语的重要意义,规定学生在家观看汉语频道电视节目,并把自己购买的汉语书籍借给学生轮流阅读,在教室里开辟“汉语角”,利用每周一班会课组织学生进行汉语口语比赛,激发了学生学习汉语的热情。在他的带领下,学校出现了学生自学汉语的高潮,他经常牺牲节假日、双休日义务给学生教汉语。三是在汉字书写方面,他自费为学生购买描红本,自己带头示范,一笔一画地教学生写汉字,甚至手把手地教,逐渐提高了学生书写标准汉字的水平。四是购买有关汉语教学方面书籍资料,七年来他先后花费了二千多元,购买了大量有关汉语教学资料和模拟试题,认真钻研这些资料的性质,顺利的解决了学生学习的汉语知识结构不符合考试内容的问题。艾力〃买买提明费尽心血,学生的汉语水平一天天提高了,对此,学校领导、同事及学生的家长都看在眼里,不少学生家长经常深怀感激之情给艾力〃买买提明送去肉、鸡蛋、蔬菜、水果等农产品,但艾力〃买买提明每次都婉言谢绝了,总认为,教好学生的汉语是自己的份内职责。通过努力,艾力〃买买提同志的教育教学成绩得到了全校师生和群众好评,并受到了他所在的乡人民政府和县教育行政部门的表彰奖励,先后荣获县级“优秀班主任”、“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优秀教师”、“地区优秀教师”等称号,特别是在近几年的区内初中班考试中,他所教的学生成绩优异,其中汉语课的成绩最高的达到了138分,他所教的学生先后有105名考上了区内初中班。
二〇一〇年六月三十日 6
第二篇:民族团结典型材料
加强民族团结,推进学校德育工作
——民族团结工作汇报材料
叶城县 加强民族团结,推进学校德育工作
——叶城县 论的学习,使广大师生正确树立“爱护民族团结,就像爱护我们的眼睛一样”的意识。以“三个增进”为抓手,以“三个人人”为载体,把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与马克思主义“五观”、新疆“三史”和“四个认同”宣传教育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全校干部职工牢固树立“团结稳定是福、分裂**是祸”、“三个离不开”和“两个共同”的思想,大力营造和谐相处、和谐稳定的良好环境,大力营造抓住机遇、团结奋进的浓厚氛围,形成促团结、保稳定、增和谐的强大合力。
创新校园文化,营造育人氛围。
校园文化建设是县一小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对校园文化的布置和文化氛围的营造,使得校园的一草一木,校园的每一处都富有教育的意义。走进校园就可以看到统一制作有:“四有”、“四个认同”、“三个离不开”、“八荣八耻”、“三维两反”、“文明道德公约”、“民族团结公约”、“公民道德20字”和“影响新疆稳定的主要危险是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等内容的宣传标语和专题图片的宣传栏14块版面。走进每间教室,都能看到墙上整洁有序地张贴着学校统一制作的宣传牌,内容有:“学生言行七不准”、“三维两反”、“小学生守则”等。教学楼走廊内的34个教学班,每班门口的展板上张贴着同学们自己做的手抄报、自己收集来的民族团结故事、民族团结的名言警句;利用红领巾广播站,每天大课间,好人好事、播放红歌等栏目,从多方面、多角度及多种形式对党的民族政策、民族团结先进事迹、爱国主义…等进行大力宣传教育。校园文化建设以其丰富的内涵、独特的富有弘扬民族团结精神和培育爱国主义教育意义的文化气息,使每一位师生从每日一踏进校门开始就能感受到学校特有的文化气息。
二、丰富活动内容,突出教育特色
开展“手拉手兄弟情”活动。
首先,学校在安排办公室、授课、班级管理时都将教师民汉搭配,正班主任是民族教师,副班主任就是汉族教师,不论在上课、班级管理、双语学习还是共同备课,都为民汉教师提供了学习交流的平台。目前,有很多教师的双语水平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其次,开展民族团结“手拉手”联谊活动。学校每学期都邀请县四小、县二小的汉校师生近800人参与民族团结“手拉手”联谊活动,学校、教师、学生之间广结对子,互学语言、互学歌舞、互相尊重彼此的风俗习惯,结成“手拉手”联谊学校、联谊班级、联谊学生,大家共同联谊,共唱民族团结之歌,为民汉师生共同进步,增进友谊,共建一个团结和谐的大家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丰富师生课外文化活动。
除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和宣传阵地大造民族团结的舆论和声势外,每学期都举办国防教育、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专题报告20多次,消防、防震演练2次,以“民族团结、一家亲”、“复兴中华,从我做起”、“我自豪我是叶城人”等为主题的双语演讲比赛至少4次,以“复兴中华,从我做起”、“我的中国梦”等为主题的征文活动3次,并评选出优秀征文17篇上报县教育局宣教股,各班学生以“民族团结”、“安全知识”等为主题的手抄小报2期、学校火炬月刊报中每期都刊登一些校内外民族团结先进事迹、1次“民族团结”故事比赛,每年春节都选派25名教师参加县上举办的各族群众共同欢庆佳节的社火活动,参加县里举办的各类文艺汇演5-6次等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拉近了民汉师生肩并肩、兄弟情的距离,为民族团结教育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同时还将“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争做文明、幸福、自豪的叶城人”的主题教育推向了高潮。
充分发挥民族团结教育基地的作用。
首先,学校创建了德育教育基地。在室内陈列了木碗、毡靴、老式油灯等一些古董,中国历史,现今社会发展鲜明对比图片,我校的发展简介。每次举行主题队会都在这里开展,使学生在中国文化的熏陶中成长;其次,学校把图书室作为一个师生爱国主义教育阵地来抓。五月份,挑选出适合学生年龄段、知识结构层的民族团结、爱国主义教育相关书籍1000多本,每天安排一个班级学生来图书室借书、阅览,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今天、未来。通过大力宣传和学习爱国主义相关知识,在学生心中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操,同时爱国主义,报效祖国,复兴中华成为每个学生的奋斗目标。及时解决这些课程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开展说课、评课活动,提高教师授课能力。
第三篇:民族团结典型材料
“加强民族团结,加大师生思想教育力度,争做文明、幸福、自豪的叶城人”
活动典型材料
叶城县第一小学 2013年6月5日
“加强民族团结,加大师生思想教育力度,争做文明、幸福、自豪的叶城人”
活动典型材料
叶城县第一小学是一所全日制小学,位于叶城县新城中路05号。目前学校有38个教学班,其中“双语”班29个,学校共有1954名学生,全部都是少先队员,有教职员工108名。学校秉承“抓全面,重素质,出特色,促发展”的办学理念,以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为主线,加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校的创建工作,学校先后被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授予“自治区级德育达标学校”“自治区级红领巾示范校”“自治区级教职工模范之家”“县级先进基层党组织”“县级民族团结手拉手示范校”等荣誉称号。
一、营造校园文化,宣传民族团结
我校历来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工作,始终把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纳入学校的重要议事日程。做到“同唱一首歌、同建一个家、同是一家人”。校园展板、布标、广播,通过师生的书画展,黑板报的评比、每天升国旗、国旗下讲话和校园广播等为平台,凸显民族团结教育。从校园内的一草一木,再到教学楼内,就走进少数民族文化。这正是我们努力挖掘少数民族文化的特色,这也让学生了解到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从而增强了师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加强学习教育,促进民族团结
通过全体教师会、班主任例会、主题班会等形式,加强“反暴力、讲法制、讲秩序”民族团结专题教育;以“三个增进”(增进互信、增进感情、增进团结)为抓手,以“三个人人”(人人都讲民族团结的情、人人都讲民族团结的话、人人都做民族团结的事)为载体,把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与马克思主义“五观”(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新疆“三史”(新疆历史、民族发展史、宗教演变史)和“四个认同”(对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宣传教育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全校干部职工牢固树立“团结稳定是福、分裂**是祸”、“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互相离不开)和“两个共同”(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思想,大力营造和谐相处、和谐稳定的良好环境,大力营造抓住机遇、团结奋进的浓厚氛围,形成促团结、保稳定、增和谐的强大合力。
三、丰富活动内容,突出教育特色
一是开展“手拉手”帮扶活动。首先,学校安排办公室、授课、班级管理都将教师民汉搭配,民汉师生结对帮扶、教师手拉手、共同备课教研学习、民汉教师结对互帮互助等“手拉手兄弟情”活动;其次,学校与县四小、县二小开展民族团结“手拉手”联谊活动,共同举办一场具有民族团结特色的文艺汇演,学校、教师、学生之间互赠礼物、共同联谊,为民汉师生共同进步,增进友谊,共建一个团结和谐的大家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开展 “新疆精神”、“阿里木精神”、“宋洪江精神”大家谈,谈感受、写心得活动。在活动中,组织中层领导以报告、体会、讲故事等师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师生传递“新疆精神”、“阿里木精神”、“宋洪江精神”,并组织师生讨论、激情发言,为认真开展“争做文明、幸福、自豪的叶城人”活动,打下了良好的教育基础。
三是阳光体育课间活动现特色。通过全体学生武术健身操、喀格勒克赛乃木等阳光体育运动活动,既锻炼了身体又增进了各族师生之间的感情;每学期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消防、防震演练、民族团结教育,唱红歌,以“民族团结,一家亲”、“复兴中华,从我做起”等为主题的双语演讲比赛,以“复兴中华,从我做起”、“我的中国梦”等为主题的征文活动,文娱节目表演,手抄小报、故事比赛等活动拉近了民汉师生肩并肩、兄弟情的距离,为民族团结教育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四是充分发挥民族团结教育基地的作用。通过组织师生去参观烈士陵园、县文化中心、学校德育教育阵地等民族团结基地,使得广大师生充分认识叶城历史文化传统,深入了解各族人民在新疆历史上的大融合,不断增强广大师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五是进一步营造了民族团结教育活动良好氛围。每到逢年过节,发动全校师生采用群众喜闻乐见形式自创、自编推出一场内容丰富的演出;其次从法制教育入手,经常组织广大教职工学习《民族区域自治法》、《民族区域自治条例》、《民族团结知识读本》等并利用“六五”普法组织全体教师生群众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和党民族宗教政策;利用板报、举行知识竞赛、悬挂横幅、张贴标语、举办《宪法》、《民族团结知识读本》讲座等多种形式和方法使民族团结教育贴近教职工、贴近生活在全校范围内大力宣传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
四、民族团结进课堂,开拓创新显成效
按自治区教育厅的要求,我校配有民族团结专职教师,学校开设了《“三维两反”专题教育》,《民族团结》、《新疆》等地方课程进课堂,双语班每周一课时,普通班每两周一课时,保证课时、人员、教材的落实。时时渗透对学生的民族团结教育,教育学生稳定压倒一切,学校学生通过学习《新疆》课程,使学生了解新疆的发展史,了解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知道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做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在新疆这个多民族聚居之地,更应该尊重民族风俗习惯,尊重民族学生。
五、开展扶贫帮困,增进师生友谊
通过开展民汉老师互帮互教、民汉师生互帮互学、民汉学生互帮互助,以及开展各种走访慰问活动,增进各民族师生的团结,形成团结、友谊、进步、发展的良好局面。每到“古尔邦节”、“肉孜节”、“春节”,学校领导就会带领教师给教师拜年、走访慰问,并送上最美好的祝福。学校领导每到“古尔邦节”、“肉孜节”,都要带着慰问品带领汉族教师去探望、慰问病退在家常年卧床不起的教师帕夏古丽,真正起到了“根连根、骨肉情”温暖入户的民族团结教育。
加依提勒克乡7村是学校扶贫对口点,每到春耕、入冬,学校不论是汉族教师还是民族教师都会自发捐款,为他们购买价值10000多元的春耕所需化肥、过冬所需煤炭等物资,在校领导的带领下,组织一个宣讲、慰问团去加依提勒克乡7村,宣讲党的民族政策、惠民政策等系列宣讲、走访、慰问活动,让民族团结之花开遍社会的角角落落。
六、挖掘选树典型,教育各族师生 为树立典型,教育和引导各族师生,爱护民族团结、珍惜民族团结。我们每年根据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的情况,挖掘一批民族团结进步的典型,进行一次民族团结进步集体和个人的表彰,德育处每学期还进行一次全校优秀班主任、文明学生、优秀工会小组,文明职工,努力挖掘师生身边的民族团结事例,号召全校师生学习,用身边的人和事教育和激励全校各民族师生增进互信、增进感情、增进团结,形成民族团结的浓厚氛围。
多年来,我校通过坚持不懈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无一起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件发生,全校师生互相关心,相互帮助,亲如一家,继续深化民族团结模范校的内涵,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增进民汉师生的互信,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第四篇:民族团结典型材料
致力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民族团结进步
##县人民政府
====年=月==日
一、贯彻民族政策,加强民族团结。
##县地处某省省最南端的湘、粤、桂三省(区)交界处,位于南岭少数民族聚居区=个少数民族县市的中心地带,位置相当重要。县委、县政府充分认识到了我县对于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作用,始终把谋求民族经济发展
和社会进步作为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维护民族团结进步的头等大事,定期检查民族政策的执行情况,切实解决存在于民族关系方面的问题,消除一切不利于民族团结的因素,教育各族干部和人民不断提高执行民族政策的自觉性,尊重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和自治权利,尊重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帮助他们解决必须解决和能够解决的问题。一是抓边界领导互访与群众联谊相结合。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利用春节、瑶族“盘王节”、壮族“赶鸟节”等节日,经常与毗邻的县(市)进行县、乡、村三级干部互访,进行群众联谊活动,增进相互间的理解和了解。二是抓防范与调处纠纷相结合。首先是进行纠纷隐患排查,抓住清明、双抢、秋摘等群众性纠纷械斗多发的重点季节做好超前防范,派驻工作组到纠纷苗头多、械斗隐患突出、宗族观念浓厚的重点乡镇进行重点整治。其次,化解边界矛盾纠纷。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提出了“狠抓重点、猛治热点、稳定边界、确保边界安宁”的治理方针,做好省际、县际边界的矛盾纠纷调处工作。近年来共稳妥调处了民族乡村之间因山场水利引发的纠纷===起,其中====年,走访座谈===次,签订联防联调公约==份,协商解决边界纠纷==起,确保了边界的安宁。三是谋求各民族共同发展。县委、县政府在引导各族群众交流学习、互帮互助,利用各自优势,共同建设。截止====年底,在毗邻的某省、广西边界间共同修建了“致富路”==条,架起“连心桥”==座,共建“同心校”=所,同办“团结市场”==个,倡导参与发起了的湘、粤、桂三省(区)十二县民族贸易交流会。共同建设的千里边界“经济带”上出现了许多“湖(南)广(东、西)村”。通过大讲民族团结,狠抓民族团结,“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已形成共识,深入人心,瑶、壮、汉等各族人民亲如一家,巩固和发展了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保障了党的民族政策的贯彻落实。近几年来,从未因民族团结问题引起社会的不安定,从没有发生一起因民族问题引起的*和纠纷械斗,全县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不断涌现,====年=月副县长###同志被国务院授予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年=月县直==个单位、==位同志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年,江华民委被国家民委授予“三五普法”先进单位,今年=月县人民政府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二、探索发展新路,促进共同进步。
县委、县政府坚持以改革促开放,以开放促发展,坚决克服闭关自守的思想,紧紧围绕“加快发展”这个中心,利用区位、资源和政策优势,多层次,全方位地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大力引进外资、外商、技术,不断提高县域经济总量,促进各民族共同富裕。一是不断探索切合江华发展的新思路。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了“用工业理念来谋划农业,用市场理念来谋划工业,用经营理念来谋划城镇,用项目理念来谋划财源,用人本理念来谋划民生”的县域经济发展思路,将江华建设成沿海产业梯度转移的承接基地、优质农产品的供应基地、劳动力输出基地、桂林及珠江三角洲的“后花园”。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支柱产业逐步形成规模,电力、交通、通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由====年末的==.==万下降到====年底的=.==万人。二是狠抓招商引资。县委、县政府制定了系列的优惠政策和措施,千方百计抓招商引资工作,全县在县财政未投入一分钱的情况下,共吸纳外资和民间资本=亿元以上,至====年,全县共开发电源点===处,装机==.=万千瓦,已建成投产==处,装机=.==万千瓦;建成===千伏电站=座,==千伏变电站=座,成功实现了“开发水电兴江华”战略。同时积极参加“深洽会”、“厦交会”、“湘洽会”等招商活动,不断推介江华,吸引外资。三是营造对外开放的良好环境。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采取过硬措施,牢固树立了“你发财、我发展”的利益观、“简化程序,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的效益观,“加快发展,致富一方”的责任观,全县民族经济快速发展,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工农业总产值、财政收入、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农民人均纯收入近几年均保持了==-==的递增幅度。在各边界乡镇,瑶汉各族人民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成效明显。一方面大搞小城镇开发,建起了民族农贸市场、民族大道、停车场、客运公司等。另一方面在烤烟、蔬菜、茶叶等产业开发上,形成了“产-购-销”一条龙和“农户 基地 市场”的新型体系,全县边界乡镇蔬菜种植
面积已经发展到=万亩,成为“两广”地区蔬菜购销基地之一,茶叶面种达====亩,烤烟种植面积达到=====亩,边界乡镇财政收入占全县财政的==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多元。
三、发展民族教育,培养民族干部。
县委、县政府始终把重视和发展民族教育作为一项长期而重要的战略措施落到实处,民族教育发展蒸蒸日上。通过
近年来的艰苦努力,先后获得“全国尊师重教县”和“民族教育先进县”,义务教育普及率全面提高,脱盲率为===,并顺利通过“两基”验收,成为某省省第一个实现“两基”达标的少数民族示范县。先后投入资金====万元,进行危房改造=====余平方米,投入====多万元,完善教学仪器设备配套,举全县之力,将县民族一中从山区搬至县城,并于今年顺利迈入某省省示范性普通高中行列,同时合理调整全县学校布局,实行集中办学,撤并学校===所,科学配置教育资源,高中教育快速发展。
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干部政策,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拓宽视野,不断加大少数民族干部培养选拔力度,努力造就一支密切联系群众,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是深化认识,高度重视,把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作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重要举措来抓。我们规定:凡是培训选拔干部,少数民族必须占==以上;凡是配备各级各部门的领导班子,少数民族必须占==以上;凡是愿回江华工作的全日制大学本科以上的少数民族毕业生一律接收分配工作;凡是上级选调、提拔的少数民族干部一律极力推荐放行,以确保干部队伍的活力。二是精心规划,竭力投入,使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工作有序高效地开展。我们做到了“三个舍得”,即:舍得花精力订规划,先后制订了《全县====年—====年少数民族干部培养规划》、《全县少数民族非党干部培养规划》、《全县少数民族妇女干部培养规划》及《关于大力选拔配备年轻干部的若干意见》等;舍得花资金抓落实,每年县财政预算==万元专门用于县、乡、村干部的培训,近几年来全县有===多名少数民族干部从在职研究生班、函授本科班、大专班及脱产的学历考试班,接受了高等教育,学历和学识均上了新台阶。同时我们拿出近===万元,新建了占地==亩的高标准党校;舍得空岗位留人才,我们不仅大量接收本县的大专以上少数民族毕业生,还空出岗位,到某省师大、湘谭大学、吉首大学等高校去招聘人才,以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近几年来,每年招聘分配工作的毕业生不少于===人。三是开拓思路,讲求实效,不断探索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新路子。通过下派锻炼、挂职锻炼、轮岗锻炼、出岗锻炼等一系列措施,让少数民族干部在实践中体会和掌握好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提高他们真抓实干的本领。截止====年,共有少数民族干部====人,占全县干部总数的==.=,共有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员====人,占全县专业技术人员的==,其中,少数民族干部担任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的==人,占同级干部的==.=,担任县直单位党政“一把手”的==人,占同级干部的==.=,副县级以上少数民族干部==人,占同级干部的==.=。
尽管在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的工作中,我们做了很多工作,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离上级的要求还很远,与兄弟县(市)区相比差距还很大。我们将以这次会议精神为新的动力,继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加大民族工作力度,加速民族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不断开创民族工作新局面。
第五篇:民族团结典型材料
民族团结典型材料--致力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民族团结进步
致力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民族团结进步
##县人民政府
2006年4月18日
一、贯彻民族政策,加强民族团结。
##县地处湖南省最南端的湘、粤、桂三省(区)交界处,位于南岭少数民族聚居区6个少数民族县市的中心地带,位置相当重要。县委、县政
府充分认识到了我县对于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作用,始终把谋求民族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为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维护民族团结进步的头等大事,定期检查民族政策的执行情况,切实解决存在于民族关系方面的问题,消除一切不利于民族团结的因素,教育各族干部和人民不断提高执行民族政策的自觉性,尊重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和自治权利,尊重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帮助他们解决必须解决和能够解决的问题。一是抓边界领导互访与群众联谊相结合。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利用春节、瑶族“盘王节”、壮族“赶鸟节”等节日,经常与毗邻的县(市)进行县、乡、村三级干部互访,进行群众联谊活动,增进相互间的理解和了解。二是抓防范与调处纠纷相结合。首先是进行纠纷隐患排查,抓住清明、双抢、秋摘等群众性纠纷械斗多发的重点季节做好超前防范,派驻工作组到纠纷苗头多、械斗隐患突出、宗族观念浓厚的重点乡镇进行重点整治。其次,化解边界矛盾纠纷。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提出了“狠抓重点、猛治热点、稳定边界、确保边界安宁”的治理方针,做好省际、县际边界的矛盾纠纷调处工作。近年来共稳妥调处了民族乡村之间因山场水利引发的纠纷928起,其中2004年,走访座谈183次,签订联防联调公约15份,协商解决边界纠纷36起,确保了边界的安宁。三是谋求各民族共同发展。县委、县政府在引导各族群众交流学习、互帮互助,利用各自优势,共同建设。截止2004年底,在毗邻的广东、广西边界间共同修建了“致富路”35条,架起“连心桥”28座,共建“同心校”7所,同办“团结市场”14个,倡导参与发起了的湘、粤、桂三省(区)十二县民族贸易交流会。共同建设的千里边界“经济带”上出现了许多“湖(南)广(东、西)村”。通过大讲民族团结,狠抓民族团结,“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已形成共识,深入人心,瑶、壮、汉等各族人民亲如一家,巩固和发展了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保障了党的民族政策的贯彻落实。近几年来,从未因民族团结问题引起社会的不安定,从没有发生一起因民族问题引起的上访和纠纷械斗,全县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不断涌现,1999年9月副县长###同志被国务院授予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2001年4月县直11个单位、13位同志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民族团结原创:wenmi114.com进步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2001年,江华民委被国家民委授予“三五普法”先进单位,今年5月县人民政府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二、探索发展新路,促进共同进步。
县委、县政府坚持以改革促开放,以开放促发展,坚决克服闭关自守的思想,紧紧围绕“加快发展”这个中心,利用区位、资源和政策优势,多层次,全方位地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大力引进外资、外商、技术,不断提高县域经济总量,促进各民族共同富裕。一是不断探索切合江华发展的新思路。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了“用工业理念来谋划农业,用市场理念来谋划工业,用经营理念来谋划城镇,用项目理念来谋划财源,用人本理念来谋划民生”的县域经济发展思路,将江华建设成沿海产业梯度转移的承接基地、优质农产品的供应基地、劳动力输出基地、桂林及珠江三角洲的“后花园”。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支柱产业逐步形成规模,电力、交通、通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由2000年末的15.51万下降到2004年底的9.29万人。二是狠抓招商引资。县委、县政府制定了系列的优惠政策和措施,千方百计抓招商引资工作,全县在县财政未投入一分钱的情况下,共吸纳外资和民间资本8亿元以上,至2004年,全县共开发电源点215处,装机27.9万千瓦,已建成投产81处,装机9.34万千瓦;建成110千伏电站3座,35千伏变电站2座,成功实现了“开发水电兴江华”战略。同时积极参加“深洽会”、“厦交会”、“湘洽会”等招商活动,不断推介江华,吸引外资。三是营造对外开放的良好环境。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采取过硬措施,牢固树立了“你发财、我发展”的利益观、“简化程序,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的效益观,“加快发展,致富一方”的责任观,全县民族经济快速发展,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工农业总产值、财政收入、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农民人均纯收入近几年均保持了10-20的递增幅度。在各边界乡镇,瑶汉各族人民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成效明显。一方面大搞小城镇开发,建起了民族农贸市场、民族大道、停车场、客运公司等。另一方面在烤烟、蔬菜、茶叶等产业开发上,形成了“产-购-销”一条龙和“农户 基地 市场”的新型体系,全县边界乡镇蔬菜种植面积已经发展到6万亩,成为“两广”地区蔬菜购销基地之一,茶叶面种达2300亩,烤烟种植面积达到30000亩,边界乡镇财政收入占全县财政的7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100多元。
三、发展民族教育,培养民族干部。
县委、县政府始终把重视和发展民族教育作为一项长期而重要的战略措施落到实处,民族教育发展蒸蒸日上。通过近年来的艰苦努力,先后获得“全国尊师重教县”和“民族教育先进县”,义务教育普及率全面提高,脱盲率为100,并顺利通过“两基”验收,成为湖南省第一个实现“两基”达标的少数民族示范县。先后投入资金2500万元,进行危房改造40000余平方米,投入2700多万元,完善教学仪器设备配套,举全县之力,将县民族一中从山区搬至县城,并于今年顺利迈入湖南省示范性普通高中行列,同时合理调整全县学校布局,实行集中办学,撤并学校271所,科学配置教育资源,高中教育快速发展。
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干部政策,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拓宽视野,不断加大少数民族干部培养选拔力度,努力造就一支密切联系群众,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是深化认识,高度重视,把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作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重要举措来抓。我们规定:凡是培训选拔干部,少数民族必须占60以上;凡是配备各级各部门的领导班子,少数民族必须占60以上;凡是愿回江华工作的全日制大学本科以上的少数民族毕业生一律接收分配工作;凡是上级选调、提拔的少数民族干部一律极力推荐放行,以确保干部队伍的活力。二是精心规划,竭力投入,使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工作有序高效地开展。我们做到了“三个舍得”,即:舍得花精力订规划,先后制订了《全县2000年—2010年少数民族干部培养规划》、《全县少数民族非党干部培养规划》、《全县少数民族妇女干部培养规划》及《关于大力选拔配备年轻干部的若干意见》等;舍得花资金抓落实,每年县财政预算70万元专门用于县、乡、村干部的培训,近几年来全县有600多名少数民族干部从在职研究生班、函授本科班、大专班及脱产的学历考试班,接受了高等教育,学历和学识均上了新台阶。同时我们拿出近400万元,新建了占地35亩的高标准党校;舍得空岗位留人才,我们不仅大量接收本县的大专以上少数民族毕业生,还空出岗位,到湖南师大、湘谭大学、吉首大学等高校去招聘人才,以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近几年来,每年招聘分配工作的毕业生不少于200人。三是开拓思路,讲求实效,不断探索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新路子。通过下派锻炼、挂职锻炼、轮岗锻炼、出岗锻炼等一系列措施,让少数民族干部在实践中体会和掌握好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提高他们真抓实干的本领。截止2004年,共有少数民族干部4235人,占全县干部总数的55.8,共有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员2989人,占全县专业技术人员的56,其中,少数民族干部担任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的31人,占同级干部的72.7,担任县直单位党政“一把手”的36人,占同级干部的51.4,副县级以上少数民族干部11人,占同级干部的36.4。
尽管在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的工作中,我们做了很多工作,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离上级的要求还很远,与兄弟县(市)区相比差距还很大。我们将以这次会议精神为新的动力,继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加大民族工作力度,加速民族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不断开创民族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