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xx小学教育工作会议典型发言材料
构建智美文化
提升教育质量
---Xx小学教育工作会议典型发言材料
各位领导、同仁:
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谢领导们给我一次学习交流的机会,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学校一直坚持“让学习、成长真正发生在每一位师生身上”的办学理念,以改革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改变着师生的学习行为方式,构建起“356”课堂学习模式,形成了“智美教育”学校文化。“智美教育”学校文化包括“356”课堂、教师成长、学生成长、特色课程等四个体系。“356”学习模式、策略已在北京、河北、武汉、重庆、济南等地的二十多所学校孵化、落地。就xx年工作向大家作简要汇报:
一、打造“智美教育”课堂文化
课堂教学是实现育人目标的主要途径,主要采取以下几种策略:
一是强力推进。一方面组织老师深化课改理念,另一方面用活动促转变,开展三级听评课活动、课堂大展台和课堂全开放的活动。二是扎根课堂,榜样带动。校领导一班人坚持深入课堂,每学期听课。通过坚持不断地巡课、评课,和老师们一起研究解决课堂上不断出现的问题,组织共同体老师上示范课、立标课,引领教师逐步前行,不断提升课堂品质。三是精研问题,理念落地。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研发稳定的、长期使用的学习载体、策略:五大多元课型、自主学习六大学习能力、自学方法六大法 宝(查、划、写、记、练、思),小组讨论学习的六大策略、小组展示对话“六字诀”、学习评价方法等,这些载体、策略是教育理念落地的有效支撑。
二、打造“智美”教师成长文化
一所学校最核心的竞争力就是教师教育力的养成维度。让智美教育文化成为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人人树立“学校兴衰,责任在我”的意识。
首先一个学校教师的阅读力就是学校的发展力,阅读一方面提升人的人文素养,另一方面提升人的专业素养。发放学习资料,开展写心得体会、聊书活动,激励教师输出,让老师们的阅读离开舒适区。
其次是开展教师群团活动,寻找、发现身边的感人事迹,唤起教师心底的善良、不忘初心。
再次是关注教师差异,激励教师突破模式。找到唤醒、激发、强化教师发展动力的实践策略与路径,确立了“让每一朵花都幸福绽放的”教育思想,撬开了教师活力的闸门,呈现出了教师个性化优质课堂。
三、打造“智美”德育文化
诚信德育体系以责任教育为主题,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为目标,以星级评价为主抓手,以班级流程化管理为基础,以诚信评星课为载体,以值周年级组为监督主体,落实自主管理,使德育教育课程化、规范化,达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的目的。
各位同仁,我们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奋力工作、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立志超越,提升每一位师生的核心素养,再创xx教育的新辉煌。
第二篇:全市小学教学工作会议典型发言材料
喊响三句话 “两抓一自主” 推动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城前镇中心小学
(2011年3月30日)城前镇中心小学现有在校生850余人,教职工38人。多年来,我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让每个孩子都成为最好的自己”为办学理念,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喊响“向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要质量,向科学的教学管理要质量,向务实的教学研究要质量”三句话,立足实际求创新,奋力开拓谋发展,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日益增强。2005年成功创建“省级规范化学校”,2006年被评为 “邹城市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连续多年被市教育局表彰为“邹城市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教学工作先进单位”。下面,我把学校的主要做法作简要汇报。
一、加强教师团队建设,向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要质量
第一、大力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工作的内驱力。坚持把《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作为每学期教师集训的首要学习内容,并要求教师写出心得体会。坚持双周四组织教师学习政治理论,每学期举办师德报告会。按照镇里统一要求,认真组织开展 “当教师为什么、做教师干什么、退休之后留什么”的“三个为什么”讨论活动,倡导“快乐工作、享受工作”的工作理念,广大教师的师德修养明显增强。目前学校有邹城市师德标兵1人,邹城市师德先进个人1人,镇级师德 1
标兵5人。涌现出扎根山区、爱岗敬业,被誉为山区教坛姊妹花之一的考选青年教师—李长芬,她的事迹曾经在邹城教育之窗栏目播出。
第二,切实加强校本培训,提高服务教学的潜力。重视青年教师培养。健全完善《城前镇中心小学校本管理手册》,定期组织青年教师学习,落实“一对一”结对帮扶制度,让年青教师明确岗位职责,熟悉工作规范。突出骨干教师培训。对确定的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定目标、压担子,强化细化培养过程,定期召开骨干教师教学经验交流会,促进他们尽快成长。实施全员培训。坚持单周四业务学习,聘请专业人员培训计算机和多媒体使用技能,每学期向老师推荐阅读书目,鼓励教师提高学历层次,尽可能多的提供教师外出学习机会,仅去年一年,外出培训就达到100多人次。目前,我校能够熟练操作多媒体设备的人员达到90%,大学专科以上学历达到90%,其中,有60%的教师取得了本科学历。有省市级优秀教师3人,邹城市优秀教师12人,邹城市骨干教师4人。
二、坚持教学常抓常新,向科学的教学管理要质量
第一,抓好细节管理,务求扎实有效。依据教育局教研室制定的教学常规实施细则,我们编制了《城前镇中心小学教学常规要求》。具体要求是:备课要求全面、细致、有创新,用楷体字书写;集体备课由主备课人提供“教学资源包”,全组教师适当修改使用,达到资源共享;课堂教学考虑学生的向师性,板书设计必须用正楷字;作业书写规范化,要求低段学生作业必须用带棱的铅笔,中高段学生用钢笔做作业,作业中错误的修改必须使用规范的修改符号。学生辅导要
有针对性,对优等生和学困生建档跟踪辅导。落实月检测制度,每月一检测,每次检测都要做好质量分析,质量分析以查找错题原因和研究改进措施为重点,检测材料及时汇总存档,及时开展二次过关。
第二,加强过程监控,促进工作落实。学校研究制定了教师业务跟踪检查制度,采取定期全面检查和不定期专项抽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检查结果及时反馈给每位教师。在教办组织的学期初业务视导和学期末全面检查中,我校受到教办表扬的教师比例最高,总评成绩最好。
三、提高教研的实效性,向务实的教学研究要质量
第一,积极开展听评课活动。结合全镇开展的每学期人人上堂公开课活动,我校开学第一周公布教师上公开课的顺序,然后坚持每周二、三、四开展校内听评课活动,当天听课,当天评课,听评课活动面向全镇教师公开。不定期开展研讨课、优质课等观摩研讨活动。学校领导干部坚持推门听课,面对面指导教学。每学期都有重点地安排骨干教师上示范观摩课,青年教师上学习汇报课。
第二,探索校本教研新路子。学校改变以单元备课取代集体备课的传统做法,采取分学科确定教研专题,学科组教师人人准备发言材料,人人畅所欲言,互相交流思想认识的做法,实现教师之间思维互相碰撞,思想互通有无。为丰富校本课程,学校组建了校本课程开发小组,围绕古诗文诵读、民间游戏、民风民俗、泥塑制作等专题进行研究,开发了部分课程资源,有效地充实了这一学科。
第三,发挥教研辐射作用。我校多次承办教育局教研室、镇教办
组织开展的联片教研活动。近几年,学校先后与我镇的南河小学、土门小学等单位联合开展教学研讨,让教师们在“同课异构”交流、公开课研讨、优质课观摩等活动中学习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技能。
扎实有效的教学研究,极大地促进了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2010年4月,我校青年教师赵冉冉执教的数学课,在济宁市优质课评选中获得一等奖,并多次在市教研室组织的教研活动中执教公开课。目前,我校有济宁市优质课执教者2人,邹城市教学能手15人,邹城市优质课执教者20余人,教师公开发表教育教学论文10多篇。
四、实施“两抓一自主”管理,初步彰显办学特色
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学校的一切活动和一切工作,最终都是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我校在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上的做到“两抓一自主”,逐步彰显办学特色。
第一抓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学校以“好习惯成就好人生”这一理念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题,时刻关注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生活习惯的养成。以《邹城市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实施意见》为标准,指导学生的学习习惯;按照《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来引导教育学生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待人接物,明确哪些行为该做,哪些行为不该做;在生活习惯培养上,指导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作息时间和膳食计划。为激励学生,每学期,学校都要评选表彰一批习惯养成小标兵。
第二抓学生思想教育。学校利用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队会、节日庆祝,组织学生看革命影视,唱革命歌曲,读感恩故事,以此开
展感恩大自然、感恩祖国、感恩先烈、感恩师长、感恩同学为主题的感恩教育。通过开展励志教育,激励学生志存高远,立志成才。
“一自主”就是发挥学生自主自治作用。学校少先队成立了三查小组,负责检查早读、课间操的纪律,检查环境卫生、学生个人卫生,检查学生到校情况。去年以来,为让学生养成不乱丢垃圾的习惯,我校率先实践全镇提出的“没有垃圾桶就没有垃圾”的环境育人理念,在清理掉十多个垃圾桶后,我们规范整理了班级卫生角,引导学生把垃圾分类存放,集中处理,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学生的卫生行为习惯初步形成,学校环境一直保持整洁,在学期初和学期末全镇组织的学校管理现场会上受到好评。同时,学校一直重视学生的才艺培养,每年定期举办艺术节、读书节和体育节,这些活动的开展,都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行组织。在“阳光体育活动”中,少先大队灵活安排活动小组,在全体队员中开展了跳绳、转呼啦圈、踢毽子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学生艺术素养的提高。在邹城市举办的中小学生才艺大赛中,先后有60多人次在声乐、舞蹈等项目的比赛中获奖。2009年,我校参赛的舞蹈节目《喜洋洋》获农村小学组第一名,并在颁奖会上作了汇报演出。
各位领导,以上是我校取得的点滴成绩,成绩只代表过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校将认真落实本次教学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学习先进单位的好经验、好做法;以更加饱满的热情,以更加充足的干劲工作和学习,力争把学校建成质量上乘、人民满意、学生向往的学校。
第三篇:全市教育工作会议典型材料
以人为本,科学管理,做师生的良师益友
**市龙源学校校长***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实践告诉我:人本管理是指以人为本的管理,它强调在管理过程中必须以人为主体,树立一切活动在本质上都是为了人的思想。在学校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重视与教师和学生的情感交流,彼此沟通,互相了解,愉
快协作。
以教师为本,创造适合教师发展的管理。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导力量,创造适合教师发展的管理,才能引起教师积极的情感反应,使学校管理事半功倍。
在待遇上,使教师有满意感。就教师主体而言,从事的是太阳底下最辉煌的事业,当然应当讲奉献。但是,教师也是人,作为人的教师,首先是自然人,是社会人,教师工作的第一需要是谋生。只有在物质上满足了教师谋生的需要,才能要求教师向更高的层次做出努力。自龙源学校建校伊始,我就把满足教师的物质需要放在了首位,在规范化、科学化管理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2000年秋天,我帮助教师联系贷款50万元,使55户刚刚进城的教师住上了新房;今年又帮助教师贷款980万,新开发了两栋12000平米的住宅楼,解决了新来龙源的教师住房问题。并在居住区免费为教师提供开水,及时给他们灌煤气。每学期坚持给老师统一制作一套服装。在校内,配置了师生服务专用车,校长办公用车为教师服务60多人次;去年冬天,刘金龙老师的父亲生病住院,师生服务车或校长办公用车,始终随叫随到。虽然老人住院一个多月,但刘金龙却没有耽误一节课。
在制度上,我们相继出台了《关于教职工津贴发放的实施办法》、《级部管理的若干规定》、《龙源学校毕业班教师的奖励办法》等等,依据教师工作的数量和质量,体现了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奖优罚劣的原则。
在情感上,让教师有归宿感。如果说制度是硬管理,那么,情感便是软管理,是润滑剂。对于教师的管理,光靠制度显然是不够的,因为,情感决定着教师对学校和工作的态度,决定着教师智能发展的方向。就是说,我们要求老师们讲奉献,要求老师们以校为家,作为学校管理者的我就必须先把学校营造得象个家、是个家。因此,从踏进龙源的第一天开始,我就有一个目标:把龙源建成一个家,老师的家、学生的家。
运用情感内化的机制推动学校管理,我首先以身作则,廉洁奉公,实施勤政考核、校务公开,使全体教职工有正义感。我们学校规定,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教师必须首先做到;要求教师做到的事情,校长必须首先做到。两年多来,我总是五点半起床,步行到校,很少坐车,然后和老师们一块值班,和师生一起在餐厅就餐,晚上十点半以后才离开学校,每周至少有两个晚上住在学校。其次,校长要作风正派,处理问题要公正,让教职工有亲近感和信服感。教师津贴发放的数量、晋级评优,包括今年三名教师家属的调入,全部是通过打分打出来的,教师评议评出来的。第三,无论何时何地,校长都不能高高在上,而要尊重教师人格,关心教师生活,与教师之间营造一种平等、和谐、民主的氛围。节假日期间,我们放弃休息时间,走访还在乡镇工作的教师家属,征求他们对学校管理的意见和建议;元旦前夕,总是给他们寄上一份贺卡,表达我们的问候和祝福;每逢教师生日的时候,我们总是及时给他们送去生日蛋糕和校长代表校工会亲笔写的生日寄语。“生日寄语”是我与老师们沟通的一条重要渠道,是我与老师们关系民主和谐的又一体现。每年教师节期间,为全校教职工免费体检。2002年春节前夕,我们行程一千多公里,走访了48位优秀教师的母亲。鞠习明老师八十多岁高龄的爷爷奶奶,拉着我的手,一个劲地告诫自己的孙子说:“孩子,跟着孙校长,可一定要好好干呀!”
在事业上,让教师有成就感。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构成了文化的外延。因此我认为,就管理而言,必须通过制度的制定和落实,让全体教师在文化层面上达到一种高度,达到一种境界,并以此形成教师自身信念和追求的精神财富。教师的成就感,是教师工作的潜在和持久的动力。肯定教师的工作,并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让每一位教师都具有强烈的成就感,是管理好学校的有效措施。
给教师自主选择的余地。自2001年上学期开始,我们就坚持实行教导主任、总务主任、年级组长、教研组长、班主任竞争上岗的制度,使广大教师有了自主选择岗位的机会,使他们的特长有了展示的舞台,使他们的潜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对教师的工作进行充分肯定。爱因斯坦说过:“我可以凭着一句表扬生活一个月。”“拿起表扬的武器”,不仅仅是对学生讲的,对于老师,我们同样如此。2001年,我们评出了15位校级学科带头人、12位校级导师班主任;2002年,我们又
在《诸城日报》介绍了32位龙源学校教坛之星,在诸城电视台“龙城方圆”推出了15位龙源优秀教师,既为全体教师树立了身边的榜样,又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性。
以学生为本,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管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校的主人,是学校工作的核心。2001年7月,在全国少儿书画摄影竞赛中,郝常秀获金奖,徐明、刘春等十一名同学获银奖。2001年7月,在首届全国中小学优秀美术作品评选中,汤志涛同学获金奖,管晓雪同学获银奖。2002年,我校毕业生在全国数学、物理、化学、英语竞赛中,初超等27人获一、二、三等奖,在省级学科竞赛中,王峥等28人获奖。今年中考,被重点中学录取的统招生达215人,升学率达46.7%,初三学生参加重点中学实验班考试共有23人被一中、繁华两校录取。
各位领导、老师们,我是一个普通人,是一个普通的校长,我所做的,也只是一些普普通通的小事。与兄弟单位相比,还有很多不足,今后,我们一定会加强学习,取长补短,从小事做起,真情付出,并以此换取每一位老师、学生、家长和社会的满意和信任,让龙源事业永远充满蓬勃的生机!
谢谢大家!
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2页
上一页
[1]
[2]
第四篇:全市教育工作会议典型材料
实践告诉我:人本管理是指以人为本的管理,它强调在管理过程中必须以人为主体,树立一切活动在本质上都是为了人的思想。在学校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重视与教师和学生的情感交流,彼此沟通,互相了解,愉快协作。
以教师为本,创造适合教师发展的管理。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导力量,创造适合教师发展的管理,才能引起教师积极的情感反应,使学校管理事半功倍。
在待遇上,使教师有满意感。就教师主体而言,从事的是太阳底下最辉煌的事业,当然应当讲奉献。但是,教师也是人,作为人的教师,首先是自然人,是社会人,教师工作的第一需要是谋生。只有在物质上满足了教师谋生的需要,才能要求教师向更高的层次做出努力。自龙源学校建校伊始,我就把满足教师的物质需要放在了首位,在规范化、科学化管理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2006年秋天,我帮助教师联系贷款50万元,使55户刚刚进城的教师住上了新房;今年又帮助教师贷款980万,新开发了两栋12006平米的住宅楼,解决了新来龙源的教师住房问题。并在居住区免费为教师提供开水,及时给他们灌煤气。每学期坚持给老师统一制作一套服装。在校内,配置了师生服务专用车,校长办公用车为教师服务60多人次;去年冬天,刘金龙老师的父亲生病住院,师生服务车或校长办公用车,始终随叫随到。虽然老人住院一个多月,但刘金龙却没有耽误一节课。
在制度上,我们相继出台了《关于教职工津贴发放的实施办法》、《级部管理的若干规定》、《龙源学校毕业班教师的奖励办法》等等,依据教师工作的数量和质量,体现了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奖优罚劣的原则。
在情感上,让教师有归宿感。如果说制度是硬管理,那么,情感便是软管理,是润滑剂。对于教师的管理,光靠制度显然是不够的,因为,情感决定着教师对学校和工作的态度,决定着教师智能发展的方向。就是说,我们要求老师们讲奉献,要求老师们以校为家,作为学校管理者的我就必须先把学校营造得象个家、是个家。因此,从踏进龙源的第一天开始,我就有一个目标:把龙源建成一个家,老师的家、学生的家。
运用情感内化的机制推动学校管理,我首先以身作则,廉洁奉公,实施勤政考核、校务公开,使全体教职工有正义感。我们学校规定,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教师必须首先做到;要求教师做到的事情,校长必须首先做到。两年多来,我总是五点半起床,步行到校,很少坐车,然后和老师们一块值班,和师生一起在餐厅就餐,晚上十点半以后才离开学校,每周至少有两个晚上住在学校。其次,校长要作风正派,处理问题要公正,让教职工有亲近感和信服感。教师津贴发放的数量、晋级评优,包括今年三名教师家属的调入,全部是通过打分打出来的,教师评议评出来的。第三,无论何时何地,校长都不能高高在上,而要尊重教师人格,关心教师生活,与教师之间营造一种平等、和谐、民主的氛围。节假日期间,我们放弃休息时间,走访还在乡镇工作的教师家属,征求他们对学校管理的意见和建议;元旦前夕,总是给他们寄上一份贺卡,表达我们的问候和祝福;每逢教师生日的时候,我们总是及时给他们送去生日蛋糕和校长代表校工会亲笔写的生日寄语。“生日寄语”是我与老师们沟通的一条重要渠道,是我与老师们关系民主和谐的又一体现。每年教师节期间,为全校教职工免费体检。2006年春节前夕,我们行程一千多公里,走访了48位优秀教师的母亲。鞠习明老师八十多岁高龄的爷爷奶奶,拉着我的手,一个劲地告诫自己的孙子说:“孩子,跟着孙校长,可一定要好好干呀!”
在事业上,让教师有成就感。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构成了文化的外延。因此我认为,就管理而言,必须通过制度的制定和落实,让全体教师在文化层面上达到一种高度,达到一种境界,并以此形成教师自身信念和追求的精神财富。教师的成就感,是教师工作的潜在和持久的动力。肯定教师的工作,并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让每一位教师都具有强烈的成就感,是管理好学校的有效措施。
给教师自主选择的余地。自2006年上学期开始,我们就坚持实行教导主任、总务主任、年级组长、教研组长、班主任竞争上岗的制度,使广大教师有了自主选择岗位的机会,使他们的特长有了展示的舞台,使他们的潜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为教师搭建成功的平台。在龙源,我在教师中倡导“终身学习”,努力建设学习型组织。学校成立两年来,我们先后组织了信息技术培训班、实用英语培训班、教育教学理论培训班,外派教师一百多人次,到北京、江苏、济南、烟台等地进行学习,推荐十八人参加了研究生进修班的学习,使广大教师的业务和理论知识不断更新、不断提高。设立了“龙源论坛”,先后聘请梅汝莉、张瑞玲、范志兴等三十余名专家教授到校讲学,并聘请魏书生等二十余人为学校的办学顾问,为教师的研究、发展和成才提供指导,搭起了教师展示才华的舞台。
对教师的工作进行充分肯定。爱因斯坦说过:“我可以凭着一句表扬生活一个月。”“拿起表扬的武器”,不仅仅是对学生讲的,对于老师,我们同样如此。2006年,我们评出了15位校级学科带头人、12位校级导师班主任;2006年,我们又在《诸城日报》介绍了32位龙源学校教坛之星,在诸城电视台“龙城方圆”推出了15位龙源优秀教师,既为全体教师树立了身边的榜样,又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性。
以学生为本,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管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校的主人,是学校工作的核心。
课堂教学中,我们学习洋思经验,进行了以“自学——引导——训练”为主要模式的教学改革,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常规管理中,我们文秘家园wmjy.net仍然坚持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参与管理,每学期开展一次“千家评校”、“学生评价教师”的活动;我们设立了校长信箱,以便及时了解学生和学生家长对于我们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信箱设立以来,共收到学生和家长来信近一千封,采纳学生和学生家长的建议四十余条,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问题,都经过学校办公会议研究以后,给予了公开答复。日常生活中,我们建立健全了教师联系学生制度,班主任包班、任课教师包学生,并规定每周二最后一节课为固定的师生谈心时间;要求教师不吃请、不受礼,廉洁从教、文明从教;校长办公用车,接送学生到医院看病就诊100多人次,全校教职工帮助学生问医求药800多人次,学生们亲切地称他们“龙源妈妈”。在评价方面,我们坚持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今年夏天,我们制作了248个灯箱,悬挂在校园甬道两侧,宣传每年评出的“学习标兵”、“优秀团员”、“优秀班干部”、“体育小明星”、“丹青小能手”和“龙源名生”等,为全体同学树立了身边的榜样,并调动了全体同学全面发展、努力进取的积极性和自觉性。8月28日,《中国教育报》记者到学校采访,我们的这一做法,引起了他们极大的兴趣,他们将制成图片新闻在《中国教育报》上进行介绍。
2006年7月,在全国少儿书画摄影竞赛中,郝常秀获金奖,徐明、刘春等十一名同学获银奖。2006年7月,在首届全国中小学优秀美术作品评选中,汤志涛同学获金奖,管晓雪同学获银奖。2006年,我校毕业生在全国数学、物理、化学、英语竞赛中,初超等27人获一、二、三等奖,在省级学科竞赛中,王峥等28人获奖。今年中考,被重点中学录取的统招生达215人,升学率达46.7%,初三学生参加重点中学实验班考试共有23人被一中、繁华两校录取。
各位领导、老师们,我是一个普通人,是一个普通的校长,我所做的,也只是一些普普通通的小事。与兄弟单位相比,还有很多不足,今后,我们一定会加强学习,取长补短,从小事做起,真情付出,并以此换取每一位老师、学生、家长和社会的满意和信任,让龙源事业永远充满蓬勃的生机!
谢谢大家!
第五篇:全市教育工作会议典型材料
以人为本,科学管理,做师生的良师益友
**市龙源学校校长***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实践告诉我:人本管理是指以人为本的管理,它强调在管理过程中必须以人为主体,树立一切活动在本质上都是为了人的思想。在学校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重视与教师和学生的情感交流,彼此沟通,互相了解,愉
快协作。
以教师为本,创造适合教师发展的管理。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导力量,创造适合教师发展的管理,才能引起教师积极的情感反应,使学校管理事半功倍。
在待遇上,使教师有满意感。就教师主体而言,从事的是太阳底下最辉煌的事业,当然应当讲奉献。但是,教师也是人,作为人的教师,首先是自然人,是社会人,教师工作的第一需要是谋生。只有在物质上满足了教师谋生的需要,才能要求教师向更高的层次做出努力。自龙源学校建校伊始,我就把满足教师的物质需要放在了首位,在规范化、科学化管理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2000年秋天,我帮助教师联系贷款50万元,使55户刚刚进城的教师住上了新房;今年又帮助教师贷款980万,新开发了两栋12000平米的住宅楼,解决了新来龙源的教师住房问题。并在居住区免费为教师提供开水,及时给他们灌煤气。每学期坚持给老师统一制作一套服装。在校内,配置了师生服务专用车,校长办公用车为教师服务60多人次;去年冬天,刘金龙老师的父亲生病住院,师生服务车或校长办公用车,始终随叫随到。虽然老人住院一个多月,但刘金龙却没有耽误一节课。
在制度上,我们相继出台了《关于教职工津贴发放的实施办法》、《级部管理的若干规定》、《龙源学校毕业班教师的奖励办法》等等,依据教师工作的数量和质量,体现了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奖优罚劣的原则。
在情感上,让教师有归宿感。如果说制度是硬管理,那么,情感便是软管理,是润滑剂。对于教师的管理,光靠制度显然是不够的,因为,情感决定着教师对学校和工作的态度,决定着教师智能发展的方向。就是说,我们要求老师们讲奉献,要求老师们以校为家,作为学校管理者的我就必须先把学校营造得象个家、是个家。因此,从踏进龙源的第一天开始,我就有一个目标:把龙源建成一个家,老师的家、学生的家。
运用情感内化的机制推动学校管理,我首先以身作则,廉洁奉公,实施勤政考核、校务公开,使全体教职工有正义感。我们学校规定,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教师必须首先做到;要求教师做到的事情,校长必须首先做到。两年多来,我总是五点半起床,步行到校,很少坐车,然后和老师们一块值班,和师生一起在餐厅就餐,晚上十点半以后才离开学校,每周至少有两个晚上住在学校。其次,校长要作风正派,处理问题要公正,让教职工有亲近感和信服感。教师津贴发放的数量、晋级评优,包括今年三名教师家属的调入,全部是通过打分打出来的,教师评议评出来的。第三,无论何时何地,校长都不能高高在上,而要尊重教师人格,关心教师生活,与教师之间营造一种平等、和谐、民主的氛围。节假日期间,我们放弃休息时间,走访还在乡镇工作的教师家属,征求他们对学校管理的意见和建议;元旦前夕,总是给他们寄上一份贺卡,表达我们的问候和祝福;每逢教师生日的时候,我们总是及时给他们送去生日蛋糕和校长代表校工会亲笔写的生日寄语。“生日寄语”是我与老师们沟通的一条重要渠道,是我与老师们关系民主和谐的又一体现。每年教师节期间,为全校教职工免费体检。2002年春节前夕,我们行程一千多公里,走访了48位优秀教师的母亲。鞠习明老师八十多岁高龄的爷爷奶奶,拉着我的手,一个劲地告诫自己的孙子说:“孩子,跟着孙校长,可一定要好好干呀!”
在事业上,让教师有成就感。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构成了文化的外延。因此我认为,就管理而言,必须通过制度的制定和落实,让全体教师在文化层面上达到一种高度,达到一种境界,并以此形成教师自身信念和追求的精神财富。教师的成就感,是教师工作的潜在和持久的动力。肯定教师的工作,并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让每一位教师都具有强烈的成就感,是管理好学校的有效措施。
给教师自主选择的余地。自2001年上学期开始,我们就坚持实行教导主任、总务主任、年级组长、教研组长、班主任竞争上岗的制度,使广大教师有了自主选择岗位的机会,使他们的特长有了展示的舞台,使他们的潜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为教师搭建成功的平台。在龙源,我在教师中倡导“终身学习”,努力建设学习型组织。学校成立两年来,我们先后组织了信息技术培训班、实用英语培训班、教育教学理论培训班,外派教师一百多人次,到北京、江苏、济南、烟台等地进行学习,推荐十八人参加了研究生进修班的学习,使广大教师的业务和理论知识不断更新、不断提高。设立了“龙源论坛”,先后聘请梅汝莉、张瑞玲、范志兴等三十余名专家教授到校讲学,并聘请魏书生等二十余人为学校的办学顾问,为教师的研究、发展和成才提供指导,搭起了教师展示才华的舞台。
对教师的工作进行充分肯定。爱因斯坦说过:“我可以凭着一句表扬生活一个月。”“拿起表扬的武器”,不仅仅是对学生讲的,对于老师,我们同样如此。2001年,我们评出了15位校级学科带头人、12位校级导师班主任;2002年,我们又
在《诸城日报》介绍了32位龙源学校教坛之星,在诸城电视台“龙城方圆”推出了15位龙源优秀教师,既为全体教师树立了身边的榜样,又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性。
以学生为本,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管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校的主人,是学校工作的核心。
课堂教学中,我们学习洋思经验,进行了以“自学——引导——训练”为主要模式的教学改革,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常规管理中,我们仍然坚持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参与管理,每学期开展一次“千家评校”、“学生评价教师”的活动;我们设立了校长信箱,以便及时了解学生和学生家长对于我们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信箱设立以来,共收到学生和家长来信近一千封,采纳学生和学生家长的建议四十余条,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问题,都经过学校办公会议研究以后,给予了公开答复。日常生活中,我们建立健全了教师联系学生制度,班主任包班、任课教师包学生,并规定每周二最后一节课为固定的师生谈心时间;要求教师不吃请、不受礼,廉洁从教、文明从教;校长办公用车,接送学生到医院看病就诊100多人次,全校教职工帮助学生问医求药800多人次,学生们亲切地称他们“龙源妈妈”。在评价方面,我们坚持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今年夏天,我们制作了248个灯箱,悬挂在校园甬道两侧,宣传每年评出的“学习标兵”、“优秀团员”、“优秀班干部”、“体育小明星”、“丹青小能手”和“龙源名生”等,为全体同学树立了身边的榜样,并调动了全体同学全面发展、努力进取的积极性和自觉性。8月28日,《中国教育报》记者到学校采访,我们的这一做法,引起了他们极大的兴趣,他们将制成图片新闻在《中国教育报》上进行介绍。
2001年7月,在全国少儿书画摄影竞赛中,郝常秀获金奖,徐明、刘春等十一名同学获银奖。2001年7月,在首届全国中小学优秀美术作品评选中,汤志涛同学获金奖,管晓雪同学获银奖。2002年,我校毕业生在全国数学、物理、化学、英语竞赛中,初超等27人获一、二、三等奖,在省级学科竞赛中,王峥等28人获奖。今年中考,被重点中学录取的统招生达215人,升学率达46.7%,初三学生参加重点中学实验班考试共有23人被一中、繁华两校录取。
各位领导、老师们,我是一个普通人,是一个普通的校长,我所做的,也只是一些普普通通的小事。与兄弟单位相比,还有很多不足,今后,我们一定会加强学习,取长补短,从小事做起,真情付出,并以此换取每一位老师、学生、家长和社会的满意和信任,让龙源事业永远充满蓬勃的生机!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