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握住留守儿童精准扶贫的关键

时间:2019-05-13 10:29: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把握住留守儿童精准扶贫的关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把握住留守儿童精准扶贫的关键》。

第一篇:如何把握住留守儿童精准扶贫的关键

如何把握住留守儿童精准扶贫的关键

一、政府和经济上:

1、帮助其父母亲学到或者掌握一技之能,并且能够在家乡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

2、发展农村特色种植、养殖业在政策、资金上给予留守儿童家庭更多扶持。

3、发展乡村工厂、纺织厂、公司,并且为留守儿童的父母亲开放工作。

4、备案各个村的留守儿童家庭经济等情况并且做好跟踪。

5、在资金、政策上大力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

6、发展乡村特色旅游、民族文化旅游。

7、鼓励和建立村里的特色手工制作、农产品等的销售网络和销售渠道。

8、多进行下乡宣传和对家长们的教育

二、家长思想教育上:

1、教育家长,孩子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不管任何困难,尽量陪伴在孩子的身边,陪伴他们成长。

2、鼓励家长多与子女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关注心理变化。

三、学校层面上:

1、做好留守儿童子女情况的调查,做好备案,并且跟踪他们的成长。

2、特殊关照性格孤僻的留守儿童,重点关注,避免他们参与赌博、沉迷网络游戏等

3、多给予留守儿童学费、书本费、生活费上的减免资助等。

4、观察和发现他们的兴趣爱好,并且发展。

5、周末定期可以开设兴趣爱好班,比如绘画、体育运动、民族舞蹈、折纸、民族艺术等的学习班。

6、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变化

7、宣传优秀事迹,先进事迹,鼓励孩子们认真学习

四、社会层面:

1、鼓励志愿者进村的支教活动。

2、建设支教网站,接受社会的捐助。

3、组织留守儿童进城市的博物馆、大学等教育场所参观活动,勉励他们认真学习报效祖国

第二篇:农村留守儿童的精准扶贫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的精准扶贫研究

在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由此产生了大量的农村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作为农村弱势地位与留守现象叠加效应的综合体现,是教育扶贫的重要对象。目前农村留守儿童已经受到了广泛关注与重视,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与帮扶工作,目前已取得了一定进展,如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和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建立留守儿童强制报告机制等,但是留守儿童在健康、学习、心理、安全等方面问题依然长期存在,其贫困状态尚未得到根本改善。精准扶贫理念自2013年提出以来,在解决贫困问题上已取得阶段性进展,积累了成功经验,这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帮扶和关爱工作提供了契机和参考。精准扶贫要求对留守儿童的帮扶要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走出模糊化、碎片化的初级帮扶阶段,进入常态化、长效化、有针对性的精准帮扶阶段,根据留守儿童的不同特征给予“精准关爱”,实现面向农村留守儿童的精准扶贫。农村留守儿童帮扶存在的突出问题

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帮扶要以儿童的需求为基础和前提。当前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帮扶措施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帮扶对象、帮扶过程和帮扶效果三个方面。

第一,帮扶对象的模糊化。农村留守儿童具有不同的特征和多样需求。农村留守儿童群体并不是抽象的数字,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针对不同特征和需求的留守儿童,要有不同的帮扶措施。如有的留守儿童家庭十分困难,面临辍学危险,需要得到物质资助;有的留守儿童长期感到孤独、寂寞,需要对其进行心理辅导;还有的留守儿童出现学业表现较差、学习兴趣下降等问题,需要对其进行学业辅导;同时还有的留守儿童出现说谎、打架、抽烟、欺负同学等问题行为,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对于这类留守儿童需要加强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目前对留守儿童的帮扶存在帮扶对象模糊化的问题,笼统地针对所有留守儿童,掩盖了留守儿童群体的内部差异,导致帮扶措施缺乏针对性。主要表现为:一方面没有针对不同特征的留守儿童开展帮扶,已开展的对留守儿童的帮扶往往以学校为单位进行,“一刀切”式地开展“所有留守儿童都参加”的帮扶;另一方面,没有针对留守儿童的不同需求开展帮扶,已开展的对留守儿童的帮扶往往以物质资助为主,如为留守儿童捐献书包、文具等学习用品,而对留守儿童的陪伴、心理关爱的帮扶较少。第二,帮扶措施的碎片化。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关爱工作应形成制度化、系统化的帮扶措施,这样才能充分提升帮扶措施的有效性与可持续性。当前对留守儿童开展帮扶的主体众多但尚未形成有效的协同机制。2013年《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教育工作的意见》要求教育部、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央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共青团中央、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5个部门共同参与留守儿童关爱行动。2016年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要求民政部、中央综治办、中央农办、中央网信办、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公安部等27个部门联合建立,众多部门参与留守儿童帮扶工作,一方面体现出对留守儿童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也会出现多部门“齐抓共管”,结果容易陷入权责不明、“九龙治水”的困局,使帮扶工作无法聚焦,缺乏合力,帮扶措施具有随机性。按照相关政策规定,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和帮扶主要包括教育部门和学校通过加强控辍保学、心理健康教育、法治和安全教育、亲子沟通等方式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力度,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关工委等群团组织通过留守儿童之家等场所对留守儿童提供关爱服务,社会上的公益慈善、志愿服务组织等积极参与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这些活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留守儿童的问题,保证了留守儿童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加强了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但是在政策执行中存在对留守儿童的帮扶不够系统等问题,如政府部门只有逢年过节才看望慰问留守儿童,缺少日常化的关爱;公益组织开展帮扶活动时间太短,还没熟悉情况就草草收场,对留守儿童的帮扶容易陷入“节日化”“交叉化”、流于形式等误区。有的帮扶活动甚至成为完成政治任务或者商业炒作的工具,出现虚假关爱,这可能会对留守儿童造成二次伤害。第三,帮扶效果考核机制的缺失。对留守儿童帮扶效果的考核是提升帮扶成效的重要助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开展留守儿童帮扶考核能够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尤其是对农村有限的教育资源而言,提升留守儿童帮扶效果显得更为重要。二是我国精准扶贫的经验证明了考核机制的重要性。精准考核是精准扶贫的重要环节,能够督促贫困地区的地方政府将精准扶贫作为工作的重点,改变扶贫形式化的问题,并提升扶贫的积极性。三是缺乏考核机制容易导致帮扶重投入和规模、轻结果的倾向。目前对留守儿童进行帮扶的项目和活动较多,在缺少有效考核机制的情况下,项目成效往往通过投入来体现,如建设了几个留守儿童关爱机构、投入了多少资金等等,但这不是对留守儿童发展和受益程度的考核,忽视了结果倾向的考核,容易造成留守儿童帮扶工作没有真正产生实效。目前对留守儿童的帮扶仍缺少系统的考核机制。2015年教育部下文要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关爱的相关制度和工作内容开展自查工作,自查体现了教育部对留守儿童帮扶考核的重视,有利于农村中小学校反思留守儿童帮扶工作,但是这种方式缺乏外部考核,并缺乏系统性,同时并未形成明确的与之相对应的激励问责机制,无法对留守儿童帮扶工作的效果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反馈,不利于促进留守儿童帮扶工作的持续开展。农村留守儿童精准扶贫的基本原则

经过初级阶段的留守儿童帮扶,农村留守儿童的状况有所改善。为更好地提升帮扶实效,对留守儿童的帮扶策略也应有所调整,坚持精准扶贫的原则,基于留守儿童的具体特征进行针对性帮扶。

1精准识别帮扶对象

精准识别帮扶对象是对留守儿童进行精准扶贫的前提和基础。精准识别应坚持分类化和动态化的原则。

其一,分类识别留守儿童。只有将留守儿童群体进行细化和分类,分析不同类型留守儿童的共性和个性,才能结合留守儿童的不同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学术研究发现,不同个体特征的留守儿童呈现出显著差异。就监护类型而言,祖辈监护和上代监护儿童的问题行为显著高于单亲监护,同辈或无看护的留守儿童健康状况较差,单亲监护中,母亲外出对留守儿童的负向影响更大。在各种监护类型中,祖辈监护是留守儿童的主要监护类型,这类群体要注意隔代监护对留守儿童产生的影响,无人监护尤其需要得到重点帮扶。就留守学段而言,学龄越低,其心理问题越突出,表现为更加焦虑、孤独、自责等情绪。说明早期形成的亲子依恋对留守儿童具有重要作用。还有研究发现初中阶段的留守儿童处于青春期,在自卑、自尊等情绪上更加敏感,也更加冲动,是教育问题爆发的重要时间点,叛逆叠加留守,初中阶段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更需要得到关注。对留守儿童的帮扶需要结合不同年龄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对学前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需主要关注其卫生、健康成长、平等入园、亲子关系等问题。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占留守儿童群体的大部分,需着重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等问题。处于高中阶段的留守儿童需要重点关注其终止学业转变为新生代农民工的问题。同时还需关注父母一方外出学生的状况,这类学生属于广义上的留守儿童。父母单独一方监护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单亲”教育,且由于在家的父亲或母亲,需要承担农活、家务等工作,缺乏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影响对儿童的教育效果。留守儿童的精准识别工作不应忽视这一群体,尤其需关注母亲外出的儿童状况。

其二,动态识别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身份并非一成不变,要用变化的视角看待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动态性主要体现为:年龄的增长导致留守儿童的变化。一是当留守儿童超过16岁之后,进入成人阶段,自动退出留守儿童群体。二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与主要矛盾也不断发生变化。按照发展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儿童的发展包括婴儿期、学步期、学前期、儿童中期和青春期,个体在每个阶段都要应对和解决一种危机和冲突,面临的冲突分别是信任对不信任、自主对羞愧怀疑、主动对内疚、勤奋对自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没有父母的陪伴对留守儿童应对这些危机提出了更大的挑战。父母外出或者返乡也会造成留守儿童身份的变更。父母首次外出务工使子女的身份转变为留守儿童;父母返乡使子女留守状态结束,成为曾留守儿童;父母返乡后再次外出务工,其子女也再次成为留守儿童。同时父母的返乡次数和联系频率也会对留守儿童造成不同的影响。有研究发现:与父母见面或者联系次数较多的留守儿童,能够从父母那里获得充分的支持和肯定。留守时间具有动态性,是预测留守儿童问题的重要因素,6岁以前与父母分离,无论留守时间长短,都将对儿童的行为和情绪发展造成消极影响;而6岁以后与父母分离,分离时间越长,对行为和情绪发展的消极影响越严重。留守时间对留守儿童的情绪和行为有调节作用,要给予留守年龄较小或留守时间较长的儿童更多的关爱。2精准制订帮扶措施

精准制订帮扶措施是指明确相关主体的权责范围,针对留守儿童可能面临的重点问题,对留守儿童进行精准帮扶。

其一,精准界定帮扶主体,区分校内和校外空间,界定不同帮扶主体的职责和范围。留守儿童大部分时间是在幼儿园和学校里度过的,对于寄宿制留守儿童尤其如此,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和帮扶工作应从教育层面主动作为,形成以教育部门为主导,以农村学校、幼儿园为主体,政府、学校和教师共同参与的、立体化的帮扶关爱体系。学校要承担校内留守儿童教育关爱的主要职责,通过课程教学、德育活动、学校管理等多种措施,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与帮扶。对于群团组织、社会组织等在校内组织的关爱帮扶活动要由教育部门和学校审核筛选和统筹安排,以服务于留守儿童的全面发展为标准,真正为帮扶留守儿童发挥作用。对于在校外的留守儿童,形成由政府领导、民政部门牵头、各级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关爱体系,加强日常性的帮扶与关爱,对留守儿童进行学业辅导、亲情陪护和心理疏导。对于寒暑假期、非寄宿制留守儿童放学后的校外时间,教育部门与学校要做到心中有数,与相关部门和组织互通留守儿童的信息,定期家访,发挥学校对留守儿童教育的辐射作用。父母的陪伴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强化留守儿童父母的监护责任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重要方面,也是留守儿童问题解决的根本所在。父母在尽可能的条件下多返乡与儿童团聚、假期接儿童进城、通过电话加强与留守儿童的沟通等方式,能使其感受到父母的亲情关爱,拉近亲子关系。

其二,精准定位重点问题。精准扶贫要突出重点,将有限的教育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留守儿童面临的最突出问题,也是所有留守儿童面临的共性问题,是儿童与父母长期分离、缺乏关爱和有效监护可能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些问题具有隐蔽性和长期性,甚至会对留守儿童产生显著的、终身影响。已有研究充分说明了留守状态对儿童心理产生的影响,包括压力、孤独、焦虑、抑郁等情绪体验,同时还要注意到,留守状态一定程度上也会产生明理感恩、自立顽强、自信进取等心理资本,从而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在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中,要注意激发和培养留守儿童的积极情绪,提升儿童对留守状态的适应能力,促进其健康成长。3精准考核帮扶效果

精准考核帮扶效果是提升留守儿童帮扶工作成效的关键,是落实帮扶效果的重要环节。一方面,精准考核帮扶效果。建立并完善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之家的标准,依据标准开展农村寄宿制学校和农村留守儿童之家的考核。这方面在实践领域已有相关探索,如安徽省出台了《校内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和管理考核办法》,要求“留守儿童之家”活动用房面积应不低于20平方米,要配备电视和一定数量的图书、期刊、报纸和文体器材,严格按照要求实施亲情电话项目等。考核办法为留守儿童帮扶设施的配备提供了参考和依据。另一方面,强化考核结果的使用。完善留守儿童帮扶的激励和问责机制。将留守儿童帮扶考核结果与政府评价、学校评价、相关组织评价和个人绩效挂钩,对留守儿童帮扶过程中成效显著的组织或个人进行表扬和激励,并将成功经验予以推广,对留守儿童重视程度不够、帮扶措施不实的组织或个人,要精准落实到相关责任主体,追究其责任。面向农村留守儿童的精准扶贫策略 动态管理留守儿童信息档案

准确掌握留守儿童的信息是精准扶贫的前提和基础,国家在相关政策中强调要建立留守儿童信息台账,坚持一人一档案,动态管理留守儿童信息,以对留守儿童进行精准施测。校内留守儿童的信息档案建设可以依托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这一平台。已经建成的学籍信息系统已经实现了1.93亿学生信息入库,在教育管理信息化方面实现了突破,依托学籍信息系统建立留守儿童信息档案,具有可操作性和高效性。当前学籍信息系统上没有区分监护人信息,无法有效识别留守儿童。可以在家庭成员管理界面上,增加父母外出情况(包括外出人员、外出时间等)、受委托监护人信息、返乡情况等标签,通过父母外出情况能判断出其是否属于留守儿童及其留守的类型和时间等信息,从受委托监护人信息能判断出其监护类型,通过外出时间、返乡情况等结合其他学籍信息能分析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同时在基本信息之外,有条件的话可以链接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测试、学习成绩、主要困难等信息,使留守儿童的识别更加精准。校外留守儿童的信息,由政府主导、民政部牵头,建立留守儿童信息库,通过定期走访、全面排查等方式,掌握留守儿童的基本信息,重点关注辍学留守儿童和无人监护留守儿童的状况。通过留守儿童信息系统的建立,充分发挥信息化、大数据的作用,实现对留守儿童的动态、实时监测。重点聚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问题是农村留守儿童精准扶贫的重点与难点,对留守儿童需要重点聚焦其心理健康问题。

其一,大力推广留守儿童帮扶工作的成功经验,并加大支持力度。当前对留守儿童的帮扶工作已经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对这些办法要立即推广,并通过政策倾斜、财政支持、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加大支持力度,如开设亲情热线,通过手机、电话与父母加强沟通和交流是留守儿童的共同需求,也是帮助留守儿童感受亲情的重要手段。亲情热线对于加强留守儿童和父母的沟通起到了重要作用。接下来应在精准扶贫的理念下,加大支持力度,政府可设置专项经费,拨款到留守儿童个人,专款专用,为亲情热线买单。依托学校、留守儿童之家等,加强留守儿童与父母的沟通和交流。结对帮扶机制是目前已被证实有效的工作机制,开设一对一结对帮扶机制,校内由教师担任,校外由志愿者和爱心人士担任留守儿童的“爱心妈妈”或者“代理家长”,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留守儿童的亲情缺失。要加大支持力度,一方面,将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纳入教师的工作量,作为绩效考核内容;另一方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支持社会慈善组织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工作,建立长效机制。

其二,探索留守儿童精准帮扶工作新的举措。通过赏识教育提升留守儿童的自信,赏识教育不仅是一种促进个体能力发展的方法,更蕴含了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根据罗森塔尔效应,赏识教育能够让儿童感受到教师对其的关爱和期待,从而提升自信和自强水平。在日常的教育中,教师或监护人对留守儿童进行赏识教育,发掘留守儿童的闪光点,能够对留守儿童产生积极的心理暗示,提升留守儿童的自信。通过家长培训助力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发挥父母对留守儿童能起到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教育部门和学校可以抓住留守儿童父母春节返乡的机会,以召开家长会等方式,就父母对留守儿童的重要作用、不同阶段儿童的心理特点、亲子沟通的技巧等内容开展家长培训,转变父母的观念,提升其对留守儿童教育的重视程度。

着力开展对留守儿童帮扶效果的精准考核

精准考核是对留守儿童进行精准扶贫的效果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为更好地开展留守儿童帮扶工作提供依据。对留守儿童帮扶效果的精准考核可以从过程和结果两个方面展开。首先,过程性考核是对留守儿童帮扶的过程进行监控,包括政府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政策执行状况,农村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一对一帮扶机制等的实施状况,妇联、共青团等群团组织对留守儿童帮扶的活动时间、活动频率和活动效果等,社会组织帮扶留守儿童的公益项目的时长、持续性和效果等。通过帮扶过程记录等方式,保证帮扶的长期性和持续性,防止留守儿童帮扶的形式主义。其次,结果性考核主要体现为对留守儿童帮扶的结果进行评价。在学校中对学生身体健康状况、心理发展状况和学业发展状况的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不同类型的留守儿童的考核结果,整体把握留守儿童的状况,同时通过追踪研究分析留守状态对儿童的隐性影响和长期影响。

第三篇:“童心圆”:如何把握留守儿童精准帮扶的关键

成长路有爱同行,童心圆成就未来

太原理工大学软件学院学生梁明晶没有想到自己会被触动,在参与“童心圆”公益节目拍摄前,留守儿童在她心里只是几个没有温度的字眼,而如今却真实地打动了她的心。“只有真正走进他们,你才能理解,才知道你所付出的一点爱会有怎样的回报。”梁明晶说。

8月19日,山西省教育厅“童心圆”留守儿童精准帮扶计划在方山县积翠示范小学正式开营。紧随其后,“童心圆”励志真人秀公益节目于8月20日,在方山县积翠乡南阳村正式开拍。

该节目是由山西省教育厅扶贫队发起,第一期由太原工业学院“圆梦队”和太原理工大学“爱心家园”、“清泽心雨网站”等公益团体参加,以大学生志愿者与留守儿童“一对一”结对陪伴为线索,围绕社会热点和时代背景建立叙事情境,通过亲情陪伴、心理关怀、才艺培养、感恩教育等志愿服务,融合剧情设定和游戏设计,记录志愿者和孩子生活中发生的励志体验故事,探索心理帮扶留守儿童的新思路。

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宏大叙事中,留守儿童成为一个时代的印记,像“野草一样成长”,是大部分留守儿童生活状态的真实写照。其产生的问题不断暴露,引起社会各界极大关注。从中国城镇化目前的发展程度而言,这一问题在未来很长的时间内还将继续发酵,其产生的社会影响将贯穿整个中国城镇化的进程当中,并成为一个历史性的难题。

李克强总理曾说过,“决不能让留守儿童成为家庭之痛、社会之殇。”2016年2月1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更是将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提升为一个紧迫的国家课题。《意见》出台后,各省市也纷纷出台相关实施办法和细则。然而在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政策指导下,留守儿童问题究竟该如何解决,却仍在等待实践的考验。

现实中,从政府机构到公益组织,对留守儿童的关心救助日渐增加,但更多却还停留在物质层面。南阳村“第一书记”赵永霞在工作实践中发现,对留守儿童的物质馈赠固然重要,但是心理关怀更显急迫,因为童年是一个人性格、习惯、人格、心理形成的最重要阶段,如果错过了这一阶段的有效引导,今后将很难补救。

“所以我们积极筹备并推出《‘童心圆’留守儿童精准帮扶计划》,以互联网+第一书记+大学生志愿者+心理助困+精准扶贫为主要特色,致力于开展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心理援助,以留守儿童比例高的农村或城镇学校作为项目实施地,以小学生为目标人群,为留守儿童建立健全的人格提供有力的社会支持。”赵永霞表示。

如今,在山西省教育厅的支持下,一支由儿童教育专家、心理学专业人士、有心理专业基础的在校大学生组成的志愿者团队已经颇具雏形,越来越多的高校公益团体还积极要求参与其中。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需要依靠‘第一书记’这支在脱贫攻坚战中的重要力量,作为留守儿童帮扶项目实施的桥梁和纽带,促进该公益项目深入实施,并使关爱活动常态化成为可能。”方山县积翠乡党委书记雷海云指出。

在太原工业学院“圆梦队”的志愿者张雪飞看来,在拍摄过程中,失落的村庄、淳朴的乡俗、孩子们敏感脆弱而又渴望温暖的眼神深深震撼着他与每一位实践队员。“父母离异,外出打工,孩子先天性残疾,妻子离家出走,家中空留老人照顾孩子,这些情况比比皆是。”在看到问题的同时,队员们也看到了希望,“孩子们从一开始的防备、抗拒、不愿交流,到后来主动交流、融入团队,笑容明显增多,甚至还可以开玩笑,开始拥有自己的想法,懂得了感恩和回报,在你看来只是一点点的付出,但也许会为他们打开一扇门,这时候你就会感到自己的成就和责任。”张雪飞说。当孩子们哭着说出,“哥哥姐姐,我不想你们走”的时候,很多队员都流下了眼泪。

“谢谢这几天照护(顾)我,你教我怎样做好人,遇到事情不要隐瞒,什么事也不能打架来解决,有人遇到困难要帮助别人。我们真的非常感动,是你们给了我勇气。”一个十一岁孩子心里的冰块被志愿者融化了。

志愿者们也收获良多,大家更加懂得了责任和担当。“这只是一个片段,不是终点。我答应孩子会回去看他,志愿行动没有结束!”项目志愿者柴雅青郑重承诺。

“留守儿童在承受生理和心理双重‘营养不良’,如果当下不做出积极回应,其产生的后果将不可预估。”太原理工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侯彩霞认为,“童心圆”留守儿童精准帮扶计划就是要在精神层面去帮助孩子们,给予他们陪伴与自信,给予他们关爱和尊重,给予他们温暖和鼓励,让他们在精神上得到滋养与丰富,从而获得更多的自我价值感和生命动力,走出物质的贫瘠,脱离心灵的孤寂,和其他儿童一样赢得一个健康幸福的人生,成为一个对家庭、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留守儿童是一个紧迫的课题,要阻断贫困现象的代际传递,需要针对留守儿童实施教育精准扶贫,创建一种以心理援助为主要特色的留守儿童精准帮扶模式,吸纳更多高校团队和志愿者投身其中,切实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学习生活和心理成长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山西省委驻方山县下乡工作队大队长、省教育厅正厅级督学张卓玉说。

在北武当山灿烂的晚霞映照下,当大学生志愿者与孩子们欢快地喊出项目口号“一起来,不孤单”时,项目发起人赵永霞觉得目标不再那么遥远。

第四篇: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

25年前,我在中国福建省宁德地区工作,我记住了中国古人的一句话:“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至今,这句话依然在我心中。——习近平《携手消除贫困 促进共同发展》 2015.10.16

一、现状

“足寒伤心,民寒伤国。贫困及其衍生出来的饥饿、疾病、社会冲突等一系列难题依然困扰着许多发展中国家。”

“学习笔记”评述:

——从贫困人口的数量看,贫困人口仍然较多。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截至2014年底,我国还有贫困人口7017万人。

——从贫困人口的分布看,都是难啃的“硬骨头”。经过多轮扶贫攻坚,目前的贫困人口大多分布在“角落里”——深山区、石山区、高寒山区、偏远山区,无论采取何种扶贫方式,难度都比以往增加,不少地方面临“保护生态”与“加快发展”的矛盾。

——从贫困群众的诉求看,日益呈现多样化。一方面,我国扶贫开发已经从“以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的阶段转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另一方面,“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社会”的要求也增加了扶贫开发难度。

目前,我国贫困地区发展滞后问题没有根本改变。在民生问题中,困难群体往往有更多更强烈的诉求,因此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扶。距2020年还有不到6年时间,要确保7000多万人全部如期脱贫,每年要减贫1200万人,每个月要减贫100万人,任务非常重。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人民幸福。尽管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但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缩小城乡和区域发展差距依然是我们面临的重大挑战。全面小康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小康,不能出现有人掉队。未来5年,我们将使中国现有标准下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是中国落实2015年后发展议程的重要一步。”

“学习笔记”评述:

减贫与发展是反映经济转型、社会进步的一面镜子,认识和掌握贫困化发生机理、演化特征及分布规律,是制定扶贫规划的重要依据。总书记明确指出,扶贫开发是我们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是最艰巨的任务。自己花精力最多的是扶贫,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日渐紧迫,“不容一个人掉队”的“全面建成”目标的实现与扶贫成败与否有巨大的关联。“精准扶贫”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迫切期待一系列“超常规”举措和政策“组合拳”取得看得见的成效。三、六个精准

“我们注重抓六个精准,即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确保各项政策好处落到扶贫对象身上。” 四、四个施策 “我们坚持分类施策,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 五、五种渠道

“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 六、十项工程

干部驻村帮扶、职业教育培训、扶贫小额信贷、易地扶贫搬迁、电商扶贫、旅游扶贫、光伏扶贫、构树扶贫、致富带头人创业培训、龙头企业带动。

“学习笔记”评述:

有些地方扶贫投入不少,但实际效果不佳,主要原因在于扶贫对象的精准性、因贫施策的科学性不够。而精准扶贫,正是扶贫工作科学性的体现。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制胜之道也在于精准。“六个精准、四个施策、五种渠道,十项工程”,就体现出精准扶贫中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举措和更加的行动。贫穷是一种系统性弊病,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都要提高精准度,找到“贫根”,对症下药,靶向治疗,扶到点上、根上,才能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理解“精准扶贫”的要义,用我们老百姓的话,就是“对症下药,药到病除”。

其中,精确识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前提,扶贫工作要到村到户,首先要了解哪一村贫,哪一户穷,摸清底数、建档立卡,被称为精准扶贫的“第一战役”。2014年全国共识别贫困村12.8万个、贫困人口8800多万,并录入扶贫业务管理系统。信息化、动态化管理,为实施精准扶贫打下了坚实基础。

七、多元主体

“我们坚持动员全社会参与,发挥中国制度优势,构建了政府、社会、市场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形成了跨地区、跨部门、跨单位、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主体的社会扶贫体系。”

“学习笔记”评述:

众人拾柴火焰高。我国已将每年的10月17日设为“扶贫日”,不少人将“1017”谐音为“邀您一起”,意在最广泛地动员社会力量投入扶贫济困工作。目前,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互为支撑,拓展着全新的扶贫格局。从各方“单打独斗”到整合资源“握拳出击”,这也是精准扶贫思维的重要体现。从各地实践看,在吃透当地情况的基础上,搞对症下药、靶向治疗,常常成效更加明显。以政府一元主体为核心的扶贫计划往往多依赖于行政力量,搞大水漫灌、一刀切,从而忽视市场与社会,群众不但没有富起来,大量的投入还打了水漂。精准扶贫的思路动员了我国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广泛参与到扶贫的行列中来,开创了多维联动的社会扶贫新格局,真正反映民情民心,将脱贫致富带入到寻常生活中。

八、管理

“我们坚持中国制度的优势,构建省市县乡村五级一起抓扶贫,层层落实责任制的治理格局。”

“学习笔记”评述:

我国自1986年起开始设立贫困县,旨在集中资源扶助最贫困的地区。然而,在原有考核机制下,为争取政策扶持,部分地区出现了“哭穷”争戴“贫困帽”的现象。为创新扶贫县考核机制,2014年中组部、扶贫办印发了《关于改进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工作的意见》,全面推进扶贫县考核、约束、退出三项机制改革。国务院扶贫办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建立贫困县约束机制的文件,对贫困县必须作为、提倡作为、禁止作为等事项作出了明确规定。在退出机制上,扶贫办会同有关部门进行了调查研究,河北、贵州、甘肃等省份制定了贫困县退出标准、程序、奖励办法和脱贫时间表。

正在编制的“十三五”规划将把扶贫开发放在重要位置,从顶层设计着手,谋划了一整套制度保障,尤其强调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充分调动各级党委政府主动作为抓扶贫。除地方政府外,规划还拟对行业部门的扶贫责任做出明确要求,今后行业部门扶贫工作将不再是“可有可无”的“顺手之举”,而是有一系列制度体系予以监督保障。

九、扶志与扶智

“我们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把发展作为解决贫困的根本途径,既扶贫又扶志,调动扶贫对象的积极性,提高其发展能力,发挥其主体作用。”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学习笔记”评述:

扶贫扶贫,关键是一个“扶”字。给钱给物,只能解一时之困,合理安排扶贫项目和扶贫资金,恢复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才能断掉穷根、开掘富源。贫困人口致贫原因各不相同,有的读不起书,有的看不起病,有的住危房,有的没有劳动能力,有的缺乏启动资金,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诺贝尔经济奖得主安格斯·迪顿认为,没有国家与积极活跃的公民的有效互动,就很难形成战胜全球贫困所需要的增长。精准扶贫不是强行脱贫,而是要拔除贫根。用科学的态度营造起扶贫扶志扶智的制度环境,转变一些地区“等靠要”观念,才能解决“人的素质性脱贫”问题,引导民众主动参与乡村建设。说到底,扶起贫穷的人们,最终是要让他们自己站立。精准扶贫摆脱了以往社会保障制度中被动盲目投入的趋势,政府着力于建设一个环境,培育脱贫的能力。

十、展望

让精准扶贫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学习笔记”评述:

总书记在听取云南和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时均指出,守住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培植后发优势,奋力后发赶超,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在精准扶贫政策影响下,贫困地区的人口红利、改革红利和开放红利正在逐步释放,人力资源的运用,改革开放带来的新技术都在刺激着贫困地区在经济结构和产业调整上找到新的“效益生长点”。

随着扶贫工作进入冲刺期,单纯依靠一个政策、一项举措让上百万人脱贫已不现实,扶贫政策边际效应不断递减。顺应这一趋势,针对不同致贫原因分类施策,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职业技能培训、整村推进、易地搬迁、保障兜底等举措将成为扶贫开发工作“主轴”。而这些举措的实施,将形成巨大的规模效应,给中国经济下一步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第五篇:精准扶贫

茌平:开展创业技能培训 搭建就业平台 【导语】茌平县始终把帮助困难群体实现就业工作摆在重要位置,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扶持政策,通过提供小额担保贷款、劳动技能培训,提高群众的创、就业能力,搭建服务平台。【解说】近日,信发办事处委托县职教中心对全街道下岗、失业、待业劳动人员免费进行月嫂、育婴师、保洁等家政服务培训。邀请高级月嫂讲师进行授课,生动、细致地讲解有关产妇哺乳、康复和新生儿喂养、洗澡等护理等知识。200多名学员参加了培训,培训2周后,将颁发家政服务员初级资格证。【采访】(信发街道光明社区 魏兰芳)领导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通过这几天,学了以后让我觉得受益匪浅,家政这边还给我们找工作,让我们有了出来工作的机会。【采访】(信发街道劳动保障管理所所长 单月峰)不仅为下岗、失业、无业妇女搭建了服务社会、服务家庭、创业就业平台,更提高了她们的生活质量。同时,努力倡导诚信守法经营,建立员工服务质量、诚信档案,建立服务质量回访、跟踪、抽查制度,保证服务质量。营造发展家庭服务业的良好氛围,优化务工就业环境。

【解说】为给广大劳动者提供畅通的就业渠道和可靠的就业保障,拓展致富技能,提高生活质量,茌平县密切关注人力资源市场变化,坚持分类施教,开展送技能、送岗位活动。积极加强农村劳动者与各乡镇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根据劳动者的年龄状况、技能掌握程度进行分类培训,经过培训后,分别推荐到企业生产一线和辅助性岗位工作;茌平县加快城镇化发展深度融合,支持劳动者从事家政服务、机械加工、自由职业等岗位;对有创业愿望的各类群体进行创业培训,对符合条件的发放政府贴息的小额担保贷款,帮助劳动者成功创业。【采访】(茌平县劳动就业办公室主任 袁桂红)我们人事部门作为就业工作的主管部门,充分发挥了培训机构的专业优势,紧贴企业用工需求和求职者的需求,针对市场的热点职业,有计划地举办了机械加工、人造板制造、营业员、电子商务、家政服务等专业的就业技能培训,今年我们刚开始举办的家政服务培训受到了广大家庭妇女的好评,通过培训提高了他们的服务技能,学得了一技之长,为促进其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茌平:巧借优势 做好扶贫新文章

【导语】在扶贫工作中,茌平县创新扶贫模式,把脉问诊,积极为落后村谋思路、出点子、促发展,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现“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解说】当前马上进入春节,在贾寨镇大海服装厂正在加班制作一批衣服,七八十个妇女分工协作,各个工序有条不紊。附近村庄的徐留菊,由于家庭原因,不能出去打工,便来到这服装厂打工,每天工资不到一百元,让她很满足。

【采访】员工(徐留菊)咱自己周边村上的,都不远,小孩都在这念书,接孩子、送孩子、直接连孩子送来,都不走了,在这里干点活,下了班接完孩子随着就走了。

【解说】为了帮助群众脱贫,贾寨镇根据一些村庄以人均纯收入少、贫困人口较多的实现,制定优惠的创业政策及举办务实的创业培训,使一些小服装加工企业在家门口发展起来,手工成为留守妇女增收的新途径。【采访】(贾寨镇大海服装厂负责人徐中海)在不耽误接孩子、送孩子、照顾老人、不耽误家里农田的情况下,给他们提供一个很好地平台,展示自己的我才能,提高家庭的收入。【解说】为了确保贫困群众彻底脱贫,茌平县变“输血”为“造血”,向困难群众辅导农业生产技术,为困难户提供致富渠道,鼓励各村增加村级集体收入,通过招商引资或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到村办厂,激活“造血”功能。同时,茌平县鼓励群众原地创业,协调国土、农业、畜牧部门进行项目可行性论证,并及时办理土地、养殖等手续,为村民提供一站式帮包服务;整合有关上级扶贫资金、村民自筹资金和财政贴息贷款资金,为致富项目提供资金保障,实现贫困群众顺利脱贫。茌平:做好“精准培训” 助力“精准扶贫”

导语 在精准扶贫工作中,茌平县始终把帮助困难群体实现就业工作摆在重要位置,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扶持政策,通过提供劳动技能培训、小额担保贷款,提高群众的创、就业能力,实现“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解说在龙跃家政服务公司的培训室,30多名下岗职工和就业困难群众,正在认真听取高级讲师生动细致的讲解,免费学习有关产妇哺乳、康复和新生儿喂养、洗澡等护理知识和中国结、十字绣等手工编织技巧。周凤凤是一名留守妇女,因为家庭原因不能外出打工,通过参加免费培训,熟练掌握了护理知识和手工编织技能,在家门口就能做些工作,增加了家庭收入,增强了生活的满足感。采访

解说 为了帮助群众脱贫,增加群众收入,茌平家政服务部门针对待业、无业家庭妇女,制定优惠的扶持政策、举办务实的创业培训,使一些针对小众的服务业快速发展起来,为待业、无业家庭妇女提供了增收的新途径。采访

解说为给广大劳动者提供畅通的就业渠道和可靠的就业保障,拓展致富技能,提高生活质量,茌平县密切关注人力资源市场变化,坚持分类施教,开展送技能、送岗位活动。积极加强剩余劳动人口的普查和分类,根据劳动者的年龄、家庭、身体状况进行分类培训;支持劳动者从事家政服务、机械加工、自由职业等岗位;对有创业愿望的各类群体进行创业培训,对符合条件的发放政府贴息的小额担保贷款,激活“造血”功能,帮助劳动者成功创业,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下载如何把握住留守儿童精准扶贫的关键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把握住留守儿童精准扶贫的关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精准扶贫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让“精准”成为习惯 “精准扶贫的精髓是‘因贫施策’”“提高项目安排、资金使用和措施到户的精准性”。今年两会上,代表委员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话题建......

    精准扶贫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途径探索 花垣县农广校 石明珍 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目的就是将普通的农民培养成有文化、有技能、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引导农民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

    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 (一)建档立卡,为精准扶贫工作奠定基础。按照自治区扶贫办关于扶贫开发建档立卡的统一部署要求,在库台克力克村开展建档立卡工作,实施动态管理。建立全村贫困户电子信息......

    精准扶贫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 学习报告(论文) 题目:我国精准扶贫政策发展历程及创新路径研究 学院 ** 学生** 学号 ** 班级 ** 指导教师 ** 摘要: .............................

    浅论如何精准扶贫

    浅论用愚公移山的精神打好脱贫攻坚这一仗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是脱贫攻坚。2015年6月,习近平同志在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

    精准扶贫

    六安中公教育,皖西地区公考权威机构! 精准扶贫 【背景链接】 2014年1月发布的《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提出了改进贫困县考核机制、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

    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一般来说,精准扶贫主要是就......

    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识别“扶真贫” 帮扶“真扶贫” “如何走出"年年扶贫年年贫"的怪圈?”“农村扶贫和城市扶贫如何衔接?”“如何消除贫困地区文盲、半文盲,提高人的素质?”12月27日上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