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汇报材料
认真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扎实推进文化
事业繁荣发展
汉滨区文化文物广播电视局(2011年12月6日)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第一次以全会形式全面部署文化建设,推动文化改革发展。区委、区政府对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非常重视,付常委和李区长等领导今天再次深入我局调研指导全区文化工作,对我们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建设文化强区将起到及时而重要的指导、推进作用。下面我代表区文广局学习将贯彻六中全会精神情况和下一步工作打算作以汇报。
一、掀起学习宣传六中全会精神的热潮,以实际行动把全会精神落到实处
六中全会召开后,我局 通过组织局党委中心组学习、党课集中学习、远程教育在线学习和结合文艺宣传学习等形式,努力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迅速在全系统掀起了热潮、形成了声势。并且在文化精品创作、文化设施建设、群众文化活动、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人才培养等方面拿出了实际行动,、抓出了一定实效
((一)基层文化网络建设取得新突破。2011年新建乡镇综合文化站21个、农家书屋738个、村级文化室14个、社
区文化室36个、村办广播室871个、乡镇信息资源共享服务点5个、社区信息资源共享服务点9个。基层文化网络建设共完成投资2048万元,其中:文化站450万元,农家书屋1476万元,文化站设备90万元,社区文化室9.6万元,村级文化室22.4万元。“两馆(文化馆、图书馆)一站(文化站)”面向社会免费开放。全区实现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和农村远程应急广播网络全覆盖。
(二)群众文化活动异彩纷呈。圆满完成了2011年元旦汉调二黄演唱会、春节晚会、第十三届民间艺术节、陕西(安康)茶叶节、第十一届安康龙舟节等一系列大型群众文化活动的策划、演出、布展任务。深入开展文化下乡、汉调二黄 “五进”及双创文艺演出宣传、书画摄影展等活动,全年共组织举办各类群众文化100余场次。开展书法、绘画、舞蹈和汉调二黄辅导培训办20余期,培训人员2000余人次。认真落实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全年完成放映农村数字电影11000余场次。组织精品节目和文化项目参加西安世园会、第六届省艺术节、“把安康带回家”、省首届民间文化艺术节文艺展演,屡获大奖。选送的花鼓小调《闹五更》、八岔戏《李二卖线》在省首届民间文化艺术节上分别获第二届陕西省民间文艺山花奖铜奖、优秀奖,新编汉剧《大破天门阵》在第六届省艺术节斩获优秀演出奖等8项大奖。
(三)文化市场管理有序。对179家文化经营户进行了
年度审验。新审批文化经营户44家。开展网吧集中整治行动4次,开展 “扫黄打非”专项行动1次,全年出动执法检查1300余人次,检查网吧、娱乐场所、书店、音像店等近2200家次,查缴非法书刊30余册、盗版音像制品9000余盘(张),受理并查办举报案件12件,依法对8家违规经营场所给予了行政处罚。
(四)文化体制改革平稳推进。按照中省市区市文化体制改革要求,完成了安康汉剧团体制改革工作,撤销原安康汉剧团建制,成立了安康汉调二黄研究院和汉水文化演艺中心。
(五)文化遗产保护成效显著。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完成了《中国剪纸〃陕西卷》所需资料的搜集、整理工作;《安康曲子》成功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为市级保护项目野生核桃雕刻技艺和省级非遗中心为市级保护项目安康曲子颁发了传习所标识牌;启动实施了振兴汉调二黄工程,开展汉调二黄“五进”活动10余场,举办汉调二黄培训班3期,培训学员200余名,成功申报市级汉调二黄传承人11人。在文物保护方面,完成了《陕西省文物丛书》汉滨卷初稿编写工作;公布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00处。
(六)广播电视服务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圆满完成了全区、镇、村三级农村广播(应急)网建设任务。定期对乡
镇有线电视联网和小片网的设备、线路进行检修、维护,及时做好“村村通”服务工作,提高了电视节目收视质量。加强安全播出和卫星地面接收设施管理工作,全年未出现任何安全播出事故。另外,协助区委组织部完成了579套农村卫星地面远程教育设备发放安装工作。
总之,今年我局按照区委、区政府的要求,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为推进了全区文化事业大繁荣大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但是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项目资金投入不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任务还很艰巨。二是人才培养和引进的机制不够健全,文化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需要加强。三是文化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其巨大潜力需要努力挖掘、整合。
二、认真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推动汉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我们汉滨区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化积淀深厚。近年来,区委、区府高度重视全区文化工作,加大了对文化发展的投入力度,不断巩固和发展省级和全国文化先进县成果,并出台了一系列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扶持公共文化建设的政策。经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全区文化事业呈现出方心未艾的局面。借着六中全会的东风,我局将继续在完善公共文化体系、推进文艺精品创作、活跃群众文化生活、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步伐、提升文化人才队伍素质等方面下功夫,进
一步提高全区群众享受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水平。主要目标是:
(一)加强人才培养,抓好队伍建设。通过举办培训班和送出去进修深造等形式,加强对管理队伍、文艺骨干和民间艺人的培训辅导,提高全区文化工作者的管理水平和业务素质。
(二)加强组织建设,配齐、配强安康汉调二黄研究院、区少儿图书馆等局属单位的领导班子,确保全系统政令畅通,高效运转。
(三)加强文艺创作,打造文艺精品。以振兴汉调二黄为重点,以弘扬汉水文化、促进旅游发展为基础目标,建立奖励机制,实行精品创作签约制,推动全区文艺创作,力争打造一台汉剧精品。
(四)以汉水文化演艺中心为龙头,以班社为主力,以区文化馆、图书馆、镇文化站和村文化室为主阵地,积极挖掘文化艺术资源,扶持民办文艺团体,发展群众业余文艺演出团队,鼓励群众自编自演、自娱自乐,进一步丰富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五)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培育、壮大文化产业。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提请区政府制定出台鼓励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促进文化旅游业、演艺娱乐业、工艺美术、影视业等经营性文化支柱产业和文化骨干企业做大做强。
(六)加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做好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立碑授牌工作;编制恒口老街保护规划,实施恒口老街民居修复保护一期工程;编辑出版辑录汉滨古牌匾的图书1部;继续做好振兴汉调二黄工作,配合住建部门做好汉调二黄园建设,设立汉调二黄传习所。
(七)积极省上和地方政府项目扶持,力争新建3—5个微波数字电视中转站,在流水镇、茨沟镇、大河镇、洪山镇、瀛湖镇建立5个10瓦调频广播转播台,不断扩大广电网络覆盖面,提高山区群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的质量。
第二篇: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会议精神 消息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会议精神,近期,区文化新闻出版局结合工作实际,扎实开展了会议精神学习与大讨论活动,并争取取得文化工作四项新突破、新成效。一要尽快在文化品牌建设上取得新突破、新成效。以筹办2012年糖球会为契机,努力创作一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新作品,带动全区文艺创作全面繁荣。二要尽快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上取得新突破、新成效。结合2012年区办实事申报工作,推动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建立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常态服务机制,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文化遗产保护等文化惠民工程向广覆盖、高效能、可持续转变。三要尽快在文化产业发展上取得新突破、新成效。加强文化产业资源整合,推动文化产业园区、产业基地和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努力实现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加强文化产业内容建设,依托特色文化资源打造文化产品品牌,围绕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主打产品构建产业链条。四要尽快在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上取得新突破、新成效。加强和改进文化人才培养和使用工作,营造有利于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大力培养学有专长、精通业务的演艺、图书、群文等各类专业人才,并积极为文化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形成以人才成就事业、以事业造就人才的良性循环。全委会传达学习了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委九届十三次全会精神,研究部署我市贯彻意见;听取和讨论李群受市委常委会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文化青岛建设,打造文化强市的意见》、《市委常委会工作报告》。
全委会一致认为,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是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省委九届十三次全会对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把智慧力量凝聚到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上来,紧密结合青岛实际,全面抓好贯彻落实,把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委全会精神不断引向深入。
全委会充分肯定了市委十届十次全会以来市委常委会的工作。一致认为,市委常委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大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切实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积极推进文化青岛建设,不断加强和改善民生,扎实推进社会建设与管理,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为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打下了坚实基础。
我市文化系统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时表示 加快建设“文化
青岛”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2011-10-24 来源:青岛日报
青岛日报讯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极大地振奋、鼓舞了我市文化系统的广大干部员工,大家在学习全会精神时一致表示,全会为我市实施文化强市战略、为“文化青岛”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和实践路径。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广新局党委书记、局长姜正轩表示,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议具有划时代意义,这是我国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进军的冲锋号。全会最大的亮点在于,首次提出我国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出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并强调要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的领导。这些都给我们以深深的触动和启迪。市文广新局机关各处室和局属各单位,将积极做好《加快文化青岛建设的意见》的相关工作,重点抓好配套文件和政策的制定。同时,以决议精神为指针,加快推进第十届中国艺术节新剧目的创作和排演,争取青岛文艺院团在“十艺节”上取得好成绩。同时,进一步做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和文化设施项目的推进,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步伐,争取年内完成青岛演艺集团组建工作。
市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孙宪政在接受采访时说,全会提出,创作生产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是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这对广大文艺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他表示,我市各级文联组织要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和责任意识,以推出优秀作品和优秀人才为着力点,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落脚点,团结带领全市文艺工作者,大力实施文艺精品战略,依托和挖掘青岛文艺的优势资源,推出一批具有青岛地域特色的时代力作。率先在省内实现转企改制的青岛出版集团副总编辑高继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六中全会对于文化的高度关注使身处文化生产前沿的青岛出版人倍感振奋。青岛出版集团正在以实际行动践行六中全会关于 “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的阐述和要求。目前集团正在进一步深化推进股份制改革,建立起产权明晰、管理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按照全市的统一部署,年底整合优势资源的青岛出版发行股份有限公司就将挂牌上市。
记者李珍报道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快建设文化强省,11月27日至28日,以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权红军为组长的省委调研组来到我市开展调研,就《中共河南省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向我市县区负责同志、部分市直部门负责人、专家学者及基层群众代表征求意见和建议。
市委书记祁金立,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秦保强,市政协副主席、市旅游局局长刘震等出席省委调研组在我市召开的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快建设文化强省座谈会。座谈会由秦保强主持。
座谈会上,我市27名有关领导、专家、学者和基层代表积极发言,就《实施意见》进行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并就《实施意见》从不同方面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大家建议省委在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发展文化产业、培育骨干企业等方面提出有较强可操作性的、具体的扶持政策和保障措施;重视开封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在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中的引领作用,把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列入文化强省建设重点项目;站位全局,对河南文化资源进行规划,为今后河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打下坚实基础;建立健全奖励激励机制,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高度重视推进文化科技创新。
在听取大家的发言后,权红军说,与会同志就《实施意见》的总体框架、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政策措施、组织领导以及具体内容等方面发表了很好的意见,提出了很好的建议。省委将对大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认真梳理、分析、研究、吸纳,把《实施意见》修改得更完善,使其既能体现中央精神,又能体现河南特色。权红军指出,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省九次党代会和《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都对文化建设作出了安排,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要深刻领会精神,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强力推进这项工作。开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较好的文化产业发展基础,干部群众工作劲头很高,要在此基础上把文化建设工作做得更好,在全省起到先行示范的作用,使其成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工作中富有生机和活力的板块。秦保强说,省委即将出台的《实施意见》,必将对今后一个时期河南及开封文化发展具有很大的指导、推动作用。此次省委调研组来开封调研,体现了省委对开封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权红军副部长精辟阐述了新形势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对开封下一阶段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这对我们既是鼓励,也是鞭策。要以此调研为契机,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措施,保持开封宣传文化工作的良好发展势头,为开封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中国气象报记者胡亚 刘晓林报道】10月19日上午,2011年中国气象局党组中心组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会议在京召开。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郑国光传达了全会精神和中央领导同志重要讲话精神,强调气象部门各级党组(党委)要从战略和全局出发,认真领会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全会部署,把广大气象干部职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六中全会精神上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10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锦涛作了重要讲话。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李长春就《决定(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全会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召开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决定党的十八大于2012年下半年在北京召开。
郑国光指出,此次全会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召开的重要会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部署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对于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推动各项事业不断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郑国光说,一年来,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就,为实现“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打下了坚实基础。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统揽全局和应对复杂局面的卓越领导能力,充分体现了党中央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是完全正确和有力的。
郑国光说,这次全会是一次从战略上对文化改革发展进行研究部署的重要会议。全会通过的《决定》,全面总结我们党领导文化建设的成就和经验,深刻分析文化改革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在集中全党智慧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形势下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肩负历史使命的深刻把握、对国内外形势的科学判断、对文化建设的高度自觉,充分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郑国光指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党中央作出的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决策。无论是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形成,还是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整合力度不断加大;无论是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的转企改制,还是文化惠民重点工程的建设,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激发文化发展活力,显著提高了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显著增强了国家文化软实力,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
郑国光强调,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政治任务。全国气象部门各级党组(党委)要从战略和全局出发,认真领会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全会部署,按照全会通过的《决定》确立的目标、谋划的战略、提出的举措,健全领导体制机制,改进工作方式方法,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掌握文化改革发展领导权。这既是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内在要求。
郑国光指出,新中国气象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一条根本经验就是不断发展和丰富气象文化。气象文化在凝聚队伍、推动气象事业发展、努力为社会提供准确主动及时高效的气象服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保障作用。本世纪以来,以“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爱岗敬业、团结协作”气象人精神为内涵的气象文化也不断充实,融入了“严谨求实、崇尚科学,勇于改革、开拓创新”精神。气象文化建设成为气象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逐步拓展为社会文化建设的一部分。气象文化建设与“四个能力”“四个一流”建设结合,融入到气象现代化建设的全局,融入到社会文化建设中。
郑国光要求,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就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所提出的要求,深刻认识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以改革创新的精神落实全会提出的各项任务。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既要全面领会其精神实质,也要结合实际、突出重点,要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坚持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坚持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切实抓好六中全会精神的学习贯彻落实。
郑国光强调,气象部门各级党组(党委)要加强组织领导,采取有力措施,广泛深入学习全会精神,采取中心组集体学习、集中学习班辅导及个人自学等方式开展学习活动,认真研究《决定》等重要文件,把广大气象干部职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六中全会精神和《决定》上来。各级气象部门在学习讨论中,要准确把握好《决定》提出的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深入认真讨论气象文化改革发展的着力点和落脚点,抓紧研究制定气象文化发展指导意见。要认真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切实抓好各项气象服务工作,全面完成全国气象局长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要做好各项宣传部署工作,总结十七大以来气象事业发展取得的成绩,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的召开。
中国气象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许小峰,党组成员、副局长沈晓农、矫梅燕,中央纪委驻局纪检组组长、局党组成员刘实出席专题学习会议,副局长宇如聪列席会议。局各内设机构和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与会。
25日、26日,与会代表还将进一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刻领会中央领导同志重要讲话精神,研究气象文化发展问题,部署气象部门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有关工作。
第三篇:十七届六中全会全文
十七届五中全会全文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党的大会首次),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即指导思想,加入十六大确立的“三”,注意没有“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首次把“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写入党代会报告),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1、(举什么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大要求”)解放思想是一大法宝,改革开放是强大动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基本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二0二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2、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改革开放“三大目标”):①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②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三个最”)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改革开放三十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探索的“三大主题”)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并丰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首次提出),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重大论断”,“一路一体”,该条写入了党章)。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走什么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科学内涵),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2)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3)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4)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新加)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第一次提出),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3、科学发展观(历史地位、意义),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第一次提“科”)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基本理论问题:创造性地提出和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四大原则”,该条写入了党章):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三大发展目标)实现:①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②全社会团结和睦的和谐发展;③自身发展与维护世界和平的和平发展。(科学发展(增长方式转变)必须做到):①把握发展规律; 1
②创新发展理念;③转变发展方式;④破解发展难题;⑤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以人为本必须做到):①尊重人民主体地位;②发挥人民首创精神;③保障人民各项权益;④走共同富裕道路;⑤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⑥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可持续发展要求):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三个协调”)。(“五个统筹”)统筹:①城乡发展;②区域发展;③经济社会发展;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⑤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三大关系”):中央和地方;各方面利益(“三种利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四大要求):(1)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2)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3)继续深化改革开放;(4)切实加强改进党的建设。“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科学内涵: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总要求(目标):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总原则: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辨证关系):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
4、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五项)新要求:①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以前是又快又好)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二0二0年比二000年翻两番;②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③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④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⑤建设生态文明(“四大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江十六大)、生态文明(首次)),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5、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要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更加注重(三“提高”)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兴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三个“转变”)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4)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5)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6)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健全现代市场体系。(7)深化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8)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主要措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深化沿海开放,加快内地开放,提升沿边开放;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支持我国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防范国际经济风险。
6、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三个坚持”)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
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首次纳入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2)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3)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4)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5)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
(六)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7、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1)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首提),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核心价值体系四方面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2)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3)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4)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8、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目标):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社会主义建设六大任务:(1)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措施):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规范教育收费,扶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2)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3)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4)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5)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6)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9、我们将遵循“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和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四不”)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我们郑重呼吁,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构建两岸和平发展框架,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
10、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五大建设”)。(1)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继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3)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4)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5)全面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6)切实改进党的作风。
★ 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要点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四个更加”强调坚持科学发展 “
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提出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显著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
础更加牢固。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推进文化创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发展活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
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使上层建筑更加适应经济基础发展变化,为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党的领导是实现“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
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要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大力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形成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力量。
•把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看得比泰山还重
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以党同人民更加坚强的团结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扎扎实实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努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对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系列新要求新部署格外引人注目。全会提出的制定“十二五”规划指导思想、工作重点和发展目标中,都突出强调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多方面的明确要求,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人民生活的关怀,充分表明了保障和改善民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意义十分重大。
执政为民是我们党最鲜明的政治品格,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让百姓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当前,我国经济总量已居全球前列,以工业化、城镇化为重点的现代化建设生机勃勃,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但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发展中国家的地位没有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没有变。
目前,我国人均国民收入在世界210个国家和地区中仍处于百位之后,一些农村和边远地区经济社会面貌还很落后,农村还有3597万贫困人口,城市还有2347万最低生活保障人口,看病难、上学难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
解决。与此同时,还面临着贫富差距扩大、劳动者报酬偏低、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健全等问题。这些问题说明,我国消除贫困、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任务十分繁重。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到一个新高度,是党中央立足当前、谋划长远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的福祉。同时,民生得到保障和改善,会推动经济发展。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进步的根本动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只有依靠人民,才会拥有不竭的强大动力。只有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国家各项事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时刻维护和发展群众利益,才能使党和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和工作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从而调动起一切积极因素自觉投身现代化建设,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成为亿万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人民群众对衣食住行、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环境等方面的质量要求会更高,多样化、多层次的公共服务需求将全面快速增长。
无论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政治品格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都要求我们在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过程中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重视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发展更好地为改善民生服务。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顺应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时代要求。扩大国内需求,合理引导居民消费转型升级,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而要扩大内需,除了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在居民现有消费能力基础上挖掘潜力外,还必须相应提高居民收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采取提高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养老金标准、“家电下乡”“汽车下乡”以及发放居民消费券等方式的效果证明,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提高居民收入,是扩大内需、促进经济方式转变的必要举措。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加快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使为城乡居民提供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成为政府重要职责,做到在不同阶段提供具有不同标准的、大致均等的公共服务,包括全体公民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机会均等、结果大体相等,同时尊重社会成员的自由选择权,维护人民的民主权利。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正义,合理调整收入分配结构。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在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更加积极地支持创业的同时,努力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在强调政府在再分配中的调控作用的同时,重视政府对初次分配的调节作用,加大规范市场行为的力度,促进劳动关系和谐。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加大社会保障推进力度,进一步扩大覆盖面,逐步提高保障水平。近年来,我国社会保障发展很快,今后要进一步加大投入,使基本社会保障实现城乡全覆盖,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亿万人民。要下大力气抓好事关群众基本生活需求的工程项目,民生建设的投资无论是增长速度还是在经济建设投入中所占的比例,都应当有明显提高。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进一步加快教育事业和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上学难”“看病难”是当前的民生热点,也是民生难点。要在推进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方向的体制机制改革的同时,坚持教育、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确保政府为城乡居民提供基本的教育、医疗卫生服务,鼓励社会力量办学,鼓励社会资本以更多形式举办医疗机构。要更好地问计于民、问政于民、问需于民,依靠人民群众解决改革发展中的难题。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相信,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项保障和改善民生新举措,顺应了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必将惠及亿万群众。
第四篇:十七届六中全会心得体会
文化兴则廉政举
-------十七届六中全会学习心得:
武定一中 政治教研组 蒋兴旺
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主题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是继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讨论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问题之后,在党的全会上再次将文化作为主题,发出了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动员令。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自战国时期,中国就有了以文教化的思想,几千年来,我们的文化不断延伸、积淀、传承,形成了中华文明优渥的资源宝藏,中国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也应植根于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从中华传统文化的宝藏中汲取精华。文化的繁衍贵在传承。近代以来,“世界历史”潮流的冲击、西方文明的侵入造成了中华民族自然历史的断层,中华民族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作为民族灵魂的文化传统时常处于休克状态。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的快速
中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一个负面的信号带给执政党很大的考验,即“文化认同感和文化凝聚力在逐渐减弱,中国社会正在物质化、碎片化。”而这种信号正以一个个道德悲剧反馈于世,即“三聚氰胺、动车出轨、瘦肉精、地沟油、小悦悦”及社会群体事件的不断上演。这种状态下,如果不积极的寻求构建核心价值观的路径,长久以来的发展将不可避免的误入歧途。此次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要解决社会发展指导思想的明确内涵及其社会性质明确归属感等等问题,社会可以未定型,但社会理想不能不明确。“从经济崛起到文化再造”,这是我们党面临的新使命。《南风窗》在十七届六中全会之后,应时刊登了这篇《从经济崛起到文化再造》的封面报道,其中有一句话将文化再造的深层意义解读得十分到位,“推崇市场经济的人认为市场‘无形的手’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根本,而对一个国家的长远发展来说,沉淀在民族灵魂深处的文化认同这‘无形的心’,才是推动民族发展的根本。”
有人说将文化再造与廉政建设联系到一起,未免有些牵强附会,其实不然。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在廉政建设中同样具有独特作用。在我国,廉政文化自古以来就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周礼》曾提出,对官员的考核有六廉,即:廉善、廉能、廉敬、廉正、廉法、廉辨,意思是说一个官员必须具备善良、能干、敬业、公正、守法、明辨是非等基本品格,六个方面均以“廉”为冠。而欧阳修的《廉耻论》到郭允礼的《官箴》,后者系统而明确地提出了“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吏不敢慢;廉则民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成为对“公廉”最为后世称道的经典阐释,对中华廉洁文化的丰富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以来,三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出发,创立和
发展了一系列廉政文化理论,赋予了廉政文化崭新的内涵,形成了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在迈入文化时代的历史转折期,执政者或是理论学者都在不断探索和实践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大致的范畴不离和谐、公正、仁爱、共享。建立和谐、公平、公正的社会,必须要有坚强的廉政环境做后盾,廉政建设也只有在注入文化的基因之后,才会赢得恒久的生命。
发展文化、建设文化不是一日之功,更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必须要贵在经常、持之以恒、常抓不懈。要把它当成一项经常性的活动来开展,不能只局限在某一时段,为了迎合国家政策或经济发展需要而实施。又或者说国家下步的发展计划和发展的重心不在文化建设上了,那么文化发展就不重要了,不需要了,这都是不可取的。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适时隆重召开,无疑给我国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送来了一股催人奋进的东风,而且有着鲜明的针对性和现实指导意义。
全会指出“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并且把这个任务具体化为:指导思想、现实信念、精神力量和道德规范的提法发人深省。
全会同时也提出了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的重要任务,更是值得我们这些从事文艺创作的人群深入领会。
文化隶属于上层建筑,也是各种思潮博弈的最直接载体。近年来,表现在我国的文化领域,在空前繁荣的大好形势下,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思潮和乱象。主要表现为崇高精神的缺失。民族气节、理想情操、集体主义、助人为乐等等这些曾经集合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指向的普世价值观有了一定程度的削弱,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全盘接收西方价值观等漠视国家前途命运的错误思潮严重地阻碍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特别让人忧虑的也是我们最不容许发生的是这种消极力量在我们的青年一代身上的蔓延。胡总书记早在今年七月份的讲话中就明确地提出了抵制庸俗、低俗、恶俗之风的指示,也为我国文化建设的方向问题敲响了警钟。
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体现不应是只注重文化产品的数量和丰富度,或者只注重娱乐消费的“满意度”,更要注重作为一个民族精神最大化体现的艺术质量和含金量,这里包含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改革进取的时代精神和创新精神。只有那些有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进步伐,极大提高全民族的爱国热忱、法制意识、道德水准和文明素质,同时又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作品,才称得上是先进文化的时代之音。这也是我们得以自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的重要保障。任重而道远。作为中国国家画院的成员,摆在我们每一位工作者面前的任务是在努力发扬中华文化优秀传统、锐意创新的同时还要自觉抵制各种消解民族精神的不良倾向,努力创造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的精品力作,服务社会。
第五篇:2011十七届六中全会试题
十七届六中全会相关内容试卷
单位:
姓名:
得分:
一、填空题(5′×4)
1、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 2011 年10 月 15 日至 18 日在 北京 举行。
2、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关于召开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
3、十七届六中全会主题: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
4、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自觉把文化繁荣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不断提高文化建设科学水平,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打下坚实基础。
二、选择题((5′×4)
1、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奋斗目标是(ABCDE)A、到2020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推进; B、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 C、文化事业全面繁荣; D、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E、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充满活力、富有效率;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发展壮大。
2、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方针是(ABCDE)
A、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是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 B、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这是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性质; C、坚持以人为本,这是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目的;
D、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这是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要求; E、坚持改革开放,这是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动力;
3、《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哪些方面作出工作部署(ABCDEF)A、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B、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
C、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D、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E、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 F、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人才支撑。一是造就高层次领军人物和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
4、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文化改革发展需要着力研究解决哪些问题(ABCDEFG)
A、进一步深化对推进文化改革发展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增强全党全社会的文化自觉;
B、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C、繁荣文化创作生产,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 D、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提高我国文化总体实力; E、完善文化体制机制,增强文化发展动力和活力; F、加大文化人才培养力度,壮大文化人才队伍; G、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
三、简答题(10′×4)
1、全会研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问题的基本考虑是什么?
答: 中央政治局决定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重点研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问题并作出决定,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第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需要进一步从战略上研究部署文化改革发展。
第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十二五”时期奋斗目标,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需要进一步从战略上研究部署文化改革发展。
第三,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在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赢得主动,需要进一步从战略上研究部署文化改革发展。
第四,切实解决当前文化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需要进一步从战略上研究部署文化改革发展。
2、《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四个更加”的内容是什么?
答:“四个更加”: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
3、《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四个越来越”的内容是什么?
答:“四个越来越”: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4、《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三个关系”的内容是什么?
答;“三个关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关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关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强调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四、问答题(20′)
1、请联系您的工作和生活谈谈应该怎样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