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安阳市孝子推荐事迹材料
安阳市孝子推荐事迹材料
张卫国,男,1966年出生,林州市茶店乡财税所职工
妈妈,请让我帮您梳一辈子的头
当我听说我被提名为“安阳市孝子候选人”的时候,我的心被深深的触动了。这个荣誉包含了我对母亲的感恩,也汇集了我对这个家的热爱。有句名言是这样说的:“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我和所有的人一样有着一个和睦而温馨的家:母亲妻子和女儿,母亲默默无私的奉献;爱人无怨无悔的持家;女儿懂事的成长。每当我跟别人闲聊的时候,别人都会羡慕我有一个温馨和睦的家。而我也会笑着对别人说:“这一切都是因为我有一个深深爱我的母亲”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在我刚刚初中毕业之后,因为父亲身体不好,我早早的就上班,成了这个家的顶梁柱。弟弟年幼,母亲瘦弱的身体既要照顾瘫痪在床的父亲,又要下地干农活,慢慢的也累出了一身的病。看着母亲渐渐憔悴的容颜,我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帮母亲撑起这个家。于是我每天下班后主动帮母亲照顾父亲,喂他吃饭,帮他擦洗身子,帮他清理大小便。天热的时候还没什么,一到寒冬腊月,早早的就得到河边去拆洗床单被褥,河水冰的刺骨,我的手被扎的生疼,可一想到父亲能有个干净的被窝,再苦再累我也不觉得。就这样整整持续了十年,因为我们的悉心照顾,常年卧病在床的父亲没有得过一次褥疮。期间有很多次机会我能调到县城上班,但都被我婉言拒绝了。并不是我不想有很好的前程,古语说的好:“忠孝不能两全”在照顾父亲和自己的前程之间我还是会选择前者。因为我深深的懂得:“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是怎样一种悲苦。儿女为父母做的,比起他们为我们做的真是微乎其微啊。就这样父亲在我们全家的精心照料下走了,他走的很安详,只是临别的时候紧紧抓住我的手,看着母亲,我知道他是要把母亲托付给我。
父亲离开了我们,母亲更孤单了。常常是我们一家三口在开心的笑时,母亲总是很落寞的说:“没了才知道什么是没了”。我常常安慰她:“妈,别难过,您不是还有我们吗?人总得往前看,您不能老活在过去啊”看到母亲总活在父亲去世的阴影里,我对母亲的照顾更加细致入微。我上班的地方离家很远。骑车大概要两个多小时。可是为了能多陪陪母亲,不论严寒酷暑,我坚持每天骑车回家。我知道母亲需要我。她可能会自己做饭,但只有和我一起吃才觉得最香。
母亲很爱美,常年下地干活落下了胳膊痛的毛病,胳膊不疼的时候,她总是把头梳了一遍又一遍,直到没有一根头发露在外面,全部挽到发髻里,用个发卡扎起来。胳膊上的病痛让她很是气馁,刚开始几天,她看到镜子里自己的样子,头发乱蓬蓬的,连饭都不想吃了。看到母亲难过样子,我真的很心疼,我对她说:“妈,我来帮您梳头吧”。可是母亲无奈的笑了,你是个小子,你会梳头吗?我顽皮的对母亲说:“毛主席他老人家说过,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您教教我,我肯定能帮您把头梳好”。母亲看我认真的样子,还真是手把手的开始教我。真别说,这可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我一个大男人,要蛮劲肯定不小,可梳头并不是用蛮劲就能梳好的。我开始一遍遍的练习,刚开始的时候不是把母亲揪的呲牙咧嘴,就是把她的头发挽成松松的一缕一缕的露在外面。每次我做的不好,母亲总会宽容的笑笑。没关系孩子,再来,整整练习了一个月,我才达到了母亲的要求。看着母亲满意的目光,我的心别提有多高兴了。从那时起,闲暇时候母亲总喜欢让我帮她梳头。
春去秋来,母亲一年一年的苍老了,可是她的头发总是梳的纹丝不乱。每当在太阳下,看到她的满头白发,我的心总是隐隐的疼。母亲为了这个家,奉献了大半辈子,一根根的青丝熬成了白发,而我们能为她做的真是少之又少啊。我不由得想起了那句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今天无论给我怎样的荣誉都不能表达我对母亲的感恩之情,我做的也只是我最该做的事,只希望在母亲的有生之年,能让我为她梳一辈子的头,叫一辈子的妈。
第二篇:现代孝子事迹
旷世孝心感天动地
——山东青岛大孝子戴勇胜的故事
2005年1月8日,全国老龄委办公室、中宣部、共青团中央和全国妇联联合在人民大会堂组织召开全国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表彰大会,牡丹区李村镇刘楼行政村青年农民戴永胜荣登全国十大“中华孝亲敬老楷模”金榜。1月12日清晨,戴永胜从北京载誉归来,一下火车就被一位中年妇女认了出来:“这不是山东大孝子回来了吗?”立即引来了众多的人围观,大家都想一睹这位中国十大孝星的风采,了解他踏遍12省市寻药救母的感人故事。
慈母患绝症戴永胜心急如焚
今年31岁的戴永胜出生在牡丹区李村镇刘楼行政村和堂自然村,家里姊妹3人,两个姐姐已经出嫁,他与69岁的母亲乔爱云和65岁的父亲戴志印一起生活。戴永胜初中毕业后没有继续升学深造,而是接替父亲到泰安市新汶矿务局的协庄煤矿当了一名农民合同制工人。2001年底的一天,戴永胜从矿上回来,见母亲在厨房里烧火做饭,就想进去帮母亲一把,他见母亲左手攥着拳头,吃劲地按压腹部,脸上不停地流下汗水,便抓住母亲的胳膊问:“娘,你怎么了?”母亲急忙松开手,咬着牙说:“没事,我是热的。”第二天,戴永胜强行将母亲送到济南齐鲁医院检查。经医生检查确诊,母亲患的是卵巢癌,腹腔内已经大量积水。
这结果简直如晴天霹雳,使戴永胜手足无措。母亲乔爱云8岁丧母,16岁丧父,嫁给父亲后,前后服侍祖父祖母23年。3年困难时期,集体分给的一点面粉,她总是先省给爷爷吃,自己吃树皮树叶。后来,爷爷患了“水肿”病,卧病在床,浑身的皮肤不停地往外流脓水,母亲为其洗澡,喂药喂饭,照顾得无微不至,直到后来去世。全村人都夸母亲是打着灯笼也难找的孝顺媳妇。后来母亲又含辛茹苦地把3个孩子养大,没有过上一天好日子。如今母亲病重,他心急如焚,流着眼泪拉着医生的手,哀求他们救救母亲。医生决定为其母亲施行切除手术,但是两万多元的住院押金让戴永胜犯了难。他和两个姐姐东拼西凑,仅仅凑了1万元钱。他双手捧着钱,找到院长孔北华说:“我只有这些钱,你们先救救我母亲,余下的钱我一定补上。”孔院长被他的一片孝心所感动,决心破例先给其母施行手术。
2001年12月25日,医院组织了最强的技术阵容,为其母作手术。手术共进行了1小时50分钟,刚走下手术台的主刀医生张友忠急急地告诉戴永胜:“我们打开腹腔后发现,癌细胞已经广泛转移,大网膜及各器官严重粘连,已无法切除病变部位;我们只好引出腹水,将腹腔缝合上。根据目前的情况,化疗已经没用了,你母亲的存活期也许就是三四个月了,你要做好心理准备。”
宁可不找对象也要给母亲治病
为了挽救在死亡线上挣扎的母亲,从济南出院后,戴永胜还是把母亲送到市立医院化疗。此时,母亲一天吃不下一碗饭,全身浮肿,呕吐不止,经常发烧。因受不了化疗药物的异常反映,一个疗程没结束,就被迫停下。为了解除母亲的精神压力,他与医生串通好“造假”,在经过一番检查后,医生故意对乔爱云说:
“你体内的肿瘤已经消除了,就是身体太虚弱,回去多补养一下就好了。”乔爱云终于露出了笑脸。戴永胜想寻找治疗母亲疾病的良方。他记得有一本书上说过:万事万物都是相克相生。癌细胞既然存在,就应该有一种物质能够降伏它。他坚信一定能找到这种东西。但是路费到那儿凑呢?戴永胜知道母亲积攒有3000元钱,干啥都不让动,是专门为他说媳妇用的;就想拿了当路费为母亲寻药。父亲说:“这恐怕不行,你娘每隔几天,就打开箱子数一遍,她如果发现钱没了,会加重病情的。你妈的病治不好了,这钱还是留给你娶媳妇吧。”戴永胜流着眼泪说:“我宁可一辈子不找对象,也要给母亲治病。”
辗转南北寻医徒步跋涉3昼夜
转眼挨近2002年春节,戴永胜顾不上过节,踏上了为母寻药之路。他先来到了北京肿瘤医院,慕名找到了妇科主任汤望舒。戴永胜献上从家乡准备的两颗牡丹,恳求汤主任为母亲看看。当她看了戴永胜拿来的厚厚的一沓病历诊断书时,被深深地感动了,她对科里的其他同志说:“山东的大孝子来了,大家晚下会儿班。”汤主任对戴永胜说:“看来你母亲化疗也起不了作用,我给你开点药控制一下疼痛,多给她吃点营养品吧。”难道母亲的病真的不可救药了吗?戴永胜流下了眼泪。一位女医生忙安慰他:“也许中药和民间秘方能起作用,农科院蔬菜研究所的研究员王德宾曾提出过蔬菜抗癌的理论,你可以找找他。”
第二天,戴永胜抱着一线希望来到了中国农科院,几经周折找到了王德宾老师。对这样一个来自山东具有如此孝心的青年,王老师十分热情,给他了一个用醋、蒜和红糖抗癌的单方,还把几种有抗癌作用的蔬菜,编制了一个食谱,最后又给他介绍了香山秘方研究所的许正鼎所长,说许所长正研究一个利用蜂胶抑制癌细胞的课题。当日,他又来到香山找到许正鼎所长。许正鼎说,利用蜂胶治疗中前期癌症患者有成功的例子,治疗晚期患者没有把握。许正鼎又给他介绍了一种从巴西引进的属于真菌类的姬松茸,和蜂胶一块使用,功效可以提高一倍,这种姬松茸在福建省三明市的真菌研究所可以买到。临别时,戴永胜毫不犹豫地花1000元钱买了3瓶优质蜂胶。他先把蜂胶送到家,教给姐姐如何服用,在家吃了一顿饭,又马不停蹄地赶往福建省三明市,平生第一次在火车上度过了一个孤寂凄凉的除夕夜。大年初二,他来到三明市真菌研究所。所里已经放假,他等了2天才见到所长黄年来。黄所长听了他的诉说后很受感动,当即让女儿领他去买姬松茸。当时,姬松茸刚从巴西引进国内,而且价格较高,每公斤320元。戴永胜几乎掏出兜里所有的钱。他赶往火车站掏钱买票时,才发现兜里仅有20元钱了。在三明市举目无亲,到哪里去借钱呢?他便用这20元钱买了张到南平的短途票上了车。火车到南平车站,下车后的戴永胜举目无亲,心情十分沮丧。情急之下,他想起了南昌有一个打工的同学,如果能找到这个同学,借点钱也能回家。可一问,这里到南昌至少还有150公里。他翻遍身上所有的口袋,仅找到了4元钱,他用4元钱买了2瓶水和2个面包,徒步沿铁路朝南昌方向走去。
徒步行走第一天,天快黑了,他又累又饿。见铁路附近有一人家,他敲了门,开门的是一位慈善的老大娘。老大娘听了他眼泪汪汪地讲述的为母寻药的故
事,被他的孝心所感动,当晚收留他住下,给他做饭吃,临走还给塞给他几个馒头。就这样,他一路行走一路讨饭,经过3天3夜的跋涉,终于在2002年2月9日中午接近了南昌火车站。
此时,他双脚上的血泡早已磨烂了,饥饿和疲劳使他的腿像灌了铅一样沉重,每走一步都是那样的艰难。但他脑子想着的还是母亲的病,连身后呼啸而来的列车都没注意到。当列车紧急刹车,发出刺耳的响声时,他想躲闪已经来不及了。他感到自己被重重地撞了一下,便昏了过去……一位铁路巡警跑过来,发现戴永胜还活着,急忙将他送到了南昌铁路医院。经检查为脑震荡、右眼睑裂伤、头皮裂伤及全身多处软组织损伤,共缝了11针。父亲接到通知后赶来了,见到满身是伤的儿子,眼泪流了出来。在医院住到第7天拆线后,戴永胜住不下去了,找到主治医生武东鹏要求出院,并把自己寻药救母的事说了,武医生感慨地说:“我说怎么连火车都撞不死呢?原来了大孝子感动了天地!”2月19日,戴永胜出院,南昌火车站为他支付了一切费用,医院为他们父子买了返乡的车票。孝心感天地,他创造了奇迹,火车都撞不死!但母亲服用蜂胶和姬松茸一个月后,没有出现明显的效果。他便打电话询问北京的王德宾老师。王老师在电话中说:“你这个大孝子,为母亲治病的心也太急了吧?蜂胶和姬松茸属于保健类抗癌药物,疗效哪能那么快!”母亲剩下的日子不会太多了,他怎能不心急如焚呢?他想再寻找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
他听说安徽亳州是华佗的故乡,那里如今有一座华佗医院,华佗后代有没有当代名医?2002年3月下旬,他又乘车来到位于安徽省亳州市的华佗医院。当他打探这里谁的医术最高明、对抗癌有研究时,有人说有一位叫刘成武的老中医,60多岁时得了食道癌,硬是给自己治好了,这位老人如今已经80多岁,正在市内一个叫同仁堂的大药店坐诊。
戴永胜喜出望外,当即赶到了这家药店,找到了正在坐诊的刘成武老人。刘老说:“得了癌症以后,我很绝望,但我是一个医生,知道哪些东西有抗癌作用,所以,只要对自己的病有疗效的东西我都用,到底是那种药治好了我的病,我也说不清楚。”刘老便把他用过的10多种抗癌药物写了出来,有蜂花粉、灵芝、蜂蜜和蜂王浆等。
从亳州回来后,戴永胜又来到湖北省黄冈畜牧局,找到了郭方彬老师;后又赴江苏找到了全国五大优秀蜂农之一的季福标。在那里,戴永胜买到各种抗癌药物。为了防止这些药物相克,他每隔一个小时给母亲吃一种。在饮食方面,他按照王德宾老师开的抗癌食谱,亲自下橱,做好以后端到母亲面前。按照医生的估计,母亲的生命最后期快要到了,那段时间是戴永胜最为揪心的日子。他日夜守在母亲身边,母亲每咳嗽一声,他的心就颤抖一下。夜里,他怕母亲一觉睡过去,再也不会醒来。转眼一年过去了,母亲并没有像医生说的那样倒下。2003年3月,戴永胜再次领着母亲来到济南齐鲁医院复查。医生回忆起一年前的情景,看到老太太仍然健在时大吃一惊。张友忠主任立即为其进行复查,其结果更令人
吃惊,戴母腹腔内的肿瘤比原来缩小了,在场的医生啧啧称奇。戴永胜用孝心留住了母亲的生命。
为了给母亲治病,戴永胜原来在煤矿的工作早丢了。后来便出外打工,边打工挣钱边寻药为母亲治病。2003年5月,他到广西桂林当了一名推销员;2004年,他先后到广东东莞、深圳等地企业打工当业务员。在此期间,他为母亲找到了很多抗癌药方,每月都往家里邮寄药品。他还专门买了冰箱,将一些保健药品在恒温下冷藏起来。
旷世大孝子,为救母继续奔走。转眼3年多过去了,如今的乔爱云面色红润,体重比初病时增加将近20公斤,自己能够烧火做饭,料理家务。2004年底再次复查时,戴母体内的癌细胞已经萎缩了60%,可以说创造了医学史上的一个奇迹,这个奇迹的创造者就是戴永胜。在母亲患病3年多的时间里,戴永胜为母亲寻药跑遍江西、安徽、江苏、福建、湖北、广东、广西、河南、河北、山东、北京、天津等12省市,搜集秘方150多个,阅读抗癌方面的书籍上百万字,写出了20多万字的抗癌日记,为母治病花去13万余元,如今欠下债务4万余元。
拳拳孝心感天地,反哺之情似海深。目前,已经在深圳辞职的戴永胜回到故乡,想在本地一边打工,一边继续为母亲寻找抗癌良方,希望有一天能够彻底治愈母亲的癌症。日前,他又南下安徽亳州,再次踏上为母求药之路……
第三篇:十大孝子事迹申报材料
“人生五伦孝为先,自古孝是百行原;父母恩情深似海,人生莫忘报亲恩。”自古孝文化在“黄香故里”云梦泽就千古流传,孝的美德被后人所讴歌、传诵。在XX县城管大队,干部、职工以及街道群众中都相互传颂着一句佳话:“久病床前有孝子,养儿当如张闻斌”,普普通通的十四个字,却演绎出一位当代孝子的感人事迹。33岁的张闻斌是县城管大队市容管理中队的一名普通干部,爱人是义堂镇十里铺乡卫生所护士,女儿在读小学。母亲于2001年去世后,家里还有一位患有间歇性自闭症失业的弟弟、一位患精神分裂症辍学的妹妹和一位70岁高龄的老父亲。作为唯一的顶梁柱,维系这样一个普通且不幸的家庭,张闻斌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他以一颗善良感恩的心,一份孝亲敬老的爱,一份关爱残疾弟妹的情,诠释了为人子女、为人兄长的全部价值。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兄妹中排行老大的张闻斌从10岁开始就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在家里帮助体弱多病的妈妈做家务,照顾弟弟、妹妹的生活、学习,课余还要帮爸爸料理水果摊上的小本生意;在学校遵守纪律、尊敬师长、勤奋好学、乐于助人,深受师生的喜爱。1993年,妈妈经确诊身患癌症,父亲贩卖水果的微薄收入只能勉强贴补弟妹读书和母亲高额的医疗费用,还是学子的张闻斌没有被噩耗击垮,坚持寒暑假打工挣钱顺利完成学业。1994年,张闻斌广水中专园林绿化专业毕业,以优异成绩被云梦县城管大队录取。张闻斌参加了工作,国家每月发工资这一喜讯给多灾多难的一家带来了希望。刚参加工作的张闻斌第一次领到工资290元,一分不少的全部贴补了家用生活和母亲医疗。从这时起,19岁的张闻斌就挑起了一家人生活的重担。在张闻斌母亲身患顽疾久卧床榻的9年中,他差不多花光自己所有的积蓄,可是他没有半句怨言,而是每天在繁忙的工作中挤出时间为母亲寻医问诊、扶伺年事已高的父亲、给予弟弟细心的照料,家中柴、米、油、盐、酱、醋样样都被他打点得有条不紊,自己却拖到28岁才成家。每天早晨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为母亲洗脸擦身、换洗衣服;中午,匆匆买好菜赶回家为母亲做饭、喂饭;晚上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到母亲病榻前问候照顾,为老人翻身、洗澡,倒屎倒尿。三伏天里,老人因为天气太热睡不着觉,他就为老人买来电风扇,让老人睡得安稳;到了冬天,为了不让老人受凉,他就会给老人铺上电热毯,灌上几个暖水壶,放在老人的手边、脚边,每晚还坚持为老人洗热水脚、按摩,保持老人血脉通畅,使老人天天都干干净净、天天都心情愉悦,从未因照顾不周而感染褥疮。母亲住院期间,他每天都是尽职尽责的处理完辛苦繁重的城市管理工作后,拖着一身疲倦的身体打足精神来陪母亲,向医生细致的咨询治疗情况,为老人端水送药,有好吃的东西总是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给女儿吃,总是送来让老人吃。为工作操劳、为家庭操劳,张闻斌头发掉得厉害,人也瘦了,曾有人叹息他说:“你太累了,给病母请个保姆,你也轻松点”。他听后总是笑着回答“也不是怕花钱、图轻松的问题,她是生我养我的母亲,母亲把我养大,我做这些事,尽这点孝道是应该的,再说请别人照顾我还不放心呢,要是亏了老人可是补不回来的啊”。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母亲癌症晚期已完全丧失了行为能力,但张闻斌一如既往地和妻子天天坐在老人身边给予安慰,讲身边发生的大小事,给老人讲以前一起生活的点点滴滴,不管老人能否听懂,只为老人能开心地笑一笑,直到母亲去世,认识他的人都说;“久病床前他是孝子”。1999年,张闻斌的弟弟张闻彦患上间歇性自闭症失业,之后不久,妹妹张海燕也因家庭负担等诸多原因患上精神疾患,放弃了学业。9年的时间,他费尽心思,四处求医问药,利用休假时间跑遍了省内各大医院,向专家教授请教,自己却省吃简用,压缩开支为弟弟和妹妹筹备医疗费用。医生告诉他,说弟弟、妹妹的症状治愈的希望很小,你已经尽心尽力了,张闻斌却固执地说:“兄妹情深如同手足,只要有一线的希望,我就要尽到做兄长的全部责任,哪怕倾家荡产”。2004年,病情稍有好转的妹妹经张闻斌一手操办远嫁外地。至今,弟弟一直留在身边同吃同住,生活上给予尽心照料。
第四篇:十大孝子事迹申报材料
“人生五伦孝为先,自古孝是百行原;父母恩情深似海,人生莫忘报亲恩。”自古孝文化在“黄香故里”云梦泽就千古流传,孝的美德被后人所讴歌、传诵。在xx县城管大队,干部、职工以及街道群众中都相互传颂着一句佳话:“久病床前有孝子,养儿当如张闻斌”,普普通通的十四个字,却演绎出一位当代孝子的感人事迹。
33岁的张闻斌是县城管
大队市容管理中队的一名普通干部,爱人是义堂镇十里铺乡卫生所护士,女儿在读小学。母亲于2001年去世后,家里还有一位患有间歇性自闭症失业的弟弟、一位患精神分裂症辍学的妹妹和一位70岁高龄的老父亲。作为唯一的顶梁柱,维系这样一个普通且不幸的家庭,张闻斌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他以一颗善良感恩的心,一份孝亲敬老的爱,一份关爱残疾弟妹的情,诠释了为人子女、为人兄长的全部价值。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兄妹中排行老大的张闻斌从10岁开始就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在家里帮助体弱多病的妈妈做家务,照顾弟弟、妹妹的生活、学习,课余还要帮爸爸料理水果摊上的小本生意;在学校遵守纪律、尊敬师长、勤奋好学、乐于助人,深受师生的喜爱。
1993年,妈妈经确诊身患癌症,父亲贩卖水果的微薄收入只能勉强贴补弟妹读书和母亲高额的医疗费用,还是学子的张闻斌没有被噩耗击垮,坚持寒暑假打工挣钱顺利完成学业。1994年,张闻斌广水中专园林绿化专业毕业,以优异成绩被云梦县城管大队录取。张闻斌参加了工作,国家每月发工资这一喜讯给多灾多难的一家带来了希望。刚参加工作的张闻斌第一次领到工资290元,一分不少的全部贴补了家用生活和母亲医疗。从这时起, 19岁的张闻斌就挑起了一家人生活的重担。
在张闻斌母亲身患顽疾久卧床榻的9年中,他差不多花光自己所有的积蓄,可是他没有半句怨言,而是每天在繁忙的工作中挤出时间为母亲寻医问诊、扶伺年事已高的父亲、给予弟弟细心的照料,家中柴、米、油、盐、酱、醋样样都被他打点得有条不紊,自己却拖到28岁才成家。每天早晨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为母亲洗脸擦身、换洗衣服;中午,匆匆买好菜赶回家为母亲做饭、喂饭;晚上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到母亲病榻前问候照顾,为老人翻身、洗澡,倒屎倒尿。三伏天里,老人因为天气太热睡不着觉,他就为老人买来电风扇,让老人睡得安稳;到了冬天,为了不让老人受凉,他就会给老人铺上电热毯,灌上几个暖水壶,放在老人的手边、脚边,每晚还坚持为老人洗热水脚、按摩,保持老人血脉通畅,使老人天天都干干净净、天天都心情愉悦,从未因照顾不周而感染褥疮。母亲住院期间,他每天都是尽职尽责的处理完辛苦繁重的城市管理工作后,拖着一身疲倦的身体打足精神来陪母亲,向医生细致的咨询治疗情况,为老人端水送药,有好吃的东西总是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给女儿吃,总是送来让老人吃。为工作操劳、为家庭操劳,张闻斌头发掉得厉害,人也瘦了,曾有人叹息他说:“你太累了,给病母请个保姆,你也轻松点”。他听后总是笑着回答“也不是怕花钱、图轻松的问题,她是生我养我的母亲,母亲把我养大,我做这些事,尽这点孝道是应该的,再说请别人照顾我还不放心呢,要是亏了老人可是补不回来的啊”。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母亲癌症晚期已完全丧失了行为能力,但张闻斌一如既往地和妻子天天坐在老人身边给予安慰,讲身边发生的大小事,给老人讲以前一起生活的点点滴滴,不管老人能否听懂,只为老人能开心地笑一笑,直到母亲去世,认识他的人都说;“久病床前他是孝子”。
1999年,张闻斌的弟弟张闻彦患上间歇性自闭症失业,之后不久,妹妹张海燕也因家庭负担等诸多原因患上精神疾患,放弃了学业。9年的时间,他费尽心思,四处求医问药,利用休假时间跑遍了省内各大医院,向专家教授请教,自己却省吃简用,压缩开支为弟弟和妹妹筹备医疗费用。医生告诉他,说弟弟、妹妹的症状治愈的希望很小,你已经尽心尽力了,张闻斌却固执地说:“兄妹情深如同手足,只要有一线的希望,我就要尽到做兄长的全部责任,哪怕倾家荡产”。2004年,病情稍有好转的妹妹经张闻斌一手操办远嫁外地。至今,弟弟一直留在身边同吃同住,生活上给予尽心照料。
母亲在世的几年,弟弟和妹妹精神上的疾患无疑给这个家庭雪上加霜,压力和重担全由张闻斌一个人承受,父亲看在眼里疼儿在心里,他不愿意增加儿子的麻烦和负担,执意不顾年事已高,要去武汉当搬运做苦力,想为妻子和儿女治疗出点力。作为一个孝子,张闻斌死活也不答应,和妻子一道苦劝父亲打消顾虑,把老人留在身边安度晚年。母亲去世后,他对父亲更加尽孝了,他每天都嘘寒问暖,耐心服侍,从不马虎。担心老人寂寞,特意买回收音机,还在他床边放置了一台电视机,节假日还安排妻子、女儿和弟弟陪父亲聊聊天、逛逛街、做一手可口的饭菜改善下老人的生活,和老人相处得其乐融融。老父逢人便夸:“闻斌也不容易啊,我这个家全亏了他
”。
张闻斌不仅对自己的父母尽孝尽心,他还经常关心看望岳父岳母,每逢节假日,他总要接老人到家里玩,遇到有老人那边有事情,他经常是忙完这边的家,立即赶往那边的家。岳父岳母逢人就说:“女婿比自己的姑娘还要孝顺”。
张闻斌不仅孝顺老人、关爱弟妹、夫妻恩爱、家庭和睦、邻里团结、还对周围的老年人特别关心,谁家的老人有
什么困难,他都尽力帮助,他经常帮助街坊邻居的孤寡老人换煤气、做清洁、送衣物,赢得街坊邻居的交口称赞。在单位,张闻斌对待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一丝不苟,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青年骨干,在领导和同事中享有较好的口碑。
斗转星移,张闻斌坚持数年如一日精心照料身患疾病的母亲,细心照顾年迈的父亲和弟妹,还积极关心帮助邻居,成为街头巷尾传诵的佳话,是街坊邻居眼中的好孝子,是单位领导、同事学习的好榜样。
第五篇:渭城区“十大孝子”候选人事迹简介
渭城区“十大孝子”候选人事迹简介
1、“十大孝子”宗飞事迹简介 宗飞,男,现年36岁,中山办职工。
宗飞的祖父年事已高,身体一直不好,生活不能自理,进出需要坐轮椅。宗飞自始至终在祖父的床前尽孝。大热天,老人不能独自行走,有时就在卧室解决方便,弄得满屋子臭气难闻,宗飞一下班就匆匆赶回家给他的祖父打扫清洗。寒冬天,老人病发,宗飞从轮椅上背上祖父就往医院跑,到医院后,消瘦的宗飞整个人都快累垮了,依然忙前忙后。老人便秘,他就用手指一点一点抠;老人失眠,他就陪着老人直到入睡。正是由于宗飞对其祖父的悉心照料,这些年来,老人虽说长期有病但气色和精神状态良好。街坊邻居纷纷称赞。
2013年底宗飞送走了他的祖父,“百事孝为先”,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演绎了“孝”的传统美德,诠释了“孝”字的真正含义。
2、“十大孝子” 张彩琴事迹简介 张彩琴,女,现年50岁,下岗职工。
张彩琴的父母都已经80岁高龄,作为家中的小女儿,她毅然承担起了照顾老人的重担。母亲患有腿部股骨头坏死,父亲不久前查出患有膀胱癌,两个老人的生活都不能自理。张彩琴下岗后,就自己在外边打一点零工,她白天出去打工,中午的时候就买菜回来给老人做饭,把老人的生活打理好后她又匆匆出去干活,晚上回家了就陪父母聊聊天,天气好的时候还带父母散散步。
平时,她节省着每一分钱,舍不得给自己买件新衣服,但是只要是给父母买药买保健品,她一点都不吝啬。她常说:“钱没有了还可以再赚,可是疼我爱我的父母就只有这一对,如果父母因为我照顾疏忽了,那我即使再有钱又有什么意思呢?”
她心中时刻想着父母的健康,想着父母的生活质量,就是没有想过自己。她的母亲总是很欣慰的告诉大家“我能有这样一个女儿是前生修来的福气啊!这辈子也值得了。”
3、“十大孝子” 张志明事迹简介
张志明,男,现年49岁,陕西蓝星玻璃有限公司职工。张志明的母亲今年88岁高龄,由于高血压脑梗已瘫痪在床十多年。为了照顾好老人,他每天早晨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为母亲洗脸擦身、换洗衣服。中午,提前询问老人想吃什么,给母亲做饭、喂饭的时间比孩子上学都准时。晚上回到家,给母亲翻身、洗澡、倒屎倒尿。三伏天里,老人因为太热睡不着觉,他就为老人买来电风扇,装上空调,让老人睡得安稳。到了冬天,为了不让老人受冷,他给房子装上土暖气、铺上电热毯,灌上几个暖水袋,放在老人的手边、脚边,每晚坚持为老人洗热水脚、按摩,保持老人血脉通畅,瘫痪这么久,老人从未感染过褥疮。而到现在,张志明自己住的房子仍然没有空调和暖气。有一次,老人便秘,由于患了腿疼病,蹲不下去,他就跪在地上给老人用手抠粪便。他经常详细询问母亲的饭量增减,认真观察母亲的身体状况,为母亲做一些简单的按摩和康复运动,预防感冒、健胃消食、消炎和补钙的药品更是一样不缺。亲戚邻里和单位的同事们都说,老人之所以得以长寿,全是因为张志明恪尽孝道“修”来的。
4、“十大孝子” 代宝忠事迹简介
代宝忠,男,现年52岁,在长庆石油干休所工作。代宝忠的母亲已87岁的高龄,在他的照顾和护理下,老人身体健康,精神饱满。1999年父亲去世后,他就和母亲生活在一起,每天都按老人喜好的口味做饭做菜,陪老人看电视、聊天、散步。一次大雪天,母亲因病住院,他下班后赶去送饭,看出母亲不想吃,他二话不说,放下手里提来刚从家里做好的饭菜,迎着凛冽的大风,冒着鹅毛大雪又去为母亲做苞谷珍子。冬季有段时间,母亲经常腿痛行动不方便,他就每天烧热水给老人洗脚、揉腿。2013年家人带着86岁的母亲坐飞机,回到了阔别60多年的故乡云南省澄江县,见到了多年未见的父老乡亲,看到了家乡的山山水水,老人心里特别高兴,了却了一桩多年的心愿。只要老人想的事情,他就一定能做到,虽然只是一件件平凡的事情,但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
5、“十大孝子” 张利民事迹简介
张利民,男,现年59岁,新兴办乐育路社区居民。张利民夫妻俩主要依靠打扫卫生维持生计,和母亲、儿子、儿媳、孙子、女儿一家7口挤在几十平米的家中,90岁的老母亲常年体弱多病,需要照顾。
由于年龄大了,干不了重体力活,张利民和妻子就在小区打扫卫生,这样既能挣点生活费,也能有精力和时间照顾家里。前一段时间,母亲由于心肌梗塞住院,在母亲住院的二十多天里,每晚都要陪护在病床前,连觉都不敢睡,生怕母亲突然醒来有什么需要。老人出院回家后,由于身体消化系统不好只能吃一些流食,于是张利民每天起来第一件事就是问母亲想吃什么,家里能做的就做,做不了的无论刮风下雨都给老人买回来。老人多少年了一直没断过药,严重的时候一年能住三四次医院,平时就靠一家人多留心照顾着。在他的影响下,儿女们对奶奶也很孝顺,只要回到家都会第一时间陪奶奶说说话。就这样几十年如一日,张利民任劳任怨、悉心照顾着年老的母亲,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传递着尽孝的正能量。
6、“十大孝子”夏长海事迹简介
夏长海,男,现年49岁,区环境卫生管理站职工。夏长海是家里的小儿子,他和他的家人几十年如一日,悉心照料着自己将近90岁高龄的老母亲。考虑到母亲年龄大了,他们主动把自己东边向阳的房间让给母亲居住,并扩大门窗,使房间更加透气、采光更好,让母亲住的更舒适和方便。在生活中,尊重老人的选择,没事的时候陪老人聊聊天,在咸阳湖边散散步。母亲有时候怀旧,他就想方设法,联系一些亲戚、以前的朋友,让母亲开心。他还十分关心母亲的身体情况,每年定期带老人到医院体检,平时生活中格外注意老人养生;怕母亲牙口不好,给母亲配备了假牙,做着母亲喜欢吃的可口饭菜,并将食物煮的比较烂一点,方便母亲消化吸收。前不久母亲因为骨质疏松住院,他就天天守护在病床前,每天按时给母亲洗脸擦身、耐心地喂药喂饭、端屎端尿,一直伺候在床前,没有丝毫怨言。
三十多年来,一家人从来没有和老人因为家庭琐事而红过 脸,相处的非常和睦。在他的言传身教下,儿子也非常的懂事,没事的时候经常回来看望奶奶,他经常说:“家家都有老人,个个都会变老,如果自己不孝敬老人,不给儿女立榜样,等到自己老了,也就没有人照顾了,父母的养育恩怎么能忘记,所以说孝顺老人是自己应该做的,也是必须做的”。
7、“十大孝子”张天民事迹简介
张天民,男,现年57岁,正阳办卓所村村民。
张天民在为人子女的几十年中,尽心尽力、任劳任怨,赢得了左邻右舍、亲朋好友的普遍称赞。父母年龄大了,为了让父母散散心,每年都会带父母一起出去转转。父母要是身体不适,张天民会第一时间把父母送进医院,父母养病期间,他给送饭、喂饭、洗澡。父母身体要是稍好可以走动时,张天民就扶着运动,这样不辞辛劳,直到父母治愈出院。随着父母的年龄越来越大,张天民虽然在外面忙,但是回家的次数、回家的时间却越来越多、越来越长。用张天民自己的话说,钱能挣到啥时候,父母养育了我,我就应该多回家看看,常陪我爸我妈说说话,让他们踏踏实实的过上好日子。
张天民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父母有一个好身体,家里平平安安,自己好好挣钱,多抽出时间来陪伴父母,让他们晚年幸福。就是这样一个朴朴实实的人,他有着普普通通的愿望,无怨无悔的照顾着年迈的双亲,只为看到父母那一抹温馨的笑容,为此不停地奋斗着。
8、“十大孝子” 郭促去事迹简介 郭促去,男,现年65岁,周陵办东郭旗寨村村民。郭促去全家共七口人,老少四世同堂,老母亲已98岁高龄。二十年前,母亲患高血压、心脏病等经常住院。当时,他担任55斗水利管理员,工作紧张,不分昼夜,但他总是兼顾工作的同时不忘每时每刻对母亲的照顾。每日三餐、端饭送水,冷热换衣,他都安排的有条有理,照顾的无微不至。
去年冬天,有一晚老人突发心脏病送医院,他三天三夜没合眼在病床前守着,直到老人度过危险转入普通病房。有时老人大小便弄在裤子上,他会立马去洗。无论盛夏寒冬,他和爱人总是按时给老人洗脸洗衣,喂饭喂药,考虑到老母亲牙齿不好,他经常为迎合母亲的口味把食物煮烂,耐心地喂给老人吃。在他的影响下,他的爱人、子女也非常孝顺老人,经常打电话回家问候奶奶,一有时间就会回家看望老人。就这样平凡的家庭,却传递着浓浓的亲情。
9、“十大孝子”任富敏事迹简介
任富敏,男,现年56岁,北杜镇中心小学教师。
上世纪90年代,任富敏的老父亲患脑溢血病倒了,为了照顾好医院的父亲,同时又不使学校的工作落下,他医院、学校两头跑,这一跑,就是一整年,花去了他当时所任民办教师近一年的工资。父亲出院后,因为后遗症无法行走,他就每天回家后搀着父亲在院子里来回活动,使父亲能重新站起来走路。父亲的手不能伸展,他就每天监督父亲手握一个复健专用的“塑料小圈”重复“握住张开”的动作,以锻炼手的灵活度。父亲喜欢听戏,每天晚上看电视,他就要求全家人必须跟着父亲看戏,不能看别的 频道,连平时宠爱的女儿要求也不答应。
父亲去世后,剩下母亲孤单一人,他心中十分难过,觉得应该对母亲更加细致的关爱,以慰藉母亲晚年孤独的心灵。因为年事已高,母亲大小病不断,后来又身患动脉粥样硬化、脑梗、高血压等多种病症,每隔一两年,就要住一次院,平时还要靠药物维持治疗,医药费数目庞大,而他总是在母亲病床前悉心照料,为母亲买来最好的药,从未有一句怨言。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这句话在他身上显然被彻底颠覆,因为他总是尽自己的全部去满足母亲的一切所需。如今母亲已有89岁高龄,虽然要常年吃药控制病情,但在他的悉心照料下,母亲的精神状态很好,每天喜欢坐在门口的台阶上与左邻右舍拉家常,有时还去广场看村里的妇女们跳舞,生活过的很滋润,他常说母亲活到100岁是不成问题的。
10、“十大孝子” 郭进峰事迹简介
郭进峰,男,现年43岁,工商行政管理局渭城分局科员。他的爱人下岗,儿子正在小学读书,一家三口与长期卧床的老母亲共同生活。2008年以来,郭进峰的母亲频繁住院,每天在尽职尽责处理完工作后,他总是拖着疲倦的身影,打足精神来陪同母亲,向医生细致咨询治疗情况,为老人端水送药,聊天解闷。母亲生病,他坚持每天做好饭菜,及时送到母亲病床前。2010年初,母亲不慎跌跤彻底卧床,生活不能自理,他和妻子日夜守候在母亲身边,不敢离开半步。由于老人大小便失禁,需要经常更换床单、被褥。遇着冬天,尿湿的被褥不易晾晒,他和妻子只能连夜清洗,用电暖器烤干供母亲使用。夏天被褥容易晾晒,但异 味较大,经常熏得人想吐。这些都没有难倒他们,夫妻两人为母亲准备了多套被褥,随时为母亲更换和拆洗,经过一段时间,他们逐渐掌握了老人大小便的规律,每次大小便快到时,他们像伺候孩子一样,手把手搀扶着母亲……多年来,他们夫妇一如既往,用自己的爱心,精心呵护并孝敬着母亲。
只要挤出时间,他就会和妻子一起坐在老人身边,讲一讲身边发生的大事小情,聊一聊以往一起生活的点点滴滴,不管老人能否听懂,只为老人能开心地笑一笑。考虑到老人牙齿不好,他经常迎合老人口味,把食物煮得很烂,耐心地喂给老母亲,直到母亲去世。他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他以一颗善良感恩的心,一份孝亲敬老的爱,诠释了为人子女的价值。
11、“十大孝子”王平顺事迹简介
王平顺,男,现年61岁,窑店办刘家沟村村民。
王平顺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庄稼汉,因几年前的一场变故,妻子离家出走十几年,女儿出嫁,儿子在外地打工常年不在家,母亲卧床不起,沉重的家庭负担压在了他一个人身上。由于生活和精神上的双重压力,使他患上了脑梗,身体状况不是很好,可是母亲不能不管,他把自己的身体置之度外,一直默默地侍奉老人,克尽孝道,从未有过一句怨言。每天为母亲喂饭喂水,擦身翻身,端屎接尿,做家务,干农活。
他家有一孔窑洞,在最热的伏天和最冷的冬天,他把母亲背进窑洞里,住在炕上,夏天三伏天为母亲买电扇,驱蚊虫,让老人睡得舒服安稳。冬天三九天,他为老人烧炕取暖,让老人身体暖和,血液畅通。在春天和秋天,天气较暖时又把母亲背进房间,让母亲感受大自然的温暖。就这样年复一年,始终以老人的舒心,好心情为目的的侍候。有时老人也会发发脾气,他会心平气和的微微一笑了之。
在王平顺的悉心照顾下,他母亲每天都是干干净净的,从未感染过褥疮,精神饱满,满面红光。他十年如一日用心地照顾着自己瘫痪的老母亲,尽自己所能让母亲吃好喝好生活好,让年迈的老人毫无怨言,是村中公认的好儿子,好孝子。
12、“十大孝子”候选民事迹简介
侯选民,男,现年58岁,周陵办王车村村民。
侯选民十年如一日照顾着自己的老母亲,尽自己所能让母亲生活的好一点。他母亲经常便秘,要想大便通畅,调节饮食很重要,他就经常做一些富含大量的纤维素的食物,象荞麦糯米、绿豆、蚕豆、胡萝卜等,亲自买一些富含纤维素的芹菜、韭菜、白菜等等。总之他心中总是想着母亲的健康,想着母亲的生活质量。他总会给老人买这买那,考虑到老人牙齿不好,他经常迎合老人的口味把食物煮的很烂,耐心喂给母亲,由于服侍的好,老人90多岁的身体依然很健朗。
他常说:人都有老的时候,如果自己不孝顺老人,不给儿女树立榜样,等到以后自己老了,也就没有人照顾了,所以说孝顺老人是自己应该做的,也是必须要做的。在他的言传身教下,他的爱人和子女也非常孝顺老人,每次孙子、孙女回来都要给奶奶带一些营养品和一些零花钱。女儿虽然已经出嫁也总是打电话回来,总要问候奶奶的身体。母亲每当和左右邻居谈论起儿子总自豪说:“我能有这样一个儿子是我前世修来的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