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坑村美丽乡村申报材料3
新坑村建设“美丽乡村”申请报告
新坑村位于峰市镇西南部,广福两省交界处,离集镇约20公里,地处龙湖公路旁,交通较为便利,村域面积5.5平方公里,属革命基点村,是全区52个贫困村之一。全村139户,466人,其中,党员23人;下辖新坑、庵前、寨下3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拥有耕地520亩,林地6100亩;村民收入主要依靠种植水稻、烟草以及养殖和外出务工等,村财收入10万元以上。
新坑村的基础条件及亮点:
一、村两委班子团结协作,为民服务意识强,工作积极性高。2013年以来,村两委班子按照永定区峰市镇党委的要求,团结带领群众鼓足建设新农村的热情,按照“生态美、百姓富、宜居宜业”的新农村建设方针要求,着眼于建设美丽幸福生态经济型新农村示范村的目标。新农村建设好坏,关键看村班子。新坑村村班子团结一心、一心为民,得到群众信任和支持。在村级事务管理上,制度健全、管理规范,推行了“四议三公开两报告”工作法,重大事项一律采取党组织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定夺,坚持决议公开、实施过程公开和实施结果公开。充分尊重村民的民主权利,加强村民代表会议、村务监督委员会的组织建设,完善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议事规则,认真落实“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等制度,切实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和决策权,大大提高了广大村民的参政议政能力。由于有这样 一队带民致富的班子,各项惠民项目实施的好、质量标准高,“项目到了新坑村,能站得住,村官管得好,能叫动号”,“钱到了新坑村花不瞎,能给村民解决实际问题”,这是项目管理单位和扶贫单位给予的评价。几年间,村班子用真诚、真心换取来了比别的村更多的项目和扶助资金,群众切实受益。如到广东松口上畲村的公路,历时5年,经群众集资改造,争取老区烟草、卫计等有关部门扶助,今年已全面完成道路硬化工作,大大方便了广福两省群众的来往,到广东重镇松口车程仅需一小时。争取移动公司的支持,建立了信号发射基站,使移动信号大大增强,方便群众对外联络。积极争取上级扶贫资金,以村民入股、贫困户参股的形式,合资36万元建成一座光伏发电设施,年发电量四万余度,增加了村财收入,也为贫困户脱贫致富增加了一笔收入。
二、村风淳朴,邻里和谐,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愿望强烈。新坑村村民秉承了客家先民“正直善良、热情友好、尊老爱幼、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每家每户都能自觉做到尊老爱幼、敦亲睦邻、宽容友善、扶危济困,一家有难,众人相帮。新坑村已连续五年被评为龙岩市市级“平安村(居)”。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很多村民在永定县城或县城周边买了房。虽然在城里安了居,然而并没有真正感受到“家”的温暖,离开了土生土长的家园,觉得自己就像无根的浮萍一样;尤其是逢年过节的时候,更感受不到聚族而居、走村串户的自由和快乐。村民迫切希望把老家维护好、建设好,重构梦里故乡美丽的“精神家园”。
三、村容村貌良好。一条清澈的溪流,像玉带似的飘荡在青山之间、奔流于村寨中间。曾几何时,村民随意倾倒生活垃圾;养殖业污水直接排放入溪,臭不可闻;溪流两岸,杂草丛生。近三年,溪流两岸的杂草已被彻底清除,小溪也骤然变得宽阔了许多。养猪场也已关闭,小溪不再污水横流,恢复了她清澈见底的本来面目。每个村都在合适的位置摆放了垃圾桶,村民不再随意倾倒垃圾;并有专人定时清理垃圾。生活垃圾治理初见成效,建立治理常态化机制;养殖业污染整治效果良好,现村内无污染养殖,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四、旅游业基础良好。庵前村有千年观音古庙一座。每逢大年初一,三村四姓村民不约而同的排成长龙似的队伍敲锣打鼓挑着祭品去拜观音。庵堂前锣鼓喧天,善男信女摩肩接踵,庵堂里观音座像前祭品杂陈、香烟缭绕。人们拈香默默祈祷今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家人平平安安、幸福快乐!
新坑村寨下自然村是著名革命烈士饶化龙的出生地,红色文化底蕴深厚。一九二九年十月间,红四军二纵队司令刘安恭,带领部队数千人,从上杭中都浩浩荡荡挺进洪山,扎营在王寿山麓的田梓、老圩等地,并登上王寿山置瞭望哨所。司令刘安恭,团长饶化龙在圩场召开大会亲自讲话,播下了马列主义的种子。(引《永定党史通讯》八五年三期)在白色恐怖的年代,新坑村村民冒着砍头的危险,想方设法给驻扎在山上的游击队送粮送盐。国民党抓不到游击队员,竟恼羞成怒,纵火焚烧村中房屋。新坑村村民曾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应有的贡献。现今有革命烈士李发传、李茂传纪念墓 2座,是对后代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圣地。
村中有千年古树10棵、2处成片“风景林”,林木参天,鸟语花香,环境幽美,令人流连忘返。
五、现代农业基础良好。新坑村返乡创业青年李远胜,种了10亩红心火龙果,并发展养鹅、养鸡、养鸭等养殖业,力争将自己的农场打造成现代观光休闲农业基地;巫阳泉立足乡村致富,种植了数十亩西瓜、沙田柚等农作物;饶振绳、李远钦等村民利用闲置农田种植米蕉近100亩;新坑村村民陈崇发、李镜传、饶志明,大力发展养蜂业,现有蜂箱100多箱,年产蜂蜜两千多斤。本土小型酿酒工坊3座,年产家酿酒近万斤。新坑村山清水秀,土地肥沃,空气清新,利于发展农家乐、生态旅游。
新坑村村财基础薄弱,历史欠账多,建设美丽乡村、发展生态旅游迫切需要上级政府的关心支持。我村拟着手完成以下项目:
1.老旧房整治100户(重点)。由于房屋年久失修,屋顶漏雨,泥墙剥落,有的老屋成了危房。急需资金投入,才能修葺一新,满足乡村旅游的需要。现有20户已进行修缮维护,更换琉璃瓦屋顶。
2.建立一个文体活动中心,其中建设篮球场、停车场,购置健身器材,丰富群众文化生活(重点),让村民有一个健身、娱乐、休闲的好去处。
3.生活污水处理管道建设1公里,使污水不再排放入溪,保持溪流洁净。4.村头村尾建立2个村级明显标志。
新坑村有优良的种植养殖、邻近龙湖的特色优势,目前正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大好时机,但由于目前村庄内硬件公共设施跟不上等诸多因素,为了把新坑村打造成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成生态绿色、观光休闲式的美丽乡村,特申请将新坑实施“美丽乡村”立项建设,请求上级领导给予政策资金、规划设计的帮助。
新坑村村委会 2018年1月18日
第二篇:美丽乡村申报
巩义市米河镇小里河村
参加“郑州最美丽乡村”评选活动上报材料
巩义市米河镇小里河村,位于310国道郑洛段48公里处,总面积5.2平方公里,耕地1100亩。全村4660口人,14个村民组,改革开放以来,小里河人紧紧依靠党的富民政策,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拼搏创新,逐步实现了民富村强的梦想。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河南省新农村新时期十面红旗之一,河南省委、郑州市委、巩义市委多次授予小里河村党总支为“先进五好党支部”等荣誉称号。2008年被郑州市确定为新农村建设重点示范村,2010年被河南省确定为新农村建设重点村。目前,全村拥有以鑫旺集团公司为龙头的规模企业32家,实现年总产值12亿元,利税5000余万元,全村人均收入12000元,人均住房面积45平方米,全村政通人和,人心思进,到处洋溢着一派现代化新农村的生活气息和美丽家园。
过去的小里河,世世代代面朝黄土背朝天,村民过着土里刨食的艰苦生活,没有工业基础,群众的生活没保障,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迫切要求改变贫困面貌的小里河人,坚定不移地依靠党的政策,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道路,在不断的发展中逐步壮大了集体经济,学到了管理经验。目前的小里河村已初步形成了以铝加工、铝冶炼、碳素、铸造、冶金、建材、包装、运输、旅游、养殖等行业的工农业发展格局,使全村工业经济,村庄建设,文化教育,精神文明等各项事业取得了丰硕成果。
大力推进民主化管理,按“四议两公开”的民主化管理程序,逐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村两委形成了一支团结拼搏、公正廉洁、开拓创新的团队,为全村干群做好表率。群众的生活好起来了,村两委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契机,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为指导,聘请专家学者授课讲座,了解国内外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的趋势,使全体党员干群通过学习认清形势,看到希望和危机、居安思危,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制定新的目标,奋发图强,使全村社会经济发展不断推向新的高潮。
村里邀请了省、市规划局和巩义市城建局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在全村范围内做了科学细致的近期和长远规划,从建设现代化新农村的宏大目标出发,在生活、居住、公益事业、文化教育等方面高起点的制定了村庄建设的宏伟蓝图,提出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使分散凌乱的单家独院建设成为新型小康社区,高雅别致的村民住宅楼鳞次栉比,规划一盘棋,建设一张图,在发展建设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划建设,进行了旧村庄拆迁和新区建设,到2009年底全村共拆迁560户老宅基,可恢复利用土地面积15万平方,共投资8000多万元新建住宅楼23栋,700余套现代化的村民住宅,总建筑面积73500平方,建设房型有76平方的两室一厅,110—120平方的三室一厅,168—210平方的四室二厅,基本上满足了全村各类人口情况的家庭住宿需要。投入7000余万元,高标准铺通
了村内所有道路16公里,全部安装了美观典雅的路灯。2008年被郑州市确定为林业生态村,大面积植树造林规范了绿化带和绿地,使全村绿地覆盖面积达到45%。从长远发展的大局出发,由村里出资,修筑了沿310国道的汜河防洪护路堤坝3.6公里,新建桥梁2座,为美化环境,在村内主干道口点缀建设古牌坊两座,现代化门楼一座,古典门楼1座。为满足群众的休闲需要,在村内建设了一条586米长的人工河,并配套建设面积2.2万平方米的村文化广场,配置了音乐喷泉,欧式舞台和草坪音响及健身器材,使群众在茶余饭后,工作之余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好环境。为提高文化品位,投资660万元,建设振兴门、神墨碑林、七级宝塔、祖师庙等游览观景园区。投资2200万元,在村内建设了标准为三星级的华丰园大酒店,集餐饮、客房、会议、旅游接待、文化娱乐等为一体的多功能服务设施。投资150万元在村委院内建成文化中心一处,室内设置健身房、棋牌室、电脑室、阅览室,为群众提供一个学习、健身、休闲、娱乐场所,深受群众欢迎。
为了保障群众的生活生存质量,对全村饮用水严格把关,从源头抓起,投入资金430万元,钻百米深井3眼,建2500立方蓄水池二座,配套管道网线万米,实行了全村统一供水,使全村群众吃上了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的放心安全水。村成立了物业管理公司,对村庄生活、环境垃圾建有垃圾中转站,专人负责,日产日清,树木、草坪绿化修剪,对公共设施进行各项维护和服务,使村庄环境保持优美整洁。
社会的发展靠科技,科技的发展靠人才,人才的发展靠教育,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使小里河人深深体会到,只有大力发展教育才能保证社会、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为此,经过多方面的努力,投资1800万元建设的鑫旺中学,是继小里河初中、小学、幼儿园之后,为发展高级中学教育而实施的又一举措,有在校师生2600余人,具备住宿、教学、餐厅、体育、实验等必要的教学功能,建设了教师公寓、浴室、超市、物业管理等配套设施,成为培养后继发展人才的现代化教育发展基地,在近二十年的教育发展过程中总投入3000余万元。在建设现代化教学的同时,为鼓励青少年树立理想追求上进认真读书和形成教师安心教学,追求成果的文化氛围,村里每年拿出50万元对教师的教学成果进行表彰和奖励。对小学生考入重点初中,初中考入重点高中、高中生考入重点大专院校实行全额学费奖励。另外设立了百万元的助学金,目前已帮助解决全镇上百名贫困儿童的上学问题,现在的小里河村崇尚科学,办教育、出人才、民富村强已成为小里河人的时代追求。
物质文明的日益富足,不断激发广大群众对精神文化的追求,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条件下新农村的必然要求,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发展多种形式可以使群众接受的有益活动来统一群众的思想观念,从2002年起,恢复了停办近百年的集贸市场和古庙会,每月逢五、十五、二
十五、为集贸交易活动日,方圆十几公里的百姓届时购物、赶集呈现一派繁荣景象。通过观察了解,在农村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有大鼓书、戏曲和综艺节目。鉴于此,村里请来河洛大鼓的表演艺术家,定期为群众表演节目,全年约60余场,群众自发组织的文化演出队伍,常年娱乐演出不间断,在表演节目的同时,把党的政策、法律法规、计划生育政策、好人好事编排到节目中去,大力宣传和弘扬,使群众的文化品位和精神文明不断得到提高。
在组织群众、艺人进行民间表演活动的同时,为开阔群众的眼界,提高村内文化建设发展的档次。小里河村先后举行“河南省鑫旺杯河洛大鼓擂台赛”、“首届河南省艺术节”、“七月流火”等大型文化活动。先后邀请了国家和省内外的艺术家达300余人,演出现代歌舞、大鼓书、小品、戏剧等优秀节目。周边乡镇群众,云集小里河观看节目的达十万人之多,这一台台精彩的文化大餐极大的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满足了群众在富裕之后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迫切追求。通过一次次地举办大型文化活动,使小里河人开阔了视野,凝结提炼了小里河人的集体主义精神。
在坚持用文化教育群众,引导群众提高他们素质的同时,在群众中开展了“十星级农户”、“五好家庭”、“好妯娌”、“好婆媳”、“好代表”和“道德规范进万家”活动,在思想上宣传、在行为上约束,通过全体村民代表大会,全体党员会,制订出“小里河人行为准则”、“村规民约”、“五个好评比条件”等内容的《小里河村精神文明手册》,印制5000余份,达到村民职工人手一册,并把各人在学习和工作中的心得体会、工作经验、新观念、新思维在内部刊物《鑫旺周刊》上刊登,不断为小里河村的发展腾飞注入新的精神力量。
在小里河村你会看到三五成群的老年人在村内道路和公共场所义务捡垃圾,搞清理,对环境卫生进行监督,维护社会秩序,这是村老年协会组织的义务“精神文明督察组”在发挥他们的余热。为解决老年人的生活和养老问题,从2002年起,小里河村每月发给60岁以上老人每人100元,每月15日老年人持证领取养老金,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生活在舒适、优美的环境中尽情享受着天伦之乐。
在党的政策指引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全村干群的支持下,如今的小里河村村容整洁、村貌靓丽、富裕和谐,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再取骄人的业绩,成为在新时期新农村建设中一面独具特色的旗帜,成为最美丽乡村中的一颗灿烂明星。
党总支
巩义市米河镇小里河村
村委会
二零一零年七月十九日
第三篇:南坑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情况
策武镇南坑美丽乡村建设情况汇报
南坑全村266户、1137人,耕地面积853亩,山地面积12467亩。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福建省先进基层党组织”、“龙岩市五个好支部”、“龙岩市卫生村”等荣誉称号。为龙岩市党建综合示范点,是龙岩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和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被列为“十全十美”乡村旅游基地。
一、总体成效
近年来,南坑村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总书记关于长汀水土流失治理的重要批示精神为指导,按照“进则全胜、不进则退”的要求,发扬“滴水穿石、人一我十”的精神,围绕南坑溪“一溪两岸”的主线,按照“六、五、四、三、二、一”的总体举措(打造“山、水、田、园、路、房”六大板块,围绕“支部强、产业兴、乡村美、民风好、农民富”五个目标,采取“支部出主意、农民出劳力、部门出项目、企业出资金”四项举措,做好“山上、大田、旅游”三篇文章,实现“两个转变”、“一个提升”),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
1、两个转变:一是从“荒山”到“绿洲”的巨变。南坑原为“难坑”,通过认真总结水土流失治理经验,坚持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狠抓生态环境恢复、生态资源保护、生态优势利用和生态经济发展,已成为闽西的“银杏第一村”、“生态养殖基
资产”三公开。(3)加强党支部自身建设,完善民主评议党员、党员民主监督、流动党员管理、党费收缴、“三会一课”等制度,夯实党建工作基础,发挥党支部和全村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4)深入开展“联乡挂村帮户”活动,通过镇党委创新的活动载体,将活动与各项中心工作结合起来,提高党支部的创新能力。
2、产业兴。采取“村企联盟”的方式,做好“山上、大田、旅游”三篇文章,引进大公司、大企业,引导农民积极参与,银杏产业、生态农业、乡村旅游等三大产业不断发展壮大。(1)银杏产业种植达4309亩、10万多株,是南方规模最大的连片银杏基地,2012年产值达200多万元,2013年受到了在韩国上市的金山大道控股有限公司的青睐,银杏产品精深加工和黄酮提取针剂的发展前景极为广阔,治理水土流失的生态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经济效益、发展乡村旅游的社会效益都日益显现。(2)生态农业步入标准化、规模化的发展轨道,全村耕地流转307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36%,规划生态体验种植区200余亩、集养殖、垂钓、餐饮、休闲为一体的休闲渔业120余亩,已建成观光农业大田种植100亩、休闲渔业水面养殖30亩。(3)旅游产业突出“银杏水乡、生态南坑”的发展主题,以“水上乐园、休闲垂钓”为特色,带动“农家乐”等特色旅游发展,已吸引县内外许多游客前来旅游观光。购物长廊、旅客接待中心、特色商业街、四星级酒店等一批旅游配套项目的实施,将更大拓展南坑乡村旅游的发展空间。
3、乡村美。通过实施“山、水、田、园、路、房”等六大板块,加快人居环境整治,实现整村变绿变美。山:就是南坑银杏
路硬化工程长3公里、12000平方米,设置垃圾箱50个,在村主干道两旁种植银杏、桂花、香樟等名贵树种,对村部环境整治和外部景观打造,村内通信、通电等网线进行全面整理。房:就是拆除现有旧危房、空心房,对全村房屋进行立面改造,为南坑村“穿鞋戴帽”,改善南坑居住条件。拆除“空心房”和猪圈、牛栏等杂房8300平方米,房屋立面装修145栋,并进行部分旧房改造。实施村部装修和健身场所建设等项目。依托凌志学校,建成展示南坑文化底蕴的躬耕书院。正在实施购物长廊、旅客接待中心、特色商业街、四星级酒店等乡村旅游配套项目。
4、民风好。秉承“培育文明新风、共建和谐新村”的村训,以党风政风带村风民风,以“农民之家”、“道德讲堂”、“农村文化”为阵地,以“闽西红土地千里文明长廊”、“农民文化技术学校”、“恭耕书院”、“农民健身场所”、“激情广场”、“杏福大舞台”、“阅读点和阅读栏”为平台,开展“以城带乡、城乡共建”、农村精神文明“十好农家”、“十不”宣传教育等活动,开展“讲文明、树新风”的道德实践,开展农技、科普、法律知识学习培训,开展“平安三率”测评调查,开展各类文艺体育活动,传承传统文化、展示银杏文化,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引导村民树立健康向上的生活风尚,全村社会治安良好、未发生刑事案件,有2/3以上青壮年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涌现出村级道德模范10人、禁毒先进个人10人、村劳模11人、文明信用户216户、“五好家庭”23户。南坑村精神文明建设有力推进,村民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思想素质和道德情操明显提高,呈现风正气顺、健
2、农民出劳力。全村党员群众发挥“主人翁”的作用,积极出资金、出劳力、出土地投身建设,种植银杏、油柰、桃等果树,建设沼气池和标准化生猪养殖场,发展大棚蔬菜、现代农业、休闲渔业和建设“农家乐”,主动配合村庄环境整治、“空心房”拆除和房屋立面装修等项目建设。
农民的积极参与和融入,是南坑美丽乡村、生态家园建设取得成效的根本。好的党风营造了好的民风,好的民风带动了好的农民,在“绿色经济〃生态家园”科学发展理念的引导下,广大村民积极参与和主动融入新农村建设。南坑村民自发上山开垦荒山种植银杏和油柰、桃等果树,发展“猪—沼—果(菜)”生态模式,沼气池、标准化生猪养殖场和“猪—沼—果(菜)”家庭农庄建设初具规模。积极参与土地流转,在土地流转出来后,在远山公司和客家天地旅游开发公司的扶持帮助下,南坑村民通过自己的劳力,种植大棚蔬菜等现代农业,发展“农家乐”、休闲渔业等乡村旅游。南坑村党员、群众在村党支部的号召下,主动配合村庄环境整治、“空心房”拆除和房屋立面装修等项目建设,支持网线整治、“户户通”道路硬化及绿化、河道清理、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并发挥自身的劳力优势,主动让出闲置的土地,自愿投身水土流失治理,积极参加新农村项目的建设,有力地推进了南坑新农村发展、生态家园建设。
3、部门出项目。各级各有关部门发挥“主推手”的作用,结合各自的职能,从政策、项目、资金、人才等方面支持南坑生态文明村建设;建立分工明确的责任机制,将实施项目分解落实
创建凌志扶贫协会,通过引进厦门树王银杏有限公司,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建成银杏生态园,种植银杏4300多亩;2012年,又加强了与该公司的合作和联盟,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加大银杏产品开发,挖掘银杏生态园的经济效益,通过加强管理、完善设施、全面提升,努力打造成为4A级乡村旅游项目的旅游基地和水土流失治理典范。2011年,引进客家天地旅游公司投资开发南坑乡村旅游项目,总投资达5亿元,投入3000多万元,完成了南坑村的地形、地貌测量和规划设计,完成休闲渔业部分的景观设施建造,建成渔业文化馆、文化广场及演艺台,移植了一批名贵风景树;2012年以来,该公司又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正在实施书法培训基地、休闲渔业和水景走廊等项目的建设。引进长汀远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租赁、入股、互换等形式,流转耕地307亩,占全村耕地面积36%,引导农户参与生产经营,规模种植大棚蔬菜、草莓等经济作物,发展花卉等观光农业,打造集养殖、垂钓、餐饮、休闲为一体的休闲渔业。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争取上级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加大产业发展,夯实基础设施,做大乡村旅游,创新工作举措,将南坑打造成“规划科学布局美、村庄整治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素质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四篇:美丽乡村(高原村)
虹口乡高原村
虹口乡高原村地处都江堰市虹口乡北部,距离都江堰市区21公里,离虹口乡场镇3公里,属典型山区。全村有6个村民小组,建有5个安置点和1个集中居住区,372户,850人。高原村分为上、中、下三个坪,台地面积3985亩,现已种植 “三木药材”面积10000余亩、猕猴桃5000余亩,是都江堰市猕猴桃种植示范基地,单产名列全市之首,年人均收入16278元。高原村先后被成都市确定为“成都市远郊山区新农村建设典范”,并获得了“全国农业生态旅游示范点”称号,中央授予的“绿色小康村”称号,被确定为“全国科技示范村”。2008年被评为“成都市级文明村”。2011年3月被国家旅游局和农业部联合授予“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称号。2011年4月,虹口景区被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AAAA级旅游景区,申报的重要区域也是高原村。在创建文明村方面,村组干部不断努力,紧抓实干,具体工作情况如下:
一、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创建高素质的党员和干部队伍。
积极建设一支坚强有力的领导队伍,创建一支高素质的党员和干部队伍,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为把社区干部建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在具体工作过程中,成立了文明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订出符合本居实际的创建工作实施意见等相关文件。“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村干部是工作中的核心,一言一行都影响着村民,因此,在文明建设的实践中,时刻把村两委班子及党员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来抓,坚持勤政为民,不搞特殊化,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多为群众谋福利。加强廉洁自律意识,秉公办事,为居民多办实事好事,树立党在群众中的良好形象。根据工作实绩,从有利于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的角度出发,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民主制度,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规定凡属重大事情、如重大项目投入、大金额资金往来、土地征用定价等必须经村议事会讨论决定,并有会议记录备案,增加办事的透明度。全村级财务制度,接受民主理财小组监督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检查,及时在公布栏反映当月收支情况,接受全体村民的监督。村委会制订了《高原村社区管理条例》、《高原村财务管理制度》、《高原村环境卫生管理规范》、《虹口乡高原村便民服务工作职责》、《高原社区治安管理条例》、《高原村安置点村民公约》等完善的管理条例,村委干部责任分工明确,村安置点管理规范有序。
二、发挥本地优势,壮大村级经济。
村社区把建设文明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增加党组织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的重要途径。充分利用地处萧绍连接处,交通方便的地理优势,大力发展村级经济。村集体收入逐年提高,人均收入不断增长。积极鼓励村内居民提高农家乐服务水平,引导村民在满足自身需求的同时也满足游客,从一产业向三产业的转型、从村民向景民的转变。高原村产业发展,形成了以第三产业为带动的观光农业旅游核心村,全村具有观光价值的猕猴桃和厚朴分别有1200亩和3000亩,覆盖整个高原村生态农业观光区。同时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乡村风情观光旅游活动,为当地带来了不菲的旅游收入。在白沙河畔打造的高原河谷,原滩欢乐营占地150余亩,为原生态的户外运动休闲场地,吸引八方游客。高原村作为虹口漂流的起点,2012年6月虹口景区被国家体育总局水上运动管理中心授予了全国第一个“中国漂流小镇”称号。高原村拥有一条山地自行车环游道,2010年,被四川省体育局授予“四川省山地自行车训练基地” 称号。除每年举办的国际猕猴桃节以及山地自行车比赛、汽车越野比赛等各项赛事外,高原村每年还举办美食节、烤羊节、山货节等具有浓厚地方文化特色的节日,届时吸引了大量的周边及外地游客。
高原社区作为虹口乡旅游重点发展村,其基础配套设施较为完善,移动通讯和电力设施已覆盖全村,天然气也已引进入村,通邮、通电话。主要交通道路黑色路面硬化率已达100%。具有完善景区导览图及标识标牌。另配套的有旅游特色购物中心、大型LED屏、生态停车场、三星级旅游公共厕所。区域内有农家乐30家,五星级乡村酒店1家及熊猫连锁酒店,建设有大型旅游观光农民专业合作社3家。
三、改善村容村貌,美化生活环境。
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居委会也十分重视改善环境。为给村民提供一个舒适、安静、清洁、美观的环境,在环境整治方面舍得投入。高原村现已集中居住324户,700人,集中居住率达85%以上,地震后,采取“宜聚则聚,宜散则散,聚散集合”的原则规划布局高原村5个村民小组的住房重建,5个安置点整体风貌统一、协调、美观,建筑物外形整洁,庭院植物生长良好、叶面洁净,庭院内整洁。全村硬化道路13公里,其中沥青路面约6公里,水泥路面约7公里,路面平整、无破损、无坑洼、无积水,机动车辆摆放有序。小区环境清洁优美,绿化美观,环卫设施完善,设有村道路和小区保洁人员60余名,具体负责日常清扫和对设施的清洁维护,并设有固定的生活垃圾投放点,每日定时清运,无暴露、积存垃圾现象,定期开展环境整治工作。小区河道水质良好,无乱丢乱投现象,水面清洁,河道生态环境良好,河道沿河两岸干净整洁。高原村养殖业发展有家禽3500余只、家畜500余头,均在指定地点养殖,管理有序,无乱拉粪便、污染环境现象,农业管理有序,无露天焚烧秸秆现象。积极开展进行除“四害”活动,向村民宣传、教育各种除害办法,在每年春秋期间由村统一进行除害工作。
四、积极发展各种社会事业。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根据实际情况,由村主任领导该项工作。实行专人负责,设立各自然村联络员制度,及时了解情况,做好本村育龄妇女登记工作,进行定期保健检查,由综治办配合,及时掌握外来育龄妇女的生育情况。积极做好适龄青年的征兵体检工作,及时完成征兵任务,对于安置复员军人,优先考虑军属的各类要求。妥善照顾好五保户、困难户,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100%,养老保险参保率100%,义务教育普及率100%,无辍学现象。村民的福利待遇日益提高,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率95%。高原村村级活动中心设有村级管理办公室、便民服务站、劳动保障服务站、计划生育服务站、农家书屋、科技信息服务站、电子阅览室(免费提供上网服务)、老年活动中心、志愿者服务站、治安管理办公室、广播室及医疗服务等服务站点,站点设施完善,服务优质,拥有健全的公共服务体系,群众评价度高。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创建活动。
在创建过程中,村组干部十分注重开展丰富多彩的创建活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群众对文化需求的总量不断的增加,对其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居社区在组织各项活动时不但注重数量,更注重质量。为此开展了与其他文明单位、文明村的结对共建活动,双方或多方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共同探讨。村委会还积极开展各种群众乐于参加的文化体育活动,文艺表演等定期或不定期的在居内播放露天电影,受到村民的广泛好评。充分利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为村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和公益性服务。深入开展“讲文明、改陋习、树新风”活动,营造浓厚的乡风氛围。并大力开展“新家园、新生活、新风尚”的三新活动,由村主任兼职负责社区的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村组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创建工作,起到了带头示范作用,成立有村乐队、舞蹈队和文化表演队,主要结合政策宣传、道德文化宣传、科技信息宣传和安全信息宣传等进行表演。
六、社会稳定,创建和谐。
由于经济的发展,以及特殊的地理环境,村内外来人口多,情部复杂,为保证各项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村委会一直把该项工作放在重要议事日程上。村委会加强对外来人员的管理,抓紧对外来人员的暂住证办理工作,做到外来人员登记率达95%,村委会还有专门的外来人员协管员来对居内外来人员进行管理。村内设立了治保调解委员会,有专门的调解员,使得村内民事纠纷能就地解决,把各类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设立治安巡逻队,每晚有队员进行夜巡,治安状况良好,居民满意度高。无偷盗、赌博、乱砍滥伐、封建迷信等不法行为,无吸毒、卖淫、拐卖妇女儿童等社会丑恶现象。
七、全面提高居民素质。
村委会一直把村民道德建设当作一项大事来抓,印制了道德建设标语,进一步推动了创建文明村工作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工作中,一是抓制度,强化外在约束。制定了符合村情、民情的《村规民约》和《评选文明农户、“五好家庭”标准》发放到了各家各户,要求各家各户认真学习,遵照执行,以此来不断规范村民们的言行举止,引导广大村民争做“四有”新人。二是抓载体,提高活动质量。积极探索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精心举办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一些村民喜闻乐见、各具特色的活动,使村民在自我教育、自我评价中享受到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从而大大调动了广大村民参与文明村建设的积极性。三是抓风气,推进移风易俗。近年来,居委会出台了婚丧嫁娶不得大操大办、不得赌博酗酒、不得参与迷信活动、不得涉嫌违法犯罪、发现有违规现象要向村委会报告的规定,领导班子成员以签名的方式向居民承诺,带头遵守有关规定,争做移风易俗的带头人,一个崇尚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良好社会风气已经形成。
八、
第五篇:申报美丽乡村所需资料
申报美丽乡村所需资料
一、文字申报材料
1、村基本情况
2、必须有产业也支撑
3、必须有三至五年发展规划
二、影像资料
1、拍摄当地优美的自然风光并解说
2、拍摄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
3、村子近几年的发展及资金引进
4、发展规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