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银行高息揽储自查报告
银行高息揽储自查报告
一、银行高息揽储情况介绍
我国银行信贷创纪录式的增长,加上今年货币信贷政策的趋紧,导致各大银行在2010年信贷吃紧,今年,央行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更是收紧了货币流动性,进而引发银行间存贷比接近甚至超过75%的监管红线。各大银行纷纷推出各项优惠来加大对客户储蓄存款的吸收力度,与此同时,变相高息揽储行为也有所抬头(中国
***)。
2010年,银行储蓄存款成为各大银行的香饽饽。银行之间为了争夺资金源,纷纷展开各种手段,而在银行揽储大战的背后,这将导致市场更为混乱,并可能衍生出巨大的风险。而银行之间为了吸引储蓄而变相提高利率,这是一种违规的做法,国家监管部门已以绝定对此展开跟踪查处。
现在各银行为了吸引储蓄,除了提高存储利率外,还想到了其它的办法,除了给达到一定存款金额的储户每月定期送米、油等礼物外,优惠还将加码。如日均存款余额达到100万元以上,将每月送两三百元的购物卡,一直送到客户不再存这笔钱为止。并且各银行这种“揽储大战”不断升级,已从送米、送油升级至送数码相机、手机、笔记本电脑甚至大额现金。一些客户去银行存款时也学会了货比三家,讨价还价。除了赠送各类礼品外,一些银行甚至提出直接给存款客户返点。据了解,目前业内最常见的返点率是万分之五。也就是说,如果客户在银行存款100万元,往往可以得到500元的现金返利。以此类推,存款500万元则可以得到2500元。一位城市商业银行业务经理告诉记者,目前
他们银行的返点政策为每月奖励日均额的万分之五,一年算下来可以达到千分之六。“比如你存100万元在我们银行,一年除了利息之外,返点都有6000元。如果金额大,还可以申请更高的返点。”而某股份制银行为吸引到更多的存款,甚至用金条来代替利息。根据不同的存款金额来送不同的金条,用金条来代替利息收益。最高的把万元存入一年就可以拿到30克的%纯度金条。
二、出现的问题
(一)信贷冲动的恶果
热衷放贷的银行怎么会对储蓄存款这么感兴趣呢?因为存贷比触及监管红线,许多银行面临无钱可贷局面,这是银行揽储的主要动机之一。
今年,央行连续两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冻结了约6000亿元资金,近期更是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加大回收市场流动性的力度,加上去年的“放贷潮”,导致部分银行资金吃紧,存贷比逼近中国银监会制定的75%的“红线”。而早在
初,为了鼓励银行放贷以刺激经济增长,银监会一度允许符合条件的中小银行适当突破贷存比75%的比例限制,这在当时对鼓励中小银行放贷发挥了积极作用。
然而今年以来,为了在保增长的同时管理好通胀预期,监管层多次要求银行注意控制信贷增长速度,贷存比不得高于75%也再次成为重要的监管手段之一。如今,从已公布的上市银行年报看,国有商业银行的存贷比已经下降为%,交行、中行仍高于70%,而各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存贷比已经超过了75%的警戒线。于是,一些银行总行便层层下压指标,要大量揽储补充资金充足率。
金融机构采取各种方式高息揽存,有的采取月末组织临时性存款,以贷款虚增存款等不正当手段扩大存款。而这种不正当的竞争行为,将严重影响正常的金融秩序。
(二)揽储风险隐忧
调查显示,在有存款意向的客户
中,有54%的人会根据各家银行的优惠条件进行选择储蓄,这也就无怪乎各大行争相采取送礼返现等优惠活动来吸引储户了。对于这些优惠行为,很多业内人士也担心,此种现象会导致市场混乱,尤其是一些客户经理与熟悉客户之间的这种频繁操作也容易衍生出内部监管漏洞问题,有较大的风险存在。因为为了吸引存款,往往放松了对风险的控制,比如银行以汇票的形式给企业放款,企业将钱存入银行,银行再按七折开出承兑汇票,企业再将钱存入银行,如此反复,银行存贷款增加了,企业也获得了资金,双方各获所需。但这种情况下银行往往不会对这些企业进行严格的审查,而这些企业也往往不是太好的企业,银行很容易背负风险。
目前各银行以暗度陈仓的方式揽储,其实已经在打政策的擦边球。我国实行的是统一的利率制度,由央行制定存款利率,商业银行应当按照央行规定的存款利率的上下限,确定存款利率,禁止银行擅自提高利率揽存。银监会早已出台相关文件,把返点、回赠等方式的揽存定性为“变相高息揽储”进行严加管制。此外,央行也曾经发布《严格禁止高息揽存、利用不正当手段吸收存款的通知》规定,要求“各金融机构必须严格执行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存款利率,严禁擅自提高利率,或以手续费、协储代办费、吸储奖、有奖储蓄、介绍费、赠送实物等名目变相提高存款利率”。
面对近乎白热化的存款争夺战,也有专业人士注意到了其中蕴含的风险。“存款的大量增加意味着成本的上升,如果银行不能有效地运用这部分负12全文查看
第二篇:2015年信用社试析银行高息揽储的问题
湖南公、检、法、司培训
第三篇:商业银行高息揽储的危害、成因及对策
商业银行高息揽储的成因、危害和措施文献综述
系别:经法系
专业:金融学专业(辅修专业)学号:1***
姓名:钟振光
指导老师:李立柱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改革的不断向前迈进,高息揽储的现象时有发生。本文基于商业银行的视角,对我国商业银行高息揽储存在的危害及其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我国商业银行高息揽储的相应措施。
【关键词】:高息揽储 存在问题 改进措施
目录
引言…………………………………………………………………………………………………1
一、商业银行高息揽储的危害……………………………………………………………………2
(一)、商业银行高息揽储的银行内部危害„„„„„„„„„„„„„„„„„„„2
1、严重干扰和影响银行正常业务工作„„„„„„„„„„„„„„„„„„„„„2
2、扰乱金融秩序,扭曲银企关系„„„„„„„„„„„„„„„„„„„„„„„2
3、加大了金融行业的无序竟争„„„„„„„„„„„„„„„„„„„„„„„„3
(二)、商业银行高息揽储的银行外部的危害„„„„„„„„„„„„„„„„„„3
1、加大了社会筹资成本„„„„„„„„„„„„„„„„„„„„„„„„„„„3
2、扭曲了国民收入的合理分配„„„„„„„„„„„„„„„„„„„„„„„„3
3、人为造成资金、现金的不正常流动„„„„„„„„„„„„„„„„„„„„„3
二、商业银行高息揽储的原因………………………………….…………………………………3
(一)、商业银行高息揽储的银行内部原因„„„„„„„„„„„„„„„„„„„„3
1、银行信贷扩张和存贷比要求不协调„„„„„„„„„„„„„„„„„„„„„3
2、商业银行缺乏必要的约束机制„„„„„„„„„„„„„„„„„„„„„„„3
3、银行间过于激烈、不正当的市场竞争„„„„„„„„„„„„„„„„„„„„4
(二)、商业银行高息揽储的监管方面的原因„„„„„„„„„„„„„„„„„„4
1、金融机构逃避监管„„„„„„„„„„„„„„„„„„„„„„„„„„„„4
2、中央银行监管力度不足„„„„„„„„„„„„„„„„„„„„„„„„„„4
(三)、商业银行高息揽储的外部原因„„„„„„„„„„„„„„„„„„„„„4
1、民间持币选储„„„„„„„„„„„„„„„„„„„„„„„„„„„„„„5
2、当前利率制度与金融发展不协调„„„„„„„„„„„„„„„„„„„„„„5
三、商业银行高息揽储的对策…………………………………………………………………….5
(一)、商业银行高息揽储的银行内部对策„„„„„„„„„„„„„„„„„„„5
1、完善银行信贷扩张和存贷比要求相协调„„„„„„„„„„„„„„„„„„„5
2、建立和完善商业银行的内部约束机制„„„„„„„„„„„„„„„„„„„„5
3、建立和完善公平合理的竞争市场„„„„„„„„„„„„„„„„„„„„„„6
(二)、商业银行高息揽储的监管方面的对策„„„„„„„„„„„„„„„„„„6
1、建立和完善金融机构治理结构„„„„„„„„„„„„„„„„„„„„„„„6
2、加大人民银行的金融监管力度„„„„„„„„„„„„„„„„„„„„„„„6 1
(三)、商业银行高息揽储的外部的对策„„„„„„„„„„„„„„„„„„„„6
1、建立和完善社会监督控制制度„„„„„„„„„„„„„„„„„„„„„„„6
2、建立和完善商业银行利率制度改革„„„„„„„„„„„„„„„„„„„„„7
四、结束语…………………………………………………………………………………………7 参考文献……………………………………………………………………………………………7
引言
高息揽储是一些金融机构以直接或间接提高利率的手段吸收存款的一种违反国家利率法规的行为。近几年来,虽然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利率监管的力度进一步加大,查处了一些违规机构与从业人员,但仍有少数金融机构置国家利率政策于不顾,以各种手段高息揽储,严重扰乱了金融秩序。
为了稳定储户队伍,一些金融机构借“优质服务”之名,以多支付储蓄存款利息来吸引存款。其主要手法有:
1、更改存单。一是把定期储蓄存款中短期存款按长期存款计息。对于超期支取的短期存款,有些金融机构工作人员把三月期的改为半年期计息、半年期的改为一年期计息,尽量减少储户的“损失”以拉拢储户;二是把定活两便储蓄存款按定期存款计息。对于达到一定期限的定活两便储蓄存款,有的金融机构将其改按定期存款计息,应打六折付息改为全额付息;三是提前支取的定期存款改为定活两便储蓄存款,或将存期改短。本应按活期存款计息的,却按定期存款或定活两便存款计息。
2、列支“手续费”、“揽储费”。一些金融机构为吸收存款,向关系人支付手续费、揽储费等进行不正当竞争。为掩人耳目,多在利息付出传票上注明“补计息差错”、“补微机错帐”等理由,按揽储额的0.5一2%支付好处;有的为逃避监管,把支付标准化整为零。
3、报销赠送礼品的费用。除了向储户支付现金外,还有向储户赠送礼品、报销费用或其他“服务项目”。这部分费用除了在管理费、业务费中列支外,还有相当部分在储蓄存款利息支出中列支。
4、暗记高息、约定高息或储蓄“贴水”。对于一些存款大户,通过做暗记、约定高息及“贴水”等方式付给高息,有的直接在利息付出传票上按高利率计息,有的分开几张传票以逃避检查。
5、虚增存款积数。有的金融机构为应付利率检查,采用在利息付出传票上虚增积数、按正常利率计息的办法,多支付存款利息。
6、多计提应付未付利息。有的金融机构采取超标准计提,对储蓄存款按年均余额的10%计提;有的超范围计提,把活期储蓄存款也列人计提范围。
7、非法储蓄存款的利息支出。公款存储蓄、经营性资金存储已相当普遍,约占储蓄存款半数以上,这部分本该列支在“活期存款利息支出”的也列人“储蓄存款利息支出”之中。
一、商业银行高息揽储的危害
(一)、商业银行高息揽储的银行内部危害
1、严重干扰和影响银行正常业务工作
商业银行高息揽储的行为严重干扰和影响银行正常业务工作。在实际操作中,商业银行为多拉存款,将存款任务分派到存款业务人员和非存款业务人员的方法,使大量非存款业务工作的职员因难以完成足额的业务量感动担心不安,难于集中时间和精力做好本职工作,明显弱化信贷、会计、稽核、现金管理等工作,影响银行正常业务和经营管理。面临存款的压力,基层行高息揽存必须多支付利息,钱从哪里来? 基层行高管想方设法从国家银行挖一块资金进行分配,同时打乱了银行的客户经理的正常工作,这种违规行为给他们心理与金钱的压力,催生案件的发生,造成国家银行亏损。
2、扰乱金融秩序,扭曲银企关系
商业银行高息揽储的行为扰乱金融秩序。为多拉存款,不少银行违反金融有关规章制度,放松帐户管理和现金管理,使违规开户、违规大额提现屡屡出现。既为一些动机不良的企业通过多头开户或套取现金和贷款、隐匿资金和逃避债务提供了可乘之机,也客观上加大了现金投放量,加剧资金体外循环,加大控制通货膨胀工作的难度。此外,不少信贷员和分管负责人也亲自参与拉存款,就很难保证在贷款项 2
目论证、贷款审查、贷款审批时不给人家手下留情,必然会加大信贷资产风险。
商业银行高息揽储的行为扭曲银企关系。由于高息揽储人为地抬高了揽款成本,于是为给高息的资金找出路,各银行不得不以高息再贷出去,从而加重企业负担。值得注意的是,高收益伴随着高风险,高息贷款很可能进入高风险行业,从而导致某些信贷投放与国家政策相违背,进而出现不良贷款的几率大增,影响银行的偿还能力。有的高息放款不仅利息、收不回来.甚至连本也会变成逾期、呆滞、呆帐贷款,造成银行支付困难。所以高息揽储不仅会搞垮一个地方的银行,而且会危及社会的稳定,破坏经济的正常发展。一些银行频繁发生的违规拆借、违规投资、违规贷款及账外经营等行为,其根源就是高息揽储。从某种意义上说,高息揽储的银行是拿客户的资金去博高风险的收益,把客户的资金安全置于风口浪尖。
3、加大了金融行业的无序竟争
商业银行高息揽储的行为加大了金融行业的无序竟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而高息揽储的出现,必将助长新一轮的高息揽储大战。各家银行为了追求速度、追求份额,必然会不遗余力地投人高息揽储大战之中,在争存款的过程中必然你争我夺,互挖墙角,对存款人竞相许诺优厚报酬,金融机构为了弥补损失,必然出现“绕规模贷款”、“账外经营”的现象。这种无序和不正当竞争,不仅助长通货膨胀,带来金融风险,还会给银行自身留下大量的不良资产和坏账,造成了无尽的后患。
(二)、商业银行高息揽储的银行外部的危害
1、加大了社会筹资成本
商业银行高息揽储的行为加大了社会筹资成本。银行根据增长额(不论是自然增长还是高息揽存部分),均按国家规定利率差额提取资金,向存款人发放“代办费”,无形中提高了存款利率,加大银行筹资成本,违背商业银行“三性”、“四自”的经营原则。造成银行经营成本上升、经营利润下降的后果。中国已加人WTO,金融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国有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与外资银行相比差距了很大,人为地增加经营成本,对我国金融行业提高经营效益、提升竞争能力、补充资本金不足无疑是雪上加霜。银行为消化这部分高息揽存资金成本,千方百计以“高进高出”形式,将高成本转嫁给企业,加重企业负担,抑制地方经济的发展。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2、扭曲了国民收入的合理分配
商业银行高息揽储的行为扭曲了国民收入的合理分配。从国民收入分配方面看,一方面高息揽储对国民收入实质上是一种再分配,这就使分配发生扭曲和向不合理方面倾斜,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社会“灰色收入”助长社会食利阶层的形成。另一方面高息揽存会给个别用国家资产谋取个人利益的人提供方便和可乘之机,这既败坏了社会风气,腐蚀干部队伍,又加大了反腐倡廉的难度。在实际操作中由于高息揽储讨价还价现象的发生,一些储蓄员低进高出,做假账,中饱私囊,贪污、腐败,败坏了社会风气,影响金融行业的形象。有的银行为了拉存款,对有钱单位的实权派,私下支付手续费或利差,利用机会给予好处费或赠送慰问品,吃、喝、玩、乐,这些腐败行为都是在银行’`高息揽储”这棵大树下面受到了保护。
3、人为造成资金、现金的不正常流动 商业银行高息揽储的行为人为造成资金、现金的不正常流动。一些企业为了应付银行间剧烈的互拉存款,不得不将一笔资金上月存工行,本月存建行,下月再转农行,人为地加大银行工作量,同时各行的资金归属又不相同,这就造成各类存款中的企业存款、财政存款、储蓄存款统计数据与实际情况相脱节,不能反映存款的真实面目,国家经济部门难于真实掌握各地经济和金融的真实情况,加大国家对经济、金融宏观分析难度。与此同时,面对高息,储户不可能无动于衷,于是资金挪来挪去,甚至在时点考核时刻出现“存款一日游”的现象,进而加剧了客户信息泄密风险及其资金的安全隐患。产生恶性竞争、扰乱金融秩序。
二、商业银行高息揽储的原因
(一)、商业银行高息揽储的银行内部原因
1、银行信贷扩张和存贷比要求不协调
银行信贷扩张和存贷比要求不协调是造成高息揽储的原因之一。所谓存贷比,是指银行资产负债表中的贷款资产与存款负债的比率。众所周知,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为盈利性、流动性与安全性,从盈利 3
性角度出发,存贷比越高说明资金使用越有效率且利润也多,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商业银行不遗余力扩大信贷规模,但从流动性及安全性角度出发存贷比必须规定在一定的范围内,否则就会出现问题,所以银监会规定的贷存比“红线”为 75%。为降低存贷比,部分商业银行往往在月末、季末等时间点通过各种方式,暂时性大幅提高存款余额,以符合监管当局和上级行的考核要求,由此造成存款月末、季末“冲时点”问题非常严重。
2、商业银行缺乏必要的约束机制
商业银行经营机制缺乏必要的约束机制是造成高息揽储的原因之一。一是经营观念排除不了计划经济管理模式.在我国目前商业银业“三级管理、一级经营”的模式下,基层行处经营目标模糊, 资金管理上仍旧是吃“大锅饭”。规章制度落后于管理需要,大部分规章制度仍沿袭计划经济的模式,跟不上金融发展的步伐。没有风险意识,更谈不上竟争、管理和核算意识。效益现念淡漠,盈利性观念不强。二是内部组织管理带有很强的行政性和计划管理特点:内部管理上依靠行政办法。上级行统得过多、管得过死,基层行没有主动权。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不利于调动积极性,三是系统管理仍以部门管理为主,经营目标的下达、奖惩考核各自为政,只是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考核指标;由于经营体制的不合理,导致金融业管理机制的僵化,基层金融机构经营管理方式粗放。尽管各家优厚的经营思想有所转变,但不计成本、不顾风险、重存款轻效益、重贷款轻管理、重数量轻质量、过分注重外延发展的局面仍未改观。有的金融机构只“以存款论英雄”,制定不切合实际的存款任务指标,层层加码、分解到人,只要存款上去了,工资、奖金、荣誉和政绩都上去了。为了出成绩,什么存款都敢拉,什么代价都不顾,公款私存、高息存款也就应运而生。四是成本约束机制未能控制到各业务部门,以效益为核心的宗旨仍是一句空话。目前,一些金融机构往往注重于存款的数量以及市场占有率,而忽视了资金的成本。
3、银行间过于激烈、不正当的市场竞争
银行间的不正当竞争,也是造成高息揽储的因素之一。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专业银行和城乡信用社开始商业化经营,一些大中城市相继组建起城市商业合作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邮政储蓄部门等不断增设机构。银行业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个别储蓄机构在正当竟争揽储效果不佳的情况下,挺而走险,违背金融法规。擅自或变相提高存款利率,高息揽储。其他储蓄机构为了保住存款不下降,也纷纷提高存款利率招徕储户,形成了哄抬利率。为了进行组织资金的竟争,一些金融机构便通过赠送礼品、发放手续费、给回扣、贴息等违规手段变相抬高存款利率,致使金融机构之间展开资金上的无序竞争。
(二)、商业银行高息揽储的监管方面的原因
1、金融机构逃避监管
部分金融机构法制观念淡薄,不能严格执行金融法律法规,对违规行为存在侥幸心理,千方百计逃避监管是造成高息揽储的原因之一。金融机构负责人依法治行意识较差,纵恿了高息揽储的蔓延。近年来,人民银行加强了对金融机构、非金融机构负责人任职资格的把关,尤其是加强了对其负责人的政治、业务素质、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法制意识、服务意识的审核。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缺乏跟踪审核,金融机构负责人对依法经营意识较为模糊,片而强调增加存款、壮大势力而忽视了依法经营。
利率是重要的经济杠杆之一,同时也是中央银行进行金融监管的一个重要方面。而有的市、县级人行对利率的监管松弛,平时满足于看各银行打的自查报告,或是定期地进行几次利率抽查,没有建立科学系统的利率监管体系。一些网点任务压的比较重,为了完成任务,储蓄所工作人员不得不以高息揽储的办法吸收存款。对存款的高息揽储现象有的负责人视而不见,甚至我行我素,违法经营,从而纵恿了高息揽储的进一步蔓延。
2、中央银行监管力度不足
人民银行由于人少面广,金融监管难以兼顾全面,监管方式落后,造成监管力度薄弱,这也是一些机构敢于高息揽储的主要原因。高息揽储的隐蔽性,查处高息揽储的软弱性使高息揽储屡查屡犯。目前高息揽储的手法由柜台转人事后,由直接转人间接,即由原来的柜台当面支村转人有相关部门支付,由柜员直接支付转人柜员委托中介人支付由于隐蔽性的增强,给高息揽储的查处带来相当大的难度同时对已查处的高息揽储在处理上刚性不足,显得比较软弱。一是查出的高急揽储仅仅靠通报、罚款的办法进行处理。二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人治代法治的现象时有发生,处理的弹性很大,严肃性明显不足,难以从 4
根本上扼制高息揽储。从监管方面来看人民银行监管被动,缺乏强有力的制裁措施。目前,基层人民银行在实施利率监管工作中,还只是“闻风而动”,所采取的仍是“举报一方,查处一方”,“发现一处,处理一处”,对乱提利率的违规现象综合治理乏力,未能形成防患于未然的良好局面。从处罚措施方面来看,《人民银行法》及《关于惩治破坏金融秧序犯罪的决定》中,均没有对违反规定搜自或者变相提高利率、扰乱企融秩序的行为规定明确的制裁措施,形成对乱提利率、扰乱金融秩序行为处罚措施的软弱,致使乱提利率的不良行为不能彻底根除,高息揽储时有发生。
(三)、商业银行高息揽储的外部原因
1、民间持币选储
资金剧增急需寻找高息市场成为引发高息揽储的外在因素,急剧增长的资金需求没有解决的途径,从而使资金价格扭曲上升为高息揽储提供了供求市场。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经济进人了高增长的时期。高科技成果转化需要资金,市政建设需要资金,新兴产业和行业需要资金,居民住房消费、家用汽车消费需要资金,因此场外已形成了资金需求市场。但长期以来,我国的资金供求市场形成了千家万户搞建设,银行一家供资金的局面。除此之外,原因还有:一是由于部分客户曲解金融业“优质服务”的概念。部分客户对“优质服务”产生错误认识,把获取“高利率“高息”等当作服务好,于是不顾财经纪律和金融法规政策,把存款当作筹码讨价还价,索要“好处”,谁出的价高就存谁那儿。二是由于一些单位为逃避银行监督,公款私存。一些企业为了逃避银行的信贷监督,将经营资金存入储蓄机构,既逃避银行贷款,又可随意支取现金,还可获取高息,三是预算外资金管理松弛。一些行政事业单位截留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等预算外资金,也存入储蓄机构作为“小金库。
2、当前利率制度与金融发展不协调 资金的价值和价格的背离,“稀缺性"差距大,客观上成为引发高息揽储原因之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的价值和价格相适应已成为商品经营者能否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性因素,银行作为经营货币商品的特殊企业,其商品价格—利率在定价时长期以来一直沿用计划经济时期的定价方法来定价,在定价过程中不考虑市场、供求规律对价格的影响,从而造成商品的价值和价格相背离。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得到证实。从国债利率明显高于储蓄存款利率,选择购买国债的居民络绎不绝,而选择储蓄存款的居民却冷冷清清来看,作为居民是投资购买储蓄还是国债,主要是考虑购买商品的价值当价值和价格相适应或基本适应时居民就会涌跃购买,反之商品的价值和价格不相适应时居民就不会选择购买这种商品。
单一的利率档次已不适应当前金融发展。利率对市场经济的主要作用是合理配置资源,资金应主要依靠利率杠杆调剂配置,哪里的资金价格高资金就流向哪里,而当前国家仍执行单一的利率档次,用刚性的单一利率档次来管理富有弹性的资金价格,不利于资金的合理配置。一旦资金偏紧,资金价格势必冲破刚性的单一的利率档次约束,导致各专业银行为了有限的资金而展开利率大战。
三、商业银行高息揽储的对策
(一)、商业银行高息揽储的银行内部对策
1、完善银行信贷扩张和存贷比要求相协调
控制信贷发放规模和速度是控制高息揽储的对策之一。一方面,信贷投放要注重质的提升,加大对优质行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的投入,严控“两高一剩”和落后产能行业的授信,控制信贷规模;另一方面,要控制信贷速度,银行缺钱的根本原因是银行本身放贷过猛,银行信贷增长过快,这样导致存款跟不上贷款,从而在存贷比约束下吃紧。诚然,银行放贷才能盈利,但银行不能只强调自己的微观利益,微观利益应当主动服从宏观经济的需要,应积极配合国家发展战略,严格控制信贷发放规模和速度。
改革内部考核机制,实行存贷比日均监管也是控制高息揽储的对策之一。所谓日均存贷比,即一个月当中,商业银行每天存贷比的平均值。冲时点导致每逢月末、季末,吸收存款立马成为商业银行的工作重心,显而易见的是,仅仅的时点达标在日均监管下是行不通的。所以存贷比日均监管被认为是银行过度放贷冲动和月末恶性揽储大战的有效解决途径。其次,在内部考核上,要取消存款单项考核奖励办调整营销费用与存款挂钩的激励机制,不得将存款考核指标与职工个人挂钩,加强对违规揽存行为的查处。
2、建立和完善商业银行的内部约束机制
构建金融机构的内部约束机制是控制高息揽储的对策之一,要注意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要理顺上下级行的关系,建立以经营效益为主要指标考核各行经营成果。二要以效益为核心,重塑商业银行经营责任制,将经营效益作为考核银行内部创造效益的筹资部门和运用资金部门业绩的一项核心指标,将经济利益同筹措资金的质量相结合,激发筹资部门努力组织低成本资金,调整负债结构的内部动力。三要实行资金内部计价,核定各项存款和拆借资金的目标价格,并将筹资目标价格的完成情况同筹资部门和业务人员的经济收入挂钩。四要及时转变观念、调整工作重点,促进约束机制的健康发展。第一,树立和强化全局观念,从全国金融工作和稳定金融形势的大局出发,从提高本行和全国金融系统的经济益出发,从防范和避免金融风险出发,提高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中央银行有关各项存款的政策、制度、规定和规则的自觉性,提高自我约束能力。第二,各金融机构的负责人,要改变重存轻贷、重贷轻营、轻效益状况,在调整工作重点上要实行三个方面转移。①进一步严格信贷管理,搞好银行经营效益;②进一步搞好调查研究,更科学、更合理发放好新增贷款,更有效地支持地方经济发展;③进一步更多更快地盘活沉淀贷款,努力降低和避免金融风险。
3、建立和完善公平合理的竞争市场
金融机构互律监管是控制高息揽储的对策之一。为了避免金融机构之间由于高息揽储造成的不正当竞争,规范和矫正金融行为,扼制高息揽储的蔓延,金融机构互律监管不可缺少.在央行监管不到的地方恰恰可以通过经律的职业道德规范,同行业的互律约束触及法律和央行涉足不到的死角,可以说互律监管是央行监管的补充和延伸。为此,建议尽快成立金融同业工会,并通过制定业内公约对高息揽储实施行业内部互律监管。
(二)、商业银行高息揽储的监管方面的对策
1、建立和完善金融机构治理结构
营造合规经营的存款业务氛围。存款业务是金融业务运作的重要环节,各级金融机构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从维护金融秩序稳定的大局出发,使筹集资金在良好的经营环境中有序增长。一方面要认真学习人总行关于《坚决制止和严肃查处高息揽存的紧急通知》精神,采取有力措施对各种高息揽存行为开展自查自纠,清理和废止高息揽存的制度、规定、办法,坚决杜绝高息揽存现象的发生;另一方面要继续巩固人民银行关于开展《制止存款业务中不正当行为的若干规则》的成果,确保依法合规经营,维护良好的金融秩序,使“一律废止存款单项考核和奖励办法,不得对非存款部门下达考核指标,不得把存款考核指标分解下达到职工个人,并以此作为对个人奖励的依据”的规定真正落到实处。此外,各银行还要确立内控优先、稳健经营的思想,提倡公平、合理的竞争,加大银行自律力度,规范存款业务经营行为,以文明优质的服务,创造一个让群众满意的温馨和谐的存款业务环境。一是按照商业化要求,加快金融业两个根本转变的步伐。首先是改革金融业的经营体制。针对基层金融机构的“等”、“靠”思想,必须改革传统的经营方式,彻底解决吃大锅饭”的现状。健全完善统一法人制度,严格授权管理,形成自我约束机制,把基层金融机构办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求平衡的“准法人”从而加强职工的风险意识、隐患意识和商业意识;二是改革金融业的管理机制。要逐步建立吸收存款耗用比等效益指标为中心的综合考核指标体系,制定存款任务指标要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人水平,严格禁止把存款任务分解到人,更不能·以存款论英雄”;三是改变金融业的经营思想。要改变粗放经营的观念,加快建立集约化经营的思想。树立“效益立行”的观念,加强成本核算,强化风险管理;四是树立依法经营的观念,建立健全有章必循、有法必依的经营机制。
2、加大人民银行的金融监管力度
必须加大人民银行的金融监管力度是控制高息揽储的对策之一。`当前,各地人民银行要把贯彻落实总行《紧急通知》作为监管工作的突破口,努力创造一个有序竞争的金融环境。首先,基层人行要彻底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当前维护好区域金融秩序的作用和意义,切实承担起“保一方金融平安”的责任。其次,各级人行要转变工作方法,尽快组织由金管、稽核、计划、会计、纪检监察等监管职能部门参加的金融监管稽查小组,以形成监管合力,对违规机构一经发现,迅速作出快速反应,全面出击,一查到底。再次,要加大处罚力度。对查出的问题一经核实,要严格按照有关金融法律、法规、条例视其情节轻重,给予冻结存款、罚款、责令停业整顿直至吊销《金融机构营业许可证》的处罚,并追究有关当事人的责任。最 6
后,对情节严重的,要按有关规定取消金融机构主要负责人的任职资格,坚决刹住高息揽存歪风。
(三)、商业银行高息揽储的外部的对策
1、建立和完善社会监督控制制度 提高公民的金融法律意识。各金融机构要通过各种新闻媒介,对金融法律、法规进行有深度的宣传。①对社会要广泛深入宣传《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储蓄管理条例》,使全体公民真正理解高息揽存不受法律保护的真正含义,使群众认识到维护金融秩序,既对国家安定,社会稳定有益,又能真正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尽快从高息存款的怪圈中解脱出来。②对金融机构中依法合规经营的好典型,要通过报告会、演讲会、交流会等形式进行宣传,对违法违规经营的金融机构一经查实.坚决予以曝光。③设立违规吸存举报中心。为制止和杜绝乱拉存款、乱浮利率、高息揽存等违规行为,各银行要设立违规吸存举报电话,实行24小时对外受理举报。④建议各级政府设立乱浮利率举报中心,受理群众的来信、来电、来访,按照举报时阴和内容如期给予答复,坚决克服和杜绝相互推诱、扯皮不负责任的现象。
2、建立和完善商业银行利率制度改革
充分利用目前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大好时机,加快利率市场化的步伐是控制高息揽储的对策之一。所谓利率市场化是指由市场主体自主决定利率的过程,即金融交易主体享有自主决定利率的权利、利率的数量结构和风险结构等方面都由市场自发选择,政府或中央银行享有利用间接手段影响利率的权利。当下企业、居民的风险意识和对利率波动的敏感性在不断增强,也为加快存款利率的市场化创造了有利条件,使我国利率市场化已取得了一定进展,积累了一定经验,部分利率已经基本接近市场化。如国债发行中引入了价格竞争的招标方式发行,发行利率已经由竞价方式确定,全国统一的同行拆借市场已经联网运行,形成了全国统一的拆借利率,并目更多地运用市场手段引导市场利率波动。上述情况表明我国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已经具备了必要的条件。因此,央行应趁此大好时机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步伐。可以说推进利率市场化是深化金融改革的需要,也是扼制高息揽储的治标治本的重要对策。
四、结束语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金融业的竟争日趋激烈。各家商业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为了抓存款,揽储蓄各有“新招”。但有许多“高招”、“新招”是有悖于金融法规的。特别是擅自提高或变相提高储蓄存款利率的问题显得更为常见。这种行为已成为许多地区普遍存在的周期性瘤疾。与此同时,中央银行对不正当竟争的行(处)给予了较重的经济处罚。然而,高息揽储的问题仍屡禁不止。本文从对商业银行高息揽储的理解提出我国商业银行高息揽储存在的问题,然后分析其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由于学习知识有限,故不能做到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赵献红,周利斌.储蓄存款利息支出中的违规现象、成因及防治[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8﹙01﹚.[2]安金海.刍议高息揽储的成因、危害与对策[J].市场经济研究.2002﹙04﹚.[3]徐善海,马亚东.对高息吸储的多方面观察[J].山东今融.1996﹙06﹚.[4]邓彩玉.高息揽存的负效应及其矫正对策[J].青海金融.1998﹙06﹚.[5]陈华庆,但照安.高息揽存的危害分析及其防治对策[J].陕西金融1998﹙08﹚.[6]阮贵华.高息揽储原因分析[J].银行与企业1996﹙02﹚.[7]王栋.加大利率监管力度坚决制止高息揽存[J].新疆金融.1998﹙06﹚.[8]林一彪.农村信用社高息揽存的若干思考[J].广东金融.1998(08).[9]郭田勇.银行高息揽存之对策[J] 中国金融家.2011(04).[10]吕军.浅谈金融机构月末高息揽储的危害及对策[J].财税金融.2011(04).[11]杜崇斌.关于高息揽储的成因分析及治理对策[J].陕西金融.1998(06).
第四篇:银行员工揽储心得
银行员工揽储心得
股城网讯:由于银行资金来源主要是存款,而资金运用主要是贷款,相对较高的银行存贷比使得资金来源的负担大,一旦出现贷款收不回来,而同时又没有新增存款甚至存款负增长,银行就会面临很大的流动性风险。所以为了吸收存款,现在各银行可谓不遗余力。据调查,很多银行开展了存款送礼品的活动,有的是存定期直接送消费卡,更有甚者赠金条,总之,银行搞出了各种噱头来吸引客户存款。
银行员工透露揽储心得
在揽储大战的硝烟下,银行争夺客户的营销手段不断升级,为了在同业中取得竞争优势,不得不在收益补偿方面“动脑筋”,同时也在给银行员工不断的增加揽储任务,一位十多年银行生涯的老员工透露,“揽储”一词对银行员工来说简直太熟悉了,熟悉的像吃饭,穿衣一样普通。对此,他还总结了一套揽储心得。
2006年,是中国银行股改后的第一年,面对工、农、建行的咄咄逼人的揽储大战,面对商行不收利息税争抢储源的恶性竞争,再加上各种保险、基金、信托挤压储蓄资金,市场份额成了中行不得不考虑的大事,没有储源,储蓄上不去,银行岂不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省市分行迅速行动起来,动员全体职工义务揽储。
“揽储难,难揽储。”谁都知道,给别人说好话多难,但说好话并不是最难的,最难的说了好话人家也不给存款,因此这位老员工采用了一些方法。
首先,欲取之,必先予之。我们的客户不可能都把钱都存在一家的银行里,而客户总会有事求到我们银行,这是培养客户的良好时机。有一位储户有一次来银行办手续,看到他心急火燎的样子,言语中了解到客户急于付款,而手头又没有足够现金,想把手头的承兑给对方,而对方又不要,又不能得罪客户,我于是通过熟人帮他把这张承兑转让出去,当天帮这个客户凑足了资金,换来的回报是这位储户主动给我说:“以后完任务找我,我能完多少完多少。”
其次,培养感情。我们的储户不乏有钱的女性,家境优裕,时间还宽裕,在柜台上我注意和这些客户培养感情,平时见面问长问短,聊些衣服、家常什么的,一来二去,成了熟人,偶尔参谋参谋,换个小钱什么的,别小瞧这些女人,有时能突然存个十万二十万的。
三:瞄准中小企业主。中小企业主现在是一个发展很快的群体,前几年我认识的小个体户,手里就是三万五万的,没几年,就有几十万了,因此,这些客户也是我营销的对象,主要的做法是有合适的生意介绍给他,平时见面聊点生意上的事,能帮忙就帮忙,逐步把它们纳入自己的客户群。
“吸储大战”引起专家学者警觉
从资产角度看,目前愈演愈烈的“吸储大战”已经引起专家学者的高度警觉。存款准备金率提高、银行间利率不断抬升以及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率下降,都增加了银行兑付风险。专家认为,“考虑到现在银行间资金的紧张局面,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存在加速积累的趋势。”
第五篇:银行揽储血拚
银行拼了 揽储大战殃及购房者(组图)
近期“存款送奔驰、送iPhone6”等吸储方式暗示了岁末银行为了冲时点,完成存款任务也是拼了。而11月以来股市持续火爆,楼市逐步升温,正在加速吸引储蓄存款从银行中流出。这让今年银行的年末考核更加压力山大。12月29日,记者了解到,部分银行为了完成吸储任务,强制要求办理房贷的客户先办理存款或者买入理财产品。
现象一
享受贷款利率优惠需先存款
29日,多位二手房买主对新京报记者表示,近期在办理房贷时被银行要求先行购买相关银行理财产品或者存入活期存款才可以享受房贷利率九折优惠。
一位购房者说,12月18日办理贷款时,北京一家股份制银行要求贷款申请人购买该行100万元理财产品,才可以享受将房贷利率打九折的优惠。其中,该行理财产品均为短期,15天到3个月不等,年化收益率6%以上。
“比起上述银行的变向拉存款,另外一家商业银行则较为直接。如果在该行存入房贷总额15%的存款,将直接给予9折优惠。其中,存款为活期存款”。上述购房者对新京报记者如是说。
另一位购房者也对记者表示,其打算购买望京地区一套二手房,10月份办理房贷时被银行客户经理要求先存20万元活期存款,否则将无法享受房贷优惠利率。但到了12月,银行方面要求必须先存款,否则将无法办理房贷。令这位买房者疑惑的是:“现在卖家着急拿到钱,我是买家,这种情况导致的延误银行会负责吗?”
多家楼盘与房屋中介向记者证实了这种现象。不过,银行方面并没有直接承认这一做法。
昨日,一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经理对新京报记者说,现在行里确实在拉存款,同时也采取“贷转存或者表外理财放款转存款”的做法。
现象二
国有大行利率上浮到顶抢存款
为了争取存款,一向“傲娇”的国有银行也放下了身段。记者了解到,12月包括中行、工行、交行在内的国有银行都已经有条件上浮存款利率,最高到基准利率的20%,这是央行所规定的存款利率上限。
上浮之后,3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5年整存整取利率分别为2.82%、3.06%、3.3%、4.02%、4.8%和5.12%。经过测算,利率上浮后的存款收益增加比较明显,且存款期限越长,到期所获得的利息收入差别越大。例如,10万元资金存3年期存款,到期后利息收入将增加2400元。
一家国有银行业内人士表示,临近年底,各家银行的存款又该吃紧了,今年监管部门实行新的存款偏离度管理,限制冲时点,所以揽存的压力持续比较大。以前是到特定时间存款的压力大,只要想方设法让资金在月末、季末、年末那一天呆在账上就好了,现在要考核日均存款,每天都要为存款着急。
银行
理
财
产
品
收
益
率
超
7%
象
三
作为传统揽储手段之一的理财产品近日预期收益率也开始上涨,个别预期年化收益率达7%的银行理财产
贵阳银行发售的一款产品预期收益率高达8.5%,起购资金为10万元,但理财期限较长,为1096天。
平安银行与南京银行日前发行的产品,收益率分别高达6.7%和6.4%。其中,平安银行推出的“财富和盈资产管理类2014年851期”以及其他两款平安夜、财神节专属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都为6.7%,同时起点也并没有走高,都为5万元,期限在30天-40天不等,同时该行还推出了预期年化收益率为6.2%-6.65%的
银率网统计数据显示,上周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超6%(包含)的产品数量高达109款,创造了今年
随着年末理财的走高,理财收益长短期倒挂的情形也再次出现。如一家银行的理财产品中,2个月以下的产品,收益都能达到5.8%以上,但是一年期的产品,收益却只有5.5%。
值得注意的是,国内经济增长乏力,明年仍有降息空间,理财产品未来还有下行趋势。同时,有消息称取消商业银行存贷比硬性考核提上日程,一旦取消存贷比考核,银行发售理财产品的动力会随之减少,未
探因
“年年拉存款,今年尤其难”
原因1:股市分流多
“每年年底拉存款,今年尤其不好做,现在已经是想尽各种办法了。”一位股份制银行人士表示,今年年底红火的股市成了存款分流的重要方向。
“12月份股市表现抢眼,很多储户都将资金转至股市,甚至身边的很多同事都拿钱投进股市炒股了。”上述股份制银行人士表示。“每天都能看到不少客户的活期存款划转到银证账户里,对存款有明显的分流,但具体没有统计,听说有些分支行每日分流的存款中大概30%都流向了股市。”
另外一家银行人士表示,三季度开始股市走牛,存款就出现了流向股市的迹象,12月月中的时候最明显,单日突破万亿的成交量对银行的活期存款分流显而易见。
现
象
四 来高收
益
理
财
产
品
或
更
加
罕
见
。下半年单周高
收
益
理
财
产
品
发
行
数
量的最
高
纪
录
。多
款
产
品
。品开
始
重
新
出
现。
原因2:企业回款慢
企业经营状况不佳,导致企业还款能力减弱,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银行年末的资金量。
银行人士透露,企业回款难往年也经常有,但今年经济形势差,这种情况就尤为突出。这在产能过剩行业、整体下行趋势比较突出的行业尤为明显。
企业流动资金紧张,从银行结算账户中提取资金的就多了起来,自然趴在银行账上的存款也就少了。
该人士表示,以房地产相关行业为例,由于房地产行业还没有回暖,缺少资金,造成钢材、水泥等上游企业资金难以回笼,也无法存入银行。一些之前预计年底可以回款90%的企业,回款量还不足70%。(苏曼
据记者了解,存款账面上告急的部分银行在年底前已经进入“全员拉储”阶段,为了刺激员工的积极性,揽储提成(奖金)比例提高。而对于VIP级的贵宾客户,部分银行不但开出高储蓄利率,甚至还给予高
除了现金奖励,国内一家银行甚至开出存款礼品是一部iPhone6 Plus手机或一辆奔驰汽车的条件。
昨日,某城商行支行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今年为了完成时点任务,该行主要采取搞活动的方式吸引存款,例如送洗衣粉、食用油等小礼品,同时尽量留存已有存款。
同时,他无奈地表示,另一种方法就是与银行市场部配合,要求在该行有私人账户的对公客户公转私来冲量。事实上证明还是公转私起到了绝大部分的作用。
“每年年底拉存款,今年尤其不好做,现在已经是想尽各种办法了。”一位股份制银行人士表示,今年
“12月份股市表现抢眼,很多储户都将资金转至股市,甚至身边的很多同事都拿钱投进股市炒股了。”上述股份制银行人士表示。“每天都能看到不少客户的活期存款划转到银证账户里,对存款有明显的分流,年底红火的股
市
成了
存
款
分
流的重
要
方
向
。原
因
1:
股
市
分
流
多 “年
年
拉
存
款,今
年
尤
其难
”
探
因 额的现
金
奖
励
。为吸
储
豪
送
丽现
金
奖
励
或
礼)品 但具体没有统计,听说有些分支行每日分流的存款中大概30%都流向了股市。”
另外一家银行人士表示,三季度开始股市走牛,存款就出现了流向股市的迹象,12月月中的时候最明显,单日突破万亿的成交量对银行的活期存款分流显而易见。
企业经 探因
“年年拉存款,今年尤其难”
原因1:股市分流多
“每年年底拉存款,今年尤其不好做,现在已经是想尽各种办法了。”一位股份制银行人士表示,今年年底红火的股市成了存款分流的重要方向。
“12月份股市表现抢眼,很多储户都将资金转至股市,甚至身边的很多同事都拿钱投进股市炒股了。”上述股份制银行人士表示。“每天都能看到不少客户的活期存款划转到银证账户里,对存款有明显的分流,但具体没有统计,听说有些分支行每日分流的存款中大概30%都流向了股市。”
另外一家银行人士表示,三季度开始股市走牛,存款就出现了流向股市的迹象,12月月中的时候最明显,单日突破万亿的成交量对银行的活期存款分流显而易见。
原因2:企业回款慢
企业经营状况不佳,导致企业还款能力减弱,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银行年末的资金量。
银行人士透露,企业回款难往年也经常有,但今年经济形势差,这种情况就尤为突出。这在产能过剩行业、整体下行趋势比较突出的行业尤为明显。
企业流动资金紧张,从银行结算账户中提取资金的就多了起来,自然趴在银行账上的存款也就少了。原
因
2:
企
业
回
款
慢
该人士表示,以房地产相关行业为例,由于房地产行业还没有回暖,缺少资金,造成钢材、水泥等上游企业资金难以回笼,也无法存入银行。一些之前预计年底可以回款90%的企业,回款量还不足70%。(苏曼丽)营状况不佳,导致企业还款能力减弱,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银行年末的资金量。
银行人士透露,企业回款难往年也经常有,但今年经济形势差,这种情况就尤为突出。这在产能过剩行
企业流动资金紧张,从银行结算账户中提取资金的就多了起来,自然趴在银行账上的存款也就少了。
该人士表示,以房地产相关行业为例,由于房地产行业还没有回暖,缺少资金,造成钢材、水泥等上游企业资金难以回笼,也无法存入银行。一些之前预计年底可以回款90%的企业,回款量还不足70%。(苏曼丽)业、整体下
行
趋
势
比
较
突
出的行
业
尤
为
明
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