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网点“三化三铁”创建中的柜面操作风险防控
浅谈网点“三化三铁”创建中的柜面操作风险防控
兆丰农行 朱倩男
近年来,包括我行在内的商业银行案件屡有发生,其中多数案件与柜面业务操作风险有关,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的防控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对柜面业务操作的有效管理仍然是我行内部管理的重中之重。2011年9月,总行制定下发了《中国农业银行营业机构“三化三铁”工作考评办法》,它不仅推进了柜面业务“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营业网点“铁账、铁款、铁规章”的目标,更是对我行柜面风险防控工作给予了了十分重要的指引和推动。时至今日,“三化三铁”创建工作已经开展了三年有余,柜面操作风险的防控工作在“三化三铁”的大背景下取得了比较大的成效,但值得一提的是,柜面操作风险防控工作是个需要长抓不懈的工作,我们需要与时俱进地不断完善这一工作,这对于提升我行基础工作管理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一、我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管理的现状
一直以来,我行基层网点业务在营销产品、联系银行和客户等方面承担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尽管网点的历史角色在新时期已经有所改变,但是我行对网上银行、电话银行业务的普及工作尚未全部完成,大部分的经营活动还是要通过柜面操作完成,因此,营业机构柜面依然是最主要的对外服务窗口,是操作风险最集中的区域,也是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风险防范关口。我行提出的“三化三铁”创建工作,即对这一基层机构风险防控高度重视而采取的一项扎实有效的措施,使得我行柜面抗风险能力不断提高。然而,随着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金融环境瞬息万变,包括我行在内的金融行业的系统性风险与局部风险并存,这些都对我行当前风险防范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近年来,我行实现了网点转型、前后台业务分离,集中作业平台建设等的一系列改革,许多柜面传统业务逐步向后台转移和集中,柜面服务效率得到大规模提高;柜面各项新业务,新产品层出不穷,发展势头迅猛,单一的综合柜员制模式变成了“多岗位,一角色”专业化模式;是的,网点转型、前后台分离等改革工程的推进,大大提升了全行柜面运营效率和服务营销能力,但柜面操作风险正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趋势,柜面操作流程的变化同时也增加了柜面操作风险管控的难度。
二、“三化三铁”创建中柜面业务操作风险存在的突出问题
1、柜员责任意识薄弱,主动性发挥不足。
从平时的检查和工作情况看,柜员中仍然存在应付日常工作的现象,对于柜面工作的风险防控认识不到位,往往重在被动的监管考核上,而忽略了对日常柜面操作风险的主动防范,缺乏前瞻性和主动性。近年来,柜员收入与各类业务考核挂钩,由于收入差距的拉大,柜员工作中的倾向性日益凸显,而效率偏好也给内控工作带来了问题,团队建设和内部管理受到冲击;另外,随着股份制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国内竞争的加剧,各家商业银行人才流动频繁,稳定性大为下降,柜面管理难度正逐渐加大。
2、柜员激励约束机制存在不足,影响员工积极性。
尽管在岗位职责上我行对柜员已经有了十分明晰的分工,在用工形式上也从过去的市场化劳务工、长期合同工等多样化用工逐步走向统一的正式合同工,但是在用人机制和激励手段方面还是对柜员的工作积极性产生了消极影响。总分行经营模式下,尤其是在营业网点,一旦有柜员休假,网点主管在调配人员,保证网点正常运营方面就会觉得捉襟见肘,有时必须由上级主管部门从其他网点临时调配柜员过来顶岗;而在激励措施上,我行仍然主要以薪酬激励为主,缺乏薪酬以外的激励手段。一方面,我行网点薪酬有部分是与网点本身挂钩,这存在一定的地区差异,光以薪酬来作为员工激励约束机制的手段并不能得到所有基层员工的认可;另一方面,随着员工收入水平的提高,薪酬对员工激励约束的边际效应呈递减趋势。因此,完全依赖薪酬去实现对员工的激励约束是不现实的,还必须辅以员工培训、公平晋升等其他激励手段来提高柜员的工作积极性。
3、柜面考核制度多,检查落实不到位。
近年来,各级行制定出台了不少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也将柜面操作印成手册书籍发到每个员工手中,但是百分百地照章执行在实际柜面工作中并不能做到。金融系统陆续暴露的风险事件显示,部分商业银行分支行为完成上级行考核指标,擅自调整对公对私客户帐,调整中间业务收入等违规活动。就我行的多次检查来看,网点换人复核、签字授权流于形式,内部账户乱挂,错挂,久挂不清等现象依然普遍存在,而在诸如客户身份识别、密码管理、代理贵金属、重归户等风险业务上也时有操作疏漏。把合规当作基本职业素质的柜员依然不是很多,合规没能成为一种习惯,尤其是对屡查屡犯问题的整改不认真、不彻底,后续监管力度也不够。
三、对我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防范的几点建议 总行研究出台的“三化三铁”考评办法,重点着眼于业务操作的风险管理与合规管理两个角度,从全行最基本、最基础的管理环节抓起,将各类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针对以上分析的几点不足,我们可以在原有风险管控措施的基础上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有效管理柜面人员。
首先强化柜员的教育培训,提升风险防控能力,认真组织学习各项规章制度,从思想、经营理念、职业道德和行为习惯上培养柜员的主人翁意识,创造风险管理人人有责的内控氛围。其次,切实维护柜面人员在操作风险管理和营销服务工作中的团队精神,再次建立统一的柜面岗位轮换制度,配合统一柜面考核工作的顺利推进,在现有不同岗位柜面人员之间定期轮换工作的基础上,推进柜面人员跨机构之间的定期轮换,既提高柜员的综合业务素质,又提高柜员的整体服务能力和营销能力,统一和规范柜面人员的从业标准。
2、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
首先建立科学合理的柜面工作评估机制。不同的绩效指标适用于不同工作性质的员工群体,我行柜员并非纯粹的产品营销人员,在很大程度上是服务人员,因此,对于柜员的工作考核需要将柜面业务操作质量,核算质量,业务素质,柜面各项内控制度执行情况等全部纳入评价范畴。同时,将柜面操作风险管理工作水平与柜员的绩效收入单独挂钩,单独考核,充分调动各类柜面人员在防范柜面操作风险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根本上提高柜面的操作风险管理水平;其次,健全柜员晋升退出机制,我行对柜员的激励约束除了薪酬和奖惩之外,很少有其他有效手段。银行可以根据业务熟练程度和业务知识掌握情况,对柜员进行等级划分。通过定期的技能操作、业务知识考试和柜面操作表现,选拔优秀的柜员为其提供晋升或转岗机会,进而拓宽柜员的职业生涯,提高柜员在柜面工作争优的积极性。
3、有效管理和监督柜面业务。
首先可以学习其他商业银行的先进做法,建立柜面操作风险管理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不定期召开柜面操作风险防控会议,加强工作交流和信息沟通,适当地听取来自网点一线员工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和建议,发挥我行部门之间在柜面管理,监督和整改工作方面的合力;其次,有效改进柜面业务操作流程,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减少不必要的控制和授权环节,重点梳理核心系统中业务授权交易,防止因“管控疲劳”而造成的风险防控效率低下;再者,可以继续推进柜面业务后台集中工作,在提高柜面操作效率的基础上,强化后台集中作业的优势,有效制约和降低前台的违规行为,降低柜面操作的系统性风险。另外,加强柜面监督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加强制度、系统梳理,填补缺失,适应柜面操作模式调整和职能变化,加快制度建设和创新,填补制度空白,消除制度盲点,加强核心系统梳理;最后,我们应当充分运用技术手段,积极开发利用事后稽核系统,事中柜面监测系统,非现场检查系统等技术手段,持续改进和完善相关系统功能,提高技防能力,在健全后台集中业务的规章制度和业务流程,有效防范后台业务风险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后台对前台风险的识别,预警和快速反应能力,加强后台预警,稽核信息的深加工能力,提高信息质量、实现信息共享,为相关部门对柜面的日常管理监督提供有效指导和支持。参考文献:
1、陈德胜、文根第、刘伟、庄健《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
2、厉吉斌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年;
3、余险峰、戴东升,《基层营业机构“三化三铁”创建工作的思考》。
第二篇:浅析银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防控
浅析银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防控
银行,从诞生那日起,便伴随着风险存在。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管理银行就是管理风险。按照属性和性质,银行的风险可以分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而针对于柜面业务来说,最为常见的是操作性风险。
根据前面介绍的风险分析的方法,柜面业务的操作风险控制应依次依照下面程序来完成:风险辨识、风险估计、风险评价、风险对策。
首先是,柜面业务的操作风险辨识。柜面业务多而细,而造成柜面操作风险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操作失误型,操作失误是指员工在业务操作执、传递和流程管理中由于责任心不强、专业技术不过关以及偶然失误等原因导致的前台业务操作风险事件。如逆流成或未按流程办理业务、录入数据有误等,此类风险事件会给银行带来一定损失。这类风险事件通过事中、事后控制能够及时发现纠正。
二、主观违规型,主观违规是指员工在熟知流程或制度规定的前提下随意简化操作流程等违规行为。这类风险事件数量不多,但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如违反实名制的相关规定,为客户办理大额存款业务,以及在业务操作中当与服务存在矛盾时,一时无法解决而发生不合规的做法。
三、内部欺诈型,内部欺诈主要由于内部员工本身的道德缺失,价值取向失误等原因放弃有关法规以满足自己的需要。这类风险较之前两者性质恶劣,影响力大,危害性强,损失较重。
四、外部欺诈型,显而易见,外部欺诈就表示员工在办理业务过程中被客户利用,给银行带来风险。这类事件容易出现在会计岗位,并且一旦发生损失巨大。
五、技术风险型,技术风险主要指设备配置、操作系统等硬件软件设施存在漏洞从而引发的风险事件。
银行的风险和利润是同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彼此不能分离。所以在对柜面业务存在的操作风险进行辨别之后,就要对这类风险进行风险估计及评价。柜面业务操作风险,属于银行可控范围内的内生风险。从有记录的损失事件数目和金额分布地区来看,操作风险不一定只发生在经济发达的分支机构所在地区,但肯定会发生在管理薄弱、风险控制意识不强的网点。
一、人员问题。首先,实际在岗员工数量与业务量不匹配,导致“操作疲劳”,对风险事项的识别能力下降。其次,人员流动频繁,新员工素质不适应业务要求。
二、管理问题。若内部管理者短时间内频繁轮岗,那么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沟通了解就会成为薄弱环节,难以达到良好的合作效果。又或者约束和鼓励机制不健全,柜面员工考核办法不科学。商业银行在经过转型后,更重视规模指标和进度指标,重心从服务转移到营销,这种导向必将造成柜员把主要精力用于营销而忽视业务质量,潜在风险日渐积累。
三、规定制度执行力度问题。有法不依,那么法规制度将形同虚设,执行力度不同也会带来业务办理上的困难。
在识别出柜面业务的风险点并进行了相关评估之后,我们就应采取相应的对策,以将该风险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首先,健全风险管理机制,为防范操作风险提供保障。首先,要建立良好的风险防控文化氛围,要求思想上认识到位。从学习文件、制度、规程入手,提高柜员遵章守纪意识、规范操作意识,以强化“账务核算、内控管理”以无小事的思想为切入点,为做好柜面业务核算工作奠定了良好思想基础。高层人员要以身作则,积极培育柜员养成主动合规的思想习惯,从思想上形成合力,在行动上付诸实施。
要以科学发展为指引,树立健康经营理念。正确认识内控机制的重要性,加强员工职业道德培养和警示教育,提高内控与员工的价值关联度,切实防范员工因道德风险引发的违规、违法行为。加强对员工综合业务素质的培训,加快知识更新,尤其要提高一线操作人员和重要岗位人员的业务技能和水平,使他们能熟练掌握柜面业务操作规范及流程。坚决杜绝精神不集中,办理业务时候心不在焉、一边录入一边打电话或是与同事聊天等工作中的陋习通过培育金融企业合规文化,营造良好的内控文化氛围,并通过教育与管理、激励与约束相结合,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还使人的自觉行为与制度对人的约束有机结合,也有助于防范道德风险。同时正确处理业务发展与风险管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牢固树立先规范、后发展的经营理念,严禁违规办理业务。养成按照规章制度要求办事的习惯,杜绝有章不循、违规操作的现象,对前台柜员倡导“零错率”操作文化。其次,对柜台的业务操作要进行全流程的监督控制,要求检查中整改到位。对各级行检查发现的问题,明确专人及时进行落实整改。同时,利用晨会的形式点评上日工作情况,采取表扬与批评相结合、奖励与处罚相结合的方法,达到减少差错、提高柜面业务核算质量的目的,对柜面业务办理的全过程要实行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即:事前监督——受理业务时,临柜人员要对业务的合法性、真实性、手续完整性及数据准确性进行认真审查;事中监督——对会计处理的凭证、帐表内容和数据进行复核,对经办的一切帐、簿、证、据、表要进行逐笔审查和复核,未经复核的支款凭证不得付款,报表不得上报、单证不得签发。事后监督——对已经处理过的会计帐务实行再核对,必须保证所有柜员的业务操作均须有人在事后进行序时的不间断审查,检查中对重要业务的处理过程包括柜员流水中的授权授信特殊业务进行重点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加强监督检查职责,使员工之间真正的做到自查互查有机结合,提高员工的自觉性。
最后,还要制定规范科学、严密完善的内控机制,要求制度上落实到位。从增强柜员制度意识、执行意识入手,细化分工,明确界定岗位分工与责任,强化柜员业务操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促使柜员认真、有序办理每笔业务,构筑起业务操作第一道防线,如岗位责任制、复核制度、审批授权制度等,将内部岗位进行职责细分,不同岗位职责分配要合理、科学,体现相互制约的目标,使每个员工在其岗,明其责,每一岗位必须对内控措施的落实承担责任,从而形成完善的岗位责任体系。
柜面业务的操作风险是当前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把它消灭在萌芽状态,实现“零差错,零违规”的目标,就要求每一个涉及柜面业务的员工必须对柜面业务的操作风险有一个整体上的认识,做好银行柜面业务风险的事前、事中、事后控制,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银行各项规章制度的约束,而是要积极主动地去认识该风险的危害性,从自身做起来防范该风险的发生,从而才能实现这一目标。
第三篇:浅析银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防控
浅析银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防控
银行,从诞生那日起,便伴随着风险存在。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管理银行就是管理风险。按照属性和性质,银行的风险可以分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国家风险、声誉风险以及犯罪风险。而针对于柜面业务来说,最为常见的是操作性风险。
关键词:柜面业务 风险防控
柜面业务操作风险是指银行柜台为客户办理账户开销、现金存取、支付结算等业务过程中,由于风险控制失效使银行或客户资金遭受损失的风险。各银行网点的柜面直接与总行的计算机终端进行数据交换,直接与客户沟通,因此,如果银行各网点的柜面出现重大操作差错,如帐实不符,凭证丢失等,后果都是不可设想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柜面业务是银行的高风险业务之一,必须严格控制。下面我们运用经济学中的风险分析法谈谈银行柜面业务的操作风险该如何控制。运用风险分析法对银行柜面业务的操作风险进行分析,将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银行柜面业务的操作风险,做好柜面业务风险的事前、事中、事后控制,从而将该风险降至最低。
在经济学中,风险是指一种动态行为,指对经济主体的双重影响,即蒙受损失和获取收益的可能性。风险分析一般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风险辨识、风险估计、风险评价和风险对策,其中风险辨识属于事前控制、风险估计和风险评价则属于事中控制,而风险对策则涵盖了这三个方面的内容。
风险辨识是首先找出风险所在,再进一步找出产生风险的根源。风险的产生虽然是随机的,但是每个随机的风险因素在概率统计上是服从一定分布,因此,在风险估计阶段通常采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使用概率统计的方法和计量模型)来研究总体风险的大小。在风险的评价阶段根据计算出来的风险大小,然后结合决策者或评价者的偏好,作出风险是大或是小的结论。在完成以上工作后,就是风险的对策。对于高风险因素,其对策是要有相应的应急计划,对于低风险的因素则可以给予关注。
根据前面介绍的风险分析的方法,柜面业务的操作风险控制应依次依照下面程序来完成:风险辨识、风险估计、风险评价、风险对策。
首先是,柜面业务的操作风险辨识。柜面业务多而细,而造成柜面操作风险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操作失误型,操作失误是指员工在业务操作执、传递和流程管理中由于责任心不强、专业技术不过关以及偶然失误等原因导致的前台业务操作风险事件。如逆流成或未按流程办理业务、录入数据有误等,此类风险事件会给银行带来一定损失。这类风险事件通过事中、事后控制能够及时发现纠正。
二、主观违规型,主观违规是指员工在熟知流程或制度规定的前提下随意简化操作流程等违规行为。这类风险事件数量不多,但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如违反实名制的相关规定,为客户办理大额存款业务,以及在业务操作中当与服务存在矛盾时,一时无法解决而发生不合规的做法。
三、内部欺诈型,内部欺诈主要由于内部员工本身的道德缺失,价值取向失误等原因放弃有关法规以满足自己的需要。这类风险较之前两者性质恶劣,影响力大,危害性强,损失较重。
四、外部欺诈型,显而易见,外部欺诈就表示员工在办理业务过程中被客户利用,给银行带来风险。这类事件容易出现在会计岗位,并且一旦发生损失巨大。
五、技术风险型,技术风险主要指设备配置、操作系统等硬件软件设施存在漏洞从而引发的风险事件。银行的风险和利润是同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彼此不能分离。所以在对柜面业务存在的操作风险进行辨别之后,就要对这类风险进行风险估计及评价。柜面业务操作风险,属于银行可控范围内的内生风险。从有记录的损失事件数目和金额分布地区来看,操作风险不一定只发生在经济发达的分支机构所在地区,但肯定会发生在管理薄弱、风险控制意识不强的网点。
一、人员问题。首先,实际在岗员工数量与业务量不匹配,导致“操作疲劳”,对风险事项的识别能力下降。其次,人员流动频繁,新员工素质不适应业务要求。
二、管理问题。若内部管理者短时间内频繁轮岗,那么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沟通了解就会成为薄弱环节,难以达到良好的合作效果。又或者约束和鼓励机制不健全,柜面员工考核办法不科学。商业银行在经过转型后,更重视规模指标和进度指标,重心从服务转移到营销,这种导向必将造成柜员把主要精力用于营销而忽视业务质量,潜在风险日渐积累。
三、规定制度执行力度问题。有法不依,那么法规制度将形同虚设,执行力度不同也会带来业务办理上的困难。
在识别出柜面业务的风险点并进行了相关评估之后,我们就应采取相应的对策,以将该风险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首先,健全风险管理机制,为防范操作风险提供保障。
1、通过建立健全柜面业务考核评价系统,对网点、柜员的柜面风险防控管理、风险防范措施和效果进行及时的跟踪考核,把柜员的业务量、营销业绩与风险管理水平作为对柜员综合考评的依据,并与柜员的个人奖励和岗位提升挂钩。
2、加大对差错率搞网点的业务指导力度,有针对性的提出指导意见,并且通过网点之间的经验交流互相学习,以逐步提高差错率搞网点的核算质量。
3、强化柜面风险管理工作,对柜
面岗位设置和人员配置进行合理的安排,严格要求不相容岗位职责相互分离。
4、加强监督检查职责,使员工之间真正的做到自查互查有机结合,提高员工的自觉性。
其次,提高重视程度、加强教育培训,提升风险防控能力。
1、高度重视柜面业务风险的防范。基层网点负责人应该加强铝制,在日常工作中药严格管理,定期抽查录像,是各项规章制度邮箱落实,是违规行为得到及时纠正和制止。
2、深入开展内控合规教育,提高员工风险防控意识。认真组织学习各项规章制度,坚决杜绝已习惯代替制度,以感情代替规章的,一心人代替纪律的陋习,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理业务,不断强化员工风险防控意识,从思想、经营理念、全面风险管理、职业道德和行为习惯上培育良好的风险控制文化,形成一种风险管理人人有责的内控氛围。
3、积极关注外部风险欺诈事件,提高风险防控技能。积极关注外部风险事件新特征、新动向,总结防范经验与措施,提出防范要点和手段。通过加强培训、风险提示等方式,提高一线员工自我保护意识和防线防范技能,有效抵御外部欺诈风险。
最后,加大电子银行退刚力度,转移柜面操作风险。电子银行产品的特性决定了其具有转移柜面业务操作风险功能。加大电子银行推广力度,可以减少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的发生,自然,电子银行的签约也要注意风险防控。
柜面业务的操作风险是当前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把它消灭在萌芽状态,实现“零差错,零违规”的目标,就要求每一个涉及柜面业务的员工必须对柜面业务的操作风险有一个整体上的认识,做好银行柜面业务风险的事前、事中、事后控制,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银行各项规章制度的约束,而是要积极主动地去认识该风险的危害性,从自身做起来防范该风险的发生,从而才能实现这一目标。
第四篇:柜面风险防控心得
柜面风险防控心得
银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合规经营是其稳健运行的最根本要求。银行柜面每一个业务流程上的一个细微的风险点没有把控好,都将对业务治理、风险管理以及银行的发展带来不良后果。因此,做好银行柜面业务的风险防控工作,是银行业务发展中刻不容缓的事情。
首先,要建立良好的风险防控意识,加强柜面工作人员的管理。柜面工作人员必须积极主动养成合规的思想习惯,并努力将之付诸行动。要加强对柜面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开展各种不安定因素的排查化解工作。明确柜面工作人员各个岗位之间的职责,并建立相应的职责分离制度,加强岗位之间的相互监督和制约.其次,要加强员工的业务知识学习。要适应银行业的快速发展,我们每一位员工必须时刻保持知识的更新,加强自身的业务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虽然现在柜面业务操作越来越简单化,但是业务本身的风险点并没有简化,反而,随着银行业务的不断发展,各种案件的频繁发生,柜面的风险越来越多样化,这也要求每位柜面员工熟知每笔业务的风险点在哪里,我们需要在哪些环节对风险进行防控,对我们每一位员工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细。任何操作风险都是人的行为造成的,而人的行为要受到制度约束和文化的熏陶。要从根本上控制和减少操作风险,形成操作风险防范的长效管理机制,有效降低柜面操作风险,必须从内到外,从制度、个人意识方面双管齐下,才能使我行的各项业务在持续、健康的环境和条件下稳健提升。
第五篇:最新柜面风险防控心得体会
最新柜面风险防控心得体会
通过对##副行长在省分行案件和重大风险事件防控专题会议上讲话深入学习,对于最近发生的风险事项和案件,暴露出的我们在工作上思想认识上还没有完全到位、工作措施上海不够细和实、内控管理上的重大缺陷,员工行为的不够敏感、对风险案件揭露能力的不够强、对突发事件的应对和处置不够有力这几个方面我们得进行深刻的反思。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我们在工作中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认识,不可掉以轻心,需进一步增强危机意识、增强对新情况、新问题的敏感性和预判力,摒弃各种麻痹大意的思想和错误的认识,时刻保持警惕,有效遏制各类风险案件的发生。对于以上存在问题,经过学习与思考,本人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以提高案件防控的实效性。
一、树立“以人为本”,提高思想教育水平。案件防控工作教育活动,首要解决的就是一个人的意识问题,应该使大家认识到,制度并不是用来看的,而是用来指导实际工作的。特别是案件专项治理的典型案例,对每一位员工应该是有很强的震憾,模范地遵守内控制度,不仅仅是对自身的爱护,也是对他人的负责。在这个方面,应该将本项工作深入持久的开展下去,做好人的思想工作,真正使每一位员工从思想上重视,从行动上自觉。
二、严肃工作纪律,提高违章违纪的代价。要加强各项内控制度落实情况的后续跟踪和监督工作,对于严重违反内控制度的要严厉予以处理,要让每一位违章违纪的员工付出沉重的代价,让其有切身之痛,严重的更应严肃处理至
开除。
三、完善工作机制,防范道德风险。道德风险是各项案件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每一件有内部员工参与的案件背后,无不有作案人长期处心积虑的身影,他们正是利用了工作机制上存在的一些问题,精心准备,伺机作案。我们要通过工作机制的转变,来防范道德风险转化为实际风险。比如,在工作机制方面,可以以制度化的形式进行岗位轮换,以制度化的形式做好稽核监察工作,以制度化的形式作好员工的培训工作等等。
四、建立健全好各种规章制度。加强制度建设,重视员工道德风险防范,严格操作流程,把对员工思想排查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并做到密切关注员工思想动态,将各种诱发案件的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五、切实加强自身的素质学习。特别是加强规章制度的学习,熟悉和掌握规章制度的要求,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分析能力。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将各
项制度落实到业务活动中去。强化责任意识,要求自己爱岗敬业,认真严肃对待自己的职业,忠于自己的事业,勤奋工作,深思慎行,将责任心融化于血液,体现于行动,伴随于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