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全市法院工作总结会上的典型发言(范文模版)
在全市法院工作总结会上的典型发言
(2015年7月
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按照市中院党组的安排,现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汇报xx区法院主要工作情况,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2015年以来,我院在市中院的有力指导下,紧紧围绕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工作主线,狠抓作风建设和机关规范化管理,创新落实便民利民亲民举措,努力提升审判质效。今年以来我院新收各类案件xx件,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xx件、增长了xx%,审执结案件xx件,同比增加了xx件、提升了xx%。
一、规范审务管理,高效推进审执工作
抓好新常态下审务管理工作,是解决案增人少、提升审判质效的关键所在,我院一是以规范审判管理为核心,加强审判运行态势分析,坚持在日常管理中发现问题,做到发现问题、共同解决、整体提高,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操作规范,对推动审判管理精细化、科学化、规范化。严把案件审限,开展隐性超审限案件专项治理,对临近法定审限15天、7天的案件,及时发出案件预警提示,严防隐性超审限案件的发生,每周向党组成员及主审法官发放一份工作提示,时刻强化案件审限和办案节奏。二是以重点工作为抓手,制定工作任务详表,将重点工作合理分配到各相关庭室,对工作开展情况每周进行统计和评比,对任务落实不到位的庭室及时发出通报,并对相关负责人进行约谈,在重点工作上下真功夫,督促庭室负责人亲自抓、亲自管、亲自落实,全面推动审执各项工作高效深入开展。三是增进审务公开,以庭审为中心,全面推进“三同步、两公开”和庭审网络视频直播工作,还原案件客观事实,将法官的一言一行置于公众监督之下,最
大化公开庭审过程。稳步推进“三大平台”建设,改进完善全媒体、大数据时代的法院工作机制,满足当事人案件执法信息对等需求,力争让每一名当事人都享受到司法信息化成果。四是实行“闹静分离”,把诉讼服务和接待群众工作全部放在诉讼服务中心,使审判区与办公区相分离,为法官阅卷审案、书写文书营造舒适、安静的办案环境。设立“法官通道”,严格规范法官言行,禁止法官庭前私下接触当事人,堵住“三案”滋生源头。五是科学考评工作业绩,聘请“外援”成立第三方评查工作组,分别对审判管理、庭审规范、文书质量、判后答疑和执行工作等司法过程进行严格监督和审查,对审判质量、执法效率、群众满意度进行全面考评,促进司法规范化建设和阳光司法进程。
二、践行“三严三实”,全面提升队伍形象
“三严三实”是改进司法作风、打造过硬审判队伍的决胜利器。我院积极落实“三严三实”具体要求,一是以思想教育为抓手,强化班子带头示范作用,抓好“三严三实”的学习和落实,确保每名干警将“三严三实”入脑、入心,转化为自觉意识和行动,引导教育干警做一名忠诚、干净、有担当的好法官。坚持“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要求,狠抓制度建设,发挥制度规范约束作用,健全纪律执行机制,依靠制度管人、管事、管案,对纪律作风、审判质效、行政事务进行监督管理,增强干警自我约束、自我规范意识,提升团队整体形象。二是以对照自省为标尺,结合全市法院开展的“检查纪律作风、强化规范管理、提升审判质效”专题活动,反省自身差距,加强党性修养,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加强司法能力建设,拓宽法官教育培养的广度、深度,鼓励干警参加各类学历教育,提高队伍的学历层次,增强综合业务能力。狠抓党风廉政建设,把廉政建设时刻抓在手上、放在心上,深入整治“六难三案”现象,时刻为干警们敲响廉政警钟,以高压反腐、警示教育、清风促廉等手段,进一步筑牢廉洁司法防线,以作风转变、执法廉洁扎实推进审执工作。三是以团结务实为落脚点,加强党建和法院文化建设,新 2
建干警活动室,开展书法比赛、羽毛球比赛、迎“七一”唱红歌、心理咨询等各项活动,打造“干警之家”,凝聚人心和力量。发挥新兴媒体桥梁作用,运用QQ群、微信圈等平台组建干警工作联系群,为干警提供一个畅所欲言的交流平台,并通过平台定期发布时事新闻、法律新规、司改新动向,督促干警时时更新司法理念,提升依法办案能力,努力培养一支行为规范、办案严谨的干警队伍。
三、推进司法改革,持续增强便民利民诉讼服务
增强诉讼服务,满足每一名当事人的司法需求,始终是我院全体干警的最大心愿。我院一是主动适应立案登记制新常态,进一步提升诉讼服务中心服务功能,率先引入排号机、服务评价牌、身份证自动识别系统等新设备,设置便民小黑板,制作干警去向告知牌,打通司法服务“最后一公里”,努力为当事人提供方便、快捷、规范的“一站式、集约化、零距离”服务,切实保障当事人诉权,实现了“有案必立、有诉必理”的承诺,使群众获得感全面提升。自5月1日立案登记制实施以来,我院共计立案xx件,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xx%。二是推行新型合议庭制度,积极推进“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的审判权力运行机制,组建以主审法官为核心的xx个新型合议庭,明确主审法官、合议庭、审判委员会的权利和职责,改革裁判文书签发机制,打造以主审法官为中心的坚强团队,努力提高审判质效,增强群众满意度和信赖感。三是落实行政审判异地管辖制度,推动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制度,创新审理机制,发挥行政复议在化解行政争议中的主渠道作用,将行政复议庭开到乡镇和社区,面向群众,融入群众,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和始发点,努力解决行政诉讼立案难、审判难、执行难的问题。四是实现多元纠纷化解机制的完美对接,实行“繁简分流”,秉承“和为贵”、“礼为先”和少讼、息讼理念,推行诉前调解机制,发放诉前调解劝导书,设立小额纠纷、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室,完善村镇、社区调解员基本情况联系表,选任企业、妇联、律师、医疗、社区和村委民调主任等专业人士作为人民陪审员常驻 3
调解室,发挥专业人员在解决行业纠纷中的独特作用,构建多层次、宽领域矛盾纠纷化解网格化机制,提升矛盾化解的效能、效率和效果。今年以来,我院诉前化解纠纷xx件,获得当事人的普遍认同和满意,我院连续第x年被区人大常委会授予“人民满意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四、普法送法,依法推进法治社会建设进程
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是法院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我院一是积极开展“送法六进”活动,各相关庭室主动到企业、社区、学校、医院、村委、军营开展普法送法活动,在全社会营造出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截止目前,已普法送法xx余人次,发放法律书籍xx本,观看普法视频资料xx余次。二是广泛开展司法宣传,经常性地开展立案诉讼、民事纠纷、平安建设等各类宣传活动,免费发放法律知识手册,现场解答群众法律疑惑。与xx法学院、xx法学院签订《xxx协议书》,加大对在校大学生的普法和培养,为普法送法搭建了新平台。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协作,加大与电视台、报刊和网络媒体的协作力度,多渠道提高普法宣传的层次和广度。三是充分发挥自媒体平台作用,优化法院网站建设,畅通“三微一体”便民互动平台,创办《手机报》,今年以来发布微博xx条,发布微信xx条,发布微视频xx次,推送《手机报》xx期,微信关注人数达xx人,通过微信平台回复问询xx人次,征集意见建议xx条。
五、服务区委工作大局,自觉接受人大监督
我院始终把审判工作置于党的领导和人大监督之下,积极服务区委中心工作,主动向区委和人大汇报工作,虚心征求意见和建议,收集并落实意见建议xx条。加强与代表委员的日常沟通和联络,通过热线电话、手机短信、微信平台、专用信封等畅通与代表委员日常联络。今年以来,我院共邀请代表委员旁听庭审、见证执行、评议法院工作等xx余人次,在代表委员的监督支持下,我院整体工作明显提升。
今年以来,我院各项工作稳步有序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依然 4
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在今后工作中,我院将积极采取针对有效措施,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着力强化院务规范管理,努力提升审判质效,进一步树立司法权威和公信,努力让群众在每一起司法案件都能感受到公平和正义。
我的汇报完了,谢谢大家!
二〇一五年七月xx日
第二篇:在全市农业会上的典型发言材料
依托龙头企业发展茯苓产业中共九资河镇委员会九资河镇人民政府九资河镇位于罗田北部山区,全镇辖34个行政村,4个镇办林场,10256户,3.96万人,版图面积285平方公里。近年来,我们坚持从实际出发,深挖本地药材资源,依托龙头企业资金、技术、市场优势,把茯苓生产作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来抓,举全镇之力突破性地发展茯苓生产,走出了
一条强镇富民的新路子,有力地推动了镇域经济发展,2004年全镇茯苓下种300万窖,产茯苓药材2500吨,实现经济收入3500万元,实现利税300万元,成为中国茯苓第一镇,被国家命名为“中国茯苓之乡”。
一、深化认识,明确发展九资河镇地处海拔1729米的大别山主峰天堂寨脚下,境内群山起伏,松林如海,资源丰富,加之环境优美,山青水秀,远离污染,具备得天独厚的茯苓生长环境;九资河茯苓生产历史悠久,品质上乘,当地群众积累了丰富的茯苓生产经验,形成了较大的生产规模。丰富的林业资源、过硬的质量、响亮的品牌坚定了该镇发展茯苓的信心和决心,特别是2001年,该镇被选定为全国首批中药材规模化种植示范基地后,更加深刻认识到:九资河的优势在山,特色在药材,出路在药材,希望在药材。因此,镇党委、镇政府必须把茯苓生产作为富民富镇的龙头产业、支柱产业来抓,坚持茯苓主导地位不动摇。计划从2004年起每年新发展茯苓50万窖。到2008年,全镇茯苓年下种500万窖,产量达5000吨,年销售收入达8000万元以上,年提供税收400万元以上,农民从茯苓中人平增收500元以上。
二、强化领导,组织发展为了推动茯苓产业健康快速发展,镇党委、镇政府专门成立以党委书记秦新平同志任组长的茯苓产业化领导小组,设茯苓产业化办公室,负责全镇茯苓生产的指导、协调、管理和技术推广工作,各村也成立茯苓生产专班,将茯苓生产目标纳入镇、村干部综合考核范畴,实行量化考核。镇四大家领导每人负责联系一个示范村,扶植一个示范户,镇直各职能部门分别负责投资,指导办好一个示范村,通过加强领导,形成“全镇同念茯苓经,万人合力抓经营”的茯苓产业化生产、经营局面,从而推动全镇整体平衡发展。
三、办好企业,带动发展在壮大茯苓产业建设过程中,一方面我们按照突出特色建基地、连片开发建基地的原则,把九资河、七娘山等村作为发展的重点,走规模化种植的路子,提高茯苓生产的规模经济效益。如九资河村、全村145户,有125户种植茯苓,共种茯苓25万窖,种2000窖以上的有60户。去年全村茯苓产量80万斤,收入过130万元,户平茯苓收入2500元以上。茯苓种植大户祝玉胜全年种茯苓5000窖,产潮苓15000斤,仅此一项收入就超过4万元。另一方面在茯苓产业的发展模式上,去年我们重点引进了由惠涛集团投资创办的湖北惠涛九资河药业有限公司,从事以茯苓产业为主体的药业生产。该项目由武汉惠涛集团公司投资3000万元,主要生产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中成药、绿色保健食品等,项目全部建成后年产值可达1.2亿元,年税利可达1000万元。该项目包括茯苓种植示范园、现代化的茯苓菌种厂、中药饮片加工厂;二期工程与武汉大学联合开发茯苓饮料。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预计今年10月正式投产,我们充分依托惠涛药业的资金、技术、市场等优势,创新“公司 基地 农户”体制,大力推行订单农业模式,把制种、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紧密结合起来,基本实现了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目前惠涛药业与全镇苓农签订药材订单4000份,落实中药种子2500斤,种植面积1250亩。同时我们将有限资金集中起来,捆绑使用,优先用于改造,扩建现有条件好的茯苓加工企业,组建了以镇茯苓加工厂为龙头的茯苓集团,使优势更优,“龙头”更大,有力推动了茯苓产业的发展壮大。现在全镇网络茯苓制种厂家(大户)75家,网络苓农6500多户。
四、倡导科技,推动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坚持实施科技兴茯战略,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推广普及茯苓实用生产技术。一是强化技术培训。每年举办3—5期培训班,开辟电视专栏节目,组织苓农学习茯苓技术,培训茯苓种植骨干。并将传菌、播种、防虫、培肥、采挖、加工等技术印成资料发放到农户。仅去年,全镇共培训苓农1000余人次,使科学种植普及率达到90以上。二是组织技术人员进行科技攻关,积极探讨先进的茯苓加工技术,大力推行“菌种与苓肉引”相结合的引种方法,不断改进菌种提高产量,依靠肉引提升质量,单窖产量由过去1公斤增加到2公斤。三是挂靠科研机构,积极借助外来力量,与省科技厅、北京同仁堂制药厂合作建立茯苓GAP种植基地,全面推行GAP生产技术。
五、优惠政策,激励发展一是放宽土地政策,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前提下,允许村组、农户依法出租、转让土地使用权;二是鼓励机关、单位、集体、个人和外地客商租赁承包、买断山场使用权或联合开发“四荒”,鼓励一部分懂技术、能经营、善管理、肯吃苦的干部带头示范种植茯苓,进一步坚定广大群众调优结构、发展药材的信心;三是实行税费优惠。对从事茯苓生产、加工、经营活动的单位或个人在税费上减免、在办证上优先、在物质上奖励;四是部门联合行动。镇里以农技站为重点,吸收科技骨干,组建农技服务队,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巡查,服务到田间地头,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农行、信用社、财政所积极筹措
资金扶持茯苓生产,工商所、派出所严厉打击不法分子、规范市场,维护苓农利益。
六、搞活流通,促进发展多年来,我们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及时捕捉市场信息,拓宽销售渠道,打开茯苓销售市场。一是借助电视、广播、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提高九资河茯苓的知名度;二是制定营销激励政策,鼓励国家公职人员走出机关,采取“走出去,引进来”办法,积极参与茯苓销售;三是培育一支农村经纪人队伍。镇党委、镇政府采取政策上优惠、服务上优质、政治上关心等多种形式,鼓励和引导了一批懂经营、善管理、头脑灵活的农民组成经纪人队伍,奔赴武汉、合肥、南京、上海等地,收集供求信息,拓展外地市场,签订意向性合同,充当本地种植户与外地客商的“红娘”,把分散的农户经营与外面的大市场连接起来,开辟茯苓销售的新途径。全镇民间从事茯苓销售的人员有200多人,年销售10万元以上的大户40余家;四是借助外力,依靠“大老板”将九资河茯苓打入“洋市场”,通过省农科院引荐,现与北京同仁堂湖北药材公司签订了80吨茯苓购销合同,与江苏康缘药业公司签订60吨茯苓购销合同,还与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客商签订了意向性合同。
第三篇:在全县旅游专题会上的典型发言材料
扬山水资源优势建生态旅游山村
我们九资河镇圣人堂村地处罗田县东北部、大别山主峰天堂寨脚下。全村版图面积平方公里。辖个村民小组,户,人。因元末著名农民起义领袖徐寿辉奠基筑“圣人堂”碑、出兵攻元而得名。境内山峦起伏、溪流交错,森林茂盛,景色秀丽,是一处人们回归自然、休闲、度假、野营、避暑、科考和进行森林浴的理想场所。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升温,我们积极利用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自然资源,把生态民俗旅游作为特色主导产业来抓,不断加大开发建设力度,使之呈现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年,全村接待游客达万余人次。
参与性强、重游率高、消费较低等诸多优势。既可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休闲度假、回归大自然的需求,又可以为农村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增加了农民收入,显示了强大生命力。第三,圣人堂村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既有苍翠峻秀的连绵山脉,又有水清浪急的山谷峡流;既有古朴的村庄、纯朴的的民俗,又有清新的空气、凉爽的山风,始终给人带来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
二、突出民俗求特色,打造优势旅游品牌
为了切实把圣仁堂建成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的生态旅游专业村,我们在开发建设过程中,注重从自身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巧打特色牌,展“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观田园风光、玩峡谷漂流、赏大别山奇石、卖土特产品、看民俗风情表演”八大卖点,在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上做新、做精、做活、做透。我们通过实施系列优惠政策,充分调动了农民建房的积极性,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全村相继建成青砖古瓦的农家别墅家,让游客住进农家气息浓厚的房屋。我们还尽量让游客到农家菜园、果园、花园、茶园与农民同劳作,把犁扶锄,进行采果、种菜、浇花、摘茶,过一把农家瘾,体验做农家活的乐趣。针对山区林深竹茂,水清浪急、田园隽秀的特点,开发森林探幽、峡谷漂流、田园漫步等游乐项目,让游客领略山村所独有的清新、幽静、空旷、惊险和神奇。针对地方历史文化特色,我们着物手兴建了大别山奇石馆和民间工艺馆,陈列各种奇石古玩以及剪纸,刺绣、年画等工艺品,显示当地人民的艺术才能和情趣。同时我们还瞄准旅游市场,搞好旅游商品开发,相继开发了竹制工艺,根雕盆景,中药保健,天然野菜等四大旅游系列商品,实现收入万元,创利税过百万。另外我们还积极鼓励当地群众参与旅游业开发。目前全村农户从事旅游、餐馆、运输、服务等第三产业,有效地带动了集镇发展,激活了村级经济。
三、拓宽思路求发展,突出生态文明垸落建设
我们在创建圣仁堂旅游专业村过程中,按照“跳出旅游抓发展”的思路,把旅游业与创文明新村相结合,突出改善生产生活环境。
第四篇:在全县旅游专题会上的典型发言材料
扬山水资源优势建生态旅游山村我们九资河镇圣人堂村地处罗田县东北部、大别山主峰天堂寨脚下。全村版图面积8平方公里。辖4个村民小组,169户,656人。因元末著名农民起义领袖徐寿辉奠基筑“圣人堂”碑、出兵攻元而得名。境内山峦起伏、溪流交错,森林茂盛,景色秀丽,是一处人们回归自然、休闲、度假、野营、避暑、科考和进行森林浴的理想场所。近年
来,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升温,我们积极利用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自然资源,把生态民俗旅游作为特色主导产业来抓,不断加大开发建设力度,使之呈现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2003年,全村接待游客达1万余人次,旅游收入30万元,村民人平纯收入达2200元。旅游业蓬勃发展,使我们圣仁堂村由昔日贫困的小山村一跃成为大别山下一颗璀璨的明珠,并连续多年跻身全县经济实力十强村。回顾过去,我们突出发挥自身优势,在建设生态旅游专业村的道路上,狠抓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适应形势上认识,突出生态旅游的战略地位。近年来,面对农村市场疲软,农产品价格下滑,农业结构调整举步维艰等新情况,我们审时度势,反复推敲论证,认为圣人堂村发展生态旅游是振兴山区经济,培植新兴财源的最佳选择,是符合村情的战略选择。第一,生态旅游顺应时代潮流。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市民产生了远离高楼林立、拥挤喧哗、空气污浊的城市到静谧、优美、洁净、开阔的环境中去感悟大自然,乡村生态旅游作为人们回归自然的一种重要生态旅游形式,便应运而生并得到了迅速发展。第二,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乡村旅游具有地域特色鲜明、原始野趣浓、易开发、投资少、见效快、参与性强、重游率高、消费较低等诸多优势。既可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休闲度假、回归大自然的需求,又可以为农村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增加了农民收入,显示了强大生命力。第三,圣人堂村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既有苍翠峻秀的连绵山脉,又有水清浪急的山谷峡流;既有古朴的村庄、纯朴的的民俗,又有清新的空气、凉爽的山风,始终给人带来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
二、突出民俗求特色,打造优势旅游品牌为了切实把圣仁堂建成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的生态旅游专业村,我们在开发建设过程中,注重从自身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巧打特色牌,展“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观田园风光、玩峡谷漂流、赏大别山奇石、卖土特产品、看民俗风情表演”八大卖点,在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上做新、做精、做活、做透。我们通过实施系列优惠政策,充分调动了农民建房的积极性,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全村相继建成青砖古瓦的农家别墅50家,让游客住进农家气息浓厚的房屋。我们还尽量让游客到农家菜园、果园、花园、茶园与农民同劳作,把犁扶锄,进行采果、种菜、浇花、摘茶,过一把农家瘾,体验做农家活的乐趣。针对山区林深竹茂,水清浪急、田园隽秀的特点,开发森林探幽、峡谷漂流、田园漫步等游乐项目,让游客领略山村所独有的清新、幽静、空旷、惊险和神奇。针对地方历史文化特色,我们着物手兴建了大别山奇石馆和民间工艺馆,陈列各种奇石古玩以及剪纸,刺绣、年画等工艺品,显示当地人民的艺术才能和情趣。同时我们还瞄准旅游市场,搞好旅游商品开发,相继开发了竹制工艺,根雕盆景,中药保健,天然野菜等四大旅游系列商品,实现收入1000万元,创利税过百万。另外我们还积极鼓励当地群众参与旅游业开发。目前全村80农户从事旅游、餐馆、运输、服务等第三产业,有效地带动了集镇发展,激活了村级经济。
三、拓宽思路求发展,突出生态文明垸落建设我们在创建圣仁堂旅游专业村过程中,按照“跳出旅游抓发展”的思路,把旅游业与创文明新村相结合,突出改善生产生活环境。一是大力实施“五改三建”,“五改”即改水、改路、改厨、改厕、改圈;“三建”即建好沼气池,农家房舍和致富庭园,在生态家园文明新村建设中,我们把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作为切入点,坚持以沼气池为龙头,在沼气池建设推动下,广大农户积极对水、厨、厕、圈等进行综合治理,着力改变村容村貌。二是倡导文明风尚,大力开展“五好家庭”、“十星级农户”、“十佳服务员”、“治安模范户”等多种文明创建活动,形成一个人人争做文明居民的良好氛围。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日供水800吨的自来水厂一座,使村民供水率达到99,改造电网和供电系统,新增程控电话50部,电话普及率达80,有线电视入户率达95。对村内主干道路进行绿化,栽水杉、玉兰、垂柳等风景苗木1000多株,建花坛20个,达到“四季有叶、三季有花”,做到房屋建到哪里,路面硬化到哪里,路灯亮到哪里,花草栽到哪里。通过开展生态文明垸落建设,基本实现了村组通路网络化,农房特色化,田园绿色化,村容村貌整洁优美,“青山绿水间,黛瓦白屋脊”已成为圣仁堂村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第五篇:在全县旅游专题会上的典型发言材料
在全县旅游专题会上的典型发言材料
扬山水资源优势建生态旅游山村
我们九资河镇圣人堂村地处罗田县东北部、大别山主峰天堂寨脚下。全村版图面积8平方公里。辖4个村民小组,169户,656人。因元末著名农民起义领袖徐寿辉奠基筑“圣人堂”碑、出兵攻元而得名。境内山峦起伏、溪流交错,森林茂盛,景色秀丽,是一处人们回归自然、休闲、度假、野营、避暑、科考和进行森林浴的理想场所。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升温,我们积极利用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自然资源,把生态民俗旅游作为特色主导产业来抓,不断加大开发建设力度,使之呈现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2003年,全村接待游客达1万余人次,旅游收入30万元,村民人平纯收入达2200元。旅游业蓬勃发展,使我们圣仁堂村由昔日贫困的小山村一跃成为大别山下一颗璀璨的明珠,并连续多年跻身全县经济实力十强村。回顾过去,我们突出发挥自身优势,在建设生态旅游专业村的道路上,狠抓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适应形势上认识,突出生态旅游的战略地位。
近年来,面对农村市场疲软,农产品价格下滑,农业结构调整举步维艰等新情况,我们审时度势,反复推敲论证,认为圣人堂村发展生态旅游是振兴山区经济,培植新兴财源的最佳选择,是符合村情的战略选择。第一,生态旅游顺应时代潮流。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市民产生了远离高楼林立、拥挤喧哗、空气污浊的城市到静谧、优美、洁净、开阔的环境中去感悟大自然,乡村生态旅游作为人们回归自然的一种重要生态旅游形式,便应运而生并得到了迅速发展。第二,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乡村旅游具有地域特色鲜明、原始野趣浓、易开发、投资少、见效快、参与性强、重游率高、消费较低等诸多优势。既可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休闲度假、回归大自然的需求,又可以为农村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增加了农民收入,显示了强大生命力。第三,圣人堂村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既有苍翠峻秀的连绵山脉,又有水清浪急的山谷峡流;既有古朴的村庄、纯朴的的民俗,又有清新的空气、凉爽的山风,始终给人带来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
二、突出民俗求特色,打造优势旅游品牌
为了切实把圣仁堂建成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的生态旅游专业村,我们在开发建设过程中,注重从自身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巧打特色牌,展“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观田园风光、玩峡谷漂流、赏大别山奇石、卖土特产品、看民俗风情表演”八大卖点,在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上做新、做精、做活、做透。我们通过实施系列优惠政策,充分调动了农民建房的积极性,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全村相继建成青砖古瓦的农家别墅50家,让游客住进农家气息浓厚的房屋。我们还尽量让游客到农家菜园、果园、花园、茶园与农民同劳作,把犁扶锄,进行采果、种菜、浇花、摘茶,过一把农家瘾,体验做农家活的乐趣。针对山区林深竹茂,水清浪急、田园隽秀的特点,开发森林探幽、峡谷漂流、田园漫步等游乐项目,让游客领略山村所独有的清新、幽静、空旷、惊险和神奇。针对地方历史文化特色,我们着物手兴建了大别山奇石馆和民间工艺馆,陈列各种奇石古玩以及剪纸,刺绣、年画等工艺品,显示当地人民的艺术才能和情趣。同时我们还瞄准旅游市场,搞好旅游商品开发,相继开发了竹制工艺,根雕盆景,中药保健,天然野菜等四大旅游系列商品,实现收入1000万元,创利税过百万。另外我们还积极鼓励当地群众参与旅游业开发。目前全村80农户从事旅游、餐馆、运输、服务等第三产业,有效地带动了集镇发展,激活了村级经济。好范文版权所有
三、拓宽思路求发展,突出生态文明垸落建设
我们在创建圣仁堂旅游专业村过程中,按照“跳出旅游抓发展”的思路,把旅游业与创文明新村相结合,突出改善生产生活环境。一是大力实施“五改三建”,“五改”即改水、改路、改厨、改厕、改圈;“三建”即建好沼气池,农家房舍和致富庭园,在生态家园文明新村建设中,我们把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作为切入点,坚持以沼气池为龙头,在沼气池建设推动下,广大农户积极对水、厨、厕、圈等进行综合治理,着力改变村容村貌。二是倡导文明风尚,大力开展“五好家庭”、“十星级农户”、“十佳服务员”、“治安模范户”等多种文明创建活动,形成一个人人争做文明居民的良好氛围。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日供水800吨的自来水厂一座,使村民供水率达到99,改造电网和供电系统,新增程控电话50部,电话普及率达80,有线电视入户率达95。对村内主干道路进行绿化,栽水杉、玉兰、垂柳等风景苗木1000多株,建花坛20个,达到“四季有叶、三季有花”,做到房屋建到哪里,路面硬化到哪里,路灯亮到哪里,花草栽到哪里。通过开展生态文明垸落建设,基本实现了村组通路网络化,农房特色化,田
园绿色化,村容村貌整洁优美,“青山绿水间,黛瓦白屋脊”已成为圣仁堂村的一道亮丽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