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全县乡镇企业会上的典型发言材料
在全县乡镇企业会上的典型发言材料
各位领导、同志们:
按照会议安排,下面我就九资河镇乡镇企业工作情况向大家作个简要汇报,敬请批评指正,我汇报的题目是:“突出招商抓改制,推进乡企再创业”。去年以来,我们九资河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一主三化”发展要求,始终把乡镇企业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作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保稳的关键举措来抓,不断加强企业改制,狠抓开放引进,掀起乡镇企业“二次创业”高潮。200x年全镇共引进投资100万元以上的项目9个,项目资金达4000万元,改制、盘活老企业7家,我们的具体作法是:
一、深挖资源,在“特”字上做文章
九资河镇境内资源丰富。我们立足于这些优势资源,大力发展“三材两业”,创办特色企业,走出了一条具有九资河特色的企业发展模式。一是围绕药材资源发展乡镇企业。去年我们抓住茯苓价格大幅上扬的机遇,由镇经委牵头,组建了以九资河茯苓加工厂为龙头,连结50个茯苓菌种厂,75个加工厂的药材资源开发集团,年加工以茯苓为主的各类地产药材达7500吨,年销售收入超过1200万元。二是围绕木材资源发展企业。我镇林业资源丰富,去年以来,我们改变原来以销售原木为主的生产经营方式,大搞综合开发,深度加工,努力提高木材的附加值。全镇共发展木材加工企业25家,如三省垴木地板加工厂、河西畈蚕种盒厂、求胜工艺厂等。其中河西畈蚕种盒厂产品畅销19个省市,覆盖了全国三分之二的蚕种盒市场,年创产值达300万元。今年年初,安徽霍山客商又幕名而来,投资150万元在大地坳办起了竹胶板厂,预计年产值200万元,年可上交利税50万元。三是围绕石材资源发展企业。全镇共发展了以采挖矿石为主的企业8个,加工企业3个,年产值达1200多万元。今年元月份,香港凯恩斯集团将我镇河西畈石材加工厂整体买下,并新上了一条板材加工线,目前产销两旺。四是围绕旅游资源发展企业。依托旅游开发做活第三产业,全镇餐饮、住宿等服务企业蓬勃发展。全镇成立了以九资河旅游商品开发公司为代表的一批旅游商品开发企业,相继开发出了天然野菜、竹制工艺、根雕盆景、中药保健等四大系列旅游商品,年创产值200万元。
二、重拳出击,在“引”字上做文章
项目建设是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但现实情况是,靠国家投资太少,靠原始积累太慢,靠群众集资太险,靠银行贷款太难,只有靠招商引资最好。为此,我们把招商引资作为乡镇企业项目建设的“重头戏”来唱,在招商引资过程中,一改过去坐门等商、被动招商的方式,坚持“用资源换项目、用市场换技术、用产权换资金、用存量换增量”的招商引资观念,大胆出击,主动寻找大集团、大客户、大老板,不断提高招商引资的规模和档次。一是以品牌“引”。充分利用“九资河茯苓”这块金字招牌吸引力,去年我们引进了武汉惠涛集团投资3000万元创办惠涛九资河药业有限公司。目前,该工程各项工作进展十分顺利,预计10月份将完工投产运行。二是以资源“引”。我镇圣仁堂村旅游资源丰富,我们利用这一优势引进江西九江光大旅游公司投资350万元开发天堂峡谷探险漂流项目,不仅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而且填补了天堂旅游无漂流的空白。三是以外商“引”。我们让在九资河落户的外来客商,通过现身说法,搞以商招商。福建施老板在我镇赵家坳、马岔河村投资办厂尝到甜头后,去年他又引来浙江温岭连加初老板投入200万元创办石雕工艺加工厂,产品内销国内大中城市,对外打入日本市场。四是以市场“引”。我们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瞄准市场空白,努力促使本镇私营业主周大毛投资50万元兴建了一座现代化的液化气站。五是以政策“引”。我们在不折不扣地落实上级有关招商引资的各项优惠政策的基础上,结合九资河实际,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明文规定在资金、税费、土地、供水、通路、电力等方面为外资提供便利。用优惠政策吸引投资者。六是以环境“引”。投资环境的好坏是招商引资成败的关键所在。去年以来,我们加大了投资环境的整治力度,规范了部门的收费行为,杜绝了“三乱”的现象。形成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了不少外商前来九资河投资。
三、改革改制,在“活”字上做文章
为了更好地推进乡镇企业大发展、大提高。去年以来,我们按照“抓大放小”的总体要求,围绕民营化、股份化的思路,不断深化企业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在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上下功夫。围绕特色农业,搞加工、保鲜、运输、服务,是乡镇企业的潜力所在,优势所在。我们充分发挥药、果、林、桑等农副产品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全镇目前已发展个体农副产品加工企业60多家,年产值400多万元。二是在乡镇企业改制上下功夫。我们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原则,采取能租则租、宜卖则卖、能转则转、宜并则并的办法,加大产权制度改革,盘活一批老企业。镇水厂是一家老企业,近年来由于包袱沉重,体制不优、资产负债12全文查看
第二篇:镇在全市计划生育会上的典型发言
镇在全市计划生育会上的典型发言
九资河镇地处罗田北部山区,下辖34个行政村,总人口3.2万,已婚育龄妇女6290人。去年以来,我镇全面开展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积极推行合同化管理。到目前,全镇已出台《村民自治章程》34个,共签订《村民自治合同书》2200份,签字率达100。通过积极实行合同化管理,实现了计划生育由“官治
”向“民治”的转变,群众由受控对象变成了计划生育的主人,极大的提高了群众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使全镇妇检率较往年上升了十个百分点,节育率上升了十五个百分点,出生婴儿性别比下降了二十六个百分点,促使全镇计划生育水平跃上一个新台阶。我们主要作法是:
一、重在认识,强化领导
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民主意识的逐步提高以及国家不断加大依法行政的力度,特别是《行政许可法》颁布实施,对现行的计生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过去那种以单一行政强制手段为主的计生工作方式已越来越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导致许多基层干部存在这样那样的想法,有的认为现在计生工作太难搞了,软的不行,硬的不能,存在畏难情绪;有的认为现行的计生政策弱化了,对群众无约束了。针对种种思想认识,镇党委、镇政府审时度势,从镇情民意出发,着眼于从源头抓起,以实行合同化管理为突破口,把广大干部群众思想统一到村民自治管理合同上来,变不利为有利,变强制执行为自我约束,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计生服务理念,从而真正开创我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服务”的村民自治新局面。思想认识统一后,我们又强化了组织领导,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住点干部、各村负责人为成员的指导小组,建立起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干部合力抓的工作机制。此外,我们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和措施制度,建立了相应的考核机制,将任务细分到每个干部身上,形成了上下一条心,各级一个声,齐抓共管的格局,从而有力推动了我镇村民自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宣传发动,营造声势
为了村民自治政策家喻户晓、妇女皆知,我们通过各种形式加强了宣传力度。先后召开党政联席会、国家干部会、村干部会。首先在镇村干部身上统一思想,消除杂念,形成共识。同时开展全方位、立体宣传,先后发放宣传资料7000多份,刷写宣传标语100多条,办固定宣传栏37块,基本做到村村有专栏、组组垸垸有标语,户户有资料。为使广大基层干部深刻领会精神,吃透政策,我们还举办由住点国家干部,村两委委员、计生协会成员等参加的业务骨干培训班,并将一些重大政策编印成册,分发到人,以利于指导工作。不仅如此,全镇还充分发挥村两委和计生协会的骨干作用,采取召开村民代表、群众代表会和个别座谈等多种形式与群众面对面交流沟通,把政策原原本本地交给群众,使农民正确认识村民自治,真心拥护村民自治,自觉参与签订自治合同。
三、落实队伍,健全网络
实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如果没有强有力的组织网络作保证,很难使这项工作顺利开展。因此,我们把加强计生队伍建设,健全自治网络作为村民自治的重要工作加以落实。一是成立了由村党(总)支部书任组长,村委会副主任、村两委委员、计生管理员、计生协会专职副会长组成5-7人的村民自治领导小组;二是以“双创”活动为载体,加强计生协会建设转摘于wenmi.net,各村选配1名热心于计生工作,在群众中享有较高威望的协会专职副会长,配强一支乐于奉献、群众信赖的协会小组(中心户)长,培养一批计生协会骨干会员,充分发挥协会队伍的带头作用;三是成立了计划生育评议监督小组,确定7-9名有思想觉悟、有群众基础、有工作能力的各界人士为评议监督成员。组成了有党员、团员、妇女、老年协会、计生协会、计生管理员和育龄积极分子参与的计生管理服务网络,完善了联系户制度,初步形成了“村两委负总责,计生协会当骨干,育龄小组当重任、育龄群众当主人”的村民自治管理新格局。
四、把握关键,突出重点
在推行村民自治合同化管理过程中,我们牢牢抓住合同起草制订,合同签订、合同结帐兑现三个关键环节,确保村民自治工作依法、依规、有序进行。
一是狠抓了合同章程的起草制订工作。群众愿意不愿意、答应不答应、高兴不高兴始终是我们搞好村民自治工作的关键所在。为了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提高合同的可信度、认知度,我们组织干部进村串户,广泛倾听群众意见,反复征求群众有益的建议和想法。在此基础上,我们还指导各村相继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计划生育自治章程》,在充分权衡考虑权利和义务两者利益后,起草制定并通过了《计划生育村规民约》及《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合同》,整个过程充分体现了以群众自愿参与为主、以群众集体智慧为主、以合法程序为主的“三为主”做法,得到群众一致拥护。
二是狠抓了合同签订工作。为了保证合
第三篇:×镇在全市计划生育会上的典型发言
合同管理结硕果 村民自治见实效
-九资河镇在全市计划生育会上的典型发言
(2005年3月15日)
九资河镇地处罗田北部山区,下辖34个行政村,总人口3.2万,已婚育龄妇女6290人。去年以来,我镇全面开展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积极推行合同化管理。到目前,全镇已出台《村民自治章程》34个,共签订《村民自治合同书》2200份,签字率达100 %。通过积极实行合同化管理,实现了计划生育由“官治”向“民治”的转变,群众由受控对象变成了计划生育的主人,极大的提高了群众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使全镇妇检率较往年上升了十个百分点,节育率上升了十五个百分点,出生婴儿性别比下降了二十六个百分点,促使全镇计划生育水平跃上一个新台阶。我们主要作法是:
一、重在认识,强化领导
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民主意识的逐步提高以及国家不断加大依法行政的力度,特别是《行政许可法》颁布实施,对现行的计生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过去那种以单一行政强制手段为主的计生工作方式已越来越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导致许多基层干部存在这样那样的想法,有的认为现在计生工作太难搞了,软的不行,硬的不能,存在畏难情绪;有的认为现行的计生政策弱化了,对群众无约束了。针对种种思想认识,镇党委、镇政府审时度势,从镇情民意出发,着眼于从源头抓起,以实行合同化管理为突破口,把广大干部群众思想统一到村民自治管理合同上来,变不利为有利,变强制执行为自我约束,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计生服务理念,从而真正开创我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服务”的村民自治新局面。思想认识统一后,我们又强化了组织领导,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住点干部、各村负责人为成员的指导小组,建立起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干部合力抓的工作机制。此外,我们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和措施制度,建立了相应的考核机制,将任务细分到每个干部身上,形成了上下一条心,各级一个声,齐抓共管的格局,从而有力推动了我镇村民自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宣传发动,营造声势
为了村民自治政策家喻户晓、妇女皆知,我们通过各种形式加强了宣传力度。先后召开党政联席会、国家干部会、村干部会。首先在镇村干部身上统一思想,消除杂念,形成共识。同时开展全方位、立体宣传,先后发放宣传资料7000多份,刷写宣传标语100多条,办固定宣传栏37块,基本做到村村有专栏、组组垸垸有标语,户户有资料。为使广大基层干部深刻领会精神,吃透政策,我们还举办由住点国家干部,村两委委员、计生协会成员等参加的业务骨干培训班,并将一些重大政策编印成册,分发到人,以利于指导工作。不仅如此,全镇还充分发挥村两委和计生协会的骨干作用,采取召开村民代表、群众代表会和个别座谈等多种形式与群众面对面交流沟通,把政策原原本本地交给群众,使农民正确认识村民自治,真心拥护村民自治,自觉参与签订自治合同。
三、落实队伍,健全网络
实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如果没有强有力的组织网络作保证,很难使这项工作顺利开展。因此,我们把加强计生队伍建设,健全自治网络作为村民自治的重要工作加以落实。一是成立了由村党(总)支部书任组长,村委会副主任、村两委委员、计生管理员、计生协会专职副会长组成5-7人的村民自治领导小组;二是以“双创”活动为载体,加强计生协会建设 转摘于,各村选配1名热心于计生工作,在群众中享有较高威望的协会专职副会长,配强一支乐于奉献、群众信赖的协会小组(中心户)长,培养一批计生协会骨干会员,充分发挥协会队伍的带头作用;三是成立了计划生育评议监督小组,确定7-9名有思想觉悟、有群众基础、有工作能力的各界人士为评议监督成员。组成了有党员、团员、妇女、老年协会、计生协会、计生管理员和育龄积极分子参与的计生管理服务网络,完善了联系户制度,初步形成了“村两委负总责,计生协会当骨干,育龄小组当重任、育龄群众当主人”的村民自治管理新格局。
四、把握关键,突出重点
在推行村民自治合同化管理过程中,我们牢牢抓住合同起草制订,合同签订、合同结帐兑现三个关键环节,确保村民自治工作依法、依规、有序进行。
一是狠抓了合同章程的起草制订工作。群众愿意不愿意、答应不答应、高兴不高兴始终是我们搞好村民自治工作的关键所在。为了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提高合同的可信度、认知度,我们组织干部进村串户,广泛倾听群众意见,反复征求群众有益的建议和想法。在此基础上,我们还指导各村相继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计划生育自治章程》,在充分权衡考虑权利和义务两者利益后,起草制定并通过了《计划生育村规民约》及《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合同》,整个过程充分体现了以群众自愿参与为主、以群众集体智慧为主、以合法程序为主的“三为主”做法,得到群众一致拥护。
二是狠抓了合同签订工作。为了保证合同有一个较高的签字率,我们一方面充分发挥村两委、计生协会、育龄小组“三位一体”的网络组织作用,让计生协会唱主角,让计生协会做好群众思想工作,使群众主动签订村民自治合同;另一方面及时向全镇所有外出务工的育龄对象统一发函,要求她们本人及时返乡签订合同,或电话委托其直属家属代签,待其返乡后再补签的办法,使全镇2200名已婚育龄妇女都签订了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合同书,117名孕妇签订了孕情跟踪管理合同书,934名重点流出对象与村委会签订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合同书》,并按计划生育村规民约的规定向村委会交纳500元以上的担保金,全镇共收保证金198500元。全镇计划生育工作进入了实质性的合同管理阶段。
三是狠抓了合同结帐兑现。每个季度初,我们按照村民自治合同的规定,要求在家的育龄妇女及时到计生服务站进行妇检,对外出务工育龄对象致信发函,要求她们按时到所在地妇检,并及时寄回妇检证明。否则将依据《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合同书》的规定,收取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为了维护《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合同》的严肃性,在今年春季合同结算兑现中,全镇共有53人受到了违约处理,共收取违约金15300元。通过合同管理,不仅使妇检、“四术”等计生工作步入了制度化、科学化和法制化道路,而且有效解决了外出对象管理难问题。
总之,我镇在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中,虽然取得一定成效,积累了一些经验,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实现计划生育村民自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不能一劳永逸,必须常抓不懈。在今后的工作,我们将再加力度,再上措施,推动计生工作整体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第四篇:在全市农业会上的典型发言材料
依托龙头企业发展茯苓产业中共九资河镇委员会九资河镇人民政府九资河镇位于罗田北部山区,全镇辖34个行政村,4个镇办林场,10256户,3.96万人,版图面积285平方公里。近年来,我们坚持从实际出发,深挖本地药材资源,依托龙头企业资金、技术、市场优势,把茯苓生产作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来抓,举全镇之力突破性地发展茯苓生产,走出了
一条强镇富民的新路子,有力地推动了镇域经济发展,2004年全镇茯苓下种300万窖,产茯苓药材2500吨,实现经济收入3500万元,实现利税300万元,成为中国茯苓第一镇,被国家命名为“中国茯苓之乡”。
一、深化认识,明确发展九资河镇地处海拔1729米的大别山主峰天堂寨脚下,境内群山起伏,松林如海,资源丰富,加之环境优美,山青水秀,远离污染,具备得天独厚的茯苓生长环境;九资河茯苓生产历史悠久,品质上乘,当地群众积累了丰富的茯苓生产经验,形成了较大的生产规模。丰富的林业资源、过硬的质量、响亮的品牌坚定了该镇发展茯苓的信心和决心,特别是2001年,该镇被选定为全国首批中药材规模化种植示范基地后,更加深刻认识到:九资河的优势在山,特色在药材,出路在药材,希望在药材。因此,镇党委、镇政府必须把茯苓生产作为富民富镇的龙头产业、支柱产业来抓,坚持茯苓主导地位不动摇。计划从2004年起每年新发展茯苓50万窖。到2008年,全镇茯苓年下种500万窖,产量达5000吨,年销售收入达8000万元以上,年提供税收400万元以上,农民从茯苓中人平增收500元以上。
二、强化领导,组织发展为了推动茯苓产业健康快速发展,镇党委、镇政府专门成立以党委书记秦新平同志任组长的茯苓产业化领导小组,设茯苓产业化办公室,负责全镇茯苓生产的指导、协调、管理和技术推广工作,各村也成立茯苓生产专班,将茯苓生产目标纳入镇、村干部综合考核范畴,实行量化考核。镇四大家领导每人负责联系一个示范村,扶植一个示范户,镇直各职能部门分别负责投资,指导办好一个示范村,通过加强领导,形成“全镇同念茯苓经,万人合力抓经营”的茯苓产业化生产、经营局面,从而推动全镇整体平衡发展。
三、办好企业,带动发展在壮大茯苓产业建设过程中,一方面我们按照突出特色建基地、连片开发建基地的原则,把九资河、七娘山等村作为发展的重点,走规模化种植的路子,提高茯苓生产的规模经济效益。如九资河村、全村145户,有125户种植茯苓,共种茯苓25万窖,种2000窖以上的有60户。去年全村茯苓产量80万斤,收入过130万元,户平茯苓收入2500元以上。茯苓种植大户祝玉胜全年种茯苓5000窖,产潮苓15000斤,仅此一项收入就超过4万元。另一方面在茯苓产业的发展模式上,去年我们重点引进了由惠涛集团投资创办的湖北惠涛九资河药业有限公司,从事以茯苓产业为主体的药业生产。该项目由武汉惠涛集团公司投资3000万元,主要生产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中成药、绿色保健食品等,项目全部建成后年产值可达1.2亿元,年税利可达1000万元。该项目包括茯苓种植示范园、现代化的茯苓菌种厂、中药饮片加工厂;二期工程与武汉大学联合开发茯苓饮料。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预计今年10月正式投产,我们充分依托惠涛药业的资金、技术、市场等优势,创新“公司 基地 农户”体制,大力推行订单农业模式,把制种、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紧密结合起来,基本实现了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目前惠涛药业与全镇苓农签订药材订单4000份,落实中药种子2500斤,种植面积1250亩。同时我们将有限资金集中起来,捆绑使用,优先用于改造,扩建现有条件好的茯苓加工企业,组建了以镇茯苓加工厂为龙头的茯苓集团,使优势更优,“龙头”更大,有力推动了茯苓产业的发展壮大。现在全镇网络茯苓制种厂家(大户)75家,网络苓农6500多户。
四、倡导科技,推动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坚持实施科技兴茯战略,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推广普及茯苓实用生产技术。一是强化技术培训。每年举办3—5期培训班,开辟电视专栏节目,组织苓农学习茯苓技术,培训茯苓种植骨干。并将传菌、播种、防虫、培肥、采挖、加工等技术印成资料发放到农户。仅去年,全镇共培训苓农1000余人次,使科学种植普及率达到90以上。二是组织技术人员进行科技攻关,积极探讨先进的茯苓加工技术,大力推行“菌种与苓肉引”相结合的引种方法,不断改进菌种提高产量,依靠肉引提升质量,单窖产量由过去1公斤增加到2公斤。三是挂靠科研机构,积极借助外来力量,与省科技厅、北京同仁堂制药厂合作建立茯苓GAP种植基地,全面推行GAP生产技术。
五、优惠政策,激励发展一是放宽土地政策,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前提下,允许村组、农户依法出租、转让土地使用权;二是鼓励机关、单位、集体、个人和外地客商租赁承包、买断山场使用权或联合开发“四荒”,鼓励一部分懂技术、能经营、善管理、肯吃苦的干部带头示范种植茯苓,进一步坚定广大群众调优结构、发展药材的信心;三是实行税费优惠。对从事茯苓生产、加工、经营活动的单位或个人在税费上减免、在办证上优先、在物质上奖励;四是部门联合行动。镇里以农技站为重点,吸收科技骨干,组建农技服务队,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巡查,服务到田间地头,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农行、信用社、财政所积极筹措
资金扶持茯苓生产,工商所、派出所严厉打击不法分子、规范市场,维护苓农利益。
六、搞活流通,促进发展多年来,我们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及时捕捉市场信息,拓宽销售渠道,打开茯苓销售市场。一是借助电视、广播、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提高九资河茯苓的知名度;二是制定营销激励政策,鼓励国家公职人员走出机关,采取“走出去,引进来”办法,积极参与茯苓销售;三是培育一支农村经纪人队伍。镇党委、镇政府采取政策上优惠、服务上优质、政治上关心等多种形式,鼓励和引导了一批懂经营、善管理、头脑灵活的农民组成经纪人队伍,奔赴武汉、合肥、南京、上海等地,收集供求信息,拓展外地市场,签订意向性合同,充当本地种植户与外地客商的“红娘”,把分散的农户经营与外面的大市场连接起来,开辟茯苓销售的新途径。全镇民间从事茯苓销售的人员有200多人,年销售10万元以上的大户40余家;四是借助外力,依靠“大老板”将九资河茯苓打入“洋市场”,通过省农科院引荐,现与北京同仁堂湖北药材公司签订了80吨茯苓购销合同,与江苏康缘药业公司签订60吨茯苓购销合同,还与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客商签订了意向性合同。
第五篇:在全县旅游专题会上的典型发言材料
扬山水资源优势建生态旅游山村
我们九资河镇圣人堂村地处罗田县东北部、大别山主峰天堂寨脚下。全村版图面积平方公里。辖个村民小组,户,人。因元末著名农民起义领袖徐寿辉奠基筑“圣人堂”碑、出兵攻元而得名。境内山峦起伏、溪流交错,森林茂盛,景色秀丽,是一处人们回归自然、休闲、度假、野营、避暑、科考和进行森林浴的理想场所。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升温,我们积极利用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自然资源,把生态民俗旅游作为特色主导产业来抓,不断加大开发建设力度,使之呈现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年,全村接待游客达万余人次。
参与性强、重游率高、消费较低等诸多优势。既可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休闲度假、回归大自然的需求,又可以为农村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增加了农民收入,显示了强大生命力。第三,圣人堂村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既有苍翠峻秀的连绵山脉,又有水清浪急的山谷峡流;既有古朴的村庄、纯朴的的民俗,又有清新的空气、凉爽的山风,始终给人带来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
二、突出民俗求特色,打造优势旅游品牌
为了切实把圣仁堂建成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的生态旅游专业村,我们在开发建设过程中,注重从自身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巧打特色牌,展“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观田园风光、玩峡谷漂流、赏大别山奇石、卖土特产品、看民俗风情表演”八大卖点,在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上做新、做精、做活、做透。我们通过实施系列优惠政策,充分调动了农民建房的积极性,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全村相继建成青砖古瓦的农家别墅家,让游客住进农家气息浓厚的房屋。我们还尽量让游客到农家菜园、果园、花园、茶园与农民同劳作,把犁扶锄,进行采果、种菜、浇花、摘茶,过一把农家瘾,体验做农家活的乐趣。针对山区林深竹茂,水清浪急、田园隽秀的特点,开发森林探幽、峡谷漂流、田园漫步等游乐项目,让游客领略山村所独有的清新、幽静、空旷、惊险和神奇。针对地方历史文化特色,我们着物手兴建了大别山奇石馆和民间工艺馆,陈列各种奇石古玩以及剪纸,刺绣、年画等工艺品,显示当地人民的艺术才能和情趣。同时我们还瞄准旅游市场,搞好旅游商品开发,相继开发了竹制工艺,根雕盆景,中药保健,天然野菜等四大旅游系列商品,实现收入万元,创利税过百万。另外我们还积极鼓励当地群众参与旅游业开发。目前全村农户从事旅游、餐馆、运输、服务等第三产业,有效地带动了集镇发展,激活了村级经济。
三、拓宽思路求发展,突出生态文明垸落建设
我们在创建圣仁堂旅游专业村过程中,按照“跳出旅游抓发展”的思路,把旅游业与创文明新村相结合,突出改善生产生活环境。